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元稹
元稹 第 18a 页
钦定全唐文卷六百四十七

元稹 第 1a 页

* 元稹

稹字微之。河南人。擢明经判入等。补校书郎。元和元年举
制科。对策第一。拜左拾遗。穆宗朝擢祠部郎中知制诰。入
翰林为承旨学士。长庆二年进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贬同
州刺史。改浙东观察使。太和四年拜武昌节度使。卒年五
十三。赠右仆射。

** 奉制试乐为御赋(以和乐行道之本为韵依次用)


元稹 第 1b 页

臣伏奉庚寅之诏曰。天子以乐为御。其义则那。臣以为引
重任者无御不可。播盛德者非乐而何。蟠乎地而际乎天。
周流既超于马力。发乎迩而应乎远。驰声亦倍于銮和。喻
之为至。此实居多。大道既移。则舞行象成于覆载。小戎或
驾。则琴音决胜于驺歌。故圣王取彼驩然。喻诸沃若。制其
节奏。戒乎行作。听祈招之什。冀绝迹于奔车。赋盘游之词。
俾虑危于朽索。是以南薰驰而虞德盛。北里骋而殷道恶。
控海内当并骛于勋华。执人柄岂争功于良乐。斯御也。动
无险阻。发自和平。周旋罔害。欢爱则行。止之而优游灵府。
推之而浃洽寰瀛。非劳辕轭。但布茎英。陋乎足迹。运以精
元稹 第 2a 页
诚。尔或驰驱。难期于无灾无害。我之步骤。乃在于大鸣小
鸣。故曰得禽而诡遇。不如率兽以仁声。且跋涉者疲于山
川。条畅者格乎穹昊。慕入律而百蛮[:#AS-8F62:⿱鹿君]至。锡有功而诸侯
轨道。岂出户庭。非专击考。乘六气之辨。哂六辔之徒施。鼓
八风而行。知八骏之非宝。于是屏造父。命后夔。或无声而
至矣。或先进以道之。岂独周域中而利其衔策。亦将肥天
下而沦乎肤肌。若此则宇宙盖由乎一马。牵制尽在于四
维。虽质文更变。而公共操持。莫不得之者昌。失之者损。俗
化清而鞭扑废。和顺积而车书混。故臣稹前跪而言曰。引
元稹 第 2b 页
重任者御为之先。播盛德者乐为之本。伏惟皇帝陛下推
是心而居其奥。臣徒欲贡所闻而安敢窥其阃。

** 善歌如贯珠赋(以声气圆直有如贯珠为韵依次用)


珠以编次。歌有继声。美绵绵而不绝。状累累以相成。偏佳
朗畅。屡比圆明。度雕梁而暗绕。误缀网之频惊。响象而然。
非谓结之以绳约。气至则尔。故可贯之以精诚。原夫以节
为珠。以声为纬。渐杳杳而无极。以多多而益贵。悠扬绿水。
讶合浦之同归。缭绕青霄。环五星之一气。望明月而宛转。
感潜鲛之歔欷。若非象照乘之珍。安能忘在齐之味。其始
元稹 第 3a 页
也。长言逦迤。度曲缠绵。吟断章而离离若间。引妙啭而一
一皆圆。小大虽伦。离朱视之而不见。唱和相续。师乙美之
而谓连。当其拂树弥长。凌风乍直。意出弹者与高音而臻
极。及夫属思渐繁。因声屡有。想无胫者随促节而奔走。以
洞彻为精英。比瑕疵于能否。次第其韵。且殷勤于士衡之
文。上下其音。谓低昂于游女之手。窈窕远矣。徘徊绎如。髣
髴成象。玲珑构虚。频寄词于章句之末。愿连光于咳唾之
馀。清而且圆。直而不散。方同累丸之重叠。岂比沉泉之撩
乱。惧无知者。初悯默于暗投。善则返之。乃因循于旧贯。美
元稹 第 3b 页
清泠而发越。忆辉光之璀璨。始终虽异。细大靡殊。中规矩
于圆折。成条贯以萦纡。似是而非。赋湛露则方惊缀冕。有
声无实。歌芳树而空想垂珠。美恶难掩。前后不踰。亦比抡
材而至者。岂独善歌之谓乎。

** 镇圭赋(以王者端拱四维镇宁为韵依次用)


天子之镇圭。十有二寸其长。义在抚十有二州之域。而为
亿兆之王。圭比德焉。所以表特达之美。镇大名也。有以示
弹压之强。以之徵守。则有土之臣至。以之恤患。则受灾之
地康。当宁无为于南面。朝日有事于东方。会百辟而执之。

元稹 第 4a 页

班五瑞于来者。作山龙之端表。我则清光皎然。杂蒲谷以
成行。尔则鞠躬如也。想夫彤闱乍晓。碧砌生寒。当玉座而
高居。状中峰之冠瑶岫。透炉烟而迥出。意秋月之压云端。
是以圣后矜持。庶寮瞻重。安八荒于度内。故捧必当心。握
万务于掌中。故大不盈拱。映冕旒则璿枢星缀。间黼黻而
琼枝花拥。岂独使威仪可观。亦以明社稷有奉。美哉圣人
之制器也。靡不有类。锐上以象天。方下而法地。备采章以
尽饰。瑑崇高而定位。夫众色不可以杂施。依方面之正者
元稹 第 4b 页
惟五。偫山不可以咸写。选域中之大者有四。尽举凡而得
一。故相传而莫二。义存敬慎。道在底绥。详观组约。足辨操
持。俾经制之不乱。若缲藉之相维。况国家备物继周。垂衣
体舜。自天有命。非因桐叶而封唐。提象握机。故配土行而
执镇。岂惟传历代之瑞宝。抑亦彰受命之符信者也。重曰。
圭锐也。睿作思而百志灵。镇安也。安于道而万物宁。亦尝
三复斯名矣。所以表道德之惟馨。若此则君为道之本。器
乃道之形。苟能据于道而依于德。亦可以执无名之璞而
逍遥乎大庭。

** 观兵部马射赋(以艺成而动举必有功为韵)


元稹 第 5a 页

大司马以驰射而选才。众君子皆注目而观艺。至张侯之
所。乃执弓而誓。誓曰。今皇帝制羽舞以敷文德。择材官而
奋武卫。兼以超乘者为雄。不惟中鹄者得祭。用先才捷。志
亦和平。以多马为能。故以马为试。以得鹿为美。故以鹿为
正。岂独武人之利。实惟君子之争。射者皆曰诺。虽五善之
未习。庶一举而有成。于是马逸骙骙。士勇伾伾。蓄锐气。候
歌诗。初听采蘋之章。共调白羽。次逞穿杨之妙。忽纵青丝。
旁瞻突过。咸惧发迟。冀骥足之展矣。翻猿臂而射之。挥弓
元稹 第 5b 页
电掣。激矢风追。方当耦象。决裂丽龟。砉尔摧班。示偏工于
小者。安然飞鞚。故无忧于殆而。信候蹄之不爽。则舍拔之
无遗。故司射举旌以效胜曰。尔能克备。我爵可期。贾馀勇
者。宜乘破竹之势。善量力者。当引负薪之辞。由是靡不争
先。莫肯为后。皆曰措柸于肘。十得其九。忝明试者。亦何尝
而不有。破的之术。万不失一。凡献艺者。岂自疑于无必。冲
冠发怒。扬鞭气逸。引满雷砰。腾凌飙疾。皆穷百中之妙。尽
由一札而出。乃知来者之艺。盖亦前人之匹。若此则蹲甲
壮基。扬觯观孔。信一场之独擅。终六辔之未总。岂比乎浮
云迥度。开月影而弯环。骤雨横飞。挟星精而摇动。虽当至
元稹 第 6a 页
理。不忘庸功。天子垂衣。俨鹓行于北阙。夏官司马。阅骑从
于南宫。贡士之程。职思其举。会款塞五方之俗。观校埒百
夫之禦。得隽为雄。唯能是与。星郎草奏。上献拱辰之防。天
骄解颜。喜见射雕之侣。客独顾之而笑曰。此盖有司之拔
萃。固非吾君之右汝。我有笔阵与词锋。可以偃干戈而息
戎旅。司文者闻之而惊曰。尔其自砺于尔躬。吾将献尔于
王所。

** 郊天日五色祥云赋(以题为韵)


元稹 第 6b 页

臣奉某日诏书曰。惟元祀月正之三日。将有事于南郊。直
端门而未出。天锡予以灵瑞。是何祥而何吉。臣拜稽首。敢
言其实。陛下乘五位而出震。迎五帝而郊天。五方腾其粹
气。故云五色以相宣。控坛乍直。捧日初圆。兽蹲而龙鳞熠
熠。鸟跂而凤翼翩翩。羽盖凝而轩皇暂驻。风马驾而王母
欲前。影带旂常。疑错绣之遥动。昭章文物。比摛锦之相连。
观之者无小无大。谓之曰若烟非烟。昔者卿云作歌于虞
舜。白云著词于汉武。皆跂望而为言。非仰观而遂睹。今陛
下德至天地。恩覃草莽。当翠辇黄屋之方行。见金枝玉叶
之可数。陋泰山之触石方出。鄙高唐之举袂如舞。昭布于
元稹 第 7a 页
公侯卿士。莫不称万岁者三。并美于麟凤龟龙。可以与四
灵而五。于是载笔氏书百辟之词曰。郁郁纷纷。庆霄之云。
古有尧舜。幸得以为君。象胥氏译四夷之歌曰。炜炜煌煌。
天子之祥。唐有神圣。莫敢不来王。帝用愀然曰。予何力。泽
未周于四海。云胡为而五色。来尔偫后。举尔众职。因五行
以修五事。由五常以厚五德。正五刑以去五虐。繁五稼以
除五贼。苟顺夫人理之父子君臣。安知夫云物之赤黄苍
黑。进我辇路。就我陶匏。虽有光华之万状。不若丰穰于四
郊。凡百庶寮。相趋而顾。稍疑江上之绮。果异封中之素。补
元稹 第 7b 页
天者虽欲抑之而不出。吞笔者安可寝之而无赋。越明日。
臣稹咏霈泽于鸡竿之前。睹斯云散之为五采之湛露。

** 范传式可河南府寿安县令制

敕。范传式。御史府多以法律见徵。苟覆视之不明。于薄责
而何逭。传式在先朝时。尝为监察御史。会孙革以[:#AS-FEE4:●]
[:#AS-FBEE:●]毁牧竞田之狱来上。朝
廷意其未具。复命传式理之。不能精求。尽以前却。使岐人
众来告我。职尔之由。须示薄惩。用明失实。嗟乎。长人之吏。
信在言前。当革非心。无因故态。过而不改。宁罔后艰。

元稹 第 8a 页

** 王炅等升秩制

敕。王炅等。乃祖乃父。勤劳邦家。佐吾先臣相国。捍患摧凶。
世为勋籍。故吾闻成德诸将。心犹悚然。尔等初丧元戎。能
以众整。送迎新旧之际。不无夙夜之劳。言念功庸。宜升秩
序。(阙二字)宪署命之崇班。特示加恩。匪用彝典。

** 高端等授官制

敕。高端等。周官岁终则稽其医事。以制其食。斯亦赏劳之
典也。尔等皆执艺术。待诏公车。和六饮六膳以会其时。察
元稹 第 8b 页
五色五声以知其变。朕尝因苦口。必念沃心。每思药石之
臣。咸听肺肝之语。凡百多士。无以美疢爱予。因尔厥官。用
警有位。

** 李昆可权知滑州司马兼监察御史制

敕。李昆。日者王承元以成德丧师之状来告。尔实将之。能
使承元之意上通。朝廷之泽下究。昆有力焉。将议奖劳。是
宜迁秩。郡丞宪吏。用表兼荣。

** 刘颇可河中府河西县令制

敕。刘颇。朕以自鄜而北。夷夏杂居。号为难理。乃诏执事求
才。以绥怀控压之者。皆曰颇在兹选。且言其伐蔡之役。常
元稹 第 9a 页
参谋于怀汝之师。部分弛张。允协军政。遂命试领银州郡
事。众庶宁附。边人宜之。连帅以闻。议请甄奖。河西近边。择
吏惟精。勿吝牛刀。为我烹割。

** 王迪贬永州司马制

敕。王迪。为吏不廉。受贿六千馀万。据其赃罪。合寘重条。言
事者以为伐蔡之时。陷其家属。适遭蜂虿。并为鲸鲵。尚念
尔于兹。当从末减。议迁郡佐。无忘悛心。可守永州司马员
外置同正员。仍所在驿发遣。

** 王悦等可昭武校尉行左千牛备身制

元稹 第 9b 页

敕。执千牛刀以侍奉吾左右者。命子弟之选也。庄宪皇后
侄王悦等。或勋戚荫馀。或公卿贵允。佩觿有趋跄之美。释
褐参侍从之荣。勉奉我朝廷之仪。敬顺尔父兄之教。可依
前件。

** 崔适等可翊麾校尉守左千牛备身制

敕。三品子崔适等。左右备身。在吾旒扆之侧。非贵游子弟
之可亲信者。不在选中。尔等阀阅甚崇。教诲斯至。事我犹
事父。畏法犹畏师。勿惰勿佻。以期无诲。斯可与成人并行
于朝廷矣。

元稹 第 10a 页

** 姚文寿可冠军大将军右监门卫将军知内侍省事制

敕。姚文寿出入中外。备尝剧职。静以自胜。高而益谦。先皇
帝以其忠愿谨信。知书有文。每决务宫中。付以密命。巳事
而复。终无漏言。朕方藉良能。夺其情礼。起自哀疚。命为监
临。和而有常。威而不侮。修身处众。两得其宜。忧服既除。庸
功可奖。崇阶厚秩。兼以命之。无忘慎修。用副毗倚。

** 徐智岌可云麾将军右监门卫将军知内侍省事制

敕。徐智岌。邠之地。后稷公刘之所理也。俗饶稼穑。土宜六
元稹 第 10b 页
扰。内捍郊圻。外攘夷狄。故吾特命礼乐诗书之上将。俾为
长城。立监临戎。亦慎兹选。以尔自更事任。巳著公方。端介
而不失人心。谦和而能宣朕命。宠以将军之号。仍加内省
之荣。复职旧藩。勉终前效。

** 邵常政等可内侍省内谒者监制

敕。天子有内诸臣。所以参侍奉。备传达。而将外诸臣之复
也。其或久更事任。绩效甄明者。必择其良能而分命焉。元
从兴元朝议郎行内侍邵常政等。或扈从于艰难之际。或
元稹 第 11a 页
服勤著廉善之名。宜序班资。用优阶秩。夫奠东司而临象
教。尔无忘于肃清。将成命以察戎行。尔无忘于畏慎。正闱
闼以亲宾客。尔无忘于敬恭。行是三者。可以长守其禄位。
而不离于荣近矣。各扬尔职。称朕意焉。可依前件。

** 宋常春等可内侍省内仆局令制

敕。近制选内臣之善于其职者。监视诸镇。盖所以将我腹
心之命。达于爪牙之士也。宣义郎行内侍宋常春等。皆以
谨信多才。得参侍从。更掌上府。尤见吏能。守官无毫发之
暇。励巳有冰霜之操。迹其声实。可备监临。汝其往哉。予用
元稹 第 11b 页
训尔。夫处众莫若顺。犯众则不安。约身莫若廉。奉身则不
足。推是两者。引而伸之。然后入可以近天子之光。出可以
护将军之旅矣。罔或失坠。以贻后艰。勉当柱国之荣。无忘
立表之誓。全实可宣德郎行内侍省宫闱局令员外置同
正员。常春可徵仕郎内侍省内仆局令员外置同正员。

** 青州道渤海慎能至王侄大公则等授金吾将军放还蕃制

敕。慎能至王侄大公则等。洲东之国。知义之道。与华夏同
风者。尔辈是也。冒越深阻。和会于庭。予嘉乃诚。命以崇秩。

元稹 第 12a 页

用奋威卫。保尔恩荣。无怠无违。永作藩服。

** 青州道渤海大定顺王侄大多英等授诸卫将军放还蕃制

敕。大定顺王侄大多英等。我十有二卫将军。以率其属。皆
匡备左右。为吾近臣。自非勋庸。不以轻授。以汝各贽琛赆。
劳于梯航。俾耀远人。宜示恩宠。归抚尔类。知吾劝来。

** 令狐楚等加阶制

门下。朕闻君法天大。臣体君命。数名等威。上下以两。昔汉
丞相金印紫绶。黄扉黑轓。亦所以异车服于百辟也。今朕
元稹 第 12b 页
宰相阶级不称。甚无谓焉。既当行庆之恩。宜用加崇之典。
守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赐紫金鱼袋令狐楚。端
慎严恪。夙夜在公。按度悬衡。守而不失。守中书侍郎同中
书门下平章事赐紫金鱼袋萧俛。深敏敬恭。寤寐思理。伏
蒲焚稿。知无不为。守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赐紫
金鱼袋段文昌。坦易坚白。风雨有常。推贤举能。如恐不及。
咨汝三后。弼子一人。汝为股肱耳目以赉子。予敷心腹肾
肠以告汝。汝其一乃志以奉上。周乃惠以接下。敬乃事以
临官。是三者孙叔敖尝用之于楚矣。位愈高而□愈戴。禄
元稹 第 13a 页
愈厚而人愈怀。夫以朕之不敏不明。尚克用济。实赖吾二
三臣朝夕之诲。诗云。无言不酬。无德不报。爰因进等之诏。
用申交警之词。各竭乃诚。同底于道。康天下。平泰阶。而后
越级之赐行焉。兹谓叙常。非以为报。楚可太中大夫。俛可
朝议大夫。文昌可中散大夫。馀各如故。

** 萧俛等加勋制

某等。越正月。惟朕宪考集大命于朕躬。宅忧昏逾。罔克攸
济。惟尔俛屡赞大仪。以诏予一人。惟尔文昌作策度以道
扬末命。俾小子审训弗违。时乃之休。王功曰勋。兹用报汝。
元稹 第 13b 页
尚克纳诲。毋忘协心。铭于太常。永作元辅。

** 萧俛等加封爵制

门下。列爵惟五。所以褒有德也。朝议大夫守门下侍郎同
中书门下平章事上骑都尉袭徐国公赐紫金鱼袋萧俛
等。外抚四夷。内顺百度。同德比义。以尧舜之道事予。厥惟
懋哉。遂行益地之诏。俛乃让封于弟。亦协推恩。开国承家。
永绥厥后。惟克恭敬。以和神人。

** 李逢吉等加阶制

某官李逢吉。是朕皇子时侍读也。忠孝之训。何尝忘之。惟
元稹 第 14a 页
秘洎瓘。实为藩臣。克壮威猷。用以垣翰。杨造等祗事内外。
夙夜惟寅。并沐前恩。递升荣级。上下有等。式示彝章。

** 李光颜加阶制

门下。朕闻有天下者。道德仁义以为理。城郭沟池以为固。
故曰不教人战。是谓弃之。有备无患。可以应卒。此先王驱
攘戎狄保障黎元之大略也。五原居有夏灵庆之中。当蛇
豕豺狼之突。将扼咽喉之要。爰命腹心之臣。厥有成功。宜
膺茂典。邠宁庆等州节度观察处置等使金紫光禄大夫
检校司空兼邠州刺史上柱国武威郡开国公李光颜。气
元稹 第 14b 页
敌三军。心师百行。有卞庄之勇。守之以仁。有日磾之诚。济
之以武。叱咤则风云回合。閒宴则[:#AS-82F9:⿰樽]俎周旋。盖文武之令
才。真古今之良将。是以淮蔡之役。百胜功高。青齐之师。一
面居最。朕以萧关尚警。马岭犹虞。五饵之诈可羞。百雉之
城爰度。先是属役。每难其人。惟尔良能。果谐予愿。程功而
不[:#AS-8FBB:●]于素。讫事而不劳于人。比命有司。褒乃实力。佥曰古
诸侯勋德优盛。则就加特进以宠之。我国家封植崇重。有
朝请一字以异之。子嘉乃勤。兼用两者。兹谓上赏。尔惟钦
哉。可特进。馀如故。

元稹 第 15a 页

** 王仲舒等加阶制

门下。阶陛所以升堂奥也。历清贯者。亦由是而登进焉。国
朝由散官而命为大夫者凡十一等。以银青朝散为名者。
非我特制。则不克授。盖门户有棨戟之荣。腰佩有龟緺之
异也。朝议郎守中书舍人王仲舒等。或历职清近。代予格
言。或分命藩方。宣我程品。或悬车以请老。或持节以临人。
或亲或能。或劳或久。皆承霈泽之庆。宜当并命之荣。凡尔
四十有三人。各服我休命。并朝散大夫。馀如故。

元稹 第 15b 页

** 郭钊等转勋制

粤若十有二勋。以驭亲贤。以诏劳旧。以稽秩序。以行庆赐。
而刑部尚书兼司农卿郭钊。实我元舅。寅亮朕躬。傅师洎
肇。共司子言。发扬书命。倰贰教官。长财善物。证居环尹。夜
警昼巡。堪致厥政。时惟旧老高阳而下五十有六人。分命
内外。祗勤于理。越二月。发大号于天下。延宠庶官。锡尔崇
勋。无替嘉命。

** 武儒衡等加阶制

某乙等。古人以朝散大夫为荣。是以自矜于歌咏。况今由
是级者。则服色骤加。诚足贵矣。儒衡等皆吾内外之臣。并
元稹 第 16a 页
在贤能之选。顷因庆泽。第许崇阶。朕不食言。勉当嘉命。

** 崔元略等加阶制

某官某乙。阶之设二十有九。有庸有事。有叙有加。用是四
者。以诏百吏。由郾而上至于元略。曰加曰叙。进而下至于
景。曰事曰庸。光我侍从之臣。且优致政之老。诏贤诏德。于
是乎在。堂奥益近。尔其敬之。

** 胡证等加阶制

门下。宁远将军兼左金吾卫大将军御史大夫充左街使
赐紫金鱼袋胡证等。近古赦天下。则勋秩阶爵。因缘而行。
元稹 第 16b 页
亦欲与卿大夫同美利也。尔等率其属部。分义甚明。皆吾
劳臣。是有恩奖。益进荣级。宜其允恭。

** 诸使收淄青叙录将士等授官爵勋制

某等能执干戈。讨定逋孽。功懋懋赏。厥惟旧哉。分命庶官。
秩建五等。次用于十有二勋。式示等威。盖以劳之小大为
上下也。

** 剑南西川节度使下将士史宪等叙勋制

门下。剑南西川节度使下准制叙勋将士朝议大夫试太
子家令上护军史宪等。蜀形胜之地也。南控蛮蜑。西扼戎
元稹 第 17a 页
羌。厉禁之劳。实赖汝三千八百六十有六人之力。使之必
报。并赐崇勋。各懋乃诚。勖率以敬。可结前件。

** 郑氏封才人制

敕。古者天子设六宫以诏内理。是以关睢乐得淑女。忧在
进贤。将听鸡鸣之诗。岂惟鱼贯之序。郑氏山东令族。海内
良家。每师班女之文。尝慕樊姬之德。桃姿焜耀。兰行馨香。
爰用择才。冀无伤善。勉当选进之重。无忘和平之心。

** 第七女封公主制

门下。长女等。抱子弄孙之荣。贵贱之大情也。朕以四海奉
元稹 第 17b 页
皇太后于南宫。问安之时。诸女侍侧。螽斯之庆。上慰慈颜。
鸤鸠之仁。内怀均养。虽秾华尚少。出阁未期。而汤沐先施。
分封有据。宜加美号。以表令仪。可依前件。主者施行。

** 王承宗母吴氏封齐国太夫人制

敕。故成德军节度镇冀深赵等州观察处置等使金紫光
禄大夫检校尚书左仆射赠侍中王承宗母燕国太夫人
吴氏。鲁文在手。燕梦徵兰。道以匡夫。仁而训子。教日磾竭
诚之操。义必资忠。戒陈婴自大之心。明于处顺。是以承宗
辞代之际。承元领务之初。或辍哭以据床。每形言于忧国。

元稹 第 18a 页

人知趣向。道实光明。宜受进封之恩。用表贯霜之节。

** 李愬妻韦氏封魏国夫人制

敕。夫尊于朝。妇贵于室。由古道也。安有邦君之妻。而无汤
沐之地乎。凉国公李愬妻韦氏。德宗皇帝之外孙也。笄年
事愬。克有令仪。天荫虽高。犹执妇道。持其门户。使愬有姻
族之和。奉其蘋蘩。使愬有蒸尝之洁。愬当分阃之际。终无
内顾之忧者。由此妇也。今愬积行累功。以致爵位。六迁重
镇。名列上台。而韦氏犹彝章。未尝开国。甚不称也。因愬大
元稹 第 18b 页
名之邦。式建小君之号。可封魏国夫人。

** 赠田宏正等父制

门下。朕闻昔者明王之以孝理天下也。莫不因严以教敬。
推类以明恩。朕以眇身。钦承大宝。为亿兆人之君父。奉十
一圣之宗祧。捧乌号知偫臣有良弓之思。瞻彼苍念偫臣
有所天之感。是用仲月五日。申命有司。大锡追崇。式彰馀
庆。而魏博等州节度观察处置等使魏州大都督府长史
田宏正亡父赠兵部尚书庭玠等。教必以忠。殁而不朽。茂
仲弓之德。而位屈当年。副孔父之恭。而福流来裔。惟尔宏
正。为朕方叔。以殿大邦。惟尔夷简。为朕河间。(李夷简宗室
宰相故云)

元稹 第 19a 页
以光宗籍。惟尔度。为朕吕望。以司专征。子有劳于王家。父
岂忘于锡命。进以师长之赠。加之保傅之尊。咨尔三臣。告
是五庙。永锡忠孝。赉于邦家。可依前件。

** 赠乌重允等父制

敕。朕闻水积者不涸。德积者不穷。肆我高祖武皇帝传序
累圣。逮予冲人。嗣守朝廷之常。不克是惧。而侯甸藩服。亦
克用乂。诚赖吾邦伯庶君之不坠吾祖宗之典也。追念本
始。无忘尔先。永锡追荣。用彰彝训。检校司空使持节沧州
刺史乌重允亡父赠工部尚书承玼等。根本粹茂。源流浚
元稹 第 19b 页
发。载诞颇牧。降生申甫。或并列藩方。或常参鼎鼐。承我制
诏。备陈孝思。皆曰阅礼资忠。实赖先臣之教。欲报之德。愿
言克从。遂命褒崇。以示幽显。可依前件。

** 赠韩愈等父制

敕。国子祭酒韩愈父赠秘书少监仲卿等。子生则射。桑弧
蓬矢。以告四方。三月孩而名之。十年出就外傅。孔子虽欲
远于鲤也。而犹教之诗礼。所以相承先而重后嗣也。然而
免水火之灾。从师友之后。服轩冕以为卿大夫者。一族几
何人。惟尔愈雄文奥学。秉笔者师之。与某等各用所长。列
元稹 第 20a 页
官朝右。荣则至矣。其父皆不及焉。殁而有知。能不望显扬
于地下。赠以崇秩。慰其幽魂。推吾永怀。示用怛然于此。可
依前件。

** 赠韦审规等父制

敕。朕嗣立之二月五日。在宥天下。泽被幽显。凡百执事。延
崇于先。而守尚书左司郎中韦审规父大理卿渐等。生有
列爵。殁有懿行。积德于身。庆储于后。嘉乃令子。为吾望郎。
遂可有司之奏。以锡先臣之命。可依前件。

** 赠田宏正母郑氏等制

元稹 第 20b 页

门下。检校司徒田宏正母赠韩国太夫人郑氏等。诗云。哀
哀父母。生我劬劳。欲报之德。昊天罔极。子欲养而亲不待
之词也。朕有臣宏正等。皆社稷之臣也。或寄重股肱。或亲
连肺腑。而克忠于国。克孝于家。歌康公念母之诗。感日磾
见图而泣。朕方推广孝。以阐大猷。乃诏有司。深惟赠典。若
曰幽魏并扬。实镇之大。既以命于勋贤。齐晋清河。惟号之
美。何用光于窀穸。永锡尔类。予何爱焉。呜呼。子为列岳之
崇。母用追封之礼。亦可谓生荣死哀。孝子事亲之终也。惟
尔钦哉。无或失坠。可依前件。

元稹 第 21a 页

** 追封孔戣母韦氏等制

敕。㯋考叔食美而思遗其亲。此孝子不违于一饭也。而况
于万石在前。累茵在侧。慰心不及。非赠而何。尚书吏部侍
郎孔戣母赠扶风郡太君韦氏等。柔以睦姻。明于训子。惟
嫔之礼。始自敬姜。择邻之规。优于孟母。庆钟嗣子。皆我荩
臣。祗告有司。丕序先烈。锡以大邑。达其深诚。庶无风树之
嗟。且壮秋霜之节。可依前件。

** 追封李逢吉母王氏等制

元稹 第 21b 页

敕。孝子之于事亲也。贫则有啜菽之欢。仕则有捧檄之庆。
离则有陟圯之叹。殁则有累茵之悲。推而言之。其揆一也。
不有追锡。何以达情。检校吏部尚书使持节襄州刺史李
逢吉母赠平阳郡太夫人王氏等。皆朕公卿之母也。或象
感台阶。生申及甫。或气钟河岳。非龚则黄。出入恩荣。羽仪
中外。苟无善训。安得令人。简想徽猷。用宏封邑。式光子道。
以盛母仪。可依前件。

** 追封李逊等母制

敕。检校礼部尚书使持节许州刺史李逊母赠义封县太
君崔氏等。昔康公贵为诸侯。而念母之词甚悲。悲亲之不
元稹 第 22a 页
逮也。曾参仕三釜而其心甚乐。乐及于亲也。今逊等有地
千里。有禄万钟。颐指气使。无不随顺。所不足者。其惟风树
寒泉之思乎。朕方推广孝。岂吝加恩。并封启邑之荣。咸慰
循陔之念。可依前件。

** 追封王潜母齐国大长公主制

敕。检校兵部尚书王潜母赠晋国大长公主。于朕祖宗之
姑姊妹也。始以肃雍之德。下嫁于公侯。淑问怡声。礼无违
者。训其爱子。有过严君。不因恩泽以求郎。每致忠贞而事
主。使勤富贵。戒斁廉能。郁为勋臣。实资圣善。徽猷尽在。典
元稹 第 22b 页
礼宜加。犹狭平阳之封。式广营邱之地。克宣朕命。用慰潜
心。可赠齐国大长公主。

** 追封王璠母李氏等制

敕。守起居舍人赐绯鱼袋王璠母赠成纪县太君李氏等。
古人云。生愿为人兄。欲奉养之日长也。若此则及子之贵。
显亲之荣。能几何人。是以圣王因心以设教。由是扬名追
孝之礼生焉。朕宅帝位。思宏大孝。乃诏执事。追用疏封。而
璠等皆以讽赋语言。得参侍从。欲报之叹。发乎肺肝。追加
启土之荣。用深罢社之痛。可依前件。

元稹 第 23a 页

** 赠郑馀庆太保制

敕。朕闻仲尼殁而鲁公诔之。柳庄死而卫灵请往。夫以区
区鲁卫。而犹念贤臣硕德也如是。况朕小子。获承祖宗。实
赖一二元老。朝夕教诲。以仪刑于四方。天胡不仁。遽尔歼
夺。而今而后。谁其屏余。故金紫光禄大夫检校司徒兼太
子少师上柱国荥阳郡开国公食邑二千户郑馀庆。始以
衣冠礼乐。行于山东。馀力文章。遂成儒学。出入清近。盈五
十年。再任台衡。屡分戎律。凡所剧职。无不践更。贵而能贫。
元稹 第 23b 页
卑以自牧。謇直行于台阁。柔睦用于闺门。受命有考父之
恭。待士比公孙之广。焚书逸礼。尽可口传。古史旧章。如因
心匠。朕方咨禀。庶罔昏逾。神将祝予。痛悼何及。乞言既阻。
赠典宜加。追书保养之荣。用彰明允之德。可依前件。

** 赠赙王承宗制

敕。天子之于百辟也。公则有君臣之义。私则有父子之恩。
生则有列爵以报功。没则有加荣以锡命。远则罢朝以申
悼。近则幸第以临丧。而况于代济勋庸。时方委遇。死而可
作。吾何爱焉。故检校尚书右仆射王承宗。海岱孕灵。弓裘
袭艺。诗书礼乐。禀训于祖先。勇敢谟猷。自生于诚腑。逮居
元稹 第 24a 页
剧镇。益辨长材。每怀恋阙之诚。遂行割地之效。屡陈密款。
方俟来朝。天不与年。素志没地。表章前上。忠恳备存。不以
二子为忧。且曰三军求帅。承元继志。雅有兄风。雄藩既耀
于连枝。宠秩宜加于幽穸。上台之首。左辅之崇。特越彝章。
用明加等。忠魂尚在。期尔有知。可赠侍中。仍令所司备礼
册命。赙布帛五百段。米粟三百石。委度支逐便支送。

** 赠赙裴行立制

敕。秦郡守分土疆以牧人。汉剌史乘轺车而按部。兼是两
者。才唯艰哉。而况于镇定远荒。经略逋寇。毗倚方切。忽焉
元稹 第 24b 页
薨殂。不有追崇。曷彰悯悼。故朝散大夫持节桂州刺史兼
御史中丞裴行立。积德之门。代济英哲。班超奋笔。志在功
名。郦寄秉心。义先忠孝。累及事任。益见良能。龚遂著称于
潢池。处默去思于交趾。遗风尚在。锡命宜加。宠以貂蝉。赙
之谷帛。用光幽穸。式慰营魂。可赠左散骑常侍。赙布帛三
百段。米粟二百石。仍委度支逐便支送。

** 赠陈宪忠衡州刺史制

敕。故元从奉天定难功臣柳州刺史陈宪忠。在德宗时。执
羁靮以从。遂加戡难之名。在宪宗时。沐雨露之恩。实被念
元稹 第 25a 页
功之诏。朕敬承先志。崇奖旧勋。爰命有司。用申常典。生有
熊当其轼。殁有雁随其车。可谓男子之哀荣矣。可赠使持
节衡州诸军事衡州刺史。

** 赠楚继吾等刺史制

敕。故容州本营经略招讨左押衙兼行营中军兵马使检
校太子詹事楚继吾故廉州古邱营镇将试殿中监卫宏
本等。比以荒服不虔。侵掠县道。乃诏毅勇。为人驱攘。而继
吾等奋不顾身。深入巢穴。豺狼虽殪。蜂虿误加。方闻振臂
之雄。忽有归元之叹。其帅具上其功伐。请议褒崇。言念云
元稹 第 25b 页
亡。尤用悯悼。不有异等。孰以劝忠。特追有土之荣。用明死
政之节。继吾可赠使持节都督容州诸军事容州刺史。宏
本可赠使持节都督邕州诸军事邕州刺史。

** 更赐于頔谥制

昔羽父为无骇请谥于鲁侯。而卫君亦自称公叔文子之
迹。则考行必在于有司。赐谥或行于君命久矣。故致仕太
子宾客燕国公于頔。祗奉三朝。横镇襄汉。虽便宜从事。难
以法绳。而武毅立名。实为威克。来朝而后。亦既降心。敬以
事君。明能知子。朕以礼存锡命。恩在展亲。考以虑深通敏
元稹 第 26a 页
之文。参用追悔前过之义。深诏执事。宜谥曰思。

** 追封宋若华河南郡君制

敕。司徒之妻有礼。齐加石窌。延乡之母有德。汉置封邱。生
既不渝。殁亦宜及。故宋若华。我德宗孝文皇帝躬勤庶务。
寤寐以之。乃命女子之知书可付信者。省奏中宫。而若华
等伯姊季妹。三英粲兮。皆在选中。参掌宥密。班裂素之咏。
谢氏散盐之章。琤然玉音。记在彤管。先皇帝乙夜观书之
际。亦尝传窈窕德象之篇于若华。言念云忘。礼宜加等。特
追封邑。岂碍彝章。可赠河南郡君。

元稹 第 26b 页

** 授入朝奚大首领梅落悟孤等二十五人官阶制

敕。某等各以贵宝会于明庭。既饮食以劳之。又爵秩以遣
之。式所以示怀柔于远人也。尔宜将我皇风。慰彼黎献。可
依前件。

** 授入朝契丹首领达于只枕等二十九人果毅别将制

敕。朕闻德教加于四海。则远人斯届。余德不类。而尔等实
来。良用愧于厥衷。是以置野庐以劳其勤。委舌人以通其
意。始于郊迓。还以礼成。宠秩仍加。厚意斯在。被服冠冕。无
元稹 第 27a 页
忘敬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