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司马承祯 (自动笺注)
欽定全唐文卷九百二十四
*司馬承禎
:PROPERTIES:
:PERSID:QTWAUT2713
:END:
承禎字子微
河內溫人
道士
潘師正
傳其符籙及辟
導引服餌之術。
天台山
武后聞其名。
召至都。
手勅
公元711年
贊美之。
景雲二年
睿宗復召之。
固辭還山
開元九年十五
年。
元宗兩召之。
勅於王屋山建陽臺觀以居。
卒年八十九。
銀青光祿大夫
諡貞一先生
**請五嶽立齋所疏
:PROPERTIES:
:TITID:QTWTIT18343
:PERSID:QTWAUT2713
:END:
五嶽神祠
山林之神。
正真之神也。
五嶽皆有洞府
上清真人降任其職。
山川風雨
陰陽氣序
是所理焉。
冠冕
章服
佐從神僊
皆有名數
請別立齋一所
**坐忘
:PROPERTIES:
:TITID:QTWTIT18344
:PERSID:QTWAUT2713
:END:
夫人之所貴者生也。
生之所貴者道也。
人之有道
如魚之
有水。
涸轍之魚
猶希升水
弱喪之俗。
無心造道
惡生死之
苦。
愛生死之業。
道德之名。
道德之行。
喜色味為得志
恬素窮辱
難得之貨。
來生之福。
易染之情。
今身之道。
云智巧。
如夢如迷。
生來死去
循環萬劫
審惟
倒置
何甚如之。
故妙真經云。
人常失道
非道失人
人常去
生。
非生去道。
養生者慎勿失道。
道者勿失生。
使道
生相守。
生與道相保
二者不相離
然後長久
長久
者。
得道之質也。
經云。
生者。
天之大德也。
地之大樂也。
人之
大福也。
道人致之。
非命祿也。
西昇經云。
我命在我。
不屬
於天。
由此言之。
修短在己。
得非天與
非人奪。
捫心苦晚。
時不少畱。
所恨朝菌之年。
過知命。
歸道之要。
猶未精通
惜寸陰
速如景燭。
勉尋經旨。
事簡理直
直事易行。
與心
相應者。
約著安心坐忘之法。
畧成七條
修道階次
兼其
樞翼。
以編敘之。
**信敬
:PROPERTIES:
:TITID:qtw-d1e249929
:PERSID:QTWAUT2713
:END:
夫信者道之根。
敬者德之蔕。
根深則道可長。
蔕固則德可
茂。
然則璧耀連城之彩。
卞和致刖。
言開保國之效。
子從
誅。
斯乃形器著而心緒迷。
理事萌而情思忽。
况至道超
色味
真性隔於可欲
而能聞希微以懸信。
罔象不惑
者哉。
如人有聞坐忘之法。
信是修道之要。
敬仰尊重
決定
無疑者。
加之勤行
得道必矣。
故莊周云
肢體
聰明
形去智。
同於大通
是謂坐忘
坐忘者。
何所不忘哉。
內不
覺其一身
不知宇宙
與道冥一
萬慮皆遺。
莊子云。
同於大通
此則言淺而意深。
惑者聞而不信
懷寶求寶。
如之何
故經云。
不足
不信
信道之心不足者。
乃有
不信之禍及之。
何道可望乎。
**斷緣
:PROPERTIES:
:TITID:qtw-d1e249938
:PERSID:QTWAUT2713
:END:
斷緣者。
謂斷有為俗事之緣也。
棄事則形不勞
無為則心
自安
恬簡日就
塵累日薄
彌遠俗。
心彌近道
至神至聖
不由此乎。
故經云。
塞其兌。
閉其門。
終身不勤
顯德
能。
來人保己。
遺問慶弔
以事往還
或假修隱逸。
情希昇
進。
酒食邀致
望後恩。
斯乃巧蘊機心
干時利。
既非
順道
深妨正業
凡此之類。
皆應絕之。
故經云。
開其兌。
濟其
事。
終身不救
我但不唱
彼自不和。
彼雖有唱。
我不和之
緣漸斷。
新緣莫結。
醴交勢合。
自致日疎。
無事安閑
方可修
道。
莊子云。
不將不迎。
為無交俗之情故也。
又云。
無為
尸。
無為謀府
無為事任
無為知主。
若事有不可廢者。
不得
已而行之。
遂生繫心為業。
**收心
:PROPERTIES:
:TITID:qtw-d1e249943
:PERSID:QTWAUT2713
:END:
夫心者。
一身之主。
百神之師。
靜則生慧。
動則成昏
迷幻
境之中。
唯言實是
甘宴有為之內。
誰悟虛非。
心識顛癡
所託之地。
卜鄰而居。
猶從改操
擇交而友
尚能致益。
况身離生死之境。
心居至道之中
不捨彼乎。
能不得此
乎。
所以學道之初。
要須安坐
收心離境
無所有。
不著
物。
自入虛無
心乃合道
故經云。
至道故之。
中寂所有
神用
無方
心體亦然
源其心體
以道為本。
但為心神被染。
蒙蔽
漸深。
流浪日久
遂與道隔。
今若能淨除心垢
開釋神本。
曰修道。
無復流浪
與道冥合
安在道中
名曰歸根
守根
離。
名曰靜定
靜定日久
病消命復。
復而又續。
自得知常
無所不明
常則永無變滅
出離生死
由於此。
是故
道安心。
貴無所著。
故經云。
夫物芸芸
各歸其根。
歸根曰靜。
靜曰復命
復命曰常
知常曰明。
執心住空。
還是有所。
無所
凡住有所。
則自令人心勞氣發。
既不合理
又反成
疾。
但心不著物。
得不動。
此是真定
正基用此為定。
心氣
調和
久益輕爽
以此為驗。
邪正可知
心起皆滅。
不簡
是非
永斷知覺
入於盲定。
任心所起。
一無收制。
則與凡
人元來不別。
若唯斷善惡
無指歸。
肆意浮游
待自定者
自誤耳。
遍行諸事
言心無染者。
於言甚美。
於行甚非。
真學之流
特宜戒此。
今則息亂而不滅照。
守靜不著空。
行之有常
自得真見。
如有時事或法有要疑者。
且任思量
今事得濟
所疑復悟。
此亦生慧正根。
事訖則止。
實莫多思
多思則以知害恬。
為子傷本。
雖騁一時之俊。
終虧萬代
業。
若煩邪亂想。
隨覺則除
若聞毀譽之名。
善惡等事
皆即
撥去
莫將心受。
若心受之即心滿。
心滿則道無所居。
所有
聞見
如不聞見
則是美惡
不入於心。
不受外。
名曰虛
心。
心不逐外。
名曰安心
心安而虛。
則道自來止。
故經云。
虛心無為
非欲於道。
自歸之。
內心無所著。
外行
無所為。
非靜非穢。
毀譽無從生。
非智非愚。
利害無由
至。
實則順中為常。
權可與時消息
苟免諸累。
是其智也。
非時非事。
役思強為者。
自云不著
終非真覺。
何邪。
心法
眼也。
纖毫入眼
則不安。
小事關心
心必動亂
既有動病。
難入定門
是故修道之要。
急在除病。
若不除。
終不得定
又如良田
荊棘未誅。
下種子。
嘉苗不成
見思慮。
是心
荊棘
若不除翦
定慧不生。
或身居富貴
或學備經史。
言則
慈儉
行乃貪殘
足以飾非
足以威物
得則名己。
過必
尢人
此病最深。
雖學無益
所以然者。
自然是故
然此心
由來依境
未慣獨立
乍無所託
難以自安
縱得暫安。
還復
亂。
隨起隨制。
不動。
久久調熟
自得安閑
無問晝夜
坐臥
應事之時。
常須作意安之。
心得定。
但須安養
莫有惱觸。
得定分。
則堪自樂。
漸漸馴狎
唯覺清遠
平生
所重。
己嫌弊漏
況因定生慧
深達真假乎。
牛馬家畜也。
縱不收。
猶自生鯁。
不受駕御
鷹鸇野鳥也。
被人繫絆
終日
在手。
自然調熟
況心之放逸
縱任不收。
唯益麤疏
何能觀
妙。
故經云。
雖有拱璧
以先駟馬
不如坐進此道
夫法之妙
者。
其在能行。
不在能言
行之則此言為當
不行則此言為
妄。
時人所學。
貴難賤易
深論法惟。
廣說虛無
思慮
不達
行用無階者。
則歎不可思議
而下盡禮
如其
不美
指事陳情
聞則心解
言則可行者。
此實不可思議
而人不信
故經云。
吾言甚易知。
甚易行。
天下莫能知。
莫能
行。
夫唯不知
是以不吾知也。
或有言火不熱。
不照闇。
妙義
夫火以熱為用。
燈以照為功。
今則盛言火不熱。
一時廢火。
空言不照闇。
必須終夜然燈
言行相違
實無取。
此只破相之言。
而人反以為深元之妙。
雖則惠子
宏辯
莊生以為不堪
膚受之流
誰能科簡
至學之士。
不畱心
或曰
夫為大道者
在物而心不染。
處動而神不亂
無事不為
無時而不寂。
今猶避事而取靜。
離動而之定。
勞於控制
乃有動靜二心
滯於住守。
是成取捨兩病。
不覺
其所執。
仍自謂道之階要。
何其謬耶。
述曰。
總物而稱大道
物之謂道。
在物而不染。
處事不亂
真為大矣
實為妙矣。
然則吾子之鑒。
有所未明。
何則
徒見貝錦輝煥
未曉始
抽於素絲
纔聞鳴鶴沖天
詎識先資鷇食
蔽日之榦。
起於毫末
凝之聖。
積習而成。
今徒學語聖德
不知
聖之所以德。
可謂見卵而求時夜
見彈而求鴞炙
何其
次哉。
故經云。
德深矣遠矣。
與物反矣。
然後乃至大順
**簡事
:PROPERTIES:
:TITID:qtw-d1e249964
:PERSID:QTWAUT2713
:END:
夫人之生也。
必營於事物
事物稱萬。
不獨委於一人
巢林
一枝
見遺於叢葦。
飲河滿腹
不恡洪波
外求諸物。
內明諸己。
知生有分
不務分之所無。
識事有常
不任
非常之事
非常則傷於智力
過分則弊於形神
身且
不安
何情及道。
是以修道之人。
要須斷簡事物
知其閑要。
較量輕重
識其去取
要非重。
皆應絕之。
猶人有酒肉。
衣有羅綺
有名位。
財有金玉
此竝情欲之餘好。
非益生
良藥
眾皆徇之。
自致亡敗
靜而思之。
何迷之甚。
莊子
云。
達生之情者。
不務生之所無。
以為生之所無。
(生之所無
以為者分之外物也)蔬食弊衣
延性命。
豈待酒食羅綺
然後
生哉。
是故於生無要用者。
竝須去之。
於生雖用有餘者。
須捨之。
有害氣。
積則傷人
雖少猶累。
而況多乎。
今以隨
侯之珠。
千仞之雀。
人猶笑之。
況棄道德
性命
而從非
要以自促伐者乎。
夫以名位比於道德
名位假而賤。
德真而貴。
能知貴賤
應須去取
不以害身
不以易道
莊子云。
行名失已。
非士也。
西昇經云。
抱元守一
至度神
僊。
子未能守。
但坐榮官
若不簡擇
觸事皆為。
則身勞智昏
修道事闕。
處事安閑
在物無累者。
自屬證成之人。
若實
未成。
而言無累者。
誠自誑耳。
**真觀
:PROPERTIES:
:TITID:qtw-d1e249977
:PERSID:QTWAUT2713
:END:
夫觀者。
智士之先鑒。
能人之善察。
儻來禍福
動靜
吉凶
見機前。
因之造適
深祈衞定。
功務全生
自始之
末。
無遺累。
不違此。
故謂之真觀。
然則一餐一寢
居為
損益之源。
一言一行
堪成禍福之本。
雖則巧持其末。
不如
拙戒其本。
本知末。
又非躁競之情。
是故收心簡事。
日損
有為
靜心閑。
方能觀見真理
故經云。
常無欲以觀其妙。
然於修道之身。
必資衣食
事有不可廢。
物有不可棄者。
虛襟而受之。
明目而當之。
以為妨。
心生煩躁
見事
為事煩燥者。
心病已動。
何名安心
夫人衣食者。
我之
船舫
我欲渡海
事資船舫
渡海若訖。
理自不畱。
何因未渡。
先欲廢船。
衣食虛幻
不足營。
為欲出離塵幻
求衣食。
雖有營求之事。
生得失之心。
有事無事
心常安泰
物同求。
不同貪。
物同得。
不同積。
不貪故無憂
不積
無失
跡每同人
心常異俗
實行宗要
可力為之。
斷簡
病有難除者。
依法觀之。
若色病重者當觀染。
都由想耳。
若不生。
終無色事。
若知色想外空
色心內妄。
妄心空想
誰為色主。
經云。
色者全是想耳。
想悉是空。
何有
色耶。
又思祅妍美色。
甚於狐魅
狐魅惑人
令人厭患
身雖
致死
不入惡道
厭患故。
永離邪婬
祅豔惑人
人愛著。
乃至身死。
畱戀彌深。
邪念故。
墮地獄。
失人道。
福路
長乖
故經云。
今世發心夫妻
死後不得生人道。
所以
者何。
邪念故。
觀色若定是美。
何故魚見深入
鳥見高
公元721年
飛。
僊人以為穢濁
賢士喻之刀斧
一生之命。
七日不食
便
至於死。
百年無色
翻免夭傷
故知色者非身心之切要
為性命之讎賊
何乃繫戀
自取銷毀
若見他人為惡。
心生
嫌惡者。
猶如見人自殺
己身引項。
承取他刃。
自害命。
自為惡。
不遣代當。
何故引取他惡
以為己病。
又見為惡者
可嫌
為善者亦須惡。
何故
同障道故
苦貧者。
審觀之。
誰與我貧。
地平等。
覆載無私
我今貧苦
天地
也。
父母生子
欲令富貴
我今貧賤
非由父母
人及鬼神
無暇
何能有力
將貧與我。
進退尋察
無所從來
知我
業也。
知天命也。
業由我造。
命由天賦
業命之有。
影響
之逐形聲
不可逃。
不可怨。
唯有智者
因而善之。
樂天
知命
不覺貧之可苦。
莊子云。
業入而不可舍為自業
貧病來入。
不可舍止
經云。
天地不能改其操。
陰陽不能
其業。
由此言之。
故知真命
假物也。
有何怨焉。
又如勇士
逢賊。
無所畏懼
揮當劒當前
㣥寇皆潰。
功勳一立
榮祿
身。
今有貧病惱害我者。
寇賊也。
我有正心
勇士也。
觀察
則揮劒也。
惱累消除
戰勝也。
湛然常樂
榮祿
也。
凡有苦事
來迫我心。
不作此觀。
生憂惱者。
如人逢賊。
不立功勳
棄甲背軍
以受逃亡之罪。
去樂就苦。
可愍焉。
病者
當觀此病。
由有我身
我若無身。
無所託。
故經云。
無身
有何患。
次觀於心。
亦無真宰
內外求覓
無能
者。
所有計念。
妄心生。
枯體灰心
萬病俱泯。
若惡死
者。
應念我身。
是神之舍。
身今老病
氣力衰微
如屋朽壞
居止
自須捨離
別處求安。
死神逝。
亦復如是
若戀生
惡死。
拒違變化
神識錯亂
自失正業
以此託生受氣
際。
不感清秀
多逢濁辱。
下愚貪鄙
實此之由。
是故當生
不悅
順死無惡者。
一為生死理齊。
為後成業
貪愛
萬境
愛一病。
一肢有疾
令舉不安
而向一心萬疾。
身欲長生
豈可得乎。
凡有愛惡
皆是妄生。
積妄不除。
何以
見道
是故心捨諸欲。
無所有。
除情正信
然後返觀舊所
癡愛
生厭薄。
若以合境心觀境。
終身不覺有惡。
如將
離境心觀境。
方能了見是非
譬如醒人。
能知醉者為惡。
如其自醉。
不覺他非。
故經云。
吾本棄俗
厭離人間
又云。
聲色
為予畱愆。
鼻口所喜。
香味是怨。
老君厭世棄俗
香味為怨。
嗜欲之流
焉知鮑肆為臭哉。
**泰定
:PROPERTIES:
:TITID:qtw-d1e249994
:PERSID:QTWAUT2713
:END:
定者
盡俗之極地
致道初基
習靜成功
持安之畢
事。
形如槁木
心若死灰
無感無求
寂泊之至。
無心於定。
無所不定
故曰泰定
莊子云。
泰定者。
發乎天光
宇則心
也。
天光則慧也。
為道器宇
虛靜至極
則道居而慧生
慧出本性
非適今有。
故曰天光
但以貪愛濁亂
遂至昏迷
澡雪柔挺。
復歸純靜。
本真神識
稍稍自明
非謂今時
別生
他慧。
慧既生己。
寶而懷之。
弗為多知。
以傷於定。
非生慧之
難。
慧而不用為難
自古忘形者眾。
忘名者寡。
慧而不用
忘名者也。
天下希及之。
是故為難
不能驕。
不能奢。
無俗過。
得長富貴
定而不動。
慧而不用
德而不恃。
無道過。
故得深證常道
莊子云。
知道易。
勿言難。
知而不
言。
所以之天。
知而言之。
所以之人。
古之人天而下人。
慧能
知道
非得道也。
知得慧之利。
未知得道之益。
因慧以明
至理
縱辯以感物情。
與心徇事。
觸類而長
自云處動。
而心
常寂
焉知寂者。
寂以待物乎。
此行此言。
俱非泰定
智雖出
眾。
彌不近道
本期逐鹿
獲兔而歸。
所得蓋微。
曲局小。
莊子云。
古之修道者
恬養智。
智生無以知為也。
謂之
以智養恬
智與恬交相養。
和理出其性。
智則定慧也。
和理道德也。
有智不用
以安其恬。
養而久之
自成道德
然論此定因為而得成。
或因觀利而見害
懼禍而息心
因損捨滌除
積習心熟。
同歸於定。
咸若自然疾雷破山
不驚。
白刃交前而無懼。
名利過隙
知生死若潰癰
用志不分
凝神也。
心之虛妙。
不可思也。
夫心之為物。
即體非有。
隨用非無
不馳而速。
不召而至。
怒則元石飲羽
怨則朱夏殞霜。
縱惡九幽匪遙。
積善三清何遠。
忽來
忽往。
動寂能名
時可時否
蓍龜不能測。
其為調御
豈鹿
馬比其難乎。
太上老君常善救人
靈臺而演妙。
二乘因果
萬有自然
漸之以日損
頓之以不學。
張弓鑿戶。
法則挫銳解紛
修之有途。
習以成性
黜聰隳
體。
嗒焉坐忘
不動於寂。
幾微入照。
殊方者。
了義無日
道者
觀妙可期。
少功多。
要矣妙矣。
**得道
:PROPERTIES:
:TITID:qtw-d1e250007
:PERSID:QTWAUT2713
:END:
道者
神異之物。
靈而有性
虛而無象
隨迎莫測
影響
求。
不知所以不然而然之。
通生無匱謂之道。
至聖得之
古。
妙法傳之於今
循名究理
全然有實。
上士純信。
克己
行。
空心谷神
唯道來集
道有至力。
染易形神
隨道通。
神為一。
形神合一
謂之神人
神性虛融
體無變滅
形與之
同。
無生死。
隱則形同於神。
顯則神同於形。
所以水火
無害
對日月而無影
存亡在己。
出入無間
身為滓質。
至虛妙。
況其靈智益深益遠乎。
靈寶經云。
身神共一。
為真身。
西昇經云。
形神合同
故能長久
虛心之道。
深淺
深則兼被於形。
淺則唯及其心。
被形者則神人也。
及心者但得慧覺而已
不免謝。
何則
慧是心用
多則
體勞。
初得小慧
悅而多辯
神氣散洩。
無靈潤身
生致早終。
道故難備。
經云尸解
此之謂也。
是故大人含光藏暉。
以期
全備
凝神寶氣
學道無心
神與道合
謂之得道
故經云。
道者
道亦得之
又云。
古之所以貴此道者
何不日求以
得。
有罪以免耶。
山有玉。
草木因之不彫。
人懷道。
形體得之
永固
資薰日久
變質同神。
練神入微
與道冥一
一身
萬法
萬法一身
智照無邊
形超有際。
色空以為用。
合造以為功。
應無方
信惟道德
西昇經云。
與天
心而無知
道同身而無體
然後道盛矣。
而言者。
證得其極。
又云。
神不出身
道同久。
且身與道同
無時
不存
心與道同
無法不通
耳則道。
無聲而不聞。
眼則道。
無色不見
六根洞達
由於此。
至論元教
深廣
循文究理
嘗試言之。
上清隱祕
精修在感。
假神
丹以鍊質。
智識為之洞忘。
道德開宗
勤信惟一
虛心
滌累。
形骸得之絕影
方便善巧
俱會道源
心體相資
理踰
車室
外因異軌同歸
該通奧賾
議默無違
二者之妙。
故非孔釋之所能鄰。
其餘不知
蓋是常耳。
**太上昇元消災護命妙經頌序
:PROPERTIES:
:TITID:QTWTIT18345
:PERSID:QTWAUT2713
:END:
天尊示見三畧
慈憫四生
眾妙之門
無極之苦。
是以
垂文元教
曲奏妙音
俾未聞者聞。
令未悟者悟。
此經者。
太上元老君之所作也。
其旨也。
妙性之本。
萬法之宗
焉。
文雖畧。
理實淵深
一毛四海之波。
巨黍納無鞅之眾。
神明莫測
智識難詮。
不可以聲求
不可以色見。
遠而無外
近而無親
追之不見其前。
伺之不來其後
無上之上。
不可
階而升也。
元之又元。
不可得而聞也。
先天不古
歷浩
劫以長存
尊而無名
貴而無位
逡巡萬變
倏忽無邊
照耀
日月有虧
覆載乾坤不暜。
隨機化導
對境忘心。
抉疑
網以入元宗
輪迴而歸覺路
散余一氣
毓彼㣥生。
失我
逝水以俄傾。
保我則後天而不老。
之者持巨帚以掃
崑崙
之者鴻鵠之飲滄海
所以元言莫暢。
聖道難彰。
縱有修行
徒多讀誦
朝聞夕死
未見其人。
不揆斐然
為頌云。
**上清含象鑒圖序
:PROPERTIES:
:TITID:QTWTIT18346
:PERSID:QTWAUT2713
:END:
四規之法。
獨資神術
千年之奇。
求於烏影
含光
貌。
雖覩其儀。
尚象通靈
罕存其制。
而鑒之為妙也。
貞質
凝。
湛然惟寂。
清暉外瑩。
覽焉遂通。
應而不藏。
至人之心愈
顯。
照而徵影。
精變之形斯復。
所謂貞明之道也。
神靈
之正也。
玩之寶。
莫先茲器。
可以自見
亦可以物。
所以外圓內方
取象天地也。
中列爻卦
備著陰陽也。
陽之精。
離為日也。
太陰之精。
坎為月也。
星緯五行
七曜
也。
雷電在卯
震為雷也。
天淵在酉。
兌為澤也。
雲分八卦
四時也。
此表天之文矣。
其方周流為水。
以瀉四溟
內置
連山
以旌五嶽
山澤通氣
品物存焉。
立地之文也。
詞銘
四句
理應三才
類而長之。
可以意得
寄言明人之文。
也。
故曰含象鑒。
蓋總其義焉。
勒書於匣。
詳觀制器之象矣。
**天地宮府圖序
:PROPERTIES:
:TITID:QTWTIT18347
:PERSID:QTWAUT2713
:END:
道本虛無
恍惚而有物。
氣元沖始。
乘運化而分形
象元著。
宮闕清景
幽質潛凝。
洞府名山
元皇
乎。
象帝獨化
卓然真宰
湛爾冥寂
感而通焉。
故得瓊簡
文。
傳代學。
琅函丹訣
下濟浮生
誠志攸勤。
神僊應而
可接。
修鍊克著。
龍鶴昇而有期
至於天洞區畛
高卑
異。
真靈班級
上下不同
日月星斗
各有諸帝。
懸景位。
式辨奔翔。
所以披纂經文
據立圖象
方知兆眹
庶覿希夷
則臨目內思。
馳心有詣。
端形外謁。
望景無差。
乃名曰天地
宮府圖。
天元重謺。
氣象參差
山洞崇幽
風煙迅遠。
以茲
縑素
難具丹青
各書之於文。
圖經二卷
真經所載者。
之畧備。
僊官言者
蓋闕未詳
**天隱子序
:PROPERTIES:
:TITID:QTWTIT18348
:PERSID:QTWAUT2713
:END:
神僊之道。
長生為本。
長生之要。
養氣為先。
夫氣受之
天地
和之陰陽
陰陽神虛謂之心。
主晝夜寤寐。
魂魄
如此人之身。
大率不遠神僊之道。
天隱子吾不
知其何許人
著書八篇
包括祕妙
非人間所能力學。
修鍊形氣
養和心虛
歸根契於伯陽
遺照齊於莊叟
久視
無出是書。
承禎服習道風
惜乎世人夭促真壽。
欲傳之同志
使簡易而行。
信哉。
伯陽而來
天隱子而
已矣
**景震劒序
:PROPERTIES:
:TITID:QTWTIT18349
:PERSID:QTWAUT2713
:END:
夫陽之精者。
著名於景
陰之氣者。
發揮於震
故以
名。
式(闕)備氣之義。
是知貞質相契
氣象攸通。
運用之機。
靈有應。
撝神代形之義。
已覩於真規。
收鬼摧邪之理。
未聞
於奇制。
所以劒面合陰陽。
象法天地
乾以魁罡為杪。
坤以雷電為鋒。
天罡所加。
何物不伏
雷電所怒。
何物
摧。
佩之於身。
則有內外之衞。
施之於物。
隨人鬼之用矣。
**陶宏景碑陰
:PROPERTIES:
:TITID:QTWTIT18350
:PERSID:QTWAUT2713
:END:
大哉道元。
萬靈資孕。
自然也。
忽恍不測
生成也。
氤氳
可知
若夫習經法。
精思通感
調運丹液
形神鍊化。
歸同
一致
舉異三清
自古所得
罕能盡善
兼而聚之。
鑒而辯之
靜而居之。
勤而行之者
實惟貞白先生歟。
特稟靈氣
息見龍昇之夢。
卓秀神儀
骨錄鶴僊之狀。
心若明鏡
無遺
器猶洪鐘
虛受必應。
是以天經真傳
備集於昭臺。
奧義微言
咸訣於靈府
纂類篇簡
悉成部帙
金書之鳳
篆。
琅函龍章
闡幽前祕。
擊蒙後學
諸真之下教。
百代明師焉。
先生寫貌之象。
道存目擊
先生
述之義。
情見乎辭
逾千載。
亦可得之一朝矣。
至於
神密感之妙。
鍊形化度之術。
非我不知
理難詳據。
敬以修
德業
受書道備。
按夫科格
固超真階。
命分殊途
顯然
軌。
應從解景。
不事登晨
冥昇上清
弗可得而測識已。
然隱
几云化。
虛室仍存。
代劒未飛。
陰邱尚閉。
道尊德貴
終古
渝。
披文相質
迺今無覩。
朝代累革。
年世轉睽。
永懷僊烈。
增誠慨。
子微將遊衡嶽
暫憩茅山
與諸法義
聚謀刻石
陵撰製。
美具當年
今以書勒。
言全往行
運拙筆。
聊述真
公元724年
猷。
紀於碑陰
式昭年世
大唐開元十二年甲子九月十
三日己巳書。
**上清侍帝晨桐柏真人圖讚(幷序)
:PROPERTIES:
:TITID:QTWTIT18351
:PERSID:QTWAUT2713
:END:
得道成真
有隱有顯。
神化質。
多術多途。
大茅君辭親
僊業備而歸來
坐致旍輿
白日輕舉
高邱子解形
世。
丹藥就而不返
行馭龍鶴
遯景潛昇
靈妙者。
以獎諸
道學之勤。
混[:#AS-FBA2:●]
[:#AS-FBED:●][:#AS-FBA2:●]
[:#AS-FBED:●]卒者。
以息其生離之望。
命分照冥之異。
不可違。
或性樂有語默之殊。
理從
自適
古僊出處
兼此顯晦
時人記傳
罕能詳測。
故迹有再
三。
述有前後
會通機變
方知至妙焉。
桐柏真人王君。
即周
靈王太子子晉也。
史記云。
太子聖而早卒。
列仙
曰。
隱而登僊
兩說不同
有由矣。
司馬公述國史
劉子
政驗以道書
國史
載其前卒之蹤。
道書其後僊之事。
真僊相反
見異
同時
彼我相違
况與懸於數紀
且其特稟靈氣
積習
前生
假孕人胎。
應身於此世。
幼而通聖
習性久也
誕而有髭。
身貌之昔也。
鍊神入微
讁僊促限。
知賓帝之
一舉
師曠三載
賓帝乃沖形之旨。
豈肯沈魂
誡師
慎。
不壽之言。
明知弗夭
良以早斃人間
遽還僊境
輕此
儲位
重彼真僊
洛川以佇懷。
笙歌逸韻
浮邱
降接
出世奇方
能蛻形示終。
隱山學道
振羽之日。
謝時沖天
其初卒後僊。
不足疑怪也。
是以京陵之墓。
古啟而劒飛
緱氏之祠。
迄今立而神在。
昇之致。
事理
然。
承禎早處嵩嶽
山林抗迹
每謁堂廟
影響之餘
靈。
風景虛心
七日之如昨。
瞻雲天而悠思
三清
之又元。
復以玉晨策命
當侍弼之榮秩
宰職
桐柏
名山
五嶽是司。
㣥神所奉。
八洞交會
僊遊集。
紫陽
受素奏之符。
夏明晨黃水之法。
密契者傳祕訣同道
歸誠告幽遯之殊庭
靈墟信奇。
丹水濟成神之域。
福地
旌異
黃雲不死之鄉。
林宇巖房
存諸栖憩
石梁峯闕。
登遊
所以負笈幽尋
室靜處。
希夷尚閟。
視聽罕通。
僊傳
伊洛發迹
復披真誥
華陽降形
輕運丹
青。
敬載圖象
為讚述。
表誠心。
方以焚香啟翫。
窺天洞
素牒
聽氣內思。
光儀絳府
自以在世
迄於昇真
有一十一圖。
纂成一卷
**圖畫周朝宮闕作穀二水相合而鬬稍毀宮城處人負土欲壅此川作太子冠服立於靈王前諫事讚曰
:PROPERTIES:
:TITID:qtw-d1e250093
:PERSID:QTWAUT2713
:END:
禀神幼聖。
繼明英聰。
咨諫壅水
切爭飾宮。
如何不納。
更事
修崇
預言禍敗
果致卑窮。
(第一)
**圖畫東殿宇作太子坐處與叔譽師曠問答事其師曠乃舉躅其足讚曰
:PROPERTIES:
:TITID:qtw-d1e250101
:PERSID:QTWAUT2713
:END:
學聚該洞
辯物談述
叔譽斯窮。
師曠匪詰。
隱妙神性
謬測
聲質。
賓帝有期
瞑臣詎悉。
(第二)
**圖畫太子吹笙遊於伊洛道士浮邱公降接之事讚曰
:PROPERTIES:
:TITID:qtw-d1e250108
:PERSID:QTWAUT2713
:END:
位寓儲宮
字著僊閣
淩雲漢。
迹厭城郭
學鳳調篁。
思真
佇洛。
浮邱降授
解形是託。
(第三)
**圖畫宮殿太子臥卒形㣥臣嚬泣事及太子
浮邱公東南行向嵩高山事讚曰
:PROPERTIES:
:TITID:qtw-d1e250115
:PERSID:QTWAUT2713
:END:
劒杖有術
符藥多方
代形未化。
蛻質默詳。
尋師道長
辭親
愛忘。
隱山自逸
瘞墓徒傷。
(第四)
**圖畫嵩高山作修學巖林居處巖中經書丹竈浮邱公坐在其中巖前作壇王君坐在壇上燒香精思事又王君出於山次見桓良共語事讚曰
:PROPERTIES:
:TITID:qtw-d1e250126
:PERSID:QTWAUT2713
:END:
棲山隱跡
學道鍊形
淹數紀。
業契㣥靈。
告期七日
將邁
三清
桓良返報。
周國待迎。
(第五)
**圖畫王君乘鶴駐在緱氏山舉手謝時人幷作周國帝王儀仗及時人眾等望不得到及王君控鶴昇天事讚曰
:PROPERTIES:
:TITID:qtw-d1e250133
:PERSID:QTWAUT2713
:END:
人國內。
鶴山巔。
遙謝舉手
永絕歸年。
畱情數日。
沖景
三天
孤軒暢遠
眾被悲旋。
(第六)
**圖畫天上上清宮闕作道君形像仙真侍衞二童側立共捧案案上玉策并作一真側立宣付君讚
:PROPERTIES:
:TITID:qtw-d1e250140
:PERSID:QTWAUT2713
:END:
形聲入妙
道備登真
奉朝金闕
稟策玉晨
德業爰敘。
職位
攸遵。
二儀齊奉。
萬劫凝神
(第七)
**圖畫王君乘雲車羽葢僊侍從旌節導引龍鶴飛翔從天而降欲赴桐柏山洞宮事讚曰
:PROPERTIES:
:TITID:qtw-d1e250151
:PERSID:QTWAUT2713
:END:
班錫所稟。
羽儀咸備。
雲景浮軒。
龍鶴騁轡
旍節導從
雲僊
會萃
自天乘階。
瞻山赴位。
(第八)
**圖畫桐柏山金庭洞宮王君坐在宮中眾僊侍衞五嶽君各領佐命百神拜謁讚曰
:PROPERTIES:
:TITID:qtw-d1e250158
:PERSID:QTWAUT2713
:END:
山有玉洞
宮曰金庭
九天通象。
三晨伏精。
侍帝斯任。
弼王
所貞。
領司五嶽
統御百靈
(第九)
**圖畫真人周季山作道士服於桐柏山真人君王君以左手執素奏丹符欲付周君周君長跪而受之作夏馥古人遇見君王君把一卷書欲付長跪兩手受之其周二人皆作山人裝束作一笈解在其人邊石上皆跪於王君王作真人衣服并有三五箇僊人侍在左右讚曰
:PROPERTIES:
:TITID:qtw-d1e250165
:PERSID:QTWAUT2713
:END:
周君訪道
丹符見授。
夏氏
求僊
黃水之究。
鍊形奇術。
非師
不就
幽感爰通。
冥期可候。
(第十)
**圖畫山楊學道壇宇王真人降見着芙蓉絳衣白珠綴衣帶劒楊君把紙筆附前而書其衣作真仙之製其劒肖[:#AS-FBED:●]皮依經中樣式讚曰
:PROPERTIES:
:TITID:qtw-d1e250176
:PERSID:QTWAUT2713
:END:
真仙匪遙。
感通惟密。
應彼幽志。
降茲靈質
誡訓著言。
詠歌
兼述。
見景非久。
沖真返一。
(第十一)
**含象鑒銘
:PROPERTIES:
:TITID:QTWTIT18352
:PERSID:QTWAUT2713
:END:
天地含象
日月貞明
寫規萬物
洞鑒百靈
**龜鏡
:PROPERTIES:
:TITID:QTWTIT18353
:PERSID:QTWAUT2713
:END:
自卜
鏡自照。
吉可募。
不曜
青葢作鏡大吉昌
巧工
成文章。
左龍右虎不祥
朱鳥武順於旁。
子孫富貴
居中央。
**素琴
:PROPERTIES:
:TITID:QTWTIT18354
:PERSID:QTWAUT2713
:END:
桐琴字清素
臨海桐柏山靈墟之木也。
其先開闢之初。
角星之精。
少陽之氣。
昭生厚土
挺出崇嶽
得水石之
靈。
育清高之性。
擢幹端秀
抽枝扶疏
盤根幽阜
藏標散木
億萬嵗。
人莫之識。
唯鳳從之遊。
以棲蔭焉。
神茂靈嗣。
彌遠
承先冑之喬者。
聚於魯郡嶧山之陽。
分株徙植。
遍諸嶽。
因地受氣
亦殊體異材
雲和空桑
冬夏異奏。
焦尾
世代奇聲
伏羲氏王天下也。
以諧八音
皆相
假合
一器而備於律呂者。
編斲眾木。
得於梧桐
製為雅
器。
體名曰琴。
琴者禁也。
禁邪僻之情。
而存雅正之志。
理性
返其天真
夫琴之制度
上隆象天
下平法地
中虛
合無外響(闕)暉暉有十三。
其十二法六律六呂
其一處中
者。
元氣之統。
一陰一陽之謂也。
律管長短
故暉間
賒促
當暉則鳴。
差則否。
亦猶氣至灰飛
時移景正。
神理
不測
其在茲乎。
為人頸人肩。
取其發聲之位也。
中為鳳
翅。
取其來儀之音也。
末為龍齗。
取其幽吟之感也。
其餘形
製。
各因用立名
施以五絃
繩繰有差
品以五音
調韻成弄。
於是奏之。
通神明之德。
合天地之和。
黃帝清角西山
用會鬼神
虞舜以南風之詩。
天下理。
皇王琴道
和平也。
故曰琴者樂之統。
君臣之恩矣。
師曠晉平公
清徵
元鶴二八。
降於廊門
再奏之。
引頸而鳴。
舒翼而舞。
鼓琴
飛鳥集舞。
魚出躍。
師文各叩一絃
變節候。
四時
總諸絃。
景風翔。
慶雲浮。
甘露降。
醴泉涌。
此明閑
音律者。
琴聲感通也。
黃老君雲和流素之琴。
真人
雲和之琴。
內經琴心
涓子琴心論。
靈僊琴理
和神也。
孔子窮於陳蔡之間。
七日不火食
絃歌不輟
憲居環堵之室。
蓬戶甕牖
褐塞匡坐絃歌
此君子以琴
德而安命也。
許由高尚讓王
彈琴箕山
榮啟期鹿裘帶索
攜琴而歌。
隱士琴德而興逸也。
伯牙鼓琴
鍾子期
之。
峩峩洋洋
山水之意。
琴聲導人之志也。
撫琴見螳
蜋捕蟬。
蔡邕聞之。
知有殺音。
琴聲顯人之情也。
知琴
之為器也。
德在其中矣。
琴之為聲也。
感在其中矣。
無成
虧。
雅量貞固
有操而作。
響應通變
至於五性有殊
之而
愈勵。
箕子全忠
子夏以明孝。
六情有偏
之而更切。
景公酣樂
漢祖傷心
與夫冥寂之士。
怡閑之居者。
希音通於反聽
太和沖於浩然
孫登神遊宇外。
稷公
公元763年
道長邱中。
猗歟
夫子之所翫也。
宏矣深矣。
予以癸卯嵗
公元766年
靈墟
至丙午載
桐生堦前
壬子祀。
七嵗
而材
端偉
枝葉秀茂
為林。
堅貞益其雅性
飈澗為友。
泠叶其虛心
意欲留之棲鳳
鳳鳥未集
若採以為琴。
琴德可久。
瓊霜之既降。
俟珪葉之凋去。
陰陽之向
公元774年
背。
長短尺寸
爾乃取其元榦
不暇待其孫枝
甲寅
年。
手操斤斧
自勤斲削
重其清虛
外運力思。
然琴之體。
有人肩。
而無其首。
尚象之義。
將為未備。
所以圓其首。
其翅。
方其肩。
短其足。
自餘改制
頗殊舊式
七月丙戌朔七
壬辰造畢。
於是施軫珥。
調宮商。
叩其音韻
果然清遠
知彼㣥山之常材
台嶽秀氣
白賁全質
綠綺
華彩
遁世無悶
託心之所。
寂慮怡神
得導和之致。
其遊靈溪
登華峯。
皓月
清飈
先奏幽蘭白雪
中彈
萊操白雪引。
此二弄自造者。
木聲也。
琅琅鏘鏘
若球
琳之竝振焉。
諸絃合附。
采采粲粲
雲雪輕飛焉。
音諧也。
喈喈噰噰
鸞鳳清歌焉。
時異態。
變化
窮。
觸類通神
幽興無已
絲桐奇致
感會若是
聲之入神清角清徵
體之全真者素也。
故云見素
字以
厥義。
式表其德。
敬而友之。
期乎益矣。
木之為用也多矣。
樂之為聲也眾矣。
未若以桐制琴之為也。
何者
咸池率舞
八音之協。
簫韶來儀
九成之奏。
桐樹自延於丹鳳
琴聲乃降諸元鶴。
感通所致
斯在樂之特優
豈不
象法天地
音諧律呂
導人神之和。
感情之正者哉。
自古賢人君子
莫不操之以無悶
玩之無斁
左琴右書
有以也。
清素者。
山名桐柏
桐樹生焉。
地號靈墟
靈氣出焉。
故有將遽長佳材。
則成雅器
調高方外
弄送
中。
同心之言。
得意幽蘭矣。
嵗寒之操。
全貞風松矣。
與為冥寂之友者。
淡交於琴乎。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