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李容
李容 第 17a 页
钦定全唐文卷九百五十五

李容 第 1a 页

* 李容

** 兴国寺碑

原夫大道冲元。皎三徽于秘象。真(阙一字)寂灭。穷四谛于宏
津。故知化(阙一字)天中。證涅槃而(阙一字)解。神游(阙四字)劫而(阙
一字)因缘宝介福而无量寄花奉佛。功犹未泯。福不唐捐。
是知教自东(阙二字)云雷之化(阙一字)道光南土(阙一字)极乐之
门巍巍乎(阙一字)将圣之迷路。荡荡乎扇(阙二字)之无珍。乃使
四地不住。二景无停。推律管以(阙一字)年。转玉音而同气。有
李容 第 1b 页
灵之(阙一字)莫贵于人。人伦之重。莫先于孝。今有清信佛弟
子上谷郡(阙二字)成公曰思(阙一字)周公之允绪。奕叶相承。更
有志成桑公曰(阙一字)(阙一字)(阙二字)一堂生居徐部皆是
种植(阙二字)识苦海之难(阙一字)知法船之运巳早觉火宅以(
阙一字)焰(阙二字)之(阙二字)也不才(阙三字)之门诸宣考取藉其词
虽闻人(阙一字)陵云(阙二字)(阙一字)(阙二字)(阙二字)(阙一字)
词林冀(阙一字)伐之(阙一字)芳保介福而无量遂去(阙一字)九载(
阙一字)日(阙二字)忽蒙寐(阙四字)境施伽蓝地一所。号曰神化。又
建立神碑一(阙一字)造阿弥陀佛一躯。上元(阙四字)安乐天下

李容 第 2a 页
清师僧父母常保康(阙一字)见存眷属(阙二字)十(阙一字)七代先(
阙四字)其碑乃直匠刊琢。藻缋莹然。立岌乎状莲萼而(阙一
字)雨露。璀璨乎若(阙一字)山而控琼树。其龙也庄严焕然。晖
赫曜(阙一字)即得(阙三字)轮复(阙一字)(阙一字)之眼眩思之意乱。
其像乃光明赫奕。(阙一字)弊众星其地也左望连青之(阙一
字)
右眺任城前林滕阜却(阙一字)敬夫其时信仕(阙二字)咸曰(
阙三字)人倾邦俱称(阙一字)大乃为词曰。

古照三空(阙一字)元阗寂智度(阙一字)普(阙五字)中贞(阙一字)孝(阙
二字)
闻造像建立(阙二字)(阙一字其一)三界眇芒。四大成虚。取(
李容 第 2b 页
阙三字)贞心未馀。(阙三字)海入清净庐。三乘一合。不住(阙二字
其二下阙一字)
(阙一字)易谷陵无恒。匪(阙十一字)妙法真能。天(阙一
字)地(阙二字)相常存。(其三)

* 李膺

** 断僧结党屠牛捕鱼事由判

违西天之禁戒。犯中国之条章。不思流水之心。辄举庖丁
之刃。既集徒侣。须务极刑。各决三十。用示伽蓝。

* 李濋

** 华月照方池赋(以凝素光净寒水为韵)


李容 第 3a 页

天开圆月。水净方塘。月则桂华初满。水则蘋风不扬。徘徊
委照。潋滟交光。素魄将临。合浦之珠乍吐。清涟同映。玉壶
之冰始藏。契禅心之寂寂。发郢思之苍苍。何兹景之逾丽。
信终夜之难忘。况乃万里澄埃。三秋罢雾。始膧胧之启夕。
巳奫沦之纳素。前临不测。姮娥下入于河宫。永望长空。明
镜上腾于天步。碎蟾影于龙鳞之浪。混琼华于雪毛之路。
天泉合而益空。毫芒鉴而必具。故夫秋以为节。气以宵凝。
红蕖落而渚净。白露降而波澄。泳之游之。始方舟而取玩。
李容 第 3b 页
今夕何夕。若乘槎而上升。岂独发清管。灭华灯。思凄切于
阮户。光漾荡于玉绳而巳哉。观乎丽天者月。习坎者水。水
以柔而居月。月以辉而垂美。一镜合而内外澄鲜。双影分
而上下相似。惊夜声于凫鹄。铺皓彩于蘋芷。规沉泉底。岂
鱼目之能伦。势出波中。乍洛之可拟。异乎纤纤楼上。的的
云端。未若麟不斗于天宇。鱼不惊于钓竿。舟荡漾而烟空
转丽。风淅沥而桂影生寒。伫以取鉴。适夫情性。寂以喻道。
斯道也逾深。色以喻空。其空也逾净。故体上善之为德。中
含光而不竞。既彰元教之枢。用播诗人之咏。

* 李曾

李容 第 4a 页

** 山川出云赋(以维岳降神生甫及申为韵)


天地为大。不能独生。山川通气。然后化成。故云者气也。感
时而先出。雨者施也。凭云而后行。亦由将有邦家。神必生
其贤智。获其辅佐。化乃洽于文明。且触石爰分。陵空可睹。
杂峰峦而势逸奇状。掩山川而气腾雄怒。变而可大。随风
散以飞扬。用而有成。从龙作为霖雨。因知云之将出。合君
臣之道。贤之将来。为帝王之辅。所以神致命于开周。岳降
李容 第 4b 页
神而生甫者巳。天不我欺。云出以时。济旱灾而有望。播膏
泽而无私。则臣既在兹。君当以维。黄彩有丰年之验。青光
表举贤之期。岂独郁郁纷纷。合嘉气以成庆。朝朝暮暮。向
阳台而有思。其为体也且多。其为状也难及。舒则杳冥而
无际。卷则涓液而并入。况至帝乡。而散城邑。随盖状以徐
转。对阵影而遥集。君无谓轻。虚而不真。君无谓悠。扬而不
亲。有以通天地而为化。有以合阴阳之至神。与道兴灭。随
时屈申。为君重阴。覆万人于炎暑。为君载雨。涤四海之埃
尘。蔽亏穷巷。绕山扉以升降。回旋翠幄。拂仙家而[绵]邈。应
贤为瑞。愿浮色于洛川。改容非烟。冀腾光于昆岳。

* 李歆

李容 第 5a 页

** 对社中木鸠朔望秩酒判

**  甲旅食于人饮三爵行见社中木鸠斗严驾而去因告主人谋杀又景朝朔望所由供秩酒不如法

甲常寄食。同韩信之未遇。景朝朔望。拘孔光之暮年。王者
优贤。仍存几杖之礼。主人爱客。遂陈觞酌之仪。三爵初行。
未应醉止。上樽有阙。罪即司存。既而鸠斗社中。华佗于焉
辞去。醴酒不设。穆生所以言归。非养老之恩有亏。乃起讼
之徵斯验。害人无兆。本非谋杀之条。供秩乖仪。须遵阙养
之律。罪归酒正。请送士师。诬告主人。应科反坐。

李容 第 5b 页

* 李杭

** 对乐请置判悬判

**  有州申百姓皆好操缦都不识雅章以不能易俗请置判悬供释菜宾社之用使人观习省以为非所宜言不为闻欲科罪诉云州将卤簿见著令文且方古轩县为降巳其置之何过

乐章修设。国风式备。延陵聘鲁。竟辩兴亡之徵。魏绛和戎。
始受歌钟之赐。干舞有序。上下于是协和。金奏克谐。阴阳
李容 第 6a 页
以之交泰。所以考性情之不忒。质鬼神之无疑。靖俗调人。
比物适节。虽击石拊石。万物必谐于大雅。而不识不知。百
姓尚迷于古奏。然而古今异制。沿袭匪常。皂盖朱轩。按国
章而有著。奏籥振万。徵古礼而斯易。学操缦于雅曲。乃大
辂之椎轮。感颂渐音。行当易俗。何必引轩判之制。操宾祭
之仪。非所言焉。象刑之典宜及。古之制也。卤簿之例徒施。

* 李希定

** 对丹书判

**  甲以经多谬乃自丹书碑使工镌刻立于太学门外其亲友(一作观友)摹写者日千馀人两京尹以其聚众笞之诉称有故

李容 第 6b 页

去圣久远。微言将绝。人用其私。各安所见。阙文不及。大义
巳乖。非有独见之明。谁解僻儒之患。甲总覈六艺。研精百
氏。纰缪必考。朱紫斯分。既祖述于鲁儒。升我堂矣。自光扬
于汉策。职尔之由。竹简之书。且或朽蠹。金碑之宇。道兹镌
刻。魏文典论。起列鸿都。扬子元经。虚传麟阁。观者如堵。且
闻纸贵。将万古而不刊。于千两而何有。京尹之罚。其或病
诸。既无索于杜季。庶息威于宁越。

李容 第 7a 页

* 李农夫

** 幽兰赋

兰之猗猗。窅窅其香。遁世无闷。抱道深藏。不以无人。而遂
废其芳。磅礡冰霜之际。虚徐萧艾之场。揭之扬之。于古有
光。不采而佩。于兰无伤。岂膏黍之为用也。必焚必割。珠犀
之毕通也。必剖必绝。虽佩玉而垂绅。亦吐哺而握发。

* 李云卿

** 京兆府献三足乌贼(以平上去入周而复始为韵)

李容 第 7b 页


杲杲灵乌。萃于神都。耀彼殊彩。呈兹异躯。披拂四气。翱翔
九衢。耻祥鸾之止棘。慕仪凤之栖梧。瑞表孝纪。名标秘图。
将有感而必集。岂独殷周与有虞。观其降自日域。戾于天
府。音谐雅颂。动中规矩。颉颃其质。差池其羽。步芳草而三
趾徐来。溯祥风而六翮微舞。珍奇莫测。观者如堵。谅兹禽
之祯祥。告我皇之福祜。于是罗者既获。虞人是荐。贮以瑶
筐。登于玉殿。凝睿想。迓神眄。孤飞砌上。似于云际而游。独
立君前。疑乎日中而见。圣情不极。念兹莫黑。彼应感而至。
我有道而得。狎以驯扰。安其栖息。夜啼玉垒。声虽入于舜
聪。曙唤瑶阶。心岂知夫帝力。不然者。曷足以昭我皇之元
李容 第 8a 页
化。表吾君之恭默。是知国将昌则降而为祥。政或缺则归
彼扶桑。天道不昧。神心孔彰。岂有情在于斯乌。固灵应昭
乎彼苍。(阙二字)之旨既集吾君之福祉。与天地而终始。傥不
剪其毛羽。愿长飞乎帝里。

* 李令琛

** 对书史百家策

问。卦分江使。图演天文。文籍于是滥觞。书契以之抽绪。皇
坟帝典。述纪言以联镳。五传六经。纻礼乐而齐骛。斯并悬
诸日月。焕乎文章。至如诸子相腾。小说奔竞。有惭屑玉之
李容 第 8b 页
化。无异杂铅之宝。请用于火。恐招傅奕之讥。将扇其风。复
爽芟夷之义。二涂交战。一为解环。百两之篇。孰关其善。七
分之术。孰著其能。谁求天下之书。谁决冢中之箓。识二简
者何子。观四辙者何人。京兆耆旧之篇。起于何代。陈留神
仙之传。创自何人。谁先孝子之图。谁首逸人之记。倘无谈
于雕棘。将有荐于拔茅。

对。日月经天。星辰助其明耀。江河纪地。畎浍资其广深。俱
丽于乾纲。同归于坤轴。况六经既出。百子并骛。万卷五车。
七略四部。组织仁义。琢磨道德。虽非全璧之珍。亦是连珠
李容 第 9a 页
之宝。当有求书之官。远探禹穴。近闻汲冢之文。具修蠹简。
或阴阳不谬。朱紫自分。仲任丛残之议。并非通论。稚川翡
翠之喻。实得大方。岂重以芟夷。加之剪截。敢申直笔。以塞
异端。则有百两之篇。张霸所善。七分之术。京房独精。陈农
访天下之书。荀勖决冢中之策。识二简者束晢。观四辙者
穆王。京兆耆旧之篇。创于光武。陈留神仙之传。起自阮苍。
刘向修孝子之图。梁鸿首逸人之记。谨对。

* 李善感

** 谏作奉天宫疏

李容 第 9b 页

自古帝皇。莫不以登封告成为盛事。陛下封泰山。告太平。
致偫瑞。与三皇五帝比隆矣。数年不稔。饿殍相望。四夷交
侵。兵甲岁驾。宜恭默思道。以禳灾谴。更广营宫室。劳役不
休。天下莫不失望矣。

* 李孝言

** 对私雇船渡人判

**  洛水中桥破绝往来渡县令杨忠以为时属严寒未可修造遂私雇船舫于津所渡人百姓杜威等连状举忠将为干济廉使以忠懦弱不举
李容 第 10a 页
职事以邀名欲科不伏

曲洛圭廛。交风鼎邑。途开九达。城控八关。积溜澄云。王子
吹笙之浦。惊湍落日。冯夷剖蚌之川。衣冠之所往来。商贾
于焉交集。所以亘兹星柱。架此虹桥。疑海上之浮鼋。似天
津之飞鹊。诚合因人启塞。随事脩营。岂可使曲岸前崩。危
梁中绝。惊波淼淼。却停流水之车。急浪悠悠。翻拥桃花之
骑。杨忠莅斯剧县。辄树私恩。不遵十月之规。有损二周之
化。造舟之义。自有公营。浮航之机。讵宜私雇。道桥有阙。懦
弱可知。请依直指之科。寘以曲从之坐。

李容 第 10b 页

* 李仲雍

** 对观生束脩判

**  庚补观生所学未就其师同算生例徵束脩诉云盖伎术不可为例必其抑纳遣出几何师曰算之伎术生终不伏

仰乎天文。用察昭应。辨彼云物。以知休祥。矜术数以分官。
列保章而命职。庚以幽微可尚。精妙希探。蹑梓慎之陈迹。
采刘向之故书。补职观生。扣钟师业。银河宛转。瞻一水而
初分。玉漏萧条。齐七政而宁察。业则未就。师何有言。且束
李容 第 11a 页
脩自行。诲无倦矣。六艺有数。算其异欤。言生合有束脩。称
算不同伎术。始和昭布。甲令明悬。请从多少之差。方定是
非之理。生之不伏。愚亦谓然。

* 李灵光

** 对学歌元宴判

**  得景学歌元宴多肉好之音人告非时

圆首方足。戴天履地。禀阴阳生杀之气。有喜怒哀乐之心。
舞所以节宣礼容。歌所以吟咏情性。故端木发问。岂尽师
乙之节。薛设谈学讴。未穷秦青之技。才有用舍。命有通塞。
李容 第 11b 页
沧浪水清。不行南楚。白石山烂。遂感东齐。穷者或歌。道固
难废。惟景所学。应有攸归。微妙之音。虽闻是习。贞俗之礼。
亦复悬殊。悼彼元宴之辰。宜畅清都之奏。紫芝仙客。揭雅
曲于重元。丹洞羽人。吹真声于倒景。聆彼肉好。奇殊骨间。
既非庆云韶夏之作。又匪白雪阳春之调。暌彼嘉会。乖兹
正声。人告非时。雅符通典。

* 李处仁

** 虹藏不见赋(以阴阳所陵故结伏之为韵)


虹在东方。小雪而藏。贯日之形莫睹。弥天之象难详。居暧
李容 第 12a 页
昧之中。光而不耀。入混茫之里。闇然而彰。表天时而无失
其候。顺寒暑而不愆于阳。眇望辽夐。穷览洲渚。邈不察其
形容。何以知其处所。见飞梁之跨水。髣髴犹疑。望庆云之
在天。依稀延伫。岂不以晦明有日。隐见有期。寒节方来。斯
则潜虽伏矣。清明如到。终当出而见之。閟乎渥彩。蓄以雄
姿。类成文隐雾之日。同衣锦褧裳之时。眇眇天末。悠悠云
路。御座之祥不逢。美人之号难遇。冥蒙向晦。徒欲想其烂
然。杳霭藏辉。孰能知其去故。宛得启闭之道。以明天地之
心。怜弯环之挂空。犹隔层碧。思纡馀而饮井。当阻重阴。不
李容 第 12b 页
测之状难状。无形之形罔寻。若夫风云尚惨。我则隐蔽而
知藏。阳气未腾。我则炫耀而不结。亦有霞散成绮。云吐如
缯。曷若拖轩之名。将顺时而出没。回馆之势。每应候而升
陵。至哉终取贵于彩章。亦何惭于小畜。孕明于烟雾之际。
谁辨辉光。混迹于沉埋之间。难呈纷郁。事同嘉遁。道叶攸
伏。虹兮虹兮。何当洒其霢霂。

* 李子仞

** 伤毙犬赋

何仲尼之仁智。虽敝盖之不弃。悯畜犬之将死。恐肝脑以
李容 第 13a 页
涂地。岂不以其守禦之功多。恻隐之情至。况岁年驯养。倏
忽非命。生而效能。死不因病。分以身首。委其陷阱。我诚拙
于人谋。彼何伤于物性。虽无卫生之智。且有天然之识。出
其门吠非其主。知其爱摇尾求食。传尺书而致远。逐狡兔
而尽力。信聪慧之两兼。亦忠勇而何极。原夫万物莫不以
智遇祸。以材丧身。象以其齿。龟以其神。蝉得美荫而忘已。
鱼贪芳饵而挂纶。由此言之。庄周达者。老氏至人。吾将师
之。养素全真。

** 驯猿赋

李容 第 13b 页

节彼南山。宛出人寰。天分翼轸。地界荆蛮。标奇峰于海上。
置高岭于云间。千林蓊郁。万壑幽閒。蓄雾藏烟。信洪炉之
造化。匪朝伊夕。即元猿之往还。尔其秉质元造。游心远峰。
彻三声于谷静。藏万影于山重。联[绵]绿竹。牢落青松。其捷
难纪。其居易容。不衒文章。轻雾中之隐豹。岂矜变化。贱云
里之非熊。但恣乎任情之乐。宁知乎有智之凶。既而列卒
笼山。张罗竟野。阵影开鹤。云光乱马。迫吴质之槛中。惊楚
臣之箭下。既叹拙谋。还伤力寡。踰峰越嶂。宛辞岑寂之居。
历暑离寒。欻就喧卑之舍。于是屈猛从絷。宛安顺游。顾步
李容 第 14a 页
兰砌。因依蕙楼。跼标影之高下。挫人心之去留。载驰载驱。
异追风之整辔。或惊或跃。同在水之衔钩。日潜馀巧。空长
孤愁。悲夫。自贻伊戚。信美非珍。虽徘徊于厚养。终惆怅以
劳神。夜庑幽阴。忆南陇之吟月。花朝明媚。想乔林之弄春。
未属放麑之慜。且从飞雀之驯。巳矣哉。乐鴳以鼓。载鼷以
车。固不如深林之栖息。穷谷之虚徐。谅物性之同此。希达
人之鉴诸。

* 李纯甫

** 华严原人论后序

李容 第 14b 页

草堂禅师佩曹溪心印。注华严法界观。疏圆觉经。又恐其
理甚深。世俗未辨。著原。人论。而学者犹苦其难入。盖唯心
之旨。非自悟者。不能信受也。后三百岁。白衣弟子李纯甫
又作睡语。题其端云。如人初梦。一刹那顷。根身器界。异类
众生。一时顿现。种种各别。一念力顿成就具足无量境界。
觉人呼觉。始知梦中元无我人众生寿者诸相。亦无地水
火风等物。毕竟虚空。唯依第六意识。以为根本。然则觉人
所见山河大地。十二类生。并自身相。唯依第八业识。其理
晓然。无可疑焉。有大觉者。开说真空。始故长夜。宛如大梦。

李容 第 15a 页

等无有异。儒者道家。梦中说梦。未知是梦。复有既知是梦。
恋著梦境。不知觉寤。佛为世人开说人天乘。复有既知是
梦。厌恶梦境。不知睡眠。佛为是人开说声闻缘觉二乘。复
有既知是梦。故无恋著。亦无厌恶。寤寐自如。佛为是人开
说菩萨最上大乘。于大乘中。复有未知梦由妄念。而有境
界。佛为是人说法相教。复有未知本无妄念。梦境亦空。佛
为是人说破相教。复有未知梦中之人。即世觉者。佛为是
人说显性教。故知众生。本来成佛。初发心时。即登正觉。示
李容 第 15b 页
起于座。便入涅槃。原人一论。即觉者之一呼也。绎其首尾
大略如此法。同寝者应如是观。

* 李瀚

** 对请益不退判

**  戊侍先生视日早暮不请退乡大夫责之词云方及请益

书称教冑。礼贵来学。问一之道式昭。在三之仪斯著。戊行
敦素履。行列青衿。惧捍格之无诚。诫佻达以自制。满籯不
顾。方欲期于俯拾。重席拟登。何敢遽云请退。然先生在位。
侍坐有仪。自合发问以条。使师逸功倍。何得请益无节。致
李容 第 16a 页
视日欠伸。虽涉进德之端。其若伏膺之道。乡大夫之责。是
谓知言。门弟子之礼。不应饰说。息焉有故。边生且放懒眠。
惩之勿深。宁越岂宜鞭挞。请举坐觥之罚。式陈鼓箧之诫。

* 史苌

** 上李中丞书

祸之将至。鬼神夺魄。岂有委身府幕。尘忝下寮。而擅犯威
重。前后非一。中丞审苌。岂非知礼之人。岂非感恩之人。自
拜揖马尘。十有三载。杯酒歌咏。久蒙提携。未省竟有差失。
中丞因赐赏鉴。辟书府。及陪接万里。星霜二年。正当策名
李容 第 16b 页
之时。岂愿固有干触。此盖命之牵陷。一至于此。实非常情
之所料也。岂非十二年间。东驰西走。肝脑涂地。竟无所成。
鬓发班白。幸逢推荐。恩命垂至。自贻颠危。昏昏薄言。罔知
攸处。岂非命矣。岂非命矣。且初坐之时。每举一盏酒。未尝
不三思其过。似觉体中有酒。亦哀请矜量。既对众宾。复不
敢苦诉。俄而迷乱乍合。若怪魅以凭心神。事且不知。死亦
宁悟。哀哉微命。有此舛剥。中丞纵宽以万死。苌亦无所施
其面目。不即引决者。伏念累世单绪。一身早孤。中年未婚。
晚乏儿息。封树何日。先灵靡安。痛此缠迫。乞哀残喘。今瞢
李容 第 17a 页
剪首发。自为毁责。期在粉骨。永知此过。中丞旋旆之日。愿
随一卒。步走后尘。洗节布诚。以期他效。伏愿少垂旧惠。恋
恋故人。无任忧悸感切之至。谨投书阁下。荒辞无序。万不
申一。仍凭押衙口哀谢不宣。苌再拜。

* 史溆

** 对卒史有文学判

**  有司选择卒史以文学掌故备员有比百石巳上诵多者先求之不得讼如功令

学古入官。议事以制。既叙功而论德。将按名以责实。眷乃
卒史。实惟王人。爰从推择。以膺明试。同马迁之有论。望绝
李容 第 17b 页
为乡。异晁错之登科。才非(一作无)掌故。进取弃于凫短。择先
得于龟长。虽汉制四科。先于德行。而孔门十哲。称以文学。
求之者何。方倚相之能读。有司奚失。俾平津之下第。且一
言体国。圭爵斯分。片善不遗。草莱靡滞。薄言之讼。功令式
昭。举事之[:#AS-8FBB:●]。有司弥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