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孙樵(一)
孙樵(一) 第 22a 页
钦定全唐文卷七百九十四

孙樵(一) 第 1a 页

* 孙樵(一)


樵字可之。韩昌黎门人。大中中进士。

** 大明宫赋

孙樵齿贡士名。旅见大明宫前庭。仰贻俯骇。阴意灵怪。暮
归魂动。中宵而[:#AS-FBEF:●]
[:#AS-FEF6:●](爿[:#AS-FBED:●]梦)[:#AS-FBF0:●]。[:#AS-FBEF:●]
[:#AS-FEF6:●](爿[:#AS-FBED:●]梦)[:#AS-FBF0:●]彼大明宫神。前
有云。且曰。太宗皇帝缭瀛启居。廓穹起庐。圜然而划。隆然
而赫。孰窬孰隙。永求帝宅。帝诏吾司其宫。与日月终。翼圣
孙樵(一) 第 1b 页
护艰。十有六君。荡妖斩氛。孰知吾勤。吾当庐陵钖。武庙祏
撤主。吾则协二毗辅。左右提护。义甲愤徒。起帝仆周。吾则
械二黠雏。俾即其诛。胡猘饱腯。踣肌齰骨。惊血溅阙。仰吠
白日。二圣各辙。大麓北挈。吾则激髯孽悖节。俾济逆杀翼。
两杰愤烈。俾即斮灭。蓟枭妖狂。突集五堂。纵啄怒吞。大驾
惊奔。吾则励阴刀剪其翼。俾不得逃明殛。三革蚀黑。孰匪
吾力。吾见若正声在悬。诤舌在轩。辍黈延谏。刳襟沃善。赏
必正名。怒必正刑。当狱撤腥。当稼吞螟。吾则入渎革浊。入
囿肉角。旬泽暮溥。㪷谷视土。吾见若奸声在堂。谀舌在旁。
窒聪怫讽。正斥邪宠。嘉赏失节。怒罚失杀。夺农而徭。厚征
而彫。吾则反耀而彗
孙樵(一) 第 2a 页
反泽而沴。荡坤而拆。裂乾而石。然吾留帝宫中二百年。昔
亦日月。今亦日月。往孰为设。今孰为缺。籍民其彫。有野而
蒿。籍甲其虚。有垒而墟。西垣何缩。疋马不牧。北垣何蹙。孤
垒城粒。言未及阕。樵迎斩其舌。且曰。余闻宰获其哲。得是
赫烈。老魅迹结。尔会何伐。宰获其慝。得是昏蚀。魅怪横惑。
尔曾何力。今者日白风清。忠简盈庭。阖南俟霈。阖北俟霁。
矧帝城阗阗。何赖穷边。帑廪加封。何赖疲农。禁甲饱狞。尚
何用天下兵。神曾何知。孰愧往时。神不能对。退而笑曰。孙
樵谁欺乎。欺古乎。欺今乎。吁。

孙樵(一) 第 2b 页

** 露台遗基赋(并序)


武皇郊天明年。作望仙台于城之南。农事方殷。而兴土工。
且有糜于县官也。樵东过骊山。得露台遗基。遂作赋以讽
之。

骊横秦原。东走盘连。其土如积。其高逾尺。隐于修冈。屹若
环堂。徘徊山下。问于牧者。对曰。惟昔汉文为天下君。守以
恭默。民无怨慝。天下大同。帝驾而东。经营相视。兹山之址。
乃因其崇。以兴土功。兹台之基。轸于帝思。既命其吏。校之
经费。乃下诏曰。朕以凉德。君于万国。唯日兢兢。如蹈春冰。

孙樵(一) 第 3a 页

高祖惠宗。肇启我邦墉。作此宫室。庶几无逸。逮夫朕躬。孰
敢加隆。矧糜府财。以经此台。周为灵台。成乎子来。文王以
升。以考休徵。此台以平。周德惟馨。章华虽高。楚民亦劳。灵
王宣骄。诸侯不朝。民既携贰。王遂以死。岂朕不惩。斯役实
兴。鸠材集工。以害三农。斯岂文王灵台之不日哉。宣诏有
司。亟令罢之。此遗基之所以存者乎。卒歌而去之。且曰。彼
通天兮。鞅埃之巍巍。此灵台兮。蔽秋草之离离。已而已而。
世无比兮。吾孰知其是非。

孙樵(一) 第 3b 页

** 出蜀赋

辛酉之直年兮。引败军而言旋。济潼梓之重江。出大剑之
复关。骇天险之重阻兮。峙连冈而外坤。谲石诡崖。汨汨其
城。属兮屹纡。郁于云昏。嵌岩岩而查牙兮。上攒罗布而戛
天。中呀拆以隙斜兮。途诘屈而隘穿。以去以来奔蹄疾足
兮。鼠出入乎穴间。蹇余马之不息。届峡山之偪侧。划崇峦
而急来。水涵空而混碧。途迫高而缘深。不尺直而又曲。跬
危步之促促。慄若跣而蹈。朝天双峙以亏蔽。中惨慄而阴
翳。倏下驰而上回。若出地而天开。龙堂呀呀而上启。怪若
虎踞而欲噬。泉觱沸而中冽。灵窸窣乎像设。眄山川而
孙樵(一) 第 4a 页
怀古。得筹笔于途说。指前峰之孤秀。传卧龙之馀烈。尝杖
师而北去。抗霸国而此决。曾尺疆之不辟。徒赍志而灰灭。
越百牢而南指。憩石门之委邃。六阴崖而户开。屹巍巍以
皑皑。外攒怪石之参差兮。势嶪巀而山排。状若郁云之始
腾。又似乎潮波之却颓。䆗窱以窙豁。敞曭朗而洞达。摧嵓
泉之瀯瀯。锵环佩于闺闼。蹑危石而后通。忽泱漭而无穷。
包溪怀壑而为深兮。缭峦冈而四崇。萝薜羃历于嵓穴兮。
云木森其青葱。郁桂椒与木兰兮。芬淑郁而骇风。不可以
久留兮。车轧轧而又东。陟鸡帻之险墟。下七折之峻阪。褒
孙樵(一) 第 4b 页
斜纡其隘束兮。左穷溪兮右重巘。绵飞栈而属危梁兮。续
畏途而呀断。下临千仞之惊流兮。波澒洞而雷抃。当元冬
之隆烈。触密云之飞喷。舞回飙而扬九垠。天地纷其漫漫。
路萦积以迷没。马萧萧而不进。心悸悸而程不敢逸兮。徒
憭慄而兴叹。出大散之奥区。若脱足于囚拘。涉汧渭之沄
沄。历岐雍之通途。田原郁以澶漫兮。弥千里而为都。背槐
里而趋咸阳兮。索嬴刘之旧墟。承明冀阙缅以夷漫兮。得
隐嶙之颓隅。独五陵之尚完。兀高平而草芜。抵长都之岌
岌。排阊阖而西入。何天衢之广辟。仰白日之赫赫。彀弱
孙樵(一) 第 5a 页
弓而满铅镞兮。即泽宫而睨的。夫何疏贡之缺条兮。忽有
司之吾斥。曾不得而上达兮。居悒悒而不适。阙庭蔼其多
士兮。皆云亟夫贤索。不自分其能否兮。瞰朱门之投迹。蔑
一人之我先。若捧水而投石。念初心之来斯。岂穷愁而徒
疑。忽徊徊以惶惶。蹇东西而独悲。因默默以心计兮。思展
转而自非。胡不知进之与道谋兮。徒盛气而愤时。不知求
己以为虑兮。而患人之不知。九衢广其茫茫兮。混埃而红
飞。漂世波而上下兮。旁穷走而相追。不亦劳乎。于是谢唯
唯之面朋。而焚逐逐之躁机。馁不饱谋冻不燠谋兮。环亩
孙樵(一) 第 5b 页
墙而阖扉。邀仁义与之为友乎。追五经而为师。徜徉文章
之林圃兮。与百氏而驱驰。不谷吾不耻。谷亦吾不辞。彼主
张为公者。岂终吾遗哉。

** 迎春奏

黑帝历穷。帝命青帝嗣其公。皇帝备牲牢鼓钟。迎飨于郊
东。贱臣樵。寓疏太常上奏曰。天有四时。陛下实行之。是天
乘陛下政令明昏而为燠寒也。青帝何功。而飨乎宽空。春
之日。陛下廪以时出。帛以时恤。则蘖芽弩拔。勾萌毕达矣。
夏之日。陛下农事无所夺。山麓无所伐。则草木壮茁。国无
孙樵(一) 第 6a 页
夭札矣。秋之日。陛下狱无曲决。畋无围杀。则霜露不失节。
万物固结矣。冬之日。陛下地气不掘泄。室屋不彻发。则丰
隆不敢击越。百蛰塞穴矣。圣人之时。日南无骄阳。启蛰无
繁霜。斗北无伏阴。火西无滞霖。淫昏之世。反膏而波。反冰
而花。雹伤螟啮。旱赤雨血。是陛下政令出乎修明。则寒暑
运行。政令出乎淫昏。则灾祥屡臻。其可忽乎。臣又闻陛下
与人为春。得革惨作和。起蘖生华。喜满其家。沃穆欢咳。如
煖景时开。树色烟光。觉葱茏芳苍。陛下与人为秋。得愁刮
人魄。风日冷白。慄慄萧索。觉庭槐枯落。陛下与人为夏。得
孙樵(一) 第 6b 页
变絺成襦。嘘烬作炉。驹驱辙结。杂还噎楔。门如三伏热。陛
下与人为冬。得举眦不见日。冻薄人骨。间间戚戚。灯青火
白。无蹄辙迹。顾陛下左右皆春。天下病悴者众也。陛下肘
腋皆热。中国病冻者众也。岂陛下用心有颇焉。陛下苟能
平其心。虽泽不周。惠不均。天下无恨言。不然天将视陛下
心而燠寒也。

** 复佛寺奏

贱臣樵上言。臣以为残蠹于民者。偫瞢最大。且十口之家。
男力而耕。女力而织。虽乘乐岁。其衣食仅自给也。楝宇仅
孙樵(一) 第 7a 页
自完也。若偫瞢者。所饱必稻粱。所衣必锦縠。居则邃宇。出
则肥马。是则中户不十。不足以活一瞢。武皇帝元年。籍天
下偫瞢者凡十七万。夫以十家给一瞢。是编户一百七十
万困于偫瞢矣。武皇帝一旦发天下偫瞢。悉归平民。是时
一百七十万家之心。咸知生地。陛下自即位以来。诏营废
寺。以复偫瞢。自元年正月。洎今年五月。斤斧之声。不绝天
下。而工未以讫闻。陛下即复之不休。臣恐数年之间。天下
十七万瞢如故矣。臣以为武皇帝即不能除偫瞢。陛下尚
宜勉思而去之。以苏疲氓。况将兴于已废乎。请以开元之
孙樵(一) 第 7b 页
事言之。开元之间。大驾还自东封。从以千官之众。六军之
事。三日留于陈留。民犹有馀力。今陛下即能东封。道次给
一食。则民力殚矣。何开元之民力有馀。而陛下之民力不
足耶。开元之间。率户出兵籍而为伍。春夏纵之家以力耕
稼。秋冬聚之将以戒武事。如此则兵未始废于农。农未尝
夺于兵。故开元之民力有馀也。今天下常兵不下百万。皆
衣食于平民。岁度其费。率中户五仅能活一兵。如此则编
户不五百万。不足以给之。故陛下之民力不足也。今陛下
以力不足之民。而欲重困于偫瞢。将何以踵开元太平事
孙樵(一) 第 8a 页
耶。贞观以还。开元户口最为殷繁。不能逾九百万。即今有
问于户部。其能如开元乎。借如陛下以五百万给天下之
兵。今又欲以一百七十万给于偫瞢。是六百七十万无羡
赋矣。即今户口不下于开元。其馀止二百万。而国家万故。
毕出其间。陛下孰与其足也。则是盐铁不可除。而榷筦加
算矣。天下之民。得不重困乎。日者陛下尝欲营国东门。谏
议大夫入争于前。一言未及终。陛下非徒辍其工。而又赐
帛以优之。今所复寺宇。岂特国门之急乎。丛徒啸工。岂特
国民之役乎。宁谏议大夫不以言。而陛下不以听耶。陛下
孙樵(一) 第 8b 页
即不能复废之。臣愿陛下已复之瞢。止而勿复加。已营之
寺。止而勿复修。庶几天下之民尚可活也。今天下最不可
去者兵也。臣尚为陛下日夜思去兵之术。究开元太平事。
冀异日为陛下言之。况去无用之瞢耶。臣樵昧死以言。

** 与李谏议行方书

樵尝为日蚀书。以为国家设谏官。期换君心之非。不以一
咈其言。而怠于谏。即继以死。非其职耶。执事居其官。亦尝
有意于此乎。开元之间。岂特谏官而后言耶。苟立天子廷
者。皆得开口奋舌。争于上前。故自贞观以还。开元之政。最
孙樵(一) 第 9a 页
为修明。及林甫舞智以固权。张诈以聋上。于是束偫僚之
口。缚谏官之舌。且以法中敢言者。由是林甫之恶。炽而勿
复闻。禄山之逆。秘而勿复知。天宝之政。由此而荒矣。今者
下无林甫遏谏之权。上有开元虚已之劳。如此则叙立朝
廷者。皆得道上是非。不顾时忌。矧执事官曰谏议哉。执事
卒不能言。避其官而逃其禄可也。他官秩优而位崇者岂
少耶。今年三月。上尝欲营治国门。执事尚谏罢之。今诏营
废寺以复偫瞢。三年之间。斧斤之声不绝。度其经费。岂特
国门之广乎。稽其所务。岂特国门之急乎。何执事在国门
孙樵(一) 第 9b 页
则知谏。在复废寺则缄默。勇其细而怯其大。岂谏议大夫
职耶。樵以为大蠹生民者不过偫瞢。武皇帝发愤除之。冀
活疲氓。今天下之民。喘未及息。国家复欲兴既除之瞢。以
重困之。将何以致民之蕃富乎。樵不知时态。窃所愤勇。故
作奏书一通。以明偫瞢大蠹之由。生民重困之源。无路上
闻。辄以寓献执事。倘以樵书不为狂。试入为上言其略。

** 与高锡望书

文章如面。史才最难。到司马子长之地。千载独闻得扬子
云。唐朝以文索士。二百年间。作者数十辈。独高韩吏部。吏
孙樵(一) 第 10a 页
部修顺宗实录。尚不能当孟坚。其能与子长子云相上下
乎。足下乃小史。尚宜世嗣史法。矧足下才力雄独。意语横
阔。尝序义复冈及乐武事。其说要害。在樵宜一二百言者。
足下能数十字辄尽情状。及意穷事际。反若有千百言在
笔下。足下齿发未及壮。其所得如此。则不知子长子云当
足下年齿时。文章果何如也。然足下所传史法。与樵所闻
者异耶。古史有直事俚言者。有文饰者。乃特纪前人一时
语。以为实录。非谓俚言奇健。能为史笔精魄。故其立言序
事。及出没得失。皆字字典要。何尝以俚言汨其间哉。今世
孙樵(一) 第 10b 页
俚言文章。谓得史法。因牵韩吏部曰。如此如此。樵不知韩
吏部以此欺后学耶。韩吏部亦未知史法耶。又史家纪职
官山川地理礼乐衣服。亦宜直书一时制度。使后人知某
时如此。某时如彼。不当以秃屑浅俗。别取前代名品。以就
简绝。又史家条序人物。宜存警训。不当徒以官大宠浓。讲
文张字。故大恶大善。虽贱必纪。尸位浪职。虽贵必黜。至如
司马迁序周缪。班孟坚传蔡义。尚可用耶。为史官者。明不
顾刑辟。幽不愧神怪。若梗避于其间。其书可烧也。古者国
君不得视史。今朝廷以宰相监修。大丈夫当一时宠遇。皆
孙樵(一) 第 11a 页
欲齐政房杜。跻俗太平。孰能受恶于不隐乎。古者七十子
不与笔削。今朝廷以史馆丛文士。儒家擅一时胸臆。皆欲
各任憎爱。手出白黑。孰能专门立言乎。樵未知唐史诚何
如也。樵虽承史法于师。又尝熟司马迁扬子云书。然才韵
枯梗。文过乎质。尝序庐江何易于。首末千言。贵文则丧质。
近质则太秃。刮垢磨痕。卒不能到史。独谓足下才力天出。
最与史近。故以樵所受于师者致足下。

** 寓汴观察判官书

大梁居东诸侯。兵最为雄。军候乘权肆豪。奴视州县官。州
孙樵(一) 第 11b 页
县官即慄缩自下。美言立闻观察使。往往得上下考。即欲
认官为治。必为军候所倾折。大者至夺观察使。小者至为
军人所系辱。州县官格手失职。不敢与抗。由是军候得侵
绳平民。鞠讯受辞。往往狱至数百。不以时省。以故平民益
畏军候。至不知有观察使。矧州县官耶。国家设州县官以
治平民。岂以属之军乎。今京兆二十四县。半为东西军所
夺。然亦不过籍占编氓。翼蔽垦田。其辞狱曲直。尚归京兆。
今汴军所侵州县者。反愈东西军。士大夫丛居。未尝不病
东西军侵州县事。及自提兵符。则不知有以规画之。矧天
孙樵(一) 第 12a 页
子之贵耶。执事三从事卢公。其所以佐卢公。使炳炳不磨
于世者。襄阳南渡之民。皆能道之。今居汴有日。而曾无所
闻。岂屑屑未暇耶。执事宜亟以前之所陈。辨之卢公。稍稍
夺左右军候权。且使系狱者不得治于军门。凡当隶州县
者。悉索归之。使军自军。州县自州县。无相夺也。今执事官
曰判官。察州县事。正执事职。幸无忽。

** 与贾希逸书

主数足下。曩者樵耳足下声。愤足下售于时何晚。及目足
下五通五十篇。则足下困于上亦宜矣。物之精华。天地所
孙樵(一) 第 12b 页
秘惜。故蒙金以沙。锢玉以璞。珊瑚之丛。必藏重溟。夜光之
珠。必颔骊龙。抉而不知已。积而不知止。不穷则祸。天地雠
也。文章亦然。所取者廉。其得必多。所取者深。其身必穷。六
经作。孔子削迹不粒矣。孟子述。子思坎轲齐鲁矣。马迁以
史记祸。班固以西汉祸。扬雄以法言太元穷。元结以浯溪
碣穷。陈拾遗以感遇穷。王勃以宣尼庙碑穷。玉川子以月
蚀诗穷。杜甫李白王江宁。皆相望于穷者也。天地其无意
乎。今足下立言必奇。摭意必深。抉精剔华。期到圣人。以此
贾于时。钓荣邀富。犹欲疾其驱而方其轮。若曰爵禄不动
孙樵(一) 第 13a 页
于心。穷达与时上下。成一家书。自期不朽。则非樵之所敢
知也。呜呼。孤进患心不苦。及其苦。知者何人。古人抱玉而
泣。樵捧足下文。能不濡睫。惧足下自得也浅。且疑其道不
固。因归五通。不得无言。

** 与王霖秀才书

太原君足下。雷赋逾六千言。推之大易。参之元象。其旨甚
微。其辞甚奇。如观骇涛于重溟。徒知褫魄眙目。莫得畔岸。
诚谓足下怪于文。方举降旗。将大誇朋从间。且疑子云复
生。无何。足下继以翼旨及杂题十七篇。则与雷赋相阔数
孙樵(一) 第 13b 页
百里。足下未到其壸。则非樵所敢与知。既入其域。设不如
意。亦宜上下铢两。不当如此悬隔。不知足下以此见尝耶。
抑以背时戾众。且欲餔粕啜醨。以苟其合耶。何自待则浅。
而徇人反深。鸾凤之音必倾听。雷霆之声必骇心。龙章虎
皮。是何等物。日月五星。是何等象。储思必深。樆词必高。道
人之所不道。到人之所不到。趋怪走奇。中病归正。以之明
道。则显而微。以之扬名。则久而传。前辈作者正如是。譬玉
川子月蚀诗。杨司城华山赋。韩吏部进学解。冯常侍清河
壁记。莫不拔地倚天。句句欲活。读之如赤手捕长蛇。不施
孙樵(一) 第 14a 页
控骑生马。急不得暇。莫可捉搦。又似远人入太兴城。茫然
自失。讵比十家县。足未及东郭。目已极西郭耶。樵尝得为
文真诀于来无择。来无择得之于皇甫持正。皇甫持正得
之于韩吏部退之。然樵未始与人言及文章。且惧得罪于
时。今足下有意于此。而自疑尚多。其可无言乎。樵再拜。

** 与友人论文书

尝与足下评古今文章。似好恶不相阔者。然不有所竟。顾
樵何所得哉。古今所谓文者。辞必高然后为奇。意必深然
后为工。焕然如日月之经天也。炳然如虎豹之异犬羊也。
孙樵(一) 第 14b 页
是故以之明道。则显而微。以之扬名。则久而传。今天下以
文进取者。岁丛试于有司。不下八百辈。人人矜执。自大所
得。故其习于易者。则斥艰涩之辞。攻于难者。则鄙平淡之
言。至有破句读以为工。摘俚句以为奇。秦汉已降。古人所
称工而奇者。莫如扬马。然吾观其书。乃与今之作者异耳。
岂二子所工。不及今之人乎。此樵所以惑也。当元和长庆
之间。达官以文驰名者。接武于朝。皆开设户牖。主张后进。
以磨定文章。故天下之文。薰然归正。洎李御史甘以乐进。
后士飘然南迁。由是达官皆阖关齰舌。不敢上下后进。宜
孙樵(一) 第 15a 页
其为文者得以盛任其意。无所取质。此诚可悲也。足下才
力雄健。意语铿耀。至于发论。尚往往为时俗所拘。岂所谓
以黄金注者昏邪。顾顽朴无所知晓。然尝得为文之道于
来公无择。来公无择得之皇甫公持正。皇甫持正得之韩
先生退之。其于闻者。如前所述。岂樵所能臆说乎。

** 自序

樵家本关东。代袭簪缨。藏书五千卷。常以探讨。幼而工文。
得之真诀。提笔入贡士列。于时以文学见称。大中九年。叨
登上第。从军邠国。忝历华资。久居兰省。广明元年。狂寇犯
孙樵(一) 第 15b 页
阙。驾避岐陇。诏赴行在。迁职方郎中。朝廷以省方蜀国。文
物攸兴。品藻朝伦。旌其才行。诏曰。行在三绝。右散骑常侍
李潼有曾闵之行。职方郎中孙樵有扬马之文。前进士司
空图有巢由之风。可载青史。以彰有唐中兴之盛。樵遂检
所著文及碑碣书檄传记铭志得二百馀篇。丛其可观者
三十五篇。编成十卷。藏诸箧笥。以贻子孙。是岁中和四年
也。朝散大夫尚书职方郎中上柱国赐绯鱼袋孙樵。

** 序西南夷

道齐之东偏。泛钜海。不知其几千里。其岛夷之大者曰新
孙樵(一) 第 16a 页
罗。由蜀而南。逾昆明。涉不毛。驰七八千里。其偫蛮之雄者
曰南诏。是皆鸟兽之民。鴂舌言语难辨。皮服犷悍难化。其
素风也。唐宅有天下。二国之民。率以儒教为先。彬彬然与
诸夏肖矣。其新罗大姓。至有观艺上国。科举射策。与国子
偕鸣者。载籍之传。蔑然前闻。夫其生穷海之中。托瘴野之
外。徒知便弓马校战猎而已。乌识所谓文儒者哉。今抉兽
心而知礼节。褫左衽而同衣服。非皇风远洽耶。尝闻化之
所被。虽草木顽石。飞走异汇。咸知怀德。于是乎有殊能诡
形之效祉者。二国之为其瑞。与夫瑞之出不孤。将必有类
孙樵(一) 第 16b 页
者。则度索之隅。不怀之伦。其向风仰流。归吾化哉。世之言
唐瑞者。徒曰肉角格。六穗稼。天酒泫庭。苑巢神禽。樵则曰
二国文学也。

** 序陈生举进士

夫物不得以时而发。其发必炽。风行溪谷。飗飗习习。即不
得遂作。必飘忽源泉。混混然堤防陂畜。波抉壅缺。亦不可
遏。其于人也亦然。颍川陈君。学积乎勤。艺高乎专。丧家途
歉。志用不通。郁然而居者有年矣。累为连帅宾礼。贡之天
子。赍咨喑呜。辄以穷尽。今年稍始克偕计吏。黾勉上道。久
孙樵(一) 第 17a 页
愤湮郁。一旦决发。若风波之得宣泄。吁可当耶。名光耀乎
天庭。声飞驰乎海浦。其在此行矣。然君子学道以循禄。端
已以售道。不肯枉尺以蕲寻直。况突梯滑稽以苟得与。君
其勉之。樵弱弓蓬矢。难以妄彀。徒善君之引满强劲。指期
命中。于行。不能无述。

** 兴元新路记

入扶风东皋门。十举步。折而南。平行二十里。下念济坂。下
折而西。十里渡渭。又十里至郿。郿多美田。不为中贵人所
并。则籍东西军。居民百一系县。自郿南平行二十五里。至
孙樵(一) 第 17b 页
临溪驿。驿抱谷口。夹道居民皆籍东西军。出临溪驿百步。
南登黄蜂岭。平行不能百步。又登潗潗岭。盘折而上。甚峻。
而下潗潗岭。岭稍乎。二岭之间。凡行十里。自临溪有支路。
直绝涧。并山复绝涧。蛇行碛上十里。合于大路。下黄蜂岭。
复有支路并涧。出潗潗岭下。行乱石中五六里。与涧西支
路合。由大路十里。桥无定河。河东南来。触西山下隳。号怒
北去。河中多白石。磊磊如斛。又十里至松岭驿。逆旅三户。
马始食茅。自松岭平行又三里。逾二桥。登八里阪。甚峻。下
阪行十里。平如九衢。又高低行五里。至连云驿。自连云驿
孙樵(一) 第 18a 页
西平行二十里。上五里岭。路极盘折。凡行六七里。及岭上。
泥深灭踝。路旁树往往如挂尘缨。纚纚而长。从风纷然。讯
于薪者。曰此泥榆也。岂此岭常泥。而树有此名乎。凡泥行
十里。稍稍下去。又平行十里。则山谷四拓。原隰平旷。水浅
草细。可耕稼。有居民。似樊川间景气。又五里。至平川驿。自
平川西并涧高下行十里。复度岭。上下岭凡五里复平。不
能一里。复高低有阁路。行七八里。扼路为关。北为临洮。关
为河池。自黄蜂岭洎河池关。中间百馀里。皆故汾阳王私
田。尝用息马。多至万蹄。今为飞龙租入地耳。入关行十里。
孙樵(一) 第 18b 页
皆阁路并涧。阁绝有大桥。蜿蜿如虹。绝涧西南去。桥尽路
如九衢。夹道植树。步步一株。凡行六七里。至白云驿。自白
云驿西并涧皆阁道。行十里。岩上有石刻。横为一行。曰郑
淮造。凡三字。不知何等人也。又一十三里。至芝田驿。皆阁
道。卒高下多碎石。自芝田至仙岑。虽阁路皆平行。往往涧
旁谷中有桑柘。民多丛居。鸡犬相闻。水益清。山益奇。气候
甚和。自仙岑南行十三里。路左有崖。壁然而高。出其下。殷
其有声。如风怒薄冰。里人谓之鸣崖。岂石常鸣耶。抑俟人
而鸣耶。又行十五里。至二十四孔阁。阁上岩甚奇。有石刻。

孙樵(一) 第 19a 页

其刻云。褒中兴阁主簿王禺汉中郡道阁县椽马甫汉中
郡北部都邮回通都匠中郎将王胡典知二县匠卫绩教
蒲池石佐张梓等百二十人匠张羌教褒中石佐泉疆等
百四十人阁道教习常民学川石等三人。凡七十字。其侧
则曰太康元年正月二十九日。按其刻。乃晋武平吴时。盖
晋由此路耳。又行十五里。至青松驿。自仙岑而南。路旁人
烟相望。涧旁地益平旷。往往垦田至一二百亩。桑柘愈多。
至青松。即平田五六百亩。谷中号为夷地。居民尤多。自青
孙樵(一) 第 19b 页
松西行一二里。夹路多松竹。稍稍深入。不复有平田。行五
六里。上小雪岭。极峻折。岭东多泥。土疏而黑。岭西尤峻。十
里百折。上下岭凡十八里。四望多丛竹。又高低行十里。至
山辉驿。居民甚少。行旅无庇。自山辉西高低行二十里。上
长松岭。极峻。羊肠而上。十里及岭上。复羊肠而下。十五里
及岭下。又高下行十里。至回雪驿。自回雪驿南行三里。上
平乐坂。极峻。盘折上下。凡十五里。至福溪。又高下行十里。
至黄崖。崖南极峻折。上下黄崖六七里。至盘云驿。西行。复
并涧行二十里。即背绝小岭。上下凡五六里稍平。又行十
里。至双溪驿。自双溪南平行四里。至天苞岭。羊肠而上。凡
孙樵(一) 第 20a 页
十五里。极峻折。往往阁路。至岭上。南望兴元。烟霭中也。下
岭尤峻绝。凡三十里。至文川驿。自文川南行三十五里。至
灵泉驿。自灵泉平行十五里。至长柳店。夹道居民。又行十
五里。至兴元西。平行三十里。至褒城县。与斜谷旧路合矣。
孙樵曰。古人尚谋新。仍曰何必改作。利不十。法不变。岂谋
新亦未易耶。荥阳公为汉中。以褒斜旧路修阻。上疏开文
川道以易之。观其上劳及将。下劳及卒。其勤至矣。其始立
心。诚无异于古人。将济民于艰难也。然朝廷有窃窃之议。
道路有唧唧之叹。岂荥阳公始望耶。况谋肇乎贾昭。事倡
孙樵(一) 第 20b 页
李俅。役卒督工者。不增品秩于天子。则加班列于荥阳
公。荥阳公无毫利以自与。而怨咎独归。岂古所谓为民上
者难耶。

** 梓潼移江记

涪缭于郪。迫城如蟠。淫潦涨秋。狂澜陆高。突堤啮涯。包城
荡墟。岁杀州民。以为官忧。荥阳公始至。则思所以洗民患。
颇闻前观察使欲凿江东壖地。别为新江。使东北注流五
里。复汇而东。即堤墟旧江。使水道与地相远。以薄江怒。遂
命武吏发卒三千。迹其前谋。役兴三月。功不可就。有谒于
孙樵(一) 第 21a 页
荥阳公曰。公开新江。将扶民忧。然江势不可决。讹言不可
绝。公将何以终之。荥阳公曰。吾欲厚其直以劝其卒。可乎。
对曰。饥卒赖厚直。民惜其田以觊得。不可。荥阳公曰。吾欲
戮其将以动其卒。可乎。对曰。代之将者。必苦吾卒。卒苦叛。
不可。荥阳公曰。奈何。对曰。夫民可与乐终。难与图始。故自
兴役以来。彼其民曰。夏王鞭促万灵。以导百川。今果能改
夏王迹耶。非徒无功。抑有后灾。偫疑牵绵。民心荡摇。前时
观察使欲凿新江。中辍议而罢。岂病此耶。公即能先堤民
言。新江可度日而决也。荥阳公曰诺。明日。荥阳公视政加
孙樵(一) 第 21b 页
猛。决狱加断。又明日。杖杀左右有所贰事。鞭官吏有所阻
政者。遂下令曰。开新江非我家事。将脱郪民于鱼腹耳。民
敢横议者死。民以荥阳公尝为京兆。既惮其猛。及是民心
大慄。偫舌如斩。未几而新江告成。荥阳公欢出临视。班赏
罢卒。已而叹曰。民言不堤。新江其不决耶。新江长步一千
五百。阔十分其长之二。深十分其阔之一。盘堤既隆。旧江
遂墟。凡得田五百亩。其年七月。水果大至。虽踰防稽陆。不
能病民。其绩宜何如哉。荥阳公既以上闻。有司劾其不先
白。诏夺俸钱一月之半。樵尝为褒城驿记。恨所在长吏不
孙樵(一) 第 22a 页
肯出毫力以利民。及观荥阳公以开新江受谴。岂立事者
亦未易耶。是岁开成五年也。

** 龙多山记

梓潼南鄙。越五百里。其中有山。崛起中天。即山之趾。得径
蜿蜒。举武三十。北出其巅。气象鲜妍。孕成阴烟。矻石巉巉。
别为东岩。槎牙重复。争先角逐。若绝若裂。若缺若穴。突者
虎怒。企者猿踞。横者木仆。挺者碑植。又有似乎飞檐连轩。
栎栌交攒。攲撑兀柱。悬栋危础。殊状诡类。愕不得视。下有
亩平。砥若户庭。摅乳侧脉。膏停泓石。俯对绝壑。杪临兰薄。
孙樵(一) 第 22b 页
仙台标异。丛石负起。屹与山别。猿鸟迹绝。腹窦而空。路由
其中。龂腭相望。攀缘下上。闯然而出。曜见白日。始时永嘉。
飞真盖罗。元踪斯存。石刻传闻。丹成而仙。驾鹤腾天。一去
辽廓。千载寂寞。澄泉传灵。别壑镜明。风间景清。寂寥无声。
嘉木美竹。冈峦交植。风来怒黑。雷动崖谷。嵓兽山禽。捷翔
呀惊。晓吟暝啼。听之悽悽。回环下瞩。万类在目。因山带川。
青萦碧联。莽苍际云。杳杳不分。月上于天。日薄于泉。魄朗
轮昏。出入目前。其或宿雾朝云。糊空缚山。漠漠漫漫。莫知
其端。阳曜始浴。彻天昏红。轮高而赤。洪流散射。浓透薄释。

孙樵(一) 第 23a 页

锦裂绮拆。千状万态。倏然收霁。樵起来而游。泊车而休。登
降信宿。闻见习熟。始曰山乎。曾未始有得乎。无处夸世钓
名者。污此岩扃乎。且欲闻于颍阳之徒乎。

** 萧相国真赞

咫尺天威。首出时杰。英眄横溢。神锋秀发。秋空健骨。霜夜
皎月。剑淬愈利。玉烧不热。锦浦宸游。传岩[:#AS-FBEF:●]
[:#AS-FEF6:●](爿[:#AS-FBED:●]梦)[:#AS-FBF0:●]说。驭物惟诚。在
公抗节。再安宗祏。荡扫氛孽。黄道回日。翠华归阙。秕糠魏
丙。肩袂稷契。仰止丹青。永保徽烈。

孙樵(一) 第 23b 页

** 文贞公笏铭(并序)


大中六年。诏出文贞公笏。归其孙丞相谟。孙樵请铭其笏
曰。灵豸荐角。比干献骨。合以愤烈。在公为笏。怒虎可唾。笏
不可挫。太华可裂。笏不可折。柱天不仄。指日不蚀。标仪条
臆。起梗开直。噫。谏舌切切。上磨帝缺。不逆不怫。笏则公笏。
紧拱在列。诤舌不发。胶荣顾餗。下偷上愎。非公之节。孰为
公笏。

** 潼关甲铭

潼户呀东。翼廉敞南。有元甲数十札焉。委于前楹。[:#AS-8DBB:⿰⺡⿱止⿰]尘飘
风。缀断革刓。樵过而诮之。且曰。此国之阃也。是小欲遏寇
孙樵(一) 第 24a 页
偷。大欲扼诸侯。今者关禁弛而不讥。守甲存而不完。将欲
抑天下心而割天子忧哉。关吏笑而进曰。借如潼之甲可
以烛日。潼之旗可以绛天。战鞞昼惊。警柝夜鸣。吾曹将摆
坚荷锻投死地之不暇。又安得与客合繻而东。合繻而西
哉。今上君临万国。号令所加。风清日明。理为大和。如此则
关之禁何为而申严。关之甲何为而缮坚。元宗四十二年。
关中之兵。其屯如云。孽胡西来。叱而辟之。守甲其不完耶。
古之善守天下者。展礼以防之。阐乐以和之。明刑以齐之。
修政以固之。则其守在四海之外。何以关为。而况完其甲
孙樵(一) 第 24b 页
乎。是天下愈安。而其禁愈弛。天下愈平。而其甲愈敝耳。樵
将去之。且铭其甲云。潼关之甲完。吾孰与安。潼关之甲敝。
吾孰与济。甲乎甲乎。理与尔谋。乱与尔谋。无俾工尔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