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皮日休(一)
皮日休(一) 第 21a 页
钦定全唐文卷七百九十六

皮日休(一) 第 1a 页

* 皮日休(一)


日休字袭美。一字逸少。居鹿门山。自号间气布衣。咸通八
年登进士。授著作佐郎。迁太常博士。乾符中为毗陵副使。
黄巢之乱。陷贼中。伪署学士。使为谶文。疑其讥巳。遂害之。(
谨按宋尹师鲁作皮子良墓志云曾祖日休避广明之难
徙籍会稽依钱氏官太常博士赠礼部尚书与该闻录文
献通考诸书所载不同)

皮日休(一) 第 1b 页

** 霍山赋(并序)


臣日休以文为命士。所至州县山川。未尝不求其风谣。以
颂以文。幸上发輶轩使。得采以闻。六年。至寿之骈邑曰霍
山。山故岳也。邑赘于阯。至之二日。离邑一舍。望乎岳。将颂
之文也。及见之。则目乎戆。手乎亸。心乎耸。神乎瞀。始欲狂
其文。写其状。如丹青之不差也。颂其风。文其谣。如金石之
永播也。既而其精怯然搏敌。躁然械囚。纷然棼丝。恍然堕
空。浩然涉溟。幽然久疹。则知才智之劣。如髦而加疾。将杖
而奔者。于戏。霍山之灵哉。霍山之灵哉。将阏于神而愚之
邪。抑有所达而托之邪。其辰既浃。其精忽渝。怯然而胜。躁
然而适。纷然而静。恍然而安。浩然而济。幽然而愈。如壮而
皮日休(一) 第 2a 页
能决。将阵而敌者。于是狂其文。写其状。其词曰。

太始之气。有清有浊。结浊为山。峻清为岳。其山厥臣。其岳
惟君。惟南之镇。曰霍为尊。岳之大。与地角壮。与天勍势。荆
豫华嵩。青沂兖岱。如垤而秀。如块而锐。岳之高。千仞万仞。
苍苍茫茫。日月相避其光。望之数百里外。为天栋梁。岳之
尊。端然御极。耸然正位。静然而听。凝然而视。其体当中。如
君之毅。其属者如骈其拇。如枝其指。若卑其仪。若肃其位。
岳之气。其秀如春。其清若秋。其翠如云。云不能丽。其色如
烟。烟不能鲜。若雨收气爽。丹青满天。岳之灵。其神不眹。其
皮日休(一) 第 2b 页
报如响。若雨用[:#AS-886A:●]。岳能霁之。若岁用旱。岳能泽之。岳之德。
生之育之。煦之和之。开蘤染卉。萋萋迷迷。藻绘数百里。岳
之形。有云骛骛。其勃如怒。有泉烈烈。其来如决。叱丰隆。奔
列缺。轰然霹雳。天地俱裂。岳之异状。其势如危。或不可支。
若不可维。或仰而呀。有如吮空。或俯而拔。有如攫地。其晓
而东。有如冠日。其暮而西。有如孕月。有水而脉。有石而骨。
有洞而腹。有堮而节。或锐而励。或断而截。或回而驰。或低
而折。其经之怪之。祥之诡之。千种万类。繄不可得而详记。
因神狂不能自主。殆而寐。梦一人绛衣朱冕。怪貌魁形。曰
皮日休(一) 第 3a 页
余祝融之相也。夫霍山。余君之故治也。尔赋之。诚形矣胜
矣。怪矣典矣。然义有不备。帝俾余莅。夫古有五岳。霍居其
一。所以五岳相迩者。唐虞之帝。五载一巡狩。一载而遍。上
以觐侯。下以存民。侯有治者陟。不治者黜。民有冤者平。穷
者济。洎唐虞以降。皆燔柴于霍。我帝用飨其礼。至周旦策
而命我。与诸岳星列中国。自汉之后。乃易我号。而归于衡。
故祝融迁都。命余守霍。今圣天子越唐迈虞。而废巡罢狩。
余之封内。有可陟可黜可平可济者。是圣天子无由知之。
尔能以文请于执事之达者。易衡之号。以归于我。请天子
皮日休(一) 第 3b 页
复唐虞陟黜之义。故尔之将赋。余闭遏尔怀。而不尔文。帝
曰有衡既远。有狩必劳。惟霍之迩。斯号可复。赋者能言。胡
不俾传。帝俾命尔。锡尔文。尔无忘也。臣曰。惟请神贶。既觉
而书。呜呼异哉。

** 忧赋(并序)


草茅臣日休见南蛮不宾。天下徵发。民力将毙。乃为赋以
见其志。词曰。

上有太古。粤有民族。颛若混命。愚如视肉。当斯时也。虽三
王之道不能化。五帝之泽不能沐。迨乎混沌欻起。觇视騞
皮日休(一) 第 4a 页
分。其形也有精有神。其心也有伪有真。既凋其质。又秀其
纯。有智有机。有义有仁。有怨有怼。有悲有辛。居人灵府者。
总属于神。神之生也。摄爽孕精。胎意婴情。不迹不眹。无臭
无声。不居于愚。不侵于婴。先物而动。先人而行。不注而溢。
不丝而萦。神之居也。填胸塞臆。冥冥默默。静如寐魔。将语
不得。其遇如噎。其饮如食。其轻者瘠。其重者殛。神之行也。
其居幽幽。其行悠悠。来不可抑。去不可留。其情如剸。其绪
如抽。其刚为愤。其弱为羞。其子为恨。其孙为愁。入人之心
也。如毒如螫。如虔如刘。不纶而渔。不兵而蒐。其坚也龙泉
皮日休(一) 第 4b 页
不能割。其痛也蓖荔不能瘳。入人之怀也。倘倘佯佯。隐隐
遑遑。牢然不胜。悒若有亡。威能制佚。力可摧刚。乖人之性。
反天之常。不丧而戚。不役而忙。不触而醉。不驰而狂。是知
食鯈鱼者不能巳。树萱草者不可忘。倘怀如嚄唶者。其人
立伤。入人之神也。昧人之精。烁人之英。痴然而作。如病宿
酲。虽有王澄之色必俛。乐广之神不清。入人之首也。欻从
内热。郁而上结。不劳膏沐。自清其发。有久而释者。则其人
也。冠丝簪雪。入人之眉也。于悒摧颓。思不自裁。动如葭灰。
飞上眉来。颦然无力。自落金杯。有积而未巳者。双眉之翠
皮日休(一) 第 5a 页
如一月不开。入人之目也。端坐日晏。凝然忘倦。注睫直视。
外象不遍。虽有斧藻之绣。毛嫱骊姬到于前。昏如有事。入
人之耳也。希希夷夷。俯而不思。殷然满耳。其身如尸。虽师
旷之善听。苟入之也。迅雷烈风。亦不闻之。入人之齿也。噤
其齿牙。淡其含咀。悲嗟既巳。哆如饿虎。虽有膹炙餫[:#AS-FE6E:●]
[:#AS-FBED:●]修堆其前。粝不可茹。入
人四枝也。如絷如维。如劳如疲。其力如柳。弱不可支。苟甚
者。消骨枯髓。夺色削肌。其人也立不胜衣。噫嘻呜呼。忧之
甚也如斯。向其入之也。臣皆有之。然犹未忧。何实为师。既
忧其身。须忧其时。苟肉食者谋失。而藿食者殃罹。可不忧
皮日休(一) 第 5b 页
欤。可不忧欤。夫于政而疲。于禄而尸。王道不宣。皇纲不维。
元恶作矣。大盗乘之。是臣忧也。后之际。阴教规矩。夏德涂
山。周赞文母。牝鸡无晨。中馈有主。苟奇邪而不黜。乃神器
之可取。宫掖紊乱。奸邪麀聚。文信为相而私后。董偃作庸
而尚主。其甚也。汉成母以国循姓。周宣后将权授父。是臣
忧也。储后之选。实贤与良。少海增润。重离益光。辅导不至。
乃为猖狂。叹戾园之思子。嗟临江之悯王。斯爱是即。恶乃
易彰。其甚者。悯怀死而晋乱。房陵易而隋亡。是臣忧也。封
宗王嫡。所以贵亲。茅土足以继其后。

皮日休(一) 第 6a 页

印绶足以饰其身。至乃割域中之土宇。半天下之黎民。王
犹未足。乱以遄臻。其甚者。篡则王伦孙秀。杀则清河万人。
是臣忧也。辅之而王。在忠与良。致叔父于折木。取太公于
钓璜。宠之极也。其化为权。权之极也。其化为强。其甚者。曹
操以兵而上殿。高澄抑帝而劝觞。是臣忧也。内竖之臣。乃
宠而绥。竖刁乱齐之日。伊戾祸宋之时。西汉则中令扇迹。
东京则鄛卿构基。举手天转。切齿国危。其甚者。陈蕃以贤
而陷矣。何进用忠而僇之。是臣忧也。贾谊爱时。仕止于国
皮日休(一) 第 6b 页
傅。桓谭非谶。官止于郡丞。是臣忧也。将在于军。君命不复。
知魏绛之法行。见条侯之令肃。郭开受谏。李牧就诛。范睢
一言。武安被僇。是臣忧也。王臣蹇蹇。言须逆耳。治乱终书。
善恶必纪。赵盾终屈于董狐。崔杼竟书于太史。至有陈象
极言以族灭。李云上书而身死。是臣忧也。悬官待贿。命相
取资。崔烈作司徒之日。曹嵩为太尉之时。未搜岩穴。莫访
茅茨。秦缪既诛于五羖。桓魋将退于仲尼。是臣忧也。法令
如网。随而补之。肺石之上。落人涕洟。公孙鞅恢令之法。严
延年扫墓之期。是臣忧也。命将兴师。夸力四夷。既侵岭徼。
又定边陲。以无用之沙漠。竭有限之民资。是以先王谓之
皮日休(一) 第 7a 页
荒服。后嗣谓之羁縻。岂可使亲帅武旅。躬挥战阵。故汉高
有白登之辱。隋炀有雁门之围。是臣忧也。出警入跸。以示
严肃。非有事于名山。即展义于偫牧。故昭王游汉水以无
归。宣帝幸中山而不复。是臣忧也。功作非宜。夺民农时。我
簠不粢。我黍阻饥。倾宫既作。阿房又施。人既怨矣。鬼其泣
之。是臣忧也。头会箕敛。关征市赋。民之胥怨。无所赴愬。人
厌进修。家为积聚。卜式出于富人。宏羊拔于贾竖。是臣忧
也。外戚之贵。上公是列。西汉则王根为玉山。东京则郭况
制金穴。国步将移。天泽未歇。不师殷鉴。尚遵覆辙。是臣忧
皮日休(一) 第 7b 页
也。大乐既没。淫声是起。宋都已改。行人贪贿。如斯陈国一
时雄。玉树后庭花至死。是臣忧也。先之而昌。后之而亡。先
之者尧兴唐。舜兴虞。后之者癸丧夏。辛丧商。故王之忧国
者而日旰不食。士之忧位者而载贽出疆。鹑居[:#AS-8766:●]食者何
汲汲。孔席墨突者何遑遑。故臣之忧也。尽此而巳矣。愿陛
下忧之。治可致乐康。道可跻羲皇。则天下幸甚。

** 河桥赋(并序)


咸通癸巳岁。日休游河桥。观桥之利。不楫而济。美其事。著
河桥赋。其辞曰。

皮日休(一) 第 8a 页

西荒之外。有昆崙山。帝都之下。丰隆在焉。其表无际。其高
破天。河汉极北。昭回相连。分其坎德。遂有河源。其出绵绵。
其流涓涓。如带是也。滥觞信然。始礐石以作注。终裂地以
成川。迨乎放勋之世。重华之年。其水怀山。其波浸天。鳌怒
则蹴翻五岳。鲸激则掉破百川。迅澓欻而似曝。涌湍濆而
若煎。渍地轴以摧矣。烂天轮而缺然。草木则尾闾之外。日
月则沃焦之巅。人民死而为介。裸虫化而为蠙。有桑不绩。
有麻不田。此则乘垲望万里之渊。且夫天地之前。有河生
皮日休(一) 第 8b 页
焉。则盘石之神。不能导而使归海。朴父之力。不能疏而使
为川。岂非元命未降。抑自上元。大圣未出。大功未宣。天之
作矣。抑有由焉。于是尧之心。恻然惘然。咨其四岳。举尔所
贤。天之元命。不自于鲧。鲧虽作矣。其功不全。果殛于山。其
罪昭然。天之元命。降而自禹。禹既作矣。其功如天。于是禹
之心。忧然劳然。股既无胈。过不入门。以已为下。以物为先。
既乘橇以即檋。又随山而浚川。导自积石。至于龙门。裂岝[:#AS-93B8:⿰山客
]以风响。斩崭岩而昼昏。破灵怪窟。断天地根。分其注使
不可溃。修其流使不可吞。然后千岩万壑。雷吼电奔。抉逆
流而并泻。入渤海以犹浑。天下安流。昏垫无忧。禹功既大。

皮日休(一) 第 9a 页

舜禅克修。其功也与天优优。其绩也与河悠悠。兆庶其安。
九河如箭。浊不可鉴。崄不可见。涡若惊风。浪如狂电。若此
帝妫之世。则其流也如丝如线。在昔典午之世也。其君实
良。其臣孔臧。念济者之太劳。乃致功而去航。子产之济也
不足比。充国之奏也胡可方。于是督斤斧于梓匠。下材干
于豫章。造其舟也。乃絙乃杠。乃舆乃梁。功既夺于利涉。力
可侔于巨防。如禦鼋鼍者以妖为德。聚鱼鳖者以怪为祥。
观其步高于空。履险于深。其形也若剑倚天外。其状也若
皮日休(一) 第 9b 页
龙横水心。其高也若大虹之贯天。风吹不动。其壮也若巨
鳌之压海。浪泛不沈。曙色霍开。济者相排。如川失水。一物
时来。蹄响如雨。车音若雷。有贤有俊。有隶有台有贫有窭。
有货有财。噫。前王之道。深有旨哉。在水则河桥晓济。在陆
则四关尽开。水之与陆。一贯而来所以大同其轨。广纳其
材。岂梁之防乎。抑闻三代之桥也。不斤不斧。不徒不杠。以
道为水。以贤为梁。济民者民不病溺。济世者世不颓纲。开
之也通仁流义。闭之也关[:#AS-886A:●]限荒。夏之梁也曰汤。殷之梁
也曰昌。周之梁也曰旦。汉之梁也曰光。自汉之季。国窃主
折。为水者以洚以强。及隋之世。为梁者唐。故能济民于万
皮日休(一) 第 10a 页
方。同轨于八荒。是知河桥之义也。可以献于天王。

** 桃花赋(并序)


余尝慕宋广平之为相。贞姿劲质。刚态毅状。疑其铁肠石
心。不解吐婉媚辞。然睹其文而有梅花赋。清便富艳。得南
朝徐庾体。殊不类其为人也。后苏相公味道得而称之。广
平之名遂振。呜呼。夫广平之才。未为是赋。则苏公果暇知
其人哉。将广平困于穷。厄于踬。然强为是文邪。日休于文
尚矣。状花卉。体风物。非有所讽。辄抑而不发。因感广平之
皮日休(一) 第 10b 页
所作。复为桃花赋。其辞曰。

伊祁氏之作春也。有艳外之艳。华中之华。众木不得。融为
桃花。厥花伊何。其美实多。儓隶众芳。缘饰阳和。开破嫩[:#AS-9478:⿳艹口咢]。
压低柔柯。其色则不淡不深。若素练轻茜。玉颜半。若夫美
景妍时。春含晓滋。密如不干。繁若无枝。妦妦婉婉。夭夭怡
怡。或俛者若想。或閒者如痴。或向者若步。或倚者如疲。或
温黁而可薰。或婑媠而莫持。或幽柔而旁午。或扯冶而倒
披。或翘矣如望。或凝然若思。或奕偞而作态。或窈窕而骋
姿。日将明兮似喜。天将惨兮若悲。近榆钱兮籹翠靥。映杨
柳兮颦愁眉。轻红拖裳。动则袅香。宛若郑袖。初见吴王。

皮日休(一) 第 11a 页

夜景皎洁。鬨然秀发。又若常娥。欲奔明月。蝶散蜂寂。当闺
脉脉。又若妲巳。未闻裂帛。或开故楚。艳艳春曙。又若息妫。
含情不语。或临金塘。或交绮井。又若西子。浣纱见影。玉露
厌浥。妖红坠湿。又若骊姬。将谮而泣。或在水滨。或临江浦。
又若神女。见郑交甫。或临广筵。或当高会。又若韩娥。将歌
敛态。微动轻风。婆娑暖红。又若飞燕。舞于掌中。半沾斜吹。
或动或止。又若文姬。将赋而思。丰茸旖旎。互交递倚。又若
丽华。侍宴初醉。狂风猛雨。一阵红去。又若褒姒。初随戎虏。
皮日休(一) 第 11b 页
满地春色。阶前砌侧。又若戚姬。死于鞠域。花品之中。此花
最异。以众为繁。以多见鄙。自是物情。非关春意。若氏族之
斥素流。品秩之卑寒士。他目则目。他耳则耳。或以昵而称
珍。或以疏而见贵。或有实而华乖。或有花而实悴。其花可
以畅君之心目。其实可以充君之口腹。匪乎兹花。他则碌
碌。我将修花品以此花为第一。惧俗情之横议。我曰不然。
为之则巳。我目吾目。我耳吾耳。妍蚩决于心。取舍断于志。
岂于草木之品独然。信为国兮如此。

** 陵母颂

孔父称惟小人与女子为难养也。夫女子之忠贞义烈。或
皮日休(一) 第 12a 页
闻于一时。小人之奸诈暴乱。不忘于一息。使千百女子如
小人奸诈暴乱者。有矣。使千百小人如女子忠贞义烈者。
未之有也。则安国侯之母也。不以项强而刘弱。俾子事项。
不以子背君别事。而有忿色。对暴君而抗大节。舍其生而
践死地。呜呼。春秋书解扬致晋君之命。汉史称周苛拒项
籍之爵。方诸陵母。诚未为忠。何者。男子少服教。壮行忠贞
义烈。虽死不辱。鼎镬在前而不惧。锧笮被体而无怨。乃男
子之常事也。至夫女子。少隐帷薄。壮执箕帚。岂尝熟于忠
贞义烈哉。是女子之有是者。由百物之有瑞者矣。岂易为
皮日休(一) 第 12b 页
哉。岂易为哉。

** 白门表

三年秋。徐卒无状。叛兵逐其帅。不再日。剽公私财析尽。异
时卒有不平者。至是皆门抗之。监戎者以闻。上赫然大怒。
命大将职正其罪。卒有首叛者。前后累劫其将曰银刀。至
是命皆僇之无。赦。将至。先令徐裨将曰。银刀族无老幼。强
者斩之。弱者幽之。及徐之枝邑派聚。捕银刀族且尽。或僇
而枭者。或拲而送者。不浃日。其族无馀。或有诈弱惧僇。皆
论幽于牢。迨六七百人。且俟大将命业兵之。居无何。上悯
皮日休(一) 第 13a 页
徐卒尽死中。或有不干其谋者偕僇。降内贵人于徐。诏曰。
银刀族。诏至未死者贳之。六七百人分属数郡。未至属所。
途亡为盗。四年夏。盗推其率。鼓而徐入。火里舍。将县令。诛
制使。系虏民辎而掠货。徐守闭中城。竟不命偏将禦之。盗
得志徐去。四年秋。进士皮日休之白门。道逢徐民之耄者。
泣曰。翁世富于徐。子孙嗣其业。祈二百年。前日以徐卒乱。
翁之资已竭劫于兵矣。独存者居第。而已为残烬。翁以为
天子命将尽杀之。且银刀族无三千人耳。遇圣天子在上。
四境无征伐。重粮其属。厚衣其身。有餔儿啜孙。至死手不
皮日休(一) 第 13b 页
执干戈。体不被铠甲者。上于徐卒厚矣。今乃忘上恩。叛主
帅。逐天子命将。残天子兆民。如此逆之甚也。上又活其半。
今反盗而寇徐。前日翁之亡。独贿与产耳。今子孙为贼隶。
妻女为贼室。馀骸残齿。溘然无取。呜呼。皇天仁于数百人。
反不仁于一郡。岂得言者过耶。且兵者。圣王不能免其征。
仁帝不能无其伐。是以逆者必杀。顺者必生。所以示天下
不私也。往年数万之卒。逐天子命将。自树其便者。国家以
不忍尽杀。因听之。皆贼而不贡。兵而不从。死而辄代。名为
列藩。实一州之主也。故春秋讥世卿得专公禄者。以春秋
皮日休(一) 第 14a 页
小国。尚贬而不空。况今圣天子在上。百执事称职。万方雀
息以无虞。四夷骏奔而入贡哉。前日徐卒幸活。而为盗于
民。特苦国家无辱。或不尽僇而赦之。则自树其便者。日休
曰。翁其力之贤者耶。吾知夫今之食其食者。未必有翁之
是心也。幸以文贡。而未得入上言列。固不合陈便宜事。因
采翁之说为表。庶天子召直言极谏者。得以遗之。

** 移元徵君书

徵君足下。行奇操峻。舍明天子贤宰相。退隐于陵阳。踞见
青山。傲视白云。得丧不可摇其心。荣辱不能动其志。桎拲
皮日休(一) 第 14b 页
冠冕。泥滓禄位。甚善甚善。苟与足下同道者。必汲汲自退。
名惟恐闻。行惟恐显。老死为山谷人矣。或名欲遗千载。利
欲及当今者。闻足下之道。可以不进其说耶。日休闻古之
圣贤。无不欲有意于民也。苟或退者。是时弊不可正。主惛
不可晓。进则祸。退则安。斯或隐矣。有是者。世不可知其名。
俗不能得其教。尚惧来世圣人责乎无意于民故也。此谓
之道隐。其次者。行不端于巳。名不闻于人。欲乎仕则惧祸。
欲乎退则思进。必为怪行以动俗。诙言以矫物。上则邀天
子再三之命。下则取诸侯殷勤之礼。甚有百世之风。次有
皮日休(一) 第 15a 页
当时之誉。此之谓名隐。其次者。行有过僻。志有深傲。饰身
不由乎礼乐。行巳不在乎是非。入其室者惟清风。升其牖
者惟明月。木石然。糜鹿然。期夫道家之用。以全彼生。此之
谓性隐。然而道隐者贤人也。名隐者小人也。性隐者野人
也。有夫尧舜救世汤禹拯乱之心者。视道隐之人。由夫樵
苏之民耳。况名与性哉。今天下虽无事。河湟有黠虏之患。
岭徼有逋蛮之虞。主上焦心灼思。晏询夜谋。宰相战慄于
岩廊。百执事奔走于朝右。然尚未复贞观开元之大治。有
致君于唐虞。跻民于仁寿者。其人则鲜。其求则勤。元纁之
皮日休(一) 第 15b 页
聘。屡降于山林。少微之星。但明于霄汉。此真足下之所高
视也。呜呼。斯时也。山林之间。宜倒衣以接礼。重趼以应命。
赴明天子千年之运。成大丈夫万世之业。勋铭于钟鼎。德
著于竹帛。可不盛哉。夫主上知足下之道久矣。加以郡守
荐之。宰相誉之。虽锡命屡颁。而高风转固。接物日简。入山
益深。且足下将为道隐乎。则道隐者世不可知其名。俗不
能得其尚。足下之名尚矣。丹青于世矣。岂谓道隐哉。将为
名隐乎。则名隐者以怪行动俗。以诙言矫物。足下之道。伸
之而伊夔。屈之而夷齐。岂谓名隐哉。将为性隐乎。则性隐
皮日休(一) 第 16a 页
者饰身不由乎礼乐。行巳不在乎是非。足下顷荐名于有
司。客位于侯伯。岂所谓性隐乎。然三隐者。足下皆出其表。
复何为而高卧哉。如终卧陵阳而不起。是废乎古人之道
者也。仲尼曰。素隐行怪。后世有述焉。吾弗为之也。君子遵
道而行。半途而废。吾弗能巳矣。君子依乎中庸。遁世不见
知而不悔。夫前二者。圣人之所不为。足下之学杨墨乎。申
韩乎。何其悖于道也。如遁世不见知而不悔。则舜不为高
蹈也。舜不为真隐也。足下其亦有意乎。如纳仆之言。翻然
而起。醒然而用。朝庭必处足下于大谏。次用足下于宰辅。
皮日休(一) 第 16b 页
其在大谏也。以直气吹日月之翳。以正道立天地之根。先
黜陟于朝廷。次按察于侯国。其在宰辅也。外以道宁四夷。
内以法提百揆。俾天地反妖为瑞。使阴阳易愆为穰。然后
以元菟乐浪为持节之州。昆崙崦嵫作驻跸之地。又不知
房杜姚宋何人也。果行是道。罄南山之竹。不足以书足下
之功。穷百谷之波。不足以注足下之善。以足下之风。可以
知仆之志。以仆之道。可以发足下之文。故不远千里。授书
于御者。用以吐仆臆中之奇贮也。仆之取舍。自有方寸。异
时无望于足下。发函之后。但起无疑。不宣。日休再拜。

皮日休(一) 第 17a 页

** 请韩文公配飨太学书

于戏。圣人之道。不过乎求用。用于生前。则一时可知也。用
于死后。则百世可知也。故孔子之封赏。自汉至隋。其爵不
过乎公侯。至于吾唐。乃策王号。七十子之爵命。自汉至隋。
或卿大夫。至于吾唐。乃封公侯。曾参之孝道。动天地。感鬼
神。自汉至隋。不过乎诸子。至于吾唐。乃旌入十哲。噫。天地
久否。忽泰则平。日月久昏。忽开则明。雷霆久息。忽震则惊。
云雾久郁。忽廓则清。仲尼之道。否于周秦而昏于汉魏。息
皮日休(一) 第 17b 页
于晋宋而郁于陈隋。遇于吾唐。万世之愤一朝而释。倘死
者可作。其志可知也。今有人。身行圣人之道。口吐圣人之
言。行如颜闵。文若游夏。死不得配食于夫子之侧。愚又不
知尊先圣之道也。夫孟子荀卿。翼传孔道。以至于文中子。
文中子之末。降及贞观开元。其传者醨。其继者浅。或引刑
名以为文。或援纵横以为理。或作词赋以为雅。文中之道。
旷百世而得室授者。惟昌黎文公焉。公之文。蹴杨墨于不
毛之地。蹂释老于无人之境。故得孔道巍然而自正。夫今
之文人千百世之作。释其卷。观其词。无不裨造化。补时政。
繄公之力也。公之文曰。仆自度若世无孔子。仆不当在弟
皮日休(一) 第 18a 页
子之列。设使公生孔子之世。公未必不在四科焉。国家以
二十二贤者代用其书。垂于国胄。并配享于孔圣庙堂。其
为典礼也大矣美矣。苟以代用其书。不能以释圣人之辞。
笺圣人之义哉。况有身行其道。口传其文。吾唐以来。一人
而巳死反不得在二十二贤之列。则未闻乎典礼为备。伏
请命有司定其配享之位。则自兹以后。天下以文化。未必
不由夫是也。

** 请孟子为学科书

臣闻圣人之道。不过乎经。经之降者。不过乎史。史之降者。
皮日休(一) 第 18b 页
不过乎子。子不异乎道者。孟子也。舍是子者。必戾乎经史。
又率于子者。则圣人之盗也。夫孟子之文。粲若经传。天惜
其道。不烬于秦。自汉氏得其书。常置博士以专其学。故其
文继乎六艺。光乎百氏。真圣人之微旨也。若然者。何其道
奕奕于前。而其书没没于后。得非道拘乎正。文极乎奥。有
好邪者惮正而不举。嗜浅者鄙奥而无称耶。盖仲尼爱文
王嗜昌歜以取味。后之人将爱仲尼者。其嗜在孟子矣。呜
呼。古之士以汤武为逆取者。其不读孟子乎。以杨墨为达
智者。其不读孟子乎。由是观之。孟子之功利于人。亦不轻
皮日休(一) 第 19a 页
矣。今有司除茂才明经外。其次有熟庄周列子书者。亦登
于科。其诱善也虽深。而悬科也未正。夫庄列之文。荒唐之
文也。读之可以为方外之士。习之可以为鸿荒之民。安有
能汲汲以救时补教为志哉。伏请命有司去庄列之书。以
孟子为主。有能精通其义者。其科选视明经。苟若是也。不
谢汉之博士矣。既遂之。如儒道不行。圣化无补。则可刑其
言者。

** 移成均博士书

夫居位而愧道者。上则荒其业。下则偷其言。业而可荒。文
皮日休(一) 第 19b 页
弊也。言而可偷。训薄也。故圣人惧是。寖移其化。上自天子。
下至子男。必立庠以化之。设序以教之。犹歉然不足。士有
业高训深。必诎礼以延之。越爵以贵之。俾庠声序音。玲珑
以珩佩。锵訇于金石。此圣人之至治也。今国家立成均之
业。其礼盛于周。其品广于汉。其诎礼越爵。又甚于前世。而
未免乎愧道者何哉。夫圣人之为文也。为经约乎史。赞易
近乎象。诗书止乎删。礼乐止乎定。春秋止乎修。然六籍仪
刑乎千万世。百王更命迭号。莫不由是大也。其幽幽于鬼
神。其妙妙于元造。后之人苟不能行决句释者。犹万物但
皮日休(一) 第 20a 页
被元造之化者耶。故万物但化而巳。不知元造之源也。六
艺于人。又何异于是。故诗得毛公。书得伏生。易得杨何。礼
得二戴。周官得郑康成。摫其微言。釽其大义。幽者明于日
月。奥者廓于天地。然则今之讲习之功与决释之功。不啻
半矣。其文得不弊乎。其训得不薄乎。呜呼。西域氏之教。其
徒日以讲习决释其法为事。视吾之太学。又足为西域氏
之羞矣。足下出文阃生学世。业精前古。言高当今。洸洸乎。
洋洋乎。为诸生之蓍龟。作后来之[绵]蕝。得不思居其位者
不愧其道。处于职者不堕其业乎。否则市大易负乘之讥。
皮日休(一) 第 20b 页
招诗人伐檀之刺矣。奚不日诫其属。月励其徒。年持六籍。
日决百氏。俾诸生于盛典也。洞知大晓。犹驾车者必知康
庄。操舟者必知河海。既若是矣。执其业者。精者进而堕者
退。公者得而私者失。非惟大发于儒风。抑亦不苟于禄位。
足下之道被于太学也。其利可知矣。果行是说。则太华之
石。峨峨于成均之门者。吾不颂于他人矣。足下听之无忽。
日休再拜。

** 法言后序

法言孝至之篇曰。周公以来。未有汉公之懿者。说者以为
皮日休(一) 第 21a 页
杨子逊伪新之美。又以为称其居摄之前云。呜呼。日月岂
卒能逊莽乎。未若无阿衡之称也。噫。既有其文。不能无其
论。吾得之矣。在美新之文乎。则雄之道于兹疵也。

** 松陵集序

诗有六艺。其一曰比。比者。定物之情状也。则必谓之才。才
之备者。于圣为六艺。于贤为声诗。噫。春秋之后。颂声亡寝。
降及汉氏。诗道荐作。然二雅之风。委而不兴矣。在诗有三
言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之作。三言者。曰振振鹭鹭于飞是
也。五言者。曰谁谓雀无角何以穿我屋是也。六言者。我姑
皮日休(一) 第 21b 页
酌彼金罍是也。七言者。交交黄鸟止于桑是也。九言者。曰
泂酌彼行潦挹彼注兹是也。盖古诗率以四言为本。而汉
氏方以五言七言为之也。其句亦出于周诗。五言者。李陵
曰携手上河梁是也。七言者。汉武曰日月星辰和四时是
也。尔后盛于建安以降。江左君臣。得其浮艳。然诗之六艺
微矣。逮及吾唐开元之世。易其体为律焉。始切于俪偶。拘
于声势。诗云。觏闵既多。受侮不少。其对也工矣。尧典曰。声
依永。律和声。其为律也甚矣。由汉及唐。诗之道尽矣。吾又
不知千祀之后。诗之道止于斯而巳。即后有变而作者。不
皮日休(一) 第 22a 页
得以知之。夫才之备者。犹天地之气乎。气者止乎一也。分
而为四时。其为春。则煦枯发蘖。如弃如濩。百物融洽。酣人
肌骨。其为夏。则赫曦朝升。天地如窑。草焦木暍。若燎毛发。
其为秋。则凉飔高瞥。若露天骨。景爽夕清。神不蔽形。其为
冬。则霜阵一凄。万物皆瘁。云沮日惨。若惮天责。夫如是。岂
拘于一哉。亦变之而已。人之有才者。不变则已。苟变之。岂
异于是乎。故才之用也。广之为沧溟。细之为沟窦。高之为
山岳。碎之为[:#AS-8BE7:⿱一⿻九冫]砾。美之为西子。恶之为敦洽。壮之为武贲。
弱之为处女。大则八荒之外不可穷。小则一毫之末不可
皮日休(一) 第 22b 页
见。苟其才如是。复能善用之。则庖丁之牛。扁之轮。郢之斤。
不足谓神解也。噫。古之士穷达必形于歌咏。苟欲见乎志。
非文不能宣也。于是为其词。词之作。固不能独善。必须人
以成之。昔周公为诗以遗成王。吉甫作诵以赠申伯。诗之
酬赠。其来尚矣。后每为诗。必多(阙二字)(阙一字)咸通七年。今
兵部令狐员外在淮南。今中书舍人(阙二字)公守毗陵。日休
皆以词获幸。悉蒙以所制命之和。各(阙二字)轴亦有名其守
者。十年。大司谏清河公出牧于吴。日休为郡奁事。居一月。
有进士陆龟蒙字鲁望者。以其业见造凡数编。其才之变。

皮日休(一) 第 23a 页

真天地之气也。近代称温飞卿李义山为之最。俾生参之。
未知其孰为之后先也。

** 添渔具诗序

天随子为渔具诗十五首以遗余。凡有䱷以来。术之与器。
莫不尽于是也。噫。古之人或有溺于渔者。行其术而不能
言。用其器而不能状。此与泽沮之䱷者又何异哉。如吟鲁
望之诗。想其致。则江风海雨。槭槭生齿牙间。真世外渔者
之才也。余昔之渔所。在浻上则为庵以守之。居岘下则占
皮日休(一) 第 23b 页
矶以待之。江汉间时候率多雨。唯以籉笠自庇。每伺鱼必
多俯。籉笠不能庇其上。由是织蓬以障之。上抱而下仰。字
之曰背蓬。今观鲁望之十五篇。未有是作。因次而咏之。用
以补其遗者。渔家生具。获足于吾属之文也。

** 文薮序

咸通丙戌中。日休射策不上第。退归州来别墅。编次其文。
复将贡于有司。登箧丛萃。繁如薮泽。因名其书曰文薮焉。
比见元次山纳文编于有司。侍郎杨公浚见文编叹曰。上
第污元子耳。斯文也。不敢希杨公之叹。希当时作者一知
耳。赋者古诗之流也。伤前王太佚。作忧赋。虑民道难济。作
皮日休(一) 第 24a 页
河桥赋。念下情不达。作霍山赋。悯寒士道壅。作桃花赋。离
骚者文之菁英者。伤于宏奥。今也不显离骚。作九讽。文贵
穷理。理贵原情。作十原。大乐既亡。至音不嗣。作补周礼九
夏歌。两汉庸儒。贱我左氏。作春秋决疑。其馀碑铭赞颂。论
议书序。皆上剥远非。下补近失。非空言也。较其道。可在古
人之后矣。古风诗编之文末。俾视之粗俊于口也。亦由食
鱼遇鲭。持肉偶。皮子世录著之于后。亦太史公自序之意
也。凡二百篇。为十卷。览者无诮矣。

** 续酒具诗序

皮日休(一) 第 24b 页

子暇日曾作酒具诗三十首。有引曰。咸通中。皮袭美著酒
中十咏。其自序云。夫圣人之诫酒祸也深矣。在书为沉湎。
在诗为童羖。在礼为豢豕。在史为狂药。余饮至酣。徒以为
融肌柔神。消沮迷丧。颓然无思。以天地大顺为堤封。傲然
不恃。以洪荒至化为爵赏。抑无怀氏之民乎。葛天氏之臣
乎。噫。天之不全余也多矣。独以曲糵全之。于是徵其具。悉
为之咏。以继东皋子酒谱之后。而有酒星酒泉酒篘酒床
酒炉酒楼酒旗酒樽酒城酒乡之咏。以示吴中陆鲁望。鲁
望和之。且曰。昔人之于酒。有注为池而饮之者。有象为龙
皮日休(一) 第 25a 页
而吐之者。亲盗瓮间而卧。将实舟中而浮者。徐景山有酒
鎗。嵇叔夜有酒杯。皆传于世。故复添六咏。予览之。慨然叹
曰。予亦嗜酒而好诗者也。昔退之有言送王含曰。少时读
醉乡记。私怪隐居者无所累于其世。而犹有是言。岂诚旨
于味耶。及读阮籍陶潜诗。然后知彼虽偃蹇不欲与世接。
然犹未能平其心。或为事物是非相感发。于是有托而逃
焉者也。虽然。尚未有尽者。中古之时。未知曲糵。杜康肇造。
爰作酒醴。可名酒后。近世以来。人徒酣酗。李白一斗。为诗
百篇。自名酒仙。郦食其辨士也。初见沛公。称高阳酒徒。杜
皮日休(一) 第 25b 页
根贤者也。逃难宜城。为酒家佣保。郑广文贫而好饮。苏司
业送酒钱。杜子美无钱赊酒。而诗言酒债。周官有酒正。则
掌之者必有其人。以法式授酒材。则酝之者必有其物。翰
林诗曰。鸬鹚杓。鹦鹉杯。夫杓者勺也。勺酒而错之杯中者
也。杜工部诗曰。莫笑田家老[:#AS-8BE7:⿱一⿻九冫]盆。自奁盛酒长儿孙。夫盆
者槃也。载酒而寘之座中也。韩奕诗云。显父饯之。清酒百
壶。壶便提挈。故陶令挂之于车上。吕公负之于仗头。遇兴
则倾之。鸱夷之异名者耳。诗云。兕觥其觓。旨酒思柔。觥为
爵罚。而于定国饮至一石不乱。刘伯伦既醉。以五斗解酲。

皮日休(一) 第 26a 页

快饮痛嚼则用之。盖觚角之出者耳。注云。觚受二升。觯三
升。角四升。散五升。而觥七升。又兕角为之。形器特异。于是
更作酒后酒仙酒徒酒保酒钱酒债酒正酒材酒勺酒盆
酒壶酒觥一十二诗。而附益之。庶古今同志而始终相成
之义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