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吴筠(一)
吴筠(一) 第 28a 页
钦定全唐文卷九百二十五

吴筠(一) 第 1a 页

* 吴筠(一)


筠。鲁中儒士。举进士不第。乃入嵩山依潘师正为道士。传
正一之法。元宗闻其名。遣使徵之。令待诏翰林。天宝中。李
林甫杨国忠用事。坚求还山。不许。乃诏于岳观别立道院。
禄山将乱。求还茅山。许之。终于越中。

** 思还淳赋

伊太素之元风。迨羲轩而寖隐。虽朴散以成器。暨唐虞而
吴筠(一) 第 1b 页
未泯。淳化日以沦亡。及殷周而殆尽。唯挺生之尼父。睹浇
漓而致悯。乃修诗书制礼乐以救崩隤。将驱末驾以旋轸。
元元适彼流沙。遗道德于关尹。信文约而义赜。俾浮竞以
返本。固天运之推迁。虽圣人亦不能扶其颠陨。五霸既没。
七雄交驰。爰至暴秦。儒残道隳。皇汉底定。人怀缉熙。孝文
御宇。所向无为。刑法几措。欢心秉彝。孝武好夫征伐。亦兼
崇于典仪。虽纯懿未举。而文章载施。元成懦弱。政教陵迟。
彼苍生息肩之日。在世祖中兴之时。何孝明之匪德。为祅
梦之所眩。创戎神之祠宇。遵恍惚之妄见。始涓涓于滥觞。
终浩瀚以流羡。历三国而犹徵。更五胡而大建。华夏之礼
吴筠(一) 第 2a 页
废。边荒之风扇。沴气悖以兴行。人心飒以倾变。遂侮君亲。
蔑彝宪。瞢跣贵。簪裾贱。事竭思以徼福。劣含疑而惧谴。上
发迹于侯王。下无劳于奖劝。尊赑尸[:#AS-FBEE:●]贝之金狄。列峥嵘
之紫殿。伐千亩之竹。不足纪荒唐寓言。倾九府之财。焉能
充悃款诚愿。于是宝树琼轩。淩云照日。鉴锽窈窕。不可谈
悉。越章华之宏壮。罗区宇而比栉。栋宇以来。未有俦匹。重
贝叶讹谬。轻先王典籍。钦刑残鄙夫。宴广厦精室。使白屋
终劳。缁门永逸。自国至家。祈虚丧实。虔而是者。则绐之以
嘉祥。沮而非者。则欺之以罪疾。故中智以下。助成其奸宄
吴筠(一) 第 2b 页
之术。可谓至真隐。大伪出。所以㜸党妖徒。此焉游息。储不
因耕。衣不俟织。诱施冒货。鲸吞蚕食。若蛟螭之在水。犹豺
豹之附翼。罔不假小善以外慈。藏深邪而内贼。岂止一时
之封豕。乃为万代之蟊贼。足使宵人得意而傲睨。上士伤
心而悯默。于戏。天道乎。人事欤。天道远而难晓。人事近而
可详。虽孽自天启。亦祅由人彰。斯乃钟刘石之两羯。偶符
姚之二羌。凭胡书之诙谲。资汉笔以阐扬。道安讨论于河
洛。惠远润色于江湘。图澄挟术以鼓舞。罗什聚徒以张皇。
迹无徵于班马。理唯窃于老庄。褒蛮陬为中土。贬诸夏为
偏方。

吴筠(一) 第 3a 页

务在乎噬儒吞道。抑帝掩王。夺真宰之柄。操元化之纲。自
古初以逮今。未有若斯之弊。逆天暴物。干纪乱常。爰自晋
宋。迄于齐梁。靡不兴之者灭。废之者昌。竟流遁而不返。终
取悔以危亡者。其故何哉。盖蓼虫忘辛。习其久玩。将助其
理。反增其乱。若运穷数极。则君悟臣断。亿兆不谋而密移。
神祇应感而冥赞。山川为之澄穆。日月为之炳焕。自然朝
思文明。野冀贞观。譬层冰之坚积。非阳春不能使之剖泮。
当是时也。太上有命。爰徵万灵。敕司奸以纠慝。遣执法以
吴筠(一) 第 3b 页
详刑。五帝合符。三皇同征。乃命天将。总天丁。伐天鼓。扬天
旌。挥金镶。掷火铃。使列缺。激迅霆。出昭旷。入杳冥。捕无影。
搜无声。获妖师。歼氛兵。正太阶。埽欃枪。荡遗祅于千载。流
惠泽于八纮。班师下土。功归上清。然后人伦可以顺化。神
道可以永贞。变讹僻之俗。为雍熙之氓。伫淳风之克复。吾
乃鼓腹击壤于岩坰。吟咏柏皇与骊连大庭而已矣。

** 岩栖赋

感元圣之垂训。悟已亲而名疏。言可放而从默。身应卷而
勿舒。爱鹪鹩之巢林。在一枝而有馀。性所悦而难违。托兹
山以结庐。果栖迟而我惬。即逍遥之灵墟。观其缭崇峦。横
吴筠(一) 第 4a 页
峻谷。激泌泉。罗森木。后巍峨以萦纡。前参差而耸伏。追阴
壑之夏凉。偃阳阳崖之冬燠。美劲节于松筠。玩幽芳于兰
菊。虚籁清耳。閒云莹目。因海鹤以警夜。任鹍鸡以知旭。虑
静于无扰。神恬于寡欲。于是歌考槃于诗人。讽嘉遁于大
易。远浮俗之艰险。消毁誉之损益。蹈方外之坦途。信可免
于兢惕。既即阴以息影。由不行而灭迹。虽区中之末计。实
世表之长策。人所弃而已收。故处约而恒适。览无见以收
视。听无声以黜聪。和非专于旨酒。乐奚必于丝桐。焚清香
以鍊气。启玉检而击蒙。期遣滞于昭旷。庶近真于感通。鉴
吴筠(一) 第 4b 页
太虚之有象。覆妙用之非空。朝天甚简。采药多暇。形犹资
于吐纳。意已迸于将迓。知道无废兴。而物有存谢。故挹生
本而常生。体化宗而不化。萧萧绝尘。谁与为邻。迹远而朋
游益广。机忘而鸟兽可驯。韵靡叶于当时。心常依于古人。
仰由皓之逸轨。咏羲农之化淳。师黄老之元奥。友松乔之
道真。惭无功之逮物。良独善于吾身。祇所幸其自得。敢韬
精于隐沦。

** 登真赋

悟世促而道永。知名疏而体亲。遂忘机而灭迹。方鍊骨而
吴筠(一) 第 5a 页
清神。道不予欺兮感通象罔。天必我鉴兮保合元真。阴滓
落而形超。阳灵全而羽化。惟九仙之奕奕。降八景而来迓。
何霓旌之悠扬。吾其整此霄驾。持造化之系。出存亡之表。
远四野之冥冥。近三辰之皎皎。涉虚寥之浩旷。觉宇宙之
卑湫。龙鸾竦兮。升我于元都。流玉音于至寂。散金光于太
无。星官后从。云将前驱。使八威于六领。荡遗祅于天衢。麾
百魔以震伏。总万灵以游娱。翠旄纷纷兮。拂重霄而淩厉。
入阊阖之九关。过太微而一憩。倚华盖而招真。登紫庭而
谒帝。饮予以沆瀣。乐予以元钧。左盼夫郁仪。右瞻乎结璘。
吴筠(一) 第 5b 页
信巍巍以荡荡。肃肃而振振。享宴斯彻。遨嬉未已。泛匏河
之广流。搴析木之芳蕊。灵香霭而八冲。宝云沓而四起。谅
兹境之足悦。乃此情之匪留。扬玉轮以径进。更冉冉而上
浮。控三气而高举。何万夫之足越。觐元始于玉晨。谒虚皇
于金阙。真朋森而无算。咸顾予以致悦。于是凝而为有。散
而为宗。见不以察。闻不以聪。视极于无际。听周于无穷。动
不因心。飞不假翼。与浩劫而灵长。视万椿为一息。或跻绮
合之榭。或宴圆华之房。蹑太汉之清迥。弄明霞之焜煌。仰
瑶岭之嵯峨。俯碧津之汤汤。罗绛树之杳蔼。激神风之琳
吴筠(一) 第 6a 页
琅。何至乐之靡极。永逍遥以为常。

** 洗心赋

尝甄道以谋己。考往哲之所经。资忠孝与仁义。保存殁之
令名。伊周功格于皇天。孔墨道济于生灵。始崇崇于可久。
终寂寂而何成。唯闻松乔之高流。超乎世表以永贞。意禀
受之使然。固修炼之所得。奚稽疑以究理。庶髣髴乎遗则。
斯乃御太易之祖先。体虚和之宗极。出变化之机范。离阴
阳之动息。知成我者神。则我者人。神符性以契道。人应情
以丧真。彼昭然而独见。乃萧邈以殊伦。故能积精微而显
吴筠(一) 第 6b 页
著。乘一气以日新。昔予感夫前修。良反俗于壮齿。捐区中
之末驾。骋方外之逸轨。收当世之所遗。贱时人之所伟。俯
沧海以渊澹。仰赤霄以耸峙。人耽厚味与华饰。吾不知其
所美也。于是远尘境。栖云岑。洁其形。清其心。方冀睹杳冥
之状。闻虚寂之音。真人居高以流惠。正气无远而见寻。鉴
双景之皎皎。翼万灵之森森。莹丹宫之神光。漱玉池之灵
液。修五纬以飞奔。蹈七元而纵历。阳晶煜以景萃。阴滓涣
而冰释。体因用而弥和。心有存而转寂。味元旨以永日。讽
灵篇以自怡。虽天路之辽夐。庶通感而可期。何逆虏之干
吴筠(一) 第 7a 页
纪。集兵戈于洛师。畏巢焚以鸟逝。聿投迹于江湄。忧虞匪
遑于专静。吾道于是乎中亏。使清虚恬淡乖其致。为垢浊
喧嚣之所欺。遂荏苒以忘返。将十年而迨兹。惜流光之不
驻。鉴华发以兴悲。噫嗟进有驰车升邱之难。退有转规入
谷之易。萦尘务以汨没。皆近习之所致。徇人情之所取。必
神道之我弃。理无往而不复。思挺然以释累。洿可以洗。浊
可以澄。俾疏堕之情废。则精勤之思兴。代甘芳以淳淡。易
浮荡以虚凝。合抱生于毫末。履霜至于坚冰。孰谓希夷之
无物。吾必知恍惚之可凭也。乃复拂衣长林。从其夙尚。近
吴筠(一) 第 7b 页
宗仙经。远禀真匠。机已忘而气正。战复胜而神王。庶斯道
之有恒。喜勿药于无妄。夫造物者结虚而为实。致道者反
粗而至精。所以齐天地之悠远。叶日月之昭明。哀众人沦
胥以徂谢。吾方独务于长生。

** 庐山云液泉赋(并序)


筠所居之东岭。其侧有泉。洪纤如指。冬夏若一。山少凡石。
至多云母。其水色白。味甘且滑。此则云母滋液所致。因名
云液之泉。乃结宇其旁。引于轩庑之下。既饮既漱。永玩无
斁。今兹夏季不雨。至于十月。江河耗。井涧涸。此泉泠泠。不
吴筠(一) 第 8a 页
减平昔。懿其若是。爰以作赋。

坤元孕气。潜畅成泉。冠五行之首。为万物之先。爰有清流。
出此山侧。处蒙险而难知。犹井渫之不食。我搜灵秘。载披
载登。见其地僻至洁。源深有恒。冱寒不为之损。暑雨不为
之增。乃考室就饮。而乐在枕肱。甘侔元玉之膏。滑乃云华
之液。疚可蠲。生可益。引充狎玩。惟意所适。悬之则洁素。壅
之则澄碧。昼浮光以悠扬。夜含响以浙沥。阴阳为灾。水旱
失节。不雨炎夏。暨乎元月。汪汪洪波久已竭。耿耿瀑布今
亦绝。挫江湖之浩荡。沈涧谷之微劣。斯泉秉彝。毫纤无亏。
吴筠(一) 第 8b 页
虽远不沾惠。而近有所滋。彼漰霈于畴日。岂不惭涓涓于
此时。夫醴泉无源而易涸。丹溜乍见而难挹。曷若止以为
鉴。酌焉取给。何异神仙之瀵。帝台之浆。涌异域之表。湛无
人之乡。兹亦标奇于绝境。真可谓灵而长者也。

** 竹赋

惟神灵之播育。何备物之实繁。伟兹竹之标挺。得造化之
清源。契道合虚。表贞示节。叶森散以翠错。茎鲜修而琼洁。
尔其和风流畅。万汇昭陈。扬葩煜其密苑。荑柳蔼于通津。
不郁馥以启曜。但葳蕤而有筠。亦未之为异也。至如杀气
吴筠(一) 第 9a 页
淩厉。凝霜萧瑟。览平楚之苍茫。窥众林其如失。冒冰霜之
涸冱。逾青荧以郁密。则殊可重焉。故诗曰如苞。书称厥贡。
猗兹淇园。美彼云梦。昔在轩后。肇官阴阳。俾伶伦于嶰谷。
伐修竹之珍篁。裁六律以协气。调八风而顺常。然后成竽
籥以备乐。其声滥而弥长。笙镛以间。鸟兽跄跄。谅自然之
纯粹。曷偫材之可方。若乃渭川千亩。山阳数林。会稽方润
于碧玉。罗浮比色于黄金。上黕黕以云翳。下泠泠而风吟。
祛赫曦之燠景。纳凄清之凉阴。王子所以啸咏。嵇生为之
幽寻。召嘉宾及令友。畅醁酝与鸣琴。美游盘之逸趣。清寂
吴筠(一) 第 9b 页
寞之远心。若乃夹沧江。倚丹崿。蓄水雾之沈沈。摇岩烟之
漠漠。湘有挥涕之感。楚谣兴防露之作。或挺鼓吹之嵚崟。
或垂天门之旁薄。皆鸾凤之所翔集。孔翠之所栖托。岂独
婵娟于广漠之壤。亦有璀璨于蓬莱之峰。结实珠粒。敷花
紫茸。拂皓粉以飞雪。摧绀茎以韵钟。固列仙之攸玩。匪吾
人之所从也。亦有化雉吴国。成龙葛陂。舍人筼筜。育虫桃
枝。一笋明其允嗣。三节获乎婴儿。荣灯纂以感孝。茂窗棂
以表奇。彗冢坛以尘灭。环石床以荫滋。皆灵变之谲怪。良
难得而备知。尔其众汇非一。则有篻簩䈥笾。[:#AS-FEDD:●]
[:#AS-FBEC:●]耽筒箖箊。

吴筠(一) 第 10a 页

[:#AS-FEDD:●]
[:#AS-FBEC:●]秋[:#AS-FEDD:●]
[:#AS-FBEC:●]吾箛箠之肃矗。龙钟云
母之扶疏。筈箭浮色以缥燠。[:#AS-FEDD:●]
[:#AS-FBEC:●]函[:#AS-FEDD:●]
[:#AS-FBEC:●]堕綷文而绣翚。摅方志
之所遗载。山经之所阙书者。安可得而详矣。靡不劲坚其
性。葱茜厥色。不规而圆。不揉而直。故高皇制冠以守位。孝
文剖符以表职。博望侯传于大夏之外。穆天子树于元池
之侧。推此类以弥广。匪斯文之可极也。

** 元猿赋(并序)


吴筠(一) 第 10b 页

前志称周穆王南征。君子变为猿鹤。小人变为虫沙。夫神
用无方。未必不尔。筠自入庐岳。则睹斯元猿。嘉其雨昏则
无声。景霁则长啸。不践土石。超遥于万木之间。春咀其英。
秋食其实。不犯稼穑。深栖远处。犹有君子之性。异乎狙猱
之伦。且多难已来。庶品凋败。麋鹿殚于网罟。遗氓困于诛
求。此独萧然。物莫能患。岂不以托迹夐绝。不才远祸。昔夫
子叹山梁雌雉。曰时哉时哉。予因感之。聊以作赋云耳。伊
元猿之所育。于南国之层岑。动不践地。居常在林。虽泛泛
而无据。亦熙熙而有心。云岚昏而共默。风雨霁而争吟。使
幽人之思清畅。羁客之涕沾襟。何必聆嶰谷之管。对雍门
之琴哉。历千寻之乔木。俯万仞之危峤。弄游云之乱飞。

吴筠(一) 第 11a 页

嬉落日之横照。连肱涧饮。命侣烟啸。或聚而閒栖。或分而
回趠。寿同灵鹤。性合君子。阻重岩之险。非虎豹所履。荫交
柯之密。岂雕鹗能视。故逄蒙操弓。惮高深而止。邓公折箭。
含恻隐而已。何患累之罕臻。不干物以利已。讵若狒狒淩
人以就戮。猩猩甘酒而遄死。夫时珍貂裘。世宝狐白。彼徒
工于隐伏。终见陷于机辟。麝怀香以贾害。狙伐巧而招射。
小则翡翠殒于羽毛。大则犀象残于齿革。孰能去有用之
损。取无用之益。因弃置于常情。永逍遥以自适。无威刑相
吴筠(一) 第 11b 页
临。有族类相亲。食资诸物。衣取诸身。不赋不役。靡劳靡勤。
如政教之未施。保巢居之淳淳。匪虞氏之所及。何狙公之
能驯。吾固知人为万物之贵。又焉测元化之所谓大钧乎。

** 逸人赋

粤真隐先生者。体旷容寂。神清气冲。迥出尘表。深观化宗。
偃太和之室。咏元古之风。收人之所不宝。弃人之所必崇。
以道德为林圃。永逍遥于其中。有玩世公子。思发其蒙。乃
诣先生之所舍。询出处之异同。于是稽首跪而称曰。仆闻
士之生也。备百行。荣九德。静为物轨。动为人则。可见故不
隐。可言故无默。使上叶唐虞之化。下安仁寿之域。既两仪
吴筠(一) 第 12a 页
交泰。九有不携。然后分人之土。执人之圭。故伊尹负鼎而
去有莘。太公释钓而出磻溪。朝沦洿泥。夕升丹梯。若乔木
之集鹓凤。清流之跃凫鹥。何必矫抗斯慕。中和见暌。蹑迹
巢许。追踪夷齐。膏屯于骨月。和剿于氓黎。捐坦荡之修衢。
履幽废之荒蹊。漱寒泉之泠泠。藉青草之萋萋。悲林风之
夕振。厌山鸟之晨啼。始支离而馁息。终挛卷而寒栖。信行
藏之足验。唯名实之可稽。愿一闻其至言。俾向方而不迷
也。先生宇合寥天。心凝帝先。泯祸福之境。杜枢机之权。将
有言而中止。不得已而应焉。曰夫洪荒之际。物靡艰阻。上
吴筠(一) 第 12b 页
如崇邱。下若平楚。高卑定位。各畅其所。贤愚同条。智诈罔
举。孰为出。孰为处。孰为默。孰为语。迨乎时迁朴散。质变淳
讹。升沈异躅。明暗殊科。刚柔相轧。曲直相摩。或贪饵以吞
钩。或横飞以触罗。惟皇王之悯俗。爰拯溺于洪波。乃自揖。
让。迄今于干戈。虽政教之异宜。诚法令之滋多。欲遏乱以
求理。譬招风而静柯。遂饰礼以邀敬。修乐以导和。虽圣哲
之区区。卒倾颓而奈何。于是上有淫君。下彰忠臣。龙逢之
列。苌宏之伦。苟徇义以成名。竟违天而杀身。祗足以增恶
声于暗主。竭惠泽于生民。故全德之士。韬精保真。悟历数

吴筠(一) 第 13a 页
在运。知存亡之匪人。将扶危而翼颠。犹一发之擢千钧。块
壤之壅长津。所以守嘉遁之元吉。从少微之隐沦。于是洪
崖广成肇其端。子州善卷绪其后。汾水见傲帝之宾。颍阳
闻洗耳之叟。以鸿名为糟粕。以大宝为尘垢。情蠲于取舍。
意适于林薮。不刳心而无欲。非吐纳以永寿。眄江河为畎
浍。谓嵩岱为培塿。故天子不可得而臣。诸侯安可得而友。
岂作者之维艰。诚历世之可久。莫不道贯通于古今。迹无
系于奇偶。镇末代之伪薄。使向风而归厚。若乃子高之规
夏禹。臧叟之诲周文。仲连之却秦师。干木之藩魏君。弦高
吴筠(一) 第 13b 页
俛仰以成绩。四皓从容以立勋。初混世以表用。竟超然而
绝偫。既抗志于青霞。聿栖身于白云。兹乃无封滞于万物。
时抚俗以解纷者矣。若乃顾推让有泰山之重。视富贵若
鸿毛之轻。则孤竹之子。王季之兄。甘食薇于首阳之下。悦
采药于勾吴之坰。柱史归周而道阐。关尹去职而真成。晨
门藏名于抱关。沮溺避世而耦耕。汉阴抱瓮以忘机。渔父
乘流而濯缨。于陵灌园以逃相。莱氏负戴以辞卿。南华漆
园以寓迹。列子郑圃以消声。楚狂隐晦。蜀严湛冥。丞相推
堂于盖公。廷尉结袜于王生。故文景尊黄老之术。国既富
吴筠(一) 第 14a 页
而刑清。季主卜筮以训俗。文通讼田以污名。颜阖凿坏以
避聘。伯休潜遁以脱荣。庞公课妻以耘锄。严光拂衣于帝
庭。启期三乐以达意。梁鸿五噫以抒情。尚子平之持操。毕
婚娶以长往。许叔元之守节。遗伉俪以遐征。听苏门之咏
啸。若鸾凤之和鸣。见夏统之长歌。欻云飞而雪零。至于焦
先瞿硎。郭文董京。天机符于太素。渊默会于真精。寂尔无
闷。则子真仲蔚。确乎不拔。有台佟管宁。或琴书以自娱。或
澹漠以无营。此则同人者体貌。异人者神明。抱不易之纯
粹。含自然之孤贞。道取怡于閒放。业故无于屯平。晓物理
吴筠(一) 第 14b 页
之尚简。知天道之恶盈。彼鸿飞寥廓。奚弋者之能萦。故宠
章焉得而见累。悔吝何由而相倾哉。尔其阴德密庸。元功
潜著。不戚其所毁。不欣其所誉。为无为以成性。事无事以
澹虑。洞希夷之可察。涉恍惚而斯据。托松涓以结友。忽驾
景而飞去。兹乃隐道。其谁能测无何乡之处乎。是以朝廷
之士。一入而不出。山林之客。宜往而勿还。若沽名于白贲。
衒迹于青山。觊蒲轮于谷口。希束帛于云关。非岩泉之养
正。实丘壑之藏奸。繄末世之鄙薄。曷清流之可攀。或因兹
以幸达。讵不蕴终身之厚颜矣。夫徼福之萌祸胎。祈昌之
吴筠(一) 第 15a 页
结衰根。故不韦之识奇货。献孕妻以密言。吕公之辨龙颜。
谋纳女以永尊。计克从而事捷。排天路以腾翻。遽变生而
殃搆。招衅罚以钟门。霍氏之翼三后。谓伊周之复存。何赫
奕于当时。亟殄歼其子孙。鉴兴亡之体势。实异代而同源。
已覆败于前车。又倾摧于后辕。秦肆坑儒之毒。汉流党锢
之冤。众君子欲修名显著。乃贻戚于茔魂。仰在居之悠迥。
谁克叩于帝阍。固知祥风依于蓬荜。沴气袭于华轩。吾方
将反汗漫。师元元。黜生死。同乾坤。当愈幽忧之疾。所以秉
斯道而弥敦也。先生之言既毕。公子拜首而谢曰。小子久
吴筠(一) 第 15b 页
耽浅近之常议。幸沐精微之奥论。可谓涤除遗滓。披拂重
昏。愿澡雪其形神。以游夫子之末藩而已矣。

** 进元纲论表

道士臣筠言。臣闻道资虚契。理藉言彰。臣曩栖岩穴之时。
辄撰修行之事。伏以重元深而难赜其奥。三洞秘而罕窥
其门。使向风之流。浩荡而无据。遂总括枢要。谓之元纲。冀
循流派而可归其源。阐幽微而不泄其旨。至于高虚独化
之兆。至士登仙之由。或前哲未论。真经所略。用率鄙思。列
于篇章。伏惟开元天宝圣文神武證道孝德皇帝陛下为
吴筠(一) 第 16a 页
至道之主。宏自然之训。品物咸熙于陶钧之际。黎元辑宁
于仁寿之域。岂纤尘有裨于崇岳。爝火能助于太阳。然刍
荛虽微。明圣不弃。敢陈菲薄。希瞩天光。所述旧文。谨随表
奉进。轻渎宸扆。伏增战越。臣筠诚惶诚恐顿首顿首。谨言
天宝十三载六月十一日。中岳嵩阳观道士臣筠表上。

** 檄江神责周穆王璧

昔穆王南巡。自郢徂闽。遗我文璧。佥曰此津。贯纬百纪。荐
历十春。念兹文璧。故问水滨。江汉取之。自求多益。反我名
瑞。跃此华璧。则富有汉川。世为江伯。如有负秽心迷。怀衅
吴筠(一) 第 16b 页
情戚。藏玉泥中。匿圭鱼腹。使公孙蹑波而长吁。子羽济川
而怒目。佽飞舞剑而东临。菑邱跃马而南逐。打素蛤而为
粉。碎紫贝其如粥。又有川人勇俊。处乎闽濮。水居百里。泥
行万宿。右睨而河倾。左咤而海覆。乃把昆吾之铜。纯钩之
铁。被鱼龙之衣。赴螺蛤之穴。引澍东隅。移燋北岛。使蓬莱
之根。郁而生尘。瀛洲之足。净而可扫。按骊龙取其颔下之
珠。搦鲸鱼拔其眼中之宝。皇恩所被。繁枯润涸。威之所布。
穷河绝漠。愿子三思。反此明玉。

** 元纲论后序

吴筠(一) 第 17a 页

东方角亢二星。列宿之长。故曰寿也。二星之间。则天门也。
亦曰天阙。凡得道朝元。皆由此门而入。得此道者。告元神
则感通。享寿星则关奏。录系于天门矣。功满升天。元辰接
引。入门则无碍。予四十一年方遂一第。既知命寡。遂慕寻
真。讨究仙经。莫得生理。因南访茅君修真之迹。登茅巅。入
石室。先得元道真经。即太上道君归根复本号而不嗄之
理也。乃执其理十馀年。惟攻胎息。续用既劳。嗟乎非眼前
之睫也。后再游。逢老叟曰。汝欲学仙乎。学仙者从尘入真。
吴筠(一) 第 17b 页
如鍊矿而镕金也。何不先求命术。以延其生。后修阴德。登
其渐阶乎。天仙也者。功感上天。诏授锡命。乃遂轻举而为
仙人也。虽达仙境。犹鍊真气。气与神并。故曰神仙。神仙体
虚。故能跨鸾驭鹤。乘云气飞腾太虚。寿齐天地。汝得元道
真经。求仙之筌蹄也。其莽荡鱼兔难寻。昔茅君上升。留大
君命术。藏于山巅石室。俾吾守之。盖欲传于夙分者也。汝
格孤气清。必有仙骨。乃出此九章。授予而去。嘱曰。此即所
求之鱼兔也。道非身外。宝之宝之。乃录其言。为序以纪之。
仍目之曰内丹神诀矣。吴筠序。

** 天柱山天柱观记

吴筠(一) 第 18a 页

太史公称大荒之内。名山五千。其在中国。有五岳作镇。罗
浮括苍辈十山为之佐命。其馀不可详载。粤天柱之号。潜
霍及此三峰一称矣。盖以其下擢地纪。上承天维。中函洞
府之谓。岂唯蕴金碧。宅灵仙。所贵兴云雨。润万物也。自馀
杭郭溯溪十里。登陆而南。弄潺湲。入峥嵘。幽径窈窕。才越
千步。忽岩势却倚。襟领环掩。而清宫辟焉。于是旁讯有识。
稽诸实录。乃知昔高士郭文举创隐于兹。以云林为家。遂
长往不复。元和贯于异类。猛兽为之驯扰。晋书逸人传具
吴筠(一) 第 18b 页
纪其事。可略而言。自先种閟景潜升。而遗庙斯立。暨我唐
宏道元祀。因广仙迹。为天柱之观。有五洞相邻。得其名者。
谓之大涤。虽寥邃莫测。盖与林屋华阳。密通太帝阴宫耳。
爰有三泉。二[:#AS-FEF9:●]
[:#AS-FBED:●]轨一滥。殊源合流。水旱
不易。拥为曲池。萦照轩宇。夏寒而辨沙砾。冬温而育萍藻。
既漱而饮之。曲肱而枕之。乐在其中矣。土无沮洳。风木飘
厉。故栖迟者心畅而寿永。盘礡纡燠。气淳境美。虎不搏。蛇
不螫。而况于人乎。贞观初。有许先生曰迈。怀道就閒。荐徵
不起。后有道士张整叶法善朱君绪司马子微暨齐物夏
侯子云。皆为高流。继踵不绝。或游或居。穷年忘返。宝应中。
偫寇蚁聚。焚爇城邑。

吴筠(一) 第 19a 页

荡然煨烬。唯此独存。非神灵扶持。曷以臻是。州牧相里造
县宰范愔。化洽政成。不严而理。遗氓憬附。复辑其业。筠与
逸人李元卿。乐土是安。舍此奚适。恐将来君子。靡昭厥由。
故覈而志之。表此贞石。大历十三年正月十五日。中岳道
士吴筠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