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六九九
卷六九九 第 19a 页
钦定全唐文卷六百九十九

卷六九九 第 1a 页
 李德裕(四)

** 赐何重顺诏

敕重顺。卿代传忠孝。志在功名。朕每用注心。岂忘终食。况
卿先父当太和之际。已有诚款。思靖邻封。臣节昭彰。遐迩
称叹。泽潞一军。素闻忠顺。从前命帅。皆是儒臣。穆宗以刘
悟有归阙之功。委之心膂。令居善地。镇靖一方。及殂谢之
时。不能坚守臣节。遂使三军上请。以幼子总戎。其时朝廷
因循。姑务安靖。授以旄[:#AS-96F7:⿰金戊]。事盖从权。今从谏疾恙所侵。颇
闻绵惙。昨士[:#AS-FDD4:●]
[:#AS-FBEE:●]林奏至。大将及下。复请
卷六九九 第 1b 页
刘稹权知军务。朕深惜刘悟一门。自夫逸怀以来。累代忠
节。今刘稹又欲自擅。隳其门风。当撤瑟之辰。罔闻忧戚。尝
药之际。更窥兵权。尤为臣子所当共弃。卿宜训练戎旅。严
固封疆。候彼军中有变。便须遣书告谕。令其三军送刘稹
归阙。请朝廷推新择帅。朕必遣旧德重望。委之抚循。刘稹
厚加爵赏。别有任用。如妄自制置。邀求宠荣。国家典法。亦
难宽宥。泽潞一镇。与卿事体不同。勿为子孙之谋。欲存辅
车之势。但能显立功效。自然福及后昆。勉务良图。副兹委
遇。高秩厚禄。无所[:#AS-9C65:⿰丨⺊]
[:#AS-FBED:●]吝
卷六九九 第 2a 页
焉。

** 赐张仲武诏

卿智略挺生。忠诚特著。每陈章奏。皆契朕心。言念壮猷。无
忘寤寐。今缘从谏疾病。颇以沉绵。深虑将校异谋。妄有制
置。太原地连河朔。城府空虚。已诏刘沔旋师。却归本镇。又
缘回鹘馀烬未灭。塞上须有防虞。藉卿长才。列于禦侮。边
境戎事。悉以副卿。宜深体朕怀。勉宏方略。控驭朔塞。为我
长城。当使早殄馀妖。永清绝漠。副兹委遇。以保功名。

** 赐刘沔茂元诏

卷六九九 第 2b 页

敕。古者凉风至。白露下。天子乃命将厉兵。以征不义。申令
誓众。今则其时。况蓐收司刑。助天而肃杀。金星动色。应节
而耀芒。咨尔帅臣。为予之佑。得不敬顺天道。振扬兵威。近
有诏书。令取七月中旬。五道齐进。王元逵久蓄忠愤。为国
除残。率兵先诸军。深入其险阻。拔宣务要害之垒。绝尧山
应援之兵。既以[:#AS-8E4B:⿰⺘厄]咽。必当破胆。而卿不务疾雷先奋。欲以
岁月胜彼。凡为将帅。谁不乐此。岂祭遵之安重。致栾伯之
迁延。且不副于诏书。以后期于成德。若未可深入。亦要先
声。宜早进军。速临贼境。树立城栅。罗列旌旗。深沟高垒。勿
卷六九九 第 3a 页
与之战。兼择猛将。时出奇锋。令彼一方。疲于奔命。如此足
分贼势。益壮东师。昔赵充国征羌。汉宣帝诏曰。太白出高。
用兵深入。敢战者吉。卿宜思古名将。早立奇功。无执狐疑
之心。勉务鹰扬之举。国之大事。赏罚必行。当体朕怀。勿稽
诏命。想宜知悉。

** 赐彦佐诏意

卿累当大任。实总元戎。既行节制之师。须务绥怀之德。养
威持重。属在于卿。至于负羽先登。搴旗深入。本非将帅之
事。当假拳勇之材。况自古出师。皆有副贰。临难则权以相
卷六九九 第 3b 页
济。料敌则智以相资。故韩信伐赵。张耳为贰。吴汉征蜀。刘
尚副军。国朝以来。多用此制。李绩之取平壤。参以道宗。李
靖之袭阴山。副之公谨。近者刘沔全师北伐。按甲云州。委
石雄先锋。大破回鹘。朕以石雄近摧丑虏。已著威名。久在
徐州。谙练士卒。今辍自天德。与卿副领诸军。卿宜选徐州
陈许精兵三千人。便令先入。励其猛气。必立奇功。倘能挫
覆妖巢。亦自勋归元帅。勉以率下。深务协心。体朕至怀。以
图丕绩。

** 赐石雄诏意

卷六九九 第 4a 页

敕石雄。古者有必胜之将。无必胜之人。欲立奇功。实在谋
帅。朕所以求鸷鹗于累百。得飞将于无双。总率诸军。以临
贼境。况卿受尺一之诏。初无办严。盘丈八之矛。果能荡寇。
眷言勋绩。深注余怀。近闻从谏时百姓相惊云。卿以七千
兵至。数告于众。魄兆于人。今天策向晨。已及成军之候。龙
骧建旆。必叶渡江之谣。旧史昭然。冥符可验。加以天道在
乎西北。顺岁有功。福星焕乎龙庭。为国大庆。勉宏方略。契
此休徵。昔钟会以二十万兵。顿于剑阁。邓艾才一万众。直
卷六九九 第 4b 页
抵城都。只在决机。岂由众寡。知卿能办。故谕此怀。然闻卿
每自履军。常先士卒。既为轻敌。未足耀奇。朕借卿一举之
功。以定必擒之计。至于小阵。不可自行。魏武帝尝戒夏侯
妙才曰。为将当有怯时。不可但恃勇也。当以勇为本。行之
以智计。但无知任勇。一匹夫敌耳。张辽单身入昌狶家。魏
武责曰。此非大将法。今卿为万人之帅。启十乘之行。举必
贵谋。动资持重。报国在于平贼。不在轻身。为将本于坐筹。
宁劳陷阵。卿宜以朕之戒。尝自书绅。务建功名。副兹委遇。

** 赐刘沔诏意

缘卿二年在外。城府久虚。今残虏未平。南北皆有戎事。欲
卷六九九 第 5a 页
令卿却归本镇。应接两隅。行营诸军。未知所付。闻王逢颇
有武用。卿所素知。今已追赴太原。欲令充本道行营都知
兵马使。又缘例偏裨日近。官秩尚卑。指挥诸军。未即宜称。
今缘石雄王宰。皆欲进兵。得卿一军齐入。足分贼势。卿宜
审自筹度。归本镇后。在朝及侧近武臣。谁人堪付行营兵
事。宜密状具一两人进来。如卿离行营后。兵力事势。深入
未得。亦须审具事实闻奏。不要隐情。今取决于卿。切在审
详。

** 赐李石诏意

卷六九九 第 5b 页

访闻近日贼中。转更穷蹙。自相杀戮。人心不安。即日军权。
多在郭谊。因此诱动。必应事机。李丕是郭谊亲密。尤合相
信。卿宜暂追赴使。令与郭谊书。谕以利害。遣其自图刘稹。
早务归降。倘效诚。必重酬赏。卿宜面看李丕手疏。兼令便
自封题。分付王逢。遣密作计召军人百姓。送入泽潞。其书
草卿宜封进。

** 赐王元逵诏书

材干筋革。出自江淮。除进奉之外。并敕令所禁。盖以有国
之制。固须立防。朝廷法度。理当画一。卿国之懿戚。时之信
卷六九九 第 6a 页
臣。方进劲兵。坐清残孽。诚宜假以利器。壮军威。朕之于卿。
固无爱惜。但以河朔数镇。事体应同。若一度赐卿。必转相
援例。恩信不一。非抚御之远图。赐与频繁。隳朝廷之旧制。
卿是朕之心腹。必合乐守宪章。故示至怀。想当知悉。

** 赐李石诏意

省所奏。刘稹令贾偫赍李恬书与卿。将兵属同赴阙庭。兼
请归葬东都。事宜具悉。比者河朔诸镇。惟淄青变诈最多。
刘悟随来旧将。皆习见此事。察其情伪。深要精详。盖缘四
面王师。[:#AS-8864:⿺克寸]期(阙八字)石雄王宰。已据天井。卿当道又得石会。
卷六九九 第 6b 页
既失重关之崄。将弋在穴之妖。镇卫劲兵。皆临境上。城孤
援绝。情计已穷。所以密将词。归命上相。恐是偷安旬月。溃
缓王师。稍得自完。复来侵轶。况馈运日有所费。春作渐已
及时。劳我师徒。恐非至计。卿与其要约。令面缚来降。卿即
驰至界首。亲自受纳。苟不如此。且须进军。必不得因此迁
延。令其得计。仍不得先受章表。便与奏闻。今赐与刘稹书
白。想宜知悉。

** 赐王宰诏意

省所奏。差张公辅入泽州。潞州亦粗得贼中军情。若许招
卷六九九 第 7a 页
诱。乞赐诏命。事宜具悉。刘稹丧父之初。已拒朝命。旋又焚
爇晋绛庐舍。侵逼万善孤军。罪恶贯盈。言词甚悖。自卿全
师压境。频挫其势。寻得天井重关。下临高平危壁。迩来颇
自知惧。方献伪词。然天夺其心。鬼迷其志。宋人已病。不告
析骸之情。朱鲔乞降。曾无面缚之效。尚闻张皇叛卒。觊望
鸿恩。不戢偫凶。徒云继袭。想卿忠愤。必志枭夷。况自去年
以来。(阙)频奄毕今又福星焕耀。正临天驷。东汉书云。毕为
天网。网罗不善之人。房为明堂。方集重华之庆。悬象昭晰。
前史所书。朕奉天道以行诛。守祖宗之成法。顾兹小寇。终
卷六九九 第 7b 页
不贷刑。亦知晏实是卿之爱弟。将申大义。在抑私怀。岂无
鸰原。固慎名器。今料其初通信使。必谓卿且驻军。想彼叛
徒。犹希洗雪。乘此讨袭。必有奇功。韩信袭历下之军。李靖
剪阴山之寇。皆因敌心懈弛。故得机讨不遗。想卿久习兵
符。备详虏态。便须覆其巢穴。不可更有招携。刘稹纵有表
章。请自面缚。不得便自报答。亦须奏闻。当务远图。勿拘小
信。速宜攻讨。以副朕怀。想宜知悉。

** 赐张仲武诏意

昨以李石文吏。不可自赴行营。令在太原应接戎事。缘亲
卷六九九 第 8a 页
兵在外。城府空虚。杨弁糺合征师。众才一旅。追逐主帅。擅
领兵权。寻诏近地行营。量抽兵马。便令剪扑。计日枭夷。缘
镇州地接土门。最为便近。已诏元逵出师五千人。为向南
诸军声援。顾兹小寇。未足劳卿大军。缘何清朝下河水官
健。曾经杨弁将领。久与乱军同处。恐其自思家属。因此摇
心。宜速与卿本道都头密意动静。与清朝计会。掎角相应。
如万一清朝官健。禁戢不定。抽归太原。已令把绝雁门。遏
其归路。卿便须出军掩袭。勿遣漏失凶徒。每事与清朝商
量。务从权便。应机在速。不更待奏闻。

卷六九九 第 8b 页

** 赐刘沔诏意

敕。自古出师。莫重谋帅。李广临塞。威动殊邻。吴汉理军。阴
如敌国。举兹制胜。方见成功。往者羯胡乱华。伊洛未靖。光
弼以上勋元宰。移守盟津。即知急病救艰。因事为重。以卿
近破狂虏。已著英名。河内当贼咽喉。为吾雄屏。爰求威望。
将以抚宁。昔汉光武谓寇恂曰。颍川迫近京师。当以时定。
惟念卿独能平之。从九卿复出忧国可知也。卿勿以累换
雄藩。轻此寄任。策勋之日。迁擢必殊。诏到便宜择精兵二
千人。自领赴镇。直抵万善。震耀威声。壮忠武(一作捕鹿)犄角之
卷六九九 第 9a 页
形。分常蛇首尾之势。今属水潦将至。农事已兴。偃武息人。
固难淹久。勉宏方略。副朕诚怀。

** 赐王宰诏意

将帅大略。前史备书。保境者以守险自固。进攻者以过险
必[:#AS-8864:⿺克寸]。制其死命。务须批亢。今贼在网罗。只守巢穴。广立虚
栅。多设疑兵。盖谓自防。岂暇侵轶。且欲偷安岁月。以老王
师。卿分兵相守。果中奸计。况卿已得天井。寻扼咽喉。游刃
其间。更何顾虑。闻天井前后寨栅二十馀所。以备奔冲。如
此费兵。固须寡力。料贼四面设备。兵数可知。卿进大军。便
卷六九九 第 9b 页
须拒捍。何暇更于诸路。敢轶封疆。以近事明之。足可为据。
昨者榆社兵马。尽赴太原。自沁至仪五百馀里。贼已却得
石会。其间细路至多。数旬无备。竟不驰突。卿以此揣度。可
见其情。又诸军都头。各守一寨。迁延避寇。苟务过时。卿若
更广询谋。取其自便。必恐挠卿思虑。难见成功。卿宜密度
事机。自为心计。其贼路逼近州县。及当卿腹背受敌之处。
即须留兵防守。用备寇虞。其他抽随大军。并力攻讨。如此
则出其不意。必覆妖巢。国家无徵发之劳。计司减馈运之
费。足得制胜。岂在济师。又闻每度出兵。伤夷不少。待其疮
卷六九九 第 10a 页
痛皆复。不免战斗阙人。今为卿方圆。无所爱惜。其阵没官
健。如无子弟。便别择少壮者充替。其亡殁家粮赐。亦许不
停。其伤夷校重有妨役使者。亦任择人充替。其伤夷者仍
不停粮。非惟感励士心。亦冀渐完兵力。卿宜以此宣示。各
使闻知。故令中使专往。看卿处置。须待事了。方得遣回。(谨
按集有赐石雄诏意与此篇略同于奸计下云闻冀氏翼
城寨栅有一十八所以备奔冲自此以后又同宰诏于各
使闻知下云又闻将士有苟避兵锋全不得力者卿宜便
令守寨不要将行其彦佐随使衙队自大将至晏设及工
卷六九九 第 10b 页
巧之徒除卿先令归本道外闻在者尤多卿既领节旄自
有土地并宜晓谕发遣不要更留仍具人数奏闻虽卿善
于抚众皆自乐从然亦在割情不令挠事故令中使专往
看卿处置卿须待了方得遣回)

** 赐王元逵何宏敬诏意

比缘暑热未退。固难进军。想卿至诚。岂安终食。今清商已
至。鼙鼓声雄。白露将凝。戈鋋气肃。击隼应节而逾励。代马
嘶风而自豪。顺天行诛。正在今日。近者天井冀氏。频有交
锋。盖缘卿等当军未抵邢州。莫分贼势。并有精卒。得以奔
冲。今四面王师一十万。镇魏两军。自当其半。屯集在境。已
及岁期。虽罚罪除残。诚无所吝。然人生膏血。杼轴其空。朕
既为父母。岂有坐延岁月。想卿忠愤。固不怀安。况卿当道。
顷为卢从史刘从谏所败。与泽潞素是深雠。卿之骑兵。海
卷六九九 第 11a 页
内精劲。将虔刘残愤。士有斗心。宜乘此机。岂可玩寇。想诏
到之后。速抵邢州。但得缀其精兵。不令并力西向。朕当诏
王宰石雄。齐心攻讨。破此残寇。决在今秋。故令中使往谕
朕意。想卿勿更疑惑。副兹朕怀。(谨按何宏敬诏中改未抵
邢州为未过漳河况字以下改为卿奉亲之孝朕所深知
想陟岵有怀循陔思养违离周岁固切归心当早决机岂
宜玩寇)

** 赐王元逵何宏敬诏意

近频捉得贼界生口。及收得投降人等。每知贼中精卒。数
卷六九九 第 11b 页
亦无多。只是应急旋抽。并当一面。破其此计。实在共攻。缘
王宰即过乾河。便抵泽州城下。恐贼并取山东兵马。抗拒
南面王师。卿宣诏到日。便须深入。缀其精卒。不遣东西。旬
月免有救兵。王宰必能成事。如因此犄角。便克泽州。则卿
之功勋。更高王宰。朕每念陈兵原野。又属炎热。由此孽童。
致兹暴陵。然猃狁孔亟。周宣兴六月之师。淮夷未宁。公且
有三年之役。事非获已。谅匪劳人。卿当深体朕怀。早图戡
剪。上荐功于宗庙。下息患于生灵。则卿之子孙。永受休禄。
朕之酬赏。必极宠荣。布告三军。咸令知悉。

** 赐缘边诸镇密诏意

近者寇孽初平。海内无事。方欲永櫜弓矢。保乂生人。国远
卷六九九 第 12a 页
开边。诚非朕志。然盛衰倚伏。皆有其时。古人云。圣人无巧。
时变是守。盖惜其时也。昔汉武帝命将出师。轻赍深入。耗
中国三十馀年。竟不得臣伏匈奴。荡定沙漠。此未得其时
也。至宣帝值匈奴百年之运。因坏乱危亡之机。单于稽首。
三代称藩。锋燧不设。边城晏开。此遭遇其时也。近则回鹘
常以兵助中国。有戡难之功。朝廷累降姻亲。岁致缯絮。因
我为缘。振服诸蕃。百有馀年。最为强盛。及本国衰乱。种落
流离。景附北边。犹为杰鷔。因其入塞。暂举偏师。遂大破穹
庐。却收公主。归降甚众。枭戮至多。一国销亡。易于拉朽。岂
卷六九九 第 12b 页
非得其时也。今吐蕃未立赞普。已是三年。将相猜携。自相
攻击。缘边兵马。颇已抽归。想其城镇皆空。守备多阙。倘彼
斗战未定。自有党雠。一国之中。疑惧相半。则备边城守。固
有异心。计卿军镇。必有旧人。谙练边事。深入窥探。来往是
常。易知隐伏之情。足见存亡之兆。宜精意选练。务得其人。
切须识见精专。诚信可保。资以财帛。俾其阴通。自陇山天
宁关北至萧关原州安乐州乌兰桥等。皆是贼之险路。入
寇要津。各要知兵马多少。何人主领。如兵数寡少。人心动
摇。乘此危机。必易为计。多设反间。密用奇谋。使自归心。岂
卷六九九 第 13a 页
劳兵力。观衅而动。取若拾遗。此兵法所谓不战而屈人之
兵。善之善也。国家河西陇右四镇一十八州。皆是吐蕃因
中国有难。相继陷没。今当其破灭之势。正是倚伏之期。取
乱侮亡。圣人远略。斯乃以直报怨。非是不守和盟。想卿精
忠。必达此旨。故令刘濛专往。亲谕朕怀。卿宜选练师徒。多
蓄军食。使器甲犀利。烽火精明。尺籍伍符。尽无虚数。务修
实效。勿显事机。制置之间。尤须密静。诏书有所不尽。皆已
指示使臣。勉建良图。副兹委遇。

** 赐王宰诏意

卷六九九 第 13b 页

卿顷莅泽州。颇彰惠政。彼之黎庶。自合有情。申以恩威。正
在今日。卿宜大布诚信。且务绥怀。不得焚其室庐。剪其桑
梓。自当壶浆塞路。襁负而归。兼招取丁壮三五千人。不要
分给器械。每至填垄攻垒。皆遣先驱。料泽州城内。非其父
兄。即其子弟。必合自相爱惜。岂愿交接兵锋。兼宜遣使逼
其军城。再三号令。若能舍逆效顺。速自归降。非但生全。仍
加优赏。克城之后。不犯秋毫。如坚守危巢。坐待扑灭。必当
不存噍类。务极兵威。料其闻此先声。皆自感励。勉于方略。
副朕深怀。

卷六九九 第 14a 页

** 处置杨弁敕

敕。杨弁起于卒伍。获在偏裨。方属徂征。敢为桀逆。追逐戎
帅。啸聚叛徒。朕姑务苟安。未加显戮。舍其悖乱。令赴行营。
遂驻南辕之轩。已盗北门之管。战备符玺。并而窃之。启石
会重关。潜输逆稹。释贾偫缧绁。俾远奸谋。惑榆社之义心。
召横水之同恶。虿毒近发于怀袖。蚁坏几漏于江河。康政
等被枌邑之遗风。习华墟之有礼。遽亡臣节。仍助凶威。抚
弦登陴。曾不兴叹。以卵投石。自取灭亡。虽禁暴除残。国之
卷六九九 第 14b 页
大典。然俾其陷辟。终用愧怀。

** 诛郭谊等敕

敕。理髋髀者不可以芒刃。图蔓草者必绝乎本根。故前代
陈甲兵以正其刑。伐钟鼓以声其罪。爰用重典。庶清乱邦。
逆贼郭谊等。狐鼠之妖。依邱穴而自固。牛羊之力。得水草
而逾凶。久从叛臣。首负逆气。顷自刘从谏背德反义。掩贼
藏奸。稽其怙乱之谋。无非亲吏之计。刘公直安全庆等。各
凭地险。屡抗王师。每肆悖言。靡怀革面。吴寇将败。周邱尚
务于陆梁。陇坁向平。王揵犹称于必死。况郭谊王协。闻邢
洺归。惧义旅覆巢。卖孽童以图全。据坚城而请命。擐甲
卷六九九 第 15a 页
以祈于抚纳。要君以盖其前[:#AS-8FBB:●]。天地神祗。所难容舍。昔伍
被诣吏。不免就诛。延岑出降。终亦夷族。致之大辟。无所愧
怀。郭谊王协刘公直安全庆李道德李佐尧刘武德董可
武各宜处斩。其馀反党。各从别敕处分。

** 诛张谷等告示中外敕

敕。顷者刘从谏与李训郑注结刎颈之交。济其奸谋。以图
不轨。张皇兵力。胁制朝廷。自擅一方。外为三窟。张谷陈扬
庭等。皆凶险无行。狡诈多端。比在京师。人皆嫌恶。自知险
薄。无地庇身。投迹戎藩。寄命从谏。久怀怨望。得肆阴谋。或
卷六九九 第 15b 页
妄设妖言。成其逆志。或伪草章表。饰以悖词。既无礼于君
亲。曾不愧于天地。自朕君临万宇。姑务含容。而怙乱益坚。
包藏未息。诱受亡命。招聚逆徒。志犹恃于金汤。心不利于
王室。近又敢为狂计。挟助孽童。污我忠义之军。叶其豺豕
之党。神之所弃。人得而诛。逆贼刘稹弟曹九满郎君郎姊
四娘五娘堂兄洪卿汉卿周卿堂弟鲁卿匡尧等张谷并
男涯涯男解愁陈扬庭弟宣力男丑奴张溢并男欢郎三
宝等门客甄戈伎术人郑谂蒋谠逆贼李训兄仲京郭行
馀男台王涯侄孙与韩约男茂章茂实王璠男圭并就昭
卷六九九 第 16a 页
义枭斩讫。夫为善者天报以福。为恶者天报以殃。今沴气
既消。逆节咸服。方布和于四海。庶息患于五兵。宣示中外。
各令知悉。

** 赐回鹘可汗书

敕。我国家临统万宇。列塞在阴山之南。先可汗惣率本部。
建牙于大漠之北。各安土宇。二百馀年。此天所以限隔内
外。不可逾越。近闻为纥扢斯所败。加以饥荒。国邑为墟。尸
僵道路。今可汗稍收离散。渐近边城。将议远图。今先文诰。
故兹命使。宜听朕言。可汗累代以来。推诚向国。往者中原
卷六九九 第 16b 页
有难。助剪偫凶。列圣念功。每加优宠。宁国咸安二公主降
嫁龙庭。爰及先朝。复以今公主继好。又以土无丝纩。岁遣
缣缯。恩礼转深。诸蕃称羡。久保诚信。两绝猜嫌。但以国家
旧章。藩汉殊壤。稍逾经制。岂朕所安。去岁嗢没斯特勒已
至近界。边将愤激。便请袪除。朕念其无主可归。且令安抚。
今可汗既立。彼又降附。便合率领。渐复旧疆。漂寓塞垣。殊
非良计。又得宰相颉干伽思等表借振武一城。权与可汗
公主居住。中国之制。与外蕃不同。须守前代规模。祖宗法
度。昔汉朝单于乖乱。呼韩塞。宣帝送单于出朔方鸡鹿
卷六九九 第 17a 页
塞。唯赈以米粟。国初太宗皇帝命李思摩建牙于汉南。遗
趾并存。事皆可验。未有深入汉界。借以一城。与退浑党项
微小杂种。同为百姓。实亦屈可汗之尊贵。乱中国之旧规。
若以未复本蕃。或欲别迁善地。求大国声援。戢诸部交争。
亦须率思归之人。且于漠南驻止。朕当许公主朝觐。亲问
事宜。倘须应接。必无所吝。冀令彼国从此辑宁。岂不谓去
危就安。转祸为福。朕缘公主将可汗丹诚来告。深感于衷。
制置之间。须存远大。故遣右金吾卫大将军兼御史大夫
王会副使宗正少卿兼御史中丞李师偃驰往喻怀。爰定
卷六九九 第 17b 页
所居。便申誓约。神明是质。岂可食言。可汗并保一心。自求
多福。

** 赐回鹘书意

朕想可汗公主以久修邻好。累降嘉姻。望我国家。如归亲
戚。朕每宏容纳之意。固无纤芥之嫌。但以将相大臣。累陈
公议。以可汗代居绝漠。临长诸蕃。名声既雄。部伍甚众。今
逗留塞上。逼近边城。百姓不安。人心疑惑。耕种尽废。士马
疲劳。朕二年以来。保护可汗一国。内阻公卿之议。外遏边
将之言。朕于可汗。心亦至矣。可汗亦须深见事体。早见归
卷六九九 第 18a 页
还。所求种粮。及安存摩尼。寻勘退浑党项劫掠等事。并当
应接处置。必遣得宜。唯是拟借一城。自古以来。未有此事。
天地以沙漠山河。限隔南北。想蕃中故老。亦合备知。只如
长安。东有潼关。西有散关。南有蓝田关。北有蒲关。今四海
一家。天子所都。犹有限隔。况蕃汉殊壤。岂可通同。且天下
者。高祖太宗之天下。朕守祖宗成业。常怀兢畏。岂敢上违
天地之限。中隳祖宗之法。每欲发一号施一令。皆告于宗
庙。不敢自专。所借一城。理绝言议。想可汗便须息意。勿更
披陈。其馀令杨观专往。示喻朕意。

卷六九九 第 18b 页

** 赐回鹘可汗书意

杨观至。览表。欲求粮食牛羊。粮食已许自巳马价绢就振
武和籴三千石。缘中国以农为本。最贵耕牛。百姓所蓄无
多。常断屠杀。羊则产于北土。不出中华。惟塞上蕃浑。各有
畜牧。朝廷未尝徵率。务使安存。今之所求。难允来意。又所
请束縳嗢没斯送归者。嗢没斯比自投边将。屡献诚。自本
国破亡之初。奔迸先至塞上。不随可汗公主。已是二年。虑
彼猜嫌。自怀忧惧。穷迫归命。望朕保持。未尝有交构之言。
离间两国。前可汗已缘失制驭之道。无兼爱之仁。侵扰
卷六九九 第 19a 页
诸蕃。肆为暴虐。所以亲属内叛。部落外离。国破家残。实由
于此。今可汗失地远客。危难之中。尤须追悔前非。以安反
侧。若又仁爱不至。骨月相残。可汗左右信臣。谁敢自保。朕
统万国。非止一蕃。未附者须务怀柔。归诚者因宜存抚。倘
徇可汗之意。殊乖覆育之恩。今已特许归降。止于存其种
族。必不别有任使。授以腹心。在可汗不失恩慈。于朝廷免
亏信义。岂不两全事体。深叶良图。况前代以来。尽有故事。
汉朝呼延邪单于塞。其下大将乌厉屈乌厉温敦并来降
附。汉宣帝封以列侯。又国初颉利可汗之破败也。降者甚
卷六九九 第 19b 页
众。酋豪首领。至朝廷皆拜将军。仅百馀人。无不抚纳。想可
汗深明朕意。勿更再论。摩尼教天宝以前。中国禁断。自累
朝缘回鹘敬信。始许兴行。江淮数镇。皆令阐教。近各得本
道申奏。缘自闻回鹘破亡。奉法因兹懈怠。蕃僧在彼。稍似
无依。吴楚水乡。人性嚣薄。信心既去。翕习至难。且佛是大
师。尚随缘行教。与苍生缘尽。终不力为。朕深念异国远僧。
欲其安堵。且令于两都及太原信向处行教。其江淮诸寺
权停。待回鹘本土安宁。即却令如旧。

** 赐回鹘可汗书

卷六九九 第 20a 页

朕自临寰区。为人父母。惟以好生为德。不愿黩武为名。故
自彼国不幸。为纥扢斯所破。来投边境。已历岁年。抚纳之
间。无所不至。初则念其饥歉。给其糇粮。旋则知其破伤。尽
还马价。前后遣使劳问。交驰道路。小小侵扰。亦尽不计。今
则可汗尚屯近塞。未议还蕃。朝廷大臣与四方节将。皆怀
疑忿。尽请兴师。虽朕切务含宏。亦所未喻。日昨数使却回。
皆言可汗只待马价。及令交付之次。又闻所止屡迁。或侵
掠云朔等州。或雠掣羌浑诸部。未知此意。终欲如何。若以
卷六九九 第 20b 页
未交马价。且近塞垣。行止之间。亦宜先告边将。岂有倏来
忽去。迁徙不常。虽云随逐水草。动皆逼近城栅。遥揣深意。
以恃姻好之情。每观踪迹。实怀驰突之计。况昨到横水栅
下。杀戮至多。蕃浑牛羊。岂吝驱掠。黎庶何罪。皆被伤夷。所
以中朝大臣等。皆云回鹘近塞。已是违盟。更戮边人。实乖
大义。咸愿因此剪逐。以雪殂谢之冤。然朕志在怀柔。情深
屈已。宁可汗之负德。终未忍于幸灾。石戒直久在京城。备
知仁心。愤惋发于诚恳。因请自行。嘉其深见事机。不能违
阻。可汗审自询问。速择良图。无至不悛。或贻后悔。

** 赐太和公主敕书

卷六九九 第 21a 页

敕。姑远嫁绝域。二十馀年。跋履险难。备罹屯苦。朕每念于
此。良用惘然。恭惟太皇太后春秋已高。慈爱深厚。比者望
姑朝谒。再叙悲欢。倏已岁暮。寂无音耗。想姑见旧国之城
邑。能不销魂。望汉将之旌麾。必当流涕。今朔风既至。霰雪
已零。绝国萧条。固难久处。旃墙罽幕。何以禦冬。肉饭酪浆。
且非适口。朕抚临万宇。子育偫生。一物未安。终食三叹。况
姑累年漂泊。何日忘怀。想姑高明。必是悬鉴。姑承宗庙之
馀庆。为王室之懿亲。先朝割爱降婚。义宁家国。谓回鹘必
卷六九九 第 21b 页
能禦侮。安静塞垣。使边人子孙。不见兵革。射猎者不敢西
向。畏轩辕之台。今回鹘所为。甚不循理。蕃浑是朕之人。百
姓牛羊亦国家所有。因依汉地。遂至蕃孳。回鹘托以私仇。
恣为侵掠。每马首南向。姑得不畏高祖太宗之威灵。欲侵
掠边疆。姑得不思太皇太后之慈爱。为其国母。足得指挥。
若回鹘能不禀命。则是弃绝姻好。今日以后。不得以姑为
词。若恃我为亲。禀姑教令。则须便自戢敛。以继旧欢。想姑
以朕此书。喻彼将相。令其知分。更不徇非。塞外祁寒。且无
丝纩。朕每御裘服。则思彼未授衣。岂可回鹘诪张。遂忘亲
爱。今寄冬衣若干。具如别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