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六七四 (自动笺注)
欽定全唐文卷六百七十四
 白居易(十九)
**代王佖吐蕃道節度使論贊藏書
:PROPERTIES:
:TITID:QTWTIT13562
:PERSID:QTWAUT1601
:END:
大唐朔方鹽豐等州節度使檢校戶部尚書寧塞郡
王佖致書大蕃河西道節度使論公麾下
遠辱來書
蒙厚貺。
慰悚之至。
難述所懷
國家與彼蕃代為舅甥
日洽
恩信
雖云兩國
實若一家
遂令疆場之臣。
得以書信相問
麾下公忠之節。
雄勇之才。
翊佐大邦
經畧北道
佖近
制命
守在邊陲
慰望之情。
一一難盡。
皇帝贊普頻遣
和使。
懇求通好
凡此邊鎮
皆奉朝章
但令慎守封陲
不許
輒令侵軼
至于事理
彼此宜然
且如党項
久居漢界
曾無
征稅
感恩德。
未嘗動搖
然雖懷此撫循
亦聞闚彼財貨
亡命而去。
獲利而歸。
但恐彼蕃不知
大為党項所賣。
其中
亦聞誘致
事甚分明
不能縷陳
計已深悉
今請去而勿誘。
來而勿容。
不失兩境之歡。
不傷二國之好。
在此誠為小事
于彼即是遠謀
履坦途。
勿遵邪徑
聖上德柔四海
萬方
外國蠻夷
尚皆率伏。
中華臣妾
敢有不恭
假彼蕃。
欲相借助
誠愧厚意
終訝過言
去年出師討逐
回紇
其間勝負
此亦備知
不勞來書
遠相示及
所蒙寄贈。
幷已檢到。
佖為邊須守常規。
馬及胡瓶
依命已受。
迴紇
生口
緣比無此例。
奉進止
不敢便畱。
今却分付來人
彼望垂檢領。
有少荅信。
具如別數。
幸恕寡薄也。
初秋尚熱。
所履珍和。
謹因譯語官馬屈林恭迴不具
佖白。
**代忠亮吐蕃東道節度使論結都離等書
:PROPERTIES:
:TITID:QTWTIT13563
:PERSID:QTWAUT1601
:END:
大唐四鎮北庭行軍涇原等州節度使檢校工部尚書
御史大夫丹陽郡朱忠亮致書大藩道節度使論公
監軍使論公麾下
專使辱問。
悚慰良深
國家吐蕃
舅甥
日修隣好
雖曰兩國
有同一家
至於封疆
貴和
叶。
忽枉來問。
稍乖素誠
雖有過言
以衷告。
來書頻見
燒草。
何使如然者。
至如警邊防。
歲焚宿草
葢是每年
事。
忽今形言
牛馬因風。
出疆相及
草木延火。
縱近境而何傷。
遽懷異端
未敢聞命
云去年忽異見
近界築城者。
且國雖通好
軍不撤警
近邊修緝
彼此尋常
况城是漢城
地非蕃地。
豈乖通理
何致深疑。
靜言思之。
異見
頃當報牒。
彼已息訟
今又再言。
寧無慙德
又云皇
無親
有德即輔者。
皇帝君臨萬方
迨及四載
道光日月
德動乾坤
南北東西
無不及。
若非皇天輔德
神福仁。
北虜何為歸明
南蠻何為慕化
風雨何因大順
歲時何因
屢豐。
神助天親
明驗矣。
彼若無故生疑
無端結怨
小利
不務遠圖
則咎孽之生。
不在此。
永言取笑
却請
三思
云漢臣下
頻有叛逆者
近以吳蜀小寇。
暫肆猖
狂。
未及討除
尋以殄滅
皇威不露
妖沴自清。
豈假彼蕃。
思旁助。
忠亮蒙恩渥。
叨在藩垣
守邊隅。
隣封壤。
未能為漢名將
不可謂秦無人
輒獻直言
以袪深惑。
推誠信。
同保始終
令圖
以求多福
歲暮嚴寒
所履
安勝
遠垂惠貺
愧佩殊深。
今因押衙迴。
亦有少荅信。
具如
別紙。
輕尠也。
不具
忠亮謹白
**與元微之
:PROPERTIES:
:TITID:QTWTIT13564
:PERSID:QTWAUT1601
:END:
四月十日夜樂天白。
微之微之
不見足下面。
三年矣。
得足下書
二年矣。
人生幾何
離闊如此
况以膠漆之心。
置於胡越之身。
不得相合
退不得相忘
牽攣乖隔
各欲
白首
微之微之
如何如何
天實為之。
謂之奈何
僕初到潯
陽時
熊孺登來。
得足前年病甚時一札
上報疾狀
病心
論平交分
且云危惙之際。
不暇他及。
收數
文章
封題其上曰。
他日送達白二十二郎。
便請以代書
悲哉。
微之於我也。
若是乎。
又睹所寄聞僕左降詩云。
燈無焰影幢幢
此夕聞君謫九江
垂死病中驚起坐。
闇風
吹雨入寒窻
此句他人不可聞。
况僕心哉。
至今每吟。
惻惻耳。
且置是事
畧序近懷
僕自到九江
已涉三載
形骸
且健。
方寸甚安。
下至家人
幸皆無恙
長兄去夏自徐州至。
又有諸院孤小弟六七人
提挈同來。
頃所牽念者。
今悉
在目前。
得同寒煖饑飽
此一泰也。
江州風候稍涼。
地少
瘴癘
乃至虵虺蚊蚋
雖有甚稀。
湓魚頗肥。
江酒極美
其餘
食物
多類北地
門內之口雖不少
司馬之俸雖不多
儉用
亦可自給
身衣口食
且免求人
此二泰也。
去年
秋。
始遊廬山
東西二林香爐峯下。
雲水泉石
勝絕
第一
不能捨。
因置草堂
前有喬松十餘株。
修竹千餘竿。
青蘿為墻垣。
白石橋道
流水周於舍下
飛泉落於簷間。
紅榴白蓮
羅生池砌
大抵若是
不能殫記。
每一獨往
動彌
旬日
平生所好者。
盡在其中
不唯忘歸
可以終老
三泰
也。
足下久不得僕書。
必加憂望
今故三泰
以先奉報
其餘事况。
條寫如後云云
微之微之
作此書夜。
正在草堂
中山窻下
信手把筆
隨意亂書。
封題之時。
不覺欲曙。
舉頭
但見山僧一兩人
或坐或睡。
聞山谷鳥
哀鳴啾啾
生故人。
去我萬里
瞥然塵念
此際蹔生。
餘習所牽。
便成三
韻云。
憶昔封書與君夜。
金鑾殿後欲明天
今夜封書在何
處。
山庵裏曉燈前
籠鳥檻猿未死
人間相見是何年。
微之微之
此夕此心。
君知之乎。
樂天頓首
**與劉蘇州
:PROPERTIES:
:TITID:QTWTIT13565
:PERSID:QTWAUT1601
:END:
夢得閣下
前者手札數幅。
兼惠荅憶春草白君已下
五六章
發函披文
而後可知也。
覆視書中。
攘臂
拳之戲。
笑與抃會
樂甚樂。
誰復知之。
因有所云。
前言
之戲耳。
試為畱聽
閣下長安時。
合所著詩數百首
劉白和集上下
去年冬。
夢得禮部郎中集賢
士遷蘇州刺史
冰雪塞路
自秦徂吳。
方守三川
得為東
道主
閣下為僕稅駕十五日。
朝觴夕詠。
頗極平生之歡。
賦數篇。
視草而別。
歲月易邁。
行復周星
一往一來
忽又盈
篋。
誠知老醜冗長
少年者所[:#AS-9777:⿰口⿱厶虫]。
吳苑洛城
相去二三
千里
捨此何以啟齒解頤哉。
嗟乎
微之先我去矣。
詩敵
之勍者。
夢得而誰。
前後相荅。
彼此非一
彼雖無虛可擊。
此亦非利不行
但止交綏
未嘗失律
得雋之句。
警策
篇。
多因彼唱此和中得之。
他人未嘗能發也。
所以自愛
重。
今復編而次焉。
以附前集。
合成三卷
題此卷為下
遷前
下為中。
命曰劉白吳洛寄和卷。
太和六年冬送夢得之
任之作始。
居易頓首
**與楊虞卿
:PROPERTIES:
:TITID:QTWTIT13566
:PERSID:QTWAUT1601
:END:
師臯足下
自僕再來京師
足下守官鄠縣
吏職拘絆
相見
甚稀。
半年餘。
足下開口而笑者。
不過三四。
及僕左降
詔下。
明日而東。
足下城西來。
抵昭國坊。
已不及矣。
走馬
滻水
才及一執手
憫然而訣。
不及他。
邇來手札
往來
不過問道途報健否而已
鬱結之志。
曠然未舒。
一陳左右久矣
去年六月。
盜殺右丞相通衢中。
血髓
磔髮肉。
所不忍道。
合朝震慄
不知所云
以為書籍
以來
未有此事。
國辱臣死。
其時耶。
苟有所見
畎畝
隸之臣。
不當默默
况在班列
而能勝其痛憤耶。
故武相之
平明絕。
僕之書奏日午入。
兩日之內。
滿城知之。
不與
者。
或誣以偽言
或搆以非語
浩浩者不酌時事大小
僕言當否。
皆曰丞郎給舍諫官御史尚未論請
贊善
夫何反憂國之甚也。
僕聞此語。
退而思之。
贊善大夫誠賤
冗耳。
朝廷非常事。
即日進封章。
謂之忠。
謂之憤。
亦無
媿矣。
謂之妄。
謂之狂。
又敢逃乎。
以此獲辜。
何如耳。
不以此為罪名乎。
足下崔李元庾輩十餘人為我
悒悒鬱鬱長太息者也。
然僕始得罪於人也。
自知矣。
其在近職時。
自惟賤陋
非次寵擢
夙夜腆愧
有以稱之。
性又愚昧
不識時忌諱
凡直奏密啟外。
合方便聞於
上者。
稍以歌詩導之。
意者欲其易入而深戒也。
不我同者。
得以為計。
媒孽之辭一發
安可君臣之道間自明白其
心乎。
加以握兵於外者
以僕潔慎不受賂而憎。
秉權於內
者。
以僕介獨不附己而忌。
其餘附麗之者
惡僕獨異
又信
狺狺吠聲
唯恐中傷不獲
以此得罪
可不悲乎。
然而
友益相重
交游相信
信於近而不信於遠。
亦何恨哉。
者少。
遠者多。
多者勝。
少者不勝
又其宜矣。
師臯
僕之是言。
發於他人
發於師臯
師臯知我者。
豈有愧於其間哉。
苟有愧於師臯
固是言不發矣。
且與師臯始於宣城相識
於今十七八年。
可謂故矣。
又僕之妻。
足下從父妹。
謂親矣。
如是
如是
人之情又何加焉。
然僕與足下相
則不在此。
何者
士大夫家。
閨門之內。
朋友不能知也。
閨門之外
姻族不能知也。
必待友且姻者。
然後周知之。
下視莅官擇交友接賓客何如哉。
又視僕撫骨肉
妻子僮僕何如哉。
小者近者。
不敢不盡其心。
况大
者遠者乎。
所謂斯言無愧而後發矣。
亦猶僕之知師臯也。
師臯孝敬友愛之外
可畧而言。
足下未應舉時
嘗充賢良
直言之賦。
其所對問
磊磊而詞諤諤
雖不得第
僕始愛
之。
及與獨孤補闕書讓不論事
盧侍郎書請不就職
高相書諷成致仕之志。
志益大而言益遠。
而僕愛重之心。
繇是加焉。
近者足下李宏慶友善
宏慶長安中。
貧甚
病亟
足下為逆致其母。
安慰其心。
自損衣食
以續其醫
甘旨之費。
有年歲矣。
足下崔行儉游。
行儉非罪
獄。
足下意其不幸
及於流竄勅下之日。
躬俟於御史府門。
行李之具。
養活之物。
崔生顧其旁。
一無闕者。
其餘奉寡
姊。
親護其夫喪。
撫孤甥。
誓畢其婚嫁
取貴人子為婦。
而禮
法行於家。
甲乙科入官
而吏聲聞於邑
凡此者。
可以
激揚頹俗
表正士林
斯僕所以嚮慕勤勤
豈敢骨肉
形骸之舊為意哉。
足下之美如此
而僕側聞蚩蚩
徒。
不悅足下已不少矣。
但恐道日長而毀日至
位益顯
而謗益多。
此伯寮所以仲由
季孫所以夫子者也。
衞玠有云。
人之不逮
可以情恕
非意相加。
可以理遣
故至
終身無喜慍色。
僕雖不敏
常佩此言。
師臯
人生未死
見千
萬化
若不情恕於外。
理遣於中。
何為哉。
何為哉。
之是行也。
知之久矣
自度命數
亦其宜然
凡人情通達則
由人
窮塞而後信命
則不然。
十年前以固陋之姿。
屑之藝。
敏手利足齊驅
豈合有所獲哉。
然而求名
得名
求祿得祿
人皆以為能。
僕獨以為命。
命通則事偶。
事偶則幸來
幸之來。
尚歸之於命。
不幸之來也。
捨命復何
歸哉。
所以不怨天。
不尢人者。
實如此也。
又常照鏡
寫真
自相形骨。
富貴者必矣。
以此自決
不復疑。
寵辱之來。
不至驚怪
足下所知也。
今且安時順命
歲月
免罷之後
得以自由
浩然江湖
從此長往
死則
魚鼈之腹。
生則同鳥獸之㣥。
不能與掊聲攫利者搉
量其分寸矣。
足下無復見僕之光塵人寰間也。
多謝
故人
勉樹令德
粗寫鄙志。
以為別。
居易頓首
**與陳給事
:PROPERTIES:
:TITID:QTWTIT13567
:PERSID:QTWAUT1601
:END:
正月日。
貢進士白居易謹遣家僮奉書獻於給事閣下
伏以給事門屏閒請謁者如林
獻書如雲
多則多矣。
聽其辭一辭也。
觀其意一意也。
何者
不過有望吹噓
剪拂耳。
居易則不然。
所以不請謁而奉書者。
但欲貢所
誠質所疑而已
非如眾士求於吹噓剪拂者。
給事獨不
得為之少畱意乎。
大凡自號為進士者
無賢不肖欲求
一第一名
居易之獨慕耳。
慕之
所以切不自揆。
勤苦學文
迨今十年
始獲一貢
每見進士之中
一舉
中第者。
則欲勉狂簡而進焉。
又見有十舉不第者。
則欲
駑鈍而退焉。
進退之宜。
昭昭矣。
而遇者自惑於趣舍
何哉
蘊奇挺之才。
亦不自保必勝
一上得第者。
他也。
主司之明也。
瑣細之才
不自知妄動
而十
上下第者。
亦非他也。
主司之明也。
豈非知人易而自知
難耶。
伏以給事天下文宗
當代精鑒
不揆淺陋
敢布腹
心。
居易鄙人也。
上無朝廷附麗之援。
次無鄉曲吹噓之譽。
然則孰為而來哉。
葢所仗者文章耳。
所望主司至公耳。
禮部高侍郎主司
至公矣。
居易文章
可進也
可退也。
不自知之。
欲以進退之疑取決給事
給事
能捨之乎。
居易神蓍靈龜者無常心
苟叩之者以誠
則已。
以誠叩之。
必以告之。
貴賤大小而不之應
也。
給事鑒如水鏡
言為蓍龜
邦家大事
取決給事
豈獨遺其微小乎。
謹獻雜文二十首
一百首
伏願俯察
悃誠
不遺賤小。
退公之暇。
精鑒一加焉。
可與進也。
一言
小子磨鉛策蹇騁力進取矣。
不可進也。
亦乞
一言
小子息機斂迹甘心退藏矣。
進退之心。
交爭
胸中有日矣。
一言以蔽之
旬日之間。
敢佇報命
聽覽
奪氣禠魄之為者。
不宣
居易再拜
**為人上宰相書
:PROPERTIES:
:TITID:QTWTIT13568
:PERSID:QTWAUT1601
:END:
二月十九日。
某官某乙謹拜手奉書獻於相公執事
書曰。
古人云。
以水投石
至難也。
某以為未甚難也。
以卑千尊。
賤合貴。
為難矣。
何者
夫尊貴人之心。
堅也強也不轉也。
甚於石焉。
卑賤人之心。
柔也弱也自下也。
甚於水焉。
則合
之難也。
豈不甚於投石哉。
然則自古及今
往往有合者。
何哉
此葢以心遇心。
以道濟道故也。
心相見。
相通
則水反為石。
石反為水。
則其合之易也。
又甚以石投水
焉。
何者
石之投水也。
猶觸之有聲
受之有波。
心道相得
也。
貴者不知其貴也。
賤者不知其賤也。
當其冥同訢合
之際。
脗然而已矣。
其合之易也。
豈不甚於投水哉。
噫。
厥道廢墜
不行於代久矣
故貴者自貴耳
賤者自賤耳。
同心同道
不求相合也。
今某之心。
相公之心。
愚智不侔
也。
今某之道。
相公之道
小大不倫也。
矧又尊卑貴賤
勢相懸。
如石焉。
如水焉。
而欲強至難為易。
無乃不可乎。
然則知其不可而為之者
有由也。
伏以相公方今佐裁
成之道。
具瞻之初。
竊希變天下水石之心。
相公始也。
通天貴賤之道。
自某始也。
不然者。
夫豈不自知狂進
妄動哉。
伏望少畱聽而畢辭焉。
幸甚幸甚
某伏觀先皇帝
知遇相公也。
雖古君臣道合者。
無以加也。
然竟不與大
位。
不授大權
不盡相公之道何哉
識者以為皇父
孝慈之間。
亦古未有也。
先皇所以輒以知人之明
賢之功致理之德。
以畱賜今上也。
亦猶太宗李勣而使
高宗寵用之也。
今上諒陰而特用也。
相公郎官
特拜也。
推此二者。
有以見識者之言信矣。
斯則先皇知遇
之恩。
貽燕之念。
今上速用之旨。
倚賴之誠。
相公寵擢之榮。
託寄之重。
國朝以來
三者兼之
甚鮮矣。
故某竊惟相公
拜命以來八九日。
食不暇飽
得寢不暇安。
行則[:#AS-8D60:⿰⺖雙]然。
居則惕然
所以先皇之知。
今上之用。
天下之望
哉。
某竊以為必然矣。
况今主上肇撫蒼生
初嗣洪業
雖物
改舊
令宜布新
是以百辟傾心
慺慺然以待主上
政也。
萬姓注目
專專然以望主上之令也。
四夷側耳
禺禺
然以聽主上之風也。
豈直若此而已哉。
葢待其政者。
勤惰
邪正其中焉。
望其令者。
憂喜親疎其中焉。
聽其風者。
畏侮動靜其中焉。
將來理亂之根。
安危之源。
在於
三者之中矣。
如此
相公得不匡輔其政。
緝熙其令。
宣和
其風乎。
然則匡輔緝熙宣和之道。
某雖不敏
嘗聞於師焉。
天子之耳。
宰相之耳而後聰也。
天子之目。
宰相
而後明也。
天子心識
宰相心識而後聖神也。
相之耳。
天下之耳而後聰也。
宰相之目。
天下之目而
後明也。
宰相心識
天下心識而後啟發聖神也。
然則下取天下耳目心識
以為天子聰明神聖者。
此宰
相之本職也。
而為匡輔緝熙宣和之道也。
宰相唯以兩
耳聽之。
兩目視之
一心思之。
朝廷得失
豈盡知見乎。
不盡也。
而况天下得失乎。
宰相耳目聰明乎。
必未也。
而况於上以為天子聰明聖神乎。
然則天下聰明
心識
取之豈無其道耶。
必有也。
在乎知與不知
行與不行
耳。
噫。
開元以來
斯道寖衰
鮮能行者
貞元以來
斯道
寖微
鮮能知者。
豈惟不知乎。
不行乎。
又將背古道而馳者
也。
何也。
古者宰相危言危行扶危持顛為心。
今則敏行
遜言全身遠害而已矣。
古者宰相以接士為務。
則不
賓客而已矣。
古者宰相開閤為名。
今則鏁其第門而已
矣。
致使天下聰明
委棄草木中焉。
天下心識
沈沒泥土間焉。
則天下聰心識
萬分之中
宰相何嘗
取得一分哉。
是故益崇而謗益厚。
彌久而愧彌深。
至乃上負主恩。
下斂人怨。
行止寢食
自有慙色者。
豈非
不得天下聰明心識所致耶。
然則宰相者。
得不思易
其轍乎。
是以聰明損於上。
正直銷於下。
畏忌慎默之道
長。
公議忠讜路塞
朝無敢言之士。
無執咎之臣。
自國
及家。
寖以成弊。
父訓其子曰。
無介以立仇敵
兄教其
弟曰。
方正以賈悔尤
先達者用以養身
後進者資而取
仕。
日引月長
熾然成風
識者腹非不言
愚者心競而是
效。
至使天下有目者如瞽也。
有耳者如聾也。
有口者如含
鋒刃也。
如此
則上得失
下之利病
雖欲匡救
何由知之。
嗟乎
自古以來
斯道之弊。
恐未甚於今日也。
然則宰相
者。
得不思變其風乎。
是以慎忌積於中。
政事廢於表。
苟且之心作。
強毅久大之性虧。
反謂率職而舉者不達
時宜
當官行者不通事變
殿最之書雖具而不
實。
黜陟之法雖備而不行
欲望惡者懲。
善者勸。
或恐難矣。
古之善為宰相者。
豈盡得賢而用之乎。
豈盡知不肖而去
之乎。
在於秉鈞軸之樞。
刀尺之要。
剗邪為正。
削觚為
圓。
能使善之必遷。
不謂善之盡有。
能使惡之必改。
不謂
之盡無。
成此功者無他
懲勸所致耳。
然則宰相者。
不思提其綱。
使㣥目皆自張乎。
是以懲勸於此
賢能
乏於彼。
岳鎮闕而不知所取。
臺省空而不知所求。
今則
尚書六司之官暨於百執事者。
大凡要劇者多虛其位。
散者咸備其官。
或曰
所以難其人重其祿也。
嗟呼
徒知難
其人而闕之。
不知邦政日歸下吏也。
知重其祿而愛
之。
不知稍食日費冗員也。
損益利害
豈不明哉。
古之善
宰相者。
虛其懷。
直其氣。
苟有舉一言者。
從而索之。
有薦一善者。
必隨而用之。
然後明察否臧
精考真偽
得人
行進賢之賞。
謬舉者坐不當之辜。
自然輪轅相求
關梁相保
故才無乏用
國無廢官
豈可疑所舉之未
精。
而反失其善。
重所仕而不苟
而反廢其官。
與其廢官
虛授
與其失善
寧其謬升。
在乎明覈是非
行賞罰。
則謬升虛授。
當自辨焉。
然則宰相者。
得不思振其領。
使
眾髦皆舉乎。
是以庶政闕於內。
庶事斁於外。
至使天下
戶口日耗
天下士馬日滋
游手道途市井不知
歸。
託足軍籍釋流不知反。
計數之吏日進
聚斂之法
日興
田疇不闢麥禾之賦日增
桑麻不加布帛之價
日賤。
吏部士人多而官員少。
姦濫日生
諸使課利
羨餘多。
侵削日甚
舉一知十。
可勝言哉。
况今方域未甚
安。
邊陲未甚靜。
水旱之災不戒
兵戎之動無期
然則為宰
相者
得不將來之安。
既往之敗乎。
相公用天下之
目觀而救之。
夫豈無最遠之見乎。
用天下之心圖而濟之。
夫豈無最長之策乎。
策之最長者
見之最遠者。
相公
而取之。
誠而行之而已。
取之也。
行之也。
其時乎。
時之為
用大矣哉
古者聖賢
有其才無其位。
不能行其道也。
有其
才有其位無其時
不能行其道也。
必待有其才有其位
其時
然後能行其道焉。
某竊見相公時制策對中。
風化澆淳之源。
天人交感之道。
兵災救療之術。
可謂
有其才矣。
伏見今月十一日制詞云。
其代予言。
允屬良
弼。
必能形四方之風。
成天下之務。
可謂其時矣。
相公
有其才有其位有其時
行道由已。
由道乎哉
某又聞
一往不可追者時也。
聖賢甚惜焉。
方今天下之目。
觀主上之作為也。
天下之耳。
以聽相公舉措也。
此。
相公一言
不終日而必聞於朝野
主上一令
浹辰必達華夷
主上百辟萬姓四夷之時。
在於此時矣。
相公人望天工報國之恩。
正在今日
矣。
或者曰。
君臣之道至大也。
可以漸合。
不可以速合也。
下之化至大也。
可以漸行
不可以速行也。
賢人事業
大也
行之可以枉尺而直尋也。
某以為殆不然矣。
夫時之
變事之宜。
間不容息也。
先之則太過
後之則不及。
故時
未至。
聖賢進而求。
時既來。
聖賢不退而讓。
得之則不
啻乎事半而功倍也。
失之則不啻乎事倍而功半也。
嗟乎
或者徒知漸合其道。
不知啟沃時失於漸中矣。
徒知
漸行其化。
不知燮理時失於漸中矣。
徒知枉尺而直
尋。
不知易失於時
則難生於漸中。
雖枉尋不能直尺矣。
近者宰相道不行化不成事業光明
率由有志於漸
中矣。
以前事明之。
某嘗聞太宗顧謂㣥臣曰。
善人為邦
百年
然後勝殘去殺
當今大亂之後
將求致理
寧可
次而望乎。
魏文貞曰。
不然
夫亂後易理
猶饑人易食也。
公元1628年
聖哲施化
人應如響。
期月而可。
不為難
三年成功
猶謂
其晚。
太宗深納其言。
封德彞輩共非之曰。
不可
三代
後。
人漸澆訛
皆欲理而不能
豈能理而不欲。
魏徵書生
識時務
信其虛說
亂國家。
於是太宗卒從文貞之言。
不倦
三數年間
天下大安
戎狄內附
太宗曰。
惜哉不得
使封德彞見之。
斯則得其時行其道不取於漸明効也。
况今日之天下
豈弊於武德天下乎。
相公事業
豈後
文貞事業乎。
在於疾行而已矣。
所以主上踐阼未及
十日
寵命加於相公者。
國家之時也。
相公受命未及
十日
而某獻於執事者。
相公之時也。
夫欲行大道樹大
功。
貴其速也。
明年不如今年
明日不如今日矣。
孔子
曰。
日月逝矣。
歲不我與
此言時之難得而易失也。
伏惟
公惜其時之易也而不失焉。
慮其漸之難也而不取焉。
又聞濟時者道也。
道者權也。
扶權者寵也。
故得其位。
一日無其權。
得其權。
不可一日無其寵。
然則取權有術
也。
求寵有方也。
葢竭其力以舉職
而權必自歸
忘其身以
徇公
而寵必自至。
權歸寵至。
然後能行其道焉。
伏惟相公
之而不忽也。
抑又聞不棄死馬之骨者。
然後良驥可得
也。
不棄狂夫言者
然後嘉謨可聞也。
苟某管見之中
可取者。
俯而取之。
蒭言之中有可採者。
而採之。
則知
之者必曰。
如某之見。
猶且不棄
况愈於某之徒歟。
則天
通情達識之士。
得不比肩至乎
之者必曰。
如某之言。
猶且不棄
况愈於某之徒歟。
則天謇諤敢言之士。
得不
繼踵而來乎。
伏惟相公垂意焉。
則天下之士幸甚
某遊
長安
十年矣。
足不踐相公之門。
不識相公之面。
名不
相公之耳。
相公視某何為者哉。
豈非介者耶。
狷者耶。
一旦卒然以數千言塵凟執事者。
何為哉。
實不自揆。
區區聞見
相公聰明萬分之一分也。
欲以濟天
顦顇之人死命萬分之一分也。
相公以為何如何如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