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二
卷二 第 1a 页 WYG1482-0276c.png
钦定四库全书
 修辞鉴衡卷二
             元 王构 编
 文
余近作示客云刺美风化缓而不迫谓之风采摭事物
摛华布体谓之赋推明政治正言得失谓之雅形容盛
德扬厉休功谓之颂幽忧愤悱寓之比兴谓之骚感触
事物托于文章谓之辞程事较功考实定名谓之铭援
卷二 第 1b 页 WYG1482-0276d.png
古刺今箴戒得失谓之箴纡徐抑扬永言谓之歌非鼓
非钟徒歌谓之谣步骤驰骋斐然成章谓之行品秩先
后序而推之谓之引声音杂比高下长短谓之曲吁嗟
慨歌悲忧深思谓之吟吟咏情性合而言志谓之诗苏
李而上高简古澹谓之古沈宋而下法律精切谓之律
此诗之众体也帝王之言出法度以制人者谓之制丝
纶之语若日月之垂照者谓之诏制与诏同诏亦制也
道其常而作彝宪者谓之典陈其谋而成嘉猷者谓之
卷二 第 2a 页 WYG1482-0277a.png
谟顺其理而迪之者谓之训属其人而告之者谓之诰
即师众而申之者谓之誓因官使而命之者谓之命出于
上者谓之教行之下者谓之令持而戒之者敕也言而
谕之者宣也咨而扬之者赞也登而崇之者册也言其
伦而析之者论也度其宜而揆之者议也别嫌疑而明
之者辩也正是非而著之者说也记者记其事也纪者
纪其实也书者缵而述焉者也策者条而对焉者也传
者传而信者也序者绪而陈者也碑者披列事功而载
卷二 第 2b 页 WYG1482-0277b.png
之金石也碣者揭示操行而立之墓隧也诔者累其素
履而质之鬼神也志者识其行藏而谨其终始也檄者
激发人心而谕之祸福也移者自近移远使之周知也
表者布人子之心致君父之前也笺者修储后之问伸
宫阃之仪也简者质言之而略也启者文言之而详也
状者言之公上也牒者用之官府也捷书不缄插羽而
传之者露布也尺牍无封指事而陈之者劄子也青黄
黼黻经纬以相成者总谓之文也此文之异名客有问
卷二 第 3a 页 WYG1482-0277c.png
古今体制之不一者劳于应答乃著之篇以示焉(珊瑚/钩诗)
(话/)
  古文有三等
余以古文为三等周为上七国次之汉为下周之文雅
七国之文壮伟其失骋汉之文华赡其失缓东汉而下
无取焉(后山/诗话)
  六经之文易晓
夫文传道而明心也古圣人不得已而为之而又欲句
卷二 第 3b 页 WYG1482-0277d.png
之难通义之难晓必不然矣请以六经明之诗三百篇
皆俪其句皆叶其音可以播管弦荐宗庙(阙/)  熟也
书者上古之书二帝三王之世之文也言古文者无出
乎此则曰惠迪吉从逆凶又曰德日新万邦惟怀志自
满九族乃离在礼儒行夫子之文也则曰衣冠中动作
谨大逊如慢小逊如伪在乐记则曰鼓无当于五声五声
不得不和水无当于五色五色不得不章春秋则全以
属辞比事为教不可备引焉在易则曰乾道成男坤道
卷二 第 4a 页 WYG1482-0278a.png
成女日月运行一寒一暑夫岂句之难通义之难晓耶
今为文而舍六经又何法焉若第取其书所谓吊由灵
易所谓朋合簪者摹其语而谓之古亦文之弊(小畜/文集)
  论语之文
论语文字简淡不厌非左氏所可及(吕居仁/童蒙训)
  孟子之文
百里奚自鬻于秦一章最见抑扬反覆处(吕氏童/蒙训)
林文节公言以釜甑爨以铁耕乎他人书此不知几百
卷二 第 4b 页 WYG1482-0278b.png
言也黄端冕(缨/)云轻暖不足于体亦不减此(步里/客谈)
孟子之文语约而意尽不为巉刻斩绝之言而其锋不
可犯(苏明允上/欧公书)
  毛诗之文
张文潜云诗三百篇虽云妇人女子小夫贱𨽻所为要
之非深于文章者不能作如七月在野至入我床下于
七月以下皆不道破直至十月方言蟋蟀非深于文章
者能为之耶(吕氏童/蒙训)
卷二 第 5a 页 WYG1482-0278c.png
  檀弓之文
檀弓云南宫绦之妻之姑之丧三之字不能去其一进使
者而问故夫子之所以问使者使者所以答夫子一进
字足矣丰不馀一言约不失一辞(吕氏童/蒙训)
檀弓与左氏纪太子申生事详略不同读左氏然后知
檀弓之高远也(同/上)
往年尝请问于东坡先生作文法荅云但熟读檀弓当
得之既而取读数百遍然后知后世人作文不及古人
卷二 第 5b 页 WYG1482-0278d.png
之病(山/谷)
  春秋之文
为文必学春秋然后言语有法近世学者多以春秋为
深隐不可学盖不知春秋者也且圣人之言曷尝务为
奇险求后世之不可晓赵啖曰春秋明白如日月简易
如天地
  左氏之文
文章不分明指切而从容委曲辞不迫切而意已独至
卷二 第 6a 页 WYG1482-0279a.png
惟左传为然当时诸国往来之辞与当时君臣相告相
诮之语盖可见矣亦是当时圣人馀泽未远涵养自别
故词气不迫如此非后世专学言语者也(吕氏童/蒙训)
左氏之文语有尽而意无穷如献子辞梗阳人一段所
谓一唱三叹有遗音者也如此等处皆是学文之本不
可不深思也(吕氏童/蒙训)
  庄子左传
读庄子令人意思宽大敢作读左传使人入法度不敢
卷二 第 6b 页 WYG1482-0279b.png
容易此二书不可偏废近读东坡鲁直文亦类此(吕氏/童蒙)
(训/)
  列子
列子气平文缓非庄子步骤所能到(吕氏童/蒙训)
  孙子
孙子十三篇论战守次第与山川险易长短小大之状
皆曲尽其妙摧高发隐使物无遁情此尤文章妙处
  韩非子
卷二 第 7a 页 WYG1482-0279c.png
韩非诸书皆说尽事情(吕氏童/蒙训)
  史记
史记其意深远则其言愈缓其事繁碎则其言愈简此
特春秋之意(李方叔/文集)
  两汉之文
汉高祖纪诏令雄健孝文纪诏令温润去先秦古书不
远后世不能及至孝武纪诏令始事文采文亦寖衰矣
(童蒙/训)
卷二 第 7b 页 WYG1482-0279d.png
西汉自王褒以下文字专事词藻不复简古而谷永等
书杂引经传无复已见而古学远矣此学者所宜深戒
(童蒙/训)
班固叙事详密有次第专学左氏如叙霍氏上官相失
之由正学左氏记秦穆晋惠相失处也(童蒙/训)
张茂先称左思三都赋使读之者尽而有馀久而更新
此最是作文字好处未知左思果能尔耶(步里/客谈)
  韩文公之文
卷二 第 8a 页 WYG1482-0280a.png
韩子之文如长江大河浑浩流转鱼鼋蛟龙万怪惶惑
而抑遏掩蔽不使自露而人望见其渊然之光苍然之
色亦自畏避不敢迫视(苏明允上/欧公书)
  柳子厚之文
东坡在岭外特喜子厚文朝夕不去手与陶渊明并称
二友及北归与济明书乃痛诋子厚时令断刑四维贞
符诸篇至以为小人无忌惮(老学/庵记)
徐敦立侍郎绍兴末尝为予言柳子厚非国语之作正
卷二 第 8b 页 WYG1482-0280b.png
由平日法国语为文章看得熟故多见其疵病(老学/庵记)
  欧阳公文
文章纡馀委曲说尽事理惟欧阳公得之(童蒙/训)
欧公之文纡馀委备往复百折而条达疏畅无所间断
气尽语极急言竭论而容与閒易无艰难劳苦之态(苏/明)
(允上欧/公书)
欧公每为文既成必自窜易至有不留本初一字者其
为文章则书而傅之屋壁出入观省之至于尺牍单简
卷二 第 9a 页 WYG1482-0280c.png
亦必立藁其精审如此每一篇出士大夫皆传写讽诵
惟睹其浑然天成莫究斧凿之痕也(吕氏家/塾记)
张子韶云欧公文粹如金玉东坡之文浩如河汉盛矣
(横浦/日新)
  东坡之文
老坡作文工于命意必超然独立于众人之上如赵清
献碑世间称冶郡者曰宽立朝者曰直盖已大矣欲进
于二者又有说焉故曰其于治郡不专于宽时出猛政
卷二 第 9b 页 WYG1482-0280d.png
严而不残其在朝廷不专于直为国爱人掩其疵病如
吾家蜀公坚卧不起人知其高而不称其用则为碑铭
曰世皆谓公贵身贱名孰知其功侔圣人之清然后知
其有功于世也又曰君实之用出而时施如彼水火宁
除渴饥公虽不用亦相其行如彼山川出云相望然后
知其表里废一不可也此皆非世人所能到者平日得
意到处多如此其源盖出于庄子故其论刘伶庄子阮
千里阎立本皆于世人意外别出眼目其平日取舍文
卷二 第 10a 页 WYG1482-0281a.png
章多以此为法(潜溪/诗眼)
王文公居钟山有客自黄州来公曰东坡近日有何作
对曰东坡宿临皋亭醉梦中而起作宝相藏记千馀言
才点定一两字而已有墨本适留舟中公遣健步往取
而至时月出东方林影在地公展读于风檐喜见须眉
曰子瞻人中龙也然有一字未稳客请愿闻之公曰日
胜日负不若日胜日贫耳东坡闻之抚掌大笑以公为
知言(冷斋/夜话)
卷二 第 10b 页 WYG1482-0281b.png
东坡晚年叙事文字多法柳子厚而豪迈之气非柳所
能及也(童蒙/训)
  曾子固文
近世文字如曾子固诸序尤须详味(童蒙/训)
曾子固荅李沿书最见抑扬反覆处(童蒙/训)
曾子固文章纡馀委曲说尽事情加之字字有法度无
遗恨矣(童蒙/训)
  秦少游文
卷二 第 11a 页 WYG1482-0281c.png
文章有首有尾无一言乱说观少游五十策可见(同/前)
  李格非论文
李格非善论文章尝曰诸葛孔明出师表刘伶酒德颂
陶渊明归去来辞李令伯乞养亲表皆沛然如肺肝中
流出殊不见斧凿痕是数君子在后汉之末两晋之间
初未尝欲以文章名世而其词意超迈如此是知文章
以气为主气以诚为主(冷斋/夜话)
  文有三多
卷二 第 11b 页 WYG1482-0281d.png
陈后山云永叔谓为文有三多看多做多商量多也(后/山)
(诗/话)
东坡云顷岁孙莘老识文忠公乘间以文字问之云无
他术惟勤读书而多为之自工世人患作文字少又懒读
书每一篇出即求过人如此少有至者疵病不必待人
指摘多作自能见之此公以其尝试过告人故尤有味
(三苏/文)
  为文当从三易
卷二 第 12a 页 WYG1482-0282a.png
沈隐侯曰古今为文当从三易易见事一也易见字二
也易读诵三也邢子才尝曰沈侯文章用事不使人觉
若胸臆语深以此服之杜工部作诗类多故实不似用
事者是皆得作者之奥樊宗师为文涩不可读亦自名
家才不逮宗师者固不可效其体刘协文心雕龙论之
至矣
  学文有自来
东坡教人读战国策学说利害读贾谊晁错赵充国疏
卷二 第 12b 页 WYG1482-0282b.png
学论事读庄子论理性读韩柳知作文体面(李方叔/文集)
议论文字须以董仲舒刘向为主礼记周礼及新序说
苑之类皆当贯穿熟考(山/谷)
词气或不逮初造意时此病只是读书未精博耳长袖
善舞多钱善贾不虚语也(山谷与王/观复书)
  作文有悟入处
作文必要悟入处悟入必自工夫中来非侥倖可得如
老苏之于文鲁直之于诗尽此理矣(童蒙/训)
卷二 第 13a 页 WYG1482-0282c.png
林文节子中言读孟子而悟文章法尝云以釜甑爨以
铁耕乎他人书此不知当几百言也(步里客谈/馀见前)
老苏尝自言升里转斗里量因闻此遂悟文章妙处(童/蒙)
(训/)
东坡三马赞振鬣长鸣万马皆瘖此皆记不传之妙学
文者能涵泳此等语自然有入处(童蒙/训)
  文章足以见人贵贱
小说载卢携貌陋常以文章谒韦宙韦氏子弟多肆轻
卷二 第 13b 页 WYG1482-0282d.png
侮宙语之曰卢虽人物不扬然观其文章有首尾异日
必贵后竟如其言本朝夏英公亦尝以文章谒盛文肃
公文肃公曰子文章有馆阁气象异日必显后亦如其
(皇朝/类苑)
  草野台阁之文
余尝䆒之文章虽各出于心术而实有两等有山林草
野之文有朝廷台阁之文山林草野之文其气枯槁憔
悴乃道不得行著书立言之所尚也朝廷台阁之文其
卷二 第 14a 页 WYG1482-0283a.png
气温润丰缛乃得行其道代言华国者之所尚也故本
朝杨大年宋宣献宋莒公胡武平所撰制诏皆婉美淳
厚过于前世燕许常杨远甚而其为人亦各类其文章
王安国常语余曰文章格调须是官样岂安国所言官
样亦谓有馆阁气耶今世乐艺亦有两般格调若教坊
格调则婉美风流外道格调则粗野嘲哳至于村歌社
舞则又甚焉兹亦与文章相类(皇朝/类苑)
  文章有三等
卷二 第 14b 页 WYG1482-0283b.png
文有三等上焉藏锋不露读之自有滋味中焉步骤驰
骋飞沙走石下焉用意庸常专事造语(丽泽/文说)
  文要先定凡例
凡为文章皆须凡例先定如张安道作苏明允墓表或
曰苏君或曰先生或曰明允言欧阳永叔或名或字凡
例不先定致轻重不等(步里/客谈)
  为文先识主客
凡为文须有主客先识主客然后成文字如今作文多
卷二 第 15a 页 WYG1482-0283c.png
是先立已意然后以巳说佐之此是不知主客也须是
先立已意然后以故事佐吾说方可(蒲氏漫/斋语录)
  为文不可蹈袭
文章必自名家然后可传不朽若体规画圆准方作矩
终为人之臣仆古人讥屋下架屋信然陆机曰谢朝华
于已披启夕秀于未振韩愈曰惟陈言之务去此乃为
文之要(宋子京/笔记)
  文不可拘一体
卷二 第 15b 页 WYG1482-0283d.png
欧阳公云作文之体初欲奔驰久当撙节使简重严正
或时放肆以自舒勿为一体则尽善矣(庐陵/文集)
  文要纡馀有首尾
鼓气以势壮为美势不可以不息不息则流宕而忘返
亦犹丝竹繁奏必有希声窈眇听者悦闻如川流迅激
必有洄洑逶迤观者不厌(丽泽/文说)
  过换处不可忽
看文字须要看他过换及过接处(丽泽/文说)
卷二 第 16a 页 WYG1482-0284a.png
  文字用意为上
文章贵曲折斡旋(丽泽/文说)
孟子中百里奚自鬻于秦一章与韩退之论思元宾而
不见见元宾之所与者犹吾元宾也及曾子固答李沿
书最见抑扬反覆处如此等类皆宜详读(童蒙/训)
东坡在儋耳时葛延之自江陵担簦万里绝海往见留
一月坡尝诲以作文之法曰儋州虽百家聚州人所须
取之市而足然不可徒得也必有一物以摄之然后为
卷二 第 16b 页 WYG1482-0284b.png
已用所谓一物者钱是也作文亦然天下之事散在经
子史中不可徒使必得一物以摄之然后为巳用所谓
一物者意是也不得钱不可以取物不得意不可以用
事此文字之要也(韵语/阳秋)
文字不必多用事只用意便得(丽泽/文说)
古语云大匠不示人以朴盖恐人见斧凿痕迹也黄鲁
直于相国寺得宋子京唐史藁一册归而熟读之自是
文章日健此无他见其窜易句字与初造意时不同而
卷二 第 17a 页 WYG1482-0284c.png
识其用意处(曲洧/旧闻)
山谷谓王立之若欲作楚词追配古人直须熟读楚词
观古人用意曲折处讲学之然后下笔譬如巧女文绣妙
一世若欲作锦必得锦机乃成锦尔(南昌/文集)
文字一意贵在段数多(丽泽/文说)
人言欧公五代史其间议论多感叹又多设疑盖感叹
则动人设疑则意广此作文之法也(张横浦/日新)
东坡云意尽而言止者天下之至言也然而言止而意
卷二 第 17b 页 WYG1482-0284d.png
不尽尤为极至如礼记左传可见(童蒙/训)
  文要说尽事情
吕居仁云文章须要说尽事情如韩非诸书大略可见
至一唱三叹有遗音非有所养不能也(童蒙/训)
  文字要布置
范元实云古人文章必谨布置如老杜赠韦见素诗云
纨裤不饿死儒冠多误身此一篇立意也故令静听而
陈之自甫昔少年日至再使风俗淳皆儒冠事业也自
卷二 第 18a 页 WYG1482-0285a.png
此意竟萧条至蹭蹬无纵鳞言误身如此也则举意而
文备固已有是诗矣然必言所以见韦者于是有厚愧
真知之句所以真知者谓传诵其诗也然宰相职在进
贤不当徒爱人而已士固不能无望故曰窃效贡公喜
难甘原宪贫果无益则去之可也故曰焉能心怏怏止
是走踆踆必入海而去秦也其于去也人情必有迟迟
不忍之意故曰尚怜终南山回首清渭滨所知不可以
不别故曰常拟报一饭况怀辞大臣夫如是则相忘江
卷二 第 18b 页 WYG1482-0285b.png
湖之外虽见素亦不可得而见矣故曰白鸥没浩荡万
里谁能驯终焉此诗前贤录为压卷为其布置最得正
体如官府甲第厅堂房室各有定处不乱也韩文公原
道与书之尧典盖如此其他虽谓之变体可也(古今/诗话)
  文章平淡
凡文字少小时须令气象峥嵘采色绚烂渐老渐熟乃
造平淡其实不是平淡乃绚烂之极也(东坡/集)
  文不当好奇
卷二 第 19a 页 WYG1482-0285c.png
宁拙毋巧宁朴毋华宁粗毋弱宁僻毋俗诗文皆然(后/山)
(诗/话)
南朝刘协尝论文章之难云意翻空而易奇文證实而
难工此语亦是沈谢辈为儒林宗主时好作奇语故后
生之论如此好作奇语自是文章一病但当以理得而
辞顺文章自然出群拔萃观杜子美到夔州后诗韩退
之自潮州还后文章皆不烦绳削而自合矣文章盖自
建安以来好作奇语故其气象衰苶其病至今犹在惟
卷二 第 19b 页 WYG1482-0285d.png
陈伯玉韩退之李习之近世欧阳永叔王介甫苏子瞻
秦少游乃无此病耳(山谷与王/观复书)
庄荀皆文士而有名者其说剑成相诸篇与屈骚何异
扬子云之文好奇而卒不能奇也故思苦而词艰善为
文者因事以出奇江河之行顺下而已至触山赴谷风
搏物激然后尽天下之变子云惟好奇故不能奇也(后/山)
(诗/话)
  文要用人所不能用
卷二 第 20a 页 WYG1482-0286a.png
某少读货殖传见所谓人弃我取人取我与遂悟为学
法盖为学能知人所不能知为文能用人所不能用斯
为善矣(节孝先/生语)
作文他人所详者我略他人所略者我详若用言语必
不得已只与点过(丽泽/文说)
  起语上重下轻为文之病
凡为文上句重下句轻则或为上句压倒昼锦堂记云
仕宦而至将相富贵而归故乡下云此人情之所荣而
卷二 第 20b 页 WYG1482-0286b.png
今昔之所同也非此两句莫能承上句六一居士集序
云言有大而非夸此虽只一句而体势则甚重下乃云
贤者信之众人疑焉非用两句亦载上句不起韩退之
与人书泥水马弱不敢出不果鞠躬亲问而以书若无
而以书三字则上重甚矣此为文之法也(唐子西/语录)
  结语
结文字须要精神不要閒言语(丽泽/文说)
 愚按韩文公获麟解结云麟之所以为麟者以德不
卷二 第 21a 页 WYG1482-0286c.png
 以形若麟之出不待圣人则谓之不祥也亦宜又送
 浮屠文畅师序结云余既重柳请又嘉浮屠能喜文
 词于是乎言欧公纵囚论结是以尧舜三王之治必
 本于人情不立异以为高不逆情以干誉皆此法也
  下字倒用有力
下字有倒用语格力胜者如吉日兮辰良必我也为汉
患者(步里/客谈)
春秋书曰吴子谒伐楚门于巢卒公羊传曰入巢之门
卷二 第 21b 页 WYG1482-0286d.png
而卒也仲山甫城归于谢诗则曰谢于城归隐盗所得
器左氏传则曰盗所隐器此一例法也尚书厥篚玄纤
缟纤字不在玄上又曰云土梦作乂土字不在梦下亦
例法也(文/则)
  错综成文
韩退之罗池庙碑铭有春与猿吟兮秋鹤与飞如楚词
吉日兮辰良蕙殽烝兮兰藉奠桂酒兮椒浆盖欲相错
成文则语势矫健耳(沈存中/笔谈)
卷二 第 22a 页 WYG1482-0287a.png
  检寻出处
杨文公凡为文章所用故事常令子侄诸生检讨出处
每段用小片纸录之既成则粘缀所录而蓄之时人谓
之衲被(吕氏家/塾记)
  文章日进
宋子京云余每见所作文章憎之必欲烧弃尧臣喜曰
公之文进矣(庐陵/文集)
  繁简
卷二 第 22b 页 WYG1482-0287b.png
文有以繁为贵者若檀弓石祁子沐浴佩玉庄子之大
块噫气用者字韩子送孟东野用鸣字上宰相书至今
称周公之德其下又有不衰二字凡此类则以繁为贵
也文有以简为贵者若舜典至于南岳如岱礼西岳如
初孟子献子之友五人其三人则予忘之史记事在某
人传凡此类则又以简为贵也但繁而不厌其多简而
不遗其意乃为善也
  为文养气
卷二 第 23a 页 WYG1482-0287c.png
韩退之荅李翱老泉上欧阳公书最见为文养气之妙
(童蒙/训)
  作史
刘元城与仆论作史之法先生曰新唐书叙事好简略
其辞故其事多郁而不明此作史之弊也且文章岂有
繁简也意必欲其多则冗长而不足读必欲其简则僻
涩令人不喜读假令新唐书载卓文君事不过止曰少
尝窃卓氏以逃如此而巳班固载此事乃近五百字读
卷二 第 23b 页 WYG1482-0287d.png
之不觉有繁也且文君之事亦何补于天下后世哉然
作史之法不得不如是故可谓之文如风行水上出于
自然也若不出于自然而有意于繁简则失之矣唐书
进表云其事则增于前其文则省于旧且新唐书所以
不及两汉文章者其病正在此两句也又反以为工何
哉然新旧唐史各有长短未易优劣也(元城先/生语录)
  四六
四六之工在于剪裁若全句对全句亦何以见工四六
卷二 第 24a 页 WYG1482-0288a.png
以经语对经语史语对史语诗语对诗语方妥帖(四六/谈尘)
太祖郊祀陶谷作赦文不以笾豆有楚对黍稷非馨而
曰豆笾陈有楚之仪黍稷奉惟馨之荐近世王初寮在
翰苑作宝箓宫青词云上天之载无声下民之虐匪降
时人许其裁剪(同/上)
靖康间刘观中远作百官贺徽庙还京表云汉殿上皇
本是野田之叟唐朝肃帝又非揖逊之君何㮚文缜时
为中书侍郎索笔涂之用此二事别作一联云拥彗郤
卷二 第 24b 页 WYG1482-0288b.png
行陋未央之过礼执鞚前引笑灵武之曲恭文缜以四
六知名其谢召还表云两曾参之是非浮言犹在一王
尊之贤佞更世乃明(同/上)
夏英公父官于河北景德中契丹犯河北遂没于陈后
公为舍人丁母忧起复奉使契丹公辞不行其表云父
没王事身丁母忧义不戴天难下穹庐之拜礼当枕块
忍闻禁韎之音当时以为四六对偶最精绝者(归田/录)
 修辞鉴衡卷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