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静迈 (自动笺注)
欽定全唐文卷九百五
*靜邁
:PROPERTIES:
:PERSID:QTWAUT2598
:END:
靜邁
貞觀中玉華宮譯經沙門
**上僧尼父母有損表
:PROPERTIES:
:TITID:QTWTIT18083
:PERSID:QTWAUT2598
:END:
沙門靜邁言。
竊以策係告先。
尊父屈體於其子。
形章攸革。
介士不拜君親
伏以僧等揚言紹佛。
嗣尊之義是同。
愛敬降高。
折節於其氣。
容服異俗
形章之革不殊
致使
沙門亦不肢屈於君父
窮茲內外
雖復形變則。
而心敬
君親
敢有怠哉。
至如臣服薨君。
以日易月
形雖從吉
而心
公元1103年
三年
是知遏密八音
其於三載修於心敬。
其來尚矣。
令反拜父母
道俗俱違佛戒
顛沒枉坑。
輪迴未已
况動
天地鬼神者。
在於跪伏耶。
公家之利。
知無不為
因今創改
萬有一累
則負聖上放習法之洪恩
彌劫粉身
奚以塞責
伏惟陛下廣開獻書之路。
通納芻言之辯。
輕塵
聽覽
伏增戰汗
謹言
八月二十五日上。
**菩薩戒本序
:PROPERTIES:
:TITID:QTWTIT18084
:PERSID:QTWAUT2598
:END:
夫瀛溟沖廓。
川逝朝宗
法性惟元。
品物都會
知無說顯道
毗耶息言
聽雨華。
摩竭之掩室。
非德宏邈
能究其宏致者哉。
三藏法師
是稱元奘
弱齡軼俗
凝神氣於白雲
壯志遊真。
晰智耀於元妙
潄其
原者。
隨迎不知
涮其流者。
游泳不測
大龜啟滅之嵗。
捐觿韘而整華田。
須陀問道之年。
鏡戒珠而嬉行地
爰以
炎隋季祀。
三聚創膺。
深惟蹄旨。
悟有餘說。
靈章之紊譯。
愴神理之紕傳。
故能出玉門遐征
金河而殉妙。
爰有
正法藏
號戒賢。
道格四依
稱流五印
凡厥藏海。
取質
若人
故以所旌。
式標洪譽。
遂於摩揭陀國。
欽承函丈
見所
未見
聞所未聞
雖薩陀之遇曇無
蔑以加也。
請受菩薩
律儀
一稔三祈。
肇允殷望
法師菩薩淨戒
一乘之彞
倫。
授受宏規
十地洪範
特所吟味
匪替喉衿
以大
公元649年
貞觀二十有三年皇上御天下之始月魄日。
大慈恩寺
奉詔譯周羯磨戒本。
爰開兩軸
菩薩正地之流澌也。
以不敏。
猥厠譯僚。
親稟洪規
證斯傳焰。
動眾形說。
式讚大
猷。
聊紀譯辰。
以備攸忘。
證義文正字筆受義業沙門
(闕)等二十許人
各司其務。
同資教旨
*道恭
:PROPERTIES:
:PERSID:QTWAUT2599
:END:
道恭
蘇州法師
貞觀中高行召至京師
**南武州沙門釋智周壙銘(并序)
:PROPERTIES:
:TITID:QTWTIT18085
:PERSID:QTWAUT2599
:END:
余以擁腫拳曲
不中規繩
匠石輟斤
垂顧盼。
激流
連。
殆逾三紀
披雲對月
曹陸之詩。
石班荊
辨肇融之
論。
故人安在
孤帳荒凉
景行不追。
長松咽絕
陵谷易遷
素難久。
徽猷於貞紺。
揚清塵於不朽
其銘
曰。
五陰城郭
六賊邱陵
膠固愛網
縈迴業繩。
雄猛調御
慈悲
勃興
危途倏靜。
穢海俄澄。
八樹潛暉
五師繼軌
纂此遺訓
克應開士
皎潔戒珠
波瀾定水
有道有德
知足知止
學總
㣥經。
深言外。
樂說河瀉
風雲會
七眾關鍵
四部襟帶
振紐頹網。
繄其是賴
世途淪喪
適化江湄
去來任物。
隱顯
從時
壞瓶何愛。
淨土為期
有生有滅。
何喜何悲。
窀開昔隧。
封興舊隴。
春郊草平
故山拱。
林昏鳥思
徑深寒擁
妙識
歸真
元坰虛奉。
*靖邁
:PROPERTIES:
:PERSID:QTWAUT2600
:END:
靖邁
梓潼人
出家簡州福聚寺
貞觀中京師
廣福寺
**法蘊足論後序
:PROPERTIES:
:TITID:QTWTIT18086
:PERSID:QTWAUT2600
:END:
法蘊足論者。
阿毗達磨權輿
一切有部之洪源也。
上等入室神足摩訶目乾連之所製矣。
六通之妙
慧。
三達智明
金鼓大千
聲玉蠡於百億
擿藏海
之奇琬。
鳩教山之勝珍。
欲使天鏡常懸。
法幢永樹。
眾邪
藩籬之望。
諸子遊戲之歡。
為此論也。
是以佛涅槃後
百有餘年。
謺啟五分之殊。
解開二九之異。
雖各擅連城
貴。
俱稱照乘之珍。
惟一切有部。
卓乎迥秀
妙高之處宏
海。
朗月之冠眾星者。
豈不以本宏基永者歟。
至如八種
揵度。
騖徽於發智之場。
五百應真
馳譽於廣說之苑。
斯皆
挹此涓波
分茲片玉
遂得駕㣥部而高蹈
接天衢而布武
是知登崑閬者。
培塿眾山
溟渤者。
㘭堂於㣥澍。
其然矣。
矧乎順正理以析疑
真宗以剖惑。
莫不鏡此
彞倫
鑒斯洪範
故使耆德婆藪。
屈我眾賢
上座幽宗
見負
宏致者也。
題稱阿毗達磨者。
二藏以簡殊也。
一切有部
者。
對十七以標異也。
法蘊足者。
顯此論之勝名也。
能持
軌範稱法。
法有積集策聚為蘊。
此論攸宗法聚三七。
與對法為依。
故目之為足。
三藏元奘法師以皇唐顯慶
九月十四日
奉詔大慈恩寺法苑譯訖。
大慈恩寺
沙門釋光筆受
靖邁飾文
同州澄城縣鉗耳智通勘定
*道會
:PROPERTIES:
:PERSID:QTWAUT2601
:END:
道會俗姓史氏
犍為武陽人
出家益州嚴遠寺。
後入京師
法琳同修辨正論。
下獄
還鄉里。
眉州聖種寺。
貞觀
末卒。
年七十。
**上招撫巴蜀
:PROPERTIES:
:TITID:QTWTIT18087
:PERSID:QTWAUT2601
:END:
會弟性不肖
家風失墜
封爵雖除。
詔勅猶在
門生故吏
孫成列。
奮臂切齒
思効力用
即日劍門雖啟。
巫峽負固
會請躬率徒隸
振錫啟途
折簡宣威
開懷納款
軍無矢石
之勞。
主有待成之逸。
此亦一時之利也。
惟公圖之。
**獄中乞施捨
:PROPERTIES:
:TITID:QTWTIT18088
:PERSID:QTWAUT2601
:END:
自如潛影西國
千有餘年。
正法東流
五百許載
雖復
青眼
大開方便之門
白脚漆身
廣示歸依之路。
猶未出
苦海
陸沈於險道。
五眾名僧
四禪教首
頭陀聚落
唯事一餐
宴坐林中。
但披三衲。
加以(闕)無緣之慈。
想升錘
以代鴿。
履不輕之行。
振錫以避蟲。
今有精勤法子
清淨
沙門
橫被囚拘
實非其罪。
遂使重關早落。
獄吏而魂飛。
清室晚開
見刑官而思盡。
嚴風旦洒。
穿襟與中露俱飄。
霜夜零。
寒心死灰同殪。
若竟不免溝壑
抑亦仁者所恥。
*彥悰
:PROPERTIES:
:PERSID:QTWAUT2602
:END:
彥悰
京兆大慈恩寺沙門
貞觀末求法於三藏法師
**佛頂最勝陀羅尼經序
:PROPERTIES:
:TITID:QTWTIT18089
:PERSID:QTWAUT2602
:END:
夫業理綿微
二乘不足臻其極。
神宰惚恍
十地未易暨其
深。
則知賦命交加
罕言於孔宣父
報應叢雜
冥昧太史
公。
是以先笑後號
鸇雀祥而莫准。
凶終吉。
桑穀妖而弗
驗。
或倚或伏之說。
柱下庶欲照其幾。
為禍為福之談。
塞上
僅可其次
若乃探緣洞業。
索果明因
儔絜大於百家
有京於十力
故能息善住萬惡
閻摩之圓戶。
轉凡階
聖。
引短成修。
宋景之退法星
蒂芥三舍
魯陽
落日
齟齬再中
何只庇託延祺
見聞招賴。
神香
異域
靈草瓊田
若斯而已哉。
乃將輕埃附而九惱
袪。
清吹獵而三障殄。
皎鏡齊光於日寶。
暉煥比麗於天金。
雖事若反常
乘機顯妙。
可以常人耳目
擬議大聖
公元679年
希夷者焉。
此經以儀鳳四年正月五日
朝散郎鴻臚
典客令杜行顗與寧遠將軍度婆等奉詔譯進。
時有廟
諱國諱
皆隱而避之。
即世尊為聖尊。
世界為生界。
大勢
大趣
救治為救除之類是也
上讀訖。
謂行顗曰。
既是聖言。
不須避諱
杜時奉詔以正。
有故而寢焉。
無幾
中天
地婆訶羅東西二京太原宏福寺等傳譯法寶
而杜
每充其選。
余時又參末席
杜常謂余曰。
弟子庸材
閑文
體。
屈師據勅刪正
亦願依文筆削。
余辭以不敏。
載涉暄寒
荏苒之間。
此君長逝
余歎流涕
思其若人
又懼寢彼鴻
恩。
乖於貝牒。
因請沙門道成十人
天竺法師再詳幽
趣。
臨文不諱
上奉皇私。
曲盡方言
下符流俗
故乃具表
曲委。
陳諸始末
俾夫披覽之士。
無猜此教焉。
於時永淳
五月二十三日也。
**金光明經
:PROPERTIES:
:TITID:QTWTIT18090
:PERSID:QTWAUT2602
:END:
金光明經者。
教窮滿字
鼓擊夢中
理極真空
寶塔
地上
三身果備。
酬昔報之無虧。
十地因圓。
顯曩修之
足。
所以經王之號。
得稱於斯
知能贊人
其位難量者
也。
大興善寺沙門釋寶貴者。
近周道安神足
伏膺
匠。
實曰良才
翫閱㣥經。
未嘗釋手
可謂瞿曇身子
孔氏顏
淵者焉。
然貴覩昔晉朝沙門支敏度合兩支兩竺一百五
首楞五本一部八卷
合一支兩竺三家維摩
三本一部五卷
沙門僧就又合二讖羅什耶舍四
大集四本一部六十卷
非止收涓潻海。
亦是聚
培山
諸此合經。
文義宛具。
斯既先哲遺蹤
貴遂依承以為
規矩
而金光明見有三本
初在涼世。
曇無讖譯為四卷
止十八品。
其次周世耶舍崛多譯為五卷
成二十品。
後逮
梁世。
真諦三藏建康三身分別業障陀羅尼最淨
地依空滿願四品
前出沒為二十二品。
其序果云。
讖法師金光明經篇品闕漏
每尋文揣義。
謂此說有
徵。
讐校無指
永懷寤寐
寶貴每歎此經祕奧
後分云何
竟無囑累。
舊雖三譯。
本疑未周。
長想梵文
願言逢遇
大隋
公元597年
馭㝢
新經即來。
帝勅所司
相續翻譯
至開皇十七年
法席
小間
因勸請北天竺犍陀羅三藏法師闍那崛多
此云
志德
重尋後本。
果有囑累品。
後得銀主陀羅尼品。
知法
典源散。
派別條分
承注末流
理難全具
三藏法師慧性
沖明
學業優遠
內外經論
多所博通
在京大興善寺即為
翻譯
竝前先出合二十四品
寫為八卷
學士成都費長房
筆受
通梵沙門日嚴釋彥琮校練
寶珠既足。
欣躍載深。
願此法燈
傳之永劫
**三藏法師傳
:PROPERTIES:
:TITID:QTWTIT18091
:PERSID:QTWAUT2602
:END:
恭惟釋迦氏之臨忍土也。
始演八正
三寶
以出㣥邪之
典。
由是佛教行焉。
方等一乘
圓宗十地
謂之大法
真詮
也。
化城垢服。
濟鹿馳羊。
謂之小學
言權旨也。
至於禪戒呪
術。
厥趣萬途。
迺滅惑利生
歸一揆。
是故歷代英聖
仰而
寶之
八會之經。
謂之為本。
根其義也。
三轉之法。
謂之為末。
枝其義也。
暨夫天雨四花
地現六動
解其髻寶
示以衣珠。
借一以破三。
攝末以歸本者也。
法藏傳曰。
聖者阿難
誦持如來所有法藏
如瓶瀉水。
置之異器
即為釋尊一代
四十九年應物逗機適時之教也。
逮提河輟潤。
堅林晦景
邃旨沖宗。
於焉殆絕。
我先昆迦葉
屬五棺已掩。
千[:#AS-9148:⿰⿱叒冝毛]將焚。
人天眼滅。
蒼生莫救。
故召諸聖眾。
結集微言
繩墨
定門
貫華開律部。
優波提舍以為之論。
剖㭊空
有。
顯別斷常
示之以因修。
明之以果證
足以貽範當代
將來
歸向之徒。
並遵其義。
及王秦奉使
日光而求佛。
應請。
練影通經
厥後易首抽腸之賓。
播美於天
外。
篆葉結鬘之典。
譯粹於區中
至賾至神。
思慮者或迷
性相
惟恍惟惚。
言談者有昧其是非
况去聖既遙。
來教
多闕。
殊途競軫。
別路揚鑣而已哉。
法師懸弧誕辰
室表空
王之應。
佩觿登嵗
心符妙德之誠。
愛海無出要之津。
地有栖神之宅。
削髮矯翰
翔集二空
異縣他山
載馳
里。
每慨古賢之得本行本
魚魯致乖。
痛先匠之聞疑傳疑
豕亥斯惑。
竊惟音樂樹下
必存金石之響。
五天竺內。
想具
百篇之義。
發憤忘食
履險若夷
萬死以涉葱河
重一
言而之柰苑
鷲山猨沼。
勝迹以瞻奇。
鹿野僊城。
遺編
蠧簡
春秋寒暑
一十七年
耳目見聞
百三十國。
揚我皇
盛烈
震彼俊之權豪
異學之高轒。
同師之巨幟。
王拜首。
勝侶摩肩
萬古風猷
一人而已
法師於彼國所獲。
大小二乘三藏梵本等。
總六百五十七部。
竝載巨象
諸郵駿。
蒙霜犯雪
自天祐以元亨
陽苦陰淫
皇威而利
涉。
粵以貞觀十有九祀。
達於上京
道俗迎之。
闐城溢郭
濟濟
一朝之盛也。
謁見天子
勞問殷勤
爰命有司
詔令宣譯
人皆敬奉
難以具言
至於氏族簪纓
捐親入道
遊踐遠邇
中外讚揚
示息化以歸真
薪盡火滅
若斯
之類。
則備乎茲傳也。
傳本五卷
魏國西寺沙門慧立
述。
俗姓趙
豳國公劉人。
起居郎司隸從事之子
儒釋
雅善篇章
妙辯雲飛
思泉湧
加以直詞正色
威嚴
赴水蹈火
無所屈撓
三藏學行
三藏之形
儀。
鑽之仰之
彌堅彌遠
因循撰其事。
以貽終古
削藳
畢。
慮遺諸美。
藏之地府
莫得聞。
爾後役思纏痾。
氣懸
鐘漏
顧命門徒
握以啟之。
將出而卒。
門人哀慟荒梗
悲不自勝
而此傳流離。
分散他所。
後累搜購
迎乃獲全
因命余以序之。
迫余以次之。
撫己缺然
拒而不應
因又
謂余曰。
佛法之事。
豈預俗徒
况乃當仁
苦為辭讓
余再懷
慙退。
沈吟久之
執紙操翰
汍瀾腷臆
方乃參犬羊虎豹
瓦石琳璆
錯綜本文
箋為十卷
庶後之覽者。
無或
焉。
**通極論
:PROPERTIES:
:TITID:QTWTIT18092
:PERSID:QTWAUT2602
:END:
原夫隱顯二途。
不可榮辱
真俗兩端
孰能判同異
所以
大隱朝市匪諠。
高蹈山林無悶
空非色外。
天地自同
指馬
名不義裏
肝膽可如楚越
或語或默。
良踰語默之方。
或有或無。
信絕有無之界。
若夫雲鴻震羽。
孔雀謝其遠飛
淨名現疾。
比邱其高辯。
發心即是出家
何關落髮
棄俗
方稱入法。
豈要抽簪
此即染淨之門。
權實而莫曉。
倚伏
理。
吉凶而未悟。
遂使莊生齊一之論。
釋子說會三之旨。
大矣哉。
諒為深遠
實難鈎致
竊聞陰陽合而萬物成。
醎淡
和而八珍美。
何廢四時恒序。
五味猶別。
以此言之。
真俗
混淆
隱顯之云異。
或有寡聞淺識
則欲智淩周孔
微庸
薄宦
便將位帝王
自大立身
一人而已矣。
不信
有因果。
遂言無佛法
輕毀泥洹
賤懱沙門
愚襲腐儒
戲招
冥禍。
或有始除俗服。
狀如德冠天人
纔挂僧名。
意似聲高
海域
慠然尊處。
佯為極聖。
豈知十纏猶障。
三學靡聞。
不隨
機而接物
竟抱愚而自守
悲夫
二子殊途
一何蹐駮。
高懷
達士
孰可然哉。
冀欲解紛挫銳
假設旗鼓
雖復俱有抑揚
終以道為宗致
其猶五色綺錯
須彌會同
萬象森羅
虛空總集
歸根芸芸之物。
谷實茫茫之海
斯誠
光贊佛道
述獎於元門
庶令無我無邪
允謙允敬
式貽
後進
論之云爾
**福田
:PROPERTIES:
:TITID:QTWTIT18093
:PERSID:QTWAUT2602
:END:
論曰。
昔在東晉太尉桓元。
議令沙門敬於王者
廬山
師。
高名碩德
傷智幢之欲折。
悼戒寶之將沈。
乃作沙門
敬王者論。
敬之儀。
當時遂寢。
然以緝詞隱密。
援例杳深
後學披覽
難見文意
聊因暇日
輒復申敘
更號福田論云。
忽有嘉客
來自遠方
遙附桓氏。
重述前議
人正久之
抗聲應曰。
客似未聞福田之要。
吾今相為論之。
夫云福田
者何耶。
三寶之謂也。
功成妙智道登圓覺者。
佛也。
元理
寂。
正教精誠者。
法也。
禁戒守真
威儀出俗者。
僧也。
皆是
導首
六趣舟航
高拔天人
重踰金石
譬乎珍寶
劣相
議。
佛以法主標宗。
法以佛師居本。
僧為弟子
崇斯佛法
尊卑同位
本末共門
語事三種
論體一致
處五十之載。
宏八萬之典。
所說指歸
惟此至極
寢聲滅影。
雙林之運。
刻檀書葉
畱一化之軌。
聖賢間起
門學相承
和合為㣥。
持是寄。
金人照於漢殿。
法通洛浦
並宗先覺
俱襲舊
章。
方外發心
棄世間而立德
官榮無以動其志。
親屬
莫能累其情。
衣則截於壞色
髮則落於毀容
戴冠而作
儀。
束帶而為飾。
上天之帝。
猶恒設禮
下土之王。
固常
敬。
有經有律。
斯法未殊
若古若今。
其道無滯
帝王之重。
神祇之大。
八荒欽德。
四海歸仁
僧尼朝拜
非所聞也。
懷異旨。
陳雅見。
客曰。
周易云。
天地大德曰生。
聖人
大寶曰位。
老子曰。
域中有四大。
王居一焉。
竊以莫非王土
建之以國。
莫非王臣
繫之以主。
則天法地
覆載兆民
生長萬物
照之以日月之光。
潤之雲雨之氣。
六合
則咸宗如海。
百姓共仰如辰。
戎夷革面
馬牛迴首
蛇尚
於隋侯。
魚猶感於漢帝
豈有免其編戶
假其法門
忘度
脫之寬仁
供養之宏造。
高大自許
卑恭頓廢
譬諸禽獸
將何別乎。
必能駕御神通
得成聖果
道被天下
理在言外
然今空事剃除。
尚增三毒
改服飾。
猶梁六塵
戒忍弗修。
定智無取
有乖明誨。
不異凡俗
詎應恃宣讀之勞。
抗禮
萬乘
形容之別。
而闕敬一人
比邱接足於居士
菩薩
稽首於慢眾。
斯文復彰。
厥趣安在
如以權道難沿。
佛性
尊。
况是君臨
罔非神降。
伯陽萬齡之範。
仲尼百王
則。
至於謁拜
必遵朝典
獨有沙門
敢為陵慢
此而可忍。
可容乎。
弊風難革。
流易久。
不遇明皇
誰能刊正
忽起非
常之變。
易招無信之譏。
至言有憑
幸垂詳覽
主曰。
吾所立
者內也。
所難者外也。
內則通於法理
外則局於人事
望懸絕。
詎可同年
斯謂學而未該。
聞而不洽
子之所惑。
當為辨。
試舉其要。
總有七條
無德不報
一也。
善不攝。
也。
方便無礙
三也。
寂滅無榮。
四也。
不可越。
五也。
不可
亂。
六也。
因不可忘。
七也。
初之四條
對酬難意。
後之三條
成式
聞天不言四時行焉。
不言萬國治焉。
有何力。
無能名。
成而不居
為而不恃。
斯乃先生盡善
大人至德
同霑庶類
齊豫率賓。
幸殊草木
差非蟲鳥
履方
俯仰懷惠
飲水
飽滿銜澤。
既能矜許出家
入道
斷麤業於已往
妙果將來
既蒙重恩。
還思厚
答。
方憑萬善之益。
豈在一身之敬。
追以答。
攝報乃深。
以身敬。
收利蓋淺。
良由僧失正儀
俗滅餘慶。
不拜俗。
明言
若知可信
理當遵立。
如謂難依。
事應除廢
何容
欲求其福。
卑之復責其禮。
即令從禮
便同其俗。
猶云請
福。
未見其潤。
則存而似棄。
僧而類民。
非白非黑。
無所
也。
竊見郊禋總祭。
惟存仰福。
為尊僧尚。
鄙斯不恭
如何
僧拜俗。
天地可反。
斯儀罕乖。
更為敘。
是謂無德不報
也。
法既漸衰。
人亦稍末。
罕有其聖。
誠如所言。
雖處凡流
忍鎧
縱虧戒學。
尚談智典。
如塔之貴。
似佛之尊。
歸之則
善生
毀之則罪積。
猛以始發割愛
難而能捨。
宏願終期
覺。
迴而能趣。
斯故剃髮之辰。
天魔遙攝
染衣之日。
帝釋
懽。
妓女聊被。
無漏遂滿。
醉人暫翦。
有緣即結。
龍子賴而息
驚。
象王見而止怖。
威靈斯在。
儀服是同。
幼未受具
對揚
旨。
不可輕。
光揚僧力。
波離既度。
子服心。
尼陀亦歸。
屈意
乃至若老若少。
可師者法。
無賤無豪。
所存者道。
後賢愚之際。
語默之間。
生熟相似
去取非易。
肉眼分別
不逢寶。
信心平等
或其值真。
纔滿四人
即成一眾
僧既宏
納。
佛亦通在。
食看沸水之異。
遣施僧。
衣見織金之奇。
令奉眾。
僧之威德
不亦大矣
可以福田之最。
聖教
之宗。
是謂第二善不攝者也。
若論淨名之功。
升雲地。
臥疾之意。
超世境。
久行神足
咸歎辯才
新學頂禮
誠謝
法施
事是權宜
式非常准
時暫變。
其例乃多。
則有空藏
弗恭。
如來無責。
沙彌大願
和尚推先
一往直觀
悉可驚怪
詳典釋。
莫非通塗
不輕大士
獨興高跡
警彼上慢之流
設茲下心之拜。
偏行一道
直用至誠
既非三慧
詎是恒式
因機作法
足為希有
假宏教化
難著律儀
大聖二智
五篇之約。
廢其爵齒。
存其戒
始終通訓
利鈍齊仰。
耆幼有序
先後無雜。
未以一出別業
而令七眾普行
不然
之理。
分明可見
昔妻死歌而鼓盆
子葬嬴而襯土。
此亦匹
夫之節。
豈概明王之制乎。
况覺典沖邃
言幽密。
執一
邊。
殊乖四辯
是謂第三方便無礙者也。
且復周之柱史
王役
魯之司寇
居國宰。
宗歸道德
始曰無名
訓在詩
書。
終云不作
祖述堯舜
憲章文武
鞠躬恭敬
非此而誰。
許之風。
望古仍邁。
夷齊之操。
擬今尚迴。
焉似高攀十力
四流
厭斯有為之苦。
欣彼無餘之滅。
不繫慮於公庭
流情於王事
自然解脫
固異儒者之儔矣。
是謂第四寂滅
無榮者也。
至如祭祀鬼神
望秩川嶽
國容盛典
書契美談
神輩為王所敬
僧猶莫致於禮。
僧眾為神所禮。
王寧反受
其敬。
上下參差
違正法。
衣裳顛倒
何足相方
令神擁護
今來
在僧祈請之至。
會開呪力。
竟無拜禮
是謂第五儀不
可越者也。
皇王奮起
真人託生
上德雖祕於淨
心。
外像仍標於俗相。
是以道彰緇服
則情勤宜猛。
隱元
門。
則形恭應絕。
求之故實
備有前聞
國主蘋婆
父王淨飯。
昔之斯等。
咸己克聖。
專修信順
每事歸依
縱見凡僧
還想
崇佛。
不以跪親為孝。
非不孝之罪。
不以拜君為敬。
豈是
不敬之愆。
所法自殊
所法已別。
體無混雜
制從於此
是謂
第六不可亂者也。
謹按多羅妙典
釋迦真說
云居
利而稱尊
般若而為護。
四信不壞。
十善無虧
佛事僧。
責功累德
然後日精月像之降。
赤光白氣之感。
金輪既轉。
珠寶復懸。
應天順民
御圖握鏡
始開五常之術。
終宏八正
之道。
亦宜覆觀宿命
追憶往因。
佛教而崇僧寶
戒香
而增慧力
自可天基轉高。
梵宮遠大
聖壽恒固
同劫
石之長久
然則雷霆勢極。
龍虎威隆。
慶必賴兼。
共使怒及。
出言布令
風行草偃
既抑僧體。
誰敢鱗張。
但恐有損冥功。
無資盛業
竭誠盡命
如斯而已
是謂第七因不可忘者也。
上以畧引吾意。
粗除子惑。
欲得博聞
宜尋大部
客曰。
主人
向之所引。
理例頻繁
僕雖庸闇
頗亦承覽。
文總幽明
辨包
內外
所論祭典
尚有迷惑
周易云。
一陰一陽之謂道。
陰陽
不測之謂神。
竊以昧隱神路
隔絕人境
行祠法。
要藉禮
官。
本置太常
專同太祝
縱知鬼事
入臣伍。
真佛已潛。
僧又滅。
仰信冥道
全涉幽神
季葉凡夫
薄言迴向
共規閒
逸。
相學剃翦
職掌檀會。
所以加其法衣
主守塔坊。
所以
其俗役。
纔觸王網。
即墜民貫。
既同典祀
詎合稱寶。
朝敬
子。
固是恒儀。
苦執強梁
定非通識
宋氏舊制
其風不遠
相襲
更欲何辭。
主人曰。
客知其一。
未曉其二。
請聽嘉言
少除異想。
吾聞鬼者歸也。
死之所入。
神者靈也。
形之所宗。
鬼劣於人。
惟止惡道
神勝於色。
暜該情趣
心有靈智。
稱之
曰神。
隱而難知。
謂之不測
銓其體用
或動或靜。
品其性欲
有陰有陽。
周易之旨。
蓋此之故。
殊塗顯於一氣
誠言闕於
六識
設教之漸。
可知焉。
鬼報冥通
潛來密去。
標以神號
用茲耳。
嘗試言之。
父母之遺。
乾坤之分。
可以存乎
氣。
可以立乎形。
至若己之神道
必是我之心業。
未曾感之
乾坤
得之父母
含胎藏。
彌亘虛空
意帶熏種。
漫盈
世界
去而復生
火焰之連出。
來而更逝。
若水波之續轉。
根之莫見其始。
究之豈覿其終。
濁之則為凡。
澄之則為聖。
神道細幽。
理固難詳矣。
神之最高。
謂之大覺
思議所不得。
名相孰能窮。
真身本無遷謝
生盲自不瞻覩
託想追於舊
蹤。
傾心翫於遺法
若欲傳持之任
要妙之門。
賴此僧
徒。
膺茲佛付。
慈雲為內影。
憑帝威為外力
風遠及。
於是乎
通三世。
眾別四部
二從於道。
二守於俗。
從道
服像尊儀
守俗則務典供事
像尊謂比邱比邱尼也。
典供
優婆塞優婆夷也。
所像者尊。
則未參神位
所典者供。
下預臣頒。
原典供之人。
主祭之役。
吾非當職
子何錯引。
由子切言
發吾深趣。
理既明矣。
勿復惑諸。
在宋之初。
暫行
此抑。
彼亦乖真
不煩涉論。
邊鄙風俗
未見其美。
忽遣同之。
可怪之極。
客曰。
有旨者斯論也。
蒙告善道
請從退歸
**沙門不應拜俗總論
:PROPERTIES:
:TITID:QTWTIT18094
:PERSID:QTWAUT2602
:END:
沙門不拜俗者何。
出處異流
內外殊分。
居宗體極
亡身
不汲汲以求生
區區順化
情超宇內
迹寄寰
中。
所以抗禮宸居
背恩天屬
化物不能遷其化。
生生
以累其生。
長揖君親
斯其大旨也。
若推之人事
稽諸訓詁
所不應拜。
其例十焉。
至如望秩山川
郊祀天地
欲其利
物。
君罄迺誠
三寶住持
歸戒宏益。
幽明翼化。
可畧言焉。
神祇之流也。
為祭之尸。
必叶昭穆
割牲薦熟。
時為不臣
三寶一體
僧如佛。
備乎內典
無俟繁言
祭主之流
也。
宋之君。
二王之後
王者所重。
敬為國賓
今僧為法王
允。
王者受佛付囑
勸勵四部
進修三行
國賓之流也。
尊師
則勿臣矣。
雖詔天子
北面焉。
沙門傳佛之教。
導凡誘物。
嚴師敬學
其在茲乎。
儒行之流也。
禮云。
介者
不拜
為其失於容節。
周亞夫長揖漢文也。
沙門身被
忍鎧
戡翦欲軍。
掌握慧刀
摧心惑。
介冑之流也。
著代
筮賓
尊先冠阼。
母兄致拜
禮成人。
沙門以大法為已
任。
拯㣥生於塗炭
敬遵遺躅
祖承嫡允。
傳重之流也。
堯稱則天
不屈潁陽之高。
盡美矣。
終全孤竹之潔。
今沙
門高尚其事。
不事王侯
蟬蛻囂埃之中。
自致寰區之外
逸人之流也。
五刑
三木
箠楚
金鐵者。
不責其具
禮。
沙門毛髮
允嗣
毀形體。
易衣服。
刑人之流也。
詔使雖微。
承天則貴。
沙門縱賤。
稟命宜尊。
况德動幽明
化霑龍鬼
靜人天之苦浪。
品庶炎氛
功既廣焉。
澤亦
宏矣。
豈使絕塵之伍。
拜累君親
閒放之流
同名而已
余幼耽斯務。
長頗搜尋
遺烈青編
纂前芳於汗簡
以感淪暉於佛日
爝火興詞
庶永將來
傳之好事
古今書論
皆云不敬
據斯一字
愚竊惑焉。
何者
敬乃通心
曲禮無不敬。
為身屈。
周陳九拜之儀。
君父尊嚴
心敬無容不可
法律崇重
身拜有爽通經
以拜代敬。
用將
為允。
故其書曰。
不拜為文
遠公有言曰。
淵壑豈待晨露哉。
蓋自伸其罔極也。
此書之作。
猶是焉。
達鑒通賢
儻無譏
矣。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