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四九二
卷四九二 第 18a 页
钦定全唐文卷四百九十二

卷四九二 第 1a 页
 权德舆(十)

** 送许协律判官赴西川序

十年冬。予与今左曹相君兵部郎崔君同受诏禁中。杂阅
对策。以第其等。将命于廷。有请程百职之功绪者。且以郎
吏谏曹为言。时相君为吏部郎。崔为右补阙。因相顾曰。直
言者方讥切吾党。其可舍诸。予抚手贺之。以为得隽。及后
诏下。徵他日之词。则许生也。典校满岁。西游岷峨。丞相彭
城公雅闻其才。辟以从事。十三年冬。以府檄计事。至于京
师。献岁回车。酾酒祖道。以子之直而和。敏而文。策名于天
卷四九二 第 1b 页
府。叶志于元臣。抟迅飙。翔层云。将贺不暇给。而别何为怆。
众君子中饮皆赋。使鄙夫类之。

** 送岭南韦评事赴使序

大夫杜公。用德礼威信训齐南海。居二年。以部从事檄召
京兆韦君。君温文裕蛊。锐于术学。在绮襦青衿之岁。粲若
冰玉。年方冠。仕至廷尉评。拥大府之传。赴贤主人之命。其
徒荣之。且楩楠巨干。不产培塿。则知天钟美茂。亦多在世
德。其要在聿修之不怠而已。彼吏理与将命。事之细者。况
卷四九二 第 2a 页
新发于硎。铓刃韬匣。不折不缺之诫。岂足为执事道耶。予
尝被公辟书。辱在下介。顾以多病。不敢远游南方。祈执事
者芳讯见及。则详言美化。伫为中和乐职之颂。以抒下情。

** 送李十弟侍御赴岭南序

士君子之发令名。沽善价。鲜不由四征从事进者。翔集翰
飞。盖视其府之轻重耳。则侍御之今日。犹鄙夫之昔时也。
因想昔与今徐方连帅王仆射德素盛府主公杨尚书达
夫同登龙门于钟陵。尔来二十年矣。二贤以大僚硕望。当
明天子注意分阃之重。鄙夫顾无所用。亦五叨中台。俯仰
卷四九二 第 2b 页
印绂。以过量自愧。追怀旧恩。敢忘其所自耶。况侍御温良
敏肃。用文术自赞。初为州里所举。俄属圣朝以旧勋推恩。
累更禄位。再至京剧。今兹簪法冠。驾轺轩。感于已知。不计
勤远。又焉知图南水击之变化。不在此耶。既贺侍御所从。
又悦达夫之举。宾主之閒。仁义在焉。款门告别。思以言为
贶。至若洪范之攸好德。盘铭之日日新。皆侍御所执也。又
何言焉。敬谢达夫。慎夏自爱。无金玉尔音而已。

** 送李十二弟侍御赴成都序

相国临淮公。观风俗于井络之下。辟礼所及。皆隽人贤士。

卷四九二 第 3a 页

陇西李侯虚中。敏厚而文。尝再中正鹄于春官天官氏。同
门生已翰飞三台。出入承明。独用恬退。结黄绶于伊洛。或
静以胜热。或赢而不嚣。予意其必遇真工大冶。以发铓刃。
今果峨惠文。趋黄阁。视其所举。问其所从。可以交贺矣。行
当见相君政成一方。执介圭归上台。则掖垣侍从之选。不
在从事之贤者。吾不信也。中外零落。始衰多疾。祖道握手。
漼然涕洟。至若铜梁玉垒之胜践。使轩宾榻之盛集。皆备
于歌诗者之说。不能悉数云。

卷四九二 第 3b 页

** 送李十兄判官赴黔中序

今名卿贤大夫。繇参佐而升者十七八。盖刷羽幕廷。而翰
飞天朝。异日之济否。视所从之轻重。故予内兄以黔巫之
地。为夷途安流者。受署于中执法王君故也。以王君之馨
香望实。宜处清近久矣。惟天爱人。授兹一方。则兄之赴知
已。诚可贺也。兄端明文敏。焯见吏理。奉本府之书奏。陈远
人之便宜。已事复命。驱车就路。敢用觞酒宴軷。系之以言
曰。武陵辰溪四封十五郡。大凡五十馀城。以仁佐贤。宁彼
县道。婉婉语言。化为风谣。然后徵理行之第一。献宾寮之
功用。夫如是。得不谓所从之重乎。京师离偫。咏叹仁政。寓
卷四九二 第 4a 页
辞铃阁之下。无金玉其音。

** 送襄阳卢判官赴本使序

德荡乎名。名与实轨矣。至有趋世徇物。随波同流。茫茫九
有。公是大丧。故道直多弃。行方则踬。鄙尝病之。今见卢君。
君精辨自内。直方形外。隤然独立。以名教自任。每著文。辄
先理要而后文采。至若罪荀文若。评郭林宗。发明指擿。意
出旧史。其旨在乎澄汰风俗。埽镇浮诞。举而行之。有补王
度。衡茅居息。终岁自乐。贞恒之心。风雨不改。与夫叩角弹
铗。不相远乎。中丞李公。以清德重望。秉旄汉南。辟士之日。
卷四九二 第 4b 页
以君为首。非夫知精达识。又焉能出众人之视听。延拔贞
晦。则汉南风政。因兹而见。驿骑萧萧。访别蓬门。元言清酤。
相会于远。君又授予以正名至终二论。鄙人亦出箧中几
铭名实论士行辨三篇。以申报贶。

** 送商州崔判官序

商于之地。与郊圻接畛。藩部条职。颛达于京师。且有赋舆。
得署宾介。今二千石以宗室贞干。自中台郎出守。首辟博
陵崔君。君温恪廉清。且以文敏缘饰三命。官至汜水主簿。
吏理有闻。以中外之勋华文雅。所凭者厚。游必有方。翔而
卷四九二 第 5a 页
后集。然则君之委质。商之报政。二者其相为用乎。园绮风
声。梦想如在。古祠乔木。为寄遐心。

** 送右龙武郑录事东游序

予弱岁时从师于党塾。郑生已用经术上第。诵古先格言。
圆冠绅带。绰绰温雅。里闬侨居。年辈为长。迨今踰二纪。三
徙官至亲军纪纲掾。青袍化缁。班鬓如艾。徐道旧故。悲欢
相因。以郑生之理文修行。而职业未称。得不为大来之将
然欤。抑食浮于人者或腊毒欤。予不知也。今则请急于环
列。遵途于江介。怀旧游也。吴中多贤士君子。居易求志。为
卷四九二 第 5b 页
予多谢之。

** 送台州崔录事二十一丈赴官序

夏四月。临海纪纲掾崔稚璋受命选部。出车东门。是岁。重
表甥权德舆始至京师。寓居同里。顾其室空。无以自贶远。
辄窃仁者之义。申之以言云。古之君子。修诚以慎独。居易
以养正。行实中茂。而缨毂外华。其或不至。则安之若命。盖
直已而不必用。蹈道而不必行。居今行古者实鲜。而稚璋
是已。言必践。学必思。四命官率由会府。进不苟而交不黩。
廉肃给。推心为理。满岁罢去。则与令弟躬耕于茅山之
卷四九二 第 6a 页
下。睦姻食力。修家法。考农政。嘻嘻申申。有义有仁。起于枨
闑。被于乡党。之动也。之静也。得古之遗风。闇然而未彰。不
易其方。宁蹇连以终否。无奇邪以害正。华发承弁。知者叹
之。且夫列郡之督邮。视天台之司辖。地征之众寡。赋政之
细大。为枢为柅。何莫由斯。予独知临海之人。受赐不暇矣。
又况琪树风清。石桥月明。羽人仙子。髣髴如觌。遣有涉无。
与境而胜。象外之欢。可胜既乎。今大君子主制河东诸侯。
府多隽贤。且有雅知稚璋者。庸讵知今日适越。不为异时
之大来耶。二三君子送远加等。酾酒以祖道。歌诗以发志。
卷四九二 第 6b 页
贤稚璋而思仙山故也。各见于词。

** 招隐寺上方送马典设归上都序

扶风马谏茂直。直方中和之性。发于恬旷。放言遣词。亦有
馀力。知名旧矣。故相得甚欢。观览其卷。则警会心府。三复
不倦。若霜鸿清唳。松雪孤映。或诸生所不能至者。而茂直
至之。且多特操。尤病苟进。故调于南宫。仕于东朝。战胜无
闷。官闲更适。适相遇于南徐。俄怆离居。官局所系言旋上
国。予乃与一二疏放之客。诣精庐上方。主人又以啜茗藉
芳。代夫飞觞举白。元言至论。代夫握手流涕。时物具举。灵
卷四九二 第 7a 页
台旷然。晴江有枫。千里在目。茂直深于诗者。众君子以诗
贶之。

** 送睦州李司功赴任序

郡功曹实亚都吏而冠六联。选部铨署。勤于他职。李侯宗
室子。器干明茂。莅官处烦。率无留事。清修缘饰。倾心于士
友。此其可尚也。予接李侯中外之姻。十二年矣。曩岁既展
礼。属予有礼官之命。来趋阙下。今兹得调。甫获再会。又属
予承乏。代斲于仪曹。不得授馆。以觞酒相欢。才数四耳。征
盖将去。离忧惄然。窃闻太夫人贤明。有门[:#AS-FBEE:●]为门训诫。予
卷四九二 第 7b 页
之内妹主中馈。劝以义。出则事良二千石。分曹赋事。入则
顺承慈欢。琴瑟静好。名教之乐。岂待多禄耶。富春江渔浦
潭纪行之诗。与郡中坐啸主诺之谣。吾知之矣。族属稽滞
于江南者众。寓书难遍。悉为多谢。

** 送当涂马少府赴官序

予始与马生相遇于南徐州。皆以刊校冗员。涵泳文谊。生
以既不得调。乃反初服与计偕。予放浪于江湖閒。因为东
诸侯辟召。旋忝朝命。与汉廷臣并行于西垣南宫中。时生
穷阎旅食。射策未中。积岁于灵台之下。儒衣甚敝。诗思不
卷四九二 第 8a 页
诎。亦与其徒三数生。嬉春感秋。觞酌吟啸。视豪游旷贵者
敖如也。先皇帝不以仆不肖。使操刈楚之柄。辄以得士自
贺。岂惟窃不遗不偷之目而已耶。今之出青门。结黄绶。筮
仕赋禄于东南之奥区。且曰外兄州尊。理行充茂。所以利
攸往而不薄于中都官。诚有由也。然则郡斋言诗。幕廷主
画。虽欲勇退。其可逃乎。清和之月。草木条畅。京邑气正。在
阳则舒。方宜会合。坐叹离索。追计旧故。向三十年。湖塘里
巷。疑在前日。各有班鬓。怆兹离襟。又何可言也。为予敬谢
中丞君。乃者南康永嘉庐江晋陵。已为二千石表率。今当
卷四九二 第 8b 页
明天子守臣之寄。为仁由已。固又与前四郡不侔。赋政之
暇。知君自熟。岂敢为曹邱耶。但交贺而已。

** 送义兴袁少府赴官序

过江山水。阳羡居最。性质夷淡者。得之愈深。袁生愿恭文
敏。渴善好学。今兹试吏。其本可书。先正南阳王。实扶中兴
之运。光启土宇。庆流后昆。国有令典。延世命官。解巾筮仕。
偶得佳境。况青春之年。䌽衣黄绶。出则为政。入则承欢。以
世德遗直。而慎修之不怠。异时必复。此其椎轮欤。追思童
丱。游寓兹地。烟潭云洞。杳窱静深。邑中诸生。多业文者。亦
卷四九二 第 9a 页
清辉胜概之所发也。生其勉之。有卫许冑曹。首类歌诗。锵
然在听。猥徵不腆。俾叙夫偫篇。

** 送从舅泳入京序

从舅词甚茂。行甚修。尝见其缘情百馀篇。得骚楚之遗韵。
故江南烟翠。多在句中。蓬蔂江湖。坎[:#AS-85F3:⿰土禀]终岁。而衣不袭。突
不黔。彼乘坚驱良。灭没于康庄者。复何人哉。繇从舅而言。
可以言命。冬十一月。方以大袂单衣。挈书笈西游。且见访
曰。予不试久矣。道不可以终窭。今将游上京。抵名卿。以决
出处。其可乎哉。德舆曰。时有通塞。道有显晦。审时行道。惟
卷四九二 第 9b 页
贤者能之。今王度清夷。纪律昭明。晏安迷邦。是为大谬。是
举也。得审时行道之宜矣。又何敢规。

** 送三从弟长孺擢第后归徐州觐省序

吾尝思天下之理。必求其端于士行博厚。人文昭明。则理
道从之。孤卿大夫。皆由士而进。得不谨于初以自重耶。然
则镆干之刃。騄骥之步。百鍊千里。必俟知者。此长孺所由
获进于左君之门也。左君尝贰六官之半。复以纲辖再临
仪曹。铦锋绝足。于是乎得。且尔龆岁秀发。好学不迁。迨乎
弱冠。馀勇可贾。修词体物。讲贯习复。发镞中的。观者伟之。

卷四九二 第 10a 页

夫每岁登名者。四方之人。皆属耳目以评其当否。不可诬
也。若尔之敬逊务时敏。沛然得之。异时远至。如在步武矣。
吾与长孺曾王父在永徽开耀之閒。继以贤能之书来献
于王庭。德名家法。华萼相辉。暨吾早岁。亦将砥砺充赋。而
先友过听。遽以名闻。蓬茅之中。未筮而仕。既而中外族姻。
有以前心见勉者。吾以为虽冗员解巾。亦君所命也。岂可
更名越礼。以孟晋求售耶。循性所安。游寓湖海。或辱宾召。
亦尝从之。顷岁以礼官徵在阙下。因缘朝奖。忝冒清近。既
卷四九二 第 10b 页
非所宜。居常缺然。岁时易过。道义难就。视尔之年。犹前日
耳。每思孔孟不惑不动心之言。以为元龟。而未能也。然则
举于乡者。士君子之本。尔能聿修。其慰如何。叔父以廷尉
评典城于蕲。里有课最。家有教义。驾言归宁。拜庆上堂。青
纯被体。桂枝在手。服名教者相贺。况吾之心耶。宗门单鲜。
偫从之登仕次者不十数辈。相爱以诚。惜别为甚。因尔之
文艺。徵吾之出处。故词虽繁而不能已也。噫风水之积厚
也。方可以负大舟大翼。尔其勉之。馀则节食慎夏。寓书而
已。十四年四月。从曾祖兄德舆序。

** 送再从弟少清赴润州参军序

卷四九二 第 11a 页

今年偫从之调试于天官春官者以十数。兴廉举秀。既有
其人。而少清以经明解巾。参南徐州军事。其伯氏掾周卫。
叔氏簿郏城。代耕话别。徵诗导志。夫千里足下。九江滥觞。
致远就深。在乎不已。况尔文敏修洁。澡身立诚。康庄渤澥。
吾见其往。至如鲍昭之词律。孟嘉之风流。又其次也。想自
丱岁。侨居是邦。趋朝七年。束(一作荣)以绅佩。烟霞井田。如在
目前。举白祭軷。离忧加等。尚书公以政成事。镇安一方。幕
庭婉婉。多我之执。尔其敬恭以事长者。求为可知。闇然日
卷四九二 第 11b 页
彰。向吾所谓不已之道。在此而已。十三年三月。醉后序。

** 送从兄颖游江西序

昔安邱敬公。以王佐之才。而运丁苻氏。故经纶大略。堙阨
不振。如其乘时行道。可以财成家邦。岂止于相区区前秦。
与王景略齐名而已。时轧道塞。从古以然。德舆与兄。实承
安邱之遗烈。其后枝流。以食旧德故。兄能践中行。蹈贞厉。
守师氏之训。修君子之词。悫静而用晦。诚谦以居约者。向
二十年。褒衣大带。名未登于王府。方以一苇为航。游江湖
閒。今将省家于上饶。顺流于浔阳。羁旅之中。未始以进趣
为念。鄙则不敏。粗为哲兄言之。自十数年閒。戎车居天下
卷四九二 第 12a 页
之半。故纯白清静之士。多郁而不发。其或倚佳名。席势(一
作世)卿。以取富贵者。皆朝为屠沽。夕拖章组。风波变化。以
万万计。其次或杂与诸生之徒。冠柱后惠文。持从事使者
之檄。溢于府寺。諠于传置。风流不还。声实相远。然则得丧
本不足以滑旷士之虑。又况今之得丧耶。先师曰。知足者
不以羡自累。行修于内者。无位而不怍。此二者可以书绅
而三复也。鄙夫所献者。如斯已矣。如其地理所历。与烟霜
之候。皆备于诗人之思。此略而不书。

** 送从兄立赴昆山主簿序

卷四九二 第 12b 页

士君子筮仕之门。有以代德庥荫。而奉清庙斋祠者。及夫
试吏就禄。与秀才孝廉郎等。盖以旧服流庆。后昆宜之。其
于奖人为善之义深矣。从兄承舄奕簪缨之后。荷葳蕤文
谊之训。敏于学行。而薄于宦名。乃今调于天官。署昆山主
簿。以姑胥之通邑。士衡之佳句。侨旧耕种。多依是閒。上有
良二千石。为东诸侯表率。其饬躬敬事。夙夜勤敏。椎轮积
水。或在兹乎。从弟中书舍人德舆序其所繇。俾偫从偕赋。

** 奉送从叔赴任鄱阳序

叔父端懿诚厚。退然自牧。博洽前载。不以沽名待价为心。

卷四九二 第 13a 页

德舆羁丱时。伏见从叔义兴君户部君送别二序。自前秦
安邱敬公至周千金恭公而下。德善功烈。辨其昭穆。叔父
承千金广川清水三叶绍封之庆。其素履淑行。二叔父实
详言之。尔来三十馀岁矣。服义日茂。用晦如初。以仁爱任
恤。复趋选部。铜章列城。得之不勤。昔季路宓不齐理蒲与
单父。为孔门上第。宏之在人。仁远乎哉。况番君故地。理通
下邑。其壤沃。其境清。惠和廉。可以游刃。异日九江之西。上
百里课第于有司者。其在叔父乎。佐酒沾醉。歌诗为礼。有
卷四九二 第 13b 页
命曰。尔宜序。谨序。

** 送三从弟况赴义兴尉序

汉廷诸公。皆附经术而施政事。故其有猷有为。不疚不惧。
若况者。尝理左右史记事记言之经传谟训。居有司籍奏
中。乃令参调署吏。以养以仕。言顾于行。行本于经。修性勤
身。而禄在其中矣。夫学者病口肄其言而心不能通。故吾
三年第经明者三百馀士。而知类通达者往往有焉。尝与
贤诸侯河东柳敬叔吴郡陆伯冲寓书往复。论取士之道。
二君子言之颇详。若况之所履。其吾与二君子之所欲求
也。岂无多文之富耶。而况不耀。岂无趣捷之敏耶。而况不
卷四九二 第 14a 页
为。盖质素者受采必固。平夷者遵道必远。况之志其在是
乎。吾与况也。行以五䌽衣裳视朝夕膳。裘褐初解。绶黄甚
新。彼阳羡有佳山水。玉潭东舍溪。南岳洞灵。仁祠仙观。邑
子乡导。穷年胜赏。筮仕于斯。其乐如何。有以贺义方之庆。
轻少别之戚。伯仲偫从。类其诗文。亦命小子璩系于编末。
时皇帝御极甲子赦令之后一月也。

** 送张评事赴襄阳觐省序

廷尉评张君。以温文敏直。为修身策名之具。其于㪺挹风
雅。导咏情性。成乎馀力。粲为清词。故尝拥盛府之传。諠士
卷四九二 第 14b 页
林之誉。自中发外。岂徒然哉。春三月。自钟陵抵汉南。䌽衣
班然。脂辖首路。将欲问诗礼于堂下。谒旌旆于辕门。汉南
之渴贤下士。张侯之清声茂实。翔集之美。其可逃乎。仆以
不腆。辱钟陵从事之末。君即我公之南容也。故得揖光尘
于门阁。接笑言于杯斝。交欢而庄敬。既醉而温克。乐未几
也。别又继之。偫贤以地经旧楚。有离骚遗风。凡今宴軷歌
诗。惟楚词是敩。以官命轻重。为编次前后云。

** 送前丹阳丁少府归馀杭觐省序

丁氏子用文谊缘饰吏道。尉丹阳三年。嘉闻籍甚。罢去之
卷四九二 第 15a 页
日。以䌽衣归田庐。邑中诸生。怆离宴之不足。俾予序偫言
以为贶。且著作繇经术进。遍览东观石渠之奥。殆二十年。
然后以华发赤绂。归休里第。巾安车。理农政。视缨毂声荣。
与粪壤同。矧馀杭有山水仁祠。为浙右之冠。想夫人持琴
书履杖。视朝夕之膳。咨诹古义。发明隐伏。烟萝鱼鸟。在动
静閒。夫如是。焉用以少别为念。

** 送王仲舒侍从赴衢州觐叔父序

士有抗方外之迹。以世教为桎梏者。不然。则必由于文章
之途。以其合大中之道。天理发于心术。周于事业。此贤士
卷四九二 第 15b 页
君子之所以致思也。太原王生仲舒。从事于斯。弱冠秀发。
始以雅词一轴。为士相见之贽。予尝学于此。閒世多病。方
将自全于朴。止所不知。及览子之文。文达而理举。温润博
雅。且多古风。则曩时之心。斐然复生。所守不固然也。然则
文变损益。非鄙所知。粗言士友出处之略。用以为赠。动而
不皦。静而不昧。而不峻。通而不杂。此吾徒之所夙夜也。固
在子之彀中耳。行旅之虞。不足以诫。执事自由拳抵信安。
途不千里。奉板舆之欢。赴竹林之期。况新安江路。水石清
浅。严陵故台。德风蔼然。渔浦潭七里濑。皆此路也。二谢
卷四九二 第 16a 页
清兴。多自兹始。今日出祖。可以言诗。

** 送元上人归天竺寺序

度门之教。根于空寂。因修以取證。阶有以及无。不践精深
之习。而悟虚无之理者。未之有也。未得为得。则其病欤。仆
久味斯法。思与言者。既而得元禅师。师早诵大乘经。各数
万言。晚得观门之学。今则色空如一。哀乐不入矣。桑门之
患有二焉。未得之患。为外见所杂。既得之患。为内见所缚。
今元公翛然于二见之閒。不内不外。冥夫至妙。身戒心惠。
合于无倪。且以句吴有山水之绝境。天竺又经行之静界。
卷四九二 第 16b 页
振锡而往。其心浩然。盖随缘生兴。触物成化。而不为外尘
所引也。幅巾男子权德舆稽首。

** 送道依阇黎归婺州序

予与惠公游十年。而惠公以其徒依公见访。蔼然之和。发
于眉宇。得其道者。不待言说。予尝欲黜健羡。遗名声。不使
尘机世相。滑湣灵府。故每随缙绅士则神怠。与依惠游则
性胜。盖循分而动。亦境所由然。上人以东阳为山水佳地。
且生约二德。昔所游践。况云泄石室。花发桃岩。是二精舍
为东南甲乙。乃振缁锡泛然而行。道机法乐。尽在是矣。如
卷四九二 第 17a 页
仆者。方牵挛世教。未得与师为方外之游。遐情幽赏。期一
二偈疏。