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白敏中
白敏中 第 20a 页
钦定全唐文卷七百三十九

白敏中 第 1a 页

* 白敏中

敏中字用晦。太子少傅居易从父弟。长庆初进士。会昌中
累官兵部侍郎学士承旨同平章事兼刑部尚书集贤史
馆大学士。宣宗朝加右仆射金紫光禄大夫太清宫使太
原郡公。罢相。检校司空。出历邠宁节度使剑南西川副使
荆南节度使。懿宗立。徵拜司徒。复辅政。寻加侍中。罢为晋
绛节度使。累迁中书令太子太师卒。

** 如石投水赋

白敏中 第 1b 页

石明臣节。水喻圣聪。顺投既因于纳谏。虚受必俟乎输忠。
从以谠言。出清规而有中。类夫贞节。入碧浪以无穷。爰自
人谋。式彰天奖。言必在乎能发。道奚疑于虚往。自怀从善。
闻蹇蹇于股肱。何异临川。运磷磷于指掌。理既符于水石。
事且契于云龙。伫启心而是赞。在虚已而能容。石投水而
诚资手敏。臣佐君而讵得面从。当手敏则水不伤清。匪面
从则君能立政。嘉献替而无爽。幸遭逢而有庆。致至坚于
元奥。象以得贤。受可转于清流。因之启圣。所以垂衣广纳。
侧席深居。言之者何常率尔。闻之者足以启予。攻玉之形。

白敏中 第 2a 页

随帝心之沃若。补天之质。应王泽之濡如。既而流谤靡行。
沈几自得。当持重而无挠。冀临深而不惑。逆于耳而顺于
心。黜其邪而褒其直。用砺金于睿鉴。涣汗潜通。举韫玉于
恩波。津涯莫测。于是宣教化。罢畋游。开直道。务旁求。发挥
谔谔之明节。会合洋洋之圣谋。石以贞坚。本无疑于虚掷。
水惟柔顺。安有阻于暗投。夫然。则臣心磊落而上达。君德
汪洋而下流。况乎舟楫之道大行。不侮不慢。药石之言尽
入。何忧何患。当道泰而人悦。固河清而海晏。彼汉高之用
白敏中 第 2b 页
留侯。未若吾皇之纳谏。

** 息夫人不言赋(以此人不言其志安在为韵)


有一人兮甚美。事二夫兮深耻。不咄咄以怨人。常默默而
伤已。何窈窕兮若彼。而寂寞兮如此。舌虽在而口不言。身
未亡而心已死。殆其丧主失身。去故从新。初为息侯之妇。
今为楚国之嫔。标二八之佳丽。冠三千之等伦。岂君恩之
不至。顾我恨之有因。触类无言。似峡口为云之女。含情不
语。如山头化石之人。守而不改。邈矣而心有所在。行之实
难。确乎而性有所安。指逝波于旧宠。比浮云于新欢。得不
伫蕙思于心曲。秘玉声于舌端。于是语笑己而。得意莫其。

白敏中 第 3a 页

处喧哗而不乱。挺节操以自持。翠羽常低。多值敛眉之日。
瓠犀难见。少逢启齿之时。然则动宜三省。情顺九思。似慎
枢机。暗合吉人之象。类含锋刃。潜符静女之诗。嗟夫。秦家
之女兮。在德何有。贾氏之妻兮。其言亦苟。谁令喋喋。驻五
马而诮使君之愚。焉用嘻嘻。获一雉而忘大夫之丑。彼则
尔。此则否。外结舌而内结肠。先钳心而后钳口。既而载离
生育。几变寒暄。想蘼芜之不见。厌芣苢之空繁。势异丝萝。
徒新婚而非偶。华如桃李。虽结子而无言。及夫云梦春游。
白敏中 第 3b 页
章华夜侍。永忘一顾之念。难夺三缄之志。起居有节。惟闻
佩玉之声。应对无时。不吐如兰之气。君王于是崇其意。重
其义。命女史以书之。为楚宫之故事。

** 请追谥刑部尚书白居易赠太尉牛僧孺表

臣顷自布衣。爰及仕进。饱僧孺之惠义。师居易之文章。斯
人之亡。各已数载。属先帝忧勤之际。赠典未行。遇陛下圣
明之初。谥法宜颁。其将行业。以传册书。

** 滑州修尧祠记

白马津西南五十里。曰尧祠。衮龙腾文。剑佩有光。德音不
遐。精魄如在。然而祠庙僻远。藻荐亦稀。荒榛不除。茂草斯
白敏中 第 4a 页
鞠。司空陇西公即戎之二岁。勤恤人隐。期于俗阜。夏四月。
宿麦方登。油云未施。公愀然殷忧。思降甘泽。因曰。古先帝
王。孰神于尧。盍将祷焉。期有所应。乃率寮属将校。质明而
往。钟磬毕陈。牲牢在筵。翊精肃容。虔祷移时。祝拜之际。肸
蚃如答。未及回车。重阴已周。密雨轻洒。槁苗特起。逮夕及
晨。自叶流根。寮属将校。相率称贺曰。天灾滑民。仍岁不登。
道殣流离。十年于兹。公能以诚明动神祇。膏泽发枯朽。免
积逋于饿隶。变旱歉为丰稔。固当大崇庙貌。以旌厥美。于
是饰粉壁。张罗帷。栾栌四周。丹绀交辉。肃肃静密。神之所
白敏中 第 4b 页
依。是宜播公之美。扬神之祉。刻于金石。而为之记。时宝历
二年七月二日建立。

** 滑州明福寺新修浮图记

唐乙巳岁。帝命司空陇西公作藩于滑。公既至。问甲士以
安。问文吏以理。问黎人之疾苦。翊月之后。既安且理。而无
疾苦。明年夏五月暇日。公与监军军倅宾介游于佛寺。寺
号明福。因询明福之义。有僧定俊曰。冥报记云。隋开皇年
中。滑人杜明福妻齐氏。尝读法华经。没后为崔氏男子。名
彦武。至仁寿四年。崔年三十。为滑守。一日。了然通前生事。

白敏中 第 5a 页

顾谓从者曰。吾昔为此郡人妇。今知家处。因乘马抵城闉。
入修巷。指门而呼杜氏。明福老矣。疾出拜迎。崔入门先升
堂。指东壁圬墁之隆处。谓明福曰。吾昔所持经众金[:#AS-8465:⿰金叉]。藏
于此第七卷。纸末火宇灭。今每念至此。常不终卷。因坏垣。
果得经并[:#AS-8465:⿰金叉]。其未处咸如说。复指庭前树曰。吾常断发。置
诸穴中。取之又得。明福殆不胜情。云皆亡室之所遗记也。
比计物故之日。及生之年。略无差焉。噫。灵验应兆既如彼。
存没契会又如此。感叹久之。遂请施宅为寺。崔即日为之
白敏中 第 5b 页
上言。请置寺。因号明福。由是起殿中虚屋。周廊回回。前三
其门。庭二其台。架危楼以声钟。植修茎以飞幡。界宇峻严。
宛如鹫山。于兹三百有馀年矣。公异其事。惜无铭记。遂勒
石以载。既而出家财。修浮图。贾彼馀力。因其隙时。人乐就
役。物无枉耗。越七月。浮图成。峻层孤危。高无有伦。压地贯
天。泉缩石低。铁轮周回。风铎四鸣。军城用为壮观。公命敏
中援笔以记。敏中蹶然而起曰。释氏之教。其来久矣。汉魏
以降。复煽而炽。其教以禅定慈忍报应斋戒为事。亦以是
诱掖人心。辅助王化。何者。先王恭默无为之道。乃禅定乎。
忠恕恻悯之训。乃慈忍乎。惩恶劝善之法。乃报应乎。

白敏中 第 6a 页

防欲闲邪之礼。乃斋戒乎。分其教而则殊。归于礼而何异。
子不语怪力乱神。恶其人之惑也。今崔氏之应。足彰福善
之理。焉可同怪神乎。故得直而书之无愧词。于戏。公不至
寺。谁表其异。寺不公值。谁为之记。时也皇帝之代。宝历二
祀。白露之秋。八月癸未。因其异而致其施。施乎施(疑)而增
其圯。后之人兮。知我公修浮图之义。

* 施肩吾

肩吾字希圣。自号栖真子。洪州人。元和十年进士。隐居洪
白敏中 第 6b 页
之西山。

** 太羹赋(以宗本诚敬遗味由礼为韵)


至敬尚洁。在礼惟恭。飨异四时。大飨以先王为祫。羹重五
味。太羹以无味为宗。荐既殊于禘礿。礼乃变乎秋冬。则知
此祭不数。此羹不混。法明水以成功。恶咸鹾而是损。义由
反古。类稿秸之无文。道尚全真。喻恬淡而为本。故宜轻八
簋。黜三牲。其味惟德。其色惟清。若谓我在物。则物不在于
盐菜。若谓我在水。则水不在于污行。小周人之尚臭。哂殷
家之贵声。虽无形而可挟。务展礼而由诚。观乎一鼎无包。
百王是庆。法君长以为尊。事鬼神而听命。既陈既酌。弥重
白敏中 第 7a 页
乎精诚。不絮不调。莫先乎圣敬。聿修前典。不可度思。因七
献以成礼。约三岁而为期。飨宴既终于勿勿。礼容方盛乎
迟迟。且在有名而可重。孰云无味而见遗。是以不飨甘苦。
不由饔饩。湆虽假于一烹。用不因乎多味。澄渟在洁。恶姜
桂以为滋。肸蚃降灵。歆明德以为气。是以礼因羹而克举。
羹因礼而允修。乍同西伯之礿。宁比东邻之牛。一以表专
一而不二。一以表通微而阐幽。岂徒不和而为贵。亦以明
反本之所由。懿夫。其名类餗。其正在礼。下以叙人伦。上以
亲祖祢。苟倾覆之无虞。谅威仪之由体者也。

白敏中 第 7b 页

** 象樽赋(以观器礼肃为韵)


稽太古之至荐也。以污樽抔饮。除地而为坛。迄后圣之礼
禋也。其笾豆牺象。咸饰其碧丹。是以五礼秩经于宗伯。六
樽诏典于春官。实有严而有翼。岂无取于异端。故殷王有
彤日之祭。鲁圣有禘月之观。且皇周之享也。肇绘象于兹
器。既普淖于式洁。乃登堂而奠次。耀如金石以率舞。派若
洪瀛而赑屃。腾圭瓒以沃畅。达偫神于元秘。敬宗宜社。以
交其幽明。返本归仁。以尊其天地。可以等上下之列。可以
参阴阳之位。岂齐夫斗筲之外役。宁假乎挈瓶之凡智。愤
白敏中 第 8a 页
季氏之将旅。耻王孙之宁媚。况今交节以义。具物昭洗。介
兹寿考。以洽百礼。柔嘉涤濯。以修其虔恭。登降挥觯。以流
其恺悌。夫礼以器成。器以礼肃。拟冰壶之洁彻。鉴膳鼎之
覆餗。望尧衢而咸惠。赖嘉时而有淑。既无列野之郊。愿致
诚于工祝。

** 与徐凝书

仆虽幸忝成名。自知命薄。遂栖心元门。养性林壑。赖先圣
扶持。虽年迫迟莫。幸免龙钟。观其所得。如此而已。

** 西山偫仙会真记序

白敏中 第 8b 页

性非生知。学道者必资于切问。道难言传。立教者不尚于
明文。藏机隐意。恐轻泄于圣言。比物属辞。乃密传于达士。
世有读书而五行俱下。开卷则一览无遗。声名喧世。孰知
不死之方。头角摩天。岂悟希夷之理。必也访道寻真。求师
择友。览仙经之万卷。不出阴阳。得尊师之一言。自知真伪。
水火金木土。五行也。相生而为子母。相[:#AS-8864:⿺克寸]而为夫妇。举世
皆知也。明颠倒之法。知抽添之理者鲜矣。上中下精气神。
三田也。精中生气。气中生神。举世皆知也。得反覆之义。见
超脱之功者鲜矣。知五行之颠倒。方可入道。至于抽添。则
白敏中 第 9a 页
为有道之人也。得三田之反复。方为得道。至于超脱。则为
成道之人也。古先达士。皆曰道成。真成道者。百无一二。今
来后学。徒有道名。真入道者。十无八九。欲论道而超脱者。
西山十馀人耳。遂从前圣后圣。秘密参同。一集五卷。取五
行正体之数。每卷五篇。应一㤅纯阳之义。开明至道。演说
元机。因诵短篇。发明钟吕太上至言。庶得将来有悟。勤而
行之。继仆以出尘寰。同作蓬瀛之侣。华阳真人施肩吾希
圣序。

** 五空论

白敏中 第 9b 页

夫太空浩渺。虚无自然。视之杳溟无形。听之寂寞无声。近
而无比。远而无边。用而无竭。处后而无后之后。居先而无
先之先。欲究空而不空。莫若神之与气。斯乃太空之维纲
也。子乃观已之空。与他人之空。其空有五焉。一曰顽空。二
曰性空。三曰法空。四曰真空。五曰不空。在人高下。逐性存
亡。本自一空而生。翻作多空之用耳。顽空者。虚而不化。滞
而不通。凝而阴沉。黯黯胚浑。清气埋藏而不发。阳魂朴质
而不生。斯乃至愚之人也。性空者。虚而不受。静而能生。泯
尽诸相。不生一意。惟见空中之空。匪知空而不空。但见离
白敏中 第 10a 页
中之虚。莫测坎中之满。关扃诸妙。楗守孤云。枉住性空。终
归寂灭。誓作杳冥之鬼。莫谐升举之仙。斯乃古今禅伯之
流也。法空者。知识相之分行。究生死之根源。寂寂有归。皎
皎不昧。动而不挠。静而能生。块然勿用于潜龙。乾位初通
于元谷。在忘色忘形之内。居无为无色之中。合大道以无
差。处人伦而不惑。乃得道之初也。真空者。知色不色。有正
色以视之。知空不空。有真空而在矣。得无用有用之力。获
无为有为之功。元之又元。道非常道。真空一变。则见真神。
神变之中。物无不备。斯乃神仙中人也。不空者。天之至高
白敏中 第 10b 页
至清。而生日月星辰。地之至静至宁。而生山川草木。人之
至虚至灵。而生仙宾羽客。三者至虚而复一。一神变而千
神化形。一气化而九气皆煦。换凡骨为仙体。变萱草作松
桧。故动以静为基。有用无为本。斯乃亢龙有悔之高义也。
故千经万纶。出自无言。古圣今贤。空能别法。予恐后人辄
生私见。强为书之云尔。

** 识人论

上清元格曰。大道似不肖。盛德若不足。韬光晦迹。自卫其
身。人不知也。道未足于已。言已轻于人。事未充于内。骄已
白敏中 第 11a 页
见乎外。好胜于人。人不知也。修真之士。识人为先务。当其
取士也。听其言而观其行。及其求法也。察其理而验其功。
勿以人而废言。防其大辩若讷者。勿以言而用人。防其善
为说辞者。或大醇而小疵。始愚而终圣。修真之士。亦有知
人之鉴。不可不奉无上之道也。西山记曰。古今圣贤。虽有
兼人之智。普照之明。未尝不先求于人。谓务学不如务求
师。师人之模范也。黄帝求赤松子。半年方得中戒经。止于
防外行之失。刘安玉师王道原。终年始得小术法。又不及
修养之事。阴长生不以马明生久病而怠其业。葛稚川不
白敏中 第 11b 页
以郑思远家法而诲于人。耳朱度胡氏而始终如一。方昉
遇金华而远近相随。张梦乾三遇海蟾。方得三乘之法。解
志一一见旌阳。尽授九转之功。王猛见长寿大仙。谈笑之
间而识破大道。梅福遇大洞真君。步趋之次而诀尽天机。
历古非无神仙以入南州。然修真之士不遇者。于识人之
际不明也。其或道貌古颜。辩词利口者。始谓得神仙。悠久
弛之。常俗之辈。学而不遇。一也。或业重福薄。不信天机。轻
命重财。甘为下鬼。录人纤恶。弃人大善。虽见其人。不听其
言。虽听其言。不纳其理。终无所得。仙凡自隔。遇而不得。二
白敏中 第 12a 页
也。或博学笃志。切问近思。纵得真诀。自生懈怠。悦须臾。厌
持久。朝为夕改。坐望立成。得而不守。三也。又况交结狂徒。
寻搜异论。废时乱日。何以成功。古人上士。始也博览丹书。
次以遍参道友。以道对言。所参无异论。以人合道。所师无
狂徒。嗟夫。愚而自专。贤否不辩。贱而自用。邪正不分。论识
人之去就。不可胜举也。故古今上圣真人。未修鍊。先修养。
故曰。沐浴不可当风。若幽室静房。闭目冥心。平身正坐。使
元气上升。通满四大。上入泥丸。此真沐真浴。万倍于外之
水火也。又曰。不欲远唾以损气。不欲疾步以损筋。不欲极
白敏中 第 12b 页
视而昏睛。不欲极听而伤肾。不欲久立而伤骨。不欲久卧
而伤肉。多睡浊神。频醉散气。多汗损血。力困伤形。奔车走
马。气乱而神惊。望高登峻。魄散而魂飞。养形之道。安而不
劳。劳而不乏。其力静而不挠。挠而不乱。其气外有所补。内
有所益。然后识五行以保全冲和之气。外固内真。两皆得
趣。可以长久矣。

** 座右铭

元气真精。能得万形。其聚则有。其散则零。我气内闭。我心
长宁。至人传授。小兆谛听。如病得愈。如醉得醒。心安而不
白敏中 第 13a 页
惧。形劳而不倦。心澹而虚。则阳和集。意躁而欲。则阴气入。
心悲则阴集。志乐则阳散。不悲不乐。恬澹无为者。谓之元
和。清静无为。不以外物累心。则神全而守固。

** 述灵响词序

道德经云。视之不见。听之不闻。搏之不得。详乎老君之旨
趣。盖谕以众庶之俗民。非修生之道民也。尹真人节解经
云。内观者睹神光。不可谓之不明。返听者闻神声。不可谓
之无音。握固者精神备体。不可谓之无形。凡在道中之民。
当须视不见之形。听不闻之声。搏不得之名。三者皆得。谓
白敏中 第 13b 页
之道民矣。余慕道年久。修持没功。夙夜自思。如负芒棘。尝
因暇日。窃览三静经云。夫修炼之士。当须入三静关。陶鍊
神气。补续年命。大静三百日。中静二百日。小静一百日。愚
虽不敏。情颇激切。神道扶持。遂发至恳。且试小静。即以开
成三年戊午岁起。自正月一日庚申。闭户自修。不交人事。[:#AS-8864:⿺克寸
]期百日。方出静室。虽五谷并绝。而五气长修。幸免瘦嬴。
不知饥渴。未踰月而神光照目。百灵集耳。精爽不昧。此三
者皆应。则知仙经秘典。不虚设也。人不修即不知。既不知。
则信彼前后学。咸谓神仙之教。尽为诳诞之辞。今古相蒙。

白敏中 第 14a 页

未始有极。小兆忝为前得者。故发言为词。以正将来之惑。
因创五篇。篇之四句。贻诸同好。用纪元深。

** 养生辩疑诀

一气无方。与时消息。万物生死。共气盛衰。处自然之间。而
皆不知所以然而然。其所禀习。在覆载之下。有形者先须
知其本。知其本则求无不通。修道者先须正其源。正其源
则流无不应。若弃其本而外求。背其源以邪究。虽猎尽百
家。学穷诸子。徒广虚论之功。终无摄养之效。得者观之。实
白敏中 第 14b 页
为自误耳。今历观世间好道之流。不可胜数。虽知恬淡以
自守全。不知恬淡之中。有妙用矣。虽知虚无以为理全。不
知虚无之中。而无不为矣。若不知虚无恬淡妙用之理。徒
委志于寂默之间。妄作于形神之外。是谓无益之用。非摄
生之鸿渐也。且神由形住。形以神留。神苟外迁。形亦难保。
抑又服饵草木金石。以固其形。而不知草木金石之性。不
究四时逆顺之宜。久而服之。反伤和气。远不出中年之内。
疾害俱生。使夫轻薄之流。皆谓系风捕影。不可得矣。翻以
学者为不肖。以真隐为诡道。不亦伤哉。或人尝以此事而
讥余曰。吾闻学道可致长生。吾自童年至于暮齿。见学道
白敏中 第 15a 页
之人已千数矣。服气绝粒者。驱役考召者。清静无欲者。修
仙鍊行者。如斯之流。未有不闻其死者也。身殁幽壤之下。
徒以尸解为名。推此而论之。盖得者犹灵骨耳。非可学而
得之。余闻斯论。不觉心悯于内。神恍于外。沈吟之间。乃太
息而应之曰。观子向来所说。实亦鄙之甚矣。迷之尤矣。今
世人学人间之事。犹有成与不成。又况妙本元深。昏昏默
默。胡可造次而得之。且大道无亲。感之即应。苟云灵骨。无
乃疏乎。然夫服气绝粒者。道家之所尚。人苟得之。皆有不
食之功。身轻之效。便自言肠胃无滓。立致云霓。形体获轻。
白敏中 第 15b 页
坐希鸾鹤。采饵者复以毛女为凭。呼吸者又引灵龟作證。
曾不知真气暗灭。胎精内枯。犹执滞理于松筠。守迷端于
翰墨。良可嗟矣。宁不怪乎。至于驱役考召之流。盖是道中
之法事。研讨至精。穷其真诰。诚为身外之虚名。妄作人间
之孟浪。在已无徵于延益。于人有验于轸攘。乱构休祥。徒
陈祸福。如斯之辈。并非保生之道也。或以清静无为。深居
绝俗。形同槁木。志类死灰。不知天地动用之心。不察阴阳
运行之理。如此则虽游恍惚。其恍惚而无涯。纵合窅冥。其
窅冥而莫测。翻使希夷之外。神用罔然。虚白之中。元关失
白敏中 第 16a 页
守。言议之际。中有高真喟然而叹曰。守一非一。履真非真。
此亦近为门阶之由。殊未窥其室中之用矣。大凡保气栖
神。不可以湛然而得之。亦不可以兀然而守之。且神无方
而气常运。形至静而用无穷。是知保气者其要在乎运。栖
神者其秘在乎用。吾尝闻之于师曰。体虚而气周。形静而
神会。此盖为出世之元机。无名之大用矣。

* 张胜之

胜之。宝历中官宣武节度判官。检校户部郎中兼侍御史。
入为比部员外郎。

白敏中 第 16b 页

** 湛露晞朝阳赋(以诸侯来朝锡宴具醉为韵)


阳晖早曙。露泫清宵。宵既寂而露彩结。曙将动而阳气消。
是以在兰者照之则焕乎叶。在棘者烛之则晞乎条。故乃
喻天子布泽于晏。犹诸侯命朔于朝。观夫润草瀼瀼。晞阳
幂幂。气色浓兮犹茂。枝干燥兮如涤。初将比玉以减其琳
璃。稍欲如珠复消夫的皪。故可比臣竭忠以祇敬。君降恩
而蕃锡。及夫大明有赫。五色初收。淩晨光动。平野气浮。遂
使将饮之蝉。惊阳乌而复退。罢警之鹤。惧白驹而不留。出
扶桑兮始上。被丰草兮徒周。何异夫锡宴则临乎我后。来
白敏中 第 17a 页
朝则嘉彼尔侯。原夫曭朗之光未舒。沾濡之色犹遍。忽其
阳气匝。晴风扇。则滴而有响者其响罢听。布而有文者其
文难见。夫如是。有类藩臣感化而来觌。中朝布德而成宴。
彼以朝为数。此以夜为初。夜则因我而阴胜。朝则因我而
阳舒。其凝也无不备矣。其晞也曷可藏诸。况有丽天之辉。
润月之意。崇其燕礼。著乎前志。朝日出海。若一人之当阳。
夕露低柯。若偫臣之既醉。天晴夜朗。林霁烟开。稽其顺阳
之心。既且周而复始。懿乎渐晞之理。又观往而知来。所以
为成岁之本。履霜之具。华叶既濡。清光若煦。吾知湛露晞
白敏中 第 17b 页
朝阳也。为君臣宴飨之喻。

** 木从绳赋(以木以绳直君由谏明为韵)


古之善谏者。喻其心如绳直。展成规于良木。既折中而经
始。必周流而牵复。以其性有曲直。固从乎弥纶。以其材有
短长。必由之盈缩。故可彰其言兮直如矢。喻其谏兮从如
水。既应用而无方。且适道而虚已。为棆桷之无缪。成栋梁
之有以。举直错枉。且明径挺之心。动而悦随。不失纵横之
理。观夫度彼山林。直以丝绳。既遵时而有作。乃底绩而其
凝。断长补短。物无失性。损上益下。道罔不兴。犹其善而惟
白敏中 第 18a 页
变所适。类夫谏而不命其承。匪差毫釐。存乎楷式。在操张
而为务。乃经纪以成德。操端有准。希匠石以财成。枉挠必
从。表王道之正直。况夫准以纶綍。顺乎节文。不循枉以为
利。必适道而斯分。假物而言。故引从绳之木。乐谏为喻。明
乎则圣之君。原其纳诲之谋。观其所由。既规矩而有制。岂
文理而是求。纠纆既施。足彰妙道之用。众材方正。比夫从
谏如流。且夫献直言者。必有备无患。木从绳者。叶执艺而
谏。故得明乎官以相规。人之无讪。矧其不枉道以求用。恒
守道以为名。匡乎不正使其正。规其不平使其平。斯所谓
白敏中 第 18b 页
不可欺于绳墨。乃得配乎权衡。恭惟赋于说命。知谏道之
克明。

* 李瑾

瑾官左卫参军。

** 石韫玉赋(以淳粹积中英华发外为韵)


客有感物而愤激。何彼连城之珍。尚韫他山之石。嗤宋人
之谬好。嗟卞子之未觌。抱昭质而陆沉。缄异彩而尘积。则
知时有兴废。道有穷通。以彼十德之美。处斯一拳之中。光
未施于照庑。气潜发于如虹。知识真者希。故处幽自秘。莫
白敏中 第 19a 页
睹缜密。空含精粹。良工未遇。曷溢目之可观。高价傥来。将
无胫而自至。其穷也类独善以自守。其出也比兼济而为
利。诚宜取贵于人。资琢成器。今也用晦而明。抱素含英。虑
以俱焚。每惧昆冈之火。俟乎入用。自怜物产之精。岂真润
木有所。辉山可名。惜冲鉴之未临。倦凡目之见忽。徒在山
而斯久。独蒙垢而未发。丽质可嘉。采实损华。居其中谁谓
困乎石。藏于密非曰匿其瑕。是知物变则通。否极将泰。彼
含章而混迹。由因中而表外。当今庶类归真。万物化淳。地
不藏宝。山将贡珍。岂使永韫光于散地。独埋照于穷尘。愿
白敏中 第 19b 页
凿石出于奇璞。知乎希代之无邻。

* 刘岩夫

岩夫字子耕。刑部侍郎伯刍子。

** 与段校理书

人藏其心。不可测度也。摇舌于口。谁不言仁谊哉。清浊相
浑。真伪难辨。今虽有提其肺肠以呈众。某必笑而不谅。此
亦不足怪也。盖伪者繁而真者寡。况凭区区文字。而能取
信于人耶。所以某蕴蓄斯久。不敢轻奋。抑为此也。今幸因
执事稍垂盻睐。以不伦众辈。故得肆陈其愚。惟赐详之。某
白敏中 第 20a 页
七岁受教诲。始学箕裘。迄今十六。不见成熟。性本慵惰。强
之惟艰。不能戮力尽瘁。服勤先圣。然常谓男子生而悬弧。
示有事于四方。固不得与儿女曹并列。依违以没世。每欲
奋廓埃壒。破开涛浪。耸翼云汉。垂名竹帛。谓舒腕可取耳。
殊不知世道隘局。九重阻深。不可也。又欲藏器弛用。洗涤
他肠。昧旦调旨甘。入夜吟编简。索圣贤意。探情性源。白云
霏空。虚舟汎波。尘机不张。语默自任。湜湜然得全其愚。为
唐一闲人。而家世清风。祇承严训。不可也。又欲掉长舌于
公卿间。籧篨戚施。以媚于人。拱立下流。阿旨从众。善者曰
白敏中 第 20b 页
善。不善者亦曰善。巧言如流。俾躬处休。而愚僻已惯。矫之
惟病。不可也。三者之惑。心不可屈。志不可谐。歧路难期。岁
月易老。践履之道。伥然自迷。执事濯缨清流。敏古多识。试
言指其要路。将鞭蹇以趋之。某再拜。

** 植竹记

秋八月。刘氏徙竹凡百馀本。列于室之东西轩。泉之南北
隅。克全其根。不伤其性。载旧土而植新地。烟翠霭霭。寒声
萧然。适有问曰。树椅桐可以代琴瑟。植楂梨可以代甘实。
苟爱其坚贞。岂无松桂也。何不杂列其间也。答曰。君子比
白敏中 第 21a 页
德于竹焉。原夫劲本坚节。不受霜雪。刚也。绿叶凄凄。翠筠
浮浮。柔也。虚心而直。无所隐蔽。忠也。不孤根以挺耸。必相
依以林秀。义也。虽春阳气王。终不与众木斗荣。谦也。四时
一贯。荣衰不殊。恒也。垂蕡实以迟凤。乐贤也。岁擢笋以成
干。进德也。及乎将用。则裂为简牍。于是写诗书彖象之命。
留示百代。微则圣哲之道。坠地而不闻矣。故后人又何所
宗欤。至若簇而箭之。插羽而飞。可以征不庭。可以除民害。
此文武之兼用也。又划而破之。为篾席。敷之于宗庙。可以
展孝敬。截而穴之。为篪为箫。为笙为簧。吹之成虞韶。可以
白敏中 第 21b 页
和人神。此礼乐之并行也。夫此数德。可以配君子。故岩夫
列之于庭。不植他木。欲令独擅其美。且无以杂之乎。窃惧
来者之未谕。故书曰刘氏植竹记。

* 王敦史

敦史。宝历元年官膳部员外郎。

** 论回授祖父母赠官奏

中外官寮。准制封赠。多请回授祖父母。臣谨详古礼及国
朝故事。追赠出于鸿恩。非繇臣下之求。不系子孙之便。开
元新诏。唯许宰相回赠于祖。盖以宰相位高。封赠崇极。故
白敏中 第 22a 页
许回授。于义无妨。近日常僚。率援此例。夫推让于祖。在父
则然。改夺于朝。为子何忍。伏望宣付宰臣。重与依注详议。

* 李敬方

敬方字仲虔。陇西人。大中朝官歙州刺史。

** 汤泉铭

唐大中五年。敬方患风疾。至汤池浸浴。六年十一月。又入
浴。因感白龙见。风疾遂瘥。乃造白龙堂。并勒铭于石。铭曰。
黟山南垠。汤泉沸腾。伏阳韬燄。阴火潜蒸。盛夏不增。穷冬
不冰。其谁主张。唯龙是膺。刺郡二年。病不能兴。发汗五日。
白敏中 第 22b 页
信而有徵。乃作龙堂。于汤西陵。乃刻龙像。为神依凭。非众
非公。非巫非僧。王徭步将。陈顗歙丞。迭掌吾事。各勤尔能。
来尽瞻依。去怀忧兢。苟肆慢心。贻神怨憎。盲愦疮蹩。灾亦
相仍。壬申既夏。一阴始升。铭石室壁。庶无骞崩。

* 周墀

墀字德升。汝南人。长庆二年登第。辟湖南团练府巡官。入
为监察御史集贤殿学士。太和末累迁起居舍人。开成二
年知制诰。充翰林学士。三年迁职方郎中。四年正拜中书
舍人。武宗立。改工部侍郎。出为潼关防禦使。改鄂岳观察
白敏中 第 23a 页
使。会昌六年移江南西道观察使。大中初拜义成军节度
使。封汝南县男。入为兵部侍郎判度支。以本官同平章事。
累迁银青光禄大夫中书侍郎。监修国史。兼刑部尚书。会
吐蕃以三州七关自归。帝召宰相议河湟事。墀对不合旨。
罢为剑南东川节度使。未行。改检校右仆射。卒年五十九。
赠司徒。

** 贺王仆射诗序

仆射十一叔以文学德行。当代推高。在长庆之间。春闱主
贡。采摭孤进。至今称之。近者朝廷以文柄重难。将抑浮华。
白敏中 第 23b 页
详明典实。繇是复委前务。三领贡籍迄今。二十二年于兹。
亦搢绅儒林。罕有如此之盛况。新榜既至。众口称公。墀忝
沐深恩。喜陪诸彦。因成七言四韵诗一首。辄敢寄献。用导
下情。兼呈新及第进士。

** 国学官事书

国学官郭彪之。太原人。幼即攻儒家书。后得大通周公孔
子旨奥。又能明百家流落之言。乐苦躬自养。不爱苟受禄。
宰相闻。以东国学风醨久。学者不得官。其中皆以豪人。使
授业者迷经。颛业者堕心。元和七年。诏彪之为国学助教。

白敏中 第 24a 页

彪之承诏而来。拜祭酒司业已。即诣学。乃家于学焉。役马
一疋。左右劳一二人。大笈一。给用生具。以实其间。彪之身
修而貌古。性不合俗尚。首冠兽皮。服用麻衣。褒制襕袖。阔
带高羁。履大屣。至如礼公卿大夫亦是。好饮流水。茹野蔬
与松柏之英。不苟味膳。又乐饮酒。人有见者。必置酒于前。
始饮。即周告四座曰。酒以和神熙性。节之则经。纵之则挠。
固不可为俗主酌挹授之礼。命饮者自厌欲。彪之盈饮三
爵而罢。每凌爽诣论堂。坐高床。召七学诸生。居不施广裀
白敏中 第 24b 页
长席。俾邻臂而坐。澄震声音。分析典训。至于一词间。咸以
俗理相谕。了入于诸生心胸中。使蒙者纵历千万日亦不
失其来。由是得诸生。每岁累及荐擢于有司。彪之禄给矜
孤。馀即谋买居于山泉间。蔽掩其光明。嗟乎。时畏夺禄分
邻者众矣。不然。何不闻斯人于天子左右。必翼飏君德。仿
治古道。使今之时奋为虞夏殷周之风。贤者昌。不肖者藏。
公侯康而百姓康。噫。公侯卿大夫默于明者。又无由得通
九重。闻彻天子聪明。彪之内乐遗闻于上。以得安性。墀元
和十年。德彪之道于国学。仰其风。嘉国学得其官。又愤遗
斯人于尽谏位。因书其事。作国学官书。

白敏中 第 25a 页

** 旱辞

元和九年。旱不周畿。斗位直午。祝融权威。焦金烁石。火云
奔驰。雄兽遁足。栖鸟不飞。太阴尪薄。雨龙慵痴。有泉涸源。
有木折枝。有地文裂。有草戕萎。炎光郁洞。太阳赫曦。田莫
可牛。稼莫可镃。瞻彼云汉。万民莫绥。秋既罢矣。奚疗民饥。
行者燔趾。居者焮肥。乃命长吏。分土之师。曝巫于日。徙地
而市。偶泥而龙。歌钟弹吹。诞搜祠庙。牲鬯繁祀。威巫虔祈。
以期是拟。期而不应。笞巫不媚。万民首仰。日瞻其尚。浑碧
白敏中 第 25b 页
万里。光蒸交荡。于戏。天胡不降。原野煌烈。极目一状。民罕
求谷。殍莫求葬。拒饥而惫。因燠而瘴。持颐诉天。急睫而望。
于戏。天胡不降。汝南周子。宇靡其间。土靡其廛。不稼不穑。
焉就口食。祇寺蚤暮。暇惟滂涤。天既不蒙。我忧孔益。徙市
曝巫。挥时纷徒。俗宜此尚。天其知乎。汝南周子。稽首谓曰。
大凡天地。阳壮春夏。阴结凝冱。当阳之盛。阴难施雨。过而
不时。阴阳失序。帝心既忧。吏民亦苦。命太史兆。何失其所。
昔汉宣帝。遭润(疑)旱暵。忧惟不宁。退避正殿。公卿大夫。省
宰捐膳。以禳民灾。以拯大难。为今效昔。冀憩民患。无时蒸
庶。苍傍(疑)涣乱。于戏。胡不为滂。荒[:#AS-8475:⿱⿰束束火]之境。不劳旻苍。施惠
白敏中 第 26a 页
中国。以绥天子邦。

* 薛重元

重元。宝历时人。

** 硖石寺惠远法师遗迹志

硖石岩岩。灵气应候。千载之(阙)(阙)详其志。自北齐周隋。
物接耳目。远公之居。以成其道。既修涅槃藏疏。绝笔石巅。
掷上太虚。得以明真契示其同。法师称号惠远。生燉煌李
氏之族。家数世居霍秀里。本宅犹存。旧墌与硖石西北连
(阙)附前晋有匡山慧远。南朝时论所宗。四百馀年至法
白敏中 第 26b 页
师。占泽州。远当周氏(阙)齐并除塔庙。异人大集。独抗震霆
之下。正辞无屈。面折武帝以阿鼻地狱。不论贵贱。向非幽
證。其能及此。竟隐汲郡西山。大隋受命。出诣上京。文帝始
引昙延为大师。诏公掌校译经。行僧中统理。耀临一时。表
仪八尺。立众清庄。开皇十二年。没于京净影寺。是日辍朝。
帝曰。丧吾国宝矣。验掷笔故处。丹流中贯。危石最峭。后之
人实目曰掷笔台。邑里时朝礼之。想在容声。有唐宝历元
年夏四月。傅学沙门紫羽请刻石台上。河东薛重元刊录
故志云。

白敏中 第 27a 页

* 陈岵

岵。宝历中注浮屠书。因供奉僧以闻。除濠州刺史。

** 履春冰赋(以戒慎之心如履冰上为韵)


履道有本。戒之在冰。每翘翘于进守。如凛凛之不胜。累足
有惧。旁行可矜。识安危之在德。岂颠越之或承。不敬其心。
敢徵所以。本之于有。既渐乎履霜。戒在不虞。罔轻于狎水。
方保心于慎独。焉敢测乎涯涘。人之所畏。岂造次而可忘。
白敏中 第 27b 页
道之将行。非中人而勿履。败或闻于旋踵。义无轻于举趾。
不处于薄。君子之行固然。若居下流。诗人之戒深矣。其始
也。阳律掩耀。阴飙戒时。因润下而生德。由寒冱以成姿。皎
若澄虚。而体合上善。冥然沉响。而迹不能欺。苟戒之而不
履。是以履之而不疑。事异涉溱。匪裳之褰也。德輶如羽。知
仁可蹈之。则知视险无必。素诚可谅。罔违日慎之心。无易
春冰之上。投足而众流不测。委顺而中怀是广。惄焉如捣。
知大患之在躬。生也若浮。敢凭虚而用壮。孰曰坚乎。匪同
介如。结寒波而暂聚。湛清质以含虚。恍若有亡。似乘空于
月宇。退然如失。犹奉身于玉除。且异夫莫来莫往。何遵
匪疾匪徐。必若怀以励贪。饮以明信。如临之戒。如履之慎。

白敏中 第 28a 页

则知水德可保。冰力可任。匪冰不薄。匪水不深。彼之蹈者
委乎足。我之蹈者本于心。又焉能料其薄厚而计于升沉。
则执德罔愆。持危不戒。意平澹之可玩。在清夷之可快。岂
知蹈之有道。行之在德。而忽乎沦溺之败。

** 玉壶冰赋(以坚白贞虚作人之则为韵)


壶至洁。玉至鲜。有若君子。清标俨然。色澄澄而外澈。质规
规而内圆。月出皎兮。入夜而其仪难见。冰以风壮。处寒而
白敏中 第 28b 页
其实逾坚。谅负奇而可玩。超众器而为先。当其韬光幽山。
韫耀穷石。隐榛芜而怀宝。沦泥滓而藏白。如虹之气。虽无
谢于云烟。抵鹊之乡。常见俦于瓦砾。于是卞生见而神动。
匠氏闻而心惜。乃奋剖刻。耀精明。以玉之美。作壶之形。信
无瑕之可用。若不琢兮何成。以虚而受。达人侔其宏量。以
明而鉴。志士效其清贞。若其禀性温如。作器含虚。正色则
惟珍是务。立操则匪贞不居。尔乃严气凝。元阴作。寒飙一
振。具物寥索。川皛皛以凌满。林稍稍而木落。日既暮兮金
闺寂。夜一寒兮玉壶陈。素冰满腹。清光照人。临象筵而色
媚。入金镜而影新。对之者畅虑。观之者清神。能励贪夫。何
假盘盂之戒。有同儒士。长为席上之珍。是以隋珠夺魄。赵
白敏中 第 29a 页
璧惭姿。瑚琏之器。斯实为之。美人曾不足方其皎洁。锦衾
亦安敢誇其陆离。伟夫掩物之美。比人之德。素其表兮。其
仪不忒。实其中兮。秉心渊塞。伊烈氏之指南。固贤人之轨
则。

** 上中书权舍人书

春雷作。龙蛇不安于蛰户。贤人用。君子思奋于康衢。时至
气动。而不知其所以然也。是以小生区区。愿有所陈。伏以
今之献书者。语取士之得失。扬盛烈之宏懿多矣。刀尺之
下。固当有在。小子浅陋。自陈所抱。曾不逮意。何敢妄有称
白敏中 第 29b 页
谓。以成繁文哉。然而志苦者声必哀。气直者辞必端。苟察
之不惑。听之不失。则伯牙不碎琴。卞和不泣玉矣。閤下宗
文祖德。名全道著。执贽循墙。如岵者固多焉。门屏故人。非
敢自适。前者病中求拜。辄以愚弱自疑。犹记与善。谓遇长
者之眷。固无戏言。孤负知见。跼地无措。衣化京尘。星霜七
周。分将委运。方里归策。适有一外(阙)举解至翎羽之类。志
气由存。欲就明试。不能自决。友人樊生之见谋曰。足下与
元宗简不与他解。就试明主。足下其审处之。李(疑)行举者
不然。使吾子为主司。如君之负辱者。将谓伸之乎。岵曰。伸
白敏中 第 30a 页
之。行举日就试可也。有姚衮曰。夫道穷而心泰者神与之。
俗变而志定者义归之。时之通塞。非智力所及。吾子处否
若泰。不改其守久矣。今主司方以公用骇拘俗。吾子贤。淮
阴之辱。非韩信罪也。不贤。损益何有于众人哉。岵曰。唯。欲
闻后命矣。严考功之纳樊衡也。以为取衡难。得衡无后悔。
黜衡易。失衡有遗恨。故开一人之数以容之。人到于今不
谓衡忝一第。而谓严得主司求人之义也。伏想閤下虚求
当甚于严也。小子焉敢有希于衡哉。惧畏不敢多陈。死罪
死罪。

白敏中 第 30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