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究竟慈悲论沈休文¶ 第 292b 页
广弘明集慈济篇序卷第二十六
大唐西明寺〔沙门〕-【三】【元】【宫】*〔沙门〕-【宋】【元】【明】【元】【宫】*沙门释道宣撰沙门释道宣撰
若夫慈济之道终古式瞻。厚命之方由来所
重。故蠢蠢怀生喁喁哨类。莫不重形爱命
憎生恶死。即事可睹岂待言乎。然有性涉昏
明情含嗜欲。明者恕已为喻。不加恼于含
灵。昏者利己为怀。无存虑于物命。故能安忍
苦楚纵荡贪痴。以多残为声势。以利欲为功
德。是知坑赵六十馀万。终伏剑于秦邦。膳
毕方丈为常。穷形戮于都市。至于祸作殃
及。方悔咎原徒思顾复。终无获已。然则释氏
化本止杀为先。由斯一道取济群有。故慈为
佛心。慈为佛室。慈善根力随义而现。有心慈
德。通明起虑而登色界。况复慈定深胜兵毒
所不能侵。慈德感徵蛇虎为之驯扰。末代门
学师心者多。不思被忍辱之衣示福田之相。
纵恣饕餮以酒肉为身先。饮啖异于流俗。践
陟同于贤圣。经诰明示不得以佛为师。讥丑
尘点灭法在于斯矣。况复蚕衣肉食。闻沈侯
之极诫。酝酿屠宰。见梁帝之严惩。观其劝
勖之文统其慇勤之至。足令心寒形慄。岂临
履之可拟乎。故上士闻之足流涕而无已。下
愚详此等长风之激空林。且夫生死推迁匪
旦伊夕。随业受报沦历无穷。不思形神之疲
劳。而重口腹之快利。终縻碎于大地。何所
补于精灵乎。所以至人流恸常惨戚于狂生。
大士兴言慨怨魂于烦恼。抚膺吊影可不自
究竟慈悲论沈休文¶ 第 292c 页 T52-0292.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6r0138/buddhist/T52-0292.png)
抵于三途。行未登于初地。终有怀于五怖。辄
舒事类。识者思之。
* 广弘明集慈济篇第六究竟慈悲论齐沈休文与何胤书论止杀梁周颙
断杀绝宗庙牺牲诏梁武帝∞并表请【宋】【元】【宫】梁武帝梁武帝∞并表请【宋】【元】【宫】并表请诫杀家训北齐颜之推断酒肉文梁武帝
* 究竟慈悲论(齐沈休文)
* 与何胤书论止杀(梁周颙)
* 断杀绝宗庙牺牲诏(梁武帝并表请)
* 诫杀家训(北齐颜之推)
* 断酒肉文(梁武帝)
** 究竟慈悲论沈休文
释氏之教义本慈悲。慈悲之要全生为重。恕
己因心以身观物。欲使抱识怀知之类。爱生
忌死之群。各遂厥宜得无遗夭。而俗迷日久
沦惑难变。革之一朝则疑怪莫启。设教立方
每由渐致。又以情嗜所染甘腴为甚。嗜染
于情尤难顿革。是故开设三净用申权道。及
涅槃后说立言将谢则大明隐恻贻厥将来。
夫肉食蚕衣为方未异。害命夭生事均理一。
爚茧烂蛾。非可忍之痛。悬庖登俎。岂偏重
之业。而去取异情开抑殊典。寻波讨源良有
未达。渔人献鲔。肉食同有其缘。桑妾登丝。
蚕衣共颁其分。假手之义未殊。通闭之详莫
辩。访理求宗未知所适。外典云。五亩之宅树
之以桑。则六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肫犬彘
勿失其时。则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然则五十
九年已前。所衣宜布矣。六十九年已前。所食
宜蔬矣。轻煖于身事既难遣。甘滋于口又非
易亡。封而为言非有优劣。宜枲麻果菜事等
义同攘寒实腹曾无一异。偏通绘纩当有别
途。请试言之。夫圣道隆深非思不洽。仁被群
生理无偏漏。拯粗去甚教义斯急。缯衣肉食
究竟慈悲论沈休文¶ 第 293a 页 T52-0293.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6r0138/buddhist/T52-0293.png)
载现于言。黜缯之义断可知矣。而禁净之始
犹通蚕革。盖是敷说之仪。各有次第。亦犹阐
提二义俱在一经。两说参差各随教立。若执
前迷后。则阐提无入善之涂。禁净通蚕。则
含生无有顿免之望。难者又以阐提入道闻
之后说。蚕革宜禁曾无概理。大圣弘旨义岂
徒然。夫常住密奥传译遐阻。泥洹始度咸谓
已穷。中出河西方知未尽。关中晚说厥义弥
畅。仰寻条流理非备足。又案涅槃初说阿阇
世王大迦叶阿难三部徒众独不来至。既而
二人并来。惟无迦叶。迦叶佛大弟子。不容
不至而经无至文理非备尽。昔涅槃未启。十
数年间庐阜名僧已有蔬食者矣。岂非乘心
闇践自与理合者哉。且一朝裂帛可以终年。
烹牢待膳亘时引日。然则一岁八蚕已惊其
骤。终朝未肉尽室惊嗟。拯危济苦先其所急。
敷说次序义实在斯。外圣又云。一人不耕必
有受其饥者。故一人躬稼亦有受其饱焉。桑
野渔川事虽非已。炮肉裂缯咸受其分。自涅
槃东度。三肉罢缘。服膺至训操概弥远。促命
有殚长蔬靡倦。秋禽夏卵比之如浮云。山毛
海错事同于腐鼠。而茧衣纩服曾不惟疑。此
盖虑穷于文字思迷于弘旨。通方深信之客。
庶有鉴于斯理。斯理一悟行迷克反。断蚕肉
之因。固蔬枲之业。然则含生之类。几于免
矣。
** 与何胤书梁周颙
普通年中。何胤侈于味。食必方丈。后稍欲其
究竟慈悲论沈休文¶ 第 293b 页 T52-0293.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6r0138/buddhist/T52-0293.png)
骤于屈伸。蟹之将煻躁扰弥甚。仁人用意深
怀如怛。且不悴不荣曾刍荛之不若。无馨无
臭与瓦砾其何算。
有汝南周颙贻胤书曰。丈人所以未极遐蹈。
惑在于不全菜耶。剉折之升鼎俎。网罟之兴
载册。其来寔远。谁敢干议。观圣人之设膳
羞。乃复为之品节。盖以茹毛饮血与生民共
始。纵而勿裁将无崖畔。善为士者岂不以恕己
为怀。是各静封疆罔相陵轹。况乃变之大者
莫过死生。生之所重无过性命。性命之于彼
极切。滋味之于我可赊。而终身朝脯资之以
永岁。彼就怨酷莫能自列。我业长久。吁哉
可畏。且区区微卵脆薄易矜。歂彼弱麑顾步
宜悯。观其饮啄飞沈使人怜悼。况可甘心扑
揥加复恣忍吞嚼。至乃野牧成群闲豢重
圈。量肉揣毛以俟支剥。如土委地。佥谓常理
可为怆息。事岂一途。若云三世理诬。则幸矣。
良快。如使此道果然。而受形未息。一往一来
生死常事。杂报如家人天如客。过客日少在
家日多。吾修信业未足长免。则伤心之惨行
亦自念。丈人于血气之类。虽不身残。至于
晨凫沈鲤。不能不取备屠门。财贸之一经
盗手。犹为廉士所弃。生性之一启鸾刀。宁复
慈心所忍。驺虞虽饥。非自死之草不食闻其
风岂不使人多愧。胤获书纳之。遂绝血味。
注百论十二门论。行于法俗。
** 断杀绝宗庙牺牲诏(并表请)梁武帝
梁高祖武皇帝临天下十二年。下诏去宗庙
究竟慈悲论沈休文¶ 第 293c 页 T52-0293.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6r0138/buddhist/T52-0293.png)
祐。龙华邑正柏超度等上启云。京畿既是福
地。而鲜食之族犹布筌网。并驱之客尚驰鹰
犬。非所以仰称皇朝优洽之旨。请丹阳琅琊
二境。水陆并不得蒐捕。敕付尚书详之。议郎
江贶以为。圣人之道以百姓为心。仁者之化
以躬行被物。皇德好生协于上下。日就月将
自然悯俗。一朝抑绝容恐愚民。且猎山之人
例堪跋涉。捕水之客不惮风波。江宁有禁即
达牛渚。延陵不许便往阳羡。取生之地虽异。
杀生之数是同。空有防育之制。无益全生之
术。兼都令史王述以为。京邑翼翼四方所视。
民渐至化必被万国。今祁寒暑雨人尚无怨。
况去俗入真所以可悦。谓断之为是。左承谢
几卿曰。不杀之礼诚如王述所议。然圣人为
教亦与俗推移。即之事迹恐不宜偏断。若二
郡独有此禁。便似外道谓不杀戒皆有界域。
因时之宜敬同议郎江贶议。尚书臣亶仆射
臣昂令莹以下并同贶议。帝使周舍难贶
曰。礼云。君子远庖厨。血气不身剪见生不忍
其死。闻声不食其肉。此皆即自兴仁非关及
远。三驱之礼。向我者舍背我者射。于是依王
述议遂断。
又敕太医不得以生类合药。公家织官纹
锦。并断仙人鸟兽之形。以为亵衣。裁剪有
乖仁恕。至遂祈告天地宗庙。以去杀之理被
之含识。郊庙皆以面为牲牷。其飨万国用菜
蔬去生类。其山川诸祀则否。乃敕有司曰。近
以神实爱民。不责无识。所贵诚信。非尚血膋。
究竟慈悲论沈休文¶ 第 294a 页 T52-0294.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6r0138/buddhist/T52-0294.png)
知而已。而万姓祈求谄黩为事。山川小祇难
期正直。晴雨或乖容市民怨。愚夫滞习难用
理移。自今祈请报答可如俗法所用。以身塞
咎事自依前。
前臣曰。夫神道茫昧求诸不一。或尚血腥之
祀。或歆蕴藻之诚。设教随时贵其为善。其诚
无忒何往不通。若祭享理无则四代之风为
爽。神明实有三世之道为弘。语其无不待牲
牷之洁。据其有宜存去杀之仁周文礿祭由
来尚矣。苟有明德神其吐诸。而以面为牲于
义未达。方之纹锦将不矛盾乎。
** 齐光禄颜之推诫杀训
儒家君子离庖厨。见其生不忍其死。闻其声
不食其肉。高柴折像+(一作折像)夹注【明】像像未知内教。皆能不杀。
此皆仁者自然用心也。含生之徒莫不爱命。
去杀之事必勉行之。见好杀之人临死报验。
子孙殃祸其数甚多。不能具录耳。且示数条
于末。
梁时有人。常以鸡卵白和沐云。使发光。每沐
辄破二三十枚。临终但闻发中啾啾数千鸡
雏声。
江陵刘氏以卖鳝为业。后生一儿。头具是鳝。
自颈已下。方为人耳。
王克为永嘉郡。有人饷羊。集宾欲宴。而羊
绳解来投一客。先跪两拜便入衣中。此客竟
不言之。固无救请。须臾宰羊为炙。先行至
客。一脔入口便下皮内。周行遍体痛楚号𧥣
方复说之。遂作羊鸣而死。
究竟慈悲论沈休文¶ 第 294b 页 T52-0294.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6r0138/buddhist/T52-0294.png)
梁时有人为县令。经刘敬躬乱。县廨被焚。寄
寺而住。民将羊酒作礼。县令以羊系刹。
屏除形像铺设床座于堂上。接宾未杀之顷。
羊解径来至阶而拜。县令大笑。命左右宰之
饮啖饱酒便卧檐下。投醒即觉体痒。爬搔𤻘
胗因尔成病。十馀年死。
杨思达为西阳郡。值侯景乱。时复旱。俭饥民
盗田中麦。思达遣一部曲守视。所得盗者辄
截手腕。凡戮十馀人。部曲后生一男。自然无
手。
齐国有一奉朝请。家甚豪侈。非手杀牛则啖
之不美。年三十许病笃。大见牛来。举体如被
刀刺。𧥣呼而终。
江陵高伟随父入齐凡数年。向幽州淀中捕
鱼。后病每见群鱼齧之而死。
** 断酒肉文梁高祖+(武皇帝)【宋】【元】【宫】祖祖
弟子萧衍。敬白诸大德僧尼诸义学僧尼诸
寺三官。夫匡正佛法是黑衣人事。乃非弟子
白衣所急。但经教亦云。佛法寄嘱人王。是以
弟子不得无言。今日诸僧尼开意听受。勿生
疑闭内怀忿异。
凡出家人所以异于外道者。正以信因信果
信经。所明信是佛说经言。行十恶者受于恶
报。行十善者受于善报。此是经教大意。如是
若言。出家人犹嗜饮酒啖食鱼肉。是则为行
同于外道。而复不及。何谓同于外道。外道执
断常见。无因无果无施无报。今佛弟子酣酒
嗜肉。不畏罪因不畏苦果。即是不信因不信
果。与无施无报者复何以异。此事与外道见
究竟慈悲论沈休文¶ 第 294c 页 T52-0294.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6r0138/buddhist/T52-0294.png)
言是弟子言是。师所言非弟子言非。涅槃经
言。迦叶我今日制诸弟子。不得食一切肉。而
今出家人犹自啖肉。戒律言。饮酒犯波夜提。
犹自饮酒无所疑难。此事违于师教。一不及
外道。
又外道虽复邪僻持牛狗戒。既受戒已后必
不犯。今出家人既受戒已。轻于毁犯。是二不
及外道。
又外道虽复五热炙身投渊赴火穷诸苦行。
未必皆啖食众生。今出家人啖食鱼肉。是三
不及外道。
又外道行其异学。虽不当理各习师法无有
覆藏。今出家人啖食鱼肉。于亲所者乃自和
光。于所疏者则有隐避。如是为行四不及外
道。
又外道各宗所执各重其法。乃自高声大唱
云。不如我道真。于诸异人无所忌惮。今出家
人或复年时已长。或复素为物宗。啖食鱼肉
极自艰难或避弟子。或避同学。或避白衣。或
避寺官。怀挟邪志崎岖覆藏。然后方得一过
啖食。如此为行五不及外道。
又复外道直情径行。能长己徒众恶。不能长
异部恶。今出家人啖食鱼肉。或为白衣弟子
之所闻见。内无惭愧。方饰邪说云。佛教为法
本存远因。在于即日未皆悉断。以钱买肉非
己自杀。此亦非嫌。白衣愚痴闻是僧说谓真
实语。便复信受自行不善增广诸恶。是则六
不及外道。
究竟慈悲论沈休文¶ 第 295a 页 T52-0295.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6r0138/buddhist/T52-0295.png)
又外道虽复非法说法法说非法。各信经书
死不违背。今出家人啖食鱼肉。或云肉非己
杀犹自得啖。以钱买肉亦复非嫌。如是说者
是事不然。涅槃经云。一切肉悉断及自死者。
自死者犹断。何况不自死者。楞伽经云。为利
杀众生以财网诸肉。二业俱不善死。堕叫呼
狱。何谓以财网肉。陆设罝罘水设网罟。此是
以网网肉。若于屠杀人间以钱买肉。此是以
财网肉。若令此人不以财网肉者。习恶律仪
捕害众生。此人为当专自供口。亦复别有所
拟。若别有所拟。向食肉者岂无杀分。何得云
我不杀生。此是灼然违背经文。是则七不及
外道。
又复外道同其法者和合。异其法者苦治。令
行禁止莫不率从。今出家人或为师长。或为
寺官。自开酒禁啖食鱼肉。不复能得施其教
戒。裁欲发言他即讥刺云。师向亦尔。寺官亦
尔。心怀内热默然低头。面赤汗出不复得言。
身既有瑕不能伏物。便复摩何直尔止住。所
以在寺者乖违。受道者放逸。此是八不及外
道。
又外道受人施与如己法。受乌戒人受乌戒
施。鹿戒人受鹿戒施。乌戒人终不覆戒。受
鹿戒施鹿戒人终不覆戒。受乌戒施。今出家
人云。我能精进我能苦行。一时覆相诳诸白
衣。出即饮酒开众恶门。入即啖肉集众苦
本。此是九不及外道。
又外道虽复颠倒。无如是众事。酒者何也。谓是臭气水谷失其正性成此别气。众生以
究竟慈悲论沈休文¶ 第 295b 页 T52-0295.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6r0138/buddhist/T52-0295.png)
甘露上味。云何出家僧尼犹生耽嗜。僧尼授
白衣五戒。令不饮酒令不妄语云。何翻自饮
酒违负约誓。七众戒八戒斋五篇七聚长短
律仪。于何科中而出此文。其馀众僧故复可。
可至学律者弥不宜尔。且开放逸门集众恶
本。若白衣人甘此狂药。出家人犹当诃止云。
某甲汝就我受五戒。不应如是。若非受戒者
亦应云。檀越酒是恶本。酒是魔事。檀越今日
幸可不饮。云何出家人而应自饮。尼罗浮陀
地狱身如段肉。无有识知此是何人。皆饮酒
者出家僧尼。岂可不深信经教。自弃正法行
于邪道。长众恶根造地狱苦。习行如此岂不
内愧。犹服如来衣受人信施。居处塔寺仰对
尊像。若饮酒食肉如是等事。出家之人不及
居家。何故如是在家人虽饮酒啖肉无犯戒
罪。此一不及居家人。
在家人虽复饮酒啖肉。各有丘窟。终不以此
仰触尊像。此是二不及居家人。在家人虽复
饮酒啖肉。终不吐泄寺舍。此是三不及居家
人。
在家人虽复饮酒啖肉无有讥嫌。出家人若
饮酒啖肉。使人轻贱佛法。此是四不及居家
人。
在家人虽复饮酒啖肉。门行井灶各安其鬼。
出家人若饮酒啖肉。臭气薰蒸一切善神皆
悉远离。一切众魔皆悉欢喜。此是五不及居
家人。
在家人虽复饮酒啖肉。自破财产不破他财。
究竟慈悲论沈休文¶ 第 295c 页 T52-0295.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6r0138/buddhist/T52-0295.png)
六不及居家人。
在家人虽复饮酒啖肉。皆是自力所办。出家
人若饮酒啖肉皆他信施。是则七不及居家
人。
在家人虽复饮酒啖肉。是常罪业更非异事
出家人若饮酒啖肉。众魔外道各得其便。是
则八不及居家人。
在家人虽复如此饮酒啖肉。犹故不失世业
大耽昏者。此则不得。出家人若饮酒啖肉。若
多若少皆断佛种。是则九不及居家人。不及
外道不及居家略出所以各有九事。论欲过
患条流甚多。可以例推。不复具言。
今日大德僧尼。今日义学僧尼。今日寺官。宜
自警戒严净徒众。若其懈怠不遵佛教。犹是
梁国编户一民。弟子今日力能治制。若犹不
依佛法。是诸僧官宜依法问京师顷年讲大
涅槃经。法轮相续便是不断。至于听受动有
千计。今日重令法云法师为诸僧尼讲四相
品四中少分诸僧尼常听涅槃经。为当(曾闻。此说为当
不闻。若已曾闻不应违背。若未曾闻今宜忆持)佛经中究竟说。断一切肉
乃至自死者。亦不许食。何况非自死者。诸
僧尼出家名佛弟子。云何今日不从师教。经
言。食肉者断大慈种。何谓断大慈种。凡大慈
者皆令一切众生同得安乐。若食肉者一切
众生皆为怨对同不安乐。若食肉者是远离
声闻法。若食肉者是远离辟支佛法。若食肉
者是远离菩萨法。若食肉者是远离菩萨道。
若食肉者是远离佛果。若食肉者是远离大
究竟慈悲论沈休文¶ 第 296a 页 T52-0296.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6r0138/buddhist/T52-0296.png)
食肉者是障四禅法。若食肉者是障(四空法。若食肉者是障
戒法。若)食肉者是障定法。若食肉者是障慧法。
若食肉者是障信根。若食肉者是障进根。若
食肉者是障念根。若食肉者是障定根。若食
肉者是障慧根。举要为言。障三十七道品。若
食肉者是障四真谛。若食肉者是障十二因
缘。若食肉者是障六波罗蜜。若食肉者是障四
弘誓愿。若食肉者是(障四摄法。若食肉者是障四无量心)若食肉者
是障四无碍智。若食肉者是障三三昧。若食
肉者是障八解脱。若食肉者是障九次第定。
若食肉者是障六神通。若食肉者是障百八
三昧。若食肉者是障一切三昧。若食肉者是
障海印三昧。若食肉者是障首楞严三昧。若
食肉者是障金刚三昧。若食肉者是障五眼。
若食肉者是障十力。若食肉者是障四无所
畏。若食肉者是障十八不共法。若食肉者是
障一切种智。若食肉者是障无上菩提。何以
故。若食肉者障菩提心。无有菩萨法。以食肉
故。障不能得初地。以食肉故。障不能得二地。
乃至障不能得十地。以无菩萨法故。无四无
量心。无四无量心故无有大慈大悲。以是因
缘佛子不续。所以经言。食肉者断大慈种。诸
出家人虽复不能行。大慈大悲究竟菩萨行。
成就无上菩提。何为不能忍此臭腥修声闻
辟支佛道。鸱鸦嗜鼠蝍蛆甘螮。以此而推何
可嗜著。至于豺犬野犴皆知嗜肉。人最有知
胜诸众生。近与此等同甘臭腥。岂直常怀杀
心断大慈种。凡食肉者自是可鄙。诸大德僧
究竟慈悲论沈休文¶ 第 296b 页 T52-0296.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6r0138/buddhist/T52-0296.png)
受者心得悟解。又有一种愚痴之人云。我止
啖鱼实不食肉。亦应开示。此处不殊水陆。众
生同名为肉。诸听讲者岂可不审谛受持如
说修行。凡食肉者如前说。此皆是远事未为
近切。诸大德僧尼。当知啖食众生者是魔行。
啖食众生是地狱种。啖食众生是恐怖因。啖
食众生是断命因。啖食众生是自烧因。啖食
众生是自煮因。啖食众生是自炮因。啖食众
生是自炙因。啖食众生是自割因。啖食众生
是自剥因。啖食众生是断头因。啖食众生是
断手因。啖食众生是断足因。啖食众生是破
腹因。啖食众生是破背因。啖食众生是刳腹
因。啖食众生是碎髓因。啖食众生是抉目因。
啖食众生是割鼻因。啖食众生是截耳因。啖
食众生是贫穷因。啖食众生是下贱因。啖食
众生是冻饿因。啖食众生是丑陋因。啖食众
生是聋因。啖食众生是盲因。啖食众生是瘖
因。啖食众生是哑因。啖食众生是跛因。啖食
众生是蹇因。啖食众生是疮因。啖食众生是
疡因。啖食众生是疥因。啖食众生是癣因。啖
食众生是瘤因。啖食众生是瘿因。啖食众生
是瘑因。啖食众生是疵因。啖食众生是痈
因。啖食众生是疖因。啖食众生是痔因。啖
食众生是疽因。啖食众生是瘘因。啖食众
生是癞因。啖食众生是致蚤因。啖食众生
是致虱因。啖食众生是致蚊因。啖食众生
是致虻因。啖食众生是遭毒虫因。啖食众
生是遭恶兽因。啖食众生是病瘦因(啖食众生是寒热。啖法
究竟慈悲论沈休文¶ 第 296c 页 T52-0296.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6r0138/buddhist/T52-0296.png)
是腹痛因。啖食众生是胸痛因。啖食众生是
背痛因。啖食众生是手痛因。啖食众生是足
痛因。啖食众生是髓痛因。啖食众生是肠痛
因。啖食众生是筋缩因。啖食众生是胃反因。
啖食众生是脉绝因。啖食众生是血流因。啖
食众生是咽塞因。啖食众生是喉痛因。啖食
众生是风病因。啖食众生是水病因。啖食众
生是四大不调适因。啖食众生是五藏不调
适因。啖食众生是六腑不调适因。啖食众生
是颠因。啖食众生是狂因。啖食众生乃至是
四百四病一切众因。啖食众生是热因。啖食
众生是恼因。啖食众生是受压因。啖食众生
是遭水因。啖食众生是遭火因。啖食众生是
遭风因。啖食众生是遭偷因。啖食众生是遭
劫因。啖食众生是遭贼因。啖食众生是鞭因。
啖食众生是杖因。啖食众生是笞因。啖食众
生是督因。啖食众生是骂因。啖食众生是辱
因。啖食众生是系因。啖食众生是缚因。啖食
众生是幽因。啖食众生是闭因。啖食众生是
生苦因。啖食众生是老苦因。啖食众生是病
苦因。啖食众生是死苦因。啖食众生是怨憎
会苦因。啖食众生是爱别离苦因。啖食众生
是求不得苦因。啖食众生是五受阴苦因。啖
食众生是行苦因。啖食众生是坏苦因。啖食
众生是苦苦因。啖食众生是想地狱因。啖食
众生是黑绳地狱因。啖食众生是众合地狱
因。啖食众生是叫唤地狱因。啖食众生是大
叫唤地狱因。啖食众生是热地狱因。啖食众
究竟慈悲论沈休文¶ 第 297a 页 T52-0297.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6r0138/buddhist/T52-0297.png)
啖食众生是八寒八热地狱因。乃至是八万
四千鬲子地狱因乃至是不可说不可说鬲子
地狱因。啖食众生乃至是一切饿鬼因。啖食
众生乃至是一切畜生因。当知饿鬼有无量
苦。当知畜生有无量苦。畜生暂生暂死为物
所害。生时有无量怖畏。死时有无量怖畏。此
皆是杀业因缘受如是果。若欲具列杀果展
转不穷尽。大地草木亦不能容受。向来所说
虽复多途。举要为言。同一苦果。中自有轻
重。所以今日致众苦果。皆由杀业恼害众生。
略举一隅粗言少分。
诸大德僧尼。诸义学僧尼。诸寺三官。复当应
思一大事。若使啖食众生父。众生亦报啖食
其父。若啖食众生母。众生亦报啖食其母。若
啖食众生子。众生亦报啖食其子。如是怨对
报相啖食。历劫长夜无有穷已。如经说。有一
女人五百世害狼儿。狼儿亦五百世害其子。
又有女人五百世断鬼命根。鬼亦五百世断
其命根。如此皆是经说。不可不信。其馀相报
推例可知。诸大德僧尼。诸义学僧尼。诸寺
三官。又有一大事当应信受。从无始以来至
于此生。经历六道备诸果报。一切亲缘遍一
切处。直以经生历死神明隔障。是诸眷属不
复相识。今日众生或经是父母。或经是师长。
或经是兄弟。或经是姊妹。或经是儿孙。或经
是朋友。而今日无有道眼。不能分别。还相啖
食不自觉知。啖食之时。此物有灵。即生忿恨
还成怨对。向者至亲还成至怨。如是之事岂
究竟慈悲论沈休文¶ 第 297b 页 T52-0297.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6r0138/buddhist/T52-0297.png)
怨对。可为痛心难以言说。白衣居家未可适
道。出家学人被如来衣习菩萨行。宜应深
思。
诸大德僧尼。诸义学僧尼。诸寺三官。又复当
思一事。凡啖食众生是一切众生恶知识。是
一切众生怨家。如是怨家遍满六道。若欲修
行皆为障难。一理中障难。二事中障难。何者。
是理中障难。以业因缘自生障难。令此行人
愚痴无慧。不知出要无有方便。设值善知识
不能信受。设复信受不能习行。此是理中障
难。事中障者。此诸怨对或在恶鬼中。或在毒
兽中。或在有大力神中。或在大力龙中。或在
魔中。或在天中。如是处处来作留难设令修行遇善知识深心信受适欲习行。便复难起。
或引入邪道。或恼令心乱修戒修定修慧。修
诸功德常不清净常不满足。皆是旧怨起诸
对障。此是事中障难。如是之事又宜深心
思。但以一啖食众生因缘。能远离一切佛法。
有如是种种过患。贪毒亦如是。瞋毒亦如是。
痴毒如是。三毒等分皆同过患。相与宜深自
觉察善思方便。
弟子萧衍。又复敬白。诸大德僧尼诸义学僧
尼诸寺三官。北山蒋帝犹且去杀。若以不杀
祈愿辄得上教。若以杀祈愿辄不得教想。
今日大众已应闻知。弟子已勒诸庙祀及以
百姓凡诸群祀。若有祈报者皆不得荐生类。
各尽诚心止修蔬供。蒋帝今日行菩萨道。诸
出家人云何反食众生行诸魔行。一日北山
究竟慈悲论沈休文¶ 第 297c 页 T52-0297.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6r0138/buddhist/T52-0297.png)
能鉴见。若不菜食僧作菜食往。将恐蒋帝恶
贱佛法怪望弟子。是请法师当见此意。
弟子萧衍。又敬白大德僧尼诸义学者一切
寺官。弟子萧衍于十方一切诸佛前。于十方
一切尊法前。于十方一切圣僧前。与诸僧尼
共申约誓。今日僧众还寺已后。各各检勒使
依佛教。若复饮酒啖肉不如法者。弟子当依
王法治问。诸僧尼若被如来衣不行如来行。
是假名僧。与贼盗不异。如是行者犹是弟子
国中编户一民。今日以王力足相治问。若为
外司听察所得若为寺家自相糺举。不问年
时老少。不问门徒多少。弟子当令寺官集僧
众鸣揵槌舍戒还俗著在家服。依涅槃经还
俗策使。唯取老旧者。最多门徒者。此二种
人最宜先问。何以故。治一无行小僧。不足以
改革物心。治如是一大僧。足以惊动视听。推
计名德大僧。不应有此。设令有此当依法治
问。其馀小僧故自妄言。今日集会此是大事
因缘。非直一切诸佛在此。非直一切尊法在
此。非直一切圣僧在此。诸天亦应遍满虚空。
诸仙亦应遍满虚空。护世四王亦应在此。金
刚密迹大辩天神。功德天神。韦驮天神。毗
纽天神。摩醯首罗。散脂大将。地神坚牢。迦毗
罗王。孔雀王。封头王。富尼跋陀罗伽王。阿修
罗伽王。摩尼跋陀罗伽王。金毗罗王。十方二
十八部夜叉神王。一切持咒神王。六方大护
都使安国。如是一切有大神足力。有大威德
力。以如是一切善神遍满虚空。五方龙王娑
究竟慈悲论沈休文¶ 第 298a 页 T52-0298.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6r0138/buddhist/T52-0298.png)
那满龙王。如是一切菩萨龙王。亦应遍满在
此。天龙夜叉揵闼婆王。阿修罗王。迦娄罗
王。紧那罗王摩睺罗伽王。人非人等。如是一
切有大神足力。有大威德力。八部神王皆应
在此。今日土地山川房庙诸神。亦应仄塞虚
空。如是幽显莫不鉴观。唯无瑕者可以戮人。
唯自净者可以净人。弟子今日昌言此事。僧
尼必当有不平色。设令刳心掷地以示僧
与数片肉无以取信。古人有言非知之难其
在行之。弟子萧衍虽在居家不持戒。今日当
先自为誓以明本心。弟子萧衍从今以去至
于道场。若饮酒放逸起诸淫欲。欺诳妄语啖
食众生。乃至饮于乳蜜及以苏酪。愿一切有
大力鬼神。先当苦治萧衍身。然后将付地狱
阎罗王与种种苦。乃至众生皆成佛尽。弟子
萧衍。犹在阿鼻地狱中。僧尼若有饮酒啖鱼
肉者而不悔过。一切大力鬼神亦应如此治
问。增广善众清净佛道。若未为幽司之所治
问犹在世者。弟子萧衍。当如法治问。驱令还
俗与居家衣随时役使。愿今日二部僧尼。各
还本寺匡正佛法和合时众。皆令听经法者
如说修行。不可复令断大慈种。使佛子不续。
若有犯法破戒者皆依僧制如法治问。若有
容受不相治举者。当反任罪。
又僧尼寺。有事四天王迦毗罗神。犹设鹿头
及羊肉等。是事不可急宜禁断。若不禁断寺
官任咎亦同前科。别宣意(是义论竟宣意如此)。
弟子萧衍。敬白诸大德僧尼诸义学僧尼诸
究竟慈悲论沈休文¶ 第 298b 页 T52-0298.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6r0138/buddhist/T52-0298.png)
复欲通白一言。阎浮提寿云百二十。至于世
间罕闻其人。迁变零落亦无宿少。经言。以一
念顷有六十刹那。生老无常谢不移时。暂有
诸根俄然衰灭。三途等苦倏忽便及。欲离地
狱其事甚难。戒德清净犹惧不免。况于毁犯
安可免乎。虽复长斋菜食。不勤方便欲免苦
报。亦无是处。何以故。尔此生虽可不犯众罪。
后报业强现无方便。三途等苦不能遮止。况
复饮酒啖食众生。诸僧尼必信佛语。宜自力
励。若云菜食为难。此是信心薄少。若有信心
宜应自强。有决定心菜食何难。菜蔬鱼肉俱
是一惑。心若能安便是甘露上味。心若不安
便是臭秽下食。所以涅槃经言。受食之时令
作子想。如俱非惑岂须此法。且置远事止借
近喻。今已能蔬食者恹恶血腥。甚于不能
蔬食者。恹恶菜茹事等如此。宜应自力回不
善惑以为善惑。就善惑中重为方便。食菜子
想。以如是心便得决定。凡不能离鱼肉者皆
云。菜蔬冷于人虚乏。鱼肉温于人补益。作
如是说皆是倒见。今试复粗言。其事不尔。若
久食菜人荣卫流通。凡如此人法多患热。荣
卫流通则能饮食。以饮食故气力充满。是则
菜蔬不冷能有补益。诸苦行人亦皆菜蔬。多
悉患热类皆坚强。神明清爽少于昏疲。凡鱼
为性类皆多冷。血腥为法增长百疾。所以食
鱼肉者神明理当昏浊。四体法皆沈重无论。
方招后报有三途苦。即时四大交有不及。此
岂非惑者。用心各有所执。甘鱼肉者便谓为
究竟慈悲论沈休文¶ 第 298c 页 T52-0298.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6r0138/buddhist/T52-0298.png)
菜以为冷便复解素。此是行者未得菜意。菜
与鱼肉如水与火。食菜裁欲得力。复啖鱼
肉。鱼肉腥臊能灭菜力。所以惑者云。菜为性
冷。凡数解素人。进不得菜蔬之力。退不得鱼
肉邪益。法多羸冷少有堪能。是诸僧尼复当
知一事。凡食鱼肉是魔境界行于魔行。心不
决定多有留难。内外众共魔相娆作。所以行
者思念。鱼肉酒是魔浆。故不待言。凡食鱼肉
嗜饮酒者。善神远离内无正气。如此等人法
多衰恼。复有一种人。虽能菜食。恃此憍慢多
于瞋恚。好生贪求。如是之人亦堕魔界多于
衰恼。又有一种人。外行似熟内心粗恶。见人
胜已常怀忿嫉。所行不善皆悉覆相。如是等
人亦行魔界。虽复菜蔬亦多衰恼。若心力决
正蔬食若节。如是等人。多为善力所扶。法
多堪能。有不直者宜应思觉。勿以不决定心
期决定人。诸大德僧尼有行业已成者。今日
以去善相开导。令未得者今去皆得。若已习
行愿坚志力。若未曾行愿皆改革。今日相与
共为菩提种子。勿怪。弟子萧衍。向来所白。
寺官三百六十八人 宿德二十五人 义
学五百七十四人 导师三十九人
右牒众僧合一千六人
寺官三百六十九人 义学六十八人 导
师五人
右牒合尼僧四百四十二人
并右牒僧尼合一千四百四十八人。并以
五月二十二日五更。一唱到凤庄门。
究竟慈悲论沈休文¶ 第 299a 页 T52-0299.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6r0138/buddhist/T52-0299.png)
二十三日旦。光宅寺法云。于华林殿前登
东向高座为法师。瓦官寺慧明。登西向高
座为都讲。唱大涅槃经四相品四分之一。
陈食肉者断大慈种义。法云解释。舆驾亲
御。地铺席位于高座之北。僧尼二众各以
次列坐。讲毕。耆阇寺道澄。又登西向高座。
唱此断肉之文。次唱所传之语。唱竟又礼
拜忏悔。普设中食竟出。
二十三日。会其后诸僧尼。或犹云。律中无
断肉事及忏悔食肉法。其月二十九日。又敕
请义学僧一百四十一人义学尼五十七人。
于华林华光殿使庄严寺法超。奉诚寺僧辩。
光宅寺宝度等三律师。升高座御席地施座。
馀僧尼亦尔。
制旨问法超等三律师曰。古人云。止沸莫若
去薪。息过莫若无言。弟子无言乃复甚易。但
欲成人之美使佛种相续与诸僧尼共弘法
教。兼即事中亦不得默已。故今集会于大众
前。求律中意。闻诸。
僧道。律中无有断肉法。又无忏悔食肉法。
诸律师从来作若为开导。使人致有此疑。
法超奉答。律教是一。而人取文下之旨不同。
法超所解。律虽许啖三种净肉。而意实欲永
断。何以知之。先明断十种不净肉。次令食三
种净肉。未令食九种净肉。如此渐制。便是
意欲永断。法超常日讲。恒作如此说。
制又问僧辩法师。复作若为开导。僧辩奉答。
僧辩从来所解大意。亦不异法超。但教有深
浅。阶级引物。若论啖三种净肉。理当是过。但
究竟慈悲论沈休文¶ 第 299b 页 T52-0299.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6r0138/buddhist/T52-0299.png)
制又问宝度法师。复若为开导。宝度奉答。愚
短所解只是渐教。所以律文许啖三种净肉。
若涅槃究竟明于正理。不许食肉。若利根者。
于三种净肉教。即得悉不食解。若钝根之人。
方待后教。
制又问法超法师。向答是文外意。若依律文
作若为判。奉答。常日解义只作向者所说。
制问僧辩法师。意复云何同超法师不。奉答。
同法超所解。
制问法超法师。从来作此解律。诸律师并皆
啖肉为不啖肉。法超奉答。不知馀人并若为。
法超从来自不食肉。
制问僧辩法师。复食肉不。僧辩奉答。昔恒不
食肉。中年疾病有时暂开。
制问宝度法师。复云何。奉答。本住定林末移
光宅。二处不得进肉。若在馀处为疾病亦不
免开。问讲律时啖肉不奉答。讲时必有徒众。
于徒众中不敢。
问不敢有两义。为不敢食为不敢不食。
制又问僧辩法师。常日讲律时为当许徒众
食肉。为当不许。若不许啖肉有食肉者应驱
遣去。若许者作若为说。奉答。若约教解不全
言不许。若论其意未常开许。
问今正问。约教时为许为不许。答约教不遮。
问不遮是许为是不许。答引其向理许其得
食三种净肉。
问见杀亦可不见。闻杀亦可不闻。疑作若为
得免。答若见因缘不假疑。闻因缘亦不假疑。
究竟慈悲论沈休文¶ 第 299c 页 T52-0299.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6r0138/buddhist/T52-0299.png)
问以钱买鱼肉。是疑非疑。答若理中理自是
疑。
问不得以理中见。答若理中为论。众僧不应
市鱼肉。今所问事中是疑不。答若约教非疑
问市中人为谁杀。答乃为买者杀。但买者不
作此想。
问买肉者此人既不惛乱。岂得不知是为买
者杀而不作此想。答于时作现死肉心。
问为自死詺作死。为杀詺作死。答此旨是理
中言。约教辩只得如此。
问法师既为人讲说为人明导。为人法城。云
何言只得如此。但问作意使人买时作若为
意。答买自死者意。
问若自死者处处应有寺中。亦应有自死者。
何假往屠肉家买。答理中居然是疑。
问若理中居然是疑者。云何得不疑肉食。僧
辩无复对。
制又问。此肉为当作肉味。为当作菜味。僧辩
奉答。犹作肉味。
问为是慈心故食肉。无慈心故食肉。答此非
慈心。
问若非慈心。岂得非杀耶。答理中常应不得。
约事故如此。
问律教欲使人出离不。答令人出离。
问食肉得出离不。答不得。
问若尔云何令食肉。答为浅行者说。引其令
深。
问为具足戒者说。为不具足者说。答为具足
究竟慈悲论沈休文¶ 第 300a 页 T52-0300.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6r0138/buddhist/T52-0300.png)
问既为具足者说。不为童蒙。云何令食肉
而是引其令深。答初教如此非是极教。
问云何。初教教具足戒人。答僧辩所解正自
齐此。
制又问。律教起何时。僧辩奉答。起八年已后
至涅槃。
问若如此涅槃经有断肉。楞伽经有断肉。央
掘摩罗经亦断肉。大云经缚象经并断肉律。
若至涅槃云何无断肉事。答律接续初教。所
以如此。
问律既云接续初教至于涅槃。既至涅槃则
应言断肉。答若制教边。此是接续初教通于
五时。不言一切皆同。僧辩解正齐此。
问法师既是大律师。为众开导。今日大众取
判法师。不得言齐此。齐此亦不得住。不齐此
亦不得住。只问此是优波离律不。答是。
问佛般泥洹时。优波离既亲在坐。云何律文
不断食肉。答此是接续前近教。
问若言接近教。近教亦不明食肉。且涅槃前
迦叶已持修行不食肉。法律若异此。则非优
波离律。是异部家律。云何用此讲说以化群
僧。僧辩不复奉答。
制问宝度法师。说既同德同行。云何解此语。
宝度奉答。若律中事是优波离所出。经事悉
是阿难所出。
问若尔律中事便当皆不出经。答若经中事
牵律。律中事牵经。
问佛说经时有所制约。便集以为律。何处方
究竟慈悲论沈休文¶ 第 300b 页 T52-0300.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6r0138/buddhist/T52-0300.png)
只言经中有明戒处。愚谓应相关涉。
问若论相涉。三藏义何尝不相涉。修多罗中
亦有毗尼与毗昙。毗尼中亦有修多罗与毗
昙。毗昙中亦有修多罗与毗尼。不言无此义。
但问法师今所讲律。是优波离律义。不违经
不。答今所讲是优波离律。与经不违。
问若是优波离律不违经者。则断肉义不应
异涅槃。答涅槃经显断肉律文虽不明。而优
波离意未常开肉。
问律既是具教。优波离既不开肉。律何得无
文。法师此解殊为进退。只可为寺中沙弥式
叉摩尼说。不得以此答弟子。答宝度愚解正
自极此。
制又问。下座诸律师。复云何解。龙光寺道恩
奉答。律文不断。涅槃经方断+(肉)【明】断断。
问法师所讲是谁律。答是佛律。
问所引乃极弘旷。只未知此律是优波离律
不。答优波离仰述佛律。
问优波离悉集佛所说不。答集前四时。不集
涅槃时。
问若尔迦叶那得语阿难道。佛从何处说法。
至涅槃时集修多罗藏。语优波离道佛从何
处说法。至涅槃时集毗尼藏。云何得言唯取
前四时不取涅槃。答涅槃时不复制戒。
问涅槃云。夫食肉者断大慈种。我从今日制
诸弟子。不得复食一切肉。一切悉断及自死
者。如此制断。是戒非戒。道恩不复奉答。
制又问。诸律师亲自讲律。诸大法师尽讲大
究竟慈悲论沈休文¶ 第 300c 页 T52-0300.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6r0138/buddhist/T52-0300.png)
素。解则非素。素若使得不素。戒既是净。亦可
得使净为不净不。诸讲律师亲违此教。外书
所云。自踰短垣窃简书法。正是此义宣武寺
法宠奉答。闭秽门称为素开秽门称不素。
问若尔众僧云何开秽门。答实自不应得开。
但贪欲情深。所以如此。
问云何忏悔。答恳恻至心是为忏悔。若能忏
悔是大丈夫。
问诸学人即时忏悔不。故如弟子请诸法师
动至千数。导师唱导令忏悔者。于时诸法师
忏悔以不。答那得不忏悔。
问若忏竟出寺更食肉不。答居然不食。但其
中有无明多者。或亦不免更食。
问出寺更食。何如发初作者轻重。答一种。
问云何一种。初直尔而食。后已经于诸佛前
誓方复更啖。云何一种。答初人无惭愧。后
人有惭愧。乃得有胜初人义。
问若尔但先道惭愧痛打前人。而道我惭愧
汝我打汝。我惭愧汝我食汝。答如大邪见人
无惭愧。其既知惭愧。故知差不惭者。
问先道惭愧而犹啖食。此是知而故犯。非谓
惭愧。若使先时不知。或是过误。后方起愧乃
是惭愧。岂非知而故犯。其罪大于不知。又复
惭愧不得重犯。如其直犯。复是违破初心。
论此为罪所以弥大。答经有诚文。耆婆云汝
有惭愧。故罪可灭。惭愧即是清白法。
问法师是得经言不得其意此明。若作罪后
方知惭愧。此为白法。不言发初惭愧而故作
究竟慈悲论沈休文¶ 第 301a 页 T52-0301.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6r0138/buddhist/T52-0301.png)
有非上服义。
问义亦如此。若正作罪。虽云惭愧终无所益。
若作罪后能生惭愧者。乃是上服。法宠无复
答。
法宠奉答事毕。三律师并下。又敕始兴寺。景
猷升高座。读楞伽央掘魔罗经所明断肉经
文。今载如左。
大般涅槃经四相品上第七(此品今月二十三日会。已唱此文。法云
法师解说今二十九日不复重唱)尔时迦叶菩萨白佛言。世尊。食
肉之人不应施肉。何以故。我见不食肉者有
大功德。佛赞迦叶。善哉善哉。汝今乃能善知
我意。护法菩萨应当如是。善男子。从今日始
不听声闻弟子食肉。若受檀越信施之时。应
观是食如子肉想。迦叶菩萨复白佛言。世尊。
云何如来不听食肉。善男子。夫食肉者断大
慈种。迦叶又言。如来何故先听比丘食三种
净肉。迦叶。是三种净肉随事渐制。迦叶菩萨
复白佛言。世尊。何因缘故十种不净乃至九
种清净而复不听。佛告迦叶。亦是因事渐次
而制。当知即是现断肉义。迦叶菩萨复白佛
言。云何如来称赞鱼肉为美食耶。善男子。我
亦不说鱼肉之属为美食也。我说甘蔗粳米
石蜜一切谷麦及黑石蜜乳酪苏油以为美
食。虽说应畜种种衣服。所应畜者要是坏色。
何况贪著是鱼肉味。迦叶复言。如来若制不
食肉者。彼五种味乳酪酪浆生苏熟苏胡
麻油等。及诸衣服憍奢耶衣珂贝皮革金银
盂器。如是等物亦不应受。善男子。不应同彼
究竟慈悲论沈休文¶ 第 301b 页 T52-0301.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6r0138/buddhist/T52-0301.png)
听食三种净肉。异想故断十种肉。异想故一
切悉断及自死者。迦叶。我从今日制诸弟子。
不得复食一切肉也。迦叶。其食肉者。若行若
住若坐若卧。一切众生闻其肉气悉生恐怖。
譬如有人近师子已。众人见之闻师子臭亦
生恐怖。善男子。如人啖蒜臭秽可恶。馀人
见之闻臭舍去。设远见者犹不欲视。况当近
之。诸食肉者亦复如是。一切众生闻其肉气。
悉皆恐怖生畏死想。水陆空行有命之类悉
舍之走。咸言此人是我等怨。是故菩萨不习
食肉。为度众生示现食肉。虽现食之其实不
食。善男子。如是菩萨清净之食犹尚不食。况
当食肉。善男子。我涅槃后无量百岁。四道圣
人悉复涅槃。正法灭后于像法中当有比丘。
似像持律少读诵经。贪嗜饮食长养其身。其
所被服粗陋丑恶。形容憔悴无有威德。放畜
牛羊担负薪草。头须发爪悉皆长利。虽服袈
裟犹如猎师。细视徐行如猫伺鼠。常唱是言
我得罗汉。多诸病苦眠卧粪秽。外现贤善内
怀贪嫉。如受哑法婆罗门等。实非沙门现沙
门像。邪见炽盛诽谤正法。如是等人。破坏如
来所制戒律正行威仪说解脱果离不净法。
及坏甚深秘密之教。各自随意反说经律。而
作是言。如来皆听我等食肉。自生此论。言是
佛说。互共诤讼各自称是沙门释子。善男子。
尔时复有诸沙门等。贮聚生谷受取肉鱼手
自作食执持油瓶。宝盖革屣亲近国王大臣
长者。占相星宿。勤修医道。畜养奴婢。金银琉
究竟慈悲论沈休文¶ 第 301c 页 T52-0301.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6r0138/buddhist/T52-0301.png)
种果蓏。学诸伎艺。画师泥作造书教学。种
植根栽。虫道咒幻。和合诸药。作倡伎乐。香
花治身。摴蒲围棋。学诸工巧若有比丘能离
如是诸恶事者。当说是人真我弟子。尔时迦
叶复白佛言。世尊。诸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
婆夷因他而活。若乞食时得杂肉食。云何得
食应清净法。佛言。迦叶。当以水洗令与肉
别。然后乃食。若其食器为肉所污。但使无味
听用无罪。若见食中。多有肉者则不应受。一
切现肉悉不应食。食者得罪。我今唱是断肉
之制。若广说者则不可尽。涅槃时到。是故略
说。是则名为能随问答楞伽阿跋多罗宝经
卷第四。
尔时大慧菩萨以偈问言。
彼诸菩萨等。志求佛道者。酒肉及与葱。饮食
为云何。惟愿无上尊。哀悯为演说。愚夫所
贪著。臭秽无名称。虎狼所甘嗜。云何而可
食。食者生诸过。不食为福善。惟愿为我说。食
不食罪福。
大慧菩萨说偈问已。复白佛言。惟愿世尊。为
我等说食不食肉功德过恶。我及所菩萨。于
现在未来当为种种悕望肉食众生分别说
法。令彼众生慈心相向。得慈心已各于住地
清净明了疾得究竟无上菩提。声闻缘觉自
地止息已。亦得逮成无上菩提。恶邪论法。
诸外道辈。邪见断常颠倒计著。尚有遮法不
听食肉。况复如来世间救护。正法成就而食
肉耶。佛告大慧。善哉善哉。谛听谛听善思念
究竟慈悲论沈休文¶ 第 302a 页 T52-0302.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6r0138/buddhist/T52-0302.png)
慧。有无量因缘不应食肉。然我今当为汝略
说。谓一切众生从本已来展转因缘常为六
亲。以亲想故不应食肉。驴骡骆驼狐狗牛马
人兽等肉。屠者杂卖故不应食肉。不净气分
所生长故不应食肉。众生闻气悉生恐怖。如
栴陀罗及谭婆等。狗见憎恶惊怖群吠故不
应食肉。又令修行者慈心不生故不应食肉。
凡愚所嗜臭秽不净。无善名称故不应食肉。
令诸咒术不成就故不应食肉。以杀生者见
形起识。深味著故不应食肉。彼食肉者诸天
所弃故不应食肉。令口气臭故不应食肉。多
恶梦故不应食肉。空闲林中虎狼闻香故不
应食肉。令饮食无节故不应食肉。令修行者
不生厌离故不应食肉。我常说言。凡所饮食。
作食子肉想。作服药想。故不应食肉。听食肉
者。无有是处。复次大慧。过去有王。名师子苏
陀娑。食种种肉遂至食人。臣民不堪即便
谋反断其俸禄。以食肉者有如是过故不应
食肉。复次大慧。凡诸杀者为财利故杀生屠
贩。彼诸愚痴食肉众生。以钱为网而捕诸肉。
彼杀生者。若以财物若以钓网。取彼空行水
陆众生。种种杀害屠贩求利。大慧。亦无不
教不求不想而有鱼肉。以是义故不应食肉。
大慧。我有时说遮五种肉。或制十种。今于此
经一切种一切时。开除方便一切悉断。大慧。
如来应供等正觉。尚无所食。况食鱼肉。亦不
教人。以大悲前行故。视一切众生犹如一子。
是故不听令食子肉。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
究竟慈悲论沈休文¶ 第 302b 页 T52-0302.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6r0138/buddhist/T52-0302.png)
曾悉为亲属。鄙秽不净杂。不净所生长。闻气
悉恐怖。一切肉与葱。及诸韭蒜等。种种放逸
酒。修行常远离。亦常离麻油。及诸穿孔床。以
彼诸细虫。于中极恐怖。饮食生放逸。放逸生
诸觉。从觉生贪欲。是故不应食。由食生贪欲。
贪令心迷醉。迷醉长爱欲。生死不解脱。为利
杀众生。以财网诸肉。二俱是恶业。死堕叫呼
狱。若无教想求。则无三净肉。彼非无因有。
是故不应食。彼诸修行者。由是悉远离。十方
佛世尊。一切咸诃责。展转更相食。死堕虎狼
类。臭稳可厌恶。所生常愚痴。多生栴陀罗。
猎师谭婆种。或生陀夷尼。及诸肉食性。罗刹
猫狸等。遍于是中生。缚象与大云。央掘利
魔罗。及此楞伽经。我悉制断肉。诸佛及菩
萨。声闻所诃责。食已无惭愧。生生常痴冥。先
说见闻疑。已断一切肉。妄想不觉知。故生食
肉处。如彼贪欲过。障阂圣解脱。酒肉葱韭
蒜。悉为圣道障。未来世众生。于肉愚痴说。
言此净无罪。佛听我等食。食如服药想。亦如
食子肉。知足生厌离。修行行乞食。安住慈心
者。我说常厌离。虎狼诸恶兽。恒可同游止。若
食故血肉。众生悉恐怖。是故修行者。慈心不
食肉。食肉无慈慧。永背正解脱。及违圣表相。
是故不应食。得生梵志种。及诸修行处。智慧
富贵家。斯由不食肉。
央掘魔罗经第一卷
上座迦叶。舍种种甘膳之食。舍肉味食。受持
修行不食肉法。
究竟慈悲论沈休文¶ 第 302c 页 T52-0302.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6r0138/buddhist/T52-0302.png)
央掘魔罗经第二卷
文殊师利白佛言。世尊因如来藏故诸佛不
食肉耶。佛言。如是。一切众生无始生死。生生
轮转无非父母兄弟姊妹。犹如伎儿变易无
常。自肉他肉则是一肉。是故诸佛悉不食肉。
复次文殊师利。一切众生界我界即是一界。
所宅之肉即是一肉。是故诸佛悉不食肉。文
殊师利白佛言。世尊。珂贝猎蜜皮革缯绵。非
自界肉耶。佛告文殊师利。勿作是语。如来远
离一切世间。如来不食。若言习近世间物者。
无有是处。若习近者是方便。法若物展转来
者则可习近。若物所出处不可习近。若展转
来离杀者手则可习近。文殊师利白佛言。今
此城中有一皮。师能作革。屣有人买施。是
展转来。佛当受不。复次世尊。若自死牛。牛主
从栴陀罗取皮持付皮师。师作革屣施持
戒人。此展转来。可习近不。佛告文殊师利。若
自死牛。牛主持皮用作革屣。施持戒人。为应
受不。若不受者是比丘法。若
受者非慈悲。然不破戒唱经竟。制又语诸僧
道。诸小僧辈看经未遍。互言无断肉语。今日
此经言何所道。所以唱此革屣文者。本意乃
不在此。正为此二十三日法云法师讲涅槃
断肉事。于时僧正慧超法宠法师难云。若经
文究竟断一切肉。乃至自死不得食者。此则
同尼揵断皮革不得著革屣。若开皮革得著
革屣者。亦应开食肉。法云法师乃已有通释。
而二法师难意未已。于时自仍通云。若是圣
人故自不著此物。若中行人亦不著此。著此
究竟慈悲论沈休文¶ 第 303a 页 T52-0303.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6r0138/buddhist/T52-0303.png)
无麻纻之乡。亦有开皮革义论。有麻纻处大
慈者。乃实应不著。但此事与食肉不得类
同。凡著一革屣。经久不坏。若食啖众生。就一
食中便害无量身命。况日日餐咀数若恒沙。
亦不可得用革屣以并断肉。于时诸僧乃无
复往复。恐诸小僧执以为疑方成巨蔽。所以
唱此不受革屣文。正欲释一日所疑。非关前
制。凡啖肉者是大罪障。经文道。昔与众生经
为父母亲属。众僧那不思。此犹忍食啖众生。
己不能投身饿虎割肉贸鹰。云何反更啖他
身分。诸僧及领徒众法师诸尼。及领徒众者。
各还本寺宣告诸小僧尼。令知此意。
制说此语竟。僧尼行道礼拜忏悔。设会事毕
出。
其晚又敕员外散骑常侍太子左卫率周舍
曰。法宠所言惭愧而食众生。此是经中所明
罗刹妇女云。我念汝我食汝。法宠此心。即是
经之罗刹。
又敕舍云。僧辩所道自死肉。若如此说。鸱鸦
鸠鸽触处不死。那不见有一自死者。獐鹿雉
兔充满野泽。亦不尝见有一自死者。而觅死
肉其就屠杀家。觅死鱼必就罾网处。若非杀
生岂有死肉。经言。买肉与自杀。此罪一等。我
本不自为。正为诸僧尼作离苦因缘。
又敕舍云。众生所以不可杀生。凡一众生具
八万户虫。经亦说有八十亿万户虫。若断一
众生命。即是断八万户虫命。自死众生又不
可食者。前附虫虽已灭谢。后所附虫其数复
究竟慈悲论沈休文¶ 第 303b 页 T52-0303.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6r0138/buddhist/T52-0303.png)
味。害无量众生。其中小者非肉眼能观。其中
大者炳然共见。灭慈悲心增长恶毒。其实
非沙门释子所可应行。
又敕舍云。众僧食肉罪剧白衣。白衣食肉。乃
不免地狱而止是一罪。至于众僧食肉。既犯
性罪又伤戒律。以此为言有两重罪。若是学
问众僧食肉者。此为恶业复倍于前。所以如
此。既亲达经教为人讲说。口称慈悲心怀毒
害。非是不知。知而故犯。言行既违即成诡妄。
论学问人食肉。则罪有三重。所以贵于解义。
正为如说修行。反复啖食鱼肉侵酷生类。作
恶知识起众怨对。坠堕地狱疾于𥎞矛。善恶
报应必也不亡。凡出家人实宜深思。
又敕舍云。声闻受律仪戒。本制身口七支。一
受之后。乃至睡眠闷等律仪恒生。念念得未
曾得律仪。所以尔者。睡眠等非起恶心。故
不损不失。乃至常生。若起欲杀心。于声闻法
虽不失身口戒。而于戒有损非唯损不杀戒。
亦兼污馀戒。至于手夹齿齧动身口业。则失
身口戒。尔时律仪无作。即断不续。既失不杀
戒。亦损污馀戒。所以尔者。旃陀罗人为屠肉
时。为何等人杀。正为食者。若食肉即有杀
分。于不杀戒即成有缺。若谓于善律仪受杀
生分。于不杀戒无所缺者。是不善律仪人持
八戒斋。是恶律仪犹应相续。若恶律仪人持
八戒斋。恶律仪不复相续者。是知善律仪人
受诸杀分。是不杀戒即时便缺别解脱戒。不
复解脱。恶律仪人无论持八戒。斋但起一念
究竟慈悲论沈休文¶ 第 303c 页 T52-0303.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6r0138/buddhist/T52-0303.png)
断。若多念断是知一念时断。善律仪人其事
亦尔。无论受诸杀分。有少杀分不杀律仪即
时亦尔。菩萨人持心戒。故自无有食众生理。
若缺声闻戒终不免地狱等苦。
广弘明集卷第二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