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李怿
李怿 第 14a 页
钦定全唐文卷八百五十四

李怿 第 1a 页

* 李怿

怿。京兆人。唐末进士。入梁累官翰林学士。后唐庄宗入立。
贬怀州司马。入为卫尉少卿。天成初复拜中书舍人。充翰
林学士。转户部侍郎右丞。充承旨。晋天福中自工部尚书
转太常卿。历礼部刑部二尚书。分司洛阳。开运末卒。年七
十馀。汉乾祐元年赠尚书左仆射。

** 封彭城郡王钱镠为越王制

制曰。惟天作元后。所以保兹黎元。惟王亲诸侯。所以建我
李怿 第 1b 页
藩屏。盖一人不能独任。故列辟布于四海。自昔权舆。匪今
作俑。检校太师守尚书侍中兼中书令上柱国彭城郡王
钱镠。浙江孕灵。天目钟秀。武足以安民定乱。文足以佐理
经邦。属天步之维艰。投笔而起。愤皇灵之不振。枕戈不忘。
人方效忠。天未厌乱。汉宏托金刀之谶。董昌借越鸟之妖。
尔独忧僭伪之争强。共行天讨。雪朝廷之深愤。自造地维。
屡挫淮氛。式遏广寇。俾尔浙郡邑。永保金汤之固。属部人
民。永享衽席之乐。尔四国有西归之望。予一人无东顾之
忧也。昔平王东迁。庸依晋郑。典午南渡。允赖并凉。卿之封
李怿 第 2a 页
地。朕在不蔽。援番君之故事。环勾践之旧疆。建尔真王。允
兹东夏。于戏。节制两藩。车徒万乘。有子夺生死之权。骄心
易满。有人民社稷之奉。侈心易生。不存忠义之心。曷保功
名之盛。书曰。惟命不于常。又曰。常厥德保厥位。钦哉钦哉。
勿替朕命。可进封越王。增食邑一千户。实封一百户。馀如
故。

** 徙封越王钱镠为吴王敕

敕曰。朕嗣登大宝。统理万方。有推诚待人之心。少拨乱反
正之略。京畿叛乱。宗庙震惊。来周公宅洛之谋。定商王迁
李怿 第 2b 页
殷之业。当兹更始。式表殊勋。检校太师守尚书侍中兼中
书令上柱国越王钱镠。一代伟人。三朝元老。定衰救乱。素
存忠义之心。济世经邦。夙擅英雄之志。乡兵一起。义声四
驰。黄钺初麾。江表大定。包茅时登乎天府。版籍岁贡于有
司。日月尘昏。牛女寻常拱北。淮河鼎沸。浙江日夜朝东。用
徙于越之封。大勾践之境。尔其纠率侯服。翼戴中朝。选将
练兵。务农积粟。进可参桓文之烈。退可守吴越之区。宁俾
古人。专美前史。于戏。夫差适颠沛之际。罔替尊周。仲谋方
争攘之时。犹知有汉。况尔名德。殿此大邦。必能宏济艰
李怿 第 3a 页
难。一匡天下。予一人实有赖焉。诗不云乎。干不庭方。以佐
戎辟。尔尚勉旃。可徙吴王。加食邑二千户。实封二百户。馀
如故。

** 封钱镠为吴越王玉册文

皇帝若曰。天之视听在人。有人斯得国。国之兴废在德。有
德则易兴。虽曰历数有归。亦由人心允协。此商所以割夏。
周所以克殷也。乃者有唐告终。王政日紊。妇寺乱常于内。
蛮貊犯顺于边。列镇张胆而相攻。大臣闷心而无措。惟思
家族。遑恤朝廷。朕起自兵戎。历阶节度。忧皇天之不吊。闵
李怿 第 3b 页
黎庶之倒悬。誓众兴师。为民请命。东征西怨。共徯我后来
苏。箪食壶浆。咸若厥角坠地。竟以数州之力。大剪诸国之
锋。历试诸艰。遂叨九锡。稽舜禹之禅。法隋唐之敕。天步未
夷。人情习乱。因商民之思纣。嗾桀犬以吠尧。职具不供。何
所不至。咨尔启圣光运同德功臣上柱国吴越王钱镠。山
川毓秀。二五储精。以不世出之才。行大有为之志。纳交伯
府。翼戴中朝。清淮甸之邪氛。不得紊我王气。斩罗平之妖
鸟。不得鸣我王郊。迨乎授禅之初。首遣宣谕之使。颇知天
命。不效狂谋。匪兼二国之封。曷奖尊王之义。今遣使金紫
李怿 第 4a 页
光禄大夫尚书上柱国姚垍使副尚书礼部主客员外罗
衮持节备礼。胙土分茅。册尔为吴越国王。于戏。车徒万乘。
何戎狄之不可膺。节制三方。何强梁之不可伏。矧百粤夏
后驻跸之地。三吴太伯肇封之疆。勾践用之以亲周。夫差
以之而驾晋。方赖率三军而梃荆楚。纠列国以平淮戎。允
为东海屏藩。永保中原重镇。毋姑息以败事。毋誇大以堕
功。钦哉钦哉。其听朕命。

* 桑维翰

维翰字国侨。洛阳人。后唐同光中进士。晋祖建号。授翰林
李怿 第 4b 页
学士礼部侍郎知枢密院事。改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
章事。天福四年出为相州节度使。岁馀徙镇泰宁。七年徙
镇晋昌。少帝嗣位。徵拜侍中守中书令。封魏国公。寻罢为
开封府尹。少帝将降契丹。讽张彦泽害之。

** 谏赐优伶无度疏

向者陛下亲禦胡寇。战士重伤者。赏不过帛数端。今优人
一谈一笑称旨。往往赐束帛万钱。锦袍银带。彼战士见之。
能不觖望。士卒解体。陛下谁与卫社稷乎。

** 论安重荣请讨契丹疏

李怿 第 5a 页

窃以防未萌之祸乱。立不拔之基局。上系圣谋。动符天意。
非臣浅陋。所可窥量。然臣逢世休明。致位通显。无功报国。
省己愧心。其或事系安危。理干家国。苟犹缄默。实负君亲。
是以区区之心。不能自己。近者相次得进奏院状报。吐浑
首领白承福已下。举众内附。镇州节度使安重荣上表请
讨契丹。臣方遥隔朝阙。未测端倪。思陛下顷在并汾。初罹
屯种。师少粮匮。援绝计穷。势若缀旒。困同悬磬。契丹控弦
玉塞。跃马龙城。直度阴山。径绝大漠。万里赴难。一战夷凶。
李怿 第 5b 页
救陛下累卵之危。成陛下覆盂之业。皇朝受命。于此六年。
夷夏通欢。亭障无事。虽卑词降节。屈万乘之尊。而庇国息
民。实数世之利。今者安重荣表契丹之罪。方恃勇以请行。
白承福畏契丹之彊。将假手以报怨。恐非远虑。有惑圣聪。
方今契丹未可与争者。其有七焉。契丹自数年来。最为彊
盛。侵伐邻国。吞灭诸蕃。救援河东。功成师克。山后之名藩
大郡。尽入封疆。中华之精甲利兵。悉归虏北。即今土地广
而人民众。戎器备而战马多。此未可与争者一也。契丹自
克捷之后。锋锐气雄。南军因败衄以来。心沮胆怯。况今秋
夏虽稔。而帑廪无馀。黎庶虽安。而贫弊益甚。戈甲虽备。而
李怿 第 6a 页
锻砺未精。士马虽多。而训练未至。此未可与争者二也。契
丹与国家恩义非轻。信誓甚笃。虽多求取。未至侵凌。岂可
先发衅端。自为戎首。纵使因兹大克。则后患仍存。其或偶
失沉机。则追悔何及。兵者凶器也。战者危事也。苟议轻举。
安得万全。此未可与争者三也。王者用兵。观衅而动。是以
汉宣帝得志于匈奴。因单于之争立。唐太宗立功于突厥。
繇颉利之不道。方今契丹。正抱雄武之量。有战伐之机。部
族辑睦。蕃国畏伏。土地无灾。孳畜繁庶。蕃汉杂用。国无衅
隙。此未可与争者四也。引弓之民。迁徙鸟举。行逐水草。军
李怿 第 6b 页
无馈运。居无灶幕。住无营栅。便苦[:#AS-8DBB:⿰⺡⿱止⿰]。任劳役。不畏风霜。不
顾饥渴。皆华人之所不能。此未可与争者五也。戎人皆骑
士。利在坦途。中国用徒兵。喜于走险。赵魏之北。燕蓟之南。
千里之间。地平如砥。步骑之便。较然可知。国家若与契丹
相持。则必屯军边上。少则惧夷狄之众。固须坚壁以自全。
多则患飞挽之劳。则必逐寇而速反。我归而彼至。我出而
彼回。则禁卫之骁雄。疲于奔命。镇定之封境。略无遗民。此
未可与争者六也。议者以陛下于契丹。有所供亿。谓之耗
蠹。有所卑逊。谓之屈辱。微臣所见。则曰不然。且以汉祖英
李怿 第 7a 页
雄。犹输货于冒顿。神尧武略。尚称臣于可汗。此谓达于权
变。善于屈伸。所损者微。所利者大。必若因兹交搆。遂成衅
隙。自此则岁岁徵发。日日转输。困天下之生灵。空国家之
府藏。此为耗蠹。不亦甚乎。兵戈既起。将帅擅权。武吏功臣。
过求姑息。边藩远郡。得以骄矜。外刚内柔。上凌下僭。此为
屈辱。又非多乎。此未可与争者七也。愿陛下思社稷之大
计。采将相之善谋。勿听樊哙之空言。宜纳娄敬之逆耳。然
后训抚士卒。养育黔黎。积谷聚人。劝农习战。以俟国有九
年之积。兵有十倍之彊。主无内忧。民有馀力。便可以观彼
李怿 第 7b 页
之变。待彼之衰。用己之长。攻彼之短。举无不克。动必成功。
计之上者也。惟陛下熟思之。臣又以邺都襟带山河。表里
形胜。原田沃衍。户赋殷繁。乃河朔之名藩。实国家之巨屏。
即今主帅赴阙。军府无人。臣窃思慢藏诲盗之言。恐非勇
夫重闭之意。愿回深虑。免启奸谋。欲希陛下暂整和銮。略
谋巡幸。虽栉风沐雨。上劳于圣躬。而杜祸防微。实资于睿
略。省方展义。今也其时。臣受主恩深。忧国情切。智小谋大。
理浅辞繁。俯伏惟惧于僭踰。裨补或希于万一。谨冒死以
闻。

李怿 第 8a 页

* 卢擢

擢。汉天福十二年官右拾遗。

** 请许朝臣封赠父母疏

臣闻诗云。哀哀父母。生我劬劳。又仲由云。树欲静而风不
止。子欲孝而亲不待。皆以昊天所覆。永报为难。今陛下信
及昆虫。孝理天下。漏泉之泽。倘尚拘于常制。过隙之限。诚
何慰于孝思。今请应在朝内外文武臣寮亡父亡母。并请
特与追封。既存没以知荣。则寰区而荷德。

李怿 第 8b 页

* 许敬迁

敬迁。汉天福十二年官左卫将军。

** 请禁断契丹样装服奏

臣伏见天下鞍辔器械。并取契丹样装饰。以为美好。安有
中国之人。反效戎虏之俗。请下明诏毁弃。须依汉境旧仪。

* 赵熙

熙字绩巨。唐宰相齐国公光逢从子。起家授秘书省校书
郎。后唐天成中累迁南省正郎。晋天福中授秘书少监。迁
右谏议大夫。十二年。汉祖入太原。为晋州乱军所杀。

** 请令诏书关送史馆疏

李怿 第 9a 页

伏以皇帝陛下应天御宇。缵圣承乾。咸从睿哲之功。克致
文明之运。始自乾坤荡定。京辇廓清。箴规委谏诤之臣。辅
弼任贤良之士。莫不尽编竹帛。已播遐陬。其有圣德忧勤。
睿谋沉密。至理每叶于神化。格言皆契于天时。或拱极侍
卫之臣。或秉政枢机之地。或陛下有筹画之妙。或大臣得
应对之仪。外班既不闻知。直史凭何纪录。实虑岁月深久。
永作遗文。自此凡是内中公事。及诏书奏对。应不到中书
者。伏乞委内臣一人。旋具抄录。月终关送史馆。庶使简编
李怿 第 9b 页
毕备。言动无遗。垂万古之美谈。显一时之盛事。

** 请令文武两班更互奏对疏

伏自陛下乘乾之后。缵圣已来。从谏如流。求贤不倦。遂令
五日之内。一度敷扬。百辟之间。咸陈管见。伏睹武班朝士。
皆大国贤臣。或继委藩任。或尽知民瘼。或久谙师旅。或深
知兵机。或将相子孙。或貔貅列士。或衔命每推于专对。或
临戎尝立于殊功。蕴器业而不敢自陈。有筹画而无繇上
奏。方今烝黎尚困。兵革未销。傥一言仰合于天心。一事有
资于军志。可裨睿算。便致小康。抱材能者。无愧于朝廷。怀
义勇者。何惭于休运。伏望令两班更互奏对。

李怿 第 10a 页

* 赵莹

莹字元辉。华州华阴人。梁龙德中举进士。为康延孝从事。
后唐明宗时。晋祖为保义节度使。以莹为节度判官。及即
位。累迁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吏部尚书。少帝
嗣位。拜守中书令。明年检校太尉。出为晋昌节度使。移镇
华州。入为开封尹。开运末复知政事。契丹灭晋。从少帝北
迁。卒于幽州。

** 请令吕琦尹拙修唐史奏

李怿 第 10b 页

所修唐史首尾二十一朝。[绵]历三百馀载。其于笔削。斯实
难办。必藉偫才。司分事任。张昭等五人奉敕同撰。内起居
郎贾纬丁忧去官。窃以刑部侍郎吕琦侍御史尹拙。皆富
典坟。尝亲简牍。劝善惩恶。雅符班马之规。广记备言。必称
董南之职。上祈圣鉴。俾共编修。

** 论修唐史奏

伏以唐室君临。历年长远。至若王言帝载。国史朝经。治平
之时。充溢台阁。自季朝丧乱。迨五十年。四海沸腾。两都沦
覆。竹简漆书之部帙。多己散亡。石渠金马之文章。遂成残
缺。今之书府。百无二三。臣等虔奉纶言。俾令撰述。褒贬或
李怿 第 11a 页
从于新意。纂修须按于旧书。既阙简编。先忧漏落。臣今据
史馆所阙唐书实录。请下敕购求。昔咸通中。宰臣韦保衡
与蒋伸皇甫焕撰武宗宣宗两朝实录。皆遇国朝多事。或
值皇舆播越。虽闻撰述。未见流传。其韦衡裴贽。合有子孙。
见居职任。或门生故吏。曾托纂修。或秘藏于士族之家。或
韬隐于钜儒之室。圣代方编于旧史。耆年有事于故朝。闻
此撰论。谅多快惬。况行恩奖。以重购求。请下三京诸道及
中外臣寮。凡有将此数朝实录诣阙进纳。请量其文武才
能。不拘资地。与除一官。如卷帙不足。据数进纳。亦请不次
李怿 第 11b 页
奖酬。以劝来者。自会昌至天复。垂六十年。其初李德裕平
上党。著武宗伐叛之书。其后康丞训定徐方。有武宁本末
之传。如此色类。记述颇多。复有世积典坟。家传史笔。或收
纂当时除目。藏在私居。或采摭近代制书。以为文集。未逢
昌运。无以发明。今属搜扬。诚为际会。既伸志业。伫见旌雠。
请下中外臣寮。及明儒宿学。有于此六十年内。撰述得传
记及中书银台事史馆日历制诏册书等。不限年月多少。
并许诣阙进纳。如年月稍多。记录详备。请特行简拔。不限
资序。臣与张昭等共议。所撰唐史。祇叙本纪列传十志。本
李怿 第 12a 页
纪以纲帝业。列传以述功臣。十志以书刑政。本纪以纲帝
业者。本纪之法。始于春秋。以事系日。以日系月。以月系时。
以时系年。刑政无遗。纲条必举。须凭长历。以编甲子。请下
司天台。自唐高祖武德元年戊寅至天祐元年。为甲子转
年长历一道。以凭编述诸帝本纪。列传以述功臣者。古者
衣冠之家。书于国籍。中正清议。以定品流。故有家传族谱
族图。江左百家。轩裳继轨。山东四姓。簪组盈朝。隋唐己来。
勋书王府。故士族子弟。多自纪世功。备载简编。以光祖考。
今宸恩涣洽。属意撰论。卿士大夫。咸多世族。闻兹汗简。孰
李怿 第 12b 页
不慰心。请下文武两班及藩侯郡牧。各叙累代官婚名讳
行业功勋状一本。如有家谱家牒。亦仰送官。以凭纂叙列
传。十志以书刑政者。五礼之书。代有沿革。至开元刊定。方
始备仪。自宝应以来。典章渐缺。其祇见郊庙。册拜公王。摄
事相礼之文。车辂服章之数。势移权倖。礼或僭差。故军容
释奠于儒宫。举朝议诮。巷伯扈銮而法服。博士抗论。年代
既深。礼文斯忒。请下太常礼院。自天宝已后至明宗朝己
来。五礼仪注。朝廷行事。或异旧章。并据增损节文。一一备
录。以凭撰述礼志。四悬之乐。不异前文。八佾之容。或殊往
李怿 第 13a 页
代。隋唐已来。乐兼夷夏。乃有文舞武舞之制。坐部立部之
名。天宝之初。云韶大备。宝应之后。音律渐衰。郊庙殿廷。旧
章斯缺。自咸秦荡覆。钟石沦亡。龙纪返正之年。有司特铸。
悬乐旋宫之义。空有其文。请下太常寺。其四悬二舞增损
始自何朝。及诸庙乐章舞名开元十部用废本末。一一按
录。以凭撰述乐志。刑名之制。代有重轻。隋唐以来。疏为律
令。然累朝虽有制敕相次。增益旧条。以此格律之文。未能
画一。后敕不编于实录。诸制多在于法书。请下大理寺。自
著律令己来后敕入格条者。及会昌己来所经疑狱。一一
李怿 第 13b 页
关报。以凭撰述刑法志。律历五行。天文灾异。中书实录。前
代具书。自唐季乱离。简编沦落。太史所奏。并不载于册书。
谪见之文。时或存于星历。请下司天台。自会昌己来。天文
变异。五行休咎。历法改更。据朝代年月。一一条录。以凭撰
述天文律历五行等志。唐初定官品令。三公三师为第一
品。尚书令仆射为第二品。两省御史台寺监长官六尚书
为第三品。自定令己后。官品错舛。比诸令文。前后同异。又
有兼摄检校之例。资授册拜之文。军容或盛于朝仪。使务
渐侵于省局。以此官无定令。位以赏功。台府之权。随时轻
李怿 第 14a 页
重。求诸官志。前代无闻。请下御史台。自定令己后。文武两
班品秩。或升或降。及府名使额。寺署废置。官名更改。一一
具析。以凭撰述职官志。画野离彊。实均九贡。带河砺岳。爰
命诸侯。唐初守边。则有都督总管之号。开元命将。即有节
度按察之名。故刺史多带于使衔。郡阁更兼于军额。其后
四安之地。因乱多设于戎夷。九牧之中。乘宠遂邀于旄钺。
故山河易制。名类实繁。请下兵部职方。自开元己来。山河
地理。使名军额。州县废置。一一条列。以凭撰述郡国志。汉
述艺文。隋编经籍。盖以总括典坟之部。牢笼流略之书。唐
李怿 第 14b 页
初以迄开元。图书大备。历朝纂述。卷轴弥繁。若不统而论
之。何彰文雅之盛。请下秘书省。自唐初己来。古今典籍经
史子集。元撰人姓氏四部大数报馆。以凭撰述经籍志。臣
名叨辅弼。学愧裁成。获奉制书。俾专信史。伏以有唐缵历。
累叶承平。文德武功。己纷纶于图牒。记言载笔。尚阙漏于
简书。皇帝陛下永念沦胥。深思揖让。周武谒成汤之庙。不
忘故朝。汉皇封王赧之孙。盖悲亡国。今则己覃优渥。爰勤
纂修。凡在臣僚。孰不知感。所惧史才短浅。识局荒唐。实虑
庸虚。有孤宸委。所陈条例。如可施行。请下所司。庶几集事。

李怿 第 15a 页

* 李鏻

鏻。唐宗室子。举进士不第。常山赵王镕辟为从事。后唐同
光初授宗正卿兼工部侍郎。出为河中节度副使。明宗即
位。召入为太子宾客。历兵部户部侍郎工部户部尚书。转
兵部尚书。晋天福中守太子少保。开运中迁太子太保。汉
祖即位。授守司徒。卒年八十八。赠太傅。

** 请朝官举贤疏

朝班自四品己上官。各许荐令录两人。五品六品官。许荐
李怿 第 15b 页
簿尉两人。使廉慎能名者。同受爵赏。贪婪害物者。并坐刑
书。各举所知。不蔽贤路。

* 龙敏

敏字欲讷。幽州永清人。少仕州。摄参军。后唐同光中累迁
兵部侍郎。授北京副留守。召为吏部侍郎。入晋以本官判
户部。迁尚书左丞。开运中改工部尚书。汉乾祐元年卒。年
六十三。赠右仆射。

** 条陈台中事宜疏

伏以台司除御史中丞随行印及左右巡事监察使并出
使印等外。其御史台印一面。先准令式。即是主簿监临。近
李怿 第 16a 页
年已来。缘无主簿。遂至内弹御史。权时主持。尝随本官。出
入不定。伏缘台中公事。不同诸司。动系重难。常忧迟滞。当
奏申堂之际。及牒州牒府之时。事无轻重。并使此印。今准
令式。逐日有御史一员台直承受制敕公文。其御史台印。
今欲勒留台中。不令在外。选差令史一人帖司一人。同知
此印。凡有诸色文按印发之时。指挥诸司。各置印历一道。
具其事节件数。书在历中。即于直官面前。点简印发。其印
至夜封闭。候交直转付下次直官。共议执行。保无差谬者。
伏以御史台事总朝纲。职司天宪。所管人吏。色役最多。上
李怿 第 16b 页
至朝堂。次及班列。或在京勾简公事。或外地催勘稽违。监
守狴牢。行遣按牍。或随从出使。或祠祭监临。凡有系于台
司。皆须藉其人吏。俾无阙事。以赞国容。近年以来。人数极
少。及月限者。授官出外。为官满者。追呼未来。人吏既到。不
勉公事。便至停滞。切以往岁台中。亦阙人吏。曾于诸州抽
取。今欲于诸州使院内量事差取十人。据台中诸司阙人。
临时量才填补者。一具台中令史。今欲条流。凡出官考满。
却来归司者。便具到日申堂。请以到日系其选限。如有经
年不到。追领不来。即具申堂。便乞除落名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