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七○○
卷七○○ 第 21a 页
钦定全唐文卷七百

卷七○○ 第 1a 页
 李德裕(五)

** 赐背叛回鹘敕书

近数得边将奏报。知卿等本国。自有离乱。可汗遇祸。虽未
悉虚实。良深震悼。我国家与卿等本国。代结姻好。久为亲
戚。协德同心。常为诸蕃所羡。故得边候不耸。封疆晏然。卿
等忽领师徒。漠南屯集。又数至天德侵掠。颇扰边人。聚师
无名。忠义俱失。既乖旧好。良用怃然。若卿等本国所立新
主。非可汗至亲。人心不从。扰乱未定。卿等只合自申方略。
竭效忠诚。安静本蕃。以图勋绩。亦合遣使告朕。具述此心。
卷七○○ 第 1b 页
若新立可汗。是中国至亲。人已归附。卿等便合早自相率。
保国宁家。与可汗协心。以修旧好。岂得寄命塞上。久劳师
人。朕缘与卿本国。情义至深。事同一体。又缘公主在彼。未
知存亡。故遣使臣魏谟往谕朕意。卿宜备陈诚款。不得虚
词。兼禁戢师徒。勿为侵轶。近闻天德游奕军将。曾有交锋。
卿等既犯塞垣。亦是边将常事。今已各令诸镇。不许交兵。
卿宜晓谕部落。各令知悉。

** 与纥扢斯可汗书

卷七○○ 第 2a 页

皇帝敬问纥扢斯可汗。时属载阳。想彼休泰。朕抚临万宇。
子育偫生。思致洽和。用臻至理。将军踏布合祖等至。鉴表
具知。可汗生戴斗之乡。居寒露之野。智谋精果。材志沉雄。
威动龙荒。声驰象魏。眷言丕绩。深用注怀。我太宗文皇帝
圣德高于百王。英材轶于千古。内定诸夏。外服百蛮。贞观
四年。西北蕃君长诣阙顿颡。请上尊号为天可汗。是后降
玺书西北蕃君长。皆称皇帝为天可汗。临统四夷。实自兹
始。暨贞观六年。太宗遣使臣王义宏至可汗本国。将命镇
卷七○○ 第 2b 页
抚。贞观二十一年。可汗本国君长身自入朝。太宗授左屯
卫将军坚昆都督。至天宝末年。朝贡不绝。则可汗祖先。已
受我国家恩德。计可汗国中遗老。必自流传。朕缵奉丕图。
思申旧好。比闻天宝以后。为回鹘所隔。久阻诚。回鹘自谓
天骄。罔修仁义。肆行残忍。凌虐诸蕃。知可汗代为仇雠。果
能报复。灭其国邑。皆已立君。驱彼酋渠。尽逾沙漠。茂功壮
节。近代无俦。回鹘当中国伐叛之时。尝展勋力。列圣嘉其
大顺。累降姻亲。今失国亡逃。寄于塞上。只合早归穷。受朕
抚循。而乃转自鸱张。益怀狼顾。在阴山之外。诱惑小蕃。乘
我无虞。即来侵掠。恣为边患。今已四年。朕大徵甲兵。

卷七○○ 第 3a 页

久欲除剪。比令幽州太原两道节度使皆充招抚。以示绥
怀。望其悛心。犹务含育。而凌蔑公主。频拟伤残。驰突边城。
敢谋盗窃。近太原节度使刘沔不胜其忿。潜出偏师。乘其
诪张。使袭牙帐。虏众大溃。穹庐尽焚。元恶伤残。脱身潜窜。
已取得太和公主。即至阙庭。回鹘残兵。不满千人。散投山
谷。旬日之内。必合枭禽。朕再见公主。良用欣慰。可汗既为
雠怨。须尽歼夷。倘留馀烬。必生后患。想远闻庆快。当惬素
心。闻可汗受氏之源。与我同族。汉北平太守材气。天下无
卷七○○ 第 3b 页
双。结发事边。控弦贯石。自后子孙。多习武略。代为将门。至
嫡孙都尉。提精卒五千。深入大漠。单于举国来敌。莫敢抗
威。身虽陷没。名震蛮貊。我国家承北平太守之后。可汗又
是都尉苗裔。以此合族。尊卑可知。昨闻太和公主为可汗
兵众所得。可汗以同姓之国。使遣归还。有以见可汗秉礼
义之心。重亲邻之好。朕深用感叹。至于涕零。公主寻为回
鹘劫夺。久不归国。可汗所遣使臣。皆被诛戮。朕言念伤痛。
至今不忘。昨见可汗表求访公主。使公主上天入地。必须
觅得。今边将愤惋。已立奇功。回鹘罪人。计日可致。即当显
戮。以谢可汗。况回鹘夷灭。种族必尽。与可汗便为邻国。各
卷七○○ 第 4a 页
保旧疆。继好息人。事同一体。从此边陲罢警。弓矢载櫜。必
当诸部服从。皆怀健羡。知我两国。永为宗盟。想可汗明智。
自有良算。故令太仆卿兼御史中丞赵蕃持节充使。以答
深诚。质于神明。用存大信。朕言不贰。可不勉欤。又自古外
蕃。皆须因中国册命。然后可弹压一方。今欲册命可汗。特
加美号。缘未知可汗之意。且遣谕怀。待赵蕃回日。别命使
展礼。以申和好。彼间将相。并存问之。遣书指不多及。

** 与黠戛斯可汗书

皇帝敬问黠戛斯可汗。温仵合将军至。览书及所献马百
卷七○○ 第 4b 页
匹鹘十联。具悉。可汗特禀英姿。生知雄略。奋扬威武。底定
龙荒。扫回鹘之穹居。报怨以直。护公主之罽幕。事大以诚。
又遣贵族信臣。载驰朔漠。名马鸷鸟。远涉流沙。既展同姓
之亲。克副怀柔之旨。眷言勋绩。深慰予衷。朕护奉丕图。抚
宁万国。岂望化孚有截。致殷汤来享之明。实恐德未遍覆。
愧汉宣兼临之盛。况与彼国壤隔内外。非正朔所加。礼既
不施。政岂宜及。但以惜可汗宗盟之国。愿保先名。为可汗
宏远之谋。须除后患。所以具古今祸福。往谕至怀。昔呼韩
邪单于以郅支尚存。国难未靖。称蕃事汉。福及子孙。后汉
卷七○○ 第 5a 页
单于比以大父。依汉而安。继袭其号。上书款塞。永愿藩蔽
漠南。遂致朔塞底宁。烽燧永息。近则回鹘结大国之援。雄
长北蕃。诸部率从。莫敢不服。一隅安乐。百有馀年。此事昭
然。可汗所睹。况今回鹘种类未尽。介居蕃汉之间。爰及黑
车子。久畏其威。素服其信。虑彼再振。常持两端。须令小蕃
知朕亲厚可汗。弃绝回鹘。实在和好分定。内附约盟。则邪
计奸谋。无由而入。故欲显加册命。昭示万方。况登里可汗
回鹘旧号。是国家顷年所赐。非回鹘自制此名。今回鹘国
已破亡。理当嫌避。朕以可汗先祖。往在贞观。身自入朝。太
卷七○○ 第 5b 页
宗授以左卫将军坚昆都督。朕思欲继太宗之旧典。彼亦
宜遵先祖之明诚。便以坚昆为国。施于册命。更加美号。以
表懿亲。况坚者不朽之名。昆者有后之称。示不忘本。岂不
美欤。朕昨命礼部尚书郑肃等与彼使臣面陈大计。温仵
合将军等皆谕朕旨。愿言结成。岂必契径路之金。举留犁
之酒。保兹诚信。固在厥初。顷者回鹘至塞上。请国家精兵
十万。送至漠北。渐归本蕃。又请借汉界一城。养育疲羸。以
图兴复。朕以可汗之故。尽不听从。今回鹘是国家叛臣。为
可汗雠敌。须去根本。方保永安。是天亡之时。易于攻取。古
卷七○○ 第 6a 页
人云。天与不取。反受其咎。可汗须乘此机便。早务芟夷。回
鹘未灭以前。可汗勿以饮食为甘。弋猎为乐。励兵秣马。不
可暂闲。所恨隔在诸蕃。国家难于同力。倘更近塞。岂复稽
诛。又恐馀孽归降。可汗未能尽戮。纳有罪之众。受逋逃之
臣。倘收吾憎。必开边隙。此则蕃养虺毒。自生厉阶。前年回
鹘宰相等向汉使云。李靖擒颉利后。国中只有三二十人。
便郤兴复。虽在危困。尚尔张皇。可汗深察此言。岂得不虑。
又闻合罗川回鹘牙帐。未尽毁除。想其怀土之心。必有思
归之志。速要平其区落。无使孑遗。既表成功。彼当绝望。可
卷七○○ 第 6b 页
汗已摅积年之愤。自为一代之雄。至于居处服章。皆宜变
革。焉得安于所习。姑务因循。则何以震耀北方。弹压诸部。
朕抚有中夏。爱育生灵。常恐百姓未安。一物失所。岂愿更
广威略。遥制要荒。但缘与可汗方保和盟。义同忧乐。纤微
之事。皆欲备言。想可汗与将相筹谋。副兹诚意。此使到日。
必谅朕心。即宜速遣报章。此当遣重臣册命。夏热。想可汗
休泰。将相以下。并存问之。遣书指不多及。

** 与黠戛王书

皇帝敬问黠戛王。时及阳和。想比佳适。注吾合素等至。省
卷七○○ 第 7a 页
表并进马事。具悉。国王阴山雄劲。朔野英雄。包智略以周
身。推诚明而有众。声高夷落。威重藩疆。专遣使臣。远献名
马。向化之诚既展。输忠之效颇明。临轩省章。辍食嘉叹。眷
言忠荩。宁忘寝兴。顷于贞观中。彼国常奉朝贡。亦授官爵。
宠赐而还。尔后但讶音耗久乖。不知中为回鹘所隔。及览
来表。方嘉壮图。蓄锐多年。乘机大举。快雪冤愤。豁开心怀。
回鹘之营垒既平。国家之山河不间。既为邻境。遂阅贡章。
又知破回鹘之时。取得太和公主。特遣专使。送归阙庭。虽
闻行至中途。却为回鹘所夺。在国王遵以礼义。推之和宁。
卷七○○ 第 7b 页
远同族之讥嫌。厚亲邻之恩信。贤明如此。愧慰难名。回鹘
顷以失国为词。塞相托。朕以勋亲是念。拯恤屡加。曾不知
恩。渐开稔恶。贱弃公主。侵暴平人。日寻干戈。时窃牛马。朕
为全旧好。不下明诛。岁月滋深。边防将倦。各用长策。继彰
殊勋。焚帐幕而公主归还。透网罗而元恶逃遁。顾其馀类。
何所寄生。国王远闻。想同深慰。然犹恐奔窜。尚有凶奸。又
虑侵彼封疆。将复雠怨。国王亦须严为备拟。善设机谋。同
务讨除。尽其根本。无贻后患。勉继前修。亲仁善邻。惟彼与
此。勿谓遐远。常存寤思。因注吾合素回。且先诏示。其他
卷七○○ 第 8a 页
礼命。续专遣使宣慰。想宜知悉。

** 赐黠戛斯书

皇帝敬问黠戛斯可汗。将军谛德伊斯难殊至。览书并白
马二匹。具悉。可汗降精斗极。雄朔漠以称君。禀耀旄头。分
天街而建国。特负英豪之气。夙推统御之才。眷想嘉猷。载
深寤叹。来书云。温仵合将军归国后。汉使不来。温仵合去
日。朕书具云。速遣报章。此当遣重臣册命。自是可汗未谕
此意。报答稍迟。此则寻欲遣使。只自延望来信。又云。金石
路已隔绝。盖为山川悠远。未得自与可汗封壤接连。非是
卷七○○ 第 8b 页
两国之情。犹有阻隔。想可汗明识。无复致疑。又云。两地遣
书。彼此不会。且书不可以尽言。言不可以尽意。况蕃汉文
字。传译不同。只在共推赤心。永保盟好。岂必缘饰词语。以
此交欢。每欲思维先恩好意。不更疑惑。便是明诚。又云。欲
除却两楹间恶剌。此之一事。实是嘉言。缘回鹘雄据北方。
代为君长。诸蕃臣伏。百有馀年。今可汗扫其穹居。大雪雠
耻。功业既高于前古。威声已振于北荒。固当深务远图。岂
可更留馀烬。黑车子不度德量力。敢保寇雠。则是轻侮可
汗。独不向化。此而可忍。孰不可容。况可汗前来云求访公
卷七○○ 第 9a 页
主。使上天入地。必须觅得。今若舍而不问。何以取信朕怀。
想可汗乘彼盛秋。长驱精骑。问回鹘逋逃之罪。行黑车后
服之诛。取若拾遗。役无再举。从兹荡定。岂不美欤。来书又
云。送公主到彼。无一语来。缘公主才离可汗五日。便被回
鹘劫夺。所遣来使。尽被杀伤。公主二年之中。流离沙漠。事
已隔远。所以不再叙言。然赵蕃去日。已具感悦之心。足表
殷勤之意。又闻今秋欲移就回鹘牙帐。灭其大国。便保旧
居。足使诸蕃畏威。回鹘绝望。稍近边境。颇谓良图。所云请
发兵马期集去处。缘黑车子犹去汉界一千馀里。在沙漠
卷七○○ 第 9b 页
之中。从前汉兵未尝到彼。比闻回鹘。深意。常欲投窜安西。
待至今秋。朕当令幽州太原振武天德缘边四镇要路出
兵。料可汗攻讨之时。回鹘必当潜遁。各令邀截。便可枭擒。
此是军期。须合符契。想可汗必全大信。用叶一心。谛德伊
斯难殊朕已于三殿面对。兼赐宴乐。并依来表。不更滞留。
朕续遣重臣。便申册命。故先达此旨。令彼国明知册命之
礼。并依回鹘故事。可汗爰始立国。临长诸蕃。须示邻壤情
深。宗盟义重。以此镇抚。谁敢不从。宜体至怀。共宏远略。春
暖。想可汗休泰。将相以下。并存问之。遣书指不多及。

卷七○○ 第 10a 页

** 赐石雄及三军敕书

敕石雄。晋绛密迩王畿。地当襟带。自卿与将士等扼其险
要。勇冠诸军。捍彼奔冲。为我砥柱。每刻期深入。屡挫狂锋。
批抗捣虚。导游刃。永言勋绩。岂忘于怀。昔商伐鬼方。三年
乃剋。周公东征。三年不归。宪宗平淮西。文宗定沧海。士不
解甲。或三四年。想卿等久在戎行。心经此役。且士之生代。
本为功名。仗义从军。固当殉命。居平则孝养父母。成长则
子孙。衣食所资。无非国力。有事则投袂而起。负甲先登。抚
卷七○○ 第 10b 页
养之恩。惟此为报。今者才近半岁。未曰劳师。功在垂成。往
无不捷。将士等各宜感励。成此功名。上党既平。天下无事。
从此永安家室。不复征行。近者杨弁首为猖狂。扇惑乱卒。
今则身膏齐斧。戮及妻拿。生为不忠之人。死为负义之鬼。
身名俱灭。可不痛哉。诸部既安。王师益振。乘此声势。必殄
馀妖。故令中使宣慰。兼赐优赏。卿等便须鼓行而进。径入
贼界下营。从此驻军。速图进取。勿使功业归于别帅。爵赏
在于他人。勉务壮图。副兹厚遇。想宜知悉。

** 赐潞州军人敕书意

刘稹乳臭騃童。未有所识。皆是郭谊王协。幸其昏弱。矫托
卷七○○ 第 11a 页
军情。妄献表章。欲求继袭。志在肆行祸福。自擅兵权。称感
从谏之恩。誓同生死。及见山东三郡。皆已归降。事迫势穷。
归恶刘稹。令其一门受戮。便欲自取宠荣。不义不忠。古无
其比。朕以诱陷刘稹。皆是此二人。贩卖图全。义难容舍。已
令泽潞冀氏两路遣军。只取郭谊王协及同恶之类。其他
军人。一切不问。仍各有优赏。后从敕处分。如两道兵马未
到以前。有忠义之士先非同恶者。能自擒戮郭谊等。所与
优赏。并同裴问王钊例处分。已诏石雄王宰。到彼不令侵
扰军人百姓。如秋毫有犯。便按军法。各宜勉思机计。共保
卷七○○ 第 11b 页
忠诚。勿受奸人扇动。妄生疑忌。互相告报。咸使明知。

** 赐党项敕书

敕。自尔祖归国家。依附边塞。为我赤子。编于黔黎。牛马蕃
孳。种落殷盛。不侵不叛。颇效信诚。比闻边将不守朝章。失
于绥辑。因缘征敛。害及无辜。念尔远人。莫知控告。特命朕
之爱子。实总元戎。所冀偫帅听命而不敢自专。诸部怀冤
而有所披诉。奉我宪令。以保和宁。如闻莫顾私恩。遂怀凭
恃。攘夺不避于官物。驱掠罔惮于平人。擅兴甲兵。恣行攻
劫。岂有朝廷内地。辄此鸱张。道路阻艰。商旅殆绝。朕便
卷七○○ 第 12a 页
欲诏命诸镇。同力剿除。深虑玉石难分。善恶同毙。今再为
条制。各使得宜。却令节将指挥。许其处断。如实有冤滥。政
乖公平。并遣巡院奏闻。朝廷必为申理。如或不知恩贷。犹
敢猖狂。国有典章。必难容舍。故兹宣示。当体朕怀。

** 停归义军敕书

敕。李思忠首率蕃兵。归诚向阙。念其忠。特许来朝。而又久
慕华风。愿留京邑。俾参环卫。用报勋庸。其归义军使宜停。
将士等同叶义心。所宜优宠。况闻诸道军镇。皆置马军。选
择蕃浑。尤不易得。缘此将健。久工骑射。颇出常伦。列于牙
卷七○○ 第 12b 页
旗。足壮戎阃。宜分诸道节度使团练收管。便给本道衣粮。
稍加安存。务令得所。

** 置孟州敕旨

敕。昔冯异之守盟津。已建军号。近光弼之保伊洛。先据三
城。盖以河有造舟之危。山有摧轮之险。左右机轴。表里金
汤。既当形胜之地。实为要害之郡。令所制置。岂限常规。积
万庾于敖前。尤资地利。列二矛于河上。须壮军声。其河阴
县宜割属孟州。仍改为望县。其河清县却还河南府收管。
县官等并准前敕处分。其东都镇遏兵马。依前属东都防
卷七○○ 第 13a 页
禦使。郑滑汝州防戍兵各一千人。令宏敬权指挥。事平后
续有处分。

** 李回宣慰三道敕旨

敕。成德军魏博皆出兵甲。俯临贼境。秋气已至。攻取是时。
元逵宏敬。制胜伐谋。必有成算。固须命使。远访嘉猷。又回
鹘虽已遁逃。尚存馀烬。今朔风始劲。塞草具腓。犹虑未革
枭音。敢怀狼顾。迫于饥窘。复扰边城。仲武久欲荡除。俾无
噍类。成其志业。壮彼威声。亦在使臣往喻朕意。各宜奋厉。
早建殊勋。解甲来还。免彼祁寒之候。止戈除害。庶臻仁寿
卷七○○ 第 13b 页
之期。咨尔帅臣。副兹委遇。宜令刑部侍郎兼御史中丞李
回充幽州镇魏等道宣慰。

** 上尊号玉册文

维会昌二年岁次壬戍四月乙丑朔十四日戊寅。摄太尉
光禄大夫守司空兼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臣德
裕银青光禄大夫守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同中书门
下平章事臣夷行金紫光禄大夫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
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臣珙银青光禄大夫守中书侍郎
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臣绅金紫光禄大夫检校司徒兼太
卷七○○ 第 14a 页
子太保臣僧孺及文武百官等六千五百七十四人言。臣
闻羲皇首太古之号。成汤显神武之称。我高祖皇王是宪。
尊名若古。贻厥丕训。为子孙之法。岂不善始善述哉。矧乃
巨唐受命。继体承业。理运将至。大君以兴。昊穹所以开至
圣也。曩者明两未定。帝华不协。舍允传圣。深惟至公。先后
所以昭天命也。亦犹尧发于唐侯。文兴于代邸。神明之祚。
不其难哉。伏惟皇帝陛下清明溥鬯。光耿四海。元德莫邻。
天休大赉。日角见表。气志如神。爰初定命。正心理物。如辰
居极。而天下无邪矣。由是昭德塞违。尊贤远佞。禹不自满。
卷七○○ 第 14b 页
成不敢康。罔盘于田。不迩于色。自闺壶以施王教。由家道
而刑国风。去比周。覈名实。揽乾纲。择圣纪。修旧典。协诚质。
扢嘉坛。泰乙。进正臣以端治表。礼故老以求谠言。远无蔽
狱。近无留命。祈元祖而膏雨降。祀灵岳而嘉谷登。省刑罚
而蓬孛消。发仓廪而螽螟息。去岁龙旂承祀。大辂亲郊。捧
玉瓒而一献。光灵来格。振金石而六变。魄宝昭临。然犹古
训是学。缉熙于道。天文炳焕。云汉其章。温恭敬逊。承太任
之教。和乐恺悌。洽戚藩之心。德风偃于偫黎。威霆动乎绝
域。又以敬养不逮于长乐。昭配未升于祢宫。每怀嗣徽。

卷七○○ 第 15a 页

烝烝而慕。所以奉若慈训。对越两仪。因心立制。永锡其教。
宽虔刘之罪。兴恻隐之仁。回电收霜。为之反禾。及单于慕
义。景附朔边。耀德戢兵。谦临是受。至于备文物。展国容。莫
不先甲而布甘泽。丁辰而廓阴翳。和景晏温。卿霭絪缊。斯
所谓神祗之心应矣。天人之际交矣。于是服冕之士。戴鹖
之伦。暨藩侯邦伯。黄发骀背。不谋而进曰。陛下元默天晬。
辉光日新。大矣孝熙。四极爰臻。诚宜玉版温润。镂鸿明之
德。神宝焜耀。荐万斯之年。丕惟大典。不可辞也。陛下犹谦
卷七○○ 第 15b 页
退固拒。至于三四。偫臣不已。乃曰俞哉。夫遍覆包含之谓
仁。极深研几之谓圣。宪度著明之谓文。蛮夷震慑之谓武。
感而遂通之谓神。无思不服之谓孝。臣等不胜大愿。谨奉
玉册玉宝。上尊号曰仁圣文武至神大孝皇帝。伏惟陛下
乾健不息。谦尊而光。乐戒其耽。禽戒其荒。寿乃侔于殷宗。
俗乃厚于成康。贻燕后昆。受福无疆。臣德裕等诚欢诚跃
顿首顿首。谨言。

** 上尊号玉册文

维会昌五年岁次乙丑正月己酉朔一日己酉。光禄大夫
守太尉兼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臣德裕光禄大
卷七○○ 第 16a 页
夫守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臣悰
朝议大夫守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
事臣让夷朝议大夫守中书侍郎兼户部尚书同中书门
下平章事臣铉及文武百官大中大夫太常卿臣孙等六
千二百二人言。臣闻在昔周宣。猃狁内侵。四牡薄伐。以定
王国。则诗人大其功。暨于汉宣。北夷乖乱。呼韩慕义。郅支
远遁。则策著其美。惟此二代。称为中兴。间者开成之末。星
孛如云。螟飞蔽天。先帝戚之。黎人惧焉。乃授至圣。遗大投
艰。迄兹成功。厥有冥数。伏惟仁圣文武至神大孝皇帝表
卷七○○ 第 16b 页
应龙翼。粹含乾刚。神全而正气凝。宇定而天光发。智烛千
里。动必察微。心镜万机。物来斯应。于是五材用。四维张。建
中和之极。缀前圣之纲。重枢机。修法制。刑御家之理。无出
壶之言。销谗邪。远佞倖。绝背公之党。退好径之人。内严体
貌。增堂陛之峻。外绝缔交。去辅车之势。古所谓受命于天。
惟舜独正也。又曰。一心定而万物服。惟陛下得之。曩者北
狄矜功。耗蠹中国。种类磐牙。根柢封殖。异术肺腑。缟衣如
荼。挟邪作蛊。浸淫宇内。倒悬不解。百有馀年。既而龙祠堙
灭。携国塞。质帝女。蹙海疆。有狼顾平城之心。鲸吞
卷七○○ 第 17a 页
咸洛之志。爰命枭将。搴旗刈旃。兵鏖穹庐。火烈荆榛。飏罽
幕。碎轒车[:#AS-FBED:●]宛。六[:#AS-83F9:⿱吂⿲月马凡]遁逃。贵主生还。刬灭妖迹。剿除丑类。
故名王结发。冠带入臣。坚昆稽首。鞮译来献。而又奸臣放
命。二纪陆梁。据太行之固。下窥洛邑。通故绛之道。旁晲近
关。树其遗孽。以窃兵柄。议者佥曰。精兵十万。积谷十年。泉
鱼不察。汤网宜悬。陛下雄断霆声。偫疑冰释。扬清风而扫
云。致迅雷而破山。任冯异则拔天井而震上党。仗吴汉则
发突骑而窥邯郸。壶关失险。山东夺魄。属有戍边叛将。窃
发参墟。人心摇荡。异议放肆。陛下临朝而言曰。二寇获罪
卷七○○ 第 17b 页
于天。予所不舍。未三旬而定晋阳。才期年而灭潞子。不以
金购。豨将多降。不劳师克。粤首驰报。非至德感物。孰能臻
于此乎。由是台宰百辟。藩屏将帅。上言曰。成伐东夷而肃
慎来贺。景剪七国而王室乃安。莫不始于武功。终致刑措。
将以禋上帝。荐祖宗。宜受鸿名。以答元贶。陛下犹谦逊而
五让之。勤请弗已。乃屈已以俞之。云汉为章。所以昭法度
也。神明其德。所以成教化也。巍乎有功。帝尧之则也。勤于
大道。元祖之训也。臣等不胜大愿。谨奉玉册玉宝。上尊号
曰仁圣文武章天成功神德明道大孝皇帝。伏惟陛下不
有其
卷七○○ 第 18a 页
名。以保其成。不德其功。以戒其盈。享殷宗之福。致周道之
平。熙我王度。永振金声。臣德裕等诚欢诚跃顿首顿首。谨
言。

** 让官表

臣某言。伏以臣之事君。犹子之事父。若情有所隐。志在苟
安。不事披诚。即为冒宠。臣某诚惶诚恐顿首顿首。伏惟仁
圣文武至神大孝皇帝去邪用相。有大舜之功。柔远固存。
臻汉宣之理。故得王道正直。海内清和。边朔底宁。干戈永
戢。文明之化。方致永熙。萤爝之光。所宜自息。岂敢虚矫。上
卷七○○ 第 18b 页
负君亲。臣始自孩童。常多疾病。逮于壮岁。犹甚虚羸。属廉
问江南。荏苒八岁。移镇巴蜀。首尾三年。暑湿所侵。遂成沉
痼。患风毒脚气十五馀年。服药过虚。又得渴疾。每日自午
已后。瞑眩失常。形骸仅存。心气俱竭。唯恐晚归私第。殪尽
道途。臣伏见国史。岑文本受委既深。形骸顿竭。太宗尝谓
左右。知其将尽。韦处厚积以虚惫。不早退身。侍立之时。仆
于玉阶之下。臣窃以二臣为戒。不敢遑安。所冀陛下宏太
宗之仁。下轸念于无及。臣得延处厚之数。免自促于明时。
伏望陛下察臣恳诚。矜臣衰耗。得罢繁务。退守州行。稍获
卷七○○ 第 19a 页
安闲。渐自颐养。一二年后。或冀有瘳。臣倘馀齿尚存。筋力
未朽。必当灰身粉骨。上报圣慈。不任祈恩之至。谨奉表。

** 让太尉第二表(原注第一表舍人撰不录同日更进此表)


臣某言。臣今日已进让表。惊宠之心。不遑启处。再陈恐恳。
实惧为烦。臣某中谢。伏见国初已来。授此官惟有七人。尚
父子仪。犹以恳辞而免。近者智兴载义。皆超拜太傅太保。
只缘朝廷重惜此官。裴度守司徒十年。竟不迁授。以臣僭
越。必致颠挤。况臣既无汗马之劳。涓尘莫效。又有负薪之
卷七○○ 第 19b 页
疾。旷废至多。唯陛下宠以美名。荣皆过实。而臣腼颜自处。
窃位偷安。非止获朝野之讥。实恐受神明之谴。辄披丹。犹
冀听从。伏望息罢新恩。且守旧秩。不任祈恩迫切之至。

** 让太尉第三表

臣某言。臣闻庙器不盈。周公戒其必覆。马力已竭。颜氏知
其必颠。臣窃感之。以忧以蹙。臣某中谢。昔子文避禄。竟之
逃死。冶廑辞卿。迫于惧祸。伏以上公亢极。本待勋臣。其间
或授时贤。皆是元老。臣既非耆艾。又乏战功。奉宸算而曾
靡运筹。假英威而未尝推毂。有何劳效。蒙此殊荣。夙夜自
思。至今战汗。伏见广德二年九月十七日。代宗授尚父汾
卷七○○ 第 20a 页
阳王此官。三让而免。至大历十四年闰五月三日。德宗再
申前命。重授尚父。不许陈让。三载而终。臣窃思尚父十五
馀年得延光宠。岂非牢让而致。(阙一字)骘所持。昨者恭惟圣
奖至深。恩义加等。祗受典册。未敢固辞。臣伏念齿发虽雕。
心力犹壮。实愿赞陛下升平之运。见万方仁寿之期。东封
告成。大典咸备。然后散金娱老。归守丘园。贪全盛时。不忍
自促。所以再陈恳。上渎皇明。竭至敬而不敢繁文。陈至诚
而不为饰让。心恳词直。度获听从。伏望特追新恩。却守旧
秩。臣不任恳迫屏营之至。

卷七○○ 第 20b 页

** 让官表

臣某言。臣闻道不欲盈。元祖之至诚。人恶其上。鲁史之明
规。既以迫于愚衷。敢虑动而生悔。臣某中谢。臣顷居宰弼。
获戾于时。既望汨以怀沙。甘赴湘而溺死。自谓永违白日。
莫睹青天。虽文宗坠履不遗。骤分圭瑞。而微臣伤弓是惧。
常蹈春冰。伏值陛下大明初升。临照四海。知臣常忝禁署。
逮事穆宗。念已废之旧物。悯既伤之弱羽。召自沧海。擢授
黄阁。明德每覆其瑕玼。至仁常矜其衰疾。参赞万务。倏已
六年。裘冕禋郊。再睹配天之礼。干戈问罪。三见拘原之功。

卷七○○ 第 21a 页

所谓百生遭逢。千载际会。徵倚伏之数。惟恐罹灾。思存亡
之机。所宜知止。非慕三公乞骸之节。敢希二疏解组之风。
忍去盛时。自贻深戚。实以久婴沉痼。年渐衰迟。宗族孤单。
兄弟衰落。先臣松槚。近在东都。家属数人。皆居上国。不欲
远离京阙。只愿归老田园。伏望陛下深鉴孤忠。特遂丹恳。
察臣上报圣德。不必须在鼎司。改授闲官。优游暮齿。所冀
自知税驾。无李斯之叹音。便得悬舆。复韦贤之故事。进退
惶灼。伏地涕零。不任兢惶感切之至。谨奉表陈乞以闻。

卷七○○ 第 21b 页

** 贺废毁诸寺德音表

臣某等伏奉今日制。拆寺兰若共四万六千六百馀所。还
俗僧尼并奴婢为两税户共约四十一万馀人。得良田约
数千顷。其僧尼令隶主客户大秦穆护袄二十馀人并令
还俗者。臣闻仲尼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大宏圣道。以黜异
端。末季以来。斯道久废。不遇大圣。孰能拯之。臣某等中谢。
伏以三王之前。皆垂拱而理。不可得而言也。厥后周美成
康汉称文景。至化深厚。大道和平。人自禀于孝慈。俗必臻
于仁寿。岂尝有外夷之教。玷中夏之风。东汉楚王英。始盛
桑门之馔。沦于左道。桓帝更增犀盖之饰。归于乱政。魏之
卷七○○ 第 22a 页
三祖。西晋太康。虽君非大圣。臣非上哲。然犹祖尚老庄。斯
教未行。至东晋因吴人之佻薄。袭孙权之弊政。始建塔庙。
乃译梵书。宋齐梁陈。其教浸盛。好大不经之说。陋乃诗书。
因报拔济之谈。隆于仁孝。运祚浮促。篡夺相寻。二百年间。
五变朝市。君无殷宗之福。臣靡卫武之年。感验寂寥。斯可
明矣。高祖神尧皇帝方欲刬除斯弊。扫刷中区。时属宰臣
萧瑀。本梁氏之子孙。寻覆车之轨辙。废格明诏。以迄于今。
遂使土木兴妖。山林增构。一岩之秀。必极雕镌。一川之腴。
已布高刹。鬼功不可。人力宁堪。耗蠹生灵。侵减正税。国家
卷七○○ 第 22b 页
大蠹。千有馀年。伏惟仁圣文武章天成功神德明道大孝
皇帝陛下明绍于天。粹合于道。黜霸图而功盛。入圣学而
德优。常欲天下之动。咸贞于一。以一言之蔽。思必无邪。先
定宸心。独发英断。破逃亡之薮。皆列齐人。收高壤之田。尽
归王税。正偫生之大惑。返六合之浇风。出前圣之模。为后
王之法。巍巍功德。焕炳图书。臣窃位枢衡。莫能裨益。愧无
将明之效。徒怀鼓舞之心。千古未逢。百生何幸。不任忭贺
踊跃之至。

** 荐处士李源表

卷七○○ 第 23a 页

臣伏见贾谊云。守圉捍敌之臣。诚死城郭封疆。故曰圣人
有金城者。此物此志也。自天宝之后。俗尚浮华。士罕仗义。
人怀苟免。至有弃城郭委符节者。其身不以为耻。当代不
以为非。臣恐风俗既成。纪纲皆废。此当今之急务。教化所
宜先也。臣访闻处士李源。即故礼部尚书东都留守赠司
徒忠烈公憕之少子。天与贞孝。嗣兹忠烈。以父死国难。哀[:#AS-8563:⿰⺯⿸厂⿱田坴
]终身。自司农寺主簿绝心禄仕。垂五十年。放怀山泽。罕
至人落。暨于衰暮。多依慧林佛寺。以其本憕别业。就寓残
卷七○○ 第 23b 页
生。从僧住持。不举烟爨。随僧一食。以至五十馀年。嗜欲靡
窥。精粗同众。寺之旧殿。则憕之寝堂。源过必敬趋。未尝登
践。其端心执孝。无有不至。忘形患苦。绝意贪缘。迎斥浮虚。
就专志节。则孰能挺操不易。沉身无声。处薄自颐。终老弥
笃。且憕之忠烈。实冠古今。当逆羯屠陷。飙驱响从。而憕抗
节誓心。约义同列。居朝守位。抵刃就终。臣节之光。繇憕益
劝。而源名销迹灭。徵访不加。实主于居方之臣。历政之阙
也。况源尝守沉默。不语是非。或心交静求。理契深要。一言
开析。百虑洗然。致君阜时。指象如见。抱此贞用。弃于清朝。
臣窃为陛下深惜。伏乞就授一官。召赴京阙。仍以事迹。宣
卷七○○ 第 24a 页
付史馆。则圣代有求贤之盛。朝廷美得材之难。憕之贞烈
如存。源之承荷不坠。忠孝之美。并集憕门。光嗣德于一时。
激为臣于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