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六七八
卷六七八 第 24a 页
钦定全唐文卷六百七十八

卷六七八 第 1a 页
 白居易(二十三)

** 苏州重元寺法华院石壁经碑文

碑在石壁东次。石壁在广德法华院西南隅。院在重元寺
西若干步。寺在苏州城北若干里。以华言唐文译刻释氏
经典。自经品众佛号以降字加金焉。夫开士悟入。诸佛知
见。以了义度无边。以圆教垂无穷。莫尊于妙法莲华经。凡
六万九千五百五言。證无生忍。造不二门。住不可思议解
脱。莫极于维摩诘经。凡二万七千九十二言。摄四生九类。
入无馀涅槃。实无得度者。莫先于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凡
卷六七八 第 1b 页
九千二百八十七言。禳罪集福。净一切恶道。莫急于佛顶
尊胜陀罗尼经。凡三千二十言。应念顺愿。愿生极乐土。莫
疾于阿弥陁经。凡一千八百言。用正见。观真相。莫出于观
音普贤菩萨法行经。凡六千九百九十言。诠自性。认本觉。
莫深于实相法蜜经。凡三千一百五言。空法尘。依佛智。莫
过于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凡二百五十八言。是八种经。具
十二部。合一十一万六千八百五十七言。三乘之要旨。万
佛之秘藏尽矣。是石壁积四重。高三寻。长十有五丈。厚尺
卷六七八 第 2a 页
有咫。有石莲敷覆其上下。有石神固护其前后。火水不能
烧漂。风日不能摇消。所谓施无上法。尽未来际者也。唐长
庆二年冬作。太和三年春成。律德沙门清晃矢厥谋。清海
继厥志。门弟子南容成之。道则终之。寺僧契元舍艺而书
之。郡守居易施词而赞之。赞曰。

佛涅槃后。世界空虚。惟是经典。与众生俱。设复有人。书贝
叶上。藏檀龛中。非坚非久。如蜡印空。假使有人。刺血为墨。
剥肤为纸。即坏即灭。如笔画水。噫。画水不若文石。印蜡不
若字金。其功不朽。其义甚深。故吾谓石经功德。契如来付
卷六七八 第 2b 页
嘱之心。

** 有唐善人墓碑铭(并序)


唐有善人曰李公。公名建。字杓直。陇西人。魏将军申公发。
公十五代祖也。周柱国阳平公远。六代祖也。绥州刺史明。
高祖也。太子中允进德。曾祖也。绵州昌明令珍玉。大父也。
雅州别驾赠礼部尚书震。考也。赠博陵郡太君崔氏。妣也。
陈许节度礼部尚书逊。兄也。渭源县君房氏。妻也。容管招
讨使济。外舅也。长庆元年二月二十三日夜。无疾即世于
长安修行里第。是岁五月二十五日。归祔于凤翔某县某
卷六七八 第 3a 页
乡某原之先茔。春秋五十八。有二女五男。曰纳朴恪悫硕。
公官历校书郎左拾遗詹府司直殿中侍御史比部兵部
吏部员外郎兵部吏部郎中京兆少尹沣州刺史太常少
卿礼部刑部侍郎工部尚书。职历容州招讨判官翰林学
士鄜州防禦副使转运判官知制诰吏部选事。阶中大夫。
勋上柱国。爵陇西县开国男。有史官起居郎渤海高钱作
行状。翰林学士中书舍人河南元稹作墓志。有尚书主客
郎中知制诰太原白居易作墓碑。大署其碑曰善人墓。善
人者何。公幼孤。孝养太君。太君老疾。常曰。㹻子劝吾食。吾
卷六七八 第 3b 页
辄饱。劝吾药。吾意其疾瘳。㹻子。公小字也。及长。居荆州石
首县。其居数百家。凡争斗。稍稍就公决。公随而评之。寖及
乡人。不诣府县。皆相率曰。往问李君。公养有馀力。读书属
文。业成。与兄逊起应进士。俱中第。为校书时。以文行闻。故
德宗皇帝擢居翰林。翰林时。以视草不诡随。退官詹府。詹
府时。以贞恬自处。不出户辄逾月。鄜帅路恕高之。拜请为
副。在鄜时。有非类者至。以病去。为御史时。上任有遏其行
事者。作谬官诗以讽。为吏部郎时。调文学科暨吏课高者
得无停年。又省成劳急成状限。繇是吏史辈无缘为奸。迄
卷六七八 第 4a 页
今选部用其法。知制诰时。笔削间有以自是不屈者。因请
告改少尹。少尹时。与大议岁减府税钱十三万。在沣时。不
鞭人。不名吏。居岁馀。人人自化。在礼部时。由文取士。不听
誉。不信毁。公为人质良大。体与用绰然有馀裕。为政廉平
易简。不求赫赫名。与人交外淡中坚。接士多可而有别。称
贤荐能未尝倦。好议论而无口过。远邪谀而不忤物。其居
家菲衣食。厚宾客。敬兄嫂。礼妻子。爱甥侄。初先太君好善。
喜佛书。不食肉。公不忍违其志。亦终身蔬食。自八九岁时。
始讽诗书日三百言。讽毕尽得其义。善理王氏易左氏春
卷六七八 第 4b 页
秋。前后著文凡一(一作三)百五十二首。皆理义撮要。词无枝
叶。其卓然者。有詹事府司直比部员外郎厅记请双日坐
疏与梁肃书上宰相论选事状。秉笔者许之。薨之日。不识
者惜。识者叹。交游出涕。执友恸哭。夫如是。其善人乎。传曰。
善人国之纪也。语曰。善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噫。善人之称
难乎哉。独加于公无愧焉。铭曰。

古者墓有表。表有云。显其行。省其文。故季札死。仲尼表其
墓曰君子。今吾丧李君。署其碑曰善人。呜呼李君。有知乎。
无知乎。君之名与此石俱。

卷六七八 第 5a 页

** 西京兴善寺传法堂碑铭(并序)


王城离域有佛寺号兴善寺之坎地。有僧舍名传法堂。先
是大彻禅师晏居于是寺说法。于是堂因名焉。有问师之
名迹。曰号惟。姓祝氏。衢州西安人。祖曰安。父曰皎。生十三
岁出家。二十四具戒。僧腊三十九报年六十三终兴善寺。
葬灞陵西原。诏谥曰大彻禅师元和正真之塔云。有问师
之传授。曰释迦如来欲涅槃时。以正法密印付摩诃迦叶。
卷六七八 第 5b 页
传至马鸣。又十二叶传至师子比邱及。二十四叶传至佛
驮先那。先那传圆觉达摩。达摩传大宏可。可传镜智璨。璨
传大医信。信传圆(一作大)满忍。忍传大鉴能。是为六祖。能传
南岳让。让传洪州道一。一谥曰大寂。寂即师之师。贯而次
之。其传授可知矣。有问师之道属。曰由四祖以降。虽嗣正
法有冢嫡。而支派者犹大宗小宗焉。以世族譬之。即师与
西堂藏甘泉贤勒潭海百岩晖俱父事大寂。若兄弟然。章
敬澄若从父兄弟。径山钦若从祖兄弟。鹤林素华严寂若
伯叔然。当山忠东京会若伯叔祖。嵩山秀牛头融若曾祖
伯叔。推而序之。其道属可知矣。有问师之化缘。曰师为童
男时。见杀生者。尽然不忍食。退而发出家心。遂求落发
卷六七八 第 6a 页
于僧昙。受尸(一作户)罗于僧崇。(一作僧藏崇)学毗尼于僧如。證大
乘法于天台止观。成最上乘道于大寂道一。贞元六年始
行于闽越间。岁馀而回心改服者百数。七年驯猛虎于会
稽。作滕家道场。八日(一作年)与山神受八戒于鄱阳。作回向
道场。十三年感非人于少林寺。二十一年作有为功德于
卫国寺。明年施无为功德于天宫寺。元和四年。宪宗章武
皇帝召见于安国寺。五年问法于麟德殿。其年复灵泉于
不空三藏池。十二年二月晦。大说法于是堂。说讫就化。其
化缘云尔。有问师之心要。曰师行禅演法垂三十年。度白
卷六七八 第 6b 页
黑众殆百千万亿。应病授药。安可以一说尽其心要乎。然
居易为赞善大夫时。尝四诣师四问道。第一问云。既曰禅
师。何故说法。师曰。无上菩提者。被于身为律。说于口为法。
行于心为禅。应用有三。其实一也。如江湖河汉。在处立名。
名虽不一。水性无二。律即是法。法不离禅。云何于中。妄起
分别。第二问云。既无分别。何以修心。师曰。心本无损伤。云
何要修理。无论垢与净。一切勿起念。第三问云。垢即不可
念。净无念可乎。师曰。如人眼睛上。一物不可住。金屑虽珍
宝。在眼亦为病。第四问云。无修无念。亦何异于凡夫耶。师
卷六七八 第 7a 页
曰。凡夫无明。二乘执著。离此二病。是名贞修。贞(一作真)修者。
不得动。不得忘。动即近执著。忘即落无明。其心要云尔。师
之徒殆千馀。达者三十九人。其入室受道者。有义崇。有圆
镜。以先师常辱与予言。知子尝醍醐嗅薝卜者有日矣。师
既殁后。子出守南宾郡。远托撰述。迨今而成。呜呼。斯文岂
直起师教慰门弟子心哉。抑且志吾受然灯记记灵山会
于将来世。故其文不避繁。铭曰。

佛以一印付迦叶。至师五十有九叶。故名师堂为传法。

** 唐故湖州长城县令赠户部侍郎博陵崔府君神道碑铭(并序)

卷六七八 第 7b 页


公讳孚。字某。古太岳允也。今博陵人也。唐虞之际。因生为
姜姓。暨周封齐。分类曰崔氏。长源远派。大族清门。圭组贤
俊。准绳济美。斯崔氏所以绵千祀而甲百族也。隋散骑常
侍讳洽。公六代祖也。唐冀州武强令讳绍。曾祖也。监察御
史讳预。王父也。常州江阴令育。皇考也。公幼以门荫子补
太庙斋郎。初调授汝州叶县尉。再调改宋州单父尉。时天
宝末。盗起燕蓟。毒流梁宋。屠城杀吏。如火燎原。单父之民。
将坠涂炭。公感激奋发。仗顺兴兵。挫败贼徒。保全乡县。拳
卷六七八 第 8a 页
勇之徒。归之如云。方欲糺合貔虎。驱诛蛇豕。京观偫盗。金
汤一方。本道节度使奇之。将议上闻。会有同事者争功。阴
相倾夺。公超然脱屣。遂以族行。东游江淮。安时俟命。属吴
王出閤领镇。求才抚人。常闻公名。试以吏事。遂表请为宋
城尉。事举。移假连水令。赏绯鱼袋。县政修。转常州录事参
军。糺察课赋。浙东采访使闻之。奏授越州馀姚令。吏畏人
悦。岁未满。浙西采访使知之。奏改湖州长城令。长城之理。
又加于前二邑焉。政成秩满。解印罢去。优游自得。独善其
身。兴元元年。疾殁于宋。太和五年。迁葬于洛。享年若干。诏
卷六七八 第 8b 页
赠尚书户部侍郎。夫人陇西李氏。追封岐国夫人。皆从子
贵也。公为人仪表魁梧。气概倜傥。负不羁之才。慕非常之
功。始发轫于单父。志立而功不就。终税驾于长城。道行而
位不达。善庆所积。实生司空。司空讳宏礼。公之幼子也。以
学发身。以文饰吏。以干蛊克家。以忠壮许国。典十郡。领二
镇。再东土。追命上公。虽天与之才。国与之位。亦由公义方
之训。辅而成焉。大丈夫贮蓄材术。树置功利。镃錤富贵。焯
耀邦家。不当其身。而得于后。父析子荷。相去几何。呜呼崔
公。何不足之有。按国典。官五品以上。墓庙得立碑。又案
卷六七八 第 9a 页
丧葬令。凡诸赠官。得同正官之制。其孙彦防彦佐等。奉父
命述祖德。揭石于墓。勒铭于碑。铭曰。

天无全功。贤无全福。既享天爵。难兼世禄。矫矫崔公。道积
厥躬。大志长略。卷于怀中。黄绶遏寇。思奋奇功。铜印字人。
躬行古风。才高位下。步阔涂穷。竟戢羽翮。不展心胸。天道
有知。善积庆钟。昭哉报施。其在司空。

** 淮南节度使检校尚书右仆射赵郡李公家庙碑铭(并序)


王建侯。侯建庙庙有器。器有铭。所以论撰先德。明著后代。
卷六七八 第 9b 页
或书于鼎。或文于碑。古今之通制也。维开成某年某月某
日。宣武军节度使检校尚书右仆射汴州刺史上柱国赐
紫金鱼袋赵郡李公。斋沐祗慄。拜章上言。请立先庙。以奉
常祀。于是得请于天子。承式于有司。是岁某月某日。经始
于东都。明年某月某日。有事于新庙。外尽其物。内尽其志。
三献百顺。神格礼成。其友居易。以李氏宗祖世家名爵。与
仆射志行官业。书于丽牲之碑。谨按家略。九代祖善权。后
魏谯郡守。八代祖延观。徐梁二州刺史。七代祖续。某郡太
守。六代祖显达。隋颍州刺史。五代祖迁。皇朝宜谷二州别
卷六七八 第 10a 页
驾。赠德州刺史。高祖孝卿。右散骑常侍。赠邓州刺史。曾祖
府君讳敬元。总章仪凤间历吏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
中书令宏文馆大学士监修国史。封赵国公。谥曰文宪。才
智职业。载在国史。今祭于第一室。以妣蓟国夫人范阳卢
氏配焉。王父府君讳守一。属世难家徙。不求闻达。避荣乐
道。与时浮沉。终成都府郫县令。今祭于第二室。以妣荥阳
夫人郑氏配焉。先考府君讳晤。历金坛乌程晋陵三县令。
府君为人笃于家行。饰以吏事。动有常度。居无惰容。所莅
之邑有善政。辞满之日多遗爱。不登贵仕。其命矣夫。今祭
卷六七八 第 10b 页
于第三室。以先妣上谷夫人范阳卢氏配焉。府君累赠至
尚书右仆射。夫人累赠至上谷郡太夫人。前后凡三追命
六告身。渥泽叠洽。自叶流根。从子贵也。郫县暨晋陵府君。
咸善积于躬。道屈于位。储祉流庆。而仆射生焉。仆射名绅。
字公垂。六岁丁晋陵府君忧。孺慕号踊。如成人礼。九岁终
制。孝养上谷太夫人。年虽幼。承顺无违。家虽贫。甘旨无阙。
侍亲之疾。冠带不解者三载。馀可知也。执亲之丧。水浆不
入口者五日。馀可知也。先是祖妣考妣。晋陵府君前娶夫
人裴氏。无子早卒。洎叔父兄妹之殡。咸未归祔。各处一方。

卷六七八 第 11a 页

公在斩衰中。亲护九丧。匍匐万里。及其(一作期)襄事。礼无阙
违。至诚感神。有灵乌瑞芝之应。事动乡里。名闻公卿。言孝
友者。以为表率。宪宗嗣统三年。李锜盗据京口。公居无锡。
会擢第东归。锜闻公名。署职引用。初询以谋画。结舌不对。
次强以章檄。绝笔不书。诱之以厚利不从。迫之以淫刑不
动。将戮辱者数四。就幽囚者七旬。诚贯神明。有死无二。言
名节者。以为准程。朝廷嘉之。拜右拾遗。岁馀。穆宗知公忠
孝文行。召入翰林。特授司封员外郎知制诰。迁中书舍人。
卷六七八 第 11b 页
承颜造膝。知无不言。献替启沃。如石投水。俄拜御史中丞
户部侍郎。既而望属台衡。朝当晏驾。时移世变。遂出掾高
要。佐浔阳。旋为滁寿二州刺史。大凡公之为政也。应用无
方。所居必化。卧理二郡。以去害为先。故有盗奔兽依之感。
廉察浙右。以分忧为功。故有恤邻活殍之惠。尹正河洛。以
革弊为急。故有摘奸抉蠹之威。文宗知公全才。以汴难理。
乃授鈇[:#AS-96F7:⿰金戊]。俾镇绥之。初宣武师人。骄强狠悍。狃乱徼利。积
习生常。公既下车。尽知情伪。刑赏信惠。合以为用。一年而
下惩劝。二年而下服畏。三年而下耻格。肃然丕变。薰然太
和。抚之五年。人俗归厚。至于捍大患。禦大灾。却飞蝗。遏暴
卷六七八 第 12a 页
水。致岁于丰稔。免人于垫溺。噫。微公之力。汴之民其为殣
乎。其为鱼乎。殊绩尤课。不可具举。天下征镇。淮海为大。非
公作帅。不足以长束诸侯。制加银青光禄大夫扬州长史
淮南诸道节度观察等使。馀如故。诏下之日。出次于外。军
门不击柝。里巷无犬吠。从容五日。按节而东。百姓三军。挈
壶浆。捧箪醪。遮道攀饯者。动以万辈。皆呜咽流涕。如婴儿
之别慈母焉。噫。若非襦裤之惠及其幼。鸡豚之养及其老。
又推赤心置人腹中者。则安能化暴戾之俗。一至于此乎。
西人泣送。东人歌迎。梁楚千里。风变化移。膏雨景星。所至
卷六七八 第 12b 页
蒙福。于时开成会昌之际。上方致理。公未登庸。熙熙苍生。
环望而已。盛矣哉。大丈夫生于世也。以忠贞奉乎君。以义
利惠乎人。以黻冕贵乎身。以宗庙显乎亲。以孝敬交乎神。
宜其荷百禄。辅一德。为有唐之宗臣者欤。君子谓李氏之
庙也休哉。公之祭也顺哉。然曰有孙如此。有子如此。可谓
孝矣。故其碑铭曰。

祭祀从贵。爵土有秩。诸侯之庙。一宫三室。皇皇西室。皇祖
中书。孝孙追远。昭穆有初。显显中室。王父郫令。顺孙祇享。
尽悫尽敬。肃肃东室。先考晋陵。嗣子奉荐。孝思蒸蒸。嗣子
卷六七八 第 13a 页
其谁。仆射公垂。公垂翼翼。斋严谅直。为子为臣。有典有则。
载膺休命。载践右职。以孝肥家。以忠肥国。乃授侯伯。纛[:#AS-96F7:⿰金戊]
旂戟。乃飨祖祢。牲牢黍稷。家声振耀。国典褒饰。六命徽章。
三世血食。光大遗训。显扬先德。子孙承之。垂裕无极。

** 故饶州刺史吴府君神道碑铭(并序)


汨市朝。溺妻子。非达也。困山林。摈血属。亦非达也。若有人
与偫动处一代间。彼为彼。我为我。不自洁。不自污。不巢许。
不伊吕。水其心。云其身。浮沈消息。无往而不自得者。非达
卷六七八 第 13b 页
人乎。吾友吴君。从事于斯矣。君讳丹。字真存。太子通事舍
人览之曾孙。睦州司马庶之孙。太子宫门郎赠工部尚书
(一作诠)之长子。以进士第入官。历正字协律郎大理评事
监察殿中侍御史太子舍人水部库部员外郎都官驾部
郎中谏议大夫大理少卿饶州刺史。职历义成军节度推
官浙西道节度判官潼关防禦判官镇州宣慰副使(一作
司)匦函使。阶至中大夫。勋至上柱国。读书数千卷。著文数
万言。宝历元年六月某日。薨于饶州官次。其年十一月某
日。葬于常州晋陵县仁和乡北原。从遗志也。君生四五岁
弄泥沙时。所作戏辄象道家法事。八九岁弄笔砚时。所出

卷六七八 第 14a 页
辄类诗家篇章。不自知其然。盖宿习儒元之业明矣。弱冠
喜道书。奉真箓。每专气入静。不粒食者累岁。颢气充而丹
田泽。飘然有出世心。既壮。在家为长。属有三幼弟八稚侄。
嗷嗷慄慄。不忍见其饥寒。慨然有干禄意。乃曰。肥遁不可
以立训。吾将业儒以驰名。名竞不可以恬神。吾将体元以
育德。冻馁不可以安道。吾将强学以徇禄。禄位不可以多
取。吾将知足而守中。繇是去江湖。来京师。求名得名。求禄
得禄。身荣家给之外。无长物。无越思。素琴在左。黄庭在右。
澹乎自处。与太和始终。履仕途二十七年。享寿命八十二
卷六七八 第 14b 页
岁。无室家累。无子孙忧。屈伸宠辱。委顺而已。未尝一日戚
戚其心。至于归全反真。故予所谓达人之徒欤信矣。仲弟
湖州长史某。以予辱与其兄游。既为同门生。又为同舍郎。
周知初终。托为碑记。噫。先生之道。吾能引古以明之。铭曰。

汉中大夫东方曼倩。夏侯湛高之。作庙貌赞。唐中大夫真
存先生。白乐天知之。作神道铭。呜呼二大夫。异代而同途。
其皆达者乎。

** 唐故通议大夫和州刺史吴郡张公神道碑铭(并序)

卷六七八 第 15a 页


张之为著姓尚矣。自汉太傅良侍中肱晋司空华丞相嘉
以降。勋贤轩冕。历代不乏。肱避地渡江。始居于吴。故其子
孙称吴郡人。嘉以孝悌闻于郡。故其所居号孝张里。嘉之
曾孙裕。在宋为司徒。即公五代祖也。司徒之孙俦。在隋为
吴郡都督。即公曾王父也。台州临海令讳鹍。即公之大父
也。袁州司马讳孝绩。即公皇考也。或以人物著。或以阀阅
称。迄今为江南右族。公讳择。字无择。未冠丁袁州府君忧。
卷六七八 第 15b 页
庐于墓。昼号而夜泣者三年矣。有灵芝醴泉出焉。既冠好
学。能属文。从乡试登明经第。应制举中精通经史科。补宏
文馆校书郎。调左金吾录事。换杭州录事参军。在杭州前
后诘伪制补吏者三十八人。驳假年侍老者二十人。举而
正之。人服其明。会刘幽求来为刺史。举课上闻。诏授绛州
录事参军。绛之郡丞有主婿者。怙宠侮法。豪夺人利。公数
其罪。露章奏之。章下丞相府。丞相姚元之奇之。致书褒美。
寻改太原府功曹参军。给事中张昶为江淮安抚使。表公
正直。奏署郡从事。吏部尚书陆象先为河东按察使。状公
清白。奏授怀州获嘉令。在获嘉以不茹柔得人心。以不吐
刚得罪。繇是左迁鄂州司马。移深州司马。转虢州长史。时
卷六七八 第 16a 页
上方思理。诏求二千石之良者。时宰以公塞诏。擢拜和州
刺史。公之在郡。奉诏条恤人隐而已。不知其他。无何。水潦
害农。公请蠲谷籍之损者什七八。时李知柔为本道采访
使。素不快公之明直。密疏诬奏。以附下为名。遂贬苏州别
驾。老幼攀泣而遮道者数百人。信宿方得去。移曹州别驾。
岁馀谢病。归老于家。天宝十三载正月二十一日。终于东
都利仁里私第。其年二月十二日。葬于河南府伊阙县中
李原。享年八十三。噫。公生天地间八十有三年。可谓寿矣。
其间当明皇帝驭天下四十有五年。可谓时矣。有其才。得
卷六七八 第 16b 页
其寿。逢其时。然职不过陪臣。秩仅至郡守。凡所贮蓄。郁而
不舒。呜呼。其命也夫。公之文学。常为贺知章贾彦璿许之。
公之谅直。常为李邕张庭圭称之。公之政事。又为刘姚张
陆推之。夫以八君子之力。援之而不足。以一知柔之力。排
之而有馀。厄穷不振。以至没齿。呜呼。其命也夫。古人云。道
不虚行。又云。其后必有达者。故公之子大理评事諴以节
行闻于时。公之孙户部侍郎平叔以才位光于国。报施之
道。信昭昭矣。不在其身。则在子孙。相去几何哉。长庆二年
某月某日。平叔奉祖德。揭而碑之。居易据家状。序而铭之。

卷六七八 第 17a 页

其词曰。

有木有木。硕大而长。破为桷杙。不作栋梁。有骥有骥。规行
矩步。辱在短辕。不驾大辂。呜呼噫嘻。公亦如之。将时不我
遇。而我不遇时。勿谓已矣。天锡多祉。既贤其子。以济其美。
又才其孙。以大其门。苟无先德。孰启后昆。

** 唐赠尚书工部侍郎吴郡张公神道碑铭(并序)


有唐岭南观察推官试大理评事吴郡张公。大历三年十
卷六七八 第 17b 页
一月八日。终于伊川别墅。五年八月七日。葬于伊阙县中
李原。春秋五十五。元和十三年诏赠主客员外郎。明年赠
太常少卿。又明年赠尚书工部侍郎。夫人吴郡陆氏。贞元
二年(一作三年)某月某日。终于某所。春秋六十六。追封嘉兴县
太君。又封吴郡太夫人。嗣子通议大夫守尚书户部侍郎
判度支上柱国赐紫金鱼袋平叔。以长庆二年某月某日
立神道碑。太原白居易文其碑云。公讳诚。(一作諴)字老莱。吴
郡人。父讳无择。和州刺史。祖讳孝绩。袁州司马。由高曾而
上。世德世禄。载在和州府君碑内。此不书。公年十八。以通
经中第。及调。判入高等。授苏州长洲尉。秩满。丁先府君忧。
既禫。又丁先太夫人忧。泣血六年。哀毁过礼。以方寸再乱。

卷六七八 第 18a 页

殆无宦情。既除丧。退居不调者累年。而亲友以大义敦责。
不得已而复起。选授左武卫骑曹(一作将军)参军分司东都。属
安禄山陷覆洛京。以伪职淫刑胁劫士庶。公与同官范阳
卢巽潜遁于陆浑山。食木实饮泉水者二年。讫不为逆命
所污。及肃宗嗣位。诏河南尹薛伯连搜访不仕贼庭隐藏
山谷者。伯连得六人以应诏。而公与巽在焉。繇是名节闻
于朝野。君子以为知道。优诏褒美。特授密县主簿。未周岁。
迁宋州砀山县令。时睢阳当大兵后。野无草。里无人。公抚
卷六七八 第 18b 页
之。一年襁负至。二年污莱辟。三年衣食足。及解印去。县民
相率泣而饯之。君子以为知政。岭南节度观察使李勉。伟
人也。既高公陆浑之节。又美公砀山之政。欲以名职礼命
起而大之。遂奏授试大理评事充观察推官。及除书简牒
到门。即公捐馆舍之明日也。才如是。命如是。呜呼哀哉。公
常自负其才不后于人。自疑其命不偶于世。及将去砀山
而反伊川也。顿驾搦管。沈叹久之。因赋咏怀诗云。论成方
辨命。赋罢即归田。竟如是言。终于衡茅之下。君子以为知
命。公有三子。曰平仲平叔平季。夫人陆氏。即国子司业集
贤殿学士善经之女。贤明有法度。初公既殁。诸子尚幼。夫
卷六七八 第 19a 页
人勤求衣食。亲执诗书。讽而导之。咸为令子。又常以公遗
志。择其子而付之。故平叔卒能振才业。致名位。追爵命。揭
碑表。继父志。扬祖德。此诚孝子顺孙之道也。亦由夫人慈
善教诱之德。浸渍而成就之。不其然乎。居易常辱与户部
游。而知其家事。故见托撰述。庶传信焉。铭曰。

猗嗟砀山。以文行保家声。以义节振时名。以惠政抚县民。
而职不登诸侯卿。秩不及廷尉评。悲哉。猗嗟砀山。前有和
州。名德如彼。后有户部。才位若此。才子之父。名父之子。贤
者兼之。可谓具美。休哉。

卷六七八 第 19b 页

** 大唐泗洲开元寺临坛律德徐泗濠三州僧正明远大师塔碑铭(并序)


婆娑世界中。有释迦如来。出为上首。如来灭后。像法中或
罗汉僧。或菩萨僧。在在处处。出为上首。佛道未丧。閒生其
人。故泗洲开元寺临坛律德大师。实一方上首也。大师谯
郡酂人。世姓暴氏。僧号明远。七岁依本郡霈禅师出家。十
九从泗洲灵穆律师受具戒。五夏通四分律俱舍论。乃升
讲座。乃登戒坛。元和元年。众请充当寺上座。明年官补为
本州僧正。统十二部。开元寺北地二百步。作讲堂七间。僧
卷六七八 第 20a 页
院六所。又淮泗间地卑多雨潦。岁有水害。师与郡守苏遇
等谋于沙湖西隙地创避水僧坊。建门廊厅堂厨厩二百
间。植松杉楠柽桧一万本。由是僧与民无垫溺患。旋属灾
焚本寺。寺歼像灭。僧溃者数年。师与徐州节度使王侍中
有缘。遂合愿叶力。再造寺宇。乃请师为三郡僧正。奏乞连
置戒坛。因其施利。廓其规度。侍中又以家财万计助而成
之。自殿阁堂亭廊庖廪藏。洎僧徒臧获佣保马牛之舍。凡
二千若干百十间。其中像设之仪。器用之具。一无阙者。长
庆五年春作。太和元年秋成。轮奂庄严。星环棋布。如自地
卷六七八 第 20b 页
踊。若从天降。供施无虚日。钟梵有常声。四众知归。万人改
观。于是增上慢者起敬。种善根者发心。利喜饶益。巨能具
举。若非大师于福智僧中而得第一。若非侍中于敬修人
中。亦为第一。则安能作大佛事而中兴像教者乎。故如来
所谓我灭后。我法传授于弟子。嘱于大臣。斯言信矣。师以
太和八年十二月十九日斋时终于本寺本院。是月二十
九日。道俗众万辈。恭敬悲泣。备[:#AS-8BD4:●]槃威仪。迁全身归于湖
西塼塔。遵本教而奉先志也。报年七十。僧腊五十有一。始
出家讫于迁化。志业行愿。道力化缘。引而伸之。随日广大。

卷六七八 第 21a 页

前后临戒坛者八。登律座者十有五。僧尼得度者三万众。
江淮行化者四十年。或疑是人。如来所使罗汉菩萨。吾焉
知之。初大师以功德为心。既成而化。侍中以撰录见托。未
就而薨。今按弟子僧元亮素行状。序而铭之。呜呼。所以满
大师之愿。终侍中之志也。铭曰。

平地踊塔。多宝示现。险路化城。导师方便。繄我大师。亦有
大愿。像法是宏。塔庙是建。佛人交接。两得相见。法有毗尼。
象有僧尼。承教于佛。得度于师。宣传戒藏。振起律仪。四十
卷六七八 第 21b 页
馀载。勤而行之。福德如空。不可思议。缘合而来。功成而去。
知性不动。色身无住。示有迁化。非实灭度。表塔勒铭。门人
恋慕。

** 唐东都奉国寺禅德大师照公塔铭(并序)


大师号神照。姓张氏。蜀州青城人也。始出家于智凝法师。
受具戒于惠萼律师。学心法于惟忠禅师。忠一名南印。即
第六祖之法曾孙也。大师祖达摩宗神会而父事印。其教
之大旨。以如然不动为体。以妙然不空为用。示真寂而不
说断灭。破计著而不坏假名。师既得之。揭以行化。出蜀入
洛。与俗人有缘。用(一作月)开六坛。仅三十载。随根说法。言下
卷六七八 第 22a 页
多悟。由是裂疑网。拔惑箭。渐离我人相者。日日有焉。起正
信。见本觉。顿发菩提心者。时时有焉。其馀退恶进善。随分
而增上者。不可胜纪。夫如是。可不谓烦恼病中。师为医王
乎。生死海中。师为船师乎。呜呼。病未尽而医去。海方涉而
船失。粤以开成三年冬十二月。示灭于奉国寺禅院。以是
月迁葬于龙门山。报年六十三。僧夏四十四。明年。传教主
院上首弟子沙门清閒。纠门徒。合财施。与服勤弟子志行
等。营度丧事。卜兆于宝应寺荷泽祖师塔东若干步。窆而
塔焉。示不忘其本也。其诸升堂入室。得心要口诀者。有宗
卷六七八 第 22b 页
实在襄。复俨在洛。道益在镇。知远在徐。曰建在晋。道光在
润。道威在潞。云真在慈。(一作磁)云表在汴。归忍在越。会幽齐
经在蔡。智全景元绍明在秦。各于一方。分作佛事。咸鼓钟
鸣吼。龙象蹴蹋。斯皆吾师之教力也。不其盛欤。众以余忝
闻法门人。结菩提之缘甚熟。请于塔石。序而铭曰。

伊之西北。洛之南东。法祖法孙。归全于中。旧塔会公。新塔
照公。亦如世礼。祔于本宗。

** 唐抚州景云寺故律大德上宏和尚石塔碑铭(并序)

卷六七八 第 23a 页


元和十一年春。庐山东林寺僧道深怀纵如建冲契宗一
至柔[:#AS-9855:●]诸智则智明云皋太易等凡二十辈。与白黑众千
馀人。俱实持故景云大德宏公行状一通。贽钱十万。来诣
浔阳府。请司马白居易作先师碑。会有故不果。十二年夏。
作石坟成。复来请。会有病不果。十三年冬。作石塔成。又来
请。始从之。既而僧反山。众反聚落。钱反施者。(一作寺府)翌日而
文就。明年而碑立。其词云尔。

卷六七八 第 23b 页

我闻竺乾古先生出世法法要有三。曰戒定慧。戒生定。定
生慧。慧生八万四千法门。是三者迭为用。若次第言。则定
为慧因。戒为定根。定根植则苗茂。慧因树则果满。无因求
满。犹梦果也。无根求茂。犹揠苗也。虽佛以一切种智摄三
界。必先用戒。菩萨以六波罗蜜化四生。不能舍律。律之用
可思量。不可思量。如来十弟子中。称优波离善持律。波离
灭。有南山大师得之。南山灭。有景云大师得之。师讳上宏。
姓饶氏。曾祖君雅。祖公悦。父和(一作知)恭。临川南城人。童而
有知故。生十五岁发出家心。始从舅氏剃落。壮而有立故。
生二十五(一作二)岁立菩提愿。从南岳大圆大师受具戒。乐
其所由生故。大历中不去父母之邦。请隶于本州景云寺。

卷六七八 第 24a 页

修道应无所住故。贞元初离我所。徙居洪州龙兴寺说法。
亲近善知识故。与匡山法真天台灵裕荆门法裔暨兴果
神凑建昌惠进五长老交游。佛法属王臣故。与姜相国公
辅颜太师真卿暨本道廉使杨君凭韦君丹四君子友善。
提振禁戒故。讲四分律。而从善远罪者无其数。随顺化缘
故。坐甘露坛。而誓众主盟者二十年。荷担大事故。前后登
方等施尸罗者十有八会。救拔偫生故。婆娑男女由我得
度者万五千七十二人。示生无常故。元和十年巳亥迁化
卷六七八 第 24b 页
于东林精舍。示灭有所故。是月丙寅归于南冈石坟。住世
七十七岁。安居六十五夏。自生至灭。随迹示教。行止语默。
无非佛事。夫施于人也博。则反诸巳也厚。故门人乡人报
如不及。繇是艺松成林。琢石为塔。塔有碑。碑有铭。铭曰。

佛灭度后。薝卜香衰。醍醐味醨。谁反是香。谁复是味。景云
大师。景云之生。一匡苾刍。中兴毗尼。景云之灭。众将安仰。
法将畴依。昔景云来。行道者随。践迹者归。今景云去。升堂
者思。入室者悲。炉峰之西。虎溪之南。石塔巍巍。有记事者。
以真实辞。书于塔碑。

** 唐江州兴果寺律大德凑公塔碣铭(并序)


卷六七八 第 25a 页

如来灭后后五百岁。有持戒见性者曰兴果禅师。师姓成。
号神凑。京兆蓝田人。既出家。具戒于南岳希操大师。参禅
于钟陵大寂大师。志在首楞严经。行在四分毗尼藏。其他
典论。以有馀力通。大历八年制。悬经论律三科策试天下
僧。师中等得度。诏配江州兴果寺。后从僧望。移隶东林寺。
即雁门远大师旧道场。有甘露坛白莲池在焉。师既居是
寺。兴佛事。元和十二年九月七日遘疾。二十六日反真。十
月十九日迁全身于寺道北祔雁门坟左。春秋七十四。夏
卷六七八 第 25b 页
腊五十一。至乎哉。师本行也。以精进心。脂不退轮。以勇健
力。挝无畏鼓。故登坛进律。郁为法将者。垂三十年。领羯磨
会十三。化大众万数。仪范所摄。惠用所诱。贵高憎慢。罔不
降伏。其威重如是。自兴果起东林。一盂斋。一榻居。衣麻寝
菅。如坐漆室。(一作七宝)繇是名闻檀施。来无虚月。尽归寺藏。与
大众共之。迨启手足。目(一作日)前无长物。其简俭如是。师心
行禅。身持律。起居动息。皆有常节。虽冱寒隆暑。风雨黑夜。
捧一炉。秉一烛。行道礼佛者四十五年。凡十二时。未尝阙
一。其精勤如是。师既疾亟。四大将坏。无恋著念。无厌离想。
郡太守门弟子进医馈药者数四。师颔之云。报身非病。焉
卷六七八 第 26a 页
用是为。言讫跌坐。恬然就化。其了悟如是。门人道建利辨
元审元惣等。封坟建塔。思有以识之。以先师尝辱与予游。
托为铭碣。初予与师相遇。如他生旧识。一见欣合。不知其
然。及迁化时。予又题四句诗为别。盖欲会前心。集后缘也。
不能改作。因取为铭曰。

本结菩提香火社。共嫌烦恼电泡身。不须恋恋从师去。先
请西方作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