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牛希济(一) 第 12a 页
钦定全唐文卷八百四十五
牛希济(一) 第 1a 页
* 牛希济(一)
希济。蜀后主时累官翰林学士御史中丞。国亡入洛。后唐
明宗拜为雍州节度副使。
** 本论
周文之先。自公刘后稷。积德累仁。以至于文王。天下之心
归焉。犹服事于商。武王从兆庶之心。顺历数之命。以取天
下。既而有疾。嗣王幼弱。乃命周公旦以辅相成王。周公以
牛希济(一) 第 1b 页
弟之亲。叔父之尊。公其心而不疑焉。摄天子履万乘车辂。
朝诸侯于明堂。以施教化。召公不悦。四国流言。伐四国。戮
管蔡。以安社稷。然后制礼作乐。七年之后。成王齿长德懋。
乃归其政。公亦不离王室。乃命伯禽受封于鲁。思不变四
海之望。远乎哉君子。即周防也若是。武王独知周公之才
之美。兄弟之国。天下之人。皆不知也。向非周公。则非成王
之天下也。天下疑矣。然武王之心公乎哉。知子之弱而私
之。知弟之德而让之。且忧后世兄弟相及。岂周之盛德为
不及欤。曰是知之深也。所以能明辅相其子。若有疑焉。则
与之天下。希存其子亦难矣。周公虽不为王者。然其道则
朝诸侯于明堂。以施教化。召公不悦。四国流言。伐四国。戮
管蔡。以安社稷。然后制礼作乐。七年之后。成王齿长德懋。
乃归其政。公亦不离王室。乃命伯禽受封于鲁。思不变四
海之望。远乎哉君子。即周防也若是。武王独知周公之才
之美。兄弟之国。天下之人。皆不知也。向非周公。则非成王
之天下也。天下疑矣。然武王之心公乎哉。知子之弱而私
之。知弟之德而让之。且忧后世兄弟相及。岂周之盛德为
不及欤。曰是知之深也。所以能明辅相其子。若有疑焉。则
与之天下。希存其子亦难矣。周公虽不为王者。然其道则
牛希济(一) 第 2a 页
与太王王季文王为同德矣。成康以降。名仁者多矣。孰可
与之为伍。盖姬周之得天下。未几而武王崩。纣之子禄父
犹存。若委少主。无圣人之助。则少康之举。嗣夏(左传作祀
夏)配天。不其伟欤。此周公所以孜孜焉为而不有。夫其圣
德。过于武王远矣。今后王之嗣君也。亦莫不蔽于私爱。忘
其善恶。曰彼长也。冢嫡也。天下之本也。莫之可易也。至有
不离襁褓之中。童婴之列。而即大位焉。亦使强臣而为之
辅。其诏制之旨。曰周公然也。成王然也。岂惟政乱国危。殆
宗庙不血食者有之矣。曹马之君。即其人也。自征伐以来。
与之为伍。盖姬周之得天下。未几而武王崩。纣之子禄父
犹存。若委少主。无圣人之助。则少康之举。嗣夏(左传作祀
夏)配天。不其伟欤。此周公所以孜孜焉为而不有。夫其圣
德。过于武王远矣。今后王之嗣君也。亦莫不蔽于私爱。忘
其善恶。曰彼长也。冢嫡也。天下之本也。莫之可易也。至有
不离襁褓之中。童婴之列。而即大位焉。亦使强臣而为之
辅。其诏制之旨。曰周公然也。成王然也。岂惟政乱国危。殆
宗庙不血食者有之矣。曹马之君。即其人也。自征伐以来。
牛希济(一) 第 2b 页
受命创业之主。或起自布衣之中。亭长之役。部尉之列。大
夫之家。卿相之位。或历试诸难。或十年军中。足以知历数
在躬。时运兴废。经始之艰难。臣下之忠良。人情之巧伪。是
以出一言。举一事。易一法。必使合于典诰。垂于后世。守文
之君也。生于深宫。长养妇人之手。慈爱之钟焉。世子之教
不行焉。身躯则安于玉堂金殿舆服之盛。耳目饱于声色
靡曼之乐。曷能知君臣父子之道。忠信邪佞之属。农桑艰
难之本。故小人易欺焉。况幼稚乎。且人君之心。为天下之
晦明。仁者乐于明。而匪仁者便于暗。故时之晦也。盗窃兴
焉。魑
夫之家。卿相之位。或历试诸难。或十年军中。足以知历数
在躬。时运兴废。经始之艰难。臣下之忠良。人情之巧伪。是
以出一言。举一事。易一法。必使合于典诰。垂于后世。守文
之君也。生于深宫。长养妇人之手。慈爱之钟焉。世子之教
不行焉。身躯则安于玉堂金殿舆服之盛。耳目饱于声色
靡曼之乐。曷能知君臣父子之道。忠信邪佞之属。农桑艰
难之本。故小人易欺焉。况幼稚乎。且人君之心。为天下之
晦明。仁者乐于明。而匪仁者便于暗。故时之晦也。盗窃兴
焉。魑
牛希济(一) 第 3a 页
魅行焉。君之晦也。贤良死焉。邪佞用焉。是以小人奸臣。唯
乐于幼君少主。若保姆之态也。以提其耳目。导其言语。教
其喜怒。行则行。止则止。易为之使。欲求天下之治可乎。况
近世之嗣王也。始自诞生厥月。无问名之礼。至于婚冠。无
金石之乐。告庙之仪。外莫闻焉。春诵夏弦。秋诗冬礼。上庠
齿冑之道。或纵不知。封爵之命。掌言者亦不知其谁。师保
之道正其身乎。左右之人贤与处乎。其即位也。降先君之
册。冢宰与百执事。延颈内面而朝新君焉。衮冕端拱元默
于殿上。雉扇荧煌。香烟蓬勃。左右纷纷焉莫之知也。班列
乐于幼君少主。若保姆之态也。以提其耳目。导其言语。教
其喜怒。行则行。止则止。易为之使。欲求天下之治可乎。况
近世之嗣王也。始自诞生厥月。无问名之礼。至于婚冠。无
金石之乐。告庙之仪。外莫闻焉。春诵夏弦。秋诗冬礼。上庠
齿冑之道。或纵不知。封爵之命。掌言者亦不知其谁。师保
之道正其身乎。左右之人贤与处乎。其即位也。降先君之
册。冢宰与百执事。延颈内面而朝新君焉。衮冕端拱元默
于殿上。雉扇荧煌。香烟蓬勃。左右纷纷焉莫之知也。班列
牛希济(一) 第 3b 页
千百。称庆而退。至于积年之中。宰执大臣。延英入阁。称述
圣德。舞蹈而已。使有言者。皆申有司。徒空言耳。敢及于时
乎。敢及于执权乱政之人乎。设有一言。明日之制行矣。不
复用矣。历观前代明王贤后。未尝不与名臣贤士厚享宴
之礼。接见之仪。俾其忠信相亲。亡于畏惮。通于商较。以正
先王之得失。以穷圣人之能事。故两汉金马石渠文章之
选。以备顾问。为侍从之臣。至有大臣武帐之前亦奏谒。或
排闼于危疑之际。以问安否。以图后事。太宗文皇帝贞观
之初。北门之选举十六族也。皆建功定策。有布衣之交。非
圣德。舞蹈而已。使有言者。皆申有司。徒空言耳。敢及于时
乎。敢及于执权乱政之人乎。设有一言。明日之制行矣。不
复用矣。历观前代明王贤后。未尝不与名臣贤士厚享宴
之礼。接见之仪。俾其忠信相亲。亡于畏惮。通于商较。以正
先王之得失。以穷圣人之能事。故两汉金马石渠文章之
选。以备顾问。为侍从之臣。至有大臣武帐之前亦奏谒。或
排闼于危疑之际。以问安否。以图后事。太宗文皇帝贞观
之初。北门之选举十六族也。皆建功定策。有布衣之交。非
牛希济(一) 第 4a 页
天下文行之士不预焉。既久与游处。非唯知民间之疾苦。
时之否臧。从而更之。以熙帝载。至于臣下之情性好恶。无
不悉焉。他日之任用。莫不适其材矣。近世朝廷。岂无忠信
謇谔之士。徒欲致身之危。救时之弊。指陈千百于上前。敷
扬其达乎。谏章其览乎。若复稍挂圣虑。左右天颜。得之矣。
又有以惑之矣。其朝退也。黄门伎女。声乐骈罗。俳优之人。
调笑相杂。拥卫以至于内殿。又日幸于两军。游于其所。其
从乐乎。断可知矣。故自乾符之乱。至于今日。莫可救止。盖
少主奸臣之所为也。或曰。冢嫡之幼。善恶未知。思欲易之。
时之否臧。从而更之。以熙帝载。至于臣下之情性好恶。无
不悉焉。他日之任用。莫不适其材矣。近世朝廷。岂无忠信
謇谔之士。徒欲致身之危。救时之弊。指陈千百于上前。敷
扬其达乎。谏章其览乎。若复稍挂圣虑。左右天颜。得之矣。
又有以惑之矣。其朝退也。黄门伎女。声乐骈罗。俳优之人。
调笑相杂。拥卫以至于内殿。又日幸于两军。游于其所。其
从乐乎。断可知矣。故自乾符之乱。至于今日。莫可救止。盖
少主奸臣之所为也。或曰。冢嫡之幼。善恶未知。思欲易之。
牛希济(一) 第 4b 页
以卜长世。废嫡立庶。圣人所恶。未知其可也。曰。君人者。上
以安宗庙。下以庇蒸人。虽长嫡之义。其不善。易之可矣。且
仲雍。王季之长子。让西伯之圣德。断发文身。以避于吴。为
吴太伯。盖成父之志也。隐公。鲁之贤君。居位称摄。欲让其
弟。后其长矣。吾将与之。桓公听羽父之谮。以疑其兄。致于
篡弑。又晋厉公之薨也。子周有兄而不慧。不能辨菽麦。偫
臣迎公子周以立政。是以治三驾而楚不能争。又襄公之
亡也。君无长子。赵盾思欲立长君。乃迎公子雍于秦。将欲
立之。穆嬴朝夕抱太子以朝。且泣曰。先君以此子之贤。吾
以安宗庙。下以庇蒸人。虽长嫡之义。其不善。易之可矣。且
仲雍。王季之长子。让西伯之圣德。断发文身。以避于吴。为
吴太伯。盖成父之志也。隐公。鲁之贤君。居位称摄。欲让其
弟。后其长矣。吾将与之。桓公听羽父之谮。以疑其兄。致于
篡弑。又晋厉公之薨也。子周有兄而不慧。不能辨菽麦。偫
臣迎公子周以立政。是以治三驾而楚不能争。又襄公之
亡也。君无长子。赵盾思欲立长君。乃迎公子雍于秦。将欲
立之。穆嬴朝夕抱太子以朝。且泣曰。先君以此子之贤。吾
牛希济(一) 第 5a 页
受子之赐。此子不才。唯子是怨。今君虽终。言犹在耳。此子
何罪。而外求君。赵孟惧大义于众人。遂背秦好立灵公。幼
而好虐。竟为所弑。国是以乱。汉高帝迁都长安也。以吕后
妒于糟糠。其子盈为太子。上以赵王如意似我。知盈懦弱。
卒不能易。及惠帝之世。几为吕妪所灭。非平勃之(阙)不能
加诛。及择诸王之贤者。迎王于代邸。是为文帝。不十年。几
致刑措。又昌邑之乱。霍子孟定废立之册。立宣帝。遂获中
兴。卫伯玉之于晋武也。君臣之交矣。知主鬯之不惠。必倾
世祚。尝抚其床而叹曰。此座甚可惜也。帝心不悟。终以正
何罪。而外求君。赵孟惧大义于众人。遂背秦好立灵公。幼
而好虐。竟为所弑。国是以乱。汉高帝迁都长安也。以吕后
妒于糟糠。其子盈为太子。上以赵王如意似我。知盈懦弱。
卒不能易。及惠帝之世。几为吕妪所灭。非平勃之(阙)不能
加诛。及择诸王之贤者。迎王于代邸。是为文帝。不十年。几
致刑措。又昌邑之乱。霍子孟定废立之册。立宣帝。遂获中
兴。卫伯玉之于晋武也。君臣之交矣。知主鬯之不惠。必倾
世祚。尝抚其床而叹曰。此座甚可惜也。帝心不悟。终以正
牛希济(一) 第 5b 页
度为君。果致元海倡四方之乱。宗庙焚燬。两京版荡。怀悯
二帝。俱为俘执而崩。晋祚中绝。国分为十六。普天之下。皆
坠炉炭。此惠帝之所为也。是知冢嫡贤。而臣择立者必亡。
若立嫡为乱。执古之道乎。择善为治。曰乱嫡庶之制乎。且
天子之孝。以安宗庙。克荷祖考之业。卜世于长久。岂以择
善废不肖为罪乎。至唐虞之君。知其子朱均不肖。不可付
以宗庙之重。又惧其流毒于生民。乃弃其子而禅于有德。
若次子之贤。遽以配天之业。授于他人乎。是知君唯其明。
不必拘伯仲之制。易曰。明两作离。荐雷震。若不明不法。此
二帝。俱为俘执而崩。晋祚中绝。国分为十六。普天之下。皆
坠炉炭。此惠帝之所为也。是知冢嫡贤。而臣择立者必亡。
若立嫡为乱。执古之道乎。择善为治。曰乱嫡庶之制乎。且
天子之孝。以安宗庙。克荷祖考之业。卜世于长久。岂以择
善废不肖为罪乎。至唐虞之君。知其子朱均不肖。不可付
以宗庙之重。又惧其流毒于生民。乃弃其子而禅于有德。
若次子之贤。遽以配天之业。授于他人乎。是知君唯其明。
不必拘伯仲之制。易曰。明两作离。荐雷震。若不明不法。此
牛希济(一) 第 6a 页
覆国亡家之罪人也。何长之为。若君明于上。小人比周之
党。其能进乎。其获用乎。其寘于乱乎。主少不明者。乱之本
也。故曰元良者。天下之本也。莫若先以正之。正之者。非在
废长。择善而已。无使叔孙之祷曰。主少。国家多难。祝我者
使我速死。无及于乱。此忧之深也。悲哉。
** 文章论
圣人之德也有其位。乃以治化为文。唐虞之际是也。圣人
之德也无其位。乃以述作为文。周孔之教是也。纂尧舜之
运。以宫室车辂钟鼓玉帛之为文。山龙华虫粉米藻火之
党。其能进乎。其获用乎。其寘于乱乎。主少不明者。乱之本
也。故曰元良者。天下之本也。莫若先以正之。正之者。非在
废长。择善而已。无使叔孙之祷曰。主少。国家多难。祝我者
使我速死。无及于乱。此忧之深也。悲哉。
** 文章论
圣人之德也有其位。乃以治化为文。唐虞之际是也。圣人
之德也无其位。乃以述作为文。周孔之教是也。纂尧舜之
运。以宫室车辂钟鼓玉帛之为文。山龙华虫粉米藻火之
牛希济(一) 第 6b 页
为章。亦己鄙矣。师周孔之道。忘仁义教化之本。乐霸王权
变之术。困于编简章句之内。何足大哉。况乎浇季之下。淫
靡之文。恣其荒巧之说。失于中正之道。两汉以前。史氏之
学犹在。齐梁以降。国风雅颂之道委地。今国朝文士之作。
有诗赋策论箴判赞颂碑铭书序文檄表记。此十有六者。
文章之区别也。制作不同。师模各异。然忘于教化之道。以
妖艳为胜。夫子之文章。不可得而见矣。古人之道。殆以中
绝。赖韩吏部独正之于千载之下。使圣人之旨复新。今古
之体。分而为四。崇仁义而敦教化者。经体之制也。假彼问
变之术。困于编简章句之内。何足大哉。况乎浇季之下。淫
靡之文。恣其荒巧之说。失于中正之道。两汉以前。史氏之
学犹在。齐梁以降。国风雅颂之道委地。今国朝文士之作。
有诗赋策论箴判赞颂碑铭书序文檄表记。此十有六者。
文章之区别也。制作不同。师模各异。然忘于教化之道。以
妖艳为胜。夫子之文章。不可得而见矣。古人之道。殆以中
绝。赖韩吏部独正之于千载之下。使圣人之旨复新。今古
之体。分而为四。崇仁义而敦教化者。经体之制也。假彼问
牛希济(一) 第 7a 页
对。立意自出者。子体之制也。属词比事。存于褒贬者。史体
之制也。又有释训字义。幽远文意。观之者久而方达。乃训
诰雅颂之遗风。即皇甫持正樊宗师为之。谓之难文。今有
司程式之下。诗赋判章而已。唯声病忌讳为切。比事之中。
过于谐谑。学古文者。深以为惭。晦其道者扬袂而行。又屈
宋之罪人也。且文者。身之饰也。物之华也。宇宙之内。微一
物无文。乃顽也。何足以观。且天以日月星辰为文。地以江
河淮济为文。时以风云草木为文。众庶以冠冕服章为文。
君子以言可教于人谓之文。垂是非于千载。殁而不朽者。
之制也。又有释训字义。幽远文意。观之者久而方达。乃训
诰雅颂之遗风。即皇甫持正樊宗师为之。谓之难文。今有
司程式之下。诗赋判章而已。唯声病忌讳为切。比事之中。
过于谐谑。学古文者。深以为惭。晦其道者扬袂而行。又屈
宋之罪人也。且文者。身之饰也。物之华也。宇宙之内。微一
物无文。乃顽也。何足以观。且天以日月星辰为文。地以江
河淮济为文。时以风云草木为文。众庶以冠冕服章为文。
君子以言可教于人谓之文。垂是非于千载。殁而不朽者。
牛希济(一) 第 7b 页
唯君子之文而已。且时俗所省者。唯诗赋两途。即有身不
就学。口不知书。而能吟咏之列。是知浮艳之文。焉能臻于
理道。今朝廷思尧舜治化之文。莫若退屈宋徐庾之学。以
通经之儒。居燮理之任。以杨孟为侍从之臣。使仁义治乱
之道。日习于耳目。所谓观乎人文。可以化成天下也。
** 表章论
人君尊严。臣下之言。不可达于九重。表章之用。下情可以
上达。得不重乎。历观往代策文奏议。及国朝元和以前名
臣表疏。词尚简要。质胜于文。直指是非。坦然明白。致时君
就学。口不知书。而能吟咏之列。是知浮艳之文。焉能臻于
理道。今朝廷思尧舜治化之文。莫若退屈宋徐庾之学。以
通经之儒。居燮理之任。以杨孟为侍从之臣。使仁义治乱
之道。日习于耳目。所谓观乎人文。可以化成天下也。
** 表章论
人君尊严。臣下之言。不可达于九重。表章之用。下情可以
上达。得不重乎。历观往代策文奏议。及国朝元和以前名
臣表疏。词尚简要。质胜于文。直指是非。坦然明白。致时君
牛希济(一) 第 8a 页
易为省览。夫聪明睿哲之主。非能一一奥学深文。研穷古
训。且理国理家理身之道。唯忠孝仁义而已。苟不踰是。所
指自合于典谟。所行自偕于尧舜。岂在乎属文比事。况人
君以表疏为急者。窃以为稀。况览之茫然。又不亲近儒臣。
必使旁询左右。小人之宠。用是为幸。傥或改易文意。以是
为非。逆鳞发怒。略不为难。故礼曰。臣事君。不援其所不及。
盖不可援引深僻。使夫不喻。且一郡一邑之政。讼者之辞。
蔓引数幅。尚或弃之。况万乘之主。万几之大。焉有三复之
理。国史以马周建议。不可以加一字。不可以减一字。得其
训。且理国理家理身之道。唯忠孝仁义而已。苟不踰是。所
指自合于典谟。所行自偕于尧舜。岂在乎属文比事。况人
君以表疏为急者。窃以为稀。况览之茫然。又不亲近儒臣。
必使旁询左右。小人之宠。用是为幸。傥或改易文意。以是
为非。逆鳞发怒。略不为难。故礼曰。臣事君。不援其所不及。
盖不可援引深僻。使夫不喻。且一郡一邑之政。讼者之辞。
蔓引数幅。尚或弃之。况万乘之主。万几之大。焉有三复之
理。国史以马周建议。不可以加一字。不可以减一字。得其
牛希济(一) 第 8b 页
简要。又杜甫尝雪房琯表。朝廷以为庾辞。倘端明易晓。必
庶几免于深僻之弊。夫僻事新对。用以相誇。非切于理道
者。明儒尚且抒思移时。岂守文之主可以速达。窃愿复师
于古。但寘于理。何以幽僻文烦为能也。
** 治论
有国家者。未尝不思治。孜孜焉求才。汲汲焉用人。官无旷
位。命不虚日。多不至于治者。何哉。盖不知重其本也。夫重
其本。莫若安人。安人之本。莫先于农桑。上自天子。下至庶
人。未有不须衣食以资养其生。此情性之欲一也。故率公
庶几免于深僻之弊。夫僻事新对。用以相誇。非切于理道
者。明儒尚且抒思移时。岂守文之主可以速达。窃愿复师
于古。但寘于理。何以幽僻文烦为能也。
** 治论
有国家者。未尝不思治。孜孜焉求才。汲汲焉用人。官无旷
位。命不虚日。多不至于治者。何哉。盖不知重其本也。夫重
其本。莫若安人。安人之本。莫先于农桑。上自天子。下至庶
人。未有不须衣食以资养其生。此情性之欲一也。故率公
牛希济(一) 第 9a 页
卿以躬耕于千亩。非独致敬于粢盛也。率嫔御以亲蚕于
茧絮。非独致美于黻冕也。皆所以先民之教化也。下之人
必曰。王者后妃。尚勤于耕桑。余何人哉。若天下之人。皆相
率以耕织为务。则谷帛可指期而取。谷帛既贱。人各足其
所欲。所欲之大。唯衣食而已。不饥不寒。则时无怨嗟。时无
怨嗟。则和风充塞。则焉有不丰不稔之岁。既庶且富。然后
仁义相及。王道可行。方困饥寒。而能致于仁义者。虽淳朴
之世。君子之人几希矣。今天下之人。非不耕也。非不蚕也。
率九州之人。一人耕而百人食。一人蚕而百人衣。王者之
茧絮。非独致美于黻冕也。皆所以先民之教化也。下之人
必曰。王者后妃。尚勤于耕桑。余何人哉。若天下之人。皆相
率以耕织为务。则谷帛可指期而取。谷帛既贱。人各足其
所欲。所欲之大。唯衣食而已。不饥不寒。则时无怨嗟。时无
怨嗟。则和风充塞。则焉有不丰不稔之岁。既庶且富。然后
仁义相及。王道可行。方困饥寒。而能致于仁义者。虽淳朴
之世。君子之人几希矣。今天下之人。非不耕也。非不蚕也。
率九州之人。一人耕而百人食。一人蚕而百人衣。王者之
牛希济(一) 第 9b 页
征赋在焉。诸侯之车服剑器在焉。职官之禄廪资焉。吏人
之求取往焉。俾一人耕。一人织。足上下百人之欲。不亦难
乎。仆尝客于山东。寓于民舍。观其耕也。候天时。相地宜。远
求穜稑。胼胝手足。朝昏引颈。以望膏雨。借贷以成其馈饷。
筋力竭尽于硗确。汗流污背。忽以[:#AS-84FD:●]霂。日炽其背。无不黧
黑。又妇人之为蚕也。发鬓如蓬。晨昏憧憧。高条长梯。蹈险
履危。稚女婴儿。目不暇顾。岁时之成否。斯在外矣。其五稼
登于场圃也。未及簸扬。蚕之为茧也。择未盈筐。犬吠喧哓。
悍吏绕于居。烹茗饫食。然后乃曰。若干官之常也。若干岁
之求取往焉。俾一人耕。一人织。足上下百人之欲。不亦难
乎。仆尝客于山东。寓于民舍。观其耕也。候天时。相地宜。远
求穜稑。胼胝手足。朝昏引颈。以望膏雨。借贷以成其馈饷。
筋力竭尽于硗确。汗流污背。忽以[:#AS-84FD:●]霂。日炽其背。无不黧
黑。又妇人之为蚕也。发鬓如蓬。晨昏憧憧。高条长梯。蹈险
履危。稚女婴儿。目不暇顾。岁时之成否。斯在外矣。其五稼
登于场圃也。未及簸扬。蚕之为茧也。择未盈筐。犬吠喧哓。
悍吏绕于居。烹茗饫食。然后乃曰。若干官之常也。若干岁
牛希济(一) 第 10a 页
之逋也。我求之。何以应执事之欲。若不从我。他日之役。余
无庇尔焉。民由是惧其督责之急。惮其恐胁之言。无不强
足其欲。粟之熟也。粝食未饱。蚕之绩也。家不及丝缕。殆不
旬五日。皆己罄矣。至有父子拱手屋壁。相顾而坐。向使不
为盗。不为非。不鬻不时之物。不犯及时之禁。不受役于乡
豪。不为污诈之计。以给其家。可乎。故孟子曰。父母妻子。对
之饥寒。而不为非。未之有也。诚哉是言。且古者四人各业。
以成其国。士世其诗书。农本其耒耜。工传其绳墨。商积其
货财。今士大夫以先王言行政事自守。耻趋时捷急之辩
无庇尔焉。民由是惧其督责之急。惮其恐胁之言。无不强
足其欲。粟之熟也。粝食未饱。蚕之绩也。家不及丝缕。殆不
旬五日。皆己罄矣。至有父子拱手屋壁。相顾而坐。向使不
为盗。不为非。不鬻不时之物。不犯及时之禁。不受役于乡
豪。不为污诈之计。以给其家。可乎。故孟子曰。父母妻子。对
之饥寒。而不为非。未之有也。诚哉是言。且古者四人各业。
以成其国。士世其诗书。农本其耒耜。工传其绳墨。商积其
货财。今士大夫以先王言行政事自守。耻趋时捷急之辩
牛希济(一) 第 10b 页
者。固获用于诸侯矣。农人之家。恒苦时弊。工之属也。亦受
其役而不受其直。唯贾之利。独便于时。若关禁之赋薄。市
井之不扰。我取积其(疑)物以中之。时如不我容。舍而之他
邦。非劫取加诸之力。不能为患。农则不然。父母存焉。桑梓
在焉。妻子居焉。怀土之恋。居亦可知。使尽室以往。曰避烦
赋。他邦之政。亦我邦也。欲何以往。所以今之世。士亦为商。
农亦为商。工亦为商。商之利兼四人矣。审利要时。一中百
得。易于耕织。人人为之。故诸侯庶人。亦争趋之矣。且四人
之中。其一为农。亦已为鲜矣。加之浮食之众。曷可胜纪。其
其役而不受其直。唯贾之利。独便于时。若关禁之赋薄。市
井之不扰。我取积其(疑)物以中之。时如不我容。舍而之他
邦。非劫取加诸之力。不能为患。农则不然。父母存焉。桑梓
在焉。妻子居焉。怀土之恋。居亦可知。使尽室以往。曰避烦
赋。他邦之政。亦我邦也。欲何以往。所以今之世。士亦为商。
农亦为商。工亦为商。商之利兼四人矣。审利要时。一中百
得。易于耕织。人人为之。故诸侯庶人。亦争趋之矣。且四人
之中。其一为农。亦已为鲜矣。加之浮食之众。曷可胜纪。其
牛希济(一) 第 11a 页
大者而有四焉。自京达于闽岭。豪右兼并之家。或累思进
达其身。或求恃势以庇乡里者。多以其子纳于黄门。俾为
之侍。且北宫之中。唯有四星。盖上以备左右洒扫之用。国
家自开元天宝以来。中官之盛。不下万人。出诏旨使于四
方。或恃宠锡之命。宣慰劳之恩。千里伺其声尘。候骑从其
所欲。绝情于亲爱。抗礼于君父。不蚕不农。爱顽愚之施舍。
亦有积蓄宝货。争名竞利。出入乃权倖之门。指挥愈仆隶
之中。(阙)庸夫者一也。道德之士。反为谤议。实可显加甄别。
用永其道。此为弊之深者二也。即有衣紫带金。形貌魁伟。
达其身。或求恃势以庇乡里者。多以其子纳于黄门。俾为
之侍。且北宫之中。唯有四星。盖上以备左右洒扫之用。国
家自开元天宝以来。中官之盛。不下万人。出诏旨使于四
方。或恃宠锡之命。宣慰劳之恩。千里伺其声尘。候骑从其
所欲。绝情于亲爱。抗礼于君父。不蚕不农。爱顽愚之施舍。
亦有积蓄宝货。争名竞利。出入乃权倖之门。指挥愈仆隶
之中。(阙)庸夫者一也。道德之士。反为谤议。实可显加甄别。
用永其道。此为弊之深者二也。即有衣紫带金。形貌魁伟。
牛希济(一) 第 11b 页
酒食以招于交游。仆马以溢于巷陌。樗博击毬以为之业。
自六军遍于四方。或击毬一入于门中。天子喜悦。拜为上
将。或都城会府。总统繁多。阿党小人。挠于王法。其目儒者。
势欲吞食。窃比仇雠。曰我武也。文武之事坠于地。及问其
日月风云。孤虚向背。镡锷之所。干戈之别。三和六钧之制。
一沉一浮之财。九地之所宜。五行之制变。攻守之难易。进
退之是非。莫我知也。己失其为武。然用之为将。欲寄国家
之成败。生人之性命。其可乎。况复喜怒以刑人。视人如草
芥。严暴以及物。唯物之利己。以至于流亡。以至于败乱。此
自六军遍于四方。或击毬一入于门中。天子喜悦。拜为上
将。或都城会府。总统繁多。阿党小人。挠于王法。其目儒者。
势欲吞食。窃比仇雠。曰我武也。文武之事坠于地。及问其
日月风云。孤虚向背。镡锷之所。干戈之别。三和六钧之制。
一沉一浮之财。九地之所宜。五行之制变。攻守之难易。进
退之是非。莫我知也。己失其为武。然用之为将。欲寄国家
之成败。生人之性命。其可乎。况复喜怒以刑人。视人如草
芥。严暴以及物。唯物之利己。以至于流亡。以至于败乱。此
牛希济(一) 第 12a 页
为弊之深者三也。复有制儒者之冠服。习儒者之威仪。语
不知书。百行无取。亦有耳剽心记之学。多背毁于冠盖之
士。其诳不达。我能是也。又道不是者。以胜谤之。败俗倨傲
之仪。咸致游宦于州里。其官也用刑为严。纳贿为能。狡谲
之行为长。其行也总佞媚之术。轻折朋友。交结邪僻。附近
左右。炫酒令之奥。恃博奕之精。诸侯遇之曰。奇才也。能狎
宴昵。吾与之私焉。车服器用。无所爱焉。或引之于宾佐。委
之以纪纲。授之以守令。必尽刻削之能。致聚散之力。亦有
薄通文艺。尤饰狂妄。升之于府。政可知也。荐之于朝。时可
不知书。百行无取。亦有耳剽心记之学。多背毁于冠盖之
士。其诳不达。我能是也。又道不是者。以胜谤之。败俗倨傲
之仪。咸致游宦于州里。其官也用刑为严。纳贿为能。狡谲
之行为长。其行也总佞媚之术。轻折朋友。交结邪僻。附近
左右。炫酒令之奥。恃博奕之精。诸侯遇之曰。奇才也。能狎
宴昵。吾与之私焉。车服器用。无所爱焉。或引之于宾佐。委
之以纪纲。授之以守令。必尽刻削之能。致聚散之力。亦有
薄通文艺。尤饰狂妄。升之于府。政可知也。荐之于朝。时可
牛希济(一) 第 12b 页
知也。冠章甫。处同行。望之君子哉。乃小人也。大凡小人之
属。非高名厚禄贵冑之家而无之也。负贩之列。行君子斯
君子也。轩冕之上。行小人斯小人也。率是小人在位。为法
必苛。为政必僻。肉食之外。耗蠹齐人。此为弊之深者四也。
吁。皆游惰无业。残于国。害于农之大者。自馀琐琐。亦易驱
除耳。然无士不可以为治世。无民不可以为国。唯明王择
君子之人。有辅相之才。深治理之道。与之为政。先简其事。
则(阙)省其吏。则人易以安。且今吏属太广。实扰于时。古者
以十羊九牧。不知所从。今十羊百牧矣。啖食之不足。何从
属。非高名厚禄贵冑之家而无之也。负贩之列。行君子斯
君子也。轩冕之上。行小人斯小人也。率是小人在位。为法
必苛。为政必僻。肉食之外。耗蠹齐人。此为弊之深者四也。
吁。皆游惰无业。残于国。害于农之大者。自馀琐琐。亦易驱
除耳。然无士不可以为治世。无民不可以为国。唯明王择
君子之人。有辅相之才。深治理之道。与之为政。先简其事。
则(阙)省其吏。则人易以安。且今吏属太广。实扰于时。古者
以十羊九牧。不知所从。今十羊百牧矣。啖食之不足。何从
牛希济(一) 第 13a 页
知事。夫事简吏省。然后可以爱惜农人。尽归其时。什一之
外。除其赋敛。驱彼浮食游手之众。使归田穑。即仓廪必实。
天下之民。食斯足矣。冠婚丧祭。车马第宅。尊卑之制。皆归
诸令式。豪民富室。不得衣文组金玉。帏幕不得用缯䌽。茵
褥不得施锦绣。自宫中至于王公之家。咸遵俭约。无使枉
费尺帛。则天下之民。衣斯足矣。夫如是。化之以道。孰有不
从。或曰。斯论也。乃耳目之常。夫儒者之言。犹人之食。若今
日之食。明日以为常。欲不之致而不之食。可乎。况高祖太
宗得天下之初。从魏文公之言。以王道为治。不三年而化
外。除其赋敛。驱彼浮食游手之众。使归田穑。即仓廪必实。
天下之民。食斯足矣。冠婚丧祭。车马第宅。尊卑之制。皆归
诸令式。豪民富室。不得衣文组金玉。帏幕不得用缯䌽。茵
褥不得施锦绣。自宫中至于王公之家。咸遵俭约。无使枉
费尺帛。则天下之民。衣斯足矣。夫如是。化之以道。孰有不
从。或曰。斯论也。乃耳目之常。夫儒者之言。犹人之食。若今
日之食。明日以为常。欲不之致而不之食。可乎。况高祖太
宗得天下之初。从魏文公之言。以王道为治。不三年而化
牛希济(一) 第 13b 页
成。立国之基。斯为远矣。今复用其道。莫若用贤良。远邪佞。
重农桑。禁游惰。废不急之务。可以丕复祖宗之耿光。尧舜
岂远乎哉。何独治为。
** 刑论
刑罚之用。盖将以革人之心。劝之于善。所以小罪轻刑。以
正其失。大罪重罚。以励其众。将刑。王者为之不举。以示仁
恕之心也。弃人必于市。明其罪之死也。皆欲迁人于善。岂
图断其肌肤。残其支体。流其膏血。尽其性命。以逞于威怒
者也。三代之后。五刑之用。劓刖之属。最可以为耻于众观
重农桑。禁游惰。废不急之务。可以丕复祖宗之耿光。尧舜
岂远乎哉。何独治为。
** 刑论
刑罚之用。盖将以革人之心。劝之于善。所以小罪轻刑。以
正其失。大罪重罚。以励其众。将刑。王者为之不举。以示仁
恕之心也。弃人必于市。明其罪之死也。皆欲迁人于善。岂
图断其肌肤。残其支体。流其膏血。尽其性命。以逞于威怒
者也。三代之后。五刑之用。劓刖之属。最可以为耻于众观
牛希济(一) 第 14a 页
者。则知其所犯。毁其父母之遗体。罔不憯痛于心。犯者不
能讳其罪。亦可以永戒其恶。所谓有耻且格。及笞杖之法。
易隐其迹。行乡而无愧。苟富贵而或得行者。其暴犯者不
以为耻。诚哉免而无耻。汉文帝感缇萦之一言。废肉刑用
笞杖。及后笞者多死。文皇帝视明堂图。亦轻其罚。天下之
狱几乱。知刑罚者。治之具也。不可暂舍。然罚无轻重。杖无
大小。皆成之于胥吏之手。断之于出没之文。上之人其知
乎。夫鞫狱之法。始于疑辨之中。成于案牍之内。吏与之者。
舍其罪而彰其是。其不与者。除其善而彰其恶。又复刑律
能讳其罪。亦可以永戒其恶。所谓有耻且格。及笞杖之法。
易隐其迹。行乡而无愧。苟富贵而或得行者。其暴犯者不
以为耻。诚哉免而无耻。汉文帝感缇萦之一言。废肉刑用
笞杖。及后笞者多死。文皇帝视明堂图。亦轻其罚。天下之
狱几乱。知刑罚者。治之具也。不可暂舍。然罚无轻重。杖无
大小。皆成之于胥吏之手。断之于出没之文。上之人其知
乎。夫鞫狱之法。始于疑辨之中。成于案牍之内。吏与之者。
舍其罪而彰其是。其不与者。除其善而彰其恶。又复刑律
牛希济(一) 第 14b 页
之中。或一与一夺。随其取舍。以为出入。官必不尽知。此为
弊之一也。画灰为狱。誓不愿入。刻木为吏。誓不愿对。狱吏
之尊。声色之大。桎梏之重轻。搒掠之多少。率由其意。孰可
与争。此为弊之二也。又或欲其伪而怒其真。恶其轻而思
其重。或捽其首。或批其颊。诟辱殴击。无所不至。又节其饮
食。严其徽纆。外残其躯。内胁其心。壮士勇夫。且必流涕。孤
弱之人。敢不从命。此为弊之三也。或上下其手。以取其信。
或点染富室。以求资贿。则众知其非。不能即止。此为弊之
四也。具狱既久。改为疑谳。远取支證。广擒党与。淹延岁月。
弊之一也。画灰为狱。誓不愿入。刻木为吏。誓不愿对。狱吏
之尊。声色之大。桎梏之重轻。搒掠之多少。率由其意。孰可
与争。此为弊之二也。又或欲其伪而怒其真。恶其轻而思
其重。或捽其首。或批其颊。诟辱殴击。无所不至。又节其饮
食。严其徽纆。外残其躯。内胁其心。壮士勇夫。且必流涕。孤
弱之人。敢不从命。此为弊之三也。或上下其手。以取其信。
或点染富室。以求资贿。则众知其非。不能即止。此为弊之
四也。具狱既久。改为疑谳。远取支證。广擒党与。淹延岁月。
牛希济(一) 第 15a 页
以伺赦宥。此为弊之五也。捶拷之下。易以强抑。人之支体。
顽非木石。若加其残忍。取其必然。诚虽无罪。百不能免。盖
不胜其楚掠之毒。宁甘心于一死。狡猾之吏。断成其狱。故
戮死之后。盗自他发。众方知其无辜。且桎梏之苦。笞捶之
严。轻罪者愿重刑而获出。无辜者畏残害而求死者。狡猾
之所能为也。即平人孰敢与吏为敌。公卿尊严。察视不及。
台寺悬远。诉讼无门。死者不可再活。亲戚焉能申冤。何以
感致和气。平一水旱。此为弊之六也。复有众皆知非。难加
牛希济(一) 第 15b 页
以法。当炎酷之时。秽其傍而成其疾疫。夺其饷而致其饥
饿。圜扉严邃。守者罗列。亲戚之人。胡能知其食与不食。渴
与不渴。但成其困。以取其毙。此为弊之七也。况外府法司。
又为不道。或土囊以镇其腹。或湿纸以蒙其面。拘录所至。
号呼莫闻。瞑然而去。孰知其由。昔东海误杀贞妇。致三年
之旱。今天下之刑。昼常雨血。尚未足以泄其冤愤。且刑罚
者。远于人。非近于人。犯之者。皆自求之也。非刑之就于人
也。皆人就也。上自天子。下至庶人。若为不道。必归于法。故
商辛夏桀。悬首于白旗。此天子之刑也。则公卿之下狱。黎
庶之就戮。又何足道哉。是知上下皆有分。故君子常怀畏
饿。圜扉严邃。守者罗列。亲戚之人。胡能知其食与不食。渴
与不渴。但成其困。以取其毙。此为弊之七也。况外府法司。
又为不道。或土囊以镇其腹。或湿纸以蒙其面。拘录所至。
号呼莫闻。瞑然而去。孰知其由。昔东海误杀贞妇。致三年
之旱。今天下之刑。昼常雨血。尚未足以泄其冤愤。且刑罚
者。远于人。非近于人。犯之者。皆自求之也。非刑之就于人
也。皆人就也。上自天子。下至庶人。若为不道。必归于法。故
商辛夏桀。悬首于白旗。此天子之刑也。则公卿之下狱。黎
庶之就戮。又何足道哉。是知上下皆有分。故君子常怀畏
牛希济(一) 第 16a 页
惧。夫厉声变色。扬眉张目。乐刑罚以毒物之性命。殆非人
类信豺狼之心也。故曾子曰。如得其情。则哀矜而勿喜。又
于定国每岁决狱。先自流涕。悲哉仁者之心。深知刑狱之
本。所以卫人。非以虐人也。今天下之大。九州之众。一岁决
狱之多少。皆由吏议。岂能尽平。莫若重明桎梏笞杖重轻
之制禁。计日月之远近。寒暑静温。其所处饘粥每给其饥
渴。决罪遍求于刑律。察词必尽于疑辩。庶几少塞其弊。当
不滥于无辜。以成王者之理。
** 褒贬论
类信豺狼之心也。故曾子曰。如得其情。则哀矜而勿喜。又
于定国每岁决狱。先自流涕。悲哉仁者之心。深知刑狱之
本。所以卫人。非以虐人也。今天下之大。九州之众。一岁决
狱之多少。皆由吏议。岂能尽平。莫若重明桎梏笞杖重轻
之制禁。计日月之远近。寒暑静温。其所处饘粥每给其饥
渴。决罪遍求于刑律。察词必尽于疑辩。庶几少塞其弊。当
不滥于无辜。以成王者之理。
** 褒贬论
牛希济(一) 第 16b 页
仲尼之修春秋也。先成其志。后诛其意。是以晋侯召王。书
曰天王狩于河阳。本其尊奖其谋也。许止不尝药。书曰太
子弑其君。以为防微之道。卿行称字。得所举也。师行称人。
伐有辞也。以一字称褒贬之意。为千载不刊之典。乱臣贼
子。莫不知其善不可夺。恶不可掩。其悬之日月。以为王化。
今国家公卿大臣文武将帅之初命也。其为相者。禹稷之
化也。萧曹之上也。燮理阴阳。平和九州。斯其人也。及其被
废之日。窃位之小人也。乱国之小人也。是不可忍也。及复
之日。周公之被谤也。召公之相疑也。子文之三已也。孙叔
牛希济(一) 第 17a 页
敖之三相也。然后可以为贤人。其为将者。干城之材。为国
之屏也。式遏寇虐。底定王国。斯其任也。其被罪之日。匹夫
之勇也。非国将之材也。覆军败国。弃戈奔北者矣。殆不可
用也。复用之日。荀林父再败而胜。孟明视三败而后获。以
何伤乎。百执事之间。率如是用舍观其人。或始于善。终于
恶。中复可用。后又不可用。是非相浑。善恶相离。皆欲遵之
王言。以为之国。乃奸谋之深蠹者也。后有寒素者。与奄人
结刑社之盟。以取钧轴之任。偶以章疏得罪。上虽切齿。朋
援未移。众知必复其位。时为执笔者。乃大美其辞。以谋其
之屏也。式遏寇虐。底定王国。斯其任也。其被罪之日。匹夫
之勇也。非国将之材也。覆军败国。弃戈奔北者矣。殆不可
用也。复用之日。荀林父再败而胜。孟明视三败而后获。以
何伤乎。百执事之间。率如是用舍观其人。或始于善。终于
恶。中复可用。后又不可用。是非相浑。善恶相离。皆欲遵之
王言。以为之国。乃奸谋之深蠹者也。后有寒素者。与奄人
结刑社之盟。以取钧轴之任。偶以章疏得罪。上虽切齿。朋
援未移。众知必复其位。时为执笔者。乃大美其辞。以谋其
牛希济(一) 第 17b 页
身。必使朝廷怒而谴之。一南行而已。果皆中其旨。未期年
而旧相复入。仅三岁而公亦入相台。文非求宦者。乃结宦
者之深者。又机巧之微密者也。今之世若蕴曜嫉正之归
国。夺其盐铁之柄。乘休恶景望之文。行同居钧衡之列。近
师有尚父之号。崔之犹子。持谋臣之权。采纳而至。中多议
定。出二相之口。趋三镇之师。且曰。兴晋阳之甲。诛君侧之
恶。不逾月而二相被诛。九庙以危。外之人皆曰。武臣之为
乱也。我知之矣。此皆儒者之为乱也。此意之深罪之明者。
仲尼皆所宜诛者。究朝廷为乱之本。始由君臣同心同德。
而旧相复入。仅三岁而公亦入相台。文非求宦者。乃结宦
者之深者。又机巧之微密者也。今之世若蕴曜嫉正之归
国。夺其盐铁之柄。乘休恶景望之文。行同居钧衡之列。近
师有尚父之号。崔之犹子。持谋臣之权。采纳而至。中多议
定。出二相之口。趋三镇之师。且曰。兴晋阳之甲。诛君侧之
恶。不逾月而二相被诛。九庙以危。外之人皆曰。武臣之为
乱也。我知之矣。此皆儒者之为乱也。此意之深罪之明者。
仲尼皆所宜诛者。究朝廷为乱之本。始由君臣同心同德。
牛希济(一) 第 18a 页
以诛宦官。嫉之太甚。须至于乱。遂至所立必冲幼。所命非
贤良。以阶其乱。以危社稷。之人其知之乎。不得以在位者
为贤人。负罪者为非材。惜哉贤人之事业。夫子之褒贬。后
之为史者。当访于长者之谭。求之于野人之说。斯可以正
之矣。
** 赏论
赏劝之典。所以显忠尊贤。而待用(阙)感人之心。使各尽其
材。以显于时。以为立身扬名之本。故冠冕衣服车辂祭祀
牛希济(一) 第 18b 页
之仪。皆以品秩为差。君子之人。其甘心焉。孜孜于善。希公
朝之禄赏。可以荣于家。可以荣于宗庙祖考。赏之义也大
矣哉。今国家悬高科。虚重位。此文士之赏也。计首级。视所
伤。此武士之赏也。文不中理。宗伯所弃。杀伤奔北。军法所
诛。择善劝人。亦以明矣。衰世之中。文假他人之手。身居书
辞之列。名陷浇浮之中。坐登卿相之位。射不穿札。生不见
敌。荣持斧钺之柄。行居将帅之任。皆藉累世之基业。或由
勋伐之馀名。窃位尸禄。观者。愤叹而己。至有文之衰也。行
为四海推重。不成一名。不沾寸禄。老死冻馁之地。或有献
一书。陈一策。探治乱之精微。尽当时之利病。君上不省察。
朝之禄赏。可以荣于家。可以荣于宗庙祖考。赏之义也大
矣哉。今国家悬高科。虚重位。此文士之赏也。计首级。视所
伤。此武士之赏也。文不中理。宗伯所弃。杀伤奔北。军法所
诛。择善劝人。亦以明矣。衰世之中。文假他人之手。身居书
辞之列。名陷浇浮之中。坐登卿相之位。射不穿札。生不见
敌。荣持斧钺之柄。行居将帅之任。皆藉累世之基业。或由
勋伐之馀名。窃位尸禄。观者。愤叹而己。至有文之衰也。行
为四海推重。不成一名。不沾寸禄。老死冻馁之地。或有献
一书。陈一策。探治乱之精微。尽当时之利病。君上不省察。
牛希济(一) 第 19a 页
奸邪者深以为嫌。纵未能显加明诛。徬徨焉挤之于散冗。
斥之于外任。不复省问。可胜言哉。武之衰也。弓声剑气。立
为勍敌。驰突击刺于横阵之前。出入如鬼神。谋取必胜。疮
痍遍于首面。身委卒伍之中。老弃瘦马之列。或有破一大
敌。擒一渠帅。赏不踰外藩之职。赐不越缯帛之微。捷声已
振于万里。姓名未达于九重。降符节。益封土。翻为统帅之
福。岂不悲哉。文之求也。既不因于行艺。武之用也。又不因
于才力。乃有温溲溺之器以媚黄门者。以系鞋自名以从
牛希济(一) 第 19b 页
公相者。履历官常。出入藩翰。其馀资财。以致名第。以荣郡
邑者。不可遽数之。况时君幼主。有宴乐玉堂。从禽丰草。发
自愉悦之意。听从左右之言。淫乐之叟。优倡之子。锡以朱
紫。升于官秩。下至飞禽犬马之微物。亦光于封赏。且国家
以五岳四渎。为视公侯之秩。乃崇其礼。尊爵敬神之道也。
今厮养禽兽之属。皆列于官。与士君子比肩于朝。无神怨
乎。故志士仁人。甘心草泽。没身白首。不复思用力。以在位
者为深耻。昔仲叔于奚救公孙文子之患。请以繁缨假借
也。孔子犹曰。不如多与之邑。将以定永代之制。杜萌渐之
谓也。汉明不以馆陶子为郎。宁赐之百万。曰。夫郎。出宰百
邑者。不可遽数之。况时君幼主。有宴乐玉堂。从禽丰草。发
自愉悦之意。听从左右之言。淫乐之叟。优倡之子。锡以朱
紫。升于官秩。下至飞禽犬马之微物。亦光于封赏。且国家
以五岳四渎。为视公侯之秩。乃崇其礼。尊爵敬神之道也。
今厮养禽兽之属。皆列于官。与士君子比肩于朝。无神怨
乎。故志士仁人。甘心草泽。没身白首。不复思用力。以在位
者为深耻。昔仲叔于奚救公孙文子之患。请以繁缨假借
也。孔子犹曰。不如多与之邑。将以定永代之制。杜萌渐之
谓也。汉明不以馆陶子为郎。宁赐之百万。曰。夫郎。出宰百
牛希济(一) 第 20a 页
里。上应列宿。不可虚授。信夫为中兴之嗣也。且赏劝不恒。
服章紊乱。君子在野。小人在朝。将难以守四海之业。若善
人在位。纪纲大定。赏罚必中。百官称职。天下焉能为乱。
服章紊乱。君子在野。小人在朝。将难以守四海之业。若善
人在位。纪纲大定。赏罚必中。百官称职。天下焉能为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