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柳仲郢
柳仲郢 第 21a 页
钦定全唐文卷七百三十

柳仲郢 第 1a 页

* 柳仲郢

仲郢字谕蒙。兵部尚书公绰子。元和十三年进士。累拜京
兆尹。改右散骑常侍。大中初擢剑南东川节度使。入为刑
部尚书。咸通时封河东县男。检校尚书左仆射东都留守。
为天平节度使卒。

** 请诛李材奏

伏以圣王作宪。杀人有必死之令。圣人在上。当官无坏法
之臣。今李材犯杀人之科。愚臣备监决之任。此贼不死。是
柳仲郢 第 1b 页
乱典章。臣虽至微。岂敢旷职。其李材未敢行决。望别降敕
处分。

* 樊宗师

宗师字绍述。河中宝鼎人。始为国子主簿。元和三年。擢军
谋宏远科。授著作佐郎。历金部郎中纾州刺史。徙绛州。进
谏议大夫。未拜卒。

** 绛守居园池记

绛即东雍。为守理所。禀参实沈分。气蓄两河润。有陶唐冀
遗风馀思。晋韩魏之相剥剖。世说总其土田士人。令无硗
柳仲郢 第 2a 页
杂扰。宜得地形胜。泻水施法。岂新田又蕞猥不可居。州地
或自有兴废。人因得附为奢俭。将为守说致平理与。益侈
心耗物害时与。自将失敦穷华。终披夷不可知。陴[:#AS-FEEB:●]
[:#AS-FBED:●]而孤颠。[:#AS-FEBA:●]
[:#AS-FBED:●]可倔元武踞守居。割有
北。自甲辛包太池泓横。硖旁潭中。癸次木腔。瀑三丈馀。涎
玉沬珠。子午梁贯亭曰洄涟。虹蜺雄雌。穹鞠觑蜃。碍很岛
坻。淹淹委委。莎靡缦萝蔷。翠蔓红刺相拂缀。南连轩井阵。
中涌曰香。承守寝晬思。西南有门曰虎豹。左画虎搏立。万
力千气。底发彘匿地。努肩脑。口牙快。抗电火雷风。黑山震
将合。右胡人鬅。黄夗[:#AS-FBEC:●]巾累珠。丹碧锦袄。身刀。囊靴挝绦。
柳仲郢 第 2b 页
白豹元斑。饫距掌胛。意相得。东南有亭曰新。前含曰槐。有
槐。尸[:#AS-FBEE:●]贝护䨴郁。荫后颐。渠决决。缘池西直南折庑赴。可
宴可衙。又东骞渠曰望月。又东骞穷角池。研云曰柏。有柏
苍官青士拥列。与槐朋友。巉阴洽色。北俯渠。憧憧来刮级
面西。巽㬂间黄原玦天。汾水钩带。白言谒行旦艮间。远冈
青萦。近楼台井闾点画察。可四时合奇士。观风云霜露雨
雪所为发生收敛。赋歌诗。正东曰苍塘。遵濒西漭望。瑶翻
碧潋。光文切镂。梨深挠挠收穷。正北曰风。堤乘携左右。堤
埶北回。股努墆捩。蹴墉衔渠。歆池南楯楹。景
柳仲郢 第 3a 页
怪烛。蛟龙钩牵。宝龟灵螷。文文章章。阴欱垫咸[:#AS-FBED:●]欠。烟溃
霭聚。桃李兰蕙。神君仙人。衣裳雅冶。可会脱赤热。西北曰
鳌。虫[:#AS-FBED:●]豕原开咍。储虚明茫茫。嵬眼澒耳。可大客旅钟鼓
乐。提鹇挈鹭。亻[:#AS-FBED:●]舀池豪渠。增乖怜围。正西曰白滨。荟深
怜梨。素女雪舞百佾。水翠披目[:#AS-FBED:●]郭目[:#AS-FBED:●]郭千幅。迎西引
东。土长崖挟横埒。日卯酉。樵途坞径幽委。虫鸟声无人。风
日灯火之。昼夜漏刻。诡姽绚化。大小亭饾池渠间。走池堤
上。亭后前陴乘墉。如连山偫峰。拥地高下。如原隰堤溪壑
水引古。自源卅里。凿高槽。绝窦墉。为池沟沼渠瀑潨。潺终。
柳仲郢 第 3b 页
出汨汨街巷畦町阡陌间。入汾。巨树木资土悍水沮。宗族
盛茂。旁荫远映。锦绣交果枝香畹。丽丽绝他郡。考其台亭
沼池之增。盖豪王才侯。袭以奇意相胜。至今过客尚往往
有指可创起处。余退常吁。后其能无果有不补建者。池由
于炀。及者雅文安。发土筑台为拒。几附于污官。水本于正
平轨。病井卤生物瘠。引古沃浣。人便。几附于河渠。呜呼。为
附于河渠则可。为附于污官其可。书以荐后君子。长庆三
年五月十七日记。

* 李石

石字中玉。襄邑恭王神符五世孙。元和十三年进士。大和
柳仲郢 第 4a 页
九年权京兆尹。迁户部侍郎。以本官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加中书侍郎集贤殿大学士。罢为荆南节度使。武宗朝检
校司空。封陇西郡伯。徙节河东。会伐潞。诏以太原兵助王
逢。军乱逐石。以太子太傅分司东都。即拜留守。卒年六十
二。赠右仆射。

** 请停江西湖南两道所进衣粮表

宰相上弼圣政。下理偫司。若忠正无私。宗社所祐。纵逢盗
贼。兵不能伤。若事涉隐欺。心怀矫安。虽有防卫。鬼得而诛。
臣等愿推赤心。以答圣奖。孟轲知非臧氏。孔子不畏匡人。
柳仲郢 第 4b 页
其两道所进粮。并望停寝。依前制置。只以金吾司手力充
引。

* 苏遇

遇。穆宗朝官忠武军节度副使。检校尚书职方郎中兼御
史中丞。敬宗立。除荆州刺史。入为左常侍。

** 忠武军监军使宁远将军守内常侍员外置同正员赐紫金鱼袋上柱国赠云麾将军左监门卫将军朱公神道碑(并序)


天垂四星。环拱帝座。降精成象。崛起辅时。内则衔奉丝纶。

柳仲郢 第 5a 页

伏勤夙夜。外则监护统帅。镇静邦家。宜其荣冠貂蝉。名香
竹帛。公讳孝诚。字孝诚。京兆三原县人也。自姬周分姓。由
小邾建家。隐屠肆而名动诸侯。居里闬而势侔卿相。云博
肆直于汉世。然据曜文于吴庭。绵绵不绝。世有荣位。皇祖
游仙。皇考珍。并育德当年。钟庆于后。公弱冠入侍。以谨密
见亲。咫尺天颜。左右皇极。克勤专对。休有令闻。贞元中。德
宗新平宇县。戎臣专阃。多不自安。任非其人。情则莫达。使
乎之选。朝廷为难。公时妙年。早承恩渥。累驰驿骑。所至风
柳仲郢 第 5b 页
从。对扬王休。众高敏捷。累践要职。官更局丞。干蛊之声。自
兹益大。寻加朱绂银章。以旌能也。元和初。张伯。靖负固叙
州。啸聚蛮落。公衔命于俶扰之际。抚谕于溪洞之中。遂使
投戈感恩。敛衽向化。掉三寸舌。息数州兵。古人所难。公有
馀裕。拜宫闱令上护军。以宠劳也。先皇深忧漠北。虑启边
患。公密陈嘉谋。请城天德。许诏既下。仰办于公。量财揆日。
躬先板筑。胡马不敢南牧。汉兵休怀西归。保护塞垣。万代
之利。攻心断臂。复睹于今。授承议郎内侍省内谒者监。以
酬勋也。属元戎授钺。问罪淮西。恩加朝散大夫内侍省内
给事。以护许军。公素怀忠果。徇国忘身。每竭家财。以周
柳仲郢 第 6a 页
军用。时经行阵。或被伤痍。亲自抚巡。问以疾苦。布皇恩于
阃外。推赤心于腹中。士皆感激。人百其勇。故能绵历三岁。
终始一心。克定淮夷。剪除荆棘。过合流。下郾城。功伐彰明。
上每嘉叹。迁朝议大夫内常侍。旋以内忧。请从丧纪。诏命
不许。遽令起复是岁李师道遘逆。窥窃近郊。宪宗移司空
公光颜镇守滑台。以行天讨。两道全师。委公监抚。初入寇
境。方伺地形。为贼埋伏。乘我未备。公行从之骑才廿人。决
机方寸之中。奋发仓卒之际。策马直进。突其坚锋。左拂右
旋。所向风靡。以少击众。古昔无俦。威声益雄。士旅争进。收
柳仲郢 第 6b 页
斗门。下临濮。皆公之力。贼平还镇。宠诏继至。加宁远将军
上柱国。[:#AS-89C8:⿰⺡殷]蔡牢落。陈许疮痍。二年之中。四更节将。公抚新
怀旧。军郡帖然。既尽禦众之方。真得监临之体。享年五十
一。元和十五年七月廿日。遘疾终于许州之官舍。部曲表
请。归葬长安。有诏追赠曰。故忠武军监军使宁远将军内
侍省内常侍员外置同正员赐紫金鱼袋朱孝诚。祇事左
右。勤劳岁时。言念忠诚。常所委用。出入内外。迭为监临。廉
以居贞。和而得众。将我成命。奉以终身。悯以云亡。是有追
锡。升阶进秩。式慰营魂。可赠云麾将军左监门卫将军。王
柳仲郢 第 7a 页
人临门。哀荣备至。公抱谦恭之性。有适时之才。备著勋劳。
曾无矜伐。每受荣奖。忧形于色。午参之机变。缪子之荐贤。
兼有之也。驱驰二纪。出入四朝。送往事居。物无横议。方将
振翼天汉。展步云衢。苍苍不仁。摧我贞干。夫人王氏。辅佐
成家。克修妇道。中馈有誉。偕老忽乖。痛移天之祸。尽昼哭
之节。嗣子富平镇监军朝议郎内侍省掖庭局监作上柱
国士俛。能袭弓裘。善继先志。明时并侍。甸服监临。荣(阙)
姻。贵昭圣世。次子士伦。初从筮仕。投迹要司。皆蒸蒸之心。
愿申罔极。以遇久同王事。备详勋绩。桑田非久。陵谷易迁。
柳仲郢 第 7b 页
传之不朽。在乎贞石。衔悲纪序。无愧乎词。铭曰。

入侍重闺。出奉紫泥。星躔往复。驿骑东西。伯靖负阻。啸聚
五溪。宣我威恩。革彼昏迷。北难猃狁。侵扰黔黎。乃城天德。
上干云霓。下视虏马。远如醯鸡。桀黠态尽。窥塞无蹊。再监
滑许。灭蔡平齐。智勇双高。功名日跻。紫绶金貂。恩宠极兮。
悲凉部曲。呜咽鼓鼙。佳城白日。草露凄凄。

* 严公衡

公衡。长庆中官吏部郎中。

** 对实爵西阶判

柳仲郢 第 8a 页

**  甲以射会宾客实爵于西阶之上宾之拜受者三人颇疑其众或曰多以德行道艺为荣何常数之有

习射观德。序宾惟贤。苟为当仁。实惟合礼。甲爰展我嘉事。
将修尔和容。射夫既同。且尽志而就列。君子攸届。宜展敬
于初筵。故主人揖升而实爵。嘉宾立饮而不拜。登降之际。
既匪于仪。德艺可尊。宁限之以数。盖恃多为贵者。具不旷
于礼夫。

* 潘存实

存实字镇之。漳浦甘棠人。元和十三年进士。官户部郎中
柳仲郢 第 8b 页
左庶子。累迁户部侍郎。

** 晨光丽仙掌赋(以有如攀青天捧白日为韵)


晴天既曙。峻岳凝青。仰熙熙之旭将吐。见高高之掌呈形。
假彼晶光。庶有分于清浊。挺兹秀异。示无双于杳冥。燠矣
而升。岧然相射。浮艳华之烂烂。靡太虚之奕奕。写乾坤之
丽色。先觉曈昽。廓烟雾之馀姿。转见明白。疑参若木。似坼
芙蕖。杲杲之容渐积。掺掺之状不如。下映而千岩共晓。上
照而丹霞共舒。影曜人间。每当瞻瞻之早。迹居物外。长承
柳仲郢 第 9a 页
煦煦之初。昭昭以临。峨峨莫匹。向空凝彩。若月下之对金
茎。绕指流辉。异楼上之呈素质。既炫晃之旁达。亦孤标而
独出。幸当清净之晨。免敌沈阴之日。佳气或烁。朝云不还。
发明媚于紫霄之际。擎彩翠于碧落之间。自彰和朗。宁俟
跻攀。遥晖六龙。迥临万有。初分焜耀。讶髣髴以成文。俯掬
清光。信烂漫而入手。则知事不自妍。理资相鲜。因流光德。
获照金天。想清风旁来。宛其穆若。视晴景中驻。何愧拳然。
故得无私功博。润色道全。当八极洞开之次。明二仪交泰
之先。岂独擘洪濛而干造化。设形象以配神仙而已哉。于
柳仲郢 第 9b 页
是灵踪长耸。日华长捧。不然。何偫山逦迤而相奉。

** 四公子赞(并序)


四君当齐楚赵魏之盛。门客三千人。闻者孰不慕之。有未
达。则孰不曰。一朝富且贵必然。呜呼。自四君殁。千载之间。
岂无贵于四君者。岂无富于四君者。而然者其谁。既富贵。
则曰。彼四子徒沽名尔。三千之人何为哉。悲夫。人之贵也
为身。四君之贵也为人。富贵皆知可及也。而富贵之心与
贫贱之心不相负者。愚则未见其及也。赞曰。

四人为身。万二千人为耳目。四人为梁。万二千人为榱桷。

柳仲郢 第 10a 页

有危可平。有死可生。岂彼威凭。实惟义争。嗟乎。人之家。或
财不自与。心不自是。妻不睦夫。父不慈子。而况乎万二千
士。懿哉恨目不睹此。

** 藏剑铭(并序)


会得剑匣而不持。或怪之。乃答曰。直不可媚。善不可害。仁
不可暴。苟好是。则利不在锋铓矣。遂为铭曰。

龙入泉。星上天。雄雄神器。蓄在人间。于戏。动不仁。静不德。
柳仲郢 第 10b 页
虽百鍊之钢。于爱身也奚力。

* 杨凌(一作陵)


凌字恭履。太子詹事凭子。官侍御史。

** 元日奏事上殿不脱剑履判

履端于始。且正班爵之仪。明试以言。是陈敷奏之议。观其
所会。万国来同。相彼多士。百僚咸列。朝有著定。失位有愆。
国明彝伦。干进斯罚。景以策名圣代。忝迹周行。初伏奏于
青蒲。遂来升于丹陛。舍车阙下。升坐其幕。带剑君前。旋弃
于礼。傥王有锡命。同萧何之宠章。人多大功。类霍光之旧
制。既不易于纪律。固难措于典刑。罪疑于人。宜竭两端之
问。劾虽当理。方议片言之折。

柳仲郢 第 11a 页

* 温造

造字简舆。河内人。穆宗朝累拜御史中丞。迁尚书右丞。加
大中大夫。封祁县子。转礼部尚书。卒年七十。赠右仆射。

** 自请罚奏

十二月二十二日。初闻宫中遗火。缘妖贼并禁在台。恐有
奸谋。遂追集人吏。设备堤防。然后奔走入朝。到稍在后。两
巡使崔宜姚合。其日台中忽闻有火。遂追集所领赴朝堂。
到稍在后。臣等职列纪律之次。庶寮动皆取则。若不重罚。
柳仲郢 第 11b 页
难励众情。自罚三十直。宜合请各罚二十直。

** 瞿童述

瞿童字柏庭。以字为名。辰州辰溪人也。华眉广颡。长准秀
目。勤事而寡言。大历四年。西川溃将杨林为澧阳守不戢
部下兵。纵其党贾子华帅千人假道武陵劫五溪。五溪之
人逃难四散。时柏庭年十四。侍母走武陵。寓居崇义乡乌
头里桃源观道士黄山宝编宫。柏庭因山宝愿师事上清
三洞法师黄洞源。山宝引觌。具道柏庭志。洞源辞以柏庭
奉母须甘旨。山宝曰。柏庭母在山宝庐。幸有继给。傥蒙拾
贫贱。所望容纳。洞源许之。后亦时给柏庭母衣食。仅二周
柳仲郢 第 12a 页
载。六年正月。柏庭丧母。既葬。服勤事洞源不懈。凡是役力。
办不俟勉。弃恶食必与爱惜。饲而饭之。七月。洞源买药至
襄阳。每入市。令柏庭持装囊。柏庭必闭目处中。洞源让曰。
处众而睡。人夺汝携。柏庭曰。非有睡也。闷众之諠諠耳。九
月。洞源南归。行及宜城。去襄阳百馀里。洞源遽曰。香炉捐
主人。奈何。柏庭请复取。白洞源暂休以俟。不顷刻持炉还。
洞源惊而问。答曰。尊师方在途。恐留滞。故疾行。洞源信然。
七年二月。朗州刺史胡叔清招洞源下郡。赴之。留柏庭山
中植果药。踰一十日。洞源来。柏庭一不植。诘之。答曰。见尊
柳仲郢 第 12b 页
师去州。祇于山林寻仙穴。洞源曰。汝所寻何见。答曰。见石
室石床石几。洞源曰。石室何许。曰约去一里半。洞源疑而
不穷入。旬日。柏庭于蓺药园中得一棋子。捧呈洞源曰。秦
人棋子。洞源异之曰。谁为谓汝。乌知其然。复曰。是诚秦人
棋子。洞源谛视之。状若小龟。光润如玉。遂贮箓囊中。后因
阅箓开囊。缄记如旧。亡棋子矣。夏四月。忽白洞源。愿屈归
岩洞。时久霖澍。洞源既未决信。竟不果行。八年五月二十
七日始昕。洞源命柏庭河畔视舟。往复不二里。及午方回。
洞源诃之曰。来何迟。柏庭曰。观西南十五步许有小桥。桥
柳仲郢 第 13a 页
上遇一老尊。负杖挂物。嘑令同去。柏庭不敢由。早朝禠常
所系布带。以一纸绳束腰。跣足履草屦。升尊殿及洞源严
修之处。各焚香跪拜。既而辞洞源又拜。洞源凭几问曰。汝
辞吾安往。答曰。归仙洞。洞源曰。吾随汝可乎。曰。不可。洞源
曰。何为不可。柏庭曰。前时尊师不决去。乃今不可。因谕洞
源。当以时迁栖。洞源曰。十年易居。昔贤遗旨。吾有志矣。今
汝去。何时复见。答曰。期十八年。洞源欲留之不克。即声命
同观道士朱灵[:#AS-9855:●]曰。朱老师看仙人来。灵[:#AS-9855:●]睨柏庭曰。童
子今日颜色异常光辉。洞源门人胡清镐朱神静童子陈
柳仲郢 第 13b 页
景昕谭伯琎偕圜瞩。柏庭服短布衣。乌绘巾。逡巡郤行。三
移足。忽然不见。洞源与道徒皆愕眙。庭际有一栗树。谓暂
旁立。洞源曰。得无映树乎。求之无踪。即声钟集观户。将遍
索林莽。观户至东北林际。遇一大蛇当路而止。十一年见
仙信从辰州来。闻弟登仙至桃源。又师事洞源为道士。岩
薜两茂。游嵩山失所止。建中元年四月。洞源迁居江州庐
山。贞元五年十一月。复迁居润州茅山。十八年。润州邮檄
人于延陵县界见一少年前行。行如人。邮者促步期及。竟
不能迭。延陵间茅山三十里。邮人望见徐步入山。(阙)萧泠
柳仲郢 第 14a 页
然在鹤台见少年持小漆函。(阙)及门。举一足履阈。泠然问
曰。汝为谁。答曰。(阙)因问泠然。黄尊师何在。泠然指示路处。
(阙)柏庭名。卒然不悟。久之忽了辨。即摄衣诣洞源问曰。
瞿柏庭来乎。洞源唯唯不明谕。秋八月既朔之旬。洞源谓
门弟子曰。吾将蹈沧海。为备装。或以未可行为请。踰一日
当午。洞源化真。造曰。代人传瞿童登仙之迹。皆怪异可惑
乎。予自右史贬武陵守。至之日。则详询旧老。乃妖诡加甚。
值暇日。游沅江。观沧浪合流。闻之于渔人曰。瞿柏庭同学
陈景昕。已五徙居。今复为桃源观道士。易名通微。又改正
柳仲郢 第 14b 页
长。始均执劳。久练行事。传疑百说。不若一见。予得言忘食。
遂命迓之。未获至。若不克见。及期而朝。门吏导景昕前庭。
冠青萝冠毕箓衣。冰颜雪肤。皓髭苍眉。端简促迹。肃容陈
词。予不知幸之喜之之至也。既休馆。徐徐阅所惑。景为具
辨。因裂牍直纪。用祛后疑。

* 卢宏正

宏正字子强。户部郎中纶子。元和末进士。累拜工部侍郎。
大中初转户部。充盐铁转运使。检校户部尚书。出为武宁
节度使。徙宣武。卒赠尚书右仆射。

柳仲郢 第 15a 页

** 兴唐寺毗沙门天王记

毗沙门天王者。佛之臂指也。右扼吴钩。左持宝塔。其旨将
以摧偫魔。护佛事。善善恶恶。保绥斯人。在开元则元宗图
象于旂章。在元和则宪皇交神于梦寐。佑人济难。皆有阴
功。自时厥后。虽百夫之长。必资以指挥。十室之邑。亦严其
庙宇。戢齐强暴。无烦狴牢。故敏以为政者。必因而證树之。
兴唐寺僧道契者。惠智之人也。眄隙地得胜概。肇基厥事。
始唱而求其和焉。前刺史范阳卢公周仁。薪骨涂肉以立
柳仲郢 第 15b 页
之。后刺史河南浑公锋。施丹凝素以完之。终而司勋京兆
韦公磻。挥金致缋以美之。窥三君子同心搆物之道。顾斯
人之肥瘠。岂一朝一夕一手一足之功哉。宏正惴惴兢兢。
大惧三贤相因之功。由我或隳而已。余视斯像。且未有增
一毫之力。视斯人。其获有所施为耶。抚事及政。为之记云。

* 郑亚

亚字子佐。荥阳人。元和十五年进士。三中贤良方正直言
极谏书判拔萃科。累迁谏议大夫给事中。出为桂管观察
使。大中时贬循州刺史卒。

** 东都神主议

柳仲郢 第 16a 页

据礼院奏。以为东都太庙既废。不可复修。见在太微宫神
主。请瘗于所寓之地。有乖经训。不敢雷同。臣所以别进议
状。请修祔主。并依典礼。兼与建中元年礼仪使颜真卿所
奏事同。臣与公卿等重议。皆以为庙固合修。主不可瘗。即
与臣等别状意同。但众议犹疑东西二庙。各设神主。恐涉
庙有二主之义。请修庙虚室。以太微宫所寓神主。藏于夹
室之中。伏以六主神位。内有不祧之宗。今用迁庙之仪。犹
未合礼。臣等犹未敢署众状。盖为阙疑。

柳仲郢 第 16b 页

** 太尉卫公会昌一品制集序

纶綍之兴。载籍之始。先王发号施令。明罚敕法。盖本于此
也。唐虞之盛。二典存焉。夏殷之隆。厥有训诰。自允征甘誓。
乃有誓命之书。皆三代之文。一王之法也。虞夏之际。代祀
绵远。其代王掌制之名氏。莫得而知。至于成汤太甲。则有
仲虺伊尹为之训诰。高宗得傅说。则有说命之篇。周公召
公相成王。则有洛诰酒诰周官顾命。秦始皇帝并一区宇。
丞相李斯实掌其言。汉兴。当秦焚书之后。侍从之臣。皆不
习文史。萧曹之辈。又乏儒墨之用。每封功臣。建子弟。其辞
多天子为之。纵委于执翰者。亦非彰灼知名之士。武帝使
柳仲郢 第 17a 页
司马相如视草。率皆文章之流。以相如非将相器也。厥后
寖以微长。下于魏晋。亦代有其人。我高祖革隋。文物大备。
在贞观中。则颜公师古岑公文本兴焉。在天后时。则李公
峤崔公融出焉。燕许角立于元宗之朝。常杨继美于代宗
之代。洎宪宗皇帝英武启运。雄图赫张。中兴之业。高映前
古。其时则先太师忠公翱翔内署。有密勿赞佐之绩。平吴
定蜀。时唯其功。及登枢衡。作霖雨。尊王室。卑诸侯。图蔡料
齐。外定内理。显王言于典诰。彰帝范于图籍。纪在徽册。播
于无穷。特进太子少保分司东都卫公。长庆中事惠皇为
柳仲郢 第 17b 页
翰林学士。训诰之业。彰于前闻。昭肃皇帝统握乾符。寤寐
良弼。诏自淮海。复升台庭。尽付元机。允厌神度。每彤墀奏
罢。别承天眷。帝亦讲伊尹傅说之旨。定元首股肱之契。以
太平之制度。上古之文教。咸属于公焉。会先太后懿号未
立。帝明发有永怀之痛。公述沙麓神井之瑞。赞绕枢怀日
之庆。懋遵圣绪。光慰孝思。于是承命有宣懿祔庙之制。及
武宗郊昊天。拜清庙。文物胥备。朝廷有礼。华夷述职。河朔
修贡。乃显神庥。荐徽号。奉扬一德。以示万方。于是撰仁圣
文武至神大孝之册。封域无虞。天子翛然有求元之思。乃
柳仲郢 第 18a 页
范贞金。模圣表。隆准日角。烛于宫庭。中外臣僚。咸欲以颂
山河而褒日月也。公于是有圣容之赞。天街之北。獯鬻攸
居。因饥凭陵。怙众强禦。严之以刁斗而勃尔无惧。申之以
文告而腆然不率。天子震怒。旋命征之。公独运沈机。上资
宸断。万里胜负。决于帷中。雷霆既震。犬羊遂溃。疣赘披抉。
腥膻解离。遁其名王。复我贵主。公于是有讨北狄之诏。天
宝末蓟门为首乱之地。疮痏榛棘。袭世未平。至于渔阳帅
师仲武。扫除妖孽。臧获仇雠。奉扬威神。乃底康靖。仍愿勒
石于卢龙之塞。以叙圣功。飞章上闻。帝用允若。公祇膺明
柳仲郢 第 18b 页
命。舒展格言。呼啸神祇。吐纳嵩华。当昼而文星现。不寐而
白凤来。成诸侯不朽之勋。尊元后无私之化。公于是有幽
州纪功之碑。潞帅刘从谏死。其子因关河之崄。恃甲兵之
众。请爵争地。屡闻王庭。中外疑迷。互挠天听。帝将耀神武。
公累献忠谋。且言曰。重耳在丧。不闻利父。雄渠受戮。祇以
拒君。况明皇旧宫。天井内地。跨连河北。胁倚山东。岂可行
有匪人。坐为污俗。若是可忍。孰不可容。沃心无疑。蹑足乃
定。又曰。上党居天下之脊。当河朔之喉。今漳水雄兵。常山
劲卒。是为唇齿。实惧因依。不若乘其未萌。制其将动。帝俞
柳仲郢 第 19a 页
其奏。乃妙选使臣以劳谕之。严立刑赏以劝戒之。魏侯镇
侯。戮力从命。绝壶关之右臂。收泜水之上游。获兹渠魁。在
此成算。又辕门叛将。潢水馀凶。窃上相之旌旗。盗晋阳之
管钥。帝怒斯赫。人心愈疑。咸以师老于郊。枭巢尚固。议罢
兵者蚊聚。请宥过者雷同。公又扬笏而言曰。彼地则义师。
帅分宗室。是元祖勤商之邑。后稷造周之邦。瓜瓞具存。堂
构斯在。苟亏策画。不袭仇雠。则是奖弥牟逐主之风。长冒
顿射亲之俗。诗称筑室于道。书谓疑谋勿成。由是洞启宸
衷。大破偫议。运筹制胜。举无遗策。防微虑远。必契神机。授
柳仲郢 第 19b 页
钺之臣。伏膺承命。谢安之围棋尚劫。曹参之饮酒方酣。果
有军书。继闻戎捷。砥磨周钺。水淬郑刀。万里来袁尚之头
颅。二冢葬蚩尤之肩髀。欢声虽震于朝市。喜气不见于形
容。何其纂立功勋。镇定风俗。若是之重也。公于是有伐上
党之制。平晋阳之敕。宗英可汗。献琛输赆。越自绝域。通于
本朝。文毕伯仕之允。呼韩谷蠡之师。或执玉而朝灵囿。或
解辫而拜甘泉。并垂于策书。光被明命。公于是有谕回鹘
之命五。慰坚昆之书四。文章等于训传。机事出于神明。固
将偃仰邳石之符。傲睨鬼钳之录。闻之者可以祛聋瞆。得
柳仲郢 第 20a 页
之者可以弼邦国。每牙管既拔。芝泥将熟。尝于前席。亲授
笔札。公亦分阴可就。落简如飞。时有急宣。关于密画。内庭
外制。皆不与闻。或势切疾雷。机难终日。宣室未召。武帐莫
闻。公则手疏封章。达于旒扆。当乙夜观书之际。未尝不称
美再三。此又岂可与传洞箫而讽于后庭。闻子虚而嗟不
同世者。论功校德耶。岁在乙丑。偫公常伯以天子之道。贯
于神祇。一年而风雨攸序。灾沴不作。二年歼丑虏。兴北伐
之诗。四年诛狡童。咏东征之歌。而又移摩尼之风。坏浮图
之俗。偃兵反朴。四海胥定。思欲增鸿名。光下武。公乃观东
柳仲郢 第 20b 页
序之图。按西昆之谍。铺舒名实。藻缛文采。类于上帝。为唐
神宗。公于是纂章天成功神德明道之册文。号位既毕。华
夷会同。方将命礼官。召儒者。访匡衡后土之议。采公玉明
堂之图。考肆觐之礼于梁生。取封禅之书于犬子。尽皇王
之盛事。极臣子之殊功。而轩鼎将成。禹书就掩。然犹进先
尝之药。献高手之医。藏周旦请代之书。追汉宣易名之美。
作为大诰。祈于昊天。始终一朝。绍续九德。其攻伐也既如
彼。其制作也又如此。故合武宗一朝。册命典诰。奏议碑赞。
军机羽檄。凡两帙二十卷。辄署曰会昌一品制集纪年。追
柳仲郢 第 21a 页
圣德也。书位。旌官业也。岁在丁卯。亚自左掖出为桂林。九
月。公书至自洛。以典诰制命。示于幽鄙。且使为序。以集成
书。寻元珠不究于倪域。听希声莫穷于高下。承命震恐。几
移朝夕。援笔而复止者三四。念江陆修荡。辞让不及。因斋
洁以序焉。夫全功难恃。大名难兼。日赫于昼而乏清媚。月
皎于夜而无温煦。冬之为候也。则雪霜飘暴。冻入肌发。夏
之为用也。则金流石烁。火走肤脉。如阳春高秋者希焉。南
则瘴风毒虺之为厉也。北则獯戎黠虏之为患也。如洛阳
咸秦者几焉。雕鹫不傅之以驰骋。骅骝不授之以鶱翥。如
柳仲郢 第 21b 页
应龙者鲜焉。仲尼圣贤之宗也。位止于司寇。老聃道德之
祖也。官不过柱史。如姬旦者几焉。是以保衡傅说。佐佑殷
宗。召公毕公。寅亮周室。咸著大训。克为元龟。书契以来。未
之多有。李斯以刻石纪号之文胜。而不在休明之运。又何
足数哉。周勃霍光。虽有勋伐。而不知儒术。枚皋严忌。善为
文笔。而不至岩廊。自是以降。其类实繁。惟公蕴开物致君
之才。居元弼上公之位。建靖难平戎之业。垂经天纬地之
文。萃于厥躬。庆是全德。盖四序之阳春。九州之咸洛。品汇
之应龙。人伦之姬旦。后之学者。其景行之云尔。

柳仲郢 第 22a 页

* 王展

展。长庆时人。

** 白郎岩记

白郎岩。因神姓名也。在天台山西。东抵唐兴县三十里。长
庆四年秋。风雨不应候。土产之物焦乾几七八。农人愁毒。
相视不聊生。自浙东数郡咸然。县令曰馀丰曰。某窃长斯
邑。邑人愁毒。犹吾愁毒也。将祷于名山。顾其辽远。某始至
时。经于白郎岩。异状深黑巍峭。疑有神宅焉。因探其端。得
柳仲郢 第 22b 页
寺记白郎神事。因诣法师普耀所憩岩侧。虔祈礼请。未及
竟。有异物自穴出。黑首高眶。素臆锦脊。其顾视昂昂之势。
若龙若蛇。不惊不摇。受祀而退。其夕降甘雨。居数日。物反
秀绿。自宝历元年更复旱。县令求去年之祥。召邑居客与
同往祝请。其年六月十八日。是物复自穴而出。一如去年
状。加四足焉。足呈掌爪。若欲挐矫。是夕复降甘雨。异哉其
神明欤。神必依山川。山川不崛。神不依焉。受祝惟神。祷不
精诚。神不歆焉。天与神通。神不正直。天不应焉。县令与丞。
非尊官也。能一精专于下。而通天降神。其应如射。岂细事
耶。足以诲天下之慢易者。展适在山野。获同观焉。因记其
柳仲郢 第 23a 页
年月于是岩之侧。

* 路偫

偫字正夫。魏州冠氏人。累官中书舍人翰林学士承旨。

** 劾韩愈斋宿违例奏

今月九日。孟秋飨太庙。摄太尉国子祭酒韩愈。准式合令
起今月六日于太庙致斋。今于国子监宿。有违格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