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七三五
卷七三五 第 30a 页
钦定全唐文卷七百三十五

卷七三五 第 1a 页
 沈亚之(二)

** 与福州使主徐中丞第一书

九月十日。都团练副使沈亚之谨再拜。状所愿陈于閤下。
某伏念从古以来。怀其所为。抱其所用者。非知己之进。无
能自扬也。自咎繇之蒙举。颜回七十子之蒙。范叔之蒙。鲍
叔之推。至于今。知己之功。相嗣而不绝。非有文字之记。其
功虽如前数士。而后代无闻也。可不惜诸。往者某始得以
文谒閤下于吴之嘉兴。明日。权幼公谓某。阁下言吾见古
史者亚之也。其后涉于仕路。困则遭恩。其知如此。且以阁
卷七三五 第 1b 页
下居为世之端表。故众影依之。言为世之典谟。故众听倾
之。其重如此。使一游其门。则天付以幸也。而况知而推之
哉。提而用之哉。然亦惧不申于文字。而后代莫睹。是以前
者敢以先人所业之书。上干清鉴。求其笔为之光。以扬于
幽故。而为后代宠。奉献之日。惕恍咽然。不能周露。诚以黩
矣。伏愿怜其继志之心。使辉华裔。著于百代。虽大宠何以
加于此焉。伏惟俯赐终笔。书辞再陈。无任惕汗。谨再拜。

** 上使主第二书

卷七三五 第 2a 页

二月二十八日。都团练副使沈亚之拜书。复献大使中丞
閤下。亚之昨与二三子同途。晨问起居。指教所谓薄疾未
除。将欲有请。草奏具示。始则卒然愕。窒不知词对。及退舍。
伏念閤下之所苦者。惟中年之士。八九而有之。未尝闻以
此而有去告。閤下惟不为出入游宴耳。其馀决教益理。膳
息无减。况方在强茂之时。徒以小恙。暂留虏中。乃欲为告
以自遂。岂当宜也。且今时仕俗。守荣路者。虽已老朽支扶
昏恍矣。然则固其所居。惟恐有损。如此者亦十八九。而閤
卷七三五 第 2b 页
下瞭然自悟。所向若此。得无独清之累。积疾于彼人之胸
中哉。閤下骨肉交姻。如有远万里者。即闻是请。宁知其退
让也。必且疑惊隐虑。莫能自浣。设使忧能侵人。閤下何以
解也。亚之见识孱浅。无足以奉请事。今极虑深陈于前。诚
愿得于中庸。使人无加口语也。非敢凭缘取领厚禄。而终
斯说。伏惟稍缓高明之锐以周虑之。冒陈端白。何任恐惧。
伏惟怜之。

** 上使主第三书

二月二十一日。都团练副使沈亚之拜书。遣献中丞閤下。
昨日候吏自外来。急告以赦至。亚之诫前后左右。不得常
卷七三五 第 3a 页
步。及下马就次。揖谒先圣。独张侍御不领祇言。哮呼诟訾。
捽拽导将。移骂侵怒。俚言攻淩。不容须臾之间以党證。攘
掉呀腾。如欲见食。自偫官众将至于聚立者。咸闻见其粗
声奋态。圜来惊视诚以亚之樗铅之材。处不当任可逃。遭
此众辱宜矣。然诚恐积暴不除。异日酒场恃醉。率肆所为。
又为侵作诬言。飞入清听。以是寒心自悲。不能无患。亚之
幸蒙过意。提在宾阶。虽无分铢之能。以事万一。然誓将鞭
励孱谨。以效终身。伏愿哀其端拙。察以无辜。稍借光明。使
各得分限。免见侵迫。过此之虞。馀何敢请。伏惟加察。幸甚
卷七三五 第 3b 页
幸甚。谨再拜。

** 与李给事荐士书

月日。新及第进士沈亚之再拜稽首给事閤下。亚之幼学。
见其往记。说曾参闵子骞之孝。至于跬步不忘。虽騃幼。亦
能蹴然内慕。自是常思其人。有能跂于曾参闵子骞之行
者。即往传其名于亲戚朋友卿大夫间。使其声不灭。昔者
五年。亚之以进士入贡至京师。与其等清河张宗颜比居。
尝与往来言。始爱其人无游词。至春。宗颜去还家。久闻其
亲丧。又明年。亚之东归至洛。闻人称宗颜之孝曰。宗颜贫
卷七三五 第 4a 页
无以事丧。乃与其兄东下至汴。出操契书。奴[:#AS-88E3:●]自卖。闻者
皆恸感流涕。然盈月不得售。汴帅闻之。持百缣使吊劳归
之。尽发其先故羁柩。归葬于所。是岁亚之至彭城。日话其
事。彭城人曰。此吾里之孝子也。八九岁时丧私亲。贫不能
奉饭含。乃系木为车。与其兄自挽而送。吾里谣之曰拖车
郎。是今曾闵之行难。而闾里尽熟。亚之窃痛贤公卿未得
称其如此。伏思閤下于异行尤能锐乐。故亚之敢以宗颜
之事为请。伏惟访察之。幸不默默已也。

** 与潞州卢留后书

卷七三五 第 4b 页

中丞閤下。法者。古王一其度于天下。盖欲必信于人耳。非
执事之臣。能得专喜怒以自弄。今或奉之未如其意。何哉。
乃十四日。亚之晨出南府门。见一人衣缟不带。乘捷马北
驰。健仆呵道。众仆皆左右马。分走甚严。亚之意谓执事有
服者。即止马匿道下。既去。私曰。执事宁不带耶。不则又何
呵也。问其仆。曰是方士李元戢者。系盗他郡焉。亚之曰。既
系。何谓纵而遨乎。仆曰。彼言能化黄金反童齿。今一郡大
惑。下自豪吏。尽欲德之。故驰过其家。旦暮不暇。亚之因仰
而呼。俯而揖曰。是能化黄金反童齿焉。凡执左道乱正者。

卷七三五 第 5a 页

在杀不以赦。今其人且系。尚能惑。设冠带自仪。而孰不陷。
前日信州刺史以夕祀黄老不当理。官臣谮之。得罪几夷。
诚可寒心。今閤下独不省悟。亚之虽不肖。亦知为閤下畏。
伏惟亟诫狱吏。使固手足之系与常死罪者等。无令出入
自便。不然。法为吏侮。而閤下安所任主哉。幸留意焉。亚之
再拜。

** 与同州试官书

今年秋。亚之求贡于郡。以文求知已于郡之执事。凡三易
卷七三五 第 5b 页
郡。失其知。辄去。其友相率而笑之。亚之为之语曰。里人有
良金鬻于市。而里之豪亦鬻焉。俱将售于衡者。豪人金虽
精。里人出其左。衡人畏豪。夺其价而先豪。里人怀而去。明
日之他市而衡之。直复不同。又怀去。又明日之他又然。归
而聚党与谋曰。闻某市有衡人不欺。一市之人谓之直。遂
往与偫金角。俱历火升衡。市人曰。虽然。愿先豪。衡人曰。是
精粗在目。轻重在衡。衡目可欺乎。市人惭而退。其直果然。
今亚之负词之来。于执事其望亦同于直者也。伏惟熟察
无忽。亚之再拜。

** 与京兆试官书

卷七三五 第 6a 页

孔子之徒三千。而言升堂者十辈。然皆不能周其德。故各
以其所长出人者称之。名曰四科。百世之下。皆言孔子圣。
是知无全能者也。今亚之虽不肖。其著之文。亦思有继于
言。而得名光裔。裔不灭于后。由是旨春秋而法太史。虽未
得陈其笔。于君臣废兴之际。如有义烈端节之事。辄书之。
善恶无所回。虽日受摧辱。然其志不死。亦将俟能为孔子
之心者拔之。是以昼夜增矣。时亦有人勉亚之于进士科。
言得禄位。大可以养上饱下。去年始来京师。与偫士皆求
卷七三五 第 6b 页
进。而赋以八咏。雕琢绮言与声病。亚之习未熟。而又以文
不合于礼部。先黜去。今年复来。闻执事主选京兆。长安中
贤士皆贺亚之曰。某执事斯谓明矣。其取舍必以目辨而
察。亚之曰。微亚之以八韵为畏。对曰。不然。夫良工为厦而
选材者。不以桷废栋。不责能此而否彼。又曰。无求备于一
人。此圣人采取之至言也。亚之文已贡矣。执事其服孔子
之心有素。如其取舍之际。亦能留意乎。亚之再拜。

** 与冯陶书

冯生足下。前辱书时。会鄙人将有适方事役在焉。今则足
下又赴省于东。故束书久不遑答。有负恳款。无以自露。然
卷七三五 第 7a 页
则书辞所属。宁鄙人宜当托是乎。乃敢自酌以揆其意。惟
智府悟之。乐府倡为歌十年。声流邯郸下。而魏歌者往请
之曰。闻古之韩娥。其歌也。能易哀乐。变林籁。则有是也。何
自而及是乎。今子能扬韵激妙。感物态矣。而人投声请价
者。宜以遂之。必且语我。使闻听于众耳。以得售进。入为王
左右之娱。对曰。若韩娥之歌。韵合于气。声合于情。是故草
木之于地也。气为之君。五腑之居人也。情为之长。草木之
生。其根处瘠则其表讷。处润则其表昌。瘠之讷。润之昌。不
过其草木及气之作也。为温阳则万族舒。为晦寒则众色
卷七三五 第 7b 页
稚。瘁五腑。伏五行。设如金困于内。则肺亢应于外。而嗅厌。
极则反之。木极于内。则肝怠应于外。而食乱。困则反之。困
而厌。极而乱。不过一发于内。一应于外而已。及情之作也。
为喜适。则七窍走而会之怡。为悲愁。则六气集而赴之惨。
自皆不得自任也。韩娥之得也在此。驭二情以攻之。故能
易哀乐。歧二气以袭物。则能变林籁。其神至矣。亦尚未闻
饫宠赏于当时者。何也。所感者智人也。草木仰天性。智人
不混于累。夫众庶之目怫于视。世俗之耳离其听。故击弊
缶。贯鼠革。聚观于市。促促之歌巴声夷辞。唱一而和百。赞
卷七三五 第 8a 页
之者千万人。南风之弦。云和之瑟。旷世莫用。乌能自唱其
德于声音。虽韩娥之妙。欲谁继者。今足下将行者古道也。
将操者至声也。鄙人方困世之厌斥。安足以使之闻听于
众耳。发嘉誉于此日乎。猥辱雅向。愿悉所识。幸甚幸甚。

** 答李生书

亚之白。辱书。览所指。令仆人持书致安南守。使从雅旨以
恝所欲。意者谓仆人居峻势。能可驱其意。(一作谓仆职在
军副其力可驱彼之情)易如瞬眴。夫何妄误容易而不见知其不能
如此哉。且安南守其志木很。自齐从事已下。咸以公籍督
卷七三五 第 8b 页
稽。历受讪侮。继章谤淩。彼恃门矜耄。无所加责。前日韦同
舍亦然。顾亚之孱畏。静常遭尤。况又掌刑书。累以法操其
吏。彼无路而露忿于仆人耳。今来书指教。欲使有为。是执
仇而赴于敌也。何能致其愿乎。幸终悉省。不宣。亚之再拜。

** 答冯兄书

降书诲慰。滓滞之情。稍以扬矣。昨日奉策应对之日。操意
张谋。唯恐不远。刻文励语。唯恐不工。思欲不肩于俗。以为
世之大宠。及遭不录。退舍自念。夫若是也。非穷心于此。安
能坚然而顾之。虽穷心极思。而风水之力所排者。又安能
卷七三五 第 9a 页
固之于此。固之于彼。非吾兄。韩兵部安能无所惑者。知与
既寡。攀援将谁。近世复以知人为耻。既知而誉。乃谓之私。
反不若誉姻党耳。以此自悲。不能无愤。亦欲极老目之力。
不忘于文。以思雪于后代之人耳。吾兄岂尝失味于是耶。
乃教之空门之说。小人狭薄。尚为激然之气。战燎于胸中。
故九引达者之波而浇之。而热腹九泄。未知其救也。果兄
之教复至。是将有可开也。自广之词。纸不能尽。亚之再拜。

** 上九江郑使君书

郢崖谪吏敬对所诘引言为书。致于九江郡守郑君閤下。
卷七三五 第 9b 页
诘之既深。焉得默默已也。固折委谴之于章。遂用悉陈。惟
听之。国朝天后之时。使四裔达威德之令皆儒臣。自乔知
之陈子昂受命通西北两塞。封玉门关。戎虏遁避。而无酬
劳之命。斯盖大有之时。体臣之常理也。然乔死于谗。陈死
于枉。皆由武三思嫉怒于一时之情。致力[:#AS-8864:⿺克寸]害。一则夺其
伎妾以加害。一则疑其摈排以为累。阴令桑梓之宰拉辱
之。皆死于不命。嗟乎嗟乎。自是之后。临戎观危酌逸劳之
状为使者。而儒臣莫与矣。前年天子以两河逐叛之兵。连
岁不解。负挽之输而不造廪库。皆从便道为战士衣食之
卷七三五 第 10a 页
给。于两河之间。岁尚赈赒。辇毂之下。执笏常谓请罢所讨
者十八九。独谏大夫自以为习知叛臣之情日就窘。请得
往导悯痛以归之。既可所奏。即请以亚之为副。又以为古
者单车为使。有功则为戎臣轻害之。遂于行。请兵以自柄。
诏书仍以便宜从事。又诏邯郸钜鹿兵。各以百骑与俱。盖
欲重击凿之柄也。及过平原郡城。而有常山卒分居之。谏
大夫因令亚之为书檄之。书成。亚之题帛引弓。射书于常
山帅。帅得书。以期请降。沧海之人闻之。降者日百有馀辈。
及沧海寇款与符印偕至。即请以城归使者。是日往受城。
卷七三五 第 10b 页
亚之复引前驱。骑马先至沧海。同捷与其徒系颈者。服衰
不带。伏军门之左。委命于使执事。于是谏大夫遣河南将
石税部献阙下。税夜杀同捷于平昌。亚之分道驰还以报
事。道中不得乘。乃乘羸驱。驰至贝魏之门。守长皆为艰。日
昃不得食。因中病于广武之间。历再旬而谪书降。即奔上
所委。今閤下罪谏大夫。以为狷急忘体。冒危取祸。习传不
察其端本。附言和唱。敢避忌应对哉。昔者郦生冯轼下齐
城七十。韩信劫而烹之。在前代且尔。况今持兵连营。淹岁
经时。既费且败。万无以自塞之际。而使臣奉命诏。衔解羁
卷七三五 第 11a 页
裂网之恩。启万死重生之路。曝鳃就鼎之枯。彼不思于降。
复何归矣。今习诗书步规矩而进于是者。固未尝习武事。
况亲于战斗之间耶。必多武臣之言以为信。何者。重己之
不李祐避能耳。诚迈越之谈也。或亦有诘亚之曰。李祐避
壁攻平原城。城危且急。尚不闻有效。且使臣居间。曾不逾
月。而云城降者何端。亚之应之曰。独不见童子之情乎。夫
童子。师与终身之益。何恶而不附。乳母蠕蠕之常恩。而投
恋肆喜。何者。气微意迫。则毅容之难洽。而告䜣之言在前
也。是则向使之卒披坚甲持锐锋以相攻。差刚决于敌者。
卷七三五 第 11b 页
不瞬而殒形丧魄矣。有如使臣之煦谕明白。宁有忘生趍
死之渝乎。此解析之言。诚不当为閤下说。说亦不能降听。
以委书之丁宁者。盖欲流之于世。以俟通方之士。次第于
所误耳。梗概之录。不文于词。亚之敬再拜。

** 与潞鄜州书

亚之再拜稽首大夫閤下。亚之昨去长安时。历别于所知
亲友门。所知亲友谓亚之曰。安所适。安所为。亚之对曰。适
鄜。将假贷于诸侯门。所知亲友贺亚之曰。鄜有长。贤大夫
也。喜文学仁义之道。故其所为文学仁义之道。忻忻焉走
卷七三五 第 12a 页
其门者日有之。亚之纳喜于心充充焉。捶马走仆。忘其劳。
失其怠。望閤下之境。日近日喜。及至之也。且观将谒之礼
于其门。乃见纳客之官。奔奔而入。促促而出。言不及吐。道
不及陈。退居三日。不知所为。乃复听閤下采取宾士之道。
高下之等。则曰某自某方来。以某执事书为之轻重。书之
多者。馆善宇。饱善味。书之次者又次之。其有无因而至者。
虽辩智过人。犹以为狂。即与偶然之辈。徼倖之徒。退栖陋
室。与百姓杂处。[:#AS-8BED:⿰⻟卞]恶味。且走来閤下门者。亦不独尽穷饿
无依。而来求粟帛于閤下。亦有抱其智。怀其才。闻閤下好
卷七三五 第 12b 页
贤。而来求臧否于閤下。而望其推引之济耳。今一贯而礼。
一类而惠。贤愚颠倒。而又以书不书而为之轻重。窃恐天
下之士其来閤下门者。皆相争赍书为粮。受閤下之惠者。
不曰閤下之惠。而皆曰某官之书礼我也。何有愧于閤下。
不惟不愧而已。亦有愤激于衷而终怨怒者。窃恐閤下劳
费以取无益。亚之愚。独为閤下惜。伏愿閤下稍精接士之
道。使贤愚明白。閤下能知此。则四方之士闻之。皆谓閤下
不吝己之不至。而求其方直如此。今亚之冒旌戟之严。敢
言进于閤下。亦希知言之士闻之。知亚之不苟曲于閤下。

卷七三五 第 13a 页

而存其直如此。战戢无任。亚之再拜。

** 别前岐山令邹君序

昔者亚之西游过岐山。而令秩始谢。余将就给食。人曰。故
令虽贫。然能卑人厚礼。何不往舍也。时方暑。既见解带坐。
令衣弊缯短衣。使儿孙侄捧案前宾食。食已。有客越而请
曰。闻令家无女使贱走。宾客食必夫人亲治之。诚厚士勤
矣。且宾之来者。无贤不肖。皆即混然齐饱。是愚为冒矣。而
贤者安所愧乎。今愿择之而厚结。如何也。令曰。古者侯生
卷七三五 第 13b 页
亦有言。人固未易知。夫士以食而来我者。留于门。无系带
之间。尚已为久矣。焉能待辨而后进乎。亦宁有给之一食。
而使其甚愧。固如是。虽贤愚何望哉。客惭而退。至今三年。
与令遇。未尝再会食客。今令穷来京师。人无假气而延于
进者。嗟乎。会予与令各有适。故书前事。以叙所愤云。

** 送李胶秀才诗序

歌诗之所以为发寤。其旨甚远。夫物情畅乐怨抑之感。吁
而散之大空。还会于风云。降于水土。包声于陶埴之器。髣
髴之变。尽摇于乐。乐之所感。微则占于音。章则见于词。微
于音者。圣人察之。章于词者。贤人畏之。故勤人之君。欲以
卷七三五 第 14a 页
闻其下。忠主之佐。使以达其上。夫往代之诗乐。皆能沿声
谐韵。今徵其文以观之。而其代兴衰可见也。宁近世学者
固不变风从律耶。何为其词不闻充陈于管弦乎。今乐府
既阙所奏。如有忠言之意。众所仰哉。余故友李贺。善择南
北朝乐府故词。其所赋亦多怨郁悽艳之巧。诚以盖古排
今。使为词者莫得偶矣。惜乎其终亦不备声弦唱。贺名溢
天下。年二十七。官卒奉常。由是后学争跃贺相与缀裁其
字句以媒取价。呜呼。贡讽合韵之勤益远矣。胶亦诸王孙。
颇专七言词。始来长安。人以为思辙贺。今一不中第。言归
卷七三五 第 14b 页
故楚江陵下。岂欲以广其情于烟波。顾有撰。余乃敢悉序
诗歌之大端。以为别贽。

** 送杜惠序

初。亚之提笔西入关。留舍鲍溶于扬州。溶出诗吟。至夕过
百篇。而窈窕之思杂发。亚之叹息曰。后生亦有继之哉。鲍
溶言前在长安。常出入冢官杜氏家。偫孙皆喜溶。是时惠
方学何虞诗。于其音往往能自振激。后可得也。及亚之与
生昆弟游。其相乐之爱。故与溶等。而溶言果然。十年春。生
长上知生之志。谓生曰。巴汉潇湘之水。皆沦流于东。合而
卷七三五 第 15a 页
为大江。猛注于江陵扬州两地之间。其名山圜连。横秀之
色。属江而起。前文者自马迁皆经游之。六代为诗之士。而
得声名腾翔矣。因命生去游。以广其思。三月生即路。亚之
喜鲍之知言。又乐生受命之游。故终始以序。

** 送受降城使序

清河张生。少以善言语应对闻。长又好六符神略。尝从奇
丈夫游至北边。历塞。经受降城。以宗人蒙幸于上将军。受
降城扼塞。得与方镇列。方镇诸侯。时节更置其使通殷勤。
生以善言语故。遂得居使者位。今年夏。生使于夏。得其欢
卷七三五 第 15b 页
而还。夫以节度尚书公专声重义。为天下望者重目。故以
四方使其来者难如此。不必言受降城上将军之善应对
不辱。于此而见其不辱也。不必言尚书公专声重义。于此
而见其专重也。六月壬子。尚书公饯使者于阳平楼。命幕
府宾佐相与追诗以为赠。不以亚之为不知言者。皆愿以
亚之言为首。

** 送洪逊师序

自佛行中国已来。国人为缁衣之学。多几于儒等。然其师
弟子之礼。传为严专。到于今世。则儒道少衰。不能与之等
卷七三五 第 16a 页
矣。于其流亦有派别焉。为之师者。量其性之高下而有授
说。故有暝坐而短行。毁刑而鼓谈之道。歧于是也。十一年
春。予东上会稽。还造江。有缁衣洪逊。从余假渡。自言能赞
导佛语。尝与其曹偫居讲诵。恒为宿辈推信。他日复来。言
当之关中。欲余以序之。夫西都辐集之地。居多豪缁。得进
于上前者。车服之饶。拟于卿士。而逊得无欲乎。在自勉而
已。余不知佛。故序无以备汝曹之事。

** 送张从事侍中东征序

去年淮夷诛。凡诸侯执兵者。皆统在侍中。故侍中得坐制
卷七三五 第 16b 页
于大梁。以长子常侍帅万人临事。破坚北泾。皆先诸侯军。
故宣武论功。得为上令。今年齐淄不顺命。天子复使讨。圜
其境之诸侯。咸会兵四塞。于是侍中空大梁。驱甲马三万
骑。与攻压之具。金铁草木飞石腾禘之器。载而引者亦三
万乘。择日出夷门。门下之宾参于幕者。张生从焉。生举进
士得第。因东客于侍中门。以协律银绶而居。侍中器之。以
为敏良可亲。起居必与俱。及考钲有期。故谓余叙其所以
云。

** 送叔父归觐序

卷七三五 第 17a 页

古之取仕。得明经为清选。近世即为进士。亚之叔父。独谓
古道可恃。乃曰。我儒世家也。当勤经策义。取高第耳。业之
三贡。果得中。遂理橐言归。亟思以贺为高堂之寿。嗟乎。斯
古孝廉之职。叔父尽之无愧耳。及东出都。命诸子亚之撰
序。诗以赞行云。

** 送田令二子归宁序

昔西河之流未归。而中书公为魏将。因其师丧故。门下将
卒咸以戎事归中书公。天子从人之欲而拜之。凡类之制
卷七三五 第 17b 页
无大小。皆俟决于朝。朝之命。士卒有所不熟闻者。往往孽
龉。一年而化。其后四年。天子讨淮夷。使其中子布与兵。五
年。命讨常山。悉师临淮南宫城。七年。淮夷灭。八年。常山贡
二郡。赦之秋。命讨齐鲁。移兵东河渡。急攻济北。九年。拔之。
斩其魁以献。其秋入觐。尽以昆弟诸子去魏。从谒京师者
十馀人。十年。常山帅卒。常山人以其状来告中书公。由此
得其事前白奏。于是拜帅常山。自以魏归。不十年。天子之
兵南灭淮夷东清两河。而曰中书公之勤也。乃以兄为尚
书。留置洛。以其弟执金吾。以子肇为亚尹居歧。以将军右
持节回中。以犨为将军居北军。又以偫为将军居列位。午
卷七三五 第 18a 页
为少将作。牟为殿中丞。以支恭玉昆弟侄。俱以中书公蒙
宠居官。然皆谨恭下士。人多以为当任。与儒者比。长庆初。
少子牟牟弟早令觐中书公。明日出都门来顾余。以云毂
下名人文士。必以文宠别。欲余有撰。于是与述终始之迹。
以塞其勤。

** 送韩北渚赴江西序

或曰。近世有府之侯。邀士拜宾。不由己之所尚。而使偫居
不类。故有谀言顺容积微之谗。以基所毁。四邻之地。更效
递笑。飞流短长。天下闻之矣。而其侯尚且不寤。夫言谀足
卷七三五 第 18b 页
以瞽明。薄毁足以害忠。若是虽欲明其桡直。而明莫之遂
也。虽乐闻己之所阙。而阙莫之闻也。彼思勤过畏者。一牵
于谀谗即尔。而况己之所尚。又使偫居不类。是以慎行者
之所畏也。昔者余尝得诸吏部昌黎公。凡游门下十有馀
年。北渚。公之诸孙也。左右杖屦。奉应对。言忠情劳。其馀则
工为魏晋之诗。尽造其度。今年春。进士得第。冬则宾仕于
江西府。且有行日。其友追诗以为别。乃相与讯其将处者
而谁与。曰有引农生倞耳。夫引农慎行其道不欺者也。北
渚之往。吾无虞其类之患。勉矣惟尔。不衰于道而已。

卷七三五 第 19a 页

** 送韩静略序

或者以文为客语曰。古人有言。仍旧贯。如之何。何必改作。
乃客之所尚也。恢漫乎奇态。䌷纽己思。以自织剪。违曩者
之成辙。岂君子因循之道欤。客应曰。草木之病烦也。使秋
以治之。继孱萌于穷蘖之馀。搔风披露。相望愁泫。阳津下
潜。虽佳懿之彩。犹且抑隐。惟恐失类于惨禅烟黄之色耳。
安暇自任其所长耶。即春以治之。擢气于其根。升津百体
之上。畅之风露。而绣英作。誇红奋绮。缃缥绀紫。错若[:#AS-88E3:●]画。
卷七三五 第 19b 页
扬华流香。霭荡乎天地之端。各极其至。使肆勇曜如是。宁
可以一状拘之。人有植木堂下。欲其益茂。伐他干以加之
枝上。名之树资。过者虽愚。犹知其欺也。且裁经缀史。补之
如疣。是文之病烦久矣。闻之韩祭酒之言曰。善艺树者。必
壅以美壤。以时沃濯。其柯萌之锋。由是而锐也。夫经史百
家之学。于心灌沃而已。余以为构室于室下。葺之故材。其
上下不能逾其覆。拘于所限故也。创之隙空之地。访坚修
之良。然后工之于人。何高不可者。祭酒导其涯于前。而后
流蒙波。稍稍自泽。静略于祭酒。其宗也。遵道十年而功就。
颇秀出流类。今既别而延蔓。将游乎河江。岂欲益其自广
卷七三五 第 20a 页
哉。惟其勉无怠。

** 别权武

秦陇之地其气雄。而能产出奇夫良士。由是古称贤士大
夫多陇西。秦川在陇右数百里。而陇峻水夷。川之源出其
左。余吴兴人。生于陇之阳。长而西望秦原。水土精神之气。
昏旦异状。予又怪近世奇夫良士。不繁出于此。往者五年。
予自东来京师。见中山刘定命。言天水权武。其人可教耳。
吾尝语善于武。武发言往往次道。及出门行事多以言。明
日予过言之。复其语。则仁与不仁。义与不义。必汗流肌慄。
卷七三五 第 20b 页
胸目如即事。既罢。定命又从容为予言志所未遑者。则下
涕顿首。又曰。吾有女弟。欲以归武。愿言成之。事皆未及。会
予东拜亲于江淮。冬还都下。不幸而定命死。其亲友赴丧
者数十人。武临丧具事。终日维哀无绝声。予持其手曰。秦
陇之能产贤。由贤之能产德。诚未穷矣。既葬。武当西去。予
赠之曰。夫孝慈仁谊。忠信廉直。总于已曰贤。辨是而行之
不惑曰明。子有之矣。慎终行之。夫金之为物也。镕而为器。
无不能。然则将求为大用。必图于善冶者。当其未善。必更
之。当其善。无堕镕。

卷七三五 第 21a 页

** 送同年任畹归蜀序

十年。新及第进士将去都。乃大宴朝贤卿士。与来会乐。而
都中乐工倡优女子。皆坐优人前。赞舞者奋袖出席。于是
堂上下匏吹弦簧大奏。即暮既罢。生揖语亚之曰。吾家世
居蜀。尝以进士得第。吾少能嗣其业。幸子之文得称甚光。
愿为我序还家之荣。亚之辞谢不敏。曰。愿无让。曰。始生与
兄之来举进士。得绌。及缀字为便。口之句。历贽其文于公
卿之门。由是一岁而名。八年。成都贡士。生名在贡首。九年。
卷七三五 第 21b 页
生与其兄试贡京兆。京兆籍贡名。生名为亚首。生之兄亦
在列下。十年。礼部第士。生名在甲乙。如是而后归。亚之以
为相如还蜀之荣。而生未后也。

** 叙草书送山人王传乂

夫匠心于浩茫之间。为其为者。必有意气所感。然后能启
其象也。此凡一举志则尔。而况六艺之伦乎。余闻之学者
曰。昔张旭善草书。出见公孙大娘舞剑器浑脱。鼓吹既作。
言能使孤蓬自振。惊沙坐飞。而旭归为之书。则非常矣。斯
意气之感欤。今山人王传乂。学为旭书。居故吴公子光剑
池山傍。积十年而功就。历游天下。慕其出已者师之。欲增
卷七三五 第 22a 页
其功也。及至长安。舍予家。为予题旌故平卢节士文。因感
之。耸发寒肌。谓吾友生曰。愿欲余序其书。意者岂予之文
以感王生之志于鼓噪剑气之势乎。顾不敏。诚以孤生之
望也。聊题百数十言。以塞其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