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王棨(一)
王棨(一) 第 35a 页
钦定全唐文卷七百六十九

王棨(一) 第 1a 页

* 王棨(一)


棨字辅之。福清人。咸通三年进士。杜宣猷镇山南。请为团
练巡官。李骘为江西观察使。辟为团练判官。调大理司直。
除太常博士。迁水部郎中。

** 元宗幸西凉府观灯赋(以春夕游幸见天师术为韵)


昔在明皇帝。召叶尊师。当新岁月圆之夜。是上元灯设之
王棨(一) 第 1b 页
时。帝谓京洛。他处固难比也。师言良夜。今宵亦可观之。于
是请宸游。凭妙术。将越天宇。俄辞宣室。扶凤辇以云举。揭
翠华而飙疾。不假御风之道。倏忽乘虚。如因缩地之方。逡
巡驻跸。已觉夫关陇途尽。河湟景新。到沓杂繁华之地。见
骈阗游看之人。千条银烛。十里香尘。红楼逦迤以如昼。清
夜荧煌而似春。郡实武威。事同仙境。彩摇金像之色。光夺
玉蟾之影。一游一豫。忽此地以微行。不识不知。竟何人而
望幸。于时有露沾草。无云在天。金鸭扬辉而光散。冰荷含
耀以星连。乐异梨园。徒笙歌之满听。人非别馆。空罗绮以
盈前。既而斗转玉绳。漏深银箭。周回未惬于睿旨。历览尚
劳于宸眷。莫不混迹尊卑。和光贵贱。亦由凤隐形于众鸟。

王棨(一) 第 2a 页

众鸟莫知。龙匿影于偫鱼。偫鱼不见。俄而归思潜轸。皇情
不留。髣髴而方离边郡。斯须而已在神州。稍异穆王。至自
瑶池之会。非同汉武。来从柏谷之游。一自风灭兰釭。云迎
羽客。尘昏蕃塞之草。烟暝秦陵之柏。空令思唐德之遗民。
最悲凉于此夕。

** 诏遣轩辕先生归罗浮旧山赋(以题中八字为韵)


帝以先生久驻长安。应思故山。新恩而纶綍云降。旧德而
王棨(一) 第 2b 页
嵓峦许还。今朝北阙之前。已辞丹陛。几日南溟之下。再启
元关。始者蒙谷传真。罗浮隐耀。造恬澹之深域。达希夷之
众妙。来亲玉辇。膺再礼于鹄书。去忆石楼。契初心于凤诏。
诏曰朕闻轩后求其大隗。唐尧师乎务成。虽则临治。皆思
养生。是以深殿延伫。安车远迎。久处彤闱。恐郁池鱼之性。
永怀碧洞。难忘云鸟之情。乃曰陛下顷辱英明。旁求固陋。
既容出入于仙禁。复许潜归于海岫。常惭羽服。相逢而道
异君臣。益荷鸿私。欲别而情深故旧。于是罄风驭。奋电衣。
千年之灵鹤将去。一片之閒云欲飞。有异二疏。出都门而
惜别。宁同四皓。指商岭以言归。持青囊兮药使傍随。执绛
节兮橘僮先遣。道尊而不顾名位。德重而如加黻冕。当九
王棨(一) 第 3a 页
重之宫里。思山之意则深。及万里之途中。恋阙之诚不浅。
既臻萝洞。乃辟松轩。别后而岚光未老。来时之春色犹存。
白鹿青牛。却放烟霞之境。玉芝瑶草。终承雨露之恩。懿夫
来协皇情。去全真趣。于秦无徐市之惑。在汉免文成之误。
臣知其史笔已书。故聊详于斯赋。

** 端午日献尚书为寿赋(以诚以古书资乎圣寿为韵)


节乃端午。经惟尚书。当炀帝穷奢之际。见苏公为寿之初。
五日嘉辰。欲有裨于圣德。百篇奥义。敢将献于皇居。始夫
王棨(一) 第 3b 页
蕤宾既调。星火初正。虽为祭屈之日。合有祝尧之敬。咸求
玩好。冀尽竭于忠勤。竞荐珍奇。愿延长于睿圣。惟公以邦
纪将紊。洪图渐倾。欲讽江都之幸。思停(一作亦由)辽水之征。繇
是访注于安国。求篇于伏生。既逢采艾之时。合祈(一作称)
算。遂托献芹之礼。庶达微诚。盖以文尽雅言。事传上古。前
王之善恶皆载。(一作足徵)历代之安危可睹。自然于礼无爽。(一
作然以礼无爽)于君有补。岂效辟兵之法。专用灵符。宁依续命
之仪。祇陈䌽缕。既而对面丹(一作彤)墀。虔而进之。其为贽也。
非雁非羔。非玉非帛。其为书也。非易非传。非礼非诗。且曰
臣则有志匡主。无心顺(一作徇)时。窃以百王之典。可为万岁

王棨(一) 第 4a 页
资。愿陛下察所以是。究所以非。岂不知(不知一作以)枕推虎魄
之珍。裘有雉头之美。诚未若典谟训诰。阅斯而北阙长存。
虞夏商周。鉴此而南山相似。所以鼓箧斯至。称觞自殊。藉
手则惟臣矣。而服膺其在君乎。愿因犬马之心。取为龟镜。
欲取丝纶之笔。用作规模。且浴兰献物兮古岂无。捧酒祝
釐兮今亦有。谁能将十三卷之雅诰。上千万年之洪寿。向
使其乙夜能观。岂死乎贼臣之手。

** 白雪楼赋(以楼起碧空名标雅曲为韵)


王棨(一) 第 4b 页

余尝自雍南游。经过郢州。此地曾歌乎白雪。后人因创其
朱楼。观夫迢迢山峙。奕奕云浮。屹临江岸之旁。将其丽曲。
杰起郡城之上。得以消忧。是何栋触晴霞。檐侵虚碧。旁瞻
目尽于千里。俯瞰心悬于百尺。何年结构。取宏制于庾公。
此日登临。仰嘉名于郢客。其为状也。山[:#AS-FBED:●]蹇嵼隆崇。攒烟
遏空。势耸晴蜃。梁横晓虹。伟殊规之罕及。犹清唱之难同。
试问邹生。岂似梁王之馆。如延孟子。何惭齐国之宫。莫不
高与调侔。妙将雅比。笼轻雾以转丽。带微霜而增美。浮云
齐处。叠棂槛之几重。明月照时。引笙歌而四起。斯则虚凉
无匹。显敞难名。天未秋而气爽。景当夏以寒生。风触棼楣。
髣髴
王棨(一) 第 5a 页
杂幽兰之响。烟分井邑。依微闻下里之声。且楼之为号也。
有翠有红。或琼或玉。岂若表此名地。彰斯妙曲。况复楚山
入座。黛千点而暮清。汉水横帘。带一条而春绿。亦足以认(
一作任)彼清畅。凭兹丽谯。掩露台之高峙。轶烟阁之孤标。似
继馀声。谢朓閒吟于暇日。疑遗妙响。刘琨长啸于清宵。有
旨哉。每见岧峣。如闻宛雅。览宏模之特秀。知属和之弥寡。
人或誇黄鹤奇落星。予云俱弗如也。

** 盛德日新赋(以修乃无巳尧舜何远为韵)


王棨(一) 第 5b 页

皇德弥盛。宸心未休。虽昭昭而光启。犹日日以勤修。常怀
姑务之情。渐宏帝道。转见增光之美。益阐王猷。岂非潜契
无为。思齐不宰。诚荡荡之可及。故汲汲而罔怠。所以宅八
极。家四海。实宪文之道长。信鉴武之功倍。惕如驭朽。化行
克协于明哉。忧若纳隍。令出必资乎慎乃。是故将致丕洽。
克勤诞敷。亭育旁覃于九有。英明上合于三无。每俨形容。
建前王之标表。未尝晷刻。废哲后之规模。怀德兮如斯。好
生兮何巳。承昌运兮咸称鼎盛。在圣躬兮宁惟玉比。旋立
后图。亟更前[:#AS-8C53:⿰车丸]。盖垂法于列辟。非取规于君子。由是祚既
起汉。仁惟纂尧。式孚巳及于千品。克懋匪由乎一朝。振三
王棨(一) 第 6a 页
代之风。咸知允叶。绍百王之业。是谓光昭。自可国肥。讵徒
身润。焦思无惭于夏禹。膻行远符于虞舜。遂使卿云瑞露。
皆感之以呈祥。凿齿雕题。具怀之而纳赆。况乎混文轨。倒
干戈。惟馨之义斯在。既饱之人若何。播以乐章。八音而尽
善尽美。导乎邦政。万物而无偏无颇。大矣哉。垂拱端居。风
行草偃。全臻教化之要。渐积邦家之本。臣知合天地而日
新又新。岂致君之云远。

** 一赋(以为文首出得数之先为韵)


王棨(一) 第 6b 页

昔庖氏为君。斯文始分。画卦而初成阳位。造书而肇见人
文。岂非本自道生。终云神得。俾大衍以虚数。从黄钟而立
则。君子守以制性。圣人抱而临极。然后彤弓是锡。天王嘉
重耳之勋。箪食见称。夫子美颜回之德。万物生焉。惟兹处
先。况乃闻而知十。用以当千。名立兮卓尔。形标兮孑然。许
子之瓢既弃。陈公之榻犹悬。或有钱囊讥世。刍束称贤。改
其月而为正月。号其年而曰元年。若夫李陵呼时。荆轲去
日。歌兴三叹之唱。智惭百虑之失。为山用篑。鲁论之义足
徵。载鬼以车。周易之文斯出。借如寒暑相推。薰莸可知。鹗
百鸟而匪匹。龙三人而共为。俭德弥彰。平仲之众裘安在。

王棨(一) 第 7a 页

仁心远播。成汤之三网犹施。既闻兴国之言。亦有倾城之
顾。措辞虽屈于子夏。重诺常推于季布。天得地得。膺千年
出圣之期。彼时此时。叶四海为家之数。琴瑟专矣。车书混
之。分杯羹而孰忍。缝尺布以堪悲。虽云管仲能匡。因成霸
业。未若萧何如画。永作邦基。是知王居四大之初。日冠三
光之首。目所加而可取。毛不拔而何有。愚则立节无二。干
时不偶。幸麟角以成功。庶桂枝而在手。

** 神女不过灌坛赋(以飘风疾雨虑伤仁政为韵)

王棨(一) 第 7b 页


有女维神。徘徊恨新。既入文王之梦。方明尚父之仁。君莅
灌坛。自其来而有感。妾临(一作归)西海。将欲过以无因。岂非
受命上天。禀灵下土。苟当鉴德(鉴德一作国)之职。诚是福谦之
主。然而出则驾疾风。鞭暴雨。虽娉婷淑态。所行皆正直之
心。而倏闪阴徒。在处有晦冥之苦。今则望彼仁境。居惟太
公。于国而栋梁斯喻。于民而父母攸同。谧尔封疆。无破块
之时雨。恬然草木。绝鸣条之晓风。安得暗恃威灵。长驱徒
御。不惟流麦以斯恐。抑亦偃禾而是虑。旧祠巳别。固难返
驾于今辰。直道须遵。岂可取途于他处。是使泪脸红失。愁
蛾翠销。驻霞车而色敛。停宝盖以香飘。潜羡羿妻。明月先
王棨(一) 第 8a 页
踰于清夜。却惭巫女。轻云巳度于晴朝。谁见其回惑蕙心。
踟蹰兰质。感教化之均适。患奔驱之迅疾。花颜惨淡。非嫌
胜母之时。玉趾迟留。异恶朝歌之日。王乃悯彼彷徨。询其
感伤。既非失佩于江上。亦非遗簪于路旁。入梦之姿。经三
日以方过。非熊之道。历千秋而更彰。则知执德感幽者系
乎真。操心詟物者由乎正。苟在神而犹惧。岂于人而不敬。
若夫蝗越境而虎渡河。未可与斯而论政。

** 沛父老留汉高祖赋(以愿止前驱得申深意为韵)


王棨(一) 第 8b 页

汉祖还乡兮銮驾将还。沛中父老兮留恋潸然。忆故旧于
干戈之后。叙绸缪于旌旗之前。白发多伤。凤辇愿停于此
日。翠华一去。皇恩再返于何年。昔以偫盗并兴。我皇斯起。
英明天授其昌运。神武日闻于旧里。今则秦楚势倾。鼓鼙
声止。圣代而阳和煦物。元首明哉。暮年而蒲柳伤秋。老夫
耄矣。然而黄屋才降。丹诚未申。岂可风驰天仗。雷动车轮。
一则以情深闾里。一则以义重君臣。隆准龙颜。昔是故乡
之子。捧觞献寿。今为率土之人。乃曰陛下创业定倾。顺天
立极。臣等犬马难效。星霜屡逼。窥泗水则凄若旧风。指芒
砀则依然故邑。眷恋难尽。汍澜易得。昔日望云之瑞。岂有
王棨(一) 第 9a 页
明言。当时贳酒之家。堪惊默识。帝乃驻天步。遂人心。戈矛
山立。貔虎烟深。草泽初兴。云露而蛟龙奋翼。乡园重到。烟
空而鸾鹤归林。时也亲友咸臻。少年并至。纵兆民如子。恩
更洽于故人。虽四海为家。情颇深于旧意。往事如睹。流光
若驱。望幸诚异。攀辕则殊。交游既阻于秦时。堪悲今昔。黎
庶正忻于尧日。自恨桑榆。巳而双泪尽垂。一言斯献。请沛
为汤沐之邑。实臣惬死生之愿。是使万岁千秋。杳冥无恨。

** 四皓从汉太子赋(以俱出山中共辅明德为韵)


王棨(一) 第 9b 页

夏黄绮季。角里园公。抗迹君臣之外。潜身商洛之中。高帝
搜扬。竟不归于北阙。储皇摇动。皆来卫于东宫。汉之初也。
凤辇情乖。龙楼恩失。将谋废嫡以立庶。欲易黄裳而元吉。
吕后忧深。留侯计密。且曰四人可致。一匡永逸。洎安车奉
迎之后。当彤亭侍宴之日。森尔离立。皤然间出。似八公而
少半。疑五老而无一。高皇问曰。从者谁乎。安得鹤氅斯众。
霜髯与俱。乃言曰。臣等质同蒲柳。景迫桑榆。是商岭卧云
之士。皆秦朝避世之徒。邦无道则隐。邦有道则愚。上曰。自
朕之兴。待贤而用。顾朝廷之未治。念先生之所共。昔何远
迹。不为率土之臣。今乃辱身。尽作承华之从。对曰。陛下扫
王棨(一) 第 10a 页
荡寰宇。秦降楚平。未有称臣之意。惟闻慢士之名。太子则
卑谦守节。柔顺利贞。理有承圣。斯宜继明。臣等惟义所在。
非道不行。虽蹈夷齐之洁。更无伊吕之情。故得随鸡戟之
差肩。向龙墀而接武。星星于朝行之列。济济于王人之伍。
帝曰。空劳逋客。来抚藐尔之孤。可谢周人。巳有良哉之辅。
既而问安之位克定。肥遁之心共还。其来也鹤集丹陛。其
去也云归故山。懿夫出彼岩峦。成兹羽翼。一则免扶苏之
危。一则祛献公之惑。谁知惠帝立而刘祚安。乃采芝公之
德。

王棨(一) 第 10b 页

** 手署三剑赐名臣赋(以特书嘉号用奖贤能为韵)


汉章帝以锡赉情重。君臣道全。示署剑推恩之礼。表经邦
佐命之贤。虽彼百官。分恩光之涣汗。惟兹三者。睹御墨以
昭宣。是知器挺臣功。名由天奖。非霜刃无表汝之庸勋。非
乾文无重予之庆赏。所以昭冲和。劝忠谠。鲛函尽启。决云
之状盈眸。彩笔初题。垂露之文在掌。岂不以良佐斯得。深
谋可嘉。或染翰而纪其敦朴。或挥毫而志以文华。彼锡彤
玈。我乃颁其秋水。彼铭钟鼎。我乃镂以莲花。一则薛烛未
逢。风胡不识。提携可助于雄勇。佩服必资其挺特。能使巨
王棨(一) 第 11a 页
阙惭价。豪曹失色。乃署龙泉之名。以表韩棱之德。一则龙
藻日耀。霜风雪凝。麾之而氛祲以歇。带之则威仪可聆。斯
亦刜钟难[:#AS-8AE4:●]。斩马奚称。乃署汉文之号。以旌郅寿之能。一
则利可卫身。威能禁暴。惬项伯以将舞。宜赵王之所好。岂
羡乎五色奇形。千金美号。乃署椎成之字。以彰陈宠之操。
故得光生环佩。荣冠簪裾。见鱼水相逢之际。是云龙契会
之初。数比梦刀。各获君前之赐。功齐神笔。长吞天上之书。
洎吾皇威被华夷。德安岐雍。锋铓不自其手署。颁赐尽归
其公共。盖以韩魏为铗兮宋为镡。异汉朝之所用。

王棨(一) 第 11b 页

** 牛羊勿践行苇赋(以皇化所加德同周道为韵)


育物恩广。垂衣道丰。流德泽于行苇。示仁心于牧童。且曰
驱尔牛羊。勿近萋萋之道。恐其蹄角。践伤泥泥之丛。斯乃
家国攸用。华夷所同。俾遂生荣之性。仍敦忠厚之风。是以
发自睿情。指乎幽渚。伊方苞方体之地。匪或寝或讹之所。
未逢至化。其生有类于蒿莱。今被仁风。所贵不殊于稷黍。
懿夫拂水沙际。摇烟路傍。安可纵三牺而蹂[:#AS-9D52:⿰足兰]。放千足以
跳踉。莫不钦圣教。感吾皇。戒彼畜之奔逸。免斯条之折伤。
由是绿野分驱。苍葭共保。但跼桃林之坂。自龁金华之草。

王棨(一) 第 12a 页

春风泽畔。如生腓字之心。落日山边。尽认下来之道。况乎
挺本方茂。为航可嘉。靃靡而争芳荇叶。参差而竞秀兰芽。
若使大武斯履。柔毛所加。则八月洲前。无复凝霜之叶。三
秋江上。难逢似雪之花。是以咸仰嘉猷。式遵元德。牧者既
以承其教。虞人得以修其职。故能隔莹蹄于平野。莫往莫
来。限羵首于荒郊。自南自北。然后泽靡不洽。恩无不周。国
有殷充之实。家无罄匮之忧。网不入于污池。斯言莫偶。斧
以时于林薮。厥义难侔。伟夫至理弥彰。前经可驾。远符大
王棨(一) 第 12b 页
雅之什。允协文王之化。因知皇王之教。所忧不惟禾稼。

** 圣人不贵难得之货赋(以题为韵)


披老氏之遗文。见圣人之垂则。戒君上之所好。虑天下之
为惑。且物有藏之无用。求之难得。若将(一作其)贵也。则廉贞
之风不生。吾苟贱焉。庶嗜欲之源可塞。斯乃复道德之本。
为政化之端。虽闻乎无胫以至。会忘其拭目而观。于以息
襄[:#AS-FBED:●]攴敚。激贪残。皆重黄金。我则捐山而孔易。咸嘉白璧。
我则抵谷以奚难。莫问瑕瑜。讵论妍不。节俭之德既著。饕
餮之名何有。裘因焚后。应无为狗之劳。珠自锻来。巳绝伺
龙之丑。祇如照车于魏。徒称径寸之贵。易地于秦。虚重连
城之
王棨(一) 第 13a 页
珍。一则受欺于强国。一则见屈于圣人。岂若端耳目。寂形
神。视彼琼瑰之类。齐乎瓴甋之伦。义动贪夫。皆少私而寡
欲。化移流俗。尽背伪以归真。可使路不拾遗。人忘好货。顾
予有摘玉之志。俾尔无攫金之过。则以此行道而大道复
隆。以此移风而元风再播。且夫君教矣。人效之。若不去其
奢而返其本。必将胠尔箧而控尔颐。亦何必树美珊瑚。竞
列华筵之玩。布求火浣。长充内府之资。方今阐灵符。握金
镜。若能来淮夷之琛。不以为贵。入王母之环。不以为盛。上
崇朴素之道。下率廉隅之性。岂惟咸五而登三。可与大庭
王棨(一) 第 13b 页
而齐圣。

** 耀德不观兵赋(以圣德照临寰区清泰为韵)


声教斯播。戎夷自平。祇在推贤而耀德。岂由命将以观兵。
垂彼衣裳。示朝廷之有序。櫜其弓矢。俾海内以惟清。皇帝
以眇属前闻。遐观列圣。谓修文而可致其肃穆。谓立武必
伤乎性命。将欲来万国之好。去百王之病。鸿私元泽。常昭
天子之仁。豹略龙韬。不授将军之柄。故得地协三无。风清
八区。混轨文于殊俗。销剑戟于洪炉。况其德乃车也。兵犹
火乎。岂宜执以二三。临于下土。安可封其十万。扰彼边隅。

王棨(一) 第 14a 页

所以修之为勤。戢之不惑。汤修而葛伯斯服。舜舞而有苗
自格。是知失德者由乎纵五兵。偃兵者在乎兴七德。今则
朔野烽灭。辽阳戌閒。尧心非乐乎丹浦。周马巳归乎华山。
使跂行喙息之微。咸跻寿域。见执锐被坚之役。尽复人寰。
然后泽溢区中。尘消塞外。四方忘覆载之力。百姓免杀伤
之害。雕题辫发。倾心而俱喜子来。率土普天。鼓腹而悉歌
时泰。盖由煦妪仁广。含宏道深。慕羲农之化洽。鄙汤武之
君临。晓月彤庭。共睹乾坤之量。秋风榆塞。不闻金革之音。
王棨(一) 第 14b 页
斯乃帝道潜融。宸襟洞照。得允文允武之体。臻一张一弛
之要。可谓超五帝而越三皇。合二仪而齐两曜。

** 倒载干戈赋(以圣力克彰兵器斯戢为韵)


欲廓文德。先韬武功。倒干戈而是载。铸剑戟以欣同。千里
还师。回刃于戎车之上。一朝偃伯。垂仁于王道之中。皇上
以心宅八纮。威加四极。有罪必伐。无征不克。旌旗西向。竞
纳款于中原。鼙鼓东临。咸献俘于上国。然后轸宸虑。恻皇
情。万姓苟宜于子视。三边可俟其尘清。由是罢师旅。休甲
兵。干橹势倾。压双轮而委积。戈鋋色寝。满十乘以纵横。盖
以战乃危事。兵惟凶器。欲今永脱于祸机。必使先离乎死
王棨(一) 第 15a 页
地。所以前鐏俄睹。回辕继至。虞舜舞而曾用。比此宁同。鲁
阳挥以员来。于斯则异。既不授其豹略。乃长包于虎皮。谅
櫜弓而若此。讵返旆以如斯。徵彼礼经。折轴苟闻于山立。
考诸易象。盈车徒见其离为。岂虑自焚。诚同载戢。五兵从
此以皆弭。七德于焉而复立。遂使顽凶之子。无日可寻。更
怜忠烈之臣。徒云能执。故得杀气潜息。嘉猷孔彰。以此怀
柔。而何人不至。以此亭育。而何俗不康。罢刃销金。道无惭
于齐帝。放牛归马。德宁愧于周王。大矣哉。因尔仁天。用藏
兵柄。得东征西怨之体。见师出凯旋之盛。小臣伏睹乎櫜
王棨(一) 第 15b 页
鞬。敢不歌扬于明圣。

** 握金镜赋(以圣人执持照临寰宇为韵)


至明者莫尚乎金镜。可类者莫先于圣心。既施之于日用。
如握此以君临。有象必昭。含万灵于睿圣。无幽不烛。若百
鍊于宸襟。稽夫禀气于无形。成功于至妙。苟取喻于在掌。
讵有疲于屡照。外发皇明。中凝德耀。克符磨莹之体。允叶
提携之要。故能洞达千里。高临兆人。寻元而光彩盈手。考
理而贞明在身。虽跂行喙息之微。形容无隐。信率土普天
之士。肝胆俱陈。莫不深贮乾坤。大极区宇。诚非出匣以斯
王棨(一) 第 16a 页
举。讵谓临台而下取。洁澈在心。深沈似古。笑飞鹊以将绕。
鄙芳菱而欲吐。懿夫皎皎斯在。兢兢自持。异枢衡之是秉。
见藻鉴之无私。所以辨愚智。洞华夷。岂惟分大小。别妍媸。
尘垢不染。英明在兹。魑魅于焉而远矣。奸邪无所以藏之。
是知悬魏宫者难侔。挂秦台者莫及。讵端拱而见舍。谅临
朝而尽执。孕玉烛以光动。写珠庭而影入。盖以持察偫品。
非窥圣颜。迥出声身之表。如存指掌之间。事异轩皇。得元
珠于物外。功逾羲叔。御白日于人寰。宜乎永保清平。长称
明圣。当宣室以洁朗。逗皇图而辉映。臣知六五帝而四三
王棨(一) 第 16b 页
皇。实由握乎斯镜。

** 义路赋(以言有君子得行斯路为韵)


义则本在。路犹强名。虽无有而为有。亦时行而则行。人或
未知。谓投足以山险。心如能制。信在躬而砥平。既绝回邪。
无差正直。居则思之而可见。忽尔觅之而安得。默识终始。
潜名南北。昧其所在。迷吾道之康庄。能此是敦。造先王之
阃阈。然而视之者不为好径。赴之者岂曰多歧。迈德而谓
其达矣。立身而何莫由斯。圣人每修。孰虑乎崩榛所塞。君
子常喻。宁求其老马能知。稽夫近远甚夷。往来无苟。周朝
王棨(一) 第 17a 页
之柱史奚弃。鄘国之贞妻自守。旁生行叶。于列树以宁殊。
中引德车。在摧轮而何有。莫不亘深仁宅。遥通礼园。匪豺
狼之所到。惟干橹以斯存。若乃循其轨。游其藩。有如入颜
巷之中。恬然自乐。复似经桃蹊之上。寂尔无言。可以导彼
深诚。臻乎奥旨。相逢尽重气之士。相护皆舍生之子。徘徊
其侧。多感分以遗身。驰骛于中。必先人而后巳。厥大斯著。
其高或闻。异邪途之径捷。与左道以歧分。五霸三王。既适
此以图业。忠臣烈士。亦从兹而报君。夫如是。则踶跂所为。
坦夷斯喻。于以辟百家之蔽塞。于以洞五帝之旨趣。悲夫
王棨(一) 第 17b 页
冲蒙行险之徒。曷不遵乎此路。

** 鸟求友声赋(以人自得求友声之道为韵)


日暖风轻。有黄鸟兮。关关嘤嘤。始乘春而出自幽谷。俄择
木而求其友声。尚沮偫猜。每念载鸣之侣。方期类聚。讵无
相应之情。于是红破园桃。青匀禁柳。韶光媚原野之始。宿
雨霁池塘之后。由是睍睆迁乔。栖翱寡友。潜符切切之义。
爰发嘐嘐之口。林间乍啭。诚谓乎知音可期。陌上频啼。似
恨其离偫巳久。既而雅叶交应。如怀故人。得鹦鹉之流言
不信。见灵鸟而白首如新。灌木烟中。念友朋而有待。杨园
王棨(一) 第 18a 页
景里。岂鸠集之无因。鸣亳既殊。攀稽靡异。犹角徵之先奏。
俟宫商之有自。遂使夕阳桥畔。人人增感别之愁。晓色楼
前。处处动伤春之思。族类安在。间关未休。想王睢兮从吾
所好。知斥鴳兮谓我何求。岂比蜀魄衔冤。啼巴月于长夜。
燕鸿失侣。叶边云于凛秋。懿夫隔雾弥幽。含风转好。似宏
三益之旨。足警寡闻之抱。想伊鸟也。犹推故旧之心。矧乃
人斯。忍弃友朋之道。取则宁远。流音在兹。尔苟嘤鸣而占
矣。吾将德义以求之。虽慕惠庄。愿定交于他日。如令管鲍。
得擅美于当时。夫如是。则结绶何惭。弹冠不惑。伐木将废
王棨(一) 第 18b 页
而莫可。谷风欲剌而安得。巳乎。弗谓斯鸟之声至微。而忘
其是则。

** 松柏有心赋

彼木虽众。何心可持。惟松柏其生矣。禀坚贞而有之。所以
固节千岁。凝芳四时。积翠森疏。见冒雪停霜之性。攒空萧
瑟。无改柯易叶之期。懿夫外耸森棱。内扶刚直。或盘根于
幽涧之畔。或挺资于高山之侧。岂侪兰桂。何惭荆棘。叶殊
而可谓不同。节厚而尽云难测。相连夹路。在成城而稍侔。
未可为薪。比死灰而莫得。[:#AS-8AE4:●]匪石而枝劲。叶悬旌而影摇。

王棨(一) 第 19a 页

苟无惧于早落。亦何忧于后凋。耸干山巅。且甚长于众植。
成行陵上。终不乱于惊飙。矧乎万树含秋。千林向晚。方见
夫鹤栖之所弥茂。麝食之馀不损。天台溪畔。若有意以垂
阴。太华峰前。岂无情于固本。既立端操。宁惊大寒。似盖而
秦封翠敛。如愁而殷社烟攒。势迥蒿莱。竞高标于尘外。时
当摇落。争秀出于林端。岂无井上之梧。亦有园中之柳。当
春色以自得。在岁寒而则否。曾未若方寸斯抱。层空可凌。
藿虽倾而莫比。蓬非直而何称。至如严气方劲。翠色犹增。
王棨(一) 第 19b 页
亦何异君子仗诚。处艰危而愈厉。志人高道。当颠沛以弥
宏。是知斯木惟良。因心所贵。各固结其修干。共青苍于四
气。然则喻礼于人。欲舍此而何谓。

** 跬步千里赋(以审乎致远行之在人为韵)


彼道虽远。惟人可行。积一时之跬步。臻千里之遥程。亦如
尘至微而结成山岳。川不息而流作沧瀛。是则大自小成。
遐因迩至。理苟均于积习。(一作素)义必资乎驯致。莫不究其
攸往。明其所自。不因布武之间。那及同舟之地。终寻高躅。
必可继于飞鸿。不蹑前踪。安得齐于赤骥。是则欲追迢递。
无或踟蹰。始谓与其进也。不亦远乎。玉趾勤迁。谅金城之
王棨(一) 第 20a 页
可越。方城渐近。宁汉水之难逾。矧夫高以下为著。显以微
为本。既曳踵以将至。盖执心而忘返。行行莫止。岂辞明月
之程。去去不停。宁惮黄云之远。但勉行之。终能及之。苟循
途而坦坦。盍履道以孜孜。如肯裂裳。自等聚粮之义。岂劳
由径。当齐命驾之期。得非务进弥专。遄征有禀。念踽踽以
无怠。故儦儦而滋甚。自勤跋涉。邯郸之学全殊。不暇因循。
燕宋之遥可审。然而志弗休者。虽难必易。行不止者。虽远
必臻。亦犹积水为莹冰之始。层台实累土(一作木)之因。大道
能遵。终及奔驰之子。中途傥废。诚惭跛躄之人。别有跼蹐
王棨(一) 第 20b 页
员来。踌蹰斯在。将欲拔迹霄汉。超踪寰海。或能开道路。解
絷维。则千里之途可待。

** 樵夫笑士不谈王道赋(以题为韵)


多辩名士。能文硕儒。或有不谈于王道。终知取笑于樵夫。
幸遭仄席之时。遂皆沈默。遂使执柯之子。因此胡卢。当其
野集遗贤。朝称多士。九土咸欢乎富庶。四夷俱混于文轨。
尽合赞洪猷。歌至理。而悬河健口。未闻衮衮之辞。掷地清
才。不述便便之美。有夫则野。其业惟樵。或怡情于涧侧。或
放志于山椒。乃曰凡在吾侪。犹欣渥泽之汪濊。岂伊作者。

王棨(一) 第 21a 页

长使声歌之寂寥。所以向彼息肩。因兹掩口。是山中拾箭
之际。正洞里观棋之后。尤堪抚掌。念牧竖以知无。聊用解
颜。问樵人之信不。况乎德迈三代。功超百王。士非君则好
爵奚取。君非士则休声不扬。岂言泉之杜竭。抑辩囿之荒
凉。侧耳听时。嫌寂寂于都下。负薪归处。辄怡怡于路傍。盖
以沐浴昌期。优游元造。俱为卷舌之辈。不及击辕之老。冁
然未巳。殊主人之答宾。莞尔难持。异下士之闻道。岂谓乎
力伐摧柏。声腾夕岚。足令墨客增愧。词人有惭。是知运属
王棨(一) 第 21b 页
无偏。合著奚斯之颂。时当有截。须陈吉甫之谈。方今君则
唐虞。臣惟周召。称扬者皆白马之辩。赞咏者尽雕龙之妙。
可以流播千古。锵扬八徼。若然则采樵之徒欤。又何由而
窃笑。

** 耕弄田赋(以宫里为田劝率耕事为韵)


汉昭帝之御乾。时犹年。能首率于农务。遂躬耕乎弄田。理
叶生知。早识邦家之务。(一作本)事殊儿戏。斯为教化之先。当
其天驷既端。土膏初起。命开钩盾之侧。将幸上林之里。有
司于是整沟塍。修耒耜。别置膏腴之所。取法百廛。旁观龌
龊之间。如方千里。帝乃驾雕辇。出深宫。展三推而不异。

王棨(一) 第 22a 页

籍千亩以攸同。且曰朕位极元首。身惭幼冲。每访皇王之
业。无先播殖之功。未遂躬亲。于彼神皋之内。聊将树艺。于
兹禁苑之中。然后俯天颜。拥农器。向畎浍以懋力。对锄耰
而多思。岂无宴乐。不如敬顺于天时。亦有游畋。莫若勤劳
于农事。是则非同学稼。粗表亲耕。既留心于东作。宁无望
于秋成。环卫近臣。尽起西畴之兴。宫闱侍女。微生南亩之
情。于是稼政既修。稻人是率。千牛之列有序。九扈之官咸
秩。神农旧务。尝废于他年。后稷馀风。复兴于此日。嘉夫戏
王棨(一) 第 22b 页
或是戏。为胜不为。审殷阜之由此。知艰难之在斯。自昔庸
君。多昧三时之务。惟兹少主。能分五地之宜。故得教化下
敷。皇猷上建。人忘荷锸之苦。俗有(一作靡)带牛之愿。因知剪
桐叶以命封。未若耕斯田而天下劝。

** 延州献白鹊赋(以圣德遐及灵禽表祥为韵)


我后君临九有。仁被诸华。伊炳灵之白鹊。倏效祉于皇家。
变尔羽毛。以表恩沾于飞走。生乎边鄙。是彰泽及于幽遐。
始其决起春巢。轻翻素翼。不类雕陵之异状。自受金方之
正色。罗氏潜藏。封人既获。且曰昔闻兴咏于召南。今见呈
祥于塞北。乃发天庆。昭皇德。望云将献。鹄归齐使之笼。拜
王棨(一) 第 23a 页
表初行。雉别越裳之国。既而臻凤阙。进彤庭。粉焕成桥之
羽。霜凝化印之形。奚稽瑞牒。克叶祥经。异丹雀之呈质。同
素乌之效灵。帝嘉其贲然斯来。(一作来思)皭尔难及。俾遂性以
饮啄。顾无偫而翕习。由是绕树星飞。依枝玉立。乍捕蝉于
上苑。不羡莺迁。或报喜于丹墀。何惭凤集。故得彩迥偫类。
名超百祥。播休徵于有截。昭圣祚之无疆。月下南飞。过银
河而混色。风前东向。映琼树以增光。若乃潜下庭隅。远分
林表。迷彼鸟之翯翯。奋尔驹之皎皎。狼生殷代。诚福应之
未如。鱼跃舟中。谅贞符之尚小。曾未若影度帘曙。声来殿
王棨(一) 第 23b 页
深。美掩条支之献。珍逾陇坻之禽。昔在遐方。玉每抵于昆
岫。今以至德。巢可窥于禁林。是知斯鹊来仪。惟天瑞圣。俾
尔羽之洁朗。彰我时之清净。臣闻雁有歌而雉有诗。又安
得不形于赞咏。

** 阙里诸生望东封赋(以圣德光被人思告诚为韵)


鲁国诸生。欣逢圣明。咸西向以迎睇。望东封而勒诚。习礼
空劳。日日而徒瞻岳色。凝旒何处。年年而尚郁人情。岂不
以兵偃三边。尘清万邑。欲行登禅之事。犹执劳谦之德。是
使想黄屋以心倾。敛青襟而目极。乃相谓曰。自古帝王。功
王棨(一) 第 24a 页
成业昌。尽皆增博厚。报穹苍。所以山呈瑞应。水出荣光。国
泰财阜。时丰俗康。固合陈俎豆。捧圭璋。高践天坛之上。遥
升日观之傍。而乃阙其仪。寝其议。盖九重之凤诏缺敷。四
海之鸿恩未被。空令汉史。愿陪检玉之行。更切孔徒。渴见
泥金之事。莫不引领延伫。凝情尽思。未遂相如之请。空吟
叔宝之诗。夫子坛边。恐云龙之会晚。颜生巷里。忧日月以
来迟。况可后示百王。前观万姓。三千徒兮。今日斯恳。七十
君兮。当时称盛。潜期山下。得闻万岁之呼。每想封中。获仰
千年之圣。嗟夫。迹居洙泗。魂断咸秦。俟南面之鸾驾。问西
王棨(一) 第 24b 页
来之路人。当河清海晏之时。宜遵古典。是率土普天之幸。
岂但素臣。近虽下国枭鸣。边夷鼠盗。既有征而无战。尽推
凶而剪暴。宜允儒者之心。登泰山而昭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