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皇甫湜
皇甫湜 第 30a 页
钦定全唐文卷六百八十五

皇甫湜 第 1a 页

* 皇甫湜

湜字持正。睦州新安人。第进士。补陆浑尉。仕至工部郎中。

** 东还赋

归去来兮。将息我以勌游。日月出入如忽忽然兮。何东西
南北之悠悠。淹踵楚以轹宋。几途梁而轨周。旋巴邓兮结
鞅。事崤函兮相辀。褫予魄于波澜。委予迹于灵邱。来默默
兮无定。往区区兮曷求。朝吾既去夫帝乡。越嵩华而并河。
经淮水兮凌大江。抵扬州之寄家。亘年岁以不居。谓须臾
皇甫湜 第 1b 页
息足于蓬蜗。曾不得暖床之席。扁舟渺兮前程途。时浩瀚
兮月逶迤。陟火岭之峨峨。既脱身于水险。聊憩美兮云波。
彼夷越之都府。于沧瀛之曲阿。将穷耳目兮又溯东南。眇
千里兮烟霞。闽禺会冲。诸海亲日。飞虫伏虿。铄肉消骨。溽
蒸湫闭。浸淫欧郁。城薄沴兮云生。山遇炎兮火出。戾止逾
月。馆城之东。垣垝肩及。庭芜膝容。屋下罗星。户内泠风。淖
泥淤潋。虺毒阴攻。地淹于泽。水贵于玉。疗渴者胝肩。趋庭
者踵足。眠发夕兮反覆。坐终日兮拳局。念假宿之若狂。嗟
尔居人兮谁寘于毒。驾言出游。期于少苏。乌夷犬戎。咽水
皇甫湜 第 2a 页
嚣衢。状貌偫分。头角万殊。渠股反舌。虫声鬼躯。面绿眼青。
目[:#AS-FBED:●]空目[:#AS-FBED:●]冗远纡。见人惊异。直愕不起。忽如呵斗。侧言
真喜。腥臊浊泽。吹[𢌅]袭里。躬颠仆眩。屼然双止。入室何处。
出门何从。冠带不袭。言词不通。茸果卒岁。轻葛禦冬。朝避
天火。夕逃海风。如何君子。栖迟斯邦。喟舒息兮无所。竮郁
咽兮谁与。安读书之下帏兮。乐儒行之环堵。苟吾道之无
爽。又何陋于斯土。顾言行之有常。虽蛮夷兮可处。燕市屠
狗。赵人博徒。绝圣弃智。忘贫化粗。望见相识。闻声来趋。时
与追随。聊须臾。云盎盎兮雨纷纷。夜明月而不见人。情眷
皇甫湜 第 2b 页
恋于江介。梦绸缪于渭滨。公孙游兮莲勺。尼父聘兮蔡陈。
一困身于王者。一固穷兮圣人。思九州之博大。胡自陷于
斯民。盍归来兮。无自苦恨。

** 伤独孤赋(并序)


伤独孤者。伤君子也。盖伤君子有道而无命也。河南独孤
申步胜冠举进士。博学宏辞登科。典校秘书。不幸短命无
后。其人也。君子也。天厚之才而啬之年。又亡其家。伤哉。余
获知于君也久。而叨磨渐之益焉。不幸沦丧所知。追想其
人。作赋伤之也。

皇甫湜 第 3a 页

惜逝者之日远兮。心隐悯而内伤。顾来者之不可与期兮。
云谁嗣子之芬芳。思夫君之好修兮。企千载之相望。纡文
章于六经兮。儒林为之有光。何事业之始酣。而志力之方
刚。宜盛德之日新。俾滋大而炽昌。飞霜肃其早零兮。意惨
惨而不长。俄销铄以委绝兮。还四气之无当。谓明神正直
兮。始吾以为信然。天赏善而听卑兮。吾乃今知其过之。必
夷夷而长久兮。蹇烦远而历兹。斯美人兮下泉。虽为芳兰
兮谁与佩之。追往日之歌欢兮。曾宿息而不离。我不见其
皇甫湜 第 3b 页
几何兮。殄七日而及斯。涕浪浪以相接兮。痛湛湛而不移。
谓阳光而烜燎兮。遽蔑尔其焉之。或左右之歔欷兮。若感
恸兮虚仪。怀玉音之清泠兮。似属耳而依依。嗟眷想之若
存兮。竟天地而长辞。愿一抚而无孤。更出涕而淋漓。闻古
人所孜孜兮。贵身没而名存。颜冉不登下寿兮。无百里而
愈尊。齐梁赵楚之君非不富且贵兮。人不得而称之。呜呼
自古而固然兮。予何叹乎今人。

** 醉赋(并序)


昔刘伶作酒德颂。以折搢绅处士。予尝为沈湎所困。因作
醉赋。寄任山尹君。君嗜此物。亦以警之尔。

皇甫湜 第 4a 页

沈湎于酒。有晋之七贤。心游于梦。境堕于烟。六府漫漫。四
支绵绵。逶随真淳。陶和浑鲜。遗天地之阔大。失膏火之烧
煎。寂寂邈邈。归根复朴。居若死灰。行犹飘壳。车屡坠兮无
伤。衣镇濡兮不觉。机发而动。魂交而瞑。合文子之淳味。反
骚人之独醒。曾不知其耳目。尚何惧于雷霆。寓四体之合
真。归一元而太宁。曲蘖既散。竹桂滋已。百虑森伤。七情纷
始。风飘火爇。矜夸跱跂。嗟海鸟之聚还。顾息肩兮未几。苏
门子闻而笑之曰。子之于道。其犹醯鸡欤。彼至仁者之于
皇甫湜 第 4b 页
天地。根性命于虚无。拂披聚散。脱遗寰区。形犹大象。心冥
太初。故大道不失。而至道可居也。今乃假荒惑之物。沈耳
目之机。其解须臾。忧恚繁滋。中心不可捐。外患生于时。为
疹为毒。为狂为醨。负责人道。阴阳戾违。束乎巫医。驱乎有
司。辱身灭名。痿肺淫支。狼狈颠蹶。为人大嗤。不得尽年。玉
色先衰。曾不知都无醉时。使人困苦兮如兹。

** 鹤处鸡偫赋

偫鸡兮喧卑。独鹤兮超特。何静躁之殊致。顾仙凡之异德。
今乃同处。斯为失职。恃轩昂之貌。栖耻凿垣。抱清迥之心。
饿羞争食。恐沈于众。何德之孤。志在寥廓。迹依泥涂。恋祥
皇甫湜 第 5a 页
云于紫盖。忆仙驭于清都。处众而将齐一鹗。离偫而每羡
双凫。孰曰其微易散。兹乃实繁有徒。在识家而竞入。悲得
食而相呼。忧心悄悄。愠于偫小。憩霓裳于永夜。鲜玉羽于
清晓。思太湖之澡刷。念秋漠之清矫。涅而不缁。素以为表。
寂寞清唳。依违驯扰。同李陵之入胡。满目异类。似屈原之
在楚。众人皆醉。或振羽以将鸣。或峨冠而瞪视。嚣嚣烦耳。
纷纷扑地。安知警露之质。岂识凌云之意。独立不惧。诚则
莫之与京。硕大无朋。所谓拔乎其萃。何忧乎彼众我寡。而
患乎去同即异。惨澹无色。低徊不平。困眼前之扰扰。哀足
皇甫湜 第 5b 页
下之营营。动必以诚。鄙度关之诈。戒之在斗。非擅场之名。
谁恤大以舍小。念彼浊而此清。和而不同。卑以自牧。动忧
违众。居常慎独。彼虽距似金。形似木。终羞与哙等为伍。孰
虑夫下交之渎。是宜翔金穴。集芝田。冀松乔于碧落。侣鸾
凤于紫烟。而乃忽齿陋质于阶下。混庸众于君前。惆怅非
所。昂藏自贤。顾彼鸡矣。相偫若是。多多益辨。两两而比。自
谓鸟中之贤。且具天下之美。与之游息。甚可嗤鄙。每戒比
之匪人。常耻独为君子。时乎有在。物不终否。尔恶能浼我
哉。吾当一举千里。

皇甫湜 第 6a 页

** 履薄冰赋(以戒慎之心如履冰上为韵)


冰之积也不厚。人之履也难任。此焉投足。可为寒心。彼垫
溺之攸虑。在恐惧而诚深。慎同数马之人。然非万石。诫若
倚衡之子。不以千金。水始凝。冰未壮。乏六尺之为厚。非七
月之所尚。螽斯之股兮犹且不同。齐人之纨兮曾无以况。
虽鞠躬而欲涉。何跬步之能抗。有同居累卵之危。无殊坐
积薪之上。股粟兮在兹。魂惊于所之。怵惕求前。岂人心之
皇甫湜 第 6b 页
难测。趑趄有畏。类狐性之多疑。每缩缩而若坠。常兢兢而
自持。与巢幕兮焉比。将临泉兮是拟。丈夫不处。斯畏其没
身。夫子所惩。不惟于灭趾。徐子忘其故步。尚书越其素履。
行自失于佻佻。舄无施于几几。视之岂无。履而若虚。非北
陆积坚之始。是东风初解之馀。水虫隔而纤鳞必露。秋蝉
比而轻翼不如。当履道未成。其难汔济。纵善行无迹。不可
踌躇。兢慎图其不败。震慑谓其将坏。步摇摇尔。式彰君子
之行。身飘飘然。谁谓邑人不戒。如何克已。若此履冰。与习
坎而相类。符执玉而可惩。故叠足是虞。侧身以进。言忘足
履之适。自近廉隅。庶几心腑之中。无贻悔吝。得过陨易危
之吉。靡濡首失容之衅。行之止于三思。戒实先于六慎。

皇甫湜 第 7a 页

** 山鸡舞镜赋(以丽容可珍照之则舞为韵)


有珍禽兮在南土。金碧其容质。蔽芾其毛羽。玩夫色。必自
鉴以呈形。爱其仪。故乃见而屡舞。从裔壤。贡丹墀。未识僛
僛之状。徒观采采之姿。是询孺子。爰发此思。知照水而自
窥。尚且心乎爱矣。俾对镜而言舞。不劳歌以送之。于是烂
出雕笼。莺成绮翼。奇章若缋。翠彩如织。瞥然影起。乍躞蹀
以多姿。歘尔形分。遂蹁跹而可则。苞七步之节奏。备八佾
皇甫湜 第 7b 页
之程式。俄俯仰。乍逡巡。透雪彩而姿逸。洞银华而色新。锦
臆双呈。因疑其若合。花毛两向。未知其孰真。视月中兔形
自隐。窥台上鹊影惭陈。骇目自遗百戏。忘餐奚顾八珍。对
百鍊而流睇。翻五色而交丽。异巴渝而折旋。类夏采而行
缀。摇金距非知善斗所为。转朱身庶与来仪相契。方激昂
而匪懈。将偃仰而增锐。谁云不节之仪。式表能勤之继。映
朱光而影耀。射金景而私照。两边而分寸不差。一体而纤
毫必肖。类凤因箫感。哂鹤为琴召。岂假为冠于汉。然仰我
威容。不同似木于齐。方称乎观妙。宜其鸾回于绮殿。雪落
于青琐。虽自好而则然。必假鉴而获可。变态尽其妍不。曲
折拟诸形容。幸无私于一照。庶馀光而可从。

皇甫湜 第 8a 页

** 对贤良方正直言极谏策

问曰。盖闻昔之令主。体上圣之资。御大宁之时。犹惧理之
未至也。求贤以致用。犹惧动之不中也。咨谏以闻过。矧维
寡昧。膺受多福。思负荷之重。警风波之虞。求贤咨谏。岂敢
怠忽。至若穷神知化。以盛其德。经武纬文。以大其业。考古
会极。通教化之源。明目达聪。周视听之表。斯夙夜之所志
也。子大夫何以匡建而致之乎。自中代以还。求理者继作。
皆意甚砥砺。而效难彰明。莫不欲还朴厚。而浇风常扇。莫
皇甫湜 第 8b 页
不欲遵俭约。而侈物常贵。莫不欲远小人。而巧谀常进。莫
不欲近庄士。而忠直常疏。莫不欲勉人于义。而廉隅常不
修。莫不欲禁人为非。而抵冒常不息。其所谬盭。岂无根源。
爰自近岁。仍敷大泽。霜露所坠。沾濡必同。涤瑕秽以导人
心省徭役以丰物力。蠲田租以厚农室。葺国学以振儒风。
督废职以振纲维。备众官以序贤俊。庶继先志。臻于治平。
而改行者未闻。输劳者未艾。农者无以免艰食。学者无以
通微言。立事之绩未纪于庶功。乏才之叹未辍于终食。蠹
于法者无不去。而法未修明。切于政者无不行。而政未光
大。岂丕变其俗。道广而难济乎。岂不得其门。事繁而愈失
皇甫湜 第 9a 页
乎。伫闻嘉言。无或隐讳。周之受田有经制。汉之名田有恒
数。今疆畛相接。半为豪家。流庸无依。率是编户。本于交易。
焉夺富以补贫。将欲因循。岂损多而益少。酌于中道。其术
如何。取人唯其行。不必文采。命官唯其才。不必资考。然则
行非造次而备察。才非错综而遍知。不必文采为轻重。而
士可进退。不必资考为程准。而吏有条贯。适变矫枉。渴于
良规。何方可以序六气来百祥。何施可以寿偫生仁众姓。
徵于前训而有据。议于当代而易从。勿猥勿并。以称朕意。
对。臣伏见陛下徵天下之士。亲策于庭。求贤思理。亦云至
皇甫湜 第 9b 页
矣。然臣未知将以为虚策乎。将以求实效乎。以为虚策。则
后之搢绅者观书于太史氏曰。天子之忧人如此。急贤如
此。徵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之士。亲礼而问之。斯亦足以为
名矣。若以得人为务。社稷之计为心。则不宜待之如是也。
夫王者。其道如天。其威如神。以聘问先之。以礼貌接之。造
膝而言。虚心以受。犹恐惧陨越。而不得尽其所怀。况乎坐
之阶庭。试以文字。拳曲俯偻。承问而上对乎。且天下之事。
难一二以疏。举臣所当言。又有非臣下所宜闻知。清问所
不说。又郁而不得发。彊附之于篇。考视者必以为馀烦。又
皇甫湜 第 10a 页
摈而不得通矣。陛下何惜一赐臣容足之地。于冕旒之前。
使得熟数之乎。可采则行之。无用则罢之。何损于明也。然
臣不敢有望于是。谨旁缘圣问。粗竭愚瞽。傥陛下怜察其
志而其诛。赐之异日之问。而卒其说。则覆照之下。形气之
生。孰不幸甚。制策曰。盖闻昔之令主。体上圣之姿。御大宁
之时。犹惧理之未至也。求贤以致用。犹惧动之不中也。咨
谏以闻过。矧唯寡昧。膺受多福。思负荷之重。警风波之虞。
求贤咨谏。岂敢怠忽。至若穷神知化。以盛其德。经武纬文。
以大其业。考古会极。通教化之源。明目达聪。周视听之表。
皇甫湜 第 10b 页
斯夙夜之所志。子大夫将何以匡建而致之乎。此陛下之
忧勤切至也。臣闻尧舜以天下为已忧。而未以位为乐也。
臣又闻百事之成也。必在敬之。其失也。必在慢之。今陛下
念前王之戒。而不敢怠忽。思为国之经。而不忘夙夜。求贤
咨谏。延及微贱。臣有以见尧舜之心矣。夫法天地之道以
施政。顺阴阳之和以育物。事无不序。动无不时。此穷神知
化之盛德也。武以止杀禁暴。则兵宜戢。文以经邦致明。则
化必行。此经武纬文之大业也。崇礼而明义。好士而尊儒。
斥魏晋己降衰末之法。稽周汉以前盛明之礼。斯考古
皇甫湜 第 11a 页
会极之方也。任贤而勿贰。招谏而必行。屏近习之纤佞。进
周行之骨鲠。斯明目达聪之道也。抑臣又闻先王所以不
视而明。不听而聪。披颈负之萌。断非僻之绪。其义易知也。
盖左右仆御。唯正之供。必有足信者。必有知礼者。出使足
以尽情伪。居常足以助听览。左右之臣既如是矣。而又日
与公卿大夫讲论政事。史书其举。官箴其阙。以至于百工
庶人。莫不谏而谤焉。济济多士。为之股肱。赳赳武夫。为之
爪牙。兹所以永有天下也。今宰相之进见亦有数。侍从之
臣。皆失其职。百执事奉朝请以进。而律且有议及乘舆之
皇甫湜 第 11b 页
诛。未知为陛下出纳喉舌者为谁乎。为陛下爪牙者为谁
乎。日夕侍起居。从游豫。与之论臣下之是非。赏罚之臧否
者。复何人也。股肱不得而接。何疾如之。爪牙不足以卫。其
危甚矣。夫裔夷亏残之微。褊险之徒。皂隶之职。岂可使之
掌王命。握兵柄。内膺腹心之寄。外当耳目之任乎。此壮夫
义士所以寒心销志。泣愤而不能已也。诚能复周之旧典。
去汉之末祸。还谏官史官侍臣之职。使之左右前后。日延
宰相。与论义理。有位于朝者。咸引而进之。温其色以安其
意。久其对以进其词。可采者必行。有犯者无罪。王之爪士。

皇甫湜 第 12a 页

宜择公卿大臣。总统而分理之。则政不足平。刑不足措。人
不足和。财不足丰。蛮夷戎狄不足臣。休徵嘉瑞不足致矣。
又何虑乎视听之表有所不周乎。制策曰。自中代以还。求
理者继作。皆意甚砥砺。而效难彰明。莫不欲还朴厚。而浇
风常扇。莫不欲遵俭约。而侈物常贵。莫不欲远小人。而巧
谀常进。莫不欲近庄士。而忠直常疏。莫不欲勉人于义。而
廉隅常不修。莫不欲禁人为非。而抵冒常不息。其所谬盭。
岂无根源者。臣闻一日克已复礼。天下归仁焉。王者之谓
皇甫湜 第 12b 页
也。故人不从上之令。而从其所行。夫上古之君。躬率以正。
轨度其信。恕已及物。自诚而明。此其所以其化如神。天下
如截也。中代以还。则异乎此。至诚不著。而欲任法以防人。
忠恕不行。而欲纵身以检物。虽砥砺其意。而事实不符。此
所以有其意而无其效也。夫欲人之朴厚。而不先之以少
私寡欲。无为至诚。所以浇风常扇也。欲人之俭约。而不率
之以卑宫菲食。沈珠贵谷。所以侈物常贵也。欲远小人。而
好悦耳之言。所以巧谀常进也。欲近庄士。而恶咈口之虑。
所以忠直常疏也。欲勉人于义。而贪浊在位。所以廉隅常
不修也。欲禁人为非。而法制不一。所以抵冒常不息也。则
皇甫湜 第 13a 页
谬盭之本。其在兹乎。陛下诚能一皆反之。其效可立彰明
矣。制策曰。爰自近岁。仍敷大泽。霜露所坠。沾濡必同。涤瑕
秽以导人心。省徭役以丰物力。蠲田租以厚农室。葺国学
以振儒风。督废职以补纲维。备众官以序贤俊。庶继先志。
臻于治平。而改行者未闻。输劳者未艾。农者无以免艰食。
学者无以通微言。立事之绩未纪于庶工。乏才之叹未辍
于终食。蠹于法者无不去。而法未修明。切于政者无不行。
而政未光大。岂丕变其俗。道广而难济乎。岂不得其门。事
繁而愈失乎。伫闻嘉言。无或隐讳者。臣以陛下涤瑕秽。而
皇甫湜 第 13b 页
改行未闻。正言不自其本故也。夫欲人之改行率德。在明
赏罚。不在涤瑕秽也。故赏当善。罚当恶。天下晓然逃恶而
趋善。赏当功。罚当罪。天下耸然远罪而趋功。则人自为理。
而上无为矣。此尧舜之所以利天下也。夫赏罚者报也。赏
之失称。罚之不当。咎孰甚焉。伏见兵兴以来。开权宜之道。
行苟且之政。台省之官。王公之爵。溢于州郡。遍于舆台。将
帅之臣。借绯紫于使令。定官员而奏请。名器轻于土芥。操
柄擅于爪牙。此其所以赏人而人不劝也。州县之断狱。月
以千数。连年累纪。未闻有一疑狱而决于朝者。未闻有一
皇甫湜 第 14a 页
屈人而诉于阙者。岂天下长吏尽如皋陶哉。律令格式。具
而不遵。乡县州府。各自为制。所怒则专杀为常。臆断则自
生愚意。且欲人知所避。而能自达。不其难乎。况乎赋役之
不恒。衣食之不足。尚不惧死。焉能避罪。此其所以罚人而
人不沮也。赏之不劝。罚之不沮。欲人改行。其或难焉。虽涤
其瑕秽。惠奸贷法而已。又何为也。伏惟陛下慎用赏。赏必
当功。则天下之善劝矣。慎用刑。刑必当罚。则天下之罪沮
矣。夫择人而用之。则僭滥不作。审人而赦之。则廉耻自生。
如是。则无所改其行。无所涤其瑕矣。又何足忧之。陛下省
皇甫湜 第 14b 页
徭役。而输劳者未艾。小惠未遍。而有司长吏或壅而未承
故也。若陛下加惠而俯察之。则物力何惧乎不丰。劳者何
忧乎未艾。陛下蠲田租以厚农室。而人犹艰食者。生者犹
少而费者犹多故也。商乘坚而厌肥。工执轻而仰给。兵横
行而厚禄。僧道无为而取资。劳苦顿瘁。终岁矻矻。滨于死
而为农者。亦愚且少矣。况乎两税不均。失变通救弊之法。
百端横赋。随长吏自为之政乎。若均工商老释之劳逸。轻
田野布帛之征税。蠲横暴之赋。减镇防之兵。则耕者如云。
积者若山矣。臣请再为陛下精言之。夫贱珍奇之货。斥雕
皇甫湜 第 15a 页
琢之淫。则工商之道自息矣。黜异端之学。使法不乱而教
不烦。则老释之流当屏矣。且天下所以葸葸然者。岂非以
兵乎。使税之厚人之屈而不可蠲复者。岂非以商乎。今昆
夷未平。边备未可去。中夏或虞。镇防未可罢。若就其功。则
莫若减而练之也。今之将帅。胜任而知兵者亦寡矣。怙众
以固权位。行赂以结恩泽。因循卤莽。保持富贵而已。岂暇
教训以时。服习其事乎。今若特加申令。使之教阅。简奋勇
秀出之才。去屠沽负贩之党。则十分之士。可省其五矣。多
而无用。曷若少而必精乎。又若州府虚张名籍。妄求供亿。
皇甫湜 第 15b 页
尽设其给。以丰其私。今若核其名实。纠以文法。则五分之
兵。又可省其半矣。夫众之虚。曷若寡之实乎。一则以强兵。
一则以寡赋。若江淮州郡。远寇戎。属清平。自非具使令备
仪注者。一切可罢。以其经费代征徭。荡逋悬。然后慎择长
吏。曲加绥抚。不四三年。而家给人和。则横暴不作。赋敛自
均。至理而升平矣。尚何虞于人犹艰食乎。陛下葺国学以
振儒风。而微言犹郁者。盖其所由干禄而得仕者。以章句
记读而不由义理故也。若变其法。则可以除其弊矣。陛下
督废职以补纲维。而立事之绩未纪于庶工者。实有司之
皇甫湜 第 16a 页
皋也。今职备而不举。法具而不行。谏诤之臣备员。不闻直
声。弹察之臣塞路。未尝直指。公卿大夫。则偷合苟容。持禄
养交。为亲戚计迁除领簿而已。兴利之臣。专以聚敛计数
为务。共理之吏。专以附上剥下为功。习而为常。渐以成俗。
标异而圭角者。悔吝立及。和光而淈泥者。富贵立须。虽陛
下焦劳聪明。如此之切至。将何益焉。伏请下明诏为画一
之法。使居是官理是人奉是法者。必有名绩。然后许迁擢。
考功之殿最。焉敢阿比而干刑司。则能者日进。不能者日
退。而庶工立事之绩。将褒扬纪述之不暇矣。陛下备众官
皇甫湜 第 16b 页
以序贤俊。而乏才之叹未辍于终食者。由在上者迁之太
亟在下者刻之太深故也。古之取人也。拔十得五。犹以为
多。曲轮直桷。各适其用。今则不然。举于礼部。则曰幽昧者
凡。陋而不可采。选于吏部。则曰声名者虚浮而不可用。工
文者则惧华而不实。敦质者则惧朴而寡能。冠盖之族则
以为因依。微贱之人则以为幽险。上求之愈切。下损之弥
细。夫士何负于有司。而乃蹇顿之抑刻之如是哉。才能如
积。抑郁在下。一朝阙辅相之职卿大夫之官不得。则曰岳
不降神。时之乏人。于是循环其所己用者递迁。居上者不
皇甫湜 第 17a 页
知格限。无闻声绩。或一时超拜。或再岁四迁。以是为适当
然耳。是仕进之门常阖。而天子之官天子之权。当途者五
六人迭居持之而已。以陛下之明圣。夫岂不欲国之得人
乎。以宰相之公忠。夫岂不欲人之足用乎。盖从来已久。因
循如是耳。伏惟陛下申敕朝廷州府。令每岁各举所知于
礼部。礼部于计偕常选之中。访察推择。得其人。则待以不
次之位。遇以非常之恩。不得其人。则必行殿罚。以惩踰滥。
则周之以宁。舜之以封。坐而致矣。乏才之叹。何有于圣朝
哉。陛下谓蠹于法者无不去。而法未修明。切于政者无不
皇甫湜 第 17b 页
行。而政未光大者。由有司长吏不得其人也。舍人务政。虽
勤何益。臣伏见赦令节文。周备纤悉。空文虚声。溢于视听。
而实功厚惠。未有分寸及于苍生。圣德不宣。王泽不流。虽
陛下寤寐思理。宰相忧勤奉职。又何为也。夫将直其枝。必
正其根。朝廷乃根也。州郡乃枝也。今朝廷之号令。有朝出
而夕改者矣。主司之法式。有昨破而今行者矣。伏惟陛下
正纲以张万目。澄源以清万派。则四方大幸矣。由是言之。
非道广而难济。事繁而愈失也。实承诏将事者之罪耳。制
策曰。周之受田有经制。汉之名田有恒数。今疆畛相接。半
皇甫湜 第 18a 页
为豪家。流庸无依。率是编户。本于交易。焉夺富而补贫。将
欲因循。岂损多而益寡。酌于中道。其术如何者。臣闻古之
道不可变也。古之法不必行也。夏之桀。殷之纣。周之幽厉。
井田法非亡也。而天下大乱。我太宗元宗。井田法非修也。
而天下大理。夫贞观开元之际。不受田而均。不名田而赡
者。朝廷正。法令行。一人之冤得以闻。一吏之犯得以诛。由
此致也。是政之举。化之成。则田自均。人自赡。而天下陶然
化矣。岂待曲吏而事为乎。其与贞观开元。非异时也。法苟
未行。人苟失职。徒易其制更其业。扰人敛怨而已耳。制策
皇甫湜 第 18b 页
曰。取人唯其行。不必文采。命官唯其才。不必资考。然则行
非造次而备察。才非错综而遍知。不以文采为重轻。而士
可进退。不必资考为程准。而吏有条贯。适变矫枉。渴于良
规者。今之取士。以文字记读为法。其素履实行。则无门而
知。使由文字而进者。往往犯奸赃为枭獍。以成其弊也。乾
元以还。版籍斯坏。所在游寄。莫知从来。伏惟敕天下人士。
未归者一皆复贯。愿留者则令著籍。置乡校县学州庠。以
教训其子弟。长育其才。自乡升之县。自县升之州。自州升
之礼部。公卿子弟长于京辇者。则使之必由太学。然后登
皇甫湜 第 19a 页
有司。如是其幼弱。其壮老。发言举足。云为进取。可得而知
矣。然后参以才艺。试以器用。诚取人之急务。伏惟陛下裁
之。若资考之限。其章句之庸才。资荫之常调者。仍宜旧贯。
贤能之士。则行臣向者之谋。从有司长吏之举。其赏必行。
其罚信焉可也。制策曰。何方可以序六气来百祥。何施可
以寿偫生仁众姓。徵于前训而有据。议于当代而易从。勿
猥勿并。以称朕意者。臣闻古者山林薮泽。皆有时禁。动作
之为。无差月令。则六气以序。百祥以来。而生生之类。莫不
跻仁寿之域矣。今舍此而不务。杀胎毁卵。伤仁挠和。而奉
皇甫湜 第 19b 页
胡夷之法。以正月五月九月断天下之屠。欲蕃物产而祈
福祐。斯亦无谓矣。伏惟陛下动遵月令。前训可据之文也。
事稽时禁。当代易从之道也。施之而不已。执之而有恒。则
帝皇之美。远惭于今日矣。臣谨对。

** 上江西李大夫书

居蓬衣白之士。所以勤力苦心。矻矻皇皇。出其家。辞其亲。
甘穷饿而乐离别者。岂有贰事哉。笃守道而求知也。有位
之人。所以休声茂功。铄光保大。不绝勋而穷名者。亦无异
术焉。乐育材而得人也。人无所知。虽贤如仲尼。穷死而道
皇甫湜 第 20a 页
屯。况其下者乎。未得其人。虽圣如唐尧。水不抑而凶未去。
况其下者乎。故上之于人。下之求知。相须若此之急。而相
得若此之难者何也。盖以在位者居高而听深。在下者行
卑而迹贱。其事势不同。出处相悬故也。况乎上之人负其
位不肯求。下之人负其才不肯屈。此其所以相须若此之
急。相得若此之难也。湜自学圣人之道。诵之于口。铭之于
心。徒恨今之人待士之分。以虚华而已。今之士望人之分。
以毫末而已。上下相鼓。波流相翻。抱特行者混众人。抱奇
才者乏卓识。智与愚相混。古之道不行。是以役役栖栖。独
皇甫湜 第 20b 页
郁郁而无语。窃以阁下以周召之才。居周召之职。独智杰
出。孜孜以下问。收接而博观。自江而西。沈潜液泽。传之天
下。汪洋喧闹。是以发愤而来。非有他也。欲以望阁下之辉
光。窥阁下之深高。下靡豪杰之风。以快平生之心耳。伏惟
降其尊严而省览之。裁其可否而去就之。无以浅微察其
辞。观其志而不录其罪。幸甚。谨献旧文十首。以先面贽。干
犯左右。惶惧于旌门之前。

** 论进奉书

臣闻一人莫非王臣。尺土莫非王有。山川林薮之所产殖。

皇甫湜 第 21a 页

雨露春秋之所成就。莫非王材。诚宜推至公以示无外。今
国家既有公府。又为私藏。使州郡贡赋之外。进奉相及。恐
非以天下为家示天下无私之道也。且任土之贡。生产有
常。履亩之收。等籍既定。人识所出。吏难为奸。进奉既无程
度。莫知纪极。恣横徵发。因缘赃私。驱陛下赤子。措之不存
之地。侈君之嗜欲。惑君之聪明。实大奸之门。大罪之窦也。
臣虽熟知陛下上圣之姿。深仁之理。凡内藏之实。以充宴
赐。非务积藏。如四远未知何。如百姓受弊何。如后嗣平中
皇甫湜 第 21b 页
之主由此而伤俭德萌侈心何。虽汉有少府水衡。筦榷山
泽之利。终不若领之于大农也。且地之财无尽。王之用不
会。何必固之内府。以开滥关耶。伏望陛下罢内藏归之公
府。约别进合之古制。徵敛有常。财用无亏。绝奸之根源。除
政之秕蠹。全大体。兴大和。天下大幸。伏见正月十一日赦
书。陛下深念疲人。恳责贪吏。往之随使贡来。一皆罢之。此
实白日之明。层云之泽也。凡诸州府。必有羡馀。不归之王
廷。必没于私室。伏请每使当罢。必上其数而谨其收。水旱
之不虞。疾疫之不期。以振罢羸。以代蠲免。军旅之事。工役
之用。以给其费。以供其须。居常之岁。闭藏以待时。无敢散
皇甫湜 第 22a 页
泄而干刑司。如是则大赉于人。大伸于用矣。

** 答李生第一书

辱书。适曛黑。使者立复。不果一二。承来意之厚。传曰。言及
而不言。失人。粗书其愚。为足下答。幸察。来书所谓今之工
文或先于奇怪者。顾其文工与否耳。夫意新则异于常。异
于常则怪矣。词高则出于众。出于众则奇矣。虎豹之文不
得不炳于犬羊。鸾凤之音。不得不锵于乌鹊。金玉之光。不
得不炫于瓦石。非有意于先之也。乃自然也。必崔嵬然后
为岳。必滔天然后为海。明堂之栋。必挠云霓。骊龙之珠。必
皇甫湜 第 22b 页
锢深泉。足下以少年气盛。固当以出拔为意。学文之初。且
未自尽其才。何遽称力不能哉。图王不成。其弊犹可以霸。
其仅自见也。将不胜弊矣。孔子讥其身不能者。幸勉而思
进之也。来书所谓浮艳声病之文耻不为者。虽诚可耻。但
虑足下方今不尔。且不能自信其言也。何者。足下举进士。
举进士者。有司高张科格。每岁聚者试之。其所取乃足下
所不为者也。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足下方伐柯而舍
其斧。可乎哉。耻之。不当求也。求而耻之。惑也。今吾子求之
矣。是徒涉而耻濡足也。宁能自信其言哉。来书所谓汲汲
皇甫湜 第 23a 页
于立法宁人者。乃在位者之事。圣人得势所施为也。非诗
赋之任也。功既成。泽既流。咏歌纪述光扬之作作焉。圣人
不得势。方以文词行于后。今吾子始学未仕。而急其事。亦
太早计矣。凡来书所谓数者。似言之未称。思之或过。其馀
则皆善矣。既承嘉惠。敢自疏怠。聊复所谓。俟见方尽。湜再
拜。

** 答李生第二书

湜白。生之书辞甚多。志气甚横流。论说文章不可谓无意。
若仆愚且困。乃生词竞于此。固非宜。虽然。恶言勿从。不可
皇甫湜 第 23b 页
不卒。勿怪。夫谓之奇。则非正矣。然亦无伤于正也。谓之奇。
即非常矣。非常者。谓不如常者。谓不如常。乃出常也。无伤
于正。而出于常。虽尚之亦可也。此统论奇之体耳。未以文
言之失也。夫文者非他。言之华者也。其用在通理而已。固
不务奇。然亦无伤于奇也。使文奇而理正。是尤难也。生意
便其易者乎。夫言亦可以通理矣。而以文为贵者非他。文
则远。无文即不远也。以非常之文。通至正之理。是所以不
朽也。生何嫉之深耶。夫绘事后素。既谓之文。岂苟简而已
哉。圣人之文。其难及也。作春秋。游夏之徒不能措一辞。吾
皇甫湜 第 24a 页
何敢拟议之哉。秦汉以来。至今文学之盛。莫如屈原宋玉
李斯司马迁相如扬雄之徒。其文皆奇。其传皆远。生书文
亦善矣。比之数子。似犹未胜。何必心之高乎。传曰。言之不
出。耻躬之不逮也。生自视何如哉。书之文不奇。易之文可
谓奇矣。岂碍理伤圣乎。如龙战于野。其血元黄。见豕负涂。
载鬼一车。突如其来如焚如死如弃如。此何等语也。生轻
宋玉。而称仲尼班马相如为文学。按司马迁传屈原曰。虽
与日月争光可矣。生当见之乎。若相如之徒。即祖习不暇
者也。岂生称误耶。将识分有所至极耶。将彼之所立卓尔。
皇甫湜 第 24b 页
非强为所庶几。遂雠嫉之耶。其何伤于日月乎。生笑紫贝
阙兮珠宫。此与诗之金玉其相何异。天下人有金玉为之
质者乎。被薜荔兮带女萝。此与赠之以芍药何异。文章不
当。如此说也。岂为怒三四而喜四三。识出之白而性入之
黑乎。生云虎豹之文非奇。夫长本非长。短形之则长矣。虎
豹之形于犬羊。故不得不奇也。他皆仿此。生云自然者非
性。不知天下何物非自然乎。生又云物与文学不相侔。此
喻也。凡喻必以非类。岂可以弹喻单乎。是不根者也。生称
以知难而退为谦。夫无难而退。谦也。知难而退。宜也。非谦
皇甫湜 第 25a 页
也。岂可见黄门而称贞哉。生以一诗一赋为非文章。抑不
知一之少便非文章耶。直诗赋不是文章耶。如诗赋非文
章。三百篇可烧矣。如少非文章。汤之盘铭是何物也。孔子
曰。先行其言。既为甲赋矣。不得称不作声病文也。孔子曰。
必也正名乎。生既不以一第为事。不当以进士冠姓名也。
夫焕乎郁郁乎之文。谓制度非止文词也。前者捧卷轴而
来。又以浮艳声病为说。似商量文词。当与制度之文异日
言也。近风教偷薄。进士尤甚。乃至有一谦三十年之说。争
为虚张。以相高自谩。诗未有刘长卿一句。已呼阮籍为老
皇甫湜 第 25b 页
兵矣。笔语未有骆宾王一字。已骂宋玉为罪人矣。书字未
识偏傍。高谈稷契。读书未知句度。下视服郑。此时之大病。
所当嫉者。生美才。勿似之也。传曰。惟善人能受尽言。孔子
曰。君子无所争。必曰射乎。问于湜者多矣。以生之有心也。
聊有复。不能尽。不宣。湜再拜。

** 答李生第三书

湜白。时论所以难。在谕其本而善守之。使千流万转。不迁
于末。则荡而失。其愦眊无睹。嚣嚣相訾。何所得哉。始与生
言奇不言正也。故论止于奇。生以正抑其奇。然后参正流
皇甫湜 第 26a 页
焉。譬与生说先牛马以说骆驼。而非云也。云以无伤于正。
犹易之凡言无咎。本皆有咎。此未了也。易之无咎不一。本
有咎。由慎故免。亦曰咎。自巳招。不可咎人。亦曰义。生以凡
目之。当是读书未熟。自仆云无伤也。生言非常之物如何
得常。故当尔也。所以千年圣而愚比肩也。生言天象形象
非常者。皆为妖妄。如天出景星。地出醴泉。盖非常。谓之妖。
可乎。假如妖星荧惑。天所常悬。牛溲马勃。地所常有。足尚
乎。生何窒。生以松柏不艳比文章。此不知类也。凡比必于
其伦。松柏可比节操。不可比文章。大人虎变。君子豹变。此
皇甫湜 第 26b 页
文章比也。有以质为贵者。有以文为贵者。引茅屋越席易
黼藻元黄之用。可乎。生云奇与易作者何别。在所为耳。请
考之于实。生为易矣。试为仆作难者。视何如相如扬雄也。
恐生乃不能。非不为也。楚词史记太元之不朽也。岂为资
笑谑乎哉。如鸟鹊啁啾。声断便已。人如不闻尔。何足贵也。
所言诗书之文不奇。举多言之也。易处多。奇处少尔。易文
大抵奇也。易处几希矣。孟子常引诗云。周馀黎民。靡有孑
遗。岂周遂不遗一民哉。仆之言犹是。生云知难而退为谦。
是知不可取然后止。非可取而不取也。菽麦异生。而师惑
皇甫湜 第 27a 页
之何哉。生之师且惑菽麦。生卷中文能囊包天地耶。此不
逊悌之言。吾不信也。诗载臣之讥君曰。呜呼小子。未知臧
否。非面命之。言提其耳。此过于以时奉讥也。诗人尚不闻
得罪。生何讳之深乎。易曰。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生奉书
相干。宜有答也。又再三渎。渎则不告也。韩退之复张籍书
曰。顽然不入者。亲以言谕之。不入。则其观吾书。固将无所
得矣。生勖之而已。

** 答刘敦质

湜求闻来京师三年矣。一年以未成颠蹶。二年以不试狼
皇甫湜 第 27b 页
狈。及今三年而不遇有司。且夫以方轮鹿轴。而求疾驱迅
驰。祗足见其坎坷杭杭。輗款而来不安。未见其能取一也。
退则惟其初未通人事。谓人之得失。或为在已。始求宾兴。
眼中始无人。而心巉然。谓其天下公议可抵而掇也。律身
以古人。而不知时。凡所出行。动与今戾。其所闻见可揭而
行也。是以矜势自取穷辱。不能展转其心。乃于再三。夫如
是可以怨天耶。尤人耶。罪时耶。纵横耶。反覆耶。无所归适。
乃幡然复故。即日[:#AS-88E3:●]贫策羸而归。将复愚见。自钝唫于数
晦。永无夸人之望。出潼关。历峡游洛。顺河而东。一路逢识
皇甫湜 第 28a 页
友。为道所归者。其疏者口余。亲者面余。咸以为年未胜冠。
当役力于名达。锐心于取进。而遽以行止为论。是为佻薄。
为太早计。谋进而黜。退而不能。以为年之少。得失未可知。
不可当遽归。何言止耶。则颜子当奔驱进取。不宜遽安一
室閒而乐也。然而颜子安之者时也。以为老而将亡。然必
当止耶。则太公当幽潜伏死。不宜复出磻溪而干文王也。
然而太公干文王者时也。夫行止何惑哉。不先时而已矣。
又有以荣为谕者。是又不然。以所闻所得之道。在于我者
也。故不由其道矣。虽富而贵。为辱滋甚。顾吾道何如哉。必
皇甫湜 第 28b 页
富贵而后荣。是秦齐梁楚之君当与大舜侔。曾参不得为
孝。猗顿动天地矣。且今之取进者。曲拳折人。非以为屈。疾
趋卑拜。非以为冲。妄归听以拘录细计。骋门室之辨。钧色
适之欲。以入其身。必见以为恭。低颜以为恶。且悦其所为
容焉。必以在乎偫萃。默其口而止。蓬其外而起。理吾尽知
之矣。然而未言。道吾尽知之矣。然而未行。不必为粹深。浅
慎且不测。其所为与焉必下矣。与其上援之声与力拔。与
双叠登而取。阶崇而级厚。颐然不知羞。偃然如固有之。其
所为然也。且直已行道之人。常其礼貌。定其交际。身不以
皇甫湜 第 29a 页
形势屈。口不以观望柔。行特其拂心。言苦而倒耳。是之则
受。非之则辞。惟道所存矣。夫顺人之与拂其人也。岂不悬
哉。必怒其所为矣。在于偫萃之秀出。心畏所加。识之高下。
目之所取。动而正则枉者嫉。为而是则非者形。默则相忌。
云则不合。如是而求志之得。道之光。德之贵。名之白。声之
充。难矣。固当决郁而未通。密塞而无归。浪滂而不救。亦其
所为然也。语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传曰。见险而能止者
知矣哉。困则知变。穷则思反。必之后图。余惧其无所为及
也。行当持手于穷涧。贯利濒江谷土练麻而养。逍遥温饱。
皇甫湜 第 29b 页
期不失其所以为心而已。自外皆休请矣。人心为何如也。
夫穷与达非其相反。皆系于所遭。今达而光。吾师禹皋陶。
穷而独善。吾师颜子。穷哀天下。负其道以轘轸诸侯。以全
仁义。吾师仲尼。古圣人迹之得失何殊。未全闻彼泰其心。
此改其乐也。故士无遇不遇。视其时。当其道。不失其已百。
经怪时董生之贤。乃赋士不遇。司马迁又从而悲之。离骚
之文。又大于哀。自非迩圣人。必有偏而不起之弊耳。比有
城游郡而处。其相知心者不一二。其馀面而已。是以愤懑
而谁说。意气不得泄。今又远去江南。若复默口。将惧无复。

皇甫湜 第 30a 页

故出兴舒叠偻指而质言之不惭。亦唯子之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