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段安节
段安节 第 24a 页
钦定全唐文卷八百二十

段安节 第 1a 页

* 段安节

安节。太常少卿成式子。乾宁中为国子司业。

** 乐府杂录序

爰自国朝。初修郊礼。刊定乐悬。约三代之歌钟。均九成之
律度。莫不韶音尽美。雅奏克谐。上可以吁天降神。下可以
移风变俗也。以至桑间旧乐。濮上新声。金丝慎选于精能。
本领皆传于古老。重翻曲调。全袪淫绮之音。复采优伶。尤
尽滑稽之妙。洎从离乱。礼寺隳颓。簨簴既移。警鼓莫辨。梨
段安节 第 1b 页
园弟子。半已奔亡。乐府歌章。咸皆丧坠。安节以幼少即好
音律。故得粗晓宫商。亦以闻见数多。稍能记忆。尝见教坊
记。亦未周详。以耳目所接。编成乐府杂录一卷。自念浅拙。
且直书。以俟博闻者之补兹漏焉。

* 孙邰

邰字希韩。明州奉化人。乾宁中进士。累迁左拾遗。朱温篡
虐。隐遁奉化山。著书但纪甲子。以示不臣之义。

** 送无作上人游云门法华寺序

越中山水。名于天下。山寺云门法华又名焉。尝忆北海游
段安节 第 2a 页
越。越帅日率从事乐妓酒馔访北海。北海不乐。因曰。某久
住此。盖为云门法华二寺。今日携酒乐。大似方便发遣。越
帅乃己。(此出孙相公谱书谱书是颜鲁公作)又见朱访诗曰。长忆云门寺。门
前千万峰。邰尝居越中。每吟此诗。未游二寺。尝以为过。上
人名僧也。又游名寺。前欲游天台。今游云门法华二寺。乃
知灵鹊不之蓬岛。则在青田。有异凡禽游不择地。别上人
怏怏。因为序送之。

** 春秋无贤臣论

春秋列国。周之诸侯。受周之封。分为五等。五等之下。臣为
段安节 第 2b 页
陪臣。陪臣于诸侯。君父也。诸侯于周王。亦君父也。陪臣于
周。义犹大父也。夫为人子之道。孝于父者。必欲父孝于祖。
陪臣忠于诸侯者。必欲诸侯忠于天子。则上下有序。康乂
四方。今春秋陪臣。张公室。侵王室。弱周以强诸侯。是弱祖
而强父。佐诸侯而敌周。是佐父而敌祖。遗祖之怨。成父之
逆。恶莫大焉。言之于臣则非忠。语之于子则非孝。论之于
道则伤义。推之于情则辜恩。遂使姬周削弱。祀号而已。桓
文虽以为霸。何能正之。反有封禅请隧之僭。管晏虽有其
功。何能谏之。而有反玷毁孔之恶。于时风教大坏。海内焚
段安节 第 3a 页
如。天不能阴骘下民。降大圣以为木铎。历国七十馀。说而
不遇。奔走齐鲁宋卫之郊。反若丧家之狗。知不可训。虑后
世不知惧。乃修春秋。明向背。其有甚者。或夷之。或狄之。弑
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奔走失社稷者。不可胜纪。书曰。帝
乃震怒。致令海内无一嘉祥。但有妖怪。谓春秋乱世。岂不
诚然。于时人不堪命。何耶。无贤臣也。予谓此论警众。士大
夫多称之。遂闻鬷嘏。鬷嘏徵而奇之。或谓可刊金石。训乎
今后。既而喧传。则有难仆曰。春秋岂乏贤者。子谓之无。激
之耶。鲜之耶。柰乎孔门何。曰。孔门仕者鲜。又家臣耳。子不
段安节 第 3b 页
读圣贤书乎。易云。屯其膏。小贞吉。大贞凶。春秋之大夫。小
贞耳。盍以大贞取之。以王道取。五霸犹罪人。

** 卜世论

周成王定鼎于郏鄏。卜世三十。卜年七百。夫帝王括囊宇
宙。位重优崇。天生利民。非乐兆民之上。故君民者。遇夫圣
则禅之。不遇则以子继之。尧之于舜。舜之于禹。禹之于子。
是以周都天地之中。欲便四方之会。不恃山河。务从德化。
原其意也。在乎利民。岂异唐虞之道。而反卜年卜世耶。必
也欲永其祚。莫先德义。贻厥后世。天人祐之。岂非无穷也
段安节 第 4a 页
哉。何三十七百年世之有。若右其卜而左其德。俾乎厥后
恃年世之永久。必轻乎德义。若此之谋。非君子之道也。昔
太戊惧灾而盛。帝辛恃瑞而亡。在此不在彼。岂不知之而
卜年卜世者乎。

** 方元英先生传

先生新安人。字雄飞。章八元即先生外王父也。广明中和
间为律诗。江之南未有及者。始谒钱塘守姚公合。公视其
貌陋。初甚侮之。坐定览卷。骇目变容而叹之。先生一举不
得志。遂遁于会稽。渔于鉴湖。与郑仁规李频陶详为三益
段安节 第 4b 页
友。弟子宏农杨弇释子居远。及卒。弇编其诗。请舍人王赞
之为序。赞序云。张祐升杜甫之堂。方干入钱起之室云。

* 吴融

融字子华。越州山阴人。龙纪初及进士第。累迁侍御史。坐
累去官。召为左补阙。以礼部郎中为翰林学士。拜中书舍
人。进户部侍郎。凤翔劫迁。融不克从。去客阌乡。俄召还翰
林。迁承旨。

** 古瓦砚赋

勿谓乎柔而无刚。土埏而为瓦。勿谓乎废而不用。瓦断而
段安节 第 5a 页
为砚。藏器蠖屈。逢时豹变。陶甄已往。含古色之几年。磨莹
俄新。贮秋光之一片。厥初在冶成象。毁方效姿。论坚等甓。
斗缥胜瓷。人莫我知。是冬穴夏巢之日。形为才役。乃上栋
下宇之时。扶同梓。回避茅茨。若乃台号姑苏。殿称枍栺。楼
标十二之耸。阁起三重之丽。莫不瓴甋凝辉。鸳鸯謺势。缝
密如缫。行疏若缀。衔来而月影重重。漏出而炉香细细。觚
棱金爵。竞托岧峣。玉女胡人。争来睥睨。陵谷难定。松薪忽
焉。朝歌有巳秀之麦。咸阳有不灭之烟。是以纵横旧址。散
乱荒阡。风飘早落。雨滴仍穿。藏瀰迤之春芜。耕牛脚下。照
段安节 第 5b 页
青荧之鬼火。战骨堆边。谁能识处。亦莫知年。何斯邂逅。见
宠雕鑴。资乎有作。备我沈研。磬在水以羞浮。钟因霜而谢
响。玉滴一堕。松烟四上。山鸡误舞。澄明之石镜当头。织女
疑来。清浅之银河在掌。异哉昔之藏歌盖舞。比日干霄。繁
华几代。零落一朝。委地而合随尘土。依人而却伍琼瑶。天
禄石渠。和铅即石。风台雪苑。落笔争邀。依依旧物。历历前
朝。沈家令坐上回看。能无泪下。江中书归来偶见。得不魂
销。有以见古今推移。牢笼渺漫。成败皆分。短长一贯。何树
春秋各千年。何花开落惟一旦。星陨地以为石。尽灭光
段安节 第 6a 页
辉。鸡升天而上仙。别生羽翰。异类犹然。浮生莫算。

** 沃焦山赋

域中公子问于方外先生曰。盖闻水之大也。下环乎地。上
浮于空。无象无边。夷犹洪濛。百派千流。皆归于东。何巨溟
之深也。万古能容。何九州之高也。不沦其中。先生曰。浑沌
死。乾坤始。东西倾。川泽委。帝乃虑海旁溢。俾山中峙。复孕
以火。用销其水。此沃焦之为义。真帝之元旨者也。请言其
状也。巉乎崒乎。赫曦乎。翕赩乎。阴阳炽炭。天地开炉。景风
鼓吹。赤帝规模。成于妙有。拔彼虚无。处冷能热。虽燔且濡。
段安节 第 6b 页
于律则黄钟取法。在易则既济相符。坡山[:#AS-FBED:●]㐌兮压海万
里。鸿洞兮烘天一隅。液冯夷。轧天吴。鳞介既难以潜伏。草
木安得其芬敷。巨灵不能擘。畏其烂手。愚公不能移。惮其
焚躯。灵涨疑竭。大室若枯。尔其水之来也。浩浩争奔。滔滔
不住。蹴岳堆阜。跳天沃雾。旸谷无地。扶桑失树。雷奔潮走。
雪飞洙聚。吞吐造化。浮沈朝暮。一归墟之积。积既久而还
盈。一尾闾之泄。泄不供而旋注。苟彼不为煎熬。何物当其
委输。公子曰。夫万物之是非也。当务所见。无矜所传。不见
五岳。各司一边。蟠地极天。吐云含烟。玉石产其下。豫章森
其巅。

段安节 第 7a 页

高高下下。绵绵联联。方面是传。祀典是先。故无事则备王
者之巡游焉。有事则为国家之关防焉。彼沃焦者。存耶亡
耶。不知夫去中国几千。其说何迩。其功岂然。先生曰。古不
可以今论。远不可以近识。至于先贤先圣。有功有德。或始
火化。或始粒食。或衣裳兆民。或栋宇万国。其人岂见。其道
何极。但日用而不知。固神化之难测。抑又人之为意。见频
则不怪。闻数则不惊。只如踆乌元兔。迭代亏盈。迅雷烈风。
无形有声。北冰不泮。南雨无晴。方诸向月而水出。阳燧映
段安节 第 7b 页
日而火生。鹤知半夜。鸡辨五更。螟蛉化而蜾蠃负。洛钟鸣
而蜀山倾。谭如诡妄。验乃彰明。傥非目击。皆必力争。如沃
焦者。茫茫霭霭。存于物外。屹溟涨以独立。无邱陵之相带。
何地能胜。帷夭粗盖。尧灾是弭。禹功是赖。但以远而不见
贵。以近而不见大。何异乎曾参冠百行之首。出四科而不
载。姬旦有再造之功。为三监之相害。有以见深藏若虚。明
道若昧。只如高称日观。灵号天孙。鲁瞻所重。[兖]镇攸尊。能
攻善恶。业召精魂。何盗蹠寿而幸。何颜回夭而冤。何富庆。
何贫原。灵兽出。何遭羁縻之困。海鸟来。何获钟鼓之喧。观
其倒置。孰为司存。又如太华隐嶙。上五千仞。碧莲若锸。高
段安节 第 8a 页
掌如奋。然而设关太束。为城太峻。苟一夫可守。四塞可镇。
终使险易恃而固易凭。而令骄易生而荒易徇。惧则能安。
逸则成衅。又如岚浮紫盖。秀擢朱陵。北渚下压。南箕上承。
然而聚郁蒸。限严凝。雁不可度。人何以登。其祸圣贤也。则
帝舜之游不返。昭王之死无凭。其殃忠谠也。灵均有葬鱼
之痛。贾谊有占鵩之徵。是非不辨。正直何称。徒闻金简玉
书以为贶。九向九背而自矜。又如幽并之墟。毕昴之位。岧
峣之上。磊落相次。然而藏赵符于上。成无恤之不义。产燕
璧于中。假慕容之神器。大蛇蜿蜿。两头何异。嘉谷薿薿。五
段安节 第 8b 页
穫何利。旁扶跋扈之党。坐索彤弓之赐。胡不惩革。而令驯
致。又如据天地之中央。润河洛之流光。岧亭壁立。压謺屏
张。而能降神表瑞。呼岁呈祥。控临诸夏。标准四方。若乃陈
蕃窦武。一时忠良。为国除害。其谋乃臧。不获天助。翻为贼
戕。刘聪刘曜。恣意焚伤。衣冠草莽。宫阙犬羊。俯折地轴。仰
绝乾纲。汉阳九以遽毕。晋南渡而寻亡。曾何固护。自倚青
苍。月里开宫。但容童子。云中捻管。惟引凤凰。吁其拙哉。彼
五岳者。长未一分。短以盈尺。论名则大。责实何益。封公封
王。用圭用璧。邃宇崇馆。朱殷粉白。然识者视之。何异沐猴
段安节 第 9a 页
而冠。牵牛负轭者耶。其次则有非方非岳。亦怪亦神。昆崙
则树珠田芝。蓬莱则阙金台银。周王迷之于辙迹。汉帝感
之于礼禋。荆山美玉。献不遇君。陇山鹦鹉。语或陷人。嶰谷
有竹。惨舒不均。峄阳有桐。清浊难分。姑射何灵。如冰如雪。
巫山何感。为雨为云。怪山何怪。飞来至越。庆山何庆。涌出
于秦。若然则远者近者。大者小者。如沃焦之功。实冠于天
下。何以名耶。至于南面巍巍。安尊定卑。建邦设都。来蛮走
夷。其为武也有干戚鈇钺。其为文也有俎豆[:#AS-82F9:⿰樽]彝。齐纨越
絮。暖必如斯。周禾温麦。饱必以时。胎化卵育。手捉足驰。其
段安节 第 9b 页
奉生也有歌钟管籥。其事死也有棺椁幌帷。诒子诒孙。固
本崇基。苟怀襄之不止。皆垫溺以何之。若然者。不惟九土
溃而全堕。抑亦三光荡而崩离。则尧舜禹汤之道。没不传
矣。周孔扬孟之文。又安存斯。况又上无灌木。诱良工之斤
凿。下无灵鳌。招巨人之钓索。不栖翠羽。饰绮被之彩错。不
孕明珠。供魏车之照灼。不滋金铁。起兵交恶。不穴鳄鲸。吞
舟恣虐。吉凶莫知。威福宁作。谁衒肸蚃。谁藏冥寞。所以贞
珉翠炎。却绝罔录。桂汤兰肴。何尝约略。固不复邀物以白
犬白鸡。媚人以灵草灵药。但超世以崔嵬。为普天之销铄。

段安节 第 10a 页

于是公子[:#AS-8A63:⿰⺖⿱吅⿻丂一]然如失。起而谢曰。倏忽之神。能凿人耳目。俞
卢之术。善治人膏肓。向者闻众人之论。浩然若涉津之无
梁。今也闻吾子之论。㸌然若披云雾而睹太阳。恨不能凌
风云。乘混茫。快意极观。勒铭其旁。噫。有名之祀。所在感彰。
至于山魅射影。水弩为创。鸱夷鼓怒。耕父激扬。皆沾沃酹。
不乏馨香。何兹山也。横绝于万代。不遇于百王。将无时如
孔子。岂独行于务光。近者泰阶未平。四郊多垒。贰负尚活。
三苗未死。水仙则多陷齐人。米贼则半驱妖鬼。室散机杼。
段安节 第 10b 页
田抛耒耜。郎官困采橡于野。将卒贫鬻薪于市。雾足妖兴。
云多阵起。既走偫望。犹悬帝祉。岂褒崇之漏彼。致灾害之
如此。方今封有功而爵有德。小不遗而大宁弛。盖九重之
深。执事者未闻于天子。

** 沃焦山赋(其二 以荡热翻空此焉销铄为韵)


海之大也。吞乎百川。百川不停也。海将溢焉。伊元化之相
制。屹崇山之暗然。不知乎何代凝结。沈潜积热。广陂陁。高
截嵲。燄止不死。烟生莫绝。曈昽兮想二气之炉中烈。沸涌
兮疑九州之鼎下爇。当长鲸之鼓跳。此歘尔以潜销。虽巨
鳌之喷跃。亦倏然而尽铄。渗若一空。呀如四涸。得非火井
段安节 第 11a 页
通其腹。且孰问其穿凿。当是烛龙蟠其根。又谁睹其照灼。
但耗溟渤。自横寥廓。莫不屹屹崇崇。燖虚燥空。向曙而晴
霞助赫。连宵而阴火相烘。如欲以煅鲛室。灾龙宫。雨露既
难以泽。草木安得而丰。遂使乘槎之人。莫敢沿洄其侧。衔
石之鸟。无因栖息于中。是知阴阳之变也。本自相形。动静
之用也。归于相养。苟乔岫之无作。则柔祇而必荡。若然者。
尧之水不止于九年之多。禹之功难均乎四海之广。彼称
神称仙者。有十洲之繁。封公封王者。有五岳之尊。缥缈而
云霓自烁。峥嵘而日月争翻。徒充覆载。莫补乾坤。曾未如
段安节 第 11b 页
千仞独高。众流皆委。非煎熬之不怠。则垫溺而何弭。所在
虽远。厥功难弛。有能光祀典于吾唐。宜褒崇于此。

** 戴逵破琴赋

志或可夺。道则难坚。嘉碎琴之志操。见伊人之道全。禀正
固以不偫。德无踰也。表行藏而自若。理亦宜然。武陵王好
彼正声。戴安道臻于是艺。王虽欲见其搏拊。戴且无忘于
砥砺。苟为伶者。稽素履以全隳。爰对使乎。抱明诚而立誓。
乃曰铿尔奇韵。泠然雅音。自得以宣情理性。非为彼养气
怡心。不同乎邹忌干齐将希高位。又异乎钟仪怀楚叹写
段安节 第 12a 页
幽襟。于是发忿诪张。兴言激切。脱徇尔志。宁彰我节。可耻
于朱门紫闼。俛首趑趄。因投其玉轸金徽。当阶迸裂。嗟乎。
宫商倏绝。道德弥高。此终身而不辱。彼侧席以徒劳。异季
伦之击珊瑚。自矜骄逸。状亚父之撞玉斗。威振英髦。得不
金石推诚。风霜励志。冀礼馀而有守。顾阳柯而忽弃。岂可
荒凉吾道。舍行歌自逸者馀芳。趋竞王门。与铿吹偷安者
同位。则知微世遗荣。居然独清。秉大节以难屈。操壮心而
不倾。匪擅一时之誉。终流千载之名。伯牙绝弦。但證知音
之道。子猷掷地。惟伤同气之情。人贵在秉时。忘乎所履。争
段安节 第 12b 页
附势以求媚。岂韬光而叶美。愚尝慕彼操持。嘉其行止。恐
孤风之不振。因赋兹而有以。

** 授王搏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判户部制

门下。朕闻王茂宏官在治中。己恭佐命。谢安石身为相掾。
常切忧时。后果俱秉国钧。克谐人望。忠诚懿烈。焜耀册书。
孰谓我朝。钟兹丕运。厥有佳士。龙兴壮图。植劲草于衷肠。
系苞桑于宗社。特立当代。何惭古人。将表至公。爰申异渥。
具官王搏。霜高一鹗。玉拔孤峰。孕和煦于情田。自华而实。
道纵横于义路。无往不通。蕴是淑声。居然上品。絷驹场里。

段安节 第 13a 页

早飒清尘。振鹭行中。难究逸翰。践扬三署。横绝一时。实名
教之丹青。乃缙绅之领袖。昨者朕失遵王度。致降天灾。衅
起萧墙。幽加荐。而赖能谋于上相。说彼中权。反正乘舆。肃
清辇毂。畴其中节。虽已擢于禁林。惜此奇才。难久留于诰
命。岂在凝神轩梦。问兆周畋。用之不疑。命以爰立。既调金
铉。仍总版图。必务丰财。以资经费。于戏。尔前未达。则能有
奋于时。此后所行。不宜苟安于位。献可替否。灭私徇公。慎
保初心。勿孤大任。

段安节 第 13b 页

** 李茂贞封岐王加尚书令制

门下。夫天有星辰为之纲。所以保乎乾健。地有山岳为之
镇。所以定乎坤柔。故王者托夹辅之臣。资股肱之任。安危
所系。动静是凭。其在周也。则姬公尽心于经营。其在汉也。
则绛侯竭力于匡赞。惟天所相。何代无才。厥生英贤。为我
柱石。拯兹艰运。树彼洪勋。欲示褒旌。爰加徽数。具官某。三
光结粹。一气融精。合鸾凤之正音。动谐律吕。有麒麟之逸
足。超出尘埃。抱铁石于寸心。栖雪霜于劲节。倜傥恢廓。深
沈温雅。允为王国之珍。实禀人生之秀。自岐阳振节。陇右
成功。虬腾周翰之间。鹗立汉坛之上。弓鸣霹雳。剑跃蜿蜒。

段安节 第 14a 页

指挥而川陆可回。叱咤而风云立变。一居右辅。累复皇都。
殊庸已焕于旗常。嘉颂早传于金石。昨妖兴肘腋。衅起宫
闱。而能愤激衷肠。密施筹画。致禁军之貔武。戮当路之豺
狼。安宗社于缀旒。复乘舆如反掌。人祇共庆。华夏同欢。既
而仗瑞节以来朝。秉桓圭而展敬。静与之语。简而有常。动
叶生知。克符中道。披肝露胆。皆本于至诚。言发涕零。必期
于尽瘁。感通天地。激动人臣。得不嘉乃奇功。申兹异渥。表
尔优崇南省。统率六宗。尊大西郊。封超五等。在常时而难
段安节 第 14b 页
举。非盛烈而莫当。杰立偫伦。光流万代。勉行朝奖。敬答天
休。可守尚书令兼侍中。仍封岐王。馀官勋并如故。

** 授孙德昭安南都护充清江军节度使制

门下。夫捍大患者。必见危致命。立奇功者。乃知几其神。苟
非愤激于衷。义形于色。则安能彰明大节。果断一时。正垂
象以回天。决浮云而出日。惟人所至。何代无才。既得忠贤。
卓然超异。宜加宠数。用激人伦。具官孙德昭。河右英才。山
西劲气。通白猿之剑术。得元女之兵符。振迹和门。登名勇
爵。非义不服。惟忠是图。克扬羽卫之事功。罔坠先人之职
业。朕一昨衅生不测。祸起非常。储皇因逆党胁从。大宝为
段安节 第 15a 页
渠魁摇动。万乘幽辱。兆民震惊。尔能首唱义师。力扶王室。
率貔武于重城之内。戮鲸鲍于两观之前。出予榛之前。复
我当阳之位。今则皇纲反正。天性如初。议臣诚则冠彼偫
伦。语将略则高于一代。是用授之旄钺。帖以钧衡。既兼保
傅之崇。仍益井田之广。阶升一品。职重六都。诚谓殊荣。未
酬忠力。勉图终始。用保休光。

** 授王行审鄜州节度使制

门下。古之命将也。推毂以示其优恩。设坛以彰其异礼。盖
付以生杀之柄。授其制临之权。用为翰藩。以固疆土。北驰
段安节 第 15b 页
柳塞。南控金河。欲净烟尘。必资心膂。既俞公议。爰命诚臣。
某官陇右良家。山西茂族。禀风雷之劲气。挺雕鹗之雄姿。
自名冠伍符。身登勇爵。孔明八阵。列于胸中。吕望六韬。悬
于掌内。况早专留务。甚洽政声。帝泽皇风。尝闻其导达。殊
方异域。悉致其怀来。耕农不废于三时。凋瘵尽苏于一境。
夫赏功所以华国。贵不踰时。旌善所以劝人。务将致理。是
用委之玉节。宠以牙璋。仍加五等之封。更厚一成之赐。于
戏。爰自多难。常思勋臣。期于倚注之间。能济艰难之运。然
则未富土地者。我富之以土地。未贵节旄者。我贵之以节
段安节 第 16a 页
旄。苟怀报上之心。宜显为臣之道。勉膺重寄。善立奇功。山
河在前。终始无替。

** 授孙储秦州节度使制

门下。武惟靖乱。文以守成。盖自昔之通规。亦当今之令典。
况地连陇蜀。城控边陲。久息战争。近经惠养。思继前政。用
安一方。爰属佥谐。得兹人杰。某人学富缣缃。文辉组绣。有
经济安时之术。负恢张出世之才。加以立性端方。操心劲
直。临事罔思于择利。当官每切于推公。以是淑齐。居为理
具。将重其选。孰与之先。昨以邠土奥区。逾时阙帅。俾专旗
段安节 第 16b 页
鼓。用息烽烟。而属十郡未临。三军献状。既闻陈请。须议改
移。今复以成纪巨藩。仇池善地。将图静镇。乃易麾幢。不离
空土之崇。增以列侯之贵。仍加食采。更重登坛。于戏。制犷
悍者。须用其至公。抚疲羸者。无先于不扰。非仗忠诚。兼资
廉洁。则何以副吾乃眷之忧。慰彼倒悬之急。勉图终始。无
忽重难。敬之戒之。服我休命。

** 授刘崇望东川节度使制

门下。武惟靖乱。文以守成。二者相须。百王不易。眷彼左蜀。
实惟奥区。分襟带于铜梁。束咽喉于剑阁。久[:#AS-8563:⿰⺯⿸厂⿱田坴]兵革。今静
段安节 第 17a 页
烟尘。当疲瘵息肩之初。是循良为理之日。不推旧德。何抚
新邦。式副佥谐。爰申宠数。具官刘崇望。文舍大雅。道茂中
庸。蔼玉烛以舒和。挺金相而禀秀。闺门密行。每垂范于缙
绅。朋友推诚。自可期于风雨。蕴是休称。居为令人。洎践历
清华。敷扬典诰。迫于公议。委以国钧。而能上宣三光。下遂
万物。临事而曾无辞逊。操心而惟务和平。寻于东土多虞。
徐方择帅。乃兼金铉。付以牙璋。爰自罢归。累更寒暑。既经
多难。弥振居声。今以庸蜀休兵。梓潼无事。俾衔专命。往慰
蒸黎。而中外偫情。朝廷所属。皆言重寄。可委当仁。是用宠
段安节 第 17b 页
以麾幢。授之方面。进升揆路。仍假台司。且彰倚注之深。更
示统临之重。于戏。汝当为吾辅相。吾固熟尔吁谟。举必推
公。动能克已。今欲推公则莫若无党。克己则在乎不贪。勉
副前言。更彰后效。无忘敬戒。以保厥图。

** 贺西内嘉莲表

臣某言。臣伏见今月九日。中书门下宣示百官西内池中
嘉莲图。其莲一本两花者。臣闻明圣有作。天人合应。既彰
化本。必降祥符。即事而推。昭昭可见。伏惟陛下储精要道。
忧济偫方。致理大同。犹惧不至。所以恢宏圣教。资福生灵。

段安节 第 18a 页

元造感通。嘉瑞屡降。况兹菡萏。儒释同称。经文但喻乎淤
泥。诗人待歌于彼泽。岂比夫耀铜池。誇玉井。传芳丹禁。濯
影清流。特耸孤茎。以表清净之源一致。对敷双萼。是明内
外之教齐兴。天虽不言。假物明意。臣仰披图牒。逖览古先。
岂无祯祥。莫此昭著。望云就日。徒深忭跃之诚。舞德歌功。
何报恩私之重。无任忭贺庆跃之至。

** 代王大夫请追赐方干等及第疏

前件人俱无显遇。皆有奇才。丽句清辞。遍在时人之口。衔
段安节 第 18b 页
冤抱恨。竟为冥路之尘。但恐愤气未销。上冲穹昊。伏乞宣
赐中书门下。追赠进士及第。各赠补阙拾遗。见存明代。惟
罗隐一人。亦乞特赐科名。录升三级。便以特敕。显示恩优。
俾使已升冤人。皆沾圣泽。后来学者。更厉文风。

** 禅月集序

夫诗之作者。善善则咏颂之。恶恶则风刺之。苟不能本此
二者。韵虽甚切。犹土木偶不生于气血。何所尚哉。自风雅
之道息。为五言七言诗者。皆率拘以句度属对焉。既有所
拘。则演情叙事不尽矣。且歌与诗。其道一也。然诗之所拘
悉无之。足得于意。取非常语。语非常意。意又尽则为善矣。

段安节 第 19a 页

国朝为能歌诗者不少。独李太白为称首。盖气骨高举。不
失颂咏风刺之道。厥后白乐天为讽谏五十篇。亦一时之
奇逸极言。昔张为作诗图五层。以白氏为广大教化主。不
错矣。至于李长吉以降。皆以刻削峭拔飞动文彩为第一
流。而下笔不在洞房蛾眉神仙诡怪之间。则掷之不顾。迩
来相敩学者。靡漫浸淫。困不知变。呜呼。亦风俗使然。君子
萌一心。发一言。亦当有益于事。矧极思属词。得不动关于
教化。沙门贯休。本江南人。幼得苦空理。落发于东阳金华
段安节 第 19b 页
山。机神颖秀。止于荆门龙兴寺。余谪官南行。因造其室。每
谈论未尝不了于理性。自是而往。日入忘归。邈然浩然。使
我不知放逐之感。此外商搉二雅。酬唱循环。越三日不得
往来。恨疏矣。如此者凡期有半。上人之作。多以理胜。复能
创新意。其语往往得景物于混茫之际。然其旨归。必合于
道。太白乐天既殁。可嗣其美者。非上人而谁。丙辰岁。余蒙
恩诏归。与上人别。袖出歌诗草本一。曰西岳集。以为尽矣。
窃虑将来作者。或未深知。故题于卷之首。时己未岁嘉平
月之三日。

** 上元青词

段安节 第 20a 页

维光化四年岁次辛酉正月乙酉朔十五日己亥。皇帝臣
稽首大圣祖高上大道金阙元元天皇大帝。伏以时当献
岁。节及上元。爰命香火道人。烟霞志士。按科仪于金阙。陈
斋醮于道场。伏愿大鼓真风。潜垂道荫。俾从反正。永保无
虞。四海九州。干戈偃戢。东皋南亩。皆获丰登。冀与兆人。同
臻介福。谨词。

** 奠陆龟蒙文

大风吹海。海波沦涟。涵为子文。无隅无边。长松倚雪。枯枝
段安节 第 20b 页
半折。挺为子文。直上巅绝。风下霜晴。寒钟自声。发为子文。
铿锵杳清。武陵深。川长昼白。间为子文。渺茫岑寂。豕突禽
狂。其来莫当。云沈鸟没。其去倏忽。腻若凝脂。软于无骨。霏
漠漠。澹涓涓。春融冶。秋鲜妍。触即碎。潭下月。拭不灭。玉上
烟。

** 览[:#AS-9855:●]光上人草书想贺监赋

贺秘监东归会稽。雾隐霞栖。派镜湖水作沼。凿石篑峰为
梯。叹非雌雉。畏其雄鸡。东皋子无乡不醉。漆园吏有物皆
齐。孔子悠哉。顾龟印以寻解。翟公何尔。罗雀门而更题。一
日[:#AS-FBEF:●]害[:#AS-FBED:●](欠[:#AS-FBEC:●]口)[:#AS-FBF0:●]层轩。幔素壁。攘袂高下。飞文络绎。风雨
随生。鱼龙互
段安节 第 21a 页
掷。涛奔浪走。中秋逢犯斗之槎。月上云开。半夜见陨天之
石。狂兕无偫。离鸿一只。横鲁阳挥去之戈。树吕布射来之
戟。援毫既罢。悦目忘疲。满堂生金石之宝。出世掩鬼神之
奇。日落帘捲。山掩枕欹。云情自远。鹤态难羁。但将健笔以
为适。岂待闲人之见知。邈矣清风。兹焉仰止。今观上士之
殊萟。可继伊人之逸轨。当时芸阁。犹于富贵浮云。此日桑
门。得不尘埃脱屣。

* 陈敬瑄

敬瑄。田令孜兄。少贱为饼师。得隶左神策军。令孜为护军
段安节 第 21b 页
中尉。敬瑄缘藉擢左金吾卫将军检校尚书右仆射西川
节度使。黄巢乱。僖宗西幸。敬瑄迎谒绵州。进检校左仆射
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加检校司徒兼侍中。封梁国公。再进
兼中书令。封颍川郡王。赐铁券。恕十死。巢平。进颍川王。检
校太师。俄令孜得罪。敬瑄被流端州。不奉命。会昭宗立。召
为左龙武统军。以宰相韦昭度代领节度。敬瑄募军自守。
时王建盗据阆利。令孜召之。敬瑄不纳。建自请讨敬瑄赎
罪。诏暴敬瑄罪。削官爵。授建节度使。以昭度为行营招讨
使讨之。成都破。建囚敬瑄。累表请诛。不报。阴令左右告其
段安节 第 22a 页
谋反。斩之。

** 元中观瑞石表

皇帝陛下稽古顺天。应图抚运。凝怀至道。属相大同。是用
省方。以明罪己。深仁旁达于下土。至德升闻于上元。符谶
永臻。祯祥间出。降太上匡扶之命。靖中和寇孽之灾。乃示
明文。爰形古篆。足表妖氛即殄。圣寿无疆。克知攸复之期。
便是清宁之日。

** 青羊宫醮词

伏以上圣诞膺宝命。丕纂鸿枢。自出震以来。至御乾之后。
段安节 第 22b 页
何尝不纳隍在虑。驭朽劳思。惠布寰区。恩覃动植。虽志期
清净。而运偶艰难。旋属盗据宫闱。毒流士庶。震惊宗庙。沸
荡山川。是用劳天步以禳灾。幸蜀都而罪己。伏赖元祖垂
祐。灵符降祥。垂六字之明文。表千年之圣祚。今则果溃元
恶。爰收九重。指凤阙以非遥。返銮旂而有日。臣虔奉纶旨。
精按科仪。投玉版以陈词。洁金坛而备醮。伏冀偫真效祉。
大道垂休。荡邪㤅于六天。扫妖氛于九有。保安社稷。永息
兵戈。即仰荷大道覆育之恩。

* 郑愚

段安节 第 23a 页

愚。番禺人。咸通初官监察御史商州刺史桂管观察使。召
为礼部侍郎。掌岭南西道节度使。终尚书左仆射。

** 潭州大沩山同庆寺大圆禅师碑铭(并序)


天下之言道术者多矣。各用所宗为是。而五常教化人事。
不外于性命精神之际。史氏以为道家之言。故老庄之类
是也。其书具存。然至于荡情累。外生死。出于有无之间。煚
然独得。言象不可以拟议。胜妙不可以意况。则浮屠氏之
段安节 第 23b 页
言禅者。庶几乎尽也。有口无所用其辩。巧历无所用其数。
愈得者愈失。愈是者愈非。我则我矣。不知我者谁氏。知则
知矣。不知知者何以。无其无不能尽。空其空不能了。是者
无所不是。得者无所不得。山林不必寂。城市不必喧。无春
夏秋冬四时之行。无得失是非去来之迹。非尽无也。冥于
顺也。遇所即而安。故不介于时。当其处无必。故不跼于物。
其大旨如此。其徒虽千百。得者无一二。近代言之者必有
宗。宗必有师。师必有传。然非聪明瑰宏杰达之器。不能得
其传。当其传。皆是时之鸿庞伟绝之度也。今长沙郡西北
有山名大沩。蟠林穹谷。不知其岚几千百重。为熊豹虎兕
之封。虺蜮蚺蟒之宅。虽夷人射猎。虞迹樵氓。不敢田从也。

段安节 第 24a 页

师始僧号灵祐。福州人。笠首屩足。背闽来游。庵于翳荟。非
食时不出。凄凄风雨。默坐而已。恬然昼夕。物不能害。非夫
外生死。忘忧患。冥顺天和者。孰能与于是哉。昔孔门殆庶
之士。以箪瓢乐陋巷。夫子犹称咏之不足。言人不堪其忧。
以其有生之厚也。且死生于人。得丧之大者也。既无得于
生。必无得于死。既无得于得。必无得于失。故于其间得失
是非。所不容措。委化而已。其为道术。天下之能事毕矣。皆
涉语是非之端。辩之益惑。无补于学者。今不论也。师既以
段安节 第 24b 页
兹为事。其徒稍稍从之。则与之结搆庐室。与之伐去阴黑。
以至于千有馀人。自为饮食纲纪。而于师言。无所是非。其
有问者。随语而答。不强所不能也。数十年言佛者。天下以
为称首。武宗毁寺逐僧。遂空其所。师遽裹首为民。惟恐出
蚩蚩之辈。有职者益贵重之矣。后湖南观察使故相国裴
公休酷好佛事。值宣宗释武宗之禁。固请迎而出之。乘之
以己舆。亲为其徒列。又议重削其须发。师始不欲。戏其徒
曰。尔以须发为佛耶。其徒愈强之。不得已又笑而从之。复
到其所居。为同庆寺而归之。诸徒复来。其事如初。师皆幻
视。无所为意。忽一二日。笑报其徒。示若有疾。以大中七年
段安节 第 25a 页
正月九日。终于同庆精庐。年八十三。僧腊五十五。即窆于
大沩之南阜。其徒言将终之日。水泉旱竭。禽鸟号鸣。草树
皆白。虽有其事。语且不经。又非师所得之意。故不书。师始
闻法于江西百丈怀海禅师。谥曰大智。其传付宗系。僧牒
甚明。此不复出。师亡后十一年。其徒有以师之道上闻。始
诏加谥号及坟塔。以厚其终。岂达者所为耶。噫。人生万类
之最灵者。而以精神为本。自童孺至老白首。始于饮食。渐
于功名利养。是非嫉妒。得失忧喜。昼夜[:#AS-8563:⿰⺯⿸厂⿱田坴]缚。又其念虑未
尝。时饷历息。煎熬形器。起如冤雠。行坐则思想。偃卧则魂
段安节 第 25b 页
梦。以耽沈之利欲。投老朽之筋骸。餐饭既耗。齿发已弊。又
拔白饵药。以从其事。外以夸人。内以欺已。曾不知息形休
影。捐虑安神。自求须臾之暇。以至溘然而尽。亲交不啻如
行路。利养悉委之他人。愧负积于神明。辱殆流于后嗣。淫
渝汗漫。不能自止。斯皆自心而发。不可不制以道术。道术
之妙。莫有及此。佛经之说。益以神性。然其归趣。悉臻无有。
僧事千百。不可梗概。各言宗教。自号矛盾。故褐衣瞢首。未
必皆是。若予者。少抱幽忧之疾。长多羁旅之役。形彫气乏。
尝不逮人。行年五十。已极迟暮。既无妻子之恋。思近田闾
段安节 第 26a 页
之乐。非敢强也。恨不能也。况洗心于是。踰三十载。适师之
徒有审虔者。以师之图形自大沩来。知子学佛。求为赞说。
观其图状。果前所谓鸿庞伟绝之度者也。则报之曰。师之
形实无可赞。心或可言。心又无体。自忘吾说。审虔不信。益
欲赞之云云。既与其赞。则又曰。吾从居大沩者尚多。感师
之开悟者不一。相与伐石。欲碑师之道于精庐之前。欲其
文辞近吾师之侧。谓予又不得不为也。予笑不应。后十来
予门。益坚其说。且思文字之空。与碑之妄。空妄既等。则又
何虞。咸通六年岁在乙酉。草创其事。会予有疾。明年二月。
段安节 第 26b 页
始迄其铭。又因其说。以自警触。故立其意。不专以褒大沩
之事云尔。铭曰。

湖之南。湘之西。山大沩。深无蹊。虎日啸。猿又啼。雨槭槭。风
凄凄。高入云。不可梯。虽欲去。谁与携。彼上人。忘其身。一晏
坐。千馀旬。去无疏。来无亲。夷积阻。构嶙峋。栋宇成。供养陈。
我不知。徒自勤。物之生。孰无情。识好恶。知宠惊。真物藏。百
虑陈。随婉转。任峥嵘。云糊天。月不明。金在矿。火收荧。我不
知。天地先。无首尾。功用全。六度备。万行圆。常自随。在畔边。
要即用。长目前。非艰难。不幽元。哀世徒。苦驰驱。觅作佛。何
段安节 第 27a 页
其愚。算海沙。登迷庐。眼喘喘。心区区。见得失。系荣枯。弃知
觉。求形模。近似远。易复难。但无事。心即安。少思虑。简悲欢。
净荡荡。圆团团。更无物。不劳看。听他语。被人谩。生必死。理
之常。荣必悴。非改张。造众罪。欺心王。作少福。须天堂。善恶
报。正身当。自结裹。无人将。心作恶。口说空。欺木石。吓盲聋。
牛阿房。鬼五通。专觑捕。见西东。禁定住。阳朦胧。与作为。事
不同。最上乘。有想基。无结净。本无为。人不见。自心知。动便
是。莫狐疑。其下说。没文词。识此意。见吾师。


段安节 第 27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