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昙域
昙域 第 19a 页
钦定全唐文卷九百二十二

昙域 第 1a 页

* 昙域

昙域。贯休弟子。精大小篆。重集许慎说文。

** 禅月集序

先师名贯休。字德隐。婺州兰溪县登高里人也。俗姓姜氏。
家传儒素。代继簪裾。少小之时。便归觉路。于安和寺请圆
贞长老和尚为师。日念法华经一千字。数月之内。念毕兹
经。先师与邻院童子法号处默偕年十馀岁。同时发心念
经。每于精修之暇。更相唱和。渐至十五六岁。诗名益著。远
昙域 第 1b 页
近皆闻。年二十岁。受具足戒。后于洪州开元寺听法华经。
不数年间。亲敷法座。广演斯文。迩后兼讲起信论。可谓三
冬涉学。百舍求师。寻妙旨于未传。起微言于将绝。于时江
表士庶。无不钦风。年齿渐高。属天下丧乱。时处默和尚谓
师曰。吾师抱不羁之才。怀自然之道。时不与我。能无伤哉。
复为先师曰。分袂无血泪。望处空阑干。后隐南岳(阙二字)不(
阙一字)先聃为备者曰。吾闻岷峨异境。山水幽奇。四海骚然。
一方无事。遂乃过洞庭。趋渚宫。历白帝。旋闻大蜀开基创
业。奄有坤维。叹曰。不有君子。宁能国乎。遂达大国。进上先
昙域 第 2a 页
皇帝诗。其略曰。一瓶一钵垂垂老。万水千山得得来。高祖
礼待。膝之前席。过秦主待道安之礼。踰赵王迎图澄之仪。
特修禅宇。恳请住持。寻赐师号曰禅月大师。曲加存恤。优
异殊常。十年以来。迥承天眷。无何。壬申岁十二月。召门人
谓曰。古人有言曰。地为床兮天为盖。物何小兮物何大。苟
惬心兮自欣泰。身与名兮何足赖。吾之治世。亦何久邪。然
吾启手足。曾无愧心。汝等以吾平生。事之以俭。可于王城
外。藉之以草。覆之以纸。而藏之。慎勿动众而厚葬焉。言讫。
奄然而绝息。遂具表闻天。先帝蹙然久之。乃命所司。备一
昙域 第 2b 页
期葬事。于时在城士庶。无不悲伤。昙域遂以先师遗言上
奏。请以薄葬之礼。帝曰。朕治命可行焉。敕命四众共助葬
仪。特竖灵塔。敕谥白莲之塔。以癸酉年三月十七日。于成
都北门外十馀里。置塔之所。地号升仙。葬事既周。哀制斯
毕。暇日或勋贤见访。或朝客见寻。或有念先师一篇两篇。
或记三句五句。或未闲深旨。或不晓根源。众请昙域编集
前后所制歌诗文赞。日有见问。不暇枝梧。遂寻检藁草。及
暗记忆者。约一千首。乃雕刻成部。题号禅月集。昙域虽承
师训。艺学无闻。曾奉告言。辄直序事。时大蜀乾德五年癸
昙域 第 3a 页
未岁十二月十五日序。

** 禅月集后序

有唐翰林学士兵部侍郎吴融请为叙。先师长谓吾门人
曰。吴公文藻瞻逸。学海渊深。或以揖让周旋(阙一字)待矣。或
以文害辞。或以辞害志。或以诞饰饶借。则殊不解我意也。
子可于余所著之末。仰重序之。昙域乃稽颡而言曰。语云。
子疾病。子路欲使门人为臣。子曰。欺天乎。昙域小子。何敢
叙焉。师曰。子不知皆孔子弟子。记诸善言。以成其书。况吾
常酷于兹。心剿形瘵。访奇稽古。慰以大道。眷然皓首。岂为
昙域 第 3b 页
贾其声耶。且吾昔在吴越间。靡所济集。聊欲系志于翰墨。
得以乱思。不慭遗老矣。子无辞焉。但当吾意。而言之。然又
不可以过之。乐天长吉似之矣。吾若与骚人同时。即知殊
不相屈耳。直言之。无相辱也。昙域逊让不暇。力而叙之。

* 延寿

延寿字冲立。俗姓王氏。馀杭人。年十六。献齐天赋于吴越
忠懿王。年二十八。为华亭镇将。以官钱放生坐死。获赦。遂
出家。住天台智者岩天柱寺。宋建隆元年。忠懿王命主灵
隐寺。后迁永明道场。赐号智觉禅师。开宝八年卒。年七十
昙域 第 4a 页
二。谥永明宗照大师。

** 金刚證验赋

无住般若。教海威光。讽诵而感通灵异。受持而果报昭彰。
毕使凡身未来。而位登宝觉。能令促命现世。而寿绪金刚。
洪范五福。其一曰寿。坚持之者。偏承灵佑。湖神归命。受净
戒而挫凶暴之威。病者投诚。愈沈疴而轸慈悲之苦。大旨
甚深。罩古笼今。字字演无生之性。重重敷不住之音。任布
七宝之珠珍。难偕四句。纵舍三恒之身命。莫比持心。大教
正宗。真如海藏。灵神拥护。阴官归向。坐一层金之金榻。拔
昙域 第 4b 页
出冥中。降五色之祥云。迎归天上。斯经也。降心为要。无我
是宗。信解而体齐诸佛。受持而福等虚空。法力难思。不堕
刀峰之所。神功罔测。能超骇浪之中。一心受持。千圣称赞。
滞魄投诚而归净道。苦战败阵而超危难。狱官现證。冥魂
脱而世命增。恶友妒心。金文隐而霞条散。或乃身枷自解。
母眼双明。口门光耀。肉体坚贞。天香馥郁。仙乐凄清。临法
而三刀不断。命讲而束素俄呈。写在空中。点点而雨沾不
湿。求于纸内。重重而文䌽全生。是知大报攸长。正宗罕措。
旨妙而难解难入。信顺而不惊不怖。金刚神暗使变肉为
骨。

昙域 第 5a 页

须菩提密令断薰啖素。因书力而忏罪。遇火光而得度。积
禄延年。扶持拥护。异哉为偫典之大。还上升觉路。

** 法华瑞应赋

一心妙法。巧喻莲华。诵持而感通灵瑞。校量而福比河沙。
善神拥护。真圣咨嗟。知命如见。證果非赊。兵仗潜空。密卫
而皆居福地。异香满室。坐化而尽驾牛车。尔乃然臂归向。
焚身供养。紫气腾空而演瑞。白光入火而标状。烧时而列
宿飞下。迹处而金园立相。形消骨尽。舍珍宝而难可比方。
昙域 第 5b 页
火灭烟飞。唯心舌而铿然红亮。书写经卷。功德无边。感佳
梦而正误。送金精而入缘。白雀呈瑞。隐士书诠。四众潜泪。
哀闻大千。宝殿遥分而梦处。神僧送药而病痊。妙字才成。
逝者而已闻生处。真文既缮。夭丧而忽尔增年。帝释迎前。
天童侍侧。普贤摩顶以慰喻。庙神请讲而取则。口放异光
而何假银灯。舌生甘露而岂须玉食。投崖不损。乏气增加。
或施戒而行悲。或谤消而难息。说法闻于金口。得定超于
真域。能令凡质。毛孔孕紫檀之香。任坏肉身。舌表现红莲
之色。甘雨洒地。天花坠空。红烛然于眼里。白莲生于掌中。
神游佛国。迹现天宫。水满金瓶。自冬温而夏冷。斋陈玉馔。

昙域 第 6a 页

遂应供而身通。猴侍虎随。除魔去病。异花生于讲座。甘泽
霔于谈柄。冥司随喜。灵神请命。扶危忏罪。驾苦海之慈航。
拔死超生。悬幽途之明镜。当圆寂之时。灵通可知。或山崩
而地动。或花雨而乐随。金殿房中而焕赫。宝盖梦里而威
蕤。驾乘潜来。见身忽生于他国。空声密报。栖神俄托于莲
池。食感舍利。空中弹指。讲闻异钟。锡扣池水。或救旱而使
龙。或持咒而降鬼。可谓独妙独尊。尽善尽美。任千圣以赞
扬。难穷妙旨。

昙域 第 6b 页

** 宗镜录序

伏以真源湛寂。觉海澄清。绝名相之端。无能所之迹。最初
不觉。忽起动心。成业识之由。为觉明之咎。因明起照。见分
俄兴。随照立尘。相分安布。如镜现像。顿起根身。次则随相
而世界成差。后则因智而憎爱不等。从此遗真失性。执相
循名。积滞著之情尘。结相续之识浪。锁真觉于梦夜。沈迷
三界之中。瞽智眼于昏衢。匍匐九居之内。遂乃縻业系之
苦。(阙一字)解脱之门。于无身中受身。向无趣中立趣。约依处
则分二十五有。论正报则具十二类生。皆从情想根由。遂
致依止差别。向不迁境上。虚受轮回。于无脱法中。自生系
昙域 第 7a 页
缚。如春蚕作茧。似秋蛾赴灯。以二见妄想之丝。[:#AS-8563:⿰⺯⿸厂⿱田坴]苦聚之
业质。用无明贪爱之翼。扑生死之火轮。用谷飨言音。论四
生妍丑。以妄想心镜。现三有形仪。然后违顺想风。动摇觉
海。贪痴爱水。资润苦芽。一向徇尘。罔知反本。发狂乱之知
见。翳于自心。立幻化之色声。认为他法。从此一微涉境。渐
成戛汉之高峰。滴水兴波。终起吞舟之巨浪。尔后将欲反
初复本。约根习钝。不同于一真如界中。开三乘五性。或见
空而證果。或了缘而入真。或三祇重鍊。渐具行门。或一念
圆修。顿成佛道。斯则剋證有异。一性非殊。因成凡圣之名。
昙域 第 7b 页
以分真俗之相。若欲穷微洞本。究肯通宗。则根本性离。毕
竟寂灭。绝升沈之异。无缚脱之殊。既无在世之人。亦无灭
度之旨。二际平等。一道清虚。识智俱空。名体咸寂。迥无所
有。唯一真心。达之名见道之人。昧之号生死之始。复有邪
根外种。小智权机。不了生死之病原。罔知人我之见本。唯
欲厌喧斥动。破相析尘。虽云味静冥空。不知埋真拒觉。如
不辩眼中之赤眚。但灭灯上之重光。罔穷识内之幻身。空
避日中之虚影。斯则劳形役思。丧力损功。不异足水助冰。
投薪益火。岂知重光在眚。虚影随身。除病眼而重光自消。

昙域 第 8a 页

息幻质而虚影当灭。若能回光就已。反境观心。佛眼明而
业影空。法身现而尘迹绝。以自觉之智刃。剖开[:#AS-8563:⿰⺯⿸厂⿱田坴]内之心
珠。用一念之慧锋。斩断尘中之见网。此穷心之旨。达识之
诠。言约义丰。文质理诣。揭疑关于正智之户。薙妄草于真
觉之原。愈入髓之沈疴。截盘根之固执。则物我遇智火之
燄。融唯心之炉。名相临慧日之光。释一真之海。斯乃内證
之法。岂在文诠。智解莫穷。见闻不及。今为未见者演无见
之妙见。未闻者入不闻之圆闻。未知者说无知之真知。未
昙域 第 8b 页
解者成无解之大解。所冀因指见月。得兔忘[:#AS-FEE3:●]
[:#AS-FBEC:●]弟。抱一冥宗。舍诠检理。
了万物由我。明妙觉在身。可谓搜抉元根。磨砻理窟。剔禅
宗之骨髓。标教网之纪纲。馀惑微瑕。应手圆净。元宗妙旨。
举意全影。能摧七慢之山。永塞六衰之路。尘劳外道。尽赴
指呼。生死魔军。全消影响。现自在力。阐大威光。示真实珠。
利用无尽。倾秘密藏。周济何穷。可谓香中其牛头。宝中探
其骊颔。华中采其灵瑞。照中耀其神光。食中啜其乳麋。水
中饮其甘露。药中服其九转。主中遇其圣主。故得法性山
高。顿落偫峰之峻。醍醐海阔。横吞众派之波。似夕魄之腾
辉。夺小乘之星宿。如朝阳之孕彩。破外道之
昙域 第 9a 页
昏蒙。犹贫法财之人。值大宝聚。若渴甘露之者。遇清凉池。
为众生所敬之天。作菩萨真慈之父。抱膏肓之疾。逢善见
之药王。迷险难之途。遇明达之良导。久居阍室。忽临宝炬
之光明。常处裸形。顿受天衣之妙服。不求而自得。无功而
顿成。故知无量国中。难闻名字。尘沙劫内。罕遇传持。以如
上之因缘。目为心镜。现一道而清虚可鉴。辟偫邪而毫发
不容。妙体无私。圆光匪外。无边义海。咸归顾盼之中。万象
形容。尽入照临之内。斯乃曹溪一味之旨。诸祖同传。鹄林
不二之宗。偫经共述。可谓万善之渊府。众哲之元源。一字
昙域 第 9b 页
之宝王。偫灵之元祖。遂使离心之境。文理俱虚。即识之尘。
诠量有据。一心之海印。楷定圆宗。八识之智灯。照开邪闇。
实谓含生灵府。万法义宗。转变无方。卷舒自在。应缘现迹。
任物成名。诸佛体之。号三菩提。菩萨修之。称六度行。海慧
变之为水。龙女献之为天珠。天女散之为无著华。善友求
之为如意宝。缘觉悟之为十二缘起。声闻證之为四谛八
空。外道取之为邪见河。异生执之作生死海。论体则妙符
至理。约事则深契正缘。然虽标法界之总门。须辩一乘之
别旨。种种性相之义。在大觉以圆通。重重即入之门。唯种

昙域 第 10a 页
而妙达。但以根羸靡鉴。学寡难周。不知性相二门。是自心
之体用。若具用而失恒常之体。如无水有波。若得体而阙
妙用之门。似无波有水。且未有无波之水。曾无不湿之波。
以波彻水源。水穷波末。如性穷相表。相达性源。须知体用
相成。性相互显。今则细明总别。广辩异同。研一法之根元。
搜诸缘之本末。则可称宗镜。以鉴幽微。无一法以逃形。则
千差而普会。遂则编罗广义。撮合要文。铺舒于百卷之中。
卷摄在一心之内。能使难思教诲。指掌而念念圆明。无尽
真宗。目睹而心心契合。若神珠在手。永息驰求。犹觉树垂
昙域 第 10b 页
阴。全消影迹。获真宝于春池之内。拾砾浑非。得本头于古
镜之前。狂心顿歇。可以深挑见刺。永绝疑根。不运一毫之
功。全开宝藏。匪用刹那之力。顿获元珠。名为一乘大寂灭
场。真阿练若正修行处。此是如来自到境界。诸佛本性法
门。是以普劝后贤。细垂元览。遂得智穷性海。学洞真源。此
识此心。唯尊唯胜。此识者。十方诸佛之所證。此心者。一代
时教之所诠。唯尊者。教理行果之所归。唯胜者。信解證入
之所趣。诸贤依之而解释。论起千章。众圣体之以宏宣。谈
成四辩。所以掇奇提异。研精洞微。独举宏纲。大张正纲。捞
昙域 第 11a 页
摝五乘机地。升腾第一义天。广證此宗。利益无尽。遂得正
法久住。摧外道之邪林。能令广济含生。塞小乘之乱辙。则
无邪不正。有伪皆空。由自利故。发智德之源。由利他故。立
恩德之事。成智德故。则慈起无缘之化。成恩德故。则悲含
同体之心。以同体故。则心起无心。以无缘故。则化成大化。
心起无心故。则何乐而不与。化成大化故。则何苦而不收。
何乐而不与。则利钝齐观。何苦而不收。则怨亲普救。遂使
三草二木。咸归一地之荣。邪种蕉芽。同沾一雨之润。斯乃
尽善尽美。无比无俦。可谓括尽因门。搜穷果海。故得创发
昙域 第 11b 页
菩提之士。初求般若之人。了知成佛之端由。顿圆无滞。明
识归家之道路。直进何疑。或离此别修。随它妄解。如谷角
取乳。缘木求鱼。徒历三祇。终无一得。若依此旨。信受宏持。
如快舸随流。无诸阻滞。又遇便风之势。更加橹棹之功。则
疾届宝城。忽登觉岸。可谓资粮易辩。道果先成。披迦叶上
行之衣。坐释迦法空之座。登弥勒毗卢之阁。入普贤法界
之身。能令客作贱人。全领长者之家业。忽使沈空小果。顿
受如来之记名。未有一门。匪通斯道。必无一法。不契此宗。
过去觉王。因兹成佛。未来大士。仗此證真。则何一法门而
昙域 第 12a 页
不开。何一义理而不现。无一色非三摩钵地。无一声非陀
罗尼门。尝一味而尽变醍醐。闻一香而皆入法界。风柯月
渚。并可传心。烟岛云林。咸提妙旨。步步蹈金色之界。念念
嗅檐卜之香。掬沧海而已得百川。到须弥而皆同一色。焕
兮开观象之目。尽复自宗。寂尔导求珠之心。俱还本法。遂
使邪山落仞。苦海收波。智楫以之安流。妙峰以之高出。今
详佛祖大意。经论正宗。削去繁文。唯搜要旨。假申问答。广
引證明。举一心为宗。照万法如镜。编联古制之深意。撮略
宝藏之圆诠。同此显扬。称之曰录。分为百卷。大约三章。立
昙域 第 12b 页
法正宗。以为归趣。次申问答。用去疑情。后引真诠。成其圆
信。以兹妙善。普施含灵。同报佛恩。共传斯旨耳。

* 思有

思有。检校释门威仪。

** 请宣示御注金刚经奏

自像教西流。具文东译。学傅师口。凡今则多。注诀圣情。前
古未有。臣请具幡花。奉迎于敬爱寺。设斋庆贺。其御注经。
伏乞示天下。宜付史官。

* 纯白

昙域 第 13a 页

纯白。新罗国沙门。

** 新罗国石南山故国师碑铭后记

恭惟我国大师。始自出昭。终于没齿。生缘眷属。触事因缘。
即门生金长老允正所修录。具门人崔大相仁[:#AS-FEF9:●]
[:#AS-FBED:●]兖所撰碑述之。今白之
所记者。恭以大师于唐新罗国景明王之天祐年中。化缘
毕已。明王谥号铭塔。仍敕崔仁[:#AS-FEF9:●]
[:#AS-FBED:●]兖侍郎使撰碑文。然以
世杂人猾。难为盛事。是以年新月古。未立碑文。至后高丽
国凡平四郡。鼎正三韩。以显德元年七月十五日。树此丰
昙域 第 13b 页
碑于太子山者。良有良缘者乎。爰有国师之门神足国主
寺之僧头乾圣院和尚者。法讳让景。俗姓金氏。字曰举国。
为师而或体或心。为王而乍耳乍目。将恐芳尘风埽。美迹
云消。黄绢将烂。翠炎弗植。师恩雀报。自立龟碑。和尚王父
蔼。元圣王之表来孙。宪康王之外庶舅。清廉谣聒于街路。
忠孝誉酣于尊卑。内知执事侍郎。外任浿江都护。父访礼。
才兼六艺。学贯五经。月下风前。属缘情体物之句。春花秋
月。呈抚弦韵竹之声。内至执事含香。外赴朔州长史。和尚
始自华色。终于叟身。动止言谈。行踪风格。可备别录。此略
言焉。且国师碑之与录可记而未记者。曰龙潭
昙域 第 14a 页
式照乾圣让景燕口惠希宥襟允正请龙善现灵长元甫
石南迥闲嵩山可定太子本定右九师者。国师存日。羽异
在卵。未翥青云之际。国师没后。角足成体。始游碧海之中。
师之在时。法席(阙一字)牛毛之数。师之入灭。禅座财钟乳之
多。人谓之评曰。九乳若钟。养九方之佛子。一面如镜。正一
国之君臣。古所谓翼众铣铣。兹焉在焉。其允正长老者。乾
圣同胎之弟也。戒高持者。名出有人。存殁言行。门人别录。
其母氏梦妊盈之日。日入于寝室。娠季之月。月入于密窟。
果诞乾圣与宥襟也。岂翅昙谛母梦二物之徵。慧住阿娘
昙域 第 14b 页
获二果之瑞而已哉。仁⺡[:#AS-FBED:●]兖者。辰韩茂竣人也。人所谓
一代三鹤。金榜题回。曰崔致远。曰崔仁⺡[:#AS-FBED:●]兖。曰崔承祐。(
阙一字)中中人也。学围海岳。加二车于五车。才包风云。除三
步于七步。实君子国之君子。亦大人乡之大人。是或折桂
中花。扇香风于上国。得葱罗域。推学究于东乡。承大师重
席之恩。撰大师鸿碑之记。白也执尺占天。[:#AS-8BB1:⿰冉⻖]终近远。倾蠡
酌海。岂度少多。然则言而不常。默犹不可。后来君子。取之
舍之而。已。

* 贤义

昙域 第 15a 页

贤义。广顺三年益都县大云寺讲经沙门。

** 云门山功德记

伏自玉毫掩相。求瞻睹以无由。金像遗踪。犹修崇之可托。
且我佛住世莫久。像教是依。了达者位證三乘。渐成者道
隆五福。伏以云门山大云寺者。未可知其始建之时也。因
览古碑云。开皇年中。曾有修建。但以寺居峻岭。地枕长郊。
睹圣像之陵夷。见精蓝之荒废。近则虽兴新搆。必知未称
旧基。唯有壁龛弥勒石像。依稀相(阙一字)隐映仪形。风雨交
昙域 第 15b 页
侵。间损雕锼之质。岁华绵邈。全无彩绘之踪。盖事有废兴。
理关舒惨。岂斯期今日。获遇信心(阙一字)清信弟子彭仁福。
本贯浙江。寓居海岱。固安赐履。未遂三乘。唯(阙一字)夙怀善
因便至。信知修崇之可托。明幻惑之不坚。是以广(阙二字)
投诸兰若。此则因参远寺。傍睹真容。遂乃慎选良工。精求
彩笔。果得入神之妙。(阙一字)瞻如在之仪。重新两龛。加(阙一
字)修饰。虽遥柰苑。何异(阙一字)峰。一偫远黎。岂起(阙二字)之想。
四来(阙二字)顿生恭敬之心。谅此净因。必获多福。更有会同
良友。亦是(阙一字)知各起斋心。助成胜事。仍雕(阙六字)庶使万
古千秋。不泯增修之状。陵迁谷变。常开化导之门。如贤义
者。迹
昙域 第 16a 页
忝缁衣。辞亏黄绢。常复斯言之戒。敢述刊述之文。盖猥付
非才。而坚令叙录。既难退让。何免言[:#AS-FBED:●]衍尤。谨题。

* 释远

释远。六祖法嗣。号龙门法眼禅师。

** 坐禅铭

心元虚映。体绝偏圆。金波匝匝。动寂常禅。念起念灭。不用
止绝。任运滔滔。何曾起灭。起灭寂灭。现大迦叶。坐卧经行。
未尝閒歇。禅何不坐。坐何不禅。了得如是。始号坐号禅。坐
者何人。禅是何物。而欲坐之。用佛觅佛。佛不用觅。觅之转
昙域 第 16b 页
失。坐不我观。禅非外术。初心闹乱。未免回换。所以多方。教
渠静观。端坐收神。初则纷纭。久久恬淡。虚闲六门。六门稍
歇。于中分别。分别才生。巳成起灭。起灭转变。从此心现。还
用自心。反观一遍。一反不再。圆光顶戴。灵焰腾辉。心心无
碍。横该竖入。生死永息。一粒还丹。点金成汁。身心客尘。透
漏无门。迷悟且说。逆顺休论。细思昔日。冷坐寻觅。虽然不
别。也大狼籍。刹那凡圣。无人能信。匝地忙忙。大须谨慎。如
其不知。端坐思危。一日筑著。伏惟伏惟。三自省察。是身寿
命。如驹过隙。何暇闲情。妄为杂事。既隆释种。须绍门风。谛

昙域 第 17a 页
先宗。是何标格。道业未办。去圣时遥。善友师教。诚不可舍。
自生勉励。念报佛恩。惟已自知。大心莫追。报缘虚幻。不可
强为。浮世几何。随家丰俭。苦乐逆顺。道在其中。动静寒温。
自愧自悔。

** 十可行十颂序

华严以十法界总摄多门。示无尽之理。禅门有十元谈。以
明唱道。洞山有十不归。以表超證。山僧述十可行。以示后
生。庶资助道。譬诸蓬生麻中。不扶而直。又如染香之人。亦
有香气。有少益者。书之于后。

昙域 第 17b 页

* 终南山僧

僧姓氏无考。居终南太一山。

** 众经音义序

自法王命驾。遵之者九乘。宏传声教。统之者三藏。然则指
月之喻。无爽于恒规。因言之义。有契于常则。所以实相窅
冥。开宗于文字。权道综御。崇尚于方言。且夫一音各解。惟
圣之筌蹄。随缘别悟。在凡之准的。西梵天语。邃古莫亏。东
华人言。沿时迁贸。至于说文在汉。字止九千。韵集出唐。言
增三万。代代繁广。符六文而挺生。时时间发。寄八体而陈
昙域 第 18a 页
迹。求真本据。谅在前后。覈其离广。诚归物议。夫以佛教东
翻。六百馀载。举其纲纽。三千馀轴。随部出音。闻之往说。殷
鉴偫录。未曰大观。然则必也正名。孔君之贻诰。随俗言晤。
释父之流慈。非相无以引心。非声无以通解。有大慈恩寺
元应法师。博闻强记。镜林花之宏标。穷讨本支。通古今之
互体。故能雠校源流。勘阅时代。删雅古之野素。削浇薄之
浮杂。悟通俗而显教。举集略而腾美。真可谓文字之鸿图。
言音之龟镜者也。以贞观末。历敕召参传。综经正纬。咨为
实录。因绎寻阅。捃拾藏经。为之音义。注释训解。援引偫籍。
昙域 第 18b 页
证据章明。焕然可领。结成三帙。自前代所出。经论诸音。依
字直反。曾无追顾。致失教义。实迷匡俗。今所作者。全异恒
伦。随字删定。随音徵引。并显唐梵方言。翻度雅郑。推十代
之纰紊。定一朝之风法。文非词费。务在纲正。恐好异者。辄
复略之。斯则得于要约。失于义本。救弊开信。终掩元化。故
重陈委。悉无昧焉。序之云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