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崔珙
崔珙 第 28a 页
钦定全唐文卷七百四十一

崔珙 第 1a 页

* 崔珙

珙。博陵安平人。书判拔萃高等。累佐使府。太和初由泗州
刺史入为太府卿。七年拜岭南节度使。徙武宁军节度使。
开成二年入为右金吾大将军。迁京兆尹。会昌初转户部
侍郎。领诸道盐铁转运使。以本官同平章事兼刑部尚书。
进门下侍郎银青光禄大夫兼左仆射。素与崔铉不协。铉
辅政。贬澧州刺史。再贬恩州司马。宣宗立。徙商州。以太子
宾客分司东都。起为凤翔节度使。大中三年辞疾。以太子
崔珙 第 1b 页
少师分司东都。就拜留守。复节度凤翔。卒。

** 谢赐手诏表

右。臣伏蒙圣恩。以臣当府所奏周公祠灵泉涌出画图进
上。示臣手诏。并赐润德泉者。紫泥缄启。鸿泽光临。因圣德
以感通。诏微臣而褒奖。捧戴无任。兢惶失图。臣伏以君有
至德。及于山川。神降休祥。见于祠宇。功宣润下。道叶流谦。
臣所以披图按箓。考往校今。明元化之式敷。彰皇猷之无
远。冀光帝典。用表祥经。臣忝守邦。获逢理代。不合蒙蔽。辄
具奏闻。岂谓俯回天眷。乃赐嘉名。特降纶言。垂于不朽。与
崔珙 第 2a 页
日月而明并。岂金石之能移。臣见令刻石纪年。置之泉侧。
为一时标异。俾百代同观。无任屏营感忭之至。谨陈谢以
闻。

** 周公祠灵泉奏状

当府岐山县凤栖乡周公祠。旧有泉水。枯竭多年。去冬十
一月十七日。忽因大风。其泉五处一时涌出。深一尺已来。
又有七处见出。臣差府参军郭镑专就泉所检验得状。谨
具泉水面方圆深浅分寸。五处大泉水面各方圆四尺已
下。各深一尺已来。七处小泉水面各方圆一尺已下。各深
崔珙 第 2b 页
三寸已来。右。臣得县镇状报。有此灵泉。差官勘覆。事皆诣
实。询诸故老。博访里闾。咸称此泉出必时泰岁丰者。臣伏
以周公圣人。爰正礼乐。勤劳周室。克佐成王。载在诗书。扬
于风雅。宜乎神用不测。泽流无穷。伏惟陛下叶德坤乾。侔
功造化。节宣四序。绥怀万方。由是地理呈祥。灵泉感应。名
标上善。运属和平。不然。何已涸之泉。因风复有。此盖彰于
圣德。发自神功。事出寻常。义高图箓。岂特淆之不浊。乃鉴
女[:#AS-FBED:●]
[:#AS-FDC3:●]妍。积以成川。方劳舟楫
也。臣才非周召。时偶成康。荷恩渥而莫效涓尘。睹休徵而
空增喜跃。谨具奏闻。伏请付史
崔珙 第 3a 页
官。以光典册。无任欢贺悃款之至。具图一面。谨随状奏进。
谨录奏闻。谨奏。

* 李从易

从易。长庆中官宗正寺丞。太和九年官广州刺史兼广州
都督。

** 请修备从祀功臣幕席奏

伏以周礼设六功之官。皆配烝祭。汉晋已降。或以祫配。国
朝禘祫二享。功臣皆得配于庙庭。盖以崇勋表忠。亦冀招
贤广类者也。故自武德已来。功臣列在祀典。三十八人。俾
崔珙 第 3b 页
其按樽俎之荣。列君臣之位。祭神如在。因祭来贶。宗庙合
祀之时。元勋配享之礼。苟非诚敬。曷表告虔。窃见今年四
月十三日禘享。功臣配食者。单席暴露。列在殿庭。虽有风
雨。亦不移避。仰惟国之大典。卑亵至此。伏读国史。开元十
七年。元宗诣昭陵。彷佛见太宗立于神游殿前。及寝宫闻
室中謦欬之音。又于寝宫门外设奠以祭陪陵功臣将相
萧瑀房元龄等。如闻蹈舞之声。事验神徵。光辉史册。慢易
乖敬。则何以上副高祖太宗待刘魏房杜之本意也。臣本
管宗司。专奉庙事。庶修职业。不敢因循。伏请自今已后。敕
崔珙 第 4a 页
有司先事修备幕次。及新洁席褥。以申如在之敬。用展报
功之思。

* 崔玙

玙字朗士。宰相珙弟。长庆初登第。又制策登科。开成末累
迁至礼部员外郎。会昌初以考功郎中知制诰。拜中书舍
人。大中五年迁礼部侍郎。七年权户部侍郎。封博陵县子。
转兵部侍郎河中节度使。

** 授崔龟从平章事制

丹青神化。寅亮天工。将寄陶钧。必归才望。故汉中大业。魏
崔珙 第 4b 页
邴克赞其谟谋。开元盛时。姚宋同匡其治理。尝览前载。缅
怀斯人。寤寐以求。梦卜终协。适当举众。不让知贤。户部尚
书判度支崔龟从。道峻嵩华。志淩霄汉。气包元精。识迈前
哲。岩廊符瑞。礼乐英华。宏通多鉴物之明。坚直抱佐时之
术。而学穷源委。词涌涛波。吐论素励于公忠。理躬不踰于
信厚。烈火方炽。圭璋更寒。飞霜已严。竹柏犹翠。自出入剧
职。回翔清途。经历五年。恭勤一贯。粉署洁赐衣之操。掖垣
高白凤之文。澄清宣威。节制持重。暨位延旧德。再掌地图。
任切良材。柄耑国用。闾阎不困。帑藏有馀。邦赋程均节之
崔珙 第 5a 页
能。军食表供须之效。我有好爵。本邀茂勋。况乎国桢。宜在
人杰。是用命汝。同心弼予。升于鼎司。执此政柄。吉甫德全
于文武。彦回望著于台衡。既谐具瞻。实允元辅。当酌古训。
以恢今猷。帖人部喉舌之雄。免计曹经费之务。期尔镇抚。
式彰显荣。于戏。惟木从绳。载怀药石之戒。惟风偃草。冀流
霖雨之功。与其顺美以昭忠。不若尽规而辅德。与其严刑
而就理。不若齐礼以安人。伫闻嘉言。共底交泰。无令伊傅。
独美典坟。可户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 授张直方田牟将军等制

崔珙 第 5b 页

敕。统环营于中禁。司徼道于右街。非节效素彰。见义而锱
铢爵禄。威谋夙著。宣力而践更翰垣。则何以为我信臣。膺
兹宠寄。检校刑部尚书兼左金吾大将军张直方。沈果知
机。忠烈继志。承许国之义训。有能军之勇名。豹变除习俗
之风。鹰扬多御众之术。自脱屣幽蓟。奉职警巡。勤固有夙
夜之劳。谨严得谁何之任。前太平军节度使田牟。体怀忠
厚。气概雄迈。袭台耀之洪伐。振家声于勋籍。深识战器之
本。亟升勇爵之班。马岭雁塞。常绝烟尘之警。西楚东鲁。每
闻辑睦之方。而皆早读父书。动合军志。克隆绍续之业。备
崔珙 第 6a 页
详奇正之机。是宜委以禁戎。为之禦侮。长期门以绝席。拥
缇绮而式遏。俾之重闭。斯谓尔劳。题剑弄印。仍祇旧服。勿
替徽问。勉承宠光。直方可右龙武将军。牟可右金吾将军。

** 魏公先庙碑

(上阙)特进侍中赠太尉郑国文贞公魏氏在贞(阙一字)立家
庙于长安昌乐里。后二百卅五年。有来(阙)岁既协于帝道
化光洽前此诏赠先(阙三字)侍御史(阙一字)君为吏部侍郎先
夫人南阳(阙)姓曰吾惟圣训。祭器不假。宗庙为先。今吾(阙
二字)德惭前人。而(阙一字)位卿相。岁时尚祭寝然。崇祀(阙)庙
崔珙 第 6b 页
而新之。则流光归列祖。虽然。吾非达礼。必稽于有司。(阙二
字)太常顺考礼令。酌损前文。(阙一字)勋劳考公于是靖端虚
中。列上感疚。既获俞命。(阙八字)书练时日。(阙一字)工兴事。陶斲
(阙一字)(阙)物宿设助祭。夜鼓四通。公祇祓夙兴。缨冠鸣
玉。入进于位。宾亲就(阙一字)祝史赞导。虔奉祖考郑公(阙)
府君讳[:#AS-8B6B:●]
(阙一字)神主第升于室。室上(阙二字)以祖考妣郑国夫人(阙
一字)东裴氏皇考妣河东裴氏皇考妣(阙)之事既成而退。
他日。使门吏左补阙郑愚(阙一字)谓玙曰。某涤虑虔思。(阙一
字)教以移忠。竭忠以致位。因位以(阙)详求能敌余之重托
者。

崔珙 第 7a 页

宜莫如子。玙闻命震悚。即走相君之门。固辞不获。归次其
世冑德行官业。垂承烈休。(阙)文侯能师圣门人。而不好古
乐。故风颓而不得(阙一字)五伯至无忌不(阙二字)而封信陵。与
齐赵楚公子相矜奋(阙)派绪滋广。因自别为西祖。暨诸戎
盗华。晋鼎凌(阙四字)迁廿仕(阙二字)顿邱四世之孙曰钊。树勋
捍难。为(阙)怀忠乱朝直封言[:#AS-FBED:●]互政侵轹奸倖。不容于时。
出长屯留。(阙一字)无温色或有(阙一字)词致诮者。方激发忾吒。
志气横厉。(阙)属时浊昏。劻勷西东。怀奇含耀。濡足(阙一字)晦。
崔珙 第 7b 页
竟逢大晨。助日(阙二字)龙摅凤鸣。为祥辅昌。(阙一字)(阙)见国
书为臣克配于国享。为祖不迁于家祀。虽童子妇人。亦(阙
九字)府君讳(阙一字)琬祖训(阙)浚于廿次为显考以相国位
犹滞于三品。室未备数。尚(阙一字)孝思司业(阙一字)颍州府君
是为第(阙一字)(阙)之迹(阙五字)宜孰归第三室河西府君。天
资恢(阙一字)抱器卓迈。(阙一字)无不通。而以先德实尝(阙)司成
师儒道光教源益(阙四字)残躏狼藉。牛空于犒。耕无以力。乃
用古(阙四字)犁作为区(阙一字)岁大有(阙一字)宿秉(阙)积虑洽闻。
业履无忝。命塞不(阙三字)蔽罪无颇邑长获申刚中特操前
(阙四字)是举出为(阙二字)猗氏令人咸为(阙)于时为邑南阳
当希烈
崔珙 第 8a 页
猖猘之馀。邑(阙二字)机难(阙二字)(阙二字)立德无方而(阙四字)
之华藻当时贤(阙一字)逖听风(阙)长有为中贵人干政者。违
言交肆。(阙四字)召拜大理司直(阙四字)小大时当性不苟(阙二
字)当官(阙)四室即吏部府君。浑粹秀发。识洞元(阙十字)北西
廿无(阙四字)没振谓天道(阙二字)(阙一字)永之(阙一字)迁始以大
理评事兼察换殿中侍(阙)郑公忘劳大伐为(阙)可朝闻夕
拜疏视(阙)文宗益欲寘于侧。即(阙)终始一德。命求昆裔。期
肖前人。以(阙)上书草充溢囊箧。使好事者得之。皆(阙)索将
(阙一字)整易干城之不材者蚤(阙)故会昌中权倖恶忌。挤
崔珙 第 8b 页
之外郡。閒(阙)材以成之厥后绵历祀为他人(阙)征兼领邦
宪。閒岁进陟公台。仍专(阙)中被衮朝天。又葺故庙。奉时(阙)
之旧宅永兴里肇卜贞观(阙)猗猗后为右补阙。至公恭守(
阙)爰操肇(阙一字)皇(阙一字)廓端(阙)铭石于丽牲。其烝夷之志
欤。(阙)居第奉祠不敢(阙一字)为衮职旧官(阙)孔昭厥绪益遥。
人爵或替。(阙)绥嘏锡(阙五字)考私(阙二字)(阙)魏还祖居旌真
恩购(阙)闻躬洁祼羞。俎折(阙)(阙)犹在(阙二字)言之(阙)右史
入侍未尝不(阙一字)(阙)征缮是图。(阙三字)府大体(阙)惟忠与
孝。可谓大备。

崔珙 第 9a 页

* 于季友

季友。赠太保頔子。尚宪宗女永昌公主。拜驸马都尉殿中
少监。太和时出为明州刺史。

** 阿育王寺碑后记

此寺碑记。尝为寇盗隳坏。久无竖立。有好事僧惠印。录其
旧文。藏于箧笥。又与老宿僧明秀志诠寺主僧志(阙一字)
座僧栖云都维那僧巨嵩会议。重建其碑焉。余美其乐善。
会剡越间有隐逸之士曰范的。业文攻书。未遇于时。常萍
崔珙 第 9b 页
泊云水间。余邀以书之。添圣境游观之一事。略记端由于
碑后云。太和七年十二月一日。明州刺史于季友记。

* 卢宏宣

宏宣字子章。开成中官给事中。累迁节度使。进太子少傅。
封固安县伯。

** 驳还郭钊嫡男仲文袭封郡公奏

臣近访知郭钊妻沈氏。公主之女。代宗皇帝外孙。有男仲
词。已选尚主。仲文不合假冒。自称嫡子。若仲文承嫡。即沈
氏须黜居别室。仲词不合配尚贵主。伏以郭仲文尚父子
仪之孙。太皇太后之侄。戚里勋门。无与俦比。婚姻嫡庶。朝
崔珙 第 10a 页
野具瞻。夺宗之配。实黜风教。且仲文仲词。既非同出。袭封
尚主。不可并行。伏请付御史台追勘。

* 李启

启。大和三年官中书舍人。

** 请定仆射中丞途遇仪式奏

伏奉敕旨。宜令左右常侍谏议大夫给事中中书舍人审
同详议仆射与御史中丞以下街衢相遇仪式奏闻者。谨
按仪制令。诸文武官隔品卑者皆拜。其准令应致敬而非
相统属者则不拜。致敬之式。在途则敛马侧立。又按旧仪。
崔珙 第 10b 页
仆射上日。除两省供奉官外。尚书省御史台及诸司四品
以下。皆拜于阶下。盖以端揆之重。师长百僚。虽在别司。皆
为统属。故用隔品拜礼。非为无据。臣续准元和七年二月
七日敕。虽停拜礼。每至上日。台官就仆射厅事列班送上。
与尚书省官不异。则途遇致敬。(阙一字)在不疑。臣等又按令
文。属官于街衢相遇。隔品者致敬。礼绝者下马。无回避之
文。杂令所言转避贵重贱者。祇谓迂直之间。各申逊让。非
令藏匿。惟车驾出入。警跸行人。事关严上。不属臣下。但卑
寮自后。多就他途。百姓无知。亦皆相效。道途回避。因此成
崔珙 第 11a 页
例。就中台官以职在弹纠。人情畏奉。他官相遇。苟务推崇。
始自私敬。渐为公礼。相循既久。将谓合然。笼街专道。止绝
行旅。奔避不及。即以为罪。徵异说于前古。访近例于走卒。
国章明具。不复检寻。遂于师长。亦欲均礼。臣等自奉敕详
定。累牒礼部及太常礼院御史台。检详武德以来礼令制
敕。各得牒报。并无台官于仆射合与司官不同之文。臣等
议。伏请自今以后。御史中丞以下与仆射相遇。依令致敬。
敛马立侍仆射过。仆射谢官日。大夫中丞与三院御史就
幕次参见。其观象门外立班。既以后至为重。大夫中丞到
崔珙 第 11b 页
班后。朝堂所由。引仆射就立。传呼赞导。如大夫就列之仪。
仆射朝退出宣政门。朝堂所由赞引至幕次。及兴化门侍
与参从相得而退。御史大夫与仆射既隔品。自合分道而
行。庶轻重得宜。典章不紊。

* 张模

模。大和六年试左金吾卫兵曹参军。

** 贞空寺经幢记

维大仙宣妙有。鼓慈风。辟元理于虚空。拔众生于黑海。总
持之力。妙不可论。故人天趍其域。敬其诚。贞其风。固乃本。

崔珙 第 12a 页

像者法者。刹者幢者。继而修之。严而饰之。百千同归。偫魔
销迹。祥洽乎有无之际。庆流乎恍忽之中。宏之在人。扣无
不应。惟此幢设。本乎当寺。宿老寺主。法号法峻。割净财。洗
垢秽。琢石于蓝峰之顶。冥机于青莲之界。博考形胜。以选
所安。叶愿契心。竭力兹地。则大悲之光景。巍乎可观也。速
疾之法。其可测欤。若乃书幢空里。镌雕路隅。治尘者于以
福生。休影者于焉罪灭。况能舍施专精。石幢可以延师之
禄。滋师之福。美矣哉。演自金(阙一字)以祐贤人。门弟子等。咸
崔珙 第 12b 页
能誓志。永慕元风。法子法孙。庆尔多福。刊佛言。亦以益儒
典也。镌佛顶。亦以敷国光也。

* 钟辂

辂。文宗朝官崇文馆校书郎。

** 前定录序

人之有生。修短贵贱。圣人固常言命矣。至于纤芥得丧。行
止饮啄。亦莫不有前定者焉。中人以上。罔有不闻其说。然
得之即喜。失之则忧。遑遑汲汲。至于老死。罕有居然俟得。
静以待命者。其大惑欤。余颛愚迷方。不达变态。审固天命。
未尝劳心。或逢一时偶一事。泛乎若虚舟触物。曾莫知指
崔珙 第 13a 页
遇之所由。推而言之。其不在我明矣。大和中。雠书春阁。秩
散多暇。时得从乎博闻君子。徵其异说。每及前定之事。未
尝不三复本末。提笔记录。日月稍久。渐盈筐箧。因而编次
之。曰前定录。庶达识之士。知其不诬。而奔竞之徒。亦足以
自警云尔。

* 陆[瑰]


[瑰]。吴郡人。开成元年
进士。

崔珙 第 13b 页

** 沧浪濯缨赋(以君子澡身及时为韵)


沧浪之水兮。伊楚之濆。汗漫荡漾兮。清泠奫沦。控三湘之
浅浪。从大别而派分。澄澹清景。离披晓云。彼美人兮何其。
独商歌以思君。睹斯水之洞彻。恶吾缨之垢氛。将濯其缨。
亦洁其已。逐臣逋客。渔翁樵子。吟刈楚以激昂。咏伐檀而
筮仕。哀灵均之濯足。笑许由之洗耳。载泛载浮。曷云其已。
洎夫白日始晞。青天收潦。千寻湛而见底。万里净而犹扫。
漾磷磷之浅沙。荡靡靡之纤草。萦纡浦溆。逦迤洲岛。兴既
远兮情亦閒。缨再濯兮身亦澡。于彼濯矣。伊水之滨。于彼
澡兮。君子之身。涤我滓秽。去我埃尘。且洁净以精微。又肆
志而王神。孰与夫泽畔憔悴。空见悲于楚客。心之忧矣。匪
崔珙 第 14a 页
兴刺于诗人。已焉哉。士生世兮。患于不立。朝闻夕死。道之
所急。偶沧浪之且清。岂坎窞之能习。易载出处。诗称维絷。
岁冉冉而不留。虽追悔而何及。辞曰。沧浪之水兮徵楚辞。
临清漪兮应昌期。濯吾缨兮有所思。幸我生兮及明时。进
德修业兮已矣。拔茅汇征兮良在兹。

** 曲水杯赋(以曲水同醉乐如之何为韵)


丽景云暮。欢情奈何。水散循环之势。杯浮一勺之多。樽俎
必呈。反本源于抔饮。歌钟合奏。起觞饮于流波。尔其洋溢
崔珙 第 14b 页
折旋。从容娱乐。观滴沥以缭绕。将灌注而酬酢。袒裘解带。
笑沈醉以山颓。永日微风。期竭欢于水涸。狎玩未已。回环
不穷。方醴泉之自异。念酒池而莫同。满座酡颜。尽染桃花
之水。缘堤芳草。尚遗蒲杓之风。是以布令如流。娱情忽起。
已控清流而引满。遂用销忧而饰喜。且异载沈而载浮。宁
同以水而济水。情符泛爱。误比投醪之时。曲辨灵长。足见
滥觞之始。尔乃负舟无力。载酒何如。波卷每观其泛蚁。钩
深自致乎无鱼。成礼交欢。宁酒流而生祸。效奇行怪。岂杯
渡以凭虚。所以上下随波。方圆在器。念缩茅而自别。比浮
芥而亦异。献寿终叹于流川。如渑倍符于此地。已倾壶而
崔珙 第 15a 页
扬觯。默尔无諠。方枕[:#AS-8457:⿺麦曲]而藉糟。块然复醉。想夫饮流毕会
倒载为期。乘波而潏潏回疾。入曲而悠悠转迟。投辖留宾。
自有清澄之色。污樽就饮。翻疑朴略之时。分巡而小大殊
矣。绕座而左右流之。时也酒且已阑。景云暮促。惬兰亭之
嘉会。散阳春之丽曲。宴已终而时移。但山高而水绿。

** 冰赋

大哉洪钧赋象。触类而生。或分气四序。配位五行。惟彼冰
之坚质。包履霜之渐成。夫其体含上善。色侔晴雪。妍媸自
明。表里虚彻。原其物也。则昏危应位。觇其时也。则元冥御
崔珙 第 15b 页
节。阴气盛。阳晶灭。杀气鸿洞。严飙栗烈。当此时也。何水不
凝。何潭不结。瞻山则万壑俱闭。归海则百川潜泄。谅造化
之自然。羌难得而备说。佳其空冷愈坚。风凄益壮。汗漫棱
层。委积亭障。交河则战士加守。合浦乃渔人迷望。况乎天
道无私。所应多姿。云禽下覆。彰后稷之圣德。泉鱼出跃。表
王祥之孝思。然而题周官。顺时令。皎皎雪聚。皑皑山净。盘
重涧而疑璧。泻圆池而若镜。与海镜而混辉。将玉壶而相
映。(阙)何层冰峨峨。形埋奔浪。势压冲波。坎位临时。则慎于
马窟。离光再诞。示合于滹沱。岂直若斯而已哉。固见美于
崔珙 第 16a 页
将来。其藏之也。黑牡秬黍以享候。其出之也。桃弧棘矢以
除灾。取顺则人不天札。用逆则时多震雷。故以北陆而收。
西陆将启。冬鉴秋刷。识寒暑之情。大盘夷盘。表君臣之礼。
徒观其谦也每避燥而就湿。其让也亦背阳而向阴。伟何
点之入喻。著豳诗而见钦。皎尔自安。同达人之守节。涣乎
将解。若天道之无心。故先贤取危于履薄。作戒于临深。或
曰众虽类而多名。曷方兹而至妙。明阴阳之本。为识时之
要。可以羞之于王公。可以荐之于宗庙。傥水镜之一察。犹
明暂于回照。重曰。深山穷谷凌人凿。颁赐从来天下闻。别
崔珙 第 16b 页
有川池捐弃者。终思采斲献明君。

** 垓下楚歌赋(以汉师清歌遂统天下为韵)


昔汉兵未罢。师屯垓下。物格时变。威轻势寡。两雄较武。焉
知刘氏昌乎。四面闻歌。是何楚人多也。且其秦以二世。汉
之五年。当重围而外合。聆逸韵以初传。令肃辕门。如贯珠
而有序。声环戎垒。闻弹铗以相宣。将清氛祲于兹夕。宁遏
行云于远天。由是互变新声。复转馀弄。效巴人而四起。明
汉祚之一统。宣于里巷。千门而偫犬吠声。静入房栊。一夜
而满城惊梦。尔其本秦人也。尽当秦声。爰作郢曲。以移楚
崔珙 第 17a 页
情。将以表升平之道。引讴诵之清。威楚外虞。风急而鼓钲
动地。曲终回顾。月上而旌旗绕城。楚王乃起自帐中。怃然
悲惋。腰间之剑斯在。麾下之师已散。在昔割河渠。分理乱
东也为楚。西也为汉。乘时负约。情激愤以空深。言志增悲。
意浮游而不断。但闻迭唱以继和。宁肯侧聆而屡叹。回首
无计。虞兮奈何。汝起楚舞。吾将楚歌。弱冠举兵。霸世之名
则振。穷途败绩。拔山之力空多。固知天命有归。雄图不遂。
念绕梁之未阅。信创业之难致。战征七十。空传海内之名。
子弟八千。谁返江东之地。已而楚幕旗偃。汉军角悲。虽溃
崔珙 第 17b 页
围之远遁。终漏网以难期。便继遗声。可成功而作乐。果符
先兆。乃献凯以旋师。呜咽奏之一曲。决雌雄于此时。

* 沈朗

朗。开成三年进士。

** 霓裳羽衣曲赋(任用韵)


儒有悦声教以自勖。睹至乐于实录。如元宗之圣代。制霓
裳之丽曲。岂惟象德以饰喜。将以变风而易俗。原夫鼎湖
道洽。薰弦思深。恶繁声以惑志。思雅乐以理心。调乎琴瑟
之间。无非故曲。奏自云韶之下。尽是凡音。乃制神仙之妙
崔珙 第 18a 页
响。是知郑卫之难侵。与钧天之潜契。冀瑶池之可寻。时也
廷臣并观。乐品斯设。弦匏由是而居次。箫管因之而在列。
假宫商之具举。成曲度之妙绝。变虚徐之歌态。始讶遏云。
振飘飖之舞容。忽惊回雪。既应弦而合雅。亦投袂而赴节。
已而乐自宸虑。备于太常。首琼殿之法曲。改梨园之乐章。
配八佾以称美。旌九功而无荒。尽文物之全盛。致众庶之
欢康。是知和平有因。雅正无比。既容与而在目。复周旋而
盈耳。融融然节奏合度。傞傞然周旋有旨。逸调奏兮既彻。
嘉名播兮未已。今皇帝奕叶继代。明德是资。开元之圣运
崔珙 第 18b 页
复启。羽衣之馀响宁遗。观两阶之舞干。既柔殊俗。睹三清
之仙乐。复播明时。下臣就列以贡赋。喜闻韶而在兹。

* 韩昶

昶。吏部侍郎愈子。大和元年进士。释褐邠州从事。试宏文
馆校书郎。又为襄州从事。除高陵尉集贤殿校理。迁度支
监察御史。拜左拾遗。牛僧孺镇襄阳。奏为支使。拜秘书省
著作郎。迁国子博士。除襄阳别驾。检校礼部户部郎中。大
中九年卒。年五十七。

** 自为墓志铭(并序)


崔珙 第 19a 页

昌黎韩昶。字有之。传在国史。生徐之符离。小名曰苻。幼而
就学。性寡言笑。不为儿戏。不能闇记书。至年长。不能通诵
得三五百字。为同学所笑。至六七岁。未解把笔书字。即是
性好文字。出言成文。不同他人所为。张籍奇之。为授诗。时
年十馀岁。日通一卷。籍大奇之。试授诸童。皆不及之。能以
所闻。曲问其义。籍往往不能答。受诗未通两三卷。便自为
诗。及年十一二。樊宗师大奇之。宗师文学为人之师。文体
与常人不同。昶读慕之。一旦为文。宗师大奇。其文中字或
崔珙 第 19b 页
出于经史之外。樊读不能通。稍长。爱进士及第。见进士所
为之文与樊不同。遂改体就之。欲中其汇。年至二十五。及
第释褐。柳公公绰镇邠辟之。试宏文馆校书郎。相国窦公
易直辟为襄州从事。校书如前。旋除高陵尉集贤殿校理。
又迁度支监察。拜左拾遗。好直言。一日上疏。或过二三。文
字之体与同官异。文宗皇帝大用其言。不通人事。气直。不
乐者或终年不与之语。因与俗乖。不得官。相国牛公僧孺
镇襄阳。以殿中加支使。旋拜秘书省著作郎。迁国子博士。
因久寄襄阳。以禄养为便。除别驾。检校礼部郎中。丁艰服
除。再授襄阳别驾。检校户部郎中。大中九年六月三日寝
崔珙 第 20a 页
疾。八日终于任。年五十七。其年十二月十五日。葬孟州河
阳县尹村。娶京兆韦放女。有男五人。曰纬。前复州参军。次
曰绾曰绲曰绮曰紞。举进士。女四人。曰茱曰溪曰当曰著。
在室。曾祖睿素。朝散大夫桂州长史。祖仲卿。秘书省秘书
郎。赠尚书左仆射。父愈。吏部侍郎。赠礼部尚书。谥曰文公。
铭曰。

噫韩子。噫韩子。世以昧昧为贤。而白黑分。众以委委为道。
而曲直辨。生有志而卒不能就。岂命也夫。岂命也夫。

* 郁偫老

崔珙 第 20b 页

偫老。大和中进士。

** 大唐常州江阴县兴建寺碑铭(并序)


佛道化而无私。天道运而无积。无私(阙一字)以广济。无积固
乃应时。此上二者。同德而异名。寂寞幽元。众妙之门。考其
煦育一也。今斯佛场。大拯生死。百姓日用。于此何益。有矣
夫。俾众情知去恶而就善。去祸而就福。唯上智与下愚不
移。抑各有所利。大略不然者。则曷以载育庶物。度彼蒸民。
令殊路而同归。如百川朝宗。咸会于海。夫其佛法流传。肇
于汉代。瑞符圣梦。善副天心。自西徂东。繇是崇立。士庶各
崔珙 第 21a 页
馆。皇王异尊。靡不庶几。归信者什一。遂令睹者生善。悟理
达宗。察性是空。反本知卒。若然者。则真谛之源广济矣。佛
及菩萨。共说偫教。言虽多。事从一。万法攸归。物物自备。苟
举一隅。诸不书也。初京师首创白马。殆吴越大兴佛寺。昔
近畿洛。皆天子及公卿舍业聿修精舍。今江阴县兴建寺
者。则梁大同元年二月四日渤海太守费公衡之所建。衡
则黄门侍郎升之子。肇兴西汉。衣冠承嗣。迨今德望。尚不
湮微。舍其别业。载葺伽蓝。春园桃李。尔乃易为禅林。俗馆
居庐。是以崇乎月殿。佛法从仪。沙门传教。金钟玉磬。两韵
崔珙 第 21b 页
萧疏。檐卜旃檀。二香馥郁。殿中石佛。泛海而来。莫知年代。
寺僧咸相谓曰。先古宿德。请归此寺。岁忽炎旱。以焚香致
敬。甘泽必至。邑人佥依。灵效斯在。其地昔有凤巢于树。乃
载于图书。伍相延湖。固彰于版籍。后负郭邑。南接云山。左
控姑苏之雄。右据毗陵之胜。殖货臻凑。人风兰穆。十室之
家。殆于诸族。皆有忠信。或迹为俶载。乐业隐逸。及其幽居
闲暇。高遁园林。谅鲁连之士矣。仁义束身。诗书检行者。而
亦有诸。今此乡闾。永依佛寺。担警荤膻。遂跻归敬。先属中
道陵夷。缁徒寖微。前上座僧请灵寺主僧惠[:#AS-9855:●]都维那僧
崔珙 第 22a 页
请林山嗣以续绍隆常住。未遑勒石。今寺主文献上人及
太守之苗裔数人。兼诸檀越君子等。共议树碑。文其往事。
靡不佥从其愿。文献上人乃法门喉襟。远近瞻敬。铃键寺
事。条贯僧徒。文道外通。戒行内蕴。生肇岂易。休远略同。上
座灵玩上人。秉节弥坚。冰霜洁操。运心戮力。纪纲恢宏。未
隶寺时。早曾葺理。常住赎田数顷。继香积。暨宝历元年。于
寺西隅造法华院。舍园地以充基址。兼奖劝庶缘。共为功
德。今将工郢向毕。杼材成文。遂得寺域周旋。甚当枢要。始
自一篑。今侔九层。佛哉斯善者夫。都维那季文。戒行贞廉。
崔珙 第 22b 页
胡能有类。仁德忠信。善道孔昭。与三纲等经之营之。咸赞
洪业。寺旧有宿德法云灵慎法属清宴等导其初。今已归
寂。嗟夫。道林宾徒。递相湮沈。虽舍报身于此方。故乃甄升
于上界。今之道友导其后。克开厥功。载兴载葺。广为福善。
伏用资我皇家而已。于郡守韦公缜。刚毅公廉。仁明爱人。
搢绅之徒。其从如水。频由台鼎。方领此郡。用弗扰政。慰安
罢民。先张刑法以威之。次施道德以育之。视百姓如同小
子。剿凶绝豪。护持大梵。县宰张公伯达。煦仁风以抚俗。出
牛刀而佐时。鸟鹊龟鱼。各得其化。绳彼奸猾。卫此佛法。

崔珙 第 23a 页

丞任。主簿崔。尉刘褚许。并以远代簪缨。驰芳不泯。洪才绮
靡。誉彰仙籍。佥曰斯美者欤。余自洛师而回。寺僧虑先古
之业湮微。见命为铭。纪缮今昔之事。其言也直。然后躬诣
精舍。观其置寺处。虽无崇峦峭岭。石路云溪。乃有湖岛亘
前。谅具区之巨浸。阡陌起侧。侔京畿之广途。修林茂竹。叶
四气以氤氲。穹阜回岗。连偫境而壮观。不然者。焉能感瑞
像泛溟海以招来。灵凤望烟林而巢处。大叶贞祥。不其盛
欤。劫石将烬。夫何镇于千古。今凭故事于丰碑。岂不斯为
崔珙 第 23b 页
可久。铭曰。

邈哉宝刹。洞矣元门。道尊天地。德重乾坤。俾未悟者。来知
真源。愚智万种。破惑一言。洛及吴都。归心已于。公卿舍业。
竞造精庐。士庶崇信。回向如趋。一叶化世。三车引途。伟哉
梁代。善有其人。费氏别馆。建斯福因。禅林永茂。松柏长春。
雁塔凌汉。鉷钟报晨。台殿云连。鸳鸯瓦翠。道徒铃键。运心
克志。辟开厥功。回廊周备。载兴载葺。是崇是置。世途隳矣。
福场久斯。石尽刱改。山漂海移。于焉靡志。夫何记其。众议
砻石。树兹丰碑。大和二年戊申岁二月八日。主寺僧文献
置。进士鲁郡郁偫老撰。

崔珙 第 24a 页

* 潘图

图。文宗时人。

** 唐彭城刘府君墓志

君讳源。字文宗。先帝王之苗裔也。远祖商。汉中书侍郎。祖
壹。唐林泉不仕。父兴。(阙)园放居。古之君子也。周秦之世。晋
宋以来。徙从吴郡。海盐胜邑。树德树居。不仕朝廷。隐从(阙)
呜呼。以开成元年十一月二十五日。卒于私第。以其年十
二月庚寅朔十九日甲寅。葬于海盐县南三里。地号乌夜。
崔珙 第 24b 页
乡名海盐。其茔也。长松蔼日。青枫倚天。其所也。东流沧海。
西接甘泉。南枕秦山之隅。北抵武原之地。君寿也六十有
二。娶河南司徒氏。生三子。少怦少通少平。其子立也。虽未
阊阖之途。有怀谨终之孝。日月逝矣。岁不我留。勒石记之。
用存今古。其词曰。

野雾苍苍。寒郊茫茫。猗欤(阙)俄遭夜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