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五七二
卷五七二 第 22a 页
钦定全唐文卷五百七十二

卷五七二 第 1a 页
 柳宗元(四)

** 为广南郑相公奏百姓产三男状

右。臣所部贞节坊百姓某妻产三男者。臣详究往例。实谓
休徵。已量事给绢三十疋充其乳养者。伏以陛下勤恤黎
元。感动天地。灵心昭答。景福已兴。方使亿兆繁滋。区夏充
牣。故表祥于字育。是启运于升平。事杳化源。庆延邦本。鳞
羽之瑞。曾何足云。臣幸列藩维。尝叨枢近。私贺之至。

** 为薛中丞浙东奏五色云状

右。臣得管内台州奏。月日五色云见者。一州官吏僧道耆
卷五七二 第 1b 页
老。悉皆瞻睹。已具奏闻。并写图奉进者。伏以景云上瑞。王
者祉符。焕彩彰之在天。知圣德之昭感。伏惟陛下化孚有
截。道洽无垠。承天地之贞明。导阴阳之和气。遂使纷纷郁
郁。自东而徂西。若烟非烟。一旬而再至。徵诸古谍。事罕前
闻。伏乞宣付史官。以昭简册。

** 为裴中丞奏邕管黄家贼事宜状

右。今月四日。邕管奏事官严训过称。押衙谭叔向等与黄
家贼五千馀人谋为翻动。虽已诛斩。犹未清宁。臣当时差
卷五七二 第 2a 页
本道同十将试光禄卿雷绕至邕管界首宾州以来迎探
事宜。兼为声援。昨得雷绕十四日状。并严训状报同到。其
黄家贼并已退散。各归洞穴讫。伏以鼠窃狗偷。非足为患。
陛下威灵远被。神化旁行。遂使奸狡之谋。先期而自露。回
邪之党。不戮而尽夷。伏恐飞章已达。吉语未闻。上轸天心。
犹烦庙算。臣谬居方镇。忝接疆界。所得事宜。不敢不奏。

** 让监察御史状

右。臣伏准名例律。诸官与父祖讳同者。不合冒荣居之。臣
祖名察躬。今臣蒙恩授前件官。以幼年逮事王父。礼律之
卷五七二 第 2b 页
制。所不敢踰。臣不胜进退惶恐之至。谨诣光顺门奏状以
闻。伏听敕旨。

** 为京兆府昭应等九县诉夏苗旱损状

右。臣谬领京畿。已逾两月。政术无取。诚恳莫申。遂使雨泽
愆时。田苗微损。夙夜兢惧。寝食靡遑。今长安二十四县。并
准常年例全徵。其昭应等九县。臣各得状。并令详审。各绝
隐欺。谨具别状封进。臣当府夏税。通计约二十九万石以
上。据所损矜免。秪当三万石有馀。恤人则深。减数非广。伏
以圣慈宏贷。悯念蒸黎。臣忝职司。不敢不奏。无任惭惧之
卷五七二 第 3a 页
至。谨录奏闻。伏听敕旨。

** 为南承嗣请从军状

**  故某官赠某官南霁云男某官承嗣

右。臣亡父至德之岁。死节睢阳。陛下每降鸿恩。必加褒宠。
臣自七岁。即忝班荣。垂五十年。常居禄秩。再守遐郡。绩用
无成。终贻官谤。甘就严谴。无以负荷先志。报效殊私。以惭
以惧。陨越无地。伏见某月日敕。以王承宗负恩干纪。命将
徂征。雷霆所加。殄灭在近。臣窃不自揆。思竭忠诚。愿预一
卒之任。以答百生之幸。庶得摧锋触刃。摩垒搴旗。冀获尽
卷五七二 第 3b 页
于微诚。傥不坠于遗烈。踊跃之至。夙夜不宁。敢希皇明。俯
鉴丹恳。臣闻周官考艺。国子置车甲之司。汉道推恩。孤儿
备羽林之用。千秋思奋于事越。仲孺期死于奔吴。义激君
亲。名高竹帛。臣虽无似。有慕昔人。虽身涂草野。死而不朽。
披肝沥血。昧死上陈。无任恳迫忠愤之至。谨录奏闻。伏候
敕旨。

** 进农书状(农书三卷)


右。伏奉某月日敕。宜以二月一日为中和节。所司进农书。
永以为恒式者。臣伏以平秩东作。虞书立制。俶载南亩。周
卷五七二 第 4a 页
雅垂文。此皆奉天时以授人。尽地力而丰食。自陛下惟新
令节。益励农功。既立典于可传。每陈书而作则。耕凿之利。
敷帝力于嘉谟。稼穑之难。动天心于睿览。勤劳率下。超迈
古先。凡在率土。不胜幸甚。前件农书谨函封进。谨奏。

** 代人进瓷器状

瓷器若干事。右件瓷器等。并艺精埏埴。制合规模。禀至德
之陶蒸。自无苦窳。合太和以融结。克保坚贞。且无瓦釜之
鸣。是称土铏之德。器惭瑚琏。贡异砮丹。既尚质而为先。亦
当无而有用。谨遣某官某乙随状封进。谨奏。

卷五七二 第 4b 页

** 柳州举监察御史柳汉自代状

右。伏准从前赦文。常参官上后举一人自代者。伏见前件
官。颇有才行。长于政术。久历岭南使职。臣之所知。敢举自
代。无任恳迫之至。

** 贺诛淄青逆贼李师道状

右。今月三日。得知进奏官某报。前件贼以前月九日克就
枭戮者。伏以天启圣期。神资良弼。必有惩讨。以致升平。蠢
尔凶渠。敢行悖乱。缔交于雷霆之下。效逆于化育之辰。逞
豺声以欺天。恣狼心而犯上。嘉谟克协。威命旁行。破竹宁
卷五七二 第 5a 页
比其发机。走丸未喻于乘胜。浊河清济。曾无沟洫之虞。大
岘琅邪。不闻崖岸之阻。天兵四合。贼众屡摧。然后赦劫胁
之辜。许其归复。宽诖误之典。期以抚循。外怛皇威。中感圣
德。虽在枭獍。岂不知归。是以未极诛锄。遽闻内溃。鲸鲵已
戮。见东海之无波。氛沴尽销。仰太阳之普照。功格于天地。
化合于阴阳。一德方继于商书。降神自同于周雅。遂使垂
白遗老。再逢天宝之安。缙绅诸生。远期贞观之理。某特承
朝奖。谬列藩臣。常以突刃触锋。未为效节。膏原润草。岂足
酬恩。寤寐抚心。不遑宁处。今则削平之际。惭无尺寸之功。
卷五七二 第 5b 页
开泰方初。徒受邱山之宠。无任愤激屏营之至。忭舞欢庆。
倍百恒情。

** 贺平淄青后肆赦状

右。伏奉二月二十二日德音。以淄青削平。庆赐大洽。率土
之内。忭跃无穷。伏惟周灭三监。但明诛放之罚。汉平七国。
更严斩杀之科。未有剪覆凶渠。抚存疑类。威暂行而德洽。
诛才及而恩加。操兵者悉获归休。秉耒者更闻优复。与之
种食。丰以货财。疾苦尽除。鳏孤咸育。葬战死之骨。增以赏
延。怜刃伤之肌。存其廪给。涤山川之旧污。申节义之馀冤。

卷五七二 第 6a 页

功多受三事之荣。节著有十连之宠。较然逆顺。益以彰明。
和气远周。罢七旬之干羽。仁风溥畅。收六月之车徒。寰海
永康。夷夏均庆。某忝司戎旅。获奉升平。当伊尹无耻之辰。
见咎繇惟轻之德。忭跃之至。倍万恒情。无任庆贺之至。

** 贺分淄青诸州为三道节度状

右。某伏见某月日制。分淄青诸州为三道节度都团练观
察等使者。害气尽除。和风溥畅。裂壤既分其形胜。经野必
正其提封。河济异宜。海岱殊服。八命作牧。无开威福之源。
卷五七二 第 6b 页
十国为连。已肃澄清之政。鼠无夜动。鸮变好音。惠泽岂俟
于崇朝。仁化宁期于必代。遂使琅邪即墨。田生无虑其异
谋。聊摄姑尤。晏子但闻其善祝。恭以相公谟参禹绩。制出
萧规。光辅圣神。永康黎献。某获逢开泰。忝守方隅。忭跃之
诚。倍百恒品。

** 代裴中丞上裴相贺破东平状

右。伏以逆贼李师道克就枭擒。已具中书门下状贺讫。某
忝居末属。特受深恩。踊跃不宁。辄复披露。窃以自古中兴
之主。必有命代之臣。一德同功。以叶休运。故申甫方召。成
宣王复古之勋。吴邓寇耿。致光武配天之业。此皆上下齐
卷五七二 第 7a 页
志。中外悉心。虽成功则多。而陈力甚易。岂若阁下挺拔英
气。迈越常流。独契圣谟。以昌鸿业。庙略初定。异议纷然。诋
讪盈朝。萋斐成市。阁下秉心不惑。定命弥坚。讨淮右之凶。
则下车而授首。服恒阳之虏。则驰使而革心。况师道恶稔
祸盈。鬼怨神怒。恣行悖慢。敢肆欺诬。天兵四临。所至皆捷。
次又舍其将校。许以归还。罪止一夫。恩加百姓。豺狼感化。
枭獍怀仁。自致诛夷。以成开泰。万方有庆。四海无虞。遂令
率土之人。尽识太平之理。盛德大业。振古莫俦。然则布政
明堂。勒功东岳。光垂后祀。辉映前王。神化永属于圣君。崇
卷五七二 第 7b 页
勋实归于宗衮。庆贺之至。倍万恒情。

** 上户部状

右。伏以左降官是受责之人。都不釐务。户部钱是准敕收
贮。不合别支。又所授员外官。亦非旧制。宗元在永州日。见
百姓庄宅公验有司户李邕判给处。足明皆是正官。今请
悉依故事为准。并废员外所置。凡在贬黜。授以正员。责其
成功。俾无虚授。贮钱既免支用。加数足应军须。实冀货不
滥分。官无旷职。谨状。

** 柳州上本府状

卷五七二 第 8a 页

右。奉牒准律文处分者。已帖县准牒待秋分后举处分讫。
伏以中丞慈惠化人。孝悌成俗。属吏所见。皆许申明。至公
之下。敢竭愚虑。窃以莫诚赴急而动。事出一时。解难为心。
岂思他物。救兄有急难之戚。中臂非必死之疮。不幸致殂。
揣非本意。桉文固当恭守。抚事亦可哀矜。断手方迫于深
衷。周身不遑于远虑。律宜无赦。使司明至当之心。情或未
安。守吏切惟轻之愿。况俟期尚远。禀命不遥。伏乞俯赐兴
哀。特从屈法。幸全微命。以慰远黎。则必阖境荷慈育之恩。
卷五七二 第 8b 页
岂惟一夫受生成之赐。傥以律文难变。使牒己行。则伏望
此状便令废格。轻赐(一作肆)尘黩。惶战交深。谨录状上。奉听
处分。

** 为裴中丞上裴相乞讨黄贼状

某材质无堪。授任非次。当有事之日。忠恳莫施。遇成功之
辰。惭愤空积。陈力之志。誓死不逾。伏惟仁恩。终赐展效。今
者中华宁谧。异类服从。唯此南方。尚馀寇孽。伏以黄少卿
等凭培塿以自固。合莝脆以为强。劫胁使臣。侵暴列郡。虽
狐鼠之陋。无足示威。而蜂虿之微。犹能害物。必资剪伐。方
致和平。庶尽驽蹇之劳。以答恩荣之重。抚心踊跃。夙夜不
卷五七二 第 9a 页
宁。私布丹诚。敢期明鉴。无任感激屏营之至。

** 为桂州崔中丞上中书门下乞朝觐状

右。某幸遇文明。叨承委寄。理戎典郡。十有四年。瞻恋阙庭。
神魂飞越。顷在邕州。累陈诚恳。谬尸进律之宠。未遂执圭
之愿。相公膺贤辅圣。大叙伦彝。中外之臣。出入更践。某自
领桂管。又逾再周。企鸾鹭于紫霄。独无羽翼。仰星辰于黄
道。徒竭丹诚。况正月会朝。远夷皆至。六岁来见。要服有期。
岂使班超之望长悬。子牟之恋空积。伏乞特申微愿。录受
冗员。徵故事而不遗。揆夙志而斯毕。入天子之国。愿附礼
卷五七二 第 9b 页
于小侯。拜丞相之车。敢希荣于上客。无任恳祷屏营之至。
轻渎威重。战汗伏深。谨状。

** 为南承嗣上中书门下乞两河效用状

右。伏以越败夫差。多会稽纳官之子。赵摧栗腹。即长平死
事之孤。何者。义烈之馀。色气猛厉。上将效于国用。下欲济
其家声。所以愤激悽怆。常思致命者也。某先父死难睢阳。
事在简册。累降优诏。荣及子孙。爰自襁褓。超升品秩。肉食
廪给。未尝暂停。顷守涪州。属西蜀遘逆。将致死命。以尽夙
心。寝戈尝胆。志愿未究。会刀笔之吏。寘以深文。首级之差。

卷五七二 第 10a 页

今复谁辩。薏苡之谤。不能自明。犹赖旧勋。谪居乐土。食人
力之粟。守无事之官。拳拳血诚。无所陈露。伏见明制兴师。
讨伐恒冀。蔑尔小丑。尚欲逋诛。某才非古人。志慕前烈。愿
得身当一队。效死戎行。竭平生之忠恳。申幽明之冤痛。抚
剑心往。发言涕零。尝闻汉法有奋击匈奴者。诸侯不得拥
遏。又况丞相总军国之重。定廊庙之谋。固当宏奖。无所弃
捐。伏乞哀悯收抚。以成其心。无任恳迫惶恐之至。

** 柳州上中书门下举柳汉自代状

卷五七二 第 10b 页

右。伏准元和六年十月十七日敕。常参官授上后。三日内
举一人以自代。便具所举人兼状上中书门下者。今奏请
前件官自代。谨连状。

** 为长安等县耆寿诣相府乞奏复尊号状

长安等县耆寿某乙若干人。右。某等伏以生长明时。游泳
皇泽。鼓腹且知于帝力。食毛敢忘于君恩。窃见近者祥瑞
所呈。周于百郡。丰稔之报。均于四方。有以知上元降灵。诞
告嘉应。彰我君文明之化。仁育之恩。大道既行。鸿名未举。
是以殷勤昭著。如斯而不已者也。某皆陶煦纯仁。成此耇
老。生既无补。死而何求。唯愿上闻帝阍。复建尊号。用彰圣
卷五七二 第 11a 页
德。以报皇慈。披露血诚。伏守天阙。糜躯碎骨。犹生之年。谨
以今日诣光顺门辄进表讫。伏惟相公赞翊明主。共致太
平。而使名号尚郁。天人失望。草野愚鄙。窃有惑焉。伏望敷
奏之际。开陈其要。俾下情允达。大愿克从。退就泉壤。乐而
无恨。轻黩国相。(一作相国)伏待典刑。谨状。

** 为京畿父老上府尹乞奏复尊号状

长安县耆老某乙等若干人。右。某等幸以羸老。获睹升平。
蹈舞薰风。讴歌寿域。譬之草木。何以报天。寤寐焦劳。不知
所措。伏见圣君临御。元化升闻。瑞应匝于万方。丰报穷于
卷五七二 第 11b 页
四海。神祇注意。天地倾心。觉悟生人。必有为者。盖以挹损
徽号。近二十年。盛德益光。大名未复。致远迩积虑。幽明愤
怀。故自古以来。嘉瑞之至。未有如今岁之盛也。斯乃上元
深旨。下人恳诚。勤勤相符。正在于此。某等眷恋明时。朝夕
是切。唯愿早复大号。以契天心。庶得圣政益光。鸿化弥远。
少遂踊跃之甚。今请诣光顺门进表昧死上陈。伏以侍郎
道合君臣。惠敷黎庶。傥遂收采愚虑。致贡天庭。俾草莱微
诚。得达万乘。非所敢望。惶惧伏深。谨状。

** 晋文公问守原议

卷五七二 第 12a 页

晋文公既受原于王。难其守。问寺人勃鞮。以畀赵衰。余谓
守原。政之大者也。所以承天子。树霸功。致命诸侯。不宜谋
及媟近。以忝王命。而晋君择大任。不公议于朝。而私议于
宫。不博谋于卿相。而独谋于寺人。虽或衰之贤。足以守国
之政不为败。而贼贤失政之端。由是滋矣。况当其时不乏
言议之臣乎。狐偃为谋臣。先轸将中军。晋君疏而不咨。外
而不求。乃卒定于内竖。其可以为法乎。且晋君将袭齐桓
之业以翼天子。乃大志也。然而齐桓任管仲以兴。进竖刁
卷五七二 第 12b 页
以败。则获原启疆。适其始政。所以观视诸侯也。而乃背其
所以兴。迹其所以败。然而能霸诸侯者。以土则大。以力则
彊。以义则天子之册也。诚畏之矣。乌能得其心服哉。其后
景监得以相卫鞅。宏石得以杀望之。误之者晋文公也。呜
呼。得贤臣以守大邑。则问非失举也。盖失问也。然犹羞当
时陷后代若此。况于问与举又两失者。其何以救之哉。余
故著晋君之罪。以附春秋许世子止赵盾之义。

** 駮复雠议

臣伏见天后时。有同州下邽人徐元庆者。父爽。为县尉赵
师韫所杀。卒能手刃父雠。束身归罪。当时谏臣陈子昂建
卷五七二 第 13a 页
议。诛之而旌其闾。且请编之于令。永为国典。臣窃独过之。
臣闻礼之大本。以防乱也。若曰无为贼虐。凡为子者杀无
赦。刑之大本。亦以防乱也。若曰无为贼虐。凡为治者杀无
赦。其本则合。其用则异。旌与诛莫得而并焉。诛其可旌。兹
谓滥。黩刑甚矣。旌其可诛。兹谓僭。坏礼甚矣。果以是示于
天下。传于后代。趋义者不知所向。违害者不知所立。以是
为典。可乎。盖圣人之制。穷理以定赏罚。本情以正褒贬。统
于一而巳矣。向使刺谳其诚伪。考正其曲直。原始而求其
端。则刑礼之用。判然离矣。何者。若元庆之父。不陷于公罪。
卷五七二 第 13b 页
师韫之诛。独以其私怨。奋其吏气。虐于非辜。州牧不知罪。
刑官不知问。上下蒙冒。吁号不闻。而元庆能以戴天为大
耻。枕戈为得礼。处心积虑。以冲雠人之胸。介然自克。即死
无憾。是守礼而行义也。执事者宜有惭色。将谢之不暇。而
又何诛焉。其或元庆之父。不免于罪。师韫之诛。不愆于法。
是非死于吏也。是死于法也。法其可雠乎。雠天子之法而
戕奉法之吏。是悖骜而凌上也。执而诛之。所以正邦典。而
又何旌焉。且其议曰。人必有子。子必有亲。亲亲相雠。其乱
谁救。是惑于礼也甚矣。礼之所谓雠者。盖以冤抑沈痛而
卷五七二 第 14a 页
号无告也。非谓抵罪触法陷于大戮。而曰彼杀之。我乃杀
之。不议曲直。暴寡胁弱而已。其非经背圣。不亦甚哉。周礼
调人掌司万人之雠。凡杀人而义者令勿雠。雠之则死。有
反杀者。邦国交雠之。又安得亲亲相雠也。春秋公羊传曰。
父不受诛。子复雠可也。父受诛。子复雠。此推刃之道。复雠
不除害。今若取此以断两下相杀。则合于礼矣。且夫不忘
雠。孝也。不爱死。义也。元庆能(能一作既)不越于礼。服孝死义。是
必达理而闻道者也。夫达礼闻道之人。岂其以王法为敌
雠者哉。议者反以为戮。黩刑坏礼。其不可以为典明矣。请
卷五七二 第 14b 页
下臣议附于令。有断斯狱者。不宜以前议从事。谨议。

** 谥议

贞元十五年正月日。故银青光禄大夫右散骑常侍轻车
都尉宜城县开国伯柳公从孙将仕郎守集贤殿正字宗
元。谨上尚书考功。伏以鲁史褒贬。虞书黜陟。彰善瘅恶。王
教之端。自周公以来。谥法未改。谨桉柳公累历清贯。茂著
名节。贞亮存诚。洁廉中礼。纳忠为诤臣之表。出守乃牧人
之良。刺举必闻。澄清可纪。冒危而大节不夺。更名而纯诚
克彰。遂践鼎司。以匡王国。奉上尽陪辅之志。退迹有推让
卷五七二 第 15a 页
之高。圭璋闻望。洽于人听。所以耸厉在位。关于政教。声闻
王者。其事实繁。褒善劝能。固将不废。宗元既当族属。且又
通家。传信克备其遗芳。考行敢徵于故事。谨具署其懿绩。
布以悫词。定谥之制。请如律令。谨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