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五○七
卷五○七 第 22a 页
钦定全唐文卷五百七

卷五○七 第 1a 页
 权德舆(二十五)

** 故朝议大夫守太子宾客上轻车都尉赐紫金鱼袋赠太子太傅卢公行状

曾祖勤嘉。皇朝散大夫青州司马陇城县开国子。祖克明。
皇瀛洲高阳县令。赠国子祭酒。父沼。皇陕州芮城县尉。累
赠慈州刺史秘书监。河南府洛阳县遵化乡恭安里卢迈
字子元年六十状。公以仁为经。以义为用。宗四教之根本。
探六籍之菁华。其门风士行。天下归重。以居室之和。移诸
官署。以率性之道。宏于事业。自解巾试吏。至于佩相印。不
为利疚。不为物迁。令名丰禄。与之终始。推是道也。年未志
卷五○七 第 1b 页
学。累丁齐斩。纯孝孺慕。外除犹毁。博贯儒书。不耀其华。特
为叔舅太傅文贞公之所赏鉴。经明筮仕。补太子正字蓝
田尉。会府试言。拔乎其萃。转河南主簿。寻有诏充集贤校
理。建中初。上方靖端百度。修起五谏。拜右补阙。俄换侍御
史。兴元元年迁刑部员外郎。閒一日。又以本官兼侍御史
介相国萧公宣慰于江淮。奉忧勤之旨。宣岂弟之泽。四牡
所及。熙熙如春。既复命。转吏部员外郎。每岁赴调者。杂而
卷五○七 第 2a 页
多端。废置关决。在于郎吏。情伪之所伏。奸利之所因。攻坚
木。导大窾。从容折中而优为之。又以京师食贫诸孤衣食
为念。求出为滁州刺史。仁恻之政。人到于今怀之。朝廷嘉
其理行。徵入为司门郎中。自时厥后。比岁超拜。历谏议大
夫左曹右辖。乃参大政。皆用德进。人无异词。閒一岁。迁中
书侍郎平章事。又一岁。感风痹。寝疾周月。除太子宾客。贞
元十四年六月某日。薨于家。追命太子太傅。公宽舒宏重。
有姿度风表。而宪章品式。故事成法。经通缜密。靡不周贯。
居谏诤之官。言必削藁。自非成命颁行。而人莫知者。又尝
卷五○七 第 2b 页
以考课之法。溢美相蒙。革其已然。当自二府。时居左垣。固
辞上第。宰政叹其能让。因以从之。庶官之滥者知惧。而百
职修矣。燮和台阶。秉直闲邪。率循中庸。左右皇极。德辉陶
然。不见其际。诗曰。衣锦褧衣。裳锦褧裳。恶其文之著也。公
诚有之。不然。岂移疾家居者旬岁。上章乞告者七反。然后
得请。至于饰终追锡。有加礼焉。此固有以异于常而得之
也。早岁以游寓于南谯。与崔文贞公讲学至谷梁传。因附
经义。有以规者。文贞惭叹。为之著重请铭。且曰。吾以尔为
甥。亦以尔为友。知免于大过矣。其推重如此。天性笃于慈
卷五○七 第 3a 页
仁。厚于情礼。每居功缌之丧。其于言而不议。议而不及乐。
率皆容称其服。而有加焉。故事。宰臣非上公承摄之礼。圜
丘斋祀之敬。则未尝以驺骑导出国门者。公从父弟殁于
蜀都。輤车之来。道秦赴洛。出东门十数里。以展哀送。度越
常检。名教多之。其居部也。叔父下邽令休沐至止。朋来憧
憧。侍食佐酒。弥日通夕。与偫从之丱者冠者。均其指使。章
绂之外。无以异焉。再娶无子。或以嗣不可绝。谕之他求者。
则曰。吾舅文贞尝言之矣。兄弟之子犹子也。引而进之。可
以主后事。故自成童至于捐馆。其所留于聪明。接于心术
卷五○七 第 3b 页
者。中正之外。无自入焉。历官俸赐。必振六姻之乏。即远裳
帷。唯资四布之赙。季文之廉忠。张仲之孝友。魏舒之宏粹。
孔光之慎密。兼而具之。日月有时。盍徵谥法。是用传信。移
诸有司。谨状。贞元十四年九月十四日。故吏朝议郎守尚
书司勋郎中知制诰云骑尉赐绯鱼袋权德舆谨上尚书
考功。礼有易名。本于周道。必视其行。劝孰甚焉。谨按故朝
议大夫守太子宾客赠太子太傅卢公。德范禺卬。如大圭
彝器。闺门风训。仪表人伦。乃持国均。以镇雅俗。絜矩居易。
有初有终。瞻彼九原。既徵先远之卜。节其一惠。敢忘至公
卷五○七 第 4a 页
之议。谨上。

** 太中大夫守国子祭酒颍川县开国男赐紫金鱼袋赠户部尚书韩公行状

曾祖符。皇潭阳郡太守。祖大智。皇河南府士曹参军。赠吏
部郎中。父休。皇太子少保。赠司徒。谥文忠公。京兆府万年
县芙蓉乡龙游里韩洄年六十三状。公字幼深。其先颍川
之人。自同姓于周。受封于韩。逮献子而为正卿。至景侯而
开列国。司马氏代家。言之详矣。八代祖播。徙居颍川。遂为
颍川人。继有勋力。代名忠孝。以至文忠公。用醇仁清德。左
右元宗。致中和以为国经。躬恺悌以为家法。公纂承茂绪。
卷五○七 第 4b 页
幼有令闻。直方重。博厚宏大。该涉偫书。尤治春秋诗礼之
学。必睹其奥。而践乎中。未弱冠。以门荫补宏文生。满岁参
调。侍郎达奚珣。矫枉过正。以地望降资。署章怀太子陵令。
且将察其词气。以为铨藻。公恬然受署。初无愠容。当时识
者。知其致远。天宝末。盗陷西京。兄侄七人。遭罹不淑。茹痛
违难。寓于江南。布衣蔬食。不听声乐者。积六七年。友悌行
义。士林以为难。翘车辟书。旁午而至。累授汉中郡江陵府
二功曹大理司直兼汉中郡司马苏州司马。且皆有宾
卷五○七 第 5a 页
介之请。所至之邦。待公政成。甘于粗粝。聚其禄廪。办治葬
具。归于京师。七丧祔窆。礼无违者。名教之士。翕然称之。洪
州刺史张镐。以故相之重。作镇江西。奏授本州长史莫徭
副史。怀徕夷落。向方率教。乾元中。江淮凶饥。相扇啸聚。而
新安郡负山洞之阻。为害特甚。朝廷推其能名。除睦州别
驾知州事。俄拜监察御史。又转殿中侍御史。赐绯鱼袋。充
江西都团练判官。军州庶政。多所访决。岁馀。张终于位。公
上介领留务。时吴楚剽轻。法禁未一。每长吏交代。人心辄
摇。公临以威重。抚以慈惠。辑宁封部。以待守臣。李梁公岘
卷五○七 第 5b 页
之充江淮选补使也。引为判官。多所宏益。大历初。转运使
刘尚书晏。盛选从事。分命四方。而江淮上流。为之枢会。奏
改屯田员外郎兼侍御史。知扬子留后。累岁就加司封郎
中。肃给而有守。清明而中节。有司之移用不匮。上国之经
费有伦。六七年閒。号为称职。名实益茂。徵拜谏议大夫。数
与左补阙李翰连上封章。极言得失。未几。以本官知制诰。
参掌宥密。式敷声明。炳然训辞。润色王度。时元载持衡。深
相器重。公愈不自安。每因灾眚。必疏古义。且以西汉赐上
尊酒之比。深儆戒之。元终不悟。竟及于祸。公以谤累贬邵
卷五○七 第 6a 页
州司户。今上践位。励精理本。徵为淮西淮南等道黜陟使。
复拜朝议大夫。摄衣登车。以澄清风俗为己任。未及行。拜
权判户部侍郎专判度支。赐金印紫绶。先是公兄太傅忠
肃公实居其任。受邦国之比要。制财用之均节。物力不屈。
王府以充。其出牧也。厥职寖废。公乃革烦政。振旧纲。既无
暴征。亦无遗利。罢省胥吏冗食者二千馀人。明年。太府卿
张献恭广廪库。以受岁杪量入之数。又于长安万年二县
界。奏贮米谷数十万石。视年之丰耗。而为之发敛。人无艰
食。岁无灾荒。虽元凯之智略。寿昌之功利。不是过也。上方
卷五○七 第 6b 页
倚以大任。为执事者所抑。出为蜀州刺史。蜀多火灾。自古
所患。俗以为常。无所惩禁。公到部逾月。令事时。里胥不劳。
州兵多暇。乃省经用之费。给大半之庸。俾其埏埴。以易蓬
荜。翚飞鸟革。相望如云。授之逾年。乃偿其直。三岁在郡。四
封恬然。辟田之污莱三千馀顷。复人之庸亡二千馀户。教
之树艺。俾之生植。井络之下。人至于今怀之。朝廷陟明奏
课。公实居最。有诏徵还。既至。拜兵部侍郎。在职数月。迁京
兆尹兼御史大夫。三辅难理。毂下尤甚。贼泚之后。旱蝗相
乘。连师十馀万。屯于蒲坂。戎[:#AS-88E3:●]兵马。仰给京师。内安罢
卷五○七 第 7a 页
氓。外赡军实。师克济而人不困。公之力焉。转刑部侍郎。刑
罚者。国之大典。所以禁暴而卫善人也。而或巧诋比况。因
缘为奸。公讲求纪律。明为式例。悉以条奏。颁于四方。吏无
舞文。人得从善矣。迁秘书监。乃奏置五经正本。补偫书之
阙。蓬阁之中。粲然如初。复除兵部侍郎。累岁改国子祭酒。
自兵兴以来。多趋末流而弃夷道。故学者不振。而子衿之
诗作焉。公曰。崇化励贤。本于六籍。不学将落。吾其忧乎。乃
表名儒袁颐韦渠牟列于学官。讲左氏春秋小戴礼。抠衣
鼓箧之徒。溢于国庠。讲诵之声。如在洙泗。公所至必化。其
卷五○七 第 7b 页
用无方。方将荷介祉以锡难老。亮天工以缵旧服。人望未
塞。以贞元十年二月九日。寝疾终于昌化里之私第。皇情
轸悼。追赠户部尚书。哀荣之礼。于公备矣。公有识度风鉴。
而博爱容众。与朋友交。死生以之。明于吏职。能断大事。疏
达而有节。粹和而不流。约身以周急。洁己而恕物。先师四
教。克蹈其全。中台六职。常居其半。无忌之镇静。安国之忠
厚。延寿之恩信。惟公兼而有之。允所谓邦之才臣。终温且
惠者也。龟筮叶吉。日月有期。易其名者。请徵旧典。谨状。三
月日。故太中大夫守国子祭酒颍川县开国男赐紫金鱼
卷五○七 第 8a 页
袋赠户部尚书韩公故吏某官某谨上尚书考功。夫士之
生也。躬五常以致用。其没也。节一惠以尊名。则善否有章。
宾实不挠。谨按故韩公。嗣直方于旧德。播功行于清朝。通
而有守。忠而能力。树善匪懈。好谋而成。课绩中台。道光太
学。大雅明哲。惟公有之。考行饰终。古先令典。谨撰录所履。
布诸有司。请徵叔发之谥。以叶周公之法。谨上。

** 司徒兼侍中上柱国北平郡王赠太傅马公行状

曾祖君才。皇右武候大将军南阳郡公。祖珉。皇右钤卫仓
曹参军。累赠尚书右仆射。父季龙。皇大同军使岚州刺史
卷五○七 第 8b 页
幽州经略副使。累赠司空。汝州郏城县临汝乡石台里马
燧。字洵美。年七十。太傅英朗特达。刚方中正。体苞五常。致
其用以赞皇极。国有二柄。壮其猷以合神武。终始盛烈。为
唐宗公。原夫代有功德。延耀储祉。王佐之业。至公而光。年
十四从师讲学。因辍卷喟然曰。大丈夫当建功立名。以康
济天下。岂能矻矻为章句儒耶。读左氏春秋孙吴兵法。与
历代君臣大本。成败大较。忠贤功用。奇正方略。会其归趣。
妙指诸掌。十九丁内艰。泣血三年。以孝闻。天宝末。安禄山
拥幽陵之师南向。以光禄卿贾循为留后。公以书干循。劝
卷五○七 第 9a 页
诛逆将向润容牛庭玠等。然后传檄仗顺。可覆而取之。循
疑留不决。竟及于祸。踰月。閒行至恒山。时河朔扰攘。物情
恟惧。公方以褒衣长裾。游谈感激。因其谋而扶义建节者
众矣。宝应中。陈郑节度李凉公抱玉移镇上党。雅知公才。
表为晋州赵城尉。时王师既破史朝义。乃复河洛。有回鹘
可汗之助。因肆暴而归。以功自负。其强难屈。节将使上介
致饩。皆惧不敢行。公官方解巾。急病不让。径诣其垒。申明
要约。气盛词直。虏皆优从。可汗乃授以旗帜。委之供办。且
曰。有犯禁者。公其董之。于是藩部肃然。莫不畏服。后有酋
卷五○七 第 9b 页
长求赂于公者。立斩十馀人。可汗大骇。疾驰出境。安人禁
暴之略。兆于斯矣。河北副元帅仆固怀恩。居将相之重。恃
父子之勇。可汗又其子婿也。藉以为援。将有异图。公密觇
其情。请为之备。初伪范阳节度使李怀仙。与相卫恒定等
四帅相继来降。怀恩结为党助。奏复其职。至是拥众据汾
上。子玚围太原。相卫馈餫。以相掎角。公至安阳。说其帅曰。
怀恩憯刻以逞欲。其子轻佻而好胜。人人自为计。坐待帐
下之变耳。深陈利病。劝喻激切。由是感公言。至涕泣改图。
因约怀仙等三人。奉章献款。既回鹘北归。怀恩与玚继死。

卷五○七 第 10a 页

公之明识远略。皆此类也。本使寻奏改左武卫兵曹参军。
历太子通事舍人著作郎。以至秘书少监兼殿中侍御史。
转营田节度二判官。永泰中拜郑州刺史兼侍御史。至是
颁六条。抚四方。分忧于上。施惠于下。时兵食方调。杼轴其
空。乃辟其田亩。均其户版。每岁一税。百姓便之。生齿益息。
庶物蕃阜。大历中改怀州刺史。其夏大旱。公以救灾沴莫
若修教化。掩骼埋胔。蠲苛恤隐。使皆得其欲。而无穷人。端
居洁诚。默以心祷。至七月。稆谷满野。墉亡者襁负而至。朝
卷五○七 第 10b 页
廷以阳被边。宜得文武之守。拜陇州刺史兼御史中丞。公
乃训州师。修器备。郡城之西。有路与蕃境相直。凡二百馀
步。上连峻峰。公乃躬自行视。塞其蹊隧。功坚力省。疆场以
宁。又置谯门于阨狭之地。中制扃鐍。上施干橹。积岁之患。
旬日而安。连帅惮公威望日盛。羁留幕府。因以受代。家居
京师者久之。先皇帝召见。奇其才。授商州刺史兼御史中
丞。未旬日。属河阳三城逐其帅。择可以抚宁之者。特拜左
散骑常侍兼御史大夫。充河阳三城使。是岁大历十年也。
夏五月。汴宋兵马使李灵耀以濮阳叛。俄据浚郊。国家始
务靖人。特屈常宪。因以节度留后授之。而又结魏师以
卷五○七 第 11a 页
略东郡。不利。六月。诏公与淮西节度李忠臣夹攻之。时寇
锋寖盛。忠臣每合皆北。将弃师以免者数矣。公尝激以壮
志。或绐之吉梦。忠臣既惭且愤。引师复还。先是忠臣军汴
南。公军汴北。每与虏角。所向无前。初败之于荥泽。又破之
于西梁固。至是灵耀以其勇悍者八千人。号为饿狼营。尽
锐来拒。公引戏下决战。遂胜入郛。时魏之救兵二万。距大
梁三十里许。公又合诸侯之师。用奇设伏。以敢死士三千
人鼓噪先登。大败之。魏将军单骑遁去。灵耀以其徒宵溃。
翌日。馀党以城内八千人降于公。公悉让忠臣。推而不处。
卷五○七 第 11b 页
闭垒移疾。退于坂桥。其士吏卤获。悉以家财购而复之。大
梁之人。至今知感。履险则忠以尽敌。成功则让以保身。此
又将帅之明哲也。十二年三月。诏复魏博之地。诸侯班师。
公乃归镇河阳。秋雨暴至。河流决溢。军吏等具楫棹。请公
登舟以避。公曰。城中凡数十万户。吾实主之。而苟以一家
求安。所不忍为也。既而人皆感泣。水不为患。十四年闰五
月。皇帝即位。深烛理本。以太原王业所起。国之北门。非勋
德烂然者。不能镇定。特拜工部尚书兼御史大夫太原尹
北都留守。充河东节度观察等使。于是修班制。正事典。险
卷五○七 第 12a 页
其走集。训其舆师。讲车徒战阵之法。教金鼓声气之节。分
画之下。变化如神。自是烽候罢警。匈奴不敢南向而牧矣。
建中二年夏六月。来朝京师。加兵部尚书。封豳国公。初魏
博席伯父之势。而得专地。既踰年。与东平常山复为从约。
七月。魏以兵三万围邢州。攻临洺。昭义节度使上请公为
援。朝廷许之。十月。公会昭义之师与神策行营兵马使故
太尉西平王于漳州。先是魏以浚郊之败。詟公威望。至是
以节度之师。专征伐之任。兵刃完利。部校训齐。军声大振。
士气益励。魏人又分锐骑。合恒定李惟岳之众万馀人。于
卷五○七 第 12b 页
临洺南双冈下树栅以自固。公自晨至晦。急击大溃。杀其
将杨朝光。时临洺之围。濠垒四匝。复与昭义鼓行而前。腹
背受敌。飙尘翳景。士皆决死。凡百馀合。公自据西濠口。扼
其喉以袭破之。凶徒毙踣。乱相蹂蹈。收其车重兵械。各数
十万。魏人弃营而遁。邢围迎溃。上嘉其功。拜尚书右仆射。
先是公与军吏约曰。苟戮力成功者。当竭产以赏。至是悉
索家钱与车服臧获等。奠其价之上下。视其功之薄厚。散
于军中。约五十万。且曰。苟可以夷患难。勉师人。赤诚之外。
无非长物。故尽其私积。贾其馀勇。士皆歔欷感激。争以效
卷五○七 第 13a 页
命报焉。优诏褒异。命史臣书之。且诏有司。以量入之赋。如
其数以复于公。其毁家佐军。轻费厚下。皆此类也。三年正
月。魏人又乞师于东平恒山。众且四万。壁于洹水。公曰。不
备不虞。不可以师。且以河阳三城。常所训定。上请为助。有
诏从之。乃建三桥。夹河为垒。乘变出奇。如环无端。初则衔
枚以趋敌。因乘其未备。后则雉草以灭火。使计不得用。然
后分锐士飙驰以犯之。而后从之。获首级者殆半。馀皆走
林溺水。僵尸相属。腥秽川陆。公愀然曰。是皆平原人也。彼
但暴服之耳。亦既就死。忍其委骨肉如是耶。使得以族属
卷五○七 第 13b 页
收瘗。既而闻者知感。由是洛博二州伪署刺史。各以其地
来降。邺魏之閒。以咫尺之书。招下二十馀城。朱滔诱其邻
帅。复来助寇。四月。公有魏城之捷。五月。诏同中书门下平
章事。仍封北平郡王。时诸军连捷。师留且久。或有复其侵
地。则怠于攻取。公具以上闻。有诏朔方节度使李怀光应
援征讨。六月。朱滔以渔阳之甲三万。至于城下。初诸侯有
议班师者。公曰。彼三战三北。假息孤城。且宿兵十万。闻援
强而退。纵敌生患。何以复命于朝廷耶。既而偫帅相励。皆
百其勇。七月。加魏州大都督府长史。仍充魏博澶相四州
卷五○七 第 14a 页
节度招讨等使。四年二月。又败之于成安。魏军退于馆陶。
深壁以自固。以十月盗臣窃发。銮辂狩于近郊。公忠愤逾
逼。密图方略。怀光统朔方之旅。乘归心以赴难。公齧臂伏
泣。以大节感动之。时朱滔招连北虏。边鄙日耸。公谓诸将
曰。夙驾整旅。以扈属车。人臣之分也。傥北都不守。即两河
三川摇矣。岂行师捍患之义也耶。乃还太原。遣行军司马
王权统锐骑五千。与监军使者赴行在所。又令男汇与大
将等男各一人赴焉。军食禄赐。器备服用。一以条奏。献于
行宫。公初旋师也。以晋阳大卤。用武之地。北蕃东夏。且有
卷五○七 第 14b 页
外虞。而都城之东。平坦受敌。乃股引汾晋二川。涨为平湖。
能顺地泐。以导水势。守陴者岁减其役。滨河者日厚其生。
而又广堤浚池。密树如织。金汤自固。板干不勤。其明智善
利之及人也如此。公自出车累岁。功捷相继。而军中衣食。
多出寇境。河东之人。省调给馈餫之劳。岁减其赋。封内相
贺。因中贵人以闻。愿刻金石。诏从其请。公避名不伐。恳疏
方止。其劳谦之词。邦人诵之。此所以尊而光。晦而彰者也。
公常揣摩诸侯。开导功善。能通其变。以诱其衷。尽益友之
直谅。启纯臣之志略。因所以建大顺立大勋者有焉。兴元
卷五○七 第 15a 页
元年二月。李怀光贪天犯上。衡连逆泚。胁其人以河中叛。
公威声素振。壤地相接。支郡属城。降者继至。秋七月。皇帝
既平大盗。乃清宫庙。加河东保宁奉诚等军行营副元帅。
有诏许公与诸军同讨河中。九月既望。师及于绛。伪刺史
王克同弃城而遁。馀党来降。分徇下县。进军宝鼎。斩其将
徐伯文。先是怀光之师。勇于豨突。至是获甲首千数。凶徒
夺气矣。贞元元年六月。公以军国大要。非表章所尽。释位
来朝。亲禀睿略。乃屈指成算。请三旬刍粟以平之。秋七月。
与河中节度使今侍中咸宁王及同华邠宁之师次于长
卷五○七 第 15b 页
春宫。公以单骑傅于城下。召贼将徐廷光。西向受命。且以
君恩喻之曰。兵兴以来。逾三十年。而朔方之师。最为忠力。
今乘时自效。若建瓴水。岂甘心啬祸。终污锋刃耶。开陈逆
顺。声泣交感。又曰。跬步之内。矢石所及。若决为匪人。亦在
今日。因披襟直前当之。廷光頫伏拜泣。莫敢仰视。抗词未
毕。坚壁洞开。公径入抚安。奉宣皇泽。于是城中周呼曰。吾
等复为王人矣。八月。公与咸宁合军而东。至于焦离堡。降
其将尉圭。乃次河中。阵于城下。怀光传首。其众请命。是举
也。不劳师献功。如其平素。就加侍中。归镇北都。三年二月。

卷五○七 第 16a 页

来朝京师。寇戎既清。乞罢藩镇。六月拜司徒兼侍中。诏有
司具仪法册命。礼赐备厚。昭德报功。人臣荣之。屯师河中
也。灵武节度杜希全献体要八章。上因著君臣箴以赐之。
公奉表陈贺。上又赐公宸扆台衡铭各一首。公令男畅诣
阙谢恩。并请楬而书之于起义堂之侧。诏下优荅。其略曰。
卿有吁谟济代之诚。保衡辅朕之志。情之所尚。遂饰以词。
比夫盘盂自铭。亦冀辅佐同德。遂许刻石。兼赐题额。宠渥
之盛。冠耀当时。五年九月。尝与故太尉西平王同对于别
卷五○七 第 16b 页
殿。上曰。卿二人与朕休戚是同。各赐图形麟阁。并御制文。
命皇太子书于阁壁。至于君使臣。臣事君。选贤与能之盛。
尽忠作宪之绩。焕乎天文。与日月并明矣。九年十月。公以
足疾。久阙朝请。因至中书。奉表起居。召对拜舞。手误至地。
上惊。遽自起以接之。公惭惶跼蹐。感甚以泣。上曰。元首股
肱。本为同体。卿之疾痛。何异朕身。乃遣中使梁怀干扶掖
下殿。十一年二月。以年及悬车。再表让侍中。优诏敦奖。终
不得请。八月十七日。薨于安邑里私第。皇帝震悼。不视朝
四日。先是诏宰臣诣宅问疾。御医禁方。旁午于途。疾剧遗
表。指陈边事。纯诚至公。言不及私。薨之明日。诏赠太傅。又
卷五○七 第 17a 页
诏文武百寮。就宅吊哭。京兆尹护丧。万年令为副。司农卿
嗣吴王巘充吊祭使。鸿胪少卿王权为副。赙赠绢二千匹。
布五百端。米粟二千石。二十七日。命太常卿裴郁副使少
府少监路恕备礼持节册命。上所以待大臣之礼备矣。惟
公始以文史参佐。至于牧守师帅。功业见乎变。德刑焯于
时。所以顺天明。从君命。布皇泽。宣国威。能竭忠力。而为藩
卫。理军如家。驭下以诚。拊循厚而士励。法禁明而众整。誓
师鞠旅。皆乐为用。料敌致胜。如在彀中。此战之所由克也。
凡再分兵符。而三破剧贼。开相府十四年以上。公居中者
卷五○七 第 17b 页
九年。至于尽沃心之言。当注意之重。密启诡词。人莫得而
知之。昔舜之官人也。[:#AS-8C69:●]作司徒。龙作纳言。惟公居之。周之
命将也。方叔元老。申伯于藩。惟公嗣之。加以冯异之推功。
赵奢之飨士。子囊之城郢。文子之不属其子。惟公备之。故
岁时为饎。追远盛公侯之礼。会朝鸣玉。拜后联卿士之荣。
公之展孝也。公之教忠也。凡自府辟。多为国华。登中朝以
润王度。分外阃而贞师律。公之知人也。公之举善也。洪范
之乂用三德。向用五福。惜公不踰期颐。其他则无不及也。
德舆自左补阙三岁而为右史。掖垣之属。备承功烈。褒奖
卷五○七 第 18a 页
之礼。获奉命书。今先远有期。祖载将及。易其名者。敢告有
司。谨状。贞元十一年十月十六日。宣德郎守起居舍人知
制诰云骑尉权德舆谨上尚书考功。夫建侯行师。先王之
所以惩不恪也。考行尊名。先王之所以劝人臣也。谨按故
司徒兼侍中上柱国北平郡王赠太傅马公。勤劳王家。功
德茂盛。其谋猷合于君。其忠利加于人。用登公相。以殿邦
国。今体魄则降。日月有时。敢录实行。请徵谥法。谨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