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五二○
卷五二○ 第 21a 页
钦定全唐文卷五百二十

卷五二○ 第 1a 页
 梁肃(四)

** 兵箴

皇道无名。帝始有征。故效天杀。作为五兵。曰王及霸。功济
天下。威实助德。伐乃除祸。逐鹿于原。战龙在野。大宝臲卼。
非兵孰可。动如决河。静踰灭火。苍苍万姓。悬命在我。所行
者师。所统者德。功本乎义。不本乎力。顺之曰圣。逆之曰贼。
成败存亡。鲜不是则。众不足恃。胜不足保。武王一戎。奄有
九有。纣之百克。其卒无后。故长民者。无曰我强。莫予敢亢。
寻邑百万。覆乎昆阳。无曰我大。莫予敢制。陈吴攘袂。嬴氏
卷五二○ 第 1b 页
大溃。武不可玩。玩则必穷。兵不可废。废则终凶。故曰天下
虽平。忘战则危。不教民战。是谓弃之。齐桓矜众。九国以离。
徐偃仁义。本邦亦隳。传美止戈。易称以律。古之睿智。神武
不杀。治乱之机。系于杪忽。壮直且顺。孰云我遏。旅臣同箴。
敢告执钺。

** 心印铭

浩浩偫生。或动或静。或幽或明。旁魄六合。运用五行。莫不
因心。而寓其形。波流火驰。出入如机。如环无端。莫知其归。

卷五二○ 第 2a 页

或细不可视。或大不可围。日月至明。或以为昏。秋毫至微。
或以为繁。或囊包天地。或渴饮四海。舒卷变化。惟心所在。
天寿得丧。惟心所宰。心迁境迁。心旷境旷。物无定心。心无
定象。明则有天人。幽则有鬼神。苦乐相纷。如丝之棼。有无
云云。不可胜言。抑末也已。本则不然。惟本之为体。寂兮浩
兮。不可道兮。显矣默矣。不可测矣。统万有于纤芥。视亿载
于屈指。外而不入。内而不出。不阖不辟。不虚不实。无感不
应。无应不神。在天而天。在人而人。常存而未始或存。常昏
卷五二○ 第 2b 页
而未尝或昏。岂惟我然。盖无物不然。岂惟我得。盖无物不
得。混而为一。莫睹其极。故曰心生法生。心灭法灭。离一切
相。则名诸佛。

** 磻溪铭(并序)


阴阳和而万物生。圣贤合而天下平。和者时也。合者运也。
在昔尧舜合禹抑洪水。而天下平者四百年。汤合伊尹革
桀鷔。而天下平者六百年。文武合太公一戎衣。而天下平
者八百年。与夫风雨寒暑。五行四时。佐天生物一也。天之
数不可以不变。时则有怀山襄陵浩浩滔天之灾。君之运
不可以不极。时则有作威杀戮毒痡四海之变。变则通。时
卷五二○ 第 3a 页
则有四载之庸。极则反。时则有放伐之功。于戏。惟尚父钟
其运而遇其主。蹑其机而作其合者欤。于后伯阳不显。仲
尼旅人。其不合者欤。故曰君子得其时则大行。不得其时
则龙蟠也。嘉尚父之动静不失其时。作磻溪铭曰。

至人无心。与道出处。处则土木。出则雷雨。惟殷道绝。粤有
尚父。爰宅于幽。盘桓草莽。天地阖辟。阴阳运行。明极而昏。
昏极而明。遇主水滨。谟泰八纮。牧野桓桓。一麾而平。惟彼
日月。得天而光。惟彼圣贤。得时而彰。独夫昏迷。我乃豹藏。
文武作周。我乃鹰扬。故曰大道无体。大人无方。运用变通。
卷五二○ 第 3b 页
至虚而常。作铭磻溪。今古茫茫。

** 桥石表铭(并序)


临淮之下邳。有古桥。盖汉少傅留文成侯张良受神人黄
石公兵书之地。初留侯丑秦。高帝在丰。龙虎不起。风云未
会。黄石公知天衢欲平。否极必倾。秦之亡而汉之昌。故先
以兴亡之符而授留侯。且曰。孺子可教。后得济北黄石。其
我也。故以号云。夫受命之君。与佐命之臣。将欲叙天道。定
人伦。则必幽赞明神。协成大勋。在黄帝氏方平蚩尤。时乃
元女启符。风后行诛。然后迎日推筴。天下大治。在帝尧
卷五二○ 第 4a 页
方被水害。时乃洛出九畴。禹成九功。然后万国厎宁。黎民
时雍。在汉祖方征秦项。时乃黄石授兵。留侯演成。然后绁
婴轵道。斩羽垓下。自昔元图元命。著在篆籀。皆片言隐辞。
无益帝载。惟此三后。感及神书。文章昭明。大业用兴。易称
人谋鬼谋。百姓与能。又曰神道设教而天下服。盖谓是矣。
凡志不定则事不成。谋不从则业不广。留侯不遭黄石。无
以定其志。高祖不获留侯。无以广其业。人神参并。汉道乃
行。不然。何通降圣贤。君臣遇合。上得天统。中为帝师。如此
其盛也。大历七年。予旅游次堕履之地。于是钻石勒铭。扬
卷五二○ 第 4b 页
于邳圻。庶恃力违天徼功妄作之辈。于以敬戒之尔。铭曰。

阴阳之精。不测曰神。厥有黄石。假形为人。告谟留侯。夷项
灭秦。迹寄谷城。精还氤氲。惟帝轩后。肇兴兵谋。元女降符。
实平蚩尤。爰洎陶唐。洪水横流。天乃锡禹。洪范九畴。乱秦
纷如。帝在草茅。赫矣黄石。亦命留侯。丕显有唐。绍汉绝风。
革暴承天。与轩比崇。亦有反常。贪乱图功。人神莫从。动罔
弗凶。有开必先。惟德乃同。宜究兹道。顺于家邦。作为纪铭。
永鉴无穷。

** 祗园寺净土院志

卷五二○ 第 5a 页

祗园精舍净土院者。沙门常辉观佛三昧之所也。按契经。
西方极乐界曰有佛无量寿如来。诞敷本愿。爰宅彼土。垂
拱东向。以提偫生。如想念者。利有攸往。往而至者。住不退
地。至矣哉。盖出世之康衢。三乘之舟楫也。原夫真俗同体。
圣凡一贯。随心升降。见境差别。于是深静相形。依正相成。
离为百界。合成一念。如来以其然也。故因其所习。视其所
安。随所感化。示所依处。无量寿国。盖所示之一欤。有若观
心佛不二者。不来不往。谁缚谁解。如是观者。生之上也。如
卷五二○ 第 5b 页
是信解。观念渐纯。生之次也。系缘从事。厌染怀净。又其次
也。或近或远。或真或假。值佛闻法。同归一地。此西方教所
以为至也。或者以为法有相空。不可得生彼界者。与斯土
何以异。是不知佛意远矣。辉既修此道场。惧昧者不知所
以然。因命我纪之。

** 汉高士严君钓台碑

先生讳光。字子陵。会稽馀姚人也。名阐于汉光武之世。东
观书实载其事。当哀平之后。天地既闭。先生韬其光。隐而
不见。建武反正。云雷既定。先生全其道而不屈。消息治乱
之际。卷舒夷旷之域。如云出于山。游于天。复归于无閒。不
卷五二○ 第 6a 页
可得而累也。则激清风。耸高节。以遗后世。先生之道。可见
于是矣。或曰。人伦大统。莫大乎君臣。崇德致用。莫盛乎富
贵。而子陵以贱为贵。以臣傲君。二者其失于教欤。君子曰。
不然。夫贤哲之道。一动一静。动而用者。功济乎当世。静而
不用者。化光于无穷。故许由于尧。先生于汉。皆不易乎世。
游方之外。俾后之人闻清风而向慕焉。盖运有会。事有行。
伊吕遇汤武而立大功。子陵遇世祖而立大名。去就不同。
同归乎道焉。岁在大梁。予涉江自富春而南。访先生遗尘。
则钓台尚存。仰聆德风。刻颂于石。其文曰。

卷五二○ 第 6b 页

季叶浩浩。浇风荡淳。先生括囊。鸟兽同偫。四海既平。故人
为君。富贵于我。有如浮云。召至禁中。告归江濆。下视天子。
上动星文。接舆肆狂。孤竹求仁。介推山死。龚胜兰焚。猗欤
先生。异乎斯人。俯仰世道。从容屈伸。清溪悠悠。白石磷磷。
遗风是仰。终古不泯。

** 梁高士碣

有汉高士梁君。讳鸿。字伯鸾。扶风人。君得天元纯。诞其生
知。囊括道妙。而游于世。遭汉微阙。浇风偃物。君以为道不
可徇时。故安节以高蹈。高蹈不可以激俗。故登邙以作歌。

卷五二○ 第 7a 页

作歌不可以遗患。故适越以遐遁。遐遁不可以不粒。故寄
食于杵臼。是以孟氏悦其道而妻之。伯通尚其风而礼之。
安夫大而遗其细。忽夫语而顺乎默。乐则行之。忧则违之。
斯可谓高世之遗民矣。原夫天之运也。曰明与晦。人之道
也。曰否与泰。达人知否与晦之不可为也。故耦而耕。狂而
歌。凿坯以逃。荷蓧以游。而晦德避难。不成乎名。于戏伯鸾。
非斯人之徒。则谁与哉。唐大历六年。小子旅于吴。得君之
旧游焉。孟子称闻柳下惠之风者。鄙夫宽。薄夫敦。然则闻
卷五二○ 第 7b 页
之风声。亦将舍尔朵颐。以观我灵龟乎。乃刊贞石。以识遗
烈。铭曰。

山隐器车。河秘马图。伯鸾不行。独与道俱。太虚无际。浮云
无系。伯鸾伊何。冥迹人世。直道辱身。三黜鲁邦。扣马而谏。
饿于首阳。邈矣伯鸾。静而含光。作铭皋桥。万古是望。

** 台州隋故智者大师修禅道场碑铭(并序)


天台山西南隅一峰曰佛陇。盖智者大师现身得道之所。
前佛大教重光之地。陈朝崇之。置寺曰修禅。及隋建国清。
废修禅之号。号为道场。自大师没一百九十馀载。长老大
比邱然公。光照大师之遗训。以启后学门人。比邱法智。洒
卷五二○ 第 8a 页
埽大师之(阙一字)居。以护宝所门人。安定梁肃。闻上易名。铭
勒大师之遗烈。以示后世云。大师讳智顗。字德安。时号智
者。其先颍川陈氏。世居荆州之华容。感应缘迹。载在别传。
夫治世之经非仲尼。则三王四代之训。寝而不章。出世之
道非大师。则三乘四教之旨。晦而不明。昔如来乘一大因
缘。菩萨以普门示现。自华严肇开。至双林高会。无小无大。
同归佛界。及大雄示灭。学路派别。世既下衰。教亦陵迟。故
龙树大士病之。乃用权略。制诸外道。乃诠智度。发明宗极。
微言东流。我惠文禅师得之。由文字中入不二法门。以授
卷五二○ 第 8b 页
南岳思大师。当时教尚密。不能广被。而空有诸宗。扇惑方
夏。及大师受之。于是开止观法门。其教大略即身心而指
定慧。即言说而诠解脱。演善权以鹿菀为初。明一实用法
花为宗。合十如十界之妙。趣三观三智之极。自发心至于
上圣。行位昭明。无相夺伦。然后诞敷契经。而会同之。涣然
冰释。心路不惑。窥其教者。藏焉修焉。盖无入而不自得焉。
大师之设教也如此。若夫弛张体用。开阖语默。高步海内。
为两朝宗师。大明在天。光被四表。大云注雨。旁施万物。繇
是言佛法者。以天台为司南。殊涂异论。往往退息。缘离
卷五二○ 第 9a 页
化灭。涅槃兹山。是岁隋开皇十七年也。夫名者实之宾。教
者道之门。大师溷其宾。辟其门。自言地位。示有證入。故感
而应之。应之之事。可得而知也。若安住法界。现为比邱。等
觉欤。妙觉欤。不可得而知也。当是时也。得大师之门者千
数。得深心者三十有二人。纂其言行于后世者。曰章安大
师讳灌顶。灌顶传缙云威禅师。禅师传东阳。东阳与缙云
同号。时谓小威。小威传左溪朗禅师。自缙云至左溪。以元
珠相付。向晦宴息而已。左溪门人之上首今湛然大师。道
高识远。超悟辩达。凡祖师所施之教。形于章句者。必引而
卷五二○ 第 9b 页
伸之。后来资之以崇德辩惑者。不可悉数。盖尝谓肃曰。是
山之佛陇。亦邹鲁之洙泗。妙法之耿光。先师之遗尘。爰集
于兹。自上元宝历之世。邦寇扰攘。缁锡骇散。而比邱法智。
实营守塔庙。庄严佛土。回向之徒。有所依归。繄斯人是赖。
汝吾徒也。盍纪于文言。刻诸金石。俾千载之下。知吾道之
所以然。小子稽首受命。故大师之本迹。教门之继明。后裔
之住持。皆见乎辞。其文曰。

诸佛出世。惟一大事。天台教源。与佛同意。赫赫大师。开示
奥秘。载宏要道。安住圆位。白日丽天。天下文明。大师出现。

卷五二○ 第 10a 页

国土化城。无生而生。生化两冥。薪尽火灭。山空道行。五世
之后。閒生上德。微言在兹。德音允塞。明明我后。易名净域。
此山有坏。此教不极。

** 越州开元寺律和尚塔碑铭(并序)


释氏先律师讳昙。一字昙允。报年八十。僧夏六十一。以大
历六年十二月七日。灭度于越州开元寺。迁座起塔于秦
望山之阳。制缞会葬者以千百数。大师本南阳张氏。曾祖
卷五二○ 第 10b 页
隋太常恒。始家会稽之山阴。大师诞钟粹气。聪悟夙发。幼
学五经。因探禹穴。至云门寺。遂依沙门谅公出家。景龙中
剃度。寻受具戒。天纵辩慧。益之以轨仪。翕然已为人望矣。
开元初。西游长安。观音亮律师见而奇之。授以毗尼之学。
又依崇圣寺檀子法师学俱舍惟识。从印度沙门善无畏
受菩萨戒。探道睹奥。出类拔萃。期月之閒。名动京师。大师
崖岸峻峙。机神坦迈。体识详雅。应用虚明。得三藏之隐赜。
究诸宗之源底。加以素解元儒。旁总历纬。长老闻风而悦
服。公卿下榻以宾礼。由是与少保[兖]国陆公象先贺宾客
知章李北海邕徐中书安贞褚谏议庭诲及泾县令万齐
融为儒释之游。莫逆之友。其导世皆先之以文行。宏之以
卷五二○ 第 11a 页
戒定。入兰室而馨香自发。临水镜而毫发必鉴。不知其所
由然矣。开元二十六年复归会稽。谓人曰。三世佛法。戒为
根本。本之不修。道远乎哉。故设教以尸罗为主。取邺郡律
疏。合终南事钞。括其异同。详发正义。学徒赖焉。大凡北际
河朔。南越荆闽。四分之宗。自我而盛。烈炬之破昏黑。偫流
之赴渊泽。适来之时。化行也如彼。不为而生。乘化而息。草
木潜润。慈云无心。适去之时。处顺也如此。人世迁转。道存
运在。瞻望不见。寂寥空山。哀哉。铭曰。

越水漫漫。崇山回合。大师化灭。式建灵塔。缅慕上士。诞修
卷五二○ 第 11b 页
净法。有威有仪。不穿不杂。德溥化洽。云从海纳。勒碑垂后。
千万亿劫。

** 睦王墓志铭

王讳述。有唐代宗睿文孝武皇帝之第几子。今皇帝之爱
弟也。某年封睦王。春秋若干。以贞元七年某月日。薨于京
师。皇上震悼。命有司筮宅兆。选吉日。以明年二月某辰。葬
王某县某乡之原。礼也。惟天祐序于皇家。惟王承庆于祖
宗。方之有周。康叔实文王之子。拟诸炎汉。河閒称武帝之
弟。天钟秀气。幼挺全德。清明在中。淳耀发外。禀先圣之严
卷五二○ 第 12a 页
训。则乐善不倦。奉吾王之深爱。则敬顺日跻。至乃因心之
孝。率性之道。温良惠和。敏肃端懿。学无不探。艺无不至。固
以邈焉殊伦。焯于生知者已。洎夫备物典策。启土建封。桓
圭之重。盘石之宗。守以清净。行以谦冲。不然者。何名之茂。
何宠之丰。方将朋三寿以用五福。胡乃天不憖而命不融。
此圣人所以深津门之恸。凡伯所以惜东平之终。臣肃奉
诏铭石。寘元壤之中。所以纪兹坟之永固。以表王德于无
穷者也。铭曰。

圣帝介弟。于维睦王。令闻令望。于邦有光。惟王之贤。懿德
卷五二○ 第 12b 页
日宣。受福于天。胡不永年。东门之路。西靡之树。万有千古。
贤王之墓。

** 侍御史摄御史中丞赠尚书户部侍郎李公墓志铭

公讳史鱼。字某。赵郡平棘人也。隋下邑令大经元孙。皇朝
襄州录事参军元晖曾孙。涟水丞藻之孙。青州司法参军
赠和州刺史万总之子。其先干木藩魏。武安霸赵。司隶盛
于东京。持书别为西祖。载在纪牒。于家有光。自下邑至于
和州。四世无违。克生俊德。公天姿俊迈。少负英气。清明博
卷五二○ 第 13a 页
厚。虚受特达。行本于孝友。业成于文章。开元中以多才应
诏。解褐授秘书省正字。时海内和平。士有不由文学而进。
谈者所耻。公以盛名冠甲科。偫辈仰之。如鸿鹄轩在霄际
矣。秩满。调补河南参军长安尉监察御史。时宰相李林甫
当国怙权。稍锄去异己者。公外不附离。内不慑惮。竟为所
阴中。贬莱阳丞。累移至朝邑令。下车周月。而颂声作。上方
锐意武功。宠厚边将。拜公殿中侍御史。参安禄山范阳军
事。河北首乱。公胁在围中。危冠正词。诮让元恶。势迫难夺。
望重见容。朝廷雅知公忠。迁侍御史。充封常清幽州行军
卷五二○ 第 13b 页
司马。隔于凶盗。诏不下达。公与张休独孤问俗密结壮侠。
志图博浪之举。閒遣表章。请固河潼之守。帝用深叹。吾谋
未行。会虏将能人性元浩拥师河上。公诡请劳抚。因以大
义谕之。能亦知复。翻然向顺。裂贼左臂。繄公之力。是岁至
德一年也。相国张平原镐以状闻。复授侍御史摄御史中
丞。充河南节度参谋河北招谕使。中朝方倚公以重任。戎
镇又咨公以成务。公谓委身蹈难非节。违乱归政非公。叨
恩受禄非义。僶俛从政。吾何以安。假公事东至江淮。以上
元二年七月二十六日。遇疾终于扬州官舍。春秋五十六。

卷五二○ 第 14a 页

藁葬于禅智佛寺之侧。贞元元年。嗣子竦。以谷口扈从之
勋。朝廷推恩。追赠公尚书户部侍郎。五年岁次丁巳某月
日。始归窆于某乡某原。上距捐馆凡二十有九年。不得吉
卜。且难。是以缓。夫人河东郡君裴氏。河州刺史某之女。吏
部尚书宽之侄。以礼佐君子。降年不永。春秋若干。天宝二
载终于洛阳。至是祔焉。传称有明德若不当世。其后必有
达人。惟公含章挺生。好是正直。蹈难全德。终焉允臧。盖道
与其仁。神辅其志。宜乎其有后也。竦以文艺吏事。历中书
卷五二○ 第 14b 页
舍人户部侍郎。天子以为才任方镇。加左散骑常侍知鄂
州军州事领都团练观察使。长才厚位。而寿不至。士友痛
之。竦弟伫。长安尉。亦早卒。最少曰俟。纯懿而文。克奉家业。
咨于从祖父殿中侍御史皋鱼。爰卜兆域。以宁神宅。皋鱼
于天伦之閒。有知己之道。泣叙美行。俾予志之。其文曰。

时之晏。卿云烂。鸾凤于飞上清汉。吾道行年路方半。时之
昏。沴气繁。鲸鲵荡海横中原。侧身西望不敢言。忠莫渝兮
计独存。奋辞感激牧东藩。雷雨作解草木蕃。一随逝水空
游魂。播清徽与茂。烈。永延辉兮垂后昆。

** 给事中刘公墓志铭

卷五二○ 第 15a 页

公姓刘氏。讳迥。彭城人。楚元王交之后也。当汉兴。诸侯王
子孙。唯楚为盛。世为儒宗。光耀史牒。以至公大父皇朝尚
书比部郎中赠徐州刺史府君讳藏器。徐州生烈考右散
骑常侍赠工部尚书居巢文公讳子元。初文公儒为天下
表。有才子六人。曰贶曰餗。继文公典司国史。时议比子长
孟坚。曰秩曰迅。以述作之盛。德行之美。追踪孔门。曰汇与
公。用刚直明毅。焯于当时。故言卿族者。举盛业以名其家。
公好学。善属文。天宝中进士登科。解褐拜江都尉。转左金
卷五二○ 第 15b 页
吾兵曹介江南西道采访使。历大理评事监察御史。入为
殿中侍御史。出为永州刺史。未行。改户部员外郎。寻佐江
淮转运使。授著作郎。加检校户部郎中国子司业。三领侍
御史。当是时。中夏初定。而兵未戢。故公所受任。以馈运财
赋为先。而公亦饬躬[:#AS-93FA:⿱艹泣]职。所到无不均不安之患。大历初。
诏择二千石。遂授公吉州刺史。三载绩成。徵拜谏议大夫。
迁给事中。移疾请告。就医于洛阳。享年若干。以建中元年
七月某日。终于某里私第。嗣子某。泣血孺慕。以某月日。奉
公之丧。权窆于某原。惟公贞方端肃。居敬行。和而不同。直
而不倨。博闻强识。乐善下人。在谏司。陈古今以通讽谕。

卷五二○ 第 16a 页

言发而王度潜润。事行而天下莫闻。及夫给事黄门。釐举
典要。壶遂之才未展。士安之病已深。吾道岂穷。大运斯止。
呜呼。始公兄祭酒秩功曹迅。并与故相国房公琯厚善。其
终也。赵郡李公华志焉。洎公在庐陵。治行尤异。则故相国
崔公祐甫颂焉。盖伯仲德美。焕乎金石。试为斯文。铭曰。

惟尧之绪。在汉开楚。导长源兮。比部蕴仁。文公允文。辟儒
门兮。重世掌史。迁固惭美。立斯言兮。惟公才明。刚中志行。
直道发兮。累佐使臣。一麾牧人。遗爱结兮。给事于中。遭命
卷五二○ 第 16b 页
不融。神理忽兮。邱有夷。渊有实。舟斯失。剑斯没。石不灭兮。

** 房正字墓志铭

河南房君讳凛字敬叔者。唐长安令思晦之孙。殷城令齐
金之子。相国赠太尉清河公琯之族子也。兴元元年十月。
终于盐官县之旅次。旋窆于楚州宝应之某原。孟子云。虽
有镃基。不如待时。扬雄亦称李仲元不诎其志。不累其身。
时无仲尼恶乎闻。若敬叔以五常为师。六学为友。行年五
十八。而动不一合。艰屯臲卼。没于道路。噫。孟轲扬雄其知
言者欤。始敬叔十岁好学。十五能属文。二十馀值陆浑为
戎。遁于东南。刘仆射以贤良荐授秘书省正字。常黄门崔
卷五二○ 第 17a 页
中书继持国柄。方待以儒者之职。属二相薨免。其他当路。
君又不能附离。乃卷道退归。每言五经之旨。其道大备。而
去圣寖远。义类繁滋。博而寡要。学者罕究。乃撮其异同。各
以汇聚。凡三百馀篇。草藁未就。遘疾而殁。冉耕废疾。申公
胥靡。世道下衰。仁人随之。然欤。通人赵郡李遐叔常云。我
思古之人。房行古之道。房哉房哉。哀哉哀哉。嗣子某。泣序
遗烈。请予为志。文曰。

儒为德本。德实教源。不有达学。孰纂偫言。恂恂房君。行直
而温。一匡六艺。独立颛门。宜登师席。启迪蒙昏。今也则亡。
卷五二○ 第 17b 页
来者何云。荆棘滋茂。芝兰烧焚。命不可问。吁嗟房君。

** 明州刺史李公墓志铭

大历七年冬十月甲子。前明州刺史李公寝疾终于晋陵
之无锡私馆。呜呼。公讳长。字某。陇西狄道人。其先自凉武
昭王元盛七叶至皇朝工部侍郎岐州刺史义琛。生吏部
郎中绾。绾生蔡州长史赠宋州刺史某。某生公。公生而聪
明。治左氏春秋。举孝廉。初任贝州参军。三迁至国子主簿。
御史中丞卢弈司察甸服。辟为从事。天宝十五载。大盗覆
东周。弈死节。公遁脱而南。会永王璘都督江左诸军。雅知
卷五二○ 第 18a 页
公才。将署于幕以画。公告不能。无何。璘果败。君子以公为
知几。时肃宗在岐。朝廷擢良吏以慰郡县。不限官次。多即
授印绶。丞相韦见素表公可用牧民。诏摄安州刺史。考绩
既成。真拜均州治中。迁邓州。康允之叛。南土大扰。公会诸
将。以王命讨不臣。尺兵不丧。凶党大坏。宛邓之閒。民到于
今受其赐。上方勤恤下民。重二千石之任。不暇登公于朝。
由是历随曹婺三州。三州辑宁。徵傅韩王。王德既宣。出为
梓州。又换明州。时越初静。疮痍未复。公务穑劝分。人安怀
之。及其去也。如夺乳育。呜呼。公凡历官一十有四。其剖符
卷五二○ 第 18b 页
分忧者八。享年七十。其为人也。刚毅宽明。惠和而清。所至
之邦。先以礼。后以刑。使人迁善远罪。而不知其止。君子曰。
古之良吏也。初公无允子。命兄子某为后。八年冬十月。某
奉公之丧。反葬于河南万安山之阳。夫人博陵崔氏。秦州
掾孝之女。既笄而归于我。以宣慈恭顺闻。享年五十。先公
而殁。公为明州之二年。以夫人之丧反葬万安。至是祔焉。
礼也。夫惟天地之道可久。若陵谷。则无不迁也。遂铭曰。

于惟公先。实曰庭坚。作舜五臣。为唐八元。周道不行。伯阳
西迁。晋失其政。凉兴勃焉。武昭之孙。宋州之子。如圭如璧。

卷五二○ 第 19a 页

如松如梓。爰在下位。令闻亹亹。帝曰休哉。命牧南鄙。在邓
有乱。惟我行师。寇戎既夷。剖符于随。曹无罢人。婺有去思。
或傅或藩。受命咸宜。爰自东南。薄言旋归。谓天聪明。胡不
憖遗。节彼万安。松柏丸丸。猗欤齐姜。同穴其閒。横峙惟松。
旁流洛川。铭勒金石。永昭亿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