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明槩
明槩 第 24a 页
钦定全唐文卷九百四

明槩 第 1a 页

* 明槩

明槩。贞观初沙门。

** 决对傅奕废佛僧事表

僧明槩言。槩闻三皇统天。五帝御宇。道含宏而远大。德普
覆而平均。敷善教以训民。布慈心而育物。逮乎中古。其道
弗亏。故汉武钦明。见善而弗及。显宗睿哲。体道而弗多。遂
能纡屈尊仪。甘泉礼金人之瑞。翘想梦寐。德阳降铜像之
徵。于是秦景西游。越流沙而访道。摩腾东入。跨葱岭而传
明槩 第 1b 页
真。遂得化渐汉朝。寺兴白马之号。道流晋世。刹建青龙之
名。其间盛写尊仪。竞崇寺塔。腾慧云于落仞。涌法水于穷
源。驱有识于福林。登苍生于善地。开阐佛法。昭化愚矇。故
得永平季年。嘉瑞臻集。庆云流润。湛露凝甘。泽马腾骧。神
雀翔集。朱英吐合颖之秀。紫葩生连理之枝。可谓不世之
奇徵。非常之嘉瑞者也。于是西域入侍。南越归仁。偃革休
兵。销金罢刃。岂不由感圣降灵。奉戒行善。精诚昭著。贯达
幽明者哉。故书云。天生神物。以祚圣人。无德斯隐。有道则
见。著之惇史。可得而详。惟我大唐。膺期启运。握机御历。诞
明槩 第 2a 页
命建家。初起义则道叶百灵。始登图则威加万国。故世充
化及。授首于东都。建德武周。榇身于北朔。荆吴剋定。秦陇
廓清。方应驾七宝而飞行。导千轮而轻举。巍巍弗与。荡荡
谁名。功既成焉。事亦毕矣。加以留心佛法。眷言匡护。故庄
严总持。再兴九级。沙门释子。更度千人。像化弥盛于前朝。
寺塔更兴于圣世。方顶戴三宝。宏护四依。合掌低头。忘帝
王之贵。敛心屈膝。尽至敬之诚。槩自庆遭逢。属此嘉运。方
愿息心净刹。毕志元门。懔厉六时。以酬圣世之德。翘勤五
体。用报罔极之恩。而奕忽肆狂言。上闻朝听。轻辞蔑圣。利
明槩 第 2b 页
口谤贤。出语丑于枭音。发声毒于鸩响。专欲破灭佛法。毁
废众僧。割断衣粮。减省寺塔。其故何也。奕曾为道士。恶妒
居怀。故毁圣劣凡。赞愚胜智。以下誇上。用短加长。违理悖
情。一至于此。但谗言害德。偏听伤贤。故宋受子罕之言。囚
于墨翟。鲁信季孙之说。逐于尼邱。二子之贤。弗能自免。八
条之谤。或累于人。然以主上钦明。弗容谗慝。纵其三至。宁
致一疑。但浮云在天。白日有时亏照。游翳拂日。阳精为之
不明。而傅奕浮辞。迷于视听。情理眩惑。言语混淆。弗可专
听。岂应偏信。请共决对。存毁分甘。槩忝在缁徒。预参法侣。

明槩 第 3a 页

忽闻诽谤。宁不深伤。纵回刃刳心。未以为痛。抽刀斮髓。讵
以为残。谤讟之深。伤酷甚此。经云。亡身护法。没命宏道。此
其时也。方抽肠沥胆。报邪逆之仇雠。申表献诚。雪师父之
谤辱。冒昧忤听。追用惊惶。谨言。

* 灵润

灵润俗姓梁氏。河东虞乡人。隋仁寿中出家太岳灵岩寺。
贞观八年住京师宏福寺。

** 报京邑门人书

明槩 第 3b 页

吾今东行。累有三益。一酬往谴。二顺厌生。三成大行。吾有
宿累。蒙天慈责。今得见酬。则业累转灭。唯加心悦。何所忧
也。愚夫痴爱。随处兴著。正智不尔。厌不重生。夫净秽两境。
同号大空。凡圣有情。咸推觉性。觉空平等。何所著也。自度
度人。俱利之道。举人出家。依道利物。愿在三有普济。四生
常无退转。三益如是。汝等宜知。各调净根业。兴善而住。吾
无虑矣。

* 元琬

元琬俗姓杨氏。宏农华阴人。事昙延法师为师。贞观初敕
住普光寺。十年卒。

明槩 第 4a 页

** 上遗封表

元琬闻真容晦迹。像教陵迟。无不假缁素以住持。设内外
而为护。遂得法云再润。慧日重辉。光协万乘。绍隆千载。窃
寻住持之理。义有多门。宏护之方。教乃非一。若不依佛取
舍。仍恐赏罚乖宗。如其准教验时。是则简径当理。伏以僧
尼等不依戒律。致犯刑章。闻彻阙庭。尘渎听览。琬等僧徒。
无任惭惧。但恐馀年昏朽。疾苦相仍。弱命不存。洪恩未答。
遂于经中撰佛教后代国王赏罚三宝法及安养苍生论
明槩 第 4b 页
并三德论各一卷。伏愿圣躬。亲降披览。陛下广开上书之
路。冀纳刍荛之言。谨献秘要之经。详金口之教。但琬忝当
传法。庶无匿教之[:#AS-8FBB:●]。扶劣署封。以酬终后之事。不胜恋仰。
谨奉经以闻。

** 致皇太子书

元正告始。景福维新。伏维殿下膺时纳祜。罄无不宜。但琬
夙萦沈疴。不获奉庆。蒙降逮问。无任荷戢。感顾恩隆。罔知
攸厝。今略经中要务。即可详行者四条。留意寻检。永绥宝
祚。初劝行慈。引涅槃梵行之文。令起含养之心。存兼济之
教也。二减杀者。引儒礼无故不杀牛羊者。皆重其生。去其
明槩 第 5a 页
滥逸也。又云。王者修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见
其生不忍其死。闻其声不食其肉。此即上帝悼损害之失。
树止杀之渐也。故佛经有恕己之喻。诫之以杀打诸事也。
琬闻东宫常膳。日多烹宰。审如所承。诚有大损。殿下以一
身之料。遍拟偫僚。及至断命所由。莫不皆推殿下。所以长
怀夕惕。望崇慈恕。自今已往。请少杀生。东宫内外。咸减肉
料。则历长命久。仁育斯隆。三顺气者。如经不杀曰仁。仁主
肝。肝者木也。春阳之时。万物尽生。宜育偫品。用答冥造。如
其有杀。是不顺气。殿下位处少阳。福居春月。行慈以和正
明槩 第 5b 页
气。施惠以保天龄。请年别春季。断肉停杀。慜彼含育。顺此
阳和。四奉斋者。如经年三月六斋。能洁六根。便资五福。伏
愿遵行。受持斋戒。何者。今享此重位。咸资往因。复能进德
崇善。用成其美。则善知识者。是大因缘。元琬道德疏微。曲
蒙顾盼。谨率闻见。敢尘听览。

* 慧赜

慧赜俗姓李氏。荆州江陵人。九岁投本邑隐法师出家。隋
开皇中住江陵寺。后敕住清禅寺。大业末卜居终南高冠
岭。贞观初敕召翻译新经。十年卒。年五十七。

明槩 第 6a 页

** 般若灯论序

般若灯论者。一名中论。本有五百偈。龙树菩萨之所作也。
借灯为名者。无分别智有寂照之功也。举中标目者。鉴亡
缘观等离二边也。然则灯本无心。智也亡照。法性平等。中
义在斯。故寄论以明之也。若夫寻诠滞旨。执俗迷真。颠沛
断常之间。造次有无之内。守名丧实。攀叶亡根者。岂欲尔
哉。盖有由矣。请试陈之。若乃构分别之因。招虚妄之果。惑
业熏其内识。恶友结其外缘。致令慢耸崇山。见深沧海。恚
明槩 第 6b 页
火难触。词锋罕当。闻说有而快心。听谈空而起谤。六种偏
执。各谓非偏。五百论师。争兴异论。或将邪乱正。或以伪齐
真。识以悟而翻迷。教虽通而更壅。可谓捐珠玩石。弃宝负
薪。观画怖龙。寻迹怯象。爱好如此。良可悲夫。龙树菩萨。救
世挺生。诃嗜欲而发心。阅深经而自鄙。蒙独尊之悬记。然
法炬于阎浮。且其地越初依。功超伏位。既穷一实。且究二
能。佩两印而定百家。混三空而齐万物。点尘劫数。历试诸
难。悼彼偫迷。故作斯论。文元旨妙。破巧申工。被之钝根。多
生怯退。有分别明菩萨者。大乘法将。体道居衷。遐览真言。
为其释论。开秘密藏。赐如意珠。略广相成。师资互显。至若
明槩 第 7a 页
自乘异执。郁起千端。外道殊计。纷然万绪。驴乘竞驰于驾
驷。萤火争耀于龙烛。莫不标其品类。显厥师宗。玉石既分。
元黄亦判。西域染翰。乃有数家。考实析微。此为精诣。若含
通本末。有六千偈。梵文如此。翻则减之。我皇帝神道迈于
羲农。陶铸侔于造化。包六合而贯三才。摄四生而宏十善。
崇本息末。无为太平。守母存子。不言而治。偏复留心释典。
遐想至真。以为圣教东流。年淹数百。而亿象所负。阙者犹
多。希闻未闻。劳于寤寐。中天竺国三藏法师波颇蜜多罗。
唐言朋友。学兼半满。博综偫诠。丧我怡神。搜元养性。游方
明槩 第 7b 页
在念。利物为怀。故能附筏传身。举烟召伴。冒冰霜而越葱
岭。犯风热而度沙河。时积五年。涂经四万。以大唐贞观元
年岁次娵訾十一月二十日。顶戴梵文。至止京辇。昔秦徵
童寿。苦用戎兵。汉请摩腾。远劳蕃使。讵可方兹感应。道契
冥符。家国休祥。德人爰降。有司奏见。殊悦帝心。其年有敕
安置大兴善寺。仍请译出宝星经一部。四年六月。移住胜
光。乃召义学沙门慧乘慧朗法常昙藏智首慧明道岳僧[:#AS-9855:●
]僧珍智解文顺法琳灵佳。慧赜慧净等。传译沙门元谟
僧伽及三藏同学崛多律师等。同作證明。对翻此论。尚书
明槩 第 8a 页
左仆射邠国公房元龄太子詹事杜正伦礼部尚书赵郡
王李孝恭等。并是翊圣贤臣。佐时匡济。尽忠贞而事主。外
形骸以求法。自圣君肇虑。竟此宏宣。利深益厚。实资开发。
鉴译敕使右光禄大夫太府卿兰陵萧璟。信根笃始。慧力
要终。寂虑寻真。虚心慕道。赞扬影响。劝助无辍。其诸德僧。
夙兴匪懈。研覈幽旨。去华存实。目击则欣其会理。函丈则
究其是非。文虽定而覆详。义乃明而重审。岁次寿星十月
十七日。检勘毕了。其为论也。观明中道。而存中矣。观空显
第一。而得一乘空。然则司南之车。本示迷者。照胆之镜。为
明槩 第 8b 页
鉴邪人。无邪则镜无所施。不迷则车不为用。斯论被申。其
由此矣。虽复斥内遮外。尽妄穷真。而存乎妙存。破如可破。
荡荡焉。恢恢焉。迎之靡测其源。顺之罔知其末。信是莹心
神之砥砺。越溟险之舟舆。骇昏识之雷霆。照幽涂之日月
者矣。此土先有中论四卷本偈。大同宾头卢伽为其注解。
晦其部执。学者昧焉。此论既兴。可为明镜。庶悟元君子。详
而味之也。

* 志宽

志宽俗姓姚氏。蒲州河东人。隋青州刺史任予。自幼出家。

明槩 第 9a 页

大业中以事流西蜀。贞观初还乡里。十七年卒于仁寿寺。
年七十八。

** 慰神素书

等同幻境。俱禀泡形。不意之情。非复言像。素法师俗风清
美。道器冲深。包总义门。研机至实。但正业久成。必之净土。
此方薄运。顿失所归。老病之僧。早应先去。罪重福微。犹守
馀报耳。法师不遗故旧。昨二十五日夜降神共聚。同卧一
床。通夕言议。至晓方别。情犹今昔。事即存亡。冥感之诚。未
明槩 第 9b 页
可陈述。

* 元览

元览俗姓李氏。赵州房子人。年十三。至汾州就超禅师出
家。贞观初入京师。住宏福寺。十八年。舍身渭阴洪陂坊。

** 临终遗文

敬白十方三世诸佛。弟子元览。自出家来。一十二夏。虽沾
僧数。大业未成。今欲修行檀波罗蜜。如萨埵投身。尸毗割
股。鱼王肉山。经文具载。请从前圣。敢附后尘。衣物众具。任
依佛教。临终之人。多不周委。

* 慧净

明槩 第 10a 页

慧净俗姓房氏。常山真定人。隋国子博士徽远犹子。年十
四出家。贞观二年新经至。敕净译释。十三年延为普光寺
主。仍知纪国上座。十九年卒。年六十八。

** 辞谢皇储令知普光寺任启

伏奉恩令。以慧净为普光寺主。仍知本寺上座事。奉旨惊
惶。罔知攸措。但慧净不揆庸短。少专经论。用心过分。因搆
沈疴。暨犬马齿隆。衰弊日盛。甚赖全生纳养。仅时敷说。磨
钝策蹇。滥被吹嘘。至于提顿纲维。由来未悟。整齐僧众。素
明槩 第 10b 页
所不闲。恩遣曳此庸衰。总彼殷务。窃悲鱼鹿易处。失燥湿
之宜。方圆改质。乖任物之性。既情不逮事。实迫于心。抚躬
惊惕。不遑启处。然恩旨隆渥。罔敢辞让。谨以谢闻。伏增战
慄。

** 重上皇储令知普光寺任谢启

重蒙令旨。恩渥载隆。追深悚怍。但慧净学惭照雪。解愧传
灯。滥叨荣幸。坐致非望。复蒙垂兹神翰。播斯宏诱。文丽辰
象。调谐金石。加以恩兼道俗。泽总存亡。奖进高深。譬超山
海。循环百遍。悲喜交加。徒知铭感。岂陈萤露。频烦曲降。顾
已多惭。谨以状闻。用增怵惕。

明槩 第 11a 页

** 析疑论

披览高论。博究精微。旨赡文华。惊心眩目。辩超炙輠。理跨
联环。幽难勃以纵横。掞藻纷其骆驿。非夫哲士。谁其溢心。
瞻彼上人。固难与对。轻持不敏。宁酬客难。来论云。一音演
说。各随类解。蠕动众生。皆有佛性。然则佛陀之与先觉。语
从俗异。智慧之与般若。义本元同。习知觉若非胜因。念佛
慧岂登妙果。答曰。大哉斯举也。深固幽远。理涉嫌疑。今当
为子。略陈梗概。若乃问同答异。文郁郁于孔书。名一义乖。
明槩 第 11b 页
理明明于释典。若名同不许义异。则问一不得答殊。此例
既升。彼并自没。如有未喻。更为提撕。夫以住无所住。万善
所以兼修。为无不为。一音所以齐应。岂止绝圣弃智。抱一
守雌。泠然独善。义无兼济。较言优劣。其可伦乎。二宗既辩。
百难斯滞。论云。彼此名言。遂可分别。一音各解。乃玩空谈。
答曰。诚如来旨。亦须分别。窃以逍遥一也。鹏鴳不可齐乎
九万。荣枯同也。椿菌不可齐乎八千。而况爝火之侔日月。
浸灌之方时雨。宁有分同明润。而遂均其曜泽哉。至若山
豪一其大小。彭殇均其寿夭。莛楹乱其横竖。施厉混其妍
媸。斯由相待不定。相夺可忘。庄生所以绝其有封。非于未
明槩 第 12a 页
始无物。斯则以余分别。攻子分别。子亡分别。即余亡分别
矣。君子剧谈。幸无谑论。一言易失。驷马难追。斯文诫矣。深
可慎哉。论云。诸行无常。触类缘起。复心有待。资气涉求。然
则我净受于熏修。慧定成于缮剋。答曰。无常者故吾去也。
缘起者新吾来也。故吾去矣。吾岂常乎。新吾来矣吾岂断
乎。新故相待。假熏修以成静。美恶更代。非缮剋而难功。是
则生灭破彼断常。因果显其中观。斯实庄释元同。东西理
会。而吾子去彼取此。得无谬乎。论云。续凫截鹤。庸讵真如。
虫化蜂飞。何居弱丧。答曰。夫自然者报分也。熏修者业理
明槩 第 12b 页
也。报分已定。二鸟不羡于短长。业理资缘。两虫有待而飞
化。然则字象易疑。沈冥难晓。幽求之士。沦惑罔息。乃道缘
四果。尚昧衣珠。位隆十地。犹昏罗縠。圣贤固其若此。而况
庸庸者乎。自非鉴镜三明。雄飞七辩。安能妙契元极。敷究
幽微。贫道藉以受业。家门朋徒是寄。希能择善。敢进刍荛。
如或铿然。愿详金牒。

* 慧斌

慧斌俗姓和氏。兖州人。年十九为州助教。年二十三出家
台山。年三十四住泰山梁父甑山存道寺。后徵为京师宏
明槩 第 13a 页
福寺主。贞观十九年卒。年七十二。

** 义井碑铭

哀哀父母。载生载育。亦既弄璋。我顾我复。一朝弃予。山川
满目。云掩重关。风惊大谷。爱敬之道。天伦在兹。殷忧暮齿。
见子无期。凿井通给。托事兴词。百年几日。对此长悲。玉检
之南。峄阳之北。获麟之野。秉礼之国。居有美政。俗多儒墨。
玉井洞开。高碑斯勒。

* 海云

海云。贞观时沙门。

明槩 第 13b 页

** 大法师行记

夫圣生西域。影示现于东川。教被当(阙一字)流波盖于万代。
故如来灭后。千年之中。廿有四圣人法师(阙一字)传法也。千
年之后。次有凡夫法师。亦传法也。暨大魏太和廿二年。(阙
一字)天竺优迦城有大法师名勒那么提(阙二字)宝意兼(阙
二字)乘备照五明。求道精勤。圣贤未简。而悲矜苦海。志存
传化。遂从彼中(阙一字)持十地论。振斯东夏。授此土沙(阙二
字)光禅师其(阙五字)教授瓶写水不失一滴。其光律师俗姓
杨卢奴(阙四字)弟子名振齐魏。十有馀人。谓(阙五字)(阙五字)
此等十
明槩 第 14a 页
德。皆有别传。若大乘筌旨。深会取舍之方。秘教随机。洞照
(阙三字)有其唯道凭法师之一人也。(阙十字)人也(阙一字)成弟
子廿馀人。苦十地秘论。固本垂纲。而传灯(阙七字)法师之一
人也盖明法师(阙十二字)(阙一字)当千地之后之上首也。又是
光律师之孙。凭法师之(阙八字)八秋中涉学学且散矣。薄言
从宅巡衢野。望繁霜满(阙五字)怖(阙二字)猛倚树叹息。拭(阙十
三字)命也忠情既发。留者谁乎。不计危亡。专投隐觉。于腊(
阙九字)此日而受出家(阙十三字)谷岁已向周有人言曰。此非佛
法矣。求仙之念。从是(阙十一字)而兼饵诵(阙十四字)(阙一字)吾当学
明槩 第 14b 页
问于阎浮提中。作最大法师。若(阙一字)不尔(阙十一字)伴难逢踟(
阙十四字)舀到已(阙一字)奉大法师听十地地持其法师也道
讳道(阙十一字)年在从(阙十六字)之威巍巍自住。薄有四王之德。师
于夏日辄患曰(阙十二字)(阙十六字)还向定州而受具戒。受已。连
翩复返上原。年廿(阙二十八字)亦讫年廿六从隐律师也业想
清高(阙三十字)年廿九向彼白鹿李潜下寺首尾一周时造十
时疏(阙二十九字)更还邺更访名医。又患求师栖勤之苦。遂披(
阙一字)九(阙二十九字)寿(阙二字)一首大法师记德碑文一首。年卅
一更(阙二十七字。)疏两卷。集胜髣(疑)疏一卷。集菩萨戒本一卷。(
阙一字)集
明槩 第 15a 页
(阙二十七字)策论师听杂何毗昙四有馀遍两遍既周私钞(
阙三十字)肇世四齐天保元年冬。在邺京讲十地论。(阙三十
字)
(阙一字)一卷合十三卷矣。年卌三。聊讲华严。时有檀(阙
三十三字)一(阙一字)
[:#AS-FEE4:●]
[:#AS-FBEE:●]束覆床而已于[:#AS-FEE4:●]
[:#AS-FBEE:●]束丁随力撰制谓集(阙
三十一字)
集央掘魔罗疏一卷。集无量寿经疏一卷。集(阙三
十一字)
卷集温室疏一卷。集遗教论疏一卷。集众经宗(阙三
十二字)
信三宝论一卷。集食鷇鸡卵成煞有罪论一卷。(阙二
十九字)生(阙一字)成林矣。年卌七。赴请范阳。随宜阐说。三智博
流。时遇(阙一字)(阙二十四字)齐祚靡颓。圣驾在运。三宝顿坏。残
明槩 第 15b 页
僧惊窜。逃趣无于有俗弟子将太清(阙二十二字)(阙一字)想作
十慈颂十志颂十首作齐已消(阙一字)颂廿七首作触事申(
阙一字)颂(阙十九字)集灭法云记一卷集老集庄纪一卷。集五兆
书一卷。华严(阙一字)(阙二十二字)遏奉得舍利世尊一粒六返
迹洺州于俗弟子庐永干遏奉得辟(阙二十二字)集四分戒本
疏一卷。般若论疏一卷。集破寺报(阙二字)卷(阙一字)尊世(阙一
字)中(阙二十一字)世雄颂一卷年七十。文皇帝命入咸阳。策杖(
阙三字)往(阙二字)已后还相(阙二十一字。)佛法东行译经法集上首
村众法一卷。集(阙三字)义记一卷。集寒陵山(阙二十二字)二日终
(阙一字)寺。哀哉慧日。此时殁
明槩 第 16a 页
矣。(阙三字)衣悬绝矣其志(阙二十一字)老而不惓。勤讲(阙一字)方止
讲经讲论护法为(阙三字)(阙三字)为意敬圣敬(阙十九字)唯上补
衣粗食(阙一字)妇女及尼交游迹绝骨向亲圣往来(阙二十
六字)厌俗爱道。本非(阙一字)事省不求繁务。虽居邑(阙一字)郭
每乐山(阙六字)风来(阙一字)中心(阙二字)弱水(阙一字)(阙十字)物其
讲也声(阙一字)缓而终急华严经讲九口十六遍(阙七字)百馀(
阙九字)经磨(阙七字)(阙二字)(阙二字)槃经讲一(阙二字)然解(阙九
字)旨(阙十六字)两(阙一字)论(阙一字)之开(阙三字)夜别一人僧欠差长
极(阙二字)五腊(阙七字)时惟使大(阙二字)遣(阙一字)弥(阙一字)众(阙十
明槩 第 16b 页
六字)受菩萨戒后(阙)化大隋(阙十一字)高馀于(阙三字)上而短下
细而不(阙十六字)阎一所圣贤不惮吾(阙十字)东土传化起于汉
明么腾迦(阙一字)来此于(阙十一字)中天之地城名优迦法(阙十
一字)悲风内鼓游兹洛邑。专宏大乘。精成难(阙十字)龙舄递
出法轮相继(阙一字)人(阙十二字)师时十八家求学造此结门(阙
十四字)二十有一南游邺京大师(阙十一字)三十有四讲说住持
如龙处云雨(阙十三字)其间撰结内外俱驾八十有(阙十字)哀(阙
一字)哉法雨此时云灭来世苍生传名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