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宗密
宗密 第 27a 页
钦定全唐文卷九百二十

宗密 第 1a 页

* 宗密

宗密俗姓何氏。果州西充县人。元和二年依遂州道圆禅
师出家。住终南山草堂寺。太和三年赐紫。会昌元年卒于
兴福塔院。年六十二。谥定慧禅师。

** 答温尚书书

一切众生。无不具觉灵空寂。与佛无殊。但以无始劫来。未
曾了悟。妄执身为我相。故生爱恶等情。随情造业。随业受
报。生老病死。长劫轮回。然身中觉性。未曾生死。如梦被驱
宗密 第 1b 页
使。身本安闲。如水作冰。而温性不异。若能悟此意。即是法
身。本曰无生。何有寄托。灵灵不昧。了了常知。无所从来。亦
无所去。然多生习妄。执以性成。喜怒哀乐。微细流注。其理
虽然顿违。此情难以卒除。须长觉察。损之又损。如风顿止。
波浪渐停。岂可一身所修。便同佛用。但可以空寂为自身。
勿认色身。以真知为自心。勿认妄念。妄念若起。都不随之。
即临命终时。自然业不能系。虽有中阴。所向自由。天上人
间。随意寄托。若爱恶之念已泯。不受分段之身。自然易短
为长。易粗为妙。若微细流注。一切寂灭。圆觉大智。朗然独
宗密 第 2a 页
存。即随现千百亿身。度有缘众生。名之曰佛。

** 盂兰盆经疏序

始于混沌。塞乎天地。通人神。贯贵贱。儒释皆宗之。其惟孝
道矣。应孝子之恳诚。救二亲之苦厄。酬昊天恩德。其惟盂
兰盆之教焉。宗密罪衅。早年丧亲。每履雪霜之悲。永怀风
树之恨。窃以终身坟垄。卒世烝尝。虽展孝思。不资神道。遂
搜索圣贤之教。虔求追荐之方。得此法门。实为妙行。年年
僧自咨白四事。供养三尊。宗密依之修崇。已历多载。兼讲
其诰。用示未开。今因归乡。依日开设。(阙一字)俗耆艾。悲喜遵
宗密 第 2b 页
行。异口同音。请制新疏。心在松柏。岂慢乡闾。式允来情。发
挥要道。

** 金刚般若经疏论纂要序

镜心未净。像色元空。梦识无初。物境成有。由是惑业袭习。
报应纶轮。尘沙劫波。莫之遏绝。故我满净觉者。现相人中。
先说生灭因缘。今悟苦集灭道。既除我执。未达法空。欲尽
病根。方谈般若。心境齐泯。即是真心。垢净双亡。一切清净。
三千瑞焕。十六会彰。今之所传。即第九分。句偈隐略。旨趣
深微。慧彻三空。檀含万行。住一十八处。密示阶差。断二十
宗密 第 3a 页
七疑。潜通血脉。不先遣遣。曷契如如。故虽策修。始终无相。
由斯教理皆密。行果俱元。致使口讽牛毛。心通麟角。或配
入名相。著事乖宗。或但云一真。望源迷派。其馀胸谈臆注。
不足论矣。河沙珍宝。三时身命。喻所不及。岂徒然哉。且天
亲无著。师补处尊。后学何疑。或添或弃。故今所述。不攻异
端。疏是论文。乳非城内。纂要名意。及经题目。次下即释。无
烦豫云。

**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略疏序

元亨利贞。乾之德也。始于一气。常乐我净。佛之德也。本乎
宗密 第 3b 页
一心。专一气而致柔。修一心而成道。心也者。冲虚妙粹。炳
焕灵明。无去无来。冥通三际。非中非外。洞彻十方。不灭不
生。岂四山之可害。离性离相。奚五色之能盲。处生死流。骊
珠独耀于沧海。踞涅槃岸。桂轮孤朗于碧天。大矣哉。万法
资始也。万法虚伪。缘会而生。生法本无。一切惟识。识如幻
梦。但是一心。心寂而知。目之圆觉。弥满清净。中不容他。故
德用无边。皆同一性。性起为相。境智历然相得。性融身心
廓尔。方之海印。越彼太虚。恢恢焉。晃晃焉。迥出思议之表
也。我佛證此。悯物迷之。再叹奇哉。三思大事。既全十力。能
宗密 第 4a 页
摧树下魔军。爰起四心。欲示宅中宝藏。然迷头舍父。悟有
易难。故仙苑觉场。教兴顿渐。渐设五时之异。空有迭彰。顿
无二谛之殊。幽灵绝待。今此经者。顿之类欤。故如来入寂
光土。凡圣一源。现受用身。主伴同会。曼殊大士。创问本起
之因。簿伽至尊。首提究竟之果。照斯真体。灭彼梦形。知无
我人。谁受轮转。种种幻化。生于觉心。幻尽觉圆。心通法遍。
心本是佛。由念起而漂沈。岸实不移。因舟行而骛骤。顿除
妄宰。空不生华。渐竭爱源。金无重矿。理绝修證。智是阶差。
觉前前非。名后后位。况妄忘起灭。德等圆明者焉。然出厩
宗密 第 4b 页
良驹。已摇鞭影。埋尘大宝。须设治方。故三观澄明。真假俱
入。诸轮绮互。单复圆修。四相潜神。非觉违拒。四病出体。心
华发明。复令长中下期。克念摄念而加行。别遍互习。业障
惑障而消亡。成就慧身。静极觉遍。百千世界。佛境现前。是
以闻五种名。超刹宝施福。说半偈义。胜河沙小乘。实由无
法不持。无机不被者也。噫。巴歌和众。似量腾于猿心。雪曲
应稀。了义匿于龙藏。宗密髫专鲁诰。冠讨竺坟。俱溺筌蹄。
惟味糟粕。幸于涪上。针芥相投。禅遇南宗。教逢斯典。一言
之下。心地开通。一轴之中。义天朗耀。顷以道非常道。诸行
宗密 第 5a 页
无常。今知心是佛心。定当作佛。然佛称种智。修假多闻。故
复行诣百城。坐探偫籍。讲虽滥泰。学且师安。叨沐犹吾之
纳。谬当真子之印。再逢亲友。弥感佛恩。久慨孤贫。将陈法
施。采集般若。纶贯华严。提挈毗尼。发明惟识。然医方万品。
宜选对治。海宝千般。先求如意。观夫文富义博。诚让杂华。
指体投机。无阶圆觉。故参详诸论。反复百家。以利其器。方
为疏解。冥心圣旨。极思研精。义备性相。禅兼顿渐。勒成三
卷。以传强学。然上中下品。根欲性殊。今将法彼曲成。从其
易简。更搜精要。直注本经。庶即事即心。日益日损者矣。

宗密 第 5b 页

** 华严原人论序

万灵蠢蠢。皆有其本。万物芸芸。各归其根。未有无根本而
有枝末者也。况三才中之最灵。而无本源乎。且知人者智。
自知者明。我今禀得人身。而不自知所从来。曷能知他世
所趣乎。曷能知天下古今人事乎。故数十年中。学无常师。
博考内外。以原自身。原之不已。果得其本。然今习儒道者。
祗知近则乃祖乃父。传体相续。受得此身。远则混沌一气。
剖为阴阳之二。二生天地人三。三生万物。万物与人。皆气
为本。习佛法者。但云近则前生造业。随业受报。得此人身。

宗密 第 6a 页

远则业又从惑。展转乃至阿赖耶识。为身根本。皆为已穷
其理。而实未也。然孔老释迦。皆是至圣。随时应物。设教殊
途。内外相资。共利偫庶。策勤万行。明因果始终。推究万法。
彰生起本末。虽皆圣意。而有实有权。二教惟权。佛兼权实。
策万行。惩恶劝善。同归于治。则三教皆可遵行。推万法。穷
理尽性。至于本源。则佛教方为决了。然当今学士。各执一
宗。就师佛者。仍迷实义。故于天地人物。不能原之至源。余
今还依内外教理。推穷万法。初从浅至深。于习权教者。斥
宗密 第 6b 页
滞令通。而极其本。后依了教。显示展转生起之义。会偏令
圆。而至于末。文有四篇。名原人也。

** 示学徒文

一从别后。相忆是常。未审朝暮用心。在何境界。得背尘合
觉否。外境内心。觉了不相关否。定慧轻安适悦否。修行若
忘失菩提心。知之总是魔业否。数数觉察。勤勤观照。习气
若起。当处即休。辄莫随之。亦莫灭之。何以故。阳燄之水不
应趁故。不应灭故。不应趁故。免落凡夫纵情。不应灭故。免
堕二乘调伏。圆宗顿教。毕竟如斯。但与本性相应。觉智自
然无间。长时之事。难可具书。略标大分。自须努力。不多述
宗密 第 7a 页
也。

* 义叶

义叶。会昌中沙门。

** 重修大像寺记

太和乙卯岁。颍川郡陈公为左神策将军。以其诛暴息乱。
宸衷亲付之右地。公上酬天造。忠奉国恩。内戢三军。外安
百姓。拥二州之地。雾卷波澄。宁万乘之心。云销烟灭。冀恢
宏乎至道。实匡赞我有唐。至开成戊午岁。公因观地无遗
利。农则有秋。遂谒(阙一字)元以告清慎。拜大像以请鸿福。方
宗密 第 7b 页
叹鸠鸽巢顶。荆棘掩砌。廊宇霖漏。楼殿欹倾。寺无居僧。爰
诘耆旧。曰。顷者庄田典卖于乡里。林木摧毁于樵童。赖(阙)
旧地出清俸以收赎。因兹请僧。重复其业。然耕耘菑穫。未
有伦次焉。尚书乃命僧藏乂为赴知已者。时不历二祀。装
慈尊以金(阙一字)(阙一字)殿以丹雘。而众事云毕。至于储蓄
车乘。与生生之具。兼顷亩年代。并录之于寺记碑阴。以示
邻里乡党。为免侵夺不朽之验。凡百君子。敬而听之。

* 元楚

元楚。大中时江夏沙门。

宗密 第 8a 页

** 庐山东林寺观音方丈记

观音之于诸先觉。犹孔门之有亚圣。其悲智应用。鸿纤毫
亿刹。常如示诸掌。是以郢川屈殳。因伯兄宗厚上人为空
王入室弟子。手足相爱。尝得闻斯语。遂舍二十万。于新殿
东南。造观音方丈。一间四厦。西向。峻栋岩岩。间出廊庑。又
以香泥。伏普门功德。克类端庄。天饰梵仪。如语如嘿。危冠
百宝。风容动摇。式繄拳拳。灵贶斯在。俾愚菲薄。旌寘坚贞。
愚无文。苟欲赞其播植善稼。于斯而已矣。噫。兹寺也。自晋
宗密 第 8b 页
至唐。五百馀岁。以土木有坏。因而造之者数也。真风未弭。
因而复之者时也。由是前九江太守给事中博陵公。奉诏
指撝之。旧龙象三十人。经营建立之。方三四年。基构宏壮。
特新前象。遂得炉峰增色。图牒再张。车盖贵游。结辙林下。
逢迎相贺。辉动岩轩。挹虎溪之波澜。清尘尾之风韵。阅绎
故事。饱饫前生。从容吟啸而去。若是则安知来者之无柴
桑乎。往者之无雁门乎。矧馨香庭实。千花雪明。重修白社。
期在旦夕矣。愚江干宿齿。常梦寐旧岑。力抒肺肠。远谢泉
石。亦厚公之惠也。以唐十六叶圣宣皇帝大中六年壬申
春二月十五日。江夏僧元楚记。

宗密 第 9a 页

* 清越

清越。大中时敬亭。山沙门。

** 新兴寺佛殿石阶记

十三年秋。嗣天子用旧制安天下释像。明年二月。兹寺钜
殿石砌。果而成功。维时冠祠刹尊貌。踞极敞千户。比其在
阶陛。得无坚强耶。始台杰河东公定而崇之。俨然峻峙。既
像素壁。绘座严侍列。中瞻环眩。千一焕若。乃丹其甍。乃赭
其楹。林池谷壑。煜爚煇变。遂以修甓。务周其功。不六七年。
宗密 第 9b 页
蒿张蔓植。圮缺大半。盱者伤目。咸不为然。始十年秋。徒聚
文议。以为祇敬有本。不类他构。言其石也。于器坚永。能百
千万岁天地日月而终始者。馀无如之。因择其善。俾化于
俗。鸠赆悉偳。易而牢之。寺有耆德惟恭。行苦心真。亟欲俾
壮。惟俟胜乐。闻其善犁。晨遽征询道之俗。虽祈寒暑燠。衣
坏履冗。不暇修歇。昼思夕虑。惟殿之陛。如是凡五年而完
之。其为利则深矣。为功则永矣。信夫根斯而施也。览偫施
而无俦焉。故始末之知。人多不与。殆知之则袅生师内。万
室皆空。艰于化缘。肯綮难就。不有劲志。孰能修之。且不固
其根。不理其源。岂高栋大庑。徒得辄而处之耶。抑初召工
宗密 第 10a 页
选石。他峤内怀纠缠。不泄于抱。及就砻琢。曲折势状。自新
于心目。皆奇之。陛级镂饰。若本天匠。则阴沴浸徵。阳火蒸
铄。信无变泐。以隳其初。余谓庶几乎。既而甓翼廊楯。前庑
材石交结(阙)硎铁好上符称气增名蓝。繇是宾车日来。佥
共嗟敬。誉极乐者。又何云乎。噫。大道汨而像设见。彼誙誙
然不知所归。汲不以兹耶。其或嘻嘻族居。不能以毫益。岂
慈圣之徒耶。必为而忘之。神不兹泥。则游外者亦何以诮。
余谓后五百岁嗣佛子作佛事如恭者。人无间然。大中十
四年二月二十一日。敬亭僧清越记。

宗密 第 10b 页

* 正言

正言。大中时沙门。安国寺大达法师弟子。

** 病中上寺主疏

正言自小入道。谬列(一作烈)缁伦。陪行伍。今缘身婴风疾。恐
僧务多有。故用悟用三宝圣言。所有罪障。不敢覆皆消灭。
有少许贝[:#AS-FBED:●]亲利。充众僧外。请将自出钱。买得废安所在
万年县浐川乡并先庄。并院内家具什物。兼庄内若外若
轻若重。并嘱授内供奉报圣寺三教谈论首座答制赐紫
大德兼当寺主。有手下弟子李自迁并付。庄悉是自出钱
物买
宗密 第 11a 页
得。尽不并诸同学等事。并皆无分。今法师为主。一舍永舍。
生死纲维。和上老宿大德徒明谨疏。

* 高闲

高闲。湖州乌程人。出家开元寺。后入长安。住荐福西明等
寺。大中朝赐紫。加号十望大德。后归乡里。卒于本寺。

** 此斋帖

此斋破除京中所得物犹未尽。岂得更受相助钱物。劳送
此意。便令却还。本请检纳。六日高闲白。

* 延昭

宗密 第 11b 页

延昭俗姓刘氏。馀杭人。咸通中镇州保寿寺沙门。

** 临济慧照禅师塔记

师讳义元。曹州南华人也。俗姓邢氏。幼而颖异。长以孝闻。
及落发受具。居于讲肆。精究毗尼。博赜经论。俄而叹曰。此
济世之医方也。非教外别传之旨。即更衣游方。首参黄檗。
次谒大愚。其机缘语句。载于行录。既受黄檗印可。寻抵河
北镇州城东南隅临滹沱河侧小院住持。其临济因地得
名。时普化先在彼。佯狂混众。圣凡莫测。师至。即佐之师正
旺化。普化全身脱去。乃符仰山小释迦之悬记也。适丁兵
宗密 第 12a 页
革。师即弃去。太尉默君和于城中舍宅为寺。亦以临济为
额。迎师居焉。后拂衣南迈至河府。府主王常侍延以师礼。
住未几。即来大名府与化寺。居于东堂。师无疾。忽一日摄
衣据坐。与三圣问答毕。寂然而逝。时唐咸通八年丁亥孟
陬月十日也。门人以师全身建塔于大名府西北隅。敕谥
慧照禅师。塔号澄灵。合掌稽首。记师大略。住镇州保寿嗣
法小师延昭谨书。

* 知宗

知宗。咸通中沙门。

宗密 第 12b 页

** 盘山上方道宗大师遗行碑

师讳道宗。俗姓田。唐千牛将军宾庭之后。元和九秋。师年
弱冠。于燕庭金阁寺受戒。礼志敬寺如琳为师。后至永泰
大师所。与师契合。谓师曰。蓟门旧里田盘灵山。可搆净居。
师蒙指教。惊喜难名。太和二年。届盘山峰顶。多逢兽迹。莫
面人踪。境类虎溪。地蟠龙腹。师止栖处所。如在四禅。柏茶
半斤。稻米数斗。二年所食。一半犹存。皎月银河。借为灯烛。
松风石溜。指作笙簧。息烦焰于尘涂。莹戒珠于岩岫。曾游
绝岳。坠地无伤。山现莲池。龙降香水。猛虎每蹲于坐侧。巨
宗密 第 13a 页
蛇长绕于阶前。一上云岭。两更岁华。偶因樵采之夫。始见
住持之迹。初传乡里。渐达州邦。千里风闻。四众云集。方伯
太尉相国清河张公仲武。遥瞻道德。渴想音徽。专飞简章。
特有招辟。师以松萝誓节。云水坚怀。三十九年。不下栖隐。
侍中清河张公允伸。大阐释风。远钦道行。频驰清奉。累降
尺书。命建丰碑。以崇盛德。于是沙门知宗撰文。节度判官
梁知至书石。咸通七年暮春之月。师化缘时毕。说偈整衣。
悄然灵脱。至咸通九年。茶毗于灵坛。获舍利数千。塔于寺
之东南隅。

宗密 第 13b 页

* 词浩

词浩。乾符中京左街永报寺沙门。

** 牛头寺经幢赞

妙觉出兴。广宏利济。教演多途。开聋除翳。惟其尊胜。三世
佛心。能慈能惠。惟密惟深。其力(阙一字)大。其功颇徵。尘沾影
覆。尽获超升。今之建置。斯有所为。资先考灵。冥途永离。神
栖浮刹。(阙二字)(阙一字)三恶道闭。七宝路通。真空永入。幻有
长袪。岂劳历劫。便获无馀。

* 文贞

宗密 第 14a 页

文贞。中和时兴禅寺上座。

** 善化寺记

大德以唐宣宗大中十二年春来燕。选名寺以憩留。向德
者盈途。青松节峻。白云志高。侍中张公崇敬。别卜禅居于
遵化坊吉地。辟开梵宇。俨似莲宫。奉请赐额为善化。

* 登辉

登辉。悟达国师门人。昭宗龙纪时内殿讲德。赐紫。

** 护圣寺钟铭

宗密 第 14b 页

灭六趣业。震十方界。既范以考。法响无碍。惟唐龙纪元年
十月十七日。梓州三军官吏百姓等。以节度吴郡顾公。缮
甲治兵。扈僖皇帝有功。授钺典我邦称礼。以监军使乐安
孙公。辍自亲侍抚吏民。以法家财施。命其季汉州刺史彦
晖叔僧栖让铸重五百钧。以十一月二十六日悬像殿之
右。

* 南叙

南叙。景福中左街内殿讲论。兼应制大德沙门。

** 悯忠寺重藏舍利记

兹舍利者。昔隋文帝潜龙日。有梵僧自印土至。授舍利一
宗密 第 15a 页
瓶曰。此释迦佛遗形耳。檀越可为主。洎登宝位。年号开皇。
至廿年改仁寿。至仁寿二年壬戌正月。敕天下大州一百
处建舍利塔。时幽州节制窦抗。创造五层大木塔。饰以金
碧。扃舍利于其下。至大唐文宗皇帝太和八年甲寅。经二
百卅三年。天火焚塔。迩后五六年间。武皇乃(阙一字)释教。至
宣宗初登宝位。岁在丙寅。敕修废蓝。将兴畚(阙一字)得石函
于故基下。时旌麾清河公。晓示人天。溥令供施。迁藏于悯
忠寺多宝塔下。复经卅三载。中和二年岁在壬寅。又值火
灾延悯忠寺。楼台俱烬。旋遇燕(阙一字)陶汰空侣。不期年。陇
宗密 第 15b 页
西令公大王大庇生灵。巨崇像设。舍已禄俸。造观音阁。横
壮妙丽。逾于旧贯。寺僧复严。陈力化导。塑观音像。当景福
壬子年。佥欲迁舍利于阁内。乃陈辞上渎。请发封壤。上许
之。即是年六月。徒侣云萃。各竭其诚。尘壒曜灵。香坌人手。
未淹食顷。俄逢巨函。缝印香泥。记镌贞石。繇是撤其盖。发
其缄。舍利光芒。异香郁烈。寻录状捧金函诣子东门上献。
旌幢中权后营。皆澡(阙一字)沐心。通宵瞻礼。重沓儭施。复还
本寺。显示城隍道俗。(阙一字)黄金瓶如麰麦量。内藏一粒。仁
寿舍利也。二粒在塔(阙一字)内。又二粒在小金合子内。又九
宗密 第 16a 页
十粒如银粟状。在琉璃瓶内。玉环二发七综金铜棺椁异
香[:#AS-8465:⿰金叉]钏等。今又有二粒舍利。光彩甚莹。在银结条琉璃瓶
内。即故临坛大德明鉴。平昔随身供养。临终授弟子迁忍。
今同收函内。矧夫圣日久殁。遗形尚留。为福人天。坚固不
坏。幸遇王臣信重。正法兴隆。同于宝坊。载礼金骨。而今而
后。何年更逢。匪独人心浇醨。抑亦时侵末法。重閟于此。观
音象前。谷变陵摧。犹凭刊石。记曰。

大燕城内。地东南隅。有悯忠寺。门临康衢。中有宝阁。横云
嶪虚。阁有巨象。观音圣躯。当象之前。缄于舍利。外石函封。
宗密 第 16b 页
内金函閟。填以异香。杂以珍器。用记岁年。景福壬子。

* 亚栖

亚栖。洛阳人。善书。光化中赐紫。

** 论书

凡书通即变。王变白云体。欧变右军体。柳变欧阳体。永禅
师褚遂良颜真卿李邕虞世南等。并得书中法。后皆自变
其体。以传后世。俱得垂名。若执法不变。纵能入石三分。亦
被号为书奴。终非自立之体。是书家之大要。

* 澄玉

宗密 第 17a 页

澄玉。天祐时中岳沙门。

** 疏山白云禅院记

且夫疏山者。贯造化之工。为而有矣。分地镜而插天心。用
之则圆盖方舆。共为覆载。摄之则横河石阜。饶借其形。嶷
峙堞而吹浮云。列澎流而走洪浪。龙涡凤翼。万象含虚。牛
首蛇冈。千峰簇翠。昔是周迪王分霸之场。畚锸基垒。尚在
连漪。巴徼控截郡城。襟带七闽。奇分五岭。自大中之初。有
儒士何仙舟。弃爵藏名。隐乎此地。钓台书榭。基址筼筜。有
宗密 第 17b 页
猛兽时来。樵人惧矣。荒榛之后。立为道观。观将圯坠。延至
僧居。僧则未详其字也。道孤性静。茅室草庵。独而住矣。时
遇白丁攘辟。鲸鳄相吞。四海沸腾。诸藩蚁聚。郡无苛政。民
绝憀生。至中和之初。搀抢方定。随土所立。为主帅矣。掌领
郡印。贵在安民。上贡不停。乃有敕下封官。宠优其爵。令知
郡矣。即汝南危公也。(曰讽)公乃宽而得众。强而有谋。一镇临
川。三十馀载。销剑戟而为短耜。化箭镞而作长炉。赋税薄
施。俗无饥色。至大顺元年。我大师领徒而至。太守危公见
而深加敬仰。乃令都押衙前江州刺史曾公。(曰徒)于阜郭山
林佥居。曾公遂骤驷而巡。到兹山回。对曰。去此六十里有
宗密 第 18a 页
山曰书山。是周迪王匡霸之地。古儒读书之场。因而俗号
也。极而胜概。堪作禅居。汝南危公坚请而住。大师允而居
焉。后改为疏山也。师则庐陵郡淦阳人也。俗陇西李氏。其
父在仕。师自诞生之时。紫胞异瑞。龙章凤质。颇峻灵仪。凡
是俗茹。不惬其情。年至八岁。乃于一日而告亲曰。且夫云
罗雾縠。痴爱著身。银箭金壶。生死之本。安能解脱矣。乃往
投于政禅师出家。禅师则薯山大师上足弟子也。师为立
号匡仁。自剃度给侍。三五年间。凡是教文。深达其理。后年
(阙)品至于东都钵塔院。集毗尼藏三年。观其文义。洞达
宗密 第 18b 页
指归。乃叹曰。吾闻先德云。离文字学。吾今何滞乎。遂以布
毳芒鞋。巡游请益。乃闻高安之西有山曰洞。即新丰是也。
有大善知识众五六百。而可往之。师以言险路峻。凡有问
者。失其机矣。我大师此时遂扣之。故知道合符契。一闻十
悟。得大总持。譬如两镜对明。终无异照。锋铓相㰌。彼亦何
亏。乃驻泊法筵。累经炎燠。至咸通十有一载。方乃出山。南
造大沩。又成淹泊。至乾符岁属庚子。闻庐陵有山号严田。
遂往开辟。时禅侣相依。乃告檀越李公曰。众既聚而山又
薄。居必难乎。吾闻巴山耸峻。贯属临川。可往而游乎。至中
宗密 第 19a 页
和三年。方开巴山白云禅院。檀越朱公为遏边使。师又告
曰。山深地冷。时植不收。僧众渐多。难为供馈。遂出山见太
守危公。公乃延请而住兹山矣。师退而让之。公曰。佛尚不
违众生之愿。师何得让乎。乃允而住焉遂以芟薙蒿芜。基
平峙渎。剪擎云之梓。斫嶰谷之琅玕。重檐将凤翅而齐飞
謺石与龙头而并举。峥嵘宝殿。疑从兜率飞来。精粹金容。
真似天宫降下。窗连碧岫。时跨虹蜺。门枕邮亭。日明螮蝀。
宵扃户牖。闻疏磬之三声。晓卷帘栊。见长江之一带。奇分
阆苑。壮若蓬壶。麻姑之仙鹤时来。乳洞之灵香不散。名花
宗密 第 19b 页
异草。四季长存。高节禅流。五湖并集。汲用既广。事有阙缘。
水磨山泉。久销人力。众议取备。乃就其工。鹅管流通。走归
皂栈。灵材筑险。势截秋江。铿輷而斗转轮飞。岌嶪而雷奔
电卷。桄榔(阙)色不异苏山。诸缘且置。饘馈尚微。师曰。秋稼
如云。自乏东皋之分。故知水月相映。啐啄同时。乾宁甲寅
岁春。乃有上饶郡太守汝南危公。(曰昌)公即临川刺史之季
子也。隼旟(阙)笔尽掌虎符。乃心舍禄下水田庄一所。并火
幕牛犊等。永充常住。为供众僧之斋粥矣。师曰。如来出世。
道盖恒沙。吾今资生。未闻帝耳。时有京堂后官虞公。武
宗密 第 20a 页
夷人也。自闽回归京朝觐。因假道歇驾。而来礼敬师焉。公
寻便结驷而辞曰。师之所住。院额何无。师曰。茅屋草庵。逐
时难拟。公曰。到京之日。专为奏置焉。后乃有敕下赐。为疏
山白云禅院额。并隶僧一七人。住持贵在焚修。宝刹转正
法轮。沐浴皇风。永延国祚。师曰。人无心于物。万物未尝无
符契之缘。自然而已。时有袁州牧钟公。(曰时)即洪州廉使之
子也。公以怀善心在。求因于佛。乃舍洪钟一口入院。莫不
鏦铮簨簴。振海上之清音。蹻躩蛟龙。(阙)天边之落月。又浔
阳太守颍川陈公。(曰卓)公以身居王务。无暇礼延。乃素幅写
宗密 第 20b 页
师真。用饰瞻敬。并舍俸禄之财。于江之西南隅。去院各十
里。置庄两所。一曰西庄。南号佐俄是也。后以风俗所谭。闻
而益敬。乃有军事押衙李勋。常来请问师曰。凡俗进修。且
以福智二严。得为释梵报矣。后忽言。弟子有小庄。近院之
北。愿舍入常住。师乃受矣。无何。否泰不时。星临郡壁。秣马
利兵之众。强敌而来。师尝欲游山。果[:#AS-FED7:●]
[:#AS-FBED:●]
[:#AS-FB50:●]行止。此时遂往福船。南
连岭界。渐远旧址。声彻闽城。廉使琅琊王公。(曰知)望风而敬。
乃以差僧三人。赍持笺疏虔请。众欲就而师曰。临川太守
危公。特遣军将。随行侍卫。又安能就请矣。天祐五年
宗密 第 21a 页
春。师却返故山。绿萝青霭。早拂檐楹。禅径苔阴。欲平履迹。
至天祐六年。淮海统兵收复当郡。危公公既陷而军将散
矣。师端居丈室。不欲离云。左右侍众。坚舁而去。师曰。且释
迦遇金锵马麦之难。复何往乎。乃悯众而出曰。数半旬便
回归院矣。自郡城部属淮南。除替官资不停。周至孙。孙至
刘。刘至陇西李公。尽申虔敬。并为外护檀主。李公曰德诚。
舍俸禄之财。于山之东。置庄一所。永充常住之斋粥矣。师
其年七十有三。化缘将盛。僧匡七百众矣。其有扣敌者如
攘芥投锋。承机者若澄油泻铤。其有所主张院事。尽是挺
宗密 第 21b 页
持之人。前替后来。无非强干。众多德行。不可一一标名。时
有僧可圭。杖锡离云。循环梁苑。旋之东洛。谒见前建州刺
史陇西李公。(曰肃)公乃建安人也。以文华居身。进士及第。累
迁官品。敕与郡符。公不副任。后转为检校司空。知租庸发
运使矣。公闻师道化。如蜂聚王。乃问僧可圭曰。山门事力。
有何阙乎。对曰。知识所居。山记塔铭。二俱未备。公曰。愿为
置矣。遂舍帑藏之财。与僧归山而置之矣。师令余为文。澄
玉才非刻鹤。艺拙雕龙。无瘉头五十纸之书。乏洗眼一千
行之颂。所冀年移代寖。勒为不朽之工。乌日元霜。永镇莲
宗密 第 22a 页
宫之界。乃为记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