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陆长源
陆长源 第 18a 页
钦定全唐文卷五百十

陆长源 第 1a 页

* 陆长源

长源字泳之。吴人。历汝州剌史。贞元十二年检校礼部尚
书。为宣武军行军司马。以峻法绳下。节度使董晋卒。长源
知留后。为兵士所杀。赠尚书左仆射。

** 僧常满智真等于倡家饮酒烹宰鸡鹅判

且口说如来之教。在处贪财。身著无垢之衣。终朝食肉。苦
行未同迦叶。自谓头陀。神通何有净名。入诸淫舍。犯尔严
戒。黩我明刑。

陆长源 第 1b 页

** 断金华观道士盛若虚判

本是樵童牧竖。偶然戴帻依师。不游元牝之门。莫鉴丹田
之义。早闻僭犯。苟乃包容。作孽既多。为弊斯久。常住钱谷。
惟贮私家。三盏香灯。不修数夕。至于婢仆。遍结亲情。良贱
不分。儿女盈室。行齐犬马。义悖清廉。恣伊非类之徒。负我
无为之教。贷其死状。尚任生全。量决二十。便勒出院。别召
精洁玉守。务在焚修。

** 上宰相书

月日。太中大夫守汝州刺史兼御史中丞本州防禦使陆
陆长源 第 2a 页
长源谨奉书相国閤下。相公以命世之略。应佐时之器。发
文苑之鸿猷。继台庭之盛业。圣上倾心。以待相公之启沃。
天下侧耳。以待相公之政理。岂得与房杜异日。而不与苏
宋同年哉。某比在朝廷。接君子之步武。听哲人之语言。区
区之诚。愿尽于此。今上聪明英武。自汉魏以来。贤君哲后
未有如今上者。自临极以来。宰相未有如房杜苏宋者。何
偶圣之有期。而得贤之无路。盖有以也。夫诫人之失。亦由
端其躬。而后求影之直。故宰相者。导生人之本。稽政化之
源。正辞以固之。平气以待之。物有其官。官得其人。则提纲
陆长源 第 2b 页
而网目张。振领而毛裘举。至如移制度。平军国。事关社稷
者。斯在宸衷。犹望宰相自古况今。献可替否。其馀朝廷之
常典。偫司之阙务。弛张由于下笔。指顾在于一言。使政归
常典。理革前弊。和气浃于下。清风穆于上。自然宰辅之事
行。弼谐之义畅。何必舍其易而攻其难。犯龙鳞之不测。蹈
虎尾而莫顾哉。其宰相之寄也。在于用贤。贤不滥而人自
理。次于秉政。政不挠而国自安。用贤者。除改是也。秉政者。
赏罚是也。其用贤也。绝党与。舍憎嫌。使韦弦各施。轮辕适
用。顷者之用人也。声利以挠其心。爱恶而昏其识。以枉为
陆长源 第 3a 页
直。破觚为圆。除改出于门庭。赏罚随其情欲。求道行事举。
其可得乎。且尚书六司。天下之理本。兵部无戎帐。户部无
版图。虞水不管山川。金仓不司钱谷。光禄不供酒。卫尉不
供幕。秘书不校勘。著作不修撰。官曹虚设。禄俸枉请。计考
者假而为资。养声者籍而为地。一隅如是。诸司悉然。欲求
网目张。裘毛举。其可得乎。此宰相之职也。且栋倾者正之。
则屋无压焉之惧。疾甚者攻之。则人无祲沴之患。正倾在
于良匠。攻疾在于良医。故政化失。谏臣得抗疏以论之。败
累兴。宪官得持法而绳之。谏臣须謇謇匪躬之士。宪官须
陆长源 第 3b 页
孜孜嫉恶之人。今悉求温润美秀沈默宏宽者为之。盖北
辕适楚。圆凿方枘。欲求扶倾愈疾。其可得乎。贞元初。兵戈
初解。蝗旱为灾。邑多逃亡。人士殍馁。至使官厨有阙。国用
增艰。王制曰。国无九年之蓄。曰不足。无六年之蓄。曰急。无
三年之蓄。曰国非其国也。三年耕。必有一年之食。九年耕。
必有三年之食。以三十年之通。虽有凶旱水溢。民无菜色。
然后天子之食。日举以乐。今岁丰年稔。谷贱伤农。诚宜出
价以敛籴。实太仓之储。岂可慢易于丰贱之日。危急于凶
荒之际。比年国家和籴。殆不得人。文帐空存。仓廪不实。是
陆长源 第 4a 页
由赏罚之典旷。奸滥之吏生。此亦宰相择人之过也。某之
州。户口减一万。兵数无二千。夏率供秋。秋率供夏。傥四气
或爽。一岁无年。实恐投奸有虞。为累非浅。况率土州县。其
事略同。古人云。旱则资舟。虽在丰稔之时。须为凶险之备。
此亦宰相之职也。蝗旱之时。圣上忧畿县凋瘵。亲择台省
十人。出为畿令。其后京畿稍理。皆擢以大郡。则圣上旌贤
赏功之意也。顷来度支敕符皆云。刺史县令以户口减殿
一人。赋敛增最一人。与者骞腾于廊庙。嫌者沈沦于草莽。
欲求其为恶者惧。为善者劝。其可得乎。此宰相之职也。况
陆长源 第 4b 页
今北虏和亲。縻费转甚。西戎作梗。边鄙未安。所望求方召
之才。选甘傅之将。联营朔裔。复河外之城。振旅湟中。收陇
右之地。且田单匹夫也。败乐毅乘胜之师。谢艾书生也。破
麻秋劲锐之卒。岂有其时而无其人哉。在用与不用耳。此
亦宰相之职也。太宗得房杜。贞观之政成。元宗得苏宋。开
元之业泰。今相公居庙堂之上。当台衮之任。与房杜苏宋。
列于青史。宁肯昵亲爱。行肺腑。踵覆车之辙哉。某齿发向
衰。志力犹在。遇贤相。逢明时。亦愿一豁平生。少展微分。不
然者。老于泉石。亦求仁而得仁。某再拜。

陆长源 第 5a 页

** 嵩山会善寺戒坛记

嵩高得天下之中也。所谓名山福地。异人灵迹。往往而有。
汉晋閒高僧。植贝多子于西峰。一年三花。因为浮图。遂为
寰中之真境。又有两阜中断。豁为石门。飞流萦回以喷薄。
乔木森竦以布护。先是有高僧元同律师一行禅师。铲林
崖之欹倾。填乳窦之䆗窱。甃玉立殿。结琼搆廊。旃檀为香
林。琉璃为宝地。遂置五佛正思惟戒坛。思惟者。以佛在贝
多树下思惟。因名贝多为思惟。即三花之义在此。自河洛
陆长源 第 5b 页
烟尘。塔庙崩褫。上都安国寺临坛大德乘如。修慈业广。秉
律道尊。志度有缘。法庇偫动。慨兹堙坠。遂为闻彻。寻有诏
申命安国寺上座藏用圣善寺大德行严会善寺大德灵
珍惠海等住持。每年建方等道场。四时讲律。藏用上人逸
躅遍寻。高情独迈。美殿塔之严丽。赏泉石之胜绝。其迹不
朽。其教益宏。于是钟梵相闻。幡盖交荫。岂独炉峰名岳。空
记远公之行。沃洲精舍。重述道林之迹。时贞元十一祀。龙
集乙亥大火西流之月也。

** 唐东阳令戴公去思颂

建中元祀。皇上新景命。将致天下于仁寿之域。以兵革盗
陆长源 第 6a 页
(阙一字)闾阎(阙二字)(阙一字)(阙一字)犹轸(阙三字)延度求俾乂。
夏五月壬辰。诏书以监察御史里行戴叔伦为东阳令。(阙
三字)也(阙六字)之閒城画墅婺女以东阳为剧。先是山寇(阙
二字)邑人(阙二字)田(阙二字)莱人(阙十一字)路(阙一字)声(阙一字)之以信
缓其赋使其人舒。平其役使其人劝。由是田(阙十三字)使有(阙
一字)农人或惰业(阙一字)庐废树障公关防徵绡敛缟无以
(阙七字)(阙三字)(阙一字)之以勤(阙二字)使泽有浸。由是桑柘
茂。堤塘修。平林接阴。大壑含润。室有(阙一字)而(阙二字)人无(阙
一字)而有(阙七字)者困于兼并。完聚者苦于剽掠。公董之以
陆长源 第 6b 页
法。容之以(阙四字)使之如(阙十一字)然人怀日出之谣。犬(阙一字)
吠之警。政化之(阙九字)货贿(阙一字)聚公(阙八字)庭无事留。物不
易肆。鞠茂草于囹圄。(阙二字)财于(阙一字)问公字幼公。本谯国
人也。(阙九字)仕之日履官之秋。唯(阙一字)(阙十一字)(阙十六字)莫不
负弩先驱。包茅争入。(阙二字)专百里之命。化一邑之人。(阙二
字)割鸡(阙四字)夫(阙七字)以亲也权豪除。盗贼屏。教之以让也。
斗讼止。商旅至。教之以和也。(阙三字)帑藏之(阙八字)之事传于
郡国。讴诵之声。闻于里巷。且藉(阙三字)人不偷(阙十五字)阜于下
副明主(阙一字)劳之求。成苍生已安之业。(阙四字)伏(阙八字)州之(
阙六字)辅之才必
陆长源 第 7a 页
资于卓茂。岂惟执宪殿内。(阙三字)中而已。(阙六字)(阙十字)卢清
等。一邑之彦也。里正王承(阙一字)厉曰家等。十室之贤也。及
百姓徐文(阙三字)等。皆(阙六字)逾忠良宰范阳卢公曰信。以才
望蹈公之遐䠱。以政事(阙一字)公之令猷。与丞(阙一字)乐(阙八
字)太尉河南豆卢岫尉陇西李惟清(阙一字)古立则(阙二十
一字)之遗爱。其辞曰。

惟圣作乂。其运克昌。化(阙五字)贤良申命于(阙一字)令乎东阳。(
阙六字)敛重人散(阙二字)公既贤举。亦以名扬。以(阙一字)下。信以
(阙十字)(阙六字)路绝豺狼。折狱止讼。聚货通商。其俗则泰。
陆长源 第 7b 页
其人则(阙十九字)洋洋挹而弥广。久而愈芳。岩岩贞石。休有烈
光。

** 唐故灵泉寺元林禅师神道碑(并序)


法本无生之谓真。心因不染之谓寂。执有求真之谓著。体
真归寂之谓如。非夫善发惠源。深穷定窟。何足以大明观
行。独秉禅宗。使定惠兼修。空有俱遣。道流东夏。圣齐北山
哉。禅师讳元林。尧城人也。俗姓路氏。黄帝之后。封于路国。
因而为氏。捕虏将军端见伪后燕录。豫州刺史永出晋中
兴书。迈种于人。嗣有明德。禅师襟灵爽岸。神气俊远。生而
陆长源 第 8a 页
克岐。弱不好弄。初游神书府。精意儒术。睹百氏之奥。穷九
流之源。平叔之疑义两存。康成之未详多阙。莫不穷赜至
妙。剖析元理。涣若冰释。朗然云开。并如枝拒蹶张。步骑弹
射。人则旷劫。艺皆绝伦。后读阿毗昙藏。遂发心入道。依龙
兴寺解律师学业。依年受具。隶居灵泉佛寺。抠衣之岁。惠
远即风雅书生。落发之年。道融乃聪明释子。以戒为行本。
经是佛缘。雅闲持犯。克传秘密。学者号为律虎。时人目为
义龙。推步浑仪。昭明历象。天竺跋陁之妙。沙门法愿之能。
道契生知。理符神授。既习空观。遂得真如。身常出尘。心则
陆长源 第 8b 页
离念。将在此以超彼。不自利以利他。不来相而来。不见相
而见。焚天香以崇发宏愿。鸣法鼓以召集有缘。声振两河。
教被千里。树林水鸟。竹苇稻麻。愿结道缘。争味禅悦。虽先
生槐韨。夫子杏坛。摄齐之徒。未足为喻。于是广度偫有。大
庇庶情。应悟摄心。随分获益。大云含润。草木无幽而不芳。
明镜悬空。妍蚩有形而各兆。尝至城邑。因过巷肆。屠说停
刀。酒赵释爵。拥路作礼。望尘瞻颜。师必款曲以情。悦可其
意。舍资财以摄其利。言力役以勤其生。渐去客尘。令入佛
智。有苛吏败俗。蠹政虐人。伏以刚强。示之易。见方便力。

陆长源 第 9a 页

去贡高心。破其重昏。归以实相。夫学偏者量褊。道广者业
宏。禅师智括有情。德通无碍。体含虚韵。性有异能。妙穷音
律。雅好图画。季长公瑾。别有新声。凯之僧繇。皆得真迹。以
是好事君子。翕然向风。檀为施心。居无长物。有流离道路。
羁旅风霜。乡隔山川。亲无强近。饥者推之以食。寒者解之
以衣。人中之急难。法中之慈济也。景龙三年。敕追与僧元
散同为翻译大德。累表恳请。诏许还山。禅师自居此寺。凡
六十年。或宴坐林中。累日忘返。或经行岩下。踰月不还。迹
陆长源 第 9b 页
异人閒。行标物表。每游峰选胜。建塔崇功。鹫若飞来。雁如
踊出。官窑杖标之所。得自神人。破坞移灯之处。传诸耆老。
今山上数十处有窣堵波者。即其事也。自金人入梦。白马
员来。译音议于天竺。布文字于震旦。是为教本。实曰道因。
禅师遍写藏经。以导学者。德实无量。行非有涯。不惟总持
辩才。禅定智惠而已。故腾声洛下。独步邺中。齐达睿之大
名。继稠融之遐躅。噫。日月大地。咸归有尽之源。河海高山。
不出无常之境。天宝五载十二月十日。因阅僧务。诣至德
里。回首西方。端坐如定。不疾而化。春秋九十馀。僧腊七十
一。日黑震惊。车徒奔集。雷恸雨泣。隘谷填山。粤以其月十
陆长源 第 10a 页
七日。迁灵坐于本寺。禅师真身。忽然流汗。是知因生有灭。
乃现真空。示圣出凡。独标灵相。以八载二月十五日。即身
塔于寺之西北隅。以安神也。其夜霜霰沾凝。山川草木。皓
然如素。东带云门。西连硔谷。一佛二佛。前身后身。接林岭
之风烟。成邺卫之松柏。禅师洞合神契。妙通法源。义则解
空。智能藏往。先是寺中新植众果。弱未成林。悉令沙弥。扶
之以杖。其夜大雪。折树摧枯。唯时小枝。不动如故。师之冥
感。多此类也。门人等味道通经。连州跨境。归宗虽倍。入法
益稀。三千门徒。皆传经于阙里。四百弟子。空问道于襄阳。
陆长源 第 10b 页
弟子大通。亲奉音尘。常陪庭院。承宫之岁。初执劳以求师。
智称之年。载弃俗而从道。调九候以除五疾。明六度以伏
四魔。感自旧恩。录凭故事。龛塔山古。霜露岁深。虎溪为陵。
高踪不亡于别传。龙山若砺。盛德长存乎此词。其铭曰。

执有非有。睹相非相。日离诸妄。得法舍法。悟空非空。是出
偫蒙。日景常朗。云藏其耀。无云自照。佛性常在。欲生其尘。
无欲为真。无相舍有。出空离法。大师宏业。睹日除云。无欲
归佛。大师秘密。茫茫偫有。溺于中流。济之以舟。冉冉八苦。
没于五浊。导之以觉。因心发惠。惠契于定。道澄其性。凭缘
陆长源 第 11a 页
有生。生归于无。理不存躯。恒沙一劫。藏舟阅水。真身去矣。
连岗万古。云门灵泉。飞塔岿然。

** 华阳三洞景昭大法师碑

夫载宇宙。悬日月。提万象而首出者。其惟道乎。夫通圣神。
该品汇。冠百灵而独立者。其惟人乎。道所以包浑元。经始
万象者也。人所以禀淳粹。司会百灵者也。故人因道而集
祉。道因人而垂休。不宰之功。兆乎造物。无言之德。洽乎生
民。然后萧散乎汗漫之閒。冲融乎希夷之表。与天籁而吹
万。并谷神而长存者矣。紫阳真人大法师讳景昭。字怀宝。
陆长源 第 11b 页
本丹阳延陵人也。其先系自颛顼。大彭之后。在虞为陶唐
氏。在夏为御龙氏。在商为豕韦氏。因国命氏。芬馥蔓延。以
至于裔孙孟。孟为楚太傅。贤为汉丞相。昭入吴为侍中。昭
兄慎为司空。法师即吴司空之十六代孙也。司空薨。葬于
延陵。子孙因而家焉。祖道会。父思蒇。皆丘园养素。道高迹
隐。载于列仙之籍。法师方娠禀异。自幼表奇。孕元和之粹
灵。体太元之妙质。初以素书发迹。配度于延陵之寻仙观。
后以丹台著称。隶居于长安之肃明观。属元宗广成问道。
姑射颐神。放心于凝寂之场。垂拱于穆清之上。法师因得
陆长源 第 12a 页
羽仪金箓。颉颃玉绳。藉藉京师。垂二十载。爰辞上国。思还
故乡。重隶茅山之太平观。天宝中。与元静先生奉诏修功
德。造紫阳观。因而居焉。遂于鍊丹院传黄素之方。修斋醮
之法。祥云瑞鹤。飞舞于坛场。甘露神芝。降生于庭院。初法
师师事大法师包士荣。荣师事崇元观道士包法整。整师
事上士包方广。广师事华阳观道士王轨。轨师事升元先
生王远知。知师事华阳隐居陶宏景。自道源锡派。元教传
宗。玉堂银阙之人。羽盖毛旌之客。府无虚籍。代有其徒。法
师至行稽乎元化。通识合于灵造。与其有也。万物不得而
陆长源 第 12b 页
不有。与其无也。万物不得而不无。得丧以春秋为死生。盈
虚以天地为旦暮。云外虎头之佩。雪中鹤鄨之裘。孩季通
而抚子元。师仇公而祖黄太。教戒示乎传授。服饵见乎延
长。侍杖屦者。迹遍于江湖。传经箓者。事同乎洙泗。一居山
观。三纪于兹。还神契乎时来。寂魄同乎物故。以贞元元年
十一月癸卯。委蜕于紫阳之道场。颜色怡悦。屈伸如常。春
秋九十有二。以其月己酉。迁神于雷平山之西原。元静先
生寿官之左。传授苏州龙兴观道士皋洞虚。得冲虚之妙
用。蹑上真之元踪。梁韨之客员来。华阳之人閒出矣。道士
陆长源 第 13a 页
韦崇珣。主修斋醮祭。俯仰节度。道士朱惠明。掌法箓经书。
修真秘诀。法师上编仙箓。旁契道枢。神含混元。德与淳粹。
诱进偫动。感通众灵。邈然非寰宇之閒。超然在风云之表。
至如身[:#AS-8563:⿰⺯⿸厂⿱田坴]世故。迹混俗尘。发忠孝以饰躬。演信义而旌行。
盖随时而不器。岂常道之可师与。浙江东西节度支度判
官检校尚书兵部郎中兼侍御史扶风窦公曰暨。布武区
中。栖心象外。与法师声同道韵。理契德源。追往想琴高之
祠。传神著务光之传。见徵副墨。用琢他山。其词曰。惟道之
大。提功混茫。惟人殆庶。与道回翔。素韵凝寂。元功灵长。肇
陆长源 第 13b 页
形无迹。启迪逾光。矫矫法师。锡羡华阳。本族命世。在虞系
唐。御龙事夏。豕韦居商。嶷然灵表。自幼而彰。理冠容成。质
侔夏黄。寻仙发迹。肃明始扬。宵礼金殿。晨朝玉皇。丹台道
侣。白云帝乡。楚山万里。故国丹阳。醮宫鸣磬。斋室焚香。芝
生庭院。鹤舞坛场。茅君秘洞。葛氏真方。来时去顺。齐彭洎
殇。化鳞风翥。委蜕云骧。峰峦逦迤。松桂苍苍。尘生杖履。苔
染巾箱。龙衔彩眊。虎缀槃囊。阆风元圃。瑶轩玉堂。追存如
在。颂德不亡。孤石岿然。万古连冈。(太平观道士徐元沼道
士许长久徐则内行克修外通儒学许则宿推公干虔奉
真宗)

陆长源 第 14a 页

* 戴叔伦

叔伦字幼公。润州金坛人。释褐秘书省正字。累官祠部郎
中。拜抚州刺史。封谯县男。迁容管经略使。贞元五年卒。年
五十八。

** 贺平贼赦表

臣某言。伏奉某月日制书。大赦天下。雪涤痕累。发生枯朽。
荣光被于草木。和气贯于华夷。含生之徒。罔不胥悦。臣闻
氛沴为妖。蒙蔽二曜。而祥风埽荡。无损日月之光。狂逆乱
陆长源 第 14b 页
常。震惊四海。而元功勘定。不亏天地之大。伏惟皇帝陛下
文武继圣。聪明在躬。协尧舜之心。崇禹汤之德。清庙礼展。
圜丘敬申。犹顾已以求瑕。布恩泽以原过。康哉沛乎。虞夏
之盛典也。臣忝职藩条。实惭尸旷。徒积岁星。蔑闻化理。望
九重而称庆。齿百辟以沾恩。瞻恋阙庭。庆快之至。

** 意林序

三圣相师。大易光著。天地之功立矣。经传之功生焉。辅成
一德。谓之六学。汉收秦业。其道方兴。置讲习训授之官。明
君臣父子之体。虽礼乐文阙。亦足以新忠孝仁义之大纲。
至如曾孔荀孟之述。其(阙一字)盖数百千家。皆发挥隐微。羽
陆长源 第 15a 页
翼风教。祖儒尊道。持法正名。纵横立。权变通。其要崇俭而
有别。即农而有序。旁行而不流。小说去泥而篇繁夥。罕备
于士大夫之家。有梁颍川庾仲容。略其要会为子书抄三
十卷。将以广搜采异。而立言之本。或不求全。大理评事扶
风马总元会。家有子史。幼而集录。探其旨趣。意必有归。遂
增损庾书。详择前体。裁成三轴。目曰意林。上以防守教之
失。中以补比事之阙。下以佐属文之绪。有疏通广博洁净
符信之要。无僻放拘刻言[:#AS-FBED:●]敫蔽邪荡之患。君子曰。以少
为贵者。其是之谓乎。余元会之执友。故序而记之。贞元二
陆长源 第 15b 页
年五月二十一日也。

* 李方郁

方郁。建中时官洛阳令。

** 修中岳庙记

上四年。用大司计侍郎为丞相。其明年。以我相秉枢机。我
公掌纶诰。宜为避嫌。遂自阁下拜河南尹。将辞。上悄然谓
公曰。前时洛水为灾。洛民大溃。四走无逃。至有没死者。岂
胜其冤耶。而公今去。我无东顾之患矣。公既至理事。先以
恤民为寄。活生瘗死。大开廪庾。赈贫乏。饱饥肠。暖寒体。极
陆长源 第 16a 页
于畿甸。靡不周悉。而又蠲逋租。省徭赋。俾安稳其起居。勤
强其事业。故远迩之民。相贺而歌曰。天灾流行兮代有。下
民昏垫兮时数。命无以逃兮谅自嗟岂将天怒。我尹之慰
恤兮实解予之愁苦。夫得耕兮妇得织。日出得作兮日入
得息。此固我君之忧民兮俾我尹之来即。又歌曰。明明在
上兮天子圣。四方取则兮我公令。疲民苏息兮公之政。一
日将去兮谁活我之性命。其都之南。嵩岳横亘。其岳有庙。
距都百里。每岁季夏日直土。用御置祝文。用牺牲粢盛。醴
齐庶品。诏我公有事于王。礼既。公周视庙宇。堂殿廊庑。见
陆长源 第 16b 页
其崩陊毁。剥癣颓堕。垣墉漫靡。榱栋失次。梁柱差欹。顾谓
其邑令李方郁曰。吾闻大地列岳五。嵩山居其一。其岳峙
中天。偫峰苍翠异色。其冈峦重叠异状。其出云叆叇异气。
其草木森耸异岵。其葩卉荟蘙异香。其禽鸟閒关异听。其
溪涧瀺灂异流。若此之状。触目周匝。四时迭观。吞吐气象。
环一山之上。道宫佛寺。高阁危楼。尽萃其中。我国家以神
之灵。塑神之形。俾神之明。福我苍生。峨峨其冠。整整其衣。
兵仗骈列。羽卫参差。天子以时视三公礼而祀之。要神之
德既厚矣。报神之功亦重矣。所宜威壮形容。华焕宫宇。

陆长源 第 17a 页

奈何以危毁至是。俾尔民之进拜祷祝。将何瞻仰乎。我今
出府库十万。资以功用。尔宜专其事。俾尔心与吾心不可
以异。方郁谨再拜受命。退而自言曰。方郁为吏。禀指使。上
不敢罔公。中不可欺神。下不能苦民。岂可不成耶。遂鸠工
庀材。四旬而就。见若赤白之交映矣。见若金碧之分辉矣。
见若榱桷之粉绘矣。见若斗栱之光赫矣。见若檐溜之矗
截矣。见若沟垄之端隆矣。见若户牖之照烛矣。见若垣墉
之齐削矣。旭日明媚。夹坛殿之飞翚。朝霞卷舒。助峰峦之
陆长源 第 17b 页
起秀。则知公之措制。可以迈古冠今。使海内神庙。修洁崇
盛。无逾于中岳。公天发晶朗。岳钟秀粹。偫妙符识。万顷澄
襟。琼树冰壶。涵澈于神宇。黄钟朱瑟。铿奏于文章。况公尹
正之能。抚民之美。愚知其不日而将与吾相连枝于台座
之中。致美于庙堂之内。将吾君岌立于尧舜之上。措吾民
登寿于邃古之际必矣。方郁忝官在县。行及秩满。特蒙公
录以微绩。上表量留。付之修饰。辄敢叙德纪事。刻石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