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六五二
卷六五二 第 36a 页
钦定全唐文卷六百五十二

卷六五二 第 1a 页
 元稹(六)

** 钱重物轻议

右。臣伏见中书门下牒。奉进止。以钱重物轻。为病颇甚。宜
令百寮各随所见。作利害状类会奏闻者。臣备位有司。谬
总邦计。权物变弊。职分所当。固合经心。自思上达。岂宜待
问。方始启谋。臣伏以作法于人。必求适中。苟非济众。是作
不臧。所以夙夜寘怀。重难其术。伏奉制旨。旁采庶寮。臣实
有司。敢不知愧。既不早思所见。上沃圣聪。今乃备数庶官。
肩随奏议。无乃失有司奉职之体。负尸位素餐之责。况道
卷六五二 第 1b 页
谋孔多。是用不集。盈庭之言。自古所知。至于业广即山税
徵谷帛。发公府之朽贯。禁私室之滞藏。使泉流必通。物定
恒价。偫议所共。指事皆然。但在陛下行之。有司遵守利害
之说。自足可徵。若使将广引古今。诞饰词辩。有齐画饼。无
益国经。恐重空文。不敢轻议。谨议。

** 迁庙议

谨按礼官以顺宗至德大圣大安孝皇帝神主升祔。则中
宗大和大圣大昭孝皇帝神主为代数当迁之庙。议者云。

卷六五二 第 2a 页

中宗复辟中兴。当为百代不迁之庙。台省官等又议云。则
天为居摄。则中宗非中兴之主。不得为不迁之庙。以愚所
裁。皆非得礼之中也。案礼官与台省官等议。但以为中宗
非中兴。故不得为不迁之宗。曾不知虽实为中兴。亦不得
为不迁之庙。何则。祖有功而宗有德。盖谓始有功者为祖。
始有德者为宗。非谓后代有功有德者尽为祖宗也。礼纬
云。唐虞立二昭二穆。与太祖之庙为五。夏不立太祖之庙。
四庙而已。至后代以禹为宗。亦立五庙。其馀仲康复厥位。
卷六五二 第 2b 页
少康代寒浞。岂非嗣夏中兴哉。并无祖宗之号。至殷以契
为始祖。初立五庙。后代以汤为宗。遂立六庙。太戊武丁之
徒。虽有中宗高宗之名。盖子孙加之懿号而已。亦无不祧
之说。周人以后稷为始祖。后代又祖文王而宗武王。遂立
七庙。唐虞夏殷周。虽立庙之数不同。其实亲亲之庙。皆以
四为准。礼记王制云。天子七庙。三昭三穆。与太祖之庙七。
盖后稷文武三庙为不迁。其馀成康已降。尽为祧庙。故周
礼守祧注云。先公之祧。祔于后稷之庙。先王之祧。祔于文
武之庙。若以为后代有功有德者尽为不迁之庙。则成康
刑措。宣王中兴。平王东周之始王。并无不祧之说。岂非有
卷六五二 第 3a 页
功有德哉。盖以为七庙之数既定。若亲尽之庙不毁。则亲
亲之昭穆无所设矣。故不得不祧耳。至汉承秦灭学之后。
诸儒不通大义。匡衡贡禹之徒遂建议云。高帝为太祖。孝
文为太宗。孝武为世宗。孝宣为中宗。惠景已下为迁庙。适
值汉祚不永。昭成已降。德不逮于四君。向若汉有八百之
祚。继德之君有若孝文孝武者七人。尽为不迁之庙。岂可
后代遂不祀其祖祢哉。不经之言。孰甚于此。又有以七庙
之外。别立祖宗之庙为说者。以理推之。尤为不可。假如圣
朝以景皇帝为太祖。神尧大圣大光孝皇帝为高祖。文武
卷六五二 第 3b 页
大圣大广孝皇帝为太宗。别列昭穆之庙六。合不迁之庙
为九。盖以为积厚者流泽广。故以增亲亲之庙六矣。夫传
无穷者。为万代计。国家以圣生圣。以明继明。无非有德之
宗。尽为有功之祖。则百祖千宗。尽居别庙。于礼又可乎。必
若俟其褒贬。然后定祧迁。则是臣子有轻议之非。万代无
可传之法。考殷周则无据。言情理则两乖。考古宜今。孰云
可者。曷若削汉朝不经之说。徵殷周可久之文。从亲尽则
迁之常规。为万代不朽之定制。不易亲亲之祀。终无惑惑
之疑。诚一王之盛典也。谨议。

卷六五二 第 4a 页

** 对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策

问曰。朕观古之王者。受命君人。兢兢业业。承天顺地。靡不
思贤能以济其理。求谠直以闻其过。故禹拜昌言而嘉猷
罔伏。汉徵极谏而文学稍进。匡时济俗。罔不率繇。厥后相
循。有名无实。而又设以科条。增求茂异。舍斥已之至论。进
无用之虚文。指切著明。罕称于代。兹朕所以叹息郁悼。思
索其真。是用发恳恻之诚。咨体用之要。庶乎言之可行。行
之不倦。上获其益。下输其情。君臣之间。驩然相与。子大夫
卷六五二 第 4b 页
得不勉思朕言而茂明之。我国家光宅四海。年将二百。十
圣宏化。万邦怀仁。三王之礼靡不讲。六代之乐罔不举。浸
泽于下。升中于天。周汉已还。莫斯为盛。自祸阶漏坏。兵宿
中原。生人困竭。耗其大半。农战非古。衣食罕储。念兹疲氓。
未遂富庶。督耕植之业。而人无恋本之心。峻榷酤之科。而
下有重敛之困。举何方而可以复其盛。用何道而可以济
其艰。既往之失。何者宜惩。将来之虞。何者当戒。昔主父惩
患于晁错而用推恩。夷吾致霸于齐桓而行寓令。精求古
人之意。启迪来哲之怀。眷兹洽闻。固所详究。又执契之道。
垂衣不言。委之于下。则人用其私。专之于上。则下无其效。

卷六五二 第 5a 页

汉元优游于儒学。盛业竟衰。光武责课于公卿。峻政非美。
二途取舍。未获所从。予心浩然。盖所疑惑。子大夫孰究其
旨。属之于篇。兴自朕躬。无悼后害。

对。臣方病近古之策不行。而陛下幸及之。是天下人人之
福也。微臣其敢忍意而不言乎。且臣闻之。古者以言赋纳。
岂虚美哉。盖用之也。是以益赞禹而班师。说复王而作命。
斯皆用言之大略也。洎汉文帝羞不若尧舜。始以策求士。
乃天下郡国有贤良之贡入焉。塞诏者晁错而已。至武帝
卷六五二 第 5b 页
然后董仲舒出。然而卒不能选用条对。施之天下。夫用其
策不弃其人。以其利于时也。得其人而弃其策。又何为乎。
若此则徒设试言之科。而不得用言之实矣。降及魏晋。朝
成而暮败之不暇。又恶足言其策哉。我唐列圣君临。策天
下之士者多矣。异时莫不光扬其名声。宠绥其爵禄。然而
曾不闻天下之人曰。某日天子降某问。得某士。行某策。济
某功。抑不知直言之诏屡下。而直言之士不出耶。亦不知
直言之士屡出。而直言之策不用耶。今陛下肇临海内。务
切黎元。求斥已之至言。责著明之确论。实命说代言之盛
意也。微臣何足以承之。然臣所以上愚对。皆以指病陈述
卷六五二 第 6a 页
而为典要。不以举凡体论而饰文词。事苟便人。虽繁必献。
言苟谐理。虽鄙必书。固不足以副陛下恳恻之诚。庶可以
尽微臣体用之目耳。伏愿陛下以臣此策。委之有司。苟或
可观。施之天下。使天下之人曰。惜哉汉文。虽以策求士。迨
我明天子。然后能以策济人。则臣始终之愿毕矣。如或言
不适用。策不便时。则臣有瞽圣欺天之罪。将寘于典刑。陛
下固不得而宥之矣。亦臣之所甘心焉。臣伏读圣策。乃见
陛下悼礼乐之寖微。恤黎人之重困。责复盛济艰之术。酌
推恩寓令之宜。斯皆当今之急病也。微臣敢不别白而书
卷六五二 第 6b 页
之。昔我高祖武皇帝拨去乱政。我太宗文皇帝鞬櫜干戈。
被之以仁风。润之以膏露。戢天下之役而天下之人安。省
天下之刑而天下之人寿。通天下之志而天下之气和。总
天下之众而天下之众理。理故敬让之节著。和故欢爱之
化行。是以革三王之所因。兼六代之尽美。称至德者。举文
皇以代尧舜。岂异事哉。有诚信以将之也。明皇帝即位。实
号中兴。方其任姚宋而右贤能也。虽禹汤文武之俗。不能
举焉。四十年间。刑罚不试。人用滋植。四海大和。于是奉升
中告禅之仪。则封泰山而秩嵩华。念岁巡时迈之典。则去
卷六五二 第 7a 页
咸镐而朝洛阳。礼既毕行。物亦随耗。天宝之后。徭戍作兴。
气盛而微。理固然也。曩时之乳哺而有之者。一朝为兵歼
之。兵兴以来。至今为梗。兵兴则户减。户减则地荒。地荒则
赋重。赋重则人贫。人贫则逋役逃征之罪多。而权宜之法
用矣。今陛下躬亲本务。首问偫儒。念礼乐之不兴。叹升平
之未复。斯诚天下之人将绝复完之日也。微臣何幸而对
扬之。微臣以为将欲兴礼乐。在先富黎人。将欲富黎人。在
先息兵革。息兵革之术。臣请略言之。夫古所谓销兵革者。
非谓幅裂其旗章。销铄其锋刃而已也。盖诚信著于上。则
卷六五二 第 7b 页
忠孝行于下。敬让立于内。则夷狄和于外。夷狄和则边鄙
之兵息。敬让立则争夺之患销。争夺之患销则和顺之心
作。和顺之心作而礼乐之道兴矣。此先王修政辑兵兴礼
乐富黎人之大略也。陛下必欲责臣以详究之术。臣又请
指事以明之。夫食力之不克。虽神农设教。天下不能无馁
殍之人矣。是以古之不农而食之者。四而已矣。吏有断狱
之明则食之。军有临敌之勇则食之。工有便人之巧则食
之。商有通物之智则食之。是四者。率皆明者勇者巧者智
者之事也。百天下之人。无一二焉。苟不能于此者。不农则
卷六五二 第 8a 页
不得食。不织则不得衣。人之情。衣食迫于中。则作业兴于
外。是以游食者恒寡。而务本者恒多。岂强之哉。彼易图而
此难及也。今之事则不然。吏理无考课之明。卒伍废简稽
之实。百货极淫巧之工。列肆尽兼并之贾。加以依浮图者。
无去华绝俗之贞。而有抗役逃刑之宠。假戎服者。无超乘
挽彊之勇。而有横击诟吏之骄。是以十天下之人。九为游
食。惷朴愚谨不能自迁者。而后依于农。此又非他。彼逸而
易安。此劳而难处也。以惰游之户藏富。而耕桑之赋愈重。
曩时之十室共耕而有不给者。今且聚之于一夫矣。虽有
卷六五二 第 8b 页
慈惠之长。仁隐之吏。尚不能存。若憯断击搏之。则将转移
于沟壑矣。今之课吏者。以赋敛无逋负为上。以臣观之。足
陛下之赋者。诚所以害陛下之人耳。若然则农桑之赋既
如彼。惰游之众又如此。耕桑之赋重。则恋本之心薄。惰游
之户众。则富庶之道废。此必然之理也。今陛下诚能明考
课之法。减冗食之徒。绝雕虫不急之功。罢商贾兼并之业。
洁浮图之行。峻简稽之书。薄农桑之徭。与耕战之术。则惰
游之户尽归。而恋本之心固矣。恋本之心固。则富庶之教
兴矣。而贞观开元之盛复矣。若此则既往之失由前。将来
卷六五二 第 9a 页
之虞由后。在陛下悠久戒之慎之而已。至于主父偃乘七
国并吞之后。将分裂而矫推恩。管夷吾当诸侯争夺之时。
先诈力而行寓令。皆一时之权术也。岂可谓明白四达。与
日月齐明于圣朝哉。臣虽贱庸。尚不敢陈王道于帝皇之
日。况权术乎。此臣之所甚羞也。故不及详究言之。臣伏读
圣策。又见陛下以为执契则偫下用情。躬亲则庶官无党。
以汉元尚学而衰盛业。谓光武课吏职而昧通方。以臣思
之。皆不然也。夫委之于下而用其情。盖考绩之科废。而清
浊之流滥也。尚儒术而衰盛业。盖章句之学兴。而经纬之
卷六五二 第 9b 页
文丧也。课吏职而昧通方。盖苛察之法行。而会计之期速
也。臣请条列而言之。夫神农之斲耒耜教耕耨。所以垦良
田而殖嘉谷也。然而不能遏稂莠之滋焉。其所以遏之者。
芟夷钱鏄之而已。唐尧之辟朝廷宅百揆。亦所以植禹舜
而种皋陶也。又不能遏共工驩兜之逆焉。其所以遏之者。
放弃殛诛之而已。神农不以稂莠滋而废耒耜之用。故能
存用器之方。唐尧不以四罪进而夺舜禹之任。故能终任
贤之道。若此则陛下之所任。顾何如耳。岂可谓任之必不
可哉。至于考绩之科废。章句之学兴。经纬之道丧。会计之
卷六五二 第 10a 页
期速。皆当今之极弊也。幸陛下反汉元光武之事。臣遽数
以终之。今国家之所谓兴儒术者。岂不以有通经文字之
科乎。其所谓通经者。又不过于覆射数字。明义者才至于
辨析章条。是以中第者岁盈百数。而通经之士蔑然。以是
为通经。固若是乎。至于工文自试者。则不过于雕词镂句
之才。搜摘绝离之学。苟或出于此者。则公卿可坐致。郎署
可俯求。崇树风声。不由殿最。连科者进速。累捷者位高。拱
嘿因循者为清流。行法莅官者为俗吏。以是为儒术。又若
是乎哉。其所谓课吏职者。岂不以朝廷有迁次进[:#AS-8462:⿰扌叐]之用
卷六五二 第 10b 页
乎。臣窃观今之备朝选而不由文字者。百无一二焉。夫施
众网而加一禽。尚不能得。况张一目以罗万品。而望其飞
者走者大者小者尽出其间。其可得乎哉。以此察偫吏。偫
吏又可察乎。苟或不可察。又可任之而绝其私乎哉。此所
以陛下将执契而叹用情。念垂衣而惧不理。盖臣所谓课
察之道不明也。陛下诚能使礼部以两科求士。凡自唐礼
六典律令及国家制度之书者用。至于九经历代史能专
其一者。悉得谓之学士。以环贯大义而与道合符者为上
第。口习文理者次之。其诗赋判论以文自试者。皆得谓之
卷六五二 第 11a 页
文士。以经纬今古理中是非者为上第。藻缋雅丽者次之。
凡自布衣达于未在朝省者。悉得以两科求士。礼部第其
高下。归之吏部而宠秩之。若此则儒术之道兴。而经纬之
文盛矣。吏部罢书判身言之选。设三式以任人。一曰校能
之式。每岁以朝右崇重者一人。与礼部郎校天下偫吏之
理最在第一至第三者。校定日据其功状而登进之。牧宰
字人之官藉之为理者。则上赏行焉。若此则迁次之道明。
而迟速之分定矣。二曰任贤之式。每岁内自仆射至于偫
有司之正长。外至于廉问节制者。各举备朝选者一人。外
卷六五二 第 11b 页
自牧守。内至于百执事之立于朝者。各举吏郡县者一人。
因其所举而授任之。辨其考绩而赏罚之。不举贤为不察。
举不贤为不精。不精与不察之罪同。若此保任之法行。而
贤不肖之位殊矣。三曰叙常之式。其有业不通于学。才不
应于文。政不登于最。行不知于人。则限以停年课资之格
而役任之。若此则叙用之典恒。而尺寸之才无所弃矣。两
科立则偫材遂。三式行则庶官当。陛下乃执左契以御之。
总枢极以正之。委庶官如心目之运支体。岂支体运而无
效于心目乎。察偫材如明镜之形美恶。岂美恶形而逃隐
卷六五二 第 12a 页
于明镜乎。然后陛下辟四门。使可言之路通。明四目。以天
下之目视。达四聪。以天下之耳听。不私其心。以百姓心为
心。端拱岩廊。高居宸极。以冕旒自蔽。而秋毫必察。以黈纩
塞耳。而声响必闻。则彼汉元章句之儒。光武督责之术。又
乌足为陛下言之哉。且臣闻之。圣人在上。人不天札。若臣
者。生未及壮。戴陛下为君。仁寿欢康。未始有极。何忽自苦。
堕肝胆而言天下之事乎。臣以为国家兵兴以来。天下之
人。惨怛悲愁。五十年矣。自陛下即位之后。戴白之老。莫不
泣血而话开元之政。臣恐此辈不及见陛下功成理定之
卷六五二 第 12b 页
化。而先饮恨于穷泉。此臣之所以汲汲于心者。陛下能不
怜察其意乎。谨对。

** 错字判

**  丁申文书上尚书省按之辞云虽误可行用

文奏或差。本虞行诈。此例可办。必有原情。苟异因缘之奸。
则矜过误之罚。丁也方将计簿。忽谬正名。曾不戒于爰毫。
遂见尤为起草。然以法存按省。误有等差。倘以百为千。比
赐缣而难赦。若当五而四。纵阙马而何伤。苟殊鱼鲁相悬。
宜恕甲由未远。按其非是。虽怀三豕之疑。诉以可行。难书
卷六五二 第 13a 页
一字之贬。请诸会府。弃此小瑕。非愚诉人。在法当尔。

** 易家有归藏判

**  甲为处士家畜归藏易常以七八为占邻人告其左道不伏

四营成易。本用穷神。三代演图。孰云疑众。甲志敦素履。学
洞青囊。不言非圣之书。忽招诬善之告。虽九六布卦。我则
背于周经。而七八为占。尔盍观于殷道。徒惊异象。曾是同
归。辨数虽冠履相暌。得意而筌蹄可忘。且穆姜遇艮。足徵
麟史之文。尼父得坤。亦验归藏之首。以斯偿责。可用质疑。

** 修堤请种树判

卷六五二 第 13b 页

**  乙修堤毕复请种树功价有司以为不急之务乙固请营缮令诸候水堤内不得造小堤及人居其堤内外各五步并堤上种榆柳杂树若堤内窄狭地种拟充堤堰之用

善防既毕。固合程功。柔木载施。亦将补败。乙之亟请。谁谓
过求。隐椎之役虽终。列树之思尚切。有司见阻。无备实难。
苟吝养材之资。盖非长利。远求为揵之用。岂不重劳。当有
取于缮完。顾何烦于艺植。且十年可待。五步足徵。防在未
卷六五二 第 14a 页
萌。著之先甲。因而致用。庶无瓠子之灾。言之不从。恐累匏
瓜之系。

** 夜绩判

**  得县申岁十月入人里胥使妇人相从夜绩每月课四十五功听其歌咏行人善之徇于路按察禁之太师以失职致词

天回地旋。阳生阴息。玉衡指孟冬之野。促绩鸣寒。金昴临
短景之昏。厥人当隩。相彼同色。(疑作邑)懋哉惟时。戒坐塾之
里胥。稽其既入。率同巷之众妇。绩以相从。素绪霜柔。其纷
如于永漏。红光炎上。俱省费于馀辉。夜兼功以日多。日存
课而年最。若廉叔之劝蜀。襦裤兴讴。类古公之居豳。茅绹
卷六五二 第 14b 页
斯诵。故令风俗翕习。家室乃宜。有未得其所然。或心伤而
发咏。则摽梅求吉。编王化之音。采芑怀征。列雅章之内。行
人掌乎宣布。载在搜扬。得咏言于此邦。将遐徇以遒迈。太
师典乐。允被克谐之恭。按察观风。何为失职之禁。先王制
法。宁罚有词。

** 田中种树判

**  乙于田中种树邻长责其妨五谷乙乃不伏
卷六五二 第 15a 页


百草丽地。在物虽佳。五稼用天。于人尤急。乙姑勤树事。颇
害农收。列植有昧于环庐。播穑遂妨于终亩。虽椅桐梓漆。
或备梓人之材。而黍稷稻梁。宜先后稷之穑。苟亏冒陇。焉
用成蹊。纵有念于息阴。岂可侔于望岁。植之场圃。合奉周
官。置在田畴。殊乖汉制。既难偿责。无或顺非。

** 屯田官考绩判

**  戊为营田使申屯田官考课违常限省司不收辞云待农事毕方知殿最

卷六五二 第 15b 页

要会有期。诚宜献状。籍敛未入。何以稽功。戊也将俟农收。
方明绩用。三时罔害。然有别于耗登。五稼未终。安可议其
诛赏。当从责实。宁俾课虚。苟欲考于岁成。姑合毕其田事。
虽贤能是献。比要宜及于计偕。而稼穑其难。收功当俟于
协入。详徵著令。固有常规。农扈之政不乖。兰省之非斯在。

** 怒心鼓琴判

**  甲听乙鼓琴曰尔以怒心感者乙告谁云词云粗厉之声

感物而动。乐容以和。苟气志愤兴。则琴音猛起。倘精察之
不昧。岂情状之可逃。况乎乙异和鸣。甲惟善听。克谐清响。

卷六五二 第 16a 页

将穷舞鹤之能。俄见杀声。以属捕蝉之思。凭陵内积。趋数
外形。未平君子之心。翻激小人之愠。既彰蓄憾。讵爽明言。
详季札之观风。尚分理乱。知伯牙之在水。岂曰诪张。断以
不疑。昭然无妄。宜加黜职。用刺褊心。

** 回风变节判

**  甲鼓琴春叩商秋叩角乐正科[:#AS-8FBB:●]时失律诉云能回风变节

八风从律。气必顺时。五音迭奏。和则变节。丝桐之妙苟极。
寒暑之应或随。甲务以相宜。因而牙动。和饭牛之唱。白露
卷六五二 第 16b 页
乍结于东郊。授舞鹤之声。青阳忽生于南吕。鼓能气至。艺
与天同。且异反常之妖。何伤应感而起。恶夫典乐。曾是滥
科。凉风徐动于郑奏。遽云失节。寒谷倘移于邹律。何以加
刑。克叶之薰。无令寘棘。

** 五品女乐判

**  辛为五品官有女乐五人或告于法诉云三品已上有一部不伏

声乐皆具。以奉常尊。名位不同。则难踰节。辛也荣沾五命。
始用判悬。僭越三人。终乖仪制。非道不处。多备何为。苟耽
卷六五二 第 17a 页
盈耳之繁。遂过粲兮之数。广张女列。徒效尤于马融。内顾
何功。欲思齐于魏绛。罔循唐令。空溺宋音。虽兴一部之词。
其如隔品之异。请惩扰杂。以偿人言。

** 学生鼓琴判

**  已为太学生好鼓琴博士科其废业诉云非郑卫之音

夙夜惟寅。虽无舍业。琴瑟在御。谁谓溺音。苟未爽于克谐。
亦何伤于不撤。已也良因释卷。雅尚安弦。期青紫于通经。
喜趋槐市。鼓丝桐之逸韵。叶畅薰风。好滥既异于文侯。和
声岂乖于曾子。欲科将落。合辨所操。傥杂桑间之淫。须惩
卷六五二 第 17b 页
烦手。若经杏坛之引。难责平心。未详绿绮之音。何速青衿
之刺。忝司绵蕝。当隶国章。载考绳违。恐非善教。

** 毁方瓦合判

**  太学官教冑子毁方瓦合司业以为非训导之本不许

教以就贤。虽无黩下。俾其容众。则在毁方。太学以将务发
蒙。宜先屈已。君子不器。须怀虚受之心。至人无方。何必自
贤于物。爰因善诱。式念思恭。将戒同尘之诚。遂申合土之
卷六五二 第 18a 页
誉。况卑以自牧。仲尼尝述于为儒。礼贵用和。子张亦非于
拒我。义存无傲。道在可嘉。长善之本不乖。成均之言何懵。

** 对父病杀牛判

**  壬父病杀牛祈祷县以行孝不之罪州科违法

力施南亩。屠则干刑。祭比东邻。理难逢福。冠带纵勤于侍
疾。铓刃宁同于彼祆。壬忧或满容。杀非无故。爱人以德。未
闻易箦之言。获罪于天。遂抵椎肥之禁。志虽行孝。舍则乱
常。父病诚切于肺肝。私祷岂侔于茧栗。且宋人皆用。或免
乘城之虞。魏郡不诛。终非弃市之律。令不惟反。政是以常。
卷六五二 第 18b 页
县恐漏鱼。州符佩犊。

** 对弓矢驱鸟鸢判

**  诏赐蕃官宴有司不以弓矢驱鸟鸢御史劾之词云非祭祀之事

蛮夷[:#AS-8F62:⿱鹿君]至。洁牛羊以宴私。弓矢载张。备鸟鸢之钞盗。苟馈
食而则尔。岂荐飨之独然。况乎要服在庭。舌人委体。方示
怀于犒饮。胡废职于驱除。且宾主恪恭。须防坠鼠之秽。牲
牢备礼。宁无攫肉之虞。曾是阙于弦弧。复何徵于击豕。周
礼尽在。既专分鸟之司。陈力自乖。宜惮乘骢之劾。

卷六五二 第 19a 页

** 千岁龟判

**  问戊献千岁龟有司以欺罔举科诉云得之于丛蓍之下

献其介物。虽合疑年。验以生蓍。则当有数。戊得兹外骨。藉
自幽丛。尝闻见梦之神。将期百中。况察退藏之所。足辨千
龄。冀令偻句不欺。谁谓蜉蝣兴惑。盍徵幽赞。宁罪矫诬。居
蔡于家。则吾岂敢。游莲有岁。视子非无。科之盖有不知。献
者此宜无罪。

** 对蕃客求鱼判

卷六五二 第 19b 页

**  蕃官(一作客)至鸿胪寺不供鱼客怒辞云獭未祭朝议失随时之义

沙漠实来。供宜必备。泽梁有禁。杀则以时。信能及于鲲鲵。
化方行于蛮貊。彼卿之属。得礼之中。虽谕以象胥。或闻弹
铗。而徵诸獭祭。未可振缗。既怀及物之虞。遂阻烹鲜之请。
辞不失旧。事必有初。是曰国之典常。焉用随时之义。且驹
支昧礼。信未习于华风。里革当朝。返有迷于夏滥。矜其异
俗。责在有知。合恕过求。姑惩轻议。

** 对宴客鳖小判

卷六五二 第 20a 页

**  甲飨客羞鳖小客怒其不敬辞云水烦非傲

燕以示怀。鳖于何有。姑宜饮德。岂诮水烦。责外骨之不丰。
顾褊心之奚甚。甲大将展礼。旋遇过求。水潦方涂。且乏大
为贵者。壶餐苟备。何必长而食之。我惟敬于上宾。尔宁贪
于介物。小不能忍。礼何以观。傥羞南涧之毛。尚当遗味。讵
劳东海之鳖。然后合欢。词未爽于少施。怒难信于堵父。

** 对养鸡[:#AS-8274:⿰⺨者]判

**  甲为郡守令百姓养母[:#AS-8274:⿰⺨者]及鸡督邮谏其扰人不许

卷六五二 第 20b 页

扇以仁风。阜财为急。教之畜扰。利俗则多。甲位列凭熊。政
同佩犊。将除饥馁之患。用先蕃息之资。俾尔生生。非予扰
扰。二彘既侔于龚遂。五㹀足验于陶朱。训养虽勤。割烹斯
利。既符孳货。庶罔食贫。使荷蓧之夫。不空为黍。倚杖而牧。
岂独刈葵。人无见卵之思。俗皆掩豆而祭。实惟务本。焉用
他规。且异米盐之烦。宁惧纠绳之谏。

** 对狗伤人有牌判

**  癸家养狗伤人乙论官请偿辞云有牌记行者非慎
卷六五二 第 21a 页


畜狗不驯。伤人必罪。有标自触。徵偿则非。既悬迎吠之书。
宁忘慎行之道。癸非用犬。乙岂尤人。防虞自失于周身。齧
噬尚贪于求货。有牌记而莫慎。则欲请庚。无标识而或伤。
若为加等。徵词可拟。往诉何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