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静迈
静迈 第 16a 页
钦定全唐文卷九百五

静迈 第 1a 页

* 静迈

静迈。贞观中玉华宫寺译经沙门。

** 上僧尼拜父母有损表

沙门静迈言。窃以策系告先。尊父屈体于其子。形章攸革。
介士不拜于君亲。伏以僧等扬言绍佛。嗣尊之义是同。故
爱敬降高。乃折节于其气。容服异俗。形章之革不殊。致使
沙门亦不肢屈于君父。穷兹内外。虽复继形变则。而心敬
君亲。敢有怠哉。至如臣服薨君。以日易月。形虽从吉。而心
静迈 第 1b 页
丧三年。是知遏密八音。其于三载修于心敬。其来尚矣。若
令反拜父母。则道俗俱违佛戒。颠没枉坑。轮回未已。况动
天地感鬼神者。岂在于跪伏耶。但公家之利。知无不为。恐
因今创改。万有一累。则负圣上放习法之洪恩。弥劫粉身。
奚以塞责。伏惟陛下广开献书之路。通纳刍言之辩。轻尘
听览。伏增战汗。谨言。八月二十五日上。

** 菩萨戒本序

夫瀛溟冲廓。总川逝而朝宗。法性惟元。统品物而都会。是
知无说显道。崇毗耶之息言。绝听雨华。宗摩竭之掩室。自
静迈 第 2a 页
非德本宏邈。孰能究其宏致者哉。有三藏法师。是称元奘。
弱龄轶俗。凝神气于白云。壮志游真。晰智耀于元妙。漱其
原者。随迎而不知。涮其流者。游泳而不测。大龟启灭之岁。
捐觿韘而整华田。须陀问道之年。镜戒珠而嬉行地。爰以
炎隋季祀。三聚创膺。深惟蹄旨。悟有馀说。悼灵章之紊译。
怆神理之纰传。故能出玉门而遐征。戾金河而殉妙。爰有
大正法藏。实号戒贤。道格四依。称流五印。凡厥藏海。取质
若人。故以所旌。式标洪誉。遂于摩揭陀国。钦承函丈。见所
未见。闻所未闻。虽萨陀之遇昙无。蔑以加也。因请受菩萨
静迈 第 2b 页
律仪。一稔三祈。肇允殷望。法师以菩萨净戒。谅一乘之彝
伦。授受宏规。信十地之洪范。特所吟味。匪替喉衿。以大唐
贞观二十有三年皇上御天下之始月魄日。于大慈恩寺
奉诏译周羯磨戒本。爰开两轴。盖菩萨正地之流澌也。迈
以不敏。猥厕译僚。亲禀洪规。證斯传焰。动众形说。式赞大
猷。聊纪译辰。以备攸忘。其證义證文正字笔受义业沙门
(阙)等二十许人。各司其务。同资教旨。

* 道恭

道恭。苏州法师。贞观中以高行召至京师。

静迈 第 3a 页

** 南武州沙门释智周圹铭(并序)


余以拥肿拳曲。不中规绳。而匠石辍斤。忽垂顾盼。赏激流
连。殆逾三纪。披云对月。赋曹陆之诗。跂石班荆。辨肇融之
论。故人安在。仰孤帐而荒凉。景行不追。望长松而咽绝。惧
陵谷易迁。竹素难久。托徽猷于贞绀。扬清尘于不朽。其铭
曰。

五阴城郭。六贼邱陵。胶固爱网。萦回业绳。雄猛调御。慈悲
静迈 第 3b 页
勃兴。危途倏静。秽海俄澄。八树潜晖。五师继轨。纂此遗训。
克应开士。皎洁戒珠。波澜定水。有道有德。知足知止。学总
偫经。思深言外。乐说河泻。餐风云会。七众关键。四部襟带。
振纽颓网。繄其是赖。世途沦丧。适化江湄。去来任物。隐显
从时。坏瓶何爱。净土为期。有生有灭。何喜何悲。窀开昔隧。
封兴旧陇。春郊草平。故山松拱。林昏鸟思。径深寒拥。妙识
归真。元坰虚奉。

* 靖迈

靖迈。梓潼人。出家简州福聚寺。贞观中入京师。住广福寺。

** 法蕴足论后序

法蕴足论者。盖阿毗达磨之权舆。一切有部之洪源也。无
静迈 第 4a 页
上等觉入室之神足摩诃目乾连之所制矣。镜六通之妙
慧。晰三达之智明。桴金鼓于大千。声玉蠡于百亿。擿藏海
之奇琬。鸠教山之胜珍。欲使天镜常悬。法幢永树。众邪息
藩篱之望。诸子骋游戏之欢。而为此论也。是以佛涅槃后
百有馀年。謺启五分之殊。解开二九之异。虽各擅连城之
贵。俱称照乘之珍。惟一切有部。卓乎迥秀。若妙高之处宏
海。犹朗月之冠众星者。岂不以本宏基永者欤。至如八种
揵度。骛徽于发智之场。五百应真。驰誉于广说之苑。斯皆
挹此涓波。分兹片玉。遂得驾偫部而高蹈。接天衢而布武。
静迈 第 4b 页
是知登昆阆者。必培塿于众山。游溟渤者。亦坳堂于偫澍。
谅其然矣。矧乎顺正理以析疑。显真宗以剖惑。莫不镜此
彝伦。鉴斯洪范。故使耆德婆薮。屈我众贤。上座幽宗。见负
宏致者也。题称阿毗达磨者。创二藏以简殊也。一切有部
者。对十七以标异也。法蕴足者。显此论之胜名也。能持自
性轨范称法。法有积集策聚为蕴。此论攸宗法聚三七。皆
与对法为依。故目之为足。三藏元奘法师以皇唐显庆四
年九月十四日。奉诏于大慈恩寺宏法苑译讫。大慈恩寺
沙门释光笔受。靖迈饰文。同州澄城县钳耳智通勘定。

静迈 第 5a 页

* 道会

道会俗姓史氏。犍为武阳人。出家益州严远寺。后入京师。
与法琳同修辨正论。下狱。释还乡里。住眉州圣种寺。贞观
末卒。年七十。

** 上招抚巴蜀疏

会弟性不肖。家风失坠。封爵虽除。诏敕犹在。门生故吏。子
孙成列。并奋臂切齿。思效力用。即日剑门虽启。巫峡负固。
会请躬率徒隶。振锡启途。折简宣威。开怀纳款。军无矢石
静迈 第 5b 页
之劳。主有待成之逸。此亦一时之利也。惟公图之。

** 狱中乞施舍书

自如来潜影西国。千有馀年。正法东流。五百许载。虽复赤
髭青眼。大开方便之门。白脚漆身。广示归依之路。犹未出
于苦海。尚陆沈于险道。况五众名僧。四禅教首。头陀聚落。
唯事一餐。宴坐林中。但披三衲。加以(阙)无缘之慈。想升锤
以代鸽。履不轻之行。思振锡以避虫。今有精勤法子。清净
沙门。横被囚拘。实非其罪。遂使重关早落。睹狱吏而魂飞。
清室晚开。见刑官而思尽。严风旦洒。穿襟与中露俱飘。繁
霜夜零。寒心与死灰同殪。若竟不免沟壑。抑亦仁者所耻。

静迈 第 6a 页

* 彦悰

彦悰。京兆大慈恩寺沙门。贞观末求法于三藏法师。

** 佛顶最胜陀罗尼经序

夫业理绵微。二乘不足臻其极。神宰惚恍。十地未易暨其
深。则知赋命交加。罕言于孔宣父。报应丛杂。冥昧于太史
公。是以先笑后号。鹯雀祥而莫准。始凶终吉。桑谷妖而弗
验。或倚或伏之说。柱下庶欲照其几。为祸为福之谈。塞上
仅可邻其次。若乃探缘洞业。索果明因。俦絜大于百家。孰
静迈 第 6b 页
有京于十力。故能息善住之万恶。杜阎摩之圆户。转凡阶
圣。引短成修。比宋景之退法星。犹蒂芥于三舍。偶鲁阳之
撝落日。故龃龉于再中。何只庇托延祺。见闻招赖。恧神香
于异域。耻灵草于琼田。若斯而已哉。乃将轻埃附而九恼
袪。清吹猎而三障殄。皎镜齐光于日宝。晖焕比丽于天金。
虽事若反常。而乘机显妙。奚可以常人之耳目。拟议大圣
之希夷者焉。此经以仪凤四年正月五日。朝散郎行鸿胪
寺典客令杜行顗与宁远将军度婆等奉诏译进。时有庙
讳国讳。皆隐而避之。即世尊为圣尊。世界为生界。大势为
大趣。救治为救除之类是也。上读讫。谓行顗曰。既是圣言。

静迈 第 7a 页

不须避讳。杜时奉诏以正。属有故而寝焉。无几。敕中天法
师地婆诃罗于东西二京太原宏福寺等传译法宝。而杜
每充其选。余时又参末席。杜常谓余曰。弟子庸材。不闲文
体。屈师据敕删正。亦愿依文笔削。余辞以不敏。载涉暄寒。
荏苒之间。此君长逝。余叹惋流涕。思其若人。又惧寝彼鸿
恩。乖于贝牒。因请沙门道成等十人。屈天竺法师再详幽
趣。庶临文不讳。上奉皇私。曲尽方言。下符流俗。故乃具表
曲委。陈诸始末。俾夫披览之士。无猜此教焉。于时永淳元
静迈 第 7b 页
年五月二十三日也。

** 金光明经序

金光明经者。教穷满字。金鼓击于梦中。理极真空。宝塔涌
于地上。三身果备。酬昔报之无亏。十地因圆。显曩修之具
足。所以经王之号。得称于斯。将知能宏赞人。其位难量者
也。大兴善寺沙门释宝贵者。即近周世道安神足。伏膺明
匠。实曰良才。玩阅偫经。未尝释手。可谓瞿昙身子。孔氏颜
渊者焉。然贵睹昔晋朝沙门支敏度合两支两竺一百五
家首楞严五本为一部作八卷。又合一支两竺三家维摩
三本为一部作五卷。今沙门僧就又合二谶罗什耶舍四
静迈 第 8a 页
家大集四本为一部作六十卷。非止收涓潻海。亦是聚芥
培山。诸此合经。文义宛具。斯既先哲遗踪。贵遂依承以为
规矩。而金光明见有三本。初在凉世。有昙无谶译为四卷。
止十八品。其次周世耶舍崛多译为五卷。成二十品。后逮
梁世。真谛三藏于建康译三身分别业障灭陀罗尼最净
地依空满愿等四品。足前出没为二十二品。其序果云。昙
无谶法师称金光明经篇品阙漏。每寻文揣义。谓此说有
徵。而雠校无指。永怀寤寐。宝贵每叹此经秘奥。后分云何
竟无嘱累。旧虽三译。本疑未周。长想梵文。愿言逢遇。大隋
静迈 第 8b 页
驭宇。新经即来。帝敕所司。相续翻译。至开皇十七年。法席
小间。因劝请北天竺犍陀罗国三藏法师阇那崛多。此云
志德。重寻后本。果有嘱累品。后得银主陀罗尼品。故知法
典源散。派别条分。承注末流。理难全具。赖三藏法师慧性
冲明。学业优远。内外经论。多所博通。在京大兴善寺即为
翻译。并前先出合二十四品。写为八卷。学士成都费长房
笔受。通梵沙门日严寺释彦琮校练。宝珠既足。欣跃载深。
愿此法灯。传之永劫。

** 三藏法师传序

静迈 第 9a 页

恭惟释迦氏之临忍土也。始演八正。启三宝。以出偫邪之
典。由是佛教行焉。方等一乘。圆宗十地。谓之大法。言真诠
也。化城垢服。济鹿驰羊。谓之小学。言权旨也。至于禅戒咒
术。厥趣万途。乃灭惑利生。其归一揆。是故历代英圣。仰而
宝之。八会之经。谓之为本。根其义也。三转之法。谓之为末。
枝其义也。暨夫天雨四花。地现六动。解其髻宝。示以衣珠。
借一以破三。摄末以归本者也。付法藏传曰。圣者阿难。能
诵持如来所有法藏。如瓶泻水。置之异器。即为释尊一代
静迈 第 9b 页
四十九年应物逗机适时之教也。逮提河辍润。坚林晦景。
邃旨冲宗。于焉殆绝。我先昆迦叶。属五棺已掩。千[:#AS-9148:⿰⿱若宜毛]将焚。
痛人天眼灭。苍生莫救。故召诸圣众。结集微言。考绳墨以
立定门。即贯华而开律部。据优波提舍以为之论。剖㭊空
有。显别断常。示之以因修。明之以果證。足以贻范当代。轨
训将来。归向之徒。并遵其义。及王秦奉使。考日光而求佛。
腾兰应请。策练影以通经。厥后易首抽肠之宾。播美于天
外。篆叶结鬘之典。译粹于区中。然至赜至神。思虑者或迷
其性相。惟恍惟惚。言谈者有昧其是非。况去圣既遥。来教
多阙。殊途竞轸。别路扬镳而已哉。法师悬弧诞辰。室表空
静迈 第 10a 页
王之应。佩觿登岁。心符妙德之诚。以爱海无出要之津。觉
地有栖神之宅。故削发矫翰。翔集二空。异县他山。载驰千
里。每慨古贤之得本行本。鱼鲁致乖。痛先匠之闻疑传疑。
豕亥斯惑。窃惟音乐树下。必存金石之响。五天竺内。想具
百篇之义。遂发愤忘食。履险若夷。轻万死以涉葱河。重一
言而之柰苑。鹫山猿沼。仰胜迹以瞻奇。鹿野仙城。访遗编
于蠹简。春秋寒暑。一十七年。耳目见闻。百三十国。扬我皇
之盛烈。震彼俊之权豪。偃异学之高轒。拔同师之巨帜。名
王拜首。胜侣摩肩。万古风猷。一人而已。法师于彼国所获。
静迈 第 10b 页
大小二乘三藏梵本等。总六百五十七部。并载以巨象。并
诸邮骏。蒙霜犯雪。自天祐以元亨。阳苦阴淫。假皇威而利
涉。粤以贞观十有九祀。达于上京。道俗迎之。阗城溢郭。锵
锵济济。亦一朝之盛也。及谒见天子。劳问殷勤。爰命有司。
诏令宣译。人皆敬奉。难以具言。至于氏族簪缨。捐亲入道。
游践远迩。中外赞扬。示息化以归真。同薪尽而火灭。若斯
之类。则备乎兹传也。传本五卷。魏国西寺前沙门慧立所
述。立俗姓赵。豳国公刘人。隋起居郎司隶从事毅之子。博
考儒释。雅善篇章。妙辩云飞。溢思泉涌。加以直词正色。不
静迈 第 11a 页
惮威严。赴水蹈火。无所屈挠。睹三藏之学行。瞻三藏之形
仪。钻之仰之。弥坚弥远。因循撰其事。以贻终古。及削稿云
毕。虑遗诸美。遂藏之地府。代莫得闻。尔后役思缠痾。气悬
钟漏。乃顾命门徒。握以启之。将出而卒。门人等哀恸荒梗。
悲不自胜。而此传流离。分散他所。后累载搜购。迎乃获全。
因命余以序之。迫余以次之。余抚己缺然。拒而不应。因又
谓余曰。佛法之事。岂预俗徒。况乃当仁。苦为辞让。余再怀
惭退。沈吟久之。执纸操翰。汍澜腷臆。方乃参犬羊以虎豹。
糅瓦石以琳璆。错综本文。笺为十卷。庶后之览者。无或嗤
静迈 第 11b 页
焉。

** 通极论序

原夫隐显二途。不可定荣辱。真俗两端。孰能判同异。所以
大隐则朝市匪諠。高蹈则山林无闷。空非色外。天地自同
指马。名不义里。肝胆可如楚越。或语或默。良踰语默之方。
或有或无。信绝有无之界。若夫云鸿震羽。孔雀谢其远飞。
净名现疾。比邱惮其高辩。发心即是出家。何关落发。弃俗
方称入法。岂要抽簪。此即染净之门。权实而莫晓。倚伏之
理。吉凶而未悟。遂使庄生宗齐一之论。释子说会三之旨。

静迈 第 12a 页

大矣哉。谅为深远。实难钩致。窃闻阴阳合而万物成。咸淡
和而八珍美。何废四时恒序。五味犹别。以此言之。岂真俗
之混淆。隐显之云异。或有寡闻浅识。则欲智淩周孔。微庸
薄宦。便将位比帝王。强自大以立身。谓一人而已矣。不信
有因果。遂言无佛法。轻毁泥洹。贱懱沙门。愚袭腐儒。戏招
冥祸。或有始除俗服。状如德冠天人。才挂僧名。意似声高
海域。慠然尊处。佯为极圣。岂知十缠犹障。三学靡闻。不随
机而接物。竟抱愚而自守。悲夫。二子殊途。一何蹐駮。高怀
静迈 第 12b 页
达士。孰可然哉。冀欲解纷挫锐。假设旗鼓。虽复俱有抑扬。
终以道为宗致。其犹五色绮错。近须弥而会同。万象森罗。
依虚空以总集。归根自芸芸之物。吞谷实茫茫之海。斯诚
光赞于佛道。述奖于元门。庶令无我无邪。允谦允敬。式贻
后进。论之云尔。

** 福田论

论曰。昔在东晋太尉桓元。议令沙门敬于王者。庐山远法
师。高名硕德。伤智幢之欲折。悼戒宝之将沈。乃作沙门不
敬王者论。设敬之仪。当时遂寝。然以缉词隐密。援例杳深。
后学披览。难见文意。聊因暇日。辄复申叙。更号福田论云。

静迈 第 13a 页

忽有嘉客。来自远方。遥附桓氏。重述前议。主人正念久之。
抗声应曰。客似未闻福田之要。吾今相为论之。夫云福田
者何耶。三宝之谓也。功成妙智道登圆觉者。佛也。元理幽
寂。正教精诚者。法也。禁戒守真。威仪出俗者。僧也。皆是四
生导首。六趣舟航。高拔天人。重踰金石。譬乎珍宝。劣相拟
议。佛以法主标宗。法以佛师居本。僧为弟子。崇斯佛法。可
谓尊卑同位。本末共门。语事三种。论体一致。处五十之载。
宏八万之典。所说指归。惟此至极。寝声灭影。尽双林之运。
静迈 第 13b 页
刻檀书叶。留一化之轨。圣贤间起。门学相承。和合为偫。住
持是寄。金人照于汉殿。像法通于洛浦。并宗先觉。俱袭旧
章。图方外而发心。弃世间而立德。官荣无以动其志。亲属
莫能累其情。衣则截于坏色。发则落于毁容。不戴冠而作
仪。岂束带而为饰。上天之帝。犹恒设礼。下土之王。固常致
敬。有经有律。斯法未殊。若古若今。其道无滞。推帝王之重。
亚神祇之大。八荒钦德。四海归仁。僧尼朝拜。非所闻也。如
怀异旨。请陈雅见。客曰。周易云。天地之大德曰生。圣人之
大宝曰位。老子曰。域中有四大。王居一焉。窃以莫非王土。
建之以国。莫非王臣。系之以主。则天法地。覆载兆民。方春
静迈 第 14a 页
比夏。生长万物。照之以日月之光。润之以云雨之气。六合
则咸宗如海。百姓则共仰如辰。戎夷革面。马牛回首。蛇尚
荷于隋侯。鱼犹感于汉帝。岂有免其编户。假其法门。忘度
脱之宽仁。遗供养之宏造。高大自许。卑恭顿废。譬诸禽兽。
将何别乎。必能驾御神通。得成圣果。道被天下。理在言外。
然今空事剃除。尚增三毒。虚改服饰。犹梁六尘。戒忍弗修。
定智无取。有乖明诲。不异凡俗。讵应恃宣读之劳。而抗礼
万乘。藉形容之别。而阙敬一人。昔比邱接足于居士。菩萨
稽首于慢众。斯文复彰。厥趣安在。如以权道难沿。佛性可
静迈 第 14b 页
尊。况是君临。罔非神降。伯阳开万龄之范。仲尼敷百王之
则。至于谒拜。必遵朝典。独有沙门。敢为陵慢。此而可忍。孰
可容乎。弊风难革。恶流易久。不遇明皇。谁能刊正。忽起非
常之变。易招无信之讥。至言有凭。幸垂详览。主曰。吾所立
者内也。子所难者外也。内则通于法理。外则局于人事。相
望悬绝。讵可同年。斯谓学而未该。闻而不洽。子之所惑。吾
当为辨。试举其要。总有七条。无德不报。一也。无善不摄。二
也。方便无碍。三也。寂灭无荣。四也。仪不可越。五也。服不可
乱。六也。因不可忘。七也。初之四条。对酬难意。后之三条。引
静迈 第 15a 页
出成式。吾闻天不言而四时行焉。王不言而万国治焉。帝
有何力。民无能名。成而不居。为而不恃。斯乃先生之尽善。
大人之至德。同沾庶类。齐豫率宾。幸殊草木。差非虫鸟。戴
圆履方。俯仰怀惠。食粟饮水。饱满衔泽。既能矜许出家。慈
听入道。断粗业于已往。祈妙果于将来。既蒙重恩。还思厚
答。方凭万善之益。岂在一身之敬。追以善答。摄报乃深。徵
以身敬。收利盖浅。良由僧失正仪。俗灭馀庆。僧不拜俗。佛
已明言。若知可信。理当遵立。如谓难依。事应除废。何容崇
之欲求其福。卑之复责其礼。即令从礼。便同其俗。犹云请
静迈 第 15b 页
福。未见其润。此则存而似弃。僧而类民。非白非黑。无所名
也。窃见郊禋总祭。惟存仰福。为尊僧尚。鄙斯不恭。如何令
僧拜俗。天地可反。斯仪罕乖。后更为叙。是谓无德不报者
也。法既渐衰。人亦稍末。罕有其圣。诚如所言。虽处凡流。仍
持忍铠。纵亏戒学。尚谈智典。如塔之贵。似佛之尊。归之则
善生。毁之则罪积。猛以始发割爱。难而能舍。宏愿终期成
觉。回而能趣。斯故剃发之辰。天魔遥摄。染衣之日。帝释遥
欢。妓女聊被。无漏遂满。醉人暂剪。有缘即结。龙子赖而息
惊。象王见而止怖。威灵斯在。仪服是同。幼未受具。对扬佛
静迈 第 16a 页
旨。小不可轻。光扬僧力。波离既度。释子服心。尼陀亦归。匿
王屈意。乃至若老若少。可师者法。无贱无豪。所存者道。然
后贤愚之际。语默之间。生熟相似。去取非易。肉眼分别。恐
不逢宝。信心平等。或其值真。才满四人。即成一众。僧既宏
纳。佛亦通在。食看沸水之异。方遣施僧。衣见织金之奇。乃
令奉众。僧之威德。不亦大矣。足可以号福田之最。为圣教
之宗。是谓第二无善不摄者也。若论净名之功。早升云地。
卧疾之意。本超世境。久行神足。咸叹辩才。新学顶礼。诚谢
法施。事是权宜。式非常准。谓时暂变。其例乃多。则有空藏
静迈 第 16b 页
弗恭。如来无责。沙弥大愿。和尚推先。一往直观。悉可惊怪。
再详典释。莫非通涂。不轻大士。独兴高迹。警彼上慢之流。
设兹下心之拜。偏行一道。直用至诚。既非三慧。讵是恒式。
因机作法。足为希有。假宏教化。难著律仪。大圣发二智之
明。制五篇之约。废其爵齿。存其戒夏。始终通训。利钝齐仰。
耆幼有序。先后无杂。未以一出别业。而令七众普行。不然
之理。分明可见。昔妻死歌而鼓盆。子葬嬴而衬土。此亦匹
夫之节。岂概明王之制乎。况觉典冲邃。圣言幽密。局执一
边。殊乖四辩。是谓第三方便无碍者也。且复周之柱史。久
静迈 第 17a 页
掌王役。鲁之司寇。已居国宰。宗归道德。始曰无名。训在诗
书。终云不作。祖述尧舜。宪章文武。鞠躬恭敬。非此而谁。巢
许之风。望古仍迈。夷齐之操。拟今尚回。焉似高攀十力。远
度四流。厌斯有为之苦。欣彼无馀之灭。不系虑于公庭。未
流情于王事。自然解脱。固异儒者之俦矣。是谓第四寂灭
无荣者也。至如祭祀鬼神。望秩川岳。国容盛典。书契美谈。
神辈为王所敬。僧犹莫致于礼。僧众为神所礼。王宁反受
其敬。上下参差。翻违正法。衣裳颠倒。何足相方。令神拥护
今来。在僧祈请之至。会开咒力。竟无拜礼。是谓第五仪不
静迈 第 17b 页
可越者也。本皇王之奋起。必真人之托生。上德虽秘于净
心。外像仍标于俗相。是以道彰缁服。则情勤宜猛。业隐元
门。则形恭应绝。求之故实。备有前闻。国主蘋婆。父王净饭。
昔之斯等。咸己克圣。专修信顺。每事归依。纵见凡僧。还想
崇佛。不以跪亲为孝。计非不孝之罪。不以拜君为敬。岂是
不敬之愆。所法自殊。所法已别。体无混杂。制从于此。是谓
第六服不可乱者也。谨按多罗妙典。释迦真说。乃云居刹
利而称尊。藉般若而为护。四信不坏。十善无亏。奉佛事僧。
责功累德。然后日精月像之降。赤光白气之感。金轮既转。

静迈 第 18a 页

珠宝复悬。应天顺民。御图握镜。始开五常之术。终宏八正
之道。亦宜覆观宿命。追忆往因。敬佛教而崇僧宝。益戒香
而增慧力。自可天基转高。比梵宫之远大。圣寿恒固。同劫
石之长久。然则雷霆势极。龙虎威隆。庆必赖兼。共使怒及。
出言布令。风行草偃。既抑僧体。谁敢鳞张。但恐有损冥功。
无资盛业。竭诚尽命。如斯而已。是谓第七因不可忘者也。
上以略引吾意。粗除子惑。欲得博闻。宜寻大部。客曰。主人
向之所引。理例频繁。仆虽庸闇。颇亦承览。文总幽明。辨包
静迈 第 18b 页
内外。所论祭典。尚有迷惑。周易云。一阴一阳之谓道。阴阳
不测之谓神。窃以昧隐神路。隔绝人境。欲行祠法。要藉礼
官。本置太常。专同太祝。纵知鬼事。终入臣伍。真佛已潜。圣
僧又灭。仰信冥道。全涉幽神。季叶凡夫。薄言回向。共规閒
逸。相学剃剪。职掌檀会。所以加其法衣。主守塔坊。所以蠲
其俗役。才触王网。即坠民贯。既同典祀。讵合称宝。朝敬天
子。固是恒仪。苦执强梁。定非通识。宋氏旧制。其风不远。惟
应相袭。更欲何辞。主人曰。客知其一。未晓其二。请听嘉言。
少除异想。吾闻鬼者归也。死之所入。神者灵也。形之所宗。
鬼劣于人。惟止恶道。神胜于色。普该情趣。心有灵智。称之
静迈 第 19a 页
曰神。隐而难知。谓之不测。铨其体用。或动或静。品其性欲。
有阴有阳。周易之旨。盖此之故。殊涂显于一气。诚言阙于
六识。设教之渐。断可知焉。鬼报冥通。潜来密去。标以神号。
特用兹耳。尝试言之。受父母之遗。禀乾坤之分。可以存乎
气。可以立乎形。至若己之神道。必是我之心业。未曾感之
于乾坤。得之于父母。识含胎藏。弥亘虚空。意带熏种。漫盈
世界。去而复生。如火焰之连出。来而更逝。若水波之续转。
根之莫见其始。究之岂觌其终。浊之则为凡。澄之则为圣。
神道细幽。理固难详矣。神之最高。谓之大觉。思议所不得。
静迈 第 19b 页
名相孰能穷。真身本无迁谢。生盲自不瞻睹。托想追于旧
踪。倾心玩于遗法。若欲荷传持之任。启要妙之门。赖此僧
徒。膺兹佛付。假慈云为内影。凭帝威为外力。元风远及。至
于是乎。教通三世。众别四部。二从于道。二守于俗。从道则
服像尊仪。守俗则务典供事。像尊谓比邱比邱尼也。典供
谓优婆塞优婆夷也。所像者尊。则未参神位。所典者供。则
下预臣颁。原典供之人。同主祭之役。吾非当职。子何错引。
由子切言。发吾深趣。理既明矣。勿复惑诸。在宋之初。暂行
此抑。彼亦乖真。不烦涉论。边鄙风俗。未见其美。忽遣同之。

静迈 第 20a 页

可怪之极。客曰。有旨者斯论也。蒙告善道。请从退归。

** 沙门不应拜俗总论

夫沙门不拜俗者何。盖出处异流。内外殊分。居宗体极。息
虑亡身。不汲汲以求生。不区区以顺化。情超宇内。迹寄寰
中。斯所以抗礼宸居。背恩天属。化物不能迁其化。生生无
以累其生。长揖君亲。斯其大旨也。若推之人事。稽诸训诂。
则所不应拜。其例十焉。至如望秩山川。郊祀天地。欲其利
物。君罄乃诚。今三宝住持。归戒宏益。幽明翼化。可略言焉。
静迈 第 20b 页
斯神祇之流也。为祭之尸。必叶昭穆。割牲荐熟。时为不臣。
今三宝一体。敬僧如佛。备乎内典。无俟繁言。斯祭主之流
也。宋之君。二王之后。王者所重。敬为国宾。今僧为法王之
允。王者受佛付嘱。劝励四部。进修三行。斯国宾之流也。重
道尊师。则勿臣矣。虽诏天子。无北面焉。今沙门传佛之教。
导凡诱物。严师敬学。其在兹乎。斯儒行之流也。礼云。介者
不拜。为其失于容节。故周亚夫长揖汉文也。今沙门身被
忍铠。戡剪欲军。掌握慧刀。志摧心惑。斯介冑之流也。著代
筮宾。尊先冠阼。母兄致拜。以礼成人。今沙门以大法为已
任。拯偫生于涂炭。敬遵遗躅。祖承嫡允。斯传重之流也。

静迈 第 21a 页

尧称则天。不屈颍阳之高。武尽美矣。终全孤竹之洁。今沙
门高尚其事。不事王侯。蝉蜕嚣埃之中。自致寰区之外。斯
逸人之流也。犯五刑。关三木。被箠楚。婴金铁者。不责其具
礼。今沙门剃毛发。绝允嗣。毁形体。易衣服。斯刑人之流也。
又诏使虽微。承天则贵。沙门纵贱。禀命宜尊。况德动幽明。
化沾龙鬼。静人天之苦浪。清品庶之炎氛。功既广焉。泽亦
宏矣。岂使绝尘之伍。拜累君亲。閒放之流。削同名教而已。
余幼耽斯务。长颇搜寻。采遗烈于青编。纂前芳于汗简。重
静迈 第 21b 页
以感沦晖于佛日。罄爝火以兴词。庶永将来。传之好事。又
古今书论。皆云不敬。据斯一字。愚窃惑焉。何者。敬乃通心
介曲礼称无不敬。拜为身屈。周陈九拜之仪。且君父尊严。
心敬无容不可。法律崇重。身拜有爽通经。以拜代敬。用将
为允。故其书曰。不拜为文。远公有言曰。渊壑岂待晨露哉。
盖自伸其罔极也。此书之作。亦犹是焉。达鉴通贤。傥无讥
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