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六一○
卷六一○ 第 20a 页
钦定全唐文卷六百十

卷六一○ 第 1a 页
 刘禹锡(十二)

** 故朝散大夫检校尚书吏部郎中兼御史中丞赐紫金鱼袋清河县开国男赠太师崔公神道碑

太师讳陲。字平仲。清河东武城人。太公望既封于营邱。子
伋嗣侯。伋之孙曰穆伯。食邑于崔。遂以为氏。后十四世至
秦末东莱侯意如。东莱之子伯基。始居清河。又十五叶生
炎。为魏名臣。又九叶生休。仕后魏为七兵尚书。七兵之弟
曰寅。为乐安太守。公即乐安八代孙。始以阀阅授郑州参
军。力行好学。于子道以孝闻。处伯仲间以友闻。读易至编
绝。以精易闻。至德中。时有边警。从师出征。公少有奇志。思
卷六一○ 第 1b 页
越拘挛以自奋。乃作伐鲸鲵赋以献。既上闻。果器之。会第
五丞相以善言利得幸。尽付利权。始有盐铁使之官。慎选
寮属。表公为介。转临晋县丞。处烦应卒。铓刃不顿。再迁至
大理评事。府罢。历河中府司隶参军太子司议郎。韩晋公
时为户部侍郎。掌邦赋。急于用才。荐公为监察御史。主河
东租庸之务。寻转殿中侍御史。复迁侍御史。充京东和籴
使。建中初。德宗始亲万几。储精治本。有汉宣与我共此之
卷六一○ 第 2a 页
叹。谓史臣求可当二千石良者。遂以公带本官权知袁州
刺史。期月有成。诏书显扬。就加真秩。益以金紫。居无何。韩
晋公为丞相。制国用。思公前绩。乃传召之。抵京师。授检校
户部郎中。辑池盐于蒲。修牢盆。谨衡石。煎和既精。饴散乃
盈。商通而荐至。吏惧而循法。民不絓网而国用益饶。岁杪
会其所入。赢羡什伯。诏下褒其能。转吏部侍郎兼御史中
丞。且加五等之爵。方倚以重任。天富其才而不遐其福。享
龄六十有五。贞元七年二月二日。遘疾卒于官。上闻悼之。
即降悯策赠郑州刺史。赍钱五百万。以备饰终之礼。明年
卷六一○ 第 2b 页
八月二日。返葬于成周之偃师。从世墓也。夫人陇西李氏。
汾州司户参军咸一之女。生才子六人。长曰邠。及公终时
已为左拾遗。后至太常卿。次曰酆。至太府卿。次曰郾。至外
台尚书。次曰郇。今为廷尉。次曰鄯。至执金吾。季曰郸。自太
常卿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今为尚书侍郎平章事如故。
惟夫人为姑臧冠族。以蘋蘩组紃辅佐君子。为令妻积三
十馀年。以慈俭忠厚训诫诸子为贤母二十有三年。当永
贞之初。顺宗践阼。泽流百叶。长子邠时为词臣草册书。以
文当晋阶。遂上疏乞移荣于亲。上俞之。特封清河郡太君。

卷六一○ 第 3a 页

士林耸慕。皆自痛其不及。邠为太常。酆为大农。咸白发贵
绶。以奉膳羞。诸季皆翩翩人杰。各以簪裾给事左右。愉愉
然承顺无违。鼎钟致养。居然一室雍熙太和。言世荣者举
无以比。以子贵累封赠至凉国太夫人。元和八年三月十
六日捐馆舍。寿七十有九。是岁十月十八日合祔。惟太常
及尚书暨今相国。皆自中书舍人为礼部侍郎。凡五贡贤
能书。得士百四十有八人。言兄弟者。许为人瑞。崔氏之门
六人。皆入南宫赐金紫。其间三人历入侍郎。统而论。四卿
卷六一○ 第 3b 页
一相。两连率。二翰林学士。一执金吾。言冠冕者。许为世雄。
与姑臧李范杨卢世为婚媾。入于婚党。无第二流。言门阀
者。许为时表。太常二子。亦以才能同入尚书。璜为吏部郎。
瓘为司勋郎。其他支孙未登金闺籍者。诜诜然鱼贯而进。
文业甚富。而孝谨不衰。猗欤君子之泽。其所从来。远而有
光已。开成已未岁七月甲辰。相君受诏于朝廷。始操国柄。
冬仲月。奉常事于家。礼成起慕。悄然永怀曰。古者卿大夫
庙有鼎。墓有碑。皆铭之以纪先德也。今备位宰相。敢不扬
前人之耿光。乃俾家老条白事功。资于学古者徵其词。尚
信也。又命宗祝卜柔日告于庙。尽诚也。仪甚备而敬有馀。

卷六一○ 第 4a 页

斯所谓达礼之君子。遂刊勒如式。揭于道周。铭曰。

奕奕四姓。崔为之冠。瞻其门墙。倬若云汉。善积家肥。子孙
多才。如彼榱栋。必生徂徕。太公之后。弥二千祀。累如贯珠。
倬见图史。显允太师。丕承德基。构于其堂。亦既塈茨。生逢
艰虞。中外交师。献赋伐叛。忠存乎词。兵兴事丛。飞挽四驰。
历践剧职。视险如夷。乃主平籴。乃分符使。治粟为邦。其道
一致。蒲实近地。盐为利浤。使车来思。刬弊立程。吏廉商通。
岁倍其赢。奏课连最。德音张明。就加执法。好爵兼荣。天付
卷六一○ 第 4b 页
之才。不与寿并。生树德本。殁扬淑声。里巷罢舂。音乐为停。
赠襚之礼。冠于公卿。万石贻训。根于孝友。太公种德。乃稔
身后。家有令子。妻为寿母。二十馀年。人伦之首。六子来侍。
如龙如虎。众妇来馈。维筐及筥。佩玉鸣环。交响庭户。申申
秩秩。欢不踰矩。昔为望族。今为兴门。天爵人爵。蔚然两尊。
先德阴[:#AS-84EC:⿰⻖⿱步马]。黕如垂云。孕和合粹。濯润本根。景亳之原。图书
之川。汤陵之坛。磅礡回环。世安其神。世嗣其贤。聆德音者。
拜于碑前。

** 曹溪六祖大鉴禅师第二碑(并序)


元和十一年某月日。诏书追褒曹溪第六祖能公。谥曰大
卷六一○ 第 5a 页
鉴。实广州牧马总以疏闻。繇是可其奏。尚道以尊名。同归
善善。不隔异教。一字之褒。华夷孔怀。得其所故也。马公敬
其事。且谨始以垂后。遂咨于文雄今柳州刺史河东柳君
为前碑。后三年。有僧道琳率其徒由曹溪来。且曰。愿立第
二碑。学者志也。惟如来灭后。中五百岁。而摩腾竺法兰以
经来华。人始闻其言。犹夫重昏之见曶爽。复五百岁。而达
摩以法来华。人始传其心。犹夫昧旦之睹白日。自达摩六
传至大鉴。如贯意珠。有先后而无异同。世之言真宗者。所
谓顿门。初达摩与佛衣俱来。得道传付。以为真印。至大鉴
卷六一○ 第 5b 页
置而不传。岂以是为筌蹄耶刍狗耶。将人人之莫已若而
不若置之耶。吾不得而知也。桉大鉴生新州。三十出家。四
十七年而殁。既殁百有六年而谥。始自蕲州东山。从弟五
师得授记以归。高宗使中贵人再徵。不奉诏。第以言为贡。
上敬行之。铭曰。

至人之生。无有种类。同人者形。出人者智。蠢蠢南裔。降生
杰异。父乾母坤。独肖元气。一言顿悟。不践初地。五师相承。
授以宝器。宴坐曹溪。世号南宗。学徒爰来。如水之东。饮以
妙药。瘥其瘖聋。诏不能致。许为法雄。去佛日远。偫言积亿。

卷六一○ 第 6a 页

著空执有。各走其域。我立真筌。揭起南国。无修而修。无得
而得。能使学者。还其天识。如黑而迷。仰见斗极。得之自然。
竟不可传。口传手付。则碍于有。留衣空堂。得者天授。

** 袁州萍乡县杨岐山故广禅师碑

天生人而不能使情欲有节。君牧人而不能去威势以理。
至有乘天工之隙以补其化。释王者之位以迁其人。则素
王立中枢之教。懋建大中。慈氏起西方之教。习登正觉。至
哉乾坤定位。而圣人之道参行乎其中。亦犹水火异气。成
卷六一○ 第 6b 页
味也同德。辕轮异象。至远也同功。然则儒以中道御偫生。
罕言性命。故世衰而寖息。佛以大慈救诸苦。广起因业。故
劫浊而益尊。自白马东来。而人知像教。佛衣始传。而人知
心法。宏以权实。示其摄修。味真实者。即清净以观空。存相
好者。布威神而迁善。厚于求者。植因以觊福。罹于苦者。證
业以销冤。革盗心于冥昧之间。泯爱缘于死生之际。阴助
教化。总持人天。所谓生成之外。别有陶冶。刑政不及。曲为
调柔。其方可言。其旨不可得而言也。惟四海之大。偫伦之
富。必有以得其门而会其宗者。为世导师焉。禅师讳乘广。
其生容州。姓张氏。七岁尚儒。以俎豆为戏。十三慕道。遵怀
卷六一○ 第 7a 页
削之仪。至衡阳。依天柱想公以启初地。至洛阳。依荷泽会
公以契真乘。洪钟蕴声。扣之斯应。阳燧含焰。晞之乃明。始
由见性。终得自在。常谓机有浅深。法无高下。分二宗者。众
生存顿渐之见。说三乘者。如来开方便之门。名自外得。故
生分别。道由内證。则无异同。遂以摄化为心。经行不倦。悯
彼南裔。不闻佛经。由是结庐此山。心与境寂。应念以起教。
随方而立因。居涉旬而善根者知归。逮周月而带缚者惭
悟。以月倍日。以年倍时。瘖矇洞开。荒憬潜革。邑中长者。十
方善众。咸发信愿。大其藩垣。法堂四阿。复引僧舍。身心恒
卷六一○ 第 7b 页
寂。象马交驰。随其去来。皆得利益。踰岭之北。涉湘而南。仰
兹高山。知道有所在。此地缘尽。翛然化俱。神归佛境。悲结
人世。自趺坐而灭。至于茶毗。三百有六旬矣。爪发加长。容
泽差衰。真子号呼。围绕薪火。得舍利如珠玑者数十百焉。
于戏。肖圆方之形。故寂灭以示尽。入菩提之位。故殊相以
现灵。亦犹凤毛成字。麟角生肉。必有以异。不知其然。于是
服勤闻法之上首曰甄升。乃率其徒圆寂道宏如亮如海
等。相与抆泪具役。建塔于禅室之右端。从众也。初广公始
生之辰。岁在丁巳。当元宗之中元也。生三十而受具。更腊
卷六一○ 第 8a 页
五十二而终。终之夕岁直戊寅。当德宗之后元三月既望
之又十日也。后九年。其门人还源以为崇塔以存神。与建
铭以垂休。皆凭像寄怀。不可以阙一。缪谓予为习于文者。
故茧足千里。以诚相投。大惧其先师德音与时寖远。且曰。
白月中黑。东川无还。飏于金石。传信百劫。彼堕泪之感。岂
儒者流专之。敬酬斯言。铭示真俗。文曰。

如来说法。遍满大千。得胜义者。强名为禅。至道不二。至言
无辩。心法东行。偫迷丕变。七叶无嗣。四魔潜扇。佛衣生尘。
佛法如线。吾师觉者。冥极道枢。承受密印。端如贯珠。一室
卷六一○ 第 8b 页
寥然。高山之隅。为法来者。千百人俱。裔民嗤嗤。户有犀渠。
摄以方便。家藏佛书。愿力既普。度门斯盛。合为一乘。散为
万行。即动求静。故能常定。绝缘离觉。乃得究竟。生非我乐。
死非我病。现灭者身。常圆者性。本无言说。付属其谁。等空
无碍。后觉得之。像閟灵塔。迹留仁祠。十方四辈。瞻礼于斯。

** 唐故衡岳律大师湘潭唐兴寺俨公碑

佛法在九州间。随其方而化。中夏之人汨于荣利。破荣莫
若妙觉。故言禅寂者宗嵩山。北方之人锐以武力。摄武莫
若示现。故言神通者宗清凉山。南方之人剽而轻。制轻莫
卷六一○ 第 9a 页
若威仪。故言律藏者宗衡山。是三名山。为庄严国。必有达
者。与山比崇。南岳律门。以津公为上首。津之后。云峰證公
承之。證公之后。湘潭俨公承之。星月丽天。珠玑同贯。由其
门者。为正法焉。公号智俨。曹氏子。世为柳之右姓。兆形在
孕。母不嗜荤。成童在侣。独不嗜戏。其夙植固厚者欤。生九
年。乐为僧。父不能夺其志。抱经笥入岣嵝山。从名师执业。
凡进品受具。闻经传印。皆当时大长老。我入名门。不住诸
乘。我得觉路。径入智地。居室方丈。名闻大千。护法大臣。多
所宾礼。嗣曹王皋之镇湖南。请为人师。自是登坛莅事。三
卷六一○ 第 9b 页
十有八载。由我得度者。万有馀人。人持宝衣解璎珞为礼。
公色受之。谓门弟子曰。彼以有相求我。我以有为应之。凡
建宝幢。修废寺。饰大像。皆极其工。应物故也。元和十三年
九月二十七日中夜。具汤沐。剃颐顶。与门人告别。既即寂
而视身与色。无有坏相。呜呼。岂生能全吾真。故死不速朽。
将有愿力耶。予不得而知也。问年八十二。问腊六十一。葬
于寺东北隅。传律弟子中巽道准。传经弟子圆皎贞璨。与
其徒圆静文外惠荣明素存政等。欲其师之道光且远。故
咨予乞辞。乃作长句。以偈铭之曰。

卷六一○ 第 10a 页

祝融灵山禹所治。非夫有道不可止。中有毗尼出尘士。以
津视俨犹孙子。登坛人师四十纪。南方学徒宗奥旨。幼无
童心至儿齿。识灭形全异凡死。长沙潭西逾五里。陶侃故
居石头寺。门前一带湘江水。吁嗟律席之名兮。与湘流而
不已。

** 故荆南节度推官董府君墓志铭

元和七年夏四月某日。前荆州部从事董府君以疾终于
故府私第。年若干。其孤泣书前人之爵里耿光。求我以铭
卷六一○ 第 10b 页
于幽。且先志也。故重为之。董姓出于豢龙氏。至辛有而分。
在晋为良史。在赵佐简子为能臣。项羽主盟为翟王。高皇
帝举兵汉中。劫其兵众。不克其土。后裔遂为陇西人。凡称
字不称名。不待事而彰也。始予谪于武陵。人多中之贤有
董生。为守令客。既而以士相见之礼成。与之言。能言坟典。
数旁捃百氏之学。弱年嗜属诗。工奕棋。用是索合于贵游。
多所慰荐。中年奉浮图。说三乘。用是贡诚于清贤。多被辟
书。脱巾为宏文馆校书郎。再选至大理评事。咸视真秩。而
不累其章。职系于外是也。晚节尚道。故投劾于幕府。治扁
舟。浮江沱。泛洞庭。登熊耳。访浮邱以探异。赋枉渚以寄傲。

卷六一○ 第 11a 页

居数岁。投老于南荆。迷邦纵性。委和从化。逮夫寝巨室也。
自含襚至于卜竁。皆仁人之赙焉。是岁五月十二日。卜葬
于龙山之某冈。外姻至矣。君名侹。字庶中。大父曰思简。位
至汝南太守。父承祖。殁于试守太子舍人。始为君求妇于
郑之里。生嗣子夏卿殷卿。既立而夭。今未之从。其后又娶
于阎氏。生二子曰周卿云卿。嫠也繐裳髽首。有正家之道。
呜呼。道愈富而室愈贫。志甚修而知甚寡。士以陇西为贵。
将在令名与。铭曰。

卷六一○ 第 11b 页

学待问而文藻身。艺不试兮名孰闻。大道甚夷兮非我辰。
何生不茂兮非我春。修门之达兮连冈膴膴。蔓草如茵兮
新坟若斧。吁嗟董生兮于焉终古。

** 绝编生墓表

顾彖。吴郡人。食力于武陵沅水上。以读易闻。病且死。饬其
子曰。吾年十有五而受易于师。积六十三年于兹。未尝一
日不吟乎系象。里中儿从吾读。其文多矣。死则必葬吾于
党庠之侧。尚其有知。且闻吾书。君子曰。若彖者。可谓志笃
于学矣。因以绝编生谥之。且表其墓。后之读功令者或采
焉。予既谪居是邦。始至之日。问能道古语可与言者。邑子
卷六一○ 第 12a 页
以生为对。既而执贽请见。之生危冠大袂。阔视雅拜。及门
知让。候肃而后入。又肃而跻阶。心存圣言。润彻眉睫。有野
态而亡苟容。问其所执。曰幼学易。老而尤嗜。问安学。曰始
闻于师。晚熟于心。自尼父兼三才。绌八索。系辞焉以通微
言。与伏羲文王并行。犹天三辰同丽太极。秦脱大患。完文
显行。汉之田丁京刘。而东京有马郑。魏之何荀两王。而吴
有韦陆。前者导源。后者洒之。沨融混合。百派奔凑。唐兴。沙
门一行。方泄天机以探古人。神友造物。智斟人事。制动也
有柅。变道也亡方。向之支流。委输于我。其它䌷绎祖述。三
卷六一○ 第 12b 页
十有馀家。朱蓝之朴。斲之为羽翼。为鼓吹。畴咨天人之际。
旁魄上下。骛精于捃摭。匮巧于穿凿。犹制氏之于乐。铿锵
而已。徐氏之于礼。善容而已。然而前修之尽心也。得以味
腴搴芳焉。手胝于运管。目胝于临烛。而气耗于咏呻。家居
亡訾。不能与计偕。地偏且远。亡有能晤语者。心愈苦而迹
愈卑。寒肤嗛腹。以至于耋老。微夫子之问。持是安施乎。它
日。予造其室庐。瓢箪在左。污尊在右。有龟枵然。有筴甚泽。
予擪蓍指骨而讯之曰。是亹亹者。曾不予欺乎。生攸尔而
对云。古先圣人知道之妙。不可搏而得也。故设象以致意。

卷六一○ 第 13a 页

梯有以取亡。取当其粗。用当其精。夫权衡所以揣轻重。不
为捶钩者设也。寻尺所以商远迩。不为运斤者设也。龟筴
所以决偫疑。不为知几者设也。几存乎人。是则以天时为
卦体。以地理为爻位。外附人事以象焉。内取诸身以彖焉。
得枢于寰中。迎数于象外。自然之理。不知其然。虽欲强名。
措说亡地。彼枯茎朽壳。安能与于此乎。今夫揲之以至刓。
灼之以殆尽。徒与夫蚩蚩者问歉穰。占熊虺。起讼需食。亡
羊丧牛之间耳。资其握粟。以糊予口。乌足为夫子道哉。予
卷六一○ 第 13b 页
以斯言邃于易。故书。噫。国有大学。学有馆。以延颛门。若生
者。苦形役志。如是其颛也。茹经于腹。湮灭粪壤。壁水汤汤。
不闻其声。摧藏朴遫。与山木同朽。岂地远然耶。彼文甲綷
毛。剽筋寿革。岭峤之华实。炎溟之蜃虾。飞苞驿篚。所至而
贵。夫岂贵迩也哉。悦者众故也。生之死在元和七年秋七
月。由死之日。推而上求。直治生之辰。得四百有七十甲子。
葬在征渚西右矶上。其坟可隐东望里塾。尚行其志云。

** 子刘子自传

子刘子名禹锡。字梦得。其先汉景帝贾夫人子胜。封中山
王。谥曰靖。子孙因封。为中山人也。七代祖亮。事北朝为冀
卷六一○ 第 14a 页
州刺史散骑常侍。遇迁都洛阳。为北部都昌里人。世为儒
而仕。坟墓在洛阳北山。其后地狭不可依。乃葬荥阳之檀
山原。由大王父已还。一昭一穆如平生。曾祖凯。官至博州
刺史。祖锽。由洛阳主簿察视行马外事。岁满。转殿中丞侍
御史。赠尚书祠部郎中。父讳绪。亦以儒学。天宝末应进士。
遂及大乱。举族东迁。以违患难。因为东诸侯所用。后为浙
西从事。本府就加盐铁副使。遂转殿中。主务于埇桥。其后
罢归浙右。至扬州。遇疾不讳。小子承夙训。禀遗教。眇然一
身。奉尊夫人。不敢殒灭。后忝登朝或领郡。蒙恩泽。先府君
卷六一○ 第 14b 页
累赠至吏部尚书。先太君卢氏。由彭城县大君赠至范阳
郡太夫人。初禹锡既冠举进士。一幸而中试。间岁又以文
登吏部。取士科。授太子校书。官司閒旷。得以请告奉温凊。
是时年少。名浮于实。士林荣之。及丁先尚书忧。迫礼不死。
因成痼疾。既免丧。相国扬州节度使杜公领徐泗。素相知。
遂请为掌书记。捧檄入告。太夫人曰。吾不乐江淮间。汝宜
谋之于始。因白丞相以请。曰诺。居数月而罢徐泗。而河路
犹艰难。遂改为扬州掌书记。涉二年而道无虞。前约乃行。
调补京兆渭南主簿。明年冬擢为监察御史。贞元二十一
卷六一○ 第 15a 页
年春。德宗新弃天下。东宫即位。时有寒隽王叔文。以善奕
棋得通籍博望。因閒隙得言及时事。上大奇之。如是者积
久。众未知之。至是起苏州掾。超拜起居舍人。充翰林学士。
遂阴荐丞相杜公为度支盐铁等使。翊日。叔文以本官及
内职兼充副使。未几。特迁户部侍郎。赐紫。贵振一时。予前
已为杜丞相奏署崇陵使判官。居月馀日。至是改屯田员
外郎判度支盐铁等桉。初叔文北海人。自言猛之后。有远
祖风。唯东平吕温陇西李景俭河东柳宗元以为言然。三
子者皆与予厚善。日夕过言其能。叔文实工言治道。能以
卷六一○ 第 15b 页
口辩移人。既得用。自春至秋。其所施为。人不以为当非。时
上素被疾。至是尤剧。诏下内禅。自为太上皇。后谥曰顺宗。
东宫即皇帝位。是时太上久寝疾。宰臣及用事者。都不得
召对。宫掖事秘。而建桓立顺。功归贵臣。于是叔文首贬渝
州。后命终死。宰相贬崖州。予出为连州。途至荆南。又贬朗
州司马。居九年诏徵。复授连州。自连历夔和二郡。又除主
客郎中分司东都。明年追入。充集贤殿学士。转苏州刺史。
赐金紫。移汝州兼御史中丞。又迁同州。充本州防禦长春
宫使。后被足疾。改太子宾客分司东都。又改秘书监分司。

卷六一○ 第 16a 页

一年加检校礼部尚书兼太子宾客。行年七十有一身病
之日。自为铭曰。

不夭不贱。天之祺兮。重屯累厄。数之奇兮。天与所长。不使
施兮。人或加讪。心无疵兮。寝于北牖。尽所期兮。葬近大墓。
如生时兮。魂无不之。庸讵知兮。

** 祭柳员外文

维元和十五年岁次庚子正月戊戌朔日。孤子刘禹锡衔
哀扶力。谨遣所使黄孟苌具清酌庶羞之奠。敬祭于亡友
卷六一○ 第 16b 页
柳君之灵。呜呼子厚。我有一言。君其闻否。惟君平昔。聪明
绝人。今虽化去。夫岂无物。意君所死。乃形质耳。魂气何托。
听予哀辞。呜呼痛哉。嗟予不天。甫遭闵凶。未离所部。三使
来吊。忧我衰病。谕以苦言。情深礼至。款密重复。期以中路。
更申愿言。途次衡阳。云有柳使。谓复前约。忽承讣书。惊号
大叫。如得狂病。良久问故。百哀攻中。涕洟迸落。魂魄震越。
伸纸穷竟。得君遗书。绝弦之音。悽怆彻骨。初托遗嗣。知其
不孤。末言归輤。从祔先域。凡此数事。职在吾徒。永言素交。
索居多远。鄂渚差近。表臣分深。想其闻讣。必勇于义。巳命
所使。持书径行。友道尚终。当必加厚。退之承命。改牧宜阳。

卷六一○ 第 17a 页

亦驰一函。候于便道。勒石垂后。属于伊人。安平宣英。会有
还使。悉已如礼。形于其书。呜呼子厚。此是何事。朋友凋落。
从古所悲。不图此言。乃为君发。自君失意。沈伏远郡。近遇
国士。方伸眉头。亦见遗草。恭辞旧府。志气相感。必踰常伦。
顾予负衅。营奉方重。犹冀前路。望君铭旌。古之达人。朋友
则服。今有所厌。其礼莫申。朝晡临后。出就别次。南望桂水。
哭我故人。孰云宿草。此恸何极。呜呼子厚。卿真死矣。终我
此生。无相见矣。何人不达。使君终否。何人不老。使君夭死。
卷六一○ 第 17b 页
皇天后土。胡宁忍此。知悲无益。奈恨无已。君之不闻。予心
不理。含酸执笔。辄复中止。誓使周六。同于己子。魂兮来思。
知我深旨。呜呼哀哉。尚飨。

** 重祭柳员外文

呜呼。自君之没。行已八月。每一念至。忽忽犹疑。今以丧来。
使我临哭。安知世上。真有此事。既不可赎。翻哀独生。呜呼。
出人之才。竟无施为。炯炯之气。戢于一木。形与人等。今既
如斯。识与人殊。今复何托。生有高名。没为众悲。异服同志。
异音同欢。唯我之哭。非吊非伤。来与君言。不成言哭。千哀
万恨。寄以一声。唯识真者。乃相知耳。庶几傥言。君傥闻乎。

卷六一○ 第 18a 页

呜呼哀哉。君有遗美。其事多梗。桂林旧府。感激生持。俾君
内弟。得以义胜。平昔所念。今则无违。旅魂克归。崔生实主。
幼稚甬上。故人抚之。敦诗退之。各展其分。安平来赗。礼成
而归。其他赴告。咸复于素。一以诚告。君傥闻乎。呜呼痛哉。
君为已矣。予为苟生。何以言别。长号数声。冀乎异日。展我
哀诚。呜呼痛哉。尚飨。

** 为鄂州李大夫祭柳员外文

呜呼。至人以在生为传舍。以轩冕为傥来。达于理者。未尝
卷六一○ 第 18b 页
惑此。昔予与君。论之详熟。孔氏四科。罕能相备。惟公特立
秀出。几于全器。才之何丰。运之何否。大川未济。乃失巨舰。
长途始半。而丧良骥。缙绅之伦。孰不堕泪。昔者与君。交臂
相得。一言一笑。未始有极。驰声日下。骛名天衢。射策差池。
高科齐驱。携手书殿。分曹蓝曲。心志谐同。追欢相续。或秋
月衔觞。或春日驰毂。甸服载期。同升宪府。察视之烈。斯焉
接武。君迁外郎。予侍内闱。出处虽閒。音尘不亏。势变时移。
遭罹多故。中复赐环。上京良遇。曾不踰月。君又即路。远持
郡符。柳江之壖。居陋行道。疲人歌焉。予来夏口。忽复三年。
离索则久。音贶屡传。箧盈草隶。架满文篇。钟索继美。班扬
卷六一○ 第 19a 页
差肩。贾谊赋鵩。屈原问天。自古有死。奚论后先。痛君未老。
美志莫宣。邅回世路。奄忽下泉。呜呼哀哉。令妻早谢。稚子
四岁。天丧斯文。而君永逝。翩翩丹旐。来自遐裔。闻君旅榇。
既及岳阳。寝门一恸。贯裂衷肠。执绋礼乖。出疆路阻。故人
奠觞。莫克亲举。驰神假梦。冀获寤语。平生密怀。愿君遣吐。
遗孤之才与不才。敢同己子之相许。呜呼哀哉。尚飨。

** 祭韩吏部文

高山无穷。太华削成。人文无穷。夫子挺生。典训为徒。百家
抗行。当时勍者。皆出其下。古人中求。为敌盖寡。贞元之中。
卷六一○ 第 19b 页
帝鼓薰琴。奕奕金马。文章如林。君自幽谷。升于高岑。鸾凤
一鸣。蜩螗革音。手持文柄。高视寰海。权衡低昂。瞻我所在。
三十馀年。声名塞天。公鼎侯碑。志隧表阡。一字之价。辇金
如山。权豪来侮。人虎我鼠。然诺洞开。人金我土。亲亲尚旧。
宜其寿考。天人之学。可与论道。二者不至。至者其谁。岂天
与人。好恶背驰。昔遇夫子。聪明勇奋。常操利刃。开我混沌。
子长在笔。予长在论。持矛举楯。卒不能困。时惟子厚。窜言
其间。赞词愉愉。固非颜颜。磅礡上下。羲农以还。会于有极。
服之无言。(阙)岐山威凤不复鸣。华亭别鹤中夜惊。畏简书
卷六一○ 第 20a 页
兮拘印绶。思临恸兮志莫就。生刍一束酒一杯。故人故人
歆此来。

** 祭兴元李司空文

维大和四年月日。礼部郎中集贤殿直学士刘禹锡。谨以
清酌之奠。敬祭于故相国山南西道节度使赠司空李公
之灵。呜呼。龟灵而刳。龙知而屠。古今同之。天不可呼。公之
挺生。德与位并。如瞻日月。岂赞其明。何以致之。姑话平生。
追怀周旋。弥四十年。射策校文。接武联翩。甸服同邑。明庭
比肩。公乘迅飙。凌厉非烟。愚触骇机。迸落深泉。一持化权。
卷六一○ 第 20b 页
一谪海壖。本同末异。如矢别弦。云龙井蛙。势不相见。二纪
回泊。一朝会面。公为故相。愚似悲翁。契阔相遇。凄凉万重。
复以郎吏。交欢上公。披襟道旧。剧谈小酒。清洛泛舟。凿龙
携手。公入西关。愚亦徵还。削去苛礼。招邀清閒。广陌联镳。
高台看山。寻春适野。醉舞花閒。忽复登坛。总戎于外。子午
危栈。巴梁古岸。夷风伧儜。獽俗惶害。阴谋密备。凶党千辈。
如嗾偫犬。以逼驺虞。如纵炎火。以焚瑾瑜。时耶命耶。不虑
不图。物理神道。安知有无。呜呼痛哉。元天甚高。上诉何时。
长夜无晓。斯焉永归。风凄日昏。鼓咽箫悲。沈埋玉树。谁不
卷六一○ 第 21a 页
沾衣。平生故人。零落已稀。委化而尽。然犹怨咨。如何国祯。
有此遭罹。挺灾赋命。孰主张之。有肴在筵。有酒盈卮。神其
来歆。已矣长辞。尚飨。

** 代诸郎中祭王相国文

维大和四年月日。某官等敬祭于故相国赠太尉太原王
公之灵。呜呼。天以和气钟于贵人。含光不曜。煦物如春。发
自贡士。骤为廷臣。鸿雁联行。其淩青云。既操利权。兼秉国
钧。食禄甚厚。奉身如贫。井络之隅。益部为大。斗牛之下。扬
州繁会。受社临戎。油幢曲盖。印绶重謺。恩华滂霈。簿领如
卷六一○ 第 21b 页
山。处之若閒。搉筦之权。往而复还。炎炎炜炜。出入二纪。未
曾伤神。屡有荐士。急难友弟。谨厚训子。颜间熙熙。不形愠
喜。处己无咎。得君如此。若木方高。商飙歘起。三台之气。变
现在时。五福之来。盛衰有期。晓下黄閤。车骑威迟。夕归华
堂。言笑嘻怡。诘朝愀然。有志求医。未撤琴瑟。俄悬素旂。宸
衷震悼。朝右悽悲。诏下褒崇。恩殊等夷。灵輀既驾。真宅将
归。笳箫咽而复扬。风日惨而无辉。元亮等或早挹清尘。或
晚承泛爱。昔修礼于门阃。今缠悲于祖载。幽显虽异。音徽
未昧。神之格思。歆此诚酹。尚飨。

卷六一○ 第 22a 页

** 代裴相祭李司空文

四年月日。特进守司空兼门下侍郎平章事裴度。谨以清
酌少牢之奠。敬祭于故相国魏郡公之灵。呜呼。玉贞而折。
不能瓦合。鸾锻而萎。不同鸡偫。生兮若浮。守道不屈。惟公
之生。福自维嵩。金石高韵。圭璋德容。元和之初。左右宪宗。
以才视草。以望登庸。振起直声。激扬清风。实有正气。号为
名公。名成身退。犹系人望。入为羽仪。出领藩方。既师百辟。
又副丞相。道冠搢绅。事参翼亮。某与公游。四十馀年。风期
卷六一○ 第 22b 页
合契。禄位相先。某忝司言。公持化权。应同宫徵。馥若兰荃。
猥以姓名。称于上前。发迹从微。芳(阙)获宣。某为免相。待罪
梁山。公拜右揆。来从东川。极其欢娱。著在诗篇。某忝三入。
公东亦还。里门相迩。宾閤常閒。退朝休浣。道旧开颜。嗟呼。
山川间之。忽在旦夕。岂意仓卒。遂成今昔。衣冠丧气。风物
含戚。强魂诉天。冤血成碧。呜呼哀哉。某在病中。讣书始至。
无力以哭。不言垂泪。今闻裧輤。首路而归。隐几临风。其心
孔悲。嘉肴百笾。旨酒一卮。寄此情素。神其来思。呜呼哀哉。

** 祭福建桂尚书文

维大和六年月日。苏州刺史刘禹锡。谨以清酌之奠。敬祭
卷六一○ 第 23a 页
于故福建团练使桂公之灵。鹍化鹏征。擘波冲天。士逢其
时。舍笈乘轩。始识尚书。贞元季年。诣我南省。袖文一编。便
坐接语。其容温然。星岁未几。鄙夫南迁。滞留江湘。鱼鸟周
旋。尚书遇知。变化如蝉。秉宪朝右。剖符江壖。交趾化行。容
州绩宣。凡曰循吏。莫居我先。大和之初。再遂良觌。分务东
洛。门里同陌。予复郎位。公为宾客。蔚然贵臣。绶紫须白。俄
俱西还。列于清班。来访书殿。登楼看山。见领八屯。循街九
关。贺迁闽越。红旆双殷。克有淑声。搢绅之间。茕嫠鼓舞。强
悍低跧。延平古津。峭壁孱颜。岂意龙剑。沈晶不还。复魄侯
卷六一○ 第 23b 页
堂。归舟建浦。双表何在。虎邱之下。恭承嘉命。来牧吾土。言
念昔游。忽成千古。哀哉孝嗣。率礼无违。言奉几席。归乎洛
师。敬陈奠筵。泣对灵帷。平生不忘。歆此一卮。呜呼哀哉。

** 祭虢州杨庶子文

维大和六年月日。苏州刺史刘禹锡。谨遣军吏某乙具少
牢清酌之奠。敬祭于故虢州杨公之灵。呜呼。利剑多缺。真
玉喜折。俊人不寿。为气所齧。子之少孤。率性自然。早有名
字。结交世贤。席势驰声。龙秋鸟仙。试文再售。毛翮愈鲜。历
佐侯藩。拾遗君前。伏閤论事。侵及内权。克扬直声。不愠左
卷六一○ 第 24a 页
迁。一斥于外。君门邈然。五剖竹符。皆有声绩。南湘潜化。巴
人哑哑。比阳布和。战地尽辟。寿春武断。奸吏夺魄。荣波砥
平。士庶同适。朝典陟明。俾临本州。锡以贵绶。腰金昼游。舆
疾而来。风烟为愁。静治三载。卧分主忧。直气潜销。颓几不
留。九天难问。万国同休。呜呼惜哉。与君交欢。已过三纪。维
私之爱。与众无比。乃命长嗣。为君半子。谁无外姻。君实知
已。昔与君游。俱为壮年。怒人言命。笑人言天。阅事未多。信
书太坚。方阶尺木。已坠九泉。诵年易深。潜病难痊。不见南
楚。方知北轩。呜呼嗟哉。见几不早。追悔已晚。犹希苟老。容
卷六一○ 第 24b 页
或宣展。以闲相期。以晦相勉。一邱可乐。万累皆遣。玩图散
秩。婆娑京辇。天命不长。愿言莫展。呜呼痛哉。君卧宏农。予
来姑苏。飞书相约。言念鼎湖。我车载脂。为子疾驱。入境阒
寂。唯逢素书。发函惊视。翰不自濡。相去一舍。岂无肩舆。君
为病婴。我为吏拘。两不如意。嗟哉命夫。君今往矣。无复可
道。我今泛然。一委元造。平生亲友。零落太早。无望拔茅。尽
悲宿草。到郡浃辰。君不起闻。寝门一恸。我哀如焚。彭彭輤
车。来葬洛滨。敬修赙礼。泣送行人。万夫之羞。荐君明魂。三
赤之板。写予哀文。凄凉山河。惨淡风云。已矣长别。嗟我杨
卷六一○ 第 25a 页
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