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辩惑篇第二之五¶
辩惑篇第二之五¶ 第 143c 页


广弘明集卷第九

大唐西明寺沙门释道宣撰

** 辩惑篇第二之五

*** 笑道论(其文广抄取可笑者+(上中下共三十六条)【宋】【元】者者)

臣鸾启。奉敕令详佛道二教。定其先后浅深
同异。臣不揆疏短。谨具录以闻。臣窃以佛之
与道教迹不同。出没隐显变通亦异。幽微妙
密未易详度。且一往相对。佛者以因缘为宗。
道以自然为义。自然者无为而成。因缘者积
行乃證。守本则事静而理均。违宗则意悖而
教伪。理均则始终若一。教伪则无所不为。案
老子五千文辞义俱伟。谅可贵已。立身治国
君民之道富焉。所以道有符书厌诅之方。佛
辩惑篇第二之五¶ 第 144a 页 T52-0144.png
禁怪力背哀之术。彼此相形。致使世人疑其
邪正。此岂大道自然虚寂无为之意哉。将以
后人背本妄生穿凿故也。又道家方术以升
仙为神。因而诳惑偷润目下。昔徐福欺妄分
国于夷丹。文成五利妖伪于汉世。三张诡惑
于西梁。孙恩搔扰于东越。此之巨蠹自古称
诬。以之匡政政多邪僻。以之导民民多诡惑。
验其书典卷卷自违。论其理义首尾无取。昔
行父之为人也。见有礼于其君者。敬之如孝
子之养父母。见无礼于其君者。恶之如鹰鹯
之逐鸟雀。宣尼云。君子之事上也。进思尽忠
退思补过。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故上下能相
亲也。春秋传曰。君所谓可而有否焉。臣献其
可以去其否。臣亦何人。奉敕降问敢不实答。
其道德二卷可为儒林之宗。所疑纰缪者去
其两端请量删定。案五千文曰。上士闻道勤
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
之。不笑不名为道。臣辄率下士之见为笑道
论三卷合三十六条。三卷者笑其三洞之名。
三十六条者笑其经有三十六部。战汗上呈
心魂失守。谨启。大周天和五年二月十五
日。前司隶母极县开国伯臣甄鸾启。


* 笑道论卷上

* 造立天地一
* 年号差舛二
* 元为天人三
* 结士为人四
* 五佛并出五
* 五练生尸六
* 观音侍老七
* 佛西法阴八

* 笑道论卷中

* 日经不同九
* 昆崙飞浮十
* 法道立官十一
* 称南无佛十二
* 鸟迹前文十三
辩惑篇第二之五¶ 第 144b 页 T52-0144.png
* 张骞取经十四
* 日月普集十五
* 大上尊贵十六
* 五谷命凿十七
* 老子所佛十八
* 敕使瞿昙十九
* 事邪求道二十
* 邪气乱政二十一
* 诫木枯死二十二

* 笑道论卷下

* 北方礼始二十三
* 害亲求道二十四
* 延生年符二十五
* 桩与劫齐二十六
* 随劫生死二十七
* 服丹金色二十八
* 改佛为道二十九
* 偷佛因果三十
* 道经未出言出三十一
* 五亿重天三十二
* 出入威仪三十三
* 道士奉佛三十四
* 道士合气三十五
* 诸子道书三十六

**** 造立天地一

一太上道君造立天地。初记称老子。以周
幽王德衰。欲西度关。与尹嘉期三年后于长
安市青羊肝中相见。老子乃生皇后腹中。至
期喜见有卖青羊肝者。因访见老子从母怀
中起。头鬓皓首身长丈六。戴天冠捉金杖。
将尹喜化胡。隐首阳山。紫云覆之。胡王疑妖。
镬煮而不热。老君大瞋考杀胡王。七子及国
人一分并死。王方伏令国人受化。髡头不
妻受二百五十戒。作吾形香火礼拜。老子
遂变形。左目为日右目为月。头为昆山发
为星宿。骨为龙肉为狩肠为蛇。腹为海。指
为五岳。毛为草木。心为华盖。乃至两肾合为
真要父母。

臣鸾笑曰。汉书云。长安本名咸阳。汉祖定天
下将都雒邑。因娄敬之谏乃叹曰。朕当长安
于此。因尔名之。周幽未有何得老子。预知
辩惑篇第二之五¶ 第 144c 页 T52-0144.png
长安与尹喜期乎。又案三天正法混沌经云。
混沌之始。清气为天浊气为地。便有七曜万
像之形其来久矣。岂有化胡之后老子方变
为日月山川之类乎。若尔者是则幽王之前。
天地未生万物。云何道经有三皇五帝三王
乎。然则天地起自幽王矣。又造天地记云。昆
崙山高四千八百里。上有玉京山大罗山。各
高四千八百里。三山合则高一万四千四百
里。又广说品云。天地相去万万五千里。计紫
微宫在五亿重天之上。是则高于昆崙山数
百万里。而老君以心为华盖。肝为青帝宫。脾
为紫微宫。头为昆崙山。不知老君何罪倒竖
于地。头在下肝在上。以颠倒故见亦倒乎。以
长安为度关之年。幽王为开辟之岁。将以化
物。讵可承乎。

**** 二年号差舛者

道德经序云。老子以上皇
元年丁卯。下为周师。无极元年癸丑去周度
关。笑曰。古先帝王立年无号。至汉武帝创
起建元。后王因之遂至今日。上皇孟浪可笑
之深。

又文始传云。老子从三皇已来。代代为国师
化胡。又云汤时为锡寿子。周初郭叔子。既
为国师应传典籍。何为不述。但列伊尹傅说
吕望康邵之人乎。而傅说者。惟注老子为柱
下史。道家注为周师。便是俗官。如何史传
不说。又上皇元年岁在丁卯。计姬王一代七
百馀年。未闻上皇之号。检诸史传皆云。老子
以景王时度关。鲁哀十六年孔丘卒。即周
敬王时。敬王即景王之子。景王即幽王之后
辩惑篇第二之五¶ 第 145a 页 T52-0145.png
一十馀世。此则孔老同时。而化胡经乃云。幽
王之日度关。不闻更返。何得与孔子相见乎。
化胡又云。为周柱史七百年。计周初至幽王。
止有三百馀年。何得妄作。然上皇之年道门
诡号。故灵宝云。我于上皇元年半劫度人。其
时人寿万八千岁。如何超取半劫前号将来
近世用乎。一何可笑。且上皇无极并是无识
穿凿。作者欲神其术。仍以年号加日。冀有信
者从之。

又云。代代为国师。葛洪神仙序中具说已怪寻。圣人既出匡救为先。而夏桀陵虐涂炭生
民。成汤武丁思贤若渴。老子何以贤君不辅
虐政不师。修身养性自守而已。期颐将及。自
知死至潜行西度。独为尹说直令读诵。不劝
授人。身死关中坟陇见在。秦佚吊之三号而
出。究前传经后人妄论。虽曰尊崇。翻成辱
道。

**** 三元为天人者

太上三元品云。上元一品
天宫元气始凝。三光开明青黄之气置上元
三宫。第一宫名玄都元阳七宝紫微宫。则
有青元始阳之气。总主上真自然玉宫灵宝
上皇诸天帝王上圣大神。其宫皆五亿五万
五千五百五十五亿万重青阳之气。其中神
仙官僚人众各有五亿五万乃至如上万重。
皆结自然青元之气而为人也。其九宫重数
官僚人众皆同紫微。

臣笑曰。三天正法经云。天光未朗蔚积未澄。
七千馀劫玄景始分。九气存焉。一气相去九
万九千九百九十里。青气高澄浊混下降。而
辩惑篇第二之五¶ 第 145b 页 T52-0145.png
九天真王元始天王生于九气之中。气结而
形焉。便有九真之帝。皆九天清气凝成九宇
之位。三元夫人从气而生在洞房宫玉童玉
女各三千而侍。以天为父以气为母。生于三
元之君。

又案灵宝罪根品云。太上道君礼元始天尊
问十善等法。于是天尊命召神仙各说因缘。
恒沙得道已成如来。其未成者亦如恒沙。又
元始传云。天堂对地狱。善者升天恶者入
地。若以此说理则不然。何者元始天王及太
上道君诸天神人。皆结自然清元之气而化
为之本。非修戒而成者也。彼本不因持戒而
成者。何得令我独行善法而望得之乎。

又案度人本行经云。太上道君言。我无量劫
度人无数。元始天尊以我因缘之勋。赐我太
上之号。推此有疑。如有无生成品云。空为万
物母。道为万物父。此则先有于道乃有众生。
然此为道之父。非众生所作。道既如此。众生
何用修善而作乎。又道生万物。生物之初是
则始也。我既始生未有染习。何得有六道四
生苦乐之别乎。又不可也。又云。众生神识本
来自有。非道生者。道既能生万物。神识岂非
物乎。又不可也。

**** 四结土为人者

三天正法经云。九气既分。
九真天王乃至三元夫人三元之君太上道君
于是而形。逮至皇帝始立生民结土为像于
旷野。三年能言。各在一方。故有伧秦夷羌。五
情合德五法自然。承上真之气而得为人也。

臣笑曰。三元品善恶业对皆由一身。又元始
辩惑篇第二之五¶ 第 145c 页 T52-0145.png
传云。若淫盗不孝。死入地狱受五苦八难。后
生六畜边夷之中。推此而言。乖违太甚。且
皇帝土像之日。经于三年上真气入乃能言
语。此上清之气与太上同源。论先未有恶善。
何为入土像中。即堕八难为蛮夷乎。此土为
像。先亦无因。云何造作之后。乃有中边之别
乎。又上真之气为痴为黠。若其痴也。不应入
土能言。如其黠也。应识五苦八难。如何不乐
善乐而贪为苦难乎。推此诸条。可笑之深
也。

**** 五明五佛并兴者

文始传云。老子以上皇
元年下为周师。无极元年乘青牛薄板车度
关。为尹喜说五千文曰。吾游天地之间。汝未
得道。不可相随。当诵五千文万遍。耳当洞
听目当洞视。身能飞行六通四达。期于成都。
喜依言获之。既访相见。至罽宾檀特山中。乃
至王以水火烧沈。老子乃坐莲华中诵经如
故。王求哀悔过。老子推尹喜为师。语王曰。吾
师号佛。佛事无上。道王从受化。男女髡发不
娶于妻。是无上道承佛威神。委尹喜为罽宾
国佛。号明光儒童。

臣笑曰。广说品云。始老国王闻天尊说法。
与妻子俱得须陀洹果。清和国王闻之与群
臣造天尊所。皆白日升天。王为梵天之首。号
玄中法师。其妻闻法同飞为妙梵天王。后生
罽宾号愤陀力王。杀害无道。玄中法师须化
度之。化生李氏之胎。八十二年剖左腋。生
而白首。经三月乘白鹿与尹喜西游隐檀特。
三年愤陀力王猎见便烧沈。老子不死。王伏
辩惑篇第二之五¶ 第 146a 页 T52-0146.png
便剃发改衣。姓释名法号沙门。成果为释迦
牟尼佛。至汉世法流东秦。又文始传。老子化
胡推尹喜为师而化胡。消冰经云。尹喜推老
子为师也。文始传云。吾师号佛。佛事无上
道。又云。无上道承佛威神委尹喜为佛。推
此众途师弟乱矣。何名教之存乎。又化胡消
冰经皆言。老子化罽宾身自为佛。广说品。愤
陀力王老之妻也。得道号释迦牟尼佛。即秦
汉所流者。玄妙篇云。老子入关至天竺维卫
国。入于夫人清妙口中。至后年四月八日剖
左腋而生。举手曰。天上天下惟我为尊。三界
皆苦何可乐者。寻罽宾一国乃有五佛俱出。
一是尹喜号儒童者。二是老子化罽宾者。三
老子之妻愤陀王号释迦者。四老子在维卫
作佛。亦号释迦。五白净王子悉达作佛。复号
释迦。案文始传云。五百年一贤千年一圣。
今五佛并出。不觉烦乎。若言圣人能分身化
物。说经亦必多方。何为老化则多。经惟二卷
不变。至于儒童尹喜愤陀佛经。无闻于今。但
是白净王子所说。以此推之。老喜为佛。虚妄
可曝。且老经秘说不许人闻。前后相番诚有
远意。然老能作佛。止是一人道士。不知奉
佛惑之甚矣。如父为道士。岂以道人子为道
士。岂以道人故。而不认其父乎。

**** 六五练生尸者

五练经云。灭度者用色缯。
天子一匹。公王一丈。庶民五尺。上金五两而
作一龙。庶民用铁五色石五枚。以书玉文。通
夜露埋。深三尺。女青文曰。九祖幽魂即出长
夜入光明天。供其厨饭三十二年。还其故形
辩惑篇第二之五¶ 第 146b 页 T52-0146.png
而更生矣。

臣笑曰。三元品中天地大水三宫九府九宫
一百二十曹。罪福功行。考官书之无有差错。
善者益寿恶者夺算。岂有不因业行直用五
尺缯。而令九祖幽魂入光明天。三十二年还
故形耶。不然之谈。于斯可见。计五练之文。出
天地未分之前。至今亦应用者。则三十二年
后穿冢而出也。耳目所知。何为羲皇已来。
不闻道士死尸九祖从地出者耶。不然之
状。又可笑也。今郊野古冢。亦有穴开焉。非道
士祖父更生之处乎。亦可启齿。

**** 七观音侍道者

有道士造老像。二菩萨侍
之。一曰金刚藏。二曰观世音。又道士服黄
布帔。或似服帕通身被之。偷佛僧袈裟法
服之相。其服黄帔。乃是古贤之衣。横被加
前两带者。今悉削除。学僧服像。

臣笑曰。案诸天内音八字文曰。梵形落空九
重推前。天真皇人。解曰。梵形者。元始天尊。
于龙汉之世号也。至赤明年。号观音矣。又案
蜀记云。张陵避疟丘社中。得咒鬼之术。自造
符书以诳百姓。为大蛇所吞。弟子耻之。云白
日升天。陵子衡为系师。衡子鲁为嗣师。以祖
妖法惑乱天下。汉书云。刘焉以鲁为督义司
马。遂杀汉中太守苏固。便得汉中。鬼道化人。
时传黄衣当王。鲁遂令其部众改著黄衣巾
帔。代汉之徵。自尔至今黄服不绝。像服沙门。
良可悲也。且立身之本。忠孝为先。子像父侍
天地不立。观音极位大士。老子不及大贤。而
令祖父立侍子孙是不孝也。又袭张鲁逆人之
辩惑篇第二之五¶ 第 146c 页 T52-0146.png
服。是不忠也。既挟不忠不孝。何足踵焉。

**** 八佛生西阴者

老子序云。阴阳之道化成
万物。道生于东。为木阳也。佛生于西。为金阴
也。道父佛母。道天佛地。道生佛死道因佛缘。
并一阴一阳不相离也。佛者道之所生。大乘
守善道者。自然无所从生。佛会大坐。法地方
也。道会小坐。法天圆也。道人不兵者。乃是阴
气女人像也。故不加兵役。道作兵者。可知道
人见天子王侯不拜。像女人深宫不干政也。
道士见天子守令拜者。以干政为臣僚也。道
会饮酒者无过也。佛会不饮。以女人饮酒犯
七出也。道会不斋。以主生生须食也。佛会持
斋。以主死死不食也。又以女人节食也。道
人独坐。以女人守一也。道士聚宿故无所
制也。

臣笑曰。文始传云。道生东木男也。佛生西金
女也。今以五行推之。则金能刻木。木以金为
官鬼。金以木为妻财。推此则佛是道之官鬼。
道是佛之妻财也。又云。道生佛者理则不然。
阴阳五行岂有生金之木。故知道不生佛。道
人大坐。以是道之官府。道士小坐。以上逼于
官也。道人不兵租者。以本王种故免也。道士
庶贱兵租是常。道经若此。若免兵租便违道
教。又灵宝大诫云。道士不饮酒不干贵。如何
故违犯大诫乎。后之纭纭。全无指的。又云。道
士以斋为死法。故不斋者。何不饱食终日养
此形骸。而兴绝粒服气以求长生之术乎。卒
不见之终。为捕影之论矣。又云。道人独卧道
士聚宿。据此合气。黄书不可妄乎。
辩惑篇第二之五¶ 第 147a 页 T52-0147.png

**** 九日月周径者

文始传云。天去地四十万九
千里。日月直度各三千里。周回六千里。天地
午子相去九千万万里。卯酉四隅亦尔转
形。济苦经云。昆崙山高一万五千里。

臣笑曰。依济苦经云。天地相去万万五千里。
与前文始。全所不同。文始传云。日月周围六
千里。径三千里。据法则围九千里。如何但止
六千耶。又天圆地方道家恒述。今四隅与方
等量。则天地俱圆矣。化胡云。佛法上限止极
三十三天。不及道之八十一天上也。又云。
昆山九重重相去九千里。山有四面。面有一
天。故四九三十六天。第一重帝释居之。今计
昆山高一万五千里。而有九重。重高九千。
则高八万一千。而言万五千者。何太乖各。
大可笑也。

**** 十昆崙飞浮者

文始传云。万万亿万万岁。
一大水昆崙飞浮。尔时飞仙迎取天王及善
民。安之山上。复万万亿岁大火起。尔时圣
人飞迎天王及人。安于山上。

臣笑曰。济苦经云。天地劫烧洞然空荡。清气
为天浊气为地。乃使巨灵胡亥造立山川日
月如前。昆山飞浮容可迎人安山之上。若天
地洞然山为火焚。义不独立。如何迎取王人
安山上乎。

又度人妙经云。五亿重天之上大罗之天。有
玉京山。灾所不及。计太上慈悯。何不迎之以
在玉京乎。若看死不迎。是不慈也。若不能迎。
是欺诈也。又度人本行经云。道言我随劫生
死。然大上道君。居大罗之上。灾所不及。犹
辩惑篇第二之五¶ 第 147b 页 T52-0147.png
云随劫生死。自馀飞仙。如何迎取天王善人。
安于山上令免死者。深大愚騃。又可笑也。

**** 十一法道天置官者

五符经云。中黄道君
曰。天生万物人为贵也。人身苞含天地无所
不法。立天子置三公九卿二十七大夫八十
一元士九州百二十郡千二百县也。胆为天
子大道君。脾为皇后。心为太尉。左肾为司徒。
右肾为司空。封八神及脐为九卿珠楼神十
二胃神十二三焦神三。合为二十七大夫。四
支神为八十一。元士合之百二十。以法郡数
也。又肺为尚书府。肝为兰台府。

臣笑曰。检道经州县之名。文似近代所出。古
县大而郡小。见于春秋及周书洛诰。今反以
郡大于县。是则非春秋已前道经乎。诬惘迷
谬不可观。而可笑也。

**** 十二称南无佛者

化胡经云。老化胡。王
不受其教。老子曰。王若不信。吾南入天竺
化诸国。其道大兴。自此已南无尊于佛者。胡
王犹不信受曰。若南化天竺。吾当稽首称南
无佛。又流沙塞有加夷国。常为劫盗。胡王患
之。使男子守塞常忧。因号男为忧婆塞。女
子又畏加夷所掠。兼忧其夫为夷所困。乃因
号忧婆夷。

臣笑曰。胡言南无。此言归命。亦云救我。胡
言忧婆塞。此言善信男也。忧婆夷者。云善
信女也。若以老子言。佛出于南。便云南无佛
者。若出于西方。可云西无佛乎。若言。男子守
塞可名忧塞。女子忧夫恐夷可名为忧夷。未
知婆者。复可忧其祖母乎。如此依字释诂。丑
辩惑篇第二之五¶ 第 147c 页 T52-0147.png
拙困辱。大可笑也。

**** 十三鸟迹前文者

洞神三皇经。称西域仙
人曰皇文者。乃是三皇已前鸟。迹之始文章
也。又云。三皇者。则三洞之尊神。大有之祖
气。天皇主气。地皇主神。人皇主生。三合成德
万物化生。

臣笑曰。南极真人问事品称。灵宝真文三十
六卷。在玉京山玄台玉室。真文大字满中。天
地沦没万成万坏。真文独明。此之真文。即三
洞文也。三皇即三洞之尊神。必不在三洞之
后。尔时未有鸟兽。何得云三皇已前鸟迹之
始文也。若以伏羲为三皇者。案淮南子云。
皇帝使仓颉睹鸟迹造文字。此则止在皇帝
之时。何得云三皇已前鸟文之始乎。

**** 十四张骞取经者

化胡经曰。迦叶菩萨云。
如来灭后五百岁。吾来东游以道授韩平子。
白日升天。又二百年。以道授张陵。又二百年。
以道授建平子。又二百年。以授午室。尔后
汉末陵迟不奉吾道。至汉明永平七年甲子
岁。星昼现西方夜。明帝梦神人长一丈六尺
项有日光。旦问群臣。傅毅曰。西方胡王太子
成道佛号佛。明帝即遣张骞等。穷河源。经
三十六国至舍卫。佛已涅槃。写经六十万五
千言。至永平十八年乃还。

臣笑曰。汉书云。张陵者后汉顺帝时人。客学
于蜀。入鹤鸣山为蛇所吞。计顺帝。乃是明
帝七世之孙。理不在明帝之前百馀年也。又
云。明帝遣张骞寻河源者。此亦妄作。案汉书。
张骞为前汉武帝寻河源。云何后汉明帝。复
辩惑篇第二之五¶ 第 148a 页 T52-0148.png
遣寻耶。不知骞是何长仙乎。代代受使。一
何苦哉。可笑其妄引也。

**** 十五日月普集者

诸天内音第三宗飘天
八字文曰。泽落觉菩台缘大罗。千天真皇人
解曰。泽者天中山名。众龙所窟落觉者道君
之内名。菩台者真人之隐号。玉台处泽山之
阳。三万日月明其左右。罗汉月夫人。大劫既
灾。诸天日月会玉台之下。大千世界之分。
天下改易大千洞然。

臣笑曰。济苦经云。乾坤洞然之后。乃使巨灵
胡亥造山川玄中造日月。昆山南三十兆里
复有昆山。如是次第有千昆山。名小千界。
复有千小千。名中千界。复有千中千。名一大
千世界。计大千世界中有百亿日月。又经云。
大劫既交天地改易。日月星辰无有存者。若
其普集则百亿俱来。何为但三千而至。若馀
不集者为是灾所不及。为是本界阙少。若必
少者。地上凡人。尚蒙日月之照。天上福胜。如
何独无照乎。又日月之下。乃是欲界。下人不
名大罗上界灾所不及。今不来者。理其然
乎。将知造此经者。惟闻大千之名。迷于日月
之数。故其然哉。

**** 十六大上尊贵者

文始传称。老子与尹喜
游天上。入九重白门天帝见老便拜。老命喜
与天帝相礼。老子曰。太上尊贵。剋日引见。太
上在玉京山七宝宫。出诸天上。寂寂冥冥清
远矣。

臣笑曰。神仙传云。吴郡沈义白日登仙。四
百年后还家。说云。初上天时欲见天帝。尊
辩惑篇第二之五¶ 第 148b 页 T52-0148.png
贵不可见。遂先见太上。在正殿坐。男女侍
数百人。如此状明。则知太上劣于天帝矣。言
大上尊贵治在众天之上者妄也。今据九天
生神章。太上住在玄都宫也。其玉清宫在玄
都之上。何重宫复在玉清之上。便高玄都两
重矣。而老子云。太上治在众天之上者。何谬
如斯。

**** 十七五谷为刳命之凿者

化胡经云。三皇
修道人皆不死。上古时。天生甘露地生醴
泉。食饮长生。中古来天生五气地出五味。
食之延年。下古世薄天生风雨地养百兽。人
捕食之。吾伤此际。故尝百谷以食兆民。于是
三皇各奉粟五斗为信。求世世子孙不绝五
谷生神州。

臣笑曰。五符经云。三仙王告皇帝曰。人所以
寿孝者。不食五谷故也。大有经曰。五谷刳命
之凿。臭五谷命促缩。此粮入腹无希久寿。
汝欲不死肠中无屎。五府经云。黄精者三阳
之气。上太清宫。食之甘美。又长生也。未解
老子何不尝此。而尝五谷腐人之肠乎。又三
皇者皆神人也。何以不令子孙王于长生之
国。而以五斗谷请子孙王于神州。求刳命腐
肠之短寿乎又可笑耳。

**** 十八老子作佛者

玄妙内篇云。老子入关
往维卫国。入清妙夫人口中。后剖左腋生。行
七步曰。天上天下惟我为尊。于是乃有佛法。

臣笑曰。化胡经云。老化罽宾一切奉佛。老
曰。却后百年。兜率天上更有真佛。托生舍卫
白净王宫。吾于尔时。亦遣尹喜下生从佛。号
辩惑篇第二之五¶ 第 148c 页 T52-0148.png
曰阿难。造十二部经。老子去后百年。舍卫国
王果生太子。六年苦行成道。号佛字释迦文。
四十九年欲入涅槃。老子复见于世号迦叶。
在双树间。为诸大众请启如来三十六问讫。
佛便涅槃。迦叶菩萨焚烧佛尸。取舍利分国
造塔。阿育王又起八万四千塔。即以事推。老
子本不作佛。若作佛者。岂可老还自烧老尸
而起塔耶。且可一笑。且老子诸经多云作佛。
或作国师。岂可天下国师。与佛必待伯阳乎。
度人化俗。要须李耳耶。若云佛不能作要须
道者。从始气以来。独一老子。不许馀人悟大
道而为国师耶。是则老为自伐惟我能也。然
佛经。人人行行皆得佛果。道经不述。惟一
老君。如何佛教如此之弘。道经如斯之隘乎。
且妄言虚述首尾无据。蜀记。张陵蛇啖。而注白日升天。汉书。刘安伏钺。乃言长生不
死道家诬老子作佛。讵可怪哉。

又造天地经云。西化胡王。老子变形而去。左
目为日。右目为月。案玄妙经云。老子乘日精
入清妙口中。是则老子乘一目之精而入口
也。计大道洞神何所不在。乃要凭一精而入
胎乎。若必藉精。精依于首。若乘头入。两眼
俱来。今乃乘一眼而入。使成偏见之大道
乎。亦可笑也。

**** 十九敕瞿昙遣使者

老子化胡歌曰。我在
舍卫时。约敕瞿昙身。汝共摩诃萨。赍经来东
秦。历落神州界。迫至东海间。广宣世尊法。
教授聋俗人。与子威神法。化道满千年。年满
时当还。慎莫恋东秦。无令天帝怒。太上蹋地
辩惑篇第二之五¶ 第 149a 页 T52-0149.png
瞋。

臣笑曰。案瞿昙者。即释迦也。化胡经云。周庄
本初三年太岁丙辰。白净王子既得正觉。号
佛释迦。老子见其去世恐人懈怠。复下多罗
聚落。号曰迦叶。亲近于佛。焚尸取骨。起塔分
布。若如上文。释迦未生。不得预遣瞿昙往东
土也。如其已生成佛者。中间无容。得受迦叶
之约敕充千年之使乎。岂有菩萨亲侍于佛
而敕佛为使乎。又周庄一政。止有一十五年。
元年乙酉全无丙辰。本初之号何谬如斯。足
令掩耳。亦使太上蹋地而瞋乎。

**** 二十以酒脯事邪求道者

度人妙经称。三
界魔王各有歌辞。诵之百遍名度南宫。千遍
魔王保迎。万遍飞升大空。过三界登仙公。
又玄中精经。道士受诫符录。置五岳位设
酒脯再拜。

臣笑曰。观身大诫云。道学不得祠祀鬼神及
向礼拜。既是欲界魔王。未度诸有。焉能诵通
百遍度南宫耶。

又案三张之法。春秋二分祭社祠灶。冬夏两
至同俗祠祀。兵符社契军将交兵。都无戒
劝之文。此之神社。为神为道。若是神者。道士
不拜。如其道也。不设酒脯。岂有口诵魔言身
行礼祭。求出三界。良可悲夫。

**** 二十一佛邪乱政者

化胡经佛兴胡域。西
方金气刚而无礼。神州之士。效其仪法起立
浮图。处处专尚背本趣末。辞言迂荡不合
妙法。饰彫经像以诳王臣。致天下水旱兵革
相伐。不过十年灾变普出。五星失度山河崩
辩惑篇第二之五¶ 第 149b 页 T52-0149.png
竭。王化不平皆由佛乱。帝主不事宗庙。庶人
不享其先。所以神祇道气。不可复理。

臣笑曰。智慧罪根品云。元始天尊曰。我于上
皇元年半劫。度人延命万八千年。我去后人
心颓坏淫祀邪神。杀生祷祈更相残害。自取
夭伤寿无定年。以此推之。淫祀邪神万神欢
喜。气与道合应获福利。云何命促寿无定年。
又汉明以前。佛法未行道气隆盛。何乃兵戈
屡作水旱相寻。雨血山崩饥荒荐集。更有桀
纣炮烙生灵。自明帝后佛法行来五百馀年。
宁有妖灾虐政甚于前者。以今验古。谁有诳
欺。事彰竹帛。不可掩也。鸾乃庸疏。颇寻两
教。道法谦退。行伪以显佛真。佛法澄正。存理
而开物性。若不如此通道。则可笑杀人。

**** 二十二树木闻诫=戒【宋】【元】诫诫枯死者

老子百八十戒
重律云。吾戒大重。向树说之则枯。向畜说之
则死。又灵宝经云。玄素之道。古人修之延年
益寿。今人修之消年损命。

又道士受三五将军禁厌之法。有怨憎者癞狂殒命。又度国王品。东方开明招真神身著
黑帻。有玄文身广百步。头柱天主食邪
魔口容山。朝食五百暮啖三千五十五合衣
吞。臣笑曰。三元大诫云天尊说十诫十善
等法。无量人得道。诫云。不得怀恶心。闻诫
生谤得罪。今树木无情。不虑获罪起谤。何
须戒之令枯。若必枯死。此则有知。若有知者。
闻法应悟。然无此理。何用斯言。公知今人修
则损命灾毒已行。大道宽容检而不检。致令
殃延后代而不收录之耶。
辩惑篇第二之五¶ 第 149c 页 T52-0149.png

又案三张之术畏鬼科曰。左佩太极章。右佩
昆吾铁。指日则停空。拟鬼千里血。又造黄神
赤章杀鬼。朱章杀人。或为涂炭斋者。黄土
泥面。驴𩥇泥中悬头著拄。打拍使熟。自晋
义熙中。道士王公期除打拍法。而陆修静犹
以黄土泥额。反缚悬头。如此淫祀众淫同
笑。又案汉婕妤。帝疑其诅。对曰。若鬼神有
知。不受无理之诅。如其无知。诅之何益。故
不为此。以事推测。常人之智尚识达之。况鬼
有灵聪明正直而受愚厌者。未之有也。今观
其文。词义无取。有同俗巫解奏之曲。何期大
道。若此容而不非乎。将不耽嗜糟汁湎淫终
岁。以理推诚。岂得尔耶。

**** 二十三起礼北方为始者

依十诫十四持
身经云。北方礼一拜。北方为始。东向而周十
方。想见太上真形。

臣笑曰。文始传云。老子与尹喜游天上。喜欲
见太上。老曰。太上在大罗天玉京。山极幽远。
可遥礼阙。遂不见而还。以此推之。玄都玉京
太上所住。今在上方。何不以上为首。而浪礼
北方耶。然道生东阳也。何不东方为始。佛
生西阴也。北亦阴也。前已鄙之。今复尊量而
前礼乎。又罪根品云。大上道君同阳馆中稽
首礼元始天尊问十善等法。此诫乃天尊所
说。何以不礼天尊。而想见太上乎。舍本逐末。
谁之咎也。

**** 二十四害亲求道者

老子消冰经云。老子
语尹喜曰。若求学道。先去五情。一父母。二妻
子。三情色。四财宝。五官爵。若除者与吾西
辩惑篇第二之五¶ 第 150a 页 T52-0150.png
行。喜精锐。因断七人首持来。老笑曰。吾试子
心。不可为事。所杀非亲乃禽兽耳。伏视七
头为七宝。七尸为七禽。喜疑反家。七亲皆存。
又造立天地记云。老子化胡。胡王不伏。老子
打杀。胡王七子国人一分。

臣笑曰。三元诫云。道学不得怀挟恶心。不孝
父母。不爱妻子。计喜所杀父母。如知是幻。何
得怀疑反视。如其实心依诫怀恶已犯重罪。
何况斩二亲之首乎。又胡王不伏。杀其七子。
亦以甚矣。又杀国人一分。何斯不仁之深乎。
若作法于后代。则令求道者皆杀二亲妻子
矣。又不可以一王不伏而滥诛半国之人乎。
进退二三。可笑怪也。

**** 二十五延生符者

三元品云。紫微宫青
延生符书八方则八气应之便成人。毁符以
烧者。人随烟化为气。其文四万劫一出。

臣笑曰。文始传云。万亿万亿岁一大水。昆
崙飞浮。有仙飞迎天王善人。安之山上。乃至
前前万万岁。天地混沌如鸡子黄。名曰一
劫。案大水之日天人不死。不应迎之山上。

又济苦经。乾坤洞然之后。溃然空荡。计一
劫之时。人物不存。其延生符四万劫乃出。岂
可四万劫中绝无天人。幽幽冥冥。何其远也。
又万万止是一亿。亿亿止是一兆。止言一亿
兆年而云。万亿万亿者。盖新学造经。不知
数之大小耳。

**** 二十六椿与劫齐者

洞玄东方青帝颂曰。
九五不常居。天地有倾危。大劫终一椿。百六
乘运回。
辩惑篇第二之五¶ 第 150b 页 T52-0150.png

臣笑曰。大水既漂。昆崙飞浮。后有大火。金铁
融地无草。乃至万万亿岁。天地如鸡子黄。总
名一劫。然椿是世木。以世火烧之则灰。值劫
火便绝。而言大劫齐椿者。一何谬欤。亦可笑
矣。

**** 二十七随劫生死者

如度命妙经云。大劫
交周。天崩地沦。欲界灭无。太平道经佛法
华大小品。周游上下十八天中。在色界内至
大劫交。其文乃没。其玉清上道三洞神经真
文玉字。出于元始。在二十八天无色界上大
罗玉京山玄台灾所不及。故自然之文。与运
同生同灭。能奉之七祖生天。转轮圣王代代
不绝。

臣笑曰。度人本行经云。道言自元始开光以
来。赤明元年。经九千馀亿劫。度一恒沙众生。
尔后至上皇元年。度人无量。我随劫生死。世
世不绝。恒与灵宝同出。经久劫终九气。政
运托胎。洪氏积三千馀年。至赤明开通岁在
甲子。诞于扶力。盖天复与灵宝同出度人。
无始天尊以我因缘。赐我太上之号。在玄都
玉京以此推之。真文在玉京灾所不及。而云
自然之文。与运同生同灭。同生同灭岂非灾
也。

又云。我与灵宝同时出没。又云。我随劫生死。
计灵宝运灭。太上随亡。而云长生不死。此为
妄也。又玉京在众天之上灾所不及。理合可
疑。一切形色无有存者。玉京玉台斯为色界。
色界非常。玉京岂存。又赤明甲子之号。殊同
河汉之实矣。
辩惑篇第二之五¶ 第 150c 页 T52-0150.png

**** 二十八服丹成金色者

神仙金液经云。金
液还丹。太上所服。而神今烧水银。还复为丹。
服之得仙。白日升天。求仙不得。此道徒自苦
(烧丹成水银。烧水银成丹。故曰还丹)昔韩终服之。面作金色。

又佛身黄金色者。盖道法验也。令身内外刚
坚如金。故号佛金刚身也。

臣笑曰。文始传云。太上老子太一元君。此
二圣亦可为一身。金液经云。太一者惟有中
黄丈夫及太一君此二仙人主也。饮金液升
天为大神调阴阳矣。

寻韩终未服金液。止是常人既服升天。即老
君是也。而老君为太上万真之主。何所不能
而乃须金液后调阴阳乎。

又太一大神成者多少调阴阳者复须几人。若
言服者。皆得何其多耶。又丹与水银遍地皆
有。火烧成丹。作之不难。何为道士不服白日
升天。为天仙之主而辛苦叩齿。虚过一生良
可哀哉。若不服者。明知为丹所误。故捕影
之谈耳。

又云。佛身金色由丹所成。此乃不须行因一
炷丹。得邪见之重。可为悲夫。

**** 二十九偷改佛经为道经者

如妙真偈云。
假使声闻众。其数如恒沙。尽思共度量。不能
测道智。

臣笑曰。此乃改法华佛智为道智耳。自馀并
同诸文非一。昔有问道士顾欢欢答。灵宝妙
经天文大字出于自然。本非法华。乃是罗什
妄与僧肇。改我道经为法华也。且灵宝偷于
法华可诳东夏。法华之异灵宝。不殊西域。今
辩惑篇第二之五¶ 第 151a 页 T52-0151.png
译人所出不爽经文。以此推之。故知偷改为
实。且佛经博约词义宏深。千卷百部无重文
者。不同老经自无别计。倚傍佛经开张卷部。
且五千之文全无及佛。佛之八藏亦不论道。
自馀后作皆窃佛经。后自明之。不广其类。是
以古来贤达讽诵佛经。至今流传代代不绝。
道法必胜何不诵持。举国统括诵道谁是。是
故知非可为准的。

**** 三十偷佛经因果者

度王品云。天尊告纯
陀王曰。得道圣众至恒沙如来者莫不从凡
积行而得也。十仙者无数。亦有一兴而致一
仙位。复有积劫而登由功高。则一举功卑。则
十升有十阶级。从欢喜至法云。相好具足。
于是诸王闻说即得四果。

又度身品。尼乾子于天尊所闻法。获须陀洹
果。

又文始传。老子在罽宾弹指。诸天王罗汉五
通飞天俱至。遣尹喜为师。得道菩萨为老子
作颂。

臣笑曰。佛之与道。教迹不同变通有异。道以
自然为宗。佛以因缘为义。自然者无为而成。
因缘者积行乃證。是以小乘列四果之差。大
乘有十等之位。从凡入真具有经论。未知道
家所列四果十仙名与佛同。修行因缘未见
其说。然道家所修。吸气冲天饮水證道。闻法
飞空饵草尸解。行业既殊證果理异。但说天
有五重。或三千六千。或八十一天。或六十大
梵。或三十六天。或五亿五万馀天。或九真
天王九气天君四方气君三元三天九宫天曹
辩惑篇第二之五¶ 第 151b 页 T52-0151.png
玉清大有玄都紫微三皇太极。诸如此类理
有所缘。岂有虚张自取矫异。请说此天。为重
为横为虚为实。服何丹草而获此天。脱所未
详则徒为虚指。更来可笑矣。

**** 三十一道经未出言出者

案玄都道士所
上经目。取宋人陆修静所撰者。目云。上清经
一百八十六卷。一百一十七卷已行。始清
已下四十部六十九卷未行于世。检今经目。
并云见在。乃至洞玄经一十五卷。犹隐天
宫。今检其目并注见在。

臣笑曰。修静宋明时人。太始七年因敕而上
经目。既云隐在天宫。尔来一百馀年。不闻天
人下降。不见道士上升。不知此经从何至此。
昔文成以书饭牛。诈言王母之命。而黄庭元
阳以道换佛。张陵创造灵宝。吴赤乌时始出。
上清起于葛玄。宋齐之间乃行。鲍静造三皇。
事露而被诛。文成书饭牛致戮于汉世。今之
学者。又踵其术。又可悲乎。汉书张鲁祖父陵。
桓帝时造符书以惑众。受道者出米五斗。俗
谓米贼。陵传子衡。衢传子鲁。号曰三师。三人
之妻为三夫人。皆云。白日升天。初受道名
鬼卒。后号祭酒。妖鄙之甚穿凿滥行。皆此例
矣。

**** 三十二五亿重天者

文始传云。天有五亿
五万五千五百五十五重。地亦如之。厚一万
里。四角有金柱金轴。方圆三千六百里。神风
持之。以四海为地脉。天地山川河汉通气风
云皆从山出。

臣笑曰。三天正法经云。天光未明七千馀劫。
辩惑篇第二之五¶ 第 151c 页 T52-0151.png
玄景始分九气存焉。九真天王元始天王。禀
自然之胤置九天之号。上中下真真为一元。
元有三天。上元宫即太上大道君所治。计一
天相去九万九千九百九十里。则九天相去
七十九万九千九百二十里。一里有三百步。
一步有六尺。则有一十四亿三千九百八十
五万六千尺。以五亿重天分之。则天天相去
二尺。岂有厚万里之地。上载二尺之天乎。

文始传云。老子引四天王。大众皆身长丈六。
短者丈二。计人大而天小。何以自容常卧不
起。愕然大怪。

**** 三十三道士出入仪式

玄中经说。道士执
简者用金玉。广一寸长五寸五分。执之为况。
中古王执朝师君。下古金玉隐执杂木。长九
寸名为手简。执以去慢诫于道士。若入王宫
聚落人室。在舍外十步。著巾帔执况而入。
勿有侧背。出舍外脱巾帔著素服行。勿自显
损道法。若入俗家。整威仪执简坐。勿使俗怪。
道士行百里外。执杖巾帔香炉铜灌钵釪。
出家之具自随。威仪具足得十种功德。

臣笑曰。自然经云。道士巾褐帔法褐。长三丈
六尺。三百六十寸。法年三十六旬。年有三
十日。一身两角。角各有六条。两袖袖各六
条。合二十四条。法二十四气。二带法阴阳。中
两角法两仪。乃至冠法莲华巾也。自然经既
有科律。何以不依。乃法张鲁黄巾之服。违律
而无识也。

**** 三十四道士奉佛者

化胡云。愿将优昙
花。愿烧栴檀香。供养千佛身。稽首礼定光。
辩惑篇第二之五¶ 第 152a 页 T52-0152.png

又云。佛生何以晚。泥洹何以早。不见释迦文。
心中大懊恼。

又大诫云。道学当念。游大流景宫礼佛。

臣笑曰。敷斋经。天尊令右玄真人曰。释
迦文以转轮生死法化世。使天老右玄真人。
以仙度之道不死之大法。又老子序云。道主
生佛主死。道忌秽佛不忌。道属阳生忌秽。佛
则反之。据此清浊天分死生大判。何为不念
清虚大道。而愿生死秽恶佛乎。古昔殷太
宰问孔子圣人。孔答三皇五帝三王及丘俱
不圣也。西方之人有圣者焉。故知孔子以佛
为圣。不以道为圣也。化胡云。天下大术。佛
术第一。升玄云。吾师化游天竺。符子曰。老氏
之师名释迦文。此道斋经又云。称仙梵天称
佛隐文。外国读经多是梵天。道士所好梵即
佛也。此即学佛久矣。由称梵也。又灵宝三十
二天大梵隐语。天各八字。诵之万遍即飞行。
七祖同升南宫。此又道士学佛之證也。然道
士止知学梵。亦不知梵是何佛。愚而信之亦
应有福。不知可笑以不。

**** 三十五道士合气法

真人内朝律云真人
曰。凡男女至朔望日。先斋三日入私房。诣
师所立功德。阴阳并进日夜六时。此诸猥杂
不可闻说。又道律云。行气以次。不得任意。排
丑近好抄截越次。又玄子曰。不鬲戾得度世。
不嫉姤世。可度阴阳合乘龙去云云。

臣笑曰。臣年二十之时。好道术就观学。先教
臣黄书合气三五七九男女交接之道。四目
两舌正对。行道在于丹田。有行者度厄延年。
辩惑篇第二之五¶ 第 152b 页 T52-0152.png
教夫易妇惟色为初。父兄立前不知羞耻。自
称中气真术。今道士常行此法。以之求道。有
所未详。

**** 三十六诸子为道书者

玄都经目云。道经
传记符图论六千三百六十三卷。二千四十
卷有本。须纸四万五十四张。其一千一百馀
卷经传符图。其八百八十四卷诸子论。其四
千三百二十三卷陆修静录。有其数目及本
并末得。

臣鸾笑曰。道士所上经目。陆修静目中见有
经书。药方符图止有一千二百二十八卷。本
无杂书诸子之名。而道士今列二千馀卷者。
乃取汉艺文志目八百八十四卷为道之经
论。据如此状。理有可疑。何者至如韩子孟
子淮南之徒。并言道事。又有八老黄白之
方。陶朱变化之术。翻天倒地之符。辟兵杀鬼
之法。及药方咒厌得为道书者。可须引来。未
知连山归藏易林太玄黄帝金匮。太公六韬。
何以不在道书之例乎。修静目中本无诸子。
今乃剩安。不知何据。且去年七月中道士所
上经目。止注诸子三百五十卷为道经。今云
八百馀卷。何以前后不同。又人之有恶惟恐
人知。己之有善虑人不见。故道士自书云。不
受道戒者不得读道经。即如此状。恐人知其
丑乎。若以诸子为道书者。人中诸子悉须追
取。何得遗之。且道士引例我老子道德。本是
诸子。今尊为经。流例相附有何过欤。若尔则
知老子黄子诸子之流。如何得与儒流七经
而相抗乎。班固先六经后二篇。序道为中上
辩惑篇第二之五¶ 第 152c 页 T52-0152.png
贤类。斯实录矣。

又陶朱者即范蠡也。既事越王句践。君臣囚
吴石室。尝屎饮尿。亦以甚矣。今尊崇其术。不
亦昧乎。

又蠡子被戮于齐。何为不行父术变化而自免乎。又造天
地经。老子托幽王皇后腹。即幽王之子也。身
为柱史。即幽王之臣也。化胡云。老子在汉
为东方朔。若审尔者。幽王为犬戎所杀。岂可
不爱君父与神符令不死乎。

又汉武穷兵疲役中国。天下户口至减太半。
称老子为方朔者。何忍不与辟兵辟谷之符。
厌人咒鬼之方。以护汉国乎。眼看流弊。若此
无心取救。将非欺诳谬乎。

又说统收道经目录。乃有六千馀卷。覈论见
本止有二千四十卷。馀者虚指未出。将非铅
墨未备致经本未成乎。自馀孟浪纷论无足
更广。
广弘明集卷第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