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崔从
崔从 第 22a 页
钦定全唐文卷五百十四

崔从 第 1a 页

* 崔从

从字子乂。赠卫州刺史融曾孙。第进士。宪宗朝累官尚书
右丞。宝历初检校尚书左仆射淮南节度副大使。大和六
年卒。年七十二。赠司空。谥曰贞。

** 请定举放官私钱事宜状

京城百司诸军诸使及诸道应差所由并召人捉本钱。前
件捉钱人等。比缘皆以私钱添杂官本。所防耗所裨补官
利。近日访闻商贩富人。投身要司。依托官本。广求私利。可
崔从 第 1b 页
徵索者。自充家产。或逋欠者。證是官钱。非理逼迫。为弊非
一。今请许捉钱户添放私本。不得过官本钱。勘责有剩。并
请设官。仍量轻重科处。其所放官本。并许添私本。每举放
数足。仰钱户具所举人姓名钱数。状报本司。仰本司收连
入案。三官同押。排科印记。仍各随钱人牒知。如他时因有
论竞。勘案历不同。不在与徵理之限。庶官利不失。私家获
安。

* 顾少连

少连字夷仲。苏州吴人。大历五年进士。官监察御史。德宗
崔从 第 2a 页
朝授翰林学士。累迁吏部尚书。封本县男。徙兵部。为东都
留守。卒年六十二。赠尚书右仆射。谥曰敬。

** 嵩岳少林寺新造厨库记

启迪真乘。无相之门寂。发挥象教。有为之功大。非无不可
以臻极。非有不可以化凡。亦由瞻影求形。见烟知火。通如
来诱善之路。为偫暗向明之阶。沿浅诣深。其实一也。自汉
明帝梦金人履殿。讯之于庭。采傅毅的然之词。得竺乾惟
肖之像。精庐始构。塔庙继兴。大抵三教之行。各有其属。尊
严所奉。齐壹厥心。若游息不殊。则其道閒杂。若散漫无守。
崔从 第 2b 页
则其风寂寥。是以从其先师。皆致室处。故孔徒有庠序。道
士有楼居。而释流谓之寺。此圣人所以崇其教也。少林寺
者。盖权舆于太和。中废于承光。更名于大象。锡田于开皇。
若乃应天顺人。擒盗助信。摧魔军于充斥。保净土于昏霾。
此又昭彰于我唐也。其神异之尤。若跋陀之经始灵塔。劫
火不焚。指盼泉流。使之西注。稠公挥杖而二兽解斗。惠可
割臂而三业息尘。荃兰丛植于缁林。鸾鹤连翔于法界。则
有惠光昙隐。播芳烈于前。元素明遵。嗣徽音于后。戾止者
皆同一姓。来仪者无复二乘。盖释氏之淹中。西方之别馆
崔从 第 3a 页
也。况其上圭表正。风雨所均。嵩高峻极。山岳之秀。交艮兑
之清气。积灵仙之秘踪。故其志道之人。好奇之士。系尘笼
者屡至。求宴坐者永栖。菩萨色身。未能忘食。苾刍老病。斯
用依仁。而库舍不营。坊厨偪陋。每王城信士。供施所储。柏
谷上田。穫敛所入。虽真如之性。不假多藏。而大道之行。恶
其弃地。释法真聿来从学。雅尚住持。永言创立。志在宏济。
乃誓于僧众。陈于上官。愿因农隙。以果营建。河南尹杜公
黄裳。多历胜因。素崇净业。聆风响应。如契夙心。于是躬主
办之勤。假清白之俸。复次都人白仙鹤李秀孙光杜珍等。
崔从 第 3b 页
共殖嘉苗。用滋景福。脱鄙吝之缰锁。成智惠之舟航。钱刀
无翼而自飞。寒暑不期而继至。单贫展效。富有匮财。神龙
施珠。香象均力。加以寺半崖巘。路蹑凌兢。伐松柏于山巅。
治瓴甓于岩下。佛教善诱。人忘其劳。爰始爰谋。是启是辟。
平其坎窞。相其广轮。梓人作程。郢匠施巧。积干如阜。运斤
成风。真公杖锡指麾。语言深(缺一字)先饥以班食。伺渴而馈
浆。酬以壮佣。任以老事。期不揆日。工无废时。为欂为栌。为
桴为桷。洪纤合度。寻尺中规。凿枘靡乖。朴斲惟称。板干既
具。墙垣以兴。支撑得其宜。缔搆取诸壮。以周饎爨。用固扄
崔从 第 4a 页
鐍。风雨攸除。尘泥莫侵。若乃曲突以舒烟。疏窦以流恶。陈
其鼒鬲。扄其釜鬵。释之蒸之。惟精惟洁。俾其潘汁有所注。
气焰有所通。香风时来。荡涤烦燠。斯乃厨之制也。深中以
虚受。阖扉以制出。陈其椽杙。施其缄縢。取之用之。不费不
约。必使公供无所耗。岁计惟其明。元关载施。成我密固。此
又库之宜也。乃崇佛宇。栏楯孔严。乃饰僧堂。屋壁增焕。新
亭宏敞。阅香积之饭。危楼耸擢。俯耆阇之山。每至华钟大
鸣。旭日三舍。缁徒总集。就食于堂。莫不永叹表诚。肃容膜
拜。先推尊像。次及有情。洎蒲牢之吼馀。海潮之音毕。五盐
崔从 第 4b 页
七菜。重秬香粳。来自中厨。列于广榭。咸造勿亵。已事而竣。
勤求者无次第之劳。暮齿者有终焉之托。不僭于素。克壮
其犹。检校上座僧净业寺主灵凑都维那智寰典座道悟
维清老宿圆济僧如空惟陟等。虔奉矢谋。式昭毕务。故得
庄严宝地。丰洁中飧。纂绍前规。招延后学。以是功德。侯其
祎而。夫教不自宏。因人而大。有以法从中得。默契真空。有
以事假外缘。用扶正谛。总是二者。其惟真公。真公俗姓张。
杭州盐官人也。历劫勤道。髫年出家。虽冥心于此山。盖授
记于前牒。不然者。安得宏誓既发。偫心悦随。兴立招提。如
崔从 第 5a 页
此其盛。大历之季。少连尝吏登封。暇日之游。竹园伊迩。次
宗之依惠远。凿齿之慕道安。尘俗之人。幸不遐弃。一行入
仕。二纪于兹。前年典选洛师。邂逅相遇。名山在目。道友依
然。愿言从之。王事拘我。于是得其轨躅。作厨库记云。时贞
元戊寅岁。皇帝缵服之廿载也。

** 请以口问经义录于纸上以便依经疏对奏

伏以取士之科。以明经为首。教人之本。则义理为先。至于
帖书。及以对策。皆形文字。并易考寻。试义之时。独令口问。
对荅之失。覆视无凭。黜退之中。流议遂起。伏请准建中二
崔从 第 5b 页
年十二月敕。以所问录于纸上。各令直书其义。不假文言。
仍请依经疏对奏。

* 赵昌

昌字洪祚。天水人。累官国子祭酒。拜安南都护。宪宗朝迁
工部尚书兼大理卿。拜太子少保。元和九年卒。年八十五。
赠扬州大都督。谥曰成。

** 蒙异牟寻请降奏状

蛮王蒙异牟寻。积代唐臣。遍沾皇化。天宝年中。其祖阁罗
凤。被边将张乾陁谗搆。部落惊惧。遂违圣化。北向归投吐
崔从 第 6a 页
蕃赞普。以赞普年少。信任谗佞。欲并其国。蒙寻远怀圣化。
北向请命。故遣和使。乞释前罪。愿与部落。竭诚归附。缘道
遐阻伏。恐和使不达。故三道遣。一道出石山。从戎州路入。
一道出牂牁。从黔府路入。一道出夷獠。从安南路入。其杨
傅盛等。今年四月十九日从蛮王蒙异牟寻所理大和城
发。六月十八日到安南府。其和使杨传盛。年老染瘴疟。未
得进发。臣见医疗。候获稍损。即差专使。领赴阙庭。其使云。
异牟寻自祖父久背国恩。今者愿弃豺狼之思。归圣人之
德。此皆陛下雨露之泽及外夷。故蛮徼遐荒。愿为内属。臣
崔从 第 6b 页
忝领蕃镇。目睹升平。踊跃欣欢。倍常万幸。有蛮王与臣书
及金镂合子等。谨差十将李茂等随表奉进。谨奏。

* 李约

约字存博。司徒汧国公勉子。官兵部郎中。

** 道德真经新注序

自然之道静。故天地万物生于其中。人为万物之主。故与
天地为三才焉。老君在西周之日。故秉道德以救时俗。道
者清净自然之道也。德者以法久而失。修而得之谓之德
也。故曰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是谓域中四大焉。盖王者
崔从 第 7a 页
法地法天法道之三自然妙理而理天下也。天下得之而
安。故谓之德。凡言人。属者耳。故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
道法自然。言法上三大之自然理也。其义云。法地地如地
之无私载。法天天如天之无私覆。法道道如道之无私生
成而已矣。如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之例也。后之学者。不得
圣人之旨。谬妄相传。凡二十家注义。皆云人法地地法天
天法道道法自然。即域中五大矣。与经文乖谬。而失教之
意也。岂王者只得法地而不得法天法道乎。又况地法天
天法道道法自然。义理疏远矣。源流既挠。支派遂昏。或宗
崔从 第 7b 页
之为神仙书。或语之以虚无学。论者非云先黄老而后六
经。乃浅俗之谈也。殊不知六经乃黄老之枝叶尔。余少得
旨要。故辩而释之。盖清心养气安家保国之术也。

** 壁书飞白萧字赞

梁侍中萧子云书。祖述钟王。备该众体。始变蔡张二王飞
白古法。妙绝冠时。虽名存传记。而迹绝素。惟建邺古壁馀
此萧字焉。韩晋公鉴古擅书。闻之嗟异。迁之于南徐。置于
海榴堂座右之壁。余后获之。载以入洛。书之故实。事之本
末。中书舍人张公崔监察备撰记详焉。余少好图书。耽
崔从 第 8a 页
嗜奇古。虽志业不工。而性莫能迁。非不干求爵禄。心懵时
事。自与名疏。非欲乖异时尚。养痾守独。所见遂僻。僻则僻
矣。与夫酣湎声色。奔走权利者。俱亡羊也。亡则孰多。余每
阅玩古迹。而图书之光。如逢古人。似得良友。加以琴酒静
畅。书斋昼閒。荣富贱贫。是日何在。至若寻翰墨轻浓之势。
穷点画分布之能。与日弥深。随见愈妙。嗟夫。昔贤垂不朽
之书。如传宝于后世。后人睹绝妙之迹。见得意于当时。名
齐日月。情契古今。传曰游于艺。艺可已乎。知者相贺。比获
兰亭之书。世情观之。未若野人之块。不阙于世。在世为无
崔从 第 8b 页
用之物。苟适于意。于余则有用已多。乃作赞曰。

昔创飞白。蔡氏所得。起于垩帚。播于翰墨。张王继作。子云
精极。壁昏蜃素。墨古池色。翻飞露白。乍轻乍浓。翠箔映雪。
罗衣从风。崩云委地。游雾萦空。鱍剌势动。蟉蟠气雄。昆池
骇鲸。禹门斗龙。攒毫謺札。或横或纵。层层阵云。森森古松。
君子况德。高人比踪。抱素自洁。含章内融。逸拟方外。纵在
矩中。密而不杂。疏而有容。艺通造化。比象无穷。子云臣梁。
萧字愈贵。点画均丰。姿形端异。巧绝茧素。名空传记。明徵
褒贬。惟此一字。

崔从 第 9a 页

* 殷亮

亮。永宁尉寅子。历给事中。终杭州刺史。

** 颜鲁公行状

公姓颜。名真卿。字清臣。小名羡门子。别号应方。京兆长安
人也。颜氏乃春秋小邾子之苗裔。昔帝轩氏生昌意。昌意
生颛帝。颛帝生老童。老童生吴回。吴回生陆终。陆终生六
子。一曰昆吾。其国卫也。二曰参胡。其国韩也。三曰彭祖。其
国徐也。四曰会人。其国郑也。五曰曹姓。其国邾也。六曰季
崔从 第 9b 页
连。其国楚也。曹姓国于邾。春秋邾武公为鲁之附庸国。武
公名仪甫。字颜公。故公羊传云。颜公有功于齐。齐威公命
为小邾子。子孙以王父字为姓氏。以其附庸于鲁。故代代
事鲁为卿大夫。故先贤传孔子弟子。达者七十二人。颜氏
有其八。则颜氏之儒学可知也。若颜无繇字路。颜回字子
渊。颜辛字子柳。颜高字子骄。颜祖字襄颜。哙字子声。颜之
仆字叔并。颜何字冉是也。至公之十六代祖魏青徐二州
刺史讳盛。字鲁国。居琅琊。葬临沂县西七里。十二代祖晋
侍中讳含。自琅琊居丹阳。五代祖北齐黄门侍郎讳之推。
自丹阳居京兆长安。高祖秦王府记室参军讳思鲁。曾祖
崔从 第 10a 页
蒋王文学著作郎讳勤礼。祖曹王侍读讳昭甫。父薛王友
赠太子少保讳惟贞。即秘书监师古之曾侄孙也。公以家
本清贫。少好儒学。恭孝自立。贫乏纸笔。以黄土埽墙。习学
书字。攻楷书绝妙。词翰超伦。年弱冠。开元二十二年进士
及第登甲科。二十四年吏部擢判入高等。授朝散郎秘书
省著作局校书郎。天宝元年秋。扶风郡太守崔琇举博学
文词秀逸。元宗御勤政楼。策试上第。以其年授京兆府醴
泉县尉。黜陟使户部侍郎王珙以清白名闻。授通直郎长
安尉。六载迁监察御史。制云。文学擅于登科。器干彰于适
崔从 第 10b 页
用。宜先汗之职。俾伫埋轮之效。寻充河东朔方军试覆屯
交兵使。凡阅举糺士伍舒惨之情。事理无不必当。七载又
充河西陇右军试覆屯交兵使。五原郡有冤狱不决。公理
之。时方久旱。而甘泽立应。郡人呼为御史雨。八载又充河
东朔方军试覆屯交兵。使有荥阳郑氏兄弟三人。或居令
长。或尉京畿剧任。往年母亡。殡于太原佛寺空园之内。经
二十九载未葬。公乃劾奏之。敕三人放归田里。终身勿齿。
左金吾将军李延业。素承恩渥。曾召蕃客内宴。引驾仗不
报台。公责之。延业凭恃权势。于朝堂喧愤。公奏之。出为
崔从 第 11a 页
济南太守。朝廷惮焉。不敢不肃。八月迁殿中侍御史。时中
丞宋浑。以私怨为御史吉温崔圭所诬告。谪贺州。公谓圭
温曰。奈何以一时之忿。而欲危宋璟裔乎。由是与二人不
平。宰相杨国忠初党于温。亦怒公之不附已。令吉温讽中
丞蒋冽奏公为东京畿采访判官。九载十二月转侍御史。
百馀日转武部员外郎。判南曹。提纲目。锄苛细。武调者多
感而怀之。十二载。国忠以前事衔之。谬称精择。乃遂出公
为平原太守。其实去之也。公至郡。访孝义名节之士。皆旌
其门闾。或蠲其户役。安陵处士张镐。多才博识隐居。公诣
崔从 第 11b 页
其居。与之抗礼。因廉使巡察。乃荐焉。其后镐官至中书侍
郎同平章事。安禄山镇幽州十馀载。末年反迹颇著。人不
敢言。公亦阴备之。因岁终式修城。乃浚濠增堵。坏土[:#AS-FBED:●]睘
垣。立植木。内为禦敌之计。外托胜游之资。及兵兴。果赖其
固而城得全。十四载。禄山祸谋将发。公遣子至范阳启禄
山。以今年冬合当入计。禄山猜之。不许。公既不得离郡。乃
遣亲客前汉中长史蹇昂奏其状。状留禁中不报。十一月。
禄山反于范阳。众号十五万。长驱自赵定而南。趋洛阳。散
榜诸郡。莫敢枝梧。禄山乃榜公。令以平原博平兵七千人
防河。

崔从 第 12a 页

以博平太守张献直为副。公登时使平原司兵参军李平
乘驷奏之。平至东京。见封常清。云吾得上旨。凡四方奏事
者。许开函而再封之。平听焉。常清遂倚帐操笔。寄书于公。
论国家之事。词意甚切。并附募捕逆贼牒数十封至平原。
令坚相待。公从之。使亲表及门客密送于诸郡。因此多有。
而常清乃寻自败绩焉。有敕赐死于陕州。竟不接声。平之
未至京师也。元宗叹曰。河北二十四郡。无一人向国乎。及
闻平至。遣中使五六辈迎之。兼敕平奔马直至寝殿门。然
崔从 第 12b 页
后令下。奏事毕。元宗大喜。顾谓左右曰。颜真卿何如人。朕
兼未曾识。而所为乃尔。禄山之发范阳也。时平原郡有静
塞。屯平卢镇兵三千五百人。并已发赴镇。在路未达。公悉
追回。更追诸县武举及猎射人。兼召募精勇。旬日至万馀
人。遣宗子平原郡录事李择交统之。骁勇之士刁万岁和
琳徐浩马相如高抗等分押营伍。皆千夫之长。乐以义举。
腹心无阻。而为其将帅焉。聚兵后数十日。公大飨将士于
子城四门之外。办吏四人主酒食所约五十万。厮役之流。
无不饱饫。公躬自抚巡。举酒下泪。言国家之恩。戮力死节。
无以上报。众皆激愤勇。思致命焉。时饶阳太守卢全诚与
崔从 第 13a 页
司马李正举兵据其城。河閒司法参军李奂杀禄山所置
长史王忠于济南。月馀日。清河义兵复归本郡。济南太守
李随下游奕将訾嗣贤渡河。得博平伪太守马[:#AS-FEDD:●]
[:#AS-FBEC:●]异。据其郡。各有众数千。
或至万人。相次于平原。共推公为盟主。公三辞后听焉。诸
郡咨禀指挥。告败剋日数十至。信都郡武邑县尉李铣来
投。本县令庞宣远拘刘铣母。公以私钱十万募人劫迎之。
故士众叹感。无不愿效者。果遂偫意。兼斩庞宣远首而携
回。十二月。禄山陷东京。害留守尚书李憕御史中丞卢奕
判官巩县尉蒋清等。因使以三人之首来徇河北。且以胁
崔从 第 13b 页
降诸郡。逆使者段子光至。初拽入门。子光大呼曰。仆射十
三日入东京。远近尽降。闻河北诸郡不从。故令我告之。公
若损我。悔有日在。遂历指三首。各言其人。公识其是。恐摇
人心。乃谬谓诸将曰。我审此三人。皆非也。遂命腰斩子光。
潜令收藏三首。志其处。数日稍定。取憕奕等首澡洁。仍缚
蒲为身棺殓。发哀致祭。城外殡之。哭三日。举声下泪。受文
武吊慰。左右无不出泣涕者。自此义合归者益多矣。斩段
子光之日。沧州清河县步五千攻常山。太原节度使王承
业拥兵最近。不时出救。常山遂陷。诸郡颇有
崔从 第 14a 页
贰者。元宗乃以公为户部侍郎。依前平原太守充本郡防
禦使。仍与节度使李光弼计会招讨。公以景城长史李晖
为副。李铣贾载前侍御史沈震为判官。是月。又诏公为河
北采访处置使。公又以前咸阳尉王延昌为判官。张澹为
支使。时清河郡寄客李华。(后因献封事睿宗有敕改名)为郡人来乞师
于公曰。窃闻公高义首唱。河朔归顺之人皆依倚。以为声
气洪赡。人心可用。若不倦于听。则仆请言之。公曰。何如。华
曰。国家旧制。江淮郡租布贮于清河。以备北军费用。为日
久矣。相传为天下北库。今所贮者有江东布三百馀万疋。
崔从 第 14b 页
河北租调绢七十馀万。当郡䌽绫十馀万。累年税钱三十
馀万。仓粮三十万。时讨默啜。甲仗藏于库内五十馀万。编
户七十万。见丁十馀万。计其实。足以三平原之富。料其卒。
足以二平原之彊。若因抚而有之。以两郡为腹心唇齿。其
馀乃四支耳。安敢有不从者哉。彼要仆为行人。以造公之
垒。仆明见其可同心也。取命于屏戟之外。惟公图之。公曰。
所合之众。未曾知战。自死且急。安有恤邻之暇哉。虽然。诺
足下之请。则可为乎。华对曰。清河遣仆致命于公者。盖欲
禀义(阙一字)大贤以济谋。非力不足。而借公之师。以当强寇
崔从 第 15a 页
也。瞻仰高意。未有决词定色。与济清河也。安敢言为哉。时
华才年二十馀。皆沮云。必动众无成。惟公奇之。迫于众情。
(阙一字)许耳。华乃就馆操书。以达其意。意者略言清河去
逆就顺。以全实之资。上公之军。而承公之命。时不纳而疑
之。即仆回辕之后。清河必有所托。系与他人。与公为西面
之难。无什日之期耳。公及噬脐乎。公览而惊之。遂排偫议。
独仗其决。借兵六千人。兵既出平原。次于竟上。华将把公
手而归。公曰。兵既行矣。可以言吾子之意否。华曰。近闻朝
廷遣程千里统精兵十万。自太行东下。拟诣口。助河北诸
崔从 第 15b 页
军讨灭叛逆。而口为贼所守。千里兵不得东出。须先伐魏
郡袁知泰。(泰禄山所署伪太守)纳旧太守司马垂。使为西南主。分开
口。出千里之军。因令讨邺郡以北。直至幽府已来未顺城
邑。平原清河率同盟诸将。以十万人直指河阳。分效兵巡
河。而悉制其奔冲之路。计王师东讨洛邑。必不减二十万。
河南诸郡义师。西向临之。亦不减十万。公当表请坚壁勿
战。不旬月而贼有溃败相图之势矣。公然之。遂移牒清河
等诸郡。并遣大将宗子李择交副将平原县令范馥偏裨
和琳徐浩等十馀人。促兵清河合势。以便宜从事。

崔从 第 16a 页

华复命于清河。因兵合之际。修永济渠。引水绕州。城上大
修守战之具。旬日而毕。又以清河四千兵。与平原连踪而
西。时博平亦义兵千人来合。于是三郡之师。屯于博平郡
堂邑县西南十里。袁知泰遣其麾下将白嗣深乙舒蒙等。
率二万人来拒战。三郡之兵。尽日苦斗。遂大败之。斩首万
馀级。生擒一千馀人。马一千匹。军资器械。不可胜数。其日。
魏郡城东南面女墙一百五十步。无故而崩。(去郡邑百里
战日而崩所以为异)知泰走投汲郡。于是自魏郡以东。至堂邑百
崔从 第 16b 页
馀里。莫不携壶浆于道侧。以候官军。公声益震。境内稍安。
初平原之师。既西合清河。时贼将史思明围饶阳。恐平原
救之。仍遣游弈兵来拒。前锋去旧县十里。公惧不敌。乃遣
骁将刁万岁以三千兵逆之。坚壁不战。又以书过河。招北
海太守贺兰进明。统马步兵五千来助。公陈兵而迎之。相
揖哭于马上。悽恸三军。宴犒甚厚。进明遂屯平原城南。息
养士马。公每事咨谋之。自是兵威之重。稍移于进明矣。而
公不以为嫌。进明未有所之。李择交兵入清河。寻又破于
堂邑。而因公以有功。礼逊于进明。加河北招讨使。择交馥
各徵进官级。其清河博平有功。不录一人。时论进明必有
后败。未
崔从 第 17a 页
期果失律于信都城下。有诏抵罪。公纵之使赴行在。进明
以全。乃公护之也。君子曰。窃人之财。犹为之贼。况窃人之
功乎。进明之不死幸也。然公亦过于宽厚矣。三月。河北节
度使李光弼。以朔方马军三千。步军五千。初出土门。将讨
定河朔。公乃抽兵归。并放博平清河等军各归本郡。敛戢
以待光弼之命。俄而光弼拔平山郡。(敕改常山为平山)续有诏遣
郭子仪以万军助之。两进兵又拔赵郡。史思明方守博陵
以自固。仍将兵来拒。于是两军与思明三万人对阵于嘉
山大战。思明败绩。徒跣走入博陵城。两军斩首万馀。虏获
崔从 第 17b 页
不可胜计。时平山赵郡已拔。刘正臣(本名客奴)归顺于平原。平
卢等十七郡。公先据之。于是横截贼路。人往来幽府。皆以
精骑偷路。又多被官军杀之。其贼将士父母妻子。及曳落
河种族。并质在范阳。绝怀震恐。时方盛暑。公知光弼子仪
禁断侵掠。将士少衣服。乃送十五万帛。为三万人[:#AS-88E3:●]以遣。
人至饶阳。属潼关不守。两军却入土门。遂留不行。然河北
诸郡。公始复指麾征讨之事。肃宗之在灵武也。公前后遣
判官李铣及马步军张云子。以蜡为弹丸。以帛书表。实于
弹丸之内。潜至灵武奏事。有诏以公为工部尚书兼御史
崔从 第 18a 页
大夫。依前河北招讨采访处置使。又于丸内奉敕书。及即
位改年赦书至平原。散下诸郡宣奉焉。又令前监察御史
郑昱奉赦书。宣布河南江淮。所在郡邑。风从不疑。而王命
遂通。则公之力也。而河北诸郡。禀公之命。粗为安肃。公以
兵兴半年。军用已竭。思所以赡济之。未得其略。先是清河
行人李华。自堂邑战胜后。又睹公辞权而不有之。遂藏于
人閒不及见。公再三盟约。号令诸郡。及以文牒求之曰。清
河郡属崔审交应贼之后。吏不安。行人李华乃崇墉浚隍。
锻甲矫剪。乞师破敌。和众以安人。静言其功。须有甄赏。仍
崔从 第 18b 页
牒之于路以求焉。华于是复诣平原。与公相见。公因问以
足用之计。华遂与公数日参议定。以钱收景城郡盐。沿河
置场。令诸郡略定一价。节级相输。而军用遂赡。时北海郡
录事参军第五琦。随刺史贺兰进明招讨于河北。睹其事。
遂窃其法。乃奏肃宗于凤翔。至今用之不绝。然犹未得公
本策之妙旨焉。是年秋。禄山遣其将史思明尹子奇等。并
力攻河北诸郡。前后百馀日。饶阳河閒景城乐安。相次而
陷。所存平原博平清河三郡而已。然人心溃叛。不可复制。
公乃将麾下骑数百。弃平原渡河。由淮南山南取路。朝肃
崔从 第 19a 页
宗于凤翔行在。初公之将过河也。乃谓判官穆宁张澹曰。
贼势死尔。若委命待擒。必为其快心。辱国之命也。今将径
赴行在。公以为何如。若朝廷必诛败军之罪。以励天下。则
王纲可振。死亦何恨。如复从事。以责后效。则业不朽矣。宁
澹与诸将皆赞之。策马发至。朝廷除公为宪部尚书。初刘
客奴以渔阳归顺。时史思明与光弼子仪相持于赵定之
閒。客奴遣使越海。与公计会。公使判官贾载将男颇为质
信。泛海以军粮及战士衣服遗之。时颇始年十岁馀。公更
无子息。三军恳请留之。不从。及载等回。公乃与渔阳声势
崔从 第 19b 页
相连。寻又使人迎其军。比至。公已弃平原。归于行在。竟不
及事。然自肃宗已来。河南及诸道立功大将。如王元忠田
神功董泰侯希逸李正已许杲卿等。初皆是公自北海迎
致之者。终无私谒焉。至二年正月。又除御史大夫。未几。因
忤圣旨。贬冯翊太守。乾元元年三月又改蒲州刺史本郡
防禦使。封丹阳县开国子。食邑一千户。是年为酷吏唐旻
所诬。贬饶州刺史。二年六月拜升州刺史。充浙江西道节
度使兼宋亳都防禦使。刘展反状已露。公虑其侵轶江南。
乃选将训卒。缉器械为水陆战备。都统使李峘以公为太
崔从 第 20a 页
早计。因密奏之。肃宗诏追。未至京。拜刑部侍郎。及刘展举
兵渡淮。峘败绩奔江西。淮南遂陷于展。议者皆多公而怨
峘焉。上元元年秋。时御史中丞敬羽。狙诈险惨。班列皆避
之。公曾与之语及政事。遂遭诬贬蓬州长史。公乐道自怡。
不以介怀。宝应元年八月。代宗有诏除利州刺史。十二月
拜户部侍郎。加银青光禄大夫上柱国。广德元年又加金
紫光禄大夫。充荆南节度使观察处置使。迟留未行。为密
近所诬。遂罢前命。代宗幸陕。公扈从至行在。除尚书右丞。
宰相元载与公不叶。公亦面数之。不为之屈。及銮驾还宫。
崔从 第 20b 页
公曾建议先谒庙。然后即安宫阙。事竟不行。时载方在于
立班。更顾公曰。所见虽美。其如不合事宜。公怒而进曰。用
舍在相公耳。言者何罪乎。然朝廷纪纲。岂堪相公再破除
也。载自此衔之而不忘。二年正月除检校刑部尚书兼御
史大夫朔方行营汾晋等六州宣慰使。载又疑公因使奏
对必言短。寻罢前命。惟知刑部尚书事。三月晋封鲁郡开
国公。食邑三千户。载自与公有隙。常俟公阙。公亦献书直
奏其奸状。代宗俱容。不罪之也。永泰二年春。差公摄职谒
太庙。公以祭器不修。言之于朝。载谮公以为讪谤时政。贬
崔从 第 21a 页
峡州别驾。代宗为罚过其罪。寻换吉州别驾。公与往来词
客。诗酒讲论。为乐甚。有所著。编为庐陵集十卷。于大历三
年迁抚州刺史。在州四年。以约身减事为政。然而接遇才
人。耽嗜文卷。未曾暂废焉。因命在州秀才左辅元。编次所
赋。为临川集十卷。七年九月拜湖州刺史。公以时相未忘
旧怨。乃加勤于政。而以杭州富阳丞李㟧为本州防禦副
使。苏州寓客校书郎权器游客前大理司直杨昱为判官。
委垦草辟田之务于㟧。委阅簿检吏接词政之务于器昱
等。而境内宴然。公初在平原。未有兵革之日。著韵海镜源。
崔从 第 21b 页
成一家之作。始创条目。遂遇禄山之乱。寝而不修者二十
馀年。及至湖州。以俸钱为纸笔之费。延江东文士萧存陆
士修裴澄陆渐颜祭朱弁李莆清河寺僧智海兼善小篆
书吴士汤涉等十馀人。笔削旧章。该搜偫籍。撰定为三百
六十卷。大凡据法言切韵次其字。按经史及诸子语。据音
韵次字成句者刊成文裁以类编。又按仓雅及说文玉篇
等。其义各注其下。谓之字脚。韵海者。以牢笼经史之语。依
韵次之。其多如海。镜源者。八体之本。究形声之义。故曰镜
源。绵亘数载。其功乃毕。表奏上之。有诏付所司藏之于书
崔从 第 22a 页
府。大抵求经史撰集篇赋。利于后学焉。此外饯别之文。及
词客唱和之作。又为吴兴集十卷。今检校国子祭酒杨昱。
自御史中丞京畿采访使除为汉州刺史。转湖州刺史。以
旧府之恩。乘州人之请。纪公遗事。刊石立去思碑于州门
之外。即今都官郎中陆长源之词也。十二载。元载伏诛。召
公为刑部尚书经年。公以前后频典刑宪。密启辞焉。乃上
选举利害事宜数十条。代宗善之。人莫知也。遂改吏部尚
书。今上谅闇之际。诏公为礼仪使。先自元宗以来。此礼仪
注废阙。临事徐创。实资博古练达古今之旨。所以朝廷笃
崔从 第 22b 页
于讪疾者。不乏于班列。多是非公之为。公不介情。惟搜礼
经。执直道而行已。今上察而委之。山陵毕。授光禄大夫。迁
太子少师。依前为礼仪使。前后所制仪注。令门生左辅元
编为礼仪十卷。今存焉。三年八月迁太子太师。四年。淮宁
节度使李希烈以十四州叛。袭陷汝州。执刺史李元平归
蔡州。朝廷诏公为淮宁军宣慰使。公乘驿驷至东京。河南
尹郑叔则劝公曰。反状已然。去必陷祸。且须后命。不亦善
乎。公曰。君命也。焉避之。至许州。与希烈相见。宣传诏意未
毕。逆贼使其大将军王玢周曾。诟公以丑词。劫公以白刃。

崔从 第 23a 页

又令邻境同恶所遣使者四人。于希烈之前拜舞。伏称诬
诉国家之事。勃慢凶豪。词所不忍听也。又令亲兵五千人。
号为希烈养子。人各持一刀。逼胁于公。如欲剸食之势。公
位不移定。色不挠惧。希烈睹公辞色不变。谬为惊骇。以身
蔽公。兵人既退。方揖公就馆。前后诈为公表奏。自说其强
盛以请汴州者数十。今上知而寝之。希烈虽穷凶极恶。然
亦感公文义。大陈设燕会。将欲送公于朝廷。先为贼所擒
汝州刺史李元平时在座。公指引叱责之。元平羞惭而起。
崔从 第 23b 页
书其奸意。坐上潜通。希烈意变。罢宴后。遂拘公于官舍。令
甲卒十人守之。仍穿一坑于厅之前以胁公。公乃直言指
希烈云。死生有定。何足多端相侮哉。但以一剑见与。公即
必睹快事。无多为也。希烈惭谢焉。自后不敢无礼于公也。
居数月。贼于安州城下破官军。得获将士。以头连誇示于
公。公大声叫呼。自床投地。愤绝良久乃苏。从此更不复与
人言语。及哥舒曜收复汝州。擒检校刺史周晃已下百人。
希烈乃遣周曾康秀林等领二万人。来袭哥舒于汝州。曾
秀林行至襄城。乃谋翻兵杀希烈。奉公为节度使以归顺。
希烈押衙姚澹亦为内应。先期一日事泄。希烈乃遣骡子
崔从 第 24a 页
军三千。奄至襄城。杀周曾等。收其期兵而回。因送公于蔡
州龙兴寺居焉。公度不得全。自撰墓志。以见其心。又就希
烈请数人之馔。希烈不知而给之。自陈设之。因为文祭周
曾已下为贼所害者。无不欷歔。其十二月。希烈陷汴州。僣
逆称号。为惨酷之具以逼公。意欲其屈礼。公愤然而无求
生之意。贼以止焉。贞元元年。河南王师复振。贼虑蔡州有
变。乃使其将辛景臻。于龙兴寺积薪。以油灌。既纵火。乃传
希烈之命。若不能屈节。自即裁之。公应声投地。臻等惊惭。
扶公而退。希烈审不为已用。其年八月二十四日。又使景
崔从 第 24b 页
臻等害于龙兴寺幽辱之所。凡享年七十七。明年三月。希
烈为麾下将陈仙奇所杀。淮西平。仙奇遣军将营送公神
榇于京师。嗣子栎阳县尉頵次子秘书省正字硕迎丧至
汝州襄城县。乃葬焉。攀号屡绝。毁裂过不自胜。以其年十
一月三日。祔葬万年县凤栖原之先茔。有诏赠司徒。谥曰
文忠。赙钱五十万。粟二百硕。中使吊祭。仪仗送于墓所。朝
野莫不哀伤。公蹈忠节之苦。古今无类焉。公平居之日自
卑。有井介之操。而能容众。有洁已之方。不以疵物。与道合
岁寒者。终始无渝变。况君臣大义。名教大节。而得造次焉
崔从 第 25a 页
可夺求生而害仁者。于戏。淮宁之难。岂止天不慭遗。盖亦
有无良之人。以怨报德。投之于无存之地也。悲夫。初遭难
后。江西节度嗣曹王皋上表曰。臣见蔡州归顺脚力张希
璨王仕禺等说。去年八月二十四日。蔡州城中见封有邻
儿不得名字云。希烈令伪皇城使辛景臻右军安华于龙
兴寺杀颜真卿。埋于罗城西道南里。并立碑。臣听之未毕。
涕泗交流。三军对臣。亦苦呜咽。且臣死王事。子复父雠。人
伦常经。不足褒异。所悲去古日远。浇风荡浮。多苟偷生。曾
不顾节。使忠孝寂寞。人伦憔悴。昨段秀实奋身击泚首。今
崔从 第 25b 页
颜真卿伏缢烈庭。皆启明君臣。发挥教训。近冠青史。远绍
前贤。夫日月丽天。幽明向烛。忠烈曜世。回邪革心。伏请陛
下降议百寮。遐布九有。刻石颂德。告庙图形。使元壤感恩。
皇风泽物。公之密亲懿友。动相规用。以成其务者。即今给
事中殷公亮吏部员外郎柳公冕。采其谋猷。分以休戚者。
今吉州刺史李公㟧。重其器。悦其能者。今检校国子祭酒
杨公昱故户部员外郎权公器。其馀顾盻曾假吹嘘成名。
布于词场及内外之列者。不可胜纪。李公㟧吉州以小子
久趋于栏戟。定以使言。将存刊刻。用防逸坠。尚实去饰。庶
崔从 第 26a 页
无愧焉。其故同事之人。先后存亡。录之于左。谨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