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僧行篇第五之二¶
僧行篇第五之二¶ 第 272a 页


广弘明集卷第二十四

大唐西明寺沙门释道宣撰

** 僧行篇第五之二


* 沙汰僧徒诏(宋武帝)
* 褒扬僧德诏(七首)(元魏孝文帝)
* 述僧中食论(南齐沈休文)
* 述僧设会论(沈休文) 议沙汰僧诏(并答 北齐文宣帝)
* 吊道澄法师亡书(梁简文)
* 与东阳盛法师书(梁王筠)
* 与汝南周颙书(梁释智林)
* 与举法师书(梁刘峻一名孝标)
* 与皎法师书(并答 梁王曼颖)
* 吊震法师
僧行篇第五之二¶ 第 272b 页 T52-0272.png
* 与震兄李敬朏书(同上作)
* 吊僧正京法师亡书(同上作)
* 东阳金华山栖志(梁刘孝标)
* 与徐仆射述役僧书(陈释真观)
* 谏仁山深法师罢道书(陈徐陵)
* 谏周祖沙汰僧表(周释昙积)
* 戴逵贻书仙城命禅师(仙城命禅师)
* 幽林沙门惠命詶书北齐戴先生(北齐戴先生)
* 吊延法师亡书(隋薛道衡)

**** 沙汰僧徒诏宋武帝

门下。佛法讹替沙门混杂。未足扶济鸿教。而
专成逋薮。加项奸心频发凶状屡闻。败道乱
俗人神交忿。可符所在与寺耆长精加沙汰。
后有违犯严其诛坐。主者详为条格。速施行。

**** 褒扬僧德诏七首(七首)元魏孝文帝

***** 帝以僧显为沙门都统诏

门下。近得录公等表。知欲早定沙门都统。比
考德选贤寤寐勤心。继佛之任莫知谁寄。或
有道高年尊。理无萦纡。或有器玄识邈。高
挹尘务。今以思远寺主法师僧显。仁雅钦韶
澄风澡镜。深敏潜明道心清亮。固堪兹任。
式和妙众。近已口白。可敕令为沙门都统。又
副仪贰事缁素攸同。顷因辉统独济遂废兹
任。今欲毗德赞善固须其人。皇舅寺法师僧
义。行恭神畅温聪谨正。业懋道优用膺副
翼。可都维那以光贤徒。

***** 帝立僧尼制诏

门下。凝觉澄冲事超俗外。渊模崇赜理寄忘
言。然非言何以释教。非世何能表真。是以三
藏舒风必资诫典。六度摛化固凭尺波。自象
教东流千龄已半。秦汉俗华制禁弥密。故前
僧行篇第五之二¶ 第 272c 页 T52-0272.png
世英人随宜兴例。世轻世重以裨玄奥。先朝
之世尝为僧禁。小有未详宜其修立。近见沙
门统僧显等白云。欲更一刊定。朕聊以浅识
共详至典。事起匆匆触未详究。且可设法一
时粗救世。殿须立白一同更釐厥衷。

***** 帝听诸法师一月三入殿诏

门下。崇因赞业莫若宗玄。裨神染志谁先英
哲。故周旦著其朋之诰。释迦唱善知之文。
然则位尊者以纳贤为贵。德优者以亲仁为
尚。朕虽寡昧能无庶几也。先朝之世。经营六
合。未遑内范。遂令皇庭阙高邈之容。紫闼简
超俗之仪。于钦善之理福田之资。良为未足。
将欲令懿德法师时来相见。进可餐禀道味
退可饰光朝廷。其敕殿中听一月三入。人数
法讳别当牒付。

***** 帝令诸州众僧安居讲说诏

门下。凭玄归妙固资真风。餐慧习慈实钟果
智。故三炎检摄道之恒规。九夏温诠法之嘉
猷。可敕诸州令此夏安居清众。大州三百人。
中州二百人。小州一百人。任其数处讲说。皆
僧祇粟供备。若粟鲜徒寡不充此数者。可令
昭玄量减还闻。其各钦旌贤匠。良推睿德。勿
致滥浊惰兹后进。

***** 赠徐州僧统并设斋诏

门下。徐州道人统僧逞。风识淹通器尚伦雅。
道业明博理味渊澄。清声懋誉。早彰于徐沛。
英怀玄致。风流于谯宋。比唱法北京德芬道
俗。应供皇筵美敷辰宇。仁睿之良朕所嘉
重。依因既终致兹异世。近忽知问悲怛于
僧行篇第五之二¶ 第 273a 页 T52-0273.png
怀。今路次兖濮青泗岂遥。怆然念德又增厥
心。可下徐州施帛三百匹以供追福。又可为
设斋五千人。

***** 岁施道人应统帛诏

门下。应统仰绍前哲。继轨道门。徽综玄范
冲猷是托。今既让俗名。理宜别供。可取八
解之义。岁施帛八百匹。准四辈之况。随
四时而给。又修善之本寔依力命。施食之因
内典所美。可依朝官上秩当月而施。所以远
譬深理者。匪独开崇俗心。抑亦奖厉道意
耳。

***** 帝为慧纪法师亡施帛设斋诏

门下。徐州法师慧纪。凝量贞远道识淳虚。英
素之操超然世外。综涉之功斯焉罕伦。光法
彭方声懋华裔。研论宋壤宗德远迩。爰于往
辰唱谛鹿苑。作匠京缁延赏贤丛。倏矣死魔
忽歼良器。闻之悲哽伤恸于怀。可敕徐州施
帛三百匹。并设五百人斋。以崇追益。

**** 述僧中食论南齐沈休文

人所以不得道者。由于心神昏惑。心神所以
昏惑。由于外物扰之。扰之大者其事有三。一则
势利荣名。二则妖妍靡曼。三则甘旨肥浓。荣
名虽日用于心。要无晷刻之累。妖妍靡曼方
之已深。甘旨肥浓为累甚切。万事云云。皆三
者之枝叶耳。圣人知不断此三事求道无从可
得。不得不为之立法使简而易从也。若直云三
事惑本。并宜禁绝。而此三事是人情所甚惑。
念虑所难遣。虽有禁止之旨。事难卒从。譬
于方舟济河。岂不欲直至彼岸。河流既急。会
僧行篇第五之二¶ 第 273b 页 T52-0273.png
无直济之理。不得不从流邪靡久而获至。非
不愿速事难故也。禁此三事宜有其端。何则
食之于人不可顿息。其于情性三累莫甚。故
推此晚食并置中前。自中之后清虚无事。因
此无事念虑得简。在始未专。在久自习。于是
束以八支。纡以禁戒。靡曼之欲无由得前。荣
名众累稍随事遣。故云往古诸佛过中不餐。
此盖是遣累之筌蹄。适道之捷径。而或咸谓
止于不食。此乃迷于向方。不知厥路者也。

**** 述僧设会论沈休文

夫修营法事必有其理。今世召请众僧止设
一会。当由佛在世时常受人请。以此拟像故
也。而佛昔在世。佛与众僧。僧伽蓝内本不
自营其食具也。至时持钵往福众生。今之僧
众非惟持中者少。乃有腆恣甘腴厨膳丰豪
者。今有加请召。并不得已而后来。以滋腴之
口。进蔬蔌之具。延颈蹙頞固不能甘。既非
乐受不容设福。非若在昔不得自营。非资四
辈身口无托者也。此以求福不其反乎。笃而
论之其义不尔。何者出家之人本资行乞。诫
律炳然。无许自立厨帐并畜净人者也。今既
取足寺内行乞事断。或有持钵到门。便呼为
僧徒鄙事下劣。既是众所鄙耻。莫复行乞。悠
悠后进求理者寡。便谓乞食之业不可复行。
白净王子转轮之贵。持钵行诣以福施者。岂
不及千载之外凡庸沙门躬命仆竖自营口腹
者乎。今之请僧一会。既可髣像行之。乞丐
受请二事不殊。若以今不复行乞。又复不
请召。则行乞之法于此永寘。此法既寘则
僧行篇第五之二¶ 第 273c 页 T52-0273.png
僧非佛种。佛种既离则三宝坠于地矣。今之
为会者。宜追想在昔。四十九年佛率比丘入
城乞食。威仪举止动自应心。以此求道道其
焉适。若以此运心。则为会可矣。

**** 议沙汰释李诏并启=答【宋】【元】【宫】启启北齐文宣帝

问朕闻专精九液。鹤竦玄州之境。苦心六岁
释担烦恼之津。或注神鬼之术。明尸解之方。
或说因缘之要。见泥洹之道。是以太一阐法
竟于轻举。如来證理环于寂灭。自祖龙寝迹
刘庄感梦。从此以归纷然遂广。至有委亲遗
累弃国忘家。馆舍盈于山薮。伽蓝遍于州郡。
若黄金可化。淮南不应就戮。神威自在。央掘
岂得为鲸若以御龙非实。荆山有攀髯之恋。
控象为虚。瀍洛寤夜光之诡。是非之契朕实
惑焉。乃有缁衣之众。参半于平俗。黄服之徒。
数过于正户。所以国给为此不充。王用因兹
取乏。欲择其正道蠲其左术。一则有润邦家。
二则无惑群品。且积竞繇来行之已久。顿于
中路沙汰实难。至如两家升降二途脩短。可
指言优劣。无鼠首其辞。

***** 臣樊孝谦谨奉诏=绍【元】诏诏

对曰。臣闻天道性命圣人所不言。盖以理绝
涉求难为称谓。伯阳道德之论。庄周逍遥之
旨。遗言取意犹有可寻。至若玉简金书神经
秘录。三尸九转之奇。绛雪玄霜之异。淮南成
道犬吠云中。王乔得仙剑飞天上。皆是凭虚
之说。海枣之谈。求之如系风。学之如捕影。而
燕君齐后秦皇汉帝。信彼方士冀遇其真。徐
福去而不归。栾大往而无获。犹谓升霞倒影
僧行篇第五之二¶ 第 274a 页 T52-0274.png
抵掌可期。祭鬼求神庶或不死。江璧既反。
还入骊山之墓。龙媒已至。终下茂陵之坟。方
知刘向之信洪宝。殁有馀责王充之非黄帝。
此为不朽。又末叶已来大存佛教。写经西土
画像南宫。昆池地墨。以为劫烧之灰。春秋夜
明。谓是降神之日。汝王自在变化无穷。置世
界于微尘。纳须弥于黍米。盖理本虚无示诸
方便。而妖妄之辈苟求出家。药王燔躯波崙
洒血。假未能然犹当剋念。宁有改形易貌有
异世人。恣意放情还同俗物。龙宫馀论鹿野
前言。此而得容道风将坠。伏惟陛下受天明
命屈己济民。山鬼效灵海神率职湘中石燕
沐时雨而群飞。台上铜乌傃和风而独转。
但周都洛邑治在镐京。汉宅咸阳魂归丰沛。
汾晋之地王迹惟始。既疲游幸且劳经略。犹
复降情文苑斟酌百家。想执玉于瑶池。念求
珠于赤水。窃以王母献环由感舜德。上天赐
佩实报禹功。两马记言二班书事。不见三世
之辞。无闻一乘之旨。帝乐王礼尚有时而沿
革。左道怪民亦何疑于沙汰。臣某谨对。

**** 吊道澄法师亡书梁简文

省启。承尊师昨夜涅槃。甚深悲怛。法师志业
淹明道风淳素。戒珠莹净福翼该圆。加以识
见冥通心解远察。记落雨而必然。称黑牛而
匪谬。服膺者无远近。蒙益者兼道俗。弟子自
言。旋京辇便申结缘。岂谓一息不追奄至乎
此。然胜业本深智力久利。必应游神宝地腾
迹净天。但语其乳池启殡香棺。入室不了
空。心于何不恸。但如来降生之迹。因此而入
僧行篇第五之二¶ 第 274b 页 T52-0274.png
泥洹。正当其生住灭靡有定相。先圣后贤何
其形响。推校因缘未始有例。上人等并在二
岁。积始终禀道。宜应共相策勉弘遵旧业。使
道场无断利益不坠。所襚物辄如法供养。奈
何奈何。

**** 与东阳盛法师书梁王筠

菩萨戒弟子王筠。法名慧炬。稽首和南。问讯
东阳盛法师。弟子昔因多幸早蒙觐接。岁月
推流踰三十载。钦慕风德独盈怀抱。间以山
川无由礼敬。司马参军仰述存眷曲垂访忆。
既荷录旧之情。兼佩殷勤之旨。欢欣顶戴难
为譬说。仰承乘和履福享年九十有四。蚩
绛人之未高。同殷宗之遐寿。且耳长真已过
项。齿刚曾不先落。延华驻釆怡神辅性。自
非宿植善因。何以招斯胜果。尊年尚齿之
诚。怀德敦旧之款。依风慕道之深。欣羡景仰
之至。兴居在念寤寐载怀。弟子限此樊笼。迫
兹缨琐。无由问道。抚躬如失。庶心期冥会
咫尺江山。道术相忘弃置形迹。唯愿敬勖保
此期颐。赤松朱发复何足贵。飞锡腾躯真在
旦夕。指陈丹款殊未申畅。傥惠一言岂不幸
甚。弟子筠稽首和南。

**** 与汝南周颙书梁释智林

近闻。檀越叙二谛之新意。陈三宗之取舍。声
殊洹律。虽进物不速。作论已成。随喜充遍物
非常重。又承檀越恐立异当时干犯学众。制
论虽成定不必出。闻之惧然不觉兴悲。此义
旨趣似非初闻。妙音中绝六十七载。理高常
韵莫有能传。贫道年二十时。便参传此义。
僧行篇第五之二¶ 第 274c 页 T52-0274.png
常谓藉此微悟可以得道。窃每欢喜。无与共
之年少。见长安耆老。多云关中高胜乃旧有
此义。常法集盛时。能深得斯趣者本无多人。
既犯越常情后进听受。便自甚寡传通略
无其人。贫道捉麈尾以来。四十馀年东西讲
说。谬至一时。其馀义统颇见宗录。唯有此
途百里无人得者。贫道积年乃为之发病。既
衰痾未愈。加复旦夕西旋。顾惟此道从今永
绝。不言檀越机发无绪独创方外。非意此音
猥来入耳。且欣且慰实无以况。建明斯义使
法灯有种。始是真实行道第一功德。虽复国
城妻子施佛及僧。其为福利无以相过。既幸
已诠述想。便宜广宣使赏音者见也。论明法
理当仁不让。岂得顾惜众心以失奇趣邪。若
此论已成。遂复中寝。恐檀越方来。或以此
为法障往意理。然非戏论矣。想便写一本为
惠。贫道赍以还西。使处处弘通也。比小可牵
曳。故入山取叙深企付之。

**** 与举法师书梁刘峻一名孝标

闻诸行李。高谈徽德。逖听风声心飞魂竦。无
异蕲仙之望石髓。太阴之思龙烛。仓星昏昊
凉云送秋。道胜则肥固应颐摄。衣裳虹蜺帷
幕霄露。饵黄菊之落蕊。酌清涧之毖流。旦候
归雁。晨凫暮听。羁雌独鹄。神彯彯尔。盖象
萧史之骑鸣凤。列子之御长风。虽荆卿傍若
无人。孝然坚卧冰雪。沈沈隐隐何以尚之哉。
至于驰骛经囿翱翔书圃。极龙宫之妙典。殚
石室之鸿记。道生伏其天真。曼茜谢其辨
物。若乃习是。童子厝志雕虫。藻思内流英华
僧行篇第五之二¶ 第 275a 页 T52-0275.png
外发。葳蕤秋竹照曜春松。爵颂息明珠之誉。
长门滥黄金之赏。盛矣美矣。焕其丽乎。昔旅
浙河尝观组缋。不觉纸爇笔焚魂魄斯尽。自
兹厥后两绝圭璧。意眷眷于菁华。肠回回于
九折。夫日御停照不踰隙穴。海若濆涌莫限
隈嵎。以玉抵鹊幸传馀宝。冀阅清徽用瘳眩
疾。然越民非鬻冠之所。齐国岂奏韶之地。望
与其进无贻责焉。

**** 与皎法师书并答梁王曼颖

弟子孤子曼颖顿首和南。一日蒙示所撰高
僧传并使其掎摭。力寻始竟但见伟才。纸弊
墨渝迄未能罢。若乃至法既被名德已兴。年
几五百时经六代。自摩腾法兰发轸西域。安
侯支谶荷锡东都。虽迹标出没行实深浅。咸
作舟梁大为利益。固宜油素传美。铅斩定
辞昭示后昆揄扬往秀。而道安罗什间表秦
书。佛澄道进杂闻赵册。晋史见拾复恨局当
时。宋典所好颇因其会。兼且抗出君台之记。
糅在元亮之说。感应或所商攉幽明不无梗
概。汎显傍文未足光阐。间有诸传又非隐
括。景兴偶采居山之人。僧宝偏缀游方之士。
法济唯张高逸之例。法安止命志节之科。康
泓专纪单开。王季但称高座。僧瑜卓尔独载。
玄畅超然孤录。唯释法进所造王巾有著。意
存该综可擅一家。然进名博而未广。巾体立
而不就。梁来作者亦有病诸。僧祐成简。既同
法济之责。王季染毫。复获景兴之诮。其唱
公纂集最实近之。求其鄙意梗概颇见法师
此制始所谓不刊之鸿笔。绵亘古今包括内
僧行篇第五之二¶ 第 275b 页 T52-0275.png
外。属辞比事不文不质。谓繁难省云约岂加。
以高为名。既使弗逮者耻。开例成广。足使有
善者劝向之。二三诸子前后撰述。岂得约长
量短同年共日而语之哉。信文徒竟无一言
可豫。市肆空设千金之赏。方入簉龙函上登
麟阁。出内琼笈卷舒玉笥。弟子虽实不敏。少
尝好学。顷日尪馀触途多昧。且获披来帙斯
文在斯。钻仰弗暇讨论。何所诚非。子通见
元则之论良愧。处道知休奕之书徒深。谢安
慕竺旷风流。殷皓惮支遁才俊耳。不见旬日
穷情已劳。扶力此白以代诉尽。弟子孤子王
曼颖顿首和南。

***** 皎法师答

君白一日以所撰高僧传相简。意存箴艾而
来告。累纸更加拂拭。顾惟道藉人弘。理由教
显。而弘道释教莫尚高僧。故渐染以来昭
明遗法。殊功异绩列代而兴敦厉后生。理宜
综缀。贫道少乏怀书抱箧。自课之勤长慕铅
墨。涂青扬善之美。故于听览馀间厝心传
录。每见一分可称。辄有怀再省。但历寻众
记。繁约不同。或编列参差。或行事出没。已详
别序兼具来告。所以不量寸管。辄树十科商
搉条流。意言略举。而笔路苍茫辞误陋拙。本
以自备疏遗。岂宜滥入高听。檀越既学兼孔
释解贯玄儒。抽文缀藻内外淹劭。披览馀暇
脱助详阅。故忘鄙俚用简龙门。然事高辞野。
久怀多愧。来告吹嘘。更增㥏[怡-台+墨]。今以所著
赞论十科。重以相简。如有纰谬。请备斟酌。
释君白。
僧行篇第五之二¶ 第 275c 页 T52-0275.png

**** 吊震法师亡书梁刘之遴

弟子刘之遴顿首和南。泡电倏忽三相不停。
苦空无我五阴宁住。尊师僧正。舍寿阎浮迁
神妙乐。虽乘此宿植必登善地。人情怛化
衔疚悲摧。念在三之重追慕哀恸。缠绵永往
理不可任。奈何奈何。僧正精理特拔经论洽
通。蔬菲终身有为略尽。枯槁当年仪形二众。
岂直息心标领。亦为人伦之杰。弟子少长游
遇数纪。迄兹平生敬仰。善友斯寄哀疾待尽。
不获临泄。鲠恸之怀二三增楚。扶力修谚迷
猥不次。弟子刘之遴顿首和南。

**** 与震兄李敬朏书同上作

生灭无常。贤弟震法师。奄同力士生处道识。
长往法言永绝惋怛。抽摧不能已己年事。未
高德业方播疾恙。甫尔谓无过忧。遂至迁化
道俗惊愕。念孔怀之切。天伦至恸永往之情
不可居处。奈何奈何。法师义味该洽领袖黑
衣。识度恺悌籍甚当世。昔在京师圣上眄接。
自还乡国历政礼重。且讲说利益既实弘多。
经始寺庙实广福业。衿抱豁然与物无迕。所
与游款皆是时贤。白黑归美近远钦敬。岂止
息心殄悴。实亦人伦丧宝。追怀叹怆何可弭
歇。并辱遗书及别物。对增哽欷。殿下自为作
铭。又教鲍记室为志序。恐鲍想悉未能究尽
己得面为鲍说诸事行及徽猷。计必勒不朽
事。如今白志石为廌。并呼师修之。镌刻亦
当不久可就。言增泫然投笔悽懑。刘之遴顿
首顿首。

**** 吊僧正京法师亡书同上作
僧行篇第五之二¶ 第 276a 页 T52-0276.png

八月二十日之遴和南。法界空虚山木颓坏。
尊师大正迁神净土。凡夫浅累婴滞哀乐。承
此凶讣。五内抽摧哀恸深至。不能自已。念追
慕永往缠绵断绝情在难居。奈何奈何。大正
德冠一时道荫四部。训导学徒绍隆像法。年
居僧首行为人师。公私瞻敬遐迩宗仰。若乃
五时九部流通解说。匹之前辈联类往贤。虽
什肇融恒林安生远。岂能相尚。顿悟虽出自
生公。弘宣后代微言不绝。实赖夫子。重以爱
语利益。穷四摄之弘致。檀忍智慧。备六度之
该明。白黑归依含识知庇。舟航愚冥栋梁寺
塔。日用不知至德潜运。何道长而世短。功被
而身没。映乎大海永坠须弥。照彼高山长收
朗日。往矣奈何。当复奈何。法师幼而北面生
小服膺。迄乎耆迈恒在左右。在三之重一旦
倾捐。哀恸之至当何可处。弟子纨绮游接五
十馀年。未隆知顾相期法侣。至乎菩提不敢
生慢。未来难知现在长隔。眷言生平永同万
古。寻思惋怆倍不自胜。未由谚执申世哀
叹。谨裁白书投笔哽猥。弟子刘之遴顿首和
南。

**** 东阳金华山栖志刘孝标

夫鸟居山上层巢木末。鱼潜渊下窟穴泥
沙。岂好异哉。盖性其然也。故有忽白璧而
乐垂纶。负玉鼎而要卿相。行藏纷糺显晦舛
驳。无异火炎水流圆动方息。斯则庙堂之与
江海。蓬户之与金闺。并然其所然。悦其所悦。
焉足毛衣疮痏在其间哉。予生自原野。善
畏难狎。心骇云台朱屋。望绝高盖青组。且沾
僧行篇第五之二¶ 第 276b 页 T52-0276.png
濡雾露弥愿闲逸。每思濯清濑息椒丘。寤寐
永怀其来尚矣。蚓专噬壤民欲天从。爰洎二
毛得居岩穴。所居东阳郡金华山。东阳实会
稽西部。是生竹箭。山川秀丽皋泽坱郁。若其
群峰叠起则接汉连霞。乔林布濩则春青冬
绿。回溪泱流则十仞洞底。肤寸云合必千里
雨散。信卓荦爽垲。神居奥宅。是以帝鸿游斯
铸鼎。雨师寄此乘烟。故涧勒赤松之名。山贻
缙云之号。近代江治中奋迅泥滓王徵士。
高拔风尘。龙盘凤栖。咸萃兹地。良由碧湍素
石可致幽人者哉。金华山古马鞍山也。蕴灵
藏圣列名仙谍。左元放称此山云。可免洪
水五兵。可合神丹九转。金华之首有紫岩
山。山色红紫因以为称。靡迤坡陀下属深
渚。巑岏隐嶙上亏日月。登自山麓渐高渐
峻。路迥隘险鱼贯而升。路侧有绝涧閤閜
哮豁。俯窥木杪。焦原石邑匪独危悬。至山
将半便有广泽大川。皋陆隐脤。予之葺宇实
在斯焉。所居三面回山。周绕有象郛。郭前
则平野萧条。目极通望东。西带二涧四时飞
流泉。清澜微霔滴沥生响。白波跳沫汹涌成
音。漕渎引流交渠绮错。悬溜泻于轩甍。
激湍回于阶砌供帐无绠汲。盥漱息瓶匜。
枫𣚛椅枥之树。梓柏桂樟之木。分形异色
千族万种。结朱实包绿果。杌白蒂抽紫茎。
橚樉苯䔿捎。风鸣籁垂条櫩户布叶。房栊
中谷涧滨。花蕊攒列至于青春受谢。萍生
泉动则有都梁含馥。𢸬香送芬。长乐负霜。
宜男贙露。芙蕖红华照水。皋苏缥叶从风。
僧行篇第五之二¶ 第 276c 页 T52-0276.png
凭轩永眺蠲忧忘疾。丘阿陵曲众药灌丛。地
髓抗茎山筋抽节。金盐重于素璧。五豉贵
于明珠。可以养性销痾还年驻色。不藉崔
文黄散。勿用负局紫丸。翾翾翔鸟风胎雨
鷇。绿翼红毛素羽翠鬣。肃肃切羽关关好
音。驯狎园池旅食鸡鹜。若乃䲰日伺辰响
类钟鼓。鸣蚿候曙声象琴瑟。玄猿薄雾清
啭。飞㹳乘烟永吟。嘈囋䬟悦心娱耳。谅
所以跨蹑管籥韬轶笙簧。宅东起招提寺。背
岩面壑层轩引景。邃宇临空博敝闲虚。纳
祥生白左眷右睇。仁智所居。故硕德名僧振
锡云萃。调心七觉诋诃五尘。郁烈戒香浴滋
定水。至于熏炉夜爇法鼓旦闻。予跕屣抠
衣。躬行顶礼。询道哲人饮和至教。每闻此河
纷梗彼岸永寂。熙熙然若登春台而出宇宙。
唯善是乐。岂伊徒言。寺东南有道观亭。亭崖
侧下望云雨。蕙楼兰榭隐暧林篁。飞观烈
钱玲珑烟雾。日止却粒之氓。岁次祈仙之
客。饵星髓吸流霞。将乃云衣霓裳乘龙驭鹤。
观下有石井。耸跱中涧。彫硺刻削颇类人
工。跃流潨泻渀涌泱咽。电击雷吼骇目惊
魂。寺观前皆植脩竹。檀栾萧飋被陵缘
阜。竹外则有良田。区畛通接山泉膏液。郁润
肥腴。郑白决漳莫之能拟。致红粟流溢凫雁
僧行篇第五之二¶ 第 277a 页 T52-0277.png
充厌。春鳖旨檀碧鸡。冬蕈味珍霜鵽。縠
巾取于丘岭。短褐出自中园。莞蒋逼侧池
湖。菅蒯骈填原隰养给之资生生所用。无不
阜实蕃篱充牣崖巘。岁始年季农隙时。闲
浊醪初酝清觞新。熟则田家有野老。提壶
共至。班荆林下陈鐏置爵。酒酣耳热屡舞
欢呶。晟论箱庾高谈谷稼。嗢噱讴歌举杯相
挹。人生乐耳。此欢岂訾。若夫蚕而衣耕而
食。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晚食当肉无事为贵。
不求于世不忤于物。莫辨荣辱匪知毁誉。浩
荡天地之间。心无怵惕之警。岂与嵇生齿剑
杨子坠阁较其优劣者哉。

**** 与徐仆射领军述役僧书
陈释真观

泉亭光显寺释真观。致书领军檀越。窃闻。
四依开士。匡正法于将颓。十地高人。秉玄文
于已绝。能使崛山遗迹无亏宴坐之风。祇树
馀苗得肆经行之道。伏见今者皇华奉宣严宪
凡是僧尼之类。不书名籍之者。并令捐兹法
戒就此黎民。去彼伽蓝归其里闬。既普天之
下莫匪王臣。正当僶俛恭承鞠躬祇奉。但愚
情所谓窃或疑焉。自佛法肇兴千有馀载。流
转此地数百年间。济济僧徒一何为盛。虽复
市朝亟改风化频移。慧炬常明戒香恒馥。其
为福利难可胜言。所现灵祥闻诸史传。至如
浮图和上曜彩邺中。高座法师流芳巩雒。或
复昆明池内识劫烧之馀灰。长沙寺里感碎
身之遗荫道开入境仙人之星乃出。法成去
世绀马之瑞爰浮。乃有青目赤髭黄眸白足。
僧行篇第五之二¶ 第 277b 页 T52-0277.png
连眉表称大耳传名。莫不定水渊澄义峰山
竖。汪汪道望。类迦叶之高踪。肃肃威仪。似頞
鞞之清行。顷年讹替乃日浇漓。而正法洪基
犹应未殄。忽复违其本志夺彼前心。莫不仰
高殿而酸伤辞旧房而悽楚。依依法座重反
何期。恋恋禅门再还无日。乃非岐路。而有分
袂之悲。虽异河梁。遂结言离之痛。若以不继
名籍为其深罪。延兹咎累亦可哀矜。夫出俗
之人务应修道。许其方外之礼。不拘域中之
节。或有不贯名籍无关簿领。并皆游方采
听。随处利安望刹为居临中告饭。或头陀林
下。或兰若岩阿。如此之流宁容继属。若胜业
不全清禁多毁。宜应休道此事诚然。而持犯
难知圣凡相滥。譬庵罗之果生熟难分。雪山
之药真伪难辩。忽使昆峰之上玉石同焚。大
泽之中龙蛇等毙。何期惜也。吁可伤哉。又其
割爱辞亲披缁剪发。既无仆使永绝妻拿。或
老病之年。单贫之士。皆凭子弟还相养卫。如
其一朝雨散。便溘死沟渠。遂有赴浚壑而
投身。缢长绳而殒。命虽复汨罗之痛匹此犹
轻。荒谷之悲方斯未重。且复奇才绝学并寄
后生。听讲诵经咸资晚秀。所以须陀得戒犹
是幼童身子扬名差非耆老。如斯之类若并
翻缁。恐此法门便无绍继。梵轮绝矣。精舍空
焉。若八阵未休四郊多垒。前驱所寄后殿斯
凭。愚谓此人殆成无用。若必有拔拒投石
之能。索铁申钩之力。则并从军募久预长
驱。傥复尚服缁衣犹居寺宇。则是习勇心薄
乐道情深。若非卫玠之清羸。便同孟昶之浮
僧行篇第五之二¶ 第 277c 页 T52-0277.png
怯。既不便弓马徒劳行阵。虽复身披甲冑还
想法衣。手执干戈犹疑锡杖。必当遥闻战鼓
色变心惊。远望军麾魂飞气慑。将恐有沮都
护之威。无益二师之勇。若谓不输王课靡助
国储。所以普使收其赋敛。但浮游之属萍迸
蓬飞。散诞之流且贫终窭。乡里既无田宅。京
师又阙主人。纳屦则两踵并穿。敛衿则双
肘皆现。观董生之百结尚觉轻华。见颜子之
一箪更疑丰饱。求朽壤以为药。宁识紫丸服
粪扫而为衣。岂逢黄绢货财之礼。此则无从
怀璧之愆。信哉应免。若令其在道。犹可分卫
自资。遂使还民便是糇粮莫寄。伏惟皇朝御
历齐圣钦明。继踵轩羲比肩炎昊。握镜之风
弥远。垂衣之化方深。兼复梁栋三宝敷弘十
善。昔汉明灵感止梦金人。晋武覆修才招
玉像。用今方古彼有惭焉。或深经是护等仙
预大王。宝塔斯成类无忧国主。明扬仄陋。
信巢父之清虚。徵聘渔畋。许严生之高尚。
愚谓絓预今者免首僧尼。若已离法衣无
遵道业。或常居邸肆恒处田园。并依民例宜
从策使。如其禅诵知解蔬素清虚。或宣唱有
功梵声可录。或缮修塔庙建造经书。救济在
心听习为务。乃至羸老之属。贫病之流。幸于
编户无所堪用。并许停寺仍上僧籍。必望十
城之宝或出荆山。百步之中时逢芳草。于是
寺断流俗之僧。众无餔酒之客。六时翘请。
常以国界为心。三业精修。必用君王为本。岂
不幽明踊跃人鬼忻欢。冥力护持善缘扶助。
然后二仪交泰六气调和。征马息鞍军旗卷
僧行篇第五之二¶ 第 278a 页 T52-0278.png
旆。边荒入附。无待丹水之师。玉帛来朝还
想稽山之集。何期乐矣。实可忻哉。傥复彊场
不虞军资有阙。薄须费计伏听徵求。仰唯
领军檀越。外则探赜典坟。内则钩深经论。才
高帷幄寄重盐梅。必愿降意刍荛留心正法。
微惠研详薄垂观览。如其一毫可采深悕。曲
为矜论。无使兰艾同锄薰莸俱气。庶得仙人
范里更转法轮。长者园中还铺讲席。则匡维
之德。比恒岱而齐高。拥护之功。似沧溟而
共广。横此忓烦弥增悚惕。

**** 谏仁山深法师罢道书陈徐陵

窃闻。出家闲旷犹若虚空。在俗笼樊比于牢
狱。非但经有明文。亦自世间共见。瞥闻法师
覆彼舟航。趣返缁衣之务。此为目下之英奇。
非久长之深计。何以知然。从苦入乐。未知乐
中之乐。从乐入苦。方知苦中之苦。弟子素以
法师虽无曩旧。相知已来亦复不疏。夫良药
必自无甘。忠谏者决乎逆耳。倚见其僻是以
不忍不言。且三十年中造莫大之业如何一
旦舍已成之功孰为可惜。敬度高怀。未解深
意。将非帷幄之策。欲集留侯。形类卧龙
远求葛氏。黄石兵法宁可再逢。三顾茅庐
无由两遇。封爵五等唯见不逢。中閤外门难
朱易白。鸣笳凤管非有或闻。舞女歌姬空劳
反玩。觅之者等若牛毛。得之者譬犹牛角。以
此之外何所窥窬。法师今若退转。未必有一
称心。交失现前十种大利。何者。佛法不简细
流。入者则尊归依则贵。上不朝天子。下不让
诸侯。独玩世间无为自在。其利一也。身无执
僧行篇第五之二¶ 第 278b 页 T52-0278.png
作之劳。口餐香积之饭。心不妻妾之务。身饰
刍摩之衣。朝无践境之忧。夕不千里之苦。俯
仰优游宁不乐哉。其利二也。躬无任重居必
方城。白壁朱门理然致敬。夜琴昼瑟是自娱
怀。晓笔暮诗论情顿足。其利三也。假使棘生
王路桥化长沟。巷吏门儿何因仰唤。寸绢不
输官库斗米。不进公仓库部仓司。岂须求及
其利四也。门前扰扰我且安眠。巷里云云余
无惊色。家休小大之调。门停强弱之丁。入出
随心往还自在。其利五也。出家无当之僧。犹
胜在俗之士。假使心存杀戮。手无断命之愆。
密里通情决胜酌然。娇俗如斯烦垢万倍
胜于白衣。一入爱河永沈无出。其利六也。听
钟声而致敬。寻香馥以生心。朝睹尊仪暮披
宝轴。刹那之善逐此而生。水渧微功渐盈大
器。未知因缘果报。善恶皎然。就此而言。其利
难陈矣。假使达相白衣。犹有埃尘之务。纵令
遥寄弹指远近低头。形去心留身移意往。阂
有者得如此。贫苦者永无因。近在目前不言
可见。其利七也。山间树下故自难期。枕石漱
流实为希有。犹斯之类不可思议。如此者难
逢。一心人希遇。法师未能不学。交习聪胜
之因。一旦退心于理邈矣。其利八也。开织成
之帙。见过去之因。摛琉璃之卷。验当来之果。
识因识业=果【三】业=果【宋】【元】【明】业业不以为愆。知福知报何由作罪。
上无舟楫。交见没溺之悲。下失浮囊。则有沈
身之患。其利九也。旷济群品为天人之师。水
陆空行皆所尊贵。言必阇梨和上。书辄致
敬和南。远近嗟咏贵贱颙仰。法师今必退转。
僧行篇第五之二¶ 第 278c 页 T52-0278.png
立成可验。才脱袈裟。逢人辄称汝我。始解
偏袒姓名便亦可呼。平交故自不论。下劣者
亦恐不让。薄言称已榻席悬异从来。小得自
在便以君为题封。若不屈膝敛眉自达无因。
俯仰承迎未闲合度。如此专专何由可与。其
利十也。略言十事空失此机。其间深道宁容
具述。仰度仁者。心居魔境为魔所迷。意附邪
途受邪易性。假使眉如细柳何足关怀。颊似
红桃讵能长久。同衾分枕。犹有长信之悲。坐
卧忘时。不免秋胡之怨。洛川神女尚复不惑
东阿。世上斑姬何关君事。夫心者面焉。若
论缱绻则共气共心。一过缠绵则连宵厌起。
法师未通返照安悟卖花。未得他心那知彼
意。呜呼桂树遂为巨火所焚。可惜明珠乃受
淤泥埋没。弟子今日横咨。必为法师所哂。
世上白衣何訾何限。且一人退道而不安危。
推此而言实成难解。譬如瓦砾盈路人所不
惊。片子黄金万夫息步。正言法师入道之功
已备。染俗之法未加。何异金博赤铜银换
铅锡。可悲可惜犹可优量能忍难忍。方知其
最愿弃俗事务息尘劳。正念相应行志两全。
薄加详虑更可思惟。悔之在前无劳后恨。如
弟子算远即十数年。中决知恻怆。近即三五
岁内空唱如何。万恨万悲宁知远及。自误自
惜永弃一生。乃知断弦可续情去难留。或若
火里生花可称希有。迷人知返去道不遥。幸
速推排急登正路。法师非是无知。遂为愚者
所迷。类似阿难便为魔之所娆。犹须承三宝
之力制彼群凶。竖波若之幢天魔自款。若此
僧行篇第五之二¶ 第 279a 页 T52-0279.png
言旨当即便寄弃刍荛。若不会高怀幸停
深怪耳。

**** 谏周祖沙汰僧表释昙积

僧昙积白。皇帝大檀越。德握乾坤心悬白日。照烛无私之道。卷舒不测之化。能威临皂
白悲及僧尼。控引玄纲示之出路。欲使清升
练行显迹于明时。寡德沙门耻还于素俗。爰
降明诏责其试艺。颁下诸州问其课业。窃惟
入道多端谅非一揆。依相验人有五理不足。
何者。或有僧尼生年在寺节俭自居。愿行要
心不犯诸禁。烧香旋塔顶礼慇勤。合掌低头
忘寝以食。但受性愚钝于读诵无缘。习学至
苦而不得一字。今量所告意须文诵聪者为
是。重审试僧不退。实行为是。正意偏望取其
明决。且实而不聪。行之本也。聪而不实。智
之相也。若用为有业。是不求备于一人。若实
为非僧。便责知于满足。大觉智慧不可思议。
诸所为法天人顶受。况在凡夫辄思改易。群
圣自言种种神变。于斯大法不能加减。大人
出世识本知机。巧妙多方化人以渐。众生根
行各各不同。令圣说经互差不一。内外相通
亦无乖异。又如孔子领徒三千达者七十有
二。升堂入室莫过数人。自馀已外岂容斥逐。
今州郡县各有学生。德及颜渊讵几人也。
可以不及颜渊废郡不立。可以无德顽僧并
令还俗。不及颜渊者犹胜于野人。无德顽僧
者犹胜于外道。伏此二途。不足一也。或有专
归树下擎锡持盂。望中而餐正命自活。名闻
顿舍利养无心。理观除烦遂阙文诵。论其人
僧行篇第五之二¶ 第 279b 页 T52-0279.png
入道则内业有馀。究其文解则相功不足。何
必聚众京华悉是德僧。孤拔林野咸非行士。
故果有生熟。不可以色相而啖。人有出没。不
可以形名而取。敢自三思。不足二也。或有营
经造像厉力积年。修补伽蓝忧勤累岁。舍身
济物不以寒苦经心。施乐与人不以饥贫易
志。但无聪力日诵不过一言。旦夕栖栖日读
不盈数纸。准其回向则善不空施。徵其发趣
则佛之真子。今无辜退俗。是枉滥行人直性
顿非。不足三也。佛说僧是福田理难损抑。虽
可年未形凡。而法服尊重。岂容朝施暮夺自
加廌毁。爱恶无常。岂责其得失于一人之
上。置不恒之式于十二冲典。恐不合圣心甚
乖大趣。上损慈悲下亏正化。唯畏后世相传
受诬僧之谤。不足四也。今大周大国。僧尼未
几。寺舍烈然有盈万数。只应招延二部溢满
其间。动梵鸣钟为国行道。方便穷其长短。曲
觅愆非黜放还民。使栋梁空旷。若他方异国
远近闻知。疑谓求兵于僧众之间。取地于塔
庙之下。深诚可怪。但顽僧任役未足加兵。寺
地给民岂能富国。染不顿除性由渐显。一切
众生具诸烦恼。若顿遣圆修是灭佛法。匪直
损身魔必得便。何者。一向纯善精加供养。一
向纯恶退令还俗。此言所见深灭三宝。若粗
细等看魔难得便。何者纯善退还成粗。众粗之人犹生物善。经文道理莫问粗细之行。
唯不还俗终成佛子。进退三思。不足五也。贫
道馀年贱质寄命关右。钦化承恩得存道业。
是以呻吟策杖送此丹诚。忓误之愆伏增战
僧行篇第五之二¶ 第 279c 页 T52-0279.png
越。敬白。

**** 菩萨戒弟子戴逵贻书与仙城禅师命禅师座下

窃以。渭清泾浊。共混潮宗之源。松长箭短。同
秉坚贞之质。幸赖含灵五常。理宜范围三教。
是以阙里儒童。阐礼经于洙济。苦县迦叶。迁
妙道于流沙。虽牢笼二仪。盖限兹一世。岂如
兴正法于鹿苑。荡妄想于鹫山。半满既陈权
实斯显。诚教有浅深人无内外。禅师德声远
振行高物表。摄受四依。因牧羊而成诵。负
笈千里。历龙宫而苞括。故能内贯九部。总
雪山之秘藏。外该七略。备壁水之典坟。支
遁天台之铭。竺真罗浮之记。昙赋七岭汰咏
三河。宝师妙折庄生璩公著论袁集。若吞云
梦如指诸掌。加以妙持净戒如护明珠。善执
律仪似临悬镜。禀罗云之密行。种宾头之
福田。抚挹定水便登觉观。高荫禅枝将逾喜
舍。是以不远潇湘来仪沔陆。植杖龙泉仍为
精舍。回车马谷即创伽蓝。凿岭安龛讵假聚
沙。成塔因山构苑无劳。布金买地开士云会。
袂似华阴法侣朋冲。众齐稷下。禅室晨兴时
芳杜若。支提暮启暂入桃源。香山梵响。将阮
啸而相发。日殿妙音。与孙琴而齐韵。紫盖贞
松仍麾上辩。洪崖神井即莹高心。故以才堪
买山德迈同辇。崇峰景行墙仞悬绝。弟子业
风鼓虑欲海沈形。洎渚宫沦覆将历二纪。昼
倦坐驰夜悲愕梦。未能忘怀彼我归轸一乘
遣荡胸衿朗开三达。既念鼠虅弥伤鸟系。
昔在志学家传赐书。五礼优柔三玄餍饫。颇
僧行篇第五之二¶ 第 280a 页 T52-0280.png
绝韦编构述馀绪。爰登弱冠捃摭百家。及乎
从仕留连文翰。虽未能采龙门而梯会稽。
赋鹪鹩而咏鹦鹉。若求其一介。亦髣髴古人。
但深悟聚泡情悲交臂。常欲蝉蜕俗解贪味
真如。一日郧城讯修隗馆。屈膝情欣系袜遇
同。进履未尽开襟遽嗟。飘忽寻望。拂衣世网
脱屣牵丝。沧浪濯缨汉阴抱瓮。行餐九转用
遣幽忧。渐寤三空将登苦忍。仙梁视玉不
废从师。深涧折桃无妨请益。所希弥天胜气
乍詶凿齿。雁门高论时答嘉宾。冬暖如春愿
珍清轨。室迩人遐弥轸禁带。馀辞残简念无金玉。

**** 幽林沙门释惠命詶书济北戴先生

夫一真常湛。徼妙于是同玄。万圣乘机。违顺
以之殊迹。是以西关明道东野谈仁。雕朴改
工有无异轸。今若括此二门原兹两教。岂不
归宗三转会入五乘。藉浅之深资权显实。斯
若池分四水始则殊名。海控八河终无别味。
檀越幼挺奇才夙怀茂绪。华辞卓世雅致参
玄。智涉五明学兼三教。益矣能忘。蹈颜生
之逸轨。损之为道。慕李氏之玄踪。虽复六经
该广百家繁富。圣贤异准儒墨分流。或事旷
而文殷。或言高而义远。莫不纳如瓶受说似
河倾。明镜匪疲洪钟任扣。子建挹以奇文。
长卿恧其高趣。故虽秦楚分。

墟周梁改俗。白眉青眼。龟玉之价弗踰。栖
凤卧龙。鱼水之交莫异。加以识莹苦空志排
尘俗。形虽廊庙器乃江湖。是以属叹牵丝兴
言世网。辞同应陆调合张严。嗟朱火之遽传。
僧行篇第五之二¶ 第 280b 页 T52-0280.png
悯清波之速逝。方应濯足从道洗耳辞荣。九
转充虚四扉排疾。然后寻八正以味一真。解
十缠而遣三患。斯之德也宁不至哉。贫道识
镜难清心尘易壅。定惭华水戒非草系。才侔
撤烛学谢传灯。内有愧于德充。外无狎于人
世。是以淹滞一丘寓形蓬柳。端居千仞托志
筠松。测四序于风霜。候三旬于眺魄。至乃夜
闻山鸟仍代九成。昼视游鱼聊追二子。荜户
弊衿既在原非病朱门结驷亦于我如云。
所叹藤鼠易侵树猿难静。劳想鹫头倦思鸡
足。至于林凋秋叶。曾无独觉之明。谷响春莺。
终切寡闻之叹。忽承来问曲见光誉。幽气若
兰清音如玉。诚复溢目致欢。而实抚膺多愧。
虽识谢天池未辩北溟之说。而事同泥井惭
闻东海之谈。所冀伊人于焉好我。黄石匪遥
结期明旦。白驹可絷用永终朝。善敬清猷
时因素札。言不洗意报此何申。

**** 吊延法师亡书隋薛道衡

八月二十三日名和南。俗界无常。延法师迁
化。情深悲怛不能已已。唯哀慕摧割当不可
任。法师弱龄舍俗高蹈尘表。志度恢弘理识
精悟。灵台神宇可仰而不可窥。智海法源可
涉而不可测。同夫明镜屡照不疲。譬彼洪钟
有来斯应。往逢道丧玄维落纽。栖志幽岩确
乎不拔。高位厚礼不能回其虑。严威峻法未
足惧其心。经行宴坐夷险莫二。戒德律仪始
终如一。圣皇启运像法重兴。卓谓缁林郁为
称首。屈宸极之重。申师资之义。三宝由其弘
护。二谛藉以宣扬。信足以追踪澄什超迈安
僧行篇第五之二¶ 第 280c 页 T52-0280.png
远。而法柱忽倾仁舟遽没。匪直悲缠四部。固
亦酸感一人。师杖锡挈瓶夙承训导。升堂入
室具体而微。在三之情。理百恒恸。往矣奈何。
无常奈何。疾碍不获展慰。但深悲结。谨遣
白书。惨怆不次。弟子薛道衡和南。
广弘明集卷第二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