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六四三
卷六四三 第 27a 页
钦定全唐文卷六百四十三

卷六四三 第 1a 页
 王起(三)

** 蜃楼赋(以海旁蜃气象楼台为韵)


伊浩汗之鹏壑。有岧峣之蜃楼。不因材而结构。自以气而
飞浮。閟然无朕。赫矣难俦。出彼波涛。必丽天以成象。化为
轩槛。宁假日以销忧。足以掩鳌山于别岛。漏蛟室于悬流。
若乃雾歇烟销。云归月朗。千里目极。八纮心赏。惟错之类
咸伏。阳侯之波无响。于是吐氛氲。腾泱漭。隐隐回出。亭亭
直上。乍明乍灭。舒渤澥而新鲜。若合若离。结丽谯而博敞。
卷六四三 第 1b 页
虽舟子来萃。国工是仰。莫不惊天地之赫灵。睹井干而成
象。赫奕奕而有光。纷郁郁而难详。影临贝阙。彩曳虹梁。比
绳墨之曲直。如规矩之圆方。岳岳之仙。乍窥于天表。盈盈
之女。且愧于路傍。八窗未工。百尺非峻。伴祥烟于巨浸。杂
佳气于重润。仰层构之如翚。必巨川之化蜃。大壮冥立。全
模洞开。吐[:#AS-84CB:●]而侔华宇。呼吸而象瑰材。翔鲲拂而不散。贺
燕往而复来。依稀碧落。想像瑶台。旁辉日域。下莹珠胎。比
落星之流点缀。疑明月之照徘徊。则知夫霞駮云蔚。有壮
丽之贵。栋折榱崩。无压覆之畏。既变态于倏忽。亦凭虚而
卷六四三 第 2a 页
髣髴。岂比夫鼎居汾水。赩赩以腾文。剑在丰城。雄雄而增
气。方今圣功不宰。海物咸在。固知吐为楼阁。以全其躯。岂
争彼鱼盐。弗加于海。

** 鼋鼍为梁赋(以王师远征水族冥感为韵)


周穆穷辙迹之所经。驾鼋鼍而感灵。所以济浩汗。所以通
杳冥。蜲蜲蜿蜿。以代造舟之利。匪雕匪刻。皆连外国之形。
谅人力之不剿。信神功而永宁。当其师旅阗阗。旌旗肃肃。
临九江而澶汗。驻八骏而蜷跼。望既济于未济。终叹无梁。
卷六四三 第 2b 页
思载沉而载浮。孰能刳木。得不乞灵于水府。假道于介族。
则鼋也不得而深藏。鼍也不得而潜伏。既而擘波有声。异
状可惊。出层潭而栉比。驾飞浪而砥平。连足俄维。比浮柱
之初立。镂甲叠映。同版筑之相成。齐首而绳墨勿用。曳尾
而规模自呈。其利惟博。其安无倾。殊沧海之龟构。异银河
而鹊征。彼诡类之可览。实至诚之所感。假赑尸[:#AS-FBEE:●]贝以临
深。托盘跚而习坎。其势逦迤。其状参差。无远不届。惟危具
持。照赫奕之五刃。度张皇之六师。乘以周旋。且异琴高之
鲤。载于沈溺。还符毛宝之龟。渔者徒惊。工人有耻。同罛共
罗而罔及。画鹢雄虹而莫拟。题之不可。殊长卿之见书。抱
之则
卷六四三 第 3a 页
难。谢尾生之沈水。是知伐鼍以冒鼓。其用匪良。解鼋而染
指。其谋匪臧。孰若奋功于舟楫。感圣于君王。昔在深泉。惧
屑没于其穴。今符至德。忽结构而成梁。固蹂躏而无害。将
腾跃而有光。我皇仁洽道丰。文修武偃。要荒毕服。淳离斯
返。何必驱鼍而驾鼋。劳师以袭远。

** 羡鱼赋

客有羡鱼者。立河壖。俯临泉。窥绿藻。瞰红莲。弹铗之歌逾
切。观濠之意弥坚。则有赪尾殊品。紫鳞异质。或依蒲而自
娱。或拥芡而争出。扬鬐奋鬣。巳见其由。戢尾贯腮。未知其
卷六四三 第 3b 页
术。是用乘良辰。守通津。望噞喁而注目。聆瀺灂以劳神。乃
叹曰。深不测者水。藏诸水者鳞。营之何及。获之何因。彼不
脱于泉。徒求于泉下。彼不荡于水。奚求于水滨。丧志而退。
问于渔人。渔人曰噫。子过矣。君子谋不失利。动必合理。禽
之中也。先夫矰缴。兽之获也。资乎弓矢。夫吾子坐金堤。降
玉趾。无罶而窥其发发。无笱而思其唯唯。此所谓自包其
羞。不求诸己。向若有具。施之于水。则和羹可待。食肉兹始。
不为缘木之难。自叶忘筌之美。斯言富哉。感激而回。求詹
公之术。尽任子之才。器必备。艺咸该。将中否之不惑。希取
卷六四三 第 4a 页
舍之无猜。羡之可以巳也。是以结网而复来。

** 焦桐入听赋(以泠然雅音至听方识为韵)


听之微者。不必五音。伊焦桐之逸韵。契伯喈之明心。气逐
炎炎。始将随于槁木。声飞烈烈。终见用于雅琴。当其大匠
未收。樵人所利。圭叶零落。孙枝残瘁。以薪见迷。以灶求媚。
声连而丹燄乍飞。响送而红星忽坠。闻之者徒谓木之槁。
火之炽。殊不知八音之珍。伫五弦之至。彼美中郎。神妙无
方。乐无不审。音无不详。听执爨之间。克谐律吕。闻就燥之
卷六四三 第 4b 页
处。乍合宫商。乃言曰。惜乎斯桐。韵实天假。可以加雕斲。可
以畅韶雅。何混彼樗林。而弃于薪者。于是收质燄燄。求音
泠泠。扑灭其色。鳞皴其形。被之以弦。伫水流而山立。鼓之
为操。必鹤舞而鱼听。则知桐之成器。待其人而克定。桐之
有声。非其人而靡听。向若清耳不传。[瑰]材遂捐。希声率尔。
聋俗犹然。则半死之根。谁一收其馀烬。孤生之干。将久灭
于青烟。桐之爇兮。人之德焚。身之缺兮。躬忽见屈。殊不知
焦尾为珍。竟获伸于多识。至矣哉。感知音者愿是效而是
则。

** 朔方献千里马赋(以题为韵)


卷六四三 第 5a 页

駜彼名马。产兹元朔。得遐方之劲气。是禀严凝。应上圣之
祯符。其来[绵]邈。固可以饰和鸾之鐬鐬。就钩膺之濯濯。始
其同偫丰草。挺质寒乡。名超兹白。瑞掩飞黄。伊六辔之爰
设。非九重之孰当。尔其走险鹿骇。望云龙骧。絷之维之。登
歌不惭于西极。若灭若没。献状聿来于北方。于以效伏皂
之勤。于以释长鸣之怨。流离而走血来格。濩落而执靮斯
献。计鸿鹄之举。彼未居多。涉燕宋之遥。我方适愿。柔心有
待。逸足未宣。权奇于绛阙之下。沛艾于紫庭之前。禀月未
卷六四三 第 5b 页
匹。追风莫先。所以阐幽都之美。所以增华厩之妍。既佶且
闲。轶其偫兮相万。视远如迩。遵其路兮且千。一人既瞻。八
骏初比。彼千驷花发。六驺云起。其止也可齐乎足。其行也
无踰于里。信愕视于华原。而腾辉于良史。伊兹骏之间出。
在前王而殊寡。或銮辂而见捐。或鼓车而不舍。我皇昭景
福。锡纯嘏。称德以喻夫俊乂。服劳以劝夫忠者。岂惟同两
汉之帝。获千里之马。

** 万年县试金马式赋(以汉朝铸金为名马式为韵)


先贤铸金之英。为马之形。马无疆而致用。金不朽而垂名。
瞻之在前。则至宝山立。寂然不动。则异体峰平。固将六龙
卷六四三 第 6a 页
可验。八骏斯营。遐追绝足。远契长鸣。岂徒玩荧煌之彩。眄
熠爚之情哉。始其模既全。体将具。思求绝尘之貌。是假在
镕之铸。踊跃其液。渥洼之形未出。扑灭其烟。浮云之姿已
露。方中矩兮圆中规。势倜傥兮精权奇。诚可传而可继。每
不驱而不驰。其巧既毕。安贞莫移。岂贪夫而是徇。谅工者
之所为。若乃大阅偫驺。旁搜万国。献绛阙而咸萃。充华厩
而尚惑。乃审厥象。俾臻其极。仰从革之辉光。知代劳之轨
则。驽骀沓至。自乖百鍊之形。驵骏俱来。允叶万邦之式。其
状惟肖。其义孔昭。仰沛艾以龙翥。若骖驔而鹿超。摧秣勿
卷六四三 第 6b 页
施。异乘黄之伏皂。絷维罔及。殊赭白之来朝。翼翼雄姿。煌
煌壮观。恒引耀以错落。每腾精而泮涣。牛以石兮多惭。驼
以铜兮非玩。是知武皇之制博。伏波之旨深。用之则行。昔
飞声于东道。确乎不拔。终成象于南金。高门洞辟。秘殿旁
临。将万古以骇目。俾四方而宅心。岂作赂大宛。其形见弃。
为神蜀郡。厥祀方歆者哉。固宜无逃于众寡。不昧于取舍。
永作镜于域中。比悬衡于天下。则称骥德颂駉牧者。未若
似是而非。常以马而喻马。

** 弹冠赋(以君子之交诚有所感为韵)


卷六四三 第 7a 页

岌岌高冠。是加于首。将服之以入仕。遂弹之而去垢。纤埃
不染。知洁巳之为先。法服是从。明干禄之非久。岂比裂之
而无用。挂之而勿有也。当其贡公不仕。王阳未荣。风起缁
布。尘飞玉缨。积岁月而无色。混风姿而莫呈。岂知点缀则
价重。拂拭则光生。盖以断金之人。未达于清世。陆沈之士。
犹劳其赤诚。是故置之而有待。褚之而勿营。洎夫大汉登
庸。伊人有所。同松茂而柏悦。将龙翔而凤举。于是取章甫
而言曰。冠者首之饰。人之规。盛服将朝。此为大者。结发从
卷六四三 第 7b 页
仕。曷莫由之。吾方策名于丹阙。委质于彤墀。顾将尽饰以
为美。岂薄污而见嗤。及解彼珠缨。弹于玉指。彰久要之必
信。表从政之有使。拂旧彩以增鲜。振浮埃而暂起。由是发
光耀。正容止。朝廷济济。具瞻夫哲人。巾栉锵锵。用表夫君
子。则知硕量之所包。贤人之与交。其贱也乐夫伐木。其贵
也同夫拔茅。则爵位相先者。以弹冠而自鉴。金兰合契者。
因弹冠而有感。故能致美搢绅。不婴垢氛。将总会于元发。
期入仕于青云。岂比夫晏子濯以入朝。是称贤相。屈生弹
于新沐。方俟明君。

** 佩刀出飞泉赋(以至诚所感灵泉为生为韵)


卷六四三 第 8a 页

贰师之伐大宛也。耀武经。阐王灵。入绝域。讨不庭。近取诸
身。拔宝刀之错落。上善若水。出山溜而清泠。则诚之所至。
危无不宁。挹既思于跋石。利遂因于新硎。当其大漠之北。
穷山所次。万流皆涸。甘泉斯秘。尧人不能以凿井。考叔徒
称其阙地。思偫饮而骏奔。怀载渴而穈至。大兵悬命。夸父
之拔策是忧。上将失容。曹公之指梅莫致。维石岩岩。将破
以至诚。忧心惨惨。将慰以元感。乃拯经营。陟峥嵘。缀旒之
急。贯日之精。念炉中锻鍊之利。成山下决蒙之情。孤环出。
卷六四三 第 8b 页
铦锷明。赖黑壤而暂启。迸元泉而可惊。活活兮有甘井忽
开之兆。泠泠兮夺醴泉自出之名。飞流乍凝乎淬刃。濯血
又同于洗兵。三军激心。始观切玉之利。万夫骇耳。俄闻漱
玉之声。咸曰将军发丹恳。劳赤诚。俾竭涸流湿。枯槁增荣。
亹亹之流。既控清而引浊。济济之众。咸出死而入生。岂一
勺之多。实一瓢为贵。既挹注之有待。知福禄之来为。刀惟
百鍊。不剉其锋铓。泉则九重。未存其觱沸。此画地之成川。
如开流之纳泉。酌焉不竭。瞻之在前。何尽心之禺若。致满
腹之怡然。向使以诚为后。以力为先。动而有悔。钻之弥坚。
则佩彼孟劳。谅无施于硗塉。拜同疏勒。亦何望于潺湲。于
卷六四三 第 9a 页
戏。人之有志。物莫能禦。刀为短兵兮。曷用。泉居厚地兮不
阻。中石之箭。处危疑而则那。驻日之戈。于精诚而谁与。故
能飞名域外。献功王所。岂不以至诚如神。达之于六府。

** 请禁皇城南六坊内朱雀门至明德门夹街两面坊及曲江侧近不得置私庙奏

奉宣。今日巳后。百官并不得于京城内置庙者。臣等伏据
礼记云。君子将营宫室。宗庙为先。厩库为次。居室为后。又
韦彤五经精义对曰。古制庙。必中门之外。吉凶大事。皆告
而后行。所以亲而尊之。不自专也。今令城外置庙。稍异礼
文。书于史籍。恐乖圣政。伏以朱雀门及至德门。凡有九坊。
卷六四三 第 9b 页
其长兴坊是皇城南第三坊。便有朝官私庙。实则逼近宫
阙。自威远军向南三坊。俗称围外地。至甚闲僻。人鲜经过。
于此置庙。无所妨碍。臣等商量。今日巳后。皇城南六坊内。
不得置私庙。至朱雀门缘是南郊御路。至明德门夹街两
面坊及曲江侧近。亦不得置。馀围外深僻坊。并无所禁。冀
不违礼意。感悦人心。臣等频奉圣旨。有事许再三论奏。辄
罄所见。贵补聪明。

** 覆废罢让皇帝庙奏

卷六四三 第 10a 页

让皇帝庙。去月二十四日诏下太常寺。委三卿及博士同
详议闻奏者。臣等伏以让皇帝追尊位号。恩出一时。别立
庙祠。不涉正统。既非昭穆禘祫所及。无子孙飨献之仪。亲
尽则疏。岁久当革。杜鸿渐所议禘祫之月时一祭者。盖以
时近恩深。未可顿忘故也。今睿宗元宗既巳祧去。又文敬
等七太子中亦有追赠奉天承天皇帝之号。当以停废。则
让帝之庙。不宜独存。臣等参详。伏请准中书门下状。便从
废罢。沿情定礼。实议叶宜。

卷六四三 第 10b 页

** 请进士覆试后再行放榜奏

伏以礼部放榜。巳是成名。中书重覆。尚未及第。若重覆之
中。万不一定。则放榜之后。远近误传。其于事理。实为非便。
请今年进士堪及第者。本司考试讫。其诗赋先送中书门
下详覆。候敕却下本司。然后准例大字放榜。

** 覆奏祔怀懿太子神主状

准今月十日堂帖。天宝初置七太子庙。异室同堂。国朝故
事。足以师法。今欲闻奏。以怀懿太子神主祔惠昭及悼怀
太子庙。不亏情礼。又甚便宜。送太常寺三卿与礼官同商
量议状者。伏以三代巳降。庙制不同。光武为总立一堂。偫
卷六四三 第 11a 页
主异室。亲尽庙毁。昭穆递迁。此盖祖宗之庙也。然则太子
庙出于近。或散在他处。别置一室。或尊卑序列。共立一堂。
伏准国初太子庙散在诸方。至天宝六载赦文。章怀节悯
惠宣等太子。宜与隐太子列次。同为一庙。应缘祭事。并合
官给。号为七太子庙。又准大历三年三月。以荣王天宝中
追赠静恭太子。神主未祔。诏祔七太子庙。加一室。今怀懿
太子为侄。以侄祔叔。享献得宜。请于惠昭太子庙添置一
室。择日升祔。

** 创造礼神九玉议

卷六四三 第 11b 页

邦国之礼。祀为大事。圭璧之仪。经有前规。谨按周礼。天地
四方。以苍璧礼天。黄琮礼地。青圭礼东方。赤璋礼南方。白
琥礼西方。黑璜礼北方。又云。四圭有邸以祀天。两圭有邸
以祀地。圭璧以祀日月星辰。凡此九器。皆祀神之玉也。又
云。以禋祀祀昊天上帝。郑元云。禋烟也。为玉币。祭讫燔之
而升烟。以报阳也。今与开元礼义同。此则焚玉之验也。又
周礼。掌国之玉镇大宝器。若大祭既事而藏之。此则收玉
之證也。梁氏崔灵恩撰三礼义宗云。凡祭天神。各有二玉。
一以礼神。一则燔之。礼神者讫事却收。祀神者与牲俱燎。

卷六四三 第 12a 页

则灵恩之义。合于礼经。今国家郊天祀地。祀神之玉常用。
守经据古。礼神之玉则无。臣等请下有司。精求良玉。创造
苍璧黄琮等九器。祭讫则藏之。其燎玉即依常制。所冀国
礼可久之文。守而不失。周官巳坠之典。举而更新。

** 定祀九宫仪注议

伏以九宫贵神。位列星座。往因致福。诏立祠坛。降至尊以
称臣。就东郊以亲拜。在祀典虽云过礼。庇偫生岂患无文。
思福黔黎。特申严奉。诚圣人屈巳以安天下之心也。厥后
卷六四三 第 12b 页
祝史不明。精诚亦怠。礼官建议。降处中祠。今圣德忧勤。期
臻寿域。兵荒水旱。寤寐轸怀。爰命台臣。辑兴坠典。伏惟九
宫所称之臣。即太乙摄提轩辕招摇天符青龙咸池太阴
天一者也。谨按黄帝九宫经及萧嵩五行大义。一宫其神
太乙。其星天蓬。其卦坎。其行水。其方白。二宫其神摄提。其
星天芮。其卦坤。其行土。其方黑。三宫其神轩辕。其星天冲。
其卦震。其行木。其方碧。四宫其神招摇。其星天辅。其卦巽。
其行木。其方绿。五宫其神天符。其星天禽。其卦离。其行土。
其方黄。六宫其神青龙。其星天心。其卦乾。其行金。其方白。
七宫其神咸池。其星天柱。其卦兑。其行金。其方赤。八宫其
卷六四三 第 13a 页
神太阴。其星天任。其卦艮。其行土。其方白。九宫其神天一。
其星天英。其卦离。其行火。其方紫。观其统八卦。运五行。土
飞其中。数转于极。虽敬事迎釐。不闻经见。而范围亭育。有
助昌时。以此两朝亲祀而臻百祥也。然以万物之精。上为
列星。星之运行。必系于物。贵而居者。则必统八气。总万神。
斡权化于混茫。赋品汇于阴骘。与天地日月诚相参也。岂
得繄赖于敷佑。而屈降于等夷。又据太尉摄祀九宫贵神
旧仪。前七日受誓诫于尚书省。散斋四日。致斋三日。牲用
犊。祝版御署称嗣天子臣。圭币乐成。比类中祠。则无等级。
卷六四三 第 13b 页
今据江都集礼又开元礼。蜡祭之日。大明夜明二座。及朝
日夕月。皇帝致祝。皆率称臣。若以为非泰坛配祀之时。得
主日报天之义。卑缘厌屈。尊用德伸。不以著在中祠。取类
常祀。此则中祠用大祠之义也。又据太社太稷开元之制。
列在中祠。天宝三载二月十四日敕改为大祠。自后因循。
复用前礼。长庆三年正月。礼官献议。始准前敕。称为大祠。
唯御署祝文。称天子谨遣某官某昭告。文义以为殖物粒
人。则宜增秩。致祀称祷。有异方丘。不以伸为大祠。遂屈尊
称。此又大祠用中祠之礼也。参之日月既如彼。考之社稷
卷六四三 第 14a 页
又如此。所谓功钜者因之以殊礼。位称者不敢易其文。是
前圣后儒陟降之明徵也。今九宫贵神。既司水旱。降福禳
灾。人将赖之。追举旧章。诚为得礼。然以立祠非古。宅位有
方。分职既异其司存。致祝必参乎等列。求之折中。宜有变
通。稍重之仪。有以为比。伏请自今巳后。却用大祠之礼。誓
宜备物。无有降差。惟御署祝文。以社稷为本。伏缘巳称臣
于天。帝无二尊故也。

** 银青光禄大夫检校礼部尚书使持节梓州诸军事兼梓州刺史御史大夫充剑南东川节度副大使知节度事管内观察处置静戎军等使上柱国长乐县开国公食邑一千五百户赠吏部尚书冯公神道碑铭(并序)


卷六四三 第 14b 页

惟唐开成元年岁在执徐十二月三日。检校礼部尚书东
川节度使长乐公享年七十薨于位。天子不视朝一日。赠
以天官之秩。是月。公之丧归于西都。其来也。梓潼之人。如
亡顾复。其至也。京师之人。咸嗟殄瘁。其亲戚号于中唐而
邻里感。其朋友恸于外寝而搢绅吊。咸以公孝友忠信。清
廉正直。仁伟度。可以韬当世。弼谐远略。可以经大邦。而
卷六四三 第 15a 页
位不充量。才屈于算。斯所以感人深矣。其明年五月。克葬
于京兆万年县崇道乡白鹿原。从先人茔。礼也。既葬。其孤
累然泣血。以公勋伐德善之状。请被于文。而刻此石云。公
讳宿。字拱之。冀州长乐人。汉光禄勋奉世廿五代孙也。自
光禄勋立功于汉。其下十四叶立国王燕。是为昭成皇帝。
其下七叶至五代祖周乌氏侯。讳早惠(阙一字)隋为隰州司
户。皇朝为婺州常山令。常山生高祖皇婺州糺曹掾讳文
俭。糺曹生曾祖茂才高第括州松阳令讳道仪。松阳生大
父文林郎宋王府记室参军赠礼部员外郎讳嗣。员外生
卷六四三 第 15b 页
先府君南昌令新安郡长史赠尚书左仆射讳子华。咸以
茂德。光耿史牒。仆射天宝中。明皇以四子列学官。时与计
偕。一鸣上第。藏器不耀。以孝节闻。享年八十。累赠尚书左
仆射。先妣彭城刘氏。皇成都府参军沔之女。嫔则母范。惟
家之肥。累赠彭城郡太夫人。公即仆射之元子也。奇伟倜
傥。与人诚直。言无诡随。行不苟合。望之也长戟森于武库。
即之也大圭植于琼田。丱岁侍仆射府君庐于员外府君
之墓左。有灵芝产于埏隧。白兔扰于松槚。仆射恶其显异。
抑而不言。识者咸谓纯孝殊祥。又重之以阴德。其门必大
卷六四三 第 16a 页
也。弱冠以工文硕学称。年廿六举进士。是时明有司即兵
部侍郎陆公贽其人也。又应宏词科。试百步穿杨叶赋。虽
为势夺。而其文至今讽之。后生以为楷。巳而有志于四方。
历东诸侯。为彭门仆射张公建封所器异。因表为试太常
寺奉礼郎。充节度巡官。张公杰迈简达。尊贤礼能。幕府始
建。偫彦翘首。与公同升者李藩韩愈之伦。皆诸侯之选。及
公曳裾之后。有置醴之遇。其书檄奏记。公皆专焉。及张公
寝疾。公常出入卧内。献替戎事。一军感其诚明。迨其薨落
也。武夫感义。闾里怀慕。蚩蚩汹汹。无帅乃乱。立其子愔。称
卷六四三 第 16b 页
留后焉。未王命也。先是李师古之叛也。其将李洧以徐方
效顺。至是师古将伐有丧。且复故地。公内则整训叛徒。明
利害之乡。外则移檄敌人。示逆顺之理。卒能寝师古之谋。
遏徐方之乱。卫监戎于锋刃之上。免阖境于磔裂之势。公
之力也。而终身杜口。不言定徐之功。议者高其不伐。及德
宗以愔得众。因而善之。表公为留后判官。试金吾卫兵曹。
公以危邦是戒。倚门方切。乞归江左。以奉色养。巳而越师
潜章。请置阃幄。授大理评事。徐之军吏惜公之去也。继公
职者害公之能也。合为他诬。贬泉州司户。公得丧不形。以
卷六四三 第 17a 页
诗书自娱。岁馀移(阙一字)州司户。太夫人终堂。孺慕柴毁。阽
于灭性。丧复。常从事浙右。徵拜宪府监察。历太常博士。凡
为国家定谥。皆(阙一字)善贬恶。不吐不茹。时人伟其文而与
其直。迁虞部员外郎。丁先府君艰。栾枝在疚。哀礼皆极。既
祥。除都官员外郎。宪宗时。吴元济以淮西叛。诏相国裴公
东征。于是妙选廷臣。为幕中(阙一字)由是表公为彰义军节
度判官。于是有朱绂银章之锡。淮西平。酬劳报功。拜比部
郎中。为持权者所忌。会韩文公愈以京师迎佛骨。上疏切
谏。忌公者因上之怒也。诬公实为之。出刺歙州。先是中书
卷六四三 第 17b 页
舍人缺。佥谓公之述作。动合谟训。纶言之任。旦夕待迁。及
一麾出守。偫情大骇。公则神怡气畅。视亏若成。此则老氏
之齐宠辱。令尹之无喜愠也。在歙周岁。锄兼并。活矜寡。有
襦裤谁嗣之谣。徵拜刑部郎中。迁兵部郎中知制诰。时问
罪河朔。书命叠委。公应用神速。不能自休。词理典奥。文采
焕逸。大凡六百馀章。为染翰者程准。天子以深州刺史牛
元翼纳忠效顺。诏除襄州节度使。时重围不解。未克之官
下。江汉上游。舟车四会。久虚统帅。弛紊由之。因思文武全
德。姑摄其任。上曰。侍臣有魁岸奇表珥貂蝉者为谁。丞相
卷六四三 第 18a 页
以公对。上曰。岘南留务。斯人可矣。爰命金印紫绶。官相宪
丞倅(阙一字)(阙二字)之下车则军旅安(阙一字)闾里清宁。后元
翼自(阙一字)内来。诏公归(阙二字)又或愿借子翼。且留一年。或
追送君(阙一字)有逾百里。其遗爱在去。有如此者。即日拜中
书舍人。妄为飞语(阙一字)(阙一字)改为太常(阙五字)迁散骑常
侍。(阙六字)(阙三字)之士(阙六字)试第其上下得人之(阙二字)为至
公迁华州刺史。以州名犯先公讳。固让不拜。复(阙二字)加集
贤殿学士。(阙四字)同之阻命于(阙二字)也王(阙一字)兴(阙二十一
字)以(阙七字)之臣有才者宣抚之。择使数辈(阙三字)之事公以
卷六四三 第 18b 页
食君之禄。危事不(阙一字)急国之(阙三字)尽心遂(阙二字)政(阙四
字)属虐暑溽雨泥行谷宿(阙二字)险阻(阙八字)不言(阙一字)由是
出入(阙六字)危者安之。(阙一字)者勇之。棣城(阙二字)公(阙二字)助其(
阙二字)事国有如此者矣。三川浩穰。尹正斯(阙一字)(阙一字)(
阙二字)
(阙一字)理及(阙二字)必信赏必罚。人急吏(阙二字)著无(阙
一字)
兼并(阙一字)(阙六字)部曲(阙五字)(阙二字)(阙一字)(阙六
字)
于杖下(阙十二字)禁止再(阙一字)报政行工部侍郎加(阙十五
字)曹郎议(阙二字)公以(阙一字)路(阙一字)以诛(阙六字)之(阙三字)以为
(阙十二字)格后敕五十卷(阙一字)(阙七字)兵部侍郎进爵为公
会众(阙四字)(阙四)

卷六四三 第 19a 页
(字)之忠重推毂之(阙二字)检校礼部尚书使持节梓州诸
军事兼梓州刺史御史大夫充剑南东川节度副大使知
节度事管内观察处置静戎军等使上柱国公(阙一字)节(阙
一字)临整(阙二字)纪外(阙三字)内(阙二字)毗推赤心于三军之腹
而(阙一字)郡以六(阙三字)礼乐修明苛(阙一字)用去(阙四十二字)国人(
阙二字)心太和初(阙一字)师(阙二字)南(阙一字)入寇抵于(阙二字)犬掠
(阙一字)公以善(阙一字)(阙五字)随则无惠安必(阙三十七字)上问
之曰。守土之臣。当如是乎。岂(阙一字)山镇一方亦可波及他(
阙一字)诏用(阙四字)巫之(阙五字)公(阙四十二字)尝一旦天助十万钱
卷六四三 第 19b 页
于我家。故乡人号为孝冯家。吾今寿登(阙二字)位列方面。阴
德之(阙一字)其可诬乎。(阙四十七字)(阙一字)(阙三字)之以(阙四字)
命之短长天(阙三字)之(阙五字)吾不(阙一字)也(阙五十六字)天下表其(
阙八字)贞百

** 庄恪太子哀册文

维大唐开成三年岁次戊午十月乙酉朔十六日庚子。皇
太子薨于少阳院。十七日辛丑。迁座于大吉殿。十一月乙
卯朔二十四日戊寅。命册使太子太师兼右仆射门下侍
郎国子祭酒平章事郑覃副使中书侍郎平章事杨嗣复
卷六四三 第 20a 页
持节册谥曰庄恪。十二月乙酉朔十二日景申。葬于骊山
之北原庄恪陵。礼也。玉琯岁穷。金壶漏尽。祖奠告彻。哀笳
将引。庭灭燎而月寒。路摇旌而风紧。皇帝念主鬯之缺位。
悼佩觿之夭年。铜楼巳闭。银牒徒悬。方追思于对日。遽冥
寞而宾天。典册具举。文物咸备。爰诏侍臣。显扬上嗣。其词
曰。

皇矣帝绪。肇基绵古。种德尊道。宗文祖武。上圣开成。天下
和平。储祉发祥。是生元良。覃吁之初。岐嶷用彰。蕴才游艺。
玉裕金相。既免孩提。是加封殖。俾维城于东鲁。锡介圭于
卷六四三 第 20b 页
上国。辞荣朱邸。正位青宫。尊师重傅。养德含聪。畏驰道而
不绝。问寝门而益恭。招贤警戒。齿冑谦冲。冀日跻于三善。
奉天慈于九重。汉庄好学。既显于外。魏丕能文。方循于内。
美不贰于颜过。嘉得三于鲤退。焜耀甲观。铿锵瑜佩。方积
善于为山。何反真而游岱。呜呼哀哉。忧兢损寿。沉疴始遘。
偫望并走。百灵宜祐。吴客之问徒为。越人之方靡救。占前
星之掩曜。知东朝之降咎。天垂象而则然。人由巳而何有。
呜呼哀哉。税驾承华兮即宫夜台。凤笙长绝兮蜃辂徐来。
启青宫而右出。历元灞而左回。度凋林兮魂断。入旷野兮
卷六四三 第 21a 页
心摧。水助挽而幽咽。云带翣而徘徊。悲佳城之巳掩。见新
庙之方开。呜呼哀哉。授经兮曷期。执绋兮增欷。九原作兮
何嗟及。七日还兮安可希。有少海之波逝。无西园之盖飞。
商山之羽翼巳散。望苑之宾客咸归。瑟彼玉简。閟于泉扉。
用传信于文字。愿不昧于音徽。呜呼哀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