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七
卷七 第 1a 页 WYG1035-0345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唐新语卷七       唐 刘肃 撰
  识量第十四
大理卿孙伏伽自万年县法曹上书论事擢侍书御史
 即御史中丞也虽承内旨而制命未下伏伽自朝还
 家而卧不形颜色斯须侍御史已下造门子孙惊喜
 以报伏伽伏伽徐起以见之时人方之顾雍伏伽与
 张玄素隋末俱为尚书令史既官达后伏伽谭论之
卷七 第 1b 页 WYG1035-0345b.png
 际了不讳之太宗尝问玄素玄素以实对既出神彩
 沮丧如有所失众咸推伏伽之弘量
高丽莫离支盖苏文贡白金褚遂良进曰莫离支弑其
 君陛下以之兴兵将吊伐为辽东之人报主之耻古
 者讨弑君之贼不受其赂昔宋督遗鲁君以郜鼎桓
 公受之于太庙臧哀伯谏以为不可春秋书之百王
 所法受不臣之筐篚纳弑逆之朝贡不以为愆何以
 示后臣谓莫离支所献不宜受太宗从之
卷七 第 2a 页 WYG1035-0345c.png
王方庆为凤阁侍郎知政事患风俗偷薄人多苟且乃
 奏曰准令式齐衰大功未葬并不得朝会仍终丧不
 得参宴乐比来朝官不依礼法身有哀惨陪厕朝贺
 手舞足蹈公违宪章名教既亏实玷皇化请申明程
 式更令禁止则天从之方庆周司空褒之曾孙博通
 群书所著论凡二百馀卷尤精三礼好事者多访之
 每所酬答咸有典据时人编次之名曰礼杂问聚书
 甚多不减秘阁至于图画亦多异本子晙工札翰善
卷七 第 2b 页 WYG1035-0345d.png
 琴棋少聪悟而性严整历殿中侍御史
徐有功为秋官郎中司刑少理历居法官数折大狱持
 平守正不以死生易节全活者数千百家有鹿城主
 簿潘好礼者慕其为人乃著论称有功断贤于张释
 之其略曰释之为廷尉天下无冤人有功之断狱亦
 天下无冤人然释之所行甚易徐公所行甚难难易
 之间优劣可知矣君子以为知言
狄仁杰为内史则天谓之曰卿在汝南甚有善政欲知
卷七 第 3a 页 WYG1035-0346a.png
 谮卿者乎仁杰谢曰陛下以臣为过臣当改之陛下
 明臣臣之幸也若臣不知谮者并为友善臣请不知
 则天深加叹异
张文瓘为侍中同列宰相以政事堂供膳珍美议减其
 料文瓘曰此食天子所以重枢机待贤才也若不任
 其职当自陈乞以避贤路不宜减削公膳以邀虚名
 国家所贵不在于此苟有益于公道斯不为多也初
 为大理卿旬日决遣疑狱四百馀条无一人称屈文
卷七 第 3b 页 WYG1035-0346b.png
 瓘尝卧疾系囚设斋以祷焉及迁侍中诸囚一时恸
 哭其得人心如此四子潜沛洽涉皆至三品时人呼
 为万石张家咸以为福善之应也
房光庭任侠不拘小节薛昭坐流放而投光庭光庭匿
 之既露御史陆遗逼之急光庭惧乃见执政执政诘
 之曰公郎官何为匿此人光庭曰光庭与薛昭有旧
 途穷而归光庭且其所犯非大故光庭得不纳之耶
 若擒以送官居庙堂者复何以见待执政义之出为
卷七 第 4a 页 WYG1035-0346c.png
 磁州刺史
神龙初将合祔则天于乾陵给事中严善思上疏曰汉
 时诸陵皇后多不合葬魏晋已来始有合葬伏愿依
 汉朝之故事改魏晋之颓纲于乾陵之傍更择吉地
 疏奏不纳有识之士咸是之
开元初玄宗诏太子宾客元行冲修魏徵撰次礼记疏
 拟行之于国学及成奏上之中书令张说奏曰今之
 礼记是戴圣所编历代传习已向千载著为经教不
卷七 第 4b 页 WYG1035-0346d.png
 可刋削至魏孙炎始改旧本以𩔖相比有同钞书先
 儒所非竟不得用贞观中魏徵因炎旧书更加釐讹
 兼为之注先朝虽加锡赉其书亦竟不行今行冲勒
 成一家然与先儒义乖章句隔绝若欲行用窃恐未
 可诏从之留其书于内府竟不颁下时议以为说之
 通识过于魏徵
玄宗尝赐握兵都将郭知运等内人天平军节度太原
 尹王皎独不受上表曰臣事君犹子事父在三之义
卷七 第 5a 页 WYG1035-0347a.png
 宁有等差岂有经侍宫闱臣子敢当恩贶以死自誓
 固辞不受优诏许之
张说拜集贤学士于院厅宴会举酒说让不肯先饮谓
 诸学士曰学士之礼以道义相高不以官班为前后
 说闻高宗朝修史学士有十八九人长孙太尉以元
 舅之尊不肯先饮其中九品官者亦不许在后乃取
 十九杯一时举饮长安中说修三教珠英当时学士
 亦高卑悬隔至于行立前后不以品秩为限也遂命
卷七 第 5b 页 WYG1035-0347b.png
 数杯一时同饮时议深赏之
李适之性简率不务苛细人吏便之雅好宾客饮酒一
 斗不乱延接宾朋昼决公务廷无留事及为左相每
 事不让李林甫林甫憾之密奏其好酒颇妨政事玄
 宗惑焉乃除太子少保适之遽命亲故欢会赋诗曰
 避贤初罢相乐圣且衔杯为问门前客今朝几个来
 举朝服其度量适之在门下也性疏而不忌林甫尝
 卖之曰华山之下有金矿焉采之可以富国上未之
卷七 第 6a 页 WYG1035-0347c.png
 知耳适之心善其言他日款曲奏之玄宗大悦顾问
 林甫对曰臣知之久矣华山陛下本命王气所在不
 可发掘故臣不敢言适之由是渐见疏退林甫阴搆
 陷之贬于袁州遣御史罗希奭就州处置适之闻命
 排马牒到仰药而死子霅亦见害
牛仙客为凉州都督莭财省费军储所积万计崔希逸
 代之具以闻诏刑部尚书张利贞覆之有实玄宗大
 悦将拜为尚书张九龄谏曰不可尚书古之纳言有
卷七 第 6b 页 WYG1035-0347d.png
 唐已来多用旧相居之不然历践内外清贵之地妙
 有德望者充之仙客本河湟一吏典耳拔升清流齿
 班常伯此官邪也又欲封之良为不可汉法非有功
 不封唐尊汉法太宗之制也边将积榖帛缮兵器盖
 将帅之常务陛下念其勤劳赏之玉帛可也尤不可
 列地封之玄宗怒曰卿以仙客寒士嫌之耶若是如
 卿岂有门籍九龄顿首曰荒陬贱𩔖陛下过听以文
 学用臣仙客起自胥吏目不知书韩信淮阴一壮士
卷七 第 7a 页 WYG1035-0348a.png
 耳羞与绛灌同列陛下必用仙客臣亦耻之玄宗不
 悦翌日李林甫奏仙客宰相材岂不堪一尚书九龄
 文吏拘于古义失于大体玄宗大悦遂擢仙客为相
 先是张守圭累有战功玄宗将授之以宰相九龄谏
 曰不可宰相者代天理物有其人而后授不可以赏
 功若开此路恐生人心传曰国家之败由官邪也官
 滥爵轻不可理也若赏功臣即有故事玄宗乃止九
 龄由是获谴自后朝士惩九龄之纳忠见斥咸持禄
卷七 第 7b 页 WYG1035-0348b.png
 养恩无敢廷议矣
   容恕第十五
崔善为明天文历算晓达时务为尚书左丞令史恶其
 明察乃为谤书曰崔子曲如钩随时待封侯高宗谓
 之曰浇薄之后人多丑政昔北齐奸吏歌斛律明月
 高纬闇主遂灭其家朕虽不明幸免斯事乃构流言
 者罪之
李靖征突厥征颉利可汗拓境至于大漠太宗谓侍臣
卷七 第 8a 页 WYG1035-0348c.png
 曰朕闻主忧臣辱主辱臣死往者国家草创太上皇
 以百姓之故称臣于突厥未尝不痛心疾首志灭匈
 奴今暂劳偏师无往不捷单于稽首耻其雪乎群臣
 皆呼万岁御史大夫温彦博害靖之功劾靖军无纪
 纲突厥宝货乱兵所分太宗舍而不问及靖凯旋进
 见谢罪太宗曰隋将史万岁破突厥有功不赏以罪
 致戮朕则不然当舍公之罪录公之勋也
契苾何力铁勒酋长也太宗征辽以为前军总管军次
卷七 第 8b 页 WYG1035-0348d.png
 白崖城被槊中腰疮重疾甚太宗亲为傅药及城破
 敕求得伤何力者付何力令自杀之何力奏曰犬马
 犹为主况于人乎彼为其主致命冒白刃而刺臣者
 是义勇士也不相识岂是冤雠遂舍之
裴玄本好谐谑为户部郎中时左仆射房玄龄疾甚省
 郎将问疾玄本戏曰仆射病何须问也有泄其言者
 既而随例候玄龄玄龄笑曰裴郎中来玄龄不死矣
刘童为御史东都留台时蔺谟为留守辄役数百人修
卷七 第 9a 页 WYG1035-0349a.png
 宫内刘童谓盛夏不宜擅役工力谟拒之曰别奉进
 旨童奏之诏决谟二十下谪岭南童后因他事左授
 临朐令时有敕令上佐县令送租谟已为司农卿知
 出纳谟雅知童清介不以曩事嫌恶乃召仓吏谓之
 曰刘侍御顷在宪司革非惩违令亲自送租固无瑕
 玷数州行纳与刘侍御同行亦必无欠折一切令受
 纳更无所问时人赏谟忠恕
苏良嗣为洛州长史坐妻犯赃左迁冀州刺史及事释
卷七 第 9b 页 WYG1035-0349b.png
 妻妹诣良嗣初无恨色谓之曰牧守迁转出入是常
 不闻有所异也后为荆州长史高宗使中官缘江采
 异竹植于苑内中官科船载竹所在纵暴还过荆州
 良嗣因之上疏切谏高宗谓则天曰吾约束不严整
 果为良嗣所怪手诏慰谕便令弃竹于江中荆州旧
 有河东寺后梁萧察为其兄河东王所造良嗣见而
 惊曰此在江汉之间与河东有何关涉遂奏改之良
 嗣寡学深为人所笑
卷七 第 10a 页 WYG1035-0349c.png
卢承庆为吏部尚书总章初校内外官考有一官督运
 遭风失米承庆为之考曰监运损粮考中下其人容
 止自若无一言而退承庆重其雅量改注曰非力所
 及考中上众推承庆之弘恕
皇甫文备与徐有功同案制狱诬有功党逆人奏成其
 罪后文备为人所告有功讯之在宽或谓有功曰彼
 曩将陷公于死今公反欲出之何也有功曰尔所言
 者私忿我所守者公法安得以私害公乎
卷七 第 10b 页 WYG1035-0349d.png
娄师德弱冠进士擢第上元初吐蕃强盛诏募猛士以
 讨之师德以监察御史应募高宗大悦授朝散大夫
 专总边任前后四十馀年恭勤接下孜孜不怠而朴
 忠沉厚心无适莫狄仁杰入相也师德密荐之及为
 同列颇轻师德频挤之外使师德知之而不憾则天
 觉之问仁杰曰师德贤乎对曰为将谨守贤则臣不
 知又问师德知人乎对曰臣尝同官未闻其知人则
 天曰朕之用卿师德所荐也亦可谓知人矣仁杰大
卷七 第 11a 页 WYG1035-0350a.png
 惭而退叹曰娄公盛德我为其所容莫窥其际也当
 危乱之朝屠灭者接踵而师德以功名终始识者多
 之初师德在庙堂其弟某以资高拜代州都督将行
 谓之曰吾以不才位居宰相汝今又得州牧叨据过
 分人所嫉也将何以终之弟对曰自今虽有唾某面
 者亦不敢言但自拭之庶不为兄之忧也师德曰此
 适为吾忧也夫前人唾者发于怒也汝今拭之是逆
 前人怒也唾不拭将自乾何如笑而受之弟曰谨受
卷七 第 11b 页 WYG1035-0350b.png
 教师德与人不竞皆此𩔖也
杨再思为玄武尉使于京舍于客院盗者窃其囊袋邂
 逅遇之盗者谢罪再思曰足下有遗行勿复声恐傍
 人害足下但留公文馀并仰遗不形颜色时人莫测
 其量累官至纳言则天朝旱涝辄闭坊市南门以禳
 之再思晨入朝值一重车将牵出西门峻而又滑驭
 者遽叱牛不前乃骂曰一群痴宰相不能和得阴阳
 而闭坊门遣我车行如此辛苦再思徐谓之曰你牛
卷七 第 12a 页 WYG1035-0350c.png
 亦自弱不得嗔他宰相
陆象先为蒲州刺史有小吏犯罪但慰勉而遣之录事
 曰此例皆合与杖象先曰人情相去不远此岂不解
 吾意若论必须行杖当自汝始录事惭惧而退常谓
 人曰天下本自无事只是愚人扰之始为烦耳但静
 其源何忧不简前后历典数州其政如一人吏咸
 思之
端午日玄宗赐宰相钟乳宋璟既拜赐而命医人鍊之
卷七 第 12b 页 WYG1035-0350d.png
 医请将归家鍊子弟谏曰此乳珍异他者不如今付
 之归恐招欺换璟诫之曰自𨼆尔心然疑他心耶仗
 信示诚犹恐不至矧有猜责岂可得乎
   知微第十六
隋吏部侍郎高构典选铨综至房玄龄杜如晦愕然正
 视良久降阶抗礼延入内斋共食谓之曰二贤当为
 兴王佐命位极人臣杜年稍减于房耳愿以子孙为
 托因谓裴矩曰仆阅人多矣未见此贤嗟仰不已贞
卷七 第 13a 页 WYG1035-0351a.png
 观初如晦终右仆射玄龄至司空咸如构言
房玄龄与杜如晦友善慨然有匡主济时之志开皇中
 随父彦谦至长安时天下宁晏论者以为国祚无疆
 玄龄密告彦谦曰隋帝盗有天下不为后嗣长计混
 淆嫡庶使相倾夺今虽清平其亡可翘足而待彦谦
 惊止之因谓友人李少通曰主上性多忌刻不纳谏
 诤太子卑弱诸王擅威唯行苛酷之政不弘远大之
 略今虽少安吾忧其危乱矣少通以为不然大业之
卷七 第 13b 页 WYG1035-0351b.png
 季其言皆验及义师济河玄龄杖策谒于军门太宗
 以为谋主每叹曰昔光武云自吾得邓禹人益亲寡
 人有玄龄亦犹禹也佐平天下及终相位凡三十二
 年号为贤相然无迹可寻为唐宗臣宜哉
李靖既平突厥倾其种落言于太宗曰陛下五十年后
 当忧北边至高宗末突厥果为患突厥初平温彦博
 议迁其人于朔方以实空虚之地魏徵以为不可曰
 夷不乱华非长久之计开元中䘵山果叛咸如徵言
卷七 第 14a 页 WYG1035-0351c.png
李绩少与乡人翟让聚众为盗以李密为主言于密曰
 天下大乱本为饥苦若得黎阳一仓大事济矣遂袭
 取之时在饥饿就仓者数十万人魏徵高季辅杜正
 伦郭孝恪皆客游绩一见便加礼敬引之卧内谭谑
 无倦及平武牢获戴胄亟推荐咸至大官时称绩有
 知人之鉴
候君集得幸于太宗命李靖教其兵法既而奏曰李靖
 将反至𨼆微之际辄不以示臣太宗以让靖靖对曰
卷七 第 14b 页 WYG1035-0351d.png
 此君集反耳今中夏乂安臣之所教足以安制四夷
 矣今君集求尽臣之术者是将有异志焉时靖为左
 仆射君集为兵部尚书俱自朝还省君集马过门数
 步而不觉靖谓人曰君集意不在人必将反矣至十
 七年四月大理囚纥干承基告太子承乾汉王元昌
 与侯君集反太宗大惊亟命召之以出期不鞫问且
 将贳其死群臣固争遽请斩之以明大法谓之曰与
 公长诀矣遂歔欷下泣君集亦自投于地遂戮于四
卷七 第 15a 页 WYG1035-0352a.png
 达之衢君集谓监者曰君集岂反者乎蹉跌至此昔
 日藩邸早承羁绁击灭二虏颇有微功为言于陛下
 乞令一子以主禋祀太宗特原其妻并一子为庶人
 流之岭南
马周雅善敷奏动无不中岑文本谓人曰吾观马君论
 事多矣援引事𩔖扬𣙜古今举要删芜言辨而理切
 奇锋高论往往间出听之靡靡令人忘倦然鸢肩火
 色腾上必速死恐不能久矣无何而卒如文本言
卷七 第 15b 页 WYG1035-0352b.png
秦叔宝属隋将来护儿帐内宝母死护儿遣使吊之军
 吏咸怪曰士卒遭丧多矣将军未尝降问吊叔宝何
 也护儿曰此人勇有志节吾岂以卑贱处之叔宝后
 事李密密败入王世充程䶧金谓叔宝曰世充好为
 咒誓乃师老妪耳岂是拨乱主乎后世充拒王师二
 人统兵战马上揖世充而降太宗甚重之功名克成
 死于牖下皆万人敌也
太宗破高丽于安市城东南斩首二万馀级降者三万
卷七 第 16a 页 WYG1035-0352c.png
 馀人俘获牛马十万馀疋因名所幸山为驻跸山许
 敬宗为文刻石纪功焉中书舍人敬播曰圣人与天
 地合德山名驻跸此盖天意銮舆不复更东矣自七
 月攻安市城拔乃班师焉
魏王泰有宠于太宗所给月料逾于太子褚遂良谏曰
 圣人制礼尊嫡卑庶故立嫡以长谓之储君其所承
 也重矣俾用物不计与王者共之庶子虽贤不是正
 嫡先王所以塞嫌疑之渐除祸乱之源伏见储君料
卷七 第 16b 页 WYG1035-0352d.png
 物翻少魏王陛下非所以爱子也文多不尽载太宗
 纳之
李义府侨居于蜀袁天纲见而奇之曰此郎君贵极人
 臣但寿不长耳因请舍之托其子曰此子七品相愿
 公提挈之义府许诺因问天纲寿几何对曰五十二
 外非所知也安抚使李大亮侍中刘洎等连荐之召
 见试令咏乌立成其诗曰日里飏朝彩琴中伴夜啼
 上林许多树不借一枝栖太宗深赏之曰我将全树
卷七 第 17a 页 WYG1035-0353a.png
 借汝岂唯一枝自门下典仪超拜监察御史其后位
 寿咸如天纲之言
李嗣真常与朝列同过太清观道士刘槩辅俨为设乐
 嗣真曰此乐宫商不和君臣相阻之徵也角徵失次
 父子不和之兆也杀声既多哀调又苦若国家无事
 太子受其咎矣居数月章怀太子果为则天所搆废
 为庶人死于巴州刘槩辅俨奏其事自始平令擢为
 太常丞
卷七 第 17b 页 WYG1035-0353b.png
魏元忠本名真宰仪凤中以封事召见高宗与语无
 所屈挠慰喻遣之忠不舞蹈而出高宗目送之谓中
 书令薛元超曰此书生虽未解朝廷礼仪名以定体
 真宰相也则天时为酷吏罗织下狱有诏出之小吏
 先闻以告元忠惊喜问汝名何曰元忠乃改名为元
 忠
裴行俭少聪敏多艺立功边陲屡克凶丑及为吏部侍
 郎赏拔苏味道王勮曰二公后当相次掌钧衡之任
卷七 第 18a 页 WYG1035-0353c.png
 勮勃之兄也时李敬玄盛称王勃杨炯等四人以示
 行俭曰士之致远先器识而后文艺也勃等虽有才
 名而浮躁浅露岂享爵禄杨稍似沉静应至令长并
 鲜克令终卒如其言
王及善为文昌左相国因内宴见张易之兄弟恃宠无
 人臣礼数奏抑之则天不悦谓及善曰卿既无事更
 有游宴但检校閤中不须去也及善因请假月馀则
 天不之问及善叹曰岂有宰相而天子得一月不见
卷七 第 18b 页 WYG1035-0353d.png
 乎事可知矣乃乞骸骨
李迥秀任考功员外知贡举有进士姓崔者文章非佳
 迥秀览之良久谓之曰第一清河崔郎仪貌不恶须
 眉如戟精彩甚高出身莫可量岂必要须进士再三
 慰喻而遣之闻者大噱焉
玄宗东封回右丞相张说奏言吐蕃丑逆诚负万诛然
 国家久事征讨实亦劳止今甘凉河鄯徵发不息已
 数十年于兹矣虽有克捷亦有败军此诚安危之时
卷七 第 19a 页 WYG1035-0354a.png
 也闻其悔过请和惟陛下许其稽颡以息边境则苍
 生幸甚玄宗曰待与王君㚟筹之说出谓源乾曜曰
 君㚟勇而无谋好兵以求利两国和好何以为功彼
 若入朝则吾计不行矣竟如其言说惧君㚟黩兵终
 致倾覆时隽州获斗羊因上斗羊表以讽焉玄宗不
 纳至十五年九月吐蕃果犯瓜州杀刺史田元献并
 害君㚟大杀掠男女取军赀仓粮而去君㚟驰赴肃
 州以袭之还至甘州巩𥫱驿为吐蕃所击师徒大败
卷七 第 19b 页 WYG1035-0354b.png
 君㚟死之咸如说言
 
 
 
 
 
 
 唐新语卷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