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赵观文
赵观文 第 16a 页
钦定全唐文卷八百二十八

赵观文 第 1a 页

* 赵观文

观文。临桂人。乾宁初进士第一。官侍讲学士。

** 桂州新修尧舜祠祭器碑

皇帝御宇。大顺壬子季冬十二月。故府司空颍川陈公自
桂州观察使膺制命。建静江军号。仍降龙节。明年春二月。
准敕有事于尧舜二祠。礼毕。顾谓府长史朱韫曰。吾军旅
之事。则尝闻之。俎豆之事。未之学也。子尝知书好古。试详
此礼。得合于经乎。韫惕然而对曰。韫尘走下僚。安敢辄议
赵观文 第 1b 页
祀典。公谕之曰。古有[绵]蕞定大礼者。皆草莽之士。尔今为
上佐。佐于郡政。何谦而不言。韫辞不获已而对曰。尝见开
元礼有祠古帝王之制。今请求知礼者共为删定。矧帝舜
南巡。标乎古典。惟兹法物。岂可不周。由是命有司撰三献
官冠衣剑佩三十有九。赞引礼生衣帻一十有六。笾豆簠
簋洗[:#AS-82F9:⿰樽]爵幡鼓七十有七。仪品斯毕。具表以闻。帝曰俞哉。
褒称纶言。不载于此。今仆射彭(阙)两两使可继巨屏。守简
子至言者九。同关西不惑者三。追念前功。若已有之。以观
文明廷擢第。故里远归。有陈蕃下榻之知。有智伯国士之
赵观文 第 2a 页
遇。有鲁肃指囷之意。有平仲脱骖之义。授书诘旦。猥属斯
文。观文谬以二雅得名。实未造轲雄之旨。克让未果。是敢
直书。庶几正教。传乎不朽。作颂曰。

大哉尧舜。真风不弭。以圣禅圣。不子其子。举贤登庸。投凶
禦魅。化匪逆人。膻宁慕蚁。大功渐著。南巡脱屣。九疑雨沉。
苍梧云起。伟欤元踪。遗于桂水。苍生思之。牢醴千祀。俎豆
礼缺。元侯克备。发挥古典。骈罗雅器。三献得仪。雍容剑履。
教人为臣。可达深旨。翠巘稽天。红轮出地。得君皋陶。千载
意气。中兴有常。无令伊耻。

赵观文 第 2b 页

* 朱朴

朴。襄州襄阳人。以三史举。由荆门令进京兆府司录参军。
改著作郎。累擢左谏议大夫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判户部。
进中书侍郎。罢为秘书监。三贬郴州司户卒。

** 迁都议

古王者不常厥居。皆观天地兴衰。随时制事。关中隋家所
都。我实因之。凡三百岁。文物资货。奢侈僭伪皆极焉。广明
巨盗。陷覆宫阙。局署帑藏。里闬井肆。所存十二。比幸石门
华阴。十二之中。又亡八九。高祖太宗之制荡然矣。夫襄邓
赵观文 第 3a 页
之西。夷漫数百里。其东汉兴凤林为之关。南菊浑环屈而
流属于汉。西有上洛重山之险。北有白崖联络。乃形胜之
地。沃衍之墟。若广浚漕渠。运天下之财。可使大集。自古中
兴之君。去已衰之衰。就未王而王。今南阳。汉光武虽起而
未王也。臣视山河壮丽处多故都。已盛而衰。难可兴已。江
南土薄水浅。人心虚浮轻巧。不可以都。河北土厚水深。人
心强愎狠戾。不可以都。惟襄邓实惟中原。人心质良。去秦
咫尺。而有上洛为之限。永无夷狄侵轶之虞。此建都之极
选也。

赵观文 第 3b 页

* 张弧

弧。将仕郎试大理评事。

** 素履子序

夫素履子者。取周易履卦初九素履往无咎。以纯素为本。
履以履行为先。虽布衣。素须履先王之政教。故取天地之
始。乾坤之初。圣人设教之规。贤哲行道之迹。夫祸福之端。
生于所履。是以圣人以德履帝位。而不疚光明者也。士庶
履能辨上下。定民志。辄修一十四篇。号曰素履子。以为箴
诫而已。

赵观文 第 4a 页

* 罗衮

衮。成都临邛人。举文学优赡科。大顺中进士。后仕梁。终礼
部员外郎。

** 请削夺王珙授赠官爵疏

臣伏以罪在乱逆。慈后罔赦。事关惩劝。圣人恒执。其或生
漏刑辟。没有追敚。万代可知。百王不易之道也。窃见故保
义军节度使赠太师王珙。于国不忠。于家不孝。身为首帅。
行桀纣之虐。名挂人伦。纵豺狼之性。顷乘京国患难。藉父
赵观文 第 4b 页
叔勋劳。宠极将相。凶踰寇贼。坐召伯甘棠之树。残毒郡人。
对傅说筑版之岩。侵侮王室。朝臣幕客。受戮辱者非少。军
吏百姓。遭杀害者甚众。朝廷比属多事。每须含垢。而上天
不容。遂振疏网。虽假手麾下。幸就屠灭。然靡伏就法。终为
侥倖。向使珙能于晚节粗立一善。以功补过。谁曰不然。考
其终始。无改暴横。以珙之骨。千鞭不足快愤嫉之人。陛下
以在宥垂风。崇恕御物。存其棺冢。为恩已厚。尚污典册。于
理实难。今复请追珙所受赠官爵。悉皆削夺。以正宪律。令
天下忠臣孝子。知陛下昭章淑慝。转相慕效。将来傥复有
如珙类者。亦冀睹没后之诛。而革其生前之虑。明时裁化。

赵观文 第 5a 页

莫尚于斯。先为珙所害故给事中王柷以下一十人。寻蒙
圣造已各赠官。其官府冤死士庶。伏乞下陜州以敕吊祭。
存问其家。使并日之明。无所不足。如春之泽。深渐泉壤。甫
刑曰。皇帝哀矜庶戮之弗辜。言唐尧之德也。伏惟陛下与
尧同心。干渎宸严。无任战越之至。

** 请褒赠刘蕡疏

右。臣衮伏以典礼褒荣。用广哲王之道。生死抱痛。可念直
臣之魂。伏以陛下再阐皇图。初平内患。善无殁而不纪。恶
赵观文 第 5b 页
无存而不诛。事或有遗。臣敢不奏。窃见故秘书郎责授柳
州司户臣刘蕡。当大和年。对直言策。是时宦官方炽。朝政
已侵。人谁敢言。蕡独能指抑堕雨回天之势。欲使当门夺
官卿爵土之权。将令拥彗。遂遭退黜。实负冤欺。其后竟陷
侵诬。终罹谴逐。沉沦绝世。六十馀年。正士为之吞声。义夫
为之饮泣。当时排先见之说。后代袭蔽聪之谋。寖成其风。
以至前岁。东内幽辱。西州播迁。旒缀竿而未危。矢及屋而
非乱。伏赖陛下德胜妖孽。义感勋贤。克返尘銮。再安宝位。
向使蕡策得用。蕡才得施。则杜渐防萌。寻消逆节。岂殷忧
多难。远及圣躬。以此追维。诚堪轸悼。当氛雾蔽亏之日。虽
赵观文 第 6a 页
累朝明圣。其奈蕡何。及天地廓清之辰。则冥寞幽冤。必有
望于陛下矣。特乞宣付中书门下。显加褒赠。仍敕天下州
府。求蕡子孙。振拔录用。不独慰耀九泉之骨。庶亦感励四
海之心。冒渎宸严。臣衮无任战惧殒越之至。

** 请置官买书疏

臣闻窃谓尧舜所以成其圣哲者。稽古之力也。故书曰若
稽古帝尧。又曰若稽古帝舜。是则为国之要。在乎顺考古
道而已。古事之效。布在偫籍。兹历代所以盛藏书之府。不
可一日而阙也。臣伏念秘阁四部。三馆图书。乱离已来。散
赵观文 第 6b 页
失都尽。一为坠阙。二十馀年。陛下追踪往圣。劳神故实。岁
下明诏。旁求四海。或遣使搜访。或购以官爵。亦已久矣。然
而一编一简。未闻奏御。加以时玩武事。不急文化。若非别
降圣谟。无因可致。臣今伏请陛下出内库财。于都下置官
买书。不限经史之集。列圣实录。古今传记。公私著述。凡可
取者。一皆市之。部帙俱全。则价有差等。至于零落杂小。每
卷不过百钱。率不费千缗。可获万卷。傥或稍优其直。则远
近趋利之人。必当舍难得之货。载天下之书。聚于京师矣。
不惟充足书林。以备宣索。今三朝实录未修。无所依约。便
赵观文 第 7a 页
期因此遂有所得。斯又朝廷至切之务也。

** 谢史馆裴相公启

某启。伏以洪钧播物。已在生成。朗鉴通幽。宁期照烛。伏以
相公三十五丈熙朝德茂。轨世才高。发言为褒贬之经。回
顾是寒暄之律。自叨洪奖。愈切宠惊。近又见户部王侍郎。
伏知造化工夫。不遗纤草。丹青润色。偏及偶人。辉华而贱
质增荣。感激而雄眸有泪。实以衮家殊弁冕。业继诗书。卷
怀于盛壮之时。浮泛于衰迟之日。词科入仕。寻周一纪之
星。谏署升朝。亦改四年之火。虽复毛惭腹背。角困藩篱。何
赵观文 第 7b 页
尝不砥砺公方。琢磨文术。竟以长沙地窄。难呈宛转之姿。
南郡鬼逢。每受揶揄之耻。俄消剥道。显自明恩。霖施而穷
泽生流。瑞降而枯条更肄。得不乘风奋力。搦朽申劳。依鲁
相之门墙。永随车竖。仰殷宗之左右。长奉鼎梅。卑情无任
日夕兢惶生死衔戴之至。

** 谢监修相公启

某启。某乡品惭卑。朝班愧近。久托运筹之化。元无载笔之
能。今伏奉恩制。伏蒙相公特赐奏授前件官充职者。宠灵
重叠。敢幸于时来。尘忝过多。但惊于望外。下情无任戴恩
赵观文 第 8a 页
感激量伎兢惶之至。伏以相公道壮龙图。情专凤策。两掖
之内。以谠辞为先。三馆之中。以信史为急。必铨名实。乃授
清华。固以时属睿文。事当修举。列圣之青编再辑。盛朝之
鸿藻将铺。是宜对季札以歌唐。求孟坚而述汉。然后可以
昭彰一代。舄奕千龄。如衮之才。非此之任。诚欲奉身而退。
沥恳以辞。无伤棫朴之风。自适轮辕之用。窃念早依门闼。
昨侍台阶。闻善诱而遽已捧承。沾谬恩而莫遑辞让。主文
谲谏。顾出纳以何裨。广记备言。审荒芜而岂措。徒思竭力。
宁逭腼颜。唯当禀奉之忠。执持愚直。分职于仲山之下。庶
赵观文 第 8b 页
展其能。受经于尼父之前。冀成其传。效酬之志。灰没为期。
卑情无任衔荷惕励忧惧怔营之至。

** 第二启

某启。幸以弱才。托于宏造。遂拾寒乡之士。爰升近署之班。
虽与道翱翔。似无邪行。而随波上下。安有直词。是以久列
编修。常孤事任。一家之言莫就。空慕马迁。三国之志未闻。
实惭陈寿。深宜免罢。稍获遑宁。不谓相公尚贷简书。且敦
方册。才授改官之宠。仍还帖职之荣。乍簪笔于宸轩。复和
铅于细閤。中书肄入。宁同著作之郎。相府依栖。乃类司徒
赵观文 第 9a 页
之掾。分诚已过。恩亦太隆。既辞让以难谐。但忧兢而罔寘。
谷梁清婉。休校力于短长。王隐混淆。预甘心于讥诮。营职
为务。投生以酬。下情无任感激省循光忝。愧惧之至。

** 谢宰相启

某启。伏以居有熊左右之司。每闻沮诵。著周穆存亡之(阙
一字)但记戎夫。规动止于九天。法春秋于百代。某虽愚懵。
知此重难。况复皇朝废置之物。便搜才实。近日选求之慎。
必在英华。峻等级于螭阶。盛风流于凤阙。某则寒陋。分无
希望。伏以相公协兆为师。奋庸熙载。将行大道。上继于宣
赵观文 第 9b 页
尼。诱进单门。下同于王俭。不以某谏垣空食。史閤旷官。特
兴久次之嗟。俾授殊迁之命。暄临黍谷。方知律吕之声调。
境入蓬山。孰谓风飙之道阻。徒成踊跃。莫获逡巡。副燕台
尊隗之心。奉孔里铸颜之化。巍巍圣德。虽期有举必书。赫
赫台光。定是无阶上报。荣惧感激。不任下情。

** 谢诸知已启

某启。伏奉恩制。除授前件官者。事匪心期。恩将敌至。荣惧
忧惕。不任下情。伏以某用乏适时。言非悟主。虽困泥涂之
辱。敢希朝序之荣。伏蒙某官念以吾道依栖。斯文宗仰。恳
赵观文 第 10a 页
动吹嘘之力。终谐怜奖之心。遂使县吏尘衔。摆脱忽同于
蝉蜕。谏臣清级。超升遽遂于鸾翔。叨忝何多。提携至此。窃
复念孤单事契。愚鲁性灵。苟非示以修涂。安得縻兹好爵。
献可替否。谅无补于皇明。徇义忘身。庶粗酬于恩德。卑情
无任感戴激切之至。

** 第二启

某启。某操行无奇。文章匪瞻。拾遗左右。三年未望于转迁。
约史春秋。五夜宁通于梦想。斯亦孤单雅分。顽鲁自宜。忽
践履于清华。谅因依于贤达。伏以某官优容下位。奖进微
赵观文 第 10b 页
才。荀君之日月在躬。道存瞻瞩。王氏之风尘外物。荣遂品
题。故得誉彻中台。名闻东观。遽簉弥缝之地。仍参著作之
庭。祇奉宠光。若临泉谷。静循叨窃。实自门墙。敢不永抱兢
铭。深虞负累。以当官而赎(一作渎)忝。用举职以酬知。求女娲
鍊石之方。潜裨碧落。就太史藏山之事。(一作笔)试学青编。尚
觊宗师。更传规矩。下情无任攀戴腼汗之至。

** 第三启

某启。伏以记事之官。显司存于戴礼。侍臣之职。正号位于
隋朝。自古不轻。方今为(一作尤)重。岂期幽介。遽获忝尘。此乃
赵观文 第 11a 页
某官道著吁谟。情敦片善。偃彼小人之草。列诸君子之林。
遂令补衮掖垣。仍叨笔削。珥貂仙室。更践清华。得不上报
鸿恩。旁酬重德。日月简编之效。敢怠于季(一作学)终。雪霜松
柏之心。伫彰于岁晚。荣惧感奋。不任下情。

** 谢江陵借宅启

某启。伏以衮荒扉夙掩。荜路今飘。虽曳裾果在于朱门。而
握发何妨于白屋。伏蒙令公奖以来能择地。去俟朝天。恐
马援之灾氛。宁逃漏湿。念扬雄之风雨。须托帡幪。特借华
居。俾安滞迹。况复床分上下。器备圆方。障锦飘红。则土皆
赵观文 第 11b 页
被绣。幕云浮翠。则木鲜呈材。爱忽异于吾庐。误将同于君
室。遂得弥宽徯后。更尽依刘。宛如夫子之墙。不在隶人之
馆。揣循涯分。抃戴恩光。家虽丧而狗已如归。关欲度而鸡
不难学。馆开碣石。略为邹衍之身。台认章华。永荷楚王之
德。下情无任感遇激切之至。伏惟俯赐鉴察。谨启。

** 谢江陵津致赴阙启

衮启。伏蒙令公念以赴阙奔驰。临途窘罄。特颁厚赐。用备
(一作俶)装。捧命循涯。无任荷戴惶灼之至。伏以衮拙艰成
性。穷约处身。宁殊枕祉之郎。谬列伏蒲之地。昨以西京无
赵观文 第 12a 页
象。南国迷方。苍黄于河华之间。流落于汉地之外。荆州刘
表。幸获依栖。南郡马融。叨陪训说。爰从杀节。以及熙春。恩
知将日月兼深。惠恤与邱陵比峻。今则周倾再定。禹会重
修。既凭桓后之功。且惧防风之戮。辄将行计。上轸冲襟。伏
惟令公韬世量宏。济人心侈。组骈缗襁。委彼货泉。七百里
以趋程。兹辰顿赡。二十万之为赠。今代所稀。得不泣类鲛
人。惭同剑客。归赤墀而有赖。顾元幕以难忘。突剑触锋。始
称效酬之分。抽毫命牍。终馀感慨之诚。竟乏雄词。徒扬懦
气。铭誓激切。不任下情。伏惟俯赐鉴察。

赵观文 第 12b 页

** 答魏博罗太尉启

衮启。都衙侯司徒到京。伏奉宠诲。卑情无任欣跃兢戴之
至。伏以太尉二十二叔国步萦心。藩条系虑。筹算方殷于
大者。缄封宜略于小哉。况衮再从宗盟。至为卑末。庶僚品
秩。仍是琐微。乃蒙挂在风襟。形于赐问。奖饰用光其瞹昧。
慰安将励其辛勤。蓬岛音书。异术靡劳于方士。蕺山翰墨。
真踪遽睹于羲之。捧且不胜。喜难自定。亦复载窥隆旨。深
省贱躯。岂叔父私恩。偏存睦族。岂王侯公道。广及怀才。盖
以太尉二十二叔学擅鸿儒。词摛丽藻。临戎按节。全忘掌
赵观文 第 13a 页
武之尊。握牍含毫。但记为文之客。得不终身永佩。拭目频
观。秘之若三皇内文。宝之如历代传玺。言惭善对。谢宗哲
以何因。义贵能酬。铭已知而莫极。荣荷惶灼。不任下情。

** 至襄州寄江陵启

衮启。伏念昨将蓬蒂。久寓棠阴。德隆于云梦之山。惠浸于
瞿塘之水。已于荆聂。备讲恩雠。岂向舂陵。徒陈主客。伏以
令公雄才不世。茂绩无伦。威扬戎阃之先。仁洽士林之表。
顷以竿麾暴国。漂流幸许其栖檐。今则羽卫还宫。资遣又
令其赴阙。斯可谓事关舒惨。恩极始终。其往也。异弹铗以
赵观文 第 13b 页
求车。其去也。免吹篪而乞食。遂使仲宣遭乱。休假日以登
楼。明远还都。得侵星而赴路。力非可报。感岂胜言。[:#AS-8BE1:●]尔辞
违。渐成遐阻。出荆门而回首。讵见麾幢。渡汉水以盟心。惟
怀金石。以今月十九日发襄州。逦迤北去。攀涕结恋。不任
下情。谨附状启陈。伏惟俯赐鉴察。

** 秦论上

亡秦者。不在胡亥赵高子婴。亦不在始皇。亡秦者李斯也。
胡亥固亡国器也。以秦授之者过也。赵高不幸秦狗之瘈。
左右者不图。则固噬其主矣。子婴立于已乱。四十馀日而
赵观文 第 14a 页
亡。考其行事。不无庸主之材。其犹坐四屋之间。环火已炽。
虽有杀火之术。欲设何由哉。始皇虽不以仁义。死之日。天
下无事。民为择君。但其遗诏不行于斯耳。李故有名天下。
臣主相得。六国既平。不能于此时推广。使秦修帝王之道。
固亦失矣。及始皇外崩。奸臣谋乱。又不能于此时制变。为
存秦之计。卒使赵高得行其谋。胡亥极其恶。子婴孤死于
苍黄之地。始皇失贤嗣。遂暴恶于后世。嬴氏之鬼以不食
者。李斯之故也。然则赵高之际。为李斯者。义宜柰何。奔蒙
恬。立扶苏。为国讨贼。以固其社稷可也。当是时。蒙恬与扶
赵观文 第 14b 页
苏将三十万之师屯上郡。蒙恬之威。外震匈奴。内信秦国。
三世积功。兄弟忠信。尊用于世。扶苏长子。直谏而出。虽然。
始皇故知之。所以无诏封诸子。而独书与扶苏。欲以为嗣。
虽天下之人。皆知其贤。而以为当立。故陈胜吴广作乱。乃
诈托公子扶苏。以从民望。向使李斯以蒙恬之威举其兵。
以扶苏之望令天下。而诛一赵高。岂难哉。贼臣既诛。恬斯
乃复相与尽其材。辅贤明之主。以宽静天下。秦不亡矣。不
唯不亡。且将兴。斯不务出此。耽禄畏害。[:#AS-8C4B:⿰⺖木]谲于倾危之际。
使秦有杀适立庶。淫刑虐法。杀君亡国之恶。穷天地而不
赵观文 第 15a 页
振者。李斯之故也。悲夫。

** 秦论下

或谓衮曰。子言秦亡与存秦之计明矣。吾闻国之兴亡。乃
有天命。设使李不失其计。秦果不亡乎。衮曰。吾虽不言天。
其实天之道。子虽称天以问我。而未识天之说。夫所谓天
者。平无私也。故曰皇天无亲。唯德是辅。君人者有德。天则
赞而兴之。无德。则革而亡之。兴亡之命在乎天。而所以兴
亡在乎人也。商书曰。夏王弗克庸德。慢神虐民。皇天不保。
监于万方。启迪有命。眷求一德。俾作神主。此言桀不能常
赵观文 第 15b 页
有德。不敬神明。不恤下民。天下不安桀之所为。乃广视万
邦有堪天命者。则开而导之。以汤有纯一之德。求使代桀
为天地神祇之主也。故曰非天私我有商。惟天祐于一德。
二世无德。为所以亡之道。天是以革而亡之。使扶苏果立。
则固有德。为所以兴之道。天必赞而兴之矣。不当夺嬴与
刘。代夏以商也。或曰。李斯之失。当责其不任职。虽曰不忠
不智也。子加以亡秦之谥。不亦重乎。衮曰。吾岂欲加诸斯
也。盖圣人之道。不得易焉。昔郑公子杀灵公也。谋于子家。
子家权不足以禦乱。惧谮而从之。春秋以首恶。故书曰郑
赵观文 第 16a 页
公子归生杀其君夷。斯其类也。子欲易圣人之道乎哉。

** 二铭(并序)


黄帝作巾几之法。孔甲有盘盂之诫。太公陈觞镜之铭。所
以昭成败而防遗阙也。衮不敢追迹圣贤。辄取枕杖二物。
而为之铭。亦古之贱士不忘君臣之分也。

**  枕铭

或枕或欹。有安有危。勿邪其思。

**  杖铭

赵观文 第 16b 页

身之疲。杖以扶之。国之危。贤以图之。

** 田说

一夫田。甲氏乙氏判而农之。乙氏粪其田。田善收。甲氏以
为不善。守天地之和。风雨之絜。而不善收。噫。造化之功。不
如粪土乎。

** 仓部柏郎中墓志铭

近代科学之家。有柏氏仓部府君讳宗回字几圣。祖士良。
忠州司马。父皓。毛诗博士。赠国子司业。君踵父学开元礼。
咸通中。考官第之。尚书落之。不胜压屈。因罢。取家荫出身。
选为州县官。历数任。从军幕为判官。皆有闻。相国文昭公
赵观文 第 17a 页
甚重之。授著作郎于蜀行朝。上即位数年。承反正之后。将
修太庙。时见飨九庙十二室。而实七代。议者以为天子七
庙。六经无九庙文。又欲以穆宗宣宗为二庙。僖宗为一庙。
出敬宗文宗武宗为别庙。文武百官参议不能定。或荐君
于相国徐君。遂擢授太常博士。及进议。请修奉九庙十四
室。于是援引经籍。研校今古。发出九庙九代之议。追祔代
宗德宗二庙。穆宗宣宗通为一庙。以僖宗添为一室。敬宗
文武德懿宗为一庙。亲不可出。其推次代室。分齿昭穆。为
哲然矣。又下百官赴尚书省参详。咸以为允。奏请行之。天
赵观文 第 17b 页
子嘉奖。敬依其议。然其徵据乃尚书正文。而不用郑元之
说。其法制乃殷周远事。而不取汉魏已下。故时人多疑之。
遂与数家争论。虽未行其议。而亟加宠秩。始迁虞部员外
郎。赐绯鱼袋。岁中转虞部郎中。明年迁仓部郎中。加朝散
大夫。年六十一。以光化二年二月二日。卒官京师。某月日。
归葬先人之茔于邠州。夫人清河张氏。子廷徽。开元礼登
科。廷鸾尚幼。君撰王公家庙录五卷。奏议论难宗庙之书
万有馀言。铭曰。

几圣之道。予实亲之。几圣之言。予实闻之。宗庙之事。一何
赵观文 第 18a 页
专奇。讨摘奥冥。不由于师。乃鄙郑元。乃悦汤伊。今世之人。
安得不疑。赐服荧荧。省行屡征。元裒华。虽死不瞑。亲见夫
子。其势不行。夫子既没。庶几乎明。苟如斯言。遗恨可平。尚
或有知。时观吾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