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七九九
卷七九九 第 33a 页
钦定全唐文卷七百九十九

卷七九九 第 1a 页
 皮日休(四)

** 春秋决疑十篇

夫赵盾弑君。莒仆弑父。春秋显书其过。何则楚公子围弑
其君郊敖。子驷弑其君僖公。齐人弑其君悼公。各以疾赴。
春秋皆书曰卒。评曰。人之生也。上有天地。次有君父。君父
可弑。是无天地也。乃生人之大恶。有识之宏耻。亦由汉书
云律母妻母之文。圣人所不书是也。且赵盾反不讨贼。董
狐谓为弑君。莒仆以其宝来奔。里革谓其弑父。斯二者罪
名以彰。仲尼承彰而书耳。斯三逆者弑君以疾赴。仲尼非
卷七九九 第 1b 页
可诬也。据赴而书者。不忍也。故不忍也者。耻在其中焉。惩
在其中焉。夫春秋弑君三十六。其馀之逆。亦据赴而书耳。

夫赵孟以无辞伐国。伯以夷礼来朝。春秋皆贬之曰人曰
子。何至其罪大者为之隐。其过小者必以书之。曰伐国无
辞。专君之命也。君而可专。孰有其国得不贬之乎。若罪大
者为之隐。推亡也。其罪小者必以书。固存之也。

夫齐荼野幕之弑。事起阳生。楚灵乾溪之缢。祸因常寿。而
春秋归罪于陈乞公子比者。不其远乎。曰。野幕之弑。罪归
卷七九九 第 2a 页
陈乞。阳生之罪可知矣。乾溪之缢。罪归子比。常寿之罪可
知矣。春秋之旨。譬酷吏决狱。瞢钳之刑。尚犹不舍。刀锯之
戮。何自而逃。

夫齐桓救卫。不书狄灭。晋文召王。而云狩于河阳。曰。狄实
灭卫。因桓救而获全。斯不灭矣。文实召王。因王来而称狩。
斯不召矣。苟桓不能救卫。文不能匡王。必书狄灭卫。晋人
召天王于河阳矣。故春秋之时。灭人国者众。救人国者鲜。
仲尼旌其恤患也。背周者众。朝周者鲜。仲尼旌其勤王也。

夫哀八年(不书盟耻吴夷)及十三年。(盟不书诸侯耻之故不录也)公再与吴盟。
卷七九九 第 2b 页
皆不书。桓二年。公及戎盟于唐。则书。吴实华族。其道夷也。
以强要盟。不曰夷乎。戎实夷族。其道华也。以道好盟。不曰
华乎。故耻而不书。惩也。以戎而书。劝也。

夫桓二年书曰。宋华督弑其君与夷及其大夫孔父。僖十
年又书。里克弑其君卓及其大夫荀息。夫君称弑也。而云
及者。是君臣无别也。弑之者。罪臣下也。夫孔父以夺室见
弑。荀息以立言被诛。是无辜之怨。是以及褒之者何。自臣
及君也。盖贬华父与里克也。俾孔父之死如与夷之死。荀
息之死如卓子之死。及之者。贵之也。

卷七九九 第 3a 页

夫姜氏淫奔。子般夭酷。鲁之丑也。讳之可也。至如公送晋
葬。为齐所止。为邾所败。皆讳之者何也。曰。周之有葬。鲁送
可也。如晋以盟主而臣鲁。讳之者。讳乎以诸侯而事诸侯
也。诸侯有过则削地。有逆则夷宗。齐鲁一体。讳之者。讳乎
以诸侯而止于诸侯也。夫天下有道。小国事大国。邾小国
也。而鲁讳之者。讳乎以大国而败于小国也。

夫定六年郑灭许。以许男归。而哀元年又书许男与楚围
蔡。曰。郑实灭许。而后或复之。当复之时。其赴不至于鲁。故
卷七九九 第 3b 页
不书耳。凡国有来赴者。虽小必书。宋之六鹢退飞是也。无
来赴。虽大亦阙。晋之灭耿灭魏是也。夫楚实灭陈。后复封
之。狄实灭卫。后复全之。斯亦许之类是也。

夫春秋之旨。获君曰止。诛臣曰刺杀其大夫。执我行人。郑
弃其师。陨石宋五。若斯者。即古史之全文也。奚在其笔削
乎。曰。仲尼因鲁史而修春秋。是明不诬于人也。又曰。知吾
者亦以春秋。罪我者亦以春秋。其是之谓乎。若杨子之草
元。其数则易。其文则元是也。

夫宋襄执滕子而诬之以得罪。春秋则承赴而书。何至鲁
之君也。弑者五。逐者二。并阙而不书。苟如是。惩恶劝善。何
卷七九九 第 4a 页
以为的。乱臣贼子。何以知惧。曰。夫仲尼修春秋。而依微其
旨。固有俟尔。苟无邱明发决其奥。廓通其元。亦赴来而责
实也。非可诬也。如自书其鲁之弑逐者。则鲁人攘羊。仲尼
證之也。

** 补泓战语

宋襄公伐郑。楚伐宋而救郑。与楚会泓战。既济未阵。司马
子鱼请击之。公不以战。卒败而退。公羊氏以为文王之战。
亦不过此。日休补其文曰。圣人制民。患其力不可禁也。设
法以刑之。患刑之不可止也。用武以兵之。兵之既出也。民
卷七九九 第 4b 页
秉之为格杀。执之为攻残。故圣人施金鼓以节之。用羽旄
以饰之。为蒐狩以教之。自三代以降。春秋之时。礼乐之征
弛。掩袭之弊广。穷其力者。譬角抵者争其胜负。并驱者竞
其先后。胡为仁让哉。文王圣人之至也。虽以德化。未闻不
兵而获者。然则伐犬夷。征密须。败耆国。伐崇侯虎。襄公始
战齐而纳孝公。次及于泓。则云不禽二毛。不以阻隘。夫圣
人之爱民也。班白不提挈。又云一夫不获其所。岂能区区
于死地决其胜于人命哉。较其战也。文王不为也。噫。公羊
氏违邱明之旨。为文王之战。亦不过于此。罪也。

卷七九九 第 5a 页

** 独行

士有洁其处介其止于世者。行以古圣人。止以古圣人。不
顾今之是非。不随众之毁誉。虽必不合于禄利。适乎道而
已矣。要以今是我之非。我非今之是。彼知于我者闻毁适
足誉。不知我者闻誉适足毁。昧然不顾其是非毁誉者用
之。呜呼。士之道。得不顾其是非毁誉者用之。则天下之治。
不啻半于淳古矣。今之所誉者。处以古圣人。以今达者。闻
是则进。闻非则退。有爱者。闻毁而疏之。有不合者。闻誉而
卷七九九 第 5b 页
洽之。故道不加于世。业鲜异于众。则其人贸贸于禄利。蚩
蚩于朝廷。望天下之治不啻于淳古也。难矣哉。

** 读司马法

古之取天下也以民心。今之取天下也以民命。唐虞尚仁。
天下之民从而帝之。不曰取天下以民心者乎。汉魏尚权。
驱赤子于利刃之下。争寸土于百战之内。由士为诸侯。由
诸侯为天子。非兵不能威。非战不能服。不曰取天下以民
命者乎。由是编之为术。(谓太公六韬也)术愈精而杀人愈多。法益
切而害物益甚。呜呼。其亦不仁矣。蚩蚩之类不敢惜死者。
上惧乎刑。次贪乎赏。民之于君犹子也。何异乎父欲杀其
卷七九九 第 6a 页
子。先绐以威。后啖以利哉。孟子曰。我善为陈。我善为战。大
罪也。使后之君于民有是者。虽不得士。吾以为犹士也。

** 请行周典

周礼载师之职曰。宅不毛者有里布。田不耕者出屋粟。凡
民无职事者出夫家之征。日休曰。征税者。非以率民而奉
君。亦将以励民而成其业也。今之宅。树花卉犹恐不奇。减
征赋惟恐不至。苟树桑者。必门嗤户笑。有能以不毛而税
者哉。如曰必也居不树桑。虽势家亦出里布。则途无祼丐
之民矣。今之田。贫者不足于耕耨。转而输于富者。富者利
卷七九九 第 6b 页
广占。不利广耕。如曰必也田不耕者。虽势家亦出屋粟。则
途无馁毙之民矣。今之民。善者少。不肖者多。苟无世守之
业。必斗鸡走狗。格簺击鞠。以取餐于游閒。太史公曰。刺绣
文。不如倚市门。是也。如曰必也凡民无职事者出夫家之
征。则世无游隋之民矣。此三者。民之最急者也。有国有家
者可不务乎。周公圣人也。周典圣人之制也。未有依圣制
而天下不治者。执事者以为何如。

** 相解

今之相工言人相者。必曰某相类龙。某相类凤。某相类牛
卷七九九 第 7a 页
马。某至公侯。某至卿相。是其相类禽兽。则富贵也。噫。立形
于天地。分性于万物。其贵者不过人乎。人有真人形而贱
贫。类禽兽而富贵哉。将今之人。言其貌类禽兽则喜。真人
形则怒。言其行类禽兽则怒。真人心则喜。夫以凤为禽耶。
凤则仁义之禽也。以驺虞为兽耶。则驺虞仁义之兽也。今
之人也。仁义能符是哉。是行又不若于禽兽也。宜矣。或曰。
相者有乎哉。曰。上善出于性。大恶亦出于性。中庸之人。善
恶在其化者也。上善出于性。若文王在母不忧。夷吾弱不
好弄。是也。大恶亦出于性。若商臣之蜂目豺声。必杀其父。
卷七九九 第 7b 页
叔鱼之虎目豕心。以贿死。是也。中庸之人。善恶在其化者。
若大舜设化而有苗格。仲尼垂谕而子路服。是也。是从善
而化者也。若齐桓。管仲辅之则霸。竖貂辅之则乱。是从恶
而化者也。故舜相于尧而天下平。禹相于舜而大灾弭。咎
繇相禹。斯谓相见者。见人知其贤愚。见国知其治乱。亦相
也。或曰。贤愚者。见行事而知也。敢问圣人之相人。知其有
位哉。曰。尧之于舜。任之以天下。知其有位也。舜之于四凶。
投之于四裔。知其无位也。曰。苟若是。圣人之能相人也。是
必贤者得其位。不肖者不立朝。三苗九黎焉得以侯。飞廉
卷七九九 第 8a 页
恶来焉得以爵。曰。有是者。其君不能相也。将其国之是灭。
岂相人而用哉。是则三苗九黎。未闻不灭。飞廉恶来。未闻
不诛。呜呼。圣人之相人也。不差忽微。不失累黍。言其善必
善。言其恶必恶。言其胜任必胜任。今之人不以是术行。其
区区求子卿唐举之术。居其穷。处其困。不思以道达。不能
以德进。言其有位。必翻然自负。坐白屋有公侯之姿。食藜
羹有卿相之色。盖不能自相其心者。或有士居穷处困。望
一金之助已。有没齿之难。有诞妄之人。自称精子卿唐举
之术。取其金则易于反掌矣。有能以圣贤之道自相其心
卷七九九 第 8b 页
哉。呜呼。举世从之。吾独戾也。其不胜明矣。

** 惑雷刑

彭泽县乡曰黄花。有农户曰逢氏。田甚广。巳牛不能备耕。
尝僦他牛以兼其力。逢氏之猾恶。为一乡之师焉。得他牛。
则昼役夕归。箠耕于烈景。笞耨于晦冥。未尝一息容其殆
忽。一日。猝雷发山。逢氏震死。日休曰。逢氏之猾恶。天假雷
刑绝其命。信矣。夫生民之基。不过乎稼穑之功。皆不为是
畜之力哉。则天之保牛。齐民命也。宜矣。今逢氏苦其力。天
则震死。如燕赵无赖少年。椎之以私享。烹之以市货。法不
卷七九九 第 9a 页
可戢。刑不可威。则天之保牛。皆不降于雷刑哉。则逢氏之
死。吾不知是天地也。

** 悲挚兽

汇泽之场。农夫持弓矢行。其稼穑之侧有苕。顷为农夫息
其傍。未久。苕花纷然。不吹而飞。若有物娭。视之虎也。跳踉
哮㘚。视其状。若有所获。负不胜其喜之态也。农夫谓虎见
已。将遇食而喜者。乃挺矢匿形。伺其重娭。发贯其腋。雷然
而踣。及视之。枕死麇而毙矣。意者谓获其麇。将食而娭。将
娭而害。日休曰。噫。古之士获一名受一位。如已不足于名
卷七九九 第 9b 页
位而已。岂有喜于富贵。娭于权势哉。然反是者。获一名不
胜其骄也。受一位不胜其傲也。骄傲未足于心。而刑祸已
灭其属。其不胜任。与夫获死麇者几希。悲夫。吾以名位为
死麇。以刑祸为农夫。庶乎免于今世矣。

** 诮庄生

庄生免范蠡之子死。至矣夫。范蠡子复取其金则怒。乃言
于楚王死之。呜呼。夫交者以义合。至死不离也。以利合者。
全于利前者鲜矣。况利死之后哉。则庄生谓毕事而归金。
其言信矣。至其取金。则复言而死之。焉有夫归金之心也
卷七九九 第 10a 页
哉。是庄生与范蠡果曰利合也。或曰。庄生非利金而渝言。
是范蠡之子利金而渝言也。曰。夫赦者楚之常法也。范蠡
不谓乎赦谓楚之常法。以其兄自合不死。非庄生之力也。
故取夫金。是愚竖之纤鄙也。何足责哉。如庄生与范蠡义
合。则取金之信。以易乎人命也哉。是果曰利合。兼不全于
利前者也。

** 旌王宇

王莽窃弄汉柄。擅斥帝族。当其时。有名臣名士身被汉禄
者。阖朝皆然也。莫不回忠作佞。变直为邪。曾不敢一忤莽
卷七九九 第 10b 页
色。以平帝得亲乎外氏者也。而宇乃以为谋。事泄受祸。日
休旌之曰。若宇之道。真忠烈之士哉。不以其父得天下为
利。以反道为虑。不以已将为天子之子为贵。以愆咎为戒。
呜呼。宇之道。大不负天地。幽不惭鬼神。贞不愧金石。明不
让日月。于臣子之义备矣。而班氏忘赞。皮子旌之。悲夫。

** 斥胡建

古者将在军。君命有所不受。若穰苴之斩庄贾。孙武之僇
宫嫔。魏绛之辱杨干。是也。如建者。为军正丞。设御史有奸。
在建职当以状闻。自有天子之刑名。如擅斩者。乃一夫之
卷七九九 第 11a 页
暴贼上吏者也。以辱国威。国威者。军刑者也。夫军正之职。
当申明其法于军师。亦不可擅行诛杀也。正且不可。况又
丞哉。呜呼。汉不以是僇建以正其罪。反以诏命赏之。嘻妄
矣。过直近乎暴物。过讦近乎擅命。有之不戢。在家为贼子。
在国为乱臣。其建之谓矣。

** 无项托

符朗著符子。言项托诋訾夫子之意者。以吾道将不胜于
黄老。呜呼。孔子门唯称少。故仲尼曰。颜氏之子。其殆庶几
乎。又曰。贤哉回也。叹其道与已促。固不足夫蔽之也。如托
卷七九九 第 11b 页
之年与回少远矣。托之智与回又远矣。岂仲尼不称之于
其时耶。夫四科之外有七十子。七十子外有三千之徒。其
人也有一善。仲尼未尝不称之。岂于项氏独掩其贤哉。必
不然也。呜呼。项氏之有无。亦如乎庄周称盗蹠渔父也。墨
子之称墨尸[:#AS-FBEE:●]木娟婵也。岂足然哉。岂足然哉。

** 正尸祭

圣人知生不足其事。事之死。死不足其思。制之生。生象其
死。穷其思也。尸象其生。极其敬也。夫礼者。足以守不以加。
加则弊。足以加不以阙。阙则怠。足以阙不以废。废则乱。故
卷七九九 第 12a 页
祀享立尸于庙。王则迎。有拜有酳有酢。所以立象生之敬
也。今视唐礼。皇帝神降而拜象乎妥尸。受福于神象乎酢
尸。呜呼。唐有天下。化平三百年。其礼典赫然。可以蠛汉蠓
魏。岂不能守周孔礼制哉。故曰不以加。加则弊。礼无匜盥
之文。汉魏以来加之是也。以加不以阙者。周官射人祭祀
则赞射牲。王亲射也。自汉魏以来。惟以毛血为荐是也。足
以阙不以废。古者屈到嗜芰。屈建荐之。谓乎非礼。梁氏祀
以蔬食是也。呜呼。读汉魏及梁书。代无其人。忍使其礼弊
怠废阙相接至此耶。岂天使之然。俟吾唐之人补其逸典
卷七九九 第 12b 页
哉。是宗庙祭尸。不当废也已。

** 题同官县壁

余行邑过此。偶无令长。遂寄榻县宇。步履后圃。荒芜不治。
独有四小柏。郁然于草莽间。与菅茅并处。良可叹者。后之
来者。当有瘦马长官。定能为四柏主人。幸无忽此语也。中
和三年三月望日。日休书。

** 皮子世录

皮子之先。盖郑公之苗裔贤大夫子皮之后。在战国及秦
时。无谱牒可考。自汉至唐。其英雄贤俊在位者。往往有焉。

卷七九九 第 13a 页

前汉时名容者以善为容官至大夫。后汉时名巡者为太
医令。三国时无闻焉。晋朝名初者为襄阳太守。名京者为
贤处士。宋朝名熙祖者与徐广论议。苻王世名审者为坚
侍郎。后魏世名豹子者为魏名将。子道明袭爵。弟喜为使
持节侍中都督秦雍梁益诸军事大将军仇池镇将假公
如故。喜以战守之功。累加勋爵。后转散骑常侍安南将军
豫州刺史。卒于天宗爵。喜弟双仁冠军将军仇池镇将。北
齐时名景和者以功大官封王。名延宗者为黄门侍郎。隋
卷七九九 第 13b 页
朝名子信者为刺史。至于吾唐。汨汨于民间。无能以文取
位。惟从祖翁讳瑕叔举进士有名。以刚柔不合时。受蜀聘
为幕府。累官至刺史。从翁讳行修明经及第。累官至项城
令。以盗不发贬州掾卒。时日休之世。以远祖襄阳太守。子
孙因家襄阳之竟陵。世世为襄阳人。自有唐以来。或农竟
陵。或隐鹿门。皆不拘冠冕。以至皮子。呜呼。圣贤命世。世不
贱不足以立志。地不卑不足以立名。是知老子产于厉乡。
仲尼生于阙里。苟使李乾早胎。老子岂降。叔梁早嗣。仲尼
不生。贤既家有不足。为立大功致大化振大名者。其在斯
乎。

卷七九九 第 14a 页

** 读韩诗外传

韩诗外传曰。韶用干戚。非至乐也。舜兼二女。非达礼也。封
黄帝之子十九。非法义也。往田号泣。未尽命也。日休曰。甚
哉韩诗之文。悖夫大教。夫尧舜之世。但务以道化天下。天
下嘻嘻如一家室。其化虽至。其制未备。岂可罪以越礼哉。
如以韶用干戚非至乐。则颛顼之八风。高辛之六筮。不可
作矣。如以舜兼二女非达礼也。则尧之世其礼未定。不当
责也又宜矣。以封黄帝之子非法义也。则丹朱商君无封
卷七九九 第 14b 页
邑。是庶人也。传曰。贤者子孙必有土。又曰。公侯之子孙必
复其始。夫贤者与公侯。其子孙尚不废。况有熊氏道冠于
五帝。化施于千世哉。如以往田号泣未尽命也。则舜之孝。
匪天也。其谁知之。不号泣。则吾恐舜之命不及于尧用。呜
呼。韩氏之书。抑百家崇吾道至矣。夫是者。吾将阙然。

** 题叔孙通传

古之所谓礼不相袭。乐不相沿者何哉。非乎彼圣人也。此
圣人也。不相袭者。角其功利之深浅尔。不相沿者。明其文
武之优劣尔。故三王迭作。五帝更制。夏殷易置。文武递述。
其礼文昭昭然。若两曜争明。百川之注渎者矣。然犹周公
卷七九九 第 15a 页
刊之。仲尼正之。以周公之才美。谓后世无其人乎。乃有仲
尼。仲尼之后。迄今望其道如颜闵文如游夏者鲜矣。况圣
人哉。是后之制礼作乐。宜取周书孔策为标准也。汉氏受
命。礼坏文毁。时无圣人。苟措其仪立其礼。不沿袭于圣制
者妄也。夫国之大祭。不过乎郊祀宗庙也。汉之既命。其郊
祀止于五畤之祀者。礼不曰兆五帝之郊者乎。止于昭灵
之园者。礼不曰天子七庙者乎。而叔孙生不为之正郊祀。
立宗庙。去秦时之非制。议昭灵之非礼。汲汲于朝会之仪。
俾汉天子为高祖。身不得郊见。享不及七庙。噫。生其制物
卷七九九 第 15b 页
刊厥式。非不标准于圣人乎。将以汉新去水火。方弭兵械。
难为改作乎。将不明坛墠之位。禘祫之义者乎。若然者。汤
伐桀。周伐纣。其制可知也。呜呼。不明于古制。乐通于时变。
君子不由也。其叔孙生之谓矣。

** 题安昌侯传

安昌侯禹见时变异。若上体不安。常择日洁齐。露蓍于星
宿。正衣冠。筮得吉卦。则献其占。如有不吉。禹为感恸。日休
读汉史至是。未尝不为之动心。因书曰。夫宰相之节。以巳
道辅上。天地平则致于君。夷狄服则致于君。风教行则致
卷七九九 第 16a 页
于君。苟天地有灾。则归于已。兵戈屡动。则归于已。万物有
妖。则归于已。时政有弊。则归于已。此真大宰辅之职也。禹
也为汉名相。居师傅之尊。处辅弼之位。见灾异屡发。上不
能匡于君。下不能称其职。孜孜称其于筮为事。斯不足以
为贤相之业也。呜呼。当汉帝之重禹。禹之有言。如师训门
人。未有门人可违师之旨也。依违在位。竟无所发。诚伊周
之罪之也。大凡国有灾异。与禬禳占筮之事。自有司存。(占
人太祝之官)为夫宰相者。当提大政之纲。振百司之领。握天下
之枢而已。不空以处斯位也。以直论之近乎佞。以诚论之
卷七九九 第 16b 页
近乎伪。伪宰相其名儒之耻耶。呜呼。汉之尊禹。崇师道也。
禹若此者。即非崇师道之过矣。

** 文中子碑

天不能言。阴[:#AS-84EC:⿰⻖⿱步马]乎民。民不可纵。是生圣人。圣人之道德与
命符。是为尧舜。性与命乖。是为孔颜。噫。仲尼之化。不及于
一国。而被于天下。不治于一时。而霈于万世。非删诗书定
礼乐赞周易修春秋者乎。故孟子叠踵孔圣。而赞其道。夐
出千世。而可继孟氏者。复何人哉。文中子王氏。讳通字仲
淹。生于陈隋之间。以乱世不仕。退于汾晋。序述六经。敷为
卷七九九 第 17a 页
中说。以行教于门人。夫仲尼删诗书定礼乐赞周易修春
秋。先生则有礼论二十五篇。续诗三百六十篇。元经三十
一篇。易赞七十篇。孟子之门人有高第弟子公孙丑万章
焉。先生则有薛收李靖魏徵李绩杜如晦房元龄。孟子之
门人郁郁于乱世。先生之门人赫赫于盛时。较其道与孔
孟。岂徒然哉。设先生生于孔圣之世。余恐不在游夏之亚
也。况七十子欤。惜乎德与命乖。不及䖟吾唐受命而殁。苟
唐得而用之。贞观之治。不在于房杜褚魏矣。后先生二百
五十馀岁生日休。嗜先生道。业先生文。因读先生后序。尚
卷七九九 第 17b 页
阙于赞述。想先生封隧所在。因为铭曰。

大道不明。天地沦精。俟圣畅教。乃出先生。百氏黜迹。六艺
腾英。道符真宰。用失阿衡。先生门人。为唐之桢。差肩明哲。
接武名卿。未逾一纪。致我太平。先生之功。莫之与京。

** 咎繇碑

噫。谆谆之命。必归于德盛者。出不徒然。上应运。次命代。苟
非相者。数十祀翼出于一时者。其运与命。彼失此得。彼得
此失。咸在乎谆谆之命焉。奚在归乎德也。夫帝挚之德。不
盛于尧。尧而得焉。十六族之德。不盛于舜。舜而得焉。至于
卷七九九 第 18a 页
咎繇。德齐于舜禹。道超乎稷启。禹荐于天。不命而殁。则谆
谆之命奚归乎。呜呼。天何为哉。不付咎繇之命者。将欲空
授天下哉。未必独死咎繇也。设咎繇得天下。其暮必荐益。
益得天下。其暮之荐。必有其人。自咎繇之降。空授之主。其
暴民黩天者。可忍言也哉。太史公曰。禹封咎繇之后于英
六。五年春。日休自淝陵之江左。道出英六城下。因求遗实。
厥祀存焉。乃絓马于古木。再拜于庙庭。退而碑之。请枞阳
小尹刊于壁。铭曰。

惟天降圣。不锡厥命。一篇帝谟。百王之镜。禹有奚遏。荐之
卷七九九 第 18b 页
不定。启有令德。受之而正。已矣何伤。明德逾盛。

** 首阳山碑

天必从道。道不由天。其曰人乎哉。大圣应千百年之运。仁
发于祥。义发于瑞。上圣帝也。次素王也。莫不应乎天地。亘
乎日月。动乎鬼神。或有守道以介死。秉志以穷生。确然金
石。不足为贞。澹然冰玉。不足为洁。非其上古圣人。不以动
其心。况当世富贵之士哉。斯其自信乎道。则天地不可得
而应者也。呜呼。夷齐之志。当以神农虞夏形于言。由是观
之。岂有意于文武者哉。然迹其归周不从谏而死。彼当求
卷七九九 第 19a 页
西伯也。而得武王。不曰得仁乎。既得其仁而不取其谏。则
夷齐之死宜矣。太史公以其饿死责乎天道。呜呼。若夷齐
之行。可谓道不由天者乎。如不得仁而饿死。天可责也。苟
夷齐以殷乱可去。而臣于周。则周召之列矣。奚有首阳之
阨乎。若夷齐者自信其道。天不可得而应者也。天尚不可
应。况于人乎。况于鬼神乎。

** 春申君碑

士以知巳委用于人。报其用者术。苟不王。要在强其国尊
其君也。上可以霸略。次可以忠烈。无王术而有霸略者。可
卷七九九 第 19b 页
以胜人国。无霸略而有忠烈者。亦足以胜人国。春申君之
道复何如哉。忧荆不胜。以身市奇计。不曰忠乎。荆太子既
去。歇孤在秦。其俟刑待祸。若自屠以当馁虎。不曰烈乎。然
徙都于寿春。失邓塞之固。去方城之险。舍江汉之利。其为
谋已下矣。犹死以吴为宫室。以鲁为封疆。春申之力哉。当
斯时也。苟任荀卿之儒术。广圣深道。用之期月。荆可王矣。
然卒以猜去士。以谤免贤。于戏。儒术之道。其奥藏天地。其
明烛鬼神。春申且不悟。况李园之阴谋。岂易悟哉。岂易悟
哉。

卷七九九 第 20a 页

** 刘枣强碑

歌诗之风。荡来久矣。大抵丧于南朝。坏于陈叔宝。然今之
业是者。苟不能求古于建安。即江左矣。苟不能求丽于江
左。即南朝矣。或过为艳伤丽病者。即南朝之罪人也。吾唐
来有是业者。言出天地外。思出鬼神表。读之则神驰八极。
测之则心怀四溟。磊磊落落。直非世间语者。有李太白。百
岁有是业者。彫金篆玉。牢奇笼怪。百锻为字。千练成句。虽
不追躅太白。亦后来之佳作也。有与李贺同时。有刘枣强
卷七九九 第 20b 页
焉。先生姓刘氏名言。史不详其乡里。所有歌诗千首。其美
丽恢赡。自贺外世莫得比。王武俊之节制镇冀也。先生造
之。武俊性雄健。颇好词艺。一见先生。遂见异敬。将署之宾
位。先生辞免。武俊善骑射。载先生以贰乘。逞其艺如野。武
俊先骑惊双鸭起于蒲稗间。武俊控弦不再发。双鸭联毙
于地。武俊欢甚。命先生曰。某之伎如是。先生之词如是。可
谓文武之会矣。何不出一言以赞邪。先生由是马上草射
鸭歌以示武俊。议者以为祢正平鹦鹉赋之类也。武俊益
重先生。由是奏请官先生。诏授枣强县令。先生辞疾不就。
世重之曰刘枣强。亦如范莱芜之类焉。故相国陇西公夷
卷七九九 第 21a 页
简之节度汉南也。少与先生游。且思相见。命列将以襄之
髹器千事赂武俊。以请先生。武俊许之。先生由是为汉南
相府宾冠。陇西公日与之为笔宴。其献酬之歌诗。大播于
当时。陇西公从事或曰。以某下走之才。诚不足污辱重地。
刘枣强至重。必以公宾刘于幕吏之上。何抑之如是。公曰。
愚非惜幕间一足地不容刘也。然视其状有不足称者。诸
公视某与刘分岂有间然哉。反为之惜其寿尔。后不得已
问先生所欲为。先生曰。司功椽甚閒。或可承阙。相国由是
椽之。虽居官曹。宴见与从事仪埒。后从事又曰。刘枣强纵
卷七九九 第 21b 页
不容在宾署。承乏于掾曹。诎矣。奚不疏整其秩。相国不得
已而表奏焉。诏下之日。先生不恙而卒。相国哀之恸曰。果
然止椽曹。然吾爱客。葬之有加等。坟去襄阳郭五里。曰柳
子关。后先生数十岁。日休始以鄙文称于襄阳。襄阳邑人
刘永。高士也。尝述先生之道业。常咏先生之歌诗。且叹曰。
襄之人只知有孟浩然墓。不知有先生墓。恐百岁之后。埋
灭而不闻。与荆棘凡骨溷。吾子之文。吾当刊焉。日休曰。存
既摭实。录之何愧。呜呼。先生之官卑不称其德。宜加私谥。
然枣强之号。世已美矣。故不加焉。是为刘枣强碑。铭曰。

卷七九九 第 22a 页

巳夫先生。禄不厚矣。彼苍不诚。位既过于赵壹兮。才又逾
于祢衡。既当时之有道兮。非殁世而无名。呜呼。襄阳之西。
坟高三尺而不树者。其先生之故茔。

** 狄梁公祠碑

呜呼。天后革大命。垂二十年。天下晏如。不让贞观之世。是
遵何道哉。非以敬任公乎。不然者。来俊臣之酷不能诬。诸
武之猜不能害。房龄之谏不能逆。(阙)进士皮日休游江左
至彭泽。当河东公观察之四年。赞皇公刺史之二年。(下阙)
卷七九九 第 22b 页
词曰。

惟唐中否。帝室如燬。(阙一字)后持权。式人端委。书诫牝鸡。易
称羸豕。大树得蘬。崇台欲坠。便藩诸武。作我蜴虺。泉深兮
东宫已矣(阙)北极绾我神玺。娲皇肇命。吕君函纪。周德方
木。秦运为水。杜(阙)与化宫阙致治。天将启唐。载诞忠良(阙)
为道如勃木强。乃写大辩。对彼明飏。一言苟悖。视死如乡。
少海既阔。少阳既光。五公始昌。共交玉堂。(阙)

** 赵女传

赵氏女。山阳之盐山人。其父贸盐。盗出其息。不纳有司赋。
官捕得。法当死。簿已伏。就刑有日矣。赵氏女求见盐铁官。

卷七九九 第 23a 页

泣愬于庭曰。某七岁而母亡。蒙父私盗官利。衣食某身。为
生厚矣。今父罪根露。某当随坐。法若不可。官能原乎。原之
不能。请随坐之。法官清河崔璩义之。因为减死论。赵氏大
泣曰。某之身前则父所育。今则官所赐。愿去发学释氏。以
报官德。自以女子之言难信。因出利刃于怀。力截其耳。以
盟必然。崔益义之。竟全其父命。赵氏侍父刑疾愈。因决归
浮屠氏舍。日休曰。古之救危拯祸。必先示信。至夫家全国
完。则随而乖其盟。如赵氏一乳臭女子耳。继死请父命。孝
卷七九九 第 23b 页
也。自刑以盟言。信也。秉孝植性。高蹈于世。洁乎瑾瑜。不足
为其真。芬乎茞兰。不足为其秀。与夫救危拯祸者远矣。今
之士。见难不立其节。见安不偿其信者。其赵女之刑人乎。
噫。后之修女史者。幸无忘耶。

** 何武传

何武者。寿之骁卒也。故为步卒将。戍邻霍岳。岳生名荈。有
负其贩者。多强暴民。民不便。必愬于将。武之至也。责其强
暴者。尽擒而械之。俟簿圆。将申寿守请杀之。强暴之党惧
且死。乃诬愬武于寿守。且曰。不顺守命。擅生杀于外。寿之
守严悍不可犯。苟闻不便于民。虽剧寮贵吏。皆得辱杀之。

卷七九九 第 24a 页

至是闻武罪。如乳虎遇触。怒蝮遭伤。其将害也可知。乃命
功卒将命。拲武至府。武巳知理可申。不柰守严悍。必当受
枉刑。乃乐而俟死矣。至则守怒而责武以其过。武善媚对。
又肢体魁然。乃投石状枉之事。守雅爱是类。翻然释之。黜
其职一级。武曰。吾今日不归地下。真守之赐也。请得以命
报。居未久。寿之指邑曰枞阳。野寇四起。其邑将危。武请于
守曰。此真某毕命之秋也。守壮之。复其故职。奉命为贰将。
领偏师自间道入枞阳。不意伏盗发于丛翳间。兵尽骇逃。
卷七九九 第 24b 页
武独斗死。日休曰。武之受谤。不当其刑。况其死乎。如非武
心者。纵免死。其心不能无愤也。况感分用命哉。呜呼。古之
士事上遇谤。当职遭辱。苟其君免之。必以愤报。破家亡国
者。可胜道哉。春秋弑其君三十六。其中未必不由是而致
者也。武一卒也。独有是心。呜呼。今之士事上当职。苟遇谤
遭辱无是心者。吾又不知武一卒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