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司空图(一)
司空图(一) 第 20a 页
钦定全唐文卷八百七

司空图(一) 第 1a 页

* 司空图(一)


图字表圣。河中虞乡人。咸通十年进士。乾宁中累迁户部
侍郎。乞还山。昭宗在华阴。徵拜兵部侍郎。不赴。朱全忠篡
国。召为礼部尚书。不起。闻哀帝弑。不食卒。年七十二。

** 题山赋

茧吾发以偫嬉兮。乃恣狎于林壑。窘世路之榛榛兮。匪兹
焉而何托。仰基矩之惟旧兮。岂孱之彼度。矧崭纡而还农
司空图(一) 第 1b 页
兮。亦靡劳于浚凿。壮神工之骋奇兮。树一峰而中擢。齴鳌
鼻而嘘空兮。涌佛螺而旁络。阜交蹠于艮隅兮。俯川塍而
黼错。跻遗堞以仰眩兮。汹瀑巅而电薄。腴卉木以骈昌兮。
蔼葩屏而麝幄。滋彩綷以纷翔兮。玩韶鲜而戏濯。睹偫物
之遂性兮。澹吾躬而斯乐。笑殊道以徇强兮。喜夸鹏而跼
蠖。虽穴处而志扬兮。邈轩肆于宏廓。借家国之未忘兮。鄙
荣伸而陋约。镵贞明而自勖兮。行与息而靡怍。

** 春愁赋

芳滟滟兮翠[绵]
[绵]。泥晨霞兮泊
晚烟。郁情条以凝睇。袅愁绪以伤年。偫企胥悦。幽栖自怜。
胜事而何人忘返。赏心而
司空图(一) 第 2a 页
与我相捐。当其玉律惊春。香风拂曙。晴阳小苑之道。绀霭
青门之树。绣毂相追。金羁并骛携艳冶以争出。指狭邪而
共[:#AS-85FD:⿺走⿰耳乚]。贪壮岁之娱游。惜繁华之易度。岂知低摧上国。寂寞
良辰。林幽莺啭。院古苔新。暗想歌钟之会。出随车马之尘。
落日归卧。悬琴叹频。孤枕役故园之梦。一宵惊白首之人。
江枫暮兮江水渌。荡羁魂兮劳远目。倚兰棹兮雨霏霏。历
蘋洲兮衣馥馥。千古兮此时此地。悯输忠而见逐。边鸿下
兮边草生。拥玉帐兮滞龙城。折柳厌河梁之赠。落梅传戌
笛之声。万里兮此时此日。叹积雪之徒征。莫不惨澹伤神。
司空图(一) 第 2b 页
回环萦虑。念郢阙以回首。忆帝乡之归路。虽阳和之暗攻。
自眇默而谁诉。于是情驰天末。黛敛闺中。徘徊暖榭。徙靡
芳丛。燕泥滴滴而檐坏。蛛网迷迷而帐空。怜笙罢兴。挑锦
停功。怨韶光之虚掷。与长夜而还同。若斯者。固纷尔多状。
浩然莫穷。彼人情之贸迁。繁植物之荣悴。何深衷之委郁。
谢圜煦于天地。萦心夜焚。凝魄朝醉。同垢衣之莫浣。岂萱
枝之可慰。愿昭畅于春台。雪胸襟之滞义。

** 共命鸟赋(并序)


西方之鸟。有名共命者。连腹异首。而爱憎同一。伺其寐。得
司空图(一) 第 3a 页
毒卉。乃饵之。既而药作。果皆毙。吾痛其愚。因为之赋。且以
自警。赋曰。

彼翼而飞。罔憎其类。彼虫而螫。罔害于已。惟斯鸟者。宜禀
乎义。首尾虽殊。腹背匪异。均休共患。宁忿宁己。致彼无猜。
衔堇以饵。厥谋虽良。厥祸孰避。枭鸱竞笑。凤凰愕视。躬虽
俱毙。我则忘类。人固有之。是尤可畏。或竞或否。情状靡穷。
我同而异。钩挐其外。胶致其中。痈囊已溃。赤舌靡缝。缓如(
阙二字)迅如骇。附强迎意。掩丑自容。忘其不校。寝以顽凶。若
兹党类。彼实孔多。一胜一负。终婴祸罗。乘危逞怨。积世不
司空图(一) 第 3b 页
磨。孰救其殆。药以至和。怪虽厉鸟。勿伐庭柯。尔不此病。国
如之何。

** 情赋(并序)


愚尝赋春情数百言。状其思媚。自谓摭众骚之遗。恨遭乱
而失。今独忆其间三十五字。存于濯缨之东楹云。

暖融溶兮傍曲塘。扶兰心兮牵藕肠。雨丝丝兮羃暗芳。阻
佳期兮日难忘。情烟绵兮悄自伤。

** 上谯公书

再拜。愚伏以布衣犯将相之威者。近皆笑率指愚为狂。是
司空图(一) 第 4a 页
轻薄子不能以恢然之量待今贤杰也。相公得不念之耶。
某迹拘世累。而业久于山。援古勘今。思有所发者。盖窃惟
近朝据重位。而勇蹈功名之利。耻天下有遗才。直吾相国
也。又敢求吾相之心。所以未忍弃生民之望者。固非濡濡
于富贵。岂不以时持大柄。事或阻心。且后弛张。俾无遗恨
于不朽耶。愚以是窃抃。有以企天下之福矣。虽在于至愚。
犹有轻虑。诚以相公既当有得贤之盛。将尤有惜夫自持。
既尝独决机权。将尤以事不足问。则党附之贤或兴。而专
美之道可隘耳。请陈其说。夫用人固得矣。亦在知失之不
司空图(一) 第 4b 页
足盖为明。则伪者惩而实者劝。且无伤于爱士。处事也固
济矣。又知谋之不必自我出为知。则听日广而神不劳。且
无伤于好谋。是道也。盖贤哲用之而不竭。相公得之而不
疑。坦怀至公。自无愧古。然后文尚制科之选。武先西北之
虞。(前年已上书蜀相)抑简诞以捐空。峻规程而括实。则病应适时
之宜尽矣。此皆相公夙自践于沉实。而小子虽吃悸。不能
面发。愿激扬于片时耳。非为挟利之资也。抑自古钓奇而
售迹者。既多以分蹇。动无所合。且实必俟临机。方见其万
一。非敢率易。并渎尊威。干犯之诛。则不复自同轻薄子以
司空图(一) 第 5a 页
为疑惧。俟命再拜。

** 与台丞书

中丞阁下。某昔者常从其友于郡邑之鄙。其邻叟有善艺
卉木者。或从之鬻于都下。未尝不亟售而返。人谓之曰。里
市所货。皆资生之所阙。尚有提之汲汲而不克售者。今叟
晨往暮归。未尝少滞其所鬻。何哉。叟曰。鬻植之道。虽本于
天时。亦且诊于人情耳。盖视其人夸。其居侈。则所玩者。必
欲朝炫其葩。夕味其实矣。彼或以劲正自处。所植必慕贤
良。吾皆揣之。各衒其所欲。焉有曝滞之患哉。今阁下前为
司空图(一) 第 5b 页
小宗伯。实振惟公之举。庶不孤吾道矣。况宪府僚属。系本
朝之轻重。是尤宜于慎择也。会昌中。杜牧之为补阙。陪贺
客于孔氏之门。独敛板而前。言御史丞风威。在取人之得
失。乃荐邢偫焉。今有邢贲者。乃偫之犹子。雅志贞独。且以
名节自任。其所任其所为。亦足观其所志。愚以是辄有里
叟之说。盖待吾宪丞不薄矣。且自古推心。苟不望报于其
人。则未有不坚于著效者。愚所任不私而已。苟谓言者之
轻而舍诸。亦非敢以为耻。又有王驾者。勋休之后。于诗颇
工。于道颇固。但其所知。方在显清之地。不敢越境以输其
司空图(一) 第 6a 页
珍耳。所与论诗一首。亦辄缄献。其他当俟閤下操人柄救
时艰。而后敢以志英豪之事业者。达于执事。庶不驱之雠
敌也。再拜。

** 贻王进士书

辱示制述。甚非所宜。敢不以所说陈于左右哉。楚宋交怨。
而使在其间。宋人有得玉于其境者。遇楚使适至。誇示之。
楚人谋沮其玉。请先誉于宋国。既献。宋果怒曰。玉产于吾
土。而价张于吾仇。是欺我也。不果售。今吾守道固穷。且窃
文学之誉。是邪竞沽虚者之所仇嫉者。吾子之才固奇矣。
司空图(一) 第 6b 页
乃以所质寘于吾怀。是玉者未适于市。而噪者已盈于门
矣。必曰不投知于司空氏。必曰不受知于司空氏。则虽吾
子之奇。必足速得志于时矣。舍是无他术也。所贶益腆。不
敢发柙。幸详其意。勿冒时之所忌。

** 与李生论诗书

文之难而诗尤难。古今之喻多矣。愚以为辨于味而后可
以言诗也。江岭之南。凡足资于适口者。若醯非不酸也。止
于酸而已。若鹾非不咸也。止于咸而已。中华之人所以充
饥而遽辍者。知其咸酸之外。醇美者有所乏耳。彼江岭之
司空图(一) 第 7a 页
人。习之而不辨也宜哉。诗贯六义。则讽谕抑扬。渟蓄渊雅。
皆在其中矣。然直致所得。以格自奇。前辈诸集。亦不专工
于此。矧其下者耶。王右丞韦苏州。澄澹精致。格在其中。岂
妨于道学哉。贾阆仙诚有警句。然视其全篇。意思殊馁。大
抵附于蹇[:#AS-8DBB:⿰⺡⿱止⿰]。方可致才。亦为体之不备也。矧其下者哉。噫。
近而不浮。远而不尽。然后可以言韵外之致耳。愚窃尝自
负。既久而愈觉然。然得于早春。则有草嫩侵沙长。冰轻著
雨销。又人家寒食月。花影午时天。(上句云隔谷见鸡犬山
苗接楚田)又雨微吟足思。花落梦无憀。又夜短猿悲减。风和
司空图(一) 第 7b 页
鹊喜灵。得于山中。则有坡暖冬生笋。松凉夏健人。又川明
虹照雨。树密鸟冲人。得于江南。则有日带潮声晚。烟和楚
色秋。(一作戍鼓和潮暗船灯照岛幽本集同)又曲塘春尽雨。方响夜深船。得
于塞上。则有马色经寒惨。雕声带晚饥。得于丧乱。则有骅
骝思故第。鹦鹉失佳人。又鲸鲵人海涸。魑魅棘林幽。得于
道官。则有棋声花院闭。幡影石坛高。得于夏景。则有地凉
清鹤梦。林静肃僧仪。得于佛寺。则有松日明金像。苔龛响
木鱼。又解吟僧亦俗。爱舞鹤终卑。得于郊园。则有暖景鸡
声美。微风蝶影繁。又远陂春早渗。犹有水禽飞。(上句云绿
树连村暗黄花入麦稀)得
司空图(一) 第 8a 页
于乐府。则有晚妆留拜月。春睡更生香。得于寂寥。则有孤
萤出荒池。落叶穿破屋。得于惬适。则有客来当意惬。花发
遇歌成。虽庶几不滨于浅涸。亦未废作者之讥诃也。七言
云。逃难人多分隙地。放生鹿大出寒林。又得剑乍如添健
仆。亡书久似忆良朋。又孤屿池痕春涨满。小栏花韵午晴
初。又五更惆怅回孤枕。犹自残灯照落花。(上句云故国春
归未有涯小楼栏槛别人家)又殷勤元旦日。欹午又明年。(上句云甲子
今重数生涯只自怜)皆不拘于一概也。盖绝句之作。本于诣极。此
外千变万状。不知所以神而自神也。岂容易哉。足下之诗。
司空图(一) 第 8b 页
时辈固有难色。傥复以全美为上。即知味外之旨矣。勉旃。
司空表圣再拜。

** 与王驾评诗书

足下末伎之工。虽蒙誉于贤哲。未足自信。必俟推于其类。
而后神跃而色扬。今之贽艺者反是。若即医而靳其病也。
惟恐彼之善察。药之我攻耳。以是率人以谩。莫能自振。痛
哉。且工之尤者。莫若工于文章。其能不死于诗者。比他伎
尤寡。岂可容易较量哉。国初主上好文雅。风流特盛。沈宋
始兴之后。杰出于江宁。宏肆于李杜极矣。左丞苏州。[:#AS-85FD:⿺走⿰耳乚]味
澄夐。若清风之出岫。大历十数公。抑又其次焉。力勍而气
司空图(一) 第 9a 页
孱。乃都市豪估耳。刘公梦得杨公巨源。亦各有胜会。阆仙
东野刘得仁辈。时得佳致。亦足涤烦。厥后所闻。逾褊浅矣。
然河汾蟠郁之气。宜继有人。今王生者。寓居其间。浸渍益
久。五言所得。长于思与境偕。乃诗家之所尚者。则前所谓
必推于其类。岂止神跃色扬哉。经乱索居。得其所录。尚累
百篇。其勤亦至矣。吾适又自编一鸣集。且云撑霆裂月劼。
作者之肝脾。亦当吾言之无怍也。(一本有道之不疑四字)

** 与惠生书

足下。某赘于天地之间。三十三年矣。及览古之贤豪事迹。
司空图(一) 第 9b 页
惭企不暇。则又环顾尘蔑。自知不足为天下之赘也。噫。岂
非才不足而自强耶。虽然。丈夫志业。引之犹恐自跼。诚不
敢以此为惮。故文之外。往探治乱之本。俟知我者。纵其狂
愚。以成万一之效。壮心未决。俯仰人郡。今遇先生。俾仆得
以尽论。愿修讨源。然后次第及于济时之机也。唐虞之风。
三代非不敝也。赖圣人先其极。而变之不滞耳。秦汉而下。
时风益浇。视之而不知其弊。矫之而不知其变。文质莫辨。
法制失中。侮儒必止。沈儒必削。则士大夫虽有自负雅道
者。既不足以振之。而又激时之怨耳。汉魏之际。其弊盖极。

司空图(一) 第 10a 页

惩马融胡广之流。故李膺质而峻。诫何晏桓范之俗。则王
衍简而清。矫之而不和。滞之而不顾。始以类聚相扇。终以
浮党见嫉。而至家国皆瘁而不寤也。悲夫。故愚以为今欲
应时之病。即莫若尚通。不必叛道而攻利也。隘则驱之以
仇已。树政之基。莫若尚法。不必任察而嗜刑也。弛则怠之
以陷人。舍此二者。伊周不能为当今之治。苟在位者有问
于愚。必先存质以究实。镇浮而劝用。使天下知有所竟。而
不自窘以罪时焉。噫。有必不能辨之于言者。有之矣。未有
司空图(一) 第 10b 页
无其心无其言。可以垂名于不朽者。且一家之治。我是而
未必皆行也。一国之政。我公而未必皆行也。就其间量可
为而为之。当有以及于物。不可为而不为。亦足以见其心。
必曰俟时而后济其仁。盖无心之论。夫百人并迫于水火。
可皆救之。斯为幸矣。不可皆救。则将竭力救其一二耶。亦
将高拱以视之耶。幸先生以质于时贤。审其有心。然后可
为编次第之说。再拜。

** 复陈君后书

吾既以疑经为后述矣。今年夏。陈君果复致累百言。且援
谷梁之说。欲以质吾。吾熟视其书。率意而答之。足下复所
司空图(一) 第 11a 页
云云。非不知也。且夫谓之求。则固当偕受其讥矣。虽然。舅
姑之疾且馁。苟力不能制其悍妇。则必羸其声。哀求于一
饭。岂忍诮之乎。吾本朝之臣耳。岂敢诲其苞茅不贡之渐
耶。于载之下。必有知言者。不多谭。

** 与极浦书

戴容州云。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
置于眉睫之前也。象外之象。景外之景。岂容易可谈哉。然
题纪之作。目击可图。体势自别。不可废也。愚近作虞乡县
楼及柏梯二篇。诚非平生所得者。然官路好禽声。轩车驻
司空图(一) 第 11b 页
晚程。即虞乡入境可见也。又南楼山最秀。北路邑偏清。假
令作者复生。亦当以著题见许。其柏梯之作。大抵亦然。浦
公试为我一过县城。少留寺阁。足知其不怍也。岂徒雪月
之间哉。伫归山后。看花满眼泪。回首汉公卿。人意共春风。(
上二句杨庶子)哀多如更闻。下至于塞广雪无穷之句。可得而
评也。郑杂事不罪章指。亦望呈达。知非子狂笔。

** 答孙邰书

孙君足下。所贶累幅。皆厚责于我。是足下勤于吾道。必欲
起而振之也。何以克当。虽然。始于退者。皆曰吾之必诚也。

司空图(一) 第 12a 页

今愚独以为不诚自讼。亦诚在其中矣。幸足下详其旨。古
之山林者。必能简于情累。而后可久。今吾少也。忿然不能
自胜于胸中。及不诚而退者。然亦穷而不摇。寻而不进者。
盖审已熟虽进亦不足于救时耳。彼一饭之施。或请济于
其邻。虽童子不可以空器绐之也。矧当艰否之运。吾君吾
相。方以爵秩来天下之贤达。将与之共拯。其可沽虚而自
集耶。且自古贤达用舍之际。当俟至公物情。而后天意可
见。虽宰执大臣之推心。亦不能察天下拒我之意也。况足
司空图(一) 第 12b 页
下一布衣。其可独私于我哉。书曰。龟从蓍从。则人亦不违
天矣。足下所示。勤勤于此。而取舍之间。果致失坠是非有
物亦欲沮之耶。始吾自视固缺薄。今又益疑其不可妄进。
且持危之术。制变之机。非鲰懦之所克辨也。愚虽不佞。亦
为士夫独任其耻者久矣。其可老而冒之耶。韩吏部激李
桂州之不行。责阳道州无勇。虽致二贤适自困。亦何救于
大患哉。其所为者。或奋而不顾。匹夫匹妇。亦可为之。孟子
所谓非不能也。足下粹于通义耳。其间亦未尽于仆者。勿
多谭。再拜。

** 题柳柳州集后序

司空图(一) 第 13a 页

金之精粗。考其声。皆可辨也。岂清于磬而浑于钟哉。然则
作者为文为诗。才格亦可见。岂当善于彼而不善于此耶。
愚观文人之为诗。诗人之为文。始皆系其所尚。既专则搜
研愈至。故能衒其工于不朽。亦犹力巨而斗者。所持之器
各异。而皆能济胜。以为勍敌也。愚尝览韩吏部歌诗累百
首。其驱驾气势。若掀雷抉电。奔腾于天地之间。物状奇变。
不得不鼓舞而徇其呼吸也。其次皇甫祠部文集。所作亦
为遒逸。非无意于深密。盖或未遑耳。今于华下方得柳诗。
司空图(一) 第 13b 页
味其深搜之致。亦深远矣。俾其穷而克寿。抗精极思。则固
非琐琐者轻可拟议其优劣。又尝睹杜子美祭太尉房公
文李太白佛寺碑赞。宏拔清厉。乃其歌诗也。张曲江五言
沈郁。亦其文笔也。岂相伤哉。噫。彼之学者褊浅。片词只句。
不能自辨。已侧目相诋訾矣。痛哉。因题柳集之末。庶俾后
之诠评者。罔惑偏说。以盖其全工。

** 中条王官谷序

知非子雅嗜奇。以为文墨之伎。不足曝其名也。盖欲揣机
穷变。角功利于古豪。及遭乱窜伏。又故无有忧天下而访
于我者。曷以自见平生之志哉。因捃拾诗笔。残缺无几。乃
司空图(一) 第 14a 页
以中条别业一鸣以目其前集。庶警子孙耳。其述先大夫
所著家牒照乘传。及补亡舅(名权四岁能讽诵其舅水轮
陈君赋十六著刘氏洞史二十卷)赞祖彭城公中兴事。并愚自撰密史。皆
别编次云。有唐光启三年。泗水司空氏中条王官谷濯缨
亭记。

** 送草书僧归楚越

伧荒之俗。尤恶伎于文墨者。华民流寓而至。则遽发其[:#AS-8867:⿳士冖柘]。
焚弃札牍之累以快。既自容矣。又仇沮继至者。若不胜其
怨。噫。是华舌夷心。而又甚之者矣。洎天下将乱。则虽吾里。
司空图(一) 第 14b 页
其风亦变。果伧荒之流民亦多矣。倘或未化。亦其益孤。不
能自振。苟闻志于吾伎。则必跃而游之。矧踵门而勤请者
耶。[:#AS-9855:●]光僧生于东越。虽幼落于佛。而学无不至。故逸迹遒
劲之外。亦恣为歌诗。以导江湖沉郁之气。是佛首而儒其
业者也。虽孟荀复生。岂拒之哉。今系名内殿。且为归荣。足
以光于远矣。永嘉西岑。康乐胜游之最。是行也。为我以论
诗一篇。题于绝壁。

** 书屏记

人之格状或峻。其心必劲。心之劲。则视其笔迹亦足见其
人矣。历代入书品者八十一人。贤杰多在其间。不可诬也。

司空图(一) 第 15a 页

国初欧虞之后。继有名公。元和长庆间。先大夫初以诗师
友兵部卢公载从事于商于。因题纪唱和。乃以书受知于
裴公休。辟倅钟陵。及徵拜侍御史。退居中条。时李忻州戎
亦以草隶著称。为计吏在满。因辍所宝徐公浩真迹一屏
以为贶。凡四十二幅。八体皆备。所题多文选五言诗。其朔
风动秋草。边马有归心。十数字或草或隶。尤为精绝。或缀
小简于其下。记云。怒猊抉石。渴骥奔泉。可以视碧落矣。先
公清旦披玩。殆废寝食。常属诫云。正长诗英。吏部笔力。逸
司空图(一) 第 15b 页
气相资。奇功无迹。儒家之宝。莫踰此屏也。但二者皆美。神
物所窥。必当夺璧于中流。飞铓于烈火也。殆非子孙之所
可存耳。庚子岁遇乱。自虞邑居负之置于王城别业。丙辰
春正月。陕军复入。则前后所藏及佛道图记。共七千四百
卷。与是屏皆为灰烬。痛哉。今旅寓华下。于进士姚顗所居。
获览书品及徐公评论。因感愤追述。贻信后学。且冀精于
赏览者。必将继有诠次。光化二年八月三日。泗水司空图
衔涕撰录。谨记。

** 休休亭记

休。休也美也。既休而且美在焉。司空氏王官谷休休亭。本
司空图(一) 第 16a 页
濯缨也。濯缨为陕军所焚。愚窜避踰纪。天复癸亥岁。蒲稔
人安。既归葺于坏垣之中。构不盈丈。然遽更其名者。非以
为奇。盖量其材。一宜休也。揣其分。二宜休也。且耄而瞆。三
宜休也。而又少而惰。长而率。老而迂。是三者。皆非救时之
用。又宜休也。尚虑多难。不能自信。既而昼寝。遇二僧。其名
皆上方刻石者也。其一曰闉顽。谓吾曰。吾尝为汝之师也。
汝昔矫于道。锐而不固。为利欲之所拘。幸悟而悔。将复从
我于是溪耳。且汝虽退。亦尝为匪人之所嫉。宜以耐辱自
警。庶保其终始。与靖节醉吟第其品级于千载之下。复何
司空图(一) 第 16b 页
求哉。因为耐辱居士歌。题于亭之东北楹。自开成丁巳岁
七月。距今以是岁是月作是歌。亦乐天作传之年。六十七
矣。休休乎。且又殁而可以自任者。不增愧负于国家矣。复
何求哉。天复癸亥秋七月二十七日。耐辱居士司空图记。

** 山居记

中条就蒲津东顾。距虞乡才百里。亦犹人之秀发。必见于
眉宇之间。故五峰頍然为其冠珥。是溪蔚然涵其浓英之
气。左右函洛。乃涤烦清赏之境。会昌中。诏毁佛宫。因为我
有谷之名。本以王官废垒在其侧。今司空氏易之为祯陵
司空图(一) 第 17a 页
溪。亦曰祯贻云。愚以家世储善之祐。集于厥躬。乃像刻大
悲。跂新构于西北隅。其亭曰證因。證因之右。其亭曰拟纶。
志其所著也。拟纶之左。其亭曰修史。勖其所职也。西南之
亭曰濯缨。濯缨之窗旦鸣。皆有所警。堂曰三诏之堂。室曰
九籥之室。皓其壁以模玉川于其间。备列国朝至行清节
文学英特之士。庶存耸激耳。其上方之亭曰览昭。悬瀑之
亭曰莹心。皆归于释氏。以栖其徒。愚虽不佞。犹幸处于乡
里。不侵不侮。处于山林。物无天伐。亦足少庇子孙。且讵知
他日复睹睟容访陈迹者。非今兹誓愿之證哉。久于斯石。
司空图(一) 第 17b 页
庶几不昧。有唐光启三年丁未岁记。

** 纪恩门王公凝遗事

上四年春。以大河南王公治状宜陟。诏假礼部尚书按察
宣歙池三郡。既即治。未涉时。吏化民悦。昼亡可为。冬十月。
贼始自同安分济入屠至德。(在池州)公遣将孟琢。疾以兵助
守池州。州亦有备。贼少却。会其党继至。言扣璧。实欲转袭
南陵。公揣之如其计。命樊俦进扼青阳路。俦固自彭门分。
公察其健决而易敌。诫之邀险。无得轻进。俦固去。会谍者
言寇少将遁。气欲生沮之。麾兵不顾。既而越险。贼遽至。军
司空图(一) 第 18a 页
遂委而逸。间二日驰归。以败告。公数其违命。立斩以徇。诸
将在南陵闻之者皆股慄。以死缀贼。故青弋江得恣为备。
青弋在江东。南陵也。人心不摇矣。公前命宁国兵遮截之。
生得其踏白数十骑。乃并山引退。四月。凶渠复大入。而都
纪王涓亦自采石赴援。公宴劳加礼。且谕之曰。盗匿情诈。
吾尽得之矣。今席胜而骄。谓吾城不劳而可缀。则攘臂而
来。前无丝发之碍矣。若知吾坚壁待之。其势自衄。将军第
按甲稔威。以伺其隙。慎勿与之骤战也。涓意锐。自州城日
趋四舍。至南陵。未会食而战。遽死之。明日。中贵人自领败
司空图(一) 第 18b 页
卒。尚四五千。伤痛之声。与尘埃相杂而至。江南雅自怯。独
幸北军以为固。及闻涓败。相顾失色。赖公前策涓不足恃。
拒守益严。又城中水乏。而泉自跃出。人心益牢。竟免攻围
之患。既踰月。中贵人阻挠无去意。卒横不能禁。公以书让
之曰。吏之捕蝗者。既不克胜。而且俯食于民。是率暴以济
灾也。今将军纂天下精兵。挫于狂寇。而又恣之。俾民不得
治其生业。何以称主上所以待将军之意哉。中贵人词诎
趋发。其亲吏入里舍。驱夺民马。公乘门望之。麾左右立提
置杖杀。军愕贻不敢留。自后日夕抚循。常若寇复至者。其
司空图(一) 第 19a 页
储畜缮完之利。到今赖焉。噫。公始以杰德峻望。为时耸服。
而夐特恢济之心。人莫能见。虽不能致其道。以和平天下。
然捍境蔽邻。不涸得赋。亦足济庸而塞根耳。愚尝袭迹门
下。受知特异。敢次见闻。以开史氏之听。

** 太原王公同州修堰记

洛自西北[:#AS-85FD:⿺走⿰耳乚]大河。盖同源于积石。伏而乃发。离而复合耳。
故其流皆浑而悍。暴而难制。然左辅土田。赖之为膏壤。堰
虽劳。不可废也。而又振泥加厚。水势益抑。去故治之。治之
勤日倍也。大中末。州南堰坏。久不能复。比岁旱蝗。关畿尤
司空图(一) 第 19b 页
困。咸通五年。太原王公自中书舍人出牧是邦。思所以利
人者。无易于此。乃省公用。节私费。僦徒赋役。躬亲率属。得
健吏于班。授以成规。亦既集事。而中作雨甚。川壑会流。雷
风蹴南而鼓之。益肆狂啮。虽有力者。坚百仞之阜。亘为其
防。亦不能禦。势明矣。必俟至诚克敷。旁资感效耳。公晨往
河壖。跪陈牢醴。既而阴云溃散。功倍人悦。翌日堰乃成。水
折而东。皆若导而徙。令邑里交贺。合乐以迓之。流闻京师。
中外以为国庆。时国家兵役屡兴。漕挽已绝。故自淮汴至
于河潼之交。百敖皆刳。人无所仰视之者。虽已鼎食。亦若
司空图(一) 第 20a 页
衔馁而返。农饥卒怠。何以振其威力哉。关中不涸之辙。必
本是堰。公果成之。以明大计。虽旋亦决败。而功绪足遗后
人矣。七年秋。愚自满获展贽见之礼。出次近坰。备得其事。
因著于篇。以彰勤济之志云。

** 泽州灵泉院记

严饬祠宇。非欲侈于自奉也。盖不崇不侈。无以耸动偫品。
俾坚向善之心耳。况帝梦可徵。华缘已熟。山川神祗。罔不
荐款。故自京邑以及遐裔。胜槩相望。皆奠厥居。中条发于
蒲。趋于艮。杰出而为太行。则天坛不得不冠。盖华嵩。争勍
司空图(一) 第 20b 页
日观也。其北川壑会流。盘郁粹。自高平西顾。以至灵泉极
矣。泉之为灵。非惟利物。亦当滋润所及。不育毒螫也。其院
东向显豁。亘为大川。端门洞辟。正与旭日相迓。岂梵书所
谓震旦者。此其證哉。且有为无为。于我不碍。弛之则若涸
其中。用之则必滂其外。皆克固其源。乃能动而必济也。今
禅宿洪密长老。俗姓刘氏。本儒家子。早诣石霜。契其大旨。
烦而不挠。简而必周。初自清凉历览至是山。乃创林栖之
所。遇太尉李公驻军高平。首资葺构。远近道俗。莫不归向。
今蒲芮陇西左揆。常因题纪。亦备赞扬。则密公之道益光
司空图(一) 第 21a 页
矣。凡制经楼斋堂共一百馀间。又塑罗汉洁刻之相。以渐
化服。而后日集方丈。敷演上乘。自江汉北渡。以至魏晋之
交。其俗坚悍难诱。今则悉为佛人矣。且善教童孺者。虽指
摘其书。而必以言反覆晓谕。当自释然。若典教积于前。笞
挞骇于侧。彼将窜匿之不暇。讵肯说而从命哉。律刑书也。
经诰誓也。禅乃诱劝之宗。先驯其性而后入人者耳。故其
道至隐。其功至博。不可废也。常念畜役之外以逮佣隶。虽
豢养至丰。莫不苦于受制。殊不知羁鞅之劳。或能避免。而
方寸之内。不形不声。牙孽牢萌。托其力者。愈不能争。以此
司空图(一) 第 21b 页
沦陷死生之域。绵劫不能自脱。其苦何如哉。噫。苟非三世
之尊。夷山斡海。六祖亲授。捩其钳[:#AS-8BB9:⿰金犬]。长老继作。磨昏抉瞆。
则彼爨膏镬而勇于自浴者。虽糜烂其身。犹未悔也。今乃
聚其徒。侈其居。永为一檀施之会。且俾其福慧皆殖。然则
密公之积。焉可抑没哉。耐辱居士病且死。不忍其门人慧
依慧海之勤请也。直纪所行。惟以漏略为愧云。天祐二年
岁次乙丑七月望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