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九三一 第 18a 页
钦定全唐文卷九百三十一
卷九三一 第 1a 页
杜光庭(三)
** 谢批答表
臣某言。伏奉恩敕。以臣今月二日上贺登极表一道。赐批
答奖饰者。宠降丹霄。荣临元教。纶垂五色。出仙禁以昭彰。
日焕九芒。向芝田而照烛。惊荣失次。抃舞无阶。臣中谢。伏
惟皇帝陛下珠衡诞瑞。玉斗纵神。出震域以重光。为乾枢
而纂圣。德超启诵。宏孝德以垂衣。明继勋华。宣大明而御
宇。湛恩遐布。惠渥旁敷。欢呼振野以成雷。喜气凝空而作
盖。华夷亿兆。就日瞻云。臣某限以衰迟。兼婴疾恙。仰龙墀
** 谢批答表
臣某言。伏奉恩敕。以臣今月二日上贺登极表一道。赐批
答奖饰者。宠降丹霄。荣临元教。纶垂五色。出仙禁以昭彰。
日焕九芒。向芝田而照烛。惊荣失次。抃舞无阶。臣中谢。伏
惟皇帝陛下珠衡诞瑞。玉斗纵神。出震域以重光。为乾枢
而纂圣。德超启诵。宏孝德以垂衣。明继勋华。宣大明而御
宇。湛恩遐布。惠渥旁敷。欢呼振野以成雷。喜气凝空而作
盖。华夷亿兆。就日瞻云。臣某限以衰迟。兼婴疾恙。仰龙墀
卷九三一 第 1b 页
而洁恳。陪兽舞以无因。遂贡封章。遥陈诚悃。岂谓特隆睿
奖。俯降天章。成行之瑞露葳蕤。联幅之卿云芬郁。捧对而
嵩衡未重。感恩而溟渤非深。鹪鴳至微。乾坤难报。所赐批
答。臣谨已焚香跪受讫。无任荷戴圣恩之至。
** 慰中祥大祥禫制表
臣某顿首顿首言。日月不居。大行皇帝奄及某祥。伏惟皇
帝陛下攀号痛慕。圣情难居。上为宗祧。下徇亿兆。俯全大
礼。永福华夷。臣衰疾所萦。不获随例起居奉慰。无任陨越
奖。俯降天章。成行之瑞露葳蕤。联幅之卿云芬郁。捧对而
嵩衡未重。感恩而溟渤非深。鹪鴳至微。乾坤难报。所赐批
答。臣谨已焚香跪受讫。无任荷戴圣恩之至。
** 慰中祥大祥禫制表
臣某顿首顿首言。日月不居。大行皇帝奄及某祥。伏惟皇
帝陛下攀号痛慕。圣情难居。上为宗祧。下徇亿兆。俯全大
礼。永福华夷。臣衰疾所萦。不获随例起居奉慰。无任陨越
卷九三一 第 2a 页
屏营之至。谨奉表陈慰以闻。
** 慰释服表
臣某顿首顿首言。日月不居。大行皇帝崩背如昨。奄经礼
制。伏惟皇帝陛下攀慕永远。圣情难居。四海臣妾。服制终
礼。瞻天靡及。履地无容。臣伏恨衰疾所萦。不获趋诣阙庭
哀恸。臣无任感咽摧慕之至。谨奉表陈慰以闻。
** 慰册庙号表
臣某言。今月某日。追册大行皇帝尊谥及庙号者。伏惟大
行皇帝应天诞睿。乘运开图。丰沛振衣。功超于汉祖。邠岐
** 慰释服表
臣某顿首顿首言。日月不居。大行皇帝崩背如昨。奄经礼
制。伏惟皇帝陛下攀慕永远。圣情难居。四海臣妾。服制终
礼。瞻天靡及。履地无容。臣伏恨衰疾所萦。不获趋诣阙庭
哀恸。臣无任感咽摧慕之至。谨奉表陈慰以闻。
** 慰册庙号表
臣某言。今月某日。追册大行皇帝尊谥及庙号者。伏惟大
行皇帝应天诞睿。乘运开图。丰沛振衣。功超于汉祖。邠岐
卷九三一 第 2b 页
杖箠。仁迈于周文。考唐尧翊善之名。遵虞舜盛明之号。今
则式崇尊谥。爰美圣功。亿兆咸哀。寰区共感。伏惟陛下悲
缠罔极。孝理万方。仰弓剑以难追。奉册书而增感。普天率
土。哀殒同深。
** 慰启攒表
臣某言。伏承大行皇帝今月某日启攒宫者。哀缠百辟。号
恸六宫。伏惟陛下攀慕哀号。圣情难处。对弓剑而增感。叹
光景以冥怀。臣伏恨衰疾所萦。不获随例哀恸。无任陨越
屏营之至。
则式崇尊谥。爰美圣功。亿兆咸哀。寰区共感。伏惟陛下悲
缠罔极。孝理万方。仰弓剑以难追。奉册书而增感。普天率
土。哀殒同深。
** 慰启攒表
臣某言。伏承大行皇帝今月某日启攒宫者。哀缠百辟。号
恸六宫。伏惟陛下攀慕哀号。圣情难处。对弓剑而增感。叹
光景以冥怀。臣伏恨衰疾所萦。不获随例哀恸。无任陨越
屏营之至。
卷九三一 第 3a 页
** 慰祔庙礼毕表
臣某顿首顿首言。伏承某皇帝祔庙礼毕者。礼重宗禋。序
申昭穆。克遵严祀。永耀神功。(云 云)伏惟陛下顺考礼经。钦
明孝德。正春禘秋尝之典。宗配天奉圣之仪。允集鸿休。永
崇清庙。普天率土。哀慕同深。
** 慰封陵表
臣某顿首顿首言。伏睹大行皇帝陵寝封为某陵者。臣窃
惟大行皇帝吞日协祥。履星应梦。握乾元而启历。拓坤野
卷九三一 第 3b 页
以开基。鄙吴魏之三分。广行恩化。欲华夷之一统。将混车
书。陵寝正名。允符圣德。伏惟陛下纂承事重。追美为先。光
显遗功。辉华盛礼。仰瞻懿躅。稍慰圣情。凡在臣寮。同深哀
慕。
** 慰发引表
臣某言。伏惟大行皇帝灵驾以今月某日发引者。二仪交
感。两曜无光。亿兆衔哀。云霞共惨。臣某诚摧诚咽顿首顿
首。伏惟陛下孝思罔极。圣情难居。望仙驾以渐遥。听薤歌
而增咽。追攀不怠。哀慕难胜。
** 贺登极后听政表
书。陵寝正名。允符圣德。伏惟陛下纂承事重。追美为先。光
显遗功。辉华盛礼。仰瞻懿躅。稍慰圣情。凡在臣寮。同深哀
慕。
** 慰发引表
臣某言。伏惟大行皇帝灵驾以今月某日发引者。二仪交
感。两曜无光。亿兆衔哀。云霞共惨。臣某诚摧诚咽顿首顿
首。伏惟陛下孝思罔极。圣情难居。望仙驾以渐遥。听薤歌
而增咽。追攀不怠。哀慕难胜。
** 贺登极后听政表
卷九三一 第 4a 页
臣某言。伏审今月九日皇帝御明德殿听政者。文物羽仪。
初陈于玉砌。行鹓振鹭。乍列于瑶墀。中外同欢。寰瀛共贺。
臣某诚欢诚跃顿首顿首。伏惟皇帝陛下九天诞圣。七政
纵神。执玉斗而御乾龙。将宁四海。握璿衡而司大象。爰牧
万方。敷启后之文明。懋成王之道德。今则云开碧落。齐瞻
北极之尊。霞散沧溟。共奉大明之照。恩覃有截。惠洽无垠。
臣迹滞芝田。荣逢宝运。悲越吟而自感。趋汉殿以无由。瞻
望尧天。不任抃蹈欢呼激切屏营之至。
卷九三一 第 4b 页
** 慰山陵毕表
臣某言。伏承大行皇帝山陵礼毕者。神宫长闭。仙寝永安。
率土生灵。不任号慕云云。伏惟皇帝陛下追慕不怠。圣情
难居。对马鬣以增悲。攀龙髯而永隔。游衣尚在。仙驾已遥。
追想英威。摧慕何及。臣伏恨衰疾。不获奉慰阙庭。不任号
殒摧咽之至。谨奉表以闻。
** 请不赴山陵表
臣某言。窃承山陵甫毕。皇帝陛下哀慕无穷。欲躬赴陵寝
者。恭闻中旨。实骇人情。凡被照临。莫不惶惑。臣某诚惶诚
恐顿首顿首。伏以皇帝之孝也。法天顺人。缘理制礼。俾生
卷九三一 第 5a 页
灵咸若。而宗庙永安。未闻以弓剑之哀诚。履曾闵之独行。
遽劳警跸。亲奉告修。伏惟皇帝陛下考百王之旧仪。询历
世之成典。特回圣鉴。俯契礼文。遵前古之通规。示后王之
令范。弥彰孝理。以慰万方。臣不任沥恳虔望迫切之至。谨
奉表陈乞以闻。
** 奏于龙兴观醮玉局劄子
右。臣先蒙今年十月二十二日宣。赐旧玉局洞门官舍一
所。并石像老君一座。移在当观。其舍今于殿后讲堂基上
起立功毕。便用安置石像老君。焚修供养。伏以名山大川。
遽劳警跸。亲奉告修。伏惟皇帝陛下考百王之旧仪。询历
世之成典。特回圣鉴。俯契礼文。遵前古之通规。示后王之
令范。弥彰孝理。以慰万方。臣不任沥恳虔望迫切之至。谨
奉表陈乞以闻。
** 奏于龙兴观醮玉局劄子
右。臣先蒙今年十月二十二日宣。赐旧玉局洞门官舍一
所。并石像老君一座。移在当观。其舍今于殿后讲堂基上
起立功毕。便用安置石像老君。焚修供养。伏以名山大川。
卷九三一 第 5b 页
二十四化。春秋常祀。著在旧仪。其玉局化所修常醮。伏请
起天汉元年二月八日。委本府县祇就龙兴观玉局石像
老君前修设。冀免旷阙。以协敬恭。又北邙化在巂州。积年
已来。醮祝皆阙。况居率土之内。宜申咸秩之文。前件二化。
今亦欲就龙兴观一处。与玉局同用。延祝景贶。永福圣朝。
谨举如前。伏听敕旨。
** 贺江神移堰笺
伏睹导江县令黄璟奏。六月二十六日江神移堰事。伏以
大禹浚江。发洪源于龙冢。李冰创堰。分白浪于龟城。导彼
起天汉元年二月八日。委本府县祇就龙兴观玉局石像
老君前修设。冀免旷阙。以协敬恭。又北邙化在巂州。积年
已来。醮祝皆阙。况居率土之内。宜申咸秩之文。前件二化。
今亦欲就龙兴观一处。与玉局同用。延祝景贶。永福圣朝。
谨举如前。伏听敕旨。
** 贺江神移堰笺
伏睹导江县令黄璟奏。六月二十六日江神移堰事。伏以
大禹浚江。发洪源于龙冢。李冰创堰。分白浪于龟城。导彼
卷九三一 第 6a 页
灵津。资乎民用。而涸胫泛肩之誓。表则有常。若怀山沃日
之多。奔腾难制。立虞垫溺。必害蒸黎。昨者夏潦渤兴。狂波
未息。顾岷江之下濑。便逼帝都。当灌口之上游。遽彰神力。
于是震霆嶪地。白雨通宵。驱阴兵而鼓噪连天。簇灵炬而
荧煌达曙。回山展石。巨堰俄成。浸淫顿减于京江。奔蹙尽
移于硖路。仰由圣感。仍假英威。见天地之合符。睹神明之
致祐。编于简册。冠彼古今。叨奉奖私。弥增忭跃。谨奉笺陈
贺以闻。
** 太上洞元灵宝素灵真符序
之多。奔腾难制。立虞垫溺。必害蒸黎。昨者夏潦渤兴。狂波
未息。顾岷江之下濑。便逼帝都。当灌口之上游。遽彰神力。
于是震霆嶪地。白雨通宵。驱阴兵而鼓噪连天。簇灵炬而
荧煌达曙。回山展石。巨堰俄成。浸淫顿减于京江。奔蹙尽
移于硖路。仰由圣感。仍假英威。见天地之合符。睹神明之
致祐。编于简册。冠彼古今。叨奉奖私。弥增忭跃。谨奉笺陈
贺以闻。
** 太上洞元灵宝素灵真符序
卷九三一 第 6b 页
素灵符者。天师翟君乾祐乾元中自黄鹤山溯流入蜀。至
巫山峡。耽玩林泉。周历峰岫。踌蹰岁馀。南至清江。北及上
庸。周旋千馀里。神墟灵迹。岩扃洞室。靡不临眺。一夕。梦真
人长丈馀。素衣华冠。立于层崖之上。俯而视之。若有所命。
君翼日登天尊峰。瞻仰礼谒。果见真人也。俄于天尊手中
得丹书一卷。拜而受之。即素灵符也。按而书用。蠲疴疗疾。
徵魔制灵。驱役鬼神。回尸起死。召置风雨。鞭策虎狼。三峡
之人。大享其惠。天宝中诏入内殿。顺风问道。复还仙都山。
其后平昌段成式与当时朝彦荆郢帅臣咸师奉之。累年
卷九三一 第 7a 页
乃得道而去。有得此符者。传以救人。用之必验。余天复丙
寅岁。请经于平都山。复得其本。编入三洞藏中。冀将来同
好。共知济物之志焉。广成杜光庭序。
** 道德真经元德纂序
道本至无。能生妙有。运至无之道。成妙有之功。其惟太上
老君元元皇帝乎。起于象先。尊为化本。融神亿劫之始。分
灵覆载之中。亭毒万殊。陶钧庶品。由是三皇受命。尚遵淳
一之风。五帝握图。渐散无为之朴。老君虽历代降迹。随时
应机。或为国师。或为宾友。授经传道。以教时君。洎唐虞禅
寅岁。请经于平都山。复得其本。编入三洞藏中。冀将来同
好。共知济物之志焉。广成杜光庭序。
** 道德真经元德纂序
道本至无。能生妙有。运至无之道。成妙有之功。其惟太上
老君元元皇帝乎。起于象先。尊为化本。融神亿劫之始。分
灵覆载之中。亭毒万殊。陶钧庶品。由是三皇受命。尚遵淳
一之风。五帝握图。渐散无为之朴。老君虽历代降迹。随时
应机。或为国师。或为宾友。授经传道。以教时君。洎唐虞禅
卷九三一 第 7b 页
让之初。世道交丧之际。举元凯于野。行四罪于朝。尚贤之
迹既彰。瘅恶之形又举。内虽揖让。外有干戈。人心渐浇。道
朴云散。老君号尹寿子。居于河阳。悯物性之迁讹。恐真宗
之陵替。以为三皇大德。不足以程式后王。五帝常道。不可
以垂训末俗。撮重元奥义。著道德二篇。欲明道无为也。因
德以显之。德有用也。因道以明之。资立言以畅无言。因理
本而宏妙本。为理身理国之要。乃至精至极之宗。以授于
舜。非谓绝仁义圣智。在乎抑浇诈聪明。将使君君臣臣。父
父子子。见素抱朴。泯合于太和。体道复元。自臻于忠孝。世
迹既彰。瘅恶之形又举。内虽揖让。外有干戈。人心渐浇。道
朴云散。老君号尹寿子。居于河阳。悯物性之迁讹。恐真宗
之陵替。以为三皇大德。不足以程式后王。五帝常道。不可
以垂训末俗。撮重元奥义。著道德二篇。欲明道无为也。因
德以显之。德有用也。因道以明之。资立言以畅无言。因理
本而宏妙本。为理身理国之要。乃至精至极之宗。以授于
舜。非谓绝仁义圣智。在乎抑浇诈聪明。将使君君臣臣。父
父子子。见素抱朴。泯合于太和。体道复元。自臻于忠孝。世
卷九三一 第 8a 页
儒不知。以为老君之道。弃仁义。隳礼智。非立教之大方。且
夫至仁合天地之德。至义合天地之宜。至乐合天地之和。
至礼合天地之节。至智合天地之辨。至信合天地之时。宏
淳一之源。成大同之化。混合至道。归仁寿之乡。固不在乎
踶跂雍容。喔咻蹩躠。然后谓之仁义等也。故仲尼亚圣。皆
默而得之。隳体黜聪。遗形去智。超乎物表。永为真人。非末
学小儒之所知也。绵夏商周汉数千百年。焕乎与日月齐
光。巍乎与乾坤并运。虽百家诠注。偫彦校扬。挹之弥深。酌
之不竭。行之于国。刑措而太平。修之于身。神全而久视。拊
夫至仁合天地之德。至义合天地之宜。至乐合天地之和。
至礼合天地之节。至智合天地之辨。至信合天地之时。宏
淳一之源。成大同之化。混合至道。归仁寿之乡。固不在乎
踶跂雍容。喔咻蹩躠。然后谓之仁义等也。故仲尼亚圣。皆
默而得之。隳体黜聪。遗形去智。超乎物表。永为真人。非末
学小儒之所知也。绵夏商周汉数千百年。焕乎与日月齐
光。巍乎与乾坤并运。虽百家诠注。偫彦校扬。挹之弥深。酌
之不竭。行之于国。刑措而太平。修之于身。神全而久视。拊
卷九三一 第 8b 页
几挥柄。时有其人。宏农强思齐。字默越。濛阳人也。幼栖元
关。早探妙旨。丱岁侍先师京金仙观。讲论大德。赐紫全真。
居葛仙中宫。读颂之馀。服勤不怠。绰有声称。为时所推。僖
宗皇帝顺动六飞。驻跸三蜀。五月应天节。默起祝寿行殿。
宠赐紫衣。高祖神武皇帝应历开图。配天立极。二月寿春
节。允承明命。赐号元德大师。奕世栖心。皆洽光宠。羽衣象
简。其何盛欤。每探讨幽元。发挥流俗。期以谭讲之力。少报
圣明之恩。手缵所讲道德二经。疏采诸家之善者。明皇御
注为宗。盖取乎文约而义该。词捷而理当者。勒成二十卷。
关。早探妙旨。丱岁侍先师京金仙观。讲论大德。赐紫全真。
居葛仙中宫。读颂之馀。服勤不怠。绰有声称。为时所推。僖
宗皇帝顺动六飞。驻跸三蜀。五月应天节。默起祝寿行殿。
宠赐紫衣。高祖神武皇帝应历开图。配天立极。二月寿春
节。允承明命。赐号元德大师。奕世栖心。皆洽光宠。羽衣象
简。其何盛欤。每探讨幽元。发挥流俗。期以谭讲之力。少报
圣明之恩。手缵所讲道德二经。疏采诸家之善者。明皇御
注为宗。盖取乎文约而义该。词捷而理当者。勒成二十卷。
卷九三一 第 9a 页
庶乎览之易晓。传之无穷。后之学者。知强君之深意焉。乃
题曰太上老君道德经元经纂疏。乾德二年庚辰降圣节
戊申日。广成先生光禄大夫尚书户部侍郎上柱国蔡国
公杜光庭序。
** 太上洞神太元河图三元仰谢仪序
经曰。河图仰谢之法。学道之士。常能行之。度洪灾之劫。升
为种民。若兵戈水火。旱潦螟蝗。星辰变怪。天地易常。山摧
川涸。日月薄蚀。风霜不时。雷电害物。妖气作沴。鬼邪惑众。
卷九三一 第 9b 页
四境不宁。猛鸷为暴。若帝王国主不安。及疾厄灾异。至于
民间危急。当告谢天地。元感穹旻。乃可解度耳。天道悯物。
元圣流慈。太上出河洛龟龙之书。青文绿甲之字。以授帝
王。此盖教民致福谢过。度厄解灾之法也。行之则上合天
道。举无不应矣。三元仰谢斋。用壬辰癸巳之日。戌亥之时。
戌亥为天门。蛇对于枢。知变即成龙。龙当其机。识化即入
道。戌亥者天门之津涂。辰巳者龙蛇之枢机也。感悟求真。
必由斯日。故用辰巳日也。壬者阳气所生。太乙之位也。故
戌亥时升坛告谢。子时阳气通生之首也。道法执象导物。
伏鬼制神。御天统人。以十二辰为用。立德于子。表成于丑。
民间危急。当告谢天地。元感穹旻。乃可解度耳。天道悯物。
元圣流慈。太上出河洛龟龙之书。青文绿甲之字。以授帝
王。此盖教民致福谢过。度厄解灾之法也。行之则上合天
道。举无不应矣。三元仰谢斋。用壬辰癸巳之日。戌亥之时。
戌亥为天门。蛇对于枢。知变即成龙。龙当其机。识化即入
道。戌亥者天门之津涂。辰巳者龙蛇之枢机也。感悟求真。
必由斯日。故用辰巳日也。壬者阳气所生。太乙之位也。故
戌亥时升坛告谢。子时阳气通生之首也。道法执象导物。
伏鬼制神。御天统人。以十二辰为用。立德于子。表成于丑。
卷九三一 第 10a 页
慎衰于寅。戒败于卯。运智虑于辰。用消息于已。救倾于午。
即安于未。防乱于申。开大于酉。归根于戌。太平于亥。归根
则阴气尽。太平则阳气升。道运则阳升。水柔则道合。故壬
癸为胜。顺阳合道故也。急有祈谢。未及壬辰日者。寅以慎
衰。午以救倾。戌以归根。此三辰日。时急亦可用。合天道矣。
苟能丹苦感彻。必契神明者。馀日无爽。不拘于此矣。未斋
三日。洒扫内外。禁绝庶事。约饬僚友。惟务精严。一心营备。
无忘谨敬也。
卷九三一 第 10b 页
** 道德真经广圣义序
序曰。珠韬玉札云。太上老君降迹行教。远近有四。其一。历
劫禀形。随方演化。即千二百号百八十名。散在诸经。可得
徵验矣。其二。此劫开皇之始。运道之功。孕育乾坤。胞胎日
月。为造化之本。天地之根。播气分光。生成品汇。自五太之
首。逮殷周之前。为帝王师。代代应见。即郁华录图。广成尹
寿。因机表号是也。三皇迭往。五帝不归。云纪龙师。时迁数
革。鸟官火运。川逝风移。步骤不同。浇淳渐变。虽揖让斯在。
而干戈屡兴。阪泉有剪戮之师。丹浦有专征之旅。智诈行
而太朴隐。仁爱显而孝慈生。元默希夷。日以寝薄。陶唐以
卷九三一 第 11a 页
耄昏厌位。虞舜以历试登庸。忧轸万方。服勤庶政。老君号
尹寿子。居于河阳。以道德真经降授于舜。经之旨也。道以
无为居先。德以有称为次。亦犹三皇之书。言大道也。五帝
之书。言常道也。其下薄裁非之义。节兼爱之仁。损俯仰之
礼。挫铦巧之智。斥用兵之暴。抑谲诈之谋。使人复朴还淳。
以无为无事为理。舜虽力而行之。窜凶举相。明目达聪。敦
睦九族。平章百姓。而恬和清静之道。莫能致也。故禹汤之
后。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大道既隐。元化不流。礼
乐滋繁。政刑大用矣。其三。老君以商阳甲子代降神寓胎。
尹寿子。居于河阳。以道德真经降授于舜。经之旨也。道以
无为居先。德以有称为次。亦犹三皇之书。言大道也。五帝
之书。言常道也。其下薄裁非之义。节兼爱之仁。损俯仰之
礼。挫铦巧之智。斥用兵之暴。抑谲诈之谋。使人复朴还淳。
以无为无事为理。舜虽力而行之。窜凶举相。明目达聪。敦
睦九族。平章百姓。而恬和清静之道。莫能致也。故禹汤之
后。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大道既隐。元化不流。礼
乐滋繁。政刑大用矣。其三。老君以商阳甲子代降神寓胎。
卷九三一 第 11b 页
武丁之年。诞生于亳。即今真源县九龙井太清宫是其地
也。或隐或显。潜化偫方。当周昭王癸丑之年。以此二经授
关令尹喜。传于天下。世得而闻焉。其四。将化流沙。与尹喜
期会于西蜀青羊之肆。示现降生。即昭王丁巳之年也。此
道德经自函关所授。累代尊行。哲后明君。鸿儒硕学。诠疏
笺注。六十馀家。则有节解上下内解上下想尔二卷。河上
公章句严君平指归十四卷。山阳王弼注。南阳何晏。河南
郭象。颖川钟会。隐士孙登。晋仆射太山羊祜。沙门罗什。沙
门图澄。沙门僧肇。梁隐居陶宏景。范阳卢裕。草莱臣刘仁
也。或隐或显。潜化偫方。当周昭王癸丑之年。以此二经授
关令尹喜。传于天下。世得而闻焉。其四。将化流沙。与尹喜
期会于西蜀青羊之肆。示现降生。即昭王丁巳之年也。此
道德经自函关所授。累代尊行。哲后明君。鸿儒硕学。诠疏
笺注。六十馀家。则有节解上下内解上下想尔二卷。河上
公章句严君平指归十四卷。山阳王弼注。南阳何晏。河南
郭象。颖川钟会。隐士孙登。晋仆射太山羊祜。沙门罗什。沙
门图澄。沙门僧肇。梁隐居陶宏景。范阳卢裕。草莱臣刘仁
卷九三一 第 12a 页
会。吴郡徵士顾欢。松灵仙人晋人河东裴楚思。秦人京兆
杜弼。宋人河南张凭。梁武帝。梁简文帝。清河张嗣。梁道士
臧元静。梁道士孟安排。梁道士孟智周。梁道士窦略。陈道
士诸糅。隋道士刘进喜。隋道士李橎。唐太史令傅奕。唐嵩
山道士魏徵。法师宗文明。仙人胡超。道士安邱。道士尹文
操。法师韦录。道士王元辩。谏议大夫肃明观主尹愔。道士
徐邈。直翰林道士何思远。衡岳道士薛季昌。洪源先生王
鞮。法师赵坚。太子司议郎杨上善。吏部侍郎贾至。道士车
弼。任真子李荣。成都道士黎元兴。太原少尹王光庭。道士
杜弼。宋人河南张凭。梁武帝。梁简文帝。清河张嗣。梁道士
臧元静。梁道士孟安排。梁道士孟智周。梁道士窦略。陈道
士诸糅。隋道士刘进喜。隋道士李橎。唐太史令傅奕。唐嵩
山道士魏徵。法师宗文明。仙人胡超。道士安邱。道士尹文
操。法师韦录。道士王元辩。谏议大夫肃明观主尹愔。道士
徐邈。直翰林道士何思远。衡岳道士薛季昌。洪源先生王
鞮。法师赵坚。太子司议郎杨上善。吏部侍郎贾至。道士车
弼。任真子李荣。成都道士黎元兴。太原少尹王光庭。道士
卷九三一 第 12b 页
张惠超。龚法师。通义郡道士任太元。道士冲虚先生殿中
监申甫。岷山道士张君相。道士成元英。汉州刺史王真。道
士符少明。元宗皇帝所注道德上下二卷。即今所广疏矣。
所释之理。诸家不同。或深了重元。不滞空有。或溺推因果。
偏执三生。或引合儒宗。或趣归空寂。莫不并探骊室。竞掇
珠玑。俱陟钟山。争窥圭瓒。连城在握。照乘盈怀。敷宏则光
粲缣缃。演畅则䌽文编简。语内修则八琼玉雪。雰霭于丹
田。九转琅膏。晶荧于绛阙。尽六气回环之妙。臻五灵夹辅
之功。忘之于心。息之于踵。得无所得。而了达化元矣。语品
监申甫。岷山道士张君相。道士成元英。汉州刺史王真。道
士符少明。元宗皇帝所注道德上下二卷。即今所广疏矣。
所释之理。诸家不同。或深了重元。不滞空有。或溺推因果。
偏执三生。或引合儒宗。或趣归空寂。莫不并探骊室。竞掇
珠玑。俱陟钟山。争窥圭瓒。连城在握。照乘盈怀。敷宏则光
粲缣缃。演畅则䌽文编简。语内修则八琼玉雪。雰霭于丹
田。九转琅膏。晶荧于绛阙。尽六气回环之妙。臻五灵夹辅
之功。忘之于心。息之于踵。得无所得。而了达化元矣。语品
卷九三一 第 13a 页
證也。则摆落细尘。超登上秩。游八外而放旷。指三境而跻
升。蹈太乙之位矣。而总内外之要。兼人天之能者。未有其
伦。我开元至道昭肃孝皇帝降神龙变。接统象先。戡内难
以乘乾。咨中兴而御极。无为在宥。四十五年。汾水襄城。靡
劳辙迹。具茨大隗。自得朋游。廓八溟为仁寿之庭。普万宇
为华胥之国。至道至德。超哉明哉。钦若尊经。本朝家教。象
系不足以拟议。风雅不足以指陈。横亘古今。独立宇宙。虽
诸家染翰。未穷众妙之门。多士研精。莫造重元之境。凝旒
多暇。属想有归。躬注八十一章。制疏六卷。内则修身之本。
升。蹈太乙之位矣。而总内外之要。兼人天之能者。未有其
伦。我开元至道昭肃孝皇帝降神龙变。接统象先。戡内难
以乘乾。咨中兴而御极。无为在宥。四十五年。汾水襄城。靡
劳辙迹。具茨大隗。自得朋游。廓八溟为仁寿之庭。普万宇
为华胥之国。至道至德。超哉明哉。钦若尊经。本朝家教。象
系不足以拟议。风雅不足以指陈。横亘古今。独立宇宙。虽
诸家染翰。未穷众妙之门。多士研精。莫造重元之境。凝旒
多暇。属想有归。躬注八十一章。制疏六卷。内则修身之本。
卷九三一 第 13b 页
囊括无遗。外即理国之方。洪纤毕举。宸藻遐布。夺五云之
华。天光焕临。则两曜之色固可以季仲十翼。辉映二南。若
亲禀于元元。信躬传于太上。冠九流而首出。垂万古而不
刊。则大风赤雁之歌。诚难接武。典论金楼之作。讵可同年。
但以疏注之中。引经合义。周书鲁史。互有发明。四始漆园。
或申属类。后学披卷。多瞢本源。辄采摭众书。研寻篇轴。随
有比况。咸得备书。纂成广圣义三十卷。大明在上。而爝火
不休。巨泽溥天。而灌浸不息。诚不知量。粗备阙文。天复元
年龙集辛酉九月十六日甲子序。
华。天光焕临。则两曜之色固可以季仲十翼。辉映二南。若
亲禀于元元。信躬传于太上。冠九流而首出。垂万古而不
刊。则大风赤雁之歌。诚难接武。典论金楼之作。讵可同年。
但以疏注之中。引经合义。周书鲁史。互有发明。四始漆园。
或申属类。后学披卷。多瞢本源。辄采摭众书。研寻篇轴。随
有比况。咸得备书。纂成广圣义三十卷。大明在上。而爝火
不休。巨泽溥天。而灌浸不息。诚不知量。粗备阙文。天复元
年龙集辛酉九月十六日甲子序。
卷九三一 第 14a 页
** 天坛王屋山圣迹序
国家保安宗社。金箓籍文。设罗天之醮。投金龙玉简于天
下名山洞府。谨按道藏龟山白玉上经。具列所在去处。十
大洞天内一王屋山。清虚小有之洞。周回万里。在洛京西
北王屋县。仙人王真人治之。传曰。黄帝于元年正月甲子。
列席于王屋山。清斋三日。登山至顶。于琼林台祷上帝破
蚩尤。遂敕王母降于天坛。母既降。黄帝亲供侍焉。王母乃
召东海青童君。召九天元女。授与破蚩尤之策。黄帝依命。
卷九三一 第 14b 页
杀蚩尤于冀。天下乃无不克。海内安然。王母遣西方白虎
之神。赐黄帝元羽之衣。乃命帝会于孤竹之野。帝钦命斋
戒。严驾而行。既至孤竹。见空中千乘万骑。或有了髻青衣
童子数百人。或五䌽羽服。或乘飞龙。或乘飞虎。或乘鸾鹤。
或执珠幢锦伞霓旌绛节。或持如意九曲几。及前后歌舞
妓乐。不可名状。俄见宝车一乘。驾五色斑龙九头。上有羽
盖九重。中有仙女一人。衣黄裳。戴金冠。隐隐而至。左右侍
从有仙童一人。谓帝曰。此西王母也。帝接至。母令仙童二
人命帝坐。贺帝曰。圣躬安。天下宁矣。久即戎事。得无劳乎。
帝谢曰。赖上帝厚恩。圣母谕教。得宁天下。岂敢称功乎。母
之神。赐黄帝元羽之衣。乃命帝会于孤竹之野。帝钦命斋
戒。严驾而行。既至孤竹。见空中千乘万骑。或有了髻青衣
童子数百人。或五䌽羽服。或乘飞龙。或乘飞虎。或乘鸾鹤。
或执珠幢锦伞霓旌绛节。或持如意九曲几。及前后歌舞
妓乐。不可名状。俄见宝车一乘。驾五色斑龙九头。上有羽
盖九重。中有仙女一人。衣黄裳。戴金冠。隐隐而至。左右侍
从有仙童一人。谓帝曰。此西王母也。帝接至。母令仙童二
人命帝坐。贺帝曰。圣躬安。天下宁矣。久即戎事。得无劳乎。
帝谢曰。赖上帝厚恩。圣母谕教。得宁天下。岂敢称功乎。母
卷九三一 第 15a 页
乃命饮。筵上花果[:#AS-82F9:⿰樽]罍。器皿光赫。大小各异。而不能辩其
一焉。复遣仙女宋妙英歌万年长生之曲。歌罢。母赐帝茹
芝数枚。食之不饥不渴。又赐修真七昧之书。授讫。母冲天
而去。后三载。于八月一日。母遣西方白虎之神为使。命黄
帝。时在大隗山受母命。帝即斋戒至洛阳。帝自白波涉渡。
至王屋。清斋三日。登山。即八月十五日。至顶上祝香祷焉。
俄而西方天香馥郁。自天而下。遍闻山谷。青鸟先至。帝曰。
阿母降矣。俄而见空中千乘万骑。一如孤竹之仪。既降天
坛。帝列席下。见仙众羽服冠简。环佩履舄。帝乃频顾之。母
一焉。复遣仙女宋妙英歌万年长生之曲。歌罢。母赐帝茹
芝数枚。食之不饥不渴。又赐修真七昧之书。授讫。母冲天
而去。后三载。于八月一日。母遣西方白虎之神为使。命黄
帝。时在大隗山受母命。帝即斋戒至洛阳。帝自白波涉渡。
至王屋。清斋三日。登山。即八月十五日。至顶上祝香祷焉。
俄而西方天香馥郁。自天而下。遍闻山谷。青鸟先至。帝曰。
阿母降矣。俄而见空中千乘万骑。一如孤竹之仪。既降天
坛。帝列席下。见仙众羽服冠简。环佩履舄。帝乃频顾之。母
卷九三一 第 15b 页
曰。帝何为哉。帝曰。恐左右不谨。母曰。帝何不实耶。帝乃实
对。母曰。天上之服。非人间之有。此衣非朝礼星辰国王父
母。不可服焉。帝曰。朕南面承尊。不敢以羽衣赐人臣。母曰
善。羽衣不拜帝王者。自此始也。帝欲设食。母止之。谓帝曰。
吾之仙众。不饥不渴。岂欲造人间之馔乎。王母戒帝曰。设
欲供养神仙上界星辰日月。但择吉日。筑坛场。设净席。布
香灯花果而已。如无。用清水药苗代之。馀皆不可。言毕。王
母赐帝碧霞之浆。赤精之果讫。王母冲天而去。自此每年
八月十五日。四方善士云集于此山。此日亦系清虚宫中
对。母曰。天上之服。非人间之有。此衣非朝礼星辰国王父
母。不可服焉。帝曰。朕南面承尊。不敢以羽衣赐人臣。母曰
善。羽衣不拜帝王者。自此始也。帝欲设食。母止之。谓帝曰。
吾之仙众。不饥不渴。岂欲造人间之馔乎。王母戒帝曰。设
欲供养神仙上界星辰日月。但择吉日。筑坛场。设净席。布
香灯花果而已。如无。用清水药苗代之。馀皆不可。言毕。王
母赐帝碧霞之浆。赤精之果讫。王母冲天而去。自此每年
八月十五日。四方善士云集于此山。此日亦系清虚宫中
卷九三一 第 16a 页
孝校功行仙籍于此山也。又真诰云。元元帝时命四海龙
神所修天下十大洞天。用疆鼓之石。重重相謺。于此尚存
焉。又上方院者。即上访院也。昔轩辕黄帝访寻四山。故曰
上访院。后司马承祯改作上方院焉。唐睿宗皇帝时。玉真
公主于金仙观修道。今即灵都观是也。帝幸真元金仙二
观。与西京相对。出元武门。渡大河至东章村。为之曰东章
驿。敕东济源县南河清县西邵源县北阳城县四县界分
巡护金仙贞元二观。王屋山自轩辕黄帝后。至晋南岳魏
夫人。上帝迁号。敕小有洞主王子登下教魏华。存于小有
神所修天下十大洞天。用疆鼓之石。重重相謺。于此尚存
焉。又上方院者。即上访院也。昔轩辕黄帝访寻四山。故曰
上访院。后司马承祯改作上方院焉。唐睿宗皇帝时。玉真
公主于金仙观修道。今即灵都观是也。帝幸真元金仙二
观。与西京相对。出元武门。渡大河至东章村。为之曰东章
驿。敕东济源县南河清县西邵源县北阳城县四县界分
巡护金仙贞元二观。王屋山自轩辕黄帝后。至晋南岳魏
夫人。上帝迁号。敕小有洞主王子登下教魏华。存于小有
卷九三一 第 16b 页
清虚宫中。四十七真受学道毕。南岳灵官仙众。自清虚宫
迎夫人赴南岳衡山司命之任矣。盖天地不言。须凭集文
籍。开示古传实迹。今录圣境。真元混沌未分。道气包含妙
本。阴阳既判。真形出见。元经著为图经。俾来者知所自云。
迎夫人赴南岳衡山司命之任矣。盖天地不言。须凭集文
籍。开示古传实迹。今录圣境。真元混沌未分。道气包含妙
本。阴阳既判。真形出见。元经著为图经。俾来者知所自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