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宋申锡
宋申锡 第 23a 页
钦定全唐文卷六百二十三

宋申锡 第 1a 页

* 宋申锡

申锡字庆臣。史失其何所人。第进士。宝历中累转礼部员
外郎。充翰林侍讲学士。文宗大和二年拜尚书左丞。进同
中书门下平章事。五年罢为右庶子。再贬开州司马。七年
卒。开成元年诏复正议大夫尚书左丞同中书门下平章
事。赠兵部尚书。谥曰贞。

** 义成军节度郑滑颍等州观察处置等使金紫光禄大夫检校司徒使持节滑州诸军事兼滑州刺史御史大夫上柱国陇西县开国公食邑一千八百户李公德政碑铭(并序)


宋申锡 第 1b 页

夫辰象上分于天。圣人以躔次而辩乎九土。川岳下镇于
地。王者以疆理而准乎四海。我唐受命。以立人极。参天地
之数。体皇王之道。悬爵禄。裂郡县。以牧兆庶。以叙偫材。是
以内有宰衡宗工之职。尹正天下。缉熙庶绩。外有方伯连
率之任。董训戎律。考察风俗。伸之而宪章大备。本之而神
人协和。交畅庞鸿。耿耀休烈。故能光宅万国。德隆三代。忠
贤间出。翼戴扶卫。腾英声于夷夏。炳洪模于简册。建中四
宋申锡 第 2a 页
祀。盗据宫阙。德宗皇帝遵避翟之义。行巴汉之狩。时则有
若太师西平王。戡大难。定大功。拯遏横流。匡复社稷。精诚
贯于日月。神用迅于风雷。阴德感于生灵。元忠书于甲令。
超卓百氏。芬华一门。此公之代业也。至若贰师成功于西
域。飞将名播于北平。校尉夺胡虏之气。侍中践戎马之地。
太尉父子以大议佐国。乐安弟兄以持功居位。博士讲论
于武观。谏议朝拜于兰台。[兖]州以清约率下。白马以功直
著绩。植节抱义。秉武兴文。何代无人。今古相望。此公之冑
绪也。以言乎西平王。则长源峻址。从而可知也。以言乎公。
宋申锡 第 2b 页
则蕃衍茂大。推而可知也。公名听。字正思。西平王第八子
也。幼有远略。长而喜书。辛贤将帅之风。推归庆忌。周勃简
重之体。多属条侯。常加心义揣磨。功名感激。探前古成败
之事。识先儒劝惧之旨。虽任子以著令。轻起家而就拜。释
褐三迁。调补秘书省著作佐郎。鸿翼将抟于九霄。骥足未
展于千里。始慷慨而徇志。故优游以从军。自是改殿中侍
御史。领襄阳行府之职。有郦定进者。故为西平王麾下小
将也。后以事获罪。械传灵台。公知其有武力。他日之可用
也。以部曲故吏。送之咸阳。定进感公之知。唯恐不得其死。

宋申锡 第 3a 页

及讨刘辟。负羽前驱。以功入为左神策军将军。因以激语
感动军尉曰。西平王尝以此军收京师。宜选子弟。参用慰
抚。察常山恣睢。不修职贡。诏发禁旅。涉河问罪。公欲因事
自显。决然请行。至止之日。公阴察潞帅卢从史首鼠两端。
辅车合众。公献策于护军中尉吐突承璀。请遂擒之。承璀
不之应也。以权不在已。未敢先动。乃察疏其事。指言可取。
虽将不内御。而诏已中决。顷刻未就。危变在虑。公曰。事集。
国家无遗镞之费。坐复五州之地。不集。独可斩一夫之首。
宋申锡 第 3b 页
以徇三军之士。给出潞垒。縳于槛车。协力同功。以时参定。
特拜左骁卫将军兼御史中丞。破虏书勋。功高出冠于诸
将。畴庸茂典。卫尉入侍于未央。朝廷益器全才。将委重任。
试以牧人之术。观其驭众之能。旋授蔚州刺史。自蔚州五
迁至楚州刺史。以忠信治军旅。以慈惠恤鳏孤。以易简为
吏师。以谨严亲警卫。守三郡。将两军。去如始至。言皆可复。
而富利之及于人。功实之济于国者。布在州里。播于声诗。
公之守飞狐也。属艰难之后。开元旧制。寖以隳废。镕冶牟
利。殽杂为巧。虽死罪必报。而奸弊不禁。公创开五炉。日铸
炫钱五万。作为俭式。无敢误犯。人受其赐。于今称之。公之
宋申锡 第 4a 页
据安陆也。以上蔡不庭。专部进讨。公提徒步之卒。饵狼虎
之口。当矢石者十七战。拔营栅者十四所。麾申州外壁。摲
钟山全邑。其所挫败。不可胜纪。公之牧山阳也。会郓盗挺
祸。天兵压境。公引寿春金痍之旅。杂淮阴篙楫之师。与五
诸侯。分疆夹击。水陆兼道。直趋煦山。公独当一面。首下四
邑。奉诏最后。成功最先。传海拒河。人心惶骇。系公勇进。殆
至扑灭。自楚州三迁至太原尹河东道节度使。自中宪六
加至检校右仆射司徒。若贯珠叠玉。天与神授。不知其所
以然也。公之节制夏台也。执专征之弓矢。驱犯塞之犬羊。
宋申锡 第 4b 页
堡壁作固于金汤。烽燧不惊于疆埸。三月而报政。周岁而
策勋。去病转战于陇西。张堪殷富于河北。我有馀俗。时多
与能。公之分阃灵武也。兵三覆以败戎虏。田万亩以实仓
箱。地搜遗利百千计。岁省公费二十万。破羌之略。合充国
之前规。积粟之多。曷唱沙之有备。公之居守太原也。一年
而枹鼓不鸣。刑政以清。二年而足食足兵。荒闲辑宁。三年
而事有常经。皆可作程。五伦之去会稽。攀车叩马。陈皓之
离益部。老泣幼啼。各极一时。不谢二子。宝历元祀。公朝京
师。敬宗皇帝引对便殿。劳问之礼。有以加等。秉圭入觐。韩
宋申锡 第 5a 页
侯更锡其辂车。鸣玉在朝。士会亦加于冕服。赐诸侯以鈇
钺。换大将之旌旗。改拜义成军节度使郑滑颍等州观察
处置等使兼滑州刺史。馀并如故。崇庙中受脤之重。膺闑
外推毂之寄。威令先路。仁声载途。班白孩提。踊悦相贺。畏
贾父而来晚。恐杜母之不至。公行将入境。坐鲜温席。问黎
人之疾苦。推征赋之轻重。相山川之颓坏。审仓廪之虚实。
阅甲卒之众寡。量衣食之薄厚。如风偃草。大革[:#AS-83AD:⿰言为]俗。元和
中岁。师旅荐兴。邻境官军。寄食吾地。物力殚屈。比屋流离。
簿书有堆委之烦。闾井有徵责之弊。逋租宿贸。系于空文。
宋申锡 第 5b 页
一旦之间。尽削名数。以度量权衡缗镪可计者。大凡七十
八万。若大旱之沐膏泽。穷阴之煦阳和。感动人心。声走区
夏。朱晖之明惠贷。刘宠之去烦苛。方其事实。不啻过也。施
于有政。曾未逾时。爰适乐郊。就庇德宇。视远犹迩。相与如
归。外入版籍者二千家。新垦荒莱者三千顷。信臣之耕农
岁辟。桓阶之人户月增。比其惠怀。曷足多也。先是濒河之
地。殆百万亩。以权力相假。以富利相瞻。因其饶衍。窃占经
界。公视其沃瘠之上下。与其艺植之劳逸。稽夫家之数。计
种食之费。度地任力。随而受之。农其茂功。土化甘壤。一军
宋申锡 第 6a 页
绝歉食之叹。万井兴多稼之谣。王景之起废芜。崔瑗之变
蒲蔺。较其功利。无以加也。日者水旱无备。帑藏不充。兵食
有菽麦之杂。军装乏缯纩之制。公省溢员之职。罢冗贸之
徒。收散坠之羡财。减浮靡之甚费。用此惠济。沛然有馀。行
及其期。不愆于数。耿秉简易以经务。段频仁爱以垂声。参
其能否。非所贵也。戎马之地。气尚杂习。三河之所殷会。四
方之所枕带。逋逃容隐而为薮。萑蒲积习以成风。人用轻
生。吏不知禁。公纠察有制。宽猛相济。涉道途者。若游于堂
室。设门庐者。罕用于关键。重装大贾。通行昼夕。岑熙之犬
宋申锡 第 6b 页
不惊吠。黄霸之路不拾遗。考其政术。讵可称也。军有亲老。
加之以衣服。卒有死丧。赙之以布帛。籍有虚缺。差第其功
劳。职有罢免。选任其子弟。而又勤其部伍。习其武艺。辩背
水登山之形势。明攻城野战之便利。校弓矢之疏密。试剑
戟之铓钝。人百其勇。士一其诚。怀德惠而恐没其身。负恩
泽而不爱其死。郤縠之义府斯在。韩信之军法以行。宜乎
表正偫方。藩屏王略。居三公之府。作十连之率。自朔方以
抵于右辅。自沛郡以至于滑台。出入数十年。[绵]亘数千里。
重侯奕业。龙节武符。森棨戟以连户。拥旌轩而接壤。皆公
宋申锡 第 7a 页
之弟兄。更拜迭代。自两汉以来。未有如公茂族显赫于天
下也。握重兵。居要地。而人心不厌。受高寿。食厚禄。而时情
未满。实以西平王勋德方传于带砺。而公之绩用克绍于
堂构者也。圣皇践位之明年。以大和纪岁号。庶政惟新。万
物更始。云龙协而君臣同德。天地交而邦国泰宁。三州耆
艾。百城庶吏。介冑之士。缁黄之徒。莫不感公之仁。饮公之
惠。填城溢郭。越月逾时。或裹粮以即路。或零涕而乞拜。公
始谕之以义。终则诘之以威。而人心逾炽。势不可遏。监军
使宋守义列疏其事。上方忧勤理道。属任长帅。于是降发
宋申锡 第 7b 页
中之命。旌得贤之举。披文以徵乎卫鼎。述德以方乎晋钟。
宣畅能事。允归行实。公抗疏牢让。谦惧不称。然帝心所重。
终不得请。君子谓公之建一碑也。获三善焉。邦人爱戴。形
于文奏。一善也。恳辞叠至。乞寝篆纪。二善也。茂功显迹。存
乎不朽。三善也。成此异美。焕乎国风。庶元凯之勋。永垂芳
于岘首。窦宪之绩。不专耀于燕然。词臣奉诏。勒铭贞石。其
词曰。

天地正气。间生人杰。云雷遘屯。卓立勋节。社稷匡复。神祇
感悦。方夏乂宁。祆氛荡灭。德不望报。功无自伐。拯彼生灵。

宋申锡 第 8a 页

遏其溃穴。公之代业兮。耿乎前烈。(其一)海岳粹精。炳为英灵。
代济忠贤。国有典刑。下绩侯服。上应将星。桓桓武功。郁郁
文经。才实兼姿。登翼泰宁。出车受脤。叠耀帝庭。公之似续
兮。播乎德馨。(其二)剖符三郡。鈇钺四镇。待物以诚。示人必信。
灵邱法铸。安陆接刃。淮阴降旗。朔方乘衅。鸣沙剪寇。并州
不阵。惟道是从。惟义是顺。公之报政兮。秉圭入觐。(其三)郊劳
有礼。宴喜有容。披呈肝胆。协契云龙。振耀来仪。欣戴时邕。
宏宣利泽。懋建功庸。锡以辂车。赐之歌钟。麾幢迭代。带砺
宋申锡 第 8b 页
分封。公之事业兮。载援高踪。(其四)西自朔方。亘于右辅。东及
淮徐。达于郑圃。政循兄弟。军传子父。陟为龙光。袭彼龟组。
并列门戟。俱开幕府。辉焕丹青。超卓今古。公之庆钟兮。享
此多祜。(其五)广武绝涧。黎阳要津。河山气象。京洛风尘。劲卒
利兵。畅毂文茵。殿于是邦。牧彼疲人。当朝受命。指日遄臻。
华巅熙熙。剪发欣欣。公之戾止兮。煦然如春。(其六)淄右不虔。
王师问罪。兵车骚动。道途繁会。徵责征营。伏窜颠沛。昭布
惠训。周知利害。虚籍必除。逋租尽贷。罔不礼畏。罔不爱戴。
公之去弊兮。同伤是赖。(其七)商归市井。农复田畴。甍栋云罗。
舆马川流。昔叹两岐。今也惟杯。昔歌五裤。今也重裘。门罕
宋申锡 第 9a 页
扄固。路无苛留。俾之欢康。不复劳愁。公之惠化兮。实在贤
侯。(其八)邈岐垒垣。增除戎器。精练武旅。驰驱介驷。屝履馀资。
仓储大备。其下皆让。与人共利。金散廊庑。风行土地。善则
归人。材无所弃。公之咨访兮。允协军志。(其九)辉宣理行。旌别
循良。尊临千里。表率一方。彼邦之人。出言有章。媚于天子。
观为国光。岂无竹帛。岂无旂常。愿兹篆刻。可揭康庄。公之
德政兮。垂休无疆。(其十)

* 熊执易

执易。贞元元年进士。官右补阙。

宋申锡 第 9b 页

** 武陵郡王马公神道碑

大唐将军能扶赞神武斩艾不王者。曰太尉扶风王。薨二
十二年。而长子蔚州牧御史大夫武陵王钺。自朔易归葬
于万年铜人原。贞元戊寅岁五月六日克窆焉。礼也。呜呼。
自代宗末洎今上贞元。二纪之间。所求乎高明昌盛之家。
伯仲肯构之力。而能保勋烈于上。继事业于下。包前庆以
滋大。食旧德而日新者。蔚州有焉。公讳某。字某。其先茂陵
人。在尧舜揖让之盛。则庭坚作士。而五刑五流克明。伯益
作虞。而草木鸟兽咸若。在殷周质文之际。则造父启封而
宋申锡 第 10a 页
秦始大。宣孟作忠而晋蕃衍。此其泉源之奥焉。洎炎灵反
动。伏波为汉室天柱。文教中兴。南郡为孔门木铎。此其祖
宗之表焉。在皇朝松安巂鄯四府都督陇右节度加郿鄜
三州刺史右武左武二卫大将军扶风公食邑千户赠光
禄卿府君讳正会。公之曾祖也。左司禦率府兵曹参军赠
太子少保府君讳晟。公之皇祖也。四镇北庭泾原郑颍等
节度使开府仪同三司尚书左仆射知省事兼御史大夫
扶风郡王赠司徒太尉府君讳璘。公之烈考也。于戏。在元
宗时。太尉仗剑万里。建绩二庭。实猎边陲。振扬公阃。七戎
宋申锡 第 10b 页
六狄。莫敢内侮。盖神贶灵庆。公生伊西。实忠精是感也。在
肃宗时。太尉乃唱大义以踰绝域。提一旅以应王师。既清
西夏。乃定有洛。功盖郡帅。勋在二京。公与母弟绩。恋于大
荒。来宁上国。睹兹盛业。实勋烈有嗣也。在代宗时。太尉乃
总大兵。居上将。载云旗。控朔陲。旄头销于舁谷。蚁聚遁于
虎落。业挥而载。气詟戎旃。火烈其威。金声方革。膻腥不敢
迩边者十年。公实耳目旌门。手足闺壶。万钟之赋。自我以
财成。七校之雄。多予以畅遂。实父蛊裕而天宠浃。内行积
而公议归也。故公自初命四迁至太子左赞善大夫。历光
宋申锡 第 11a 页
禄少卿左骁卫将军。从祖司徒节制太原。奏统中军兵马。
拜左卫将军武陵王。寻加御史丞。丁内艰。起复右卫将军
兼云州刺史大同军使。迁代州刺史石岭镇北兵马使代
北军使。为本道所请。复将中军兼御史大夫。迁蔚州刺史
横野军使代北都知兵马使。呜呼。公之致身也。以言乎天
性。则挺奇表于劲俗。叶嘉庆于神州。徇国可以彰忠。克家
可以明孝。以言乎朝容。则阶贵冑以统环卫。著通籍以履
周行。仍朱户可称。赫翼宸居。是谓严重。以言乎邦政。则本
慈惠以抚三郡。导滋殖以厚万人。乘塞寝柝。智也。告终罢
宋申锡 第 11b 页
市。仁也。以言乎戎律。则尽瘁以被乎战阵。戮力以承其师
帅。书功在代郊。可不曰勇哉。启手足归全。可不曰果哉。总
众美而可覆。恤平昔其如在。蔼有茂实。念无愧辞。夫人南
阳郡樊氏。故侍御史衢州别驾晁之女。之死之叹。母天莫
移。嗣子前汾州平遥尉澹。次泳湘渐汭深。免丧之哀。心目
皆瞿。长女归濮阳吴会。次服沙门之教。次归汝南周邕。洎
幼女三人。婉稚年以室处。公之令弟皓。右神武军将兼御
史中丞。禀天策以警紫垣。统禁旅而环黄屋。贞忠一德。同
力帝家。存没永违。茹哀天壤。次晞。前太常寺奉礼郎。次煜。

宋申锡 第 12a 页

前扬州参军。并擢宏文馆明经。盛矣夫。光禄之威憺西陲。
少保之道高齐俗。太尉之神扶圣祚。君侯之惠敷朔郊。将
军之忠卫宸极。君子曰。田宗三王。彼可全矣。石氏万石。我
何谢焉。呜呼。非夫人明柔慈爱。孰抚吾室。非爱弟仁厚忠
肃。孰昌吾族。而诸孤能承佐先轨。惧陨厥问。周爰叔父之
仁旨。载扬景行之遗烈。敢稽代绪。以表道周。铭曰。

将星有耀。烛天煌煌。武库多材。我宗最良。在昔光禄。登坛
保疆。乃拥节旄。以扼河湟。左衽畏慕。右地雄张。降及司徒。
宋申锡 第 12b 页
其道大彰。遭德孔艰。致命一匡。既复区夏。乃轨豺狼。彤弓
专征。元戎启行。实倡九牧。以定四方。贤哉长嗣。居焉庙堂。
庸勋是承。父子皆王。再秉龙韬。中军以扬。出授鱼符。北地
周康。古人有言。遏逸前光。令子罔愆。继序不忘。精腾魄复。
天望地藏。高坟揭然。丰碑在旁。雨露既濡。松柏苍苍。独有
代功。著于缣缃。

* 崔膺

膺。博陵人。为徐泗濠节度使张建封客。

** 金镜赋(有序)


镜之鉴也。云不能蔽。风不能摇。涵虚待物。物莫之挠。有同
宋申锡 第 13a 页
君子。执恒德不惑于变。故志而赋焉。

太阴之精。流为金英。隐耀山谷。待人启明。在镜未辨。因扣
得声。良工拣择。销鍊专诚。我非工不能成器。工非我无以
发名。于是考斗建。候天清。波上飞焰。日中铸成。磨洗既毕。
澄莹秋日。玉匣初开。寒光飞出。仰映晴空。天地洞通。万象
在中。虚涵不穷。湛为寒潭。摇为飞电。任在公以无心。有妍
媸而自见。鬼无遁灵。怪无隐形。潜应变蚀。气运青冥。向阳
乌而燧发。照金波而水泠。或青春晓霁。挂于广庭。照耀承
霤。皓景延昼。乍见红颜之外透。忽惊粉壁而中漏。待物以
宋申锡 第 13b 页
虚。无大不受。烟萝遥列于阶前。青翠倒写于堂后。或夜悬
高阁。或远临澄江。色合天而为一。规分月而成双。元蟾跃
影于藻井。姮娥飞艳于前窗。有时深房。倚在暗壁。隔帘帷
之重掩。诱云山而入隙。方高临以思元。见寥天之凝碧。若
乃穷阴岁暮。风沙号怒。云掩七曜而光绝。波扬百川而影
灭。宇宙晦蒙。我独皎洁。偫物荡摇。不挠澄澈。时清则动日
月而扬辉。天昏则与氛雾而回别。人皆持此以饰容。予将
鉴之以明节。

** 灵识和尚塔铭

宋申锡 第 14a 页

至道惟微。明者见之。佛性本空。达者悟之。若根非宿植。智
非天假。叩虚求有。终无得焉。爰有高门之庆。钟为释门之
秀。曰灵识和尚。俗姓赵氏。本天水人。唐御史大夫范阳节
度使章之孙。侍御史陶之子。不敢远述世德。尊梵教也。和
尚生而聪明。婴孩有异。鹤不举翼。居然冲天之姿。莲未出
池。已为不染之质。弱岁不乐浮华。稽请父母入道。年十五
削发。二十受具。一悟真乘。永离缠缚。地超殊境。爱断俗缘。
心游寂寞。纵自在于方外。身等池水。遗哀乐于世间。遂衲
宋申锡 第 14b 页
衣蔬食。趺坐一床。身不偃卧。以至终寿。水澄则照。万象皆
澄。心湛不动。众自来归。法既流行。身乃归化。以贞元十六
年五月二十三日夜。右胁著地。叠足涅槃于扬州江阳县
向善寺。春秋六十。夏腊三十。弟子自悟等。心受遗教。耳绝
惠音。双树既枯。百身何逮。今与弟子志悟等建塔于江阳
县弦歌里。以膺久阅行实。故命为铭曰。

云生虚空。行无所止。偶过为雨。施泽则已。偫生既苏。昏醉
醒起。乃顺大化。反真太始。默诲黎氓。哀倾都市。人妄悲伤。
我无生死。示身于世。如沤浮水。起灭相寻。夭寿一矣。塔闲
九原。法流千祀。后人闻风。仰德于此。

宋申锡 第 15a 页

* 李宣

宣。贞元时人。

** 对立生祠判

**  甲有惠政被立生祠百姓祈祷因而获福或告有妖术诉云非所能致

考龚黄之迹。穷卓鲁之化。不孤良吏。可谓能贤。甲惠训聿
修。仁政斯举。丕变旧染。化居恒风。叹歌邵之徒勤。想借寇
之无及。冀全遗爱。遂建生祠。殁无愧于张苍。存不谢于王
涣。因心所感。纵获福而何伤。唯道是从。岂为术之能致。告
宋申锡 第 15b 页
之诚谬。诉乃有孚。

* 韦渠牟

渠牟。京兆万年人。初为道士。复为僧。兴元中。韩滉镇浙西。
奏授校书郎。进四门博士。贞元十二年擢右补阙内供奉。
岁中至谏议大夫。再擢太常卿。贞元十七年卒。年五十三。
赠刑部尚书。谥曰忠。

** 商山四皓画图赞(并序)


故人清河房茂长刺商山。成简静之化。曰。隐居之类也。画
兹图以贻予。缅乎沈吟。想似之不足。故为文以懿之。词曰。

宋申锡 第 16a 页

焕焕煌煌。为圭为璋。孰光乎不耀之光。幽幽深深。为山为
林。孰系乎不系之心。足知乎虚室生白。元门不关。流水去
住。清风往还。岂比夫稷契在世。巢由在山。一物有累。两心
不闲者哉。闲之谓何。簪裾薜萝。本不干我。岂云其他。熙熙
忻忻。与时为春。匡汉避秦。惟兹四人。于德之邻。不孤其身。
于涧之滨。不迷其津。绘事后素。孰知其故。想像仪形。念兹
丹青。煜煜紫芝。深谷逶迤。俛仰今古。空林住时。凤岂无德。
鸾皆有偫。出处语默。商山白云。

宋申锡 第 16b 页

* 韩皋

皋字仲闻。太傅滉子。擢贤良科。贞元中累拜尚书右丞。元
和时授忠武军节度使。入为吏部尚书兼太子少傅。长庆
元年拜尚书右仆射。为东都留守。卒年七十九。赠太子太
保。谥曰贞。

** 广陵散解

妙哉嵇生之为是曲也。其当晋魏之际乎。其音商。主秋声。
秋也者。天将摇落肃杀。其岁之晏乎。又晋成金运。商金声
也。所以知魏云季。而晋将代也。慢其商弦。而与宫同音。是
臣夺君之义也。此所以知司马氏将篡也。司马懿受魏明
宋申锡 第 17a 页
帝顾托后嗣。反有篡夺之心。自诛曹爽。逆节弥露。王陵都
督扬州。谋立荆王彪。毋邱俭文钦诸葛诞前后相继为扬
州都督。咸有匡复魏室之谋。皆为懿父子所杀。叔夜以扬
州故广陵之地。彼四人者。皆魏室文武大臣。咸败散于广
陵。故名其曲为广陵散。言魏氏散。自广陵始也。止息者。晋
虽暴兴。终止息于此也。其哀愤躁蹙憯痛迫胁之旨。尽在
于是矣。永嘉之乱其应乎。叔夜撰此。将贻后代之知音者。
且避晋魏之祸。所以托之神鬼也。


宋申锡 第 17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