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法义篇第四之四¶ (自动笺注)
廣弘明集卷第二十一
大唐西明寺沙門釋道宣
**法義篇第四之
*梁昭明太子雲法師講書三首(并啟答)
*昭明謝勅齎水犀如意
*昭明太子二諦義章
*南㵎寺釋慧超論諮二諦義(往反六番)
*晉安王綱二諦義旨(往反五番)
*招提寺
*栖玄寺釋曇宗二諦義(往反四番)
*中郎王規二諦義旨(往反四番)
*靈根寺釋僧遷二諦義(往反四番)
*羅平蕭正立二諦義旨(往反四番)
*衡山蕭恭二諦義旨(往反四番)
*中興寺釋僧懷諮二諦義(往反四番)
*始興王四男蕭映二諦義旨(往反四番)
*吳平王世子蕭勵諮二諦義旨(往反五番大博讀書三萬餘卷也)
*宋熙寺釋慧令諮二諦義(往反四番)
*始興王第五蕭曄二諦義旨(往反五番)
*興皇寺釋法宣二諦義(往反三番)
*程鄉候蕭祇諮二諦義旨(往反四番)
*光宅寺釋法雲二諦義(往反四番)
*靈根釋慧令諮二諦義(往反五番)
*湘宮寺釋慧興諮二諦義(往反三番)
*莊嚴寺僧旻二諦義(往反四番)
*宣武釋法寵二諦義(往反四番)
*建業釋僧愍二諦義(往反二番)
*光宅寺釋敬脫二諦義(往反五番)
*昭明太子令旨解法身義一章
*招提寺釋慧琰法身義(往反五番)
*光宅寺釋法雲法身義(往反五番)
*莊嚴寺僧旻法身義(往反五番)
*宣武釋法寵法身義(往反五番)
*靈根釋慧令諮法身義(往反五番)
*靈味寺釋靜安法身義(往反五番)
*謝勅遣主書看講啟
*謝勅問解講啟
*謝勅齎制旨大涅槃經講疏啟
*謝勅齎制旨大集經講疏啟
*晉安王廣信候書述聽講
*晉安王廣信候書重述內教
*廣信蕭映王心
***答雲法師請開講書梁昭明太子統
覽近示。
知欲見令道義
釋教凝深至理
粹。
一相之道杳然難測
不二門寂無響
自非深達玄宗精解妙義
若斯之處豈易輕
辨。
至於宣揚正教
在乎利物耳。
弟子之於內
義。
自好樂之
鉤深致遠
多所未悉。
利之理。
何足論。
諸僧並入法門
遊道日廣
至於法師
不俟說。
云欲見飡稟。
良所未喻。
想得此意。
不復多云
統和南。
****釋法雲
殿下生知上識。
精義入神
勝辯
妙談出俗
一往復闔筵心醉
真令
諸天讚善
實使釋梵雨華
貧道雖幼知向方
而長無成業。
簉之濫吹聖明
而識慚無退者
豈不願餐幽致
敢祈仰者。
誠在希聞妙說
猥蒙答旨。
未許群情
退思輕脫用深悚懼
仰有實飢虛非假。
循思檢願重以祈聞。
唯希
甘露當開。
用得永袪鄙悋
伏願四弘本誓
三請
殷勤謹啟
重覽來示
知猶欲令述義。
不辨為利具如
前言
甘露之開彌慚來說。
止是略標義宗
無為不爾
但愧以魚目法師夜光耳。
和南
***謝勅齎水犀如意
臣統啟。
應勅左右佰佛掌。
奉宣勅旨
垂齎
水犀如意一柄
式是道義所須。
白玉照采方
斯非貴。
珊瑚挺質匹此未珍。
雕剞既成先被
庸薄
蒙漢帝之簪。
似獲趙堯之印。
仰承
威神陳諸講席
方使歡喜漢懷棄鉢之嗟。
王式碩儒驪駒之辯。
熊飾寶刀
子桓
其大齎。
犛牛輕拂
張敞慚其舊儀
殊恩特降
深荷躍。
不任下情
謹啟事以聞。
謹啟
***令旨解二諦義(并答問)
二諦理實深玄
自非虛懷
無以通其弘遠
道之方。
其由非一
舉要論之不出境智。
或時
以境明義
或時智顯行。
至於二諦即是
明義
若迷其方三有不絕
若達其致萬累
斯遣。
所言二諦者。
一是真諦
二名俗諦
真諦
亦名第一義諦
俗諦亦名世諦
真諦俗諦
定體立名
第一義諦世諦褒貶立目。
若以
次第言說
應云一真諦。
俗諦
一與二合
則為三。
非直過於二。
亦名有前後
於義非
便。
真既不因俗而有。
俗亦不由真而生。
正可
得言一真一俗。
真者是實義。
即是平等更無
異法。
能為雜間。
俗者即是集義
此法得生
偽起作。
第一義者。
無生境中別立美名
此法最勝最妙無能及者。
世者以隔別為義。
生滅流動無有住相
涅槃經言。
出世人所知
第一義諦
世人所知名為世諦
此即文證
褒貶之理。
二諦立名差別不同
真俗世等以
義說
第一義諦二義說。
正言此理德既
第一義第一
世既浮偽更無有義。
所以
立世名。
諦者以審實為義。
真諦審實是真。
諦審實是俗。
真諦離有離無。
俗諦即有即無
即有即無斯是假名
離有離無此為中道
中道
以不生為體。
俗既假名
生法
體。
南㵎寺慧超諮曰。
浮偽起作名之為俗。
離於
有無名之為真
未審浮偽為當真一體為
當有異。
令旨答曰。
世人所知生法為體。
出世
所知不生為體。
依人作論。
如是說。
若論
真即有是空。
俗指空為有。
依此義明不得
異。
又諮。
真俗既云一體
未審真諦亦有起動
為當起動自動不關真諦
令旨又答。
真理
無起動相。
凡夫惑識自橫見起動
又諮。
審有起動凡夫橫見
無起動而凡夫橫見
令旨又答。
若有起動則不橫見
以無動而
見動所以橫見
又諮。
若法無起動則唯應
一諦。
令旨又答。
此理常寂此自一諦。
橫見
動復是一諦。
應有不得言一。
又諮。
橫見為無橫見
令旨又答。
依人為語有此
橫見
又諮。
依人故有橫見
依法為談不
應見動。
令旨又答。
法乃無動。
不妨橫者自見
其動。
丹陽晉安王蕭綱諮曰。
解旨依人為辨有
生不生。
未審浮虛之與不生。
只是一體為當
有異。
令旨答曰。
凡情所見見其起動
聖人
見見其不生。
依仁為論乃是異體
若語相即
則不成異。
具如向釋不復多論。
又諮。
若真不
異俗
不異真。
豈得俗人所見生法為體。
所見不生為體。
令旨答。
即俗知真。
即真
見俗。
就此為談自成無異
約人辨見自有生
不生殊。
又諮。
未審俗諦之體既云浮幻。
何得
真實中見浮幻
令旨答。
真實之體自
浮幻
惑者橫構
謂之為有。
無傷真實體自
虛玄
又諮。
聖人所見見不流動
凡夫所見
流動
既流不流異。
愚謂不得為一。
令旨答。
不謂不流各是一體
正言凡夫不流
橫見此流。
以是為論可得成一。
又諮。
真寂
之體本自不流
凡夫見流不離真體
然則
一真不成二諦
令旨答。
體恒相即理不得
異。
但凡浮虛聖覩真寂
約彼凡聖可得立
二諦名。
招提寺慧琰諮曰。
凡夫見俗以生法為體。
人見真以不生為體。
未審生與不生。
但見其
異復依何義而得辨一。
令旨答曰。
凡夫人於
無搆有。
聖人有辨無。
有無即此談一
體。
又諮。
未審此得談一。
一何所名。
令旨答。
正以有不異無無不異有。
故名為一更無異
名。
又諮。
若無不異有。
不異無。
但見其一。
云何為二。
令旨答。
凡夫見有聖人見無。
兩見
既分以茲成二。
又諮。
聖人無無可稱諦。
凡夫有何得稱諦。
令旨答。
聖人無在
為諦。
凡夫謂為有。
故於凡為諦。
玄寺曇宗諮曰。
聖人見世諦為不見世
諦。
令旨答曰。
聖人凡人見有世諦
若論
聖人不復見此。
又諮。
聖人不見世諦
云何
世諦教化眾生
令旨答。
聖人無惑自不見
世諦
無妨聖人凡夫所見
故曲隨物情說
二諦
又諮。
聖人知凡見世諦。
即此凡夫不。
令旨答。
此凡即是世諦
聖人不見此凡
諮。
聖既不見凡。
焉知見世諦。
令旨答。
聖雖
自無凡。
亦能知有凡。
謂為有。
故曲赴其情
為說世諦
司徒從事中郎王規諮曰。
未審真俗不同
豈得相即之義。
令旨答。
聖人所得自見其無。
凡人所得自見其有。
見自不同。
無妨不出
真外。
又諮。
未審無異
質而有二義
為當
離於體。
為當即義即體。
令旨答。
更不相出名
一體
愚聖見殊自成異義
又諮。
凡夫為但
見俗亦得見真。
令旨答。
止得見俗不得見真。
又諮。
體既相即寧不覩真。
令旨答。
凡若見真
不應覩俗。
覩俗既妄焉得見真。
靈根僧遷諮曰。
第一無過為義。
此是
讚嘆之名。
真離於俗亦應是讚嘆之名。
令旨
答曰。
即此體真。
不得言嘆。
第一義諦更立
美名
所以是嘆。
又諮。
勝我者既得稱讚嘆。
我體即真
何故非嘆。
令旨答。
勝我所以
稱讚
我體即真亦是我真。
故非讚嘆
諮。
無過者。
所以稱讚嘆。
我是不偽何得
非讚。
令旨答。
偽真是當體之名。
人體
義謂之解義
足稱其實體。
豈成讚嘆
又諮。
此法無能出者。
焉得即是讚嘆
令旨答。
既云
無出
非讚如何
羅平侯蕭正立諮曰。
未審俗諦生法以不
令旨答曰。
俗諦體正生法
又諮。
俗既橫
見。
何得有生
令旨答。
橫見為有。
所以有生
又諮。
橫見為有。
實自無法。
實既無法何為
生。
令旨答。
即此法名為橫見
即此橫見
為生法。
又諮。
若是橫見不應有生
若必
生名何橫見
令旨答。
云橫見。
實自無生。
橫見為有。
有此橫生
衡山蕭恭諮曰。
未審第一義諦既有義目。
何故世諦獨無義名。
令旨答曰。
世既浮俗
義可辨。
又諮。
若無義可辨。
何以稱諦。
令旨
答。
凡俗審見
故立諦名。
又諮。
凡俗見有
得受諦名。
亦應凡俗有得安義字。
令旨答。
凡俗審見
故諦名可立
浮俗無義
何得強字
為義。
又諮。
浮俗雖無實義。
不無浮俗之義。
有此浮俗
何得不受義名。
令旨答。
正以浮俗
無義可辨。
若有義可辨何名浮俗
中興寺僧懷諮曰。
令旨解言。
真不離俗
俗不
離真。
未審真是無相
是有相。
無相殊。
何得同體
令旨答曰。
相與無相此處不同
所見有。
即是所見無。
以此為論。
得無
別。
又諮。
既是一法
云何得見為兩。
既有
豈是一法
令旨答。
理乃不兩
隨物所見
故得
有兩。
又諮。
既有兩。
豈不相違
令旨答。
若實兩。
可得相違
法常不兩
人見自兩。
就此
作論。
焉得相乖
又諮。
人見有兩。
可說兩人
既是一。
豈得有兩。
令旨答。
理雖不兩而約
人成兩。
始興王四男蕭映諮曰。
第一義諦其義第
一。
德亦第一不。
令旨答曰。
義既第一
德亦
第一
又諮。
直言第一
已苞德義
何得復加
義字以致繁復
令旨答。
直言第一在義猶
昧。
第一見義可得盡美
又諮。
加以義字可
盡美
何不加以德字可得盡美
令旨答。
一是德。
豈待復加。
但加義字則德義雙美
諮。
直稱第一足見其美。
偏加義字似有所局。
令旨答。
第一表德
復加義字。
二美俱陳。
豈有
所局。
吳平世子蕭勵諮曰。
通旨云。
第一義諦
諦。
褒貶立名
真俗二諦定體立名
尋真諦之
理既妙絕言慮。
未審云何定體之旨。
令旨
答曰。
談其無相無真不真。
寄名相說真定
體。
又諮。
真諦無體
寄言辨體。
未審
無相
何不寄言辨相
令旨答。
寄言辯體猶
恐貶德。
若復寄言辯相則有累虛玄
又諮。
玄虛離於言說
今既稱有真。
豈非寄言
相。
令旨答。
寄有此名。
自是相。
無傷此理無
虛寂
又諮。
未審寄言辯體。
為是當理
當理
令旨答。
無名而說名不全當理
諮。
寄言辯名。
名不當理
未審此寄將何所
說。
令旨答。
雖不當理
接引眾生名相
說。
宋熙寺慧令諮曰。
真諦以不生為體。
俗諦
生法為體。
而言不生即生。
生即不生。
為當
中相即。
為當義中相即。
令旨答云。
體中相即。
不相即。
又諮。
義既不即
云何即。
令旨
答。
凡見其有。
聖覩其無。
約見成異。
就體恒
即。
又諮。
體既無兩何事須即。
令旨答。
若體
無別兩緣見有兩。
見既兩異須明體即。
又諮。
若如解旨。
果是就人明即。
令旨答。
約人見為
二。
二諦所以名生。
就人見明即此亦大妨。
始興王第五蕭曄諮曰。
真諦稱真。
是實真
不。
令旨答曰。
得是實真。
又諮。
菩薩會真
時。
為忘俗忘真不。
令旨答。
忘俗忘真。
故說會
真。
又諮。
若忘俗忘真故說會真
忘俗忘真何
謂實真。
令旨答。
若存俗存真何謂實真。
正由
兩遣故謂實真。
又諮。
若忘俗忘真而是實真。
亦應忘真忘俗而是實俗。
令旨答。
忘俗忘真
所以見真。
忘真忘俗彌見非俗
又諮。
菩薩
真。
既忘俗忘真。
今呼實真便成乖理。
令旨答。
假呼實真。
終自忘真。
兩忘稱實。
何謂乖理。
興皇寺法宣諮曰。
義旨云。
俗諦是有無故
生法為體。
未審有法有體可得稱生。
無是
無法
云何有生義。
令旨答曰。
俗諦有無
而立
既是相待並得稱生。
又諮。
有無
兩法並稱為生
生義既一。
有無無異
令旨
答。
俱是凡夫所見故生義得同是有是無。
得不異。
又諮。
若有無果別。
有生不生。
令旨
答。
相待立名
同一生義。
程鄉侯蕭祇諮曰。
未審第一之名。
是形待以
不。
令旨答曰。
正是形待。
又諮。
第一無相
何形待。
令旨答。
既云第一
豈得非待。
又諮。
第一是待。
既稱第一
世諦待於第一
不名
第二
俗諦是待而不稱第二
應真
是待不名第一
令旨答。
若稱第一是待。
於義
已足。
無假說俗。
第二成相待。
又諮。
世諦
之名不稱第二
第一之稱無所形待。
令旨
答。
第一褒真。
既云相待
世名是待。
直置
知。
光宅寺法雲諮曰。
聖人所知之境。
此是真諦
未審能知之智。
為是真諦
為是俗諦
令旨
曰。
能知是智。
所知是境。
智來冥境言即真
又諮。
有智之人。
為是真諦
為是俗諦
令旨
答。
若呼有智之人即是俗諦
又諮。
未審俗諦
之人。
何得真諦之智。
令旨答。
聖人能忘於
俗。
所以得有真智
又諮。
此人既冥無生。
亦應
不得稱人。
令旨答。
冥於無生不得言人。
寄名
相說常自有人。
靈根寺慧令諮曰。
為於真諦中見有。
俗諦
中見有。
令旨答曰。
真諦橫見有俗。
又諮。
俗諦有為實為虛。
令旨答。
虛妄之有。
諮。
為當見妄。
為當見有。
令旨答。
見於妄有。
又諮。
無名相中何得有名相。
令旨答。
於無
名相有名相。
所以妄有。
又諮。
無名相妄
見為有。
譬如火熱
惑者言冷。
得就熱中有冷
相不。
若於無相有名相。
亦於火中應有
冷。
令旨答。
火自常熱妄見有冷。
此自惑不
嘗異。
湘宮寺慧興諮曰。
凡夫之惑。
為當但於真有
迷。
於俗亦迷。
令旨答曰。
於真見有。
此是迷
真。
既見有俗不成迷俗。
又諮。
若使解俗便成
解真。
若不解真豈得解俗。
令旨答。
真理虛寂
惑心不解
不解何妨解俗。
又諮。
此心不
解真。
真可是惑。
此心既解俗。
於俗應非
惑。
令旨答。
實而為語通自是惑。
辨俗森羅
於俗中各解。
莊嚴寺僧旻諮曰。
三十心中所得空解
為是
真解
為是俗解
令旨答。
名相似解。
又諮。
未審相似為真為俗。
令旨答。
習觀無生不名
俗解
未見無生不名真解
又諮。
若能照之智
非真非俗
亦應所照之境非真非俗
是非
非俗則有三諦
令旨答。
所照之境既即無
生。
無生是真豈有三諦
又諮。
若境即真境。
不智即真智。
令旨答。
未見無生故非真智
妨此智未真。
而習觀真境
豈得以智未真而
使境非真境
宣武寺法寵諮曰。
真諦不生不滅
俗諦有生
有滅。
真俗兩義得言有異。
談其法體只得
一。
未審體從於義。
亦得有二不。
令旨答曰。
不得合從於義。
又諮。
未審凡聖兩見
兩義
亦就凡聖兩見得言兩體
令旨答。
相異
所以云一。
凡聖兩見
得有二體
殊。
又諮。
若使凡者見有聖人見無。
便應凡夫
但見世諦有。
聖人應見太虛無。
令旨答。
太虛
亦非聖人所見
太虛得名由於相待
既由待
生並凡所見
又諮。
凡夫所見空有得言是一
不。
令旨答。
就凡為語有實異無。
聖作談無
不異有。
建業僧愍諮曰。
俗人解俗為當解俗參差
而言解俗。
為當見俗虛假而言解俗。
令旨
曰。
只是見俗參差而言解俗。
又諮。
俗諦不但
參差
亦是虛妄
何故參差不解虛妄
旨答。
若使凡夫虛妄
即是解真不解虛妄
所以名為解俗。
光宅寺敬脫諮曰。
未審聖人見真。
為當漸見
為當頓見。
令旨答曰。
漸見
又諮。
無相虛懷
一見此現萬相並寂。
未審何故見真得有由
漸。
令旨答曰。
自凡之聖。
解有淺深真自虛
寂。
不妨有由漸。
又諮。
未審一得無相並忘
萬有
不悉忘。
令旨答。
一得無相萬有悉忘。
又諮。
一得無相萬有者。
亦可一得虛懷
真境
不應漸見
令旨答。
如來會寂自是
真。
淺行聖人恒自漸見
又諮。
若見真有漸不
可頓會。
亦應漸忘萬有不可頓忘
令旨答。
優劣故有漸見
忘懷無偏萬有並寂。
***令解法身義(并問答)
法身虛寂
遠離有無之境。
獨脫因果之外
不可以智知。
不可以識識。
豈是稱謂所能論
辯。
將欲顯理不容默然
隨從言說
致有
法身之稱。
天竺達摩舍利
此土謂之法身
若以當體則是自性之目。
若以言說則是
立名
法者軌則為旨。
身者有體之義。
軌則
之體故曰法身
略就言說粗陳其體。
常住
身。
金剛身。
重加研覈則不爾。
若定是
金剛即為名相
定是常住
便成方所
所謂
常住
本是寄名稱曰金剛
本是譬說
及談
實體
則性同無生
故云佛身無為不墮法。
涅槃經說。
如來之身非身。
是身無量無邊
無有足迹
無知無形畢竟清淨
無知清淨
不可為無垢
稱曰妙有而復非有。
離無離有
所謂法身
招提寺慧琰諮曰。
未審法身無相不應有體
何得用體以釋身義。
令旨答。
無名無相乃無
體可論。
寄以名相不無妙體
又諮。
若寄以名
不無妙體
則寄以名相不成無相
令旨答。
既云寄以名相
明理實無相。
又諮。
若寄以
名相而理實無相。
理既無相云何有體
令旨
答。
寄言軌物何得無體
又諮。
亦應寄言軌物
非復無相
令旨答。
軌物義邊理非無相
所言
無相談妙體。
又諮。
真實本來無相
正應以
軌物
何得隱斯真實
強生言相。
令旨答。
實無相非近學所窺。
是故接諸膚淺
必須
以言相。
光宅寺法雲諮曰。
未審法身常住
萬行
不。
令旨答曰。
名相道中萬行所得
又諮。
既為
萬行所得
豈言無相
若必無相豈為萬行
得。
令旨答。
無名無相
何曾有得寄以名相
有得
又諮。
實有萬行得佛果。
安可以無
相全無所得
令旨答。
問者住心謂實有萬行
今謂萬行自空。
豈有實果可得。
又諮。
現有
修習萬行
未審何故謂為無。
令旨答。
所見謂之為有。
理而檢之實無萬行
又諮。
經說常住以為妙有
如其假說何謂妙有
旨答。
寄以名相故說妙有
理絕名相何妙何
有。
莊嚴寺僧旻諮曰。
未審法身絕相。
智不能知。
相絕知。
何得猶有身稱。
令旨答曰。
無名
相曾有何身。
假名相說故曰法身
又諮。
亦應
假名相說是智所照。
何得不可以智知。
不可
以識識。
令旨答。
亦得寄名慧眼所見
又諮。
慧眼能見。
可以智知。
若智不能知。
則慧
眼無見。
令旨答。
慧眼無見。
亦無法可見
諮。
若云無見有何法身
令旨答。
理絕聞見
無法身。
又諮。
若無法身無正覺。
正覺既有
法身豈無。
令旨答。
恒是寄言故有正覺
正覺
既在寄言
法身何得定有。
宣武寺法寵諮曰。
未審法身稱為正在
本。
金姿丈六亦是法身
令旨答曰。
通而為論
本迹皆是
別而為語止在常住
又諮。
若止在
常住不應有身
若通取丈六
丈六何謂法身
令旨答。
常住既有妙體
何得無身
丈六亦能
軌物
故可通稱法身
又諮。
常住無累方稱
法身
丈六有累何謂法身
令旨答。
眾生注仰
妄見丈六
丈六非有有何實累。
又諮。
丈六
非有指何為身。
令旨答。
隨物有謂應身
又諮。
既曰應身何謂法身
令旨答。
相為
兼本迹。
求實不在金姿
靈根寺慧令諮曰。
未審為以極智名曰法身
為以絕相故曰法身
令旨答曰。
無名相是
集藏法身
圓極智慧實智法身
又諮。
無相無身不身。
既有法身何謂無相
旨答。
正以無相故曰法身
又諮。
若以無相
法身
智慧名相非復法身
令旨答。
既是
無相智慧豈非法身
又諮。
如其有身何名無
相。
若是無相何得有身
令旨答。
無名相假
說法身。
又諮。
假說法身正在名相
云何
直指無相而謂法身
令旨答。
既於無相假立
名相
豈得異此無相說法身。
靈味靜安
諮曰。
未審法身垂應以不
令旨答曰。
法身
無應。
又諮。
本以應化故稱法身
若無應化
法身
令旨答。
本以軌則之體名為法身。
應化之談非今所執。
又諮。
若無應化云何
軌。
既為物軌豈無應化
令旨答。
眾生注仰
益。
故云能為軌。
化緣已畢何所應化
又諮。
若能益眾生便成應化
若無應化何以益物。
令旨答。
能生注仰軌則自成。
何勞至人俯應
塵俗
又諮。
既生注仰豈無應化
若無應化注
仰何益。
令旨答。
正由世尊至極神妙特深。
注仰自然蒙祐。
若應而後益。
何謂至神。
應而益。
故成窮美。
若必令實應與菩薩豈殊。
***謝勅賚看講啟梁昭明皇太子
臣統啟。
主書萬安
奉宣勅旨
以臣今講竟
曲垂勞問
伏以正言深奧總一群經
斗杓
以命四時
太陽而照萬國
不涯庸淺
奉宣莫惻天文徒觀玉府
慚悚交并寢興
無寘
仰降中使俯賚光臨
榮荷殊慈靡知啟
處。
不任下情
謹附啟事謝聞。
謹啟
***謝勅參解講啟
臣統啟。
主書周昂。
奉宣勅旨
垂參臣今解講。
以至希夷微言淵奧
非所鑽仰
遂以
無庸叨茲宣釋。
將應讓齒
反降教胄之恩。
允宜尚學。
說經之詔。
竊以挾八威之策。
神物莫干。
九丹之華。
則仙徒可役。
仰承皇威訓茲學侶
奉揚聖旨洞曉群儒。
冶異陶鈞久滯
方使惠施恧其短長
公孫
罷其堅白
王生挫辨既盡神氣
法開受屈
永隱東峯
中使曲臨彌光函席
仰戴殊慈不
知啟處。
不任下情
謹奉啟事謝聞。
謹啟
***謝勅賚制旨大涅槃經講疏啟
臣統啟。
後閤應勅木佛子。
奉宣勅旨
垂賚
制旨大般涅槃經講疏一部十帙合目百一
卷。
寒鄉覩日未足稱奇。
採藥逢仙曾何譬喜。
臣伏以。
六爻所明。
至邃窮於幾象
四書所總。
施命止於域中
豈有牢籠因果
辨斯寶城
教。
網羅真俗
開茲月滿之文。
方當道洽大千
化均百億
雲彌識種雨遍身田
豈復論唐帝
龜書王策府
何待刊寢槃盂屏黜丘素。
甘露妙典先降殊恩
揣己循愚不勝慶荷
頂戴之至。
謹奉啟謝聞。
***謝勅賚制旨大集經講疏啟
臣統啟。
宣詔慧寶
奉宣勅旨
垂賚制旨大
集經講疏二帙十六卷
甘露入頂。
慧水灌心。
似闇遇明。
如飢獲飽。
伏以非色非欲二界
坊。
匪文匪理三乘雲集
辨言未極
聲闡而莫窮。
應天機垂茲聖作
真如
無盡
日月而俱懸。
但觀寶舂山獲珠大海。
臣實何能恒蒙誘被。
張書谷筆豈足陳心。
長言未申歌舞
不任之至。
謹奉啟謝
聞。
謹啟
***答廣信侯晉安王
王白
仰承比往開善聽講涅槃。
縱賞山中
人外
青松白霧處處可悅。
奇峯怪石極目
忘歸
加以法水晨流天華夜落
往而忘反
會昔言。
牽物從務無由獨往
仰此高蹤
如結
謹白
***與廣信侯晉安王
王白
闊絕音旨每用延結
風嚴寒勁願比
和。
伏承淨名法席親承金口
辭珍鹿苑
鷲山
微密祕藏於斯既隆。
莊嚴道自茲
彌闡。
豈止心燈夜炳。
亦乃意蘂晨飛
況思
弘明本長內教
今陪十善之車。
開八政之
路。
流波若之水。
意識之塵。
以此春翹
秋實
王每憶華林勝集亦叨末位
終朝
夜沐妙言
至於席罷日餘退休增省。
携手
登臨兼展談笑
仰望九層俯窺百尺
金池
玉樹含風
於此足稱法樂
今卷惟之
乘傳一隅
聞慧滂流喜躍充遍。
徒挹懸
無由承稟
空無所有不瑩情靈
緣癡有
愛自嗟難拔
下車以來義言蓋少。
舊憶已
新解未餐
既慚口誦非心辯。
永謝寫瓶
終慚染疊。
慈雲既被智海亦深。
影末波
餘希時灑拂。
睽違轉積興言盈瞼。
願加敬
納。
不定意。
謹白
廣信縣開國侯蕭映
惶恐死罪
信至奉誨。
清言兼紙文采巨麗
慰喻綢繆
比日寒霜
切。
伏願興居和悆。
富重無過抑損
智昏識闇學淺人凡。
遂得擁卷璇階親奉
教義
耳餐甘露承制說。
天思淵深叡情
奧。
三明一鑒
釋滯義於久迷。
四辨既陳。
難思頓解
漢皇夢邇而梵響復弘。
雖晉
留心微言始見。
每至夕趍瓊筵晨登
陛。
不曾不憶芳林勝集玄圃法座
殿下曳舃
寶雲
從容問道
施裾博望
折角而解
頤。
于時謬齒末筵預聞清論
親奉話言數陪
顏色
至於今者講席
殿下限同分陜
謬頒天
獎猶及下官
誰不欽仁
寧無戀德。
傾心東注
恒以係仰為先。
下官蒙蔽久已仰慕
雖聞妙
愚心難啟。
方欲馳鶩枌鄉訪疑下席
忽逢
令旨
垂覓波餘。
尋讀戰遑俯仰慚恧
庶為
恩謔少泰下情
正當慈雲智海。
翻以仰屬
謝瓶。
慚疊實歸庸菲。
下官惑緣既積塵累未
消。
攝衛乖方中途感疾
不得餐承究竟
闕聞末品
徒自剋責終關緣運。
不審比日
怡神
披閱儒史無乃損悆。
下官每訪西郵
備餐令德
仰承觀囑於章華之上。
聽訟
甘棠之下。
未嘗不文紛綸終朝不息
清論
玄談夜分乃寐。
春華之客。
登座右而升堂
秋實之賓。
虛左入室
文宗義府於焉
萃。
唯此最樂實驗茲辰
下官昔遊梁苑曲蒙
眷顧
今者獨隔清顏久睽接仰。
傾心已結興
涕欷
唯冀音旨時賜沾及。
伏願珍重尋更
下承
曲奉恩誨用深銘
死罪死罪
廣弘明集卷第二十一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