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孙绰喻道论¶ 第 16b 页
弘明集卷第三
梁杨都建初寺释僧祐撰
* 孙绰喻道论
* 宗居士炳答何承天书难白黑论
* 孙绰喻道论
或有疑至道者。喻之曰。夫六合遐邈庶类殷
充。千变万化浑然无端。是以有方之识各期
所见。鳞介之物。不达皋壤之事。毛羽之族。不
识流浪之势。自得于窞井者则怪游溟之量。
翻翥于数仞者。则疑冲天之力。缠束世教之
内。肆观周孔之迹。谓至德穷于尧舜。微言尽
乎老易。焉复睹夫方外之妙趣。冥中之玄照
乎。悲夫章甫之委裸俗。韶夏之弃鄙俚。至真
绝于漫习。大道废于曲士也。若穷迷而不迁
者。非辞喻之所感。试明其旨。庶乎有悟于其
间者焉。
夫佛也者体道者也。道也者导物者也。应感
顺通无为而无不为者也。无为故虚寂自然。
无不为故神化万物。万物之求卑高不同。故
训致之术或精或粗。悟上识则举其宗本。不
顺者复其殃放。酒者罗刑淄为大罚。盗者
抵罪三辟五刑。犯则无赦。此王者之常制。
宰牧之所同也。若圣王御世百司明达。则向
之罪人必见穷测无逃形之地矣。使奸恶者
不得容其私。则国无违民而贤贤之流必见
旌叙矣。且君明臣公世清理治。犹能令善恶
得所曲直不滥。况神明所莅无远近幽深。聪
孙绰喻道论¶ 第 16c 页 T52-0016.png
明正直罚恶祐善者哉。故毫釐之功锱铢之
衅。报应之期不可得而差矣。历观古今祸福
之證。皆有由缘载籍昭然。岂可掩哉。何者阴
谋之门子孙不昌。三世之将道家明忌。斯非
兵凶战危积杀之所致耶。若夫魏颗从治
而致结草之报。子都守信而受骢骥之锡。齐
襄委罪。故有坠车之祸。晋惠弃礼。故有弊韩
之困。斯皆死者报生之验也。至于宣孟悯翳
桑之饥。漂母哀淮阴之惫。并以一餐拯其悬
馁。而赵蒙倒戈之祐。母荷千金之赏。斯一获
万报不踰世。故立德闇昧之中。而庆彰万物
之上。阴行阳曜自然之势。譬犹洒粒于土
壤。而纳百倍之收。地谷无情于人。而自然之
利至也。
或难曰。报应之事诚皆有徵。则周孔之教何
不去杀。而少正正刑二叔伏诛耶。
答曰。客可谓达教声而不体教情者也。谓圣
人有杀心乎。曰无也。答曰。子诚知其无心于
杀。杀故百姓之心耳。夫时移世异物有薄
纯。结绳之前。陶然大和。暨于唐虞礼法始
兴。爰逮三代刑罔滋彰。刀斧虽严而犹不
惩。至于君臣相灭父子相害。吞噬之甚过于
豺虎。圣人知人情之固于杀不可一朝而息。
故渐抑以求厥中。犹蝮蛇螫足。斩之以全身。
痈疽附体。决之以救命。亡一以存十。亦轻重
之所权。故刑依秋冬。所以顺时杀。春蒐夏苗。
所以简胎乳。三驱之礼禽来则韬弓。闻声睹
生肉至不食。钓而不网。弋不射宿。其于
昆虫每加隐恻。至于议狱缓死眚灾肆赦。刑
衅。报应之期不可得而差矣。历观古今祸福
之證。皆有由缘载籍昭然。岂可掩哉。何者阴
谋之门子孙不昌。三世之将道家明忌。斯非
兵凶战危积杀之所致耶。若夫魏颗从治
而致结草之报。子都守信而受骢骥之锡。齐
襄委罪。故有坠车之祸。晋惠弃礼。故有弊韩
之困。斯皆死者报生之验也。至于宣孟悯翳
桑之饥。漂母哀淮阴之惫。并以一餐拯其悬
馁。而赵蒙倒戈之祐。母荷千金之赏。斯一获
万报不踰世。故立德闇昧之中。而庆彰万物
之上。阴行阳曜自然之势。譬犹洒粒于土
壤。而纳百倍之收。地谷无情于人。而自然之
利至也。
或难曰。报应之事诚皆有徵。则周孔之教何
不去杀。而少正正刑二叔伏诛耶。
答曰。客可谓达教声而不体教情者也。谓圣
人有杀心乎。曰无也。答曰。子诚知其无心于
杀。杀故百姓之心耳。夫时移世异物有薄
纯。结绳之前。陶然大和。暨于唐虞礼法始
兴。爰逮三代刑罔滋彰。刀斧虽严而犹不
惩。至于君臣相灭父子相害。吞噬之甚过于
豺虎。圣人知人情之固于杀不可一朝而息。
故渐抑以求厥中。犹蝮蛇螫足。斩之以全身。
痈疽附体。决之以救命。亡一以存十。亦轻重
之所权。故刑依秋冬。所以顺时杀。春蒐夏苗。
所以简胎乳。三驱之礼禽来则韬弓。闻声睹
生肉至不食。钓而不网。弋不射宿。其于
昆虫每加隐恻。至于议狱缓死眚灾肆赦。刑
孙绰喻道论¶ 第 17a 页 T52-0017.png
疑从轻宁失有罪。流涕授钺哀矜勿喜。生育
之恩笃矣。仁爱之道尽矣。所谓为而不恃长
而不宰。德被而功不在我。日用而万物不知。
举兹以求。足以悟其归矣。
难曰。周孔适时而杀。佛欲顿去之。将何以
惩暴止奸统理群生者哉。
答曰。不然。周孔即佛佛即周孔。盖外内名之
耳。故在皇为皇。在王为王。佛者梵语。晋训觉
也。觉之为义。悟物之谓。犹孟轲以圣人为先
觉。其旨一也。应世轨物盖亦随时。周孔救极
弊。佛教明其本耳。共为首尾其致不殊。即如
外圣有深浅之迹。尧舜世夷。故二后高让。汤
武时难。故两军挥戈。渊默之与赫斯其迹则
胡越。然其所以迹者。何常有际哉。故逆寻
者每见其二。顺通者无往不一。
或难曰。周孔之教。以孝为首。孝德之至百
行之本。本立道生通于神明。故子之事亲。
生则致其养。没则奉其祀。三千之责莫大
无后。体之父母不敢夷毁。是以乐正伤足。
终身含愧也。而沙门之道。委离所生弃亲
即疏。刓剔须发残其天貌。生废色养终绝
血食。骨肉之亲等之行路。背理伤情莫此之
甚。而云弘道敷仁广济群生。斯何异斩刈根
本脩枝干而言文颖硕茂。未之闻见皮之
不存。毛将安附。此大乖于世教。子将何以袪
之。
答曰。此诚穷俗之甚所惑。倒见之为大谬。
咨嗟而不能默已者也。夫父子一体惟命同
之。故母疾其指儿心悬骇者。同气之感也。
之恩笃矣。仁爱之道尽矣。所谓为而不恃长
而不宰。德被而功不在我。日用而万物不知。
举兹以求。足以悟其归矣。
难曰。周孔适时而杀。佛欲顿去之。将何以
惩暴止奸统理群生者哉。
答曰。不然。周孔即佛佛即周孔。盖外内名之
耳。故在皇为皇。在王为王。佛者梵语。晋训觉
也。觉之为义。悟物之谓。犹孟轲以圣人为先
觉。其旨一也。应世轨物盖亦随时。周孔救极
弊。佛教明其本耳。共为首尾其致不殊。即如
外圣有深浅之迹。尧舜世夷。故二后高让。汤
武时难。故两军挥戈。渊默之与赫斯其迹则
胡越。然其所以迹者。何常有际哉。故逆寻
者每见其二。顺通者无往不一。
或难曰。周孔之教。以孝为首。孝德之至百
行之本。本立道生通于神明。故子之事亲。
生则致其养。没则奉其祀。三千之责莫大
无后。体之父母不敢夷毁。是以乐正伤足。
终身含愧也。而沙门之道。委离所生弃亲
即疏。刓剔须发残其天貌。生废色养终绝
血食。骨肉之亲等之行路。背理伤情莫此之
甚。而云弘道敷仁广济群生。斯何异斩刈根
本脩枝干而言文颖硕茂。未之闻见皮之
不存。毛将安附。此大乖于世教。子将何以袪
之。
答曰。此诚穷俗之甚所惑。倒见之为大谬。
咨嗟而不能默已者也。夫父子一体惟命同
之。故母疾其指儿心悬骇者。同气之感也。
孙绰喻道论¶ 第 17b 页 T52-0017.png
其同无间矣。故唯得其欢心。孝之尽也。父隆
则子贵。子贵则父尊。故孝之为贵。贵能立身
行道永光厥亲。若匍匐怀袖日御三牲。而不
能令万物尊己。举世我赖以之养亲。其荣近
矣。夫缘督以为经。守柔以为常。形名两绝
亲我交忘。养亲之道也。既已明其宗。且复
为客言其次者。夫忠孝名不并立。颖叔违君
书称纯孝。石碏戮子武节乃全。传曰。子之能
仕父教之忠。策名委质二乃辟也。然则结缨
公朝者。子道废矣。何则见危授命逝不顾亲
皆名注史笔。事摽孝首。记注者。岂复以不
孝为罪。故谚曰。求忠臣必于孝子之门。明其
虽小违于此。而大顺于彼矣。且𩨬放遐裔而
禹不告退。若令委尧命以寻父屈。至公于私
戚。斯一分之小善。非大者远者矣。周之泰
伯远弃骨肉托迹殊域。祝发文身存亡不反。
而论称至德书著大贤。诚以其忽南面之尊。
保冲灵之贵。三让之功远。而毁伤之过微
也。故能大革夷俗流风垂训。夷齐同饿首阳
之下。不恤孤竹之胤。仲尼目之为仁贤。评
当者。宁复可言悖德乎。梁之高行毁容守节。
宋之伯姬顺理忘生。并名冠烈妇德范诸姬。
秉二妇之伦。免愚悖之讥耳。率此以谈。在
乎所守之轻重可知也。昔佛为太子。弃国学
道。欲全形以向道。恐不免维絷。故释其须
发变其章服。既外示不反内修简易。于是舍
华殿而即旷林。解龙衮以衣鹿裘。遂垂条为
宇藉草为茵。去栉梳之劳。息汤沐之烦。顿驰
骛之辔。塞欲动之门。目遏玄黄耳绝淫声。口
则子贵。子贵则父尊。故孝之为贵。贵能立身
行道永光厥亲。若匍匐怀袖日御三牲。而不
能令万物尊己。举世我赖以之养亲。其荣近
矣。夫缘督以为经。守柔以为常。形名两绝
亲我交忘。养亲之道也。既已明其宗。且复
为客言其次者。夫忠孝名不并立。颖叔违君
书称纯孝。石碏戮子武节乃全。传曰。子之能
仕父教之忠。策名委质二乃辟也。然则结缨
公朝者。子道废矣。何则见危授命逝不顾亲
皆名注史笔。事摽孝首。记注者。岂复以不
孝为罪。故谚曰。求忠臣必于孝子之门。明其
虽小违于此。而大顺于彼矣。且𩨬放遐裔而
禹不告退。若令委尧命以寻父屈。至公于私
戚。斯一分之小善。非大者远者矣。周之泰
伯远弃骨肉托迹殊域。祝发文身存亡不反。
而论称至德书著大贤。诚以其忽南面之尊。
保冲灵之贵。三让之功远。而毁伤之过微
也。故能大革夷俗流风垂训。夷齐同饿首阳
之下。不恤孤竹之胤。仲尼目之为仁贤。评
当者。宁复可言悖德乎。梁之高行毁容守节。
宋之伯姬顺理忘生。并名冠烈妇德范诸姬。
秉二妇之伦。免愚悖之讥耳。率此以谈。在
乎所守之轻重可知也。昔佛为太子。弃国学
道。欲全形以向道。恐不免维絷。故释其须
发变其章服。既外示不反内修简易。于是舍
华殿而即旷林。解龙衮以衣鹿裘。遂垂条为
宇藉草为茵。去栉梳之劳。息汤沐之烦。顿驰
骛之辔。塞欲动之门。目遏玄黄耳绝淫声。口
孙绰喻道论¶ 第 17c 页 T52-0017.png
忘甘苦意放休戚。心去于累。胸中抱一。载
平营魄。内思安般。一数二随三止四观五
还六净。游志三四出入十二门。禅定拱默山
停渊淡神若寒灰形犹枯木。端坐六年道成
号佛。三达六通正觉无上。雅身丈六金色焜
曜。光遏日月声协八风。相三十二好。姿八十
形伟。群有神足无方。于是游步三界之表。恣
化无穷之境。回天舞地飞山结流。存亡倏忽
神变绵邈。意之所指无往不通。大范群邪迁
之正路。众魔小道靡不遵服。于斯时也。天清
地润品物咸亨。蠢蠕之生浸毓灵液。枯槁之
类改瘁为荣。还照本国广敷法音。父王感悟
亦升道场。以此荣亲。何孝如之。于是后进
之士。被服弘训思济高轨。皆由父母不异
所尚承欢心而后动耳。若有昆弟之亲者。则
服养不废。既得弘修大业而恩纪不替。且令
逝没者得福报以生天。不复顾歆于世祀。斯
岂非兼善大通之道乎。夫东邻宰牛西邻礿
祀。殷美黍稷周尚明德。兴丧之期于兹著
矣。佛有十二部经。其四部专以劝孝为事。慇
勤之旨。可谓至矣。而俗人不详其源流。未涉
其场肆。便瞽言妄说辄生攻难。以萤烛之见
疑三光之盛。芒隙之滴怪渊海之量。以诬罔
为辩。以果敢为名。可谓狎大人而侮天命者
也。
* 宗居士炳答何承天书难白黑论
** 何与宗书
近得贤从中朗书。说足下勤西方法事。贤者
志大。岂以万劫为奢。但恨短生无以测冥灵
平营魄。内思安般。一数二随三止四观五
还六净。游志三四出入十二门。禅定拱默山
停渊淡神若寒灰形犹枯木。端坐六年道成
号佛。三达六通正觉无上。雅身丈六金色焜
曜。光遏日月声协八风。相三十二好。姿八十
形伟。群有神足无方。于是游步三界之表。恣
化无穷之境。回天舞地飞山结流。存亡倏忽
神变绵邈。意之所指无往不通。大范群邪迁
之正路。众魔小道靡不遵服。于斯时也。天清
地润品物咸亨。蠢蠕之生浸毓灵液。枯槁之
类改瘁为荣。还照本国广敷法音。父王感悟
亦升道场。以此荣亲。何孝如之。于是后进
之士。被服弘训思济高轨。皆由父母不异
所尚承欢心而后动耳。若有昆弟之亲者。则
服养不废。既得弘修大业而恩纪不替。且令
逝没者得福报以生天。不复顾歆于世祀。斯
岂非兼善大通之道乎。夫东邻宰牛西邻礿
祀。殷美黍稷周尚明德。兴丧之期于兹著
矣。佛有十二部经。其四部专以劝孝为事。慇
勤之旨。可谓至矣。而俗人不详其源流。未涉
其场肆。便瞽言妄说辄生攻难。以萤烛之见
疑三光之盛。芒隙之滴怪渊海之量。以诬罔
为辩。以果敢为名。可谓狎大人而侮天命者
也。
* 宗居士炳答何承天书难白黑论
** 何与宗书
近得贤从中朗书。说足下勤西方法事。贤者
志大。岂以万劫为奢。但恨短生无以测冥灵
孙绰喻道论¶ 第 18a 页 T52-0018.png
耳。治城慧琳道人作白黑论。乃为众僧所排
摈。赖蒙值明主善救。得免波罗夷耳。既作比
丘乃不应明此白徒亦何为不言。足下试寻。
二家谁为长者。吾甚昧然。望有以佳悟。何承
天白。
** 宗答何书
所送琳道人白黑论。辞情致美。但吾闇于照
理。犹未达其意。既云幽冥之理。不尽于人
事。周孔疑而不辩。释氏辩而不实。然则人事
之表幽闇之理。为最廓然唯空。为犹有神明
耶。若廓然唯空。众圣庄老何故皆云有神。若
有神明复何以断其不实。如佛言。今相与共
在常人之域。料度近事犹多差错。以陷患祸。
及博奕粗艺。注意研之。或谓生更死谓死实
生。近事之中都未见有常得而无丧者。何以
决断天地之外亿劫之表冥冥之中。必谓所
辩不实耶。若推据事不容得实。则疑之可也。
今人形至粗人神实妙。以形从神岂得齐终
心之所感。崩城陨霜白虹贯日太白入昴气
禁之医。心作水火冷暖辄应。况今以至明之
智至精之志。专诚妙彻感以受身。更生于七
宝之玉。何为不可实哉。又云。折毫空树无
伤垂荫之茂。堆材虚空无损轮奂之美。贝
锦以繁彩发华。和羹以盐梅致旨。以塞本
无之教。文不然矣。佛经所谓本无者。非谓
众缘和合者皆空也。垂荫轮奂处物自可
有耳。故谓之有谛。性本无矣。故谓之无谛。吾
虽不悉佛理。谓此唱居然甚安。自古千变万
化之有。俄然皆已空矣。当其盛有之时。岂不
摈。赖蒙值明主善救。得免波罗夷耳。既作比
丘乃不应明此白徒亦何为不言。足下试寻。
二家谁为长者。吾甚昧然。望有以佳悟。何承
天白。
** 宗答何书
所送琳道人白黑论。辞情致美。但吾闇于照
理。犹未达其意。既云幽冥之理。不尽于人
事。周孔疑而不辩。释氏辩而不实。然则人事
之表幽闇之理。为最廓然唯空。为犹有神明
耶。若廓然唯空。众圣庄老何故皆云有神。若
有神明复何以断其不实。如佛言。今相与共
在常人之域。料度近事犹多差错。以陷患祸。
及博奕粗艺。注意研之。或谓生更死谓死实
生。近事之中都未见有常得而无丧者。何以
决断天地之外亿劫之表冥冥之中。必谓所
辩不实耶。若推据事不容得实。则疑之可也。
今人形至粗人神实妙。以形从神岂得齐终
心之所感。崩城陨霜白虹贯日太白入昴气
禁之医。心作水火冷暖辄应。况今以至明之
智至精之志。专诚妙彻感以受身。更生于七
宝之玉。何为不可实哉。又云。折毫空树无
伤垂荫之茂。堆材虚空无损轮奂之美。贝
锦以繁彩发华。和羹以盐梅致旨。以塞本
无之教。文不然矣。佛经所谓本无者。非谓
众缘和合者皆空也。垂荫轮奂处物自可
有耳。故谓之有谛。性本无矣。故谓之无谛。吾
虽不悉佛理。谓此唱居然甚安。自古千变万
化之有。俄然皆已空矣。当其盛有之时。岂不
孙绰喻道论¶ 第 18b 页 T52-0018.png
常有也。必空之实。故俄而得以空耶。亦如惠
子所谓物方生方死。日方中方晲。死晲之
实。恒豫明于未生未中之前矣。愚者不睹其
理。唯见其有。故齐侯摄爽鸠之馀。伪而位
恋其乐。贤者心与理一。故颜子庶乎屡空。有
若无实若虚也。自颜以下。则各随深浅而味
其虚矣。若又喻下纵不能自清于至言以倾
爱竞之惑。亦何常无髣髴于一毫。岂当反以
一大增塞而更令变嗜好之欲乎。乃云明
无常增渴荫之情。陈苦伪笃竞辰之虑。其言
过矣。又以舟壑唐肆之论。已盈耳于中国。
非理之奥。故不举为教本。谓剖析此理更由
指掌之民。夫舟壑潜谢。佛经所谓现在不
住矣。诚能明之则物我常虚。岂非理之奥耶。
盖悟之者寡。故不以为教本耳。支公所谓未
与佛同也。何为以素闻于中国而蔑其至言
哉。又以效神光无径寸之明。验灵变无纤介
之实。徒称无量之寿。孰见期颐之叟。诸若此
类皆谓于事不符。夫神光灵变及无量之寿。
皆由诚信幽奇。故将生乎佛土亲映光明其
寿无量耳。今没于邪见慢诞灵化理固天隔。
当何由睹其事之符乎。夫心不贪欲。为十善
之本。故能俯绝地狱仰生天堂。即亦服义蹈
道理端心者矣。今内怀虔仰。故礼拜悔罪。达
夫无常。故情无所吝。委妻子而为施。岂有邀
于百姓。复何得乃云。不由恭肃之意。不乘
无吝之情乎。泥洹以无乐为乐。法身以无身
为身。若本不希拟。亦可为增耽逸之虑。肇
好奇之心。若诚餐仰则耽逸稍除。而获利于
子所谓物方生方死。日方中方晲。死晲之
实。恒豫明于未生未中之前矣。愚者不睹其
理。唯见其有。故齐侯摄爽鸠之馀。伪而位
恋其乐。贤者心与理一。故颜子庶乎屡空。有
若无实若虚也。自颜以下。则各随深浅而味
其虚矣。若又喻下纵不能自清于至言以倾
爱竞之惑。亦何常无髣髴于一毫。岂当反以
一大增塞而更令变嗜好之欲乎。乃云明
无常增渴荫之情。陈苦伪笃竞辰之虑。其言
过矣。又以舟壑唐肆之论。已盈耳于中国。
非理之奥。故不举为教本。谓剖析此理更由
指掌之民。夫舟壑潜谢。佛经所谓现在不
住矣。诚能明之则物我常虚。岂非理之奥耶。
盖悟之者寡。故不以为教本耳。支公所谓未
与佛同也。何为以素闻于中国而蔑其至言
哉。又以效神光无径寸之明。验灵变无纤介
之实。徒称无量之寿。孰见期颐之叟。诸若此
类皆谓于事不符。夫神光灵变及无量之寿。
皆由诚信幽奇。故将生乎佛土亲映光明其
寿无量耳。今没于邪见慢诞灵化理固天隔。
当何由睹其事之符乎。夫心不贪欲。为十善
之本。故能俯绝地狱仰生天堂。即亦服义蹈
道理端心者矣。今内怀虔仰。故礼拜悔罪。达
夫无常。故情无所吝。委妻子而为施。岂有邀
于百姓。复何得乃云。不由恭肃之意。不乘
无吝之情乎。泥洹以无乐为乐。法身以无身
为身。若本不希拟。亦可为增耽逸之虑。肇
好奇之心。若诚餐仰则耽逸稍除。而获利于
孙绰喻道论¶ 第 18c 页 T52-0018.png
无利矣。又何问利竞之俗乎。又云。道在无
欲。而以有欲要之。俯仰之间非利不动。何诬
佛之深哉。夫佛家大趣。自以八苦皆由欲来。
明言十二因缘。使高妙之流。朗神明于无生
耳。欲此道者。可谓有欲于无欲矣。至于启导
粗近。天堂地狱皆有影向之实。亦由于公
以仁活招封。严氏以好杀致诛。畏诛而欲封
者。必舍杀而修仁矣。励妙行以希天堂。谨
五戒以远地狱。虽有欲于可欲。实践日损之
清涂。此亦西行而求郢。何患其不至哉。又嫌
丹青眩媚彩之目。土木誇好壮之心。成私树
之权。结师党之势。要厉精之誉。肆凌竞之
志。固黑蝗之丑。或可谓作法于凉。其弊犹贪
耳。何得乃慢佛云作法于贪耶。王莽窃六经
以篡帝位。秦皇因觐朝而搆阿房。宁可复
罪。先王之礼教哉。又云。宜废显晦之迹。存其
所要之旨。示来生者。蔽亏于道释。不得已请
问其旨为欲何要必欲使修利迁善以遂其性
矣。夫圣无常心。就物之心以为心耳。若身
死神灭。是物之真性。但当即其必灭之性。与
周孔并力致教。使物无禀。则迁善之实。岂不
纯乎。何诳以不灭欺以佛理。使烧祝发肤绝
其胖合。所遏苗裔数不可量。为害若是。以
伤尽性之美。释氏何为其不得已乎。若不信
之流。亦不肯修利而迁善矣。夫信者则必耆
域揵陀勒夷陀密竺法乘帛法祖竺法护于
法兰竺法行于道邃𨵗公则佛图澄尸梨蜜郭
文举释道安支道林远和上之伦矣。神理
风操。似殊不在琳比丘之后。宁当妄有毁人
欲。而以有欲要之。俯仰之间非利不动。何诬
佛之深哉。夫佛家大趣。自以八苦皆由欲来。
明言十二因缘。使高妙之流。朗神明于无生
耳。欲此道者。可谓有欲于无欲矣。至于启导
粗近。天堂地狱皆有影向之实。亦由于公
以仁活招封。严氏以好杀致诛。畏诛而欲封
者。必舍杀而修仁矣。励妙行以希天堂。谨
五戒以远地狱。虽有欲于可欲。实践日损之
清涂。此亦西行而求郢。何患其不至哉。又嫌
丹青眩媚彩之目。土木誇好壮之心。成私树
之权。结师党之势。要厉精之誉。肆凌竞之
志。固黑蝗之丑。或可谓作法于凉。其弊犹贪
耳。何得乃慢佛云作法于贪耶。王莽窃六经
以篡帝位。秦皇因觐朝而搆阿房。宁可复
罪。先王之礼教哉。又云。宜废显晦之迹。存其
所要之旨。示来生者。蔽亏于道释。不得已请
问其旨为欲何要必欲使修利迁善以遂其性
矣。夫圣无常心。就物之心以为心耳。若身
死神灭。是物之真性。但当即其必灭之性。与
周孔并力致教。使物无禀。则迁善之实。岂不
纯乎。何诳以不灭欺以佛理。使烧祝发肤绝
其胖合。所遏苗裔数不可量。为害若是。以
伤尽性之美。释氏何为其不得已乎。若不信
之流。亦不肯修利而迁善矣。夫信者则必耆
域揵陀勒夷陀密竺法乘帛法祖竺法护于
法兰竺法行于道邃𨵗公则佛图澄尸梨蜜郭
文举释道安支道林远和上之伦矣。神理
风操。似殊不在琳比丘之后。宁当妄有毁人
孙绰喻道论¶ 第 19a 页 T52-0019.png
理落簪于不实人之化哉。皆灵奇之实引绵
邈之心。以成神通清真之业耳。足下藉其不
信远送此论。且世之疑者咸亦妙之。故自力
白答以尘露众情。夫世之然否佛法都是人
兴丧所大。何得相与共处以可否之间。吾故
罄其愚思制明佛论。以自献所怀。始成已令
人书写。不及此信晚更遣信可闻。当付往也。
宗炳白。
** 释均善难何承天
前送均善论。并咨求雅旨。来答周至。及以
为兹理兴丧宜明。不可但处以可否之间。吾
虽不能一切依附。亦不甚执偏见。但求夜光
于巨海。正自未得耳。以为佛经者。善九流之
别家。杂以道墨。慈悲爱施与中国不异。大
人君子仁为己任。心无亿必。且以形像彩饰
将谐常人耳目。其为糜损尚微。其所引益或
著。是以兼而存之。至于好事者遂以为超孔
越老唯此为贵。斯未能求立言之本。而眩惑
于末说者也。知其言者。当俟忘言之人。若
唯取信天堂地狱之应。因缘不灭之验。抑情
菲食尽勤礼拜。庶几荫宝称之盖升弥灯
之坐。淳于生。所以大谑也。论云。众圣老庄皆
云有神明。复何以断其不实如佛言。答曰。
明有礼乐幽有鬼神。圣王所以为教。初不昧
其有也。若果有来生报应。周孔宁当缄默而
无片言耶。若夫婴儿之临坎。凡人为之骇
怛。圣者岂犹不仁哉。又云。人形至粗人神
实妙。以形从神岂得齐终。答曰。形神相资
古人譬以薪火。薪弊火微薪尽火灭。虽有其
邈之心。以成神通清真之业耳。足下藉其不
信远送此论。且世之疑者咸亦妙之。故自力
白答以尘露众情。夫世之然否佛法都是人
兴丧所大。何得相与共处以可否之间。吾故
罄其愚思制明佛论。以自献所怀。始成已令
人书写。不及此信晚更遣信可闻。当付往也。
宗炳白。
** 释均善难何承天
前送均善论。并咨求雅旨。来答周至。及以
为兹理兴丧宜明。不可但处以可否之间。吾
虽不能一切依附。亦不甚执偏见。但求夜光
于巨海。正自未得耳。以为佛经者。善九流之
别家。杂以道墨。慈悲爱施与中国不异。大
人君子仁为己任。心无亿必。且以形像彩饰
将谐常人耳目。其为糜损尚微。其所引益或
著。是以兼而存之。至于好事者遂以为超孔
越老唯此为贵。斯未能求立言之本。而眩惑
于末说者也。知其言者。当俟忘言之人。若
唯取信天堂地狱之应。因缘不灭之验。抑情
菲食尽勤礼拜。庶几荫宝称之盖升弥灯
之坐。淳于生。所以大谑也。论云。众圣老庄皆
云有神明。复何以断其不实如佛言。答曰。
明有礼乐幽有鬼神。圣王所以为教。初不昧
其有也。若果有来生报应。周孔宁当缄默而
无片言耶。若夫婴儿之临坎。凡人为之骇
怛。圣者岂犹不仁哉。又云。人形至粗人神
实妙。以形从神岂得齐终。答曰。形神相资
古人譬以薪火。薪弊火微薪尽火灭。虽有其
孙绰喻道论¶ 第 19b 页 T52-0019.png
妙岂能独传。又云。心之所感崩城陨霜白虹
贯日太白入昂气禁之医冷煖辄应专诚妙感
以受身更生七宝之土何为不可哉。
答曰。崩城陨霜贯日入昂。不明来生之譬。非
今论所宜引也。又见水火之禁异其能生七
宝之乡。犹观大冶销金冀其能自陶铸终不
可知也。又曰。有谛无谛。此唱居然甚安。自古
千变万化之有俄然皆已空矣。当其盛有之
时。岂不常有必空之实。愚者不知其理唯见
其有。答曰。如论云。当其盛有之时。已有必空
之实。然则即物常空。空物为一矣。令空有
未殊而贤愚异称何哉。昔之所谓道者。于形
为无形。于事为无事。恬漠冲粹养智怡神。岂
独爱欲未除宿缘是畏。唯见其有岂复是过。
以此嗤齐侯。犹五十步笑百步耳。又云。舟壑
潜谢。佛经所谓现在不住。诚能明之则物我
常虚。
答曰。潜谢不住。岂非自生入死自有入无之
谓乎。故其言曰。有骇形而无损心。有旦宅而
无愤死。贾生亦云。化为异物又何足患。此
达乎死生之变者也。而区区去就在生虑死。
心系无量志生天堂。吾党之常灵异于是焉。
又云。神光灵变及无量之寿。皆由诫信幽奇。
故映其明。今没于邪见。理固天隔。答曰。今亦
不从慢化者求其光明。但求之于诚信者耳。
寻释迦之教。以善权救物。若果应验若斯。何
为不见其灵变以晓邪见之徒。岂独不爱数
十百万之说而吝俄顷神光。徒为化声之辩。
竟无明于真智。终年疲役而不知所归。岂
贯日太白入昂气禁之医冷煖辄应专诚妙感
以受身更生七宝之土何为不可哉。
答曰。崩城陨霜贯日入昂。不明来生之譬。非
今论所宜引也。又见水火之禁异其能生七
宝之乡。犹观大冶销金冀其能自陶铸终不
可知也。又曰。有谛无谛。此唱居然甚安。自古
千变万化之有俄然皆已空矣。当其盛有之
时。岂不常有必空之实。愚者不知其理唯见
其有。答曰。如论云。当其盛有之时。已有必空
之实。然则即物常空。空物为一矣。令空有
未殊而贤愚异称何哉。昔之所谓道者。于形
为无形。于事为无事。恬漠冲粹养智怡神。岂
独爱欲未除宿缘是畏。唯见其有岂复是过。
以此嗤齐侯。犹五十步笑百步耳。又云。舟壑
潜谢。佛经所谓现在不住。诚能明之则物我
常虚。
答曰。潜谢不住。岂非自生入死自有入无之
谓乎。故其言曰。有骇形而无损心。有旦宅而
无愤死。贾生亦云。化为异物又何足患。此
达乎死生之变者也。而区区去就在生虑死。
心系无量志生天堂。吾党之常灵异于是焉。
又云。神光灵变及无量之寿。皆由诫信幽奇。
故映其明。今没于邪见。理固天隔。答曰。今亦
不从慢化者求其光明。但求之于诚信者耳。
寻释迦之教。以善权救物。若果应验若斯。何
为不见其灵变以晓邪见之徒。岂独不爱数
十百万之说而吝俄顷神光。徒为化声之辩。
竟无明于真智。终年疲役而不知所归。岂
孙绰喻道论¶ 第 19c 页 T52-0019.png
不哀哉。又云内怀虔仰故礼拜悔罪。达夫无
常故情无所吝。委妻子而为施。岂有邀于百
倍。答曰。繁巧以兴事。未若除贪欲而息兢。
遵戒以洗悔。未若剪荣冀以全朴。况乃诱所
尚以祈利。忘天属以要誉。谓之无邀。吾不信
也。又云。泥洹以无乐为乐。法身以无身为身。
若诚能餐仰则耽逸稍除获利于无利矣。答
曰。泥洹以离苦为乐。法身以接善为身。所
以使餐仰之徒不能自绝耳。果归于无利。勤
者何获而云获于无利耶。此乃形神俱尽之
證。恐非雅论所应明言也。又云。欲此道者。可
谓有欲于无欲矣。至若启导粗近者。有影向
之实。亦犹于公以仁活致封。严氏以好杀致
诛。厉妙行以希天堂。谨五戒以远地狱。虽有
欲于可欲。实践日损之涂。此亦西行而求郢。
何患其不至。
答曰。谓粗近为启导。比报应于影向。不亦善
乎。但影向所因必称形声。寻常之形安得八
万由旬之影乎。所滞若有欲于无欲。犹是常
滞于所欲。夫耳目殊司工艺异业。末伎所
存虑犹不并。是以金石克谐。泰山不能呈其
高。鸿鹄方集。冥秋不能传其旨。而欲以有欲
成无欲。希望就日损。虽云西行去郢兹远。如
之何。又云。若身死神灭是物之真性。但当与
周孔并力致教。何为诳以不灭欺以佛理。使
烧祝发肤绝其胖合。以伤尽性之义。答曰。
华戎自有不同。何者。中国之人。禀气清和
含仁抱义。故周孔明性习之教。外国之徒。
受性刚强贪欲忿戾。故释氏严五戒之科。来
常故情无所吝。委妻子而为施。岂有邀于百
倍。答曰。繁巧以兴事。未若除贪欲而息兢。
遵戒以洗悔。未若剪荣冀以全朴。况乃诱所
尚以祈利。忘天属以要誉。谓之无邀。吾不信
也。又云。泥洹以无乐为乐。法身以无身为身。
若诚能餐仰则耽逸稍除获利于无利矣。答
曰。泥洹以离苦为乐。法身以接善为身。所
以使餐仰之徒不能自绝耳。果归于无利。勤
者何获而云获于无利耶。此乃形神俱尽之
證。恐非雅论所应明言也。又云。欲此道者。可
谓有欲于无欲矣。至若启导粗近者。有影向
之实。亦犹于公以仁活致封。严氏以好杀致
诛。厉妙行以希天堂。谨五戒以远地狱。虽有
欲于可欲。实践日损之涂。此亦西行而求郢。
何患其不至。
答曰。谓粗近为启导。比报应于影向。不亦善
乎。但影向所因必称形声。寻常之形安得八
万由旬之影乎。所滞若有欲于无欲。犹是常
滞于所欲。夫耳目殊司工艺异业。末伎所
存虑犹不并。是以金石克谐。泰山不能呈其
高。鸿鹄方集。冥秋不能传其旨。而欲以有欲
成无欲。希望就日损。虽云西行去郢兹远。如
之何。又云。若身死神灭是物之真性。但当与
周孔并力致教。何为诳以不灭欺以佛理。使
烧祝发肤绝其胖合。以伤尽性之义。答曰。
华戎自有不同。何者。中国之人。禀气清和
含仁抱义。故周孔明性习之教。外国之徒。
受性刚强贪欲忿戾。故释氏严五戒之科。来
孙绰喻道论¶ 第 20a 页 T52-0020.png
论所谓圣无常心。就之物性者也。惩暴之戒
莫若乎地狱。诱善之欢莫美乎天堂。将尽
残害之根。非中庸之谓。周孔则不然。顺其天
性去其甚泰。淫盗著于五刑。酒辜明乎周
诰。春田不围泽。见生不忍死。五犯三驱钓
而不网。是以仁爱普洽泽及豚鱼。嘉礼有常
俎。老者得食肉春耕秋收蚕织以时。三灵格
思百神咸帙。方彼之所为者。岂不弘哉。又甄
供灌之赏。严疑法之罚。述蒲宰之问。为劝
化之本。演焄蒿之答。明来生之验。祇服盱
衡而矜斯说者。其处心亦误矣。论又称。耆
陀尸梨之属神理风操。不在琳比丘后。足下
既明常人不能料度近事。今何以了其胜否
于百年之前数千里之外耶。若琳比丘者僧
貌而天灵。似夫深识真伪。殊不肯忌经护师
崇饰幻说。吾以是敬之。孙兴公论云。竺法
护之渊达。于法兰之纯博。足下欲比中土何
士也。及楚英之修仁寺。笮融之赒行馑。宁复
有清真风操乎。昔在东邑。有道含沙门自吴
中来。深见劝譬甚有恳诚。因留三宿。相为说
练形澄神之缘。罪福起灭之验。皆有条贯。吾
拱听谠言申旦忘寝。退以为士所以立身扬
名著信行道者。实赖周孔之本。子路称闻
之。而未之能行。唯恐有闻吾所行者多矣。
何遽舍此而务彼。又寻称情立文之制。知来
生之为奢。究终身不已之哀。悟受形之难
再。圣人我师。周孔岂欺我哉。缘足下情笃。
故具陈始末。想耆旧大智诲人不倦。于此未
默耳。前已遣取明佛论。迟寻至冀或朗然于
莫若乎地狱。诱善之欢莫美乎天堂。将尽
残害之根。非中庸之谓。周孔则不然。顺其天
性去其甚泰。淫盗著于五刑。酒辜明乎周
诰。春田不围泽。见生不忍死。五犯三驱钓
而不网。是以仁爱普洽泽及豚鱼。嘉礼有常
俎。老者得食肉春耕秋收蚕织以时。三灵格
思百神咸帙。方彼之所为者。岂不弘哉。又甄
供灌之赏。严疑法之罚。述蒲宰之问。为劝
化之本。演焄蒿之答。明来生之验。祇服盱
衡而矜斯说者。其处心亦误矣。论又称。耆
陀尸梨之属神理风操。不在琳比丘后。足下
既明常人不能料度近事。今何以了其胜否
于百年之前数千里之外耶。若琳比丘者僧
貌而天灵。似夫深识真伪。殊不肯忌经护师
崇饰幻说。吾以是敬之。孙兴公论云。竺法
护之渊达。于法兰之纯博。足下欲比中土何
士也。及楚英之修仁寺。笮融之赒行馑。宁复
有清真风操乎。昔在东邑。有道含沙门自吴
中来。深见劝譬甚有恳诚。因留三宿。相为说
练形澄神之缘。罪福起灭之验。皆有条贯。吾
拱听谠言申旦忘寝。退以为士所以立身扬
名著信行道者。实赖周孔之本。子路称闻
之。而未之能行。唯恐有闻吾所行者多矣。
何遽舍此而务彼。又寻称情立文之制。知来
生之为奢。究终身不已之哀。悟受形之难
再。圣人我师。周孔岂欺我哉。缘足下情笃。
故具陈始末。想耆旧大智诲人不倦。于此未
默耳。前已遣取明佛论。迟寻至冀或朗然于
孙绰喻道论¶ 第 20b 页 T52-0020.png
心。何承天白。
** 答何衡阳难释白黑论
敬览来论。抑裁佛化毕志儒业。意义捡著才
笔辩覈。善可以警策世情。实中区之美谈也。
观足下意非谓制佛法者非圣也。但其法权
而无实耳。未审竟何以了其无实。今相与断
见事大计失得略半也。灵化起于玄极之表。
其故糺结于幽冥之中。曾无神人指掌相语。
徒信史之[门@(服-月+圭)]文于焚烧之后。便欲以废顿神
化相助寒心也。夫圣人穷理尽性。以至于命
物。有不得其所若已纳之于隍。今诳以不灭
欺以成佛。使髡首赭衣焚身然指。不复用天
分以养父母夫妇父子之道。从佛法已来。沙
河以西三十六国。末暨中华。绝此绪者亿兆
人矣。东夷西羌或可。圣贤及由余日磾得
来之类将生而不得生者多矣。若使佛法无
实。纳隍之酷岂可胜言。及经之权为合何道
而云欲以矫抂过正以治外国刚强忿戾之
民乎。夫忿戾之类约法三章交赏见罚尚不
信惧。宁当复以即色本无泥洹法身十二因
缘微尘劫数之言。以治之乎。禀此训者。皆足
下所谓禀气清和怀仁抱义之徒也。资清和
以疏微言。厉义性以习妙行。故遂能澄照观
法。法照俱空而至于道。皆佛经所载。而足下
所信矣。至若近世通神令德。若孙兴公所赞
八贤。支道林所颂五哲。皆时所共高。故
二子得以缀笔。复何得其谓妄语乎。孙称竺
法护之渊达。于法兰之淳博。吾不闲雅俗。
不知当比何士。然法兰弟子道邃。未逮其师。
** 答何衡阳难释白黑论
敬览来论。抑裁佛化毕志儒业。意义捡著才
笔辩覈。善可以警策世情。实中区之美谈也。
观足下意非谓制佛法者非圣也。但其法权
而无实耳。未审竟何以了其无实。今相与断
见事大计失得略半也。灵化起于玄极之表。
其故糺结于幽冥之中。曾无神人指掌相语。
徒信史之[门@(服-月+圭)]文于焚烧之后。便欲以废顿神
化相助寒心也。夫圣人穷理尽性。以至于命
物。有不得其所若已纳之于隍。今诳以不灭
欺以成佛。使髡首赭衣焚身然指。不复用天
分以养父母夫妇父子之道。从佛法已来。沙
河以西三十六国。末暨中华。绝此绪者亿兆
人矣。东夷西羌或可。圣贤及由余日磾得
来之类将生而不得生者多矣。若使佛法无
实。纳隍之酷岂可胜言。及经之权为合何道
而云欲以矫抂过正以治外国刚强忿戾之
民乎。夫忿戾之类约法三章交赏见罚尚不
信惧。宁当复以即色本无泥洹法身十二因
缘微尘劫数之言。以治之乎。禀此训者。皆足
下所谓禀气清和怀仁抱义之徒也。资清和
以疏微言。厉义性以习妙行。故遂能澄照观
法。法照俱空而至于道。皆佛经所载。而足下
所信矣。至若近世通神令德。若孙兴公所赞
八贤。支道林所颂五哲。皆时所共高。故
二子得以缀笔。复何得其谓妄语乎。孙称竺
法护之渊达。于法兰之淳博。吾不闲雅俗。
不知当比何士。然法兰弟子道邃。未逮其师。
孙绰喻道论¶ 第 20c 页 T52-0020.png
孙论云。时以对胜。流云。谓庾文秉也。是护
兰二公。当又出之。吾都不识。琳比丘又不悉
世论。若足下谓与文秉等者。自可不后道邃
犹当后护兰也。前评未为失言。诚能僧貌天
灵深识真伪。何必非天帝释化作。故激厉以
成佛耶。白黑论未可以为诚实也。来告所疑。
若实有来生报应。周孔何故默无片言。此固
偏见之恒疑也。真宜所共明。夫圣神玄发感
而后应。非先物而唱者也。当商周之季。民坠
涂炭。弑逆横流。举世情而感圣者乱也。故
六经之应治而已矣。是以无佛言焉。刘向称
禹贡九州。盖述山海所记。申毒之民偎人而
爱人。郭璞谓之天竺浮屠所兴。虽此之所夷。
然万土星陈于太虚。竟知孰为华哉。推其偎
爱之感。故浮屠之化应焉。彼之粗者杂有乱
虐君臣不治。此之精者随时抱道佛事亦
存。虽可有禀法性于伊洛。餐真际于洙泗。苟
史佚以非治道而不书。卜商以背儒述而
不编。纵复或存于复壁之外典。复为秦王所
烧。周孔之无言。未必审也。夫玄虚之道灵仙
之事。世典未尝无之。而夫子道言。远见庄
周之篇。瑶池之宴。乃从汲冢中出。然则然
之五经。未可以塞天表之奇化也。难又曰。若
即物常空。空物为一。空有未殊。何得贤愚异
称。夫佛经所称。即色为空无复异空者。非
谓无有。有而空耳。有也则贤愚异称。空也则
万异俱空。夫色不自色。虽色而空。缘合而有。
本自无有。皆如幻之所作。梦之所见。虽有非
有。将来未至。过去已灭。现在不住。又无定
兰二公。当又出之。吾都不识。琳比丘又不悉
世论。若足下谓与文秉等者。自可不后道邃
犹当后护兰也。前评未为失言。诚能僧貌天
灵深识真伪。何必非天帝释化作。故激厉以
成佛耶。白黑论未可以为诚实也。来告所疑。
若实有来生报应。周孔何故默无片言。此固
偏见之恒疑也。真宜所共明。夫圣神玄发感
而后应。非先物而唱者也。当商周之季。民坠
涂炭。弑逆横流。举世情而感圣者乱也。故
六经之应治而已矣。是以无佛言焉。刘向称
禹贡九州。盖述山海所记。申毒之民偎人而
爱人。郭璞谓之天竺浮屠所兴。虽此之所夷。
然万土星陈于太虚。竟知孰为华哉。推其偎
爱之感。故浮屠之化应焉。彼之粗者杂有乱
虐君臣不治。此之精者随时抱道佛事亦
存。虽可有禀法性于伊洛。餐真际于洙泗。苟
史佚以非治道而不书。卜商以背儒述而
不编。纵复或存于复壁之外典。复为秦王所
烧。周孔之无言。未必审也。夫玄虚之道灵仙
之事。世典未尝无之。而夫子道言。远见庄
周之篇。瑶池之宴。乃从汲冢中出。然则然
之五经。未可以塞天表之奇化也。难又曰。若
即物常空。空物为一。空有未殊。何得贤愚异
称。夫佛经所称。即色为空无复异空者。非
谓无有。有而空耳。有也则贤愚异称。空也则
万异俱空。夫色不自色。虽色而空。缘合而有。
本自无有。皆如幻之所作。梦之所见。虽有非
有。将来未至。过去已灭。现在不住。又无定
孙绰喻道论¶ 第 21a 页 T52-0021.png
有。凡此数义皆玄圣致极之理。以言斥之诚
难朗然。由此观物我亦实觉其昭然。所以旷
焉增洗汰之清也。足下当何能安之。又云。形
神相资古人譬之薪火。薪弊火微薪尽火灭。
虽有其妙岂能独存。夫火者薪之所生。神非
形之所作意有精粗感而得形随之。精神极
则超形独存无形而神存法身常住之谓也。
是以始自凡夫终则如来。虽一生向粗。苟
有识向万劫不没。必习以清升。螟蛉有子蜾
螺负之。况在神明荫宝积之盖。升镫王之
座。何为无期。又疑释迦以善权救物。岂独
不爱数十百万之说。而吝俄顷神光不以晓
邪见之徒。
夫虽云善权感应显昧各依罪福。昔佛为众
又放光明。皆素积妙诚故得神游。若时言成
已著之筌。故慢者可睹。光明发由观照邪见
无缘瞻洒。今睹经而不悛其慢先洒。夫复何
益。若诚信之贤独朗神照。足下复何由知之
而言者。会复谓妄说耳。恒星不见夜明也。
考其年月即佛生放光之夜也。管幼安风夜
泛海。同侣皆没。安于闇中见光。投光赴岛。阖
门独济。夫佛无适莫。唯善是应而致应。若王
祥郭巨之类不可称说。即亦见光之符也。岂
足下未见便无佛哉。又陈周孔之盛。唯方佛
为弘。然此国治世君王之盛耳。但精神无灭
冥运而已一生瞬息之中八苦备有。虽剋儒
业以整俄顷。而未几已灭三监之难。父子相
疑兄弟相截。七十二子虽复升堂入室。年
五十者曾无数人。颜夭冉疾由醢予族赐灭
难朗然。由此观物我亦实觉其昭然。所以旷
焉增洗汰之清也。足下当何能安之。又云。形
神相资古人譬之薪火。薪弊火微薪尽火灭。
虽有其妙岂能独存。夫火者薪之所生。神非
形之所作意有精粗感而得形随之。精神极
则超形独存无形而神存法身常住之谓也。
是以始自凡夫终则如来。虽一生向粗。苟
有识向万劫不没。必习以清升。螟蛉有子蜾
螺负之。况在神明荫宝积之盖。升镫王之
座。何为无期。又疑释迦以善权救物。岂独
不爱数十百万之说。而吝俄顷神光不以晓
邪见之徒。
夫虽云善权感应显昧各依罪福。昔佛为众
又放光明。皆素积妙诚故得神游。若时言成
已著之筌。故慢者可睹。光明发由观照邪见
无缘瞻洒。今睹经而不悛其慢先洒。夫复何
益。若诚信之贤独朗神照。足下复何由知之
而言者。会复谓妄说耳。恒星不见夜明也。
考其年月即佛生放光之夜也。管幼安风夜
泛海。同侣皆没。安于闇中见光。投光赴岛。阖
门独济。夫佛无适莫。唯善是应而致应。若王
祥郭巨之类不可称说。即亦见光之符也。岂
足下未见便无佛哉。又陈周孔之盛。唯方佛
为弘。然此国治世君王之盛耳。但精神无灭
冥运而已一生瞬息之中八苦备有。虽剋儒
业以整俄顷。而未几已灭三监之难。父子相
疑兄弟相截。七十二子虽复升堂入室。年
五十者曾无数人。颜夭冉疾由醢予族赐灭
孙绰喻道论¶ 第 21b 页 T52-0021.png
其须匡陈之苦。岂可胜言。忍饥弘道诸国乱
流。竟何所救。以佛法观之。唯见其哀。岂非世
物宿缘所萃耶。若所被之实理。于斯犹未为
深弘。若使外率礼乐内修无生。澄神于泥洹
之境。以亿劫为当年。岂不诚弘哉。事不传
后理。未可知。幸勿据粗迹而云。周孔则不然
也。人皆谓佛妄语。山海经说死而更生者甚
众。昆崙之山广都之野。轩辕所之之国。气
不寒暑。凤卵是食甘露是饮。荫玕琪之树歃
朱泉之水。人皆数千岁不死。及化为黄能入
于羽渊申生伯有之类。丘明所说亦不少矣。
皆可权此之粗以信彼之精者也。承昔有
道闻佛法而敛者。必不啻作蒲城之死士
可矣。当由所闻者未高故耶。足下所闻者
高。于今犹可豹变也。人是精神物但使归信
灵极。粗禀教戒。纵复微薄亦足为感。感则
弥升。岂非脱或不灭之良计耶。昔不灭之实
事如佛言。而神背心毁自逆幽司。安知今生
之苦毒者非往生之故尔耶。轻以独见傲尊
神之训。恐或自贻伊阻也。
佛经说。释迦文昔为小乘比丘而毁大乘。犹
为此备苦地狱经历劫数。况都不信者耶。复
何以断此经必虚乎。足下所诘前书中语。为
因琳道人章句耳。其意既已粗达。不能复一
二辩答。所制明佛论已。事事有通今付往。
足下力为善寻。具告中否。老将死以此续其
尽耳。此书至便倚索答。殊不容悉。宗炳
白。
** 何重答宗
流。竟何所救。以佛法观之。唯见其哀。岂非世
物宿缘所萃耶。若所被之实理。于斯犹未为
深弘。若使外率礼乐内修无生。澄神于泥洹
之境。以亿劫为当年。岂不诚弘哉。事不传
后理。未可知。幸勿据粗迹而云。周孔则不然
也。人皆谓佛妄语。山海经说死而更生者甚
众。昆崙之山广都之野。轩辕所之之国。气
不寒暑。凤卵是食甘露是饮。荫玕琪之树歃
朱泉之水。人皆数千岁不死。及化为黄能入
于羽渊申生伯有之类。丘明所说亦不少矣。
皆可权此之粗以信彼之精者也。承昔有
道闻佛法而敛者。必不啻作蒲城之死士
可矣。当由所闻者未高故耶。足下所闻者
高。于今犹可豹变也。人是精神物但使归信
灵极。粗禀教戒。纵复微薄亦足为感。感则
弥升。岂非脱或不灭之良计耶。昔不灭之实
事如佛言。而神背心毁自逆幽司。安知今生
之苦毒者非往生之故尔耶。轻以独见傲尊
神之训。恐或自贻伊阻也。
佛经说。释迦文昔为小乘比丘而毁大乘。犹
为此备苦地狱经历劫数。况都不信者耶。复
何以断此经必虚乎。足下所诘前书中语。为
因琳道人章句耳。其意既已粗达。不能复一
二辩答。所制明佛论已。事事有通今付往。
足下力为善寻。具告中否。老将死以此续其
尽耳。此书至便倚索答。殊不容悉。宗炳
白。
** 何重答宗
孙绰喻道论¶ 第 21c 页 T52-0021.png
重告并省大论。置阵如项籍。既足以贼汉
祖。况弱士乎。證譬坚明文辞渊富。诚欲广
其利释施及凡民。深知君子之用心也。足下
方欲影向以神其教。故宜缄默成人之美。但
常谓外国之事或非中华所务。是以有前言
耳。果今中外宜同。余则陋矣。敢谢不敏。虽然
犹有所怀。夫明天地性者。不致惑于迂怪。识
盛衰之径者。不役心于理表。傥令雅论不因
善权笃诲。皆由情发。岂非通人之蔽哉。未缘
言对。聊以代面。何承天白。
弘明集卷第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