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七○九 第 19a 页
钦定全唐文卷七百九
卷七○九 第 1a 页
李德裕(十四)
** 旧臣论
或问先王论道之臣。事后王乎。曰。不改先王之道则事之。
改先王之道则去之。以事尧之心事舜禹者。其皋陶益稷
乎。以事武王之心事成王者。其周召乎。以事汉高之心事
惠帝者。其萧曹乎。曹参尚不易萧何之规。况高祖之道。昔
区区楚国。醴酒不设。穆生先去。且穆生岂为已也。盖伤废
先王之道。不忍见后王之面。其不去者。焉得免胥靡之恨
哉。魏晋以降。居相位者。皆腼面愧心而已。又有攘臂于其
** 旧臣论
或问先王论道之臣。事后王乎。曰。不改先王之道则事之。
改先王之道则去之。以事尧之心事舜禹者。其皋陶益稷
乎。以事武王之心事成王者。其周召乎。以事汉高之心事
惠帝者。其萧曹乎。曹参尚不易萧何之规。况高祖之道。昔
区区楚国。醴酒不设。穆生先去。且穆生岂为已也。盖伤废
先王之道。不忍见后王之面。其不去者。焉得免胥靡之恨
哉。魏晋以降。居相位者。皆腼面愧心而已。又有攘臂于其
卷七○九 第 1b 页
间者。踦摭先王之道以讳旧过。改张先王之道以媚新君。
弃先王之故老以掩其羞。用先王之罪人以协其志。若天
地间无神明则已。倘有神明。鬼得而诛之矣。
** 阴德论
陈平称吾多阴谋。道家之所禁。吾世即废亦已矣。不能复
起。以吾多阴过也。至曾孙何国绝。班生著陈平之言。以为
世戒。理当然矣。而丙丞相才及子显。黜为关内侯。至孙昌
乃绝。国绝三十二岁复续。而张汤杜周子孙。世有令名。皆
弃先王之故老以掩其羞。用先王之罪人以协其志。若天
地间无神明则已。倘有神明。鬼得而诛之矣。
** 阴德论
陈平称吾多阴谋。道家之所禁。吾世即废亦已矣。不能复
起。以吾多阴过也。至曾孙何国绝。班生著陈平之言。以为
世戒。理当然矣。而丙丞相才及子显。黜为关内侯。至孙昌
乃绝。国绝三十二岁复续。而张汤杜周子孙。世有令名。皆
卷七○九 第 2a 页
在显位。其故何哉。丙丞相于汉宣之德。可谓至矣。晋荀息
以忠贞之故。不敢负献公。程婴以托孤之义。不忍欺赵氏。
所以继之以死。终不食言。丙丞相于史皇孙。微君臣之分。
无亲戚之情。而保养曾孙。仁心恻隐。置于閒燥。给以私财。
介然拒天子之使。因是全四海之命。(原注汉书称因赦天
下郡邸狱系者是恩及四海也)又奏记霍光。决定大策。既而显徵卿之
美。削士伍之辞。其深厚不伐。古所未有。夏侯胜以为有阴
德者。必享其乐。以及子孙。是宜笃生贤人。世济其美。古所
谓有后者。良谓是矣。焉在传爵邑而已哉。张杜有后者。岂
以忠贞之故。不敢负献公。程婴以托孤之义。不忍欺赵氏。
所以继之以死。终不食言。丙丞相于史皇孙。微君臣之分。
无亲戚之情。而保养曾孙。仁心恻隐。置于閒燥。给以私财。
介然拒天子之使。因是全四海之命。(原注汉书称因赦天
下郡邸狱系者是恩及四海也)又奏记霍光。决定大策。既而显徵卿之
美。削士伍之辞。其深厚不伐。古所未有。夏侯胜以为有阴
德者。必享其乐。以及子孙。是宜笃生贤人。世济其美。古所
谓有后者。良谓是矣。焉在传爵邑而已哉。张杜有后者。岂
卷七○九 第 2b 页
用法虽深。而所治者或能去天下之恶。除生人之害。所以
然也。
** 臣子论
士之有志气而思富贵者。必能建功业。有志气而轻爵禄
者。必能立名节。二者虽其志不同。然时危世乱。皆人君之
所急也。何者。非好功业。不能以戡乱。非好名节。不能以死
难。此其梗概也。好功业者。当理平之世。或能思乱。唯重名
节者。理乱皆可以大任。平淡和雅。世所谓君子者。居平必
不能急公理烦。遭难亦不能捐躯济危。可以羽仪朝廷。润
色名教。如宗庙瑚琏。园林鸿鹄。虽不常为人用。而自然可
然也。
** 臣子论
士之有志气而思富贵者。必能建功业。有志气而轻爵禄
者。必能立名节。二者虽其志不同。然时危世乱。皆人君之
所急也。何者。非好功业。不能以戡乱。非好名节。不能以死
难。此其梗概也。好功业者。当理平之世。或能思乱。唯重名
节者。理乱皆可以大任。平淡和雅。世所谓君子者。居平必
不能急公理烦。遭难亦不能捐躯济危。可以羽仪朝廷。润
色名教。如宗庙瑚琏。园林鸿鹄。虽不常为人用。而自然可
卷七○九 第 3a 页
贵也。(原注世谓王刘之俦也)然世亦有不拘小疵而能全大节者。如
陈平背楚归汉。汉王疑其多心。令护诸将。又疑其受金。可
谓不能以名节自固矣。及功成封侯。辞曰。非魏无知。臣安
得进。汉高曰。若子可谓不背本矣。其后竟诛诸吕以安刘
氏。近日宰相上官仪。诗多浮艳。时人称为上官体。实为正
人所病。及高宗之初。竟以谋废武后。心存王室。至于宗族
受祸。郭代公。倜傥不羁之士也。少不以名节自检。当萧岑
内难。保护睿宗。虽履危机。竟全臣节。则名节之间。不可以
一概论也。陈平能不背魏无知。所以必不负汉王矣。今士
陈平背楚归汉。汉王疑其多心。令护诸将。又疑其受金。可
谓不能以名节自固矣。及功成封侯。辞曰。非魏无知。臣安
得进。汉高曰。若子可谓不背本矣。其后竟诛诸吕以安刘
氏。近日宰相上官仪。诗多浮艳。时人称为上官体。实为正
人所病。及高宗之初。竟以谋废武后。心存王室。至于宗族
受祸。郭代公。倜傥不羁之士也。少不以名节自检。当萧岑
内难。保护睿宗。虽履危机。竟全臣节。则名节之间。不可以
一概论也。陈平能不背魏无知。所以必不负汉王矣。今士
卷七○九 第 3b 页
之背本者。人君岂可保之哉。
** 忠谏论
人君拒谏有二。一曰生于爱名。二曰不能去欲。虽桀纣桓
灵之君。未能忘名。自知为恶多矣。畏天下之人知之。将谓
谏已则恶不可掩。故不欲人之谏已。如晋献非骊姬寝不
安。齐桓非易牙食不美。必不能去之。亦不欲人谏已。人臣
忠谏亦有二。欲道行于君。可使身安国理者。其辞婉。欲名
高后世。不顾身危国倾者。其辞讦。若考叔启大隧以成庄
公之孝。仓唐献犬雁以复文侯之爱。留侯封雍齿以安偫
** 忠谏论
人君拒谏有二。一曰生于爱名。二曰不能去欲。虽桀纣桓
灵之君。未能忘名。自知为恶多矣。畏天下之人知之。将谓
谏已则恶不可掩。故不欲人之谏已。如晋献非骊姬寝不
安。齐桓非易牙食不美。必不能去之。亦不欲人谏已。人臣
忠谏亦有二。欲道行于君。可使身安国理者。其辞婉。欲名
高后世。不顾身危国倾者。其辞讦。若考叔启大隧以成庄
公之孝。仓唐献犬雁以复文侯之爱。留侯封雍齿以安偫
卷七○九 第 4a 页
臣。招四皓以定惠帝。此所谓婉也。谏大夫言婢不为主。白
马令言帝欲不讳。(原注刘李二人名各不便故书官)激主之怒。自有其名。
望其听从。固不可得。此所谓讦也。汉元帝欲御楼船。薛广
德当乘舆谏曰。臣自刎颈以血污车轮。则陛下不入庙矣。
张猛曰。乘船危。就桥安。圣主不乘危。元帝曰。晓人不当如
是耶。则知谏之道在于婉矣。唯英主必能从谏。何者。自知
功德及生人者大矣。虽有小恶。不讳人言。如汉高械系萧
相国。及闻王卫尉之言。乃曰。我不过为桀纣主。而相国为
贤相。此所谓不讳也。近日名臣王石泉居相时。子为眉州
马令言帝欲不讳。(原注刘李二人名各不便故书官)激主之怒。自有其名。
望其听从。固不可得。此所谓讦也。汉元帝欲御楼船。薛广
德当乘舆谏曰。臣自刎颈以血污车轮。则陛下不入庙矣。
张猛曰。乘船危。就桥安。圣主不乘危。元帝曰。晓人不当如
是耶。则知谏之道在于婉矣。唯英主必能从谏。何者。自知
功德及生人者大矣。虽有小恶。不讳人言。如汉高械系萧
相国。及闻王卫尉之言。乃曰。我不过为桀纣主。而相国为
贤相。此所谓不讳也。近日名臣王石泉居相时。子为眉州
卷七○九 第 4b 页
司士。天后尝问曰。卿在相位。子何远乎。对曰。庐陵是陛下
爱子。今犹在远。臣之子焉敢相近。有以见君子之心。亦仓
唐之比也。
** 管仲害霸论
昔管仲对桓公曰。宫中之乐无所禁禦。不害霸也。举贤而
不能任。此害霸也。余窃窥敬仲此对。是欲一齐国之政。满
桓公之志。然则非专任亦不能致霸。故一则仲父。二则仲
父。桓公所以能九合诸侯。为五霸之首。中代蜀主之任孔
明。苻坚之用景略。虽关羽不能移。樊世不能惑。蜀与秦皆
爱子。今犹在远。臣之子焉敢相近。有以见君子之心。亦仓
唐之比也。
** 管仲害霸论
昔管仲对桓公曰。宫中之乐无所禁禦。不害霸也。举贤而
不能任。此害霸也。余窃窥敬仲此对。是欲一齐国之政。满
桓公之志。然则非专任亦不能致霸。故一则仲父。二则仲
父。桓公所以能九合诸侯。为五霸之首。中代蜀主之任孔
明。苻坚之用景略。虽关羽不能移。樊世不能惑。蜀与秦皆
卷七○九 第 5a 页
君安国理。非专任之效欤。桓公得敬仲则兴隆霸业。汉元
信石显而反秽明德。信任同而理乱异者何也。所任用非
其人也。近世有以宫中之乐饵其君者。而苞苴日行。纪纲
日坏。朋党益炽。谗言益昌。得非窃管仲之术。违管仲之道。
庄周称所谓至智也者。有不为大盗积者乎。又曰。蹠不得
圣人之道不行。岂斯之谓也。
** 慎独论
士君子爱身防患。无踰于慎独矣。能惧显觏。(原注诗曰无
曰不显莫予云觏)不为暗欺。忠信参于外。虽有盗贼。不能为患矣。
信石显而反秽明德。信任同而理乱异者何也。所任用非
其人也。近世有以宫中之乐饵其君者。而苞苴日行。纪纲
日坏。朋党益炽。谗言益昌。得非窃管仲之术。违管仲之道。
庄周称所谓至智也者。有不为大盗积者乎。又曰。蹠不得
圣人之道不行。岂斯之谓也。
** 慎独论
士君子爱身防患。无踰于慎独矣。能惧显觏。(原注诗曰无
曰不显莫予云觏)不为暗欺。忠信参于外。虽有盗贼。不能为患矣。
卷七○九 第 5b 页
易曰。无有师保。如临父母。斯之谓也。贼入赵孟之门者。睹
其盛服将朝。不忘恭敬。悔受君命。至于触槐。所以知其不
为患也。向使赵孟未辟寝门。尚安衽席。思变诈之数。无肃
敬之容。为盗者必激其怒心。增其勇气。焉得保其首领哉。
推是而言。人不可以不诚矣。若乃怀诈饰智。意忌貌亲人
已见其肺肝。而自谓无迹。天已夺其魂魄。而不寤将亡。此
汲黯所以面折公孙宏。留言李息。庄周称贼莫大于德为
有心以有眼。为德者尚不可以有心眼。况为恶者乎。
** 王言论
其盛服将朝。不忘恭敬。悔受君命。至于触槐。所以知其不
为患也。向使赵孟未辟寝门。尚安衽席。思变诈之数。无肃
敬之容。为盗者必激其怒心。增其勇气。焉得保其首领哉。
推是而言。人不可以不诚矣。若乃怀诈饰智。意忌貌亲人
已见其肺肝。而自谓无迹。天已夺其魂魄。而不寤将亡。此
汲黯所以面折公孙宏。留言李息。庄周称贼莫大于德为
有心以有眼。为德者尚不可以有心眼。况为恶者乎。
** 王言论
卷七○九 第 6a 页
夫帝王与偫臣言。不在援引古今以饰雄辩。惟在而当礼。
雄辩不足以服奸臣之心。惟能塞诤臣之口。昔田鼢为请
考工地益宅。武帝曰遂取武库。卫将军言郭解家贫。又曰
布衣权至使将军知。此其家不贫。殷仲文言音乐好之自
解。宋祖曰吾祗恐解。此谓而当理。足使奸臣夺心。邪人破
胆矣。余历事六朝。弼谐二主。文宗辞皆文雅。而未尝骋辩。
武宗言必要。而不能文饰。皆得君人之量。能尽臣下之辞。
岂惟王言如是。人臣亦当然也。其有辩若波澜。辞多枝叶。
卷七○九 第 6b 页
文经意而饰诈。矫圣言以蔽聪。此乃奸人之雄。游说之士。
焉得谓之献替哉。为臣者当戒于斯。慎于斯。必不获罪于
天矣。
** 退身论
老子曰。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也。昔余常惑焉。自前朝李
右相元中书。皆宴安厚味。终婴大戮。所以文种有藏弓之
恨。李斯有税驾之叹。张华愿优游而不获。(原注裴頠劝废
贾后华答以庶可优游卒岁)傅亮赞识微而不免。此四子者。皆神敏知
几。聪明志古。图国致霸。动必成功。而自谋其身。犹有所恨。
况常人哉。其难于退者。以余忖度。颇得古人微旨。天下善
人少恶
焉得谓之献替哉。为臣者当戒于斯。慎于斯。必不获罪于
天矣。
** 退身论
老子曰。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也。昔余常惑焉。自前朝李
右相元中书。皆宴安厚味。终婴大戮。所以文种有藏弓之
恨。李斯有税驾之叹。张华愿优游而不获。(原注裴頠劝废
贾后华答以庶可优游卒岁)傅亮赞识微而不免。此四子者。皆神敏知
几。聪明志古。图国致霸。动必成功。而自谋其身。犹有所恨。
况常人哉。其难于退者。以余忖度。颇得古人微旨。天下善
人少恶
卷七○九 第 7a 页
人多。一旦去权。祸机不测。掺政柄以禦怨诽者。如荷戟以
当狡兽。闭关以待暴客。若舍戟开关。则寇难立至。迟迟不
去者。以延一日之命。庶免终身之祸。亦犹奔马者不可以
委辔。乘流者不可以去楫。是以惧祸而不断。未必皆耽禄
而患失矣。何以知之。余之前在鼎司。谢病辞免。寻即远就
泽国。自谓在外而安。岂知天高不闻。身远受害。近者自三
公镇于旧楚。恳辞将相。归守丘园。而行险之人。乘隙搆患。
竟以失巨浪而悬肆。去灌木而撄罗。余岂不知身退罹殃。
盖耻同种斯之不去也。则知勇退者岂容易哉。而陆士衡
当狡兽。闭关以待暴客。若舍戟开关。则寇难立至。迟迟不
去者。以延一日之命。庶免终身之祸。亦犹奔马者不可以
委辔。乘流者不可以去楫。是以惧祸而不断。未必皆耽禄
而患失矣。何以知之。余之前在鼎司。谢病辞免。寻即远就
泽国。自谓在外而安。岂知天高不闻。身远受害。近者自三
公镇于旧楚。恳辞将相。归守丘园。而行险之人。乘隙搆患。
竟以失巨浪而悬肆。去灌木而撄罗。余岂不知身退罹殃。
盖耻同种斯之不去也。则知勇退者岂容易哉。而陆士衡
卷七○九 第 7b 页
称不知去势以求安。辞宠以招福。斯言过矣。惟有遭逢善
人。则庶可无患。故范睢得蔡泽。退而不辱。虞邱得叔孙。去
而不困。其次刚毅者有心者亦可矣。子文举子玉以靖国。
随会避郤子以纾乱。皆保其后矣。若小人。则祸必及之。无
所逃也。终不及乘扁舟变姓名。浩然五湖之外。不在人间
之世。斯可以免矣。
** 豪侠论
爰盎汲黯。皆豪侠者也。若非气盖当世。义动明主。岂有是
名哉。爰盎曰。缓急人所有。故善剧孟。匿季心。汲黯好游侠。
人。则庶可无患。故范睢得蔡泽。退而不辱。虞邱得叔孙。去
而不困。其次刚毅者有心者亦可矣。子文举子玉以靖国。
随会避郤子以纾乱。皆保其后矣。若小人。则祸必及之。无
所逃也。终不及乘扁舟变姓名。浩然五湖之外。不在人间
之世。斯可以免矣。
** 豪侠论
爰盎汲黯。皆豪侠者也。若非气盖当世。义动明主。岂有是
名哉。爰盎曰。缓急人所有。故善剧孟。匿季心。汲黯好游侠。
卷七○九 第 8a 页
任气节。善灌夫。所以知其然也。余斯言岂徒妄发。杨子所
谓孟轲之勇类如是。夫侠者。盖非常之人也。虽以然诺许
人。必以节气为本。义非侠不立。侠非义不成。难兼之矣。所
谓不知义者。感匹夫之交。校君父之命。为贯高危汉祖者
是也。所利者邪。所害者正。为梁王杀爰盎者是也。此乃盗
贼耳。焉得谓之侠哉。唯锄麑不贼赵孟。承基不忍志宁。(原
注纥干承基为承乾贼于志宁见其执丧尽哀不忍害之
也)斯为真侠矣。淮南王惮汲黯。以其守节死义。所以易公
卷七○九 第 8b 页
孙宏如发蒙耳。黯实气义之兼者。士之任气而不知义。皆
可谓之盗矣。然士无气义者。为臣必不能死难。求道必不
能出世。近代房孺复问径山大师。欲习道。可得至乎。径山
对曰。学道者惟猛将可也。身首分裂。无所顾惜。由是而知
士之无气义者。虽为桑门。亦不足观矣。
** 英杰论
帝王之于英杰。当须御之以气。结之以恩。然后可使也。若
不以英气折之。而宠以姑息。则骄不可任。若不以恩爱结
之。而肃以体貌。则怨不为用。驾驭之术。唯汉高祖尽之。黥
布归汉。高祖方踞床洗。而召布入见。布大怒悔来。欲自杀。
可谓之盗矣。然士无气义者。为臣必不能死难。求道必不
能出世。近代房孺复问径山大师。欲习道。可得至乎。径山
对曰。学道者惟猛将可也。身首分裂。无所顾惜。由是而知
士之无气义者。虽为桑门。亦不足观矣。
** 英杰论
帝王之于英杰。当须御之以气。结之以恩。然后可使也。若
不以英气折之。而宠以姑息。则骄不可任。若不以恩爱结
之。而肃以体貌。则怨不为用。驾驭之术。唯汉高祖尽之。黥
布归汉。高祖方踞床洗。而召布入见。布大怒悔来。欲自杀。
卷七○九 第 9a 页
出就舍帐。服御饮食从官如汉王居。布又大喜过望。武帝
踞厕见卫青。青以大将军之贵。而隶人蓄之。此不得不绝
大漠而荡荤粥猃狁也。蜀先主与关羽张飞同卧起。而稠
人广坐。侍立终日。皆用此道。故能成功。夫御英杰。使猛将。
与见道德之人。接方正之士。不同也。不可以繁礼饰貌。以
浮辞足言。宜洞开胸怀。令见肝肺。气慑其勇。恩结其心。虽
踞洗召之。不为薄矣。禄山。夷狄之谲诈者也。非将门英豪。
草莱奇杰。其战斗之气。击刺之才。去关张远矣。天宝末受
卷七○九 第 9b 页
专征之任。托不御之权。入朝赐宴。坐内殿西序鸡障之下。
非其所据。果蓄异图。幽陵厉阶。至今为梗。盖恩甚骄盈。以
至于此。倘以徒隶蓄之。岂有斯恨。
** 臣友论
君之择臣。士之求友。当以志气为先。患难为急。汉高以周
勃可属大事。又曰。安刘氏者必勃也。文帝戒太子曰。即有
缓急。亚夫真可任将兵。此皆得于气志之间。而后知可以
托孤寄命矣。何者。人君不能无缓急。士君子未尝免忧患。
故汉高知周勃可托。文帝识亚夫可任。信陵降志于朱亥。
爰盎不拒于剧孟。且夫周文有闳夭而禦侮。宣孟以弥明
非其所据。果蓄异图。幽陵厉阶。至今为梗。盖恩甚骄盈。以
至于此。倘以徒隶蓄之。岂有斯恨。
** 臣友论
君之择臣。士之求友。当以志气为先。患难为急。汉高以周
勃可属大事。又曰。安刘氏者必勃也。文帝戒太子曰。即有
缓急。亚夫真可任将兵。此皆得于气志之间。而后知可以
托孤寄命矣。何者。人君不能无缓急。士君子未尝免忧患。
故汉高知周勃可托。文帝识亚夫可任。信陵降志于朱亥。
爰盎不拒于剧孟。且夫周文有闳夭而禦侮。宣孟以弥明
卷七○九 第 10a 页
而免难。孔圣得仲由而不闻恶言。宋祖失穆之而谓人轻
我。则择臣求友。得不先于此乎。太仓令淳于公叹生女不
生男。缓急非有益也。女缇萦自伤。乃上书赎父罪。诗曰。鹡
鸰在原。兄弟急难。父子兄弟。未尝不以赴急难为仁孝。况
朋友之际。本以义合。贵盛则相望以力。忧患而不拯其危。
自保荣华。坐观颠覆。可不痛哉。昔卫青之衰也。故人多事
冠军。而任安不去。吴章之败也。门人更名他师。而幼孺自
效。(原注幼孺名敞姓非便故不书)此所以可贵也。善人良士。祗可淡水相
成。虚舟相值。闻其患也。则策足先去。曰见几而作。不俟终
我。则择臣求友。得不先于此乎。太仓令淳于公叹生女不
生男。缓急非有益也。女缇萦自伤。乃上书赎父罪。诗曰。鹡
鸰在原。兄弟急难。父子兄弟。未尝不以赴急难为仁孝。况
朋友之际。本以义合。贵盛则相望以力。忧患而不拯其危。
自保荣华。坐观颠覆。可不痛哉。昔卫青之衰也。故人多事
冠军。而任安不去。吴章之败也。门人更名他师。而幼孺自
效。(原注幼孺名敞姓非便故不书)此所以可贵也。善人良士。祗可淡水相
成。虚舟相值。闻其患也。则策足先去。曰见几而作。不俟终
卷七○九 第 10b 页
日。知其危也。则奉身而退。曰既明且哲。以保其身。良士之
于人如是。曷若识剧孟朱亥哉。
** 天性论
余开成中作镇淮服。闻东宫为人所搆。天子赫然大怒。召
宰臣及公卿大僚议于内殿。其时谏者佥曰。太子幼年。思
虑未至。亦曰。太子之年。足以改过。往复移时。大略不出于
此。夫明主可以理夺。其要在于闻所未闻。昔千秋上书。言
子弄父兵。罪当笞耳。武帝一言而寤。盖以而当理。魏太祖
尝谓诸子曰。吾必不用左右之言以理汝曹。何者。使左
于人如是。曷若识剧孟朱亥哉。
** 天性论
余开成中作镇淮服。闻东宫为人所搆。天子赫然大怒。召
宰臣及公卿大僚议于内殿。其时谏者佥曰。太子幼年。思
虑未至。亦曰。太子之年。足以改过。往复移时。大略不出于
此。夫明主可以理夺。其要在于闻所未闻。昔千秋上书。言
子弄父兵。罪当笞耳。武帝一言而寤。盖以而当理。魏太祖
尝谓诸子曰。吾必不用左右之言以理汝曹。何者。使左
卷七○九 第 11a 页
右君子也。必不离人父子之间。使左右小人也。小人之言。
必不可用。其时无人以此言寤主。因问主上。太子之过。得
于何人言之者。与太子恩爱厚薄何如哉。文宗聪明睿知。
闻之必寤。既寤之后。太子必安。以余揣之。不三数日。则父
子如初矣。盖以父子之爱。发于天性。言之者必当易寤。况
一子乎。是以汉高睹四皓上寿。悲歌鸿鹄。宣帝以元成退
让。令傅淮阳。元帝闻史丹器人于丝竹鼓鼙之间。默然而
笑。皆外感中寤。屈已舍爱。可不谓之天性哉。惜乎文宗竟
不得一闻是言。岂太子之命也欤。
必不可用。其时无人以此言寤主。因问主上。太子之过。得
于何人言之者。与太子恩爱厚薄何如哉。文宗聪明睿知。
闻之必寤。既寤之后。太子必安。以余揣之。不三数日。则父
子如初矣。盖以父子之爱。发于天性。言之者必当易寤。况
一子乎。是以汉高睹四皓上寿。悲歌鸿鹄。宣帝以元成退
让。令傅淮阳。元帝闻史丹器人于丝竹鼓鼙之间。默然而
笑。皆外感中寤。屈已舍爱。可不谓之天性哉。惜乎文宗竟
不得一闻是言。岂太子之命也欤。
卷七○九 第 11b 页
** 宾客论
古人称周公吐握下士。而天下归心。惟周公则可。何也。文
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于天下无嫌矣。故唯周公
则可。禀上圣之姿。邪不得入。是以好士不为累也。汉武为
戾太子立博望苑。使通宾客。多以异端进者。始皆欲招贤
人。而天下贤人少。小人多。贤人难进。小人易合。难进者鸿
冥。易合者胶固矣。何以知之。刘濞有枚乘邹阳。不用其言。
而应高田禄伯为其羽翼。刘武有邹阳韩安国。不用其谋。
而羊胜公孙诡为其腹心。刘安行阴德。好文辞。虽爱神仙
卷七○九 第 12a 页
黄白。未害为善。终以左吴伍被而败。以是而知虽骨肉之
亲。非周公圣德。皆不可也。班固称四豪者。六国之罪人也。
今不复论矣。吕不韦习战国之馀风。陈豨值汉网之疏阔。
逮乎魏其武安。终以权势相倾。自武安之后。天子切齿。卫
霍改节。则宾客之为害。固可知矣。公孙宏起客馆。开东阁。
以延贤人。与参谋议。非也。然谓之贤人。必非党附朝宰。交
乱将相者矣。其时武帝躬亲万机。严明御下。人自守法。不
敢为非。宰相惟有平津。政出一空。(原注出吕览)自然无倾夺之
势。其宾客故人。不居显位。似未足为朝廷患也。然主父偃
亲。非周公圣德。皆不可也。班固称四豪者。六国之罪人也。
今不复论矣。吕不韦习战国之馀风。陈豨值汉网之疏阔。
逮乎魏其武安。终以权势相倾。自武安之后。天子切齿。卫
霍改节。则宾客之为害。固可知矣。公孙宏起客馆。开东阁。
以延贤人。与参谋议。非也。然谓之贤人。必非党附朝宰。交
乱将相者矣。其时武帝躬亲万机。严明御下。人自守法。不
敢为非。宰相惟有平津。政出一空。(原注出吕览)自然无倾夺之
势。其宾客故人。不居显位。似未足为朝廷患也。然主父偃
卷七○九 第 12b 页
言朔方地肥饶阻河。蒙恬筑城以逐匈奴。灭胡之本。公孙
宏以为不可。朱买臣发十难。宏不能得其一。又奏人不得
挟弓弩。吾邱寿王以为不便。上以难丞相。丞相诎服。则知
平津之宾客。不及天子之近臣明矣。虽有宾客。何益于议
谋哉。况世秉大政者。常不下三四人。而轻薄游相门。与柳
槐齐列。所谋以倾夺为首。所议以势利为先。是以魏其武
安之徒。共成祸败。刘班殷铁之客。不相往来。又役奸志献
奇计者。导其邪径。苟合匪人。世道险巇。无不由此。昔汉武
谓田鼢曰。君除吏尽未。吾亦欲除吏。哀帝责郑崇曰。君门
宏以为不可。朱买臣发十难。宏不能得其一。又奏人不得
挟弓弩。吾邱寿王以为不便。上以难丞相。丞相诎服。则知
平津之宾客。不及天子之近臣明矣。虽有宾客。何益于议
谋哉。况世秉大政者。常不下三四人。而轻薄游相门。与柳
槐齐列。所谋以倾夺为首。所议以势利为先。是以魏其武
安之徒。共成祸败。刘班殷铁之客。不相往来。又役奸志献
奇计者。导其邪径。苟合匪人。世道险巇。无不由此。昔汉武
谓田鼢曰。君除吏尽未。吾亦欲除吏。哀帝责郑崇曰。君门
卷七○九 第 13a 页
如市。何以欲禁切主上。皆宾客之害也。余谓丞相闭关谢
绝宾客。则朝廷静矣。
** 谋议论
欲知谋议之用舍。身名之荣辱。观其立论可知也。切于时
机。明于利害。人主易晓。当世可行。其谋必用。而终有后咎。
晁错主父偃是也。何者。切时机。明利害。皆怨诽所由生。享
其利而自罹其害。谋阔意中。言高旨远。其道可法。其术则
疏。必有高名而不用于世。贾山王阳是也。谋议不行。故能
无患。智足应变。道可与权。言虽切于人情。意常笃于礼义。
绝宾客。则朝廷静矣。
** 谋议论
欲知谋议之用舍。身名之荣辱。观其立论可知也。切于时
机。明于利害。人主易晓。当世可行。其谋必用。而终有后咎。
晁错主父偃是也。何者。切时机。明利害。皆怨诽所由生。享
其利而自罹其害。谋阔意中。言高旨远。其道可法。其术则
疏。必有高名而不用于世。贾山王阳是也。谋议不行。故能
无患。智足应变。道可与权。言虽切于人情。意常笃于礼义。
卷七○九 第 13b 页
谋不尽用。而身无近忧。贾谊是也。故当汉文之世。亦列高
位。余门客崔世叔。即宋广平之维私也。(原注崔世叔名犯
庙讳)又常预燕公代公之戎幕。故知三丞相才业甚备。曰。
广平好言政事。燕公好言文学。至于经国远虑。意鲜及之。
与代公言。初若涉川。未知其止。寥廓广大。莫见津涯。味之
既深。思意愈密。代公常为西北边将帅。论四夷事。虑必精
远。则崔之言。信有徵矣。凡侍坐于君子。闻其言可以知其
才术远近。用此道也。
** 伐国论
位。余门客崔世叔。即宋广平之维私也。(原注崔世叔名犯
庙讳)又常预燕公代公之戎幕。故知三丞相才业甚备。曰。
广平好言政事。燕公好言文学。至于经国远虑。意鲜及之。
与代公言。初若涉川。未知其止。寥廓广大。莫见津涯。味之
既深。思意愈密。代公常为西北边将帅。论四夷事。虑必精
远。则崔之言。信有徵矣。凡侍坐于君子。闻其言可以知其
才术远近。用此道也。
** 伐国论
卷七○九 第 14a 页
自古得伐国之女以为。未尝不致危亡之患者何也。亡国
之馀。焉能无怨气。其立基创业之祖宗。必皆一时之英杰。
其社稷山川之鬼神。尝为一国之所奉。受其血食。忿其灭
亡。故能为厉矣。必生妖美之色。蛊惑当世之君。使其骨肉
相残。以坏于内。君臣相疑。以败于外。危亡之兆。鲜不由此。
史苏所谓必有女戎。妹喜妲巳褒姒是也。史苏言之详矣。
今不复论。是以晋献得骊戎佚女。太子有雉经之酷。祸及
三世。苻坚纳慕容娣弟。秦宫有凤兮之谣。败于五将。(原注
卷七○九 第 14b 页
苻坚于五将山破灭)梁武取东昏所幸。几至危国。隋文嬖陈王之
妹。终以陨身。此皆祸败之著明者也。又夏姬入荆。子反疲
于奔命。吴人始叛楚矣。吴嫔至晋。世祖怠于为政。戎狄乃
乱华矣。所以王圭睹庐江美人。正言纳说。如王圭者。可谓
识微之士。明于祸福矣。
** 文章论
魏文典论称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斯言尽之矣。然
气不可以不贯。不贯则虽有英辞丽藻。如编珠缀玉。不得
为全璞之宝矣。鼓气以势壮为美。势不可以不息。不息则
流宕而忘反。亦犹丝竹繁奏。必有希声窈眇。听之者悦闻。
妹。终以陨身。此皆祸败之著明者也。又夏姬入荆。子反疲
于奔命。吴人始叛楚矣。吴嫔至晋。世祖怠于为政。戎狄乃
乱华矣。所以王圭睹庐江美人。正言纳说。如王圭者。可谓
识微之士。明于祸福矣。
** 文章论
魏文典论称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斯言尽之矣。然
气不可以不贯。不贯则虽有英辞丽藻。如编珠缀玉。不得
为全璞之宝矣。鼓气以势壮为美。势不可以不息。不息则
流宕而忘反。亦犹丝竹繁奏。必有希声窈眇。听之者悦闻。
卷七○九 第 15a 页
如川流迅激。必有洄洑逶迤。观之者不厌。从兄翰常言。文
章如千兵万马。风恬雨霁。寂无人声。盖谓是矣。近世诰命。
唯苏廷硕叙事之外。自为文章。才实有馀。用之不竭。沈休
文独以音韵为切。重轻为难。语虽甚工。旨则未远矣。夫荆
璧不能无瑕。隋珠不能无颣。文旨既妙。(一作高妙)岂以音韵为
病哉。此可以言规矩之内。不可以言文章外意也。较其师
友。则魏文与王陈应刘讨论之矣。江南唯于五言为妙。故
休文长于音韵。而谓灵均以来。此秘未睹。不亦诬人甚矣。
卷七○九 第 15b 页
古人辞高者。盖以言妙而工。适情不取于音韵。(原注曹植
七哀诗有徊泥谐依四韵王粲诗有攀原安三韵班固汉
书赞及当时辞赋多用协韵猗与元勋包田举信是也)意尽而止。成篇不拘于只耦。(
文选诗有五韵七韵十一韵十三韵二十一韵者今之文
字四韵六韵以至百韵无有只者)故篇无定曲。辞寡累句。譬诸音乐。古词
如金石琴瑟。尚于至音。今文如丝竹鞞鼓。迫于促节。则知
声律之为弊也甚矣。世有非文章者。曰辞不出于风雅。思
不越于离骚。摸写古人。何足贵也。余曰。譬诸日月。虽终古
常见。而光景常新。此所以为灵物也。余尝为文箴。今载于
此。曰。文之为物。自然灵气。恍惚而来。不思而至。杼柚得之。
淡而无味。琢刻藻绘。珍不足贵。如彼璞玉。磨砻成器。奢者
为之。
七哀诗有徊泥谐依四韵王粲诗有攀原安三韵班固汉
书赞及当时辞赋多用协韵猗与元勋包田举信是也)意尽而止。成篇不拘于只耦。(
文选诗有五韵七韵十一韵十三韵二十一韵者今之文
字四韵六韵以至百韵无有只者)故篇无定曲。辞寡累句。譬诸音乐。古词
如金石琴瑟。尚于至音。今文如丝竹鞞鼓。迫于促节。则知
声律之为弊也甚矣。世有非文章者。曰辞不出于风雅。思
不越于离骚。摸写古人。何足贵也。余曰。譬诸日月。虽终古
常见。而光景常新。此所以为灵物也。余尝为文箴。今载于
此。曰。文之为物。自然灵气。恍惚而来。不思而至。杼柚得之。
淡而无味。琢刻藻绘。珍不足贵。如彼璞玉。磨砻成器。奢者
为之。
卷七○九 第 16a 页
错以金翠。美质既雕。良宝所弃。此为文之大旨也。
** 任臣论
欲知国之隆替。时之盛衰。察其任臣而已。非常之才。固不
常有。龊龊廉谨。足以从政矣。其次愚鲁朴鄙之人。亦不害
国。唯异于人者。可以惧矣。(原注世所谓差人也)何者。陈侯爱郭绍。以
兴侮楚之怒。伯阳任公孙。以成谋社之梦。屠黍称国之兴
也。天遗之以贤人。国之衰也。天与之以乱人。是也。然此人
将至。必有异物。为此先兆。故知远君子。近小人。污泽所以
卷七○九 第 16b 页
兴刺也。鶢鶋止于鲁郊。下展禽之故也。鹈鹕集于魏沼。不
用管宁之应也。是以鸲鹆来而师乙叹。鵩鸟至而贾生惧。
戴鹪巢而张臻悲。微禽尚能为害。况异于此者。昔殷宗惧
而修德。以消雉雊之变。魏明乐以酣身。不免鹰扬之恨。可
以儆戒哉。
** 人物志论
余尝览人物志观。其索隐精微。研几元妙。实天下奇才。然
品其人物。往往不伦。以管仲商鞅俱为法家。是不究其成
败之术也。(原注僧一行称调盈虚御轻重惟太公管仲虽
霸者之佐不及太公亦不宜比商鞅鞅可与吴起同类耳)以子产西门豹俱为器能。
是不辨其精粗之迹也。子
用管宁之应也。是以鸲鹆来而师乙叹。鵩鸟至而贾生惧。
戴鹪巢而张臻悲。微禽尚能为害。况异于此者。昔殷宗惧
而修德。以消雉雊之变。魏明乐以酣身。不免鹰扬之恨。可
以儆戒哉。
** 人物志论
余尝览人物志观。其索隐精微。研几元妙。实天下奇才。然
品其人物。往往不伦。以管仲商鞅俱为法家。是不究其成
败之术也。(原注僧一行称调盈虚御轻重惟太公管仲虽
霸者之佐不及太公亦不宜比商鞅鞅可与吴起同类耳)以子产西门豹俱为器能。
是不辨其精粗之迹也。子
卷七○九 第 17a 页
产多识博闻。叔向且犹不及。故仲尼敬事之。西门豹非其
匹也。其甚者曰。辨不入道。而应对资给。是谓口辨。乐毅曹
邱生是也。乐毅中代之贤人。洁去就之分。明君臣之义。自
得卷舒之道。深识存亡之机。曹邱生招权倾金。毁誉在口。
季布以为非长者。焉可以比君子哉。又曰。一人之身。兼有
英雄。高祖项羽是也。其下虽曰项羽英分少。有范增不能
用。陈平去之。然称羽能合变。斯言谬矣。项羽坑秦卒以结
怨关中。弃咸阳而眷怀旧土。所谓倒持太阿。授人以柄。岂
得谓之合变乎。又愿与汉王挑战。汉王笑曰。吾宁斗智。不
匹也。其甚者曰。辨不入道。而应对资给。是谓口辨。乐毅曹
邱生是也。乐毅中代之贤人。洁去就之分。明君臣之义。自
得卷舒之道。深识存亡之机。曹邱生招权倾金。毁誉在口。
季布以为非长者。焉可以比君子哉。又曰。一人之身。兼有
英雄。高祖项羽是也。其下虽曰项羽英分少。有范增不能
用。陈平去之。然称羽能合变。斯言谬矣。项羽坑秦卒以结
怨关中。弃咸阳而眷怀旧土。所谓倒持太阿。授人以柄。岂
得谓之合变乎。又愿与汉王挑战。汉王笑曰。吾宁斗智。不
卷七○九 第 17b 页
能斗力。及将败也。自为歌曰。力拔山兮气盖世。其所恃者
气力而已矣。可谓雄于韩信。气又过之。所以能为汉王敌。
聪明睿知。不足称也。
** 朋党论
治平之世。教化兴行。偫臣和于朝。百姓和于野。人自砥砺。
无所是非。天下焉有朋党哉。仲长统所谓同异生是非。爱
憎生朋党。朋党致怨隙是也。东汉桓灵之朝。政在阍寺。纲
纪以乱。风教寖衰。党锢之士。始以议论疵物。于是危言危
行。刺讥当世。其志在于维持名教。斥远佞邪。虽乖大道。犹
气力而已矣。可谓雄于韩信。气又过之。所以能为汉王敌。
聪明睿知。不足称也。
** 朋党论
治平之世。教化兴行。偫臣和于朝。百姓和于野。人自砥砺。
无所是非。天下焉有朋党哉。仲长统所谓同异生是非。爱
憎生朋党。朋党致怨隙是也。东汉桓灵之朝。政在阍寺。纲
纪以乱。风教寖衰。党锢之士。始以议论疵物。于是危言危
行。刺讥当世。其志在于维持名教。斥远佞邪。虽乖大道。犹
卷七○九 第 18a 页
不失正。今之朋党者。皆依倚倖臣。诬陷君子。鼓天下之动
以养交游。窃儒家之术以资大盗。(原注大盗谓倖臣也)所谓教猱升
木。嗾犬害人。穴居城社。不可薰凿。汉之党锢。为理世之罪
人矣。今之朋邪。又党锢之罪人矣。仲长统曰。才智者亦奸
凶之羽翼。勇气者亦盗贼之爪牙。诚如是言。然辨之未尽
如是者。皆小才小勇。祗能用诡道入邪径。鼠牙穿屋。虺毒
螫人。如巨海阴夜。百色妖露。焉能白日为怪哉。大道之行。
当齑粉矣。
** 虚名论
以养交游。窃儒家之术以资大盗。(原注大盗谓倖臣也)所谓教猱升
木。嗾犬害人。穴居城社。不可薰凿。汉之党锢。为理世之罪
人矣。今之朋邪。又党锢之罪人矣。仲长统曰。才智者亦奸
凶之羽翼。勇气者亦盗贼之爪牙。诚如是言。然辨之未尽
如是者。皆小才小勇。祗能用诡道入邪径。鼠牙穿屋。虺毒
螫人。如巨海阴夜。百色妖露。焉能白日为怪哉。大道之行。
当齑粉矣。
** 虚名论
卷七○九 第 18b 页
夫与膏肓同病者。不可治也。与衰乱同风者。不可理也。刘
向上书曰。幽厉之际。朝廷不和。转相非怨。君子独处守正。
不挠众枉。勉强以从王事。则反见憎毒谗愬。故其诗曰。密
勿从事。不敢告劳。无罪无辜。谗口嗷嗷。又曰。分曹为党。往
往偫朋。将同心以陷正臣。正臣进者。治之表也。正臣陷者。
乱之机也。汉与幽厉之世同风矣。干宝晋总论曰。朝寡全
德之士。乡乏不贰之老。进仕者以苟得为贵而鄙居正。当
官者以望空为高而笑勤恪。其倚伏虚矌。依阿无心者。皆
名重海内。晋与元成之际同风矣。所谓虚旷名重者。盖讥
卷七○九 第 19a 页
山涛魏舒之俦耳。后之窃虚名者。曾不得与山魏徒隶齿。
而腼貌于世。未尝自愧。趋之者如飞蛾赴火。惟耻不及。岂
蛩蛩负蹶之谓哉。虚名者以众多为其羽翼。时不敢害。后
来者以声价出其口吻。人不敢议。以此相死。自谓保太山
之安。可以痛心哉。
** 食货论
人君不以聚货制用之臣。处将相弼谐之任。则奸邪无所
容矣。左右贵倖。知所爱之人。非宰相之器。以此职为发身
之捷径。取位之要津。皆由此汲引。以塞讪谤。领此职者。窃
而腼貌于世。未尝自愧。趋之者如飞蛾赴火。惟耻不及。岂
蛩蛩负蹶之谓哉。虚名者以众多为其羽翼。时不敢害。后
来者以声价出其口吻。人不敢议。以此相死。自谓保太山
之安。可以痛心哉。
** 食货论
人君不以聚货制用之臣。处将相弼谐之任。则奸邪无所
容矣。左右贵倖。知所爱之人。非宰相之器。以此职为发身
之捷径。取位之要津。皆由此汲引。以塞讪谤。领此职者。窃
卷七○九 第 19b 页
天子之财。以为之赂。聚货者所以得升矣。贵操其奇赢。乘
上之急。售于有司。以取倍利。制用者所以得进矣。三司皆
有官属。分部以主郡国。贵倖得其宝赂。多托贾人污吏处
之。颇类牧羊而蓄豺。养鱼而纵獭。欲其不侵不暴。焉可得
也。故盗用货泉。多张空簿。国用日蹙。生人日困。扬雄上书。
言汉武运帑藏之财。填庐山之壑。今货入权门。甚于是矣。
孟献子有言。与其有聚敛之臣。宁有盗臣。子舆以利国为
非。扬雄以榷酤兴叹。称其职者。必皆挟工商之术。有良贾
之才。寿昌习分铢之事。宏羊析秋毫之数。小人以为能。君
上之急。售于有司。以取倍利。制用者所以得进矣。三司皆
有官属。分部以主郡国。贵倖得其宝赂。多托贾人污吏处
之。颇类牧羊而蓄豺。养鱼而纵獭。欲其不侵不暴。焉可得
也。故盗用货泉。多张空簿。国用日蹙。生人日困。扬雄上书。
言汉武运帑藏之财。填庐山之壑。今货入权门。甚于是矣。
孟献子有言。与其有聚敛之臣。宁有盗臣。子舆以利国为
非。扬雄以榷酤兴叹。称其职者。必皆挟工商之术。有良贾
之才。寿昌习分铢之事。宏羊析秋毫之数。小人以为能。君
卷七○九 第 20a 页
子所以不忍为也。卜式言天久不雨。独烹宏羊天乃雨。焉
有仲尼之鸣鼓将攻。卜式之欲烹致雨。而反居相位。可为
之甚痛哉。
** 近倖论
自古中主以降。皆安于近习。疏远忠良。其主非不知君子
可亲。小人可去。而不改者。其蔽有二。一曰性相近。二曰嗜
欲深。桓灵之主。与小人气合。如水之走下。火之就燥。皆自
然而亲结不可解也。侯览张让所以得蔽君矣。元成二后。
皆有所嗜。吹箫挝鼓之娱。微行沉湎之乐。非倖臣无以承
有仲尼之鸣鼓将攻。卜式之欲烹致雨。而反居相位。可为
之甚痛哉。
** 近倖论
自古中主以降。皆安于近习。疏远忠良。其主非不知君子
可亲。小人可去。而不改者。其蔽有二。一曰性相近。二曰嗜
欲深。桓灵之主。与小人气合。如水之走下。火之就燥。皆自
然而亲结不可解也。侯览张让所以得蔽君矣。元成二后。
皆有所嗜。吹箫挝鼓之娱。微行沉湎之乐。非倖臣无以承
卷七○九 第 20b 页
意。非近习无以共欢。宏恭石显所以得蠹政矣。唯人君少
欲英明者。则能反是。如文帝虽有邓通赵谈。所信者贾谊
张释之爰盎。此所谓少欲也。武帝虽有韩嫣李延年。而所
贵者公孙宏倪卜式。此所谓英明也。故君听不惑。政无颇
类。近则开元初。内有姜皎崔涤。以极宫中之乐。外有姚卢
苏宋。以修天下之政。得元成之欲。享舜禹之名。六合晏然。
千古莫及。其故何也。倖臣不得干政故也。后代能如汉之
文武。及开元致理之要。虽有倖臣。亦何害于理哉。
** 奇才论
欲英明者。则能反是。如文帝虽有邓通赵谈。所信者贾谊
张释之爰盎。此所谓少欲也。武帝虽有韩嫣李延年。而所
贵者公孙宏倪卜式。此所谓英明也。故君听不惑。政无颇
类。近则开元初。内有姜皎崔涤。以极宫中之乐。外有姚卢
苏宋。以修天下之政。得元成之欲。享舜禹之名。六合晏然。
千古莫及。其故何也。倖臣不得干政故也。后代能如汉之
文武。及开元致理之要。虽有倖臣。亦何害于理哉。
** 奇才论
卷七○九 第 21a 页
开成初。余作镇淮甸。会有朝之英彦。廉问剖符于东南者。
相继而至。余与之宴言。皆曰。圣上谓丞相郑公覃李公固
言李公石曰。李训禀五常之性。服人伦之教。则不及卿等。
然天下之才。卿等皆不如也。三丞相默然而退。余曰。李训
甚狂而愚。曾不及于徒隶。焉得谓之奇才也。自古天下有
常势。不可变也。昔陈平之思吕宗。而计无所出。尝閒居深
念。陆贾由户而进。不之觉也。贾揣知其情。言曰。将相和。则
社稷安矣。因为画策。陈平乃寤。由是以黄金为绛侯寿。将
卷七○九 第 21b 页
相交欢。以败产禄。近世五王之诛二张也。汉阳王召大将
军李多祚谓曰。将军爵服隆贵。谁人与之。曰太帝与之。将
军资产富侈。谁人与之。曰太帝与之。将军子弟荣禄。谁人
与之。曰太帝与之。因谓曰。感太帝恩乎。多祚漼然泪下。又
谓曰。今太帝之子深居鹤禁。危若缀旒。将军岂有意乎。多
祚遂感慨受命。与之定策。元载之图鱼朝恩也。以崔昭尹
神州。裨昭日请苑中牢醴以为朝恩羊。及开馔。因与北门
大将军王驾鹤等结欢。共筹阴计。而朝恩竟败。夫举大事。
非北门无以成功。此所谓天下之常势也。李训因守澄得
幸。虽职在近密。而日夕游于禁中。出入无碍。此时挟守澄
军李多祚谓曰。将军爵服隆贵。谁人与之。曰太帝与之。将
军资产富侈。谁人与之。曰太帝与之。将军子弟荣禄。谁人
与之。曰太帝与之。因谓曰。感太帝恩乎。多祚漼然泪下。又
谓曰。今太帝之子深居鹤禁。危若缀旒。将军岂有意乎。多
祚遂感慨受命。与之定策。元载之图鱼朝恩也。以崔昭尹
神州。裨昭日请苑中牢醴以为朝恩羊。及开馔。因与北门
大将军王驾鹤等结欢。共筹阴计。而朝恩竟败。夫举大事。
非北门无以成功。此所谓天下之常势也。李训因守澄得
幸。虽职在近密。而日夕游于禁中。出入无碍。此时挟守澄
卷七○九 第 22a 页
之势。与天子契若鱼水。北军诸将。望其顾盼。与目睹天颜
无异。若以中旨谕之。购以爵赏。即诸将从之。势如风靡矣。
训舍此不用。而欲以神州灵台游徼搏击之吏。抱关拥彗
之徒。以当精甲利兵。亦犹霜蓬之禦烈火矣。赖中人觉其
变。未及其乱。向使训计尽行。所诛者不过侍从数百人而
已。其徒尚数千人。与北门协力报怨。则天下横流矣。何以
知之。昔窦武之举事也。以五校士数千人屯都亭下。中官
矫诏令张奂率营士与阵对阵。乃大呼武军曰。窦武反。汝
皆禁兵。当宿卫宫省。何故随反者乎。自旦至食时。兵降略
无异。若以中旨谕之。购以爵赏。即诸将从之。势如风靡矣。
训舍此不用。而欲以神州灵台游徼搏击之吏。抱关拥彗
之徒。以当精甲利兵。亦犹霜蓬之禦烈火矣。赖中人觉其
变。未及其乱。向使训计尽行。所诛者不过侍从数百人而
已。其徒尚数千人。与北门协力报怨。则天下横流矣。何以
知之。昔窦武之举事也。以五校士数千人屯都亭下。中官
矫诏令张奂率营士与阵对阵。乃大呼武军曰。窦武反。汝
皆禁兵。当宿卫宫省。何故随反者乎。自旦至食时。兵降略
卷七○九 第 22b 页
尽。由是知自前代以来。禁军皆畏伏中官。宰臣焉能使其
效死。嗟乎。焚林而畋。明年无兽。竭泽而渔。明年无鱼。既经
李训猖獗。则天下大势。亦不可用也。
** 方士论
秦皇汉武。非好道者也。始皇擒灭六国。兼羲唐之弟号。汉
武剪伐匈奴。恢殷周之疆宇。皆开辟所未有也。虽不能尊
周孔之道以为教化。用汤武之师以行吊伐。而英才远略。
自汤武以降。鲜能及矣。岂不悟方士之诈哉。盖以享国既
久。欢乐已极。驰骋弋猎之力疲矣。天马碧鸡之求息矣。鱼
效死。嗟乎。焚林而畋。明年无兽。竭泽而渔。明年无鱼。既经
李训猖獗。则天下大势。亦不可用也。
** 方士论
秦皇汉武。非好道者也。始皇擒灭六国。兼羲唐之弟号。汉
武剪伐匈奴。恢殷周之疆宇。皆开辟所未有也。虽不能尊
周孔之道以为教化。用汤武之师以行吊伐。而英才远略。
自汤武以降。鲜能及矣。岂不悟方士之诈哉。盖以享国既
久。欢乐已极。驰骋弋猎之力疲矣。天马碧鸡之求息矣。鱼
卷七○九 第 23a 页
龙角抵之戏倦矣。丝竹鞞鼓之音厌矣。以神仙为奇。以方
士为玩。亦庶几黄金可成。青霄可上。固不在于啬神鍊形
矣。何以知之。荀卿称千万人之情一人之情是也。百王之
道后王是也。余闻武宗之言。是以知耳。尝于便殿言及方
士。皆谲诈丕诞。不可信也。上曰。吾知之矣。宫中无事。以此
遣闷耳。余尝览曹植论。言左慈封君达之类。家王及植兄
弟以优笑蓄之耳。斯言信矣。大抵方士皆习静者。为之隐
身岩穴。不求闻达。如山鹿野麋。是其志也。岂乐翘车之召
哉。敢自衒其术。面欺明主者亦鲜矣。时既不用。逐之可也。
士为玩。亦庶几黄金可成。青霄可上。固不在于啬神鍊形
矣。何以知之。荀卿称千万人之情一人之情是也。百王之
道后王是也。余闻武宗之言。是以知耳。尝于便殿言及方
士。皆谲诈丕诞。不可信也。上曰。吾知之矣。宫中无事。以此
遣闷耳。余尝览曹植论。言左慈封君达之类。家王及植兄
弟以优笑蓄之耳。斯言信矣。大抵方士皆习静者。为之隐
身岩穴。不求闻达。如山鹿野麋。是其志也。岂乐翘车之召
哉。敢自衒其术。面欺明主者亦鲜矣。时既不用。逐之可也。
卷七○九 第 23b 页
杀之非也。若以其诈而可诛。则公孙卿栾大无非行诈。杀
其干势利以自衒者。足以大戒。兰艾同焚。斯为甚矣。贞观
末。高宗不诛天竺方士那罗延婆娑寐。逐之归国。斯可为
后王法矣。
其干势利以自衒者。足以大戒。兰艾同焚。斯为甚矣。贞观
末。高宗不诛天竺方士那罗延婆娑寐。逐之归国。斯可为
后王法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