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刘邺
刘邺 第 28a 页
钦定全唐文卷八百二

刘邺 第 1a 页

* 刘邺

邺字汉藩。刑部侍郎三复子。咸通初擢左拾遗。召充翰林
学士。赐进士第。累迁户部侍郎学士承旨。懿宗立。以本官
领诸道盐铁转运使同平章事判度支。转中书侍郎兼吏
部尚书。僖宗立。再迁左仆射。出为淮南节度使。徙凤翔。以
疾辞。还拜左仆射。黄巢犯阙。被害。

** 乞赠恤李德裕疏

故崖州司户参军李德裕。其父吉甫。元和中以直道明诚。
刘邺 第 1b 页
高居相位。中外咸理。吁谟有功。德裕以伟望宏才。继登台
衮。险夷不易。劲正无偫。禀周勃重厚之姿。慕杨秉忠贞之
节。顷以微累。窜于遐荒。既迫衰残。竟归冥寞。其子煜。坐贬
象州邱山县尉。去年遇陛下有惟新之命。覃作解之恩。移
授郴州郴县尉。今巳殁于贬所。傥德裕犹有亲援。可期振
扬。微臣固不敢上论。以招浮议。今骨肉将尽。生涯已空。皆
伤[:#AS-8A6D:⿱⿰户戈木]戟之门。遽作荆榛之地。骨肉未归于茔兆。一男又殁
于湘江。特乞圣明。俯垂哀悯。俾还遗骨。兼赐赠官。上宏录
旧之仁。下激徇公之节。

刘邺 第 2a 页

* 苗绅

绅。咸通初官司勋员外郎。

** 韦丹象赞

炯炯韦公。仪形山立。岳峙争峻。陂澄莫挹。霜鹤下云。䌽鸾
孤集。始帅钟陵。家饶户给。枭鲸之后。干戈遽戢。蠢尔蛮陬。
辄窥铜柱。交趾失守。天威震怒。岭隅之东。俾之节度。士饱
而歌。民安如故。上嘉元勋。爰用作相。诏旨绸缪。三四陈让。
莫允其祈。犹劳将将。凤池之畔。麟台之上。伫见徵还。无劳
刘邺 第 2b 页
审象。

** 韦宙象赞

天秉仁杰。萃为国桢。岳则降神。公膺炳灵。往在元和。镇钤
洪井。作民父母。为国藩屏。兴利除害。民若巳并。惟昔高门。
实钟馀庆。追逾四纪。犹传歌咏。长养成就。如初踵顶。奕奕
武阳。遗象肃庄。其度金玉。其安凤凰。永永耿光。慰此一方。

** 正言上人碑铭

[:#AS-8867:⿳士冖柘]籥元化兮风云
是资。倏复像教兮爰生我师。元化调兮风云霁。像教设兮
师云逝。诱迷化。出心有时。既生灭之无碍。其又何悲。刊金
刻石门弟子。舍筏忘筌其在此。

刘邺 第 3a 页

* 独孤霖

霖。咸通中官司勋员外郎。出为宣州刺史。

** 抚王纮开府仪同三司守司空制

门下。尚德尊贤。与亲亲而并建。崇阶显位。表授受以为庸。
斯所以宪章尧心。损益周家。自家刑国。徇公绝私。率是而
行。可谢前古。抚王纮。生知孝弟。夙禀惠和。发曹植之春华。
词刊枝叶。体河间之秋实。学洞根元。况律度自持。韦弦相
顾。不斯须以忘善。不造次以违仁。固可以命于典谟。先其
刘邺 第 3b 页
简策。驭贵式登于极品。承荣允饯于上公。敬而戒之。无忝
我高祖太宗之丕训。可开府仪同三司司空。依前百官例
给俸料。兼令所司择日。备礼册命。主者施行。

** 七月十一日玉晨观别修功德叹道文

若乃喻指未通。昧三光于黄道。斋心不动。披众妙于元关。
岁计方悟其有馀。物理孰知其天庇。今属金行御气。张宿
司辰。告朔是先。迎秋方始。女道士某等奉为皇帝铺陈法
要。启迪真筌。伏以雨润大田。云垂多稼。书称舞羽。诗咏戢
戈。凡当比屋之封。尽沐薰弦之乐。

** 九月一日玉晨观别修功德叹道文

刘邺 第 4a 页

原夫襄城迷往。明牧童之可求。函谷知来。显至人之所得。
固以窅冥执有。恍惚非无。独见且乖。多歧复爽。道之远也。
庸可量哉。今属鸿雁宾秋。饩羊司朔。女道士某等奉为皇
帝存诚香火。冥恳云天。希用专精。默谐祷望。伏愿灾消中
夏。稔稼穑以盈箱。兵息南溟。铸戈鋋而益柱。然后五行皆
序。四维毕张。歌我舜风。复此周道。

** 书宣州叠嶂楼

郡地四出皆卑。即阜以垣。故于楼为易。而赋名必著。其当
刘邺 第 4b 页
正据扉。亦雄昈竞侈。由是缭步逾千。方目相瞪。则壮邦丽
廨之勋。慊在第一。繁丝机罗。错卉障锦。春以融。独峰揉云。
双波屹风。夏以澄。晓黛频入。夕蟾娟来。秋以扬。云并半空。
冰偏一岸。冬以明。此概举尔。覼缕不尽也。然而月话方狎。
竹醉始酣。则防城健卒筹三而还警绪至。越筵走榻。汇呼
族噪。虽黄度展和。不能不怃而斁。向之历举四美。悉估而
倍之。不足赎矣。予春至逮秋。偶步池北。得小亭之直上。居
然最胜。因命植栋斗梁。出城屋之脊。周方数间。小亭如初。
而中与诸楼相差者。自为一地。其上则朗出高际。平与空
等。向所谓越噪者。不复游虑。则其四美不俟说而闻。不假
刘邺 第 5a 页
到而见。非闻非见。其然也。始闻始见。其向之未必然也。且
闻且见。而今之所以然也。向既举槩。今不可默。夫北望条
风清暑之流。皆偏[:#AS-8A4C:⿰⺘亶]攸戡。莫全厥美。或能伸左臂。或睇右
目。或独全正面。揔而有诸。则我无许。斯又不闻不见。而以
其然为然矣。郡以溪山著名。而蹊小负。则叠嶂之命为宜。
至于阑干榻道。沙子门户等。咸有曲旨。成于新致。举之则
缕。将烦于槩。故抑之。而中地亦晦而不彰。咸通十二年十
二月辛亥。宣州刺史独孤霖书。

** 玉晨观祈雨叹道文

刘邺 第 5b 页

盖闻天下者君。宏道在圣。天既不违于有作。道当冥助于
无为。今属夏景将临。春阳已亢。女道士某等奉为皇帝虔
修法事。恭启至诚。庶将悯雨之心。冀解忧人之念。伏愿油
云散布。膏泽远流。来观离毕之祥。已睹斯仓之兆。覃此馀
庆。洽于可封。

** 玉晨观祈雨叹道文

茂多稼者惟雨。司甘泽者在天。永惟法道之言。宜叶忧人
之旨。今属旱苗方瘁。膏润不沾。女道士某等奉为皇帝依
教发诚。循仪启愿。冀由衷恳。仰达上元。遂使触石未周。遽
刘邺 第 6a 页
闻泛洒。随风而远。俄睹霶[:#AS-814A:⿱雨⿰氵它]。大田既咏于丰年。庶品咸康
于乐业。

** 白帝祠祈雨文

维年月日。谨以清酌之奠。敢昭荐于公孙帝之灵。帝以雄
杰之度。遇云雷之屯。思翼中夏。遂荒南土。览江山之积岨。[:#AS-FBEF:●
]
[:#AS-FEEF:●]
[:#AS-FBED:●]([:#AS-FEFA:●]
[:#AS-FBEC:●]口[:#AS-FBEC:●]心)[:#AS-FBF0:●]威武以镇卫。高筑雉堞。遂城于
兹。凭秋方肃杀之名。阨硖口崩腾之险。邦人敬仰。永饰閟
宫。水旱之灾。每岁祈祷而斯应。福及黎庶。今大火已流。商
风始至。时方旱暵。稼穑如燔。敢以精诚。用祈明哲。庶滂沱
刘邺 第 6b 页
大霔。匪夕而朝。酬报之盛。冀填瑶席。

* 沈光

光。吴兴人。第进士。韦岫在闽。辟为从事。

** 李白酒楼记

有唐咸通辛巳岁正月壬午。吴兴沈光过任城。题李白酒
楼。夫触强者腼缅而不发。乘险者帖薾而不进。溃毒者隐
忍而不能就其针砭。搏猛者持疑而不能尽其胆勇。而复
视其强者弱之。险者夷之。毒者甘之。猛者柔之。信乎酒之
作于人也如是。翰林李公太白。聪明才韵。至今为天下唱
刘邺 第 7a 页
首。业术匡救。天必赋之矣。致其君如古帝王。进其臣如古
药石。挥直刃以血其邪者。推义毂以辇其正者。岂凭酒而
作也。凭酒而作者。强非真勇。太白既以峭讦矫时之状。不
得大用。流斥齐鲁。眼明耳聪。恐贻颠踣。故狎弄杯觞。沈溺
曲糵。耳一[:#AS-886A:●]雅。目混黑白。或酒醒神健。视听锐发。振笔著
纸。乃以聪明移于月露风云。使之娟洁飞动。移于草木禽
鱼。使之妍茂骞掷。移于边情闺思。使之壮气激人。离情溢
目。移于幽岩邃谷。使之辽历物外。爽人精魄。移于车马弓
矢。悲愤酣歌。使之驰骋决发。如睨幽并。而失意放怀。尽见
刘邺 第 7b 页
穷通焉。呜呼。太白触文之强。乘文之险。溃文之毒。搏文之
猛而作。狎弄杯觞。沈溺曲糵。是真筑其聪。翳其明。醒则移
于赋咏。宜乎醉而生。醉而死。余徐思之。使太白疏其聪。决
其明。移于行事。强犯时忌。其不得醉而死生也。当时骨鲠
忠赤。递有其人。收其逸才。萃于太白。至于齐鲁。结搆凌云
者有限。独斯楼也。广不逾数席。瓦缺椽蠹。虽樵儿牧竖。过
亦指之曰。李白常醉于此矣。

* 崔雄

雄。咸通中官刺史。

刘邺 第 8a 页

** 新修龙兴观记

兹观隳。绵历岁时。垣墉扉户。倾危溃败。十无一二。荒榛蔓
草。扶疏蔽绝。唯天尊殿略存。雄仰躅真宗。佩受元箓有年
矣。昨到郡莅事三日。谒先师庙。朝紫微宫。回车抵观。荒凉
拥秽。不可以前。乃命铲荆棘。辟坏门。芟夷蕴崇。披薙蒙塞。
景移方就一径。及升殿。启伏礼真圣。周环步榻。仅不容足。
虽仙像俨罗。其为鸟鼠攻毁。残秽不堪具纪。于戏。有以见
澹泊无为之教也。我国家老氏之枝叶。况又元宗皇帝金
刘邺 第 8b 页
真居于殿内。凡曰臣下。得不展敬。乃亟工度木。构新替坏。
率皆完葺。筑坛植柏。森列左右。不十旬而功就。于是虹梁
鸳瓦。粉绘丹雘。焕乎炳奕。周匝垣宇。真丹台碧洞神仙之
宅。恍若上清之灵圃也。凡一畚土。一酌水。率皆微俸薄禄。
佣功物价。靡敢亏于时直。然后命道侣。分掌启闭。修洒扫。
撞钟击磬。以时醮奠。而城隅跬步。瞰郭倚山。下临巨川。东
注溟渤。青山白日。目极烟树。实一郡之胜概矣。将来好事
君子。得不继其阙欤。

* 李密思

密思。咸通时官巴陵县令。

刘邺 第 9a 页

** 湘君庙记

洞庭山。盖神仙洞府之一也。以其洞府之庭。故以是称。湖
名因山。自上古而然矣。昔人有立湘君祠于此山。因复谓
之君山。其庙宇为秦皇燬废。后亦久无构葺者。是山去郡
郭二十里而近。人未尝敢居其中。按图经。此山不受秽恶。
无猛兽。愚以为海有圆峤蓬岛之类。人可望而不可至。兹
山垤土[:#AS-FBED:●]凹波心。云水四周。人可至而不可居。宁非圆峤
蓬岛之亚欤。固为神灵之所凭依宜矣。旧俗邦人祷禜水
刘邺 第 9b 页
旱。尝于此山。且患庙貌靡存。无展敬之所者久矣。密思以
咸通二年。谬宰巴陵。其年六月。因时雨不降。遂洁斋躬祷
于山。将涉。逆波触舟。众以为不可渡。乃皆请止。予谓骄阳
害稼。虑困吾民。岂可偷安哉。因命速棹去岸。俄而长飙东
来。委波顺送。帆席半挂。巳及山址。于是祷拜既毕。[:#AS-99D1:⿰舟羲]棹将
归。则赫日掩光。元云四集。向者东风爰息。西风又兴。舟子
皆拥棹閒笑。倏至邑步。及县署。则甘泽溥降。一夕而涨陂
溢塍。里巷欢呼。相以为贺。众尤异者。自卯及申。一往一复。
转风徇意。如用迎送。则知非至神无以动阴阳。非至诚无
以感灵应。昭昭显验。诚可嘉之。密思由是默度于心。将建
祠宇。

刘邺 第 10a 页

会有阻而逾年未克。及我使君濮阳公之来也。抚此疲氓。
一振仁风。俾俗安物泰。于是得以为请。因蒙敦勉之。遂成
兹宇。其堂室图塑。皆洁而无华。约而且备。不悖于俗。不役
于民。袭千古之遗迹。葺一时之坠典。人皆悦矣。神必据之。
所期福我黎元。寿我疆土。疫疠灾荒。绝于境内。雪霜风雨。
咸顺其时。永久无疆。愿显莫忘。此非独纪建庙之微绩。且
欲旌神灵之有徵。带砺山河。唯兹乎不泯。有唐咸通四年
癸未五月十八日已卯。朝请郎岳州巴陵县令李密思撰。

刘邺 第 10b 页

* 刘骧

骧。咸通时人。

** 袁州城隍庙记

有天下。有祠祀。有郡邑。有城隍。虽遍天下尚其神。而未有
的标名氏者。多因土地以立。惟袁古之城壁。按汉书。高帝
六年春。大将军灌婴所筑。先未有郡。是古宜春县城。隋开
皇十一年置宜春郡。大业三年改为袁州。因山名也。移县
于州东五里。古今得以灌将军称祀焉。非贤侯。安能移建
其庙。饰崇其礼乎。夫如是。所以报其固护城池。而福及生
人也。俾其甲马安而士卒和。司局宁而官僚泰。千里之内。

刘邺 第 11a 页

樵童牧竖。农夫织妇。识君臣少长之礼。名儒秀士。时时间
出。灾沴不作。人不夭伤。此乃郡政所致。亦由神之冥化也。
大中十二年。潭广宣洪。士马纷扰。得以恣其杀戮。脍人心
肝。贫富相易。父子不相保。人不聊生。是岁州之小卒蚁聚。
欲敩四地兴剽劫之心。而机泄。有忠者密告奸宄之事实
伏法。袁之人获脱虎口之难。莫不由神明之阴惠也。大中
十四年。太守鲁郡颜公遐福理斯郡。公文章独步。致身高
科。自辞天阙。恭播皇猷。洎今未逾二载。百谷丰。万汇苏。而
刘邺 第 11b 页
疆理无事。凡有艰阨。未尝不以心度。更易而访落之。今则
郡城丕变。风化斯新。公因谒神。退谓人曰。神之所止。不宜
湫隘。可以高张栋宇。使拜奠虔其神乐之位。祷报严其樽
俎之所。公之祇敬神心。如将军在焉。乃指踪于都押衙李
汾等。授规模于梓匠。取宏壮于曩昔。汾乃目其地势。采其
形胜。徙旧庙之东三十步之外。以咸通二年十月二十四
日。搆斯堂宇。环廊厨院。厅庑寝殿。亘雄虹之长梁。结棼撩
以相接。丹楹森布。彩栌叠施。绳墨之工。雅合其度。实明神
栖止迁革之得地也。公理俗政静。商贾厚其利。愿投金帛
以新之。军吏安其职。咸请同力以成之。此皆众心之所欲
刘邺 第 12a 页
也。未周星而斧斤圬墁彩缋告毕。盖公之指委监莅得人
矣。我公仁泽广被。何止于活凋瘵。抚兆民。而修创制置之
迹多矣。不劳民。不费公。而千载规制存焉。骧奉命。辄敢撰
列其功。而不愧于词拙。所以纪其建立年月而已。骧敢献
神言。惟神聪明正直。我公致力于神。神宜飨公之德。有唐
二百四十五祀壬午夏六月三日记。

* 高骈

骈字千里。幽州人。南平郡王崇文孙。自神策都虞候累拜
秦州刺史。咸通中擢安南都护。迁检校工部尚书。授静海
刘邺 第 12b 页
军节度。再徙交州。僖宗立。为剑南西川节度。徙荆南。乾符
四年进检校司空。封燕国公。讨王仙芝。授镇海军节度使
诸道兵马都统江淮盐铁转运等使。以功进检校司徒。徙
淮南。又进检校太尉同平章事。后用妖人吕用之言。纵黄
巢陷两京。僖宗乃以王铎崔安代骈兵柄。加骈侍中。封渤
海郡王。光启初。李煴僭号。受煴伪命。三年。蔡贼孙儒兵过
淮口。骈使毕师铎禦之。师铎与高邮镇将张神剑郑汉璋
等反攻扬州。杀之。

** 请筑罗城表

刘邺 第 13a 页

臣闻仗钺拥旄。显受专征之寄。殿邦守土。必尊共理之规。
冀励节以输忠。须兴利而除害。伏以臣当道山河虽崄。城
垒未宁。秦张仪收蜀之时。已曾版筑。隋杨秀守藩之日。亦
更增修。坚牢虽壮于一隅。周匝不过于八里。自咸通十年
以后。两遭蛮寇攻围。数万户人。填咽共处。池泉皆竭。热气
相蒸。其苦可哀。斯弊可恤。臣前年赴任之日。才过剑门。料
蛮贼奔逃。不敢回顾。先遣走马入府。放出城内户人。莫不
欢呼。称见苏息。臣今欲与民防患。为国远图。广筑罗城。以
刘邺 第 13b 页
示雄阃。将谋永逸。岂惮暂劳。臣深受国恩。实思忠荩。傥允
所奏。乞宣付宰臣佥议。

** 筑罗城成表

西川境邑。南诏比邻。频遭蛮蜒之侵凌。益以墙垣之湫隘。
寇来而士庶投窜。只有子城。围合而闾井焚烧。更无遗堵。
且百万众类。多少人家。萃集子城。可知危敝。井泉既竭。沟
池亦乾。人气相蒸。死生共处。官僚暴露。老幼饥悽。但言牢
城。未敢出战。货财而岂能般辇。商旅而空怀怨嗟。兼是戎
兵。同行剽劫。贼路不能控扼。军营罕习干戈。遂使烝黎。枉
遭涂炭。臣初到统押。便与经营。平夷镇之堤防。焉能跋涉。

刘邺 第 14a 页

大渡河之把截。谁敢过从。然须更议远图。以防后患。严设
武备。广筑罗城。雄壮三川。保安千载。使寇孽遮围而不遍。
军戎隈倚而无疑。旋奉诏书。令臣参酌。许兴版筑。冀盛藩
维。遂乃相度地形。揣摩物力。不思费耗。只系安危。趣十县
之人丁。抽八州之将校。分其地界。授以城基。运土囊而子
来。持石杵而云集。大兴畚锸。广修资粮。五千堵之周回。川
中捍敌。百万人之筑起。空里巍峨。日居月诸。功成事立。金
汤既设。铁瓮如坚。控地道之莫能。徒云入寇。纵云梯之强
刘邺 第 14b 页
立。无计登陴。白露屋之凌空。跻攀莫及。青城山之对峙。形
势不如。拥门之扃锁坚牢。曲角之规模周密。壕深莫跨。壁
峻难攻。外边睥睨之崇高。内面栏杆而固护。兽头帖出。雁
翅排成。覆瓦烟青。甃塼苔碧。纵蛮再至。无计重图。此皆仗
陛下之睿谋。使微臣之刱制。鬼神扶助。社稷庇庥。臣限以
守镇。不获奔诣阙廷。无任踊跃屏营之至。谨画图差副使
中散大夫内谒赐紫金鱼袋杨德章节度判官朝议郎检
校尚书兵部郎兼御史中丞赐紫金鱼袋裴岘等奉进以
闻。

** 请开本州海路表

刘邺 第 15a 页

人牵财利。石陷衡津。才登一去之舟。便作九泉之计。今若
稍加疏凿。以导往来。货殖贸迁。华戎利涉。

** 请勒回长武鄜州河东兵士赴剑南奏

奉敕抽发长武鄜州河东等道兵士赴剑南行营者。伏以
西川新军旧军差到已众。况蛮蜑小丑。必可枝梧。今以道
路崎岖。馆驿穷困。更有军顿。立见流移。所谓望一处完全。
而百处俱破。且兵不在众。而在于和。其左右神策长武镇
鄜州河东所抽甲马兵士。人数不少。况备办军食。费损尤
刘邺 第 15b 页
多。又缘三道藩镇。尽扼羌戎。边鄙未宁。望不差发。如己在
道路。并请降敕勒回。

** 回云南牒

我大唐圣皇帝德配二仪。光齐两曜。仁沾动植。圣役神龙。
煦万国若青天。养兆民同赤子。东邻弱水。西届流沙。北通
阴山。南抵铜柱。莫不贡琛而纳赆。航海而梯山。请混车书。
愿为臣妾。是知卑微萤耀。不敢并于太阳。龌龊蹄涔。焉能
踵于神骥。且自九彝八狄。七戎六蛮。虽居要荒。尽尊中国。
纵外夷骄倨。岂中国等伦。且以蠓蜹之飞腾。不离沟渎。欲
追鸾凤之羽翼。拟接熛霄。云南顷者求合六诏。并为一藩。

刘邺 第 16a 页

与开道途。得接邛蜀。赐书习读。降使交欢。礼待情深。招延
意厚。传周公之礼乐。习孔子之诗书。片言既知。大恩合报。
复穷兵再犯朗宁。重陷交阯。两俘邛蜀。一劫黔巫。城池皆
为灰烬。士庶尽为幽冤。转恣胸襟。罔知悛革。吞越巂之旧
地。围相如之故城。凌犯不休。贪残转甚。昔交阯都护。不闲
理兵。朗宁元戎。未解诛寇。受以侵欺。容其残暴。某比者亲
征海裔。克复龙编驾三千之师。剿十万之寇。南定县全军
陷没。如乾镇匹马不回。罗和一空。嘉宁俱尽。赞卫段酋迁
刘邺 第 16b 页
斩首。骑将麻光亮亡躯。李善龙面缚军前。张诠生擒阵上。
沈白衣殁命之众。如赤日消冰。杀朱弩祛苴之军。若红炉
焰雪。诺眉就戮。思缙自裁。董译龙之悽惶。范昵些之窘沮。
江桥则尽底焚烧。采筏则从头覆没。波封瓦解。扶耶大隳。
容易诛锄。若高原之纵燎。等閒扑灭。如顺阪之走丸。收复
城池。扫殄妖孽。仗睿谋之果断。资神术而追擒。掩韩信灭
赵之功。吞乐毅定齐之策。其于胜负。诏国同知。昨日来镇
西川。移徙汾水。仗节单车。大开城门。放出人物。固无疑阻。
直拟诛锄。前诏王遣张栋成等扬言和好。身才入境。兵已
继来。侵欺大国。荧惑元戎。戮仆之仪。须依古典。已军令处
刘邺 第 17a 页
置。诏国前后俘获约十万人。今独送杜骧妻。言是没落。杜
骧守职。本在安南。城陷驱行。故非没落。星霜半代。桎梏几
年。李氏偷生。空令返国。杜骧早殁。不得还乡。今则训练蕃
兵。指挥汉将。铁衣十万。甲马五千。邕交合从。黔蜀齐进。昔
时汉相。有七擒七纵之功。今日唐臣。蕴百战百胜之术。勋
名须立。国史永书。且杜骧官衔。李瑶门地。不是亲近。但王
室疏宗。天枝远派而已。李氏并诏国木夹。并差人押领进
送朝廷。是故牒。

* 张途

刘邺 第 17b 页

途。咸通三年官歙州司马。

** 祁门县新修阊门溪记

县西南一十三里。溪名阊门。有山对耸而近。因以名焉。水
自[:#AS-8178:●]嶂积石而下。通于鄱阳。合于大江。其济人利物。不为
不至矣。其奔流激注。巨石硉矹。腾沸汹涌。瀺灂圆折。凡六
七十里。舟航胜载。不计轻重。篙工楫师。不计勇弱。其或济
者。若星驰矢逝。脱或蹉趺。必溺湾旋中。俄顷没迹矣。邑之
编籍民五千四百馀户。其疆境亦不为小。山多而田少。水
清而地沃。山且植茗。高下无遗土。千里之内。业于茶者七
刘邺 第 18a 页
八矣。由是给衣食。供赋役。悉恃此祁之茗。色黄而香。贾客
咸议。愈于诸方。每岁二三月。赍银缗缯素求市。将货他郡
者。摩肩接迹而至。虽然。其欲广市多载。不果遂也。或乘负。
或肩荷。或小辙而陆也如此。纵有多市。将泛大川。必先以
轻舟寡载。就其巨艎。盖是阊门之险。元和初。县令路君常
患之。闻于太守故光禄大夫范卿。因修作斯处。其后商旅
知不履阊门。果竟至籍户。繇是为之泰。其来巳五十五载
矣。元和咸通。伏腊相远。阊门始废之时。功未甚至。犹利于
人且久。长庆中。县令王迅曾略见旧址。盖茶务委州县。贵
刘邺 第 18b 页
暂邀商贾而巳。今则颖川陈甘节为祁门。一年而政成。孜
孜求闾里之患。果得阊门溪焉。乃速诣。目击险状。吁可畏
也。必期改险阻为安流。回激湍为澄碧。乃录其始制之实。
闻于太守清和崔公。自请以俸钱及茶羡利充市木石之
用。因召土客商人船户接助夫使咸适其愿。无差役之患。
无箕敛之弊。公悦而从之。自咸通元年夏六月修。至三年
春二月毕。穴盘石为柱础。[:#AS-8178:●]巨木为横梁。其高一丈六尺。
长四十丈。阔二十尺。堰之左。俯崇山作派为深渠。导溢流
回注于乾溪。既高且广。与往制不相侔矣。甃石叠木。溯流
刘邺 第 19a 页
安逝。一带傍去。滔滔无滞。驯鸥戏鱼。随波沈浮。不独贾客
巨艘。居民业舟。往复无阻。自春徂秋。亦足以劝六乡之人
业于茗者。专勤是谋。衣食之源。不虑不忧。夫如是。有以见
清河公求理诚至。苟非良邑长。不可以佐理。颖川君临事
必专。苟非贤太守。不可以立事。其作用坚固。永久与山川
齐。途寓于郡下。尝游兹邑。颇熟本末。因得以记。咸通三年
秋七月十八日。歙州司马张途述。

* 宇文瓒

瓒。咸通四年官中书舍人。知制诰。

刘邺 第 19b 页

** 贬萧仿蕲州刺史敕

朕体至公以御极。推至理以临人。举必任才。黜皆由过。二
者之命。吾何敢私。中散大夫守左散骑常侍权知礼部贡
举上柱国赐紫金鱼袋萧仿。早以艺文。荐升华显。清贞不
磷。介洁无徒。居多正直之容。动有休嘉之称。近者擢司贡
籍。期尽精研。既紊官常。颇兴物论。经询大义。去留或致其
纷拿。榜挂先场。进退备闻其差互。且昧泉鱼之察。徒怀冰
孽之忧。岂可上列貂蝉。复延骑省。俾分郡牧。用示朝章。勿
谓非恩。深宜自励。可守蕲州刺史。散官勋赐如故。仍驰驿
刘邺 第 20a 页
赴任。

* 杜去疾

去疾。咸通时人。

** 大唐故过少府墓志铭(并序)


公讳讷。字含章。泽州高平人也。曾祖讳庭。大父讳迁。先考
讳冥。公志坚松竹。气禀山河。践(阙三字)踪差颜闵之行。十年
闭户。命果从人。以大中十二年明经擢第。当守选时。潜修
拔萃。虚窗弄笔。研几自愧于雕虫。予夺在心。可否讵由乎
刘邺 第 20b 页
甲乙。于咸通四年授棣州蒲台县尉。以博厚御物。清白奉
公。执友同寮。罔不仰止。仕优则学。前恳尚坚。秩满辞亲。方
希再捷。岂期神理何负。歼我良人。如可赎兮。人百其命。以
咸通六年夏四月廿六日。寝疾终于蒲台县之官舍(阙一
字)子春秋卅有九。夫人清河张氏。恨无男嗣。幼女三人。苫
庐不施。苴杖序位。噫。蓼莪永诀。俱切痛天。风悲繐帷。月照
空室。煢煢在疚。仰诉元穹。声聚秋云。泪滴成血。乃议远日。
龟以告从。即以其年冬十一月八日。奉其裳帷归窆于青
州永固原就先茔。礼也。铭曰。

惜乎勤勤兮罔不精研。名宦俱就兮寿胡不延。风悲云叆
刘邺 第 21a 页
兮星霣游川。孀妻幼女兮号诉穹天。遗命薄葬兮窆节从
古。勒石徵志兮依土封埏。永愿明虚兮保宁幽宅。不遐有
害兮于万斯年。

* 郑就

就。咸通朝历官司勋司封员外郎。

** 宋州重修五驿记

戊子岁。大彭戍卒有在南方者。一旦众哗于营。刃杀主将。
不待朝廷命。卷旂而归。既至所止。即共树小吏。以张大凶。
天子震怒。徵诸侯师以讨之。常时挟刃为盗。匿蔽榛莽者。
刘邺 第 21b 页
咸来附离。叶拒王师。而睢阳最与贼近。忽剽攘不徇志。必
纵火大爇。传置尺椽。尽为馀烬。时陇西公以重望镇。诸方
徵师。悉出其地。供亿大费。不烦朝廷。而又戒严垒门。贼马
首不敢西向。我季父貂蝉适守睢阳。大军顿其所。资粮馈
饷。且靡阙一毫。明年九月。贼平。我公念雁池洎会亭五邮。
前为贼炽焰所涤。况沿河旁午。岂可使厦屋不修。乃劂材
孱工。未数月而毕。其创匠轮奂。为客馆之甲。君子以为非
我陇西公大才。不能当剧贼。非我季父称事。不能新邮亭。
宜乎砻石刻文。声其美绩。就久奉陇西公命。牢让不免。其
刘邺 第 22a 页
叙事也。质而直。微而简。俾后之为政者。识我季父之多能。
咸通庚寅年秋七月记。

* 崔彦昭

彦昭字思文。清河人。第进士。历辟使府。咸通中累进户部
侍郎河阳节度使。徙河东。僖宗立。授兵部侍郎诸道盐铁
转运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拜尚书右仆射太子太傅。

** 请禁占留商人换牒奏

当司应收管江淮诸道州府咸通八年已前两税榷酒。及
昔支米价。并二十文除陌诸色属省钱。准旧例。逐年商人
刘邺 第 22b 页
投状便换。自南蛮用兵已来。置供军使。当司在诸州府场
监钱。犹有商人便换。赍省司便换文牒至本州府请领。皆
被诸州称准供军使指挥占留。以此商人疑惑。乃至当司
支用不充。乞下诸道州府场监院。依限送纳。及给还商人。
不得托称占留。

* 林慎思

慎思字虔中。长乐人。咸通中进士。复中宏词科。历校书郎
水部郎中万年县令。黄巢入长安。迫以伪官。不屈。骂贼死。

** 伸蒙子序

刘邺 第 23a 页

予沽名未售。退栖槐里。著儒范七篇。辞艰理僻。不为时人
所知。复研精覃思。一旦斋沐祷心灵。是宵梦有异焉。明日
召蓍祝之。得蒙[:#AS-9CBB:●]
[:#AS-9CBA:●]之观。[:#AS-9B49:●]
[:#AS-9CBC:●]曰。伸蒙入观。通明之象
也。因感而有所述焉。自号伸蒙子。尝与二三子辨论兴亡。
敷陈古今也。或引事以明理。或摛才以润辞。录近万言。编
成上中下三卷。上卷槐里辩三篇。象三才叙天地人之事。
中卷泽国纪三篇。象三人叙君臣人之事。下卷时喻二篇。
象二教叙文武之事焉。予所学周公仲尼之道。所言尧舜
刘邺 第 23b 页
禹汤文武之行事也。如有用我者。吾言其施。吾学其行乎。
昔扬雄谓后世有扬子云。当知吾太元。安知后世不有林
虔中者出。吾言迂乎哉。大唐咸通六年二月四日。长乐林
慎思虔中自序。

** 续孟子序

孟子书先自其徒记言而著。予所以复著者。盖以孟子久
行教化。言不在其徒尽矣。故演作续孟。

* 卢虔瓘

虔瓘。宣武军节度使宏正子。登进士第。为括州刺史。终秘
书监。

刘邺 第 24a 页

** 刘隐真像赞

至灵之精。大道之渊。其朴靡散。其神则全。嗟夫世人。嗜欲
驰役。故使元昭。莫留瞬息。惟师恬泊。万虑泯泯。岂有一物。
能奸至真。伊厥形气。尚资蜕舍。胡为神人。土偶为者。

** 刘隐真塑像赞

返一无迹。神之又神。遗此塑像。非先生之真。不存此身。出
有入无。莫与之神。

* 沈知言

刘邺 第 24b 页

知言。太和咸通间人。

** 通元秘录序

夫人立身之本。以道德修术固益肌体为先。少年之盛。岂
顾后衰。况人禀三才之贵。圆首方足。悉符天地之形。不可
以自轻失也。知言丱角之年。栖心于道。昔太和初。于霅苕
之上。遇道士马自然。示余秘诀。兼元通如意丸五解之法。
知言顾惭幽陋。罔测元机。时于其间人寰。采补延生。往往
得其一二。洎咸通五年春。之淮南。有故友荥阳郑公。示余
神丹诸家秘要。皆是济世治疗人间一切诸疾延驻之门。
并制伏五金八石。点变造化。辟除寒暑。绝粒休粮。或箭镞
刘邺 第 25a 页
入肉。取不去者。不限年月深远。点摩丹药。其镞自出。有造
化之神功。在三卷之内。好道后学。览之必莹心骇目。其于
伏火金石灵丹。备在卷中。知言辄编次之。勒成上中下三
卷。号曰通元秘术。以奉好尚君子养生之本。将贻同志。幸
勿轻传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