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萧俶
萧俶 第 21a 页
钦定全唐文卷七百四十四

萧俶 第 1a 页

* 萧俶

俶。大中时为[兖]海节度使。

** 请旌表郑神佐室女奏

当道先差赴庆州行营阵殁押官郑神佐在室女。年二十
四。先亡父未行营已前许嫁与右骁雄将官健李元庆。并
未受财礼。阿郑知父神佐阵殁。遂与李元庆休亲。截发坏
形。自往庆州北淮安镇收亡父遗骸。到[兖]州瑕邱县。与亡
母合葬讫。便于茔内庐墓。手植松柏。誓不适人。伏以闾里
萧俶 第 1b 页
之中。罕知礼教。女子之性。犹昧义方。阿郑痛结穷泉。哀深
陟岵。投身砂碛。收父遗骸。远自边陲。得还闾里。感蓼莪以
起恨。侍邱墓以誓心。此皆陛下孝理宏深。德风煦被。遂变
犷野之性。潜知礼义之方。求之古人。斯为烈女。臣俶忝廉
察。敢不上闻。伏望天恩宣下有司。特赐旌表。仍放本户两
税。以彰至行。

** 郑贞女赞

政教隆平。男忠女贞。礼以自防。义不苟生。彤管有炜。兰闺
振声。关雎合雅。始号文明。

萧俶 第 2a 页

* 李汉

汉字南纪。擢进士第。文宗朝为屯田员外郎知制诰。迁御
史中丞吏部侍郎。出为汾州刺史。改州司马。徙绛州长史。
大中时召拜宗正卿卒。

** 仆射不当受中丞侍郎拜议

左右仆射初上。受左右丞诸曹侍郎诸司四品及御史中
丞已下拜。谨按开元礼及六典。并无此仪注。不知所起之
由。或以为仆射师长百僚。此语亦无證据。惟有曹魏时贾
萧俶 第 2b 页
诩让官表中一句语耳。且尚书令是正长。尚无受拜之文。
故事与御史中丞司隶校尉号三独坐。伏以朝廷比肩。同
事圣主。南面受拜。臣下何安。纵有明文。尚须釐革。故礼记
曰。君于士不答拜。非其臣则答之。况御史中丞殿中御史
是供奉官。尤为不可。仪制令虽有隔品之文。不知便是受
拜否。及御史大夫亦曾受御史已下拜。今并不行。盖以礼
数僭逼。非人臣所安。元和六年七月诏崔邠段平仲与当
时礼官王泾韦公肃等同议其事。理甚精详。今请举而行
之。庶为折衷。

** 唐吏部侍郎昌黎先生讳愈文集序

萧俶 第 3a 页

文者贯道之器也。不深于斯道。有至焉者不也。易繇爻象。
春秋书事。诗咏歌。书礼剔其伪。皆深矣乎。秦汉以前。其气
浑然。迨乎司马迁相如董生扬雄刘向之徒。尤所谓杰然
者也。至后汉曹魏。气象萎茧。司马氏已来。规模荡尽。悉谓
易已下为古文。剽掠僭窃为工耳。文与道蓁塞。固然莫知
也。先生生于大历戊申。幼孤。随兄播迁韶岭。兄卒。鞠于嫂
氏。辛勤来归。自知读书为文。日记数千百言。比壮。经书通
念晓析。酷排释氏。诸史百子。皆搜抉无隐。汗澜卓踔。奫泫
萧俶 第 3b 页
澄深。诡然而蛟龙翔。蔚然而虎凤跃。锵然而韶钧鸣。日光
玉洁。周情孔思。千态万貌。卒泽于道德仁义。炳如也。洞视
万古。悯恻当世。遂大拯颓风。教人自为。时人始而惊。中而
笑且排。先生志益坚。其终人亦翕然。而随以定。呜呼。先生
于文。摧陷廓清之功。比于武事。可谓雄伟不常者矣。长庆
四年冬。先生殁。门人陇西李汉。辱知最厚且亲。遂收拾遗
文。无所失坠。得赋四。古诗二百五。联句十。律诗一百七十
三。杂著六十四。书启序八十六。哀辞祭文三十八。碑志七
十六。笔砚鳄鱼文三。表状四十七。总七百。并目录合为四
十一卷。目为昌黎先生集。传于代。又有注论语十卷。传学
萧俶 第 4a 页
者。顺宗实录五卷。列于史书。不在集中。先生讳愈。字退之。
官至吏部侍郎。馀在国史本传。

* 李款

款。文宗朝官侍御史。历仓部吏部左司员外郎。

** 弹郑注奏

注内通敕使。外连朝官。两地往来。卜射财货。昼伏夜动。干
窃化权。人不敢言。道路以目。请付法司。推劾情款。

* 薛元赏

元赏。太和时累迁司农卿京兆尹。出为武宁节度使。徙邠
萧俶 第 4b 页
宁。会昌中进工部尚书。领诸道盐铁转运使。宣宗立。下除
袁王傅。拜昭义节度使卒。

** 东都神主议

伏以建中时。公卿奏请修建东都太庙。当时之议。大旨有
三。其一曰。必有其庙。备立其主。时飨之日。以他官摄行。二
曰。建庙立主。存而不祭。皇舆时巡。则就飨焉。三曰。存其庙。
瘗其主。臣等立其三议。参酌礼经。理宜存庙。不合置主。谨
按礼祭义曰。建国之神位。右社稷而左宗庙。礼记云。君子
将营宫室。宗庙为先。是知王者建邦设都。必先宗庙社稷。

萧俶 第 5a 页

况周武受命。始都于丰。成王相宅。又卜于洛。烝祭岁于新
邑。册周公于太室。故书曰。戊辰王在新邑。烝祭岁。王入太
室稞。成王厥后复立于丰。虽成洛邑。未尝久处。逮于平王。
始定东迁。则周之丰镐。皆有宗庙明矣。又按曾子问庙有
二主。夫子对以天无二日。土无二王。尝禘郊社。尊无二上。
未知其为礼者。昔齐桓公作二主。夫子讥之。以为伪主。是
知二主不可并设亦明矣。夫圣王建社以厚本。立庙以尊
祖。所以京邑必有宗社。今国家定周秦之两地。为东西之
萧俶 第 5b 页
两宅。辟九衢而立宫阙。设百司而严拱卫。取法元象。号为
京师。既严帝宅。难虚神位。若无宗庙。何谓皇都。然依人者
神。在诚者祀。诚非外至。必由中出。理合亲敬。用交神明。位
宜存于两都。庙可偕立。诚难专于二祭。主不并设。或以礼
云七庙五庙无虚主。是谓不可无主。所以天子巡狩。亦有
所尊尚。饰斋车。载迁主以行。今若修庙瘗主。则东都太庙。
九室皆虚。既违于经。须徵其说。臣复探赜礼意。因得尽而
论之。所云七庙五庙无虚主。是谓见飨之庙。不可虚也。今
之两都。虽各有庙。禘祫飨献。斯皆亲奉于上京。神主几筵。
不可虚陈于东庙。且礼云。唯圣人为能飨帝。孝子为能飨
萧俶 第 6a 页
亲。昔汉韦元成议废郡国祀。亦曰立庙京师。躬亲承事。四
海之内。各以其职来祭。人情礼意。如此较然。二室既不并
居。二庙岂可偕祔。但所都之国。见飨之庙。既无虚室。则叶
通经。议者又欲置主不飨。以俟巡幸。昔鲁作僖公之主。不
于虞练之时。春秋书而讥之。合祔之主。作非其时。尚为所
讥。今若置不合祔之主。不因时而作。违经越礼。莫甚于此。
岂有九室合飨之主。而有置而不飨之文。两庙始创于周
公。二主获讥于夫子。自古制作。皆范周孔。旧典犹在。足可
明徵。臣所以言东都庙则合存。主不合置。今将修建庙宇。
萧俶 第 6b 页
诚不亏于典礼。其见在太微宫中六主。请待东都建修太
庙毕。具礼迎至于西夹室。閟而不飨。式彰陛下严祀之敬。
以明圣朝尊祖之义。

* 李合

合字子元。举太和二年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科。调河南
府参军。历贺州刺史。

** 乞旌刘蕡直言疏

陛下御正殿。求直言。使人得自奋。臣才智懦劣。不能质今
古是非。使陛下闻未闻之言。行未行之事。忽忽内思。愧羞
萧俶 第 7a 页
神明。今蕡所对。敢空臆尽言。至皇上之成败。陛下所防闲。
时政之安危。不私所料。又引春秋为据。汉魏以来。无与蕡
比。有司以言涉讦忤不敢闻。自诏书下。万口籍籍。叹其诚
鲠。至于垂泣。谓蕡指切左右。畏近臣衔怒。变兴非常。朝野
惴息。诚恐忠良道穷。纲纪遂绝。季汉之乱。复兴于今。以陛
下仁圣。近臣故无害忠良之谋。以宗庙威严。近臣故无速
败亡之祸。指事取验。何惧直言。且陛下以直言召天下士。
蕡以直言副陛下所问。虽讦必容。虽过当奖。寿于史策。千
古光明。使万有一。蕡不幸死。天下必曰陛下阴杀谠直。结
萧俶 第 7b 页
雠海内。忠义之士。皆惮诛夷。人心一摇。无以自解。况臣所
对。不及蕡远甚。内怀愧耻。自谓贤良。奈人言何。乞回臣所
授。以旌蕡直。臣逃苟且之惭。朝有公正之路。陛下免天下
之疑。顾不美哉。

* 王钊

钊。武宗朝官洺州刺史。检校刑部尚书兼左金吾卫大将
军御史大夫。充左卫使。封太原郡王。除皇城留守。

** 对字诂判

**  甲书字诂所由计功不及日请科罪不伏诉云
萧俶 第 8a 页
纸类不同

人之从事。则有司存。率由旧章。乃无厥咎。甲以九流贱职。
工写为务。理宜不[:#AS-8FBB:●]于素。钦乃攸司。何得慢其所守。越我
王度。挈瓶犹且不假。落简安得有乖。致使鱼鲁阙辨于当
时。铅黄莫施于学校。罪自掇也。刑则何逃。然而纸类以难
易论功。时日以短长命课。事无准定。或须加减。不伐有词。
理从哀矜。待测浅深之量。方申大小之辜。

* 崔戎

戎字可大。举明经。累擢谏议大夫。拜给事中。出为华州刺
萧俶 第 8b 页
史。徙[兖]海沂密观察使。卒年五十五。赠礼部尚书。

** 请勒停杂税奏

准诏旨。制置剑南西川两税。旧纳见钱。今令一半纳见钱。
一半纳当土所在杂物。仍于时估之外。每贯加饶三五百
文。依元估充送省及留州留使支用者。今臣与郭钊商量。
当道两税。并纳见钱。军中支用及将士官吏俸。依赐并以
见钱给付。今若一半折纳。则将士请受。折损较多。今请两
税钱数内。三分二分纳见钱。一分纳疋段及杂物。准诏每
贯加饶五百文。计优饶百姓一十三万四千二百四十二
萧俶 第 9a 页
贯文。成都府及诸县并邙雅黎等州蛮寇所经处。赋税三
分蠲放一分。其不经贼处。亦量减放。共计减放一万七千
六百二十贯文。伏缘两税先徵见钱。今三分已一分折纳
杂物。计优饶百姓一十三万馀贯文。西川税科。旧有青苗
如茄子姜芋之类。每亩或至七八百文。徵敛不时。烦扰颇
甚。今令并省税名目。一切勒停。尽依诸处为两限。有青苗
约立等第。颁给户帖。两税之外。馀名一切勒停。今臣与郭
钊商量。得报称已是徵夏税之时。改法未得。先已奏请以
今年已后。每年冬于本色苗本额税中。并减一半讫。计减
萧俶 第 9b 页
放四万二千五百四十四贯文。臣奉使日。伏蒙处置如前。

* 柳璟

璟字德辉。右散骑常侍冕子。宝历初进士。开成初官库部
员外郎知制诰。以本官充翰林学士。拜中书舍人。会昌时
转礼部侍郎。贬信州司马。终郴州刺史。

** 郊庙告祭请准开元元和敕例差官奏

准开元二十三年敕。宗庙大祠。宜差左右丞相嗣王特进
少保少傅尚书宾客御史大夫。又二十五年敕。太庙五享。
差丞相师傅尚书嗣郡王通摄。馀司不在差限。又元和四
萧俶 第 10a 页
年敕。太庙告祭。摄官太尉以宰相充。其摄司空司徒以仆
射尚书师傅充。馀司不在差限。比来吏部因循。不守前后
敕文。用人稍轻。请自今年冬季。勒吏部准开元元和敕例
差官。

** 请续修图谱奏

今月十二日面奉进止。以臣先祖所撰皇宗永泰新谱。事
颇精详。令臣自德宗皇帝陛下御极已来。依旧式修续。伏
请宣付宰臣。

* 卢求

萧俶 第 10b 页

求。范阳人。宝历初进士。应诸府辟召。位终郡守。

** 成都记序

蜀国自秦始通。秦遗蜀王五美女。蜀亦遣五丁迎之。到梓
潼。见一大蛇入山穴中。一人览其尾不能得。五人相助。大
呼拽之。山遂崩。五丁及秦女皆死。惠王遂遣张仪司马错
从石牛道灭蜀。因封公子通国为蜀侯。以陈壮为相。置巴
蜀郡。迁秦人万家实之。民始能秦言。以蜀令张若为太守。
前时蜀土开明尚纳美女为妃。盖武都山之精也。及死。葬
于城西北。遣五丁担其本山之土以为冢。今有二石尚在。

萧俶 第 11a 页

古老言五丁担云。陈壮既为秦公子相数年。遂谋反。杀秦
公子。秦伐蜀。诛壮。封子恽为蜀侯。恽后母诬恽有罪。赐剑
自杀。蜀人以其冤。因为立祠。又封子绾为蜀侯。后复疑绾
反诛死。自此但置守而已。后以李冰为蜀守。冰始凿三江。
引水以行舟楫。岷山多梓柏大竹。坐致材木。又溉水开稻
田。于是沃野千里。号为陆海。置绵洛二水。用便溉灌。作石
犀五。以压毒蛟。命曰犀牛里。后更为耕牛二。又作三石人
立水中。冰非常人也。与江神约曰。水竭不至足。盛不没肩。
萧俶 第 11b 页
大凿岩崖。通沬水道。江之龙大怒。冰乃持刀入水与龙斗。
龙死。遂无水害。迄今蒙利。蜀人称郫繁为膏腴。绵洛为浸
沃。昭襄王时。又曰白虎为患。意廪君之魂也。历四郡。伤千
二百人。王乃募能杀之者。邑万家。金帛称是。巴夷朐忍廖
中药何谢作白竹弩于高楼。瞰而射之死。王嫌其夷人。乃
刻石复田。顷田不租。十妻不算。伤人不论。杀人不死。与之
盟曰。秦人犯夷。输黄龙一双。夷人犯秦。偿清酒一钟。其人
安之。遂号曰武夷。其族又有濮賨賨。尤武勇。居渝水。夹水
以居。为汉高祖前锋。陷阵善舞。巴与蜀代为仇雠。蜀尝封
弟葭萌于汉中。号苴侯。命其邑曰葭萌。至汉高祖六年。始
萧俶 第 12a 页
分置广汉郡。高后城[:#AS-8475:⿱⿰束束火]道。开青衣。文帝末。以庐江文翁为
郡守。穿湔江口。溉田千七百顷。立文学。选吏子弟皆就学。
令俊乂之士张叔等十八人。东诣博士受七经。还以教授。
于是岷络之地。学比齐鲁。孝景帝嘉叹。遣天下郡国皆立
文学。自文翁始也。文翁明天文灾异。后以博士徵。至侍中
扬州刺史。孝武帝置四郡都尉。俾立十八郭。于是郡县多
城观矣。又分牂牁置益州。是为南益州。宣帝地节三年。穿
临邛蒲江盐井二十。置盐铁官。自汉兴至哀平。牧守仁贤。
宣德立教。英伟命代之士。其出如林。玺书束帛。交驰于梁
萧俶 第 12b 页
益之地矣。虽鲁之洙泗。齐之稷下。未足多也。且汉徵八士。
蜀预其四。高帝分蜀郡北鄙置广汉。武帝分南鄙为犍为。
遂有三蜀之号。王莽改郡守为帅正。以蜀郡为导江。公孙
述为帅正。治临邛。述僭号。后汉光武帝灭述。还为蜀郡。顺
帝即位。复为益州。郡名依旧。州治大城。郡治小城。灵帝末。
以刘焉为牧。及卒。子璋为嗣。建安十九年。璋迎汉左将军
刘备至。遂灭璋。称帝继汉。号先主。治成都。魏末。司马昭平
蜀。复为益州。晋受魏禅。以州领郡。武帝末。以成都为国。封
子颖为王。其后賨人李雄僭称王。晋穆帝永和初。遣桓温
萧俶 第 13a 页
击灭之。复为蜀郡。谯纵反。安帝命朱龄石讨平之。至梁分
益州。更置南北二益州。以武陵王纪为刺史。纪僭帝号。领
兵东下。为湘王所杀。后魏废帝前二年。尉迟迥定益州。置
总管。后迥举义旗不受代。为隋王坚所戮。隋开皇元年。废
总管。置行台。以蜀王修为西南道行台尚书令。三年。复为
总管。大业元年。废总管为州。又改州为郡。圣唐武德元年。
复为总管。三年。置行台。改为益州。以太尉秦王为益州道
行台总管。又改为宋大都督府。天后析益州。置彭蜀汉二
州。开元二年。始以齐景冑为剑南节度营田兼姚巂等州
萧俶 第 13b 页
处置兵马使。自此始有节度使也。八年。以李浚为使。去兵
马使。章仇兼琼兼山南西道采访使。其后或兼或否。亦无
定制。上元二年。始分为东西川。广德二年。复合为一。大历
二年。又分为两川。至今不改。天宝三载。复为大都督府。十
四载。元宗皇帝巡幸。车驾留五月。至德二年。改为成都府。
置尹。比东西二京。号南都。后复停。大凡今之推名镇为天
下第一者。曰扬益。以扬为首。盖声势也。人物繁盛。悉皆土
著。江山之秀。罗锦之丽。管弦歌舞之多。伎巧百工之富。其
人勇且让。其地腴以善。熟较其要妙。扬不足以侔其半。况
萧俶 第 14a 页
赤府畿县。与秦洛并。故非上将贤相。殊勋重德。望实为人
所归伏者。则不得居此。况控带蛮落。阨戎限羌。非文武宽
猛。包罗法度之君子。则不能得中庸。以是圣庭慎择。尤难
其任。使号有三。曰节度观察安抚。先时南蛮六部。不相臣
服。天子每有恩赏。各颁一诏。呼六诏。开元末。节度使王昱
受贿。上奏合六为一。乃封大酋帅越国公蒙归义为云南
王。始独称南诏。至杨国忠遥领蜀郡太守兼采访使。遂扰
边阃。希立功伐。乃有泸南不利之变。贞元中。韦令公皋为
节帅。招复云南。背蕃归汉。十一月八日。置使安抚。兼统押
萧俶 第 14b 页
西山八国近界羌蛮等使。是为三使。韦令公本以奇勋秉
旄钺。思立边效。又在镇且岁久。南诏为其用。拓地甚远。公
既卒。刘辟继公后。以兵守险。为不顺。诛死。家籍没。后京兆
公为节帅。酷易军政。殊不以封域为念。戍卒罔代。边蛮积
忿。至太和三年十二月。蒙[:#AS-984B:⿱竹差]巅遂以兵剽掠至城下。杜公
填门不敢与争。会监军使矫诏宣谕。蛮人遂退。工巧散失。
良民歼殄。其耗半矣。列政补完。尚不克称。大中六年四月。
诏以丞相太原公有驱制羌戎之成绩。由邠宁节度拜司
徒同平章事镇蜀。蜀为奥壤。领州十四。县七十一。户百万。

萧俶 第 15a 页

兵士五万。外疆接两蕃。人性劲勇。易化以道。难诬以智。公
至。以俭约帅之。以谨廉不伐临之。以刑赏法制平治之。人
欢且舞。旦夕咏公之德矣。先是西蜀图经甚备。朝野之士
多寄声写录。主兹务者。不胜其烦。遂尽削而潜焚之。长吏
至。即据显者集为一轴以献。繇是百不书一。大中八年。户
曹参军蔺宏宗甚好学。且目睹司徒相国之异绩。愿付以
传示于后。然不以文自任。剪截疏长。芜言不略。相国乃属
于小子。令刊益之。且曰。不以淹徐疾速。归于流布。以为不
萧俶 第 15b 页
朽之事。求受命震怖。又不欲以图经为目。乃搜访编简。目
为成都记五卷。经与图之附益。愿终宏宗之职。庶以此为
助也。大中九年八月五日叙。

* 殷侔

侔。太和中官魏州书佐。

** 窦建德碑

云雷方屯。龙战伊始。有天命焉。有豪杰焉。不得受命。而命
归圣人。于是元黄之祸成。霸图之业废矣。隋大业末。主昏
时乱。四海之内。兵革咸起。夏王建德。以耕氓崛兴。河北山
东。皆所奄有。筑宫金城。立国布号。岳峙虎踞。赫赫乎当时
萧俶 第 16a 页
之雄也。是时李密在黎阳。世充据东都。萧铣王楚薛举擅
秦。然视其创割之迹。观其模略之大。皆未有及建德者也。
唯夏氏为国。知义而尚仁。贵忠而爱贤。无暴虐及民。无淫
凶于已。故兵所加而胜。令所到而服。与夫世充铣密等。甚
不同矣。行军有律。而身兼勇武。听谏有道。而人无拒拂。斯
盖豪杰所以勃兴。而定霸一朝。拓疆千里者哉。或以建德
方项羽之在前世。窃谓不然。羽暴而嗜杀。建德宽容御众。
得其归附。语不可同日。迹其英分雄分。指盼备显。庶几孙
长沙流亚乎。唯天有所勿属。唯命有所独归。故使失计于
萧俶 第 16b 页
救邻。致败于临敌。云散雨覆。亡也忽然。嗟夫。此亦莫之为
而为者欤。向令运未有统。时仍割分。则太宗龙行乎中原。
建德虎视于河北。相持相支。胜负岂须臾辨哉。自建德亡。
距今已久远。山东河北之人。或尚谈其事。且为之祀。知其
名不可灭。而及人者存也。圣唐太和三年。魏州书佐殷侔
过其庙下。见父老偫祭。骏奔有仪。夏王之称。犹绍于昔。感
豪杰之兴奋。吊经营之勿终。始知天命之莫干。惜霸略之
旋陨。激于其文。遂碑。

* 周太元

萧俶 第 17a 页

太元。太和时人。

** 弹义成军节度使李听疏

臣闻赏罚不明。无以示天下。是非一贯。无能建大中。臣窃
见义成军节度使李听。位极宠荣。心无报效。朝廷资其承
籍。委以统戎。俾代宪诚。付之雄镇。总三万貔貅之众。兼两
藩节制之权。冀其俯安危疑。上副恩遇。况陛下授以神算。
假以天威。入魏之期。[:#AS-8864:⿺克寸]日先定。而李听拥旄观望。按甲迁
延。荧惑人事。逗挠军政。遂使宪诚陷于屠戮。乱众肆其奸
萧俶 第 17b 页
凶。由是六郡无依。全师丧败。委贝州而不守。烧劫无遗。望
栈口而疾驰。狼狈就道。自图苟免。不惮包羞。蔑弃朝章。有
同儿戏。魏州之乱。职听之由。论其负恩。万死犹幸。伏以封
常清河南失律。斩于关门。高霞寓唐邓破伤。投诸遐裔。浑
镐节制易定。苦战而兵力不支。袁滋逗留西川。欲进而凶
渠尚在。或亲当矢石。或躬履艰危。势屈贼锋。竟申朝典。未
尝贷法。必振皇威。今李听罪恶流闻。中外愤惋。比之常清
等辈。万万过之。若陛下犹视含宏。不寘极法。臣等恐宪章
坠地。天下寒心。伏望付之法司。以正刑典。

* 陈齐之

萧俶 第 18a 页

齐之。太和时人。

** 故右内率府兵曹郑君墓志铭

昔郑桓公为王卿士。始受郑于周。因封命氏。汉魏以降。其
族滋大。有唐以来。(阙一字)(阙一字)轨君其裔也。曾王父璿。河
南少尹。王父溥。尚书右部郎中。历青邢相卫(阙一字)幽怀七
州刺史。入为左庶子。皇考华。驾部郎中吉州刺史。仕济其
美。时与其能。君即吉州之少子也。隐不违世。显而成晦。于
所与以义。于取入以(阙一字)(阙一字)游江湖而无所为累也。
萧俶 第 18b 页
君讳准。字(阙一字)道。其先荥阳人。有宪也之贫。(阙三字)之贵。人
之于此。皆不堪其忧。君之于此。未尝滑其(阙四字)为知命也。
太和四年正月二日。遘疾终于苏州华亭县白砂乡徐浦
场之官舍。享年六十有三。有子五人。嗣曰宗儒。次曰宗韫。
次曰宗庆。次曰宗逊。皆衔恤茹哀。克奉先训。又一子奉释
氏教。端壳清净。修无生忍。名曰宏直。嗟乎。伯仲叔季。于执
丧之礼。皆得顺变。即以其年秋八月廿五日。权葬于义兴
县洞庭乡震泽里下朱村原。从宜也。有女三人。皆在冲幼。
五子以余有往年之旧。请余于文。铭曰。

其生也天。其死也天。死生皆天兮。何适非然。呜呼。苟不达
萧俶 第 19a 页
于此。哀何胜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