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五七九
卷五七九 第 18a 页
钦定全唐文卷五百七十九

卷五七九 第 1a 页
 柳宗元(十一)

** 淩助教蓬屋题诗序

儒有蓬户瓮牖而自立者。河间淩士燮。穷讨六籍。皆有著
述。而尤邃春秋。为儒官。守道端庄。植志不回。在京师十二
年。家本吴也。欲归而不可得。遂构蓬室。以备揖让之位。栋
宇简易。仅除风雨。盖大江之南。其旧俗也。由是不出环堵。
坐入吴甸。包山震泽。若在牖外。所谓求仁而得。斯固然欤。
与夫南音越吟。慕望而不获者。异日道也。夫厚人伦。怀旧
俗。固六义之本。偫公是以有发德之什。书在屋壁。予叙而
卷五七九 第 1b 页
引之。

** 送韩丰偫公诗后序

春秋时。晋有叔向者。垂声迈烈。显白当世。而其兄铜鞮伯
华。匿德藏光。退居保和。士大夫其不与叔向游者。罕知伯
华矣。然仲尼称叔向曰遗直由义。又称伯华曰多闻内植。
进退两尊。荣于策书。故羊舌氏之美。至于今不废。宗元常
与韩安平遇于上京。追用古道。交于今世。以是知吾兄矣。
兄字茂实。敦朴而知变。宏和而守节。温淳重厚。与直道为
卷五七九 第 2a 页
伍。尝又著书。言礼家之事。条综古今。大备制量。遗名居实。
澹泊如也。他日当为达者称焉。在吾侪乎。则韩氏之美。亦
将焜耀于后矣。今将浮游淮湖。观艺诸侯。凡知兄者。咸出
祖于外。天水赵佶。秉翰序事。殷勤宣备。词旨甚当。予谓春
秋之道。或始事。或终义。大易之制。序卦处末。然则后序之
设。不为非经也。于是编其饯诗若干篇。纪于末简。以贶行
李。遂抗手而别。

** 送娄图南秀才游淮将入道序

仆未冠求进士。闻娄君名甚熟。其所为歌诗。传咏都中。通
卷五七九 第 2b 页
数经及偫书。当时为文章若崔比部于卫尉。相与称其文。
众皆曰。纳言曾孙也。而又有是。咸推让为先登。后十馀年。
仆自尚书郎谪来零陵。觏娄君。犹为白衣。居无室宇。出无
僮御。仆深异而讯之。乃曰。今夫取科者。交贵势。倚亲戚。合
则插羽翮。生风涛。沛焉而有馀。吾无有也。不则餍饮食。驰
坚良。以欢于朋徒。相贸为资。相易为名。有不诺者。以气排
之。吾无有也。不则多筋力。善造请。朝夕屈折于恒人之前。
走高门。邀大车。矫笑而伪言。卑陬而姁媮。偷一旦之容以
售其技。吾无有也。自度卒不能堪其劳。故舍之而游。逾湖
卷五七九 第 3a 页
江。出豫章。至南海。复由桂而下也。少好道士言。饵药为寿。
未尽其术。故行且求之。仆闻而愈疑。往时观得进士者。不
必若娄君之言。又少能类娄君之文学。又无纳言之大德
以为之祖。无比部卫尉以为之知。而升名者百数十人。今
娄君非不足也。顾不乐而遁耳。因为予留三年。他日又曰。
吾所以求于心者未克。今其行也。予既异其遁于名。而又
德其久留于我也。故为之言。夫君子之出。以行其道也。其
处。以独善其身也。今天下理平。主上亟下求士之诏。娄君
智可以任职用事。文可以宣风歌德。行于世。必有合其道
卷五七九 第 3b 页
而进荐之者。遽而为处士。吾以为非时。将曰老而就休耶。
则甚少且锐。羸而自养耶。则甚硕且武。问其所以处。咸无
名焉。若苟焉以图寿为道。又非吾之所谓道也。夫形躯之
寓于土。非吾能私之。幸而好求尧舜孔子之志。唯恐不得。
幸而遇行尧舜孔子之道。唯恐不慊。若是而寿可也。求之
而得。行之而慊。虽夭其谁悲。今将以呼嘘为食。咀嚼为神。
无事为閒。不死为生。则深山之木石。大泽之龟蛇。皆老而
久。其于道何如也。仆尝学于儒。持之不得。以陷于是。以出
则穷。以处则乖。其不宜言道也审矣。以吾子见私于仆。而
卷五七九 第 4a 页
又重其去。故窃言而书之。而密授焉。

** 送易师杨君序

世之学易者。率不能穷究师说。本承孔氏。而妄意乎物表。
争伉乎理外。务新以为名。纵辩以为高。离其原。振其末。故
羲文周孔之奥。诋冒混乱。人罕由而通焉。不违古师以入
道妙。若宏农杨君者其鲜矣。御史中丞崔公。博而守儒。达
而好礼。故杨君之来也。馆于燕堂。馈之侯食。日命合邦之
学者。论说辩问。贯穿上下。挥散而咸同。幽昏而大明。言若
诞而不乖于圣。理若肆而不失其正。不为他奇以立名氏。
卷五七九 第 4b 页
姑务达其旨而已。古人谓驾孔子之说者。杨君固其徒欤。
宗元以为太学立儒官。传儒业。宜求专而通新而一者。以
为冑子师。昔尝游焉。而未得其人。今天下外多贤连帅方
伯。朝廷立槐棘之下。皆用儒先。而杨君之道。未列于博士。
则谁咎欤。无乃隐其声。含其美。以自穷欤。夫以退让自穷
于丰富之世。以贻有位者羞。是习易之说而废其道也。于
将行而问以言。敢以变君之志。

** 送徐从事北游序

读诗礼春秋莫能言说。其容貌充充然。而声名不闻传于
卷五七九 第 5a 页
世。岂天下广大多儒而使然欤。将晦其说。讳其读。不使世
得闻传其名欤。抑处于远。仕于远。不与通都大邑豪杰角
其技而至于是欤。不然。无显者为之倡。以振动其声欤。今
之世。不能多儒可以盖生者。观生亦非晦其说讳其读者。
然则馀二者为之决矣。生北游。必至通都大邑。通都大邑
必有显者。由是其果闻传于世欤。苟闻传必得位。得位而
以诗礼春秋之道施于事。及于物。思不负孔子之笔舌。能
如是。然后可以为儒。儒可以说读为哉。

** 送诗人廖有方序

卷五七九 第 5b 页

交州多南金珠玑[:#AS-827B:●]瑁象犀。其产皆奇怪。至于草木亦殊
异。吾尝怪阳德之炳耀。独发于纷葩[瑰]丽。而罕钟乎人。今
廖生刚健重厚。孝悌信让。以质乎中而文乎外。为唐诗有
大雅之道。夫固钟于阳德者耶。是世之所罕也。今之世恒
人。其于纷葩[瑰]丽。则凡知贵之矣。其亦有贵廖生者耶。果
能是。则吾不谓之恒人也。实亦世之所罕也。

** 送元十八山人南游序

太史公尝言。世之学孔氏者则黜老子。学老子者则黜孔
子。道不同。不相为谋。予观老子。亦孔氏之异流也。不得以
卷五七九 第 6a 页
相抗。又况杨墨申商刑名纵横之说。其迭相訾毁抵捂而
不合者。可胜言耶。然皆有以佐世。太史公没。其后有释氏。
固学者之所怪骇舛逆其尤者也。今有河南元生者。其人
闳旷而质直。物无以挫其志。其为学恢博而贯统。数无以
踬其道。悉取向之所以异者。通而同之。搜择融液。与道大
适。咸伸其所长。而黜其奇邪。要之与孔子同道。皆有以会
其趣。而其器足以守之。其气足以行之。不以其道求合于
世。常有意乎古之守雌者。及至是邦。以予道穷多忧。而尝
好斯文。留三旬有六日。陈其大方。勤以为谕。予始得其为
卷五七九 第 6b 页
人。今又将去予而南。历营道。观九疑。下漓水。穷南越。以临
大海。则吾未知其还也。黄鹄一去。青冥无极。安得不冯丰
隆。愬蜚廉。以寄声于寥廓耶。

** 送贾山人南游序

传所谓学以为己者。是果有其人乎。吾长京师三十三年。
游乡党。入太学。取礼部吏部科。校集贤秘书。出入去来。凡
所与言。无非学者。盖不啻百数。然而莫知所谓学而为己
者。及见逐于尚书。居永州。刺柳州。所见学者益稀少。常以
为今之世无是决也。居数月。长乐贾景伯来。与之言。邃于
卷五七九 第 7a 页
经书。博取诸史偫子昔之为文章者毕贯统。言未尝诐。行
未尝怪。其居室愔然。不欲出门。其见人侃侃而肃。召之仕。
怏然不喜。导之还中国。视其意。夷夏若均。莫取其是非。曰
姑为道而已尔。若然者。其实为已乎非己乎。使吾取乎今
之世。贾君果其人乎。其足也则居。其匮也则行。行不苟之。
居不苟容。以是之于今世。其果逃于匮乎。吾名逐禄贬。言
见疵于世。奈贾君何。于其之也。即其舟与之酒。侑之以歌。
歌曰。充乎巳之居。或踬其涂。匮乎己之虚。或盈其庐。孰匮
孰充。为泰为穷。君子乌乎取以宁其躬。若君者。之于道而
卷五七九 第 7b 页
已尔。世孰知其从容者耶。

** 送方及师序

代之游民。学文章不能秀发者。则假浮屠之形以为高。其
学浮屠不能愿悫者。则又托文章之流以为放。以故为文
章浮屠。率皆纵诞乱杂。世亦宽而不诛。今有方及师者独
不然。处其伍。介然不踰节。交于物。冲然不苟狎。遇达士述
作。手辄缮录复习而不懈。行其法。不以自怠。至于践青折
萌。汎席灌手。虽小教戒。未尝肆其心。是故异夫假托为者
也。薛道州刘连州。文儒之择也。馆焉而备其敬。歌焉而致
卷五七九 第 8a 页
其辞。夫岂贷而滥欤。予用是得不系其说。以告于他好事
者。

** 送文畅上人登五台遂游河朔序

昔之桑门上首。好与贤士大夫游。晋宋以来。有道林道安
远法师休上人。其所与游。则谢安石王逸少习凿齿谢灵
运鲍昭之徒。皆时之选。由是真乘法印。与儒典并用。而人
知向方。今有释文畅者。道源生知。善根宿植。深嗜法语。忘
甘露之味。服道江表。盖三十年。谓王城雄都。宜有大士。遂
蹑虚而西。驱锡逾纪。而秦人蒙利者益众。云代之间。有灵
卷五七九 第 8b 页
山焉。与竺乾鹫岭。角立相望。而往解脱者。去来回复。如在
步武。则勤求秘宝。作礼大圣。非此地莫可。故又舍筏西土。
振尘朔陲。将欲与文殊不二之会。脱去秽累。超诣觉路。吾
徒不得而留也。天官顾公。夏官韩公。廷尉郑公。吏部郎中
杨公。有安石之德。逸少之高。凿齿之才。皆厚于上人。而袭
其道风。伫立瞻望。惧往而不返也。吾辈常希灵运明远之
文雅。故诗而序之。又从而谕之曰。今燕魏赵代之间。天子
分命重臣。典司方岳。辟用文儒之士。以缘饰政令。服勤圣
人之教。尊礼浮屠之事者。比比有焉。上人之往也。将统合
卷五七九 第 9a 页
儒释。宣涤疑滞。然后蔑衣祴之赠。委财施之会不顾矣。其
来也。盍亦徵其歌诗。以焜耀迥躅。伟长德琏之述作。岂擅
重千祀哉。庶欲窃观风之职而知郑志耳。

** 送巽上人赴中丞叔父召序

或问宗元曰。悉矣子之得于巽上人也。其道果何如哉。对
曰。吾自幼好佛。求其道。积三十年。世之言者。罕能通其说。
于零陵。吾独有得焉。且佛之言。吾不可得而闻之矣。其存
于世者。独遗其书。不于其书而求之。则无以得其言。言且
不可得。况其意乎。今是上人穷其书。得其言。谕其意。推而
卷五七九 第 9b 页
大之。逾万言而不烦。总而括之。立片辞而不遗。与夫世之
析章句。徵文字。言至虚之极。则荡而失守。辩偫有之夥。则
泥而皆存者。其不以远乎。以吾所闻知。凡世之善言佛者。
于吴则惠诚师。荆则海云师。楚之南则重巽师。师之言存。
则佛之道不远矣。惠诚师已死。今之言佛者加少。其由儒
而通者。郑中书洎孟常州。中书见上人。执经而师受。且曰。
于中道吾得以益达。常州之言曰。从佛法生。得佛法分。皆
以师友命之。今连帅中丞公具舟来迎。饰馆而俟。欲其道
之行于远也。夫岂徒然哉。以中丞公之直清严重。中书之
卷五七九 第 10a 页
辩博。常州之敏达。且犹宗重其道。况若吾之昧昧者乎。夫
众人之和。由大人之倡。洞庭之南竟南海。其士(一作土)汪汪
也。求道者多半天下。一唱而大行于远者。是行有之。则和
焉者。将若偫蛰之有雷。不可止也。于是书。以为巽上人赴
中丞叔父召序。

** 送僧浩初序

儒者韩退之与予善。尝病予嗜浮屠言。訾予与浮屠游。近
陇西李生础自东都来。退之又寓书罪予。且曰。见送元生
序。不斥浮屠。浮屠诚有不可斥者。往往与易论语合。诚乐
卷五七九 第 10b 页
之。其于性情奭然不与孔子异道。退之好儒。未能过杨子。
杨子之书。于庄墨申韩。皆有取焉。浮屠者反不及庄墨申
韩之怪僻险贼耶。曰以其夷也。果不信道而斥焉以夷。则
将友恶来盗蹠。而贱季札由余乎。非所谓去名求实者矣。
吾之所取者。与易论语合。虽圣人复生。不可得而斥也。退
之所罪者其迹也。曰瞢而缁。无夫妇父子。不为耕农蚕桑。
而活乎人。若是。虽吾亦不乐也。退之忿其外而遗其中。是
知石而不知韫玉也。吾之所以嗜浮屠之言以此。与其人
游者。未必能通其言也。且凡为其道者。不爱官。不争能。乐
卷五七九 第 11a 页
山水而嗜閒安者为多。吾病世之逐逐者。唯印组为务。以
相轧也。则舍是其焉从。吾之好与浮屠游以此。今浩初閒
其性。安其情。读其书通易论语。唯山水之乐。有文而文之。
又父子咸为其道以养而居。泊焉而无求。则其贤于为庄
墨申韩之言。而逐逐然唯印组为务以相轧者。其亦远矣。
李生础与浩初又善。今之往也。以吾言示之。因此人寓退
之。视何如也。

** 送元皓师序

中山刘禹锡。明信人也。不知人之实。未尝言。言未尝不雠。
卷五七九 第 11b 页
元皓师居武陵。有年数矣。与刘游久且昵。持其诗与引而
来。予视之。申申其言。勤勤其思。其为知而言也信矣。予观
世之为释者。或不知其道。则去孝以为达。遗情以贵虚。今
元皓衣粗而食菲。病心而墨貌。以其先人之葬。未返其土。
无族属以移其哀。行求仁者以冀终其心。勤而为逸。远而
为近。斯盖释之知道者欤。释之书有大报恩十篇。咸言由
孝而极其业。世之荡诞慢訑者。虽为其道而好违其书。于
元皓师。吾见其不违。且与儒合也。元皓陶氏子。其上为通
侯。为高士。为儒先。资其儒。故不敢忘孝。迹其高。故为释。承
卷五七九 第 12a 页
其侯。故能与达者游。其来而从吾也。观其为人。益见刘之
明且信。故又与之言。重叙其事。

** 送琛上人南游序

佛之迹。去乎世久矣。其留而存者。佛之言也。言之著者为
经。翼而成之者为论。其流而来者。百不能一焉。然而其道
则备矣。法之至。莫尚乎般若。经之大。莫极乎涅槃。世之上
士。将欲由是以入者。非取乎经论则悖矣。而今之言禅者。
有流荡舛误。迭相师用。妄取空语。而脱略方便。颠倒真实。
以陷乎已。而又陷乎人。又有能言体而不及用者。不知二
卷五七九 第 12b 页
者之不可斯须离也。离之外矣。是世之所大患也。吾琛则
不然。观经得般若之义。读论悦三观之理。昼夜服习而身
行之。有来求者。则为讲说。从而化者。皆知佛之为大。法之
为广。菩萨大士之为雄。修而行者之为空。荡而无者之为
碍。夫然。则与夫增上慢者异矣。异乎是而免斯名者。吾无
有也。将以广其道而被于远。故好游。自京师而来。又南出
乎桂林。未知其极也。吾病世之傲逸者。嗜乎彼而不求乎
此。故为之言。

** 送文郁师序

卷五七九 第 13a 页

柳氏以文雅高于前代。近岁颇乏其人。百年间无为书命
者。登礼部科。数年乃一人。后学小童。以文儒自业者又益
寡。今有文郁师者。读孔氏书。为诗歌逾百篇。其为有意乎
文儒事矣。又遁而之释。背笈箧。怀笔牍。挟海溯江。独行山
水间。翛翛然模状物态。搜伺隐隙。登高远望。悽怆超忽。游
其心以求胜语。若有程督之者。已则被缁艾。茹蒿芹。志终
其身。吾诚怪而讥焉。对曰。力不任奔竞。志不任烦挐。苟以
其所好。行而求之而已尔。终不可变化。吾思当世以文儒
卷五七九 第 13b 页
取名声为显官。入朝受憎媢讪黜。摧伏不得守其土者。十
恒八九。若师者。其可讪而黜耶。用是不复讥其行。返退而
自讥。于其辞而去也。则书以畀之。

** 送元举归幽泉寺序

佛之道。大而多容。凡有志乎物外而耻制于世者。则思入
焉。故有貌而不心。名而异行。刚狷以离偶。纡舒以纵独。其
状类不一。而皆童发毁服以游于世。其孰能知之。今所谓
元举者。其视瞻容体。未必尽思迹佛。而持诗句以来求予。
夫岂耻制于世而有志乎物外者耶。夫道独而迹狎则怨。
志远而形羁则泥。幽泉山。山之幽也。閒其志而由其道。以
卷五七九 第 14a 页
遁而乐。足以去二患。舍是又何为耶。既曰为予来。故于其
去。不可以不告也。

** 送浚上人归淮南觐省序

金仙氏之道。盖本于孝敬。而后积以众德。归于空无。其敷
演教戒于中国者。离为异门。曰禅曰法曰律。以诱掖迷浊。
世用宗奉。其有修整观行。尊严法容。以仪范于后学者。以
为持律之宗焉。上人穷讨秘义。发明上乘。奉威仪三千。虽
造次必备。尝以此道宣于江湖之人。江湖之人悦其风而
受其赐。攀慈航望彼岸者。盖千百计。天子闻之。徵至阙下。
卷五七九 第 14b 页
御大明秘殿以问焉。导扬本教。颇甚称旨。京师士众。方且
翘然仰大云之泽以植德本。而上人不胜顾复之恩。退怀
省侍之礼。恳迫上乞。遂无以夺。由是杖锡东顾。振衣晨征。
右司员外郎刘公。深明世典。通达释教。与上人为方外游。
始荣其至。今惜其去。于是合郎署之友。诗以贶之。退使孺
子执简而序之。因系其辞曰。上人专于律行。恒久弥固。其
仪刑后学者欤。诲于生灵。触类蒙福。其积众德者欤。觐于
高堂。视远如迩。其本孝敬者欤。若然者。是将心归空无。舍
筏登地。固何从而识之乎。古之赠礼。必以轻先重。故郑商
卷五七九 第 15a 页
之犒先乘韦。鲁侯之赠后吴鼎。今饯诗之重。皆众吴鼎也。
故乘韦之比得序而先之。且曰由礼。而不敢让焉。

** 序饮

买小邱。一日锄理。二日洗涤。遂置酒溪石上。向之为记所
谓牛马之饮者。离坐其背。实觞而流之。接取以饮。乃置监
史而令曰。当饮者。举筹之十寸者三。逆而投之。能不洄于
洑。不止于坁。不沈于底者。过不饮。而洄而止而沈者。饮如
筹之数。既或投之。则旋眩滑汨。若舞若跃。速者迟者。去者
住者。众皆据石注视。欢抃以助其势。突然而逝。乃得无事。
卷五七九 第 15b 页
于是或一饮。或再饮。客有娄生图南者。其投之也。一洄一
止一沈。独三饮。众乃大笑驩甚。予病痞。不能食酒。至是醉
焉。遂损益其令。以穷日夜而不知归。吾闻昔之饮酒者。有
揖让酬酢百拜以为礼者。有叫号屡舞如沸如羹以为极
者。有裸裎袒裼以为达者。有资丝竹金石之乐以为和者。
有以促数糺逖而为密者。今则举异是焉。故舍百拜而礼。
无叫号而极。不袒裼而达。非金石而和。去糺逖而密。简而
同。肆而恭。衎衎而从容。于以合山水之乐。成君子之心。宜
也。作序饮以贻后之人。

卷五七九 第 16a 页

** 序棋

房生直温与予二弟游。皆好学。予病其确也。思所以休息
之者。得木局。隆其中而规焉。其下方以直。置棋二十有四。
贵者半。贱者半。贵曰上。贱曰下。咸自第一至十二。下者二
乃敌一。用朱墨以别焉。房于是取二毫如其第书之。既而
抵戏者二人。则视其贱者而贱之。贵者而贵之。其使之击
触也。必先贱者。不得巳而使贵者。则皆慄焉惛焉。亦鲜克
以中。其获也。得朱焉则若有馀。得墨焉则若不足。予谛睨
卷五七九 第 16b 页
之。以思其始。则皆类也。房子一书之而轻重若是。适近其
手而先焉。非能择其善而朱之。否而墨之也。然而上焉而
上。下焉而下。贵焉而贵。贱焉而贱。其易彼而敬此。遂以远
焉。然则若世之所以贵贱人者。有异房之贵贱于兹棋者
欤。无亦近而先之耳。其有果能择其善否者欤。其敬而易
者。亦从而动心矣。有敢议其善否者欤。其得于贵者。有不
气扬而志荡者欤。其得于贱者。有不貌慢而心肆者欤。其
所谓贵者。有敢轻而使之击触者欤。其所谓贱者。有敢避
其使之击触者欤。彼朱而墨者。相去千万且不啻。有敢以
二敌其一者欤。予墨者徒也。观其始与末。有似棋者。故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