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五○六
卷五○六 第 21a 页
钦定全唐文卷五百六

卷五○六 第 1a 页
 权德舆(二十四)

** 唐故中大夫守尚书工部侍郎兼御史大夫史馆修撰上柱国赐紫金鱼袋充吊赠吐蕃使赠礼部尚书张公墓志铭(并序)


有唐博物通理之君子常山张君。讳荐字孝举。以小司空
亚丞相将大君之命。结绝域之成。贞元甲申岁夏六月。出
车国门。在途被病。秋七月戊寅。复左毂于青海之西。其孤
敦。与军吏章骑。护轜车而东。明年春三月。至于京师。天子
悯然加恩。追崇大宗伯。俾尚书郎吊祠。职丧法赙。秋七月
癸酉。安宅于某原。君之先。汉常山景王耳之后也。曾王父
卷五○六 第 1b 页
义。皇泽州治中。王父文成。司门员外郎。赠国子司业。烈考
不忒。扬州天长县令。赠睦州刺史。代名儒学。至君章大。七
岁善属诗。十岁通太史公书。未弱冠。有令声于江湖閒。优
游恬智。博贯古今。约已求志。视苟进如探汤。东诸侯表其
材以闻。廷命左右禦率府兵曹参军。寻以传车徵。加史馆
修撰。以劳授阳翟县尉。朝廷难讽议礼文之任。拜左拾遗。
换太常博士。柬求俊茂。迁工部员外郎。转郎中。修保氏
卷五○六 第 2a 页
之职。擢左谏议大夫。为权倖者所侵。改秘书少监。用久次
升为秘书监。前年。戎王发导译。请弃细故。以休宁西方。先
皇帝思所以临存即叙。故有冬官南台之拜。自筮仕至没
身。与载笔终始。书盛圣一王之法。考周礼鲁史。修明褒贬。
好古者谓君辨裁而直。其为礼官。讲贯洽闻。统同辨异之
大。乖疑隐微之旨。皆折中于君而优为之。贞元郊祀。告类
报本。再以台郎摄赞大仪。知礼者谓之闳达而敏。使节法
冠。从古所难。始则内廷参侍。出疆命介。次则专席委重。登
车有光。减边贡之蹄辙。纾齐人之杼轴。四牡所履。阴方洽
卷五○六 第 2b 页
驩。及是以抚和憬俗。非君莫可。竟以靡盬。终于绝漠。感慨
者谓君尽瘁而忠。凡历十官。而八在历。其他三帖职。二承
摄。一追命。春秋六十一。君子之道。有初有终。悲夫。惟君端
直廉正。醇醲博厚。俨若彝器。中涵灵龟。以庸制禄。故不至
隐约。以道藩身。故不至熏灼。中立大朝。为名卿硕儒。和而
不同。直而不诈。东阳之长者。富平之默识。繄君有焉。初兴
元贞元之閒。毂下饥旱。乘舆避正殿。君引古抗章。条其日
数。详定昭德皇后庙乐及太仪位号仪大臣祔庙鼓吹之
法。皆称典义而为故事。有文集三十卷。荦荦然君子之词
卷五○六 第 3a 页
也。上疏陈史职利弊。指明切实。有裨王度。著史遁先生传。
臣节之贞厉见焉。纂十祖赞。家风之德善章焉。至若宰辅
传略灵怪集同僚籍寓居录等又数十编。自成一家之言。
初娶太原邬氏。某官之女也。继室安平郡陈氏。某官某之
女。柔嘉有仪。而赋命不称。嗣子敦靖。为宫卫纪纲掾。次曰
敦。参郑州军事。次曰敦业敦谦敦绍等。克家孝谨。执礼哀
敬。以德舆再同玉堂金华之署。承先子之欢。里仁服义。为
日固久。泣状遗懿。以表识为请。是用举其大而略其细。铭
诸墓门。其词曰。

卷五○六 第 3b 页

天下圭表。系乎史职。卬卬冬官。二纪良直。王者惠泽。先于
远人。皇皇使轩。三抵殊邻。礼以节事。每驰极挚。文以导诚。
克谐雅声。思若云郁。心犹砥平。怀黄刻采兮实称其服。志
力方壮兮奄然不淑。有生必化兮邃古同涂。悯君輤裧兮
来自外区。难也收子兮故人刻石。湛恩襚印兮贲此幽穸。

** 唐故太常卿赠刑部尚书韦公墓志铭(并序)


维贞元十七年秋七月乙酉。太常韦公讳渠牟。年五十三。
启手足于靖恭里。戊子诏书。以大司寇印绶告第。其孤博
古近古等。号咷崩慕。以冬十一月甲子。蓍与蔡叶。告窆于
卷五○六 第 4a 页
某原。其徽数用天子之追命。其诚俭用先人之理命。既而
缵书出处之义行官业。请斲圆石。藏于内云。公字某。京兆
杜陵人。自楚元王傅汉丞相节侯恭侯而下。其族盛大。天
爵人爵。沛然两集。六代祖范。隋郿城庄公。曾祖馀庆。皇坊
州刺史。祖景骏。房州刺史。父永。著作郎兼苏州司马。同气
齐名。皆以文学论著为贤卿大夫。而著作志气闳迈。落落
有奇节。公即第若干子也。年十二。善赋诗属书。未弱冠。博
极今古。尤精史籍。力行过人。且以为夫子在鲁则衣逢掖。
在宋则冠章甫。范蠡在陶为朱公。在齐为鸱夷子皮。于是
卷五○六 第 4b 页
传心印之法于金陵。授谷神之道于华阳。或为尘外人。或
为遗名子。其达观也。不名一行。其元同也。会归三教。盖周
流揭厉。无入而不自得焉。终以儒服服素王之道。大历末
丁著作府君忧。倚庐于壤树之侧。以纯孝感嘉生。廉车列
上。州闾耸敬。贞元二年起家拜校书郎。五年转左武卫骑
曹掾。皆为知己者从事。八年。大成均表其名经可领学徒。
迁四门博士。十二年夏。承诏与近臣名儒缁黄大士讲议
于麟德殿。上以为能。拜秘书郎。寻献诗七百字。极其文采。
岁中历右补阙左谏议大夫。再当言责之地。切劘献替。

卷五○六 第 5a 页

数进熟于君。规事建议。飙起锋出。卓荦颉颃。取重于时。三
接日旰。公卿仰其风采。荐岩穴有道之士。以待两言。其他
推毂。皆一言感慨。就义若渴。见不善如探汤。与夫阴拱自
爱持容容之计者。固为愈矣。閒一岁迁太府卿。锡以命服。
又閒一岁迁太常卿。泉藏受用之法。[绵]蕝礼文之事。峻科
禁以绝其私。酌仪制而合于中。被病乞告。礼愈优而不得
请。寿与志皆未极而殁。悲夫。公敏于歌诗。缛采绮合。大凡
文集若干卷。撰庄子会释老子金刚经释文孝经维摩经
卷五○六 第 5b 页
疏三教会宗图共十馀万言。又奏修贞元新集开元后礼
二十卷。诏下有司。令行于代。当其悯坐驰哀弱丧也。泛然
若不淆于物。及披肝胆承顾问也。毅然若不有其身。起儒
官博士。十三四年。践文石。登玉堂。赤车金印。熏灼中外。其
所以得之者。无他肠故也。礼器曰。观其发而知其人之智。
洪范曰。俊人用章。噫嘻。太常之道。其智而俊欤。雅为晋国
韩公鲁郡颜公之所荐宠。鲁公尝称遗名子洞彻三教。读
佛书儒书道书向三万卷。又多言其神奇之迹。今兹不书。
姑书其章明宏大者。用识窀穸。一以申尝僚之义。一以遂
孝子之心。其铭曰。

卷五○六 第 6a 页

儒有奉常兮。旁观三元。强志敏心兮。词义纷纶。初委约以
卷怀。终发舒而显尊。出四门兮登三阁。居保氏兮谔谔。开
知囊以当法座。印累累而绶若若。天衢淩厉兮才较偫。艾
服官政兮年中身。飙截道兮驷过隙。夫何一气聚散之沄
沄。逝者固不可作兮。镂贞坚于墓门。

** 唐故朝议大夫太子右庶子上柱国赐紫金鱼袋韦君墓志铭(并序)


君讳聿。字某。京兆杜陵人。六代祖郿城庄公范。有勋力于
卷五○六 第 6b 页
周隋閒。范之孙机。实居大农。艰贞忠厚。书在国史。机之孙
赠太子少保岳。八子为二千石。皆有风绩。生赠太子太师
贲。仕至蓝田尉。清方粹远。天爵自修。有才子四人。君为冢
嗣。承少保太师祖祢之庆。故延耀发舒于君伯仲之閒。少
开敏有才智。通览书记。不为章句儒。天宝中以门子奉清
庙斋祠。试言会府。补宣州南陵尉。历扬州天长丞越州兵
曹掾。泾原节将表为参军。以廷尉平摄监察御史。未及行。
授扬州录事参军。寻为本府荐。拜秘书郎兼殿中侍御史。
以官名心瞿。换太子司议郎。俄擢侍御史检校祠部员外
郎。皆为淮南从事。贞元十二年徵为水部员外。转比部郎
卷五○六 第 7a 页
中。德宗召见。赐以金紫命服。俄迁卫尉少卿国子司业。用
久次拜右庶子。元和三年九月景戌。以官寿殁于长兴里。
春秋七十五。君初筮仕。已辨疑摘伏。全活枉滥。厥后率为
守臣荐引。历丞史纪纲掾。皆以理效闻。自簪法冠。赞戎重。
或筦府政。以修吏理。若掺[:#AS-FEDD:●]
[:#AS-FBEC:●]递钟而挥孟劳。度音触
物。非辈类所及。所奉之主。即故居守杜扶风公今司徒岐
公其人也。介弟太尉南康忠武王。有大烈于王家。同气致
美。士林景行。不乘势以熏灼。每虚怀而坦荡。再为尚书郎。
业以修。计部稽百事财用之数。尝欲覆视禁军。董正其簿
卷五○六 第 7b 页
书。虽事适中止。而闻者竦叹。洎佐师氏。相东朝。克详宪令。
以中宜适。朝请休沐。或近郊考胜。汉廷臣贤士大夫。车常
接毂。必酾酒理具。欢怡晏晏。交有久要。而言无瑕谪。平夷
疏达。造适遗累。有君子之槩焉。与夫拘挛枯槁。扃束于一
代者。异日论也。素强力无疹痗。奄忽启手足。庸讵知非五
福之康宁。以考终命耶。岐公以元老总国柄。每退朝清问
日与君晏言。一旦相失。涕洟怛化。夫人荥阳县君郑氏。某
官某之女。淑温仁顺。为六姻法。凡合体若干年。先于君殁
者半岁。嗣子行检。进士第。自协律郎移朗州司户。有文业
为素艺
卷五○六 第 8a 页
器干。次子业行修。皆修词与计偕。次某等颛经术。某等尚
幼。女子有行者四人。在襁抱者三人。子婿某官某某官某
等。皆华宗良干。匍匐会事。行检等令龟揲蓍。得十月某甲
子吉。以德舆同辟公府。周知所履。将琢圆石。见咨直书。铭
曰。

桂阳之系。郿城之裔。伊上族兮。亚于大僚。相彼东朝。介丰
福兮。吉凶糺纆。以息(阙二字)斯不淑兮。直城南偏。即远归全。
覆夏屋兮。兹焉追琢。以识冥漠。表陵谷兮。

** 唐故太中大夫守太子宾客上柱国襄阳县开国男赐紫金鱼袋罗公墓志铭(并序)

卷五○六 第 8b 页


公讳珦。其先会稽人。蜀广汉太守蒙晋西鄂节侯宪给事
中龚。皆以茂绩焯于前载。曾祖彦荣。皇同州长史。祖思崇。
韶睦常三州刺史。父怀操。桂州兴安县令。赠华州刺史。实
有清行。藏于家牒。公早孤贫。笃志好学。舅氏徐吏部浩。器
以远大。以其兄之子妻之。宝应初上书言事。廷命太祝。由
吏资转长水河南二县尉万年主簿。分董计司湘中之赋。
授大理司直。嗣曹王以宗室吏师。节制洪荆襄三府。公皆
赞其师律。历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祠部员外郎。府除。徵
卷五○六 第 9a 页
为奉天令。刺庐寿二州。就加御史中丞。入为司农卿京兆
尹。移疾乞告。改太子宾客。凡莅十六官。考绩四十四年。宏
厚有局度。辩论通史事。敏而文。忠而能力。缘饰桢干。所居
可纪。初结绶。满岁调于有司。会舅氏居选部。上其名于宰
府。试言二篇。比兴菁华。及宾曹邸。兼管书奏。下安陆应山
露布于朝。矢口雨下。含章迅发。介汉南也。武人因府丧以
劫军实。诪张无状。公立斩首恶十馀曹。且命环棘于庭。俾
投所取以贳罪。閒一日而金币皆复。微公之才。则一方几
乱。其宰陵邑。内官旁午。吏有因缘横猾以犯禁者。榜笞至
卷五○六 第 9b 页
死。人用知惧。凡田里之辟。庸亡之徕。皆倍于始至。而不书
于籍。庐江剧部。号为难理。强家占田。而窭人无告。乡校废
落。而冗吏猥多。被病者舍医事求淫祀。公皆去其弊而图
其利。人人得尽四支之敏。而务十全之术。修起经师弟子
以理庠塾。每岁以廉茂计偕者。倍于他邦。化条易。和气浃
洽。灵芝产。白雀至。连率今司徒岐公上其理状。诏赐紫金
命服。寿阳与蔡人接壤。有州师万数。天子命中贵人监理。
视方任焉。训武备。饬文事。严重廉清。理行第一。入以材能
为九卿。典司金谷。由朱邑之课第。循牟融之事任。其尹
卷五○六 第 10a 页
京毂。不施钩距。尝请减县内平籴之半。且以尝赋输于公
上者充焉。精力惠养。人蒙其利。前史称吏不廉平。则理道
衰。旋观夫人之所涖。有以见朝廷理道之所繇也。年耆疹
痗。乃喟然叹曰。吾以泽国书生。累至二千石。居大农内史。
止足休老。其在兹乎。拜章数上。虽处以储宾优秩。而不得
谢。以元和四年冬十一月。启手足于宣平里之私第。逾悬
车者四岁。夫人东海徐氏。同州司马参军浚之息女。妇道
柔正。不跻偕老。嗣子让。乡举进士博学宏词能直言极谏。
三登甲科。为校书郎咸阳县尉。毁瘠孺慕。如不欲生。号奉
卷五○六 第 10b 页
輤车。以某月日归祔于会稽之兆域。以德舆与公同服大
僚。顷岁奉行中执法之诏。又尝读亡友杨懋功刻金石遗
爱之说。公之率履。固为周知。识诸窀穸。不敢辞也。铭曰。

懿彼君子兮。有猷有守。其心不回兮。其进不苟。中外赋政
兮。人之父母。金艾被体兮。华缨耀首。月在子兮岁居丑。复
东荣兮寝北牖。火黻列兮纁元纽。归鲜原兮巾广柳。邱夷
谷变兮何不有。追琢贞坚兮天地久。

** 唐故朝散大夫守秘书少监致仕周君墓志铭(并序)

卷五○六 第 11a 页


君讳渭。字兆师。其先汝南人。六代祖衡。仕隋为淮阴郡司
马。子孙因家焉。曾祖顶(阙一字)杭州长史。祖守则。婺州金华
丞。父随州枣阳令。三叶沈晦。缨毂未华。皆以义行称于州
里。君服儒笃学。工为词赋。大历末。常潘继居小宗伯。号为
得士。君与令弟澈。联中正鹄于二有司之下。是岁。孝文帝
嗣大统。详延诸生。又以贞师伐谋。对有明法。授汝州襄城
尉。时太傅崔文贞公以匪躬当国。兼综书殿。表为校理。历
卷五○六 第 11b 页
富平长安尉。拜监察御史。董选补于南方。南方吏理清而
风俗阜。抑君是赖。复命其劳。转殿中侍御史。平理诏狱。清
公不苛。迁膳部员外郎祠部郎中。典曹草议。遵道循性。居
太微积星之位。十年不徙官。其有据利权大窦。熏灼于时
者。君必畏而远之。居易自足。前岁凶旱。诏罢郡国选举。虑
毂下艰食之不给也。君抗疏以为无肆眚且久。得非滥刑
失职者含冤以盭和气邪。臣以为答于天戒者。在此不在
彼。虽留中不下。而士友多之。上皇践阼。章叙时俊。君已感
疾。拜章请老。有诏授秘书少监以优遂之。先筑室于崇德
里。有嘉树修竹。休沐吟咏。以文自娱。每得一佳句。如获官
禄。恬于进取。用此故也。赤绂华发。燕居考祥。方啬精神以
卷五○六 第 12a 页
顺和理。永贞元年冬十一月甲戌。奄然大病。以启手足。春
秋六十六。夫人河东薛氏。将作监丞腴公之女。雅有仪操。
有子三人。从鲁从礼从质。克禀风训。以明年二月某甲子。
号奉裳帷。返葬于缑山县唐兴乡之北原。刻石铭墓。以昭
景行。铭曰。

猗欤周君。探六义。思无邪。词颇类。安久次。复郎吏。谢浮荣。
佐中秘。洛师缑原潜厚地。刻勒贞珉书此志。

** 唐故正议大夫卫尉少卿闻喜县开国伯赐紫金鱼袋裴君墓志铭(并序)


卷五○六 第 12b 页

君讳会。字某。河南闻喜人。有唐元老左仆射赠司空贞孝
公之元子。惟司空左右肃宗。寿与位侔。百顺五福。宜钟厥
后。虽不能嗣居公相者。必用攸好德考终命焉。君孝悌睦
友。慎厚敬让。直而和。柔而不犯。驯行克家。学古入官。乾元
初筮仕太常。授奉礼郎。再转至主簿。广德初以宰相子行
修饰。特加正议大夫。累登东朝。为中舍人率更令。仍副少
府。又贰殿中。今司徒北平王之节制河东也。表为戎佐检
校吏部郎中。贞元元年。旱蝗相乘。列郡灾耗。君奉府檄。莅
于定襄。劳徕安集。有异等之效。就加金印紫绶。以畴其能。

卷五○六 第 13a 页

五年从北平朝京师。真拜膳部郎中。八年转卫尉少卿。九
年戊申。终于位。享年四十六。噫嘻。君有甘白之姿。而受采
和。有惠和之量。而蒙覆露。徊翔省寺。周旋官业。质于典宪
故不跲。详于奏议而有章。尽齐敬于宗庙。惇恺悌于族属。
以友辅仁。以酒全神。忘怀久次。未尝谄黩。虽不践右职。立
章章之效。而历官十一。列爵故里。辟三公府。以政事称。被
荐绅奉朝请者逾二十年。无过言。无违德。启其手足。归全
于先公。君子以为难。再娶皆博陵崔氏。前夫人新繁令平
卷五○六 第 13b 页
之女。继夫人大理评事阳元之女。咸有妇顺。不幸早夭。其
孤曰定。为左千牛备身。定弟密。密弟字。年甫成童。咨于叔
父前京兆府户曹向。以十月某日。返葬于东周万安山之
南原。二夫人祔焉。孝子悌弟。用诚信襄事。礼文家法。率履
无违言。世功冠族者。以裴氏为河东盛阀。自魏翼州刺史
徽。种德滋大。纂承绍续。十有二叶至赠中书舍人义宏。仕
至梓州元武丞。君之大王父也。舍人生赠司空惓。历给事
中杭邓二州刺史。君之王父也。门业风绪。天下称之。今纂
书其略。刻于墓石。铭曰。

济济德门。温温恭人。司空之子。司徒之宾。位止亚卿。年不
卷五○六 第 14a 页
中身。遽归其全。乃返乎真。上有宰树兮下有野土。閟此幽
宅兮万安之下。

** 唐故尚书工部员外郎赠礼部尚书王公改葬墓志铭(并序)


元和十年秋。故兵部尚书赠尚书右仆射王公之孤曰元
泰元质元弼等。举其王考赠礼部尚书之殡于玉山。王妣
赠陇西郡太夫人李氏之窆于颍阳。泣问龟策。得八月壬
寅安祔于万年县凤栖原吉。克成先志。孝孙之心也。尚书
讳端。字某。太原人。曾祖某。某官。祖某。某官。代理儒术。至公
卷五○六 第 14b 页
以文学策名。举进士宏词。连得隽于春官天官之下。解巾
崇文馆校书郎。改右骁卫兵曹掾。陇右节度奏授大理评
事。为其上介。天宝十年拜监察御史。十三年转殿中侍御
史。俄以本官内供奉赞东京畿采访之重。十四年迁工部
员外郎。谢病请长告。南浮江湖。因寓幽陵。兵乱。启手足于
行次。春秋若干。是岁乾元二年也。娶陇西李氏。隋太师申
国公穆五代孙。吏部郎中问政之孙。城门郎韶之女。贤明
有仪操。生子三人。长曰绰。被服缁褐。修无生法。次曰纾。以
文章继公。用隽造履清近。谏垣载笔。在帝左右。纲纪都曹。

卷五○六 第 15a 页

典司库兵。历外郎正郎。直诚厚行。为士君子仪矩。次曰绍。
繇小司徒三为六官。于外则保釐东郊。节制徐方。当德宗
朝。向纳尊信。汉廷臣莫二时。上驭天下岁久。宰政之外。大
僚往往以辨智材能献熟得君者。或险决以务忮害。或妄
诬以取快惬。仆射则和平将顺。不疚不惑。人到于今称之。
故公以义方贻庆。再受二千石五曹之锡。积厚流光。可胜
言哉。先远襄事。未得吉卜而殁。元泰等茹荼继志。经启鲜
原。以德舆与其先人同于汴东江西从事。同为郎吏。同为
卷五○六 第 15b 页
尚书。藐然无容。见托传信。虽文之朴野。其可辞乎。铭曰。

尚书为父。仆射为子。家声章章。令闻不已。万有千年兮。邱
封在此。

** 唐故河南府登封县令权君墓志铭(并序)


噫嘻。吾之从祖弟曰少成。字某。仕至河南府登封令而殁。
其年五十七。曾王父益州成都县尉府君讳无侍。王父许
州临颍县令府君讳伋。父华州司士参军府君隼。三叶有
文行。而赋禄不称。当时才士名人。皆与之游。君甫成童。通
左史古文小戴礼。以经明调选为睦州桐庐尉。凡七徙官。
皆以功次得调。其为右威卫纪纲掾。尚书郎有官人于黔
卷五○六 第 16a 页
巫者。请为之介。裔夷得职。其为河西尉。奉职于左曹。吏无
奇邪。其为梁县令也。二千石领行诏条。缪行徵令。而多赋
于人。属城皆不能辨。君毅然有守。折其疑文。词坚气正。不
直不已。梁人得以蒙其泽。遂其生。郡表尤异。拜河南府兵
曹。曹事修理。元和十一年调补登封。春二月。病风痹。逮秋
寖剧。九月十七日。启手足于官次。悲夫。君仁厚质实。廉隅
介独。洁清在公。颠沛以之。探经术法义。往往以文自道。不
务游谈。不驰名声。深知者以为古之循吏不若也。阶近赤
绂。官近朱轓。谓跂而及。竟殁于周圻一同之地。斯可恸也。
卷五○六 第 16b 页
娶博陵崔氏。某官某之女。雅有妇行。长男顼。以经明为凤
州两当令。专敏好学。次曰琯。华州参军。笃志于文章。幼嗣
曰某曰某。皆在稚孺。呱呱以泣。顼等以明年二月。安祔于
伊阙之旧封。礼也。呜呼。吾无期叔父。无期大功兄弟。以至
于君。且有一岁之长。班白相视。疾恙相悲。奄然委化。痛入
肝膈。故出涕而铭之。铭曰。

东周苍茫兮。甸邑鲜原。以之赋政兮。以之归根。呜呼不可
作兮。死生沄沄。

** 殇孙进马墓志铭(并序)


卷五○六 第 17a 页

权氏殇子名顺孙。小字文昌。以被病用桑门法更其字曰
君吒。赠太子太保贞孝公之曾孙。今刑部尚书扶风郡公
德舆之孙。渭南县尉璩之子。始仕为仆寺进马。生十三年。
以元和十年十一月二十二日。夭于光福里。二十七日。敛
手足形于万年县神和原。既阖棺。其大父泣而志之曰。尔
幼有敏智。孝顺敬逊。承大父母父母之教无违旨。虽孝子
顺孙成人者之养不若也。故吾以名之。读孝经论语尚书。
尤好笔札。不离砚席。凡举措语言。循理喻义。出常童远甚。
卷五○六 第 17b 页
方肄小戴礼。业未竟而感疾。自春涉冬。绵四时寖剧。大病
之际。上辞尊长。下诀幼弟妹。恬然不乱。且谓其傅婢曰。空
中佛事。俨然在目。促焚香。移吾枕西向。合掌而绝。始吾常
疑神灭不灭之论。逮今信矣。噫嘻。以尔已仕。且有成人之
志。吾欲勿殇。知礼者曰不可。而不敢逾也。惟大墓在洛师。
得陪祔之吉于后岁。故于是权窆而号曰。

惟魂气兮无所之。尔之神得所往兮。吾又恶用夫涕洟。

** 唐故润州昭代寺比邱尼元应墓志铭(并序)


维贞元六年冬十一月戊子。比邱尼元应化灭于润州丹
阳县昭代寺。享年五十四。经夏十有三。明日庚申。宁神于
卷五○六 第 18a 页
县北之某原。刻石纪墓。虞陵谷之变也。叙其略。则幼禀公
宫之教。早继德门之室。次有徙宅之训。终悟舍筏之宗。纪
其详。则俗姓卢氏。世阀华峻。倬于汉魏。以至北齐。黄门侍
郎思道。即六代祖也。曾祖悌。隐居不仕。祖暄。皇中散大夫
邠王友。赠秘书监。父沄。皇中散大夫婺州刺史。惟先人叔
父。迭领名藩。出也作民父母。入也为王卿士。再世出于裴。
而舅族多贤。继贰六官。联居九牧。中外缨冕之盛。冠于士
林。储是德庆。宜有淑哲。初以既笄之年。归陇西李君晋卿。
仕至东阳决曹掾。靖恭敏直。齿位皆屈。其于辅赞淑贤之
卷五○六 第 18b 页
道。槃帙组紃之事。举无违德。姻党宜之。昼哭之后。栖心释
氏。既厌有生之患。竟从受具之法。洒濯世网。揭厉元津。外
修尸罗。中习禅惠。法器方茂。遽与化俱。初决曹府君前夫
人范阳卢氏子曰畅。幼怀字育之仁。夙奉诗书之训。再以
经术践甲科。历校书郎密县尉。柴毁栾栾。邻于灭性。孝慈
相感。名教多之。衔恤卜兆。竭其诚信。附于窀穸之事。率从
苾刍之仪。且遗令也。德舆于密县为族外弟。服儒同术。里
仁甚久。哀托论撰。谨无愧辞。铭曰。

柔濡清净。莲花之性。端明绸直。淑女之行。上无诒罹。下振
卷五○六 第 19a 页
母仪。晚悟真谛。空王为师。体魄者何。电燄无期。往而不复。
哀哀孝思。

** 唐大兴善寺故大宏教大辩正三藏和尚影堂碣

**  铭(并序)


三藏者何。于心为戒定慧。于学为经律论。惟西域二大士。
以正智法器为天人师。大宏教和尚本号金刚智。南印度
人。出家于那兰陁寺。道成于迦毗罗卫国。事龙智阿堵梨。
通总持灌顶之法。入师子国。登楞伽山。航海涉险。聿来中
卷五○六 第 19b 页
土。开元中。随銮辂于两都。大智大慧。皆抠衣请益。春秋七
十三。夏腊五十。化灭于洛京。起塔于龙门。传法于大辩正
和尚。和尚法号不空。师子国人。母氏方娠。梦佛光照顶。弱
冠受具。通三密法。尝赍国信。往诣他方。讽真言而海风恬
息。结秘印而狂象调伏。若岁大旱。实作霖雨。内出方袍之
锡。犹命服焉。至德初。宣皇受命于灵朔。译不动尊经以献。
凡所以顺天心而导善气者。又何可胜言。自开元末至大
历中。三朝尊奉。以密行救世。代宗授以特进鸿胪卿。赐号
大广智三藏。既以众生病为病。于卧内加开府仪同三司。
封萧国公。大历九年夏六月既望。示灭于兴善寺。追命司
卷五○六 第 20a 页
空。不视朝三日。尊名曰大辩正。遣中谒者吊祠。报年减先
师三岁。而休夏同数。初武皇帝崇大师以次公命卿也。先
师有仪同之赠。宏教之谥。大师之弟子曰沙门含光昙贞
觉超惠应于邻潜真惠觉等。或为肃宗灌顶阿堵梨清凉
山功德使。或为内道场三教大德。或为僧录。皆伟然龙象。
为法栋梁。而惠应惠觉。传授秘藏。永怀世道。乃于仁祠法
堂。严事华饰。仪同在西。萧国在东。睟容德宇。瞻仰如在。应
公又推本其教曰。昔毗卢遮那如来入不空王三昧。说瑜
珈最上乘义。授于普贤。以平等性智而造妙觉。一印含万
卷五○六 第 20b 页
法。五部周四方。金刚之坚利。莲花之清静。悟入之速。可思
议哉。普贤授龙猛。龙猛授龙智。凡千百载。而先大师授于
大师。纂服六叶之教。绍明三摩之法。摄护成就。斯为妙门。
大凡翻经七十七部一百卷。命书悯册。表章荅礼。传译之
差次。弟子之号名。环周素壁。耸视生敬。净名会中。亦参世
典。宏明集内。无匪佛乘。初先大师之灭也。吕工部向杜卫
公鸿渐为之记。大师之云亡也。严京兆郢沙门飞锡为之
碑。感缘行化。皆以详熟。今应公以二大师遗影之在此堂
也。不可以不识。应公入大师之室。德舆入应公之藩。以兹
卷五○六 第 21a 页
因缘。俾揭文字。铭曰。

法身遍照。六叶传妙。惟二大师。三朝演教。天竺西极。瑜珈
度门。莲开法界。月破重昏。俨然象设。复获亲觐。如闻软语。
如结秘印。一室之中。寂然感通。道行无穷。法子之功。

** 先公先太君灵表

先公以大历二年岁在丁未夏四月十四日弃代于润州。
先友赵郡李公遐叔已为之墓表。先太君以贞元四年岁
在戊辰夏六月二十三日弃代于洪州。亡友安定梁肃宽
中又为之墓表。乃今元和十二年岁在丁酉秋七月十五
卷五○六 第 21b 页
日壬寅。孤子山南西道节度观察使银青光禄大夫检校
吏部尚书兼兴元尹御史大夫扶风郡开国公德舆。始获
备诚信。以追命徽数昭告。启二封于丹徒。祔神于东都万
安山之北原。其终始大要。官阀大本。并已具李氏之说。孤
穷噭号。以补其阙文。先公以永贞元年再追命为工部尚
书。元和二年三追命为太子少傅。七年四追命为太子太
保。太常考行。易名曰贞孝公。先夫人元和元年追命为燉
煌县太君。二年再追命为绛郡太君。先公有事君事亲之
大节。道积于身。而不得大行于时。时不得蒙公之化。士大
卷五○六 第 22a 页
夫之论。炳如日星。煜若凤麟。夫人辅佐中馈。为人伦师式。
上事姑。下训子。为顺妇。为慈母。孝爱宽顺。得内姻外姻之
和。如惠风甘雨。长育生物。永惟二尊。并包健顺。用晦其明。
不丁于时。受名器褒锡。于冥冥之下。覆露蒙昏。叨冒显荣。
踰量腊毒。日俟颠陨。呜呼。曾王父以上葬于本州。今限异
域。至王父葬于伊水之阳。属者卜祔于伊水之阳不吉。得
万安山之原吉。以岁之不易。与时之多故。久未迁神。惧至
没身。常泣谓稚子璩曰。苟吾未襄事死。而不可以归骨于
九原。不可以请谥于有司。今则天幸。克申私志。异日从先
卷五○六 第 22b 页
公于斯邱也。是得养于下也。尊行淑声。备于前铭。继此撰
刻。哀荒罔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